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中国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中国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中国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中国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高原山地、温带大陆性、热带雨林。

1、热带季风

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等地。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5℃,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于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2、亚热带季风

中国华南大部分地区和华东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0--15℃,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侯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侯,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3、温带季风

中国华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3000--45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0℃、夏季侯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超过25℃的已很少见,属于比较温暖凉爽的。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等原因,华北南部地区频频出现高温天气,但平均气温仍不超过25℃。

4、高原山地

中国青藏高原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最热的气温也低于5℃,甚至低于0℃。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但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5、温带大陆性

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狭义的概念将湿润的后者除外,中国大部分北纬40°以北的内陆地区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些地区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间,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很大,如我国新疆。

6、热带雨林

中国南沙群岛属于这种类型的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沛,年平均气温28到30度,年降水量2800毫米以上。

扩展资料:

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

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学习地理不能只盲目做题,更多的是要从题目中掌握知识的漏点,巩固地理方面的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吧! 1、认识我国的三大火炉(重庆,南京,武汉) ,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这是由于海拔高度高而造成的。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认识我国的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区) 2、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特点: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的空间分部的规律是南多北少。根据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我国四类干温地区是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东多西少降水最多(火烧寮)和最少(托克逊)的两个地方。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降水的10%。夏秋多,冬春少。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大。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规律是: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3、我国的平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是我国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4、秦岭准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我国一月

份0度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半湿润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北方和南方的界线。 5、我国重要的气候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显著。 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界线东南受夏季风的影响,属季风区,界线西北夏季风很难到达,属非季风区,全年都较干旱。我国东部的降水主要由夏季风带来的,主要降水类型是锋面雨。 7、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大体相同,气候和景观差异很大的原因是:两者的海陆位置不同,后者地处亚欧大陆东岸,深受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的影响。 8、我国季风气候带来的各种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这篇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学会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温度带图等图标的能力 教学重点: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和温度带划分 教学难点:我国冬夏季气温差异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的密切关系,培养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气候复杂多样 一、导入部分—— 快到国庆节了,大家都想出去玩吧,想去哪儿呢?。。。想去的地方太多了。对!应该多出去走走,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出门之前,咱们得做好准备,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是不是?首先咱们得知道我们要去的地方冷不冷,下不下雨,要带多少衣服,那要得知道这些,那就得学习我们今天的内容《中国的气候》。请同学们把教材和地图册都准备好,先翻到教材的32页。(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气候复杂多样—— 1、回顾知识:气候和天气 说到气候,我就想起了天气,我看了看今天的天气预报,上面说,今天的天气是23——29度,中雨,明天是22——27度,大雨。 那说明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运动状况,它只代表了短时间的天气情况,而气候是

