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本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完整教案

部编本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完整教案

部编本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完整教案
部编本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完整教案

部编本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

元完整教案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编排了《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 4 篇课文,1 个语文园地。

四篇课文都是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

言幽默,巧妙启迪学生悦纳自我,热爱生活,用勤劳的双手

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低年级的童话教学适合让孩子讲一讲、

演一演,可结合课后练习中安排的复述课文,续写故事等言

语实践形式,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落实有针对性的读说、读

写指导,促进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另外,识字教

学可侧重于随文识字,鼓励学生发现规律,找出特点,自主

识记。写字教学重点关注汉字作为偏旁后,某些笔画的大小

和形态的变化。朗读课文时,重在读好问句,能读出语气的

变化,感受人物的心情。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丰富词语的

积累,体会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二、单元重、难点:

重点:

1. 认识55 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34 个生字,能够借助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

难点:1. 能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说话的语

气。

2. 写话

3. 在分享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读书的乐趣,进一步培养爱

读书好读书的兴趣。

三、单元课时安排:

1. 《大象的耳朵》 2 课时

2. 《蜘蛛开店》 2 课时

3. 《青蛙卖泥塘》 2 课时

4. 《小毛虫》2 课时

语文园地七 2 课时

总计10 课时

19. 大象的耳朵

教学目标

1. 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 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教学重点 1. 识记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

理。

教学难点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

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具字卡、图片、PPT

预习设计古诗积累与背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4.课件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

5.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讲的就是大象的耳朵。

6.出示课题: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4. 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多音字:

扇:shān扇动shà n风扇

(2)图片识:竖、竿、撑、舞

(3)生活识字:痛、烦、耷

5.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6. 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象为了让自

己的耳朵竖起来的故事。)

四、指导写字

遇:半包围结构,笔顺是,右边的笔顺要记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导入

7.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谁能来说说大象

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会有哪些作用?

8.复习上节课生字词。

二、学习课文

7. 自读课文。

8. 指读第一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

(2)大象的耳朵会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9. 指名读第2~8 自然段。

(1)指导读好问句。

(2)分角色朗读,看看谁读得最好。

(3)学习第8 自然段。

①“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来表演这一段?

②你觉得大象的耳朵有毛病了吗?有必要把耳朵竖起来

了吗?

9.学习9~13 自然段。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大象是怎样让耳朵竖起来的?(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3)那么,现在,你觉得大象应不应该把耳朵竖起来?

不应该,因为大象的大耳朵耷拉着是起到保护作用的。起到

了哪些保护作用呢?

(4)我们一起来读第12 自然段。指名读第13 自然段。

三、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这篇故事告诉我们

要坚持我们自己的特色,不能别什么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10. 大象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眼中的大象。(大象有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粗粗的腿,白白的象牙,

壮壮的身子和细细的尾巴。)

11.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ìshìshānshàn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它们赶跑。

10.同桌互读,读好问句并质疑。

11.生描红书空。

学生活动

12. 思考:大象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耳朵竖起来?

2 (1)标出课文有几个段落。

(2)练习说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有耳朵,像。

(3)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一共出现哪些动物?(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一

件什么事情?(大家都疑惑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是耷拉着的。)(4)思考①:这样做好吗?会舒服吗?你是从哪里知道

的?(不舒服,经常有小虫子飞到大象耳朵里,还在他的耳

朵孔里跳舞,吵得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思考②:耳朵耷拉着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举手回答:

防止虫子飞到耳朵里,还可以把虫子赶跑)

思考③:大象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是

什么意思?

板书设计

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

虫子飞不进来

作业设计

12.完成课后练习题。

13.搜集不同动物的不同身体部位都有什么作用。

14.熟读课文。

13. 蜘蛛开店

教学目标

5. 会认“店、蹲”等16个生字,会写“店、决”等9 个生字。

6.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7. 学会运用想象续编故事,明白不能一味地只想着做简

单的事情。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词,把握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想象续编故事,明白不能一味地只想

着做简单的事情。

教学方法引导理解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田字格黑板贴、生字卡片

预习设计预习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20. 出示图片:蜘蛛河马长颈鹿蜈蚣(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15.那么你们知道这几个动物小朋友之间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吗?我们接下来学习新课文《蜘蛛开店》。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4. 教师识字方法引导。

