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危机对于日本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

金融危机对于日本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

金融危机对于日本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
金融危机对于日本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

资料的整理

一金融危机对日本的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总述:日本经济正处于二战后最严峻时期:

体现在经济下滑方面:日本内阁府于2009年2月16日发表了2008年第四季度的GDP速报,数据显示,该季度GDP比上季度实际下降3.3%,按年率折算下降12.7%。

(1)首先,作为日本支柱产业的汽车行业受到了沉重打击:日本国内销售新车(不含微型车、卡车等)289万辆,同比减少15.6%,连续6年出现下滑。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公司预计2008财政年度将出现1950年以来的首次亏损,不得不为此调低2009年度的生产计划。

(2)其次,金融危机还使得地价大幅缩水:截至2009年1月1日,日本全国150处主要商业和住宅用地有148处的地价较3个月前出现下跌,仅有两处持平。不仅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主要经济圈的地价下跌,其势头已经蔓延到地方城市。

(3)严重影响了日本的进出口:

2008年11月日本的出口额降至5.3万亿日元,同比降幅达到创纪录的26.7%。12月份同比下降35%,仅为4.8万亿日元。

2008年11月,日本进口额降至5.2万亿日元,同比减少13.7%。预计2008全年进出口总额将会出现大幅减少。

(4)此外,企业家信心普遍不足:“地方企业500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认为就业形势严峻。这些数据反映出企业经营者对日本经济前景的担忧和不安。

(二)详述金融危机对日本的影响:

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日本的方方面面。当前,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导致出口需求减弱,日本这个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已经陷入衰退的困境。这必然会导致国民内心恐慌。

一、金融危机对日本汽车行业的影响:

日本汽车业三大巨头丰田、本田和日产公司相继宣布,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汽车销售市场低迷不振,导致1月份汽车产量锐减。

丰田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其1月份全球汽车生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9.1%。仅为48.8万辆。

丰田在日本本土的汽车产量下滑了34.6%,海外工厂的产量降低了44.2%

目前丰田汽车在北美和欧洲市场的销量大幅减少。2008年1至12月,丰田汽车在美国市场总销量为220万辆。尽管市场份额从2007年的16.2%上升至16.7%,但销量却同比减少了40万辆。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汽车销售颓势,日本汽车厂商纷纷减产、裁员。

二、金融危机对日本对外贸易的影响:

2008年底以来外部需求低迷,日本出口遭受重大打击。

2008年全年日本经常项目(主要包括商品和服务贸易、收益以及单方面转移)的顺差为16.28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92日元),较2007年下降34.3%。商品和服务贸易顺差为1.8万亿日元,较前年骤降81.7%。

日本的进口额为73万亿日元,增长8.8%;商品贸易顺差为4万亿日元,比前年减少67.3%。

可见,经济危机给日本的对外贸易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各个贸易公司绞尽脑汁,寻求良策,渴望尽早渡过难关。

三、金融危机对日本电器行业的影响:电机巨头可谓“全军覆没”:松下预计截至3月份的当前财年将净亏损3800亿日元(约合42亿美元);NEC预计将净亏损2900亿日元(约合219亿元人民币),并宣布将在2010年3月底前在集团内裁员2万余人;日立连续3年亏损;日本的东芝与索尼等电机企业也出现了巨额亏损,纷纷宣布裁员。

四、金融危机对日本工薪阶层的影响:统计显示,金融危机使普通的工薪阶层薪水缩水5%至25%不等,2008年12月,失业率已经升至4.4%,攀升到40年最高水平。很多的人则选择接受降薪的现实,采取节衣缩食,减少家庭开支等方式重新考虑养家糊口的现实问题。

五金融危机对日本大学生的影响:

受经济危机影响,日本家长提供给孩子的生活费下降,日本住校大学生的伙食费已经降低到30多年前的水平。

根据日前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住在公寓或宿舍的学生平均每月从父母处得到的生活费为7.75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500元,同比减少2350日元,降至1986年的水平。

二日本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一)应对国内的经济措施

1) 金融政策:

1、日本银行的信贷及货币政策:

(1)下调政策利率:日本央行于去年10月将银行间的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水平从0.5%下调到0.3,去年12月再次下调到0.1%,并维持这一水平至今。

(2)稳定金融系统:采取非常规手段进一步解冻信贷市场,以向资本市场提供流动性,防止惜贷现象蔓延,确保整个13本金融体系稳定。

(3)对企业融资的支持措施:进行有利于企业融资的市场操作(政策利率0.1%,不设上限);买人商业票据(余额上限3万亿日元);买人公司债(余额上限1万亿日元)。

2、政策性银行及金融机构的措施:

(1)面向大中型企业的金融支援: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商工组合中央金库等政策性金融机构通过发放约2万亿13元贷款,买入约3500亿日元商业票据(CP)对大企业予以金融支持。

(2)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援:政府通过实施中小企业贷款的紧急保证制度及支援民间企业融资的“安全网”措施,保证规模为30万亿日元。“安全网”贷款规模为154万亿13元。

2)财政税收政策

为应对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日本政府分别于2008年8月、10月、12月和2009年4月先后公布四个经济刺激方案,财政支出合计高达27.4万亿日元,为名义GDP的

4.2%,为主要国家中最大规模(G20平均为2.6%)。其中如下:

1、相关预算于3月27日生效的经济刺激方案:

日本政府预计,三个经济刺激方案可起到稳定金融市场、拉动经济增长1%的作用。

2、相关预算于5月29日生效的经济刺激政策:

第四个经济危机对策,一方面旨在应对经济景气持续下滑的短期性危机,另一方面面对世界经济大调整,旨在提高经济增长潜力,增加有利于社会未来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高地方经济活力,以摆脱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结构。主要由以下四部分内容构成,体现在2009追加预算中(表2)。

一是紧急对策:紧急对策旨在重点解决就业和企业资金不足问题。

二是成长战略:成长战略由“低碳革命”、“健康长寿及育儿”、“发挥潜力并完善2l世纪的基础设施”3大支柱构成。

三是发挥地方经济活力:政府将设立基金对地方公共事业予以资助,以减少地方政府的负担,提高地方经济活力。

四是税制改革:税制方面政府拟减轻住宅赠与税、加大对企业研究开发方面中小企业的减税力度等。

(二)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初现

(一)民间消费、公共投资带动内需增长:

民间消费、公共投资的增长很好体现了经济政策效果:

1)二季度日公共投资环比增长8.1%,是2008财年第二次补充预算及2009财年预算中公共事业支出大幅增加的具体表现。

2)二季度占GDP约6成的民间消费二季度环比增长0.8%,折年率为3.1%,是在3月开始发放定额补助金、4月开始实施绿色家电补贴、高速公路通行费优惠、5月开始实施环保车减税及以旧换新补贴助制度等推动下实现的。

(二)实现绿色复苏:日本推出的《应对危机对策》中将低碳革命置于重要地位,推动“新三大神器”,即太阳能、电动汽车和节能家电的推广普及作为发展方向。低碳革命不仅带动消费、投资,使绿色复苏成

为现实,还将使日本在绿色经济领域的领先优势进一步得到强化,在危机后全球经济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

(三)避免失业率高涨:截至2009年5月底,此项政策已惠及6.7万家单位,234万人(相当于劳动人口的3.5%)。接受“就业调整补助金”的实际上是潜在失业者(或称企业内失业),如今后转为失业,完全失业率将由6月的5.4%上升到10%左右。

(四)企业融资环境好转:截至2009年7月底日本银行对金融市场的美元资金供给余额为81亿美元,国债现货收购余额为5万亿日元,长期国债买入增加额为46.8万亿日元。

(五)新的增长模式:日本基于少子老龄化内需难以增长的现实,将经济增长寄希望于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亚洲,提出以获取亚洲8.8亿人的中产阶级消费市场为目标的“内外经济一体”政策。日本向中国的净出口增长36.9%,而对欧、美净出151分别减少80%和66.5%,此消彼涨使中国等亚洲国家对拉动日本出口具有日益重要的作用。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对策 主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 编者按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政治、经济、安全的深层次影响继续扩大,激化了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也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围绕本期主讲话题,深入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复兴的现状和前景,同时也对我国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 目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已经给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困难,并对西方思想理论界和各种社会思潮产生了深刻影响。可以说,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直到21世纪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都可能处于一种激烈动荡、变动甚至跳跃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我们都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世所罕见的挑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冲击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动荡和思想震动,促使不同阶级阶层和不同政治派别的人们在认识金融危机的原因、性质和后果的过程中,对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进行反思和批

判。西方国家一些左翼学者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机给新自由主义以沉重打击,暴露了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体制模式的局限。在此情势下,西方思想界和西方政要分别提出用凯恩斯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拯救自由资本主义,试图通过一些改良资本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实现凯恩斯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不论是资产阶级右翼奉行的新自由主义或是凯恩斯主义,还是资产阶级中左翼所奉行的社会民主主义,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和危机,都不能改变资本主义衰颓的历史大趋势。及时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西方思潮的影响和冲击,有助于我们把握西方思想理论的最新动向,划清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界限,更好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复兴的现状和前景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国家热销,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方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马克思主义认识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寻找克服这场危机乃至消除资本主义罪恶的现实途径和办法。英国的《泰晤士报》还以“马克思重新回到了欧洲”为题发表评论说,金融危机使西方人突然

日本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措施

日本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措施 摘要: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日本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措施,并与以往相比较分析了这次的政策特点,指出日本银行的政策对于确保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金融政策成本的角度评价,日本银行以注资为主的金融政策是高成本和低效益的政策。 关键词:日本银行;金融危机;金融政策与措施 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日本经济也深受其害,经济下滑幅度甚至超过危机发源地的美国。为应对金融危机,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最近,鉴于急剧的日元升值和物价持续下降,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进一步加强了政策操作力度。本文将对日本银行的政策与措施进行探讨。 一、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这次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对日本股市的影响 2006年,日本随着通货紧缩形势好转,股市不断回升,日经225种平均股价升至17000日元以上。2007年4月,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一些国际投资资本从美国市场出逃流入日本股市,促使日本股价持续上涨,2007年6月底,日经平均股价涨至18138日元(为本世纪最高价)。之后,随着国际资本的流出转为下落,到年底最后一个交易日,日经平均股价报收于15307日元。2008年8月降为13073日元,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引起国内外市场极度不安,使日本股市急剧下挫,9月底日经平均股价跌至11260日元。之后,10月8日、10日、16日股价下跌幅度连创新高,分别为9.4%、9.6%、11.4%,到11月底跌至8512日元,仅仅3个月就跌去35%。2009年3月3日,日本股市大幅下挫,日经225种平均股价跌至7229.7日元,为上世纪90年代日本股市泡沫崩溃以来最低值。随着股价不断下跌,股市总值也相应收缩,2008年底,东京股市总值收缩为283.4602万亿日元,比2007年同期减少200.3687万亿日元,这意味着200多万亿日元(约占当年GDP的40%)股票资产蒸发。①因此,日本企业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比例发生逆转,经营严重恶化。可见,金融危机对日本实体经济的影响已大大超出虚拟经济范围。 (二)对日元汇率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还引发了新一轮日元对美元的升值。2008年8月危机发生前,日元兑美元为1美元=109日元,此后日元不断升值,12月升至1美元=91日元。进入2009年日元进一步升值,2009年1月22日,升至1美元=87日元。2009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解读世界经济危机与中国崛起重点

