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铁工业用水和节水技术

钢铁工业用水和节水技术

钢铁工业用水和节水技术
钢铁工业用水和节水技术

钢铁工业用水和节水技术

在工业领域中钢铁工业是用水大户,约居第五位。据统计,德国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钢铁工业用水量占工业总用水量的12%左右,我国钢铁工业用水的比例会比这个数高一些。因为我国钢产量已占世界钢产量的35%左右。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是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年钢产量增幅在18%左右。2007年全国钢铁产量达到4.89亿吨,比上年增长15.66%。但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不断采用各种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和加强对用水、节水的管理,我国钢铁工业用水量已从高速增长逐步转变为缓慢增长。我国重点钢铁企业2005~2007年吨钢耗新水量分别为8.6m3/t、6.43 m3/t、5.31 m3/t,就充分说明了这个发展趋势。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部分地区钢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国外专家和学者们认为,运用目前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完全可以在不影响经济发展和降低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工业可节水40%~60%。目前,国外钢铁企业吨钢耗新水先进值是:日本鹿岛为2.1 m3/t,阿萨洛为2.4 m3/t,德国蒂森克虏伯为2.6 m3/t。2007年我国吨钢耗新水先进值的企业有:国丰2.55 m3/t,日照2.66 m3/t,天钢3.26 m3/t,莱钢3.20 m3/t,津西3.25 m3/t,石钢3.32 m3/t,济钢3.36 m3/t,青钢3.40 m3/t,首钢3.63 m3/t,承钢3.70 m3/t等。2006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105家)各工序水耗和耗新水平均值见表1.

表12006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各工序水耗、耗新水情况

2007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水重复利用率达96%。大型高炉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装备节水效益显著。2007年四季度攀钢2000m3高炉耗新水为0.12m3/t,首迁2560 m3高炉为0.276 m3/t,抬杠4350 m3高炉为0.35 m3/t,宝钢4706 m3高炉为0.56 m3/t,天钢3200 m3高炉为0.49 m3/t,邯钢2000 m3高炉为0.58 m3/t,马钢4000 m3高炉为0.63 m3/t,鞍钢7号3200 m3高炉为0.65 m3/t等。

1、钢铁工业用水、供水

钢铁工业生产过程中水的作用主要有:设备和产品的冷却,热力供蒸汽,除尘洗涤和工艺用水(如轧钢除鳞等)。冶金长流程生产工艺过程,每生产1吨钢材,约要用水160m3,表1中已列出各工序生产过程中的工序水耗和耗新水。但是,因我国钢铁工业是处于不同生产结构、多种层次,先进指标与落后指标并存的阶段。所以各企业之间的工序水耗和耗新水的差距特别大,存在多方面的不可比性。建议企业进行对口对标活动。只有在相近条件下,用水和节水指标才有可比性。一切先进指标均是要有一些技术、装备条件来支撑。在对标活

动中要研究好技术装备条件有几个,并且要抓着权重大的条件来进行科学分析才能取得良好的对标效果。

1.1、钢铁工业用水种类

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地下水、矿井废水、城市污水、雨水、海水等。

1.2、钢铁工业用水原则

节约与开源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取消直排水,提高用水效率,实现多级、串级使用,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

1.3、钢铁工业供水原则

改变过去“按需供水”的概念,要实现科学供水。按水质和水温进行优化供水。建立企业的生活水循环系统,浊水循环系统,污水循环处理系统,软水密闭循环系统和清水循环系统等。不搞企业水系统的大循环,实行专用水专供,最大限度减少污水处理量。

2、实现企业用水和节水的科学管理

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企业的用水和节水工作,根据各工序生产特点来实现优化供应,增加回收,减少浪费。主要管理理念包括:

2.1、设立专职司水机构,拥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建立企业水管理系统网络

2.2、建立健全企业水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公司一级、二级厂矿一级,以至车间班组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措施

设立企业水管理的奖惩办法,充分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企业的全员节水局面。

钢铁企业的用水和节水工作实行标准化、规范化运行,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

2.3、水系统的仪器仪表配置率、完好率、周检率要在95%以上

这是企业水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公司、二级厂矿主要耗水设备要有完善的仪表配置。

2.4、建立浊水、净循环水系统和废水回用系统的在线监测工作制度

针对不同工作目标,采取不同的监测方式、手段和内容,这样可以节能节水和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目前钢铁企业普及率在20%。

●在线监测设备

常用水质监测设备:PH计、TB、COD、BOD、DO、COND、NH3-N、TCN、TOC等单项或多项监测设备。

水质污浊多参数综合分析仪:分光度计、色—质谱联机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自动采样、自动记录。将监测结果由遥测系统从现场传递至控制室,保存数据,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

●在线监测范围与内容

(1)水量监测:生产总用水量、循环用水量、耗新水量、排水量、废水经处理后再生用水量,重复用水量等。

(2)水质监测:新水水质、用后水质、废水处理后水质、外排废水水质等。

(3)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是否正常运转、安全保护装备状态。

2.5、统计工作要科学、准确、认真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

统计部门提供的用水数据要科学、准确、及时、稳定,并定期提供技术分析报告。

2.6、建立企业用水定额管理办法

将企业用水、节水总指标分解到各工序、各岗位,实行定期检查、考核、评价,促进企业节水进步。

2.7、制定企业节水发展规划

钢铁企业发展规划中要有节水发展的内容,并要与企业的技术改造,新建设施等工作结合起来。节水规划要有目标,有措施,有工期,并资金和人力要落实。

3、钢铁工业节水技术

3.1、节水技术的核心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主要内容是:

●首先企业要消灭直排水

●根据各工序、各设备的对水需求采用不同供水方式

●采用多级、串级供水,可有效地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可有效地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

3.2、积极推广应用少水或不用水的工艺技术装备

不用水技术装备:

干法熄焦技术、焦炉热导油传热技术

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节电70%,节水约9 m3/t,回收煤气显热11.3~21.7kgce/t,除尘效率在99%以上。

高炉炉底风冷技术等

少用水技术装备:

转轮法处理高炉和转炉渣技术、炉渣风淬技术、轧钢加热炉气化冷却技术,进行软水秘书循环冷却,喷雾型冷却塔等。

3.3、多元化取水

优选和合理布置水资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钢铁企业应积极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如城市污水、地下采矿废水、雨水、海水等。南方地区的钢铁企业应健全对雨水的收集处理和利用设施,可有显著的效益。雨水质量好,处理费用低,节水效果显著。

3.4、强化串级用水,进行水的闭路循环利用

水的多级利用,可有效地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如净水先去用于冷却,冷却后的水供给轻污染的设备,再去共给污染重的设施。宝钢、济钢等企业已经实现水的4级以上利用。推行小半径循环和水质稳定技术。

3.5、建立企业多水种的循环系统

不搞钢铁企业用水的大循环,建立根据用户要求的不同,有生活水循环、浊水循环、污水循环、工业水循环、净水循环等系统。每个系统之间要有科学的衔接。

3.6、加强对蒸汽系统冷凝水回收的工作力度

蒸汽系统的冷凝水实际上是宝贵的纯净水,在钢铁企业生产中应用面广,且价高。目前钢铁企业产生冷凝水的点多面广,有些点产生的量少,造成难以全面回收。

4、污水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的原则: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处理量要减量化、个性化处理,实现高效和安全),提高水处理浓缩倍数,提高废水处理率和达标率,实现废水“零排放”。

《中国节水技术大纲》中提出:在敞开式循环冷却系统,推广浓缩倍数大于4.0的水处理运行技术,2006年淘汰浓缩倍数小于3.0的水处理技术。在使用高硬度水质情况下高炉煤气洗涤系统浓缩倍率9.4,转炉除尘水系统为5.4,其它系统在2.5~3.0之间。

钢铁企业供水要实现优质优供,水处理总量应低于用水总量的50%,只有通过多级、串级利用才能实现。

钢铁企业的污水处理要针对不同水质、采用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处理后的水供给不同的用户。不搞总的污水处理设施,分而治之。这样代价小,处理量小,经济效果大。专供水系统布局小,管路短,处理量少,运行费用低。

4.1、含尘泥的污水处理

含尘泥的污水主要采取沉降法来处理,对微细颗粒尘泥可采取加药剂絮凝工艺。济钢对炼钢污水采用斜桶沉降,占地小,脱尘泥效果好。大多数企业采用多级沉淀池。

4.2、含油、有机物等物质的污水可采用膜处理(包括反渗透技术),以及微波和超声波处理废水,还可以加入不同的药剂进行综合处理;含油污水要先静止,利用油上浮后进行撇除;对微细油粒加药破乳后用矾华吸附。COP通过混凝沉淀和过滤去除。

4.3、焦化废水处理采用专有的脱氧、氨、氮技术,采用氨氮微生物硝化—反硝化治理技术,简称A/O 生物脱氨工艺。此法要有足够的曝气时间和必须补充一定量的碱度。曝气所用的氧气最好采用变压吸附制氧工艺设备,氧气成本低,含量在80%左右就可以。

5、结论

5.1、串级供水和污水综合处理回用可使钢铁企业水的重复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关键环节是要进行水的科学合理的串级供应和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技术设备,使回用的水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需求标准。制定和建立钢铁企业《给排水系列技术标准》体系,是当务之急的大事。企业的水管理工作者要从技术上的明白人向专家型方向转变。主要内容要包括,供水和污水治理设计规范,给排水运作指标体系,各生产工序用水定额,不同水质的标准等。

5.2、钢铁联合企业,生产过程中耗水程度依次为炼铁、炼钢、轧钢焦化、烧结。但是采用了先进节水技术之后(干熄焦、干法除尘、少水粒化渣等),耗水的大户就改为轧钢。

5.3、钢铁企业用水和耗新水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距太大,说明企业节水潜力大

制浆过程与工业节水

清洁制浆与节水 摘要: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日益紧迫的问题,制浆造纸作为耗水量大的工业,减少其用水量成为了非常突出的课题。本文简明扼要的阐述了制浆耗水量大的原因,并对制浆过程节水部位做了重点分析,总结了近年来的节水技术,同时强调了节水意识的重要性。 关键词:制浆;节水 一、前言 目前,全球范围可以利用的新鲜水越来越少。据统计全球陆地降雨量约100000 m3/d,其中人类可以利用的水约为25%,而这部分有50%—60%已用于农业灌溉。据报道,20世纪90年代新鲜水供应费用为30-90美元/1000m3。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不足2200 m3,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节水工业尤为重要。 据中国造纸协会统计资料报道,日前我国造纸工业企业约3600家,年生产能力约7900万t,纸及纸板年产量达5600万t,年销售量达5930万t,年生产量与年销售量已排在了世界第2位,成为世界造纸工业生产、消费和贸易的大国[3]。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纸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据《2008年中国环境年鉴》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工业用水总量为1403. 0亿m3,其中制浆造纸业用水量为97. 6亿m3 ,紧排在火电、化工之后,居全国行业用水量第3位。 近几年来,中国制浆造纸业在节水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形成规模生产的部分企业开始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努力把污染治理与节水节能紧密结合起来,治废利废,既解决了污染治理的问题,又减轻了供水的压力,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可我国的造纸厂绝大多数规模比较小,资金分散,技术落后。从表1可以看出,2007年中国制浆造纸业生产1 t纸耗水量是160m3/t,而国际先进水平在2000年生产1 t纸耗水量仅为30 m3/t,中国的制浆造纸工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而我国水资源紧缺,所以如何减少制浆造纸业用水己成为相关研究人员的一大课题。 表1 国际先进水平与中国平均水平用水情况对比 m3/t 工段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平均水平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2007 制浆120 80 30 20 100 造纸80 50 20 10 60 二、制浆过程节水部位分析 制浆,就是利用化学或机械的方法,或两者结合的方法,使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未漂浆)或漂白浆的生产过程。化学法制浆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完整版)(第三部分)制浆造纸行业工艺流程