(1)偏旁归类识字:蹲、趴;寂、寞;蜈、蚣

(2)加偏旁识字:店、编、露

(3)联系生活识字:口罩的“罩”,照顾的“顾”,交

换的“换”,匆忙的“匆”

(4)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15. 检查单字的认读情况。

三、朗读课文

8.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9. 再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四、学习第 1 自然段

21. 指名学生读第 1 自然段。

22. 从这一自然段你知道蜘蛛为什么要开店吗?(好寂寞,好无聊)

23. 教师结合生活讲解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

3. 自读课文教师总结)

口罩编织店—口罩—河马

围巾编织店—围巾—长颈鹿

袜子编织店—袜子—蜈蚣

16.学习第2~4 自然段

(1)小组合作朗读,

(2)出示句子:河马的嘴巴那么长,口罩好难织啊,蜘

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

①指名同学读句子,指导读出万分感叹,如释重负的感

情。

②学习“工夫”“终于”两个词语。

③请同学用“终于”练习口头说句子。

17.出示第 5 自然段

(1)学生自由举手朗读。

(2)蜘蛛觉得围巾织起来很简单,你们说对吗?

(3)同学们都说得很有道理,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看看织围巾到底简不简单。

18.根据前面的学习方法,学生分组学习第6~8 自然段。

教师总结学习反馈。

(蜘蛛卖围巾,碰到长颈鹿,长颈鹿的脖子和大树一样

高,蜘蛛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围巾。可见织围巾也不是

一件简单的事情。)

19.指名读第9~11 自然段。

(1)最后蜘蛛的袜子店迎来四十二只脚的蜈蚣,蜘蛛的

反应是怎样的?(吓得匆忙跑回网上)

(2)蜘蛛的反应告诉我们这织袜子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6. 学完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道理呢?

三、复述课文,讲故事

课文的最后,蜘蛛跑回网上,那么蜈蚣的袜子到底织没

织出来呢?

四、指导书写

16. 仔细观察9 个会写字,书写这些字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全班交流。

17. 教师重点指导:商、围、期

18. 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全班互评。

学生活动

10. 说说这些动物最突出的特点。

11. 齐读课题。

12. 轻声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

拼音读准字音。

13. 合作识字。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

再组词,并告诉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14. 全班交流汇报。

找一找:

(1)蜘蛛为什么要开店?

(2)蜘蛛开了什么店?都有哪些顾客?都卖了哪些商品?交流反馈。

思考:“寂寞”“无聊”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来说一

说?

1. 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词语,齐读。

2 (1)讨论:找出蜘蛛开了什么店,卖什么商品,要卖

给谁。

(2)思考①:这几个自然段讲的什么?(蜘蛛开了口罩编织店)思考②:蜘蛛为什么开口罩编织店?(因为口罩织

起来很简单。)思考③:蜘蛛的编织店里口罩卖多少钱?(一元)你觉得一元贵不贵?为什么?思考④:蜘蛛的店里来了

一位顾客,这位顾客是(河马)。给河马织口罩简单吗?(不简单)为什么?(因为河马的嘴巴那么长)所以蜘蛛感叹道

“口罩好难织啊”。(指导学生体会“简单”到“难”的变

化)

(3)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4)分组讨论,小组长按照合作要求指导学习课文。

(5)指名读相关自然段。

(6)学完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做任务事情不能只图简单)

20.(1)小组内交流故事内容,派代表上台讲故事,为讲

得好的同学给予奖励。

(2)如果你来开店,你会怎样为河马、长颈鹿、蜈蚣提

供服务呢?请大家把你们想到的故事写下来,并讲给爸爸妈

妈听。

作业设计

19. 听写生字词。

20. 复述课文。

21. 续编故事。

15. 青蛙卖泥塘

教学目标

24. 认识“卖、牌”等15个生字,会写“蛙、卖”等8 个生字。

25.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角色语气。

26. 学习课文,树立环保意识,认识环境的重要。使学生

感悟到美好的环境是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教学重点

4. 识记生字词,有感情朗读人物对话,了解故事内容。

5. 学习课文,树立环保意识,认识环境的重要。

教学难点使学生感悟到美好的环境是靠我们勤劳的双手

创造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具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预习设计预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21.(出示课题)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22.谁来给大家讲讲你的猜测。咱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22. 老师检查读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