[收稿日期]2010-01-25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解读世界经济危机与中国崛起 贾 晶 (新疆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摘要]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有市场经济就会不时地爆发经济危机。它源于生产的社会性与私人占有的矛 盾,但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不断追求扩张的产物。所以,研究经济危机离不开制度分析。从制度视角解读经济危机,可以发现,经济危机虽然是伴随大国崛起的危难,但制度创新却可以使大国迎难而上,转危为机,抓住机遇而崛起。我国应从制度创新入手,让利于民;创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缓解各种社会矛盾;强化政府干预,纠正市场失灵;加强国际合作。从而不仅化解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而且还在后经济危机时期能够快速发展。 [关键词]经济危机;制度创新;中国崛起[中图分类号]F640 [文献标识码]B 第2010年第3期(总第346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3,2010Total No.346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003-0003-02从美国的次债危机发展成美国的经济危机,然后蔓延成欧美乃至全球的经济危机。现在,危机早就进一步深化和蔓延,经济危机已经延伸到实体经济领域,全球经济的冬天已经来临了。而此次发生在全球经济 “心脏”部位的经济危机将可能成为有史以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自1825年英国发生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在繁荣与萧条中交替运行,经济危机理论历经100多年的历史演变,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笔者通过对经济危机与制度创新、大国崛起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试图从制度视角解读经济危机,并为通过制度创新应对经济危机,促进中国崛起,转“危”为“机”提供思路。 一、经济危机的制度分析 (一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经济危机 在制度经济学看来,有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增长,无效率的制度则抑制乃至阻碍经济发展。因此,经济危机就可以看作是无效率的制度抑制乃至阻碍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经济制度变迁中的突变。试分析如下: 1.经济危机只有在市场经济制度中才会产生。如果经济自给自足,生产与消费直接结合,就不可能形成生产过剩或不足的危机。经济危机的形成是由于市场经济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使得生产与消费日益脱离,各种矛盾累积集中爆发的结果。 2.经济危机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紧密相联。人们的经济活动离不开经济制度。集中的工业化生产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使相关的商品交易制度、银行信贷制度、劳动社会保障制度、国际贸易制度等形成并发生变化。如果出现经济结构失衡,就可能诱发经济危机。 3.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制度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2008年下半年源自美国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国际经济的失衡,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内部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混乱,担忧和信心丧失,是目前全球经济和金融震荡的主要根源。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 关键词:经济危机次贷危机美国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1:20—30甚至1:40—50。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还可将CDS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33万亿美元的CDS 市场。CDS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今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更趋激烈,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当前国际局势总体保持稳定,求和平、求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国际,全球化、多极化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世界各国通过发展科技、制度改革等谋取自身的经济的腾飞,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一个民族立足强国之列的前提,是获得对国际事务有力发言权必要条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朝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大大增强,世界人民渴望持久和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这之间的发展差距问题备受关注,谋求发展也是人们的共同愿望。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和平外衣下总是有局部的动荡不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的国际形势一直持续至今。“落后就要挨打”,实践证明了这一理论在今天也并不过时。战争总是打着维护和平的旗号来谋取私利,从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到伊拉克战争,从“911”恐怖袭击到得比亚战争,小范围的鲜血和牺牲总是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利益的牵制和发展的差距始终是导致弱肉强食的关键因素,自身强大是维护国家安全、争取人类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础,在这们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XXXX 当前国际局势具有国际秩序加速变革过程中鲜明的阶段性和过渡性特征。国际力量格局的多极化、均衡化势头不减,但总体上仍属于美国一超之下的三元(美国、欧盟、新兴大国)基本格局。国际体系的深度变革以及全球治理需求加大与国际治理机制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仍是当前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在上述基本格局和主要矛盾的推动下,当前国际局势呈现特有的复杂、多变、胶着的态势,国际关系中的一系列矛盾凸显,反映了国际体系大变革时代的众多格局性和趋势性重要变化。中国外交因此而面临着空前机遇和空前挑战并存的局面,两者互动、转化的频率和可能性增强,从而对我们的战略规划、环境塑造以及机遇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胡锦涛指出,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关键看我们工作做得怎么样。我们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教学目标:

金融危机来临时各方的应对措施列举

金融危机来临时各方的应对措施列举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政府针对金融危机先后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金融危机应对措施1、注入流动性 为缓解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问题,各国央行纷纷向金融市场注人流动性。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欧美日等各国央行一直都在不断地向金融市场注资。自2008年9月以来,这种注资的规模和范围更加扩大,反应更为迅速。仅以雷曼申请破产的一周为例,美国、欧洲央行、英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共计向流动性紧张的金融市场紧急注入4960多亿美元。 金融危机应对措施2、金融机构国有化 为了防止危机进一步扩散,对已经陷入或面临破产境地的金融机构,政府出面接管实行国有化。自2008年9月以来,美国已先后接管了受金融危机影响而陷入困境的全美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美联储还通过向陷入困境的AIG 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持有了AIG79.9%的股份。在欧洲,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凭j 国政府为挽救陷入困境的富通集团达成协议,分别出资40亿、47亿和25亿欧元,购买富通集团在各自国家分支机构49%的股份。英国政府接管了陷人困境的最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布拉德福德宾利银行。周正业老师,领导力管理专家,团队建设专家。南京师大文学学士、法学硕士。上海交大客座教授,历任美资跨国公司高级经理。欧洲最大培训公司合作讲师。现任天下伐谋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营销学院执行院长。德国政府对濒临破产的德国第二大商业地产借贷机构——德国地产融资抵押银行提供贷款保证。冰岛政府为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将该国前三大银行全部收归国有。乌克兰央行接管乌工业投资银行。此外,各国还纷纷推出了各自的金融机构国有化计划。例如,英国政府宣布了一项核心为国有化的银行救援案。英国政府将动用总额500亿英镑的“银行资本调整基金”,向英国各大商业银行注资。法国、意大利和俄罗斯也都有相似的国有化计划。 金融危机应对措施3、降低官方利率 为了降低借贷成本,缓解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各国央行纷纷降息。2008年9月份澳大利亚央行7年来首次降息25个基点。10月7日,澳大利亚央行进一步大幅减息100个基点,是其继1992年经济萧条以来的最大降幅。全球央行降息序幕由此拉开。10月8日,全球包括美国、欧洲、英国、加拿大、瑞典和瑞士央行在内的七大央行同时宣布降息,降息幅度高达50个基点。这些央行减息均为“非常规”减息,因为减息均未在央行例行会}义期

简议日本对金融危机的应对

简谈日本对金融危机的应对 3月31日,2008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日经平均股价收盘于8109日元,创下了6年来年度终盘的最低值。2008年度东京证券下跌35%,137万亿日元化为乌有。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影响,2008年日本经济遭受重创,特别是在汽车·运输机械、电器·电子零部件和一般机械三个方面损失尤为严重。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公司宣布08财年赤字预计将达4500亿日元,日产集团也公布08财年营业损失将达2650亿日元。日本8大电器厂商日立、松下、索尼、东芝、富士通、夏普、三洋电机和日本电气公司08年合计税后净亏损预计会达到2万亿日元(约合223亿美元)。而据厚生劳动省的最新统计,截至3月份日本共有15万8000名非正式雇员失去工作,生活陷入困境。 面对持续恶化的经济形势,日本首相麻生太郎3月31日召

集财务、金融大臣与谢野馨和自民党高层商讨4月中旬制定追加经济政策并提出下一步政策的重点将是防止经济的持续低迷,确保雇佣和金融稳定,动员社会保障、地方经济等各领域的政策手段,考虑发行紧急国债等。 此前麻生首相曾将他的日本经济振兴计划称为“三段火箭”,这项总额为75万亿日元的计划共包括2008年度第1次、第2次补充预算和2009年预算3个部分。其中以刺激居民消费、创造就业机会、保证居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第2次补充预算关联法案最为引人注目。3月上旬其中的重要内容“定额给付金”开始颁发,3月28日全国高速公路周末收费千元上限标准开始实施,标志着历来奉行“政府不干预经济”的日本政府扩大内需、恢复经济的一系列措施正式得以施行。 一、中央政府的措施 1、扩大雇佣保险的适用对象 按照目前日本法律的规定,只有拥有一年以上雇佣合同的人才有资格加入雇佣保险,在失去工作时才可以领取失业保险或补助金。但事实上各企业为降低劳动成本,增加雇佣的灵活性多大量聘用合同时间在一年以下的派遣职员、季节工和钟点工等。他们无法加入雇佣保险,一旦失业就将失去全部经济来源。为缓解目前严峻的雇佣形势,厚生劳动省决定从4月份起将雇佣保险的适用对象扩大到被雇佣时间为6个月以上的人,并将09年度雇佣保险的保险费标准降低0.4%。预计通过这项措施可以使150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内蒙古财经大学双学位学士论文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 内容提要 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在美国发生并蔓延到全世界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发展也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于今天的去全球经济一体化来说,由于美国造成的金融危机我国必须正视其问题,对其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来

解决全球金融危对我国造成的损失将金融危机中的危害转为利,使我国经济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状态下,迅速将金融界快速发展起来,并对金融影响也越来越大。然而面对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与在金融发展中使人们对其备受关注。 关键词:金融危机债务汇率风险 Abstract A massiv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pread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round the world, also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lso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or today's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aus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our country must face the problem of taking the right step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s losses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harm to benefit, make our economy get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 in this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apid will finance developed quickly, and the financial impac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ig. However, in the face of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to its attention. Key words:The financial crisis Debt Currency risk 目录 一、金融危机发展概况 (1) ㈠金融危机概述 (1) ㈡金融危机的原因与过程 (2)

