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翼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导学案1.3绝对值与相反数

最新翼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导学案1.3绝对值与相反数

最新翼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导学案1.3绝对值与相反数
最新翼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导学案1.3绝对值与相反数

1.3 绝对值与相反数

学习目标:

1. 理解绝对值及相反数的概念. (重点)

2. 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及其相反数;(重点、难点)

3. 掌握绝对值的性质. (重点)

学习重点:理解掌握绝对值、相反数的概念及绝对值的性质.

学习难点:求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及其相反数.

自主学习

一、知识链接

1. 规定了、、的叫做数轴.

2.3 到原点的距离是,-5 到原点的距离是,到原点的距离是 6 的数有.

二、新知预习自主探究

问题 1 两位同学在书店O处购买书籍后坐出租车回家,甲车向东行驶了10公里到达 A 处,乙车向西行驶了10公里到达 B 处. 若规定向东为正,则A处记做________________ ,B处记做

( 1 )请同学们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A 、 B 的位置;

(2)这两辆出租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在数轴上的A、B两点又有什么特征?(3)在数轴上表示-5和 5 的点,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多少?表示-3和3的点呢?

44

【自主归纳】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用“| | ”表示.

问题 2 (1)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组数:

3,-3;5,-5.

(2)观察表示上述各组数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写出这些数的绝对值. (3)观察这两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和绝对值的大小,这两组数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比一比:

绝对值相等

【自主归纳】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相反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规定为0.

问题 3 填一填

|10|= ______ ; |-10|= ______________ ;

|3.5|= _____ ; |-3.5|= ______________ ;

|+4.5|= ____ ; |-4.5|= ______________ ;

|0|= _______ .

想一想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什么?

(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什么?

(3)0 的绝对值是什么?

【自主归纳】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_____ .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_______

0 的绝对值是_____ .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猜想:一个数的绝对值是一个

______ (不小于 __ 的数).

三、自学自测15 1

1. 求下列个数的绝对值:,,- 4.75,10.5.

2 10

1

2.3.5 的相反数是,—11和是互为相反数,的相反数是73.24 .

5

3. ____ 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_____ 的绝对值是它本身,______ 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何数的绝对值都是 ____ .

四、我的疑惑

、要点探究探究点1:绝对值的求法

思考与讨论

用字母 a 表示一个有理数:

(1)

当 a 是正数时,|a |= _______ ;(2)

当 a 是负数时,| a |= ______ ___ ;(3)

a=0 时,| a |= ________ .

例1:

4

(1)+4的绝对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的绝对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 ;0 的绝对值是2)|a-b|=-(a-b),则

a,

b 的大小关系是____

【归纳总结】绝对值的求法可总结为:“一判二求”,“一判”是指先判断该数是正数、负数、还是零;“二求”是指由绝对值的意义确定去掉绝对值符号后的结果是它本身,还是它的相反数,还是零,从而求得该数的绝对值.

【针对训练】

若∣ m∣ =-m, 则m 为 _ .

探究点2:相反数的求法

例2:(1)-3 的相反数是 ____ ;

(2) x- 5 的相反数是 ___ .

【归纳总结】(1)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这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 (2)在表示“和、差”形式的代数式的相反数时,要先用括号括起来,再在括号前面添上“-”号.

【针对训练】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1)- 3.25;(2)m-1;(3)-(-a);(4)-a- b. 探究点3:多重符号的化简

例3:化简下列各数:

(1)-(+3.5);(2)+(-1);(3)-[+(-7)];(4)-{-[-(+5)]}.

【归纳总结】对于数字前面含有多个符号的数的化简,只要观察“-”号的个数即可.如果有奇数个“-”号,结果的符号就是“-”号;如果有偶数个“-”号,结果的符号就是

合作探究

针对训练】化简下列各数:

(1)-(+10); (2)+(-0.15); (3)+(+3) ;

(4)-(-12); (5)+[-(-1.1)].

