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为了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为了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为了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为了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为了

A

A

第4

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相关规划与政策保障

可持续发展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必须始终遵循的指导方针。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摆脱高消耗、低产出的传统增长方式着眼于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路子自觉体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的根本性标志。

一、工业化与环境代价新中国成立伊始辽宁即开始了工业化进程。在全国的大力支持下最早建成了国家最大的重化工业基地。但以资源采掘和资源依赖为特征的传统工业方式给辽宁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也造成了相当破坏。上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的相当长时间里辽宁的环境保护成本始终不低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 4% 。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我省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到突出位置一方面着力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一方面增加投入防止污染。

其中“4321”工程的实施使辽河流域水质达标率比 1995 年提高了 14 个百分点;近五年从城市中心区搬迁污染企业 400 余家拆除城市中心区燃煤设施 5682 台砍掉烟囱 2730 根建成烟尘控制区 45 个; 600 家重点污染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取得经济效益 5 亿元;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下降 4.8 个百分点矿山生态恢复重建率达到 11.2% 。但是由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历史欠账太多短期的环境治理尚不足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一是人口问题。目前全省从国有企业失业的职工达到 91.9 万人从集体企业失业的职工达到 75.3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达到 89 万人其中有就业愿望的 160 万人;农村也有近百万人需要安置到种植业之外的其他产业。全省城乡社保对象达到 525 万人每年支付的养老金、失业保险费需要财政负担 115 亿元。全省现有 280 万退休人员 165 万低于城镇最低收入线的贫困人口农村 147 万人尚未脱贫。

二是资源短缺问题。辽宁曾经是资源富有省份但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利用有的资源已经枯竭有的严重不足经济建设与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加剧。一次能源(煤炭)储量不足保有储量只有71 亿多吨仅占全国储量的 1.06% 而全省每年能耗总量却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目前全省由外地调进煤炭约占总消费量的 60%;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严重不足与冶炼能力矛盾突出全省十座有色金属矿山有

8 座已经关闭有色冶金企业三分之一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水资源十分匮乏,全省人均水

资源量为 860 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辽西地区仅为全国的五分之一工业与农业用水缺口加大日缺水达到 100 万立方米左右;森林资源少且分布不均衡全省森林面积人均不足0.09 公顷丹东、本溪、抚顺的森林资源占到全省的 65.5% 辽西地区森林覆盖率则仅为 18% 左右;耕地面积递减每年减少的耕地面积大体相当于一个中等县人均占有耕地 1.47 亩低于全国 1.59 亩的水平高产耕地面积仅占全部耕地面积的一半左右。

三是生态环境问题。结构性污染状况没有得到根本好转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目前工业废弃物累计堆放 15.5 亿吨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列全国第

一位;农村污染有加重的趋势污染农田的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 3.3%;水污染严重辽河流域污染仍居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首 ,全省 62 条主要河道有 43 条河水达不到起码的五类水质标准渤海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仅为 54%;土地荒漠化严重其中草地沙化面积 26.7 余万公顷耕地沙化面积已占总耕地面积的 8.3% 形成横贯辽北、辽西东西长 430 公里、南北宽 100 余公里的狭长沙化地带。

四是城乡发展差距问题。

20__ 年我省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 2557 元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5797 元农村居民收入为城镇居民收入的

44%;农民消费水平只有 2540 元 ,而城镇居民为 7366 元,前者只及后者的 34.5%;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农村为 75.9 台城市为 117.3 台,农村仅及城市的 64.7%;每百户拥有电冰箱农村为15.87 台城市为 83.37 台农村仅及城市的 19%;农村电话为252.8 万部城市为 669.2 万部农村仅及城市的 37.8% 。从用电量看农村用电 105.4 亿度城市为 658.39 亿度, 农村仅及城市的 16% 。传统的城乡两元结构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交流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原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主线。它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人和自然的相互依存、相互交融为基础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为限度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

牢固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辽宁人口增长的压力以及由此引起的就业、老龄化等问题将长期存在;自然生态环境基础差、发生问题面积大和程度广的现象不可能短期得到解决;生态系统全面改善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至少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资源利用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难度和压力 ,也还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呈加大趋势。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诸多严峻问题 ,不可能采取速战速决的办法解决需要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不能见物不见人既要考虑经济指标又要兼顾社会指标既要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更要着眼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追求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

将提高全省整体发展实力和科技竞争能力与促进形成有特色的地区经济发展格局有机结合起来;将继续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同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有机结合起来;将鼓励一部分地区严格保护生态环境与受益地区提供相应的经济补偿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依法推进的思想。

可持续发展涉及不同地区、部门、群体或个人的利益调整也涉及不同发展时期工作的相互衔接需要通过法律保障而不是行政干预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进而把可持续发展的各项任务纳入法治化轨道。在研究社会发展、人口工作、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社会保障等立法工作时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坚持上述指导思想客观上要求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经济、社会的互动效应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规范经济增长判断和检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得失成败。

统筹经济与人口自然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既要满足当代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改善生活质量又要确保代际公平为后代人留下充裕的发展空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坚持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结合。

立足长远不搞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再造新的竞争优势为经济发展积蓄后劲。同时又要着眼当前善于解决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领域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

坚持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结合。

在继续提高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强化大中城市的集聚、辐射与服务功能的同时通过实行农村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一主三化”方针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的结合。

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主要运用市场机制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同时要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导向作用为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结合。

要注重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发展清洁生产。同时立足本地科技、教育优势突破关键技术解决技术瓶颈制约发展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目标与前景

第一阶段:到20__年基本实现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为20__ 年全省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经济超高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综合财力增强。

GDP 年均增长率为

13%从20__年的5458.2亿元增加到 20__年的7876亿元、

20__年的10057亿元;

