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送别诗教案

送别诗教案

送别诗教案
送别诗教案

《送别组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送别诗六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劳劳亭歌》、《山中送别》

教学目标:

1.理解六首古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课外主动

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多样送别方式所包含的诚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打印阅读材料。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主题

1. 回顾:学生回顾自己所学诗歌。

2. 明确: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些送别诗,看看古人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送别的。

3. 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二、了解背景,把握基调

1.教师讲解送别诗成为诗歌重要题材的原因。

2.出示诗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请学生谈谈理解。

三、第一板块,温故知新

(一)已学的送别诗

1.回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一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余学生思考李白用什么方式送别孟浩然?(2)情境创设:孟浩然的船渐行渐远,李白却一直望啊望啊,这眼中满是?(3)配乐朗诵。

(4)板书:极目远送

2.回顾《赠汪伦》

(1)自读《赠汪伦》,思考汪伦是怎样为李白送行的。

(2)讲典故,找问题:为什么在李白临走的时候汪伦才匆匆赶到呢?

(3)板书:踏歌送别

四、第二板块,学思并重

(一)学习《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一腔深情的。

3.交流分享

(1)理解“折柳赠别”的含义。

(2)分别时的这一杯杯酒,代表了什么?

4.明确送别方式:折柳饯别、饮酒泣别

(二)学习《劳劳亭歌》、《山中送别》

1.自读诗歌,尝试找到诗歌中的地点和时间。

2.合作学习。

3.交流反馈、互通有无

(1)长亭:想像画面,朋友们在长亭是怎样依依惜别的?

(2)日暮:在送别时,我看到,可是。

(3)总结这两首古诗所表现的送别方式:长亭饯别、日暮伤别。

(4)再次吟咏这些古诗。

(三)自主发现送别方式的不同。

五、总结延伸。

1. 出示李叔同送别并欣赏歌曲。

2. 小练笔:引用送别名句,书写离别之情。

送别组诗

板块一:温故知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①广陵送元二使④安西

唐李白唐王维

故人②西辞黄鹤楼, 渭城朝雨浥yì⑤轻尘,

烟花③三月下扬州。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 劝君更尽一杯酒,

唯见长江天际流。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

《送别组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⑥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①之:往。

②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③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④使:到某地,出使。

⑤浥::湿润。

⑥踏歌:本是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拉手而歌,用脚踏地为节拍。后来也指“行吟”,即漫步而歌。

送别组诗

板块二:学思并重

《送别组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送别诗

隋suí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zháo①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②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劳劳亭山中送别唐李白唐王维

天下伤心处,山中相送罢,

劳劳送客亭。日暮掩⑤柴扉⑥。春风知③别苦,春草明年绿,

不遣④柳条青。王孙⑦归不归。

[注释]

①著:通”着”,接触,挨上。

②尽:完。

③知:理解。

④遣:动词,使,令。

⑤掩:关闭。

⑥柴扉:柴门。

⑦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送别组诗

板块三:学以致用

送别芙蓉楼④送辛渐⑤

唐王之涣huàn 唐王昌龄

杨柳东风树①,寒雨⑥连江⑦夜入吴,青青夹②御河③。平明⑧送客楚山⑨孤。近来攀折苦,洛阳亲友如相问,

应为别离多。一片冰心在玉壶⑩。

[注释]

①东风树:是说在春天发芽、成长的树木。

②夹:栽插在物体的两边。

③御河:运河名,位于直隶大名府城南。

④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⑤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⑥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⑦连江:满江。

⑧平明:清晨。

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⑩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春夜洛城①闻笛送殷淑

唐李白唐李白

谁家玉笛②暗飞声③,流水无情去,

散入春风满洛城。征帆逐吹开。

此夜曲中闻④折柳⑤,相看不忍别,

何人不起故园情。更尽手中杯。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hú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注释]

