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空观对比

时空观对比

时空观对比
时空观对比

比较经典时空观与现代时空观的区别,阐述相对论时空观的主要思想二、时空观

空间是物质得以存在的地方,是物质扩展膨胀的的余地和范围,总之,空间是物质得以存在和变化的必要条件。时间是物质存在和延续的久暂余地和范围,它也是物质存在和变化的必要条件(同时,它们又都是物质存在和变化的表现、形式和量度)。也就是说物质的存在离不开空间和时间。而时空观,就是有关时间和空间的物理性质的认识,时空观同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物理学时空观的范围极为广泛,包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时间与物质的关系;时空的无限性,无限可分性……等等。科学上的重大变革往往伴随着新时空观的产生,因此可以说时空观的变革是科学上大变革的基本标志。从古代的天圆地方到亚里士多德的宇宙中心论,从亚里士多德的宇宙中心论到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每一次时空观的变革都伴随着科学的重大变革,都是对传统的巨大挑战。从而产生了新的理论,推动了社会和科学的进步。

二、经典时空观与现代时空观

在远古人的概念中,大地是平坦的,而天是圆的。亚里士多德否认了种天圆地方的时空观。对宇宙给出了一个统一的解释,主张地球是圆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还提出各星体做完美的圆运动。

以哥白尼—伽利略—牛顿为代表的新科学在时空观上否定了亚里士多德体系中空间位置的意义。在牛顿的经典时空观中,没有宇宙中心的地位。任何时空点都是平等的,对任何时空点来计算,物理规律都是一样的。牛顿的经典时空观把物质的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认为物体本身只能做惯性动。静者恒静,动者恒动,即物体或者绝对静止,或者是作匀速直线运动。这就要求有一个与什么东西都无关的统一的时间。这个时间是一种绝对均匀的流

逝“节奏”永远不变。正是按照这样的思想,牛顿提出了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概念。用牛顿自己的话来说:“绝对的空间,就基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他又说“: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基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照此看来,牛顿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都是物质以外的空架子。

现代时空观即相对论时空观,是把时空和物质运动密切联系起来,进一步揭示了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把时间和空间紧密联系起来,认为空间和时间总是随着物质形式和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空间和时间的特性是相对的,是随着物质的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不是永恒不变的。把洛仑滋变换看成是空间、时间本身的变化。在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中,根据洛仑滋变换发现当尺子以接近光速运动时会沿运动方向缩短,时钟会变慢。质量会随着速度增大而增大。特别是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也就是说质量即能量,能

量即质量,质量是和运动联系在一起的。

简而言之,经典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彼此独立,且不受物质或运动的影响。而相对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相互联系,质量随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而改变。

三、相对论时空观的主要思想

相对论基本原理是两个基本假设:第一是相对性原理: 一切惯性平等的,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特殊参考系”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一切物理规律(不论是力学的、光学的或电磁学的)在所有的惯性参考系中都相同。第二是光速不变原理: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对于一切惯性参考系来说,都是相同的,它与光源的运动速度无关,也跟观察者或测量仪器的运动速度无关。光速不变原理虽然跟经典时空观是矛盾的,但它作为爱因斯坦的两条基本假设,是建立相对论时空观的基础,现已被科学实验间接证实。

通过两个基本假设,可得到不同惯性系的坐标变换关系式: 从S 系到S`系:

相对论时空观的具体变现:

(1)时钟变慢:设S'系相对S 系沿x 轴以速度v 运动。在S 系中观察者甲看S'系中乙的钟时,乙钟坐标x '保持不变。为此我们用式中的变换关系,有

(2)运动尺变短:而在S 系中的甲必须同时去测尺的端点的坐标之差表示其所测到的尺的长度L ,也就是t 一样。因此要用式中变换式,可写出: 即

(3)质量随速度增大而增大:

?????????????--='='='--='222211c x t t z z y y c t x x v c v v v 22222121211c t c t t t t t v v -'?=-'-'=-=?22221201211c L c x x L x x v v -=--=='-'2201c L L v -=)21(1220220

++=-=c m c m m v v

221111c x t t v c v 2-'+'=222221c x t t v c v 2-'+'=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4.3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4.3.1 同时的相对性 光速相对于所有惯性系中的观测者以不变的速率传播,其惊人的结果是:时间一定是相对的。 1 “同时”的定义 设A 、B 两处发生两个事件,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发出两光信号,若在A 、B 的中心点同时收到两光信号,则A 、B 两事件是同时发生的。这就是用光前进的路程来测量时间,而这样定义的理由就是光速不变,这样的定义适用于一切惯性系。 2 爱因斯坦理想的 “火车对钟实验” 设有一列火车相对于站台以匀速向右运动,站台上的观测者测得当列车的首尾两点与站台上的A ,B 两点重合时,站台上的A ,B 两点同时发出一个闪光,所谓“同时”,就是两闪光同时传到站台上的中心点C 。但对于列车来说,由于它向右行驶,车上的中点先接到来自车头方(即站台上的A 点)的闪光,后接到来自车尾方(即站台的B 点)的闪光。于是对于列车上中点的观察者来说,A 点的闪光早于B 点。就是说,对于站台参照系是同时的事件,对于列车参照系就不是同时的,即事件的同时性是相对的。 在一个惯性系中的两个同时事件,在另一个惯性系中观测不是同时的,这是时空均匀性和光速不变原理的一个直接结果。 3 同时的相对性 设在惯性系S 中,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两事件,时空坐标分别为(x 1,0,0 ,t )和(x 2,0,0,t ),则根据洛仑兹变换式(4-4a ),有 2221'11c u c ux t t -- =, 2222'21c u c ux t t --=,即()012 2122 '1'2≠---=-c u x x c u t t 讨论 1 从上可知,在某一惯性系同时不同地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惯性系中观测则是不同时发生, 这就是狭义相对论的同时相对性。同时相对性的本质在于在狭义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若u 沿x 轴正方向,且12x x ->0,则0' 1' 2<-t t ,可得出结论,沿

