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电气化铁路发展简介

我国电气化铁路发展简介

我国电气化铁路发展简介
我国电气化铁路发展简介

我国电气化铁路发展简介

我国的电气化铁道建设工作始于50年代,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1957年决定采用单相交流工频25千伏的牵引供电制式,当时这种制式只在法国刚投入运行,效果明显,

可以说我国从一起步就跨入了世界先进制式的行列,起点是高的。我国从1958年开始修建宝鸡—凤州电气化铁路,到1978年,20年间建成电气化铁路1033公里,年均仅51公里。“九五”期间,我国电气化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万公里,“十五”期间,电气化铁路运营里

程突破2万公里。2007年先后建成京沪、武嘉、郑徐、胶济、沪杭、浙赣等电气化铁路,

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建成开通49条电气化铁路,电气化铁路总里程已突破24000公里,成为继俄罗斯之后世界第二大电气化铁路国家(俄罗斯现有电气化铁路44526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位,德国现有电气化铁路21102公里,位居中国之后)。目前,我国铁路电气化率已

经达到27%,承担着全铁路43%的货运量,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标准统一的电气化铁路

运营网络,特别是胶济、大秦、京沪等线的电气化,是加快我国铁路现代化的重点工程项目,

也是铁道部实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工程。胶济、大秦、京沪电气化改造工程都是实行施

工总承包模式完成的,从而提高了我国电气化铁路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缓解了运输瓶颈的制约。因此,有关方面对京沪线电气化改造工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京沪线电气化改造工程有“五个创举”,并将会成为“四个之最”:京沪线电气化改造工程是既有线工程改造的

创举,工程总承包模式是个创举,一年完成是个创举,多项工程同步进行是个创举,工程和

运输紧密配合是个创举;京沪线经过改造是既有线综合技术装备水平最高的线路,是综合能力和运输效率最高的线路,是既有线经济效益最好的线路,是生产力布局调整最见效的线路。

在我国近50年的电气化铁路建设历程中,经过了学习前苏联建设经验、结合国情自

力更生和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等三个阶段,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奋斗,基本形成了一套兼收各国之长,又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模式,现在我们已做到建设规范和标准配套、供电方式齐全、设备全部可以自给、建设能力强、检测手段先进,目前从建设能力和技术标准来进行

综合评价,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国内外的经验告诉我们,电气化铁路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有着显著的优越性。

第一,电气化铁路运输能力强,电力机车功率大、加速快,有利于提高列车牵引定数、缩短

区间运行时间。第二,电力机车使用的电能可以从煤炭、水力、核能等多种初级能源中取得,并且有着60%至70%的热效率,电气化铁路能源消耗少。第三,电力牵引能够减少机车维

护工作量,延长检修周期,可以降低电气化铁路的运营成本。第四,电气化铁路环境污染较小,电力机车本身不产生污染。此外,电气化铁路可以减少铁路对石油资源的依赖。铁路采

用电力牵引,将对国家消费结构的调整、产业发展政策的执行产生积极的影响。

建国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长期存在的运输紧张状况得到改善,

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截至2007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8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近年来,我国铁路每年投产新线都超过1000公里。我国铁路基本建设投

资逐年增长,2007年达1772.1亿元;完成旅客发送量13.6亿人 ,旅客周转量7216亿人公里;完成货物发送量31.4亿吨,货物周转量23797亿吨公里;运输密度为39760万换算吨公里/公里。

1997、1998、2000、2001、2004、2007年,中国铁路分别进行了六次大面积提速。

1997年4月1日零时中国铁路第一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全面实施,拉开了铁路提速的序幕。这次提速调图,提速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了140公里;全国铁路旅客列车旅行速度由1993年的时速48.1公里,提高到时速54.9公里;首次开行了快速列车和夕发朝至列车。

1998年10月1日零时第二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开始实施。这次提速调图,快速列车最

高运行速度达到了时速160公里;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时速55.2公里,直

通快速、特快客车平均时速达到71.6公里;首次开行了行包专列和旅游热线直达列车。

2000年10月21日零时第三次大面积提速在陇海、兰新、京九、浙赣线顺利实施,初

步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四纵两横”提速网络。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时速达到

60.3公里。新的列车车次将传统的快速列车、特快列车、直快列车、普通客车、混合列车、

市郊列车、军运人员列车七个等级调整为三个等级,即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车、普通旅客列车。

2001年10月21日零时第四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开始实施,铁路提速延展里程达到13000公里,使提速网络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市。这次提速调图,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

达到时速61.6公里;进一步增开了特快列车,树立了夕发朝至列车等客货运输品牌的形象。

2004年4月18日零时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开始实施。这次提速调图,几大干线的

部分地段线路基本达到时速200公里的要求;提速网络总里程16500多公里;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时速65.7公里。

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实施了第六次大提速:

120km/h及以上线路延展里程 2.4万公里;

160km/h及以上提速线路延展里程 1.6万公里;

200km/h线路延展里程达到6227公里,其中250km/h延展里程1019公里。

140对“和谐号”动车组投入运行。

从这一刻起,除原有的列车大部分提高速度外,将新增“D”字头的动车组。北京、

上海、广州等城市将开行“D”字头的动车组城际快车。乘坐“D”字头列车,将比原有班次更为快速的到达目的地。

北京至哈尔滨,第一次大面积提速前最快的旅客列车全程运行16小时22分,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运行7小时50分,压缩8小时32分;北京至上海,第一次大面积提速前全程

运行17小时26分,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运行9小时59分,压缩7小时27分;上海至长沙,第一次大面积提速前全程运行25小时50分,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运行7小时30分,压缩18小时20分;上海至南昌,第一次大面积提速前全程运行15小时49分,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运行5小时08分,压缩10小时41分。

经过六次大提速,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铁路列车速度长期在低水平徘徊、不适应市场

需求的局面。我国铁路既有线提速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可以看出,电气化将成为铁路牵引动力的发展方向。铁道部十分重视电气化铁路的发

展,据有关信息显示,未来几年,电气化铁路的建设和改造将继续加速。在实施第六次大提

速的重要干线上,开行时速200公里的动车组,形成快速电气化铁路网。到2020年,全国电气化铁路总里程要达到5万公里。这种建设速度和规模在世界铁路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

