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

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

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
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

所谓信息提取,又称检索,指把储存在假定的记忆系统中的特定信息提取出

来以便使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处在我们当前的意识中,只储存少数几个项目,由于工作或操作的需要可以立即被提取出来。这使人感到,似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机制很简单,但后来的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

1.S.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斯特伯格(S.Sternberg)开创了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研究,他的研究被看作经典性的,他的观点和方法有着广泛的影响,为本领域的深化奠定了基础。

Sternberg在对短时记忆条件下信息提取方式进行研究时,采用了"探查法"(Probe method)为主要手段(1966)。其具体作法是:向被试逐一呈现1至6个由数字0至9组成的数字串(每个数字呈现时间为1.2秒),要求被试识记,这几个数字称为"记忆集"(memory set)。记忆集中的数字及数字串的长度是随机变化的,且每一记忆集中的数字没有重复。刺激呈现后2秒,再呈现一个数字(探测项,p robe item),要求被试对本数字进行再认,并尽可能迅速地判断它是否曾在记忆集中呈现过,即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反应。肯定和否定探测项出现的概率也相同。Sternberg的研究目的在于检验短时记忆中,信息提取的方式究竟是从头到尾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的检索,还是一检索到检测项就自行终止。他假定,完成一项作业所需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所需时间之和。如果对影响作业的不同阶段的因素进行操作,各因素的不同效应就可以在作业反应时中表现出来。他认为,若影响被试作业的两个因素相互制约,那么表明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信息加工阶段;反之,如果两因素的效应相互独立,则两个因素会各自作用于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即两因素的效应具有可加性。Sternberg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确定,影响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的因素有四个:(1)探测项的性质;(2)记忆集的数量(N);(3)反映类型(肯定或否定);(4)各反映类型的相对频率。它们分别对四个独立的加工阶段起作用,即:(1)刺激编码阶段(设所需时间为e);(2)顺序比较阶段(若每个项目的比较时间为bN);(3)决策阶段;(4)反应组织阶段(设共需时间为c)

整个信息提取过程的时间应为:RT=e+bN+c=bN+(e+c),设a=e+c,则RT=a+bN ,这是一个以b为斜率,a为截距的直线方程。

Sternberg的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随着记忆集元素数目而增加。他认为,这是因为在提取过程中作了序列搜索(Serial search),即一次检查一个短时记忆中的元素,而不是同时对所有元素进行检查(即平行加工,Parallel processin g)。Sternberg将其实验结果作了线性回归分析后得出了回归方程RT=397.2+37. 9N。为了进一步分析判明信息检索是从头到尾对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都检查即系列全扫描(exhaustive)的还是遇到检验项目就终止扫描即自我终止扫描(self -terminating)的,Sternberg还对需要做出肯定反应时函数的斜率进行了比较分析。他认为,如果扫描是从头到尾的,则回答"是"的反应时(RT+)和回答"否"的反应时(RT-)应该是相等的。即RT+ =RT- =a+bN,这也就是,说对RT+和RT-两函

数中的斜率是相等的,均为b;如果扫描方式是自动停止的,则RT-随识记项目的增加而增加,其回归方程应为:RT- =a+bN。而在肯定反应中,因为和探测项匹配的识记项目可能在记忆集的前半部,也可能在记忆集的后半部,所以平均起来RT

+增加的速度大体上是RT-的一半,其回归方程为:RT+ =a+b(N+1)/2。Sternberg 的两个实验结果均表明,RT+和RT-均随N的增加而直线增加,且斜率相同。

所以,Sternberg认为,短时记忆对信息的提取是按顺序系列检索,而不是平行同步检索,而且是从头至尾的系列全扫描过程,即被试在发现检验项目后仍然继续把剩余的项目和检验项目进行比较。Sternberg的解释是由于比较过程和决策过程是分不开的,比较过程进行得很快而决策过程耗时长,为提高工作效率,与其比较一次做一次判断,不如全部检查完毕做一次性判断更经济。

