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写作中的三种独特视角概要

写作中的三种独特视角概要

写作中的三种独特视角概要
写作中的三种独特视角概要

写作中的三种独特视角

技法综述

视角换位,是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从对方的角度切入来写。一般来说,可以从拟人化、拟物化、换位思考的角度入手写作。如“我”的影子给“我”写信;古人给今人写信;狗眼看人生;人与动植物互换位置,等等。运用这种写法能使文章灵活多变,写作素材充满新鲜感,从而化俗为新,让平淡的题材顿时生色。视角转换的范围很广,一般来说有人与人之间的换位,人与物之间的换位和物与物之间的换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随着视角的变换我们欣赏到的景物会有所不同。同样,作文的视角变一变也能够使文章别开生面、独具风采。一般作文都习惯从人的视角看人、事、物、自然等,但是习惯的视角容易带来审美疲劳,很难写出新鲜的东西,很难出彩!其实,何妨变换一下视角,倒过来试一试,从物的视角来写各种作文,用物的眼光来审视生活,表现生活,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可以化枯燥为形象,化腐朽为神奇,给阅卷老师一个惊喜!

视野决定创新,

视野决定高度,

角度决定创意。

写作贵在创新,角度的独特是一条很妙的创新方法。

写作中有三种独特的视角:物的视角、人的视角、物我一体的视角。

(一)物的视角

所谓物的视角,就是以物的眼光观察人类,思考人类。

灯——梦

我是一盏小油灯。

一只破碗,一点菜油渣,一小截棉芯,一点红光,那就是我。每到深夜,我就会给主人带来淡淡的光明.

当月亮被大山挡住了,当星星被黑夜藏起来了,我被凤——一位十五六岁的姑娘点燃。我昏黄的光碰撞到石砌的墙壁上,折射出冷冷的光.墙角还有一张比光更冷的父亲的睑。

“凤儿,——我和你大伯说好了,明天你就到他的加工厂里去帮忙。”父亲的旱烟在黑暗的墙角里一明一灭。

凤停下来手中的笔,扭过头来,一脸的疑惑。

“你大了,也得为弟妹们考虑考虑。”

我分明看见三双明亮的眼睛盯着凤。凤低下了头。

“再说,家里也没钱供你念完初中了!”

这凤知道,去年遭了旱,今年又闹了水,地里没收成,生活都难保,哪有钱念书。

她的头更低了。

“女孩子家,嫁个好人家比什么都强。”凤想起了同村的丽。丽比她大四岁,从镇上回娘家时,光鲜得很。跟她说这话时,丽一脸的满足。

但我看见凤低下的头突然抬起,望着窗外,窗外连绵的群山延伸向无边的暗夜。静夜里传来夜莺的啼叫,——那是大山沉重的呼吸,贫穷、落后、愚昧压得大山喘不过气来。凤觉得。

凤一句话都没说。

我昏黄的光抚慰着凤的脸,那是被头发遮住了一半的脸,脸色暗得就像她家的生活,散乱的头发里藏着一双眼睛一比我明亮、比我炽热的眼睛。

……

父亲的鼾声响起。

凤双手托着腮,望着窗外连绵的群山,目光很坚定。桌上,是一篇课文——《我的老师》。那书,隐隐地还有一种猪草的味道。

桌上,一本书,一截铅笔,一盏欲睡的小油灯——我,还有一张纸,纸上躺着一首诗——《梦》。

夜深了。

我灭了。

梦亮着。

评价:在满分作文《灯——梦》中,那如豆的灯光,清冷的石墙,远处的群山,作者轻轻一点染,就为文章营造出独特的氛围;父亲黑暗中的旱烟、寂静中的鼾声,凤散乱的头发、明亮的眼睛、坚定的目光,如此等等都是借助灯之“口”之“眼”叙述故事,将同情和赞许之情融于描写之中,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反映主题。

传递执着

我是一株葵花,一株金色的葵花。

有一天,你走进了这方田园,背着一张画板,一直在田园里察视。刚开始,我以为你会和其他人一样,巡视一番就会走掉,但我错了,你每天早晨都会来观察我们。最后,你选择站在了我的跟前。你支起画板,开始绘画。但是,似乎无论怎样,你都很难调出这种金黄色。看到你一次次流露出失望的神色,我都于心不忍了。但你并没有放弃,在经过几十次的调色之后,你终于调出了满意的颜色。不一会儿,你就画出了一朵朵金黄色的葵花,我也在其中。你将我画得那么富有感染力,我真的非常感谢你。