GDP存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0__年的5.3%上升到20__年的6.2%和20__年的6.9%;

人均GDP从20__年12041元上升到20__年的16553元;地区财政预算内收入由 20__ 年的 757.3 亿元上升到 20__ 年的1189.3 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由 4.6%上升到

5 . 1 % 。(注:上述指标均比省里的规划指标略高其中国内生产总值超万亿比省里规划提前 3年。)

——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 20__ 年的2.66吨标煤下降到 20__ 年的1 .86吨标煤;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要由 324立方米下降到200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 69%提高到8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 34%提高到50%。

——环境状况明显改善。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由20__年的1.17%上升到20__ 年的1.5%;万元工业产值固体废物排放量由

148吨减少到30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33%提高到60%;森林覆盖率由 3 1 %提高到37%;城市污水处理率由 31%提高到60% 。

——社会教育科技事业全面发展。人均受教育程度 20__ 年比现在提高 1年达到1 0年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人均寿命 20__年达到74岁步入发达国家水平;城镇失业率由现在的16.6%降到20__年的5%以内;R&;D经费支出的比重由20__年0.92 提高到20__年2%;恩格尔系数20__年比现在降低 5个百分点为 40%。

第二阶段:到20__年全省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3000亿元GDP年均增

长率保持在10%左右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沈阳、大连等市基本实现现代

形成与辽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相适应的人口环境体系。到20__ 年国民

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人均受教育程度达到 11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 74.5 岁。

——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5% 以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完善。

建立比较完善的省、市、县(区)、乡(社区)的四级卫生保障体系。

——农村经济全面振兴。逐步形成符合省情的、合理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 200 户。建立沈大、沈山和黄海大道 3个绿色产业带。形成一批科技先导型、特色产业型、生态农业型和都市农业型现代农业园区。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森林覆盖率达到

40% 基本扼制沙化扩大趋势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湿地基本恢复功能;主要行业能耗、水耗、资源消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6 条主要河流干流水质达到功能区划要求;全省60%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于U类;全省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70% 城市基本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标准;公众普遍采用绿色消费模式基本形成资源节约型生活体系。

——全省初步建成循环经济型社会建立国民经济绿色核算体系资源利用效

率大幅度提高主要行业的主要产品能耗、物耗、水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万元GDP 能耗低于1.7吨标准煤( 1990 年不变价);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低于 170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9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6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80%主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率达到6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 70% 。

第三阶段:到2021年全省城乡全面进入小康社会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率先

实现现代化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30000 亿元。这一阶段的年均经济增长保持在 9% 左右人均 GDP 超过 6000 美元;形成完善的社会服务系统;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更加提高;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优于U类;6条主要河流水生生态得到恢复;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改善;所有城市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标准; 80%城市建成生态型城市环境质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省生态环境开始好转局部地区明显改善。

——全省基本建成循环经济社会。主要行业的主要产品能耗、物耗、水耗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万元 GDP 能耗低于 1.2 吨标准煤(1990 年不变价)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95%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8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 主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率达到 80%。

四、重点与难点及其政策保障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既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又要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进一步落实现行的计划生

育政策20__年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4.8%。以内。以政府为主体重点搞好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的基础教育。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基础上完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体制扩大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鼓励和帮助全社会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建立有利于人口素质提高的利益导向机制。

我省 65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 7%而且比重还在加大。要尽

快形成以家庭供养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三养”

一体、互为补充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在农村除了以家庭养老为主外进一步完善

社会救济和“五保”供养制度。建立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大力发展老龄产业通过税收、信贷优惠鼓励社会力量发展老龄产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积极推进医疗保险体系改革将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到城乡从业人员 ;符合低保条件的城市贫困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探索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面向广大农村居民的覆盖范围。在社保试点基础上探索并建立一套包括社会保障基金供给机制、基金管理运营机制、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在内的社会保障系统。

继续落实和完善各项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建立高效就业服务体系。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个体私营经济。加强培训体系建设提高就业者适应新岗位的就业能力。

鼓励节约合理开发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

以建立全民节约型社会为奋斗目

标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水资源短缺是我省的基本省情应

特别强调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逐步完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宏

观管理体系。城乡商业用地纳入市场化轨道坚决杜绝土地批租、土地征用过程中的漏洞。采取切实措施防止耕地资源的流失和减少。

我省是海洋大省在发展海洋捕捞、海洋交通运输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海洋油气、海水养殖、海洋旅游、海水直接利用和淡化、海洋化工、海洋药物等新兴海洋产业使其形成一定的规模。有理有节有序地合理开发利用公海水产资源发展相应的捕捞加工技术。

强化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以治理水土流失为核心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以改造坡耕地为基础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

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实施分区防治战略突出保护;创新水土流失防治管理体制和投入运行机制。

加快沙漠化防治。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因地制宜分区突破”的原则以国家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集体、企业和个人防治相结合共同推进沙漠化防治。“十五”期间重点建设以防风治沙为主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四期工程建设。推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促进生态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通过工程治理、技术集成、模式带动、政策引导和法律保障按类型、分阶段建设生态农业。抓紧实施一批生态农业户示范工程。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从注重保护区面积扩张向强调提高保护区生态与社会效益的方向转变建立和健全各类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

大力推动环境污染预防与治理促进城乡环境综合质量明显改善。

强化以城市为重点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努力降低劣质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优质煤使用比重。积极研究开发煤炭转化为清洁能源的途径和方法;从源头控制机动车污染;防止城市扬尘污染。

继续搞好水污染综合治理。所有建制市都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率。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时要同时安排污水