探究点4:绝对值与相反数

思考与探究

问题1:如果 a 表示有理数,那么a的相反数是- a ,-a一定是负数吗?

问题2: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

【自主归纳】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的绝对值相等;反之,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针对训练】

x 7 ,则x ________ ;

x 7 ,则x ________ ;

| x 2| 3 ,则x .

探究点5:绝对值的性质

思考与探究

问题1:绝对值的定义是什么?

问题2: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否可能是负数?绝对值最小的数是多少?

问题3:几个非负数相加为0,那么这几个非负数的值是多少?

【自主归纳】1)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一个非负数,即|a| ≥0;因此,绝对值最小的数

是零.( 2)几个非负数的和为零,那么这几个非负数都为零.

【针对训练】

已知|a-1|+|b+2|=0,求a, b 的值.

、课堂小结

A. 正数

B. 负数

C. 正数、零

D. 负数、零

4.如图所示,表示互为相反数的点是( )

A .点 A 和点 D

B .点 B 和点

C C .点 A 和点 C 5. 下列结论

正确的有( ) ①任何数都不等于它的相反数;②符号相反的数互为相反数;③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

9. 化简下列各数:

3

- (﹣ 68)=

﹣( +0.75) =

﹣(﹣ ) =

5

﹣( +3.8) =

+(﹣ 3)=

+(+6)=

10.已知数轴上 A 、B 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并且两点间的距离是

6,点 A 在点 B 的左边,

则点 A 、 B 表示的数分别是 .

11. 如果 a 3,则 a 3 _________ , 3 a ________ . 12. 若| x-6|+|2- y|=0 ,求 x+y 的值.

当堂检测参考答案:

1.B

2.D

3.D

4.C

5.A

6.B

7.C

8. 12 0 -2.1 4

A . 1个 B. 2个 C.3 个 D

4个

6

. 1

下列各数 +(-4),-( ),-[+ ( -1) 1 ] ,+[- ( + )

],+[- (-4)] 中,正数有(

4 4

4

A

. 0 个 B .2 个 C . 3 个

D .4个

7.| x-3|+| y-2|=0 成立的条件是(

).

A. x=3 ;

B. y=2;

C.

x=3 且 y=2;

D. x 、y 为任意数. 8. 12 = __________ ; 0 = _______ ___

; — 2.1= ____

___ . 9 5= ____________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④若有理数

a,b 互为相反 数,则它们一定异

当堂检测

1. | x | =2, 则这个数是( A.2 B.2 和- 2 C. - 2 D.以上都错

2. | 21a| =

1

a ,则 a 一定

A. 负数

B. 正数

C. 非正数

D. 非负数

3.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那么这个数是( D C B A

-3

-2 -1 0 1 2 3

D .点 B 和点 D

9.

3

68 -0.75

5

-3.8 -3 6

10.-3 3

11.a-3 3-a

12.因为| x-6|+|2-y|=0 ,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可

知:

x-6=0,2-

y=0 ,

所以x=6,y=2,x+y=2+6=8.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全册

七下数学全册导学案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绝对值 导学案

绝对值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负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会通过学习绝对值的概念,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并进一步明确数学知识在实 际生活中的用途。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绝对值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难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以及绝对值的非负性。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预习案】 一、 知识链接: 1、具有 、 、 的 叫做数轴。 2、3到原点的距离是 ,—5到原点的距离是 ,到原点的距离是6的数有 ,到原点距离是1的数有 。 3、2的相反数是 ,—3的相反数是 ,a 的相反数是 ,a —b 的相反数是 。 二、 自学指导(请安静的阅读并理解书本绝对值的类容,完成下面类容) 1. 自主学习: 问题1、两位同学在书店O 处购买书籍后坐出租车回家,甲车向东行驶了10公里到达A 处,乙车向西行驶了10公里到达B 处。若规定向东为正,则A处记做__________, B处记做__________。 (1) 请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A 、B 的位置; (2) 这两辆出租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在数轴上的A、B两点又有什么特征 (3)在数轴上表示-5和5的点,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多少表示- 34 和3 4 的点呢 归纳:一般地,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 例如:4的绝对值记作 ,它表示在 上 到 的距离,所以| 4|= 。 同理:—6的绝对值记作 ,它表示在 上 到 的距离, 所以|—6|= 。 【探究案】 2. 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1、请在小组内说出| 7|、∣—∣、∣2 5 -∣、∣0∣的意义及其值。 2、(1)|+2|= , 5 1 = ,|+|= ; (2)|0|= ; (3)|-3|= ,||= ,||= . 归纳:把你所发现的规律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验证是否正确。 小结:正数的绝对值是它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 ,0的绝对值是 。 代数意义:a = ()()()??? ???-=?0000a a a a a 思考: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的数是 由此归纳出:a =()()????-≥00a a a a 或:a =()()? ??≤-?00a a a a 3、绝对值的四个特性:(重点,难点,加强记忆这些知识点) a :绝对值是一个 数 ,即a 0≥ 例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1)- (2)+(-3) (3)-3 2- b :互为 数的两个数的 相等,a =a - c :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没有。 例2:.绝对值是3的数有____________个,各是___________; 绝对值是的数有__________个,各是___________; 绝对值是0的数有____________个,是____________。 绝对值是-2的数有没有________________ 例3:(1)已知a =5,则a= (2)若1+y =3,则y= 一、选择题 1、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一定是( ) A .负数 B .正数 C .负数或零 D .正数或零 2、给出下列说法: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②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只有正数; ③不相等的两个数绝对值不相等;④绝对值相等的两数一定相等. 其中正确的有 (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3、绝对值不大于的整数有( ) A .11个 B .12个 C .22个 D .23个 4、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的倒数是( ) A 、1 B 、-1 C 、0 D 、不存在 5、在有理数中,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无数多个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B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C 、任何数的绝对值都不是负数 D 、任何数的绝对值 一定是正数 7、│a │= -a,a 一定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非正数 D 、非负数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有理数不相等,那么这两个数的绝对值也一定不相等 B 、任何一个数的相反数与这个数一定不相等 C 、两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有理数不相等 D 、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且符号相反,那么这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 9、-│a │= -,则a 是( ) A 、 B 、- C 、± D 、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 1、______的相反数是它本身,_____的绝对值是它本身,_______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五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 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

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2.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 的大小, 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 2)学生自学例题 (1) O D C B A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套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套 导学1 5.1.1 相交线 一、 学习目标:1认识相交线所成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二、 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P2和P3并做下列练习 1、已知: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共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3个 2、如图,直线a 、b 相交于点O,若∠1=0 40,则∠2等于 ( ) A 0 50 B 0 60 C 0 140 D 0 160 3、平面上三条不同的直线相交最多能构成对顶角的对数是( ) A 4对 B5对 C 6对 D7对 4、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若∠AOD+∠BOC=2600 ,则∠BOD 的度数是( ) A 700 B600 C500 D1300

