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新媒体时代大众传媒对社会系统的整合作用

论新媒体时代大众传媒对社会系统的整合作用

论新媒体时代大众传媒对社会系统的整合作用
论新媒体时代大众传媒对社会系统的整合作用

大众传媒与社会控制_论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

大众传媒与社会控制 ———论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 章 辉 美 内容提要 大众传媒正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和手段,大众传媒主要通过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建立和巩固信仰、社会暗示及教育实现其社会控制功能;大众传媒既有社会控制的正功能,也有负功能。大众传媒的负功能将对社会控制产生消极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对社会政策的过度干预会削弱正式控制力量、舆论导向的不确定性影响控制效果、不合理的社会暗示容易误导社会成员、公众对大众传媒的过度依赖影响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关系的和谐。认识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正视大众传媒的负功能对社会控制的消极影响,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控制,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大众传媒 社会控制 功能 作用机制 一、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随着信息网络和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传媒正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大众传媒影响力的日益扩大,有学者将大众传媒权力称为与传统的立法、行政、司法权并立的“第四种权力”,而大众传媒机构则被称为“政府的第四部门”。相对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有形的、刚性的权力而言,大众传媒权力是一种无形的权力,也是一种柔性的权力,它以其特有的方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推动着人类教育的发展,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于潜移默化中达到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有效控制,从而成为现代社会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大众传媒通过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实现社会控制 所谓舆论,是指多数人对社会生活中有争议的事件发表的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作为蕴藏在人们思想深处的共同心理倾向,舆论通过带有价值判断的社会评价,如对某种具体的价值观或行为方式的褒扬与赞赏或批判与谴责,造成一种社会氛围,从而对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一般而言,“一个人关于他自己和他的行为的看法,极大地受着公众意向的影响”,①也就是说,在舆论所形成的社会氛围的影响下,社会成员通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服从舆论的导向与制约。正是借助对社会成员的广泛影响,舆论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控制手段,在现代社会控制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舆论主要有两种形成机制:一是由社会公众自发形成,这种自发形成的舆论是社会成员的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体现为社会系统的自在控制,其优点在于控制成本较低,社会成员认同度高。局限性在于控制范围较小,控制方式简单,易受偶然性影响,控制预见性差;二是由社会组织体系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大众传媒广为宣传而形成,这种自觉形成的舆论是社会成员对社会运行的自觉把握和导向,体现为社会系统的自为控制。与社会自在控制相比,自为控制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有明确的主体、客体和明确的目的,体现了社会成员对社会运行主动权的把握。②随着社会成员自觉水平的不断提高,自为控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相应地,作为自为控制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大众传媒的舆论控制功能也将越来越重要。 那么,大众传媒如何实现其舆论控制功能呢?总的来说,有两条途径:一是舆论导向;二是舆论监督。 所谓舆论导向,是指大众传媒向公众传播、宣传系列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引导,以维护社会秩序。一方面,大众传媒将由立法部门和公共管理机构所制定、颁布的法律、政令公之于众,呼吁 193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

