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高考地理复习大气环境专题训练

2016年高考地理复习大气环境专题训练

2016年高考地理复习大气环境专题训练
2016年高考地理复习大气环境专题训练

1 4 7 11月

降水量(厘

米)

15

10 20 15 10 温度( ) °C 无可测的降水量

A 2015-2016学年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大气环境专题训练

撰稿人:隋爱华 审稿人:司林刚 2015.10.15 右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 m 地的风向是

A.西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东北风 2.此时,m 、n 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A .m 、n 两地都晴

B .m 、n 两地都有雨

C .m 地有雨,n 地有晴

D .m 地晴,n 地有雨 3.下图中,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 地温

度变化过程的是

A .a 图

B .b 图

C .c 图

D .d 图

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沙尘、较旺盛的上升气流(有利于沙尘扬起)。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6题。 4、若右图中B 处(1000M )为﹣10℃,当A 地气温降到多少度时,开始起到抑制风沙的作用。

A .4℃

B .0℃

C .-4℃

D .-6℃ 5、根据图3中气温变化曲线判断该地最有

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一年中,综合考虑风力和地面气温及空气对流因素,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以何季节为多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读某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及A 地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回答7—8题:

7.该气候类型典型的特征是多雾干旱,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 .沿岸有寒流通过

B .沿岸有暖流通过

C .山地背风坡降水少而形成雾

D .当地居民不合理利用矿物燃料类似如雾都伦敦

时间 d

8.A地气温年较差只有3°C左右,比同纬度大陆西岸低很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常年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气温年较差小

B.多雾,日照不强,夏季有海陆风,气候凉爽,气温年较差也就大大减小

C.多雾,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小,因而气温年较差小

D.海拔高,空气稀薄,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

在中高纬度地区的夏季,把黄昏的余晖与黎明的曙光相接的现象叫“白夜”。“白夜”的最低纬度是49度。据此完成9—10题:

9、“白夜”出现时,虽然夜晚不见太阳,但天空仍是明亮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吸收作用B.反射作用C.散射作用D.透射作用

10、如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是匀速的,那么我国“北极村”漠河镇一年中出现“白夜”现象的时间大约是()

A.一个月左右 B.两个月左右 C.三个月左右 D.六个月左右

右图反映了亚欧大陆60°N纬线上某月平均气温分布状况,据图判断11-13题:11.乙地气温高于丙地的主要原因是

A.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丙地B.丙地白昼时间比乙地短

C.乙地受暖流及西风影响D.丙地深居内陆且地势高

12.此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B.丙地盛行东南季风

C.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向D.甲地受亚洲高压控制

13.造成甲、乙、丙三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地面状况D.人类活动

右图是某地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

14、甲地附近降水量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锋面活动频繁

B.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水汽,多地形雨

C.受台风活动影响,多暴雨

D.受西风带影响,多地形雨

15、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乙所在省区适宜发展的农

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B.大牧场放牧业

C.乳畜业D.商品谷物农业

16、对甲、乙两地能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石油比乙地丰富B.乙地水能比甲地丰富

C.甲地太阳能比乙地丰富D.都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

读“我国部分地区气压分布图”,回答17~18题:

17、此气压分布图最有可能出现在

A.隆冬季节B.冬春之交

C.春末夏初D.秋末冬初

18、此时,上海的风向是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19.一般说来,阴天比晴天的日较差小,原因是()

A. 阴天云量多,白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B. 阴天云量多,大气对流旺盛,把大部分热量传给大气

C.阴天大气水汽含量多,水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D. 阴天云量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右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

气压高于P地.读图2,完成20—22题。

20. N地风向为()

A.东北风

B. 东南风

C.西北风

D. 西南风

21. 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 M地

B. N地

C. P地

D. Q地

22. 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 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 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右图为某月沿O。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23--25题。23.上述“某月”是 (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4.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5.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左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冬季等

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气压

数值①<②<③<④,右下图为该地

区局部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26~

27题。

26.右上图中的甲处,最有可能位

于左上图中的()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27.与甲地天气状况最相近的描述是

A.温暖干燥B.低温阴雨

C.风和日丽D.细雨连绵

读右图,回答28~29题。

28.据图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

时()