C D 三、 合作学习 1、 有两个角,若第一个角割去它的 31后与第二个角互余,若第一个角补上它的3 2 后与第二个角互补,求这两个角的度数 2、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0,∠1—∠2=500 ,求出∠AOC 和∠BOC 的度数。 C 四、 拓展提高 如图,∠AOB 和∠BOD 为对顶角,OE 平分∠AOD ,OF 平分∠BOC ,试问:OE 、OF 在一条直 线吗?说说你的理由。 E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学2 5.1.2 垂线(1)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垂线的概念。 2、掌握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3、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3页完成下列问题 1、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时,这两条直线互相____,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____,两条直线的交点叫____,垂直用符号____来表示,读作____,如直线AB垂直CD,就记作____。 2、举出日常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三、合作学习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出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由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一条直线的垂线有____条。 2、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性质1)。 四、拓展提高 1、完成课本第五页的练习题 O,O E⊥AB,已知∠BOD=45,求∠COE的度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师生共用导学案 课题:5.3.2命题、定理、证明 学习目标:了解命题、定理、证明的概念,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学习重点: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学习难点: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一、学前准备:(预习案) 补角的性质: 余角的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 垂线的性质: 平行公理的推论: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二、自主探究:(探究案) 练习: 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是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对事情作了判断的语句是否正确? 1、对顶角相等;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a、b两条直线平行吗? 5、温柔的李明明; 6、玫瑰花是动物; 7、若a2=4,求a的值; 8、若a2=b2,则a=b。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注意: 1、只要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命题。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 命题是由题设(或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题设(条件)结论 命题一般都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如命题:熊猫没有翅膀。改写为:如果这个动物是熊猫,那么它就没有翅膀。 注意:添加“如果”、“那么”后,命题的意义不能改变,改写的句子要完整,语句要通顺,使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更明朗,易于分辨,改写过程中,要适当增加词语,切不可生搬硬套。 练习:指出下列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对顶角相等; 2、内错角相等; 3、两平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4、3<2; 5、同平行于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6、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7、等角的补角相等;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垂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命题、定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实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3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有序数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精品导学案

第一章有理数

【自主归纳】 “ ”表示. 问题2:(1对值是什么? 【自主归纳】0的绝对值是______. 三、自学自测 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215 四、我的疑惑 一、要点探究 探究点1:绝对值的意义及求法 问题:(1程数为正.两辆出租车都从O 乙车向西行驶10km 到达B (2)以O B 要点归纳:|”表示. -5到原点的距离是5,所以-50到原点的距离是 ,4到原点的距离是 , 探究点2:绝对值的性质及应用 观察与思考:|5|=5

|3.5|= 3.5 |100|=100 |-3|=3 |50|=50 |-4.5|=4.5 |-5000|=5000 |0|=0 … 思考1: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什么?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什么? 0的绝对值是什么? 结论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正数,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正数,0的绝对值是0. 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结论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思考2: 若字母a 表示一个有理数,你知道a 的绝对值等于什么吗? (1)当a 是正数时,|a |=____;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当a 是负数时,|a |=____;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当a=0时,|a |=____. 0的绝对值是0. 反思:相反数、绝对值的联系是什么?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12,- 5 3 , -7.5, 0. 例2 填空 (1)绝对值等于0的数是______, (2)绝对值等于5.25的正数是_____, (3)绝对值等于5.25的负数是______, (4)绝对值等于2的数是_______. 例3:若|a|+|b|=0,求a,b 的值. 提示:由绝对值的性质可得|a|≥0,|b|≥ 0. 例4:已知|x-4|+|y-3|=0,求x+y 的值.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2)学生自学例题

O D C B A 例:如图,直线a,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课堂练习】: 1.课本P3练习 2.课本P8习题1 【要点归纳】: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 【拓展训练】 1. 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 若∠AOC:∠AOE=2:3,∠EOD=130°,则∠BOC=_________. (1)(2) 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则∠EOF=________。 3.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 【总结反思】: 课题:5.1.2垂线(1) 【学习目标】: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学习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学习难点】: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如图∠1=60°,那么∠2、∠3、∠4的度数 2.∠1=90°,那么∠2、∠3、∠4的度数 3.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二、自主探究 (一)垂直定义 1.出示相交线的模型,学生观察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 的位置变化 时,a 、b 所成的角a 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 、b 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结论:当b 的位置变化时,角a 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 是_____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a 是_____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_____角,即a 、b 所成的四个角都是_____角,都_____。 2.垂直定义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角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_____,他们的交点叫做_____。 3.表示方法: 垂直用符号“_____”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 垂直于直线CD ,垂足为O”, 则记为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 4.垂直应用: ∵∠AOD=90°() ∴AB ⊥CD () ∵AB ⊥CD () ∴∠AOD=90°() 找一找:在你身边,你还能发现“垂直”吗? 5.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b b a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共133页)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 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 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学案】 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