长时间的平均的天气状况,它具有稳定性。比如说我们广西的气候就是:夏天高温多雨,冬天低温少雨,而且是常年都是如此。 过渡—— 问—— 2.气候的特征 那说到中国的气候,大家可以在教材上看到中国气候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生答:。。。。。。(板书) 师:复杂多样,这是我国气候的最主要的特征,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我国的气候是如何的复杂。首先我们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气温。(板书) 讲授—— 3、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看第一幅图—— 大家请看课本内的《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首先可以看到它是有不同的颜色和线条组成,观察图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不用的颜色依次表示的是不同的温度范围,用暖色调表示高温,用冷色调表示低温,而在相邻颜色之间的界限用红色线条划分的则是等温线。 问——那什么是等温线 。。。。。。 师解——等温线就是将温度相同的地方用曲线连接起来,所以在同一条等温线上面的地方的温度是相等的。 那大家根据图例,找找一月份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方。 。。。。。。 小结——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一月份也就是我国的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黑龙江的北部,平均温度是在—32摄氏度以下,其中在最北部的漠河出现的极端低温可以达到—52.3摄氏度,漠河素有中国的“北极村”之称。 而温度最高的地方出现在海南省,平均温度在16摄氏度以上。那我们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知道在一月份,我国的南北温差可以达到40度以上。我们还发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2.2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地理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并且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但是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等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材分析 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富有浓厚的生活信息。本节包括了“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4部分内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可划分为5个温度带、4类干湿地区,还有青藏高原面积广大的高山高原气候;第二是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第三是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包括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和洪涝、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 本节内容地理图像十分丰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地理图像的阅读与分析,提升读图、用图的能力;涉及的问题有一定难度,具有较大的思维量,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引导。但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还不够完善,部分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还比较差,这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所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空间概念,提升读图、填图能力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归纳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成因。 2.通过阅读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图,知道温度带喝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 4.通过学习,分析出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记住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 【课时安排】 5课时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练习题(附答案)100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下面漫画主题的含义是() A. 防治水体污染 B. 防治土地沙化 C. 防治大气污染 D. 保护海洋环境 【答案】 C 【解析】【分析】漫画形象说明了治理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保护环境刻不容缓。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其成因有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森林灾害、岩石风化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料、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尤以后者为甚。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包括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加强绿化和对污染源的管理,推行科技创新环保,减少汽车等交通工具产生的尾气等。 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形成这种地理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因素 B. 纬度因素 C. 海阳因素 D. 人为因素【答案】 A 【解析】【分析】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山地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出现垂直地带性规律,导致植被分布出现垂直变化。这也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1.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北温差大,形成多样的温度带; 2.海陆位置:我国东西距离海洋远近不同,降水差异明显,形成四类干湿地区; 3.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具有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加剧了气候的复杂性。 3.因距海遥远,周围又被其他内陆国包围,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为“双重内陆国”(见图),但由于地处亚欧大陆交往的十字路口,乌兹别克斯坦又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我国古代的张骞、法显、玄奘都曾到达过这里,正在筹建的中吉乌铁路使得该国更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一环。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节中国的气候 考纲要求: 从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看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及温度带,从我国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及变率考察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综合分析我国各地气候资源的优势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结合分析气候成因和天气变化,认识气象灾害的成因和防治。 预习内容 一、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工作原理: 作用: 判读方法: 2、天气符号:能够识别天气符号和读懂简易天气预报图。 二、我国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 1、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冬①,成因:①② ③ 夏②,成因:①② 活动1:冬季我国南北温差约,一月0度等温线经过一线。冬季难以受到冬季风影响的地区有,原因。 冬季四川盆地较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高的原因是。 活动2:夏季气温较低的地区有,原因。夏季气温最高在,原因。 我国的三大“火炉”是,成因 2、温度带 (1)概念——生长期:,积温: 活动3:举例说明不同的温度带对生产和生活有何影响。 三、降水的分布和干湿地区 1、降水的来源 (1)我国降水主要由(包括和)带来的。东南沿海夏秋季

节的 雨也占较大比重。 (2)东部锋面雨带推移的规律: 正常情况:五月位于地区,六月位于地区,七、八月位于地区,九月,十月。 反常情况:、。 (3)解释概念梅雨:出现时间范围成因 伏旱:出现时间范围成因 2、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1)地区分布特点:,成因 (2)时间(季节)分布特点:,成因 活动4: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和一月度等温线重合。 4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地区: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原因。 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原因。 3、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取决于,根据把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区。 活动5:举例说明不同的干湿区对生产和生活有何影响。 四、气候特征 1、归纳气候特征: (1),表现 成因 (2),成因 活动6: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同纬度的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差异大的原因是 2、归纳我国气候特点对农业的影响: 有利的: 不利的: 活动7: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有,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发生时间、影响地区、危害及相应的防御措施。 课堂训练:

中国地理区域、中国气候类型

中国地理分区 华东六省:山东(鲁),江苏(苏),浙江(浙),上海(沪),安徽(皖),福建(闽)华南:广东(粤),广西(桂),海南(琼) 华中:湖南(湘),湖北(鄂),河南(豫),江西(赣) 华北:北京(京),天津(津),河北(冀),山西(晋),内蒙古(内蒙古) 西北:宁夏(宁),新疆(新),青海(青),甘肃(甘或陇),陕西(陕或秦) 西南:四川(川或蜀),云南(云或滇),西藏(藏),重庆(渝),贵洲(贵或黔) 东北:黑龙江(黑),吉林(吉),辽宁(辽) 其他地区:香港(港),澳门(澳),台湾(台) 中国的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 高山高原气候,特点:气温要低于同纬度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1.气候复杂多样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2.季风气候显著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由于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因之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冬季风产生于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在其影响下,中国大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在其影响下,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季。中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