正在建设中的京津、武广、郑西等客运专线,在最高运行速度、供电负荷等方面,都达到世

界一流水平。今后,电力牵引将承担铁路的主要运输任务。根据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电气化铁路总里程将会达到全国铁路营业里程

的一半,承担的铁路运量比重将超过80%。

图1-1-4 我国“十一五”电气化铁路网规划图图1-1-5 我国2020年铁路网规划图

解读制造业发展史

解读制造业发展史 一、全球制造业发展阶段概述 第一阶段:机器制造时代 18世纪后期,以蒸汽机与工具机发明为特征得产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得结果就是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经济社会从以农业、手工业为基础转型到了以工业以及机械制造带动经济发展得模式,促成了制造企业得雏形,企业形成了作坊式得管理模式。 第二阶段: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 20世纪初期—60年代,第二次工业领域发生大变革,形成生产线生产得阶段。由福特、斯隆开创了以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模式,泰勒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导致了制造技术得过细分工与制造系统得功能分解,形成以科学管理为核心,推行标准化、流程化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得人与“工作”得以匹配. 第三阶段:电子信息时代 在升级工业2、0得基础上,广泛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使制造过程自动化控制程度再进一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良品率、分工合作、机械设备寿命都得到了前所未有得提高。在此阶段,工厂大量采用由PC、PLC/单片机等真正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得机械设备进行生产。自此,机器能够逐步替代人类作业,不仅接管了相当比例得“体力劳动”,还接管了一些“脑力劳动”.生产组织形式也从工场化转变为现代大工厂,人类进入了产能过剩时代.电子信息时代,企业在深化标准化管理(5S、QC等)基础上,推行精益管理(瞧板、JIT等),使得岗位得以标准化细分。 二战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推动了制造技术向高质量生产与柔性生产得方向。从70年代开始,收市场多样化、个性化得牵引及商业竞争加剧得影响,制造技术面向市场、柔性生产得新阶段,引发了生产模式与管理技术得革命,出现计算机集成制造、丰田生产模式(精益生产)。 第四阶段:智能化时代 21世纪开始,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步入“分散化”生产得新时代。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工业生产相结合,最终实现工厂智能化生产,

铁路机车发展历史及技术研究概述

铁路机车发展历史及技术研究概述 机车:机车是铁路运输的基本动力。由于铁路车辆大都不具备动力装置,列车的运行和车辆车站内有目的移动均需机车牵引或推送。1804年,英国工程师特里维雪克研制出一台单缸蒸汽机车。因为当时使用木材烧火作燃料,所以叫“火车”。1825年9月27日,英国人斯蒂芬森制造的“运动号”蒸汽机车在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英国的斯托克顿~达林顿的线路上行驶。 从原动力来看,机车分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及电力机车。 按运用分为:客运机车、货运机车和调车机车。客运机车要求速度快,货运机车需要功率大,调车机车要有机动灵活的特点。 热效率百分比:蒸汽机车5~9%内燃机车20~30%电力机车30%以上内燃机车:是以内燃机作为原动力的一种机车。一般说来,内燃机车由动力装置(即柴油机)传动装置、车体与车架、走行部、辅助设备、制动装置和车钩缓冲装置等主要部分组成。 根据从柴油机到动轮之间采用传动装置的不同,内燃机车可分为两种类型:①电力传动内燃机车②液力传动内燃机车 电力传动内燃机车:它是由柴油机驱动主发电机,然后向牵引电动机供电,并通过牵引齿轮驱动机车轮对转动。能量装换:机械能—电能—机械能 根据牵引发电机和牵引电动机所用电流方式的不同,电传动内燃机车又可分为三类:直—直流,交—直流,交—直—交流电传动

内燃机车的构成:柴油机(原动力)--传动装置--机车车轮--柴油机--交流发电机--整流装置--直流电动机 电力机车:电力机车的牵引力是电能,但机车本身没有原动力,而是依靠外部供电系统供应电力,通过机车上的牵引电动机驱动机车运行。采用电力机车牵引的铁道称为电气化铁道。电气化铁道由牵引供电系统和电力机车两部分组成。电力机车在运营上有良好的经济效果,表现如下: 1、可制成大功率机车,运输能力大; 2、启动快,速度高,爬坡性能好; 3、不污染空气,劳动条件好; 4、运营费用低; 5、可利用多种能源。 电力机车本身不带发电机,靠其顶部升起的受电弓从接触网上取得电能,并转换成机械能牵引列车运行。电力机车由电气设备、车体与车架、走行部、车钩缓冲装置和制动装置等主要部分组成。 电力机车特点:电力机车功率大,获得能量不受限制,因而能高速行驶,牵引较重列车,起动加速快,爬坡性能强,容易实现多机牵引,更适用于坡度大,隧道多的山区铁路和繁忙干线 电气化铁道按接触网供给机车的电能性质不同,可分为两种:①直流制电力机车②交流制电力机车 直流制电力机车:它的电能是以工频三相交流电的形式,由高压输电线传到沿线牵引变电所,通过变电所内的整流装置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再输送给接触网。因而机车从接触网上获取的是直流电。 直流制的缺点:主要是接触网电压低(一般为3000V),直流转换在线路变电所完成且难以提高,因此要消耗大量有色金属,投资大。