①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②玉笛:精美的笛。

③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④闻:听,听见。

⑤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 案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四年级上册“一切景语皆情语”课例 乐山市新建小学钟和平黄洁 一、议题: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选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 三、教学目标: 1. 学会并运用古诗阅读的方法学习四首古诗,为学生古诗阅读奠定基础。 2. 能说出诗人是抓住哪些景象来表达情感的,并体会送别诗的意境美。 四、教学重点:学会古诗阅读的方法,感受送别诗的意境美。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紧紧地握着你的手,再三说着珍重珍重。深深地望着你的眼,再三说着别送别送。这首歌听过吗?对,这是《离别的车站》。现代人送别,直接表达情意,分别时就是那么的难舍难分。可是古时候交通不便,人们一旦分别更是难以见面,那么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亲朋好友送别又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一组诗中,去感受诗人的别样情怀。请看大屏幕,齐读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诗题中有“送”、“别”等字,这是一组“送别诗”(板书)。 (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读诗题 师:让我们穿越时空,去到那一千多年前的黄鹤楼一睹当年诗仙李白与友人的离别场景。再读题目,你还知道什么(指名回答) 谁了解孟浩然(指名说)是啊,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是李白的师长、好友。他也有一些脍炙人口的诗作,(指名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的,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明诗意 师:现在,我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把读懂的内容与同桌交流。请你说,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总结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一、关于送别诗 1.风格和抒情方式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鉴赏送别诗风格时,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如李白生活在盛唐,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没有伤感情调,如《送友人》,这是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 于北风狂吹中,惟见遥空断雁,寒云出没。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以喻显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 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李白的向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借酒抒情的,如王维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在交待了送别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后,对 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切话别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宴会即将结束时对主人的劝酒辞。主客之间惜别之情在这一刻都到了顶点,主人这一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体现。这种安排,很好地写出了送别的深情。 借景抒情的,如唐诗人刘长卿虚处藏神、用笔神妙的五绝《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离别诗鉴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离别诗鉴赏教案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今年湖北卷考查了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和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安徽卷考查了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鉴赏送别诗风格时,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如李白生活在盛唐,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没有伤感情调,如《送友人》,这是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

送别诗组群文阅读

《送别组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送别诗六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劳劳亭歌》、《山中送别》 教学目标: 1.理解六首古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课外主动 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多样送别方式所包含的诚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打印阅读材料。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主题 1. 回顾:学生回顾自己所学诗歌。 2. 明确: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些送别诗,看看古人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送别的。 3. 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二、了解背景,把握基调 1.教师讲解送别诗成为诗歌重要题材的原因。 2.出示诗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请学生谈谈理解。

三、第一板块,温故知新 (一)已学的送别诗 1.回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一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余学生思考李白用什么方式送别孟浩然? (2)情境创设:孟浩然的船渐行渐远,李白却一直望啊望啊,这眼中满是? (3)配乐朗诵。 (4)板书:极目远送 2.回顾《赠汪伦》 (1)自读《赠汪伦》,思考汪伦是怎样为李白送行的。 (2)讲典故,找问题:为什么在李白临走的时候汪伦才匆匆赶到呢? (3)板书:踏歌送别 四、第二板块,学思并重 (一)学习《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一腔深情的。 3.交流分享 (1)理解“折柳赠别”的含义。 (2)分别时的这一杯杯酒,代表了什么? 4.明确送别方式:折柳饯别、饮酒泣别 (二)学习《劳劳亭歌》、《山中送别》 1.自读诗歌,尝试找到诗歌中的地点和时间。 2.合作学习。

送别诗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已学过送别诗的回顾,总结送别诗的意象与情感,提高学生对送别诗的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总结送别诗的相关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归纳送别诗答题技巧,对其他送别诗进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送别诗表达的多样性的情感,感受送别诗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积累送别诗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 难点:在解题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学生齐唱或齐读《送别》歌 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唐人好诗,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可以说,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二)、回顾知识 总结归纳 1、送别诗常用哪些意象?