比较相对论时空观和牛顿经典时空观

比较相对论时空观和牛顿经典时空观,浅谈科学发展中的肯 定与否定 “天地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人类生存于天地之间,漫步于时间长河,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思考萦绕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时空观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在这其中相对论时空观和牛顿经典时空观是公认的科学史上有很大影响力的时空观,下面我就对这二者进行比较,谈一谈人类科学发展中的“肯定”与“否定”。 首先,从理论基础来看这两个时空观。这两个时空观是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的。牛顿的经典时空观是以经典力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时空观是以光速c不变为理论基础。 其次,从内容来看这两个时空观。由于二者理论基础的不同,这也就决定了这两个时空观内容的截然不同。这就像种下两个种类不同的种子,那最后长出来的东西肯定是不同的。这两个时空观对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关系看法不同。牛顿经典时空观是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及其运动无关,时间坐标系和空间坐标系是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时间间隔和空间间隔在不同的惯性系中保持不变,即时间空间观念与物质运动状态无关。而相对论时空观认为有物质才有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这两个时空观对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看法也不同。牛顿经典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彼此无关,独立各自。而相对论时空观则恰恰相反,它认为两个时间在不同的惯性系看来,它们的空间关系是相对的,时间关系也会是相

对的,时间和空间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彼此不可分解的整体,只有空间和时间联系在一起才有意义,光速c是建立不同惯性系间的时间和空间变换的纽带。 毋庸置疑,事实是唯一的,然而这两个时空观却给出了迥然不同的答案。我们是不是能够肯定一方而否认另一方呢?我认为不能。虽然相对论时空观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我们不能否定牛顿经典时空观。它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自十七世纪,牛顿力学不断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以牛顿力学为基础建立了天体力学和应用力学等等。从地面上的各种物体运动到各种现代化交通工具以及天体的运动,都服从牛顿力学规律,这充分说明了牛顿力学规律的正确性。值得指出的是,牛顿的力学为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及其之后的机器生产准备了科学理论。马克思曾经认为,在十八世纪臻于完善的力学是“大工业的真正科学的基础。”毫无疑问,当时这个“科学的基础”的最主要而且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牛顿的力学。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和他的方法论使物理学在十八、十九世纪期间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那时理论物理学的纲领或规范。迄至今日,人们关于自然过程的物理认识都可以看作是牛顿思想的一种系统的发展。到十九世纪末,牛顿经典力学在解释新实验事实时遇到了困难。相对论的提出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揭露了时间和空间某种普遍而新颖的联系,引起了人类时空观的变革,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这两个时空观各有其各自的价值,没有谁对谁错,我们不能单纯的肯定与否定。这看似不符合逻辑,但在很多时候我们是不能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

7.5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学案

第七章第5节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学习目标】 1.感受牛顿力学在高速世界与事实的矛盾,知道牛顿力学只适用于低速、宏观物体的运动。知道相对论、量子论有助于人类认识高速、微观领域。 2.知道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知道长度相对性和时间间隔相对性的表达式。 3.了解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知道科学真理是相对的,未知世界必将在人类不懈的探索中被揭开更多的谜底。 【课前预习】 一、相对论时空观 1.爱因斯坦两个假设: (1)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物理规律的形式都是_________的; (2)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大小都是_________的。 2.时间延缓效应:如果相当于地面以v运动的惯性参考系上的人观察到与其一起运动的物体完成某个动作的时间间隔为Δτ,地面上的人观察到该物体在同一地点完成这个动作的时间间隔为Δt, 则Δt=____________。由于1?(v c )2<1,所以总有Δt>Δτ,此种情况称为时间延缓效应。 3.长度收缩效应:如果与杆相对静止的人测得杆长是l0,沿着杆的方向,以v相对杆运动的人 测得杆长是l,则l=_________。由于1?(v c )2<1,所以总有l