世界电气化铁路发展概况及我国电气化铁路跨越式发展

世界电气化铁路发展概况及我国电气化铁路跨越式发展 目录 一、世界各国电气化铁路发展概况 二、高速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技术要点概述 (一)受流技术 (二)供变电系统 (三)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 (四)与相关专业的配合技术 (五)运行管理 三、我国电气化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之我见 (一)关于运行管理理念 (二)关于接触网检修管理方式 (三)关于提高接触网设备可靠性的基本要求 (四)关于实现信息化管理 (五)关于劳动组织 (六)几个可能会遇到的新问题 四、结束语--展望世界电气化铁路的发展 世界电气化铁路发展概况及我国电气化铁路跨越式发展 当前铁路跨越式发展是个热门话题,各级领导干部都在运筹帷幄、出谋划策,广大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也在议论纷纷、献计献策。今天我想就我国电气化铁路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仅供参考。 一、世界各国电气化铁路发展概况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在英国建成。而后,1879年5月31日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世界贸易博览会上,由西门子和哈尔斯克公司展出了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迄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目前,世界上共有68个国家和地区修建了电气化铁路,总里程已达258566km,约占世界铁路总营业里程(约120万km)的22.5%,承担世界铁路总运量的50%以上。也就是说仅占世界铁路总营业里程不到四分之一的电气化铁路承担着世界铁路总运量的一半以上的运输任务。 最初,电气化铁路都修建在城市近郊线路和一些工矿线路上。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才逐渐发展到城市之间和运输繁忙的干线铁路上来。 20 世纪60~70年代是世界电气化铁路发展最快的时期,平均每年修建达5000多公里。在此期间,工业发达的西欧、日本、前苏联,以及东欧等国家,运输繁忙的主要铁路干线实现了电气化,而且基本上已经成网。1964年10月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电气化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以210km的时速令世人瞩目。1961年8月15日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在新建的宝成线宝鸡~凤州段正式通车。之后,由于种种原因,电气化铁路建设处于停顿状态,直到60年代末,宝成线凤州~成都段才重新上马,于1975年7月1日全线通车。与此同时,阳安线于1973年9月开工,1977年6月25日建成通车。由此可见,在世界电气化铁路发展最快的时期,我国的电气化铁路建设是非常缓慢的,整整20年的时间,只修建了宝成线和阳安线两条电气化铁路,合计仅1033km,平均每年还不到52km。另外襄渝线刚刚开始动工,进度缓慢。

世界铁路电气化发展趋势

综述 评论 世界铁路电气化发展趋势 A.Kotelnikov 等 (俄罗斯) 摘要 20世纪初以及上半期,世界上许多国家掀起了修建铁路的高潮,当时是采用蒸汽牵引以及一定程度的内燃牵引。然而,客货运输使用电力牵引的可能性和极高的运营效率,在20世纪最初的25年已得以显现,使许多国家敢于选择走铁路电气化道路。 文章依据世界铁路电气化的统计数据,介绍了牵引方式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展望电气化前景。数据来源于UIC 、OSJD 、I RC A 年刊以及相关的国际国内刊物和其他讨论会资料。 关键词: 铁路 电气化 电流制 运量 成本 比较 21世纪初,世界铁路总里程大概为100万km (949900km),其中25%(235700km)为电气化铁路,而75%的铁路(约714000km)采用内燃牵引(图1a)。2种牵引方式的运量相当平衡(各占50%)。虽然电气化线路长度较少,然而全球电力牵引的列车平均货运量是内燃牵引的3倍。 世界上各大陆或地区的电气化程度差别非常大。电气化线路在世界线路总长中占比例最高的是西、中、东欧国家(45.7%),其次是独联体(24.3%),西南和东南亚(主要是日本、中国和印度)约占20%,非洲为8%(主要是南非共和国)(图1b)。而美洲(南北美)电气化线路占1.7%。 关于所采用的电流制式,交流制在电力牵引系统中是最主要的(占55%,其中25kV 50Hz 占40.5%,15kV 16 Hz 占14.6%),直流制占世界电气化铁路的43.0%(其中3kV 占35.2%,1.5kV 占7.8%)。约2%的电力牵引采用其他的供电系统,包括交流50kV 50Hz 、11~13kV 25Hz 、15kV 20Hz 以及直流制0.75kV 和0.6kV(主要用于城市轨道系统)。这种线路全世界总长4500km 。 直流制的电气化铁路比例很高,其原因是在铁路电气化最紧张的时期(从20世纪30~60年代),直流制式是当时实际适合于世界各国的唯一牵引系统。然而德国走了自己的道路,建立了 非标准 交流制15kV 16 Hz 的牵引系统。这一系统后来也被用于其他国家,但仅在欧洲(奥地利、瑞士、瑞典和挪威)。 从60年代、70年代起,世界电气化铁路主要使用工频25kV 50Hz,直流网扩展很少。 当讲到电气化铁路绝对长度时,俄罗斯(40300 km)处于领先地位,远远超过德国(18800km)和南非 共和国(16800km)。值得注意的是,在已拥有电气化线路的69个国家中,这12个国家几乎占了电气化总线路的3/4(图2)。 图1 铁路电气化 在欧洲(独联体除外),47%的铁路是电气化铁路,但运量占70%左右(图3),也就是说电气化铁路运量是内燃牵引的2倍。欧洲电气化铁路比例高是因为欧 洲的客运交通占主导地位。事实上,正是迎合了客运交通,欧洲铁路电气化才起主导作用。电气化能实现更高速度以及加速度,自然也解决了铁路对环境影响的问题,而这一点与人口密集的欧洲非常适应。1 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 3/2002

电气化铁路安全知识百题

电气化铁路安全知识百题 一、必知必会 1、电气化铁路哪些部件上带有25KV的高压电? 答:在电气化铁路上,下列设备上带有25KV的高压电: (1)接触网及其相连的部件(包括导线、承力索); (2)电力机车主变压器的一次侧; (3)接触网支柱及其金属结构上,当接触网的绝缘损坏,且未装接地线或接地线损坏时,瞬间会带有高压电。 2、什么是跨步电压? 答:跨步电压是指电气设备或电力系统一相发生接地短路时,电流从接地点四散流出,在地面上形成不同的电位分布,人在走近短路点时,两脚间就会受到地面上不同的电位差。 3、跨步电压达到多少伏时,将使人有生命危险? 答:当跨步电压达到40伏时,将使人有生命危险。 4、在高度危险的建筑物中,我国对安全电压有何规定? 答:我国规定在高度危险的建筑物中36V及以下为安全电压。5、在特别危险的建筑物中,我国对安全电压有何规定? 答:我国规定在特别危险的建筑物中12V为安全电压。 6、在室内发生高压接地故障时,如何保证人身安全? 答:室内发生高压接地故障时,在切断电源前,任何人与接地点的距离不得小于4M。 7、在室外发生高压接地故障时,如何保证人身安全? 答:室外发生高压接地故障时,在切断电源前,任何人与接地点

