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盘歌选段

广西盘歌选段

广西盘歌选段
广西盘歌选段

大班:

音乐欣赏:《广西盘歌选段》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音乐活动,体验在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2、初步感受广西壮族盘歌跳跃、欢快的曲风及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活动准备:

1、歌曲的VCD

2、歌曲中提到的事物的图片,如:宝塔、菱角、牛角、彩虹、虾、镰刀、月亮、水鱼、磨盘。

3、壮族的服饰:教师一套,幼儿若干套。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

1、教师身穿广西民族服饰演唱广西民歌《春光好》。

2、欣赏教师身上的壮族服饰,知道壮族是一个喜爱唱山歌的民族。

二、欣赏歌曲:

1、完整欣赏。

提问: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它是欢快的?还是忧伤的?它是由谁演唱的?

小结:这是一首壮族的民歌,它的名字叫《盘歌》。在壮族的小

伙子在去迎接自己的新娘的时候,新娘总是会唱起这首歌,在歌中,新娘会提出许多的问题让新郎回答,只有回答出了才能顺利的迎娶新娘。

2、分段欣赏

1)、欣赏歌曲中的提问部分,鼓励幼儿大胆用动作表现。

提问:歌曲中的壮族姐姐给来迎亲的哥哥出了很多难题,她们都出了些什么难题?你能用动作表现吗?

2)、欣赏歌曲中的回答部分,借助图片理解歌词。

提问:歌曲中的壮族哥哥是怎么回答的?你认为他答对了吗?为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理由。

三、快乐扮演:

1、师幼互动:教师与幼儿分别扮演“新娘”与“新郎”进行对唱表演。

2、幼幼互动:

幼儿穿上壮族服饰,自由分角色组成小组,进行歌曲对唱表演。

四、延伸活动

根据歌曲的歌词结构,自由的进行创编。

如:什么高高高高高上天?……

什么快快快快快如飞?……

(李婷)

附歌词:

什么尖尖尖尖尖上天

什么尖尖尖尖水中生

什么尖尖尖尖长街卖

什么尖尖尖尖在妹前呀在妹前

宝塔尖尖尖尖尖上天

菱角尖尖尖尖水中生

牛角尖尖尖尖长街卖

十指尖尖尖尖尖尖十指尖尖在妹前

什么弯弯弯弯弯上天

什么弯弯弯弯水中生

什么弯弯弯弯长街卖

什么弯弯弯弯在妹前呀在妹前

彩虹弯弯弯弯挂在天

虾虫弯弯弯弯水中生

镰刀弯弯弯弯长街卖

梳子弯弯弯弯弯弯梳子弯弯在妹前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音乐及风格特征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能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常识,能够在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2、能在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民歌的欣赏活动中,分辨出各民族的民歌的音乐特点。 3、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音乐作品的音乐特点是怎样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教学重点: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音乐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在聆听欣赏的同时归纳出蒙、藏、维吾尔族音乐 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不可分割的重要 组成部分,由于各个少数民族在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 习惯上仍存在差异,因此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既丰富多彩又具 有多样性的特点。请同学们说说你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生:蒙古族、藏族……..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但是我们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能一

一的给大家来介绍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但是老师选择了其中的三个少数民族,那是哪三个少数民族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舞蹈,答案自在其中。(蒙古族、藏族、维吾尔的舞蹈) 设计目的:以较新鲜的舞蹈表演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明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二、蒙古族 1、欣赏歌曲《辽阔的草原》并分析歌曲 2、长调与短调 师: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人民英勇善战,豪爽大气,那大家都知道哪些蒙古族的歌曲呢? 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 师:大家说了很多,可是你们知道吗?蒙古族的民歌还有长调和短调之分。(介绍“蒙古族长调”被确认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藏族 1、藏族酒歌 师:了解完了蒙古族的音乐,接下来老师要带你们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另一个地方。 这里是崇山峻岭,这里是万山之巅,这里……..(老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介绍,最后停留在布达拉宫,走进西藏) 欣赏一首《宗巴朗松》,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藏族的歌曲给你