(完整版)中国气候特点

中国气候特点 中国气候特点和成因?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冬季,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地区以外最暖热的地方。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都较大。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季风气温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 (2)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比世界同纬度的许多地区气温偏高。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使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多,雨热同期。 (3)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我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1.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 春季气温开始回升,地温上升,蒸发旺盛,但此时雨季还未到来。 2.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原因? (1)特点:冬季寒冷、漫长; 夏季暖、湿且短; 降水适中,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2)原因: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较高,冬半年昼短夜长,获得的热量少; 靠近冬季风的源地; 处于北冰洋寒冷气流南下的通道,深受寒冷气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冬季寒冷气流来自西北地区,冷空气从高而下,加剧寒冷。 3.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和伏旱的成因?(江淮准静止锋) 梅雨的成因:6月初至7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第一次北跳,脊线在20~25°N,雨带停留在长江—淮河地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 伏旱的成因:三伏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旱。 4.台风的成因? 产生台风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比较高的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三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下层的空气受热后,就会往上升。由于低纬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如果某地区正好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而且发生了激荡,那么这个激荡地区将引起大量空气上升,上升气流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下,在北半球风向是以反时针方向旋转,这也就是台风形成前的预兆。当上升气流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 什么地方能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呢?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那里气温非常高,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据统计,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有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区域,因此台风就很容易产生。

2018地理八年级上册湘教版22中国的气候同步测试及答案

第 1 页中国的气候 一、基础达标 1.(2019?北碚区)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灾害是()A.台风 B.寒潮 C.干旱 D.梅雨 2. (2019?黑龙江)我国半干旱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是() A.荒漠 B.草原 C.森林草原 D.森林 3. (2019?滨州)关于我国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B.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小 C.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长江有“黄金水道”的盛誉,是世界第一大河 4.(2019?随州)穿数是指为了使人的体温度保持恒定或使人体保持舒适状态所需的衣服的厚度,是振天气的阴晴,冷热,风力等情况来提醒人们适当着装,如图是我国某日穿衣指数分布,读图。 这一天,下列地区适合穿大衣的是() B.云贵高原 C.华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第 2 页A.四川盆地 5.下列地形区位于季风区的是()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 A.冬季风 B.夏季风 C.偏北风 D.偏东风 7.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A.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B.由南向北递减 C.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D.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8.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影响 D.地势影响 9.东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C.一年三熟 D.两年三熟 10.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方发生大范围的洪涝灾害,主要是由于我国() A.气候复杂多样 B.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 C.地形复杂多样 D.幅员辽阔、地势西高东低 11.海南岛的主要作物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1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雨季景象() A.南部沿海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13. 世界上大多数植物都能在我国生存,主要是因为我国() A.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C.大陆性气候显著 D.雨热同期 14.影响我国最频繁的灾害性天气是() A.旱涝灾害 B.寒潮 C.梅雨 D.台风 15.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 3 页 A.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练习题1 最新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 一、认定目标 1.知道我国气候特点。 2.知道我国季风气候分布规律及对我国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 1.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______的国家之一,我国_____有大部分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有______气候、________气候、温带______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____________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_______气候。 2.受_______的影响,我国降水自_______向_______ 逐渐减少,且 全年降水集中在____ _季。 3.夏季风的进退也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我国南方雨季比北方____,比北方长。夏季风强,则______;夏季风弱,则_________。 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界线. (口诀:兴安、阴山、贺兰山、巴颜冈底季风圈。) 5.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最为辽阔。在季风区内夏季盛于来自_______洋、______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亚洲大陆内部(西伯利亚、蒙古)的________风。 6.读我国气候图: (1)图中A、B、C、D、E从气候 类型来分: A B C D E 其中A、 B、C都 为气候,说明了我国 气候二 个特征分别 为、。 (2)从季风区、非季风区来划分: 大致A、B、C位于区。 大致D、E位于区。 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 () A.偏北风 B.偏东风 C.夏季风 D.冬季风 8.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势影响 C.纬度位置 D.