的距离不得小于8M。 8、发生接触网断线接地故障时,如何保证人身安全? 答:任何人与接地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0M。 9、作业人员需进入高压接地故障范围时,应如何保证人身安全? 答:作业人员需进入高压接地故障范围时,作业人员要穿绝缘靴,实践证明穿绝缘靴是防止跨步电压的一种有效措施。 10、什么是高压电? 答:高压电是指对地电压在250V以上的电力线路。如25KV的接触网线路等。 11、试述低压电的概念? 答:低压电是指对地电压在250V及以下的电力线路。如220V的民用生活电力线路。 12、对触电者进行急救时,急救者必须对自己的哪些部位做好重点防护? 答:对触电者进行急救时,急救者必须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特别是手和脚的防护。 13、在电气化铁路上施工作业,人体及其使用的工具、材料与接触网及其带电部分必须保持的安全距离为多少? 答:在电气化铁路上施工作业,人体及其使用的工具、材料与接触网及其带电部分,在任何情况下必须保持不小于2M的安全距离。 14、在距离接触网及其带电部分不足2M的范围内施工作业时,有何规定? 答:在距离接触网及其带电部分不足2M的范围内施工作业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中国有铁路始于清朝末期。然而清政府腐败、保守、专制,唯祖宗之规是从,不肯接受新生事物。他 们把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视为“奇技淫巧”,认为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因而顽固地拒绝修建铁路。 1876 年7 月3 日,由英、美合谋,由英国在华的代理人——怡和洋行——背着清政府诡称修建从吴淞到 上海的一条“寻常马路”,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中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上海吴淞铁路建成通车了。随后,清政府出银28.5 万两,分 3 次交款赎回这条铁路并予以拆除。 1879 年,洋务派首领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清政府以 铁路机车“烟伤禾稼,震动寝陵”为由,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胥各庄至芦台间开凿运河, 连接蓟运河,以达北塘海口;为避免机车震动寝陵,决定由骡马牵引车辆。 然而用骡马牵引车辆根本不能发挥出铁路应有的效用,1881 年唐胥铁路通车时,中国工人凭借时任工程 师的英国人金达的几份设计图纸,采用矿场起重锅炉和竖井架的槽铁等旧材料,试制成功了一台0-3-0 型的蒸汽机车。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制造的第一台机车。 另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任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英人薄内的夫人仿照乔治·斯蒂文森制造 的英国著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而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可是中国工人却在机车两侧各刻一 条龙,于是就把它叫做“龙号”机车。 由于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Rocket of China (中国火箭)的字样和龙的标记,所以后人一直认定这就是 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但是从遗留下来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台机车设计规范、制造精良,怎么能和 由废旧料制造的“怪物”等而观之? 2003 年,研究中国铁路的英国人彼得·克拉什发现了一张金达与“中国火箭号”合影的照片。通过比较,可 以看出这张照片上的“中国火箭号”与中国保存的那张照片上“中国火箭号”有明显地不同之处:机车的烟囱一

从中国铁路的发展看中国的发展

从中国铁路的发展看中国的发展 铁路,是交通的命脉,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中国铁路的发展恰好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的发展,从几个星期的学习中我是深有体会。也许正是那轰轰响着的火车,将西方文明带入了中国,让中国人清醒的认识到了中国的发展方向,就这样中国乘着火车沿着铁路驰骋在历史的长河中。总言之,铁路的发展史是一个缩小了的中国发展史。 一·从无到有的发展(1876——1893) 自从1825年,英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的出现,西方国家便乘着它,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而我国则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那隆隆的鸣笛声震天动地,却惊醒不了已经“聋了”的中国,它仍在梦中酣睡,不知所措。就这样,恍恍惚惚过了半个世纪,其间1865年英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0.5公里的展览铁路,广为宣传,“提醒”中国该修铁路了,但清政府充耳不闻。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但这是英国资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修筑的,经营了一年多时间,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多么可悲啊!铁路本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一个国家应积极修建才对,但清政府却是被坑着修的,而且赎回来后被拆了,当时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愚昧无知可见一斑。但也有明智之士,李鸿章曾上书倡议修建铁路,为了得到慈禧太后的同意,在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供慈禧太后把玩,由于慈禧太后嫌火车声音太大,便让太监拉着走,当然这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认同。此后,在清政府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山至胥各庄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但由于清政府的昏庸愚昧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早期修建铁路的阻力很大,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夕,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仅修建约400多公里铁路。

最新电气化铁路安全知识考试试卷答案

电气化铁路安全知识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部门: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我国规定36V及以下为安全电压。 2.发生高压接地故障时,在切断电源前,任何人与接地点的距离,室内不得小于4m,室外不得小于8m,接触网断线接地不得小于10m。实践证明,穿着绝缘靴是防护跨步电压的一种有效措施。★ 3.为提醒人们对高压带电体的注意,在电气化铁路沿线接触网支柱上应标示高压危险、严禁攀登的警告语;在电力机车、牵引变压器的一次侧(高压侧)应设置安全防护栅网。禁止在支柱上搭挂衣物、攀登支柱或在支柱旁休息。 4.在装载货物高度超过2 m(从地面算起)的车辆通过电气化铁路平交道口时,严禁随车人员在货件上坐立。如需搭乘卸车人员时,应下车步行,待车辆驶过道口后,再上车乘坐。★ 5.在接触网支柱及接触网带点部分5m范围内的金属结构上均需装设地线。★ 6.行人通过天桥或跨线桥时,严禁用竹竿、棍棒、铁线等非绝缘物件穿捅安全栅网。因为直接或间接与接触网带电部分接触都十分危险。★ 7.在施工中使用发电机、空压机、搅拌机等机电设备时,在距离接触网设备5 m范围内要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在可能带电部位,应有“高压危险”明显标志,并采取有效地防护措施。在接触网未停电时,禁止吊车的吊臂在接触网下伸背转动。★ 8.天桥、跨线桥靠近跨越接触网的地方,必须设置安全栅栏以屏蔽感应电流。★ 9.发现接触网及其部件损坏或在接触网上挂有线头、绳索等物,均不准与之接触,要立即通知附近的接触网工区或电力调度派人处理。在接触网检修人员未到达以前,将该处加以防护,任何人员均应距已断导线接地处10m以外。★ 10.电气化铁路带有25kV高压电的部件有:(1)接触网及其相连的部件;(2)电力机