国际金融危机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一)住房贷款过度扩张,风险控制不严 (二)华尔街对金融衍生品的滥用 (三)华尔街激进的财务政策和侥幸心理 (四)监管机构的失职与政策的失误 (五)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职 (六)美国政府对危机认识不足、处理不力 (七)一个民族文化影响,提前消费,没有合理规划消费 (八)在纯粹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下,通货膨胀和货币资产(虚拟经济)泡沫,虚拟经济一旦脱离实体经济,必定演变成一种虚幻经济(fiction economy)。(九)国际货币体系的缺失。 流动性过剩致使资本不断涌入美国住房市场,花样繁多的月利率、甚至零首付的出现,极大刺激了次级按揭贷款市场2006年的美国房屋按揭贷款甚至平均只有6%的首付款比率。流动性过剩背后的深层原因却是全球总有效需求的不足和全球生产能力供给的过剩,总的表现形态为全球储蓄过度。美国监管机构对市场评级机构监管不严,也导致了评级机构在对次贷相关产品评级时的主观性,为了避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和加深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提高相应评分。 按揭贷款证券化并产生第一只CDO(担保债务权证)之前,这类产品并没有获得华尔街的青睐,CDO的出现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划分更细致,投资受益率也更高,同时也极大地激起了华尔街的热情。华尔街投行将原始的金融产品分割、打包、组合开发出多种金融产品这类金融衍生品并没有降低投资的风险,它仅仅是将风险进行转移,而且随着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开发,风险在无限分散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难以察觉金融产品创新背后隐藏的危机。大量结构型产品太复杂,难以准确估值,风险不透明金融机构杠杆率过高,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缺陷和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不协调,监管不到位,监管机构的失职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这类对市场有害的行为,并为最终危机的爆发酿下了恶果。中介机构不够尽职,财务审计和信用评级有偏差。金融机构激励过度、薪酬过高,容易刺激管理者冒险逐利 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主要评级机构成为最直接的批评对象。全球投资者正是出于对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信任,才能够放心大肆购买次贷相关产品,可正是这些评级机构评定的同美国国债相同级别的3A级证券,加大了次贷危机的强度,对这次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 格林斯潘长期推行低利率扩张性货币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对金融机构和金融领域之间问题传染及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认识不足,美国居民大多数依赖消费信贷或分期付款应付日常消费。正是基于这种消费模式的基础上,美国信用卡市场得以不断扩张。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美元越来这种格局却造成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美元越来越多地为外国所拥有,被许多国家所承认,造成过度依赖美元,形成“美元霸权” 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之所以受到上述严重的影响和损失,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不无关系。在新自由主义思想干扰下,党中央明确规定的以公有

中国经济的危机分析

中国经济的危机分析 中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经历了风风雨雨,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建设的引领者,在祖国繁荣富强的道路上书写了灿烂辉煌,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戴和爱护。 现在网络上出现很多讨论中国房地产泡沫即将破灭的言论,不乏大家之说,但在我看来,大家们忽视了一一点,那就是中国共产党。房地产因其牵扯甚广,下流产业过大,一旦破灭那就会动摇民生根本,市场再强大也抵不过一个泱泱大国维护民生,维护稳定的决心。从这一点来分析,房地产不会出现失控似的破灭。随着中国公布最新的2009年经济数据,“楼市泡沫”再次成了国际舆论担忧的主要风险,《华尔街日报》的标题直言“中国经济成也房产、败也房产”。 实际上,国际上关于中国房地产泡沫的话题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美国著名的对冲基金KynikosAssociates创始人兼总裁查诺斯在年初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比迪拜严重1000倍以上”;美国《新闻周刊》也预测,中国将因房产泡沫破裂而陷入经济崩溃。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似乎也在表示着对于高房价的担忧。 中国房地产的泡沫到底有多严重?也许很难用一是一、二是二的方式说清楚。不过,高房价的确灼痛了大多数中国人,越来越多的人在演绎着积蓄的涨幅总是追不上房价涨幅的辛酸历程,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炒房大军中,梦想并身体力行着通过倒房子“一夜暴富”。 本报访谈的专家,几年来都在为警惕房地产泡沫而呼吁。不过,泡沫仍然在不断放大。泡沫的最终破裂,将是中国经济难以承受之痛,这样的危机,这样的局面,会在中国上演吗? 【先驱语录】 ★迪拜的房地产泡沫是一个先兆:这样的一种模式是无法持续的。中国有可能因为内在的容量比较大,不会爆发得那么快。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还可以持续,会给人一种幻觉。 ★美国次贷危机前,泡沫持续了20多年才破裂。中国这些年算什么,也可能持续时间还要长。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一旦崩溃的话,崩溃的将不仅仅是中国经济,而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希望。 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不是一点点 《国际先驱导报》:最近,很多西方言论都表达了对于中国楼市泡沫的担忧。美国的查诺斯甚至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比迪拜严重1000倍以上”,这是夸大之词吗? 易宪容:没夸张,一点都没夸张,其实中国的情况比他说的严重。北京的房价、上海的房价、深圳的房价比迪拜高得多了。

