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师范大学世界地理2017年度

南京师范大学世界地理2017年度

南京师范大学世界地理2017年度
南京师范大学世界地理2017年度

世界地理地名

1.丰田:丰田市,是日本的爱知县的城市之一,以汽车工业为核心。

2.日本“硅岛”:九州岛,是日本第三大岛,位于日本西南端,东北隔关门海峡与本

州岛相对,东隔丰予海峡和丰后水道与四国岛相望,东南临太平洋,西北隔朝鲜海峡与韩国为邻,西隔黄海、东海与中国遥对;是世界集成电路生产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3.神户港:神户港位于日本本州南部芦屋川河口西岸,濒临大阪湾西北侧,是日本最

大、世界第二大的集装箱港口,是联系东南亚、中国、美国和大洋洲的中转枢纽,又是阪神工业区的核心之一。

4.横须贺港:位于日本本州岛东京湾入口处东岸,北有横滨市相连,南和横须贺市东

岸接壤,素有东洋第一军港之称。著名的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便驻扎于此。

5.布尔甘油田:世界第二大油田,著名石油产区。位于科威特境内。

6.哈尔克岛:波斯湾北部岛屿,为伊朗最大油港。

7.延布港:位于沙特西海岸中部,红海海岸,是沙特建设的石油运输管道的西端港

口。

8.霍尔木兹海峡:位于亚洲西南部,介于伊朗与阿拉伯半岛的阿曼角之间,东接阿曼

湾,西连海湾(伊朗人称之为波斯湾,阿拉伯人称之为阿拉伯湾),形似人字型,是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国际石油运输通道,被称为“石油海峡”和“西方石油供应的生命线”。

9.加尔各答: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它位于印度东部恒河三角洲地区,胡格利河

(恒河一条支流)的东岸。属印度第三大城市(仅次于孟买和新德里),是印度最重要的黄麻输出港。

10.印度“鲁尔区”:焦达纳格布尔高原,以钢铁工业为基础的电力、重型机械、化工

业发达;

11.印度“硅谷”:班加罗尔,印度南部城市,位于德干高原之上,卡纳塔克邦的首

府,印度第五大城市,是印度科技研究的枢纽,聚集了亚洲最多的科技公司和人才。

12.孟买:位于印度半岛西海岸中部,是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府,是印度人口第二

多的城市,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重要交通枢纽、科技、文化和教育中心,素有印度“西部门户”之称。

13.湄公河:东南亚最大的河流,流经国家数量第二多的国际性大河,发源于中国青藏

高原,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从越南入海。

14.勿里洞岛:印度尼西亚岛屿,靠近南中国海的最南端和爪哇海的北端。多锡矿。

15.龙目海峡:位于印度尼西亚中部巴厘岛和龙目岛之间,是替代马六甲海峡的新兴国

际深水航线。

16.胶锡带:位于马来半岛西海岸和中央山地的中间,从西北部马泰边界呈弧形向东南

一直延伸到新加坡附近。带内不仅盛产橡胶和锡,还集中了马来西亚大部分城镇,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内均占绝对优势,堪称国家之精华所在。

17.太平洋带状工业带: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地区。主要有京滨(东京---横滨),名

古屋(名古屋为中心),阪神(大阪--神户),濑户内(濑户内海沿岸)和北九州五大工业区。

18.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是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包括博斯普鲁斯海峡

(又叫伊斯坦布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又叫恰纳卡莱海峡),整个海峡呈东北-西南走向,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西亚、北非和南欧通往黑海的咽喉,,海上交通要道。

19.东南亚最大的炼油中心: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峡与马

来西亚为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新加坡位于新加坡岛的南岸,作为城市国家,有“花园城市”的美誉。

20.瓜达尔港:瓜德尔港,位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西南部瓜德尔城南部,南临印度洋的

阿拉伯海,位于霍尔木兹海峡湾口处。瓜德尔深水港是巴基斯坦第三大港口,“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港口。

21.苏格兰“硅谷”:苏格兰中部从爱丁堡至格拉斯哥,主要从事电子工业

22.伯明翰:英国第二大城市,在英格兰中部,伦敦至利物浦的铁路干线上;英国主要

制造业中心之一,第一次产业革命时的“黑乡”和“世界车间”。

23.阿伯丁:苏格兰第三大城市,位于苏格兰东北部,北面顿河与南面底河的河口之

间,北海海滨的主要海港,以石油工业为主,有“北海油都”“欧洲油都”之称。

24.曼彻斯特:英国第二繁华的城市,世界第一座工业城市,英国棉纺织业工业的发祥

地与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商业、金融、文化中心;位于英格兰西北部平原,东临奔宁山脉。

25.斯肯索普:位于英格兰东北部,行政上属于北林肯郡;英国国内最大的现代化钢铁

生产基地。

26.泰晤士河:英国第二长河,英国母亲河,发源于英格兰西南部的科茨沃尔德山,从

西穿过伦敦,经诺尔岛注入北海。

27.塞文河:英国第一长河,发源于威尔士普林利蒙,经英格兰中西部,注入布里斯托

海峡。

28.考文垂:英国英格兰西米德兰郡城市,地处英格兰中心。曾以纺织业驰名于世,

是英国汽车工业的发祥地,现为雷达生产中心。

29.格拉斯哥:苏格兰第一大城市,英国第三大城市,位于苏格兰西部的克莱德河河

口。

30.勒阿弗尔:法国西北部,塞纳河口,法国第二大港口,集装箱运输占法国首位,也

是重要的石油进口港,法国最大的炼油基地。

31.敦刻尔克:法国北部的钢铁基地,有法国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齐诺

尔;造船工业发达;法国第三大港,也是重要的军港和渔港。

32.福斯:位于法国东南部,地中海海滨,罗纳河口左岸地区;石化工业发达,有法国

第二大现代化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33.里昂:位于索恩河和罗纳河交汇处;法国第三大城市,法国最大的武器制造中心,

也是重要的机械制造业基地,综合纺织工业中心;香水、丝绸等著名。

34.马塞:法国东南部,地中海海滨;法国最大的修造船基地;法国最大的港口;石化

工业发达。。

35.法国“硅谷”:索菲亚智慧城,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靠近法、意边境地区。

36.巴黎:法国首都,位于巴黎盆地中央,跨塞纳河两岸,是法国的经济、文化、教育

和交通中心,也是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37.图卢兹:位于法国西南部,新兴的航空航天工业生产中心,“空中客车”飞机和阿

利亚纳火箭的集中生产地。

38.罗纳河:也称作隆河,是欧洲主要河流之一,法国五大河流之首,地中海流域尼罗

河之后第二大河。罗讷河发源于瑞士伯尔尼山的罗讷冰川,先由东向西流经日内瓦湖后进入法国境内,转向南流,穿过汝拉山后又转向西流,至里昂后又转向南流,最后在马赛以西50公里处注入地中海。