绝对值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绝对值概念.体会绝对值的作用与意义 2、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和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3、体验运用直观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 学习重点:绝对值的概念 学习难点:绝对值的概念与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问题:如下图 小红和小明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走10米,他们行走的路线(填相同或不相同),他们行走的距离(即路程远近) 二、合作探究、归纳 1、由上问题可以知道,10到原点的距离是,—10到原点的距离也是 到原点的距离等于10的数有个,它们的关系是一对 . 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2、练习 (1)式子∣-5.7∣表示的意义是 . (2)—2的绝对值表示它离开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记作 . (3)∣24∣= . ∣—3.1∣= ,∣—1 3 ∣= ,∣0∣= . 3、思考、交流、归纳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0的绝对值是 . 用式子表示就是: 当a是正数(即a>0)时,∣a∣= ; 当a是负数(即a<0)时,∣a∣= ; 当a=0时,∣a∣= . 4、随堂练习 P11第1、2、3大题

5、阅读思考,发现新知 阅读P12,你有什么发现吗?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要 左边的数 也就是:(1)正数 0,负数 0,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 . 三、巩固新知,灵活应用 1、例题 P13 2、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3和—5; —2.5和—∣—2.25∣ 四、小结: 本节课的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惑? 五、当堂清 1.______7.3=-;______0=;______75.0=+-. 2.______31=+;______45=--;______3 2=-+. 3.______510=-+-;______5.55.6=---. 4.______的相反数是它本身,_____的绝对值是它本身,_______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完整word版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米易县第二初级中学校导学案学科:数学(华东师大版)年级:七年级(下)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第1页共48页第6章一元一次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学习目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学习过程 一、复习与预习 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 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知: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416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有哪些方法? 算术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44x人,加上乘坐校车的 64人,就是全体师生416人,可得(1)。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答案。“三年”。他是这样算的: 1年后,老师46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2年后,老师47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3年后,老师48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6岁,恰好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你能否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呢?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2)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最新人教新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学1 5.1.1 相交线 一、 学习目标:1认识相交线所成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二、 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P2和P3并做下列练习 1、已知: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共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3个 2、如图,直线a 、b 相交于点O,若∠1=0 40,则∠2等于 ( ) A 0 50 B 0 60 C 0140 D 0 160 3、平面上三条不同的直线相交最多能构成对顶角的对数是( ) A 4对 B5对 C 6对 D7对 4、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若∠AOD+∠BOC=2600 ,则∠BOD 的度数是( ) A 700 B600 C500 D1300

C D 三、 合作学习 1、 有两个角,若第一个角割去它的 31后与第二个角互余,若第一个角补上它的3 2 后与第二个角互补,求这两个角的度数 2、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0,∠1—∠2=500,求出∠AOC 和∠BOC 的度数。 C 四、 拓展提高 如图,∠AOB 和∠BOD 为对顶角,OE 平分∠AOD ,OF 平分∠BOC ,试问:OE 、OF 在一条直 线吗?说说你的理由。 E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学2 5.1.2 垂线(1)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垂线的概念。 2、掌握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3、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3页完成下列问题 1、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时,这两条直线互相____,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____,两条直线的交点叫____,垂直用符号____来表示,读作____,如直线AB垂直CD,就记作____。 2、举出日常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三、合作学习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出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由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一条直线的垂线有____条。 2、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性质1)。 四、拓展提高 1、完成课本第五页的练习题 O,O E⊥AB,已知∠BOD=45,求∠COE的度数