日本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

学习与借鉴 日本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邢福俊 ? 成 吉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尚未平息之时,以1997年11月24日日本山一证券公司向日本大藏省提出“自主停业”申请为标志,拉开了日本金融危机的序幕。日本金融危机的爆发,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有着很大的区别。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于外部因素所诱发,而日本则主要是由于其国内金融体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脆弱性所引起的。而我国目前金融体制上存在的脆弱性,与日本的状况则十分相似。因此,仔细分析日本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对于我国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健全金融运行机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1997年,日本接连不断地发生金融机构倒闭和破产的事件,给日本的金融体制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日本第七大证券公司三洋证券公司、第11大商业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位列第四的山一证券公司、德阳城市银行、日本骨干证券公司———丸庄证券等纷纷倒闭或破产,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不仅震撼了日本,也晃动了世界。再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给日本的股市、汇市乃至整个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不能不引人深思,引以为鉴。 一、内部因素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 素,对于日本金融也一样。我们只 有找出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才能为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服务, 才能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我国金融的 宏观调控力度,保证整个国民经济 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通过了 解日本金融危机发生的全貌,我们 认为,日本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 因,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因素。 1.不良债权严重。据日本官方 在1997年公布的数字,其金融机构 的不良债权为50万亿日元,而据日 本的经济学家估计,最少为400万 亿日元。这就是说,官方的数字是 大大低估了不良债权的数额,可能 是出于政治上的原因。但是,无论 是官方还是民间的预测,都不能不 说不良债权严重是日本金融危机发 生的罪魁祸首,这么说一点也不算 过分。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不良债 权严重是其发生的最直接的主要原 因。自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崩溃 以后,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问题就 成为日本经济中最严重、最难以解 决的问题。1986~1990年间的经 济泡沫使日本资产价格暴涨,人们 以价格被大大高估的资产如股票、 房地产等为抵押品向金融机构贷 款;但自从经济泡沫破灭之后,在 1991~1997年间,这些资产的价格 发生了暴跌,大幅贬值使贷款难以 回收,因此形成了金融机构的巨额 不良债权。同时,由于不同利益集 团之间的纷争,往往出现将政治问 题与经济问题搅在一起的状况,也 无疑增加了解决不良债权的难度, 从而使金融机构本身对于不良债权 处理缓慢,造成了投资者对经济前 景失去信心,纷纷将投资的重点转 移到国外,使日本金融机构失去了 投资者有力的支持,为金融危机的 爆发埋下了隐患。 2.金融宏观监管无力。日本政 府对于金融宏观监管无力,是日本 金融体系本身的脆弱性所在,是金 融危机爆发的系统原因。一个完善 的金融体系,应是包括监控协调者、 业务运作者、社会监督者这样“三位 一体”的完善体系。而日本金融危 机的发生,正是在最上层的监控协 调者这一环出了差错。日本经济快 速发展的高速列车进入90年代后 速度骤减,几度达到零或负值。据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日 本经济去年增长率仅为0.5%。在 这种情况下,政府却对证券业和银 行业的监管失灵,风险管理不力。 尤其是当一些上市公司在年终结算

谈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时中国的边缘地位(1)