研究·融合与发展38 无论身处各行各业,新闻传播都是不可或缺的,其极大程度推动了社会经济和产业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社会认知感,对于国家的安定团结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互联网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的新闻传播模式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21世纪是一个新媒体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是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强烈冲击,与此同时,新型的新闻传播方式和途径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新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媒体人参与新闻的传播,新闻传播变得前所未有的亲民。面对这个新媒体当家作主的年代,人们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进行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 1.关于新媒体 1.1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的定义是相对于传统新闻传播方式而言的。它主要是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的基础之上,立足于互联网渠道,将资讯信息与现代的网络技术相结合,通过手机、数字电视、网络媒体、数字报刊、电脑等设备进行信息的分散传播,以此来满足人们对于新闻的强烈需求。由于新媒体传播渠道和设备的普及以及发展,人们想要获取新闻,完全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文化。相比于传统的新闻传播渠道而言,新媒体传播更加数字化、高端化,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了解新闻并且分享新闻。在这样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1.2新媒体的特点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想要获取信息不再趋于集中报刊书籍,难以有大量空闲时间专注于电视新闻。在这样的一个高速消费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就能够使受众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新媒体形势下的新闻传播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及认可。更快的传播速度、更大的信息量、更加丰富的新闻内容、更多样化的趣味性都使新闻传播更加具有时效性。互联网媒体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多种新媒体传播手段,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获取,传统书籍已经从实物转移到网络,新媒体作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传播工具,可以为受众提供海量信息,迎合了时代需求,提高了互动性。 2.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2.1传播实效性 一则新闻想要进行传播,传统的渠道就是电视和书籍报刊。书籍和报刊往往是报道的前一天的内容,甚至是更长时间之前发生的社会形态,有效时间内受众看到新闻时,早已是时过境迁,其时效性差强人意。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标志性特点,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随时随地通过计算机、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获得自身需要的数据信息。智能终端设备具有开放性和独立性的操作系统,操控界面逐渐趋向人性化,为媒体受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以迎合时代及公众对媒体服务方式的需求。 2.2新闻互动性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更加注重互动性。相比于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受众群体不再是单向地接收讯息,而是更加关注于自身的想法,这种互动性是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所欠缺的。新媒体的传播形式,使传统媒体原有的传播形式得以突破,产生了多对多的传播模式。在评论区里,人们可以针对新闻事件自由发挥个性话语权,在信息接收者和信息发布者之间,实现双向互动的沟通和交流。这种传播方式直接提高了新闻的互动性和沟通性,可以说新闻传播从高高在上的分享者,成为了人民群众之间的互动的桥梁,变得更加亲民。 2.3传播即时性 相比于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新媒体时代之下的新闻传播更加具有即时性。传统的新闻传播一般都是有固定的时间段的,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七点准时开始,那么人们想要从中获得讯息,就必须在这个固定的时间段专门去关注电视台的播出。但是在新媒体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很难有固定的闲散时间来获取新闻资讯,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 摘 要:当今社会,受到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影响,人类已经身处于新媒体的时代,传统的新闻传播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用户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新闻信息,变成可以主动参与到新闻的传播和互动中。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7)12-038-02DOI:10.19483/https://www.doczj.com/doc/8312601074.html,ki.11-4653/n.2017.12.007 文/丁理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与行为模式等也深受影响。如何驾驭和把握新媒体的两面性,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引导,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为教育和管理服务,是当前高校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素养教育影响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交往方式,拓展了他们的视野、思维空间和学习阵地。新媒体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交流快捷便利、主体自由平等、娱乐时间碎片化、选择与使用个性化等特点,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获取知识和学习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可以更好地从事各类社会工作,发挥自己的潜力,展示自我;拓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独立人格的形成。 新媒体在为大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一方面,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十分繁杂,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选择信息的能力、是非辨别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如果接受大量不良信息,必然影响到他们的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这些问题对高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二、运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探索 加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是推动大学校园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新媒体的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体现社会信息化进程的要求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要求,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主旋律,全面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承担着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重任,承载着传播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功能,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情况,探索与新媒体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方法与策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能力,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1.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媒介分析、判断能力与运用能力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①实际上,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比较欠缺,比如媒介相关知识及运用能力不够、媒介批判能力欠缺、媒介行为失衡、媒介道德水平有待提高、自律意识薄弱等。而高校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也缺乏应有的重视,除了新闻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媒介素养的相关教育外,非新闻专业的学生难以参与其中。 事实上,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对于非新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培养他们认识、利用、评价媒介的能力。第二,对于新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旨在培养他们对新闻职业的认识包括职业道德等。②对于占绝对多数的非新闻专业学生而言,高校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提高广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呢?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能力。第二,学习媒介信息传播的知识和技巧,提高大学生运用媒介的能力。第

大众传媒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摘要: 人们处于信息爆炸的年代,大众传播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它和政治、经济、文化一样是社会的重要成分,并且影响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大众在当今已深入到社会及家庭的每个角落,它通过大众文化和各种传播媒介给社会中的个体带来了深刻影响。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大众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受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和影响。 关键词: 大众传播,当代社会,影响, 正文: 一,大众传播的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大众传播?学者们有不同定义。大众传播是“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职业工作者(记者,编辑)通过机械媒介向社会公开地,定期传播各种信息的一种社会性信息交流活动【1】”“指

特定社会集团通过文字,电报。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以图像,符号等形式,向不特定的多数人表达和传递信息懂的过程【2】”而我们的课本上对大众传播的定义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二、大众传播对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的社会影响 西方早期对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持有两种观点。一是“基于乐观主义的期待”,二是“怀疑主义”的态度【3】,每一样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优点和局限性,大众传播也同样,所以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一)、大众传播对经济的影响 大众传播对经济的影响是最明显的,大众传播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是影响社会需求,二是建全、监督市场机制。从传统上来说影响社会需要指的是传递经济信息, 另一方面监督市场秩序,因为即使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个人欺诈性地迫求自己的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也无法根绝。每一种制度都有它的边界, 有灰色地带, 在制度体系部也会存在难以避免的漏洞。【4】例如2013年12月13日,曾经是冰岛最大银行克伊普辛银行的四名前高管因涉嫌金融犯罪被判刑3到5年半的监禁。他们因为涉嫌金融犯罪使冰岛陷入经济危机。大众传播通过在社会经济系统外部和部收集信息使人们了解具体的经济运行模式,使不法行为被曝光。