相对论时空观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摘要:相对论是近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之一,是我们进入大学以来,第一次接触牛顿经典力学以外的新的理论体系。而狭义相对论中的时空观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让我们明白了牛顿时空观虽然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但却把时间和空间看作是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的,在麦克斯韦方程建立以及明确了光速的恒定性和最大性后这种把时间和空间看做作是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的观点显然不再正确。本文阐述了在狭义相对论下的时空观。通过分析牛顿时空观的不足之处来说明狭义相对论下时空观存在的道理,并最终阐释狭义相对论的本质即其本质是在牛顿的三维绝对空间上再加一维时间。通过本文的论述,有利于理解狭义相对论神奇而平凡的一面。 关键词:相对论光速不变洛伦兹变换式 牛顿在他的《原理》一书中写道:“绝对空间就其本质而言,是不依赖于任何外界事物的,它永远是相同的,不变的。绝对的、真实的数学时间,就其自身及其本质而言,是永远均匀地流动的,不依赖于任何外界事物。” 牛顿绝对时空观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但却把时间和空间看作是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的。这在当时引起了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思考和怀疑。在十九世纪中叶麦克斯韦方程建立后,绝对时空观更面临着严峻的局面。按麦氏方程中存在的常数c,表明电磁波或光在真空中沿各个方向均以不变的速度c传播,这与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发生了矛盾。因为据绝对时空观的经典速度合成定理,在不同惯性系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应在各个方向均相同。似乎只有在某一特殊参考系中,麦氏方程才取标准形式,光才在各个方向上均以c传播。人们曾引入“以太”假设,认为“以太”充满宇宙空间并绝对静止,光是“以太”介质中的波动。相应于“以太”的惯性系就是那个特殊参考系。然而,尽管人们赋予“以太”各种各样光怪陆离的性质,仍难自圆其说。且反复实验的结果都是否定的,根本发现不了“以太风”。相反却证明了在任何惯性系中光速都是不变的。迈克尔孙和莫雷原本是千方百计地想观察地球的运动对光的传播速度的影响,他们还认为光是一种在被称为“以太”的媒质中运动的波。这样,它的表现就应该像在池塘表面上运动的水波那样。 当时人们还认为,地球也是在穿过这种以太媒质运动的,很像是一艘在水面上运动的小船。在小船上的乘客看来,小船激起的涟漪朝着小船运动方向向前扩展的速度,要比涟漪向后扩展的速度慢一些,因为在前一种情况下要从涟漪原来的速度减去小船的速度,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却要把两个速度相加起来。我们把这叫做速度相加定理。但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却发现,地球的运动对光速根本没有任何影响,不管在哪一个方向上,光的速度都是完全相等的。这个奇怪的结果使他们产生了一种想法:也许是非常不巧,在他们进行那个实验的时候,

牛顿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观的统一

牛顿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观的统一 殷业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上海200234 yinye@https://www.doczj.com/doc/831168254.html, 摘要:时空观是物理理论的基石,也是自然科学的基石,因为存在的一切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到爱因斯坦,每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都对时间和空间是什么做过回答,但这些答案还不是最终答案。本文分析了历史上存在的各种时空观,从笛卡尔的“物质空间”思想出发重新审视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说明:不同的“物质空间”中时间是不同的,从而获得了对牛顿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相对时空观的统一认识。 关键词:虚空;物质空间;绝对时间;相对时间;相对论;牛顿力学 中图分类号:O41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时空观是物理理论的基石,也是自然科学的基石,因为存在的一切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1]到爱因斯坦[2],每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都对时间和空间是什么做过回答,但他们的答案还不是最终答案。以上四位伟人对时空的答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时间和空间只有一种,但以笛卡尔的“物质空间”思想[3,4,14]为基础的时空观中,时间和空间可分成两种,一种是“虚空”中的时间和空间,对应“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另一种是“物质空间”中的时间和空间,对应“爱因斯坦的相对时间和空间”,前一种时间是空间无关的,后一种时间是空间相关的,所以在“物质空间时空观”中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可以得到了统一,下面我们对这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1. 虚空和物质空间 牛顿在“原理”[1]中阐述的绝对空间是:“绝对空间就其自身特性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处处均匀,永不移动”。牛顿的绝对空间有如下几层含义,(1)绝对空间是真实感知空间的抽象;我们可以设想一个玻璃围成的正方体,假设这个玻璃正方体相对绝对空间静止,将玻

大学物理第4章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习题解答改

习 题 4-1 一辆高速车以0.8c 的速率运动。地上有一系列的同步钟,当经过地面上的一台钟时,驾驶员注意到它的指针在0=t ,她即刻把自己的钟拨到0'=t 。行驶了一段距离后,她自己的钟指到6 us 时,驾驶员瞧地面上另一台钟。问这个钟的读数就是多少? 【解】s)(10) /8.0(16/12 2 2 0μ=-μ= -?= ?c c s c u t t 所以地面上第二个钟的读数为 )(10's t t t μ=?+= 4-2 在某惯性参考系S 中,两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而时间间隔为4 s,另一惯性参考系S′ 以速度c u 6.0=相对于S 系运动,问在S′ 系中测得的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与空间间隔各就是多少? 【解】已知原时(s)4=?t ,则测时 (s)56 .014/1'2 2 2 =-= -?= ?s c u t t 由洛伦兹坐标变换2 2 /1'c u ut x x --= ,得: )(100.9/1/1/1'''82 22 2202 21012m c u t u c u ut x c u ut x x x x ?=-?= --- --= -=? 4-3 S 系中测得两个事件的时空坐标就是x 1=6×104 m,y 1=z 1=0,t 1=2×10-4 s 与x 2=12×104 m,y 2=z 2=0,t 2=1×10-4 s 。如果S′ 系测得这两个事件同时发生,则S′ 系相对于S 系的速度u 就是多少?S′ 系测得这两个事件的空间间隔就是多少? 【解】(m)1064 ?=?x ,0=?=?z y ,(s)1014 -?-=?t ,0'=?t