我国气候类型及干湿地区划分

一、我国的干湿地区划分 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是与该地降水量的多少和可能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我国水分状况分类,是以干燥度(或湿润度)来划分的。所谓干燥度是指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用日平均气温≥稳定期积温的倍,作为可能蒸发量,以此与该期降水量之比,求得干燥度指数(其例数为湿润度指数), 其公式为:干燥度指数= 可能蒸发量/降水量(大于10°时)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假定秦岭淮河带的可能蒸发量和降水量接近平衡(干燥度指数为1)并参照我国各地自然景观而确定的系数为。 根据干燥度分类可以概括地把全国分为湿润(干燥度<1,相当于森林)、半湿润(干燥度,相当于森林草原)、半干旱(干燥度,相当于干草原)和干旱地区(干燥度≥4,相当于荒漠)。 湿润地区降水量比较多,大于或等于当地可能蒸发的水分。干燥度<1。天然植被为森林。土壤无石灰性,多是酸性;有机质含量不高,矿质养分比较贫乏。除滨海地区外,没有盐渍化现象。在温度适宜,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域,农业生产比较稳定。很少有旱灾发生。包括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广大地区,年降水量都在一千毫米以上。大兴安岭北部的寒温带,年降水量虽仅三百五十到五百毫米,但由于气温低、蒸发弱,干燥度仍在一以下。温带湿润地区包括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和三江平原等地。暖温带湿润地区只包括辽东与山东两个半岛。 半湿润地区降水量比可能蒸发的水分少,但二者差值还不大。干燥度。天然植被为草甸草原,有一部分为松栋林。土壤呈石灰性反应,有机质含量一股较高。可给性矿质养分含量中等,排水不良的地方有盐渍化现象。年降水量变化比较大,旱患较多,春旱更是常见,农业生产较不稳定。温带半湿润地区包括东北平原中北部,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包括华北平原、关中平原以及横断山北部等地。 半干旱地区降水量比可能蒸发的水分少,二者差值相当大。干燥度上下。天然植被为干草原。土壤有钙积层,有机质和可给性矿质养分含量不算太低,只是在排水不良的地方,土壤盐渍化迅速。风蚀作用也比较严重。在没有灌溉的条件下,可以耕种,但生产很不稳定。各年降水量变化很大,常有旱患。温带半干旱地区,包括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南部、东北平原西南端。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包括山西、陕北及甘肃的黄土高原等地。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特征,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形成的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以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明显的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学会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4)了解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图文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丰富学习资源,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达到掌握学习方法并提升能力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密切,树立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 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难点】 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用图能力、析图能力的培养,利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多媒体辅助等教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展示图片)春节期间黑龙江省与海南省的不同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为何同在中国,同一季节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区别?(生答两地气候不同)。要想了解我国的气候,先来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 二、新课学习 (一)气候复杂多样 (1)气温 多媒体出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学生读图回答: 1.黑龙江的漠河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24℃以下) 2.海南省的海口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16℃以上) 3.两地相差多少度?(48℃以上) 4.找出我国1月0℃等温线,并用彩色笔勾画出来,观察1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哪些地区?(秦岭——淮河延伸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总结: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差异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多媒体出示冬季风对我国的影响图和正午太阳高度图,小组合作探究: 1.冬季风的源地在哪儿?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2.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受冬季风的影响如何?为什么? 3.正午太阳高度南方和北方有什么不同? 结论: 1. 冬季风的源地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北方地区首当其充,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地区的严寒,在南下过程中,受到山脉的阻挡,势力减弱,南方地区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章安排2~3课时。 【南北气温的差异】 本段教材最重要的内容是阅读等值线地图,知识的获取应该通过读图得来,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读图方法和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学习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1月等温线图中的图例和气温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即由南向北递减。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例如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 °C等温线,用彩色笔描下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区发生突然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0 °C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折,主要是因为地形的影响。第三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如果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气温的差异较大。第四步,引导学生查找最南、最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进一步明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的特点。例如北国冰天雪地,那里的人们在观赏冰灯,海南的人们正在大海中嬉戏,广州的花市鲜花盛开等内容,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巨大差异。 【东西干湿的差异】 关于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总趋势,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总结。读图时,首先要求学生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观察四条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行政区,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观察800毫米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加深对秦岭—淮河自然地理界线的印象。学生完成以上读图过程后,可以阅读教材中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了解我国降水量极值地区,最后总结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学习干湿地区划分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不同干湿地区植被特点的图片、幻灯片,或播放相关的录像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尝试说明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练习题.doc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案 石横中学王强 教与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每类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教与学重点: 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与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与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与学过程:个性化修改一、情景导入: 复习提问气候的两大要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上节我们学习了气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候的第二大要素降 水。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 31 页和图 2—— 17“中国年降水分布图”和“四城 市降水柱状图” ,阅读教材第33 页及图2——19“中国干湿地区 分布图”解决以下问题: (1)、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是否均匀,有何分布规律 (2)、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在季节分布 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我国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是什么我国共分为哪几类 干湿地区找出它们的分布地区并说出各自的天然植被。 (4)、教材 33 页活动题 1、2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教师点拨: 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降水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年等降水量线,它 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 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此线以北 为半湿润区, 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 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 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c:2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 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 4、合作探究: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习地理不能只盲目做题,更多的是要从题目中掌握知识的漏点,巩固地理方面的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归纳吧! 1、认识我国的三大火炉(重庆,南京,武汉) ,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这是由于海拔高度高而造成的。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认识我国的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区) 2、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特点: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的空间分部的规律是南多北少。根据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我国四类干温地区是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东多西少降水最多(火烧寮)和最少(托克逊)的两个地方。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降水的10%。夏秋多,冬春少。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大。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规律是: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3、我国的平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是我国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4、秦岭准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我国一月