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史

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史 最早造出第一台标准轨距电力机车的是苏格兰人R·戴维森,时间是1842年。1879年5月,德国人W·V·西门子设计制造了一台能拉乘坐18人的三辆敞开式“客车”的电力机车,这是电力机车首次成功的试验。1881年,法国巴黎展出了第一条由架空导线供电的电车线路,这就为提高电压,采用大功率牵引电动机创造了条件:1895年,美国在巴尔的摩—俄亥俄间5.6 km长的隧道区段修建了直流电气化铁路。1903年德国的三相交流电力机车创造了每小时210 km的高速记录。 电力机车的发展取决于电气化铁道的发展。建设具有真正意义的电气化铁路首先要解决如何提供高压电,改变供电制式的问题。 接触网供给机车的电流制,分为直流制和交流制两种(交流制中又分单相交流、三相交流),这就叫供电制式。工频单相交流制推动了电气化铁道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欧洲大陆以及亚洲的日本基本上实现了运输繁忙的主要铁路干线电气化。1973年~1974年爆发石油危机之后,各国对铁路电力和内燃牵引重新进行了经济评价,电力牵引更加受到青睐。英国原先主要是发展内燃牵引,也开始重视发展电力牵引。连已经完全内燃化的美国,铁路电气化的呼声也很高。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修建了电气化铁道,其中,苏联的电气化铁道总长度达到4万多公里,日本、法国、西德都拥有1万公里以上的电气化铁道。目前,世界电气化铁道已达到20多万公里,中国也加入了拥有1万公里以上电气化铁道的“高级俱乐部”。 电气化铁道的供电问题解决之后,发展大功率、高速度的电力机车就成为各国追求的目标。这时候,半导体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的突破和发展推动了新型电力机车的问世。1979年,第一台E120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在德国诞生,开创了电力机车发展的新纪元。 随着既有电力机车的更新换代和高速铁路的蓬勃发展,干线电力机车的研制已从直流传动转向交流传动。20世纪90年代,欧洲、日本等主要机车制造厂商几乎已停止了直流传动电力机车的生产,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已成为世界电力机车发展的主流。

电气化铁路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分析

电气化铁路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分析 摘要进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国的铁路也在朝着电气化方向飞速发展,电气化铁路的运营里程不断增加。从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来看,电气化铁路具有很大的移动性和波动性,其负荷特点是大功率单相整流带冲击,正是由于具有这种特点,使得其在接入电网运行后,大量的三相不平衡产生的负序电流和谐波在电力系统中产生,对该接入处的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时将威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经济损失。此文将电气化铁路接入电力系统后的影响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电气化铁路;电力系统;谐波 1 电气化铁路基本情况 1.1 电气化铁路的特点 电气化铁路是当代最重要的一种铁路类型,沿途设有大量电气设备为电力机车提供持续的动力能源。电力机车本身不带有电能,所需电能由电力牵引供电系统提供。牵引供电系统主要是由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或供电轨)组成。变电所设在铁道附近,它将从发电厂经高压输电线或高压输电缆送过来的电流送到铁路上空的接触电网或铁轨旁边的供电轨道中,接触网或供电轨则是向电力机车直接输送电能的电气设备,电力机车通过集电弓或导电车轮从接触网或供电轨中获得所需电能[1]。 1.2 电气化铁路与电力系统的联系 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对供电电网来说,会使得电力系统负荷状态非常高,在引起牵引网电压波动的同时,也使得供电系统电能质量下降,如果不采取措施,还会导致机车动力下降,直接导致电气化铁路运行效率低下,从铁路运行和电力系统运行的角度看,都会造成经济损失。 2 电气化铁路对于电力系统的影响 2.1 对旋转电机的影响 电气化铁路有着单相交流供电的特性,这种特性使得电机的转子、定子都会发热,增加损耗,引起机组的震动,且转子、定子又属于电机的重要部件,如果在运行时过热就容易发生损壞或者其他故障,带来很严重的后果[2]。 2.2 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电气化铁路在行过程中,其产生的谐波是影响输电线路最主要的因素。单相电流产生的谐波,如果频率高,则会发生电力系统谐波共振,有的时候还甚至会

铁路安全知识试题 (2)

电气化铁路安全知识试题库 一、填空题: 1、铁路机车牵引方式有蒸汽牵引、内燃牵引和电力牵引三种。 2、电力机车与蒸汽机车相比,具有功率大、速度快、过载能力强的特点。 3、电气化铁路是铁路现代化的主要发展方向。 4、电气化铁路是以电能作为牵引动力的。 5、电力机车(电动车组)车身不带能源,必须由外部供给电能。 6、专门给电力机车(或电动车组)供给电能的装置称作牵引供电系统。 7、电气化铁路是由电力机车(或电动车组)和牵引供电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8、电力系统输送到牵引变电所的电能电压为110KV或220KV。 9、牵引供电系统输送给电力机车的电能是单项工频交流电。 10、电力机车使用的电能电压为27.5KV。 11、牵引变电能与接触网之间的连接线称为馈电线。 12、电气化铁路上的主要供电装置是接触网。 13、电力机车受电弓通过与接触网的滑动接触获取电能。 14、接触网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和基础四个部分组成。 15、接触悬挂包括承力索、吊弦、接触线等。 16、承力索承受接触线的重力。 17、支持装置用于支持接触悬挂部分,并将其负荷传给支柱。

18、腕臂是接触悬挂的一部份。 19、定位装置用于固定接触线的水平位置。 20、定位装置要保证受电弓不脱离接触线。 21、支柱和基础用于承受接触网的全部负荷。 22、电力机车是利用钢轨作为牵引电流回路的。 23、轨道回路与牵引变电所之间的连接线是回流线。 24、回流线能减少电能损失,降低电磁谐波干扰。 25、电力机车靠接受按触网送来的电流作为能源。 26、接触网供给电力机车的电流有直流和交流两种。 27、我国电气化铁路采用的是工频(50HZ)交流制。 28、我国较新型的电力机车一般都是交—直传动的电力机车。 29、电气化铁路的进站信号机、高柱出站信号机的外壳需作接地。 30、电气化铁路平交道口应设限界门。 31、10KV以下等级电力线路应从地下穿过铁路。 32、电气化铁路的车站行车室应设站场供电分段示意图。 33、接触网带有27.5KV的高压电。 34、电气化铁路的从业人员必须熟知电气化铁路安全的有关规定。 35、铁路各单位在接到接电通知后,应视接触网带电,所需作业均需按带电要求办理。