0)('2=?- ?γ=?c x u t t 2c x u t ?=?? (m/s)105.182?-=??=?x t c u (m )102.5)('4?=?-?γ=?t u x x 4-4 一列车与山底隧道静止时等长。列车高速穿过隧道时,山顶上一观察者瞧到当列车完全进入隧道时,在隧道的进口与出口处同时发生了雷击,但并未击中列车。试按相对论理论定性分析列车上的旅客应观察到什么现象?这现象就是如何发生的? 【解】S 系(山顶观察者)瞧雷击同时发生,但车厢长度短于山洞长度,故未被击中。 'S 系(列车观察者)瞧雷击不同时发生。虽然车厢长度长于山洞长度,但出洞处先遭 雷击,入洞处后遭雷击,此时车尾已经进入山洞。故未被击中。 4-5 一飞船以0.99c 的速率平行于地面飞行,宇航员测得此飞船的长度为400 m 。(1)地面上的观察者测得飞船长度就是多少?(2)为了测得飞船的长度,地面上需要有两位观察者携带着两只同步钟同时站在飞船首尾两端处。那么这两位观察者相距多远?(3)宇航员测得两位观察者相距多远? 【解】(1))(4.5699.01400/12 2 2 0m c u l l =-=-= (2)这两位观察者需同时测量飞船首尾的坐标,相减得到飞船长度,所以两位观察者相距就是56.4 m 。 (3)上的两位观察者相距56.4 m,这一距离在地面参考系中就是原长,宇航员瞧地面就是运动的,她测得地面上两位观察者相距为 )(96.799.014.56/12220m c u l l =-=-= 所以宇航员测得两位观察者相距7.96 m 。 4-6 一艘飞船原长为l 0,以速度v 相对于地面作匀速直线飞行。飞船内一小球从尾部运

试论经典时空观与现代时空观的区别

试论经典时空观与现代时空观的区别 摘要:比较经典时空观与现代时空观的区别,阐述相对论时空观的主要思想。 关键字:时空观、经典时空观、现代时空观、相对论时空观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人类生存于天地之间,漫步于时间长河,对空间与时间的思考萦绕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头,从哲学家、诗人、到物理学家,古今先哲们对其不断探索与完善,逐步形成与发展着人类的“时空观”。 一、:纵观人类文明,时空观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1时空观的变革历程古老“天圆地方”的平直时空观; 2以“经典力学”为理论基础的绝对时空观; 3以“光速不变”为理论基础上的相对论时空观; 近年来又有人提出了以“混沌分形”为理论基础上的新时空观,建立在“光速改变”(VSL)新理论基础上的时空观和建立在“超弦理论”基础上的多维时空。其中,目前人们公认的在科学史上比较有影响的是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即经典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即现代时空观)。下面我们将在由经典时空观向现代时空观的变革中比较二者的区别 二、经典时空观与现代时空观的区别: 经典时空观: 李白诗句有云: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他便把时间与空间看作是两个互不关联的概念。在李白之前和之后,许多人也持和他一样的观点——绝对时空观。在中国,后期墨家提出了“宇”、“久”作为空间、时间概念,并认识到空间、时间与具体实物运动的一定联系及空间与时间的一定联系。在西方,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认为空间是物质运动的条件,亚里士多德用“地点”概念来表示空间,认为时间是连续的。近代时空观是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哥白尼的日心说指出地球的运动不会破坏地球上的自然秩序,这一见解是揭示空间均匀性的重大的步骤。由于地球是运动的,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并不是指向宇宙中某一不动的地点,而是指向地球。这样相对运动的观点便呈现出来。伽利略对哥白尼体系作了科学的论证,它认为,因为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所以描述物体运动是必须选定一个对比物,物理学称为参考物,并提出了"力学相对性原理",指出力学规律在所有的惯性系中都相同,并且给出了两个惯性系之间的时空坐标的变换关系。牛顿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建立了牛顿力学的理论体系。在牛顿的力学方程中,没有宇宙中心的地位,任何时空点都是相对的。从不同的参考系看,描述物体运动的运动学量(如坐标,速度,位移,轨迹等等),可以不同,但在两个以速度v沿x轴方向有相对运动的参考系S(x,y,z,t),S/(x/,y/,z/,t/) 描述同一物理事件的时空坐标满足伽利略变换。 这个时空变换集中的反映了牛顿的时空观,牛顿的时空观的主要观点是: 1承认时间,空间客观存在; 2时间和空间与物质及其运动无关。时间坐标系和空间坐标系是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时间间隔与空间间隔在不同的惯性系中保持不变;即时间,空间观念与物质运动状态无关; 3 时间和空间彼此无关,各自独立存在。

高中物理必修2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例题解析

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例题解析 1.着重体会从绝对时空观无法解释光的传播问题出发,进而提出狭义相对论假设的思想方法. 2.相对论的两个假设无法直接加以验证,但是由它导出的一系列结论却都与实验相符,这种“间接证明”的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 3.要紧抓住“两个假设”,只有深入理解了这两个“假设”的含义,才能理解应用其他各种相对论效应. 4.要重新科学理解“同时”的含义. 5.注意相对论中各种效应都是相互的. 例如,一把尺子相对地面高速运动时,地面上的观察者测量到尺子的长度变短.如果尺子在地面上不动,而观察者相对于地面高速运动,那么观察者测量到的尺子长度和观察者不运动时相比仍然是缩短的. 时钟变慢的效应也有和“尺缩效应”一样的性质. 6.注意“运动的尺子变短”只是在运动方向上变短,其他方向不变. 【例1】 一只完全密封而不透明的船正在静水中匀速航行,船内的人能够感知船在运动吗?能够测量船的航行速度吗?如果船是加速航行呢? 解析:如果船是真正的匀速航行,船内的人又无法以船外的物体为参考系,则无法感知船在运动,更不可能测量船的速度.这是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的要求. 如果船是加速或减速航行,船内的人完全可以利用牛顿定律测量出船的加速度,但依然不能测量出船的瞬时速度. 【例2】 根据相对论理论,一尺子相对参考系静止时长为L 0,当它以速度v 匀 速运动时,参考系上的人测量该尺子的长度将变为: L=L 0221c v (c 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5-1)