Sternberg的研究在心理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其实验进行了重复验证。如1969年W.G.Chase等进行了有关识记和再认的感觉道的变化对再认反应时间影响的实验;Anders(1972)、Checkosky(1971)、Solso(1979)、Sternberg(1969)等研究者以不同类型被试研究了人脸图形、字母、数字、音节、颜色等材料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所有实验结果都支持了Sternberg的序列完全搜索模型,只是拟合线的截距不同,这也表明,记忆搜索的速率是相当稳定的。

2.反对意见

但批评也是来自多方面的。Briggs和Swanson(1970)认为,在Sternberg的实验中,同一个探测词有时是识记字表中的项目,要做肯定反应;有时不是,要做否定反应。这就造成了"反应不一致性"。他们发现,如果消除这种不一致性,则RT函数趋于对数而非直线。对此Sternberg难于予以说明。Sternberg的"从头至尾

搜寻"模型的另一个明显困难是,不能对为什么不是"自动停止"做出有力的说明。另外,从头至尾的搜寻模型对一些实验中发现的"系列位置效应(serial positi on effects)"不能很好地解释(Corballis 1972;Morin 1976;Klatzky 1971等)。

自动停止搜寻模型的倡导者们认为,Sternberg等人的实验中之所以没有出现系列位置效应,是因为识记项目范围太小、呈现速度太慢、间隔太长等。Wingfi eld和Byrness(1981)、罗春荣(1987)在再认时运用多个探测词的实验方法,也进一步证实了信息提取是依照序列的、自动停止的搜索模型进行的。此外,To wnssend(1971)还引进了"有限加工能力"(Limited processing capacity)的概念,提出了有限能力平行加工模型。该理论认为,人的加工能力可能是固定,当所需加工的项目较少时,每个项目分到的加工能力多,因此做起来就较快;而当所需加工的项目较多时,每个项目分到的加工能力就随之减少,而每个加工的效率就降低,因而反应时就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做的都是平行加工,但反应时都会随要做的加工的增加而增加。这一模型能解释RT与识记项目间的函数关系,但它缺乏必要的实验依据的支持。

肖崇好和黄希庭(1999)认为,Sternberg的短时记忆研究范式以自始至终" 搜索(research)或扫描(scanning)"为前提假设。但他在实验设计时却不以探测项目在记忆集中的位置为操作变量,而是用记忆集为自变量。这样一来,一是使心理资源这一变量不能保持衡定;二是没有反映出被试在记忆集中的搜索过程。如果系列位置效应在短时记忆提取中存在,那么,Sternberg范式的前提假设就是不成立的。如果短时记忆的提取不是以搜索为前提,那么,探测项目不在记忆

集中的反应时函数其斜率和探测项目在记忆集中的反应时函数的斜率相比,后者

应为前者的一半这一假设也是不成立的。他们利用操作探测数字在记忆集中的位

置来检验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是否是以"自始至终的扫描"或"同时匹配"为前提

,进一步探讨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机制,具体方法如下:

(一)设计

该实验为被试内设计;操作变量为探测项目的位置和记忆集。因为记忆集为

1时,不能反映搜索过程,故记忆集包含的项目数选定为2-6个;项目为阿拉伯数

字0-9。各记忆集中每个项目成为探测项目的机会均等;重复次数相等。探测项目在记忆集中和不在记忆集中的概率一样。

(二)被试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44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3人。(三)仪器

586多媒体计算机一台

(四)试验程序

被试进入实验后,有一个实验说明;说明实验过程和要求。正式实验步骤为

:先发出一个声音"嘀"(500ms),然后在显示屏中所开的圆形窗口内先后呈现2 -6个随机产生的无重复的数字系列,数字的大小为3.5cm×2.5cm。每个数字呈现1200ms;清屏后间隔1000ms,在屏幕中心呈现"请注意"(1000ms)三个字。紧接