39.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涅瓦河口;是俄罗斯的中央直辖

市,列宁格勒州的首府,俄罗斯西北地区中心城市,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是世界上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个,又被称为俄罗斯的“北方首都”。曾改名为“列宁格勒”,是一座大型综合性工业城市。40.马格尼托格尔斯克:意思为磁山城,俄罗斯最大的钢铁工业中心。城市位于位于南

乌拉尔山东麓,车里雅宾斯克州内,同时是南西伯利亚铁路与乌拉尔河交会处。

41.贝阿铁路:全称贝加尔—阿穆尔铁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与太平洋沿岸的第二条铁

路。西起西伯利亚大铁路上的泰舍特,经勒拿河畔的乌斯季库特、贝加尔湖北端的下安加尔斯克、赤塔州的恰拉、阿穆尔州的滕达、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州的乌尔加尔、共青城,迄于苏维埃港。

42.库兹巴斯(煤田):俄罗斯煤炭生产基地,位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东南部的托木河

流域。

43.库尔斯克:州名。在俄罗斯西部,西南邻乌克兰。首府库尔斯克。地处中俄罗斯丘

陵区,富铁矿,是世界著名的库尔斯克地磁异常区主要分布地。

44.秋明油田:俄罗斯第三大油区,位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秋明东北部中鄂毕河流

域。

45.叶尼塞河:起源于蒙古国,朝北流向喀拉海(北冰洋),其流域范围包含了西伯利

亚中部大部分地区。叶尼塞河是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位于亚洲北部,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分界,平原在其西,高原在其东,是西伯利亚河流中水量最丰盈的河流以及流入北冰洋的最大的河流。

46.美国“硅谷”:硅谷位于圣弗朗西斯科湾南部的圣克拉拉谷地,硅谷地区云集了上

万家大大小小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多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诞生地和发展中心。47.“汽车城”:底特律,位于密歇根州东南部,底特律河西岸,是重要的铁路和水运

枢纽,汽车研制中心。

48.休斯顿: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南沿海,美国南方第一大城市,全国最大的石油中

心和第三大港。

49.大古力水电站:位于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斯波坎市附近,是哥伦比亚河干流在美国

境内最上游的一座梯级、综合型水电站。

50.波士顿: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是马塞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重要的文

化和经济中心。

51.纽约:位于美国东海岸东北部,哈得孙河入海口,是美国最大的城市,美国最大的

金融、政治、通信、时尚和文化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

52.美国经济地理横轴:芝加哥到纽约州匹兹堡的铁路

53.波士华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高度城市化地区,从新英格兰的新罕布什

尔州一直绵延到弗吉尼亚州的北部,从北往南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著名的大城市以及数量众多的中小城镇。

54.美国两大铁路枢纽:芝加哥、圣路易斯

55.洛杉矶:位于美国西南部加利福尼亚州的西南部太平洋沿岸一狭小平原上,美国第

二大城市,西海岸最大的经济中心,世界重要的经济、文化和娱乐中心之一。56.“喷气城”:西雅图,位于华盛顿州太平洋沿岸西北部的运输、工商业、金融和文

化中心,波音公司飞机制造的主要基地。

57.“128”号公路:环绕波士顿郊区的公路,是美国仅次于硅谷的高技术产业带被称

为“东北硅谷”或“硅路”。

58.拉斯维加斯:拉斯维加斯是美国内华达州最大的城市,位于内华达州的沙漠边缘;

位居世界四大赌城之一,是一座以赌博业为中心的旅游、购物、度假的世界知名度假城市,拥有“世界娱乐之都”和“结婚之都”的美称。

59.伊塔比拉:位于巴西东部米纳斯吉拉斯州,世界上储量最大的优质铁矿之一。

60.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西和巴拉圭之间的界河——巴拉那河上。

61.圣保罗:位于巴西克里斯利诺高原东部,靠近大西洋,是圣保罗州的首府,巴西乃

至南半球最大的城市。

62.马拉开波湖:南美洲最大的湖泊,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沿海,石油资源丰富,有

“石油湖”之称。

63.贝洛奥里藏特:位于巴西东南部,是米纳斯吉拉斯州政府所在地,该州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巴西第四大城市。

64.里约热内卢:位于巴西东南部沿海地区,巴西里约热内卢州首府,巴西第二大城

市,最大的海港,全国的经济中心,又被称为第二首都,“狂欢节之城”。65.亚马逊平原: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介于圭亚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间,西

接安第斯山脉,东濒大西洋,跨居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四国。

66.单一商品经济: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生产和出口的经济。

67.尼罗河: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发源于非洲东北部布隆迪高原,自南向

北注入地中海。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68.加丹加高原:中非高原的一部分,包括扎伊尔东南部和赞比亚中北部地区,是刚果

河(扎伊尔河)和赞比西河流域分水岭。铜矿资源丰富。

69.开普敦:位于开普半岛的北端。开普半岛拥有一直向大西洋方向伸展的山脊,以好

望角为终点。南非第二大城市,南非立法首都,西开普省省会。

70.东非高原:东非高原在非洲东部,指非洲埃塞俄比亚高原以南,刚果盆地以东,

赞比西河以北的高原地区。包括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卢旺达和布隆迪等国的领土。东非高原是非洲湖泊最集中的地区,有“湖泊高原”之称。

71.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有“地球伤疤”之称。是世界最长的不

连续谷。东非大裂谷的详细地理位置以三角形的三个点来描述的话,南点在莫桑比克入海口,西北点则远到苏丹约旦河,北点则可进入死海。中间有相当多个湖泊、火山群。

72.阿特拉斯山脉:非洲最广大的褶皱断裂山地区。阿尔卑斯山系的一部分。位于非洲

西北部。西南起于摩洛哥大西洋岸,东北经阿尔及利亚到突尼斯的舍里克半岛。呈东北东-西南西走向。

73.赞比西河:又名利巴河,方言意为“巨大的河流”。是非洲第四大河流,也是南部

非洲第一大河。赞比西河发源于赞比亚西北部边境山地,干流流经安哥拉、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赞比亚和莫桑比克等国,支流流经马拉维,干流注入莫桑比克海峡。最后注入印度洋。

74.尼日尔河:位于西非,是次于尼罗河和刚果河的第三大河,西非最大河流。发源于

几内亚境内的富塔贾隆高原靠近塞拉利昂边境地区的丛山之中,干流流经几内亚、马里、尼日尔、和尼日利亚等国,注入几内亚湾。

75.加那利寒流:北大西洋暖流的南分支,经加那利群岛附近,最后成为大西洋北赤道

洋流的补偿流。加那利寒流对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起到了降温减湿的作用,使本干旱的地区更加干旱。