新媒体与社会的关系

第四节新媒体与社会的关系 一、技术决定论 A、媒介偏向论 媒介决定论:媒介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 多伦多学派 加拿大的Harold Innis的媒介偏向论:媒介的时空偏向 B、媒介即讯息 加拿大的麦克卢汉(Mcluhan):媒介即讯息(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 ①重新定义时间和空间地球村 ②改变人们的感官比率全感官传播方式 ③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肯尼迪(电视)VS尼克松(广播) ④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忽视亲近的、面对面的交流,倾向媒介化的交流方式 C、传播时代论 麦克卢汉:传播定代论/传播时代论 通过媒介,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称之为传播时代论。 人类历史的传播分期 口语传播时代(采集、渔猎)→书面传播时代(农业)→电力传播时代(工业生产) 二、社会决定论 A、技术决定论的反思 技术决定论的缺陷: ①简化论/单因论:技术是导致社会变迁的唯一因素。 ②单向论: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是单向的,只有从技术到社会,而没有从社会到技术。 ③机械论:技术的发展就像机械一样,是自治的,是可以自己运行的,而不受外来影响的,且停不下来 ④中立论:技术是中立的,没有价值偏向,其本身无所谓对错。 在强技术决定论(strong 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的基础上,提出了弱技术决定论(weak 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认为,技术并不是所有的原因,会和其他社会力量一起产生交互影响。 不论是强技术决定论,还是弱技术决定论,它们的一个共同点便是,技术一定是最重要

的、最核心的推动社会发展变迁的一种力量。 B、社会决定论的提出 背景:技术决定论的难题 社会决定论者认为,在讨论媒介技术和社会关系时,除了从技术角度,还有从社会思考的角度。正是一种社会力量,决定了一项技术原型,是否会被人们广为采纳。技术的产生、发展和使用,完全是被社会政治、历史和文化因素所决定,社会的特征在决定何种技术被采纳的过程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例:彩色电视、传真都是在技术出现几十年后,才广泛使用。 C、油门——刹车模式 对于社会因素,如何决定媒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英国学者布里恩·温斯顿(Brian Winston)在其力作《媒介技术与社会》中提出了一个颇为重要的“加速器”——“制动器”模式(油门——刹车模式)。该模式认为,进步的实现就像站在向上的电扶梯里往下走,或者如乐观主义者所谓的站在向下的电扶梯里往上走。这种急动的、抽搐式的进步在传播史上不断重复,正好体现了媒介技术与社会的权力互动过程。在这一模式中,加速器就是社会需要,它将“原型”(prototype)转化为“发明”(invention),并将发明推向世界——导致发明的扩散。温斯顿将这种社会需要称为“并发的社会必然性”(supervening social necessity);同时,这里也存在制动器,就是社会压制,即一般的社会制约因素联合起来对发明装置所具有的从根本上瓦解既存社会形态的潜力进行限制。温斯顿将社会决定因素的这种特定集合称为“激进潜力的压制定律”(the‘law of the suppression of radical potential)。这种矛盾互动体现在技术进步上便是,“先加速,后刹车。技术史似乎包含这两种过程,有时处于快速的连续状态:它将人类的生活向前推进,逐渐在一个比以前更高的层次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三、技术社会互动论 A、互动演进模式 互动论的提出:认为技术与社会文化,或者技术与社会和人之间,客观上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而不是一种单一的,谁决定谁的关系。 三个时期 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在某种特定技术的纵向发展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诞生期、成熟期和过时期。不同的阶段,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不同的强弱关系,表现为不同的决定形式。三个阶段综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互动过程。 1诞生期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