我国电气化铁路总里程跃居世界第一

我国电气化铁路总里程跃居世界第一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8312633192.html,/news/41563.html 来源:中国广播网 我国电气化铁路总里程跃居世界第一 记者从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获悉,随着哈大高铁12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我国电气化铁路总里程已突破4.8万公里(不含港澳台地区电气化铁路里程),超越了原电气化铁路世界第一的俄罗斯,跃升为世界第一位。其中,我国高速铁路已达8600余公里,稳居世界首位。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6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电气化铁路,电气化铁路总里程排在中国之后的几个国家分别是:俄罗斯43300公里、德国21013公里、印度18810公里、日本16965公里、法国15217公里。 我国电气化铁路1958年从零起步,1961年8月建成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宝凤段。伴随着54年创业创新发 展历程的中国电气化铁路建设“国家队”、主力军—中国中铁电气化局,累计建成电气化铁路总里程达3.1万公里,其中建成高速铁路5825公里,为我国电气化铁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54年来,我国电气化铁路成功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低吨位到重载、从常速到高速的探索创新之路。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电气化铁路不仅总里程跃升第一,在技术水平和建设质量上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重载电气化铁路技术发展方面,我国大秦铁路年运量已经突破4亿吨,可开行2万吨单元重载列车。电气化牵引供电系统是高速铁路的核心技术之一。以300公里以上时速安全运营的京津城际、武广、京沪等高铁,经过了最高运营试验速度和高密度车流、长时间运营的考验,性能稳定可靠。世界第一条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哈大高铁的正式开通运营,则是对我国高速电气化铁路技术水平的最新检验。目前,我国已经全面掌握了350-380km/h电气化铁路设计、施工、检测技术体系;全面掌握了高速铁路接触网零配件、高强高导接触网导线、GIS开关、自动过分相等高铁关键产品研发和生产技术,构筑起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技术体系平台,跻身世界高铁技术前沿。 1879年5月31日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世界贸易博览会上展出了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迄今已有133年的历史。电气化铁路牵引功率大、节能环保、能大幅度提高运输能力和速度,具有技术、经济、环保方面的优越性,是各国铁路优先发展的铁路牵引动力方式。根据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左右,电气化率将达到60%以上。 (记者赵威) 原文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8312633192.html,/news/41563.html 页面 1 / 1

电气化铁路安全常识(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电气化铁路安全常识(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电气化铁路安全常识(标准版)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带有2.75万伏高压电。为了防止触电伤亡事故发生,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和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请严格遵守国家铁路安全法规和电气化铁路安全规定,不得损坏电气化铁路设施,不得自行从接触网上接电,不得在高架公路立交桥以及隧道两端的平台上玩耍、逗留,不得向接触网倒水和乱扔杂物,不得攀登机车车辆顶部或翻越车顶通过线路,不得高举工具通过接触网,不得用竹竿、棍棒、铁线等非绝缘物件穿捅安全栅网。 ●不得破坏、攀越栅栏,在电气化铁路上行走 电力接触网设置在铁路线路上方,在接触网各导线及其相连接部件二米范围内,通常都有强大的电磁场,由于风、雨雪、其他外界条件的变化,都会危及行人安全,尤其行人带着物件(如雨伞、木棒等高长物件)及下大雨,水流成线,就会发生触电伤人。此外,电力机车速度快,声音小,行人不易察觉,容易造成行人伤亡事故。

●不得损坏电气化铁路设施 在铁路边坡上砍柴、砍树等,不得用高空坠落滚动法代替搬运,以免砸坏电气化铁路设备(包括接触网、支柱、接地线等),造成行车中断及发生火灾等事故。一旦发现接触网导线折断落地,任何人都要距离十米以外;对接触网上搭挂绳索树枝等物,严禁触物自行排除,要立即报告铁路有关部门处理。 ●严禁自行从接触网上接电,亦不能私拉民用电线横越铁路上空 电气化铁路的高压电是供给电力机车专用,任何人均不得私自接线作为民用电,民用电线一旦与高压电(导线)接通,容易发生火灾及危及人身安全。 ●不得在高架公路立交桥以及隧道两端的平台上玩耍、逗留,更不准向下倒水和乱扔杂物 电力接触网是垂挂在立交桥下面和隧道顶端,向下倒的水流必然导电,尤其是小孩不能用玩具向下喷水,也不能向下小便或用竹竿、绳索等向下接近、碰挂接触网导线,避免触电伤人。

电气化铁路安全常识

电气化铁路安全常识 为适应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带有 2.75万伏高压电。为了防止触电伤亡事故发生,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和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请严格遵守国家铁路安全法规和电气化铁路安全规定,不得损坏电气化铁路设施,不得自行从接触网上接电,不得在高架公路立交桥以及隧道两端的平台上玩耍、逗留,不得向接触网倒水和乱扔杂物,不得攀登机车车辆顶部或翻越车顶通过线路,不得高举工具通过接触网,不得用竹竿、棍棒、铁线等非绝缘物件穿捅安全栅网。 不得破坏、攀越栅栏,在电气化铁路上行走 电力接触网设置在铁路线路上方,在接触网各导线及其相连接部件二米范围内,通常都有强大的电磁场,由于风、雨雪、其他外界条件的变化,都会危及行人安全,尤其行人带着物件(如雨伞、木棒等高长物件)及下大雨,水流成线,就会发生触电伤人。此外,电力机车速度快,声音小,行人不易察觉,容易造成行人伤亡事故。 不得损坏电气化铁路设施 在铁路边坡上砍柴、砍树等,不得用高空坠落滚动法代替搬运,以免砸坏电气化铁路设备(包括接触网、支柱、接地线等),造成行车中断及发生火灾等事故。一旦发现接触网导线折断落地,任何人都要距离十米以外;对接触网上搭挂绳索树枝等物,严禁触物自行排除,要立即报告铁路有关部门处理。 严禁自行从接触网上接电,亦不能私拉民用电线横越铁路上空