少数民族音乐欣赏

少数民族音乐欣赏 侗族大歌《高山井水》 侗族大歌是我国当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侗族大歌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一颗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已唱出国门,惊动世界乐坛。 侗族大歌《高山歌》 侗族大歌是我国当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侗族大歌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一颗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已唱出国门,惊动世界乐坛。 侗族大歌《撑船歌》 侗族大歌是我国当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侗族大歌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一颗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已唱出国门,惊动世界乐坛。

侗族大歌《榕江河水浪滔滔》 侗族大歌是我国当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侗族大歌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一颗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已唱出国门,惊动世界乐坛。 侗族大歌《正月立春歌》 侗族大歌是我国当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侗族大歌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一颗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已唱出国门,惊动世界乐坛。 侗族大歌《情人歌》 侗族大歌是我国当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侗族大歌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一颗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已唱出国门,惊动世界乐坛。 侗族大歌《如鱼得水》 侗族大歌是我国当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侗族大歌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一颗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已唱出国门,惊动世界乐坛。

蒙古族呼麦《四座山颂》 呼麦——亦称“浩林?潮尔”,曾流传于蒙古族高原全境,大凡蒙古人聚居的广大地区,均存在呼麦这一艺术形式。它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所创造的独特嗓音艺术,距今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一杯酒》作浏览性欣赏。 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不大,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赏。因此,可选择了腾格尔演唱的歌曲《蒙古人》、解晓东用通俗唱法演绎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藏族舞蹈《金色的太阳》等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音乐基础薄弱,喜欢音乐但是根本不了解音乐,对于音乐鉴赏的内容多数不感兴趣,偏向于东西方的流行音乐与歌唱,导课的内容与方式多需要图音或歌舞的影像资料,以及流行唱法演绎的音乐作品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进入内涵较高的鉴赏课需要音乐知识的补充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四、教学重点: 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 2、理解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六、教学方法: 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七、教具准备:电教化多媒体设备 八、课时数: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经过多次的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民族之间的融合会把原来所在民族的精神文化带到融合后的民族中去。这种融合,也给民族之间的音乐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长期的生活和艺术实践中,各族人民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和爱好。创作了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的乐曲,借以抒发感情,寄托情思。许多少数民族有用山歌谈情说爱的习惯,好多山区的姑娘们经常用山歌唱出她们的心里话,而痴情的小伙子也能从温柔缠绵的音调中,判断出姑娘所说的是一句什么样的话。最终寻找到自己的爱情。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分类也有很多:如南方民歌《弥渡山歌》,它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山歌。如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藏族民歌《宗巴郞松》。 其中宋祖英就是演唱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人物,在中国观众心目中,是东方艺术的明星。她出生于中国历史上被许多著名诗人传颂的最具浪漫和传奇色彩的地方湖南湘西。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代多出美女,是仙人栖居的地方,至今还孕育着众多自幼能歌善舞的中国少数民族同胞。宋祖英便是其中最有歌舞天赋的苗族后裔。宋祖英不断将自己的艺术追求与中国优秀民族音乐结合在一起。从她演唱的作品中能清晰地看到中国民族声乐传承、拓展和再创造的轨迹,她的演唱技巧注入了时代音乐艺术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声乐艺术表达方式和演唱风格,是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标杆和绚丽景观。其歌曲代表作:《小背篓》、《辣妹子》、《兵哥哥》、《好日子》、《爱我中华》、《大地飞歌》等都闻名于中内外。 民族音乐中的《孟姜女》,更是我喜欢的一首民歌。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孟姜女》这首歌产生的源头本在江苏。它的歌词采用了四季体的写法。其内容概括简练。歌曲的旋律流畅,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歌词以十二月体为基础,故事内容显得翔实而细致;而歌曲旋律则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显得更加流连婉转、绵延不断。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至今。 同样《黄河大合唱》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首民族音乐。它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混声合唱、女中音独唱)、《河边对口唱》(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合唱)等八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共分八个乐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海星作