53 融合与发展·研究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 摘 要: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新闻信息,通过新闻了解时下发展的具体变化,时事、新闻等动态信息的变化,能够让人们对自己关注的民生、政治、经济等问题实现最基本的信息更新。新媒体的发展可以更全面、更快速地给人们提供新闻信息,既拓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又实现了多元新闻发展的可能。但是,现阶段部分新媒体常常出现失真问题,甚至造成社会上的信息误导。为了将真实的新闻内容传递给受众,一定要对新媒体发展进行正确引导。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真实性显得愈发重要,这是以新闻真实性为核心的处理模式,按照社会需求实现合理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实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8)09-053-02DOI:10.19483/https://www.doczj.com/doc/8312601074.html,ki.11-4653/n.2018.09.021 文/赵克家 随着互联网市场的发展,中国新闻事业发展获得了新的空间,这对于优化新闻事业来说极具动力。不同类型的人群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其多元化特点日益明显,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最基本的真实性,保证各类新闻都能够完成最基本的信息传递目标。新闻报道的核心灵魂就是真实性,是保证新闻信息具有基本价值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新闻信息是否存在阅读价值的重要标杆。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开始萌发,为了吸引到最大范围内的受众群体,很多新媒体在新闻题目上做出花样,这种情况很有可能造成虚假新闻的产生,让人们对社会新闻造成误解。这种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不仅会误导受众,更有可能造成社会舆论环境的偏差,让人们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对此,有关部门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采取有效的方式应对新闻行业中出现的失真现象。 1.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缺乏真实性的原因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基本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前提,更是必须坚守的原则。为了保持新闻真实性,首先需要将事件按照步骤进行完整表达,不需要加入报道者的个人看法,只要清晰、准确地将新闻事件说明,就是一次合格的新闻报道。经过新媒体的冲击之后,现阶段中国社会新闻报道的失真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新闻工作者缺乏相关专业知识 经过对现阶段出现失真现象的新闻报道的分析,这种失真主要原因就是新闻工作者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对新闻内容凭着臆想进行描写。或者是部分工作者对新闻内容有一定了解,但是并未掌握其中深层次的内涵,写出的报道也仅仅是为了应付工作。这就造成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偏差,无法将具有现实意义的新闻播报出来。 1.2新闻工作者失实报道 部分虚假新闻是报道者明明知道真实情况,却因为受到某些外力因素,不得不曲解某些内容,其中的虚假成分因为加入一定的主观臆断成分,猜测对现有事实加以延伸或扩展,而让新闻事件的报道出现明显的、与事实不符的情况。这是由于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较差等客观原因而造成的事实偏颇、报道不全面。这样的新闻稿件一经发表,虽然不一定能够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但是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这种不按照基本原则报道的材料,是导致新闻真实性明显受到质疑的重要原因。 1.3新闻工作者工作态度不端正 最基本的新闻报道除了坚持真实性原则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将完整的事件信息清楚地表述出来。部分新闻报道失真的原因,是因为新闻工作者报道过程中,缺乏基本的端正态度,对某些需要进一步调查和深入分析的新闻并没有花费时间进行信息资料的收集。新闻真实性的缺乏不仅导致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不信任,更给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新媒体时代下实现新闻真实性的措施 现代新闻报道失真问题日益突出,不同的类型和模式都有可能出现某个环节的真实性缺乏问题,不管是主观上的故意背离,还是客观上的信息不完整导致的失真,

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传媒技术越来越先进,媒介社会化和社会媒介化进程也在加快,传媒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强。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读者不仅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提供甚至创造信息,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总会带来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从而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艺术形式等。媒介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的发展史。新媒介发展的迅速及其复杂性为社会生活带来的冲击是多方面的。 新媒介技术改变了受众的媒介消费习惯,使受众的主体性增强。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大众媒介的单向传播模式,从而使信息传播有了双向交互和“一对一”的特点。在网络传播中,受众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发现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这就彻底改变了受众被动接收的消费习惯,同时使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媒介技术颠覆了受众对特定媒介外形的固有印象。在新媒体模式下,受众不再是媒体内容的被动接收者和消费者,而是媒体内容的选择者,同时也是内容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新媒介技术赋予并进一步扩大了受众权利。网络传播还扩大了受众近用媒体的权利。此外,网络还使传统媒介的权利受到监督和制约。受众可以根据网上获得的多方信息对大众媒体的公正性、中立性和可信性提出质疑和挑战。新媒介技术进一步分化了受众群体,使个人化消费趋势加剧。网络媒体使“点对点”、“一对一”的传播成为可能,互联网可以根据个体的个别需求提供相关信息和服务。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是网络媒体的技术特点所带来的理论上的结果。 新媒体在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积极方面的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影响和阻碍着社会积极的发展。现在互联网侵权盗版现象仍十分猖獗,很多网站都依靠大量转载报纸和杂志的新闻报道来增加点击率,但很多都未经授权,且没有支付费用。日益红火的网