电气化铁路的高压电是供给电力机车专用,任何人均不得私自接线作为民用电,民用电线一旦与高压电(导线)接通,容易发生火灾及危及人身安全。 不得在高架公路立交桥以及隧道两端的平台上玩耍、逗留,更不准向下倒水和乱扔杂物 电力接触网是垂挂在立交桥下面和隧道顶端,向下倒的水流必然导电,尤其是小孩不能用玩具向下喷水,也不能向下小便或用竹竿、绳索等向下接近、碰挂接触网导线,避免触电伤人。 未经允许不得在电气化铁路附近施工 无论是开山放炮,兴修水利,还是建造工厂、宿舍,只要接近铁路,都要事先与铁路电力部门联系,经过允许同意,并在施工前按要求做好防护措施后方可正式开工。 不得在铁路两旁的山坡、路堑上放牧或砍树 因为牲畜、树、草碰触接触网,都会扩大导电范围,引发事故。牲畜等横过铁路时,看护人员持有的长鞭、竹竿等高长物件,应保持水平状态通过,严禁挥动。 不得过于靠近接触网灭火 一旦发生火灾,用水或一般灭火器浇灭离接触网带电部分不足4米的燃烧物时,接触网必须停电;对超过4米距离的燃烧物灭火,要特别注意使水流不向接触网方向喷射,并保持水流与带电部分的距离在2米以上。 不准登上机车车辆顶部

我国电气化铁路发展简介

我国电气化铁路发展简介 我国的电气化铁道建设工作始于50年代,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1957年决定采用单相交流工频25千伏的牵引供电制式,当时这种制式只在法国刚投入运行,效果明显, 可以说我国从一起步就跨入了世界先进制式的行列,起点是高的。我国从1958年开始修建宝鸡—凤州电气化铁路,到1978年,20年间建成电气化铁路1033公里,年均仅51公里。“九五”期间,我国电气化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万公里,“十五”期间,电气化铁路运营里 程突破2万公里。2007年先后建成京沪、武嘉、郑徐、胶济、沪杭、浙赣等电气化铁路, 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建成开通49条电气化铁路,电气化铁路总里程已突破24000公里,成为继俄罗斯之后世界第二大电气化铁路国家(俄罗斯现有电气化铁路44526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位,德国现有电气化铁路21102公里,位居中国之后)。目前,我国铁路电气化率已 经达到27%,承担着全铁路43%的货运量,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标准统一的电气化铁路 运营网络,特别是胶济、大秦、京沪等线的电气化,是加快我国铁路现代化的重点工程项目, 也是铁道部实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工程。胶济、大秦、京沪电气化改造工程都是实行施 工总承包模式完成的,从而提高了我国电气化铁路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缓解了运输瓶颈的制约。因此,有关方面对京沪线电气化改造工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京沪线电气化改造工程有“五个创举”,并将会成为“四个之最”:京沪线电气化改造工程是既有线工程改造的 创举,工程总承包模式是个创举,一年完成是个创举,多项工程同步进行是个创举,工程和 运输紧密配合是个创举;京沪线经过改造是既有线综合技术装备水平最高的线路,是综合能力和运输效率最高的线路,是既有线经济效益最好的线路,是生产力布局调整最见效的线路。 在我国近50年的电气化铁路建设历程中,经过了学习前苏联建设经验、结合国情自 力更生和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等三个阶段,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奋斗,基本形成了一套兼收各国之长,又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模式,现在我们已做到建设规范和标准配套、供电方式齐全、设备全部可以自给、建设能力强、检测手段先进,目前从建设能力和技术标准来进行 综合评价,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国内外的经验告诉我们,电气化铁路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有着显著的优越性。 第一,电气化铁路运输能力强,电力机车功率大、加速快,有利于提高列车牵引定数、缩短 区间运行时间。第二,电力机车使用的电能可以从煤炭、水力、核能等多种初级能源中取得,并且有着60%至70%的热效率,电气化铁路能源消耗少。第三,电力牵引能够减少机车维 护工作量,延长检修周期,可以降低电气化铁路的运营成本。第四,电气化铁路环境污染较小,电力机车本身不产生污染。此外,电气化铁路可以减少铁路对石油资源的依赖。铁路采 用电力牵引,将对国家消费结构的调整、产业发展政策的执行产生积极的影响。 建国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长期存在的运输紧张状况得到改善, 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截至2007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8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近年来,我国铁路每年投产新线都超过1000公里。我国铁路基本建设投 资逐年增长,2007年达1772.1亿元;完成旅客发送量13.6亿人 ,旅客周转量7216亿人公里;完成货物发送量31.4亿吨,货物周转量23797亿吨公里;运输密度为39760万换算吨公里/公里。 1997、1998、2000、2001、2004、2007年,中国铁路分别进行了六次大面积提速。 1997年4月1日零时中国铁路第一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全面实施,拉开了铁路提速的序幕。这次提速调图,提速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了140公里;全国铁路旅客列车旅行速度由1993年的时速48.1公里,提高到时速54.9公里;首次开行了快速列车和夕发朝至列车。 1998年10月1日零时第二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开始实施。这次提速调图,快速列车最 高运行速度达到了时速160公里;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时速55.2公里,直

电气化铁路安全知识复习题

电气化铁路安全知识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电气化铁路主要是指电力机车牵引的铁路。 2、电气化铁路,是以电能作为牵引动力的一种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 3、电气化铁路是由电力机车和牵引供电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4、在电气化铁路上利用钢轨作为牵引电流回路的,通常轨道回路。 5、电气化铁路上的主要供电装置是接触网。 6、电气化铁路区段职工应每年进行一次安全知识考试。 7、所有接触网设备,自第一次受电开始,在未办理停电接地手续前,均按有电对待。 8、在电气化区段,任何人不准登上机车车辆顶部或翻越车顶通过线路。 9、在电气化区段,施工人员禁止在支柱上搭挂衣物,攀登支柱或在支柱旁休息。 10、在电气化区段,手持木杆、梯子等工具通过接触网时,必须水平通过,不准高举超过安全距离。 11、在接触网带电时,严禁用竹杆及金属长大物件等测量接触网与房屋、建筑、设备的距离。 12、电气化铁路区段,行人能过天桥或跨线天桥时,严禁竹杆、棍棒、铁线等物件穿捅安全栅网。