广西少数民族音乐赏析

广西壮族民族音乐赏析 环境可以造就某种文化,文化也可以改变人文环境,而一切文化又都具有其音乐属性。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以壮族居多。而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也是自治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民族,约占三分之一,本文将探讨广西壮族民间歌曲所透露出的文化特质。 广西素有"歌海"之美誉,其原因是生活在这里的主体民族壮族有着酷爱歌唱的传统习俗。他们往往遇事即歌,以歌述志,以歌传情,蔚成风气。春秋时代壮族先民就有以歌代言的“越人歌”。这里的人们从降生人间即开始聆听摇篮曲,直至结束生命而为其演唱哭丧歌为止,一生可以说都是在歌声中度过的。壮族的山歌充满生活气息,族人喜欢用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加之它是一个以农为生的民族,生活节奏基本上是沿着耕作的周期来进行活动的,所以很多山歌是歌唱与农家事务有关的。壮族被称作是“能歌善唱的民族”。壮族人民大都喜欢听民歌、学唱民歌,不仅是因为他们可以从民歌中了解本民族的生存、发展的历史,学习和体验本民族的祖先布洛陀这位“无事不知晓的老人”和歌仙”刘三姐的斗争意志和生存智慧,而且他们认为“饭养身,歌养心”,唱歌本身就是一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当作审美对象的活动,是一种善于体验生存意志和情感,善于享受生命快乐的一种智慧。对于世代生活在壮乡的人们来说,民歌氛围给了民众很好的文化体验土壤,即使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变化,但是乐唱善歌不但给了人们热爱生活的理由,还在深层次上使人们的文化身份在不断认同中清晰、明朗、深刻起来,从文化自在发展到文化自

觉,进而在文化认同中主动进行自身的文化身份塑造和再塑造,从而优化、美化和完善自身。通过民歌音乐,壮族人民能将自身品质、思想、行为等提升到较为完美和高尚的程度。 壮族民歌浩如烟海,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而独特。从内容上分,主要有古歌、叙事长歌、生活歌、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童谣等。壮乡民歌比较多,但传唱之时都要遵守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不能瞎唱乱唱。就形式分,有勒脚歌、排歌、散歌等。排歌为壮族诗歌的自由体,每诗只咏一事,有时长达 300多行。长篇叙事诗比较著名的有《布伯》、《布洛陀》、《嘹歌》、《马骨胡之歌》、《六丘和达七》、《莫一大王》等。族还有很多传统音乐,形式主要是各种山歌调。壮族山歌由于南北部方言的不同而对山歌有不同的称呼:欢、西、加、比、论等五种。在壮族地区,每一个区或乡都有好几个调子,其中有叙事用的平调;有抒发欢快情绪的喜调,等等。据粗略统计,各地不同调子加起来达1000种以上。这些山歌调虽然是固定的,但它能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其旋律与歌词相结合,能在听众中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有单声部民歌,还有双声部和三声部民歌。山歌调的演唱方法,有独唱、重唱、领唱、合唱等方式,无论是支声式、和声式或者复调式,都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壮族多为聚居村寨,到处都可以听到具有独特风格的二声部和三声部山歌,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时而平行,时而交叉,高低相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壮族多声部民歌各地不同歌腔约有一百多种,在广西境内壮族多声部山歌,遍及广西六个地区30多个县,其中以百色、柳州、河池、南宁等几个地区流传