回用设施的建设建立中水系统加快污水回用与污水资源化。加快辽河流域和环渤海污水处理厂建设根治重大水系及近海污染。

全面推进以垃圾处理为主的固定废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逐步将环保产

业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__ 年前全省城市垃圾处理率达到 90% 。

加速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有重点地推进发展一批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并努力将发展小城镇与引导农村各类企业合理集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充分发挥其连接大城市和小城镇的经济文化纽带和桥梁作用。

以提高居民生活、居住水平、环境质量和改善城市投资、贸易、文化科技等条件为中心加快城镇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发展具有城镇特点和市场潜力的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污染减量型的工业企业提高城镇吸纳就业的综合能力和居民收入水平控制城镇人口贫困现象。

需要提供如下政策保障:

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综合考核企业或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将资源环境的综合成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考虑政策设计和建设投资促使由单纯经济增长型行为向注重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协调型行为的转变引导人们深刻认识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需要付出相应的经济成本和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建立有利于相对稳定投入的投融资政策体系。

把逐步加大各级政府的必要投入与引导非国有资金以及国外资金投入有机结合起来大幅度提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资金保障程度和稳定性。认真实行各类项目招标制、建设项目业主负责制和监理制、公益性建设项目企业化经营等制度提高可持续发展投入资金的经济效益。

力争“十五”期间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资。采取更加优惠的投资导向政策在促进可持续发展领域扩大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的力度。降低利用外资建设环保项目业主的自有资本金比例;允许效益高、资信好的企业借用部分银行贷款作为引进外资的配套资金;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于先进环保设备制造、技术开发、环保信息服

务、重大生态环境工程、生态农业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等领域。

大力开发和推广先进适用的生态保护型实用技术。

加快各类企业环境污染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的根本转变。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开展清洁生产为重点的工业污染综合防治模式;选择一批具备条件的地区或企业扶持建立若干生态和环保

研发中心组织开展技术和装备攻关提高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水平;大力发展环保咨询服务业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包括生态建设、清洁生产等方面的技术和信息服务;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攻关与开发全面推行企业废弃物减量化技术;鼓励研究和采用一些新的有关生态环境影响的风险评价开发利用先进适用的监测、预警技术。

加强统筹规划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

结合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在清洁生产、环保产业、生态农业、文化教育产业等方面 ,适时启动一些重大建设项目或工程支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要善始善终搞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使全省重点行业的单位产品的能耗、物耗、水耗以及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突出抓好采煤沉陷区治理、辽河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

逐步完善对突发性生态环境事件的监测预警预报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能力。

重点放在流动人口规模大的城镇气候和生态变化剧烈的重点地区地质环境灾害多发地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覆盖全省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以应急反应为基础的环境灾害应急系统。当前要把建立公共卫生应急机制作为重点完善城市疾病信息网络、预防控制和应急救治体系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注:本文引用的数字除有标明外均为 20__ 年底前的数字)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东北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东北 东北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原油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也是世界五大石油工业基地之一,从1979年以来,原油年产量连续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还有辽河油田也是我国的主要油田之一。 东北是以石油化工为主体的多品种的化工基地,主要中心有大连、吉林、沈阳、抚顺、鞍山、本溪、大庆、辽阳等。 东北煤炭产量仅次于华北,在全国居第二位,年生产原煤1000万吨以上的大矿有阜新、抚顺、鸡西、鹤岗4处。但东北煤炭工业相对发展滞后,未能满足本区区内之需要。 在煤炭、石油和水力资源的基础上,东北地区建立起强大的电力工业,发电量仅次于华北,居全国第二位,东北的电力网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电力网,但电力仍然不足。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木材供应地,木材产量占全国的一半左右,黑龙江、吉林是全国两个最大的木材输出省,两省生产的原木有60%支援全国各地。 东北地区的建材工业也有相当规模,以水泥为主,辽宁水泥产量占全区的65%,有1/3的水泥外销全国十几个省区。 东北地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重工业产值在各大区中居第二位,这个基地起初是以钢铁工业为基础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石油资源的开发,则形成钢铁、石油工业并重的工业基础。目前,东北地区已基本形成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工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东北地区目前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钢铁产量占全国的1/4以上,在各大区中居第一位。鞍钢是东北地区钢铁工业的核心,也是我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和世界上著名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之一,钢铁年生产能力为700多万吨,本钢是东北第二大钢铁冶炼中心,也是全国12个重要钢铁企业之一。此外,还有通化钢铁厂、吉林合金厂和大连、抚顺、齐齐哈尔3个特殊钢厂。东北所产的钢铁有1/3以上支援全国各地。 机械工业是全区工业的核心,其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4左右。东北是我国机械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以生产冶金、矿山、运输、机床、动力、农机等机械设备为主,冶金设备和汽车制造均占全国一半左右,矿山和发电设备均占全国的1/3。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是主要的机械工业中心。

东北老工业基地演讲稿

当谈到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家都不陌生。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已经走过了60多个年头;从形成到发展缓慢再到振兴老工业基地口号的提出,全国都在这块土地上花费了很多心思。今天,东北工业区正在有序的发展和生产,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成 2.自建国后,工业一直占据东北产业的主体地位。 回顾建国50 年来东北工业产业结构的演进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缓慢 东北地区的经济带着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我国市场积极体制的不断发展,东北地区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 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提出 是继实施沿海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思想 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 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要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相结合,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进行国有经济布局和所有制结构的重组。 2.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产业优势: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 3.发挥政府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职能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矿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失业职工创造在就业机会。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以国有企业改组改制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企业技术进步成效显著,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稳步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就业形势有所好转。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三年,是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经济综合实力提高最显著、城乡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重大进展。 五.东北地区在振兴进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市场化程度低,发展活力不足。 二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装备制造业产