2、送别诗抒发的感情大致有哪几种? (明确)空间意象:长亭、谢亭、灞陵桥(亭)阳关、南浦、劳劳亭、渡口、古道 时间意象:黄昏、月夜、清晨、秋天; 动物意象:杜鹃、大雁、寒蝉 景物意象:杨柳、柳絮、杨花、明月、夕阳、孤舟、孤帆、流水、春草、愁云 (明确)送别诗常见的情感---------- ①表达了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和别后的思念及孤寂惆怅之情,情调大都依恋而伤感。 ②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③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劝勉和祝愿。 ④借送别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的,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 ⑤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前行或对自己未来的担忧之情。 (三)、深入剖析 探寻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1、诗人选取的这些意象与送别诗的情感有什么联系? 2、由上可知:鉴赏送别诗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意象”与送别诗“情感”的关系(以“柳“与”流水“为例)一切景语皆情语。 抓意象-------抓关键词------析情感

送别诗一组群文阅读教案

诗中离别情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送别诗六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赠汪伦》、教学目标: 1. 结合注释,理解四首古诗,了解大意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多样送别方式所包含的诚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打印阅读材料。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经历过分别或看到过分别吗?当时的情景和感受是怎样的呢? 师:是啊,分别时总有那么多的话要叮咛、嘱咐,分别时也总是那么的难舍难分。古时候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朋好友一旦分别更是数载难以见面,那么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亲朋好友送别?又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走进一组“送别诗”,去感受诗人们送别时的情怀。 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 解诗题 师: 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吗? 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往扬州。 师:知道了地点。这就是黄鹤楼(课件出示图片)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使黄鹤楼名声大振。也是李白和孟浩然常去的地方,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忆。 师:知道了送别的对象。大家知道孟浩然是什么人吗? 生:也是大诗人。 师:是啊,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文采风流、名满天下,李白非常敬重的师长,也是感情至深的好友,李白曾经写诗给他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可见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 师:从诗题中我们了解了这么多信息,这就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解诗题(板书:解诗题) 2.读诗文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一起来读读这首诗(相机板书:读诗文)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在齐读古诗。 师:咱们读古诗,不单单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歌的节奏来,这就要注意诗歌的押韵和停顿,请大家试着读一读。

《走进送别诗》群文阅读设计

《走进送别诗》群文阅读设计 倭肯中心校赵世娇 议题: 诗人如何表达送别时的离情别绪 选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目标: 1. 学会并运用古诗阅读的方法学习四首古诗,为学生古诗阅读奠定基础。 2. 能说出诗人是抓住哪些景象来表达情感的,并体会送别诗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学会古诗阅读的方法,感受送别诗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老师现在特别珍惜和你们共同度过的这节课,珍惜每一分钟每一秒,谁知道为什么?(板书:别)那么同学们珍惜现在的课堂上的每分每秒吗?我们现在都有同样的感觉,那么我们怎么去做呢?那好,我们开始上课,师生问好。 一、导入:

1.“别”可以组哪些词?(板书“送”)齐读。(亲朋好友走舍不得呀)再齐读。 2.你们家都来过亲朋好友吧?回忆一下都是怎么送别的? 3.听了你们的话,我很感动,这是我们现代人送别我们亲友的,但是我们的古代人是怎么送别呢? 4.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古代诗人的诗文中去,去感受一下他们送别时的情怀。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 解诗题 师:读课题,从题目中你能知道什么? 生:我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师:你从哪知道这是首送别诗? 生:我从“送”这个字知道的。 师:你很善于抓住关键的字。 生:我还知道他们是在黄鹤楼送的。 师:你知道了地点。(播放课件)同学们,黄鹤楼是三大名楼之一,是李白和孟浩然常去的地方,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忆。 生:我知道李白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 师:你知道了送别的对象。(孟浩然三个字变红)大家知道孟浩然是

什么人吗? 生:也是大诗人。 师:同学们很善于从题目中掌握信息。读古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解诗题”(板书:解诗题) 2.读诗文 (1)师:谁能说一下,我们要学习诗文最好的方法是什么?(相机板书:读诗文)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生:自由练习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师生共同评价。 (3)齐读古诗。 3. 明诗意 师: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要想读出诗歌的韵味,那就要先了解诗所表达的内容(相机板书:明诗意。) 师:理解诗意,同学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理解诗歌的意思? 生自由说 预设: (生:我用看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 生:我常查工具书理解 生:我还会用拆词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高考诗歌鉴赏送别诗