13、支柱及金属结构接地线时,应由接触网工装设。 14、施工结束,在折除临时接地线之后严禁再进行施工。 15、电流通过人体叫触电。 16、在电气化区段。严禁任何人员在电气设备处所倚靠或坐卧。 17、当接触网绝缘损坏时,禁止与之接触。 18、在电气化区段,桥梁检查作业应考虑与接触网导线的安全距离。 19、发现接触网及其部件损坏或在接触网上挂有线头、绳索等物,均不准与之接触。 20、折装接地线的工作应由接触网工或经专门训练的工务人员进行。 21、更换带有轨端绝缘的钢轨及在道岔上换轨时,均应有信号工在场配合。 22、尽量避免人体与接触网支柱及其附近的金属结构接触,防止这些设备的绝缘部分损坏可能出现的高压短路电流伤人。 23、在带电的接触网下,各种机械和车辆不准用水冲洗,以防触电。 24、换轨前要在被换钢轨两端的左右轨节间各设一条横向连接电线 二、选择题 1、在电气化区段,所有作业人员和工具与接触网必须保持(C)m以上的距离。 A、1 B、1.5 C、2。D、4 2、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及其相连的部件带有(B)KV高压电。

山东铁路发展史

山东发改委:推进建设山东快速铁路网 中国发展网王琪、记者尹明波报道据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消息,随着“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山东省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人们对快速客运铁路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2011年京沪高铁通车运营后,人们对安全、舒适快速出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3年10月,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完成了《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调整)》并上报国家。2014年4月2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该规划,标志着山东新一轮“三纵三横”快速客运铁路网建设正式启动。 主要类型及功能定位 山东省发改委铁路机场办有关人士介绍,依据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完成的《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调整)》,山东省快速铁路利用既有铁路以及新建快速铁路,主要承担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卫星城市或中心城镇之间的客流出行需求,主要线路类型包括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以及市郊城际铁路。 一是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300公里/小时以上,主要承担通过客流、区域对外中长途客流及区域内重要城市之间的点到点客流;站间距一般在 30~100公里;采用高速度、高密度的列车开行方案。 二是城际铁路。城际铁路速度目标值200公里/小时,主要承担沿线各个城市、主要中心城镇之间的客流,并兼顾城市组团、次中心城镇之间的客流;站间距一般在10~30公里。 三是市郊城际铁路。市郊铁路的线路设施与干线铁路基本相同,并与干线铁路设有联络线。其作用主要是将市中心与地处远郊的卫星城镇连接起来,距离可长达40~50公里。市郊铁路的运行速度远远大于其他城市交通工具,运营时速可达160公里,站间距离为4~6公里,以开行小编组、高密度、站站停的公交化客车为主。 根据规划,各类型铁路具有不同的适用对象。高速铁路主要承担省内外中长距离旅客运输,同时根据能力情况,兼顾沿线部分设站城镇之间客运;城际铁路承担沿线各城市、主要中心城镇之间的客流,并兼顾城市组团、次中心城镇之间的客流。 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年度是: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 规划目标包括:建设以省会为中心的1、2、3小时快速铁路交通圈。其中1小时圈为济南至周边城市通达,青岛至周边城市通达,济南至青岛1小时直达;2小时圈为济南与省内地级市通达,济南与周边省会城市通达;3小时圈为省内地级市之间通达。

电气化铁路人身安全知识

电气化铁路人身安全知识 人身安全常识 一、安全电压、低压、高压和跨步电压的概念 安全电压是指对人体不会引起生命危险的电压,它是根据人体电阻确定的,人体电阻一般在800Ω~1MΩ兆之间,流经人体不至发生生命危险的电流一般不会超过50mA,按照欧姆定律可推知人体安全电压应小于40V,我国规定36V以下为安全电压,在某些特殊场合则规定12V为安全电压。 低压指对地电压在250V及以下,如380/220V三相四线制居民生活用电线路、直流220/110V电源等。 高压指对地电压在250V以上,如10KV电力线路、25KV接触网线路等。 跨步电压是指电气设备碰壳或电力系统一相发生接地短路时,电流从接地处四散流出,在地面上形成不同的电位分布,人走近短路点时,两脚之间的电位差。当跨步电压达到40V以上时,将使人有触电危险,特别是人被跨步电压击倒后加大了人体的触电电压,从而造成意外和死亡。发现有跨步电压危险时,应单足或并双足跳离危险区,亦可沿半径垂直方向小步慢慢退出。 发生高压接地故障时,在切断电源前,任何人与接地点的距离,室内不得小于4米,室外不得小于8米。接触网断线接地不得小于10米。必须进入上述范围作业时,作业人员要穿绝缘靴。实践证明,穿着绝缘靴是防护跨步电压的一种有效措施。 二、在电气化铁路带有25kv的高压电的部件: 1.接触网及其相连的部件; 2.电力机车主变压器的一次侧; 3.当接触网的绝缘损坏,且未装接地线或接地线损坏时,接触网支柱及其金属结构瞬间会带有高压电。因此接地线已损坏时,禁止与部件之接触。 有关人身安全的一般规定 1.在电化区段内,任何人不准登上机车车辆顶部或翻越车顶通过线路。在旅客站台、行人较多的电化区段所有接触网支柱应悬挂或涂有“禁止攀登”、“有电危险”等警告牌。禁止在支柱上搭挂衣物、攀登支柱或在支柱旁休息。 2.手持木竿、梯子等工具通过接触网时,必须水平通过,不准高举超过安全距离。押运、随车装卸、通勤通学等人员,在电气化铁路区段内,禁止搭乘机车的煤水车及坐在车顶或装载的货物上。机车司机、运转车长及连接员,除做好宣传工作之外,当列车驶进电气化区段前,还需注意货物装载状态,要设法排除超出限界的树枝、棒杆等,紧固飘动的蓬布,关闭油罐车顶上盖等。 3.为提醒人们对高压带电体的注意,在电气化铁路沿线接触网支柱上应标示“高压危险,严禁攀登”的警告语;在电气化铁路上使用的内燃机车通往车顶的梯子应标示“高压危险”的警告牌;在电力机车、牵引变压器的一次侧(高压侧)应设置安全防护栅网。 4.各种车辆和行人,通过电气化铁路平交道口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⑴汽车和兽力车通过电气化铁路平交道口时,货物的装载高度(从地面算起)不得超过4.2m和触动道口限界门的活动横板和吊链。装载高度超过4.2m的货物应绕行立交道口和进行倒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