份0度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半湿润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北方和南方的界线。 5、我国重要的气候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显著。 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界线东南受夏季风的影响,属季风区,界线西北夏季风很难到达,属非季风区,全年都较干旱。我国东部的降水主要由夏季风带来的,主要降水类型是锋面雨。 7、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大体相同,气候和景观差异很大的原因是:两者的海陆位置不同,后者地处亚欧大陆东岸,深受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的影响。 8、我国季风气候带来的各种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这篇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归纳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2.2中国的气候 练习题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2.2中国的气候练习题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我国气候总特征的是() A. 大陆性强 B. 气候复杂多样 C. 季风气候显著 D.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海陆因素 B. 地形因素 C. 纬度因素 D. 季风因素 3.今年5月中下旬,我国南方连续遭遇强降雨天气,形成“南涝北旱”现象,影响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A.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 B. 南方地形复杂多样 C. 夏季风强弱不稳定 D. 冬季风的势力强大 4.2019年1月,小强去黑龙江省漠河滑雪,小东则去海南岛领略海岛风情,下面是他们拍摄的照片,你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势起伏大 B. 东西跨经度广 C. 南北跨纬度广 D. 地形复杂多样 5.广东出现的“回南天”现象,是指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室内墙壁、瓷砖遇到暖湿空气“冒出”水珠。请问“回南天”最容易出现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6.我国四大高原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是() A. 内蒙古高原 B. 云贵高原 C. 黄土高原 D. 青藏高原 7.世界上大多数的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这是因为我国() A. 季风气候显著 B. 气候复杂多样 C. 季风区广大 D. 雨热同期 8.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影响 B. 经度影响 C. 地形影响 D. 季风影响 9.关于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降水由东北向西南减少 B.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C. 降水冬季多夏季少 D. 南方雨季短北方雨季长 二、填空题(共4题;共20分) 1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A高原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 ,农业以________ 为主。 (2)右图中B高原夏季气温较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 。 (3)右图中C是________ 盆地,该盆地年降水量________ (大于或小于)800毫米。 (4)右图中D地区夏季盛行风主要来自太平洋的是________ 季风(方向)。 (5)左图的气候类型分布在右图B、E、G三地中的________ ,该气候年降水分配的特点是________ 。 11.我国的季风线是________ . 12.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________ 沿海向________ 内陆递减,根据________ 量与________ 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________ 地区、半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和________ 地区。 13.连线题。 A.塔里木盆地________ ①热带 B.海南岛________ ②亚热带