二、制浆造纸工艺流程 1、制浆工艺流程 (1)植物纤维原料制浆(木浆、非木浆)工艺流程 说明:纤维离解对化学法制浆工艺是蒸煮过程,对机械法制浆工艺是粗磨过程,对化机法、半化学法制浆工艺是化学预处理过程和磨浆过程。 (2)废纸原料制浆工艺流程 2、造纸工艺流程

说明:①造纸机的干部和湿部都要有损纸回抄过程;②以上工序可以根据制浆造纸企业制造方法、产品品种和档次的不同有所增加或删减。 三、制浆造纸工序规程 1、原料场 (1)植物纤维原料贮存 原料场管理规程的重点是防火、防雷击、防自燃、防水、防潮、防霉变。 2、备料工序 木材、竹材要制成合格的木片、竹片,禾草要制成合格的草段,并筛选去杂质。该工序主要设备有剥皮机、除节机、削片机(或切草机、切苇机、切竹机等)、筛选

净化设备和输送机等,设备要高效率、低能耗、低噪音。 3、纤维解离工序 热磨机械制浆(TMP)、化学热磨机械制浆(CTMP)和半化学制浆(SCP)一般要用连续式设备,化学制浆可以用连续式的设备也可以用间歇式设备(立式蒸煮锅)。使用间歇设备时,提倡使用具有节约纤维资源、能源和产品质量优良的置换蒸煮(RDH)和冷喷放工艺。 4、黑液提取、碱回收和综合利用工序 黑液提取工序规程要达到以尽量高的浓度和温度把黑液提取出,获得较高的黑液提取率和碱回收率。 5、洗涤、筛选、净化、漂白和漂后洗涤浓缩工序 洗涤、筛选、净化、漂白和漂后洗涤浓缩工序在制浆造纸工艺过程中用水和排水量最大,提倡该工段使用逆流洗涤工艺,以利节水减排。 6、漂白工序 漂白工序提倡采用无元素氯漂白(ECF)和全无氯漂白(TCF)。 7、精磨和贮浆工序 精磨(特别是粘状打浆)是制浆造纸工艺过程中能耗最大的工序,提倡使用生产效率高、能耗小、噪音小、占地面积小的圆盘磨浆机或锥型精浆机等连续磨浆设备,不使用槽式打浆机(包括粘状打浆);提倡增加贮浆槽(池)容积。 8、配浆和调料工序 调配纸浆(将不同品种的纸浆混合),添加化学品、助剂和填料(含添加顺序和搅拌、停留时间等)要制订有工艺操作规程。 9、提浆工序

最全的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图,从原料到成品一目了然!

最全的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图,从原料到成品一目了然! 石化行业生产线长、涉及面广,产品众多,从最初的原油到化工原料再到数不清的化工产品,经过了众多生产和加工流程。今天小七带大家熟悉石油化工行业生产链,不仅能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石化生产流程,更让大家知道我们的衣食住行是何种化工原料加工而成!接下来小七为大家介绍几种最主要的化工原料!乙烯乙烯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聚乙烯及聚氯乙烯)、合成乙醇(酒精)的基本化 工原料,也用于制造氯乙烯、苯乙烯、环氧乙烷、醋酸、乙醛、乙醇和炸药等,尚可用作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剂,是一种已证实的植物激素。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乙烯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5%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已将乙烯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应用领域工业领域主要用途:乙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基本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乙烯、乙丙橡胶、聚氯乙烯等;石油化工最基本原料之一。在合成材料方面,大量用于生产聚乙烯、氯乙烯及聚氯乙烯,乙苯、苯乙烯及聚苯乙烯以及乙丙橡胶等;在有机合成方面,广泛用于合成乙醇、环氧乙烷及乙二醇、乙醛、乙酸、丙醛、丙酸及其衍生物等多种基本有机合成原料;经卤化,可制氯代乙烯、氯代乙烷、溴代乙烷;经齐聚

可制α-烯烃,进而生产高级醇、烷基苯等;主要用作石化企业分析仪器的标准气;乙烯用作脐橙、蜜桔、香蕉等水果的环保催熟气体;乙烯用于医药合成、高新材料合成。生态领域乙烯“三重反应”(triple response of ethylene):①抑制茎的伸长生长;②促进茎和根的增粗;③促进茎的横向增长。用乙烯处理黄化幼苗茎可使茎加粗和叶柄偏上生长。由于乙烯可以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并可在高等植物体内使细胞膜的透性增加,加速呼吸作用,因而当果实中乙烯含量增加时,已合成的生长素又可被植物体内的酶或外界的光所分解,进一步促进其中有机物质的转化,加速成熟。常用乙烯利溶液浸泡未完全成熟的番茄、苹果、梨、香蕉、柿子等果实能显着促进成熟。乙烯也有促进器官脱落和衰老的作用。乙烯在花、叶和果实的脱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乙烯还可促进某些植物(如瓜类)的开花与雌花分化,促进橡胶树、漆树等排出乳汁。乙烯还可诱导插枝不定根的形成,促进根的生长和分化,打破种子和芽的休眠,诱导次生物质的分泌等。2安全防护危险概述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乙烯可立即引起意识丧失,无明显的兴奋期,但吸入新鲜空气后,可很快苏醒。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轻微刺激性。液态乙烯可致皮肤冻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全身不适、乏力、思维不集中。个别人有胃肠道功能紊乱。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