A.盛行西北风

B.盛行西南风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潜水补给河水

29.甲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出

现最大汛期的季节分别是

A.冰雪融水冬季B.大气降水冬季

C.地下水春季D.大气降水夏季

30.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

31、读右图我国东部某地气温的变化平均情况示

意图,回答:

(1)该图是表示(季节)。

(2)图中表示太阳辐射的是线,

表示地面辐射的是线。

(3)图中③表示地面热量,

③和④的联结点D地面温度为该日的值。

(4)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也

即大气热量由的时刻。

32.下图是沿北纬60°的1月份气温分布曲线和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在a、b、c三个区域中,属于大陆的是,判断理由是,在d,e,f三个区域中,属于海洋的是,判断理由是。(2)此时e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d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b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3)此时我国盛行的风向是,其性质是。

(4)此时印度盛行季风,进入一年中的季。

3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1)和两个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图2)

材料二四地气温和降水资料示意图

(1)材料一图1表示的是(南或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

(2)材料一图2中A、B、C、D四地,常年在图1中⑥带控制下的是,其形成的气候类型的名称为,分析该地降水多的原因。

(3)材料二中与材料一图2中C地的气候类型相吻合的是图,该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上题所述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5 A D B C C 6-10 A A B C A 11-15 C D B B B

16-20 D C B A A 21-25 C D C A D 26-30 C B A B B

31、(1)夏季(2)C B(3)盈余最高值(4)14点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刻

32、(1)a、c 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同纬度气温大陆低于海洋

e 同纬度海洋气压低于陆地

(3)阿留申低压亚洲高压

(4)偏北风(西北风)寒冷干燥

(5)东北旱

33、(1)北

(2)B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该地西侧受阿拉斯加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

(3)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4)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但降水少,需引水灌溉

2020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立体几何专题

空间图形的计算与证明 一、近几年高考试卷部分立几试题 1、(全国 8)正六棱柱 ABCDEF -A 1B 1C 1D 1E 1F 1 底面边长为 1, 侧棱长为 2 ,则这个棱柱的侧面对角线 E 1D 与 BC 1 所成的角是 ( ) A 、90° B 、60° C 、45° D 、30° [评注]主要考查正六棱柱的性质,以及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 2、(全国 18)如图,正方形ABCD 、ABEF 的边长都是 1,而且 平面 ABCD 、ABEF 互相垂直,点 M 在 AC 上移动,点 N 在 BF C 上移动,若 CM=NB=a(0

的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PB⊥面ABCD。 (1)若面PAD与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60°, 求这个四棱锥的体积; (2)证明无论四棱锥的高怎样变化,面PAD与面 PCD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 [评注]考查线面关系和二面角概念,以及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02全国文22)(一)给出两块面积相同的正三角形纸片,要求用其中一块剪拼成一个正三棱锥模型,使它们的全面积都与原三角形面积相等,请设计一种剪拼法,分别用虚线标示在图(1)(2)中,并作简要说明。 (3) (1)(2) (二)试比较你剪拼的正三棱锥与正三棱柱的体积的大小。(三)如果给出的是一块任意三角形的纸片,如图(3)要求剪拼成一个直三棱柱模型,使它的全面积与给出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请设计一种剪拼方法,用虚线标出在图3中,并作简要说明。

专题五大气环境

专题五大气环境 【课程标准】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5.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6.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7.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7.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8.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9.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10.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11.举出日常生活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2.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1 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气温的变化 B类动和运用知识 【例题1】 (09年福建文 综,5-6)云量是 以一是内云遮蔽 天空的百分比来 表示。图3示意 我国某地区多年 平均云量日均值 分布完成5-6题。 5.据图中信息判断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6.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例题2】 (09)图2是沿36 度纬线某月平均气 温曲线图,读图回 答4-6题。 4.该月平均气温, 图中②地高于附近 地区的原因是 A. 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 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 5.有关图示第七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 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 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的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 6.对图示纬线经过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②地与③地之间人口稠密 B. ③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C. ③地与⑤地之间森林广布 D. ⑤地以东夏季高温少雨 【例题3】 (09年上海文综,18)18.2008年初的雪灾与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下列四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 【例题4】 (09年上海地理,六)(六)大气圈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大气分层中,演绎着各种自然现象。 12.在下列各组大气垂直分层中,总体而言,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一组是 A.对流层、电离层 B.平流层、电离层 C.平流层、中问层 D.对流层、中间层 13.下面四图中,与澳大利亚发生的热带风暴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例题5】 (09年广东文基,37-43)37.气候变化与异常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不可能是A.太阳黑子增多 B.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C.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 D.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 43.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例题6】 (10年山东卷文综,3)图