《相反数与绝对值》教学设计

《相反数与绝对值》教学设计 高密市银鹰育才中学:韩洪强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相反数与绝对值”。 二、设计思路 1、设计理念 教学中,有关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教学精心设置问题串,由浅入深,提出一系列有思维层次或不同理解深度的问题,力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提供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的主动式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归纳、概括绝对值的若干性质,提炼上述活动中对绝对值代数解释的理解和应用,并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语言及数学符号去表示。 2、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这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为理解相反数、绝对值两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掌握绝对值的相关性质,并能用符号语言来表示即讨论︱a︱与a之间的关系;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教材地位:本节紧承前一节《数轴》的内容,首先从数字特征角度总结出相反数的概念,然后又借助数轴,从几何角度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同时自然从几何的角度引入绝对值的概念,然后又进行了代数解释。理解并掌握绝对值的概念是有理数大小比较和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所以又自然过渡到下章的《有理数的运算》中去。思维及教学活动连接紧密,使前后形成整体,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3、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在前面一节课中,学生已经理解了有理数的意义,并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初步获得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体验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初步发展了创新意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及技能 (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以及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 (3)能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描述相反数和绝对值概念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经历从相反数到绝对值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的联系性。 (2)初步形成反思意识,通过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学会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通过数形结合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愉悦感。 四、教学重点 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从相反数的代数意义探究其几何本质,从绝对值的几何定义里理解它的代数解释。并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绝对值问题中有关非负数的问题。 六、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法、动手实践等 七、课前准备 1、教具: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全册

人教版七下数学全册导学案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作者:————————————————————————————————日期: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 课题:5.1.1 相交线 (1) 课题:5.1.2 垂线 (3) 课题: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 课题:5.2.1 平行线 (8) 课题:5.2.2 平行线的判定 (10) 课题:5.3.1 平行线的性质 (12)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14) 课题:5.3.2命题、定理 (17) 课题:5.4平移 (19)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21) 第六章实数 (23) 课题:6.1平方根(第1课时) (23) 课题:6.1平方根(第2课时) (26) 课题:6.1平方根(第3课时) (28) 课题:6.2立方根(第1课时) (30) 课题:6.2立方根(第2课时) (33) 课题:6.3 实数(第1课时) (35) 课题:6.3 实数(第2课时) (38) 课题:实数复习(一) (40) 课题:实数复习(二) (42)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44) 课题:7.1.1 有序数对 (44) 课题: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 (47) 课题:7.1平面直角坐标系习题课 (49) 课题: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51)

课题:7.2.2用坐标表示平移 (53) 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复习 (55)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57) 课题: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57) 课题:8.2.1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 (60) 课题:8.2.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2) (63) 课题:8.2.3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1) (65) 课题:8.2.4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2) (67) 课题:8.3.1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 (69) 课题:8.3.2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 (71) 课题:8.3.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 (73) 课题:8.4.1三元一次方程组 (75)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77) 课题: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77) 课题:9.1.2不等式的性质 (80) 课题: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82) 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85) 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87) 章末复习 (89)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95) 课题:10.1 统计调查(第1课时) (95) 课题:10.1 统计调查(第2课时) (96) 课题:10.2 直方图(第1课时) (98) 课题:10.2 直方图(第2课时) (99)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1.1《同底数幂的乘方》 课时:第 1 课时 姓名 班级 组别 编号 学习时间 【学习目标】:1在已有幂的基础知识之上,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 2.掌握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能进行基本运算; 3.在推导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观察、概括 与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温故知新(认真预习课本P1-4,预习后将确定的答案用钢笔写上,不确定的答案用铅笔写上,有疑难的用红笔标注,上课前检查) 1. a n 的底数是 ,指数是 ; (-2)3的底数是 ,指数是 ; (-2)4与-24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3与-23呢? 2.预习阅读课本P2问题情景问题,并认真思考; 3. 预习完成课本P 2“做一做”,并尝试解答; 4. 预习完成课本P2“议一议”,并尝试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 不变,指数 . 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 a m ·a n =__ __(m 、n 都是正整数) 5. 预习课本P3例1、“想一想”、例2,并尝试解答. 二、情景探索、交流展示 1.自主学习,完成课本P2的“做一做”,并与同学交流回答问题: 计算下列各式(提示:利用乘方的意义计算): ⑴103×102=(10×10×10) ×( )=10( ) ⑵105×108 =( ) ×( )=10( ) (3)10m ×10n =( ) ×( )=10( ); (4)a 2·a 5= ( ) ×( )=a( ); 直接写出计算结果:2m ×2n = ;(-3)m ×(-3)n =__ __; (2 1 )m ×(2 1)n =__ __; 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和法则 (1)公式:a m ·a n =_ ___(m 、n 都是正整数) (2)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 , . 2. 自主学习、精讲点拨: 认真学习课本P3例1,并完成下列计算: (1)(-3)7×(-3)3 (2) ( 32)5×(3 2 ) (3) -b 3·b n (4) y m ·y m+1. 3.应用拓展:完成课本P3的“想一想”,并与同学交流回答问题例2:

《绝对值》导学案

1.2.4《绝对值》导学案 □自学导读 【学习目标】 1.借助数轴。从代数、几何两个角度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并能求出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 2.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 【重、难点】 给出一个数,会求它的绝对值;难点是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的理解。【读书思考】 1. 回答下列问题: (1) 绝对值是12的数有几个?是什么? 绝对值是0的数有几个?是什么? 有没有绝对值是-3的数?为什么? (2) 有没有最小的正数?有没有最大的负数?为什么? (3) 有没有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把它写出来. 2.下列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1) 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2) 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相等; (3) 如果一个数是正数,那么这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4) 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正数. 3.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0的绝对值是。 即(1)当a是正数时,|a|=;(2)当a是负数时,|a|=; (3)当a=0时,|a|=. □典题解析 例1、用一用 (1)15的绝对值是,即|15|=; (2)+108的绝对值是,即|+108|=; (3)-3.14的绝对值是,即|-3.14|=; (4)0的绝对值是,即|0|=. 例2、想一想 (1)有一个数,在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为2007,则这个数的绝对值等于; (2)-23的绝对值是,即=. (3)一个数的符号为正,绝对值等于7,这个数是; (4)一个数的符号为负,绝对值等于7,这个数是. 例3. 写出绝对值小于5的所有整数,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 达标检测 【基础训练】 1. 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 。 2. | +4 |= ,| -4 |= ,| 0 |= 。 3. 绝对值等于5的数是 ,它们互为 。 4. 绝对值小于4且大于2的整数有 个,它们是 。 5. -27的绝对值是 ,绝对值等于2 7的数是 。 6.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正数,这个数是( ) A .不等于0的有理数, B. 正数, C. 任意有理数, D. 非负数 7.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 , 0的绝对值是 。 8.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 (1)|-3 |=|+3 | ( ) (2) |-1.5 | > 0 ( ) (3)| a -1|=a -1 ( ) (4)| a | ≥ a ( ) 9. 下列各式的结论成立的是( ) A. 若| m |=| n |,则m > n ; B. 若m > n ,则| m | > | n |; C. 若| m | > | n |,则m > n ; D. 若m < n < 0,则| m | > | n |。 10. 如果|-a |=-a ,那么( ) A. -a 一定是负数, B. -a 一定是非负数, C. | a |一定是正数, D. -| a |一定不能是0 11. 如果| a -1 |=0,则a = ;如果| a+1 |=2,则a = 。 【能力提升】 1. 若| x -3 |+| y+2 |=0,则x = ,y = 。 2.绝对值不大于11.1的整数有……………………………………………………〖 〗 A .11个 B .12个 C .22个 D .23个 3.a 、b 、c 三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式子:c c b b a a ||||||++ 4、已知︱a ︱=2, ︱b ︱=3,a 为负数,求a 、b 的值。 5、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2006㎝的线段AB ,则线段AB 盖住的整点个数是多少? 0 1 -1 a b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