(2)去拼音认读生字。

(3)老师打乱读,老师带读。

(4)男生、女生比赛读。

23. 读课文,读通顺词句。

(1)现在请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入课文,看看能否把词语读得更通顺些。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学生评并纠正。

(4)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

三、组织学生探究青蛙卖泥塘的过程

23.分角色朗读课文3~9自然段。

24.围绕问题进行探究。重点指导朗读老牛和野鸭的话,

理解它们的意思。

25.拓展延伸。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你们知道青蛙为什么卖泥塘

了吗?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1、2 自然段

24. 青蛙为什么要卖自己的泥塘呢?

25. 青蛙是怎样卖自己的泥塘的?

(1)结合图片

①青蛙竖起来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卖泥塘”。

②青蛙大声吆喝“卖泥塘喽,卖泥塘!”

(2)启发学生想象平时在哪、什么时候见到过吆喝。

三、学习课文第3~9 自然段

16. 自由朗读课文3~9 自然段 2. 分角色朗读课文,把老牛、野鸭的不满意读出来。

(1)指名读老牛说的话。(老牛的语气低沉)

(2)指名读野鸭说的话。(野鸭的语气)

(3)指名读青蛙的三次吆喝,比较三次吆喝。(一次比

一次青蛙更有自信了,声音更大了。)

3. 听了老牛和野鸭的建议,青蛙是怎么做的?

4. 经过改造后的泥塘有什么变化?

5. 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10 自然段

26. 自由读一读第10 自然段,2. 教师指导做想象说话训练。

出示:一只小鸟飞来了,它说:“”。

17. 拓展思维。

18. 听了这些小动物们的话,青蛙是怎样做的?你觉得他的做法对吗?如果你是青蛙,你会怎么做?

五、引导探究第11 自然段

27. 有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下面吆喝起来。

28. 青蛙说这里多好呀!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儿多好,把这些句子勾下来,自己读读。

29. 谁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呀。

30. 听了青蛙的吆喝,你会怎么想呢?难怪青蛙愣住了!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多好呀!为什么要卖掉呢!

六、回归整体,拓展思维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角色表演故事 1. 质疑:小青蛙到底是怎么卖泥塘的,卖出去没有呢?

2 (1)学生自己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读准。

(2)①现在请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入课文,看看能否把词语读得更通顺些。

②学生自由读。读完的同学在每一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③指名读,学生评并纠正。

④思考:小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它卖出去没有?原因

是什么?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 (1)思考:小动物们为什么没有买青蛙的泥塘?

(2)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活动

26.想一想还有哪些小动物会路过青蛙的泥塘,它们看见泥塘会说些什么呢?

教师活动

27. 请一位同学来讲讲《青蛙卖泥塘》这个故事?

28. (1)烂泥塘这儿不怎么样搬到城里住

(2)学生读好青蛙的吆喝。

29. (1)思考:想一想,谁来看了青蛙的泥塘?他们买了没有?泥塘为什么没有卖出去?

(2)讨论交流:①老牛来看过,但是没有买。因为老牛希望周围有些草。

②野鸭来看过,但也没有买,他觉得池塘里的水太少了。

(3)想:①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泥塘就能卖出去了。

②要是能往泥塘里引些水,就能卖出去了。

做:①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的周围。②砍竹子,引山泉。

(4)泥塘周围长出绿茵茵的小草,有了泉水。

4 (1)边读边想:有哪些小动物从小泥塘边经过?它们

说了些什么?

(2)来了,它说:“”。

(3)交流:小鸟为什么说这里缺树?蝴蝶为什么说这里

子?

缺花?小兔为什么说这里缺路?小猴为什么说这里缺房

5 (1)谁来读读青蛙这次是怎么吆喝的?

词句

重(2)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勾画。学会抓

理解、体会。

(3)有感情的读句子。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1 自然段。

27.组织讨论,青蛙为什么没有卖掉泥塘?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

板书

老牛——没有草

野鸭——水太少

青蛙卖泥塘小鸟——缺点儿树

蝴蝶——缺点儿花

??