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气候特点

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如下: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天津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支配,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大陆性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 北省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属于温带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本省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干湿期明显,具有冬季寒冷干旱,雨雪稀少;春季冷暖多变,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潮湿,雨量集中;秋季风和日丽,凉爽少雨的特点。 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面寒冷干燥;夏季短面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山西省,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区,也即温带大陆性气候。 内蒙古属典型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匀、寒暑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 辽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因此气候类型仍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但由于地形较为复杂,有山地、平原、丘陵、沿海之别,所以省内各地气候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气候特点是:寒冷期长、平原风大、东湿西干、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吉林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的东部,相当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接近亚寒带。东部距黄海、日本海较近,气候湿润多雨;西部远离海洋而接近干燥的蒙古高原,气候干燥,全省形成了显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有明显的四季更替,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 黑龙江省处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沿,太平洋西岸,北面临近寒冷的西伯利亚,南北跨中温带与寒温带。因此,黑龙江省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但西部受夏季风影响弱,显示出一些大陆性气候特征。 上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总的说来就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江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处于亚热带与南温带的过渡性气候带中,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四季分明、雨热同步、雨量集中、光照充足,自然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兼受西风带、副热带和热带辐合带天气系统影响,气候复杂,灾害性天气频繁。 浙江气候总的特点是: 季风显著, 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 光照较多, 雨量丰沛, 空气湿润, 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 安徽地处中纬度地带,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综合影响下,安徽属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在中国气候区划中,淮河以北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的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福建地处祖国东南部、东海之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西北有山脉阻挡寒风,东南又有

中学地理中国气候教案

中学地理中国气候教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中国的气候导学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中国的气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冬、春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夏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成因 2、了解我国干湿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阅读和分析等温线、等降水量线、气温年变化曲线、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干湿区图的能力 4、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及其特特征、影响、划分 5、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以及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 【学习重难点】 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我国气候的成因分析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一、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气候主要特征之一) 原因:我国地域地跨众多的和加之地形地势增加了我国气候的 1、我国的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①气温分布特点 (1)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南方越往北气温越

原因:a冬季太阳直射在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白昼得到太阳光热 b我国北方地区邻近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南方受影响 (2)夏季:南北普遍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与南方相比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但白昼时间得到的热量不比南方少 ②温度带 (1)划分:根据多少划分为、、、 、、 (2)概况 温度带分布范围作物熟制主要作物 寒温带 中温带 暖热带 亚热带 热带 高原气候区 2、我国降水时空分布和干湿地区 ①降水分布规律 (1)地区分布:从向逐渐减少 (2)季节变化:多少 ②干湿地区

(1)划分:根据与关系划分为、、 、 (2)概况 干湿地区干湿状况分布地区天然植被农业类型 湿润地区年降水量>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3、我国主要气候类型 ①气候类型的分布 东部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区: 西部高山区: 海南、台湾南部、雷州半岛、云南南部: ②气候类型多样的优越性 (1)有利于繁殖生长使我国的资源比较丰富 (2)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使我国、、、各业发展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最新

初二地理专题复习十八 中国的气候 一、中考目标要求: 1、记住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及 原因 2、知道我国特殊天气、成因及影响 3、知道我国是一个旱涝灾害频繁的国家 二、基础知识回顾; (一)我国的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什么?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什么?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 遍高温。 3、1 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哪些地方?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到秦岭—淮河一线。 4、观察P281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找出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_漠河_,冬季最高气温出现在海南。南北之间气温大约差别_48℃。 5、观察P297月气温分布图,找出夏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上(为什么?),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吐鲁番盆地。 6、看P29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是什么?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的原因什么? 冬季:纬度位置和冬季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