钢铁企业的二氧化碳减排

2006年2月 第一期浙江冶金 钢铁企业的二氧化碳减排 张永钢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处 杭州 310022) 摘 要:清洁发展机制为CO2减排带来了新的动力,而钢铁企业是CO2排放大户,应抓住机遇开发CDM 项目,促进企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CO2;减排;CDM 0 前言 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可以透过太阳短波辐射,但阻挡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发射长波辐射,从而使地球表面和大气增温。一定程度的温室效应,为地球上生命的产生和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但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展对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的依赖使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入大气,显著增加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使温室效应持续加强,导致农业减产、旱涝灾害、海平面上升和传染性疾病增加等不利影响,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为防止人为所排放之温室气体增量,促使温暖化,进而导致气候变迁,甚至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联合国于1992年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随后,为实现公约第二条中有关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于1997年在日本东京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中国于1992年正式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且2002年8月批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虽然中国为非附件一国家,在第一承诺期(到2012年)没有减排义务,但是作为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排放国,在将来的减排不可避免。 1 二氧化碳排放现状 111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情况 来自美国夏威夷1958年以来的大气中CO2浓度的观测,那里代表的全球平均CO2体积百分含量已经由330×10-6上升到目前368×10-6。根据预测,如果我们在未来300年保持当前的排放水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百分含量将会由目前的368×10-6,增加到2300年的800×10-6以上,而气温将可能增加217℃。 历史上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有关研究表明,大气中累积的人为CO2排放的80%来源于发达国家,森林砍伐造成CO2排放中的75%产生于发达国家。目前,人口约占世界24%的发达国家消费着世界能源总量的70%,其CO2排放占到全球排放总量的60%以上。因此,发达国家对CO2减排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具体排放数据见表1和表2。 表1 部分国家CO2排放量万t 国家 1990年 1998年 2005年预测 2010预测 2020预测澳大利亚2786733797336503668043110加拿大4657652943522905499062830法 国37759412864116245398~55041德 国10145088618867008540084700荷 兰1613618137181001880020200日 本112453135300英 国5842254639593005950068200美 国491435547805586560611855649651中 国266600(1994年) 注:资料来源为有关国家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和年度排放清单。 31

采用这几项突破性技术减排钢铁行业二氧化碳

采用这几项突破性技术减排钢铁行业二氧化碳 1、前言 减少CO2排放是当前和未来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国际能源署(IEA)在其2℃情景(2DS)下,为2050年的钢铁行业设定了CO2排放较2011年减少28%的目标,而预计同期钢产量将增长51%。本文研究了在钢产量增长的背景下减排CO2以实现气候变化减缓目标的可能性。 的方法 2、减排CO 2 不同钢铁生产路线的CO2排放强度差异很大。因此优化钢铁生产路线可以减排CO2。此外,通过采用最佳可行技术(BAT)提高能源效率、采用创新技术(例如炼铁允许逐步淘汰炼焦和使用粉矿)、采用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等也可以达到减排CO2的目的。 2.1通过优化钢铁生产路线减排CO2 提高以废钢为原料的粗钢产量占比可以减少钢铁行业CO2排放量。2DS的目标是到2025年使用废钢的电炉钢比例达到37%。2017年,电炉钢产量仅占全球粗钢总产量的28.0%。鉴于现有的生产基础设施使用寿命、废钢获得情况和钢的质量问题,在短短八年内电炉钢所占份额从目前的状态跃升至37%几乎是不可能的。目前没有转炉中添加废钢比例的可靠数据,对于不同生产商而言,这些数据在很大范围内变化,通常为15%-30%。假设在钢铁生产中电炉钢增加的份额将消耗大部分可用废钢,因而在本文的废钢装载量模型中,转炉中废钢添加比例固定为20%。此外,本文假设到2050年逐步淘汰煤基直接还原铁,基于天然气的直接还原铁的市场份额保持不变。 2.2通过采用最佳可行技术减排CO2 自1960年以来,钢铁生产的实际能耗下降了60%。对于许多钢铁企业来说,在降低能耗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在本文的模型中,使用国际能源署(IEA)通过采用最佳可行技术(BAT)估算减少CO2排放量的方法,即2050年与2010年相比减少19%。假设最佳可行技术的推广使用遵循S曲线,并在2025年开始快速增长。国际能源署假定届时用于电炉生产的电力将仅有20%由化石燃料提供,而2011年这一比例为70%。基于此,假设由于电力脱碳和采用最佳可行技术,电炉的CO2排放量在2050年将比目前的水平下降70%。 2.3通过采用突破性技术减排CO2 截至目前,世界范围内开发了许多新技术,旨在实现脱碳的突破,本文简要介绍了几项关键技术。

制浆造纸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 ?152? 文章编号:2095-6835(2016)15-0152-02 制浆造纸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朱建军,王知兵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主要探讨了造纸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情况,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分析了实际运行效果,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造纸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水质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5913/https://www.doczj.com/doc/829637031.html,ki.kjycx.2016.15.152 造纸企业是传统的用水大户,也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在如今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处理造纸废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完成相关工作。基于此,本文简要探讨了造纸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情况,以期为有关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1 概况 某造纸企业始建于1996年,主营文化用纸、生活用纸的生产和加工化机浆业务。废水主要来自化机浆车间产生的电厂废水、废液、纸机废水和碳酸钙车间废水等。设计水量、进水水质如表1所示。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2008)中的标准。 表1 设计进、出水水质和水量 项目 pH CODCr /(m g?L -1) BOD 5 /(m g?L -1) SS /(m g?L -1) 水量 /(m 3?d -1 ) 进水 6~9 1 200~1 500 500 1 300~1 600 60 出水 6~9 80 20 30 60 2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是用于某种污水处理的工艺方法的组合。在该项目中,废水处理主要包括两部分:①化机浆车间产生的废液处理;②综合废水的处理,包括纸机废水、电厂废水、碳 酸钙车间废水和化机浆废液经过处理后产生的少量浊污冷凝水。 该项目的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工艺流程图 2.1 化机浆废液处理 该项目化机浆废液采用碱回收法蒸发浓缩后焚烧处理的方式,以回收碱和热能。具体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2.1.1 化机浆废液污染特性 化机浆废液主要来自木片洗涤、预处理和磨浆工段过程。其中,污染物质主要来自纤维原料中溶出的有机化合物,工艺过程中残余的化学药品和流失的细小纤维。另外,废液带有棕 红色度。化机浆废液的污染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有机物浓 度高,COD 浓度大都在6 000~15 000 mg/L ;②SS 浓度一般在2 000 mg/L 以上,并且含有大量胶状物质,浊度大;③在磨浆过程产生了大量蒸汽,且生产过程水耗低,所以,废水温度比较高;④由于化学浸渍溶出了较多的多酚类物质,因此,废水色度比较大,毒性物质含量高,可生化性比较差。 图2 化机浆废液处理工艺流程图 2.1.2 化机浆废液常用处理工艺 化机浆废液温度高、污染负荷大,又含有毒性污染物质,所以,其处理难度要大于一般的工业废水。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好氧、厌氧生物处理法,特定微生物处理技术,臭氧氧化法和膜分离技术等。目前,国内数十个化机浆企业普遍采用以厌氧为核心的生物处理技术处理废液。由于化机浆废液具有复杂性,现有的化机浆废液处理工艺的废水水质很难达到《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2008)中CODCr 小于等于80 mg/L 的要求。 2.1.3 化机浆废液碱回收处理技术 目前,国内化学浆生产企业的黑液多采用燃烧法碱回收处理技术,工艺成熟。而化机浆的初始固形物浓度很低,一般为1.5%~2.0%,无法直接燃烧,国内还没有化机浆废液采用碱回收工艺处理的实例,但是,国外已经有化机浆生产企业采用碱回收方法处理废液的成功经验。采用碱回收工艺处理化机浆废液的厂家详见表2. 表2 采用碱回收工艺处理实例 厂家名称 备注 加拿大天柏公司的Chetwynd 浆厂 (1990年,年产16万t 化机浆)[4] Millar Western Meadow Lake (1991年,年产24万t 化机浆)[4] 采用碱回收处理工艺,能实现生 产工艺废水零排放 芬兰M-Real Joutseno 厂 (2001年,年产25万t 化机浆)[1] 芬兰M-Real Kaskinen 厂 (2004年,年产30万t 化机浆)[1] 采用碱回收处理工艺,工艺废水 排放量很少 该项目采用的化机浆废液碱回收处理工艺与工厂工艺过程基本一致,但是,在八效蒸发器后,使用强制增浓效进一步浓缩废液浓度至55%D.S ,碱回收率大于等于95%.