但是,画出这幅画之后,我并没有看到你欢乐的容颜,反而听你每天在我身边一次次地诉苦。你说,他们说你是疯子。我的心在痛,可是我是一株向日葵,我连对你说一句安慰的话得能力都没有。

终于有一天,你拿着一支手枪站在我面前,难道你想离开这尘世吗?你将枪口缓缓地移向自己的头颅,一声枪响,鲜血染红了田园。我多么想阻止你做这一切,可是我做不到,我欲哭无泪!或许你的心里早已对尘世没有了牵挂,这就是你解脱的唯一方式。但是我的心很痛,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被迫在世人低俗的眼光里和唾骂声中离开了这个他本来很热爱的人世。

过了不久,主人将我连根拔起,我没有痛,是你教会了我,做事在乎的是执着,对梦想的追求,又何必在乎生命的长短呢?虽然我死了,但我的灵魂已经在你的那幅画里,我已无牵挂,让我伴着你吧!

你就是凡。高,一个后人皆知的大画家,将感情全部融入画中的画家。你的画是那么富有感染力。画中的我已将这种执着精神传递给了很多人。我知道,画同时也是你自己的灵魂,你永远值得人们纪念。

你的执着,我会永远帮你传递下去。凡高、世人也会永远记住你,记住你笔下的向日葵,记住你昂扬向上的精神。

提醒幸福

我是一盏精致的台灯。

我的灯光明亮柔和,可为主人看书学习照亮;我台座上的时钟可以时刻提醒主人要惜时如金;我还可以奏出优美的音乐来缓解主人紧张的神经:总之,我一切都为主人的学习和生活着想。可是……

款款的碎步由远而近,清幽的香味由淡而浓,白雪公主般的主人挪进了书房,拧亮了我。主人的眼睛和我的灯光一样朦胧,我随着她的眼光望去——墙壁上明星的眼神充满诱惑。此刻,我的时钟显示为8:30,主人晚到了半个小时。她身上的香味清楚地告诉我,这半个小时她就花在自我“修养”上。当然,美是需要创造的。

一道数学题让她细长的“眉毛”紧锁。我瞅了一下,那可是一道并不怎么难的题目啊。主人漫不经心地打开我身旁的录音机,书房里顿时飘满了萨克斯浪漫的音符,但凯丽·金没能帮她找到灵感。五分钟后,这道题被扔在一边,纸皱巴巴的。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主人斜躺在床上,一边吟诵着《将进酒》,一边品尝着咖啡——那是她的母亲煮来给她学习疲劳后提神的。咖啡冒着热气,朦胧了她的眼睛。她站起来,在房间里扭动起腰肢,仿佛舞台上的明星。书房里弥漫了咖啡的香气,我醉了,我碎了。

一本语文书被她修长的手指随意地翻开,指甲是鲜红的——鸡尾酒的颜色。她开始预习《提醒幸福》,可是主人时常抬起她好看的脸,一会儿瞥见刘德华在冲她微笑,一会儿听见张惠妹动感的歌声。我看得出,主人眼神里有渴望,更多的是茫然。

读完《提醒幸福》,主人心想幸福需要提醒,幸福需要享受。想到这里,主人又抿了一口咖啡。但我看到主人的眉头皱了一下——咖啡甘甜中带有苦涩的味道。唉,那咖啡似乎也变了味道。

一个大大的懒腰,一个长长的呵欠过后,我熄灭了。

窗外,我的同伴们还在别人的家里继续工作着。

我们这里,房间一片漆黑。

漆黑的,还有主人的梦。

[名师点评]

本文之妙,一在构思奇巧。文章描绘了一个少年女学生身在福中、不思进取的行为,从而提醒青少年要珍视幸福,进取向上。按照惯常写法,大都会采用少年女学生自述或者一般性的第三人称写法。作者独辟蹊径,借助“灯”的视角讲述见闻,叙述故事,寄寓情感,可谓新颖独到;二在意蕴悠远。诸多描写让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本文最能打动人的,就是将惋惜与谴责之情融于生动的描写之中,贯穿文章始终,含蓄蕴藉。结尾处以四个单句分别为段,叙述动情而舒缓,留给读者无穷回味;三在表达有力。故事集中在书房中,集中在一个晚上,由于场景和事件相对集中,不仅笔力集中,而且收到了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狗眼看人

我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狗,我的主人是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

此刻,她正趴在书桌上静静地完成作业。明天数学测验,要是考不好,又该挨妈妈骂了。其实她心里已经够难受了。唉!真不明白人类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逼孩子学习,却从来不和孩子促膝长谈。作为狗的我可幸福多了。

人类真可怜!