称之为长度收缩公式. 如果一观察者测得运动着的米尺长0.5 m(米尺的静止长度为1 m),问此尺以多大的速度接近观察者? 解析:由L=L 0221c v -得: v=c 20 2 1L L -=c 25.01-=0.87c=2.6×108 m/s. 【例3】 根据相对论理论,如果地球上的时钟走过了时间t ,那么,以速度v 相对地球运动的飞船上的时钟走过的时间t ′则为: t ′=t 221c v -(c 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5- 2) 通俗地说,就是运动的时钟变慢了. 设想飞船在甲乙两个相距8亿千米的星球间飞行,甲、乙两星球及飞船上各有一个巨大的钟,现飞船相对星球以0.75c(c 是真空中光速)的速度离开甲星球飞向乙星球,飞船经过甲星球时,三个钟均调整指到3:00整.问,当飞船飞过乙星球的瞬间,飞船内的人看到乙星球上的钟和飞船上的钟分别指向多少? 解析:在乙星球的观察者看来,飞船飞越的时间为: t=8 11 100.375.0108??? s ≈3600 s=1 h 所以,飞船内的人看到乙星球上的时钟指到4:00整. 在飞船内的观察者看来,飞船飞越的时间t ′则为: t ′=t 221c v -=1×275.01-h=0.66 h ≈40 min 所以,飞船内的人看到飞船上的钟指到3:40. 如果飞船上的人测量两星球间的距离,将是:

马哲,时空观

一堂哲学课——时空观 所谓时空观,就是有关时间和空间的物理性质的认识,时空观同自然的发展和哲学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时间和空间是哲学的基本概念,也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本节课一开始,刘老师便讲述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两个独立的观念,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分别具有独立性。认为时间与空间的度量与惯性参照系的运动状态无关。在牛顿看来,时间与空间就像一个空盒子,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物体。 时空观被定义在很多个层面上,物理意义上的时空,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时空,亦或是生命体验中的时空。 物理意义上时空观指的是广义相对论,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1915年发表的用几何语言描述的引力理论,它代表了现代物理学中广义相对论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广义相对论将经典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包含在狭义相对论的框架中,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等效原理而建立的。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描述为时空的一种几何属性(曲率);而这种时空曲率与处于时空中的物质与辐射的能量-动量张量直接相关系,其关系方式即是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 马克思哲学意义上的时空观可以分为辩证的自然时空观和社会时空观两个部分。社会时空观是马克思哲学时空观的重要维度,它具有属人性,历史性,可转换性,价值性等一系列新的特点,是我们透视社会历史现象的新视角,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

实践意义。 至于生命体验中的时空。我们能感受到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能感受到我们所处的位置。时间和空间都有着我们所熟知的单位度量。 分开来说时间和空间各自的意义,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至于一维性,对于时间的度量只需要一个度量,我们共用这个单位去度量时间,一秒,一分钟,一小时,一天。时间只有一个方向,不可逆转,时光一去不回头,没有所谓的后悔药。穿越,只出现在小说电视里。过去所发生的一切我们都无可奈何。空间具有三维性,三维表现为具有一定的体积。一定的位置。拿数学上的坐标系来说。三维表现在长,宽,高,单位长度,坐标位置。时间和空间都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爱因斯坦说,物质消失,时间和空间就消失,物质存在,时间和空间就存在。 时间和空间是存在某种辩证关系的,例如我们定义地球自转一圈为一天,公转一圈为有一年,时间的定义取决于空间天体的运动。定义距离单位光年是指光行走一年的路程。 随着课程的进行,引入了一个新的名词,时间流速,相对论已经有了很好的解释。当速度越接近光速,时间越长,空间越短。光速是速度的极限。速度达到光速,时间和空间停止。速度也是相对运动的,当速度越接近光速,时间流逝得越慢,相当于速度来说,就成了慢镜头了,相对速度变慢,但永远无法超越光速,超越光速

15.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及其时空观

《大学物理》练习题No.15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及动力学基础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静止参照系S中有一尺子沿x方向放置不动,运动参照系S'沿x轴运动,S、S'的坐标轴平 行.在不同参照系测量尺子的长度时必须注意[ C ] (A) S'与S中的观察者可以不同时地去测量尺子两端的坐标. (B) S'中的观察者可以不同时,但S中的观察者必须同时去测量尺子两端的坐标. (C) S'中的观察者必须同时,但S中的观察者可以不同时去测量尺子两端的坐标. (D) S'与S中的观察者都必须同时去测量尺子两端的坐标. 2. 下列几种说法: (1) 所有惯性系对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等价的. (2) 真空中,光的速度与光的频率、光源的运动状态无关. (3) 在任何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沿任何方向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其中哪些正确的?[ D ] (A) 只有(1)、(2)是正确的. (B) 只有(1)、(3)是正确的. (C) 只有(2)、(3)是正确的. (D) 三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3. 边长为a的正方形薄板静止于惯性系K的xOy平面内,且两边分别与x轴、y轴平行, 今有惯性系K'以0.8c(c为真空中光速)的速度相对于K系沿x轴作匀速直线运动,则从K'系测得薄板的面积为[ B ] (A) a2.(B) 0.6a2.(C) 0.8 a2.(D) a2/ 0.6. 4. 在某地发生两件事,静止位于该地的甲测得时间间隔为6s,若相对甲以4c/5(c表示真空 中光速)的速率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乙测得时间间隔为[ A ] (A) 10s.(B) 8s.(C) 6s.(D) 3.6s. (E) 4.8s. 5. (1) 对某观察者来说,发生在某惯性系中同一地点,同一时刻的两个事件,对于相对该惯性系 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其它惯性系的观察者来说,它们是否同时发生? (2) 在某惯性系中发生于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两个事件,它们在其它惯性系中是否同时发 生? 关于上述两问题的正确答案是: [ A ] (A) (1)一定同时, (2)一定不同时. (B) (1)一定不同时, (2)一定同时. (C) (1)一定同时, (2)一定同时. (D)(1)一定不同时,(2)一定不同时. 6.圆柱形均匀棒静止时的密度为ρ0,当它以速率u沿其长度方向运动时,测得它的密度为ρ,