1-6 我国环境保护标准

1-6 我国环境保护标准 1-6-1 空气污染 1-6-1-1 标准大气的成分 标准大气的成分见表1-98。 标准大气的成分表1-98 成分 相对分子质量 体积百分比 重量百分比 分压 (×133.3224Pa) 氮N2 28.0134 78.084 75.520 593.44 氧O2 31.9988 20.948 23.142 159.20 氩Ar 39.948 0.934 1.288 7.10 二氧化碳CO2 44.00995 3.14×10-2 4.8×10-2 2.4×10-1 氖Ne 20.183 1.82×10-3 1.3×10-3 1.4×10-2 氦He 4.0026 5.24×10-4 6.9×10-5 4.0×10-3 氪Kr 83.80 1.14×10-4 3.3×10-4 8.7×10-4 氙Xe 131.30 8.7×10-6 3.9×10-5 6.6×10-5 氢H2 2.01594 5×10-5 3.5×10-6 4×10-4 甲烷CH4 16.04303 2×10-4 1×10-4 1.5×10-3 一氧化二氮N2O 44.0128 5×10-5 8×10-4 4×10-3 臭氧O3 47.9982 夏:0~7×10-6 0~1×10-5 0~5×10-5 冬:0~2×10-6 0~0.3×10-5 0~1.5×10-5 二氧化硫SO2 64.0628 0~1×10-4 0~2×10-4 0~8×10-4 二氧化氮NO2 46.0055 0~2×10-6 0~3×10-6 0~1.5×10-5 氨NH3 17.03061 0~微量 0~微量 0~微量 一氧化碳CO 28.01055 0~微量 0~微量 0~微量 碘I2 253.8088 0~1×10-6 0~9×10-6 0~8×10-6 注:本表摘自《法定计量单位与科技常数》。1-6-1-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1-6-1-3 空气污染物三级标准浓度限值 空气污染物三级标准浓度限值见表1-99。 空气污染物三级标准浓度限值表1-99 污染物名称 浓度限值(mg/标准m3) 取值时间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总悬浮微粒 日平均① 0.12 0.30 0.50 年平均② 0.08 0.20 0.30 二氧化硫 年平均② 0.02 0.06 0.10 日平均 0.05 0.15 0.25 1小时平均 0.15 0.50 0.70 氮氧化物 年平均 0.05 0.05 0.10 日平均 0.10 0.10 0.15 1小时平均 0.15 0.15 0.30 一氧化碳 日平均 4.00 4.00 6.00 1小时平均 10.00 10.00 20.00 臭氧(O3) 一小时平均 0.16 0.20 0.20 注:本表摘自《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 ①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 ②年平均:指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1-6-1-4 中国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 中国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见表1-100。 中国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表1-100 序 号 物质名称 最高容许浓度 (mg/m3) 序 号 物质名称 最高容许浓度 (mg/m3) 一次 日平均 一次 日平均 1 一氧化碳 3.00 1.00 18 环氧氯丙烷

专题五 大气环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五大气环境 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考点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大气圈的组成 (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干洁空气、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2)干洁空气主要成分的作用 2.大气圈的结构——垂直分层 (1)垂直分层的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

逆温现象 1.含义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辐射逆温的发展过程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 3.逆温的影响 (1)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2)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3)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的颠簸。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考点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两个来源 (1)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 (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表现形式:a选择性吸收、散射和b反射。 ②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高考数学大题练习