少数民族音乐

少数民族音乐 满族,原称满洲族,人口众多,是仅次于壮族,总人口排名第二的少数民族。它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西周时代,在明朝末期逐渐强大,并于1635 年11 月22 日正式命名为满洲族。直至今日,满族人仍将11 月22 日视为自己民族的诞生日,称为“颁金节” 。 族服饰满 满族男子善骑马,懂射箭,号称“马背上的民族” ,因此,满族男子常穿马褂。在清朝时期,皇帝们都以赏赐臣子“黄马褂” 为最高荣誉。衣服用色简单,以青、蓝、棕为主,鞋子为方便骑射,一般穿皮靴或棉布靴,并剃头留辫,常戴帽子,而且帽子有很多种,有礼帽、便帽之分。 满族女子常穿长至脚面的旗装,做工十分讲究,会在衣服上绣上各种图案,且会在袖口、领口、下摆处镶上多层精细的花边。满族女子并不裹脚,一般穿一种类似花盆底的绣花鞋,有点像现代的高跟鞋。这种鞋子的鞋底正中央垫有10 公分高的木质鞋跟,鞋面会绣上各种精美花色,使得满族女子走起路来显得端庄、高贵。 另外,满族女子服饰中的头饰也很有特色,统称为旗头,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多变化。例如电视剧《甄?执?》中的旗头是满族早期的“二把头”,会将头发盘于脑后,整体造型较小且扁;《还珠格格》处于乾隆盛世时期,那时流行的旗头名为“架子

头”,是将头发梳进一个长条花式发架上,为了美观,还会在发架上 镶上各种珠宝、金钗等饰品;而到了晚清末期,就梳“大拉翅”,是由二把头发展而来的,可像帽子一样插上饰品戴在头上,但更为简洁与实用。据说慈禧中年后,就开始大量脱发,不能再盘头,爱美的她就发明了这种“大拉翅”,以弥补脱发的遗憾。 满族宗教信仰 一直以来,满族信仰萨满教,他们认为萨满师是通灵的一种存在,可以为族人传递未知世界的力量与知识,因此每当他们遇到灾难时,就会请来萨满师给予庇护,所以萨满师在满族的地位极高。比如,在《还珠格格》里,就有请萨满师跳萨满舞来为香妃娘娘化解灾难的片段。不同于汉族将乌鸦作为不吉利的象征,满族以乌鸦为神,还将它供为神鸟。另外,满族人对狗也有特殊感情,相传清朝始祖努尔哈赤落难时,狗曾救过他,因此满族忌吃狗肉,凡是狗皮做的东西都禁止使用的。 满族歌舞文化 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满族自然也不例外。由于历史原因,满族歌舞文化在大量吸取汉族文化后,逐步发展成为两个分支,一个 是以满族文化为主的艺术体系,如自编自唱 的八角鼓、历史悠久的萨满祭司歌舞;另一个是以满汉结合 的音乐体系,如吸收京剧、京韵大鼓的东北大鼓,单鼓音乐 "XT o 八角鼓是满族人民日常极为喜欢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以敲击

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优选稿

少数民族音乐教案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一、情况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以音乐审美范畴中的民族风格与特点为切入点。通过聆听《辽阔的草原》《酒歌》《纺织谣》《牡丹汗》这四首作品做重点欣赏,《一杯酒》和《歌唱美丽的家乡》做浏览性的欣赏。引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分别研究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与各民族语言文化、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特点。 2.学生情况分析 课堂着重从学生的心理、心理特点、学习能力、性别特征等出发。 3.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音乐作品中的名族风格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②能够在课余收集一些民族人文、地理、风俗图片、乐谱等方面的资料,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4.教学重点

听赏体验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通过比较它们的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认识、理解其民族风格。 5.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6.教具准备 播放音乐的设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的有关装置等。 二.教法 1)问题聆听法: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我会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带着问题去聆听音乐。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聆听音乐。 2)视觉图像法:播放一些相关少数民族生活和风俗图片,让学生感受其中。 3)对比欣赏法:通过欣赏不同少数民族音乐进行民族风格、特点的对比。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生活的了解。 三.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让学生亲自体验,相互交流。进一步加深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认识。 四.教学流程 ㈠新课导入 (1)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 学生回答:55个 (有的学生没听清楚问题会回答56个) 这环节设计意义:用简单的问题方式快速进入课堂,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3)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欣赏课教案 一、课型:欣赏课 二、教学内容: 1、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 2、藏族民歌《酒歌》 3、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 4、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四、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一杯酒》、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选择部分较为熟悉的本地民歌作浏览性欣赏。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民风民俗对音乐作品不同特点的影响,并简单了解本地的民族音乐。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正视民族音乐。 六、教学重点: 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一杯酒》。 2、理解音乐作品的音乐特点。 七、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八、教学方法: 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九、课时安排:一课时 十、教学过程:

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论文

《民俗与民族音乐鉴赏》课程论文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学生姓名XXX 所在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年级专业2010级 XXXXXXX 学生学号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 完成时间2013年5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摘要:本文通过讨论认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在整个民族音乐的发展中独特的价值,以及在当下时代背景下发展的困难,寻求少数民族音乐在未来的保护、传承、发展、弘扬的可能方向。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现状、发展、保护、传承 一、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背景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能歌善舞, 各自都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音乐。由于每个民族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 所以, 它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裁多样的民族音乐文化。特别是在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中, 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歌曲, 如: 青海的花儿、蒙古族的长调和呼麦等; 有颇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乐种, 如: 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和纳格拉、白族的洞经音乐、纳西族的白沙细月、景颇族的文邦木宽等; 有少数民族的歌舞, 如: 朝鲜族的长鼓舞, 苗、瑶、彝、水、黎等民族的铜鼓舞, 西南各少数民族的芦笙舞、蒙古族的安代、维吾尔族的来派尔及赛乃姆、壮族的采茶舞、藏族的格萨尔王传、彝族的甲苏等; 有少数民族的戏曲, 如: 藏剧、白剧、壮剧、漫瀚剧(蒙古剧) 等。 如此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的歌曲、乐种、歌舞、戏曲, 构成了我国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 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具有显著的地位。经过几千年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民族音乐。这些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少数民族音乐, 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典雅优美的旋律和多姿多彩的演奏形式, 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沿革 随着时间的变迁,少数民族音乐所处的历史文化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首先,从1949年开始一直到“文革”结束,当时的少数民族音乐处于一种备受重视的核心地位。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各民族同胞都从内心感到当家做主的喜悦,所以也就创作了很多在今

少数民族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一、教学内容: 1、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 2、藏族民歌《酒歌》 3、朝鲜族民间乐曲《纺织谣》 4、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5、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 二、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一杯酒》作浏览性欣赏。 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不大,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

外,还应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赏。因此,可选择了腾格尔演唱的歌曲《蒙古人》、解晓东用通俗唱法演绎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藏族舞蹈《金色的太阳》等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四、教学重点: 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 2、理解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六、教学方法: 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赏析》复习题答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赏析》复习题 一、填空题 : 1.在全国12亿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 8 %(1990年统计);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目前已识别并确认的少数民族共有 55 个。 2.就中国少数民族现今的居住特点看,可分为定居民族与游牧民族两大部分。 3.藏族民间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五种。 4.《蝴蝶泉边》是反映少数民族人民爱情生活的喜剧故事片《五朵金花》中的插曲。 5.纳西族主要居住在中国云南省丽江,其较为著名的音乐有白沙细乐等。 6.《摆时》是傈僳族民间歌曲中较为著名的歌种之一,也有人将其称做“摆时摆”或“摆时摆哦”。 7.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其中大多聚居在大、小凉山一带。人口约657万。8.彝族的传统音乐丰富多彩,可分为歌舞音乐与乐舞音乐两大类别。 呐、小闷笛、毕鲁、直笛、横笛、箫、三弦(大中小)、四弦等30余种。 9.傣族的戏曲音乐,被称为傣剧或傣戏,主要流传在云南省的德宏、西双版纳、保山以及缅甸北部的傣族聚居区一带。 10.象脚鼓因其外形体酷似象腿、象脚而得名。它是傣族的传统民族乐器。