76.皮尔巴拉(地区):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濒临印度洋的地区。主要包括哈默斯利

山区及其周围。铁矿资源丰富,矿体厚、规模大、连续性好、矿石品位稳定。

77.韦帕: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约克角半岛的西缘,有超大型红土型铝土矿床。

78.墨累河-达令河:是澳大利亚主要河流,也是澳大利亚一条唯一发育完整的水系。

它发源于澳大利亚东南部,注入印度洋的因康特湾。

79.大自流盆地:亦称“澳大利亚大盆地”是世界第三大盆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

盆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偏东。介于东部高地与西部高原之间,自卡奔塔利亚湾向南,直至达令河上源和艾尔湖盆地,在澳大利亚,地下广布着承压水层,上覆盖着不透水层,东部多雨,形成受水区。

80.卡尔古利:是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中南部主要矿业城市和商业中心,附近为重要

金矿区。铁路交叉点。

81.墨尔本: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沿海,隔把巴斯峡与塔斯马尼亚岛相望;是澳大利

亚维多利亚州的首府、澳大利亚联邦第二大城市,澳洲文化、工业中心,是南半球最负胜名的文化名城。被华人称为新金山。

82.珀斯:位于澳大利亚大陆西南沿海,西面是浩瀚的印度洋,东面是澳大利亚内陆地

区。地中海式气候。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的首府,也是澳大利亚第四大城市。以轻工业为主,造船业较重要。

83.悉尼:又名“雪梨”,位于澳大利亚东南沿海,东面太平洋,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

及新南威尔士州首府,澳大利亚经济、金融、航运和旅游中心,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84.巴斯海峡:位于澳大利亚东南端突出部分与塔斯马尼亚岛之间,东连塔斯曼海,西

通印度洋,是沟通南太平洋和印度洋间的重要航道。海峡上多岛屿。

85.布里斯班:或者布里斯本,位于澳大利亚本土的东北部,北缘阳光海岸,南邻国

际观光胜地黄金海岸市。靠近太平洋,东面滨临塔斯曼海,是全国重要的海、陆、空枢纽和军事基地;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首府,是澳大利亚人口第三大都会,

全球篇

一、当代世界经济的地理格局

(一)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加剧,南北差距扩大;

2.发展中国家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扩大(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石油输出国—

—>金砖四国——>农矿原料出口国——>最不发达国家)

3.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二)世界经济的三极格局——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

(三)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1.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对世界其他地区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工农业生产大国;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贸易地位不断提高;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2.中国还不是经济强国:无论是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资源禀赋以及在国际分工中

的地位来看,目前的中国都称不上经济强国。

二、当代科技革命的特点

1、“地理大发现”与产业分布的变化

a)结束了新旧大陆间的相互隔绝,开始把世界连成一个统一整体,出现了世界

联动。

b)为欧洲主要国家的原始资本积累开辟了新的来源

c)是新旧大陆农畜产品种类得以相互交流,引起世界产业分布的变化。

d)使世界贸易航线和贸易中心发生很大变化,逐步从地中海移向大西洋沿岸。

2、第一次科技革命与产业分布的变化

a)它使人类利用、改造、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加强了,明显的改变了产业分布

的条件

b)生产的部门分工与地域专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

c)经济地域系统开始形成

d)国际经济联系的形成和内容发生了新的变化

3、第二次科技革命与产业布局的显著变化

a)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重工业在世界工业中开始占主导地位

b)促进了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c)产业分布开始有了进一步改变,产业地区分布发生新的变化(世界形成两大

工业带——西欧与美国)

d)资本主义经济区形成

e)世界性的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少数发达国家VS广大发展中国家)

4、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世界生产力的新发展

先导:原子能时代;核心:电子时代

显著特点:是一场脑力革命;是知识、信息的革命;是多学科、跨领域的革命。

七大领域:电子、生物、光电、新材料、新能源、海洋开发、空间开发技术

5、当今科技革命(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技术群落成主导

2.生产要素发生质变:劳动对象、劳动产品、劳动者素质发生质变,生产工具彻底革命,不仅解放人的体能,而且扩展人的智能。

3.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融合

4.可持续发展

三、世界人口增长

(一)人口增长的地区分布

1.从发展中地区和发达地区来看:发展中地区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发达地区;发展中

地区〉世界平均〉发达地区。

2.从世界各大洲来看:非洲、拉丁美洲增长率最高;亚洲;大洋洲:人口增长速度放

慢,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70年代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欧洲、北美:速度最慢。(欧洲:低于世界水平,也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美国:低于世界水平,但高于发达国家水平。)

(二)世界人口增长模式

1.原始型——“三极型”:这一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表现为以极高出生率,极高死

亡率和极低自然增长率为特征的“三极”的“原始型”。

2.传统型——“高高低型”:表现为以高出生率、较高死亡率和较低自然增长率为

特征的“高高低”的“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3.过渡型——“高低高型”:人口增长模式表现为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

增长率为特征的“高低高”的“过渡型”。

4.现代型——“三低型”:表现为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为特征的

“三低”的“现代型”。

四、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三大人种,特别是白种人)

(一)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全球人口分布具有指向性:中低纬度指向、近海岸指向、平原指向)

1.人口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中纬地带;

2.各大洲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各国之间相差悬殊;

3.人口密集带和人口稀疏区差异更为显著:(密集带——亚洲:东亚、东南

亚、南亚;欧洲:欧洲中部60°N以南地区;欧洲:欧洲中部60°N以南

地区。稀疏带——非洲的撒哈拉,西亚;俄罗斯、加拿大北部;亚马逊

河、刚果盆地;青藏高原、非洲一些山地)

4.各大洲人口都有集中于沿海的趋向。

(二)世界人口的种族和民族分布

人类的种族,也称人种,是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如肤色、眼色、发色、发型、面型、鼻型等)的人群。

蒙古种族(亚美人种)——黄种人;欧罗巴种族(欧洲人种或高加索人种)——白种人;尼格罗种族——黑种人;澳大利亚种族——棕色人。

黄种人:中亚部分、东亚全部、东南亚、北美及拉丁美洲土著

白种人:欧洲、北美洲大部分、大洋洲大部分、西亚、南亚、中亚部分、北非大部分

黑种人:撒哈拉以南非洲、大洋洲土著、北美洲部分、拉丁美洲部分

民族是人口群体的社会共同体的特殊形态,它是由许多共同的特征综合起来组成的人群。它有四个基本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气候、海拔、土壤、水、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条件:(。自然界只是为地球上的人口分布提供了可能性,社会生产方式才是实现这种可能性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自然条件对于人口分布的作用,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而变化的。比如,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主要靠采集和狩猎为生,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可食动、植物的分布。在人类驯服了野生动

植物,农业和畜牧业得到发展后,人类对自然的驾驭能力大大增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人类分布范围也随之扩大。如由于水利事业的发展和灌溉水平的提高,原来认为不能发展农业的沙漠和干旱地区也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开始有人居住。在现代工业高度发展的今天,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和采掘业的从业人口日趋减少,城市制造业和各种服务行业日益兴旺,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人口愈加向城市集中,各国工商业中心往往也是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布局特点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造成经济结构的地域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在农耕时代,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布局是决定一个地区人口密度的基本因素。此外,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扩大了人类活动的空间范围,并促使交通沿线的人口日益稠密。

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其他社会经济因素,诸如重大人口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变动、战争、灾荒、疫病、传统观念等,均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五、国际人口迁移(人力资源??)