高考数学大题 1.(12分)已知向量a =(sin θ,cos θ-2sin θ),b =(1,2) (1)若a ⊥b ,求tan θ的值; (2)若a ∥b ,且θ为第Ⅲ象限角,求sin θ和cos θ的值。 2.(12分)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EA ⊥平面ABC ,DB ⊥平面ABC ,AC ⊥BC ,且AC=BC=BD=2AE ,M 是AB 的中点. (I)求证:CM ⊥EM: (Ⅱ)求DE 与平面EMC 所成角的正切值. 3.(13分)某地区为下岗人员免费提供财会和计算机培训,以提高 下岗人员的再就业能力,每名下岗人员可以选择参加一项培训、参加 两项培训或不参加培训.已知参加过财会培训的有60%,参加过计算机培训的 有75%.假设每个人对培训项目的选择是相互独立的,且各人的选择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Ⅰ)任选1名下岗人员,求该人参加过培训的概率; (Ⅱ)任选3名下岗人员,求这3人中至少有2人参加过培训的概率. 4.(12分) 在△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 若B A cos cos =a b 且sinC=cosA (1)求角A .B .C 的大小; (2)设函数f(x)=sin (2x+A )+cos (2x- 2C ),求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并指出它相邻两对称轴间的距离。 5.(13分)已知函数f(x)=x+x a 的定义域为(0,+∞)且f(2)=2+22,设点P 是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 分别作直线y=x 和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1)求a 的值; (2)问:|PM|·|PN|是否为定值?若是,则求出该定值, 若不是,则说明理由: (3)设O 为坐标原点,求四边形OMPN 面积的最小值。 6.(13分)设函数f(x)=p(x-x 1)-2lnx,g(x)=x e 2(p 是实数,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1)若f(x)在其定义域内为单调函数,求p 的取值范围; (2)若直线l 与函数f(x),g(x)的图象都相切,且与函数f(x)的图象相切于点(1,0),求p 的值; (3)若在[1,e]上至少存在一点x 0,使得f(x 0)>g(x 0)成立,求p 的取值范围.

高考地理复习—大气环境专题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教案要点(BY HXX 【课程标准】 1.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大纲】 1. 大气受热过程。 2.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网络】 r 能量来源:太阳短波辐射能 { 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使地面增温 地面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传递热量 近地面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使大气增温 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一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大气温室效应原理的应用:温室农业等 I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形成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维度差异和下垫面热力性质的差异 形成过程:地表的冷热差异一大气的垂直运动一?同一水平面得气压差异 水平运动 原理应用: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Q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气的水J 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 平运动 风的方向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合力决定 下垫面是近地面 大气主要、直接 的热源;大气对 地面有保温作用 大气 的受 热过 程 热力 环流 ■?大气的 气压 带和 风带 的形 成 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作用:输送热量和水汽,影响天气和气候 {前提条件: 形成因素: 形成过程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厂低纬环流:赤道-南北纬30°之间 -中纬环流:南北纬 30° -南北纬60。之间 .高纬环流:南北纬 60° -南北纬90。之间 L 分布特点: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Y 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J 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治空气污染,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设计和监测点位设臵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处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防治空气污染所进行的常规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组织和管理,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范对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进行组织和管理。 第二章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第四条设计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应能客观反映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及变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按照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网的布点。 监测网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所设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可分为4类:污染监控点、空气质量评价点、空气质量对照点和空气质量背景点。 第五条国家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为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设臵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全国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反映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水平; (二)确定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背景水平以及区域空气质量状况; (三)判定全国及各地方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 (四)为制定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对策提供依据。 第六条各地方应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按本规范规定的原则,设臵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或市(地)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以下称“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空气污染物可能出现的高浓度值; (二)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各环境质量功能区空气污染物的代表浓度,判定其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

最新高考数学压轴题专题训练(共20题)[1]

1.已知点)1,0(F ,一动圆过点F 且与圆8)1(2 2 =++y x 内切. (1)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 的方程; (2)设点)0,(a A ,点P 为曲线C 上任一点,求点A 到点P 距离的最大值)(a d ; (3)在10<