11.《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是词曲作家杨非根据傣族传统民间音乐素材改变的。 12.侗族民间歌曲一般可分为劳动歌、宗教歌和习俗歌三类。 13.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其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木卡姆(古典套曲)、赛乃姆音乐三大类别。 14.赛乃姆是一种广泛流行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民间自娱性舞蹈。依其地域风格可分为伊犁赛乃姆、喀什赛乃姆和刀郎塞乃姆等。 15.十二木卡姆中最为著名的有喀什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和伊犁木卡姆。 16.西北回族民歌中最为著名的是花儿,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白牡丹令等。 17.塔吉克族最为著名的边棱气鸣乐器为鹰笛。 18.高山族是中国大陆对生活在台湾的少数民族的统称。高山族较为著名的民间乐器有杵等。19.壮族“八音”的传统曲目为:《走马街》、《采花》等八个。 20.哈萨克族最为著名的乐器有冬不拉,其最为人知的民间音乐表现形式为冬布拉弹唱等。 21.藏族较为著名民间歌舞有果谐、堆谐、康谐、果卓、热巴卓、囊玛,以及雄冲、嘎巴、多底、宣、噶尔(民间的)、吉达吉姆(抗灾歌舞)等。 22.白族主要聚居在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较为著名的民歌有《月下情歌》等。

少数民族音乐精选

少数民族音乐精选 艺术家: 民族音乐 资源格式: MP3 发行时间: 2004年 地区: 大陆 语言: 普通话 简介: 专辑介绍: 此光盘精选中华各民族经典歌曲、音乐,都是各民族有代表性的歌曲音乐,都由知名音乐家倾情演唱,是比较全面反映各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一张MP3光盘,可以使您尽情领略大江南北各民族儿女的音乐情怀,享受音乐带给您的无尽

欢娱! 本光盘包括少数民族歌曲64首及少数民族音乐56首,共120首。少数民族经典歌曲64首:

少数民族经典音乐56首:

专辑曲目: 001 阿拉木汗新疆民歌 002 阿瓦古丽新疆民歌 003 阿细跳月云南民歌 004 敖包相会蒙古民歌 005 北京的金山上西藏民歌006 猜调云南民歌 007 采茶云南民歌 008 草原恋蒙古民歌 009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010 草原夜色美蒙古民歌

011 草原之夜蒙古民歌 012 唱支山歌给党听西藏民歌013 达板城的姑娘新疆民歌 014 达古拉蒙古民歌 015 达那巴拉蒙古民歌 016 大河涨水沙浪沙云南民歌017 翻身农奴把歌唱西藏民歌018 放马山歌云南民歌 019 赶马调云南民歌 020 赶牲灵陕北民歌 021 共产党来了苦变甜西藏民歌022 姑娘生来爱唱歌云南民歌023 逛新城西藏民歌 024 荷英花蒙古民歌 025 花谢掉在河中间云南民歌026 金瓶似的小山西藏民歌 027 酒歌西藏民歌 028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新疆民歌029 克拉玛依新疆民歌 030 蓝花花陕北民歌 031 珞巴展翅飞翔西藏民歌 032 玛依拉新疆民歌 033 毛主席的光辉西藏民歌 034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民歌035 美丽的姑娘新疆民歌 036 美丽的拉萨河西藏民歌 037 弥度山河云南民歌 038 缅甸花开十里香云南民歌039 牧歌蒙古民歌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一、情况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以音乐审美范畴中的民族风格与特点为切入点。通过聆听《辽阔的草原》《酒歌》《纺织谣》《牡丹汗》这四首作品做重点欣赏,《一杯酒》和《歌唱美丽的家乡》做浏览性的欣赏。引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分别研究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与各民族语言文化、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特点。 2.学生情况分析 课堂着重从学生的心理、心理特点、学习能力、性别特征等出发。 3.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音乐作品中的名族风格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②能够在课余收集一些民族人文、地理、风俗图片、乐谱等方面的资料,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4.教学重点 听赏体验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通过比较它们的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认识、理解其民族风格。 5.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6.教具准备 播放音乐的设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的有关装置等。 二.教法 1)问题聆听法: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我会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带着问题去聆听音乐。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聆听音乐。 2)视觉图像法:播放一些相关少数民族生活和风俗图片,让学生感受其中。 3)对比欣赏法:通过欣赏不同少数民族音乐进行民族风格、特点的对比。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生活的了解。 三.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让学生亲自体验,相互交流。进一步加深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认识。 四.教学流程 ㈠新课导入 (1)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 学生回答:55个 (有的学生没听清楚问题会回答56个)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 一、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二、课型:欣赏课 三、教学内容: 1、藏族歌曲《酒歌》 2、朝鲜族歌曲《希望》 3、新疆歌曲《大阪城的姑娘》 4、蒙古族音乐:歌、舞、乐等 四、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这节 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 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因作 品较多,可选择《酒歌》、《希望》、《大阪城的姑娘》、《辽阔的草原》及蒙 古族舞、乐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牡丹汗》作浏览性欣赏。 五、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是有一定的认知水平的,但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不大,而且我们又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先应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所以,本节课重点鉴赏蒙古族音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外,还选择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赏。因此,选择了蒙古族舞蹈安代舞、马头琴曲《万马奔腾》、《大阪城的姑娘》、《酒歌》、《希望》等。