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移民规模没有战前那么大;政治产生的国际迁移比战前规模更大、更复杂;外籍劳工形式的移民发展很快;国际迁移的流向发生变化;国际前一种“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人力资源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切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财富,具有推动社会发展,从事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们的总称。必须包含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只有那些通过一定方式投资而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具有价值的“资源”。

世界人力资源的流动:主要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参与国际流动的人力资源素质较高。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和“债务”是相对应的。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导致未来中国经济要过一个“减速关”。

产业篇

世界农业生产及主要农作物分布(小麦、水稻、玉米)

1、小麦——世界的粮食(小麦是种植面积最广,分布最广,消费人口最多的粮食作

物)主要集中在五大地带:

a)西起西欧平原,经中欧平原、东欧平原南部至西伯利亚平原南部;

b)西起地中海沿岸,向东经土耳其、伊朗到印度河-恒河平原;

c)北起中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到长江中下游平原;

d)北美洲中部的大平原,自加拿大中南部至美国中部;(“世界面包筐”)

e)南非、澳大利亚的西南部和东南部、新西兰的坎特伯利平原以及南美阿根廷的潘

帕斯平原。(不连续)

2、水稻——亚洲的粮食

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在温带以及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区,主要包括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美洲和地中海沿岸也有一定的生产。

3、玉米——(粗)粮、饲料+其他用途

玉米原产于中美洲的墨西哥,现在大多集中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地区。世界玉米生产有三大“黄金地带”:

a)美国中部的玉米带;(“世界谷仓”)

b)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

c)欧洲南部平原,西起法国,经意大利、塞尔维亚知道罗马尼亚。

区域篇

一、欧洲一体化(英国、法国)

1、欧洲人口地理主要特征

a)人口总数居各大洲第三。

b)城市人口远>农村人口(80:20),城市人口比重与北美洲并列位于世界第

一。

c)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一洲,人口构成日趋老化。

2、分析促进欧洲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发祥地的地理因素

i.内因

生产力发展,在封建社会末期要使资本主义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A、劳动力商品化:供有产者雇佣进行资本主义生产;B、货币高度流通:使财产集中为大生产提供资金。

欧洲从14世纪起,城市商品经济开始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封建社会内逐渐形成,为加速资本主义发展,欧洲一些新贵族和商业资本家借助暴力方式,加速这两

个条件形成。典型:英国对内:圈地运动——雇佣劳动力;对外:掠夺、奴隶贸易——积累大量资金。

随着工场手工业与商品交换发展,封建制度在欧洲许多国家迅速瓦解。

再经过封建殖民扩张和资产阶级革命,加速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形成,至19世纪末,欧洲许多国家进入资本主义高度发达阶段——垄断阶段。欧洲进入资本主义以后,成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特别是西欧。

ii.外因

A、地理位置:位于欧亚大陆西部,一个大半岛,三面临海,从世界水陆关系来看,处于陆半球中心,加之海岸线曲折,多天然良港;

B、地形:地势平坦,平原面积广,山脉呈东西走向;

C、气候:受西风、暖流影响,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D、民族、语言:相对不复杂,95%为印欧语系欧罗巴人。

3、欧共体的成立与发展;欧共体成员国:最先6个,后加入6个,总部

最初六国:1951年4月,法、德、意、卢、比、荷6国在巴黎签定“欧洲煤钢共同条约”;1952年9月,建立“煤钢共同市场”;1957年3月六国在罗马签定“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联营条约”;1958年1月1日,正式成立欧共体,原子能条约并入“欧共体”(6国)。

后加入六国:1973年1月1日,英、爱、丹加入(9国);1981年1月1日,希腊加入(10国);1986年1月1日,西、葡加入(12国)。

二、美国

三、东南亚(填图、自然地理填空)

四、澳大利亚

1.简述经济双重性

澳大利亚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双重性。它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也具有发展中国家的特点。

(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表现在: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高(GDP1.48万亿美元,人均GDP61887美元);

b)国民经济被大垄断资本主义控制;

c)工业发展速度很快,已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具有成熟的经济结构(2.6:25.4:72);

e)向其它大洋州国家进行资本输出;

(二)“发展中国家”的特点表现在:

a)外资在澳大利亚中的经济作用和地位与发展中国家有相似之处。

b)对外贸易商品的构成上具有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特点。

c)工业部门的结构仍具有落后性和畸形性。

d)生产地区分布不平衡。

2.农业、畜牧业的空间分布——半环形分布

从气候上看,澳大利亚气候降水量自北、东、南沿海向中、西部递减,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构成独特的半环状分布的气候类型,植物带呈环状分布。

五、俄罗斯

人文地理专业排名

考研人文地理学研究生院排行榜 201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其中包括中国研究生教育按31个省、市、自治区(未含港澳台地区),按56个研究生院,按476所高校(含分省、分类型),按11个学科门类分高校,按81个一级学科和373个专业等8个方面的508个排行榜。 排名学校名称星级重点学科博士点开此专业学校数 1 北京大学5★ 1 1 52 2 华东师范大学5★ 1 1 52 3 中山大学5★ 1 1 52 4 北京师范大学4★ 1 1 52 5 南京大学4★0 1 52 6 武汉大学4★0 1 52 7 安徽师范大学4★0 1 52 8 福建师范大学4★0 1 52 9 南京师范大学4★0 1 52 10 辽宁师范大学4★0 1 52 11 兰州大学3★0 1 52 12 华中师范大学3★0 1 52 13 河南大学3★0 1 52 14 西北大学3★0 1 52 15 西北师范大学3★0 1 52 16 陕西师范大学3★0 1 52 17 东北师范大学3★0 1 52 18 湖南师范大学3★0 0 52 19 浙江师范大学3★0 0 52 20 宁夏大学3★0 0 52 人文地理学人气院校 1.南京师范大学人气:88100 2.华中师范大学人气:64115 3.中山大学人气:106618 4.湖南师范大学人气:38318 5.华东师范大学人气:90743 6.南京大学人气:121405 7.西南大学人气:587438.北京大学人气:133538