3.已知点A (-1,0),B (1,0),C (- 5712,0),D (5712 ,0),动点P (x , y )满足AP →·BP → =0,动点Q (x , y )满足|QC →|+|QD →|=10 3 ⑴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C 0和动点Q 的轨迹方程C 1; ⑵是否存在与曲线C 0外切且与曲线C 1内接的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一个这样的平行四边形,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⑶固定曲线C 0,在⑵的基础上提出一个一般性问题,使⑵成为⑶的特例,探究能得出相应结论(或加强结论)需满足的条件,并说明理由。 4.已知函数f (x )=m x 2+(m -3)x +1的图像与x 轴的交点至少有一个在原点右侧, ⑴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⑵令t =-m +2,求[1 t ];(其中[t ]表示不超过t 的最大整数,例如:[1]=1, [2.5]=2, [-2.5]=-3) ⑶对⑵中的t ,求函数g (t )=t +1t [t ][1t ]+[t ]+[1t ]+1的值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添加时间:[2004-05-27]创建人:管理员 GB 3095-1996 (代替GB 3095-82) 国家环境保护局1996-01-18批准1996-10-01实施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防止生态破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6年10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3095-82。 本标准在下列内容和章节有改变: -标准名称; -3.1-3.14(增加了14种术语的定义); -4.1-4.2(调整了分区和分级的有关内容); -5.(补充和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和浓度限值); -7.(增加了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2 引用标准 GB/T 15262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 8970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测定──重量法 GB 6921空气质量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GB/T 15436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 GB/T 15435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 GB/T 15437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 9801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 8971空气质量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T 15439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5264空气质量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5434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15433环境空气氰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3、定义 1.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icular,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微米的颗粒物。 2.可吸入颗粒物(Particular matter less than 10 μm,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 3.氮氧化物(以NO2计):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完整版)

专题一:环境污染与防治 知识点梳理: 一、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2. 大气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3. 酸雨。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 酸雨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 , ②使土壤酸化 , 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 , 毁坏森林 ④腐蚀材 , 钢材 , 造成建筑物损坏 4. 怎样防治酸雨 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 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⑤加强废气中 SO2的回收与利用

5.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二、水污染 1. 水体富营养化 :(1 、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 、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 、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2. 海洋油污染 (1怎样清除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 2mm ,造成大气污染 3.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4.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 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1. 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

2020高考数学专题训练16

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满足条件?≠?M ≠?{0,1,2}的集合共有( ) A .3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2.等差数列}{n a 中,若39741=++a a a ,27963=++a a a ,则前9项的和9S 等于( ) A .66 B .99 C .144 D .297 3.函数)1(log 2-=x y 的反函数图像是( ) A B C D 4.已知函数)cos()sin()(??+++=x x x f 为奇函数,则?的一个取值为( ) A .0 B .4 π - C .2π D .π 5.从10种不同的作物种子中选出6种放入6个不同的瓶子中展出,如果甲、乙两种种 子不能放入第1号瓶内,那么不同的放法共有( ) A .4 82 10A C 种 B .5 91 9A C 种 C .5 91 8A C 种 D .5 81 8A C 种 6.函数512322 3 +--=x x x y 在[0,3]上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 ) A .5,-15 B .5,-4 C .-4,-15 D .5,-16 7.已知9)222(-x 展开式的第7项为4 21 ,则实数x 的值是( ) A .31- B .-3 C .4 1 D .4 8.过球面上三点A 、B 、C 的截面和球心的距离是球半径的一半,且AB =6,BC =8, AC =10,则球的表面积是( ) A .π100 B .π300 C . π3100 D .π3 400 9.给出下面四个命题:①“直线a 、b 为异面直线”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是:直线a 、b 不相交;②“直线l 垂直于平面α内所有直线”的充要条件是:l ⊥平面α;③“直线a ⊥b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是“a 垂直于b 在平面α内的射影”;④“直线α∥平面β”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是“直线a 至少平行于平面β内的一条直线”.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专题二大气环境

专题二大气环境 一、命题分析 大气是地球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环境中最为活跃的要素,它与其它 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使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大气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气候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二、考点精讲 1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2)垂直分层 ①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2.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总结

(2 )大气的保温效应 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保存了热量。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起到“地球外衣”的作用。 3.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4.全球性大气环流 (1 )三圈环流的形成及表现 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匀。 形成因素:①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②地转偏向力。 形成及分布:包括低纬环流(0° —30°),中纬环流(30° —60°),高纬环流(60°—90°)。画图说明:

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 影响部分地区气候的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 移动方向: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产生的影响:使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季节受不同的环流控制,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很多气候类型的形成均与此有关,如: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流 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对天气的影响 (1)气团与天气 性质分类:暖气团和冷气团;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影响我国气候的气团: 夏季:热带海洋气团(太平洋)一一东南季风:降水多一一我国东部地区 赤道气团(印度洋)----------- 西南季风:降水多一一我国西南地区 冬季:极地大陆气团-------- 西北季风:降水少 (2 )锋面系统与天气冷锋与暖锋 准静止锋 (3 )气压系统与天气