新常态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的途径及创新

新常态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的途径 及创新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在新常态下如何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更好地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在振兴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在振兴,走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是必由之路。既要借鉴国外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经验,又要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自身情况,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政府的制度创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快速转化。 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共同问题,所以这一国际性难题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必然会遇到的。在世界上各国工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要代表有美国的冰雪带地区、德国鲁尔地区、法国洛林地区、日本九州地区等世界著名的老工业基地。这些老工业基地在振兴过程中,或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或发挥财政政策的重要作用,或加强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引导支持与参与,或用产业集群来带

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或针对国有体制的改制,来优化国有体制的治理结构。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内涵与特带 我国国内学者关于老工业基地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老工业基地一般是指我国于建国之初为改变旧经济落后状况,在“一五”期间集中人才物重点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建设区。①二是老工业基地在计划经济时期依靠国家投资建设形成的门类比较齐全,相对集中地工业城市,主要包括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哈尔滨、吉林、长春为中心),西北老工业基地(以西安为中心),西南老工业基地(以重庆为中心),华中老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以及上海老工业基地等。三是老工业基地是建国后国家在“一五”和“二五”期间为建成国家工业化体系而集中人物财投入在特定地区而形成的以重工业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结构的经济基础。四是老工业基地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及成立初期形成的、对区域经济及全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业集群区域或城市,主要包括上海、天津、沈阳、武汉、重庆、哈尔滨长春、吉林等城市。②五是老工业基地是那些在长期的工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区域经济或全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五周年回眸

飞越历史的光荣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五周年回眸********************************************************************* (小标题)第三步棋:老工业基地的光荣与梦想 翻开当今的中国经济版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东部地区发展并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以及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正凸现东西互动、带动中部、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而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既是东北等地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基于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我国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出发,对区域经济布局战略和区域经济政策作了重大调整,确立了以提高宏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指导思想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先后实施沿海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通过实施沿海发展战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发展、加快发展,东南沿海地区在二十年间成为中国经济的“隆起”地带,带动了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通过第二步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2002年11月的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发展接续产业。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由此提出。人们形象地将这一战略称之为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第三步棋”。 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东北为我国建设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 以大庆油田——这座号称支撑中国大半个世纪的血库为例,1960年4月14日,大庆第一口油井开钻后的四十多年间,大庆累计生产原油17亿多吨,接近全国陆上原油总产的一半,创造了连续27年每年稳产5000万吨以上的纪录,这在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算是奇迹。大庆成为中国经济的“血库”,支撑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工业化进程。在大庆油田勘探开发成果与“两弹一星”一同载入中国科技发展的史册时,大庆还向国家上缴了4061亿元税金,这是国家对大庆总投资的87倍。承担原油价差4190亿元,出口创汇495亿美元。 几十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铸造了共和国的辉煌。仅辽宁一省,从1953年到1994年,全省就累计上缴中央财政3234亿元,占同期地区财政收入的71.5%。 在“中国鲁尔”的英雄年代里,东北积聚了巨额工业资产存量和大量大中型骨干企业,拥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187户占全国的10.2%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13241亿元占全国的14.9%。此外,东北原油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二,

案例1 - 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

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案例1、东北老工业基地基本情况 1.1区位条件 1.2产业基础(原有基础) 1.3存在问题(改造动因) 2、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历程 2.1改造措施 2.2改造效果 3、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经验或教训

1、东北老工业基地基本情况 东北地区是我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经过建国以后特别是“一五”、“二五”时期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工业基地。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吉林和齐齐哈尔等重工业城市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前以及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东北的资源比较丰富,后来在一五计划中,东北产生了诸如一汽、鞍钢等国营大厂,成为了我国的主要工业基地,后来随着沈飞等高科技产业在东北落户,进一步奠定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地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南方经济出现了迅猛发展的态势,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始出现经济滑坡,传统产业衰退,经济增长下降,失业率上升,并伴生了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恶化等问题。1.1区位条件 东北地区水绕山环、沃野千里,土质以黑土为主,有作为农业区的天然优越条件。东北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比较齐全。此外,辽河油田和吉林油田也是我国重要的石油产地,是东北区能源工业、化学工业、轻纺工业的重要基础。东北区煤炭资源的保有储量约723亿吨,煤种虽比较齐全,但总量不足,而且分布不均匀。东北地区作为新中国重工业基础最好的地区,拥有的矿物和其它自然资源是新中国工业化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获得了特别密集的资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 一、土地政策 (一)提高建设用地审批效率,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用地服务 1、需报国务院批准的建设用地,在用地报批阶段,政府主 管部门主要审查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年度土地利用计划、耕地占补平衡和征地补偿安置是否落实。报批资料可以根据审查的内容相应简化。征地补偿安置要符合《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规定,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2、对经国家批准的基础设施项目的控制性工程,经省级国 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国土资源部审核同意后,可以先行用地。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转型改造项目,优先办理用地;对于重要的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可以作为单独批次报批用地。属单独选址的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涉及补充耕地的可以依据经审查批准的补充耕地方案边占边补。 (二)加大土地利用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1、国有企业依法使用的原划拨土地,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企业改革前可 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改革后的企业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仍保留划拨方式使用;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根据产业性质、企业类型和改革的需要,经批准,可采用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合理处置企业使用的划拨土地资产。 2、企业需要改变所使用的原划拨土地用途的,应当依法办 理批准手续。改变后的用途符《划拨用地目录》的,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应当依法办理有偿用地手续。 (三)实行稳定的土地政策,促进生态建设将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作为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内容,促进"生态省"建设。鼓励利用宜林宜草荒山、荒地造林种草,改善生态环境,实行谁造林种草、谁经营、谁拥有土地使用权和林草所有权。国有荒山、荒地等未利用地依法出让给单位和个人进行造林、种草等生态建设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期为50年;在土地使用年期内,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可以依法申请续期。利用农村集体所有的荒山、荒地等未利用地进行造林、种草等生态建设的,可以依法通过承包、拍卖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在土地使用年期内,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继承、转让(租)、抵押;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抵押权,应当及时办理土地登记手续。 二、税收优惠政策 (一)所得税优惠政策