夜已经很深了,主人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珠,又埋头向题海进军。其实她早该休息了。我明白她心里也这么想。“我讨厌数学”,我看见她在日记里把这句话写了千百遍。我不明白,除了考试之外,一辈子也不会用到二次根式的人为什么要逼她去学。也不明白人类为什么用这种低级的教育方式去摧残孩子。我知道她在文学方面颇有天赋。她曾经为写一篇文章忙了半夜,但那时,她总是笑容满面。可现在却声声叹息,无奈地将小说锁进了柜子里。我的主人,要不是生在这个以分数论英雄的时代,早就成为李清照或三毛了。

人类真奇怪!

许多次我都想告诉主人:“你的悟性那么好,只要努力,数学一定能上去。”她不像我的前任主人——那是一个漂亮的女孩,考试经学作弊,还抄袭作业,想不到那美丽的外表下竟有那样肮脏的灵魂!我的主人,即使考个“鸭蛋”也不会作弊。

主人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我的情景吗?你一把抱住我,真诚地说“我喜欢你!”我疑惑是眨眨眼睛。你接着说:“因为你像狗。”真逗!我本来就是狗,我爱主人——你,也是因为你像人,而有些人不像人,而是狼。只有生命的内容同形式一致时,才有灿烂的生命!遗憾的是,被誉为宇宙中最聪明的人类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总是把金钱、名利当作枷锁,套在自己的脖子上。

人类真可悲!

作为一只狗,我不用被逼着学习和考试,我有完全属于狗的自由。主人我可怜你.我真希望你的生活像刚出炉的面包一样美好!

点评:这篇文章的视角非常奇特,把自己当作一只狗,换个角度,以狗的视角来审视我们人类的各种活动,从三个层次加以诠释:人类真可怜,人类真奇怪,人类真可悲。一只狗对主人的述说,恰恰就是作者想对世人表白的,作者希望能无忧无虑地自由地学习,发挥自己的特长。但事实并非如此,正如作者所说:被誉为宇宙中最聪明的人类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总是把金钱、名利当作枷锁,套在自己的脖子上,另外,文章语句富有哲理,如“只有生命的内容同形式一致时,才有灿烂的生命”等,发人深省。

这种跨界性观察的好处是:因为人类在那些“物”(动物、植物、无生命的事物)面前是心灵不设防的,其言行举止,爱恨情仇礼义廉耻处于本真状态,没了掩饰也不必掩饰,因而更容易暴露出其本质。这种写法的要领是:

(一)物要有人的灵性。

这些物要能像人类一样喜怒哀乐,会观察会思考会兴奋会流泪,会反思会总结,这是所谓的人的灵性。

(二)物要有物的特性。

每一种物都有自己的行为逻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这种逻辑这种行为准则首先是指物的生物性或物理性,鸟能飞鱼也游虎会啸狼能嗥,镜子能照人,电灯能发光,石头是坚的,沙土是松散的……(三)见证性和批判性

(四)本种物看待符合自身行为逻辑、行动准则、道德规范(当然是作者的或社会公认的)事,会判断其合情、合理、合法,进而赞扬讴歌;他种属的成员与自己的观念相左,就予以否定,讽刺、贬抑,进而反映其深刻的社会问题和主题思想,引起读者的深思。

满分作文《灯——梦》中,通过灯的观察与叙述,表达了对凤的同情与赞美。

(二)人的视角

与用物的视角相对应的是“人”的视角。

所谓人的视角,就是拟人化,本来是“人”处于第三人称的客观介绍物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成因、特性或生长、发育、活动、经历、睡眠、捕食、繁殖等等,变成“物”的第一人称的象人一样的自述。这类写法最常见的是科普类的文章。为了便于说明,还是先引用两篇文章。

小豆子的旅行

我是小豆子,我可愿意为小朋友服务了。今天,我要到淘淘的身体里去旅行一次。瞧,嘴巴已经打开了,哇,淘淘的牙齿可真锋利。我的朋友们一下子都变成了碎片。瞧,他们都往下走了,一会儿,我也会变成碎片往下走。哎!我怎么整个就被挤下去了;我现在被挤到一根细细长长的管子里,这就是食管。食管壁很薄,要是遇到鱼刺就可能被刺破,在食管中我被一点一点地往下送。

我现在来到了一个大口袋里,这个口袋就是胃。它象一个磨子不停地动。我的朋友在这里不停地转呀转,磨呀磨,变得象浆糊一样。“哎哟!是谁,身体硬梆梆的?”“是的,胃大哥。”“你怎么整个儿就下来了?”“是呀,你的小主人吃饭太快,没把我嚼碎,就让我下来了。”“咦,胃大哥,你身上怎么有伤口呀?你的伤口疼不疼?”“那就要怪我的小主人,平时吃东西不注意,爱吃的就吃得很多,把我撑得很难受,他一会儿吃冰冷的冷饮,一会儿又喝滚烫的开水把我搞得够呛。有时我很想休息一会儿,可是我的小主人又要吃零食,把东西硬塞进来,让我不停地工作。我实在是累坏了。所以,就成了现在这样,我生病时可难受了。”