高考诗歌鉴赏送别诗 送别诗是诗歌题材的一种,也是高考古诗赏析考点之一。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 一、关于送别诗 1.风格和抒情方式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

慨激昂。鉴赏送别诗风格时,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如李白生活在盛唐,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没有伤感情调,如《送友人》,这是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惟见遥空断雁,寒云出没。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以喻显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李白的向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

最新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教案

诗词鉴赏之送别诗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大量阅读送别诗的前提下总结归纳这一类型诗歌的特征,包括常见意象、意境特点,把握送别诗的主要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课前记诵,拓展诗歌阅读面,增加古诗词的积累,培养古诗阅读语感; 讨论归纳,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命题,提高学生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古典诗歌尤其是送别诗的幽深之美,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相聚时光。 教学重点、难点: 送别诗特征归纳,思想情感的理解; 常见命题形式与答题形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课前诵读内容 (一)送别诗集锦 1、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2、淇上送赵仙舟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3、临江仙送王缄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2)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3)。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4、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5、送人归京师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6、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东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精品文档 7、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9、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二)送别诗名句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话《别董大》) 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8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 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9、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10、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董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 二、课堂讨论归纳送别诗知识点 1、常见意象 ⑴空间意象:长亭、灞陵、南浦、津渡、歧路、古道、阳关等⑵时间意象:春、秋、冬、 黄昏、月夜、清晨等;

《送别诗》教案设计1

送别诗 一、选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二、教学目标: 1. 学会并运用古诗阅读的方法学习三首古诗,为学生古诗阅读奠定基础。 2. 能说出诗人是抓住哪些景象来表达情感的,并体会送别诗的意境美。 三、教学重点:学会古诗阅读的方法,感受送别诗的意境美。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首歌听过吗?对,这是《送别》。现代人送别,直接表达情意,分别时就是那么的难舍难分。可是古时候交通不便,人们一旦分别更是难以见面,那么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亲朋好友送别?又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一组诗中,去感受诗人的别样情怀。请看大屏幕,齐读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诗题中有“送”、“别”等字,这是一组“送别诗”(板书)。 (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读诗题(板书) 谁了解孟浩然?(指名说)是啊,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是李白的师长、好友。他也有一些脍炙人口的诗作,(指名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的,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明诗意(板书) 师:现在,我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把读懂的内容与同桌交流。请你说,嗯。你呢?看来,同学们读懂了诗意。 3.悟诗情(板书) 师:那望着远去的孤帆、滚滚的江水,你觉得李白的心情如何? 师: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哦,最后一句,能具体说说吗?是啊!诗人望着江水久久不肯离去,在他眼里,流水是有情的,诗人对好友的情谊如同那滔滔

江水,追随好友而去,真是一场富有诗意的离别啊! 4.诵古诗 相聚时难别亦难。诗人站在岸边,久久不忍离去,谁能读出你的感受。(指导朗读)友人分别就是这样难舍难分,让我们一起吟诵这首诗。 (三)介绍古诗学习五个步骤运用学法学习另两首古诗 1.师:接下来,我们运用刚才的学法,走进《送元二使安西》 请看学习要求(大屏幕出示):①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诗句 2.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是王维送元二、送别地点在渭城客舍,抓住朝雨、客舍、柳色表达对友人的依恋和牵挂。 师:谁来补充?恩,你的知识面真广,是啊,诗人王维的好友元二出使安西,王维一路西送,走到渭河以北,住在渭城客舍通宵喝酒聊天,一直不忍别。所以这首诗也叫《渭城曲》。古人也有折柳相送的习俗。“柳”和“留”是谐音,也有不忍离别的象征。 师:其实啊,诗中还有一个地名——阳关。因此此诗又叫《阳关曲》,分别在即,千言万语化成一杯酒。 3.学习《别董大》 (一)品读第一二句诗 1 .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景物了么。请同学们用笔画出来(学生画──黄云、白日、北风、雁、雪。)(板书:景)2.“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谈:凄凉、寒冷、空旷)把你的感受带入诗中,自己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觉。 3.自由读。 4.提名赛读。 5.刚才我们在景外观景,现在我们走进景中,孩子们,请闭上眼睛,