9.武汉大学人气:15667810.上海师范大学人气:31089 11.华南师范大学人气:2751712.东北师范大学人气:57634 13.华东师范大学人气:9074314.中国科学院人气:41819 15.兰州大学人气:5283616.西北大学人气:46088 17.辽宁师范大学人气:2420318.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人气:12196 19.陕西师范大学人气:4179120.四川师范大学人气:19982 21.华侨大学人气:1979522.北京师范大学人气:91865 23.宁波大学人气:2000424.西北师范大学人气:19090 25.延边大学人气:1462026.南昌大学人气:41526 27.天津师范大学人气:3283528.陕西师范大学人气:41791 29.首都师范大学人气:4100630.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气:16317 31.贵州师范大学人气:1433532.福建师范大学人气:24722 33.中国科学院人气:4181934.河北师范大学人气:23862 35.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气:1726736.湖北大学人气:22249 37.浙江师范大学人气:2116338.内蒙古师范大学人气:16566 39.山西师范大学人气:1657840.山东师范大学人气:27782 41.曲阜师范大学人气:1714042.广州大学人气:15853 43.宁夏大学人气:1481644.青海师范大学人气:12452 45.华东师范大学人气:9074346.重庆师范大学人气:15366 人文地理学 一、专业介绍 1、概述: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2、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 02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

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地理

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 地理 2018.5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 某旅游爱好者在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旅行,图1为他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日落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 照片拍摄时的北京时间最可能是() A. 4月19日19时 B. 6月22日22时 C. 10月20日20时 D. 12月22日22时 2. 在图示附近最不可能欣赏到的景观是() A. 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 B. 丝路古城遗迹 C. 西气东输工程设施 D. 带状绿洲 图2 图2为我国南方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根据图示信息,完成3~4题。 3. 图中湖泊上游有一瀑布,瀑布落差32 m,湖泊湖面与图中最高点之间的高差最有可能为() A. 520 m B. 514 m C. 532 m D. 540 4. 关于该区域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以低山丘陵为主 B. 干流自东南向西北流 C. 在最高处能观察整个湖面 D. 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图3为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5~6题。

图3 5. 从25日8时到26日8时,马尼拉天气变化特点是() A. 气温升高、气压下降 B. 风力增大,云层增厚 C. 风力降低、出现雨雪 D. 风向由偏南转为偏北 6. 有关图中天气系统移动方向及相关大气环流背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中纬度天气系统向东移动,从全球范围看,这一带主要盛行西风 B. 中纬度天气系统向东移动,因为亚洲东部地区主要受西北气流影响 C. 低纬度天气系统向东移动,从全球范围看,这一带受东北信风影响 D. 低纬度天气系统向西移动,主要受从赤道上空向北极的西南风影响 图4为某河流降水及径流年内变化过程图,读图完成7~8题。 图4 7. 推测该河流最可能分布在() A. 东南亚 B. 西欧 C. 中亚 D. 地中海沿岸 8. 观测发现,1995年之后,该河流径流量呈不断减少趋势,分析其自然原因是() A. 气温升高,蒸发加剧 B. 冰雪融水增加 C. 降水量起伏变化大 D. 人类过度引水灌溉 古丈红石林位于湘西自治州古文县境内,形成于4.5亿年前,是全球罕见的红色碳酸盐岩石林景区。图5为该地景观图,图6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全国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大学实力排名及就业前景排名(完整版).doc

2019年全国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大学实力排名及就业前景排名(完整版) 全国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大学实力排名及就业前景排名(完整版) 全国共有45所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大学参与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武汉大学,排名第二的是西南交通大学,排名第三的是河海大学,以下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大学排名列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大学排名学校名称1武汉大学2西南交通大学3河海大学4中国农业大学5南京邮电大学6长安大学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华中农业大学9郑州大学10南京师范大学11湖南师范大学12云南大学13北京建筑大学14湖北大学15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6东北林业大学17东北师范大学18延边大学19西安科技大学20昆明理工大学21江西理工大学22安徽科技学院23滁州学院24兰州交通大学25黑龙江工程学院26东华理工大学27山东建筑大学28河南理工大学29安徽师范大学30桂林理工大学31长江大学32江西农业大学33长春师范大学34成都信息工程学院35山西农业大学36淮海工学院37重庆师范大学38安徽理工大学39闽江学院40山东农业大学41安徽农业大学42湖北科技学院43新疆师范大学44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45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以上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大学排名是根据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在热门省市(北京、湖北、广东等)的录取分数线综合排名,供大家参考。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是近20年来新兴的一门集地理学、计算机、遥感技术和地图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主要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科学与地图学、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灾害、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公司、高校、规划设计院所,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遥感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空间数据结构、数据库、程序语言相关学科等

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试重点

《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1、现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地关系的 科学。 3、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其分支学科主要有人口地理 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 理学等。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1、人文地理研究对象和内涵: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 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 关系的学科,就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 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 分析的传统。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1)社会性:研究对象具有社会性: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主要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 政治等社会性的人文因素,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经济制度。人文现 象具有历史性。 (2)区域性: 均质区域:二战前的研究对象 结节区域(功能区域):D. Whittlesey提出 区域性的体现:人文现象的地理位置的研究,它的分布范围、界限、类型、 规律的研究,区域特征以及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的理论和 方法的研究,以及地图的编制等。 重视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区划。 区域性:地理学研究的焦点就是地区差异、地域分异规律。 (3)综合性: 表现在四个方面:人文环境本身是综合体;人文环境组成的多样性;需要 借助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方法的多样性:观察方法和试验 方法、描述解释方法、数学方法、行为方法。 三、地理学的四大传统 1、空间(分析)传统:亦即区位分析的传统,尝试为事物空间分布的特性找到普遍的法则 与解释的理论。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 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 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 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地理科学学院推免生名单

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地理科学学院推免生名单 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曹叶婷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曾雅兰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高燕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梁怡佳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刘雨晴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邱雨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张梦媛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张雅娟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周杏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曾雯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丁海龙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郝诗雨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胡信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马欢欢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乔文怡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施雪莹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王晓歌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郑霞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蔡俊逸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曹雨薇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陈佼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单帅帅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黄梦雪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景旻