我又来到了小肠妹妹家,小肠妹妹的家弯弯曲曲的就像一个迷宫。边上有许绒毛,还有一扇扇小门。“我是小肠妹妹,欢迎你食物朋友。从我的小门出去就可到达淘淘的全身,使小淘淘长高,长胖,给淘淘力量。”“我也要出去,为淘淘做点事。哎,怎么出不去?”

“喂,小豆子,到我这里来。”“好吧,你是谁?”“我是大肠姐姐。”“我身边怎么都是脏东西,他们是谁?要到哪里去。”“他们是残渣,他们将被排出体外。”“那我呢?”“你也会被排出体外。”“那我还没有为淘淘做事。”“那没办法,因为你没被嚼碎,不能变成营养,被身体吸收。”我出去以后,一定要把看到的告诉小朋友,让他们养成好的饮食习惯,使他们更健康。

故事《小豆子的旅行》

现在我们来分析欲写物用人的视角来表现的好处是:

第一、第一人称的运用,显得更真实自然。

读完《小豆子的旅行》全文,我们也仿佛和豆子经历了一次独特旅行,获得了独特的体验,也获得了大量的有关人体内部结构、消化系统和食物的科学知识,这是运用第一人称的功效。

第二、变平实说明为生动说明。

因为叙述角度的陌生化——第三人称变为第一人称,拟人手法的运用,表达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生硬平实的说明为主变为摇曳多姿的叙述和生动的描写,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和趣味性,这种形式特别适合儿童和青少年阅读和写作借鉴。《小豆子的旅行》这个故事性说明文,以叙为主,综合运用多种语言表达方式,生动地介绍科学知识,达到了科普教育的目的。

人的视角还有一种形式是用词拟人化。

用词拟人化,就是作者虽然是站在人的视界——第三人称的角度观察介绍物,但为了达到生动说明的目的,仍用一些能表现人的特点的词语去表现事物,赋予事物以人的灵性。

例如下面的例子:

于是我经常在头脑里想象出这样一些画面:河与沙漠的关系如同一些生命之蛇与几只巨型蜥蜴之间的生死搏斗。河想包围沙漠,缠住它并消解它。沙漠固执地蹲伏在那里,愚蠢而又警觉,充满仇恨而冷酷无情,等待时机,随时准备猛地扑过去,并一口咬断它。

——周涛《河与沙》

蚂蚁不仅是蚜虫的“卫士”,还是蚜虫的“保姆”。冬天临近了,雌蚜排出了一个个越冬卵。蚂蚁很担心这些卵会被冻坏,便不辞劳苦地把它一个个搬到蚁巢里收藏起来。

——仇春霖《甘露的秘密》

……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

————李汉荣《山中访友》

第一个例子运用“想”、“固执”、“愚蠢”、“警觉”、“仇恨”、“冷酷无情”这些具有拟人色彩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河与沙生死搏斗的那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紧张而恐怖的气氛。

第二个例子运用“卫士”、“保姆”、“担心”、“不辞劳苦”这些具有拟人色彩的词语,形象生动、诙谐幽默,表现蚂蚁为幼蚜虫尽心尽力地呵护,突出了蚂蚁与蚜虫之间的共生关系。

第三例运用“打手势”、“唤名字”、“交换眼神”、“看”这些具有拟人色彩的词语,描绘了童话般的世界,表现了轻松愉快的心情,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

这种写法除了需要注意物的特性和人的灵性(能言能语,会思考等)之外,在说明文中还要注意知识性和科学性,物性、人性、科学性的三者有机融合,最终目的是为了宣传介绍科学知识。记叙文中则是为了表达的生动和创设意境的需要。

(三)物我一体的视角

物我一体的视角,是指在写作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同时运用人的视角和物的视角。为了便于说明,我们还是以“文”说法。

今天清早进公园,闻到一阵清香,就往荷花池边跑。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花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有姿势完全相同的吗?没有,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都可以画写生画。我家隔壁张家挂着四条齐白石老先生的画,全是荷花,墨笔画的。我数过,四条总共画了十五朵,朵朵不一样,朵朵都好看,如果把眼前这一池的荷叶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比齐白石老先生更大了。那画家是谁呢……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一身雪白的衣裳,透着清香。阳光照着我,我解开衣裳,敞着胸膛,舒坦极了。一阵风吹来,我就迎风舞蹈,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呢,这不就像电影《天鹅湖》里许多天鹅齐舞蹈的场面吗?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下边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叶圣陶《一个少年的笔记----记诗的材料》