大众传媒对社会及大学生的影响

摘要 大众传媒在当今已深入到社会及家庭的每个角落,它通过大众文化及符号化的冷酷给社会中的个体带来了深刻影响。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大众传媒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受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和影响。关键词:大众媒体社会生活政治观念知识宣传青少年绪论当今社会,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新闻,而很多的是信息。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众传媒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公众意见一起,被认为是影响个人社会化的五个最重要因素。家庭、同辈群体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是深刻和持久的,但它们带有地域性;而大众传媒面向的是社会公众,它的影响是广泛的、巨大的。大众传媒不仅可以控制社会舆论、引导受众态度,它的影响力还可以渗透到一般的社会心理以及个体思维和行动过程中。 一、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作用大众传媒与家庭、学校及其它群体同时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产生作用,它为个人社会化的过程提供了一个文化环境,它所传播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对社会成员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作用效果可以分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类 (一)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积极作用1、大众传媒对个人价值观念的正面影响:大众传媒具有明确而强烈的导向作用,它所倡导的生活理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及行为准则,影响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另外,其它的宣传模式,专题教育,大型主题晚会,名师讲解,专家授课,甚至一些有着正面引导意义的新闻报道等形式都能进行社会教育,对于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促进受众关注、认识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具有明显的效果。2、大众传媒对于社会价值观念的正面影响:大众传媒借助角色示范,供人学习模仿,可以培养、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情趣以及行为规范等。它所塑造出来的雷峰、王进喜等一大批英雄人物、模范人物,则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积极进取,在各自的领域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促进社会发展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同时大众传媒对社会规范意识有着深入的影响。大众传媒通过各种形式倡导亲情、友谊、关爱、理解、信赖、忠诚、合作等社会规范意识,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塑造作用(二)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消极作用1、部分大众传媒对主流价值观念的宣传和引导方式不当,导致主流价值观念反而被边缘化。相当部分大众传媒对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宣传过于简单化、教条化,表现艺术不当、形式单一、语言枯燥,难以进入受众的视野。2、部分大众传媒自身的价值观念存在紊乱现象,干扰社会价值观念的正常建构。许多节目宣传的中心思想互相矛盾,无法形成统一的哲学观念。所以无法为受众提供合理的价值导向。3、大量影视传媒堕落到引导和塑造正确社会价值观念的反面。一些武打剧、历史剧、偶像剧已经走入怪圈,不仅不能发挥正面的引导作用,反而助长了一些错误价值观念的蔓延。4、商业炒作使一些媒介变得庸俗和低级趣味,偏离其应有的价值取向。为吸引受众眼球媒介经常采取低俗的手段。这样做影响了大众传媒的公信力。 二、大众媒体对政治观念的作用大众传媒担当着党和政府“喉舌”的作用,是架设在大众和政府间的桥梁。大众传媒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报道党和国家召开的重大会议,进而使大众理解并坚决拥护党、热爱自己的祖国。在各种重大突发事件中,构建了大众与政府畅通的信息平台,传媒尽最大努力满足公众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需要和对政府采取措施的信息需求。持续报道事件的处理进程和新信息,强化已确定信息的真实性,消除可变信息的不确定性,并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保证事件中传媒信息的权威性,维持政府形象,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体现了中国 政府的形象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国家政治民主是要保证公众与政府官员之间信息制定的畅通,政府要保证其决策的透明化,公众可以了解政府信息和参与解决社会事务。政府需要了解公众的生存环境,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才能改善社会现实; 公众也要知道政府制定的政策能否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实惠和保障。大众传媒在此过程中,有效地为公众传递政府信息,同时也为政府了解民情提供一个平台。因此,大众传媒关系着政府和公众之间达成有效互动的效率和深度。三.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作用(一)大众传媒对中学生价值观念的积极作用1、传媒手段的先进和丰富使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多样化,知识面和想像力都大大扩展。2、开放的媒体环境为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开放的媒体环境为当代中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向他们展现了一幅多样化的生活图景,这为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3、传媒环境的繁荣使中学生呈现出具有时代特色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中,自我无疑是最重要的,自我意味着独立,是现代社会最起码的思想资源。当代中学生有自己的时尚和娱乐,有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大多数中学生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和父母一代在消费观念和处世目标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崇尚自主自立,相信自己的选择,青少年独立自主适应了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当代青少年的创造性,开拓新的道路。(二)大众传媒对中学生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大众传媒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机制控制着大众传媒的发展,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的大众文化为盈利而制作,表现出庸俗性、娱乐性,平庸化的东西被奉为新潮而流为时尚,深刻而且崇高的东西被视为落伍,文化生产与消费中所出现的媚俗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中学生