高考数学专题训练试题7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1讲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限时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精选考题·北京高考)在等比数列{a n }中,a 1=1,公比|q |≠1.若a m =a 1a 2a 3a 4a 5, 则m =( ) A .9 B .10 C .11 D .12 解析:由题知a m =|q |m -1=a 1a 2a 3a 4a 5=|q |10,所以m =11. 答案:C 2.(精选考题·广元质检)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2,a n +1=1+a n 1-a n (n ∈N *),则连乘积a 1a 2a 3…aa 精选考题的值为( ) A .-6 B .3 C .2 D .1 解析:∵a 1=2,a n +1=1+a n 1-a n ,∴a 2=-3,a 3=-12,a 4=13,a 5= 2,∴数列{a n }的周期为4,且a 1a 2a 3a 4=1, ∴a 1a 2a 3a 4…aa 精选考题=aa 精选考题=a 1a 2=2×(-3)=-6. 答案:A 3.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2a 8=6+a 11,则S 9=( ) A .54 B .45

C .36 D .27 解析:根据2a 8=6+a 11得2a 1+14d =6+a 1+10d ,因此a 1+4d =6,即a 5=6.因此S 9=9(a 1+a 9) 2 =9a 5=54. 答案:A 4.已知各项不为0的等差数列{a n },满足2a 3-a 2 7+2a 11=0,数 列{b n }是等比数列,且b 7=a 7,则b 6b 8=( ) A .2 B .4 C .8 D .16 解析:因为a 3+a 11=2a 7,所以4a 7-a 27=0,解得a 7=4,所以 b 6b 8=b 27=a 2 7=16. 答案:D 5.(精选考题·福建高考)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11,a 4+a 6=-6,则当S n 取最小值时,n 等于( ) A .6 B .7 C .8 D .9 解析: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 ∵a 4+a 6=-6,∴a 5=-3, ∴d =a 5-a 1 5-1=2, ∴a 6=-1<0,a 7=1>0, 故当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取得最小值时,n 等于6. 答案:A 6.(精选考题·陕西高考)对于数列{a n },“a n +1>|a n |(n =1,2…)”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大气环境考点10常见的天气系统

考点10 常见的天气系统 1.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特点及天气状况 [问题思考] (1)下面四幅降雨类型示意图,表示冷锋天气的是________,表示暖锋的是________。 (2)填写下表。 锋面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图示 天气特征过境前:过境前:过境时:过境时:过境后:过境后: 答案(1)③①(2) 锋面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图示 天气特征过境前:天晴、气温较高、气 压较低(暖气团控制) 过境前:天晴、气温较低、 气压较高(冷气团控制) 连续性降雨过境时: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 常出现云、雨、雪、强风等天 气现象(冷锋控制) 过境时:多云和降雨天气(发 生于锋前,多连续性降 水)(暖锋控制) 过境后:天晴、气温较低、气 压较高(冷气团控制) 过境后:天晴、气温较高、 气压较低(暖气团控制) [知识归纳]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比较 比较项目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图示锋面示意图