谈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边缘地位的理解 【本文摘要】在三十年代,世界各国都忙于为解脱经济危机而奔忙,但是在世界另一个角落的中国却安然无恙,这显得中国好像风景这边独好,但是中国是面临危险的,那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众联教育下面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到20世纪30年代,我们不能不提到经济危机,1929-1933年,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寻求危机的出路,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或者是军国主义道路,或者是进行平稳的改革,而当时的中国,却四平八稳,没有大的波动。今天众联教育就和大家一起探讨。 为什么中国在世纪经济舞台上无足轻重,却安然渡过了这场全球性的经济萧条的灾难呢?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和做为一个以白银为法币的国家,中国起初没有受到工业国家间的影响,那当时中国是一个什么情况呢?中国其实在在美英等国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一如既往的坚持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外贸量在1929-1930年间保持稳定,在1930-1931年间,出现了20%的增长,并且1929年由于新的海关税则的出台,使中国的海关税收增长了一倍,此外,1930年后由于政府用黄金替代白银征收进口税,这样,就使政府从国际市场银价波动中解救出来,减少了中国的贸易逆差,并使中国以外国的投资者更有吸引力。于是就出现了相对的稳定感。 对于欧洲列强来说,1925年的洛迦诺公约维持了各国的相对稳定,但是,在德国和日本,对于战后的国际合作体系出现了不信任的因素,也就是说国内出现了改革派,也就是说如在德国,1919年的凡尔赛公约,德国人不满,强烈要求修约,这部人叫改革派,而日本在中国发展有欣欣向荣之感时,日本觉得,应该把国家的发展和某种程度的控制中国联系在一起,这一过程出现于19世纪末,日本的几代人都认为这种控制是必要的。一方面他们认为中国是他们潜在的敌人,另一方面,在地理和经济考虑,反映了一个缺乏自然资源和完全依赖货物的主要供应者,同时做为日本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市场他有必要控制。第三个因到是日本人认为在心理上和文化上,作为一个成功的改革者有义务也有必要来领导其邻国,特别是中国,来走向相似的道路。最后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因素,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国内的与国外的事务,强硬的外交政策只不过是国内政治的反映。 当此之时,中国在加大力度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在东北也是如此,于是中日在满洲的冲突就成了一场恢复并维护国家主权的农业为主的社会之间的力量的抗衡。 好了今天我们就说到这里吧,也就是说在30年代初的中国,形势比欧洲要好,在外国资本主义疲于应付之时,中国的经济得到发展,而政治上也保持了相对稳定,但是一场危机就要到来了。众联教育与大家一起重温历史。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在华尔街的百年老店纷纷垮塌之后,金融领域的危机已直接侵袭实体经济,欧美等国市场疲软,失业率上升,由此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低迷格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置之度外,我国受其影响较大的便是外贸出口领域。面对国外市场需求疲软、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我国出口企业的生存极度困难,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不少中小企业已纷纷停产甚至倒闭。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并从中寻求新的机遇,化危为机,值得高度重视。 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剖析 从次级贷作为分散风险的工具演变到全球金融风险的过程看,次贷危机可以说是美国主导推动的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的直接产物。房地产市场由牛转熊应是引爆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具体来看,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利率上升导致还贷负担加重。从2004年起,美国联邦连续17次加息,将联邦基准利率提升到5.25%,次级抵押贷款利率也相应提高。绝大多数次级债产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可调整利率,最初几年还款利率很低,而一旦利率重新设定,那么借款者的还款压力将会突然上升,导致拖欠和取消抵押赎回权的风险增大。 其次,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丧失赎回权比例的提高,意味着贷款发放机构将处置更多作为抵押品的房屋或者将有更多的借款人被要求强行出售房屋,这将使房屋供给增加,引起房屋的原有价值降低,最终造成了次级债的价格下跌,经营次级抵押贷款的信贷公司接连破产,其投资者也蒙受巨大损失。 最后,证券化放大了次级贷的市场风险。在美国次级信用是违约的代名词,同时也是高收益的代名词。投资者在2005—2006年间对高收益债券的强劲需求使次级债市场异常红火。资产证券化使银行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将大批贷款打包、分块卖给投资者,如金融机构、养老金公司、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等。银行在此过程中,追求的是量而不是质。资产证券化虽然为次级贷市场的火爆注入了活力,但是由于产品设计过于复杂,监管软弱,潜伏着巨大风险。在次级贷款方出现问题后,证券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加剧了次级贷的爆发和蔓延。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增速大幅回落 改革开放以来,扩大出口一直是对外开放战略中最重要的目标。1978—2007年间,中国出口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8.1%,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强化,6年中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8.8%。与此同时,中国出口结构大幅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开放之初的46%上升到2007年的95%,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了57%和29%。中国是世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经济危机有哪些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经济危机有哪些? 每一个朝代的崩溃,必然带来的是经济的紊乱。基本上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过经济混乱的危机时刻,下面具体我整理了最有代表性的古代的三个朝代不同时期的经济危机进行概述。知道这些对你们解答论述问题很关键! 一、三国:中国古代最严重的货币危机1、董卓时期 汉末桓、灵帝时买官鬻爵,钱货流通混乱不堪。董卓执政时,不仅抢掠皇室珠宝、百姓财物,而且为了迅速敛财聚物,干脆废掉了以前汉武帝时的五铢钱原形,并捣毁秦时国家贮藏的十二铜人,用于铸造小钱。小钱直径1.2~1.5厘米,重0.5~1克,同样也刻有“五铢”字样,后人因为它字体模糊,嘲笑这种钱为无文钱。 据《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第六十二记载:“又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收洛阳及长安铜人、钟虚、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焉。故货贱物贵,谷石数万。又钱无轮郭文章,不便人用。” 物价飞涨,谷一斛数十万,很多百姓一生积蓄不够买一石粮食,只得易子而食,情状惨不忍睹。 2、曹丕时期 曹操担任丞相时,为了平抑物价,重新起用了足值的五铢钱,并广开屯田,建设水利,恢复了稳定局面。 曹丕登基后,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但他大刀阔斧的金融改革。 黄初二年(221),曹丕以谷贵罢五铢钱。以谷、帛为“货币”,这种复古的“货币”让百姓一时无所适从,于是奸商们开始用水泡谷增加谷重,用薄帛来替代指定帛,骗取中间利差,市场混乱不堪,交易全是坑蒙拐骗。尽管朝廷的奖励、粮饷还是谷、帛,但是老百姓干脆不用这种特殊的货币,直接回去原始社会那种以几只羊兑换几头牛的等价交换的日子。 3、东吴时期 在嘉禾五年(236年),孙权强制流通了“大泉五百”,即一枚新货币值五百枚五铢钱。据《通典食货志》记载,孙权所铸的大泉五百,直径约3厘米,重约7.8克,而随后,孙权觉得这种货币面值还是太小,在赤乌元年(238年),相继发行了大泉一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货币,据《通典》记载,大泉一千,直径约3.2厘米,重约10.4克。即实际上只等于3.2个五铢钱的大泉一千,被强制实行兑换1000个五铢钱。 赤乌九年(246年),孙权府库充盈,钱财丰厚。百姓却抵挡不住这样的剥削,无以存活,暴动不断。糟糕的货币政策、连年的征伐使得吴国国库枯竭,而且由于蜀吴相通,两个通货膨胀国家争相把贬值货币作为经济战的手段,争贬币值以防本国货币大量流失。(看那时候就有货币战争了)在铜本位的经济体制中,一枚当十重量的铜币被铸作当五千面值的大泉,最后吞食恶果的必然是自己,人民苦不堪言。这也是最终被魏国吞并的一部分原因吧。 二、王莽新朝:货币改革导致危机而亡国1、第一次币制改革 “届摄二年,王莽加铸错刀、契刀、大钱等三种钱币,规定错刀一值5000,契刀一值500,大钱一值50,与原有的五铢钱共为四品,同时流通。” 一枚契刀五百重约16-17克,币值折合五铢钱500枚,五铢钱等于贬值1/120。一刀平五千俗称“金错刀”,含嵌在阴刻一刀钱文内黄金,币重29克,却值五铢钱5000枚,五铢钱等于贬值1/710,传说中莽币甚至还有国宝金匮直万,币值虚高令人咋舌。王莽以惊人的低成本掠夺人民巨额财富。 2、第二次币制改革 “始建国元年,王莽废错刀、契刀与五殊钱,另作小钱,与大钱1值50者并行,并且颁令禁挟铜炭,以防盗铸。” 3、第三次币制改革 “始建国二年,王莽改作金、银、龟、贝、钱、布,名曰宝货,凡五物(钱、布皆用铜,共为一物)、六名、二十八品。” 人民对王莽钱币毫无信任,都私用五铢钱,王莽又严加禁止,人民反抗不已。王莽迫于民愤,暂废龟、贝等物,只行大、小钱,同时加重盗铸的禁令,一家铸钱,五家连坐,没入为奴婢。 他滥行五家连坐的盗铸法,恢复了残酷的收孥相坐律。犯法的人没为官奴婢,铁索系颈,传诣钟官,以十万数。到达钟官以后,还要易其夫妇,以至愁昔死者十之六七。这项法令增加了汉末以来奴隶问题的严重性,使人民受苦最深,人民的愤恨最大。 4、第四次币制改革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措施及实施情况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措施及实施情况2010/08/11 --------------------------------------------------------------------------------------------------- 为应对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财政部和美联储联手推出力度空前的金融救援和财政刺激计划。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连续不断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从金融救援到实体解困,从应急式的“危机处理”到长期性的“结构调整”,其使用频率之高、政策范围之广、实施力度之强实属罕见,对遏制经济深度下滑,提振美国经济,促进美国可持续增长的基础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着眼于应对金融危机的金融救援与经济刺激计划 在应对经济危机的过程中,美国政府重拾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手段,建立起一套比较系统的危机应对机制和政策框架。 金融救援计划 (一)金融救援的目标与途径 美国金融机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数据显示,金融机构的资产减记规模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和的13%,家庭金融资产缩水20%。为挽救频临崩溃的金融系统,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决策当局“三管齐下”,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方入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非常规的政策,实施全面的金融救市方案。第一,从资产方来看,危机之后金融机构亏损严重,不得不低价抛售金融资产,导致金融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救助的办法是政府出资购买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第二,从负债方来看,危机之后金融机构纷纷“惜贷”,导致金融市场上流动性短缺,救助的办法是央行通过各种形式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试图缓解信贷紧缩的困境。第三,从所有者权益来看,遭受损失的金融机构不得不减少自由资本金,甚至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救助的办法是通过直接向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注入资本金,实施“国有化”控股。 (二)美国两轮金融救援计划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途径,布什政府(7000亿)和奥巴马政府(1.5万亿)实施了总规模达2.2万亿美元的两轮金融援助计划: 1、布什政府的金融援助计划(TARP) 内容要点:2008年10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批准了《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推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7000亿美元计划。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授权美国财政部处理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在两年有效期内分步使用7000亿美元资金,通过“资本收购计划”、“目标投资计划”以及“资产保证计划”等购买金融机构受损资产;二是建立问题资产处置计划后,允许财政部向金融机构受损失资产提供保险;三是成立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和独立委员会对法案的实施进行监督;四是要求将美国国债最高法定限额从现有的10.6万亿美元提高到11.3万亿美元,以便为政府实施救援计划留下资金空间;五是将保护纳税人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六是增加对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房贷申请人帮助。 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增发国债,而联储方面筹措资金的渠道则来自资产置换、财政注资和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杠杆化),其中,资产置换超过3000亿美元,财政注资2000亿美元,其余部分为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探讨