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以 蒙古族歌、舞、器乐、说唱等为例去多方面、多角度体验少数民族人民的 音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 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 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 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从蒙古族歌、舞、 器乐、说唱中体验少数民族人民的勤劳、勇敢、智慧,激发学生对少数民 族音乐的兴趣,学唱民歌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民族自 尊心和自豪感。 六、教学重点: 1、从多方面,多角度聆听体验蒙古族音乐的民族风格。 2、能自如的跳几个蒙古族典型的舞蹈动作和深情并茂的演唱蒙古族歌曲。 七、教学难点: 同一民族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及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的不同。 八、教学方法: 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演唱法、练习法、讨论法、即 兴学唱等。 九、课时安排:一课时 十、教学过程: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欣赏课教案 一、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二、课型:欣赏课 三、教学内容: 1、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 2、藏族民歌《酒歌》 3、朝鲜族民间乐曲《纺织谣》 4、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5、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 6、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四、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因作

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一杯酒》作浏览性欣赏。 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不大,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赏。因此,可选择了腾格尔演唱的歌曲《蒙古人》、解晓东用通俗唱法演绎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藏族舞蹈《金色的太阳》等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六、教学重点: 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 2、理解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 七、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少数民族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一、教学内容: 1、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 2、藏族民歌《酒歌》 3、朝鲜族民间乐曲《纺织谣》 4、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5、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 二、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一杯酒》作浏览性欣赏。 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不大,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外,还应

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 赏。因此,可选择了腾格尔演唱的歌曲《蒙古人》、解晓东用通俗唱法演绎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藏族舞蹈《金色的太阳》等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四、教学重点: 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 2、理解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 五、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六、教学方法: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 法等。 七、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欣赏与体验