天气图 特 点 暖气团运 动状况 被迫抬升 主动移动,爬升速 度较慢 缓缓上滑冷气团运 动状况 冷气团主动移动,箭头没 有回旋 冷气团箭头有回旋缓慢前进锋面坡度较大较小很小 降水区的 位置 过境时天气阴天、刮风、下雨等 阴雨天气,多连续 性降水 连续性多云与降水天气 我国典型的锋 面天气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 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 的大风、沙暴、寒潮,“一 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 暖” ①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 的梅雨天气;②贵阳冬 季多阴雨冷湿天气, “天无三日晴” 2.低气压与高气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 [问题思考] (1)下图中表示气旋的是________,表示反气旋的是________。 (2)填写下表。 气流状况气压气流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影响天气实例气旋由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 台风 反气旋由中心向外(北顺南逆) 伏旱 答案(1)甲乙 (2)低气压上升阴雨高气压下沉晴朗 [方法技巧] 用“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 气旋、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的判定可借助左右手法则: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环境标准按其用途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及大气污染警报标准等。按其适用范围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系以保障人体健康和一定的生态环境为目标而对各种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容许含量所作的限制规定。它是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管理及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是环境管理部门的执行依据。 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首先要考虑保障人体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大气质量目标,为此需综合这一目标的污染物容许浓度。 目前各国判断空气质量时,一般多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63年提出的的空气质量四级水平。 一级:在处于或低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观察不到直接或间接的反应(包括反射性或保护性反应) 二级:在达到或高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对人的感觉器官有刺激,对植物有损害或对环境产生其他有害作用。 三级:在达到或高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可以使人的生理功能发生障碍或衰退,引起慢性病或生命缩短。 四级:在达到或高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对敏感的人发生急性中毒或死亡。 其次,要合理地协调与平衡实现标准所需的代价与社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为此需进行损益分析,以求得为实施环境质量标准投入的费用最少,收益最大。此外,还应遵循区域差异的原则。特别是像我国这样地域广阔的大国,要充分注意各地区的人群构成、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差异性。因此,除了制定国家标准外,还应根据各地区的情况,制定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为了准确地认识和评价大气质量状况以及对大气环境进行必要的管理,我国陆续制定和颁发了有关的大气质量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1982年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82),1996年又作了修订(GB 3095-1996),它是为控制和改善大气质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防止生态破坏,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的。这个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大气环境。 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系以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目标,而对从污染源排人大气的污染物容许含量所作的限制规定。它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实行净化装置设计的依据,同时也是环境管理部门的执法依据。 要控制大气污染,必须制定污染气体的排放标准及其相应的法规和监测手段。但是对污染气体排放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各国的环境政策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目前在排放标准的制定上基于两种不同的原则:一种原则是制定一个减少污染气体总排放量的总目标,以此为基准制定排放标准,在技术上则必须去寻找、采用和发展符合排放标准的方法,这是技术强制法,是高标准的,德国、奥地利和瑞典采用这个原则;另一种原则是选择现有的、合适的降低污染气体的技术,根据现有技术能达到的水平来制定排放标准,英国就是采取这个原则。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方案是,根据

高三数学 高考大题专项训练 全套 (15个专项)(典型例题)(含答案)

1、函数与导数(1) 2、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3、函数与导数(2) 4、立体几何 5、数列(1) 6、应用题 7、解析几何 8、数列(2) 9、矩阵与变换 10、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11、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2、曲线与方程、抛物线 13、计数原理与二项式分布 14、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15、数学归纳法

高考压轴大题突破练 (一)函数与导数(1) 1.已知函数f (x )=a e x x +x . (1)若函数f (x )的图象在(1,f (1))处的切线经过点(0,-1),求a 的值; (2)是否存在负整数a ,使函数f (x )的极大值为正值?若存在,求出所有负整数a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f ′(x )=a e x (x -1)+x 2 x 2, ∴f ′(1)=1,f (1)=a e +1. ∴函数f (x )在(1,f (1))处的切线方程为 y -(a e +1)=x -1, 又直线过点(0,-1),∴-1-(a e +1)=-1, 解得a =-1 e . (2)若a <0,f ′(x )=a e x (x -1)+x 2 x 2 , 当x ∈(-∞,0)时,f ′(x )>0恒成立,函数在(-∞,0)上无极值;当x ∈(0,1)时,f ′(x )>0恒成立,函数在(0,1)上无极值. 方法一 当x ∈(1,+∞)时,若f (x )在x 0处取得符合条件的极大值f (x 0), 则???? ? x 0>1,f (x 0)>0,f ′(x 0)=0, 则0 0000 2 00 201,e 0,e (1)0,x x x a x x a x x x ? > +> -+ = ? ①②③ 由③得0 e x a =-x 20 x 0-1,代入②得-x 0x 0-1+x 0 >0, 结合①可解得x 0>2,再由f (x 0)=0 e x a x +x 0>0,得a >-02 0e x x , 设h (x )=-x 2 e x ,则h ′(x )=x (x -2)e x , 当x >2时,h ′(x )>0,即h (x )是增函数, ∴a >h (x 0)>h (2)=-4 e 2.