精选-湖南省师大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湖南师大附中—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时量:分钟(Ⅰ卷分钟,Ⅱ卷分钟) 满分:分(Ⅰ卷分,Ⅱ卷分) 得分: 第Ⅰ卷必考部分(共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分,共分) .下列物体属于天体的是 ①卫星②流星体③返回地面的神舟号宇宙飞船④按航线飞行的飞机 .①.①②.①②③.①②③④ .下图中,序号与其表示的天体系统对应正确的是 .①—地月系.②—银河系.③—太阳系.④—银河系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题。 .年元旦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图中的 .位置 .位置 .位置 .位置 .从劳动节到月中旬开始放暑假,这一段时期 .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长沙的白天越来越长 .长沙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 .地球的公转速度保持不变 .第届世界杯足球赛揭幕战在莫斯科(东三区)当地时间月日:由东道主俄罗斯队对阵沙特阿拉伯队打响,海口的球迷开始观看现场直播应是北京时间 .:.:.:.: 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据此回答~题。

.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地核 .下列四地中,地壳最厚的是 .大西洋.四川盆地.青藏高原.东北平原 读图,回答~题。 .从成因上看,山地属于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所示不同的是 .庐山.喜马拉雅山.华山.泰山 读某河流三角洲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回答~题。 .造成该地区地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 .板块运动 .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层最老.层最老.层最老.一样老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森林带的主要分布区。读图回答~题。 .该森林带在甲地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背风坡气流下沉现象显著 .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和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作用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关政策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一、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一)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进一步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东北地区企业联合重组涉及“债转股”资产处置的,应根据实际情况试行新的处置方式,合理处置“债转股”股权。支持中央大型企业集团和地方企业相互联合重组。鼓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投资主体参与老工业基地企业改革重组。优先支持实现兼并重组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积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推动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外资经济的融合,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职工在企业改制中持有一定比例股份。完善中小企业创业融资服务,继续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支持东北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扩展业务。 (三)做优做强支柱产业。提高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的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比例。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优势产业、骨干企业、重要品牌扩大市场份额。大力发展东北地区具有优势的大型铸锻件、核电设备、风电机组、盾构机械、先进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大型农业机械、高速动车组、大功率机车、高档数控机床等市场急需产品及关键配套件。鼓励采购国产设备和推广应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进出口银行每年安排一定的信贷额度用于支持东北地区重大技术装备出口,人民银行和外汇局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努力促进东北地区汽车产业调整结构,重点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小排量汽车、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继续调整钢铁工业产品结构,加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大资源勘探开发和对外合作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整治对中国东北老工业区振兴的意义教学文案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整治对中国东北老工业区振兴的意义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整治对中国东北老工业区振兴的意义摘要: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在理论与实践上积极探索,同时借鉴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为我们改造、建设老工业基地服务。鲁尔工业区的区域整治为改造传统老工业作了有益的尝试,其成功转型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鲁尔工业区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一、鲁尔区的自然资源和工业发展情况 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鲁尔区位于德国经济发展最发达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的中部,是北威州5个区之一,包括了11个县市,其中有多特蒙得,埃森,杜伊斯堡等比较有名的工业城市。鲁尔区有全世界最大的内河港口,繁忙的内河航道和欧洲最密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二战后德国对这一地区进行了重建。目标仍是把它建成德国西部最重要的工业基地。鲁尔区产煤量约占德国西部总产煤量的90%。钢产量占德国西部总量的70%。鲁尔区集中了炼钢、轧钢、冶铁、炼油、汽车、造船、机器和电器设备制造厂等。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鲁尔区的煤炭开采成本大大高于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加上石油和核电的应用,对煤炭的需求量有所减少。从60年代起,鲁尔区的煤开采量逐年下降。由于技术的发展。钢铁、汽车、造船业需要的人才减少,钢铁生产向欧洲以外的子公司转移,钢铁产量也开始收缩。鲁尔区传统的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开始衰落,煤矿和钢铁厂逐个关闭。煤炭工业就业人数从1962年开始下降,到1996年已减至7万人。炼钢业失去了4

万个工作岗位,造船业的就业人数减少了2/3。70年代末期,鲁尔区已面临着严重的失业问题[1] 。 二、鲁尔区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成功经验 1、以传统工业为基础,充实、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鲁尔区是德国许多大企业总部的所在地,区域产业结构的特点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大企业产业结构的性质和变动的影响。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煤、钢两大部门一直是鲁尔区发展的两大支柱,因此这两大部门陷于危机便直接导致鲁尔区经济结构的老化,并使鲁尔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国家的资助下,鲁尔区首先采取了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过程。煤炭生产就集中在7个大煤矿中。钢铁工业也同期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关闭和合并老厂,扩建新厂,进行企业内外调整,加强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和协作化。联邦、州政府及鲁尔区煤管协会都想方设法改善鲁尔区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工业迁入鲁尔区,这类企业已遍及全区,大多是技术精良的中 小企业。现在,鲁尔区正朝着一个既有强大传统工业做基础,又有日渐壮大的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多部门的综合工业区方向发展。 2、合理调整区内生产力布局。 鲁尔区早先的广:业布局都以接近原料地为原则。在20世纪60年代区域总体规划中提出了划分三个不同地带,平衡全区生产力布局的设想,并规定在布局新企业时首先考虑安排在边缘发展地带,同时控制杜伊斯堡、埃森等大城市的发展,有计划的从核心地区向外缘迁厂。同时,对传统产业依据不同的情况实行关、停、并、转。

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思路和建议.