新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如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与知识的更新瞬息万变,新闻、网络、媒体、传播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着。随着物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等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意识形态中的社会结构正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虚拟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存在与传播渠道,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那么,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研究新媒体与社会的关系和其对社会的影响便成为了我们的重要学习和思考目标。 作为自媒体的头牌,微博对社会的影响尤为明显:微博赋权和公民意识的觉醒,促使网民“发声”。同时,随着500条司法解释的出台,网络公司的自律以及网民素质的提高使微博舆论场的公共性和正义性都随之提升。而且,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在网络问政、网络商业化以及网络文化发展等方面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新媒体既是信息的传递者,又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舆论空间。 现在的互联网已经远远不止是简单的一个新闻、信息传播渠道,更多的人则是深深地受到了网络文学、网络游戏以及网络营销的影响。随着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的推广和发展,初步并且有效地解决了我们此前动漫游戏产业在融资、维权、管理、创作等方面的困难,成功带动了动漫、网游的发展。除了娱乐网络还把大众文化普及开来,以其传播的优势前所未有地打开了文学创作的大门。另外网络网络营销已经把它的优势无限放大,让网络购物成为了大势所趋,甚至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新媒体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早在19世纪末,日本一个著名新闻学者松本君平所著的《新闻学》中就提到:传媒人如预言者,讴国民之运命;如裁判官,断国民之疑狱;如大哲学家,教育国民;如大圣贤,弹劾国民之罪恶;如救世主,察国民之无告苦痛而以救济之途。诚然,新媒体也有他的负面作用,但我个人认为它的正面作用要远大于负面作用,今天,新媒体给新闻工作者提供了非常大的运作空间,也给民众提供了更大的发声空间。 当下,一提到新媒体便想到和报纸、广播等传播上的旧媒体相对,提供一种新颖,前卫的传播媒介。其实,新媒体的作用不仅仅信息传播,将旧媒体取而代之,它更多是走进我们的生活,通过信号、网络等方面带我们迈向新的时代。我相信新媒体将在社会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大众传媒法治传播的社会功能考察

大众传媒法治传播的社会功能考察 [摘要]法治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社会的其他传播一样具有多元的社会功能。此外,法治传播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传播,还呈现出独特的核心社会功能:信息告知和舆论监督。 [关键词]大众传媒;法治传播;信息告知;舆论监督 功能即作用、影响、效果,美国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拉斯韦尔在1948年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从社会的结构与功能的构架出发,把传播纳入社会系统和社会进程之中后概括提出传播活动具有“三大功能”,即环境监测、社会协调、社会遗产传承。后来,其学生、社会学家赖特在此基础上加以修正,1959年,他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一文中补充了大众传播能提供娱乐的功能,即传播活动的功能拓展为四项功能:环境监测、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四功能说”较全面、合理地概括出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而法治传播作为人类传播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具有上述四种社会功能。此外,法治传播还是一种特殊的人类传播,因而还呈现出其独特的社会功能。 一、法治信息的告知 通过对于大众传媒的使用,广大的观众、听众、读者能从电视、电影、广播、报纸等大众传媒获取他们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消除他们对于外部世界在认知上的不确定性,增进确定性,最终为其做出决定、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帮助。简而言之,大众传媒通过对法治进程中的法治决策、法治行动、法治举措、法治事件等内容的报道,涵盖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诸多环节,从而为广大受众及时而全面地认知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提供相应的信息。 那法治信息的告知功能应包括怎样的内容呢?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法治在线》以“中国法治进程脉搏,关注法治领域热点,揭示人与法的复杂关系,体现人文关怀和法治精神”①为宗旨,注重选择社会热点法治事件、法治现象和法治问题进行讲解。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的《法律讲堂》生活版侧重选取日常化、平民化的题材,将关注点定位于大众关心的法律案件,在传播中感化受众,传递法律知识。广西电视台的《法治最前线》“以法制的力量守护公众权益”为口号,以“法治最前线,就在你身边”为节目理念,特别是在“律师到现场”这一板块中选取人们日常生活中时常遇到的典型性案例,如婚姻问题、交通事故、邻里纠纷、金钱诈骗等作为切入点,对法律问题进行现场讲解,使老百姓学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类似问题。所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大众传媒法治信息的告知应是一个多元的、丰富的内容,将会涉及受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概括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民事法律信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民事法律信息成为与老百姓日常生活联