钢铁工业的节能与环保

钢铁工业的节能与环保 摘要:本文介绍了钢铁工业中钢铁材料典型工件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CO2的排放,通过轧辊的制造过程,分析、计算其制造全过程中涉及到的能源消耗,并阐释了减少能源消耗的措施,并指出了未来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轧辊,热处理,能源,节能减排,环保。 1.引言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钢铁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十年来发展迅猛,钢铁年产量自1996年起连续蝉联世界第一,消费量也名列世界之首。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能源消费约束明显显现,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高污染、高能耗的特点也使钢铁工业在防污减排、节能降耗等方面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因此钢铁工业发展必然面临资源不足、环境污染的严重制约。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钢铁工业已迫在眉睫。 其中轧辊是使(轧材)金属产生塑性变形的工具,是决定轧机效率和轧材质量的重要消耗部件。轧辊是轧钢厂轧钢机上的重要零件,利用一对或一组轧辊滚动时产生的压力来轧碾钢材。它主要承受轧制时的动静载荷,磨损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2.轧辊选取,确定制造流程 2.1轧辊选取要求 (1)板坯厚度大,轧辊必须具有较好的咬入性。 (2)板坯温度高,轧制速度较慢,轧件和轧辊接触时间较长。轧辊必须具有较好的抗热裂性、抗热疲劳性。 (3)工作辊直径大(Φ1210/1110mm)、辊身长度大(5050mm),承受的轧制力高,主电机带动工作辊传动。要求轧辊有较高的抗断裂性,轧辊辊身和辊颈必须有较高的强度。(4)高的轧制温度也要求轧辊具有高温耐磨性。 (5)由于粗轧和精轧在同一机架完成,所以既要考虑到粗轧时轧件厚度大,宽度小,轧辊所受冲击大,轧辊使用面积少,轧件与轧辊间易出现打滑等。也要考虑精轧时,轧件宽而长,轧辊使用面积大。同时,单机架四辊轧机,在轧制低合金专用钢和高强度品种钢时,要采用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通常进行交叉轧制,轧制温度低,轧制力大。要求轧辊具有耐磨性好、抗热裂性好、耐表面粗糙能力好、强度高、对热的敏感低等性能。 本文以大型支承辊为分析对象。图2是支承辊简图,各部尺寸如图所示。支承辊所用材料为70Cr3Mo钢。表1和表2为其常用参数。假设其制造全流程从冶炼开始。现场所采用的锻后热处理工艺如图3所示,最终热处理工艺如图4所示。奥氏体化结束后,将工件淬入油中,55min后出油转入温度为3000C的回火炉中保温30h,然后出炉空冷至室温。要求辊身淬火后硬度达到75HS,有效淬硬深度为45mm(硬度为67HS处距表面距离),辊颈硬度为40~45HS。 硬深度为45mm(硬度为67HS处距表面距离),辊颈硬度为40~45HS。

造纸制浆行业新兴技术

摘要:本文简述了我国造纸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造纸行业污染物的来源和数量,并介绍了实现造纸行业COD减排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造纸;污染;COD减排;清洁生产 1造纸行业发展概况 1.1生产产量快速增长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十五”期间,我国造纸工业的现代化和纸业市场的全球化也进展迅速。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装备的提高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6年上半年我国造纸行业纸和纸板生产量3168.69万t,预计全年纸和纸板生产量将达到6500万t。 1.2原料结构进一步改善 在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的原则下,造纸行业的原料结构有所改善,在年耗纸浆中,木浆和废纸浆的比例有所提高,木浆比例从19%提高到22%,废纸浆从41%提高到54%,而非木浆则有较大的下降,由40%降至24%。 1.3企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随着造纸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造纸企业正在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2006年,年产值500万元以上规模以上的造纸企业有3361家。截止到2005年年产10万t以上规模的大型制浆造纸企业100家,总产量达2200万t,占全国制浆造纸总产量的40%。其中100万t/a以上超大型制浆造纸企业8家。年产50~100万t的有10家,年产30~50万t的有12家以上。这些企业装备精良,工艺先进,产品质量过硬污染治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1.4技术装备水平有较大提高 目前,我国造纸工业重视技术创新,引进先进适用的技术与装备,加快我国造纸工业的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适用的技术与装备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国产设备的研发,制浆造纸设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较为明显。 2目前造纸行业的污染现状 正是由于在上述四个主要方面造纸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造纸工业在原料结构、规模结构和技术装备水平上有了很大提高,使得造纸工业环境污染得到了一定控制,废水达标率已达89.9%。造纸万元产值化学耗氧量排放强度已由1998年的462kg/万元降到2004年的75kg/万元。但由于目前造纸行业在原料结构、规模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装备水平上还有很多欠缺,水环境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2004年国家统计的41个工业行业中,造纸行