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思路和建议 内容提要: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经济形势和国内外环境变化,采取新的思路和措施;要从区域经济繁荣的角度出发,把东北建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要从促进社会发展、增加就业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出发,推动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要加强战略分析和长期规划,重新评估东北地区的发展条件;要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和引导民间和外部资本在老工业基地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东北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浮现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为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发展和改革中形成的不断加深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中央和各有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实施债转股、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行政策性破产和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试点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改革,显著地改善了东北地区的经济运行状况。目前,东北地区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先后完成了主辅分离、下岗分流、资产重组、上市融资、技术改造、分离企业办社会等改革任务,一些资源性城市和地区也初步完成了产业转型和接续产业的发展,整个地区的经济开始 扭转长时期徘徊不前的局面,出现了新的增长。 但从总体上看,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煤炭、石油、木材、铁矿等资源日趋枯竭,传统工业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新的市场压力在逐步增强;国有企业负债率普遍较高,投资能力严重不足,更新改造资金缺乏保障;重工业为主、传统产业比重大和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等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民营经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新增就业机会少,贫困人口数量多,社会保障压力大;许多历 史遗留问题和欠账仍然较多,经济增长的基础还很不牢靠等。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支持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温家宝总理2003年三次到东北考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迎来了新的重大的历史机遇。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在总结和吸取以往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经济形势和 国内外环境变化,采取新的思路和措施。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新思路 第一,要从区域经济繁荣的角度出发,将东北老工业基地建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等经济增长极。在21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经济必须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这既要继续依靠原有快速增长地区的支撑,又需要新的地区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自然条件较好,生态容量较大,工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科技实力较强,文化和教育水平较高,发展潜力较大。通过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并

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思考

理论界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东北老工业基地又迎来了历史上一个重大发展机遇期"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振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最重要的是要从思想上认清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实意义!确定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发展的思路!从而走出一条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新路子"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国家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全面小康%将惠及十几亿人口!$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小康社会%是什么样呢!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经济和社会全方面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提前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但是!我 们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谓低水平!是指我国的社会生产还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还处在逐步缓解过程中!人均八九百美元!从世界范围来看!还是低水平的"我国的小康水平是不全面的!主要表现为城镇还有"###万人生活困难!农村还有 $###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精神生 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及生态环境等方面与全面小康相比还有差距!亟待提高和改善"我国的小康水平是不平衡的!是因为不同地区#不同城镇!人们的收入和生活状况差别很大!例如!上海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多美元!而贵州省人均只达到$##美元" "##&年!我国东部&&省市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达到&’##美元!而西部&"省市区人均只有’&#美元"由此!我们必须承认!今天$总体上的小康%跟完全意义上的$小康社会%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和支持"因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全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拥有相当规模的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和国防军工等为主的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比较大!但东北在全国仍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已成为我国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正是基于对整体目标的宏伟规划!中央从全国战略布局出发!继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又把调整#改造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提到了重要位置!目的是为了实行东中西三个区域的经济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它们的关系正如温家宝总理在黑龙江考察时阐述!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东北等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造!就如同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东西互动!协调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总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无论从战备利益考虑!还是从国内分工要求以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紧紧抓住机遇期而言!都是绝对必要的和非常及时的!必然会取得长远的战略利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对策建议 实现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克服陈旧的思维定式和僵化体制的束缚!选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0+.1*-230.0+.4*5-/-! 摘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密不可分"只有在实行旧体制改造#提高地区市场化程度#调整产业体系布局#走新兴工业化道路 !才能真正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振兴"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体制创新 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思考 !李艳红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关政策

辽宁红沿河二期工程、徐大堡和吉林核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东北地区电网建设,大力推进既有电网改造,提升骨干电网送电能力。加大农村电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和林区的电网改造力度。研究解决风电等分散电源上网问题。率先在东北电网开展智能电网建设试点。 五、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 (十四)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是资源枯竭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根本出路。 (十五)构建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抓紧出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由政府统筹部分准备金专项用于解决资源型城市环境治理等问题。省级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出台支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将转型工作情况纳入资源型城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十六)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中央财政要加大对资源型城市特大型矿坑、深部采空区治理的支持力度。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资金在安排上要向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城市倾斜。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资源型企业开发利用区外、境外资源。 六、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十七)加强生态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育林和管护。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切实加强天然草场恢复和保护、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等生态工程建设。切实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沙化土地治理和矿山环境整治等生态工程建设,组织实施黑龙江扎龙湿地核心区生态移民。 (十八)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强重点污染源总量控制。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扩张,关停小火电、小钢铁、小造纸、小水泥等污染严重的小企业。以能源、

东北工业基地的困境及出路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困境及出路 前言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历史上曾经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企业自我发展潜力不足,产品普遍缺乏竞争力,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的改造与发展,党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提出要“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这是中央首次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和发展后劲,有利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新世纪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要达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目的,使其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和增长点,就要从区域经济战略高度研究振兴之计,以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振兴之新路。 本文运用区域经济理论,以东三省的区域发展角度,重点研究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和对策。一是回顾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及现状,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相对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二是研究了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的振兴措施,从中得到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启示;三是从现状出发,从机制、体制、行政管理等方面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出对策。 第二章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环 境分析 2.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现状 东北地区是我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经过建国以后特别是“一五”、“二五”时期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工业基地。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吉林和齐齐哈尔等重工业城市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献。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东北是全国解放较早的地区,解放后,通过土地改革、没收敌伪企业,初步建立了以国营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经济结构。新中国建立之初,选择了一条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并将东北作为我国最早、规模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进行建设。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重点投资的地区,全国156项重点工程中,安排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共56项,其中:辽宁省23项,吉林省11项,黑龙江省22项。5年中固定资产投资123.39亿元,约占全国投资总额的20%。以这些重点工程为核心,利用东北的自然资源优势,在全国统一计划的部署下,扩建和改建了鞍山和本溪钢铁联合企业,对东北各地的原