何谓绝对时空观

何谓绝对时空观? 答绝对时间是指时间的量度和参考系无关,绝对空间是指长度的量度与参考系无关。这也就是说,同样两点间的距离或同样的前后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无论在哪个惯性系中测量都是一样的。经典力学总结了低速物体的运动规律,它反映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两个独立的观念,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分别具有绝对性。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与空间的度量与惯性参照系的运动状态无关,同一物体在不同惯性参照系中观察到的运动学量(如坐标、速度)可通过伽利略变换而互相联系。这就是力学相对性原理:一切力学规律在伽利略变换下是不变的。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这就是牛顿力学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这种观点统治了人类几千年。直至今日,绝对时空观念还在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哲学观点,因为绝对时空世界是低速世界,几乎我们全部物理理论都是建立在“低速世界”基础之上的,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在这一“现实”面前,物理学家们所要做的事就是把主观与“客观”的距离缩小到最小范围。 经典力学总结出哪三大守恒定律?请举出实例并分析之。 答经典力学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角动量守恒定律。 1.动量守恒定律的实例就是火箭的。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当一个系统向后高速射出一个小物体时,该系统就会获得与小物体相同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动量,即系统将获得向前的速度。火箭喷管收缩后的燃烧室中气体分子和燃烧室壁的碰撞次数,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是没有收缩的左图中燃烧室壁的4倍。但是在喷气口上则没有碰撞,这么多的碰撞的动量是来自于哪里呢?很显然,一个气体分子的每一次碰撞必然是遵守动量守恒定律的。采用喷管扩张的技术来对燃气分子的热能进行第二次利用则是变成很简单的问题了。并且会增加火箭燃料的有效利用率。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例就是如无外力做功或外力做功之和为零,系统内又只有保守力(见势能)做功时,则系统的机械能(动能与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外力做功为零,表明没有从外界输入机械功;只有保守力做功,即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而无机械能转化为其他能,符合这两条件的机械能守恒对一切惯性参考系都成立。这个定律的简化说法为:质点(或质点系)在势场中运动时,其动能和势能的和保持不变;或称物体在重力场中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之和不变。这一说法隐含可以忽略不计产生势力场的物体(如地球)的动能的变化。这只能在一些特殊的惯性参考系如地球参考系中才成立。如图所示,若不考录一切阻力与能量损失,滚摆只受重力作用,在此理想情况下,重力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而机械能不变,滚摆将不断上下运动3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实例就是航天器的运动以及跳水运动员在空中把身体卷曲起来使转动加快,而在接近水面时又将身体放开使转速减少,这些都是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何谓对称性?三大守恒定律分别对应着哪种对称性?为什么守恒定律比牛顿定律适用范围广泛的多? 答 1.有一类对称性是指某个系统或具体事物的对称性,另一种对称性是物理定律的对称性,它是指经过一定的操作后,物理定律的形式保持不变,因此也称不变性,一个物体包含若干等同部分,对应部分相等。不改变物体内部任何两点间的距离而使物体复原的操作,称为对称性操作,物理学中也称反演操作。对称性操作主要有:旋转、反映、反演、象转、反转;旋转和反映是基本对称操作。完成对称操作的几何元素称为对称元素,包括:旋转轴,镜面,对称中心,映轴,反轴;对称轴和对称面是基本的对称元素。2.对应于空间均匀性有动量守恒定律,对应于空间的各项同性有角动量守恒定律,对应于时间平移对称性有能量守恒定律。3.因为牛顿运动定律一般只适