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李越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梁莹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刘璐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刘逸文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刘袁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孙雪卉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王凯亮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王铭楠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王娜云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王鹏翔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王智慧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吴欣倩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徐瑶瑶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张桓源013地理科学学院077601环境科学余岑涔013地理科学学院081600测绘科学与技术代文013地理科学学院081600测绘科学与技术王志国013地理科学学院120203旅游管理黄子璇013地理科学学院120203旅游管理孔艺丹013地理科学学院120203旅游管理魏玲玲013地理科学学院120405土地资源管理秦玥珩013地理科学学院120405土地资源管理吴菊013地理科学学院120405土地资源管理邢璐平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旗下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网

地理科学考研学校排名

地理学的综合排名的学校依次是: A+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 A (14个)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新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B+(26个)河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中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B (26个)成都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长安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福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宁夏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长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鲁东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山西大学,河海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宁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学院,吉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聊城大学 C (18个)华南农业大学,海南师范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重庆交通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华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延边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南昌大学,西南林学院,曲阜师范大学 自然地理学专业的学校排名依次是: A+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A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新疆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B+(18个)首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B(17个)广州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鲁东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西大学,云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长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C(11个)广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海南师范学院,重庆交通学院,聊城大学,吉林师范大学 人文地理学专业的学校排名依次是: A+ 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A 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 B+(16个)辽宁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 B(15个)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 C(10)浙江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延边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南昌大学,曲阜师范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校排名依次是:A+ 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A 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B+(18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同济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 B(17)新疆大学,长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河海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长安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华理工学院,湖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 C(11个)云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西南林学院,江西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山东可见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江苏南师附中2021届高三年级联考试题(地理)

江苏南师附中2021届高三年级联考试题 地 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 下左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山区等高线图(单位:m),下右图为一摄影爱好者于4月5日在该地拍摄的一幅照片。据此完成1~2题。 1. 摄影爱好者拍摄此照片的时间可能是 A. 5:30 B. 6:50 C. 12:30 D. 18:20 2. 该地 A. 该日甲村日落时太阳高度大于零度 B. 乙村可以直视丁湖 C. 丙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200米 D. 乙村极易受泥石流威胁 下图表示一年中某时段,①②③④四个地点昼长的变化现象。读图回答3~4题。 3. 若四地中仅有一地位于南半球,则图中N 日期是 A. 3月21日 B. 6月22日 C. 9月23日 D. 12月22日 4. 若②地位于北半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四地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①②③④ B. MN 时段四地昼夜长短差值均变大 C. NP 时段①地所在半球极夜范围缩小 D. MP 时段④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涂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选择题答案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0.5mm 的黑色签字笔在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做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下图为华北某市2020年2月13日13时至14日13时的气温点状和降水量柱状图。图示时段内该市经历了某天气系统过境。读图完成5~6题。 5. 推测该天气系统到达该市的时间大约是 A. 13日13—15时 B. 13日22时至14日0时 C. 14日3—5时 D. 14日6—8时 6. 该天气系统过境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导致沙尘飞扬 B. 为都市农业提供充足水源 C. 导致河流出现春汛现象 D. 给快递行业工作带来不便 在维多利亚瀑布顶部,岩石挡住河水形成的天然水池被称为“魔鬼泳池”。下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 图中洋流 A. ①的形成受西南风影响 B. ②使沿岸荒漠向东延伸 C. ③加快轮船北上的航速 D. ②洋流促进甲附近渔场的形成 8. 一年中“魔鬼泳池”相对安全的时段是 A. 1—2月 B. 3—4月 C. 7—8月 D. 11—12月 不同的沉积岩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下左图示意常见沉积岩与沉积环境的对应关系。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下右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①~④为不同地质时期的岩层,据此完成9~10题 9. 据①→④岩层的更替,推测该地海岸线的变化顺序是 A. 海退→海进→海进 B. 海进→海进→海退 C. 海进→海退→海退 D. 海退→海退→海进

南京师范大学历年自然地理真题

年份:2008年科目:852 一:名词解释(10*5分) 1.径流模数 2.风化作用 3.生态幅 4.垂直带性分异 5.离堆山 6.气候系统 7.太阳常数 8.地壳均衡 9.河流侵蚀基准面 10.生物小循环 二:简答题(6*10分) 1.自然区划发生统一性原则 2.土壤发育的气候因素,分别作简要介绍 3.地层接触关系可以分为哪几类,分别作简要介绍 4.粉砂淤泥质海岸的形成及其结构 5.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论述题(2*20分) 1.阐述大气获得能量的途径 2.从地球系统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论述中国三大自然区域在成因上的联系。年份:2009 科目:860 一:名词解释(7*5分) 1.焚风 2.大气逆辐射 3.净初级生产量 4.气溶胶 4.地域分异规律 6.生物多样性 二:简答题(5*15分) 1.板块边界的三种类型 2.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

3.海洋对气候系统中能量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4.简述土壤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之间存在哪些物质循环与能量 的流动 5.地球部动力因素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2*20分) 1.综合运用自然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知识分析大面积砍伐森林对地球系 统会产生哪些影响,为什么? 2.试述中国西北干旱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年份:2010年科目:844 一:名词解释(6*5分) 1.峡湾 2.离堆山 3.海浪的折射 4.太阳常数 5.限制因子 6.地质大循环 二:简答题(4*15分) 1.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2.气候系统由哪些成分组成,一般把气候系统的特性概括为哪几种 3.径流形成和集流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特征时段,做简要阐述 4.简述19世纪末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的西成图因素说 三:读图分析 20分 (1)如图1所示:监测数据显示,从亚马河流域中注入大西洋的由化学风化产生的离子总量为100%,其中的80%来自于占流域总面积10%的河流上游的安第斯山脉,而占流域总面积90%的流域低地的热带雨林仅占总量的20%,请运用自然地理学知识与理论,对这一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经验分享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经验分享 我报考的是南师大人文地理,南师大人文地理专业全国排名靠前,知名的教授如张小林,杨山,陆玉麒,黄震方等等自不必说,所以每年报考人数大家可想而知,而且人文地理这几年日趋火热,故而分数也水涨船高一般来说340+或350+才能进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最高分能到370+ 或380+,所以拼命二字真的不是说说而已(文汇南师大考研网)。 下面解答几个大家常问的问题(文汇南师大考研网). 1. 关于高数603 南师大数学是自主命题的,出题范围就是那两本高数书,5版或6版都可以。很多人都是冲着南师大只考高数这个优点去的,但大家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书一定要仔细的过,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不要觉得看之前的真题从来没有考到那个知识点就不去看,这样是会吃大亏的,这是我自身血淋淋的惨痛教训。什么关于三重积分,向量等等之前没有被大家重视起来的,以后会逐渐出现。但是我个人认为,关于傅里叶级数等很靠近工科方面的,出现概率不是很大。这些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自我斟酌,如果不放心可以全看。总的来说南师大数学是越考越细,越考越活,越考越难。今年和我一起考人文的两个同学都是挂在数学上了,数学是最能提分的一科,但也是拉分的一科。大家一定要重视,多做题,注意总结归纳。 2. 关于专业课(文汇南师大考研网) 其实三个方向的题目是出在一张卷子上的,考的时候是选做。《人文地理》《经济地理》这两本书是基础,必须仔细地看。今年记得考到一个关于系统分析法的,我当时复习没细看,很后悔。 3. 关于导师 南师大报名之初的时候不报导师,只是在复试笔试完以后会给你发一张纸,会让你写上三个你想报导师的名字,然后让你填是否愿意调剂什么的。 我能想到的大概就这些,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在论坛上提出来,我会过来回答,大家都能看见(文汇南师大考研网)。 最后送上一段话,是我考研期间贴在床头上的,每天早上睁眼就可以看见: 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时候,人只能靠自己。没什么背景,没遇到什么贵人,也没读什么好的学校,这些都不碍事。关键是,你决心要走哪条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准备怎样对自己的懒惰下黑手。向前走,相像梦想并坚持。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证明自己,找到你想要的价值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 南京师范大学 01-07人文地理学试题 01年人文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制度文化 2人口比较密度 3地理物象 4地区优势 5郊区化 二、简答题 1比较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异。 2简述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理论。 3实证主义哲学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影响。 4影响语言传播的因素。 5国家的领土形状类型及其政治地理意义。 三论述题 1以实例分析行为因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2工业化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产业结构的主要特点。 3试评论距离衰减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 4当前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义是什么?对如何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你有什么建议。 5珠江三角洲与改革开发以来经济快速增长的人文背景。