东北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及其传统工业的重建

东北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及其传统工业的重建 东北区域包括辽、吉、黑三省和内蒙东四盟(市),全区土地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9%;1995年底,城乡人口1.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9.6%;国民生产总值6394亿元,占全国的11%。建国四十多年来,东北地区在粮食、能源、主要工业原材料、重大技术装备、财政积累和技术管理人才方面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一五”期间,东北是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主要承担基地之一,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东北地区与全国其它经济区域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改造振兴有比较坚实的基础。主要包括: (1)区位优势。东北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既沿海又沿边,毗邻日、韩、朝、俄、蒙等国,与环渤海经济区相连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网密度较高,现代化运输方式比较齐全,建成了以公路为基础、铁路为骨干、沿海港口为门户、民航、管道运输相配合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2)经济基础优势。东北地区农业基础雄厚,全区拥有全国20%耕地、40%森林、人均占有耕地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多,是我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铁矿、煤炭、石油、森林、可开发的土地等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丰富。目前已形成了完整的重化工业体系,即以冶金(鞍钢、本钢等)、机械(沈阳股份机床有限公司、东北输变电集团、三大动力电力设备制造集团等)、汽车(一汽集团)、化工(吉化、盘锦乙稀等)、能源(东电、辽河油田、东四矿等)为支柱的重工业产业群。 (3)高度城市化和科技人才优势。东北大中城市集中,城市间距离较近;产业关联密切,工业聚集程度高;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人才密集,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等都拥有全国闻名的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强大,素质较高。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关键在创新

东北振兴关键在于创新 摘要: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摇篮”。实现,实现调整、改造和全面振兴,经济一度落后于全国先进地区 关键词:振兴东北观念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 党的十八大指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从十六大以来,国家就把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突出位置,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一条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这是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眼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进一步吹响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号角。 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和各有关方面为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缓慢的状况以及在发展和改革中形成的不断加深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政策和措施,但是,效果不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症结在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东北地区市场化程度太低,制度变迁缓慢。只有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

新,实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从而变“输血”为“造血”,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使东北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 一、注重观念创新,以观念创新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作为“新中国工业摇篮”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一度落后于全国先进地区,根源在于体制单一、机制不活,而这一根本症结就在于思想观念的落后。调整、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是要推进思想观念的创新,通过这一根本创新来促进体制和机制等各方面的创新步伐。 1、推进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创新。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的综合不适应症,东北老工业基地员工中,普遍形成了上班开工资,干活发奖金的观念,“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思维定势,以及过于依赖政府,怕担市场风险的心态。在企业发展中既希望引进外来资本,又束手束脚,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企业发展的手脚。实现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就是要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和富于创造的精神来推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这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所在。直面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后的形势,就要是在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效益大讨论”、“市场意识大讨论”和“生存与发展大讨论”,使广大员工破除了重产量轻效益和计划经济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了“没有效益不能活”“成在市场,败在市场”、“用户永远是对的”的观念,不断提升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使“企

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辽宁省为例(一)

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辽宁省为例(一)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制造业基础良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一批新的工业基地迅速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但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2002年,东北三省总人口为1.2亿,占全国的8.3%,GDP则占全国的11.25%。东北三省的原油产量和木材提供量占全国的1/2,商品粮占全国的1/3,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4,其中重型卡车产量占全国的1/2,造船产量占全国的1/3,钢产量占全国的1/8,重型装备制造业,以苏27、苏30为代表的军用飞机、核潜艇等重要的军品生产任务均在东北。辽宁省的造船产量居全国第2位,内燃机车、变压器、工业锅炉均居全国第3位,微型计算机居第4位,组合机床和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0%和10%,工业机器人、医疗用CT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也分别达到1/3和1/4。据测算,目前在辽宁省投资装备制造业,新增1亿元投资,可以产出4.16亿的工业增加值、15.77亿元的销售收入和1.15亿元的利税总额。 此外,东北老工业基地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科教优势明显,积累了大工业生产的丰富经验,培养了一大批训练有素的高素质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辽宁省集中了一批全国一流的科研院所,形成了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科类齐全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质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其中,万人科学家工程师数列全国第4