对石油化工行业的认识与感想

七月二日星期二 对石油化工行业的认识与感想 在学校进行了两年的专业课学习,包括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其对应的实验科目。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下,我们有幸在大二期末小学期内与石油化工行业有近距离的接触。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了关于石油化工行业门类与系列产品链的知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石油化工行业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是基础性产业,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横向的角度观察,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石油化工的主要产品主要有四大类,分别为:基础有机化学品,例如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乙炔、萘)、合成气等;基本有机化学品(有机中间体),例如醇、醛、酮、酸、胺类、酚类、卤代物、硝基化合物等;高分子化学品,例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精细化学品,例如医药、农药、食品添加剂、石油助剂与添加剂、催化剂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可见石油化工行业深入到我们生活的衣、食、住、行、娱等方方面面,石油化工行业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又被誉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从纵向的角度观察,石油加工工序又是复杂的,每一步都有一定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即可以再深入加工,也可以直接运用。比如石油加工可以得到基础有机化学品,基础有机化学品进一步加工可以得到基本有机化学品,而这两种产品再加工又可以得到精细化学品,高分子化学品。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行业、中游行业和下游行业。上游行业主要为炼油及进一步裂解生成基础化工原料;中游行业主要为基本有机原料及三大合成材料;下游行业主要为精细化工、材料工业等,是指以有机化工原料和聚合物继续深加工得到更多品种的产品。石油化工行业门类按加工深度分类又可分为零道加工,一道加工,二道加工,三道加工,四道加工。零道~二道加工对应上、中游产业,特点是规模大、投资高、效益低,尤其是零道加工。三道~四道加工对应下游产业,特点是技术密集、劳动密集、规模小、投资低、产品附加值高、效益高。由此也可见初级石化产品是随着加工深度的不断延伸而更大的提高附加值。所以石油要深加工和延长产业链,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石油化工作为一个新兴工业,是20世纪20年代随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而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长起来的。战后,石油化工的高速发展,使大量化学品的生产从传统的以煤及农林产品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及天然气为原料的基础上来。石油化工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是化学工业中的基干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它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 伴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石化产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和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柱。石化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对促进

二氧化碳在炼钢工艺的应用及发展

二氧化碳在炼钢工艺的应用及发展 朱荣毕秀荣吕明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钢铁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占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6%左右。如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及使二氧化碳进行资源化利用是钢铁工作者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二氧化碳在炼钢过程中的资源化利用为出发点,分析了国内外二氧化碳作为炼钢过程的搅拌气源、反应介质及保护气源的应用情况,并介绍了作者在炼钢应用二氧化碳方面所做的前期研究工作的进展。 关键词二氧化碳炼钢环境保护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Steelmaking Process Zhu Rong Bi Xiurong Lv Ming (Metallurgical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School,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The emission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iron and steelmaking process is about 16% of that emissed in the industrial system. How to reduce the emission of carbon dioxide and take use of carbon dioxide is a main problem that has attracted many steel engineers' attention. In this paper,taking the utilization of carbon dioxide as a resource in steelmaking process as the starting point,and analysing application of carbon dioxide as stirring gas,reaction media and protection ga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ntroducing authors’ 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carbon dioxide in steelmaking process. Key words carbon dioxide,steelmaking,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 引言 我国年产钢约6亿吨,按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2.3 吨计算,总排放量达到13.8亿吨,成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占国内工业总排放量的16%左右。如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及将二氧化碳进行资源化利用已越来越引起钢铁工作者的重视[1~3]。 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具有弱氧化性,因此可作为炼钢过程反应介质;同时在特定温度下,也可作为炼钢搅拌气及保护气使用[4]。有关二氧化碳在炼钢过程的利用,已在转炉、LF、AOD(VOD)、连铸等工序应用。本文根据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及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叙述并分析了国内外二氧化碳在炼钢过程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造纸废水处理综述

综述 制浆造纸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部门之一。制浆造纸工业的发展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世界上,纸和纸板的人均消费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制浆造纸工业基本上属于原材料生产工业。其产品总量的80%以上用作原材料,其中印刷用纸类和包装用纸类占有很大比例,前者是印刷工业的基本原材料,后者则是包装工业的主要原材料。还有一些工业技术用纸类用作其他产业部门的配套原材料,如机械工业中用的钢纸、衬垫纸、冷冻机纸等,电器工业Jll的各种绝缘用纸、电容器纸,信息产业用的各种纪录纸等。其余不足20%的纸和纸板直接用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消费,如卫生纸、餐巾纸、书写纸、包装纸等。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纸和纸板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尽管高聚合物等新型材料及信息储存与现代通讯技术高速发展,但是,山于制浆造纸工业的主要原料是自然界中能够再生并能人工培育的绿色资源,所生产的产品价格低廉、用途广泛,而且废纸既可以自然降解,又可以回收再利用,还可以产生能源。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还不可能被其他新的工业产品所替代。这就决定了制浆造纸工业今后仍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并且还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的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新用途,扩大使用范围。 尽管制浆造纸工业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自然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制浆造纸工业是一个投资大而投资回收期长,能源及化工原料消耗高,用水量大,污染严重的行业。其中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对水体产生的污染尤为严重。据介绍,瑞典、芬兰两国向水体排放的有机污染物中有80%来自制浆造纸工业。日本制浆造纸工业废水耗氧量为其10大工业总排污耗氧47%,居首位。在我国这种情况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制浆造纸科技工作者在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同时,