02年人文地理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文化整合、 2人口容量 3、行为空间 4、土地适宜性 5、城市经济区 6、柯恩的多极世界模型 二、简答 1、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比较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之间的差异 3、影响个人产生旅游冬季的主要因素 4、对人口转变模式作评价 5、增长模式 三论述 1人本主义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分析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动力 3 以一个市(县)域为例,阐述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及研究意义 4 试评价政策因素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 (提示:政策侧重于区域产业政策、组织政策、调控政策,区域发展重点以我国大地区的差异为主) 2003年人文地理初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文化景观; 2、文化决定论; 3、迁移农业; 4、城市性质; 5、原料指数; 6、可进入性; 7、门槛人口;8、乘数原理;9、环境认知;10普雷德行为矩阵模型;11、经济全球化;12现代服务业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考博真题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考博真题070501自然地理学(2002---2011) 具体清单: 科目一:自然地理学2002---2011 科目二(01方向):第四纪环境学2005---2007,2009,2011 科目二(02方向):生态学2005---2011 科目二(03方向):土壤学2006,2007,2009---2011 070502人文地理学(2002,2003,2005---2011) 具体清单: 科目一:人文地理学原理2002,2003,2005---2011 科目二(01方向):城市地理学 科目二(02方向):区域分析与规划2008---2011 城市与区域规划2002,2003,2005---2007 区域经济学2002,2003,2005---2007 科目二(03方向):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2008---2011 旅游地理学2005---2007 旅游规划2006,2007,2011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2001---2012) 具体清单: 科目一: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2001---2012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2006---2011 科目二:地理数据获取与分析 遥感原理2001---2012 C语言程序设计(包括数据结构)2001---2012 现代自然地理学2001---2011 070521★环境地理学(2003,2005---2011) 具体清单: 科目一:环境科学2005---2011 科目二(01方向):生态学2005---2011 科目二(02方向):土壤学2006,2007,2009---2011 070522★海洋地理学(2002,2003,2005---2011) 具体清单: 科目一:海洋学概论2002,2003,2005,2009 科目二:海洋环境概论 070523★遥感技术与应用(2006---2011) 具体清单: 科目一:遥感原理与方法2006---2011 遥感原理2001---2012 科目二:地理数据获取与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2006---2011 数字图像处理2006---2008,2010,2011 数字摄影测量学2006---2008 070905第四纪地质学(2002---2004,2009)

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权威版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第三章 纬线:所有与地轴垂直的面和地表相交形成的圆 纬度:该地铅垂线与赤道面的夹角 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 经度:该地所在的经线与本初子午线的角距,亦即这两个经线平面的夹角 1、简述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区域特征、区域分异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或者说,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区域特征与空间分布、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 2、简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答:形状:地球为一个不规则的旋转椭球体。意义: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如气候、土壤、植被等)的地带性分布。 大小:地球的总质量为6.588×1027g,总体积为10833×108km3,平均半径约为6371km。意义:地球质量不大也不小,从而引力适中,形成了适宜的大气圈与水圈,为生命的诞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3、简述地球自传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答: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球自转产生了地方时;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地球公转:地球的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地球的公转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运动对地表温度调节、生命孕育的重要意义。 4、试述地球的圈层结构。 答:地球圈层结构的划分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两部分。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另外,岩石圈是介于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之间的一个圈层,是指地球表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圈层。大气圈是指环绕地球的由气体组成的圈层,水圈是指地球表层由各种形式存在的水组成的圈层,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所有活着的有机体组成的圈层。 第四章 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地质构造: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地貌特征的总和,是承受地壳运动的岩层或岩体在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变异的结果。 褶皱:岩层的弯曲现象。 节理: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断层:岩块沿着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的断裂构造。 岩石: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

2020最新全国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大学排名

2020全国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大学排名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2012在教育部日前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在地理科学类专业中,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已改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研究地理信息采集、分析、存储、显示、管理、传播与应用,及研究地理信息流的产生、传输和转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地理信息科学是近20年来新兴的一门集地理学、计算机、遥感技术和地图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主要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科学与地图学、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灾害、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公司、高校、规划设计院所,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地理信息科学是1992年Goodchild提出的,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主要专业课程: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遥感原理与技术、数据库结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等。工程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摄影测量学、遥感技术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PS理论与应用、GIS设计与开发、网络GIS、计算机图形学。 发展前景 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在国外的许多大学,而我国现有140所高校开设有该专业,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的高级人才供不应求。随着国家各个部门信息化的进程,以及国内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开发的高科技企业的增多和发展壮大,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还将增大,缺口也将扩大。 信息革命的浪潮方兴未艾,信息社会正朝我们一步步走来,我国已将信息产业列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必将获得巨大发展。可以预见,未来的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将为该专业学子提供更多现代化的、高收入的、令人羡慕的就业岗位。 以上的前景已经过去,现阶段地理信息的人才已供大于需,想从事GIS行业,较强的编程能力才是“通行证”。