位,普通高等学校总数列全国第3位,初等教育普及率紧随京、津、沪之后。再有,辽宁省的城市化水平是全国最高的,达到54%。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困境在于制造业的竞争力不断下降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制造业竞争力在下降 尽管东北老工业基地有着辉煌的历史,但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国内经济发展和市场总体环境的阶段性变化,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都未能相应地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技术水平也未能得到相应的提升。结果,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原材料与装备工业主导产品的地位相对下降,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与全国七大行业主要经济效益相比,总资产贡献率为4.3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8.8%;资产利税率为2.7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4.03%;产值利税率为4.99%,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8.34%;人均利税3755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3.11%;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9140.21元/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8.03%;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0.86次,而全国平均水平为1.16次;资产负债率为67.7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21个百分点。(二)东北老工业基地制造业竞争力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计划经济意识依然浓厚,市场经济观念不强 作为最先迈入却最后走出计划经济时代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长期计划经济和国有经济体制下,人们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计划经济意识。虽然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但东北老工业基地人的市场经济观念仍然淡薄,适应市场能力较差,产业创新能力弱,有了问题还是找市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研究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研究 ------------------黄迎兰2003年9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提出了振兴东北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和政策措施。但是这个众人皆知的口号提出七年以来,成效却并不大,东北三省工业依旧没能迅速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假期里,查阅了一些资料,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首先,我们都知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着重要的意义,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资本存量巨大,战略地位突出,但其调整改造的过程具有特殊性和艰巨性,因此需要国家从全局战略上进行整体规划。1、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优势,可以为全国推进新型工业化探索方向。2、从发展态势看,东北可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的翻两番做出重要贡献。3、适应WTO需要,东北地区将为提高我国市场竞争力做出突出贡献。4、解决东北国有企业和资源型城市的问题,可以为国家长治久安做出重大贡献。 东北地区工业目前的现状是,自从中央启动振兴东北战略,祖国东北角,异常振奋。东北憧憬,可以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之后的中国内地经济“第四增长极”,并将开创一个“新东北时代”。但是,目前的东北老工业,重工业是主体,10大行业合计占东北工业的7成以上,而且,国有经济仍然是东北工业的主体,大中型企业在东北工业中占支配地位。 究其原因,主要的问题有:1、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相对缓慢2、债务包袱比较沉重。3、近4成的企业生产能力闲置问题比较突出4、效益较好的企业比重不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下,东北新工业之路步履艰辛。东北落后的最根本原因其实是体制上的落后,是市场经济观念、形态、体制在东北的发育不良、甚至不发育,是国企集群的巨大历史包袱和民营经济的盘子太小。东北能否振兴,取决于能否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培育发展民营经济的市场生态和体制环境来。仅靠政策扶持,或者单靠资金扶持,难以让东北老工业实现复兴。目前国家采取的扶持政策有:债转股、清理三角债、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 由于东北受前苏联经济模式影响较大,计划经济色彩较重,虽然改革已20多年,但政府、企业和个人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整个社会有浓重的官本位意识和以上思想。加上那些所谓的既得利益者创造的巨大阻力,改革寸步难行。 然而,改革依然有着独特的有利形势,例如,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都为改革带来了新机遇,科技革命也带来了迎头赶上的好机遇。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调整、改造和振兴老工业基地,要解决国企问题,同时发现非国有经济,发展过由于非国有相互融合的混合经济。其次,中央和地方政府应有必要的投入,但主要用于转换机型,改善环境,而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要靠市场。再次,既要重视发展装备工业,也要通过市场选择发展其他优势产业。同是发挥老工业地区的现实和潜在优势,引入外不可移动要素,促进区域经济上新台阶,抓住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期,加快调整、改造和振兴进程。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条曲折向前的道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三年多来,国家现有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已经基本到位,东北三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积极可喜的成绩,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东北三省目前取得的成绩只是阶段性的,与全国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较还有较大差距,经济总量仍呈下降趋势、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深化国企改革战略重组困难重重、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面临考验、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缺少政策保障、就业民生和社会保障压力大、诸多风险依然存在等,尤其是东北三省

精益管理体系03班组建设及合理化建议

东北工业集团精益管理体系 三、班组建设及合理化建议

3.0 模块说明 明确“星级班组”创建工作的基本内容,切实加强企业基础管理,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培育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员工队伍,提高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推动集团公司科学发展。以合理化建议为精益管理的基石,通过全员参与,增强创新活力,解决企业运行中的问题,提高经济效益。 主要内容包括:3.1班组团队建设、3.2“星级班组”创建工作、3.3合理化建议。 3.0.1 班组团队建设 以企业愿景为平台,将员工的个人愿景融入到企业的使命中,培育员工共同价值理念和团队意识,建立班组良好的沟通氛围与沟通平台,构建和睦的人际关系,形成班组团队精神,加强班组间的团队配合,努力把班组建设成一支精干高效的团队。主要内容包括:班组组织架构、班组职责及分工、员工素质建设、班组长队伍建设、班组基础管理、班组目视化管理板和班组现场改善等。 3.0.2 “星级班组”创建工作 实施“星级班组”创建工作,规范班组管理,对班组成员的工作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提高企业班组的管理水平和员工队伍素质,创造有利于员工实现自我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切实推进班组建设健康发展,夯实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星级班组”创建工作、“星级班组”评定工作。 3.0.3 合理化建议 为确保合理化建议工作的持续有效性开展,集团公司成立了合理

化建议领导小组,负责推动集团公司合理化建议工作。下设合理化建议工作办公室,负责全集团合理化建议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日常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合理化建议工作的开展、合理化建议工作的相关要求。 3.1 班组团队建设 3.1.1 班组组织架构 3.1.1.1 生产班组应设置两长三员:两长(班组长、工会组长)、三大员(现场员、质量员、安全员),有明确的职责及分工。 3.1.1.2 生产班组长原则上要脱产从事管理工作。 3.1.1.3 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确定班组的组成形式,并以适当方式进行确定,生产班组原则上不超过30人。 3.1.1.4 评价内容 ⑴企业按规定进行了班组设置且班组架构明确。 ⑵抽查“两长三员”分工明确,有证据(文件、通知、公告等)显示生产班组长脱产从事管理工作。 ⑶班组设置人数符合规定,抽查相关证据(名册等)。 3.1.2 班组职责及分工 3.1.2.1 企业要制定并公布班组、班组长及成员的职责,其内容可根据作业性质有不同的侧重点,应结合如下内容进行修订。 ⑴班组的职责应包括 ① 完成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生产、经营任务; ② 共同负责所工作区域内的日常管理活动(职业健康、安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