着呈现随机产生的探测数字。被试判断该数字是否在前面的数字系列中出现过。

如果出现过按"F"键,没有出现过按"J"键。判断要既准确又迅速。按空格键重复

以上过程。计算机自动记录探测数字出现到被试判断按键之间的时间和正确率。

正是实验前,被试可以进行若干次练习,熟悉实验过程和按键反应。整个实验约

需30分钟。

(五)结果与分析

因为被试反应的正确率都在96%以上,故只对记忆集中不同位置的反应时进行统计。

如果像Sternberg研究范式那样,用记忆集作为自变量对数据进行统计。用T y代表探测项目在记忆集中(肯定判断)的反应时,用Tn代表探测项目不在记忆集

中(否定判断)的反应时;则不同记忆集的Ty与Tn平均成绩(毫秒)见表1。

记忆集

2 3 4 5 6

Ty 810.71 822.54 896.90 956.11 109 2.16

Tn 902.43 938.64 987.85 1087.42 115 4.95

表1 不同记忆集Ty与Tn平均成绩经回归分析,得到两个回归方程:

Ty=67.65X+643.10 (1)

Tn=65.38X+752.73 (2)

对回归方程(1)进行F(df=1,f=33.70)检验,P=0.010;测定系数为0.92;说明肯定判断反应时与记忆集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线性关系。

对回归方程(2)进行F(df=1,f=91.17)检验,P=0.002;测定系数为0.97;说明否定判断反应时与记忆集之间也存在极其显著的线性关系。

从上面两个线性方程来看,记忆集与反应时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而且

反应时随记忆集的增大而增加;另外,两个线性方程的斜率基本相等。这一结果

与用Sternberg范式研究得出的结果是相似的。据此,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机制是系列全扫描。

以上两方程的截距和斜率都大于国内外相似的研究结果,这可能与被试的差

异有关。

如果短时记忆的提取机制是系列全扫描,用探测项目在记忆集中的位置做自

变量,那么,不同记忆集中,不同的探测位置其反应时应该是一样的;因为,系

列全扫描,不管探测项目位于何处,都要搜索完记忆集中的所有项目。对各记忆

集不同探测位置的反应时统计见表2。

记探测项目位置

集 1 2 3 4 5

6 7

2 781.49 839.39 902.43

3 803.29 831.9

4 832.39 938.64

4 892.34 900.40 903.73 891.12 987.85

5 887.79 946.52 1044.79 945.09 956.3

6 1087.42

6 900.39 1084.30 1239.45 1248.84 1030.59 1049.3

7 1154.95

表2 各记忆集不同探测位置的反应时(毫秒) N=44

从表2可以看出,记忆集为2和3时,反应时随探测项目位置的后移而增加。记忆集为4、5和6时,探测项目位置的反应时表现出系列位置效应。

如果用Tm表示不同记忆集的反应时,以探测项目位置(x)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就可以得到如下五个回归方程:

T2=57.90x+723.95 T3=14.00x+793.44 T4=-0.33x+896.00

T5=13.58x+915.39 T6=16.95x+1032.00

经过对T3至T5各方程的F检验,发现探测项目与反应时之间均存在线性关系( P>0.05),而且,从各方程的斜率来看,它们也不是都趋于0。证明短时记忆的提

取不是系列全扫描;同时也不是系列自我终止扫描。

记忆集大于4时,反应时呈现出明显的系列位置效应。如果是系列全扫描,则探测项目为每个记忆集中最后一个项目和探测项目不在记忆集中,它们所要搜索

的项目数量应该是相等的。即T22与T23都需要进行两次比较;T33与T34都需要进行三次比较;T44与T45都需要进行四次比较;依此类推。由于搜索次数是相同的

,所以它们的反应时应该没有差异。但经相关样本配对t检验发现,除了T22与T2

3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T33与T34、T44与T45、T55与T56和T66与T67均有显