云南省开远四中高中音乐《少数民族舞蹈欣赏》教案

云南省开远四中高中音乐《少数民族舞蹈欣赏》教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蒙、维二个少数民族舞蹈的欣赏及体验二个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激发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兴趣。 2、通过了解两种民族的生活习惯,掌握舞蹈的风格特点,使学生更加热爱我国的民族艺术。 二、重点: 1、掌握两种民族舞蹈的特点 2、掌握典型的舞蹈动作 三、课堂类型:综合课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进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体验阶段: (1)、组织教学,以问答式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所聆听的那首《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哪个民族的民歌?(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 师:这是一首彝族的民歌,请大家说说看,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除了彝族还有哪些民族?生:藏族、苗族、傣族、蒙古族、维吾尔族………… 师: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间的歌舞艺术渊源流长,绚丽夺目。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去领略一番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舞蹈。 (2)、欣赏舞蹈《草原上的小骑手》 师:这段舞蹈是哪个民族的?请同学们从地理、民族文化方面简介你所了解的蒙古族。 生回答:是蒙古族、马背上的民族,常年骑马、挤奶。乐器:马头琴 师:这段舞蹈中的音乐是欢快还是抒情的?配合音乐出现的是什么动作居多?(音乐节奏欢快,配合音乐出现的以骑马动作居多) 师:、体验蒙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骑马勒缰绳、硬腕 教师通过示范讲解、引导学生观察、模仿练习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跟随音乐练习骑马勒缰绳、提压腕、耸肩等蒙族舞蹈基本动作。 师:归纳蒙族动作特征:肩部松弛、腕部灵活、朴实豪放 (3)师: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那里的人们非常热情大方、活泼开朗。同学们想不想看老师来表演一段新疆舞?(生热情高涨,齐声回答:想!) 1、教师示范新疆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设计说明:课堂就象一个舞台,教师在这个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样的。既要有“演员”的魅力,又要有“导游”的能力,还得要有“导演”的实力。在维族舞蹈欣赏环节中,如果再让学生看舞蹈视频来进行赏析,会让学生在教学形式上产生疲劳。新课标强调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的关键。教师自己表演舞蹈,配合舞蹈的又是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疆典型节奏特征的旋律,这种面对面直观的教学方式,不仅充分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气氛,更为学生后续的舞蹈动作学习与特点归纳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师:刚才的舞蹈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动作? 生1:扭脖子 生2:翻手腕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在维族舞蹈中,很有特色的一个动作就是移颈。另外象托帽、翻腕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鉴赏 我国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作出过杰出的贡献。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音乐,记录着先辈们的劳动业绩,表现出人们在音乐上的创造才能,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我国56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早在约五千年前,由黄河和长江等大河流域汇成的华夏音乐文化,便体现出多元起源和混合发展的态势,不断吸收周边少数民族音乐的精粹。同时,它又不断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互相渗透融合,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音乐。 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品种纷繁的音乐体裁。和汉族一样,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从表演形式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民间说唱艺术、民间戏曲音乐。 民间歌曲,是各少数民族用以表达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艺术形式。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被称誉为歌海、音乐之乡。歌声伴随着他们的劳动生产、社交、娱乐等活动。他们在放牧、从事农业生产时唱歌,婚礼或丧葬时唱歌,谈情说爱,思念故土时也唱歌。许多民族都有歌唱节日,如壮族的歌、回及撒拉等族的花儿会、苗族的龙船节及绕三灵、侗族的采桑节对歌、布依族的老鹰坡歌会、族的温泉水边赛歌节、瑶族的耍歌堂、彝族的火把节等。情歌在少数民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例,或在草原、山野、森林或在月光下、火塘边、公房(供男女青年社交活动的房屋) ,都荡漾着优美动听的歌声。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可按其流行的层面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和宫廷音乐四大类,每个大类中有包括若干不同的体裁。传统音乐和新音乐的区别是其形式及风格特征,在不在于创作时间的先后。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不仅体裁多样,品种纷繁,而且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要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风格,这些风格特点构成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音乐文化。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除“独创性”、“特殊性”之外,各民族音乐文化之间通常还有“共同性“的一面。也就是说,在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中,既包括着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不同的因素。又包含着与其他民族文化相同的因素。正是因为这些“相同的因素”使各民族音乐联系在一起。所谓的“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既可以看成是一个统一的音乐文化体系,也可以看作是由56个民族音乐文化单位、由若干层次和范围的音乐文化体系所构成的综合体。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它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古代,我国各封建王朝对各少数民族人民实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在历史上所创造的传统音乐作品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搜集和整理,许多优秀的少数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被遗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此,我国废除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民族压迫制度,许多被历史遗忘的、沉睡的民族觉醒了,许多停滞不前、濒临衰亡的民族获得了新生。随着各民族平等团结、有爱合作、繁荣发展的新时代的开始,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事业也逐步在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人民和各民族音乐家的共同努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