全球大气环境问题

全球大气环境问题(三)臭氧层破坏和防治对策 臭氧层损耗是当前又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因为它同样直接关系到生物圈的安危与人类的生存,需要全世界共同采取行动。 1、臭氧层变化与臭氧洞 臭氧(O3)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在大气中含量很少,但其浓度变化都会对人类健康和气候带来很大的影响。 臭氧存在于地面以上至少10km高度的地球大气层中,其浓度随海拔高度而异。 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掉太阳放射出的大量对人类、动物及植物有害波长的紫外线辐射(240-329纳米,称为UV-B波长),为地球提供了一个防止紫外辐射有害效应的屏障。但另一方面,臭氧遍布整个对流层,却起着温室气体的不利作用。 在平流层中臭氧耗损,主要是通过动态迁移到对流层,在那里得到大部分具有活性催化作用的基质和载体分子,从而发生化学反应而被消耗掉。臭氧主要是与HOX、NOX、ClOX和BrOX中含有的活泼自由基发生同族气相反应。 1985年,英国科学家法尔曼(Farmen)等人首先提出,“南极臭氧洞”的问题。他们根据南极[[right]][[image1]][[/right]]哈雷湾观测站(Halley Bay)的观测结果,发现从1957年以来,每年早春(南极10月份)南极臭氧浓度都会发生大规模的耗损,极地上空臭氧层的中心地带,臭氧层浓度已极其稀薄,与周围相比像是形成了一个“洞”,直径达上千公里,“臭氧洞”就是因此而得名的。这一发现得到了许多其他国家的南极科学站观测结果的证实。卫星观测结果表明,臭氧洞在不断扩大,至1998年臭氧洞的覆盖面积已相当于三个澳大利亚。而且,南极臭氧洞持续的时间也在加长。这一切迹象表明,南极臭氧洞的损耗状况仍在恶化之中。 臭氧层的损耗不只发生在南极,在北极上空和其它中纬度地区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臭氧层损耗现象。只是与南极的臭氧破坏相比,北极的臭氧损耗程度要轻得多,而且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中国气象科学院的周秀骥)也报道了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存在一个臭氧低值中心。中心出现于每年6月,中心区臭氧总浓度年递减率达0.345%,这在北半球是非常异常的现象。 2、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对于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们有多种见解。有的认为,这可能跟亚马逊河地区不断出现的森林火灾有关;有的认为,臭氧洞之所以出现在两极,是极地低温造成的,美国肯塔基大学的一个科学小组则认为,臭氧水平可能是随着太阳黑子活动的自然周期而变化的。但是,多数科学家则认为,人类过多使用氟氯烃(CFCS)类物质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 CFCS的形式决定了它们对臭氧层的危害程度。含H的CFCS比不含H的降解得快,对平流层臭氧威胁较小,而像C2H4F2(CFC152a)类不含氯溴的CFCS则对平流层臭氧威胁更小,甚至不构成威胁。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大气环境(提纲)

大气环境专题二 【考情分析】 1.立足人气关系,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和酸雨均是大气成分变化的结果。 2.以天气预报的数值图及天气系统图为案例,考查天气变化过程。 3.由单纯考查气候图像向与太阳高度变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综合方面转化;从重点考查地带性规律逐渐转向重点考查非地带性因素对气候特点形成的影响。 4.通过图、表等资料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并考查某气候类型的纬度和海陆分布,成因,特点等基础知识,以及气候对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和农业;建筑、交通、旅游等人文社会生产生活影响; 5.运用等值线分布图等图表分析气温、降水、和气压分布状况,内在联系;与天气变化、风的大小、方向以及形成原因等进行分析。 【知识汇总】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 2、垂直分层 ①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②各层的特点及原因:

二、大气的热力作用 2、大气的保温效应 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保存了热量。 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起到“地球外衣”的作用。 三、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 1、作用原理: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温高的地区,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由于空气的堆积形成高压;气温低的地区,空气冷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于由空气下沉而形成低压。在水平永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就形成了近地面与高空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如下: M :气温高气压低,N 气温低气压高;P :气温高气压高,Q 气温低气压低 四地的气温排序:M ﹥N ﹥P ﹥Q ;气压排列顺序:N ﹥M ﹥P ﹥Q 2、热力环流的表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