著的差异(P<0.05)。由此可以推断,记忆集大于等于3时,被试在提取短时记忆信息时,肯定不是以自始至终的系列扫描为基础的。王甦、汪安圣用双向系列自我中断扫描来解释系列位置效应。实际上,这可能与短时记忆内容存储形式有关。记忆集较小时,记忆内容是线性存储;不仅存储记忆内容,而且存储有关记忆内容的前后关系,故提取时以搜索为基础。而记忆集较大时,由于心理资源有限,只有记忆内容或部分记忆内容得到加工而被有效存储,这样,使能保证反应正确率的自始至终的搜索发生困难。为保证反应速度,被试可能求其次,提取时以记忆项目的痕迹强度为线索,因此,用双向系列自我中断扫描来解释系列位置效应是不太恰当的,因为它不以搜索为基础。

从表2可知:当记忆集小于3时,随着探测项目位置的后移,反应时呈现上升趋势,而且T22与T23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系列自我中断扫描。(六)小结

用Sternberg范式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机制存在致命的缺陷:其一是用记忆集作为自变量不能反映被试在记忆集中的搜索过程;其二,该范式的前提假设--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以搜索为基础,是不成立的。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机制受记忆集的影响较大。记忆集小于3时,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系列自我中断扫描;记忆集大于3时,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以记忆痕迹的强度为依据。提取机制的不同,可能反映了存储机制的不一样。

因此可以说,Sternberg的实验的主要功绩在于他将简单心理变量(反应时)引入复杂的高级心理研究中。

3.直通模型

直通模型(直通存取模型,direct access model)的提出可谓是异军突起。Wickelgren(1973)、Eysenck(1977)等研究者认为,提取不是对识记字表的搜索过程,而是对探测词的内部表征的"直通"即直接提取。按照该理论模型,短时记忆中的各个项目均有一定的熟悉值或痕迹强度,同时每个被试有着自己的内部判断标准。当探测项目熟悉值高于这一判断标准时,便做出"是"的反应,否则做出"否"的反应,并且熟悉值越偏离这个标准,则反应越快。直接存取的证据是记忆集中有重复项目且探测项是该项目时,反应时大大减少。直通模型还可以解释系列位置效应,即认为最早和最后呈现的项目比中间呈现的项目的熟悉值或痕迹强度都要高。但是直通模型很难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搜寻的现象,不能很好地说明反应时随识记项目的增多而直线增加。

4.搜寻--直通双重模型

1973年,Atkinson和Juola将串行搜寻模型和直通模型结合起来,提出了搜寻

--直通双重模型。该模型认为,被试是依据探测词在主观熟悉量表上或高或低的值来做反应的。他们假设每个探测词在主观熟悉量表上都有一个值,既"熟悉值" (Familiarity Value)。这个值或高或低。被试在主观上有两个标准,一个是" 高标准"(C1),如果某一探测词的熟悉值高于这一标准,被试便做肯定反应;同时还有一个"低标准"(C0)的探测词,被试就要采用搜寻记忆字表的过程才能做

出反应。根据这一模型,被试有时基于熟悉度便做出判定,有时则要通过搜寻才能做出判定。前者是一快速的过程,后者则较慢。根据反应标准可变的假设,如果主试强调速度,那么低标准与高标准的距离将减小,即被试更多的是依赖于熟悉值进行直通的反应;反之,如果主试强调的是反应的正确性,那么两个标准间的距离将增大,从而使判断更多地依赖于较慢的搜寻过程。

搜寻--直通模型能较好地说明现有的许多研究材料。Sternberg的搜寻模型亦可被视为其特例。同时,双重模型也得到被试内省报告的支持。如被试报告说,有时他们很快就对探测项做出判断,但不能肯定是否一定对,被试犯错误后通常马上能发觉。这些都可能解释为被试是基于熟悉值做出判定的。