论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把关

论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把关 依据守门人理论,一个由信源到受众这样复杂的新闻运转过程中的写作、修改、删减、合并、舍弃、过滤、扩充、编辑等即是守门现象。传统纸质媒体(当然,早先时候并无网络、微博等新媒体),,是有“守门人”现象的,即不仅有大众传播的重重关卡,还有新闻事件涉及的当事人(因为他们是新闻的导火线)、新闻采集工作者、事件目击者及消息提供者等等,都是守门人(即“把关人”),他们在大众传播中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起着新闻把关的作用。 毫无疑问,传统纸质媒体有着诸多的新闻把关,不但有很多是无意识的(比如消息提供者、事件目击者、发射设备操作者、新闻事件当事人等新闻事件所发生并得以采集的诸多守门人),更重要的是媒介组织内部的把关——记者的把关(对新闻的采集)和编辑的把关(对流入的新闻内容进行挑选、修改或剔除)。显然,后者的工作更具有把关的典型性。 新媒体时代,因为借助网络自由、无国度、联通的条件,其新闻把关的关卡明显比传统纸质媒体少很多。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事件的发表不需要经过传统纸质媒体内部的把关像报社编辑等,也不必报知领导,它是很个人的、自由的。比如,传统纸媒尤其是党报等偏好把领导讲话放在重要位置,而娱乐新闻相对政治放在较次要位置——而受众喜好很多时候与其相悖,受众一般更喜欢娱乐新闻甚于领导讲话。所以纸媒时期,受众是不自由的、无法左右新闻事件在纸媒的大众传播。而网络新媒体时代,只要你拥有网络通讯设备,便可以自由发布新闻事件。只要没有非常敏感的词语或字眼,一般都能发布成功。这是一个人人皆是记者、编辑的时代,只要你喜欢发布,你愿意发布,你就可以发布。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更少的新闻把关不仅代表更多信息的发布,也意味着产生更多的不良信息。网络的自由性,决定了信息处理的简单化。网络也会根据人们的喜好产生点击率,而这又有可能产生相当一部分的垃圾信息。这些垃圾信息,小则对社会个人产生不良影响,大则甚至导致社会的紊乱,所以,这就需要良好的舆论引导与网络监管。就此而言,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把关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互联网等新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探究

互联网等新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探究 摘 要 随着电脑科技的普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我 国得到快速发展,对社会舆论产生极大影响。在结合相关部 门的最新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文章对互联网的社会舆论影响 力进行了解读,对探讨互联网环境下社会舆论的新形势,互 联网对社会舆论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互联网构建社会舆论 的新格局等 3 个方面做出阐述。 关键词 互联网;新媒体;社会舆论;影响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 2016)09-0010-02 互联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新媒体 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 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向用户提供 模达 6.88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50.3%;手机网民规模达 6.2 社会的影响也大大增强,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是对社会舆论 的巨大影响。 1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舆论的新形式 在网络新媒体崛起以后,这股力量已经彻底改变和颠覆 了社会的信息来源以及发声渠道,改变了传统的由“宣传部 门组织新闻发布”的格局,逐渐放松了公众的话语权。 中图分类 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截止 2015 年底, 中国网民规 亿。 中国早已成为互联网上的“第一人口大国 ,互联网对

处有媒体,人人是记者”已成为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论坛、跟帖、博客、微博客的兴起,网络社交平台的公开,促使新闻媒体逐步平民化、大众化,民众可以轻易取得曾经一直被新闻媒体垄断的话语权,信息传播彻底迈进了新媒体时代。 由于新媒体爆炸式的膨胀,分散着传统媒体的受众、抢 占着传统媒体的话语浓度。新媒体的强势来袭,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被彻底打败,每个人都通过媒介与社会互联于生活之中,人人具备发布、传播信息的潜能,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新闻的当事人或发布人。 2互联网等新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2.1促进新旧媒体舆论的整合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 媒体也在努力调整格局, 迎接新媒体的挑战。互联网利用其自身优势,可随时随地现场直播,传统媒体也通过“二次传播”加以报道,形成新旧媒体共同传播的局面。在这种形式的传播过程中,互联网等新媒体与传统旧媒体之间彼此促进,优势互补,扩大了传播范围,占领着更为广阔的舆论阵地。 虽然传统媒体在积极发挥着以往的优势,对新闻进行深 度报道,但在发掘新闻点、关注新闻动向以及快速回应等方面,传播形式明显滞后于互联网,不能更好地体现新闻的时 效性。因此,传统媒体的传播领域在减少,这种现状加速了新旧媒体间的重新整合,社会舆论的传播形式将产生新的格局,互联网媒体也将迎来巨大变革。 2.2形成新的舆论传播机制 1)传播模式。过去传统的传播方式 主要是通过文字和 有线传播,即广播电视和报刊杂志等,这种传播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发生了改变,信息的传播方式变成了裂变式的传播,人们只要在公众平台发布信息,依据发布者的影响力,以及网民的传播扩散,接收者或将难以计数。 2)传播态度。在网络上,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面对