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免费师范)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地理科学专业(免费师范)隶属于地理科学,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办学经验。1950年开始招生,2007年成为教育部师范生免费教育专业,2009年被评为重庆市市级特色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以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为支撑,依托重庆市级实验(实习)教学中心和完善的3G实验实践教学体系、金佛山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基地等10余实验实习基地,以培养理论素养深厚、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技能突出、乐教适教的地理学基础教育高级专门人才为特色。毕业生主要到基础教育部门、教育管理部门从事地理教学、地理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等领域的工作,也能从事资源、环境等相关领域的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培养目标: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要求,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宽广国际视野,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地理教学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地理教育优秀师资、地理研究和管理领域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现代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深入了解国内外地理科学发展及地理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关键问题和新成果;了解相关领域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深厚的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知道基础的科学方法论,具备基本的地理思维,富有创新精神;掌握资料调查与收集、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3.具有扎实的教师基本技能和教学研究能力,能熟练运用多媒体与新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具备应用GIS、ARS和地图分析的基本能力,形成良好的地理专业素养和教师职业修养,具有从事基础教育地理教学及教育管理的能力。 4.树立终生学习观念,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高效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钻研精神和一定的地理教学研究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地理教学和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具备完整人格、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积极的人际交往意识;具有良好的环境

南师大伍光和自然地理学考研电子版

自然地理学专业课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学 绪论 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一)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 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的“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 地理学的“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理坐标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宇宙和天体 1.宇宙和天体 宇宙宇宙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物质世界,其中包含着无数的天体和极其广阔的空间。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 天体根据天体各自的特点可将其归纳为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 2.宇宙中的天体系统及其层次 天体始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层次。 星系以上的四级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目前已经观测到,在银河系以外,和银河系同一级别的恒星系统约达10亿个。因为它们都处于银河系以外所以统称为河外星系或河外星云。 银河系:银河系是比太阳系更高层次的庞大的天体系统。其中恒星是最主要的成员,数目在1500亿颗以上。除了恒星之外,还有各种类型的星云以及星际气体与尘埃。 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

大学 自然地理试题含答案

《自然地理学》期未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风化作用:在地表环境作用下,岩石内部结构、构造、成分发生分解,整体坚固的岩石 发生破裂、变成碎屑及其他矿物质的过程。 2.片理构造:变质岩中板状矿物、片状矿物和柱状矿物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发生平行排列 而形成的构造 3.河流袭夺:分水岭的迁移导致一侧的河流夺取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 4.腐殖质: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后再缩合或聚合而成的一 系列暗色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5.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和输入和 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1分) (1)全球的火山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 以及大洋中脊地带。 (2)高岭土、榄橄石、石榴子石分别是沉积岩、岩浆岩岩及变质岩中的常见矿 物。 (3)青藏高原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引起的强烈 隆起 (4)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5)雪线最高的地带在亚热带副高压带。 (6)海岸带主要由沿岸陆地、潮间岸滩与水下岸坡三部分组成。 (7)土壤有机质转化可分为腐殖质化和矿质化两个过程。 (8)荒漠地貌集中分布在亚热带高压带区、内陆干旱盆地区、寒流经过的沿海地区。

(9)土壤胶体的主要性质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带电性、分散和凝聚性。 三、是非判断( / )(9分) 地层的新老关系是确定褶皱构造类型的最主要标志;不同时代的地层直接接触不一定意味着断层的存在;冰川分布下限通常高于雪线;新月形沙丘的弧形突出端朝向主风向;土壤指地球表面的风化碎屑物;黄土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而且主要是风成的;雅丹地貌与丹霞地貌的形成均与构造运动有关;一个地段上的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总是使物种由少到多,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群落演替阶段到达顶级阶段时,净初级生产量也达到最高。 四、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1.下列风化过程不属于化学风化的为 A.溶解 B.水解 C. 水化 D. 水蚀 [ D ] 2.方解石的解理程度为 A. 极完全 B. 完全 C. 中等 D. 不完全 [ B ] 3.自然界最难风化的矿物种类为 A. 橄榄石 B. 角闪石 C. 正长石 D. 石英 [ D ] 4.在超基性岩中肯定不存在的矿物为 A. 橄榄石 B. 角闪石 C. 辉石 D. 石英 [ D ] 5.鸟足状三角洲形成的主导作用是 A. 潮流 B. 河流径流 C. 波浪 D. 潮汐与波浪的共同作用 [ B ] 6.风力搬运的最主要方式是 A. 悬移 B. 跃移 C. 推移 D. 蠕移 [ B ] 7.黄土的粒度组成主要为

南京师范大学《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研题库及答案-考研笔记

南京师范大学《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研题集及答案 师姐高分重点考研题库 一、什么是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分支之一。研究自然环境或其组成部分的科学。按研究的特点,自然地理学可分为综合性和部门性的两组分支科学。综合性的分支科学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等。部门性的分支科学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等。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特点 (一)全球性 由于地球系统过程具有明显的全球性特征,因此许多自然现象和过程都不受国界的限 制。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首先在固体地球研究中建立了全球观概念。80 年代以来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的发展,也已经走向全球化,著名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引 起的气候灾害影响遍及全球3/4范围,就是一个实例。 自然地理学的全球性特点决定了人们必须采用全球范围调查研究和观察测试方法。随着 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地球的研究范围,已经能从隧道扫描显微镜和离子探针的原子尺度 到全球地震台网的和轨道卫星所提供的数据得出的全球图像。从地表的地学实地调查和标本 采集,飞机和卫星对地面的遥感监测,大陆和海洋的超深钻探,天然和人工地震对地球内部 圈层结构的探测等,为自然地理学的全球观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与此相适应,80年代起 一系列大型国际地球科学合作研究计划的推出,如国际岩石圈计划(ILP)、深海钻探计划 (DSDP)/大洋钻探计划(ODP)、世界气候计划(WC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等, 已形成了对地球的全球立体研究网络。 (二)多尺度性 另一个特点是地球系统内各种地学过程发生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具有极大的差别。以 往对不少地学问题争论不休,特别是环境预测问题上出现互相矛盾、脱离实际的情况,症结 之一就是不在一个时空尺度下讨论问题所致。举气候变迁的例子。 地球系统过程的主要时间尺度大体可以划分以下5个层次: 几十亿年至几百万年尺度 地球和生命的起源、生物灭绝、板块构造、造山作用、等 重大事件,是传统地学的研究领域。 几十万年至几千年尺度 冰期、间冰期的交替,土壤的发育,生物种类的分布,地球 公转的周期变化。 几百年至几十年尺度 该尺度的全球变化有气候、大气化学成分的变化,地表干燥度或 酸度的变化,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土壤侵蚀、水系变迁,以及人类对大气圈、水圈、 生物圈的干扰,则是地球系统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人口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可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