双重模型显得比单一的搜索模型和直通模型要灵活,但是,与其它模型一样,双重模型也有其困难。按此模型,发生错误反应的时间应短一些,但实验结果并不证实这一点(Corballis 1975)。此外,Eyscnck(1977)认为,这种理论强调"痕迹强度"、"项目熟悉性"这类概念,便忽视了记忆痕迹的多维特性,应对"熟悉性"概念做进一步的分析。

短时记忆的编码与提取

一)短时记忆的编码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是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1、听觉编码 人们通过研究语音类似性对回忆效果的影响,证实了语音听觉编码方式的存在。康拉德(Conrad,1964)在研究中用视觉方式依次呈现B、C、P、T、V、F等辅音字母,要求被试严格按顺序来进行回忆。结果发现,在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之间(如E和F)很少发生混淆。这说明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形式。 默多克(Murdock,1961)的实验证实了这种作用。他用听觉方式先向被试分别呈现三组不同的材料:第一组是由3个辅音构成的三字母组合如PTK,第二组是由3个字母组成的单词如HAT(帽子),第三组是3个单词如EAR(耳朵)-MAN(男人)-BED(床),然后让他们进行回忆。结果表明,三字母组合与3个字母组成单词的回忆成绩差不多;而回忆3字母单词比回忆不相关的3字母组合的成绩要好得多。这说明一个单词是一个熟悉的单位,通过组块能大大提高对一系列字母的记忆数量。 2、视觉编码 有研究者(Posner,1969)让被试判别两个字母是否是同一个字母。两个字母的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两个字母的音和形都一样(如AA),称为同形关系,另一种是两个字母的音一样,而形不一样(如Aa),称为同音关系。两个字母的呈现方式分为同时呈现和先后呈现。结果发现,当两个字母同时呈现时,同形关系的字母反应更快;当间隔一两秒呈现时,同形关系和同音关系的反应时间没有差异。研究者认为,由于同形关系比同音关系具有形的优势,因此只有在依靠视觉编码进行编码的作业中才会出现这一优势。由此可以推断,在短时记忆的最初阶段存在视觉形式的编码,之后才逐渐向听觉形式过渡。有实验表明,汉字的短时记忆以形状编码为主。对于绘画、脸和身体动作等,倾向于用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聋哑人在他们的短时记忆中,回忆时出现混淆的主要是视觉性的或者意义性的。因此,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似乎是随着记忆材料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是比较复杂的,斯腾伯格(S.Sternberg,1969)的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向被试呈现短时记忆容量以内的、不同长度的数字系列,接着马上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要求被试判断探测数字刚才是否出现过,并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反应,被试的反应时间是重要的衡量指标。斯腾伯格认为,短时记忆中被试对项目的检索可能有三种方式. 1、平行扫描 是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检索。那么无论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有多少,检索的时间都应该是一样的。 2、系列自中断扫描 是对项目逐个进行检索,一旦找到项目就停止检索。那么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越多,反应时间就会越长。另外,由于找到目标项的搜索不需要再对剩余项目进行检索,因此其反应时间要比找不到目标项目的搜索反应时短。 3、系列全扫描 是对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再作出判断。这种提取方式下,反应时间仍将是项目长度的函数,但由于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都要对全部项目进行搜索,因此它们应该具有同样的反应时间。