新媒体时代一辩

尊敬的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很荣幸能与对方辩友站在这里就“新媒体时代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这一辩题展开辩论。首先请允许我对辩题中的词语进行阐述:所谓新媒体时代是指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的,具有科技创新形态的媒体时代。所谓真相辞海中的定义是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而越来越,是一个趋势运动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方之所以认为新媒体时代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是基于以下三点来论证的; 第一,从受众来说,由信息权的集中到信息话语权的重新分配,新媒体时代使受众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从而提高了挖掘事物真相的力度。从前因为传统媒体对新闻 播报的垄断,公布真相的权利往往只掌握在少数决策者的手里,所以展现给大众 的是已经从各方面利害关系筛选出来的事件与所谓的真相。而在新媒体时代,全 民参与交互性强,每个人都有一只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去发现问题,质疑问题, 挖掘问题,从而可以多角度更深刻地还原事物真相。作为公众,也在不断地意识 到新媒体的道德和责任,正确使用这种话语权,弘扬社会真善美! 第二,从社会方面看,新媒体时代的低门槛使得人人都有机会成为监督者,这在无形中增强了社会监督的力度。便捷的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对社会事物的关 注,全民信息的交流慢慢的形成了一张监督的网。 第三,从哲学角度讲,追求真相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在新媒体时代,我们承认谣言不可避免,快速传播的特性让谣言快速流传。但是,追求真相是一个 去伪存真的过程,从大量的信息中整理分辨出真相,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这 个过程让我们从片面到全面,从含糊到清晰地去认识真相。马克思曾经说过,矛 盾促进发展。我们承认虚假信息的存在,但正是因为这种同真相相矛盾的存在, 才使得我们在这去伪存真的过程中,提高了辨别是非真相的能力。因此,谣言的 出现并不会让真相泯灭。 综上所述, 第一,新媒体时代下,众多的舆论,真假消息是有的但应该保持怀疑的态度,去调查事实的真相。百家争鸣主动性更强。 第二,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时代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它为我们探寻真相提供更多的依据。破案侦查海底生物未解之谜。

在新媒体时代,如何读新闻

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当如何读新闻 公G192班薛飞 当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类软件不断增加,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不再局限于报纸和新闻联播等传统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博、今日头条和微信等渠道获取最新的新闻,相比于传统的传播方式更加迅速且便捷,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但当各类软件不断增加,获取新闻渠道逐渐增加时,一些不真实、片面的甚至是没有价值的新闻也逐渐增多了起来,那么我们如何从众多的新闻中得到真实全面的新闻呢?如何筛选出有价值的新闻呢? 一、辨别新闻真实性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想要辨别新闻的真实性,首先要了解假新闻的发布方式。一个媒体发布一篇不实报道,然后被另一个媒体转载,第一个媒体又会说这条信息来源于后者。一条虚假信息同时被多家媒体报道,这条信息就变成了有多个出处的可靠信息。甚至有一些新闻工作者为了达成业绩,不顾新闻的真实性,片面的、添油加醋的写一些新闻报道,误导了人民群众做出了错的判断。那么,如何辨别假新闻呢? (一)看消息出处,多关注主流媒体的新闻如:路透社新华社美联社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媒体发布的新闻,我们要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阅读; (二)看消息来源的权威性。比如网易转载过钢水壶有毒的新闻,是一家晚报采访一个在读博士生后得出的; (三)利益相关方发布的消息不可信。对于一些新闻涉及到发布方利益的新闻不一定是真实的; (四)交叉佐证。多家媒体通过多种来源报道的同一件事,可信度高。单一信源主张一件不可证实(或不可证伪)的事情,即使被转载一亿次也是不可信; (五)不合乎常识的不可信。; (六)越快的新闻越模糊。比如十分钟前纽约发生一次爆炸,那么报道可能只有这一句。如果细节非常多那么就显得很可疑,真新闻不会这么快; (七)选择性报道。高明的欺骗甚至不用说谎,只要有选择的陈述事实,就能诱导人得出错误的结论; 二、筛选有价值新闻 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的总和。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在我们比较固定的认识中,它包括重要性、显著性、新鲜性、接近性、冲突性、人情味等几个基本属性。进而言之,一个客观存在或发生的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然后被传播,应该取决于两点:一是在多大程度上及以怎样的方式与公众的利益相关联,二是能否满足人们的感官需要。在这里,所谓的公众利益既包括经济利益,也包括安全、公正、道德、荣誉、审美等社会价值利益,而心理感官需求则是人们对事物的好奇、趣味等的心理满足,当然不是猎奇,不是低俗、庸俗、粗俗,不是满足少数人需要的感官刺激。 筛选有价值的新闻可以通过一些有筛选功能的软件进行筛选,如今日头条等。 三、多读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