物我一体的视角其写法要领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以人观物

在这一部分里,人是观察者、体验者,站在人的第一人称的角度叙述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描述事件的变化,人的灵性与与物的特性是可以清晰地分离开来的。第1、2自然段,花是花,自有其清香、颜色、姿态等;人是人,能嗅能跑能看能数数等等,人与物绝不相混。

第二步:人、物过渡

这一步比较简单,常常是用一个幻觉类的句子作标志,提醒读者下面将进入视角转换,常用的句子样式如:我觉得自己仿佛就是某物,我似乎变成了某物,等等。《一个少年的笔记----记诗的材料》就用“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来表明视角转换。

第三步:人、物一体

在这一部分里,人变成物,物是观察体验者,叙述者,站在物的第一人称的角度,物有物性的同时,也具有了人的灵性。《一个少年的笔记----记诗的材料》第3段,我变成了荷花,有了荷花的物性:颜色雪白,气味芳香,玉立水中,随风飘动。同时,“我”这个物也能像人一样穿衣、解衣、舞蹈,能听懂“别人”的语言。这个从李汉荣的《山中访友》片断也可以得到证明:

“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掌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在这里,作者变成了树,有根须,能扎进泥士和岩层;能汲取养料;有树冠、有树枝、有树汁、有年轮、有树籽且会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树也有了人的灵性:有脚、有呼吸、有头发、有手掌、有思想等等。

物我一体的视角的好处在于营造一种浮想联翩、情景交融、诗意盎然的意境,阅读《一个少年的笔记----记诗的材料》,一池随风摇曳的荷花定然会定格在我们的眼前,并引发我们不尽的遐想,走进《山中访友》,陶醉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眼睛,还有我们的情感和心灵……

三种独特的视角,都能带来无限的创意,予人以创造和智慧的惊喜,在写作实践中应灵活地运用,当平常的写作角度不好写作发挥自己才情的时候,就要考虑能否选择其中一个视角,另辟蹊径,写出灵气才气过人的文章。

忽略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在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看。

孩子跪坐在椅子里,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的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憧憬。

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

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的。”

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过不了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眼睛:“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它们的。”

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身后是孩子表现出的坚定和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从学前班回来后,照例跑到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地炫耀着。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之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

“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小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了紫罗兰的生长,那些小东西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这也是个生命呀,孩子想。

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中有一株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句话: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在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看。

孩子呆呆地望着花,觉得心里空空的。

人之初

(1)在车站等车是段最无聊的时间,看没看的,玩没玩的,坐久了,屁股生

疼,就想站起来晃晃。

(2)那边,几个小伙在嚷嚷地打牌。

(3)我走过去,靠在一根柱子上,看他们打牌。忽然,觉得哪儿有点儿不对劲。肩一动,衣服粘在了红柱上,糟糕,柱子上油漆未干!看看大半个肩膀印得红红的,我真想一脚将那根倒楣的柱子踹倒。你不知道,这身“皮尔??卡丹”是出差前妻子刚给我买的,整整一千二,才十多天,就弄成这个样子。

(4)再转脸一看,我前面一个“灯泡顶儿”,后肩也是红红的。然而他是那样若无其事看他的牌。这家伙太缺德。

(5)我正恨出眼泪的时候,一个广州佬豪不客气地走到我的跟前,占了我的位子,笑开嘴,看那摊打牌的。

(6)我看见他那瘦瘦的肩儿扛着笔挺的高级西服往红柱上靠的时候,我想叫他一声。然而,我也没。该我红肩第二,就不该你红肩第三?我心里觉得特不平衡。

(7)他也跟我一样,看了一会,就不想看。离开时,肩紧紧地被红柱儿粘住

了。我认为他一定要骂一声,然而,他也没。他还比我更加机警,掉过头看看肩后一片红色的云,面不改色,心不跳,没事一样,站在一边,继续看牌。

(8)又有了这么一个跟我同样的受害者,心里觉得宽慰了许多。我可以肯定,他那身西服一定比我的“皮尔??卡丹”还要高级。人家那样的衣服都能认了,我为什么不?若是再印出第四个、第五个这样的红肩儿,我想,我心里会更加舒坦的。于是,我就在这儿继续守株待兔。

(9)不一会,一位年轻的士兵也走过来看牌。

(10)当他准备将扛着红五星的肩往柱子上靠的时候,旁边的一个小男孩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