送别诗群文阅读教案

《送别组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送别诗六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劳劳亭歌》、《山中送别》 教学目标: 1.理解六首古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多样送别方式所包含的诚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打印阅读材料。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主题 1. 回顾:学生回顾自己所学过的而送别诗歌。 2. 明确: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些送别诗,看看古人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送别的。 3. 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二、了解背景,把握基调 1.教师讲解送别诗成为诗歌重要题材的原因。 2.出示诗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请学生谈谈理解。 三、第一板块,温故知新 (一)已学的送别诗 1.回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一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余学生思考李白用什么方式送别孟浩然? (2)情境创设:孟浩然的船渐行渐远,李白却一直望啊望啊,这眼中满是? (3)配乐朗诵。 (4)板书:极目远送 2.回顾《赠汪伦》 (1)自读《赠汪伦》,思考汪伦是怎样为李白送行的。 (2)讲典故,找问题:为什么在李白临走的时候汪伦才匆匆赶到呢? (3)板书:踏歌送别 四、第二板块,学思并重 (一)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春夜洛城闻笛》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一腔深情的。 3.交流分享 (1)理解“折柳赠别”的含义。 (2)分别时的这一杯杯酒,代表了什么? 4.明确送别方式:折柳饯别、饮酒泣别 (二)学习《劳劳亭歌》、《山中送别》 1.自读诗歌,尝试找到诗歌中的地点和时间。 2.合作学习。 3.交流反馈、互通有无

群文阅读 送别诗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学设计 成都市天府新区兴隆小学陈洪平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了解诗歌的内容。 2.体会并试着运用学习诗歌的方法,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并学习运用通过景色描写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诗句的意味。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三、教学难点 在和其他古诗的对比阅读中,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和诗风,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 五、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导入 同学们,家里有在外边工作的父母吗?举手我看看。谁来和我说说你去送别父母的情形?(两个学生说)要分开了,的确舍不得 是的。古人曾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亲友送别时的离愁别绪,特别能激发起不同时代的人们的同感。尤其在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开就可能终生不能相见了,他们又是怎样送别的呢?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学习几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去感受下古人的那份送别情怀!读题目! (二)读题、解题 请生个人读题目 (解析“使、之”的意思,并指导读顺题目。 很好!读题目就要读出节奏,读懂意思,这是上好课的开始。一起再读题目!

(三)诵读诗文,知诗意。 1、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越级挑战。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来,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生自由读) 请生读,请学生评价) 好,刚才几个同学都读得很不错,尤其是这首诗中的几个多音字,要读对可不容易。【多音字出示】 (师辨析“朝”和“舍”、“更尽”的读音和意思的关系:你为什么要这么读?)师总结;你的语文功底不错,懂得了要根据意思的不同去辨别多音字的读法,很好!全班一起读! 2、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古诗,这是我们学古诗的最基本要求,如果要想读出感情,还需要我们了解这首诗写了什么!板书:知诗意 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小组间互相说一说,这首诗写了什么。 (学生读,并思考)谁先来说?(都不会的话,先试着说一说一句诗。) 谢谢你,很好!知道了诗意,再来读这首诗,就印象更深了,读! (学生读) (四)读诗,赏诗景。 1、同学们,王维是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也不例外,看!(出示图片和诗句) 这样的景色美吗?(生:美)谁愿意美美的来读一读?(请两个学生读) 然而在这样的一个柳色青翠、细雨湿润微尘的早上,诗人要在渭城送别元二远去安西了!好朋友这一分离,再相见已不知是何年了,我们可以理解,此时此刻的王维心中一定是——(学生接:难过、不舍的) 可是,我们再看看诗中的景色,读!(学生读前两句) 2、如此的美丽而纯净,这不恰好和当时人物的心情相反吗?是不是矛盾了?如果我们把前两句诗换成这两句,大家连起来读一读,会不会更好?(出示《别董大》前两句连成一首新诗) (学生说:不行,但是……)在这样大雪纷飞、寒冷孤寂的环境里分别,恰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之送别诗鉴赏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之送别诗鉴赏教案 分两步走:1、了解、积累送别诗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 2、在解题训练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黯然销魂者,唯在别也”“人有悲欢离合”“多情自古伤离别” 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唐人好诗,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而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是盛唐送别诗的特色。 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一、我们先了解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 1、送别地点:长亭、谢亭、灞陵亭、客舍、西楼、南浦、歧路旁、津渡口、或都门外。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屈原"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2、时间:夕阳、日暮。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季节: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4、意象:酒、斑马、晚风、古道、芳(春)草、弱柳、杨柳、杨花或柳絮、残笛、寒蝉、烟波、水、浮云。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折柳是送别的习俗。/无边的芳草恰可比喻远行人的满怀愁绪。寄托了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以水(连绵不断)为意象表达送别之情的也不少。 二、古代送别诗种类繁多,根据其内容及主题倾向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直接抒写依依惜别之情意。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