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探讨 摘要: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失衡有相当大的联系。在当今,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影响看似已经过去了,人们开始讨论金融危机后的 经济市场新秩序,但世界经济危机仍然给我们留下了难以摆脱的负面影响。而在 这影响下,我国经济应如何来进行应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笔者探讨 了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失衡;世界经济危机;应对策略 世界经济在几十年内的发展过程后,正经历着一次大的波浪式调整。国外的 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都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外大宗商品价格浮动, 国内受房地产和信贷调控,经济逐渐呈现越来越不稳定的趋态。而在如此恶劣大 环境中,中国本国经济想要持续走高一定会面临一些危机与挑战。所以,笔者对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从多元化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世界经济现状及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现状分析 尽管距离2008年的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11年,但是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 影响仍处于低迷态势。世界经济的发展随着全球投资格局逐渐变小、货币利率风 险以及政治摩擦等问题依然在持续发生,这对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来说都是不小 的考验。而近几年,国际投资增速放缓,世界经济的发展原动力逐渐弱化。从2010年开始,国际总贸易增长已经开始呈现下降趋态,且持续到现今。这都代表 着国际投资贸易正处于一个低迷的状态,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创严重。在此基础上,为了维护世界经济的发展,新贸易保护主义登上了国际舞台。之前的TPP和TTIP 均属于高规格的国际贸易规则,但随着美国特朗普的上任,原本的国际贸易规则 发生了改变,导致现存的国际贸易中存在一种非理性的价值规范。而在如今这种 世界经济情况下,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无疑会给相关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打击, 从而影响世界总体经济贸易的发展。除此之外,在国际投资方面,世界经济的增 长率也在不断下滑,其中新兴的经济贸易体下滑最为严重。从2000年至今,新 兴国家不断发现资本净流现象。其中,中国的资本净流现象最为严重。在2008 年之前,对于新兴的国际投资市场,其投资和融资的数量暂且较大,这个数据在2010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值。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净资本逐年减少,其中资本 净流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甚至金额达到了1万亿美元。 (二)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近些年,中国经济被世界经济半主动半被动地卷入其中,与全球经济不断的 进行融合。而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被暴露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下。受世界 经济发展的约束,从而导致现今世界经济危机情况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1、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 由于我国并没有完全开放资本市场,所以,导致国内金融相关的衍生物并没 有完全发展起来,与银行相关的衍生物非常有限。再加之我国在对金融走出去的 进程中还仍处于发展阶段,所以,世界经济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有限。世界经 济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股市走跌、外汇储备缩水等。美国大幅度调息,造成国际经济市场的动荡,也是中国在对世界经济走低的大环境下无法置身 事外的原因,收益下降,外汇资产严重缩水,严重冲击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1]。 2、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