我国造纸工业废水的特点与现状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绪论 (2) 1.1我国造纸工业废水的特点与现状 (2) 第二章造纸废水处理工艺分析及设计 (7) 2..1物理化学法 (7) 2.2生物处理 (9) 2.3真菌处理 (10) 2.4集成处理工艺 (10) 2.5现有新工艺 (11) 2.6.采用的工艺流程 (11) 第三章计算书 (13) 第四章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绪论 1.1我国造纸工业废水的特点与现状 1.产量持续增长 全球造纸行业生产与消费每年以2-3%的速度增长,亚洲以8.5%增长,名列各大洲之首,而中国造纸行业以18.13%的增幅列亚洲之首。 2004年1-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机制纸2873.6万吨,同比增长19.5%,机制纸板1989.6万吨,比上年增长21.7%。造纸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43.58亿元,同比增长24.77%;销售收入为2988.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57%;实现利润141.05亿元,同比增长20.42%,创历史最好水平。 我国印刷、包装业平均每年以18%的速度递增,我国的纸品需求也快速的增长,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纸品消费国,各类纸和纸制品的消费量占世界纸消费总量的14%以上截止2005年5月底我国全部的造纸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完成9281029.3万元,同比增长19%,累计产品销售收入8852972.9万元,同比涨幅在20%以上,累计利润总额401151.9万元。预计在未来几年,我国造纸业增长速度仍将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其增幅在10%-15%之间。我国制浆造纸工业产量已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消费水平仍十分低下,急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纸及纸板产量保持在2700万t/a左右。尽管我国纸及纸板产量于20世纪90年代初已居世界第三位,加上每年进口数百万吨纸及纸板,人均仅约25kg/(人.a),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2,远低于发达国家200~300kg/(人.a)的水平。 2.森林资源匮乏,不得不以非木纤维尤其是禾草原料制浆造纸 我国自制浆中木浆比例仅占14.86%,即85%以上均为非木浆。在各种制浆方法中,硫酸盐法俩法浆占65.89%,是主要浆种,其中45%为禾草浆,占总浆产量的近1/3。实际上在硫酸盐法/碱法“禾草浆”中,绝大多数为麦草浆。稻草浆由于质量更差,一般多用于石灰法制半化浆,很少用于碱法/硫酸盐法浆。 众所周知,草浆质量差、效率低、污染重,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又不得

制浆造纸业必看书

书名 作者 (或译者) 出版单位出版时间内容简介 当代废纸处理技术陈庆蔚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1999年9月 本书尽量收集1990年来不断出现的废纸处理中新技 术、新工艺、新设备并予必要的说明和介绍,作为 信息、技术资料介绍给有兴趣于废纸处理技术的读 者。主要内容有:制浆、筛选、除渣、洗涤和浓缩、 浮选、漂白、废纸脱墨化学、新技术新工艺、废纸 处理工艺流程、废纸回用中废水、废渣的处理。 工业纸板的制造与应 用李锡香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年9月 本书全面而系统的介绍工业纸板的制造过程及其应 用,并就电绝缘纸板、加工纸板、建筑纸板等工业 与技术用纸板从产品标准、应用、工艺、操作等方 面作了详尽介绍。本书不但总结了我国工业纸板生 产经验,而且用一定篇幅介绍了国外纸板生产的有 关设备。 造纸工艺学(高等学校专业教材)张运展 苏求凤等 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 1999年9月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纸料的准备;第三章:供 浆系统;第四章:纸和纸板的抄造;第五章:造纸 用水与白水回收;第六章:纸张的结构及性质;第

七章:加工纸和非植物纤维。 最新纸机抄造工艺[美]B.A.绍 帕编曹邦 威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 1999年8月 本书系Pulp and Paper Manufacture系列丛书中的 第七册译出,基本反映了国外90年代的纸机技术水 平。本书介绍了纸张的各项基本性能和纤维原料特 征,纸页成形的基本原理和各种先进的进浆装置、 微湍流浆箱、新型长网纸机和各种先进的夹网与复 合型纸机;介绍了多层纸的概念,并对抄纸化学的 胶体化学理论和各种工艺助剂与功能助剂作了详细 介绍。还对压榨基本原理以及新型的复合压榨、宽 压区压榨和冲击干燥压榨,干燥的基本原理和新型 干燥部配置作了介绍。 中国造纸原料纤维特 性及纤维图谱王菊华 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 1999年6月 本书详细展示和论述了各类造纸原料的结构特点及 其对纸张性质的影响。列举了120多种纤维原料及约 20种胶填料的基本特性及显微图谱,可供选用原料 和成品分析鉴定参考。书中还对进口商品木浆的形 态特征作了专门介绍,并对几项常用的最新显微分 析试验方法作了详细讨论。本书是造纸科研、生产、

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

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 乙烯 乙烯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聚乙烯及聚氯乙烯)、合成乙醇(酒精)的基本化工原料, 也用于制造氯乙烯、苯乙烯、环氧乙烷、醋酸、乙醛、乙醇和炸药等,尚可用作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剂, 是一种已证实的植物激素。 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乙烯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5%以 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已将乙烯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 标志之一。 工业领域应用领域1 主要用途: 乙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基本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乙烯、乙丙橡胶、聚氯乙烯等;1. 石油化工最基本原料之一。在合成材料方面,大量用于生产聚乙烯、氯乙烯及聚氯乙烯,乙苯、2. 苯乙烯及聚苯乙烯以及乙丙橡胶等;在有机合成方面,广泛用于合成乙醇、环氧乙烷及乙二醇、乙醛、乙酸、丙醛、丙酸及其衍生物等多种基本有机合成原料;经卤化,可制氯代乙烯、氯代烯烃,进而生产高级醇、烷基苯等;α-乙烷、溴代乙烷;经齐聚可制 主要用作石化企业分析仪器的标准气;3. 乙烯用作脐橙、蜜桔、香蕉等水果的环保催熟气体;4. 乙烯用于医药合成、高新材料合成。5. 生态领域