建立牛顿绝对时空观的原理

建立牛顿绝对时空观的原理 周家军(zhoujiajun) (家庭地址:广西陆川县良田镇冯杏村22队,邮编:537717) (目前所在地:广西柳州市,电子邮箱:zhoujiajun198204@https://www.doczj.com/doc/831168254.html, ) 摘要:从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里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公式里,可推论出光线传播速度所选取的对应参照系问题及其两个重要性质,即光速不变原理和光速惯性原理.根据伽利略坐标变换,就可以建立牛顿绝对时空观.以太是存在的,人们已经在一些实验中部分证明了.只要人们稍微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就可以在实验中完完全全的证明出以太.通过对几个著名的以太实验的剖析,能够使大家很清楚的认识到,为什么有的实验相对于以太的运动可测,而有的实验相对于以太的运动不可测的原因. 关键词:电磁波传播速度计算公式; 传播介质;光速不变原理;光速惯性原理;光速度速度叠加原理;斐索流水实验;霍克实验;“迈克尔逊—莫雷”光干涉实验;时间测量. 1.光线传播速度的相对参照系 从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里可得出电磁波的速度v = 1 ,光线是电磁波的一种,光线的传播速度是以哪 个物体为参照系呢?由这一式子里可看出,如果光线是在玻璃里,根据玻璃的磁导率μ玻璃和电容率ε玻璃,可以得出玻璃里的电磁波的速度c 玻璃,它以玻璃为参照系;如果光线是在水里,根据水的磁导率μ水和电容率ε水,可以得出水里的电磁波的速度c 水,它以水为参照系;如果光线是在空气里,根据空气的磁导率μ空气和电容率ε空气,可以得出空气里的电磁波的速度c 空气,它以空气为参照系.如果光线是在真空时,根据真空的磁导率μ真空和电容率ε真空,可以得出真空里的光传播速度c 真空,它就是以真空为参照系. 2.光线传播的重要性质 从麦克斯韦电磁波方程组里,可得出光线传播速度的两个重要性质. 2. 1、光线传播重要性质之一,——光速不变原理. 光线在哪个介质里传播,光速度就是以哪个介质为参照系.在介质里的光线传播速度是一个恒定值,是由该介质的性质所决定的,它只与该介质的磁导率μ、电容率ε有关,与光源运动状态无关,与接收者的运动状态也无关,这即是光速不变原理. 2. 2、光线传播重要性质之二,——光速惯性原理. 从光线在介质里的传播速度是一个恒定值里可看出,光线传播没有惯性,与发射体(光源)运动状态无关,不遵循惯性速度叠加原理.光线没有质量,所以光线传播不具有惯性. 3.光速度的速度叠加原理 光速度的速度叠加原理和光速惯性原理并不相同.光速惯性原理是说光线传播没有惯性,不遵循惯性速度叠加,是针对发射体(光源)而言.光速度的速度叠加原理用于伽利略坐标变换,是针对接收者而言.光线在介质里传播,随介质的运动而运动.当观察者和介质在相同惯性系时,观察者观测到的光速度为介质里的光线传播速度.光线传播没有惯性,与发射体(光源)运动状态无关;当观察者和介质不在同一个惯性系时,对于观察者来说,光线传播速度遵循伽利略坐标变换,测量的光速度呈现出速度叠加性,他测量到的光速度为介质运动速度矢量和介质里的光速度矢量之和,即为速度叠加原理. 4.以太、绝对静止参照系的存在形式 讨论以太、绝对静止参照系的存在形式,需要建立一个简单的宇宙模型,即:宇宙无形,空间有形;宇宙无边,空间有边;宇宙无限,空间有限. 宇宙是个无限大的体积,没有形状,没有边界,也没有运动,宇宙就是绝对静止物,任何一点都可作为宇

经典力学与时空观

第五章经典力学与物理学的革命 第一节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知道经典力学发展历程中有哪些物理学家作出了突出贡献. 2、了解经典力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及其对当时自然科学、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认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对经典力学建立作出重要贡献的物理学家的故事,把科学成果的发现过程展现为历史的过程,即科学家是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求索的,并将科学家的成果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评说,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有承接,科学的发展也一样. 2、通过收集和交流具体实例来分析说明经典力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就某一观点或结论收集例证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查阅、对比、举例、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善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与习惯,锻炼学生在讨论与交流活动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感想和看法,共同探讨交流与合作学习的途径. 2、使学生领悟和感受科学研究方法的正确使用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体会经典力学在人类认识自然以及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经典力学的概念,研究范围。 2、经典力学渗透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过程: 1.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 对经典力学发展历程的了解建议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可以课前将学生分小组,布置学生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和书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查找经典力学发展史,在学生自学及小组内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经典力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线索,建议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提炼和分析: (1)领会力学体系得以建立的原因. 一是生产需要的推动,由于生产实践为力学研究提出了许多问题,促使许多科学家投身于地上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 二是科学自身发展的要求. 三是因为力学研究的对象最简单,它抛开物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只把它作为一个有质量的实体来看待,研究物体间的作用及在这一作用下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四是有一系列科学家为牛顿力学的建立打下了重要的科学基础,特别是:(1)伽利略发现了惯性定律和重力作用下的匀加速运动,奠定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本思想.②“天空的立法者”——开普勒所发现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产生的最重要的前提.

哲学中的时空观

物理与哲学时空观 摘要:关于时空观念,在很早以前就被前辈所注意,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都在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康德、普里戈金、佛家、《周易》等,中外各家都有自己的看法,观点有同也有异。但是,都可以称之为“哲学”的时空观,与现物理学所阐述的“经典时空观”或“相对论时空观”大不同。哲学的博大精深,注定了“哲学中的时空观”会更神秘神奇,更能吸引眼球,从而引发人们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无限遐想,随着对时空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对物理学的时空也有新的理解和猜测。 关键词:哲学、物理、时空观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科学普遍重视,但对哲学,重视程度明显不比对于科学技术。在科学理论上,时间与空间观念大致可分为两种:牛顿的经典时空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但是在哲学体系中,时空观念就有很多很复杂的学说。 1.物理时空观 1.1 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 一个明显的概念是一个数轴,然而一维空间不是数轴。可以是一条在二维平面上的曲线,只要我们在这条线上找个原点,确定一下量度,这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一维空间,身在这个空间上的东西不会察觉到这条曲线其实是处于一个二维空间中。同理,这条曲线可以处于更多维空间,而身在其中的人却一无所知。而我们所处的三维空间可能和那条线遭遇相同,我们对自己所于三维空间深信不疑,但有可能这个三维空间可能扭曲在更多维的空间中,我们能否能理解那个更多维的空间呢? 经典力学时空观指引下的牛顿力学理论有局限性,它只能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对于微观世界和高速运动的物体则无能为力。微观粒子遵从量子力学规律,高速运动遵从相对论力学规律,它是以相对论的时空观为指导的。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思想本质上是同科学已经显现出来的规律和总趋势相一致的(1)。相对论力学具有更广泛的实际意义,它把经典力学作为物体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一种特例包括在内,所以相对论力学与经典力学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相互矛