送别诗教案

送别组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送别诗六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劳劳亭歌》、《山中送别》 教学目标: 1.理解六首古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诗歌意象, 体会多样送别方式所包含的诚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打印阅读材料。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主题 1.回顾:学生回顾自己所学诗歌。 2.明确: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些送别诗,看看古人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送别的。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二、了解背景,把握基调 1.教师讲解送别诗成为诗歌重要题材的原因。 2.出示诗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请学生谈谈理解三、第一板块,温故知新 (一)已学的送别诗 1. 回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一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余学生思考李白用什么方式送别孟浩然?

(2)情境创设:孟浩然的船渐行渐远,李白却一直望啊望啊,这眼中满是? (3)配乐朗诵。 (4)板书:极目远送 2. 回顾《赠汪伦》 (1)自读《赠汪伦》,思考汪伦是怎样为李白送行的。 (2)讲典故,找问题:为什么在李白临走的时候汪伦才匆匆赶到呢? (3)板书:踏歌送别 四、第二板块,学思并重 (一)学习《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1. 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 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一腔深情的。 3. 交流分享 (1)理解“折柳赠别”的含义。 (2)分别时的这一杯杯酒,代表了什么? 4.明确送别方式:折柳饯别、饮酒泣别 (二)学习《劳劳亭歌》、《山中送别》1. 自读诗歌,尝试找到诗歌中的地点和时间2. 合作学习 3.交流反馈、互通有无 (1)长亭:想像画面,朋友们在长亭是怎样依依惜别的? (2)日暮:在送别时,我看到,可是。 (3)总结这两首古诗所表现的送别方式:长亭饯别、日暮伤别。 (4)再次吟咏这些古诗。 (三)自主发现送别方式的不同。

最新初中语文诗歌鉴赏送别诗答案版

诗歌主题情感之——送别诗讲解及练习题 一、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心情): 寂寥孤单; 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别后的想象、担忧。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练习题】 (一)送别 范澄 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释】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 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加以赏析。 【答案】1.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舞,风起后,客船帆影纷乱,描述了紧张忙碌的送别场景。 2.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沙岸上,借寂寥之景抒发孤独落寞之情。 (二)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________之情。(2分)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 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三)峡口①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_______和_________。“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__________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 【答案】1.(3分)地点季节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2.(3分)惜别司空曙惆怅伤感王勃乐观旷达 (四)移家①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移家:搬家。浑:简直,几乎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3分)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3分) 【答案】1.春风、柳条、藤蔓、黄莺(至少三个,每个1分)。 2.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2分) (四)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 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1.用“红”对“青”,色彩鲜艳,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2.写了凄清之景,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之情。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一、诗歌鉴赏之形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文在高考中的常规考点、题型。 2、掌握阅读古代诗文的方法及技巧。 3、鉴赏诗文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阅读古诗的方法,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及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在浩瀚的诗海中,伟大的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夕阳下断肠的游子,南宫中卧听滴漏的宫女,悠然采菊东篱下的隐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爱民者……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板书课题) 二、朗读宋诗,探究阅读方法。 次石湖书扇韵①(全国卷Ⅰ)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同学们读完这首古诗,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三、诗歌鉴赏一般解题方法。 1、要注意题目。 2、要注意作者。 3、要注意注释。 4、要注意题材。 5、要注意意象。 四、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