7、看P31 温度带分布图:记住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思考;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在哪里?秦岭—淮河 (二)降水和干湿地区;观察P31 降水图: 8、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是是什么?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递减。 9、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是什么?夏秋多,冬春少。 10、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的大致位置经过什么地方?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到秦岭—淮河一线。 11、观察P33 干湿地区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名称位置,思考:①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800mm等降水量线的位置一致;②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位置一致;③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2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 (三)气候类型分布:观察P34 气候类型分布图 12、记住我国的气候类型分布。思考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大致经过哪里?秦岭淮河一线 13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对农业和社会经济有何影响?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殖生长,是我国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也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是我国农、林、牧、渔各业综合发展;还有利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是我国地域文化的发展各具特色。 14、汇总一下经过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界线? 一月份0°C等温线、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

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

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

概要—图文落实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气温分布特点: 冬季南北气温,夏季除 等地区外,全国普遍。 2.主要温度带 字 母 温度带典型地区 B 大兴安岭北段 中温带 高原、平原、平原、 盆地、东北平原 D 平原、半 岛、辽东半岛、高原、 河西走廊、盆地 亚热带 盆地、高原、 平原、丘陵热带 西双版纳、岛、 半岛、台湾岛南部 A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北部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1.降水的时空分布 ⑴空间分布: 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多少←受海陆位置影响, 多少←受雨季长短影响。 800mm通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400mm通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南端一线。 降水最多地:台湾火烧寮(雨极); 降水最少地:吐鲁番的托克逊。 ⑵时间分布:降水集中在季节,季节变化和变化大←受夏季风影响。2.干湿区的划分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干湿区干湿状况 分布(图中 所示范围) 植被农牧业 湿润 地区 年降水量> mm 降水量>蒸发量森林 水田耕作业 为主 年降水 - mm 降水量>蒸发量 B 森林 草原 旱作农业 为主 半干旱 地区 年降水 - mm 降水量<蒸发量草原 畜牧业、 灌溉农业年降水量< mm 降水量<蒸发量D 多 荒漠 畜牧业为主、 绿洲农业、 灌溉农业 三、我国的气候特征 1.季风气候显著 ⑴成因:海陆位置----亚洲部、西岸,海陆热力差异产生的冬、夏季风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⑵冬季风与夏季风的影响 A B C C D C A

冬季风夏季风 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印度洋 风向偏北风。强大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温润 厚度2000米左右3000米左右 时间每年9、10----次 年3、4月 每年4、5----9、10月 影响降温、寒潮、霜冻降水、梅雨、旱涝 2.气候复杂多样 ⑴成因:我国跨大而有多个温度带,距海远近差异大而有多个地区;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及山脉走向多样;各地气温、降水组合不同,形成多样的气候类型。多寒潮、干旱、台风、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 ⑵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图气候类型分布主区气候特征 A 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 冬季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B 一线以南冬季温和少雨,夏季 C 南部、 海南岛、 半岛、 南部 全年高温、 夏季多雨 D 西北地区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E 高山高原 气候 青藏地区 辐射强,气温 低,温差大,雪 日多 答案:一、1.相差很大青藏高原、天山、大兴 安岭高温 2. 寒温带C 内蒙古河套宁夏准噶尔暖温带华北山东黄土塔里木 E 四川云贵长江中下游东南 F 海南雷州高原气候区二、1. ⑴东南西北东西南北⑵夏秋年际2.800 A 半湿润400 C 干旱200 三、1. ⑴东太平2.⑴纬度干湿⑵温带季风气候寒冷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高温多雨热带 季风气候台湾雷州云南温带大陆性气候 原理—问题探究 活动探究: 1.读我国1(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气温分布特点;结合纬度、太阳高度、昼长、地形、季风环流等地理因素和原理,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⑴冬季(1月)气温分布特点: ①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 ②东部等温线与纬线接近平行,西部等温线比较弯曲,而且一些地方等温线出现闭合。 ⑵冬季(1月)气温分布的成因: 关于分布特点①的成因:a.纬度位置: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获得太阳光热少。b.冬季风:北方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幅度大,而南方远离冬季风源地。c.地形影响: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 势力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 关于分布特点②的成因:东部地势较低,地表起伏小,地形对气温影响小,纬度因素起着主导作用,所以等温线分布大致与纬线平行。西部受地形地势影响作用大,温度分布与等高线分布比较一致,等温线比较弯曲,甚至闭合(盆地或或山地)。 ⑶夏季(7月)气温分布特点: ①除青藏高原和天山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