作业设计

28.听写生字词。

29.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树立环保意识。

30. 小毛虫

教学目标

19. 正确认读16 个生字;正确书写8 个生字。

20. 正确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

21. 能运用“边读边思,展开想象,抓住关键词句”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31. 正确读文,识记、书写生字。

32. 能通过有关词句,讲述小毛虫的经历,并懂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懂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事的道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预习设计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片,引入课题

30.(出示各种蝴蝶图片)师:春天来了,同学们,你们看——看到了什么?

31.出示句子,揭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三、读1、2 自然段,体会理解

31. 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思。

32. 交流反馈。(随机出示句子)

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

不会飞。

33. 动画演示: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

飞的飞??到处生机勃

34. 指导朗读。

35. (出示句子)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

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36. 小结:小毛虫这么笨拙,这么可怜,但它又是怎么想、

。7. 照样子写句子。

怎么做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例: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

飞??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文,练习说

介绍小毛虫。出示:小毛虫真可怜,小毛虫真笨拙。

32.读第3、4 自然段,理解“悲观失望”“羡慕”。

33.自由读第5、6 自然段。

(1)理解“与世隔绝”的意思。

(2)出示句子: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34.自由读第7 自然段,画出小毛虫变成蝴蝶后的样子。

35.出示图片及相关词句,让学生展开想象,借助提示说

一说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

二、复习巩固

37. 游戏,词语搭配。

38. 出示课后习题中的词语,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口头

练习造句。

39. 写字训练,教师指导难点字。

整:“束”的捺画要改为点,撇画要舒展,与“攵”的

捺画相呼应。“正”字写在田字格中居下居中的位置。 1. 齐读句子:美丽的蝴蝶有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

的花纹。

2(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 接龙读课文,纠正读音。

(3) 同桌齐读课文,检查读音。讨论:你觉得这是一条

怎么样的小毛虫?

出示:()的小毛虫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 册教案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__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 __成立五十周年之际, __、 __、__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 __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汇总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汇总

【篇一:《社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2、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3、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一、以歌曲《童年》导入。 二、作者及文体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

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主要要素。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结局 什么是社戏?(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生字词 归省(xǐng)偏僻(pì)挖掘(jué)钓鱼(diào) 悠扬(yōu)弥散(mí)宛转(wǎn)踊跃(yǒng) 兽脊(Jǐ)蕴藻(yùn)乌篷(péng)支撑(chēng) 漂渺(miǎo)旺相(xiàng)撮着(cuō)桕树(jiù) (二)自渎课文,思考: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孙权劝学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4 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成语。 2.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3.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4.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一、导入新课 三国鼎立时期,英雄辈出,刘备、曹操、孙权可谓水火不容,但是,曹操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能让对手如此赞叹,可见孙权非同一般。孙权手下有员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现在孙权又来劝说了,今天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读译课文,理解文义 1.作者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2.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和通假字。 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 孰(shú) 遂(suì) (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疏通文意,理解重点文言词语。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及:到,等到。 才略:才干和谋略。 涉猎:粗略地阅读。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 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 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探 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 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 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 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不过,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 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

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 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 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 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 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 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因为他学 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 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实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 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 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我的语文生活教案