《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教案(1)(1)

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知道时空观与参考系的联系。 (2)了解经典时空观及其基本推论,知道牛顿引入绝对时空观的原因。 (3)了解狭义相对论的理论基础与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几个推论,知道相对论时空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影响。 (4)知道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的主要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关于参考系和运动的“讨论与交流”,认识惯性系的概念与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2)解读并分析教材图5-2-1和图5-2-2,了解绝对时空观与实验事实的矛盾。 (3)通过了解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的过程,学习创立科学理论的基本方法——“提出假设”。 (4)解读并分析教材图5-2-3和图5-2-4,通过“讨论与交流”理解同时的相对性. (5)对比经典时空观的推论与相对论时空观的推论,认识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讨论与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2)通过了解时空观的变革,从中认识物理学的发展和变革,体会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感受物理学的发展对推动社会的作用。 (3)感受科学家客观求实、理性追求、批判创新的精神和富有创造性的想像力,启发学生勇于质疑,富于想象,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和发散性。 (4)通过了解时空观的变革,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是可以被人认识的,科学是认识自然最有效的途径,科学对自然现象有解释和预见的功能,科学知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不断发展和进步,从过程的意义来看,科学的本质就是探究,是不断地追求真理和不断地修正错误,不断地创新。 (二)本节概述 1.本节特点

4广义相对论的时空观简析

4、广义相对论的时空观简析 爱因斯坦曾经讲过:“科学从科学发展前的思想中将空间、时间和物质客体(其中重要的特例是‘固体’)的概念接收过来,加以修正,使之更加确切。人们曾设想,不依赖于主观认识的‘物理实在’是由空时(为一方)以及与空时作相对运动的永远存在的质点(为另一方)所构成(至少在原则上是这样)。这个关于空时独立存在的观点,可以用这种断然的说法来表达:如果物质消失了,空时本身(作为表演物理事件的一种舞台)仍将依然存在”。爱因斯坦的基本的思想,追求自然规律的统一性,他要通过局域对称性来实现物理运动规律的几何化,这个一直是以后理论物理学家追寻的方向。新的时空概念必然改变时空在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普遍的背景作用被消除后,时空就像一切物理客体一样与其他物理客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时空的特性依赖于其他物理客体,同时通过对其他物理客体的作用表现出自身的特性。引力可以用空间几何特征的空间弯曲得到解释和理解;物质间的作用以及物质的产生与我们所处时空的基本特性有关,即我们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物质结构,是与时空的本性相关的,而我们的时空为什么是这样的,也是由物质世界的结构所决定的。这样一来,经典理论中那些特设性的形而上学的概念就被剔除了,时空的本质与物理客体的作用关联了起来,从而为将时空自身作为需要研究的物理实在提供了条件。时空的地位不再完全凌驾于一切物理对象和作用之上,而是同它们相互融合。物理学的时空概念变成了哲学时空观在物理学中的狭义表现。 Einstein晚年通过《相对论与空间问题》回顾了人类时空观念的变化过程,委婉地指出“关于存在着无限多个作相对运动的空间的观念”,“甚至在现代科学思想中也远未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回顾人类与原始经验相关的时空观念的变化过程时,Einstein有意将法国古典科学家笛卡儿关于一无所有的空间并不存在的见解与自己的相对论作了比较。他强调:“笛卡儿曾大体上按下述方式进行论证:空间与广延性是同一的,但广延性是与物体相联系的;因此,没有物体的空间是不存在的,亦即一无所有的空间是不存在的。”Einstein认为,“广义相对论绕了一个大弯仍旧证实了笛卡儿的概念。”Einstein以箱子为例,说明“我们的空间概念是同箱子联系在一起的”;但若把“箱壁的厚度缩减为零”,“就只剩下了没有箱子的空间”,即无界的空间。这些无界空间之间关系是怎样的呢?“当一个小箱子s在一个大箱子S的全空空间中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s的全空空间就是S的全空空间的一部分,……但是,当s相对于S运动时,这个概念就不那么简单了。人们就要认为s总是包围着同一个空间,但其所包围的S的一部分空间则是可变的。这样就有必要认定每一个箱子各有其特别的、无界的空间,并有必要假定这两个空间彼此作相对运动。……现在必须记得,空间有无限多个,这些空间彼此作相对运动。”看来Einstein对当时的时空问题研究状况(20世纪50年代)不无遗憾,就此他委婉地指出,这一“观念在逻辑上的确是无可避免的,但是这种观念甚至在现代科学思想中也远未起过重要的作用”。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写道:爱因斯坦完全变革了我们思考空间和时间的方式,“它们不再是事件在其中发生的被动的背景……相反的,它们现在成为动力学的量”【3】。实际上只需要将其中的第一个“它们”改为空间,第二个“它们”改为“用L、T的函数表述的空间中的特殊结构”,就不仅可以正确地阐明广义相对论带来的关于时间-空间观念变革的基本思想,同时还可以将相对论和经典物理学中的时间-空间观念完全统一起来。顺便提一下,诸如“我们必须接受的观念是,时间不能完全脱离和独立于空间,而必须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空间-时间的客体”【4】,只需要将最后的七个字修改为“L-T客体”,就符合了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况。广义相对论给出的宇宙描述刚好是因果宇宙的描述,因为相对论的基本课程是:没有东西能够超光速传播。特别地,任何因果效应和信息不能超光速传播。黎曼几何是一个庞大的几何公理体系,专门用于研究弯曲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