记忆编码与提取

记忆编码提取实验 实验目的:学习应用记忆编码/提取范式 实验变量:自变量:学习条件(2种)和提取条件(3种)因变量:回忆概率 实验材料:6组PPT词语图片,每组ppt10个词语、词语表。 主试与被试:主试:宋美学、卢晓娜 被试:乐山师范学院2010级心理学本科班24个同学,矫正视力和裸视正常。实验假设:回忆效果最好的是第二种学习条件与第二种提取线索相匹配.强有力的线索如果不能与学习条件匹配,那么在微弱线索的学习条件下的回忆还不如没有学习线索.微弱学习线索在强有力而不匹配提取条件下,效果还不如微弱但匹配的提取线索条件. 实验程序: 1、主试先准备好实验材料,给予被试指导语:“我们将要进行关于记忆的时间序列的实验,实验将进行几分钟,请你耐心进行。首先我们将呈现给你10个红色词语,请你认真看并记住词语。休息一下之后会根据实验条件的要求选择性的放或不放第二种ppt。放完后请你尽可能的回忆每一个相应的词语,并说出来。” 2、待被试明白后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勾画出被试回忆正确的词语。 实验设计:两种学习条件结合三种提取条件,共有6种实验条件,采用组间设计.6组被试(每组4个被试). 学习条件①:被试学习一系列单词,一次一个. 学习条件②:同样的单词被呈现,但每个单词旁边有微弱的线索词 提取条件①:没有任何线索,自由回忆 提取条件②:提供微弱线索。 提取条件③:提供强有力的线索,但这种线索被试未学习过 第一组实验:被试学习一系列单词,一次一个。(1*1) 第二组实验:只提供微弱的线索词,让被试回忆词语。(1*2) 第三组实验:只提供有强有力的线索词(未学习),让被试回忆。(1*3) 第四组实验: 同样的词语被呈现,但每个词语旁边有微弱的线索词,再自由回忆。(2*1) 第五组实验: 提供微弱的线索,让被试回忆词语。(2*2) 第六组实验:提供强有力的线索,但这种线索被试未学习过,让被试回忆词语。(2*3)注:1*1即第一种学习条件与第一种提取条件结合。以此类推。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姓名关瀚文学号222012306022011专业应用心理学年级2012级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时间2013.11.6同组人姓名洪万里单宏宇成绩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关瀚文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摘要本实验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2012级应用班的44名同学作为被试,每名被试运用PsyKey 心理教学系统 3.1,“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程序,进行以减数法探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试验108次,本实验旨在重复posner等人的字母实验,验证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并学习减法反应时方法。最后的结果显示,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确实存在,posner关于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理论得到验证。 关键词短时记忆减法反应时视觉编码 1引言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传统的观点认为主要是语音听觉编码。这是根据短时记忆中产生的错误与正确信息之间存在着语音听觉上的联系而推测出来的。康拉德在记忆广度实验中观察到,回忆错误与正确反应之间有着语音上的联系。但是这个结论因为以拼音文字的英文字母做实验材料,因而其普遍性受到了质疑。但70年代波斯纳等人利用减法反应时基本范式,在其实验中清楚地表明,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这是认知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莫雷的实验也表明,汉字的短时记忆以形状编码为主。对于绘画、脸和身体动作以及视觉观察事件所属范畴的短时记忆,倾向于用视觉编码的短时记忆,倾向于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现在一般认为,短时记忆信息存在感觉代码与语义代码,其中前者包括听觉代码与视觉编码;对于感觉编码的过程而言,视觉编码率先出现并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完成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心理11—1班罗捷110724108 前言: 本实验重复了Sternberg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经典实验,通过测定被试对不同长度识记数字的检查项目的再认,了解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提取方式。结果表明,在“无靶”反应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在识记项目数目为3个数字时达到最小值,之前和之后都增加。在“有靶”反应中,被试的反应时间在识记项目数目为3个时,反应时达到最大。且“有靶”的平均反应时大于“无靶”的平均反应时,不能验证为完全系列扫描。 关键字: 短时记忆、平行扫描、自动停止系列扫描、完全系列扫描 前言: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在近几十年内始终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所谓信息提取,指把储存在假定的记忆系统中的特定信息取出来以便使用(朱智贤,1989)。最早开展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研究的是心理学家Sternberg,他的研究现在被看作经典性的。 Sternberg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1~6个不等的数字系列,之后马上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要求被试判断探测数字刚才是否出现过,并作出是或否的反应。Sternberg预测,短时记忆中被试对项目的提取有三种可能的方式: (1)平行扫描指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提取。如是这样,无论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有多少,提取的时间都应该是一样的。 (2)自动停止系列扫描指对项目逐个进行提取,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这