送别诗群文阅读 教案

送别组诗教案 教学内容:送别组诗 《送元二使安西》、《山中送别》、《送朱大入秦》、《送别诗》 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四首古诗,了解大意。 2、运用“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和对比阅读的方法,体会古人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的朋友情深。 3、培养课外主动积极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诵读诗歌,体会朋友情深。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感受不同送别诗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方法:以第一首诗的学习方法为例,学生自学后面三首 教学过程: 一、明确主题 1、出示《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古诗,请看。从题目中,你都发现了什么(都带有送字)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和思考。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课件出示“送别诗”并板书。师:一起来读读这三首古诗吧。 3、课件出示简介送别诗的背景。 二、回顾已学的送别诗 师:刚才我们读诗题。知道了是王维送元二的诗。这是学习古诗

的第一步:板书:解诗题 1、师:你觉得下一步该怎么学习诗文呢 预设:读古诗。要把古诗读正确。相机板书:读诗文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这首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 2、生自由练读一分钟。 师:我们班读书最好的有哪些啊请四个人来合作,一人读一行。看谁读得好。 生评价说理由。(两个同学说) 师:古诗除了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得有节奏。有些同学还说了,还要读得有感情。这将是我们下一步要达到的要求。 听老师读,注意听停顿在哪里。 谁也想来读。(一个学生读) 师:把握了诗的节奏就能读出诗的味道,但是要想把诗读得更有韵味,就必须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相机板书:明诗意 师:我们平时都是用的什么方法理解诗意的(两个学生说) 生说。预设:结合注释。查字典。根据上下文推想。如果有插图还可以结合图来理解。 师:你们都有好方法,下面请同学利用最有效的方法读这首古诗,看看你能读懂哪句,能不能完成表格二三栏。课件出示表格。 师:用一分钟的时间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汇报并完成表格二三栏的填写。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送别诗群文阅读

多样离别同样情 ——送别诗一组群文阅读教学 清水塘学校四年级组申志庆 教学目标: 1.学会并运用古诗阅读的方法学习四首古诗,为学生古诗阅读奠定基础。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诗人表达朋友情深。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学会古诗阅读的方法,感受送别诗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多样送别方式所包含的诚挚的友情。 一、复习引入 1.谈话导入 2.齐诵《赠汪伦》 (学法指导:抓关键词、重要景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解诗题 1. 读诗题,学写“陵”。 2.理解“之”,贯彻“看注释”的学习方法。 师:读课题,从题目中你能知道什么? (板书:解诗题) (二)读诗文 1.师:谁能说一下,怎样读好古诗?(读准字音,有节奏,读出韵味)

生自由练习读古诗。 2.请同学读古诗,师稍加提点。 (三)明诗意 1.师: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要想读出诗歌的韵味,那就要先了诗所表达的内容。(相机板书:明诗意。) 2.师:理解诗意,同学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理解诗歌的意思? (白板出示:读诗文边读边想象画面看注释了解诗人背景查工具书......) 3.师:好,你们都有好方法。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最有效的方法默读这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4.生:自由读诗句 5.师:用1分钟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5.小组展示学习成果。(说方法,讲古诗大意,提疑问) (四)悟诗情 1.师:李白在黄鹤楼上送孟浩然送了多长时间?理由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2.师:你是从诗中的哪些特有景象感受到了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唯见”、“孤帆”) 3.指导诵读。师:滚滚长江上已经看不到他的挚友了,多么让人不舍啊,你能用朗读读出你的体会吗? 4.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观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视频 6.师小结方法: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 三、运用以上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送元二使安西》(必学)、《芙蓉楼送辛渐》、《别董大》,并填写好表格后班上交流。 (一)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自由读一读古诗。 2.解诗题:读了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3.读诗文,明诗意:用读诗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逐字理解等方法理解古诗大意。 4.悟诗情:抓重点词句、重要景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