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 1.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感悟生活处处皆语文的道理。 2.通过招牌中的语文、广告词中的语文、寻找最美对联等几项活动来学习语文。 3.激发关心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一、导入新课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无论是读书看报与人聊天,还是听相声看电视逛商场,只要留心观察,随时注意语言现象,总会遇到与语文有关的问题。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理,生活中也从不缺少语文,而是缺少发现语文的眼睛。下面就让我们用发现的眼睛,走进《我的语文生活》,展现自己的风采! 二、学习语文的途径 (一)大家回答一个问题:我们的语文是从哪里学到的?(意图:引出学习语文的途径不要局限在课堂上,走出校园,离开书本,我们学习语文的途径是多样的。) 从媒体学语文——网络用语、手机短信、流行歌词;从名字中学语文——人名、地名;向群众学语文——俗语、谚语、歇后语;从传统文化中学语文——对联;从广告中学语文——商业广告、公益广告…… 教师总结:语文不要局限于课堂与书本,生活处处有语文。 (二)怎样对待网络流行语?(意图:网络流行语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对待) 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网络流行语成为人类语言发展长河中一道奇异的风景,你们是怎么看待网络流行语的? 优点:①方便,提高交流速度,节省输入时间和上网的花费;②时髦,有新鲜感; ③有娱乐性,增强交流时的乐趣…… 缺点:①语言不规范,对语文学习不扎实的人或小孩子学习语文产生误导;②有些网络流行语不够文明,粗俗;③怪字、错字层出不穷…… 学生发表看法,正反双方简单辩论 教师总结:这种语言的随意性太大,不稳定,只是年轻人时髦的“文字游戏”。在平时生活中或上网时偶尔用用可以,但在作文里尽量避免使用。 三、活动开展 (一)正眼看招牌 商店的招牌是街市的“眼睛”。好的招牌能吸引人的注意,还能引起人们购物的兴趣。到街上走走,会看到有的招牌设计考究,风格独特,有浓浓的文化感;而有的招牌设计粗糙,没有特色,还存在用字用词不规范、错别字或汉语拼音错漏等毛病。 (二)我来写广告词 提起广告,你首先想到什么?或许是看电视节目时被广告打断的懊恼,或许是某个印象深刻、夸张搞笑的画面。相信也有很多人会因某句别出心裁的广告词而将一个广告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仔细回想一下,哪些广告词让你印象深刻?它们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示例:①闻香知好茶。 ②一杯茶,一份情,一生缘。 ③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④有了喧哗,自己无法心静;有了打闹,别人无法凝思。 广告词赏析:第一则广告词不仅告诉了我们识别好茶的方法,还告诉人们这个品牌的茶叶品质好,味道也香。第二则广告词巧妙地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道出了一杯好茶会让茶商与顾客之间建立起浓浓的感情,成就彼此一生的茶缘,由茶到情再到缘,内涵逐渐扩大。第三则广告词巧妙地引用了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委婉含蓄地告诉到图书馆借书(读书)的人,要放轻脚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1 春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ün) 嫩.绿(na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a)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 躲藏.(cáng) 和.牌(hú) 宝藏.(zàng) 和.药(hu?) 黄晕.(yùn) 和.泥(hu?)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3)炫耀。(卖弄) (4)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呼朋引伴) (5)原意是酿酒,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酝酿) 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4.背景链接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使他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能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本文写于1933年7月,作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早春野景”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精编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精编) 第一单元教案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包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学情分析】 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了解邓稼先的丰功伟绩。 【教学目标】 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无私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教学重点】 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质疑讨论点拨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毛泽东同志说过:“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近百年的耻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实力的强弱决定国家的地位,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使帝国主义绝不敢胡作非为。今天的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无数优秀的科学家为了祖国奉献了他们的一切,才赢得我们今天的幸福。我们在安享生活的同时,能忘了为之贡献青春的人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文学常识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 三、关于作者 1、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5年赴美从事核子物理学研究,荣获美国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创立“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杨教授经常回国讲学,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 2、杨振宁与邓稼先 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两人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谊。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 3、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部编本2018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四时的魅力 1春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ün) 嫩.绿(na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a)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 躲藏.(cáng)和.牌(hú) 宝藏.(zàng)和.药(hu?) 黄晕.(yùn)和.泥(hu?)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全集-精编

初语七上 教案 执教者 七上语文第01课. 春. 教案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 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课文中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幸春天是 福,含有深情的感觉。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

202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19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导语】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只有好学者,才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才学,只有真正勤奋的人才能克服困难,持之以恒,不断开拓知识的领域,武装自己的头脑,成为自己的主宰,让我们勤奋学习,持之以恒,成就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青春写满无悔!搜集的《2019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篇一:《社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2、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3、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一、以歌曲《童年》导入。 二、作者及文体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

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主要要素。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结局 什么是社戏?(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一:《社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2、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3、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一、以歌曲《童年》导入。 二、作者及文体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 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 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 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 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 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 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