样,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越多,反应时间就会越长。另外,由于是反应不需要再对剩余项目进行检索,因此反应时间要比否反应时间短。 (3)完全系列扫描指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作出判断。在这种提取方式下,反应时间项目长度的函数,但由于是反应和否反应都要对全部项目进行搜索,因此应该具有同样的反应时间。 Sternberg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为系列扫描,并且是完全系列扫描。 本实验通过对Sternberg经典实验的模拟,学习短时记忆信息加工的提取方式。实验假设:(1)被试对探测数字的反应时随着识记项目的增多而增加;(2)是反应与否反应反应时相同。 研究方法: 被试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11级同学53名,男生17名,女生36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色弱。 仪器和材料 计算机编制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程序 实验设计 实验为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反应类型(2个水平,是反应和否反应)和识记项目(4个水平,分别为1、2、4、6);因变量为被试的反应时和被试判断的正确率。 实验程序 启动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程序,要求被试端正坐在计算机前正对屏幕,按照指导语提示开始实验。实验过程中被试要严格按照指导语操作实验,实验结束数据自动保存。

长时记忆的提取

长时记忆的提取 长时记忆的提取 提取属于信息的输出过程。长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有两种形式,即再认和回忆。再认是指过去识记过的材料再次出现,有熟悉之感,可以识别和确认。回忆是指过去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的重新复现。这两种形式对信息的提取都需要一定的线索,还要采取一定的策略,选择一定的中介。关于如何提取信息,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理论认为,信息的提取是根据信息的意义、系统等来搜寻记忆痕迹,使痕迹活跃起来,可回忆出有关的项目。另一种理论认为,记忆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存储起来的是一些元素或成分,回忆则是把过去的认知成分汇集成完整的事物。这两种理论各自适合于不同的编码形式。搜寻理论可能适合于表象储存,重建理论适合于语义储存。提取的效果一方面依赖于储存;另一方面依赖于线索。倘若储存本身是有组织的、有条理的,是有层次结构的,提取时只要使层次网络中的某些节点激活,使与这些节点有关的信息处于启动状态,回忆就会很容易进行。若储存是杂乱无章的,提取就不会顺利。线索在提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线索的数量多、质量高,提取就容易。线索的质量是指线索中的信息与记忆痕迹中的信息匹配联系的紧密与否。一般来

说,再认比回忆容易提取信息,这是因为再认时有关线索就是再认的感性依托,有较多的线索给以提示,可帮助尽快地确认。 再认与回忆 再认指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有熟悉之感并能被识别和确认的过程。人在识别某一对象时,一方面要对它进行知觉分析,同时还要从长时记忆储存的信息中提取有关的信息(模式)与之对照比较,经过多层次的连续检验,最后才能完成确认。当再认发生困难时,就要努力寻找各种有关的线索,力图恢复过去已经建立的联系。可见,再认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包含有知觉、回忆、联想、比较、验证等一系列的认知活动。 再认的速度和准确性主要取决于对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和 精确程度。熟记了的事物一出现,几乎可以无意识地、自动化地、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识别。在日常生活中,错误地再认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种是由于识记的不巩固、不精确,原有的联系消失或受干扰,一旦识记过的事物再度出现,不能激活原有的记忆痕迹,仅有熟悉之感而无法从整体上加以正确的再认。或者对有关信息(模式)的提取发生了错误,导致错认。另一种是由于联系的泛化,导致错误的再认。例如,错把一个陌生人当作一个熟人相认,这是因为他的许多特征与熟人相似,这些特征在头脑中产生了泛化,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例文_1