1.乙烯“三重反应”(triple response of ethylene):①抑制茎的伸长生长;②促进茎和根的增粗;③促 进茎的横向增长。用乙烯处理黄化幼苗茎可使茎加粗和叶柄偏上生长。 2.由于乙烯可以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并可在高等植物体内使细胞膜的透性增加,加速呼 吸作用,因而当果实中乙烯含量增加时,已合成的生长素又可被植物体内的酶或外界的光所分解,进一步促进其中有机物质的转化,加速成熟。常用乙烯利溶液浸泡未完全成熟的番茄、苹果、梨、香蕉、柿子等果实能显着促进成熟。 3.乙烯也有促进器官脱落和衰老的作用。乙烯在花、叶和果实的脱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4.乙烯还可促进某些植物(如瓜类)的开花与雌花分化,促进橡胶树、漆树等排出乳汁。 5.乙烯还可诱导插枝不定根的形成,促进根的生长和分化,打破种子和芽的休眠,诱导次生物质 的分泌等。 Unrestricted 危险概述安全防护2 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乙烯可立即引起意识丧失,无明显的兴奋期,但吸入新鲜空气后,可很?快苏醒。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轻微刺激性。液态乙烯可致皮肤冻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全身不适、乏力、思维不集中。个别人有胃肠道功能紊乱。?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易燃。? 急救措施

对钢铁工业推进低碳炼铁的几点建议

0.前言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是按“减量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基础,降低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减少污染、减少排放,特别是要降低消耗化石能源,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的生产方式。我国政府已经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钢铁工业是主要温室气体排放、高污染的产业。我国钢铁工业占全国CO2排放总量12%左右,炼铁系统接近钢铁生产排放量的90%,高炉炼铁占70%以上。目前,我国生铁产量已经超过世界生铁总产量60%以上,占世界炼铁工业CO2排放量7 0%左右。因此,炼铁工序的减排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使钢铁工业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必须从炼铁做起。 由于我国生铁从供不应求的状态,刚刚进入产能过剩、成本压力的环境。过去以产量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受到了冲击,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必须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决不是改头换面所能完成的任务。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实施建议。 1.低碳炼铁是炼铁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 炼铁界应该围绕低碳炼铁转变发展模式。当前应抓紧时机转变冶炼思想。笔者认为高炉炼铁以精料为基础,高效、优质、低耗、长寿、环保的“十字”方针符合低碳炼铁的要求,应该更好地贯彻。 在当前高炉产能过剩、实现低碳炼铁的情况下,主要应该转变炼铁指导思想: (1)应全面理解和贯彻炼铁的“十字”方针,正确理解“高效”的内涵。“高效”应该是高效利用资源、高效利用能源、高效利用设备。高效利用设备也还包括延长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而不是单纯地提高强化程度。

(2)实行“减量化”生产。“减量化”的经济模式不是减少生铁的产量,而是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降低单位生铁产品的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由于当前炼铁产能大于需求,炼铁工业应该淘汰那些资源、能源消耗高的产能,结构调整也应把低碳炼铁作为基本出发点。 (3)更好地利用铁水冶炼高质量、高附加值的钢。铁水可以熔炼高质量的钢,一吨高质量的钢可以顶几吨低级钢,是低碳钢铁工业的发展方向。 (4)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耗,包括降低由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次能源消耗。 (5)应以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耗为重要标准,研究炼铁技术的发展方向。 (6)应以低碳为目标,调整炼铁生产的考核指标体系。 2.处理好高炉强化与降低燃料比的关系 采用炉腹煤气量指数来衡量强化程度比较合理、科学,反映了高炉过程的本质。用炉腹煤气量指数改变了过去高炉强化的概念。过去认为高炉强化的程度取决于其燃烧焦炭的能力,取决于鼓风的强度。这就造成了偏向,导致我国燃料比长期落后的局面。 在新编国家标准《高炉炼铁工艺设计规范》GB50427-2008(以下简称《规范》)以及冶金工业部行业标准《高炉炼铁工艺设计规定》YB 9057-93(以下简称《规定》)都没有采用冶炼强度作为指标。 特别是编制《规范》时,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研究了从原苏联引进的冶炼强度带来的不良影响,总结了过去50多年关于高冶炼强度与合适冶炼强度两派的争论。实际上,冶炼强度是高炉燃烧燃料的量化指

06制浆造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试行)

制浆造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试行) 第一条本原则适用于以植物(木材、其他植物)或废纸等为原料生产纸浆和以纸浆为原料生产纸张、纸板等产品的制浆造纸建设项目及其配套的原料林基地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 第二条项目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符合造纸行业相关产业结构调整、落后产能淘汰要求。 第三条项目选址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造纸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及其他相关规划要求,涉海项目符合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及海洋功能区划要求。原料林基地工程选址符合林业发展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要求。 新建、扩建项目应位于产业园区,并符合园区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原则上避开居民集中区、医院、学校等环境敏感区。不予批准位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等环境敏感区的项目和严重缺水地区、城市建成区内的新建、扩建项目。原料林基地工程选址避开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生态公益林、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严重缺水地区禁止建设灌溉型林基地工程。 第四条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清洁生产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第五条污染物排放总量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关要求,有明确

的总量来源及具体的平衡方案。特征污染物排放量满足相应的控制指标要求。 第六条自备热电站锅炉、碱回收炉、石灰窑炉、硫酸制备装置采取合理的脱硫、脱硝和除尘措施,漂白、二氧化氯制备等环节采取有效的废气治理措施;优化蒸煮、洗涤、蒸发、碱回收等的设备选型,具有恶臭、VOCs等无组织气体排放的环节(如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等)密闭收集废气并采取先进技术妥善处理,减少恶臭和VOCs等无组织废气排放。热电站锅炉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要求,65蒸吨/小时以上碱回收炉参照《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要求,65蒸吨/小时及以下碱回收炉参照《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中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的排放控制要求执行,其他常规和特征污染物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等要求。国家和地方另有严格要求的按其规定执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新建项目不得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 合理设置环境防护距离,环境防护距离内已有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目标的,应提出可行的处置方案。 第七条强化节水措施,减少新鲜水用量。取用地表水不得挤占生态用水、生活用水、农业用水等。 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优先回用。制浆工艺采取低污染制浆技术,碱法制浆设置碱回收系统,铵法制浆设置木质素提取系统。漂白工艺不得采用元素氯漂白工艺。废水依托园区公共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