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 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 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主要要素。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结局什么是社戏?(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 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 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 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生字词 归省(xǐng)偏僻(pì)挖掘(jué)钓鱼(diào) 悠扬(yōu)弥散(mí)宛转(wǎn)踊跃(yǒng) 兽脊(Jǐ)蕴藻(yùn)乌篷(péng)支撑(chēng) 漂渺(miǎo)旺相(xiàng)撮着(cuō)桕树(jiù) (二)自渎课文,思考: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1)看戏前(1—3段)(2)看戏中(4—30段)(3)看戏后(3l一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

部编七下语文综合性学习 我的语文生活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 【目标导航】 1.培养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激发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热情,逐步建立“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 2.锤炼语言,学习分析商店招牌、撰写广告词和鉴赏对联,帮助树立“学以致用”的学习观。 3.引导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培育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好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自由组合成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活动任务,围绕“我的语文生活”的主题,广泛搜集相关素材,做好活动笔记,准备活动资料。 【新课导入】 生活有多少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下面让我们一起步入语文与生活这个多彩的空间吧! 【重点解读】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语文课上学语文当然是主要的,但是也不要忽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社会生活给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机会无处不在。 1.正眼看招牌。商店的招牌是街市的“眼睛”。好的招牌,能吸引人的注意,还能引起人们购物的兴趣。到街上走走,会看到有的招牌设计比较讲究,风格独特,有浓浓的文化感;有的招牌却比较粗糙,没有特色,存在用字不规范等毛病。先调查访问,可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特长,采用不同的记录形式——文字、绘画、照片、视频……记录下所有商店招牌,现场留意招牌中有无错别字,是否违反书写、拼音的规范等;再整理交流,将记录下来的招牌进行分类,简要分析各类招牌的语言特点,并就大家公认设计得最好的商店招牌组织讨论,交流体会。 2.我来写广告词。仔细回想一下,生活中哪些广告词让你印象深刻?这些广告词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可分小组搜集不同媒体的广告,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路牌、电子屏幕等,记录下你喜欢的广告词。然后就搜集到的广告词进行讨论:这条广告词的目的是什么?这条广告词是否精彩?精彩在何处?还可模仿优秀广告的语言风格,为自己喜欢的商品或某一公共场所写一则广告词。 3.寻找“最美对联”。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普遍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名胜古迹,还是市井闾巷,常常会发现对联。这些对联与周围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下语文教案大全

部编初中语文七下教学设计大全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1邓稼先 1.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2.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导语: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胜利!他们傲骨铮铮,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这些划时代的“巨星”光耀中外。有一颗“巨星”,也许是被“两弹”的蘑菇云遮没了光辉,也许是“一星”的光亮过于璀璨,他反而鲜为人知,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认识邓稼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梳理字词,了解背景 1.字音字形。 选聘.(pìn)元勋.(xūn)邓稼.先(jià)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aì) 无垠.(yín) 奠.基(diàn) 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 2.重点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界限分明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层,重复;穷,穷尽。 3.文体介绍。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一:《社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2、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3、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一、以歌曲《童年》导入。 二、作者及文体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主要要素。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结局 什么是社戏?(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生字词 归省(xǐng)偏僻(pì)挖掘(jué)钓鱼(diào) 悠扬(yōu)弥散(mí)宛转(wǎn)踊跃(yǒng) 兽脊(Jǐ)蕴藻(yùn)乌篷(péng)支撑(chēng) 漂渺(miǎo)旺相(xiàng)撮着(cuō)桕树(jiù) (二)自渎课文,思考: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

七年级下语文教案部编人教版

1 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3. 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 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导语设计 设计1:(背景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世界。 设计2:(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预先准备的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实验的照片和相关的新闻报道。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提问:谁来说说原子弹、氢弹实验成功的重大意义。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回忆散文《邓稼先》,感受这位科学巨人无私的献身精神和“纯正”的人格魅力。 设计3:(激情导入) 激情朗诵: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诗──《踏遍戈壁共草原》 师问:谁读过这首诗?你知道是歌颂、悼念谁的吗?(邓稼先)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重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重点) 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难点) 学习过程 目标导学一 :文章速读,整体感知 1. 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 功勋泽人间

部编七下语文教案大全

部编七下教学设计大全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先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鞠j 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殷红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歌:歌颂,赞叹;泣:流泪。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 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