( 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04605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例文Short term memory experiment report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例文 摘要:Miller(1956)通过研究发现,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小为7±2个单位。本研究旨在通过记忆广度法测定短时记忆的容量。用短时记忆瞬时记忆模式,记录被试作业的正确个数,以验证短时记忆的容量。关键词:短时记忆容量记忆广度组块 一、前言 短时记忆( short term memory, STM) 在两种记忆说或多存贮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被看作信息通往长时记忆的一个中间环节或过渡阶段。与长时记忆相比, 无论是在记忆容量、信息编码等方面, 还是在信息提取或遗忘等方面, 短时记忆都有其独特的一面。 Miller通过总结大量的对线性刺激的绝对判断、速知、以及即时回忆广度的实验研究,发现被试的感觉通道容量或者回忆项目的数量,也就是记忆的容量在一个很小范围内波动,大概是7±2。但这个结论大多是在成人记忆语言文字材料的情况下得到的,未免过于笼统。而对语言文字材料以外的其它类型材料的研究还不多见。本实验正是记忆材料方面出发,对短时记忆容量的材料特点进行探索。 二、方法

(一)被试 实验课随机分组,本组的5人、以及旁边组的5人,共10人。男生4人,女生6人。 (二)仪器 JGW-B心理实验台速视器单元,背景卡片1张,记录用纸两套; (三)材料 写有3—13位数字的卡片三组,每组11张,共33张; 写有3—13位英文字母的卡片三组,每组11张,共33张。 (四)程序 1、主试接通速视器电源,将开关选择“ON”,调节A、B视场,使两个视场明度基本一致。“工作方式”A选择“定时”,B选择“定时”、选A—B顺序方式。“定时选择”A为1秒,B为5秒。然后B视场输入背景卡片1张。 3、用上述方法将4位、5位、6位数字依次进行实验,直至数字序列连续三次不能通过为止。 4、用上述程序测定英文字母的短时记忆广度。 三、结果 实验数据: 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 单因素T检验: 四、讨论 1、短时记忆的容量并不完全是处于7?2个单位中,有部分被试的数据是超出这个范围的,被试存在个体差异。

个数字编码及数字记忆法的重要意义

110个数字编码的重要意义: 数字是一种顺序,数字编码是记忆的顺序,是用来表示记忆术中的图像顺序,对于用记忆记忆任何复杂的材料知识都不可缺少!我们为什么记了又忘?为什么记住老想不起来,别人一提醒便会惊叫起来”哦,我知道了,我只是暂时地忘记了!”。为什么我们想精确提取和使用记过的信息竟那么困难?为什么我们不知道某字在某书中的第几页第几行第几字?这一切的一切的根源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记忆知识的顺序,没有理清记忆的顺序,没有精确和准确记忆!而运用数字编码记忆是解决顺序记忆、精准记忆、抽背记忆的唯一方法!???? 110个数字编码它能帮我们管理一切复杂的知识,并管理得井井有序。运用110个数字编码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110个数字编码在记忆术中的作用就相当于数字本身对我们的作用。数字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见,而数字编码在记忆术中无处不见,我们离不开数字正如学记忆离不开数字编码是一样的道理。 你一定有经验,你记得非常牢固的知识,你就能准确精确的说出这段话在文中的位置,前后文的大致内容,甚至字体的大小及颜色。记住了数字编码,掌握了数字记忆法,让“或许”、“可能”、“也许”、“大概”、“似乎”、“好像”这些不确定词从你的字典中彻底消失吧! 数字记忆法的重要意义: 什么叫数字记忆法呢?110个数字编码的运用即是数字记忆法。(注:数字编码记忆法简称数字记忆法)。? 掌握110个数字编码是数字记忆的前提,数字记忆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数字与数字的记忆;一种是数字与文字/字母的记忆(数字定桩法) 数字记忆法为什么那么重要? 如果你不会数字记忆法,最根本的是你就不能记住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接触到的一切与数字有关的大量数据。你就不能最好的最清楚的整理知识。 而如果掌握数字记忆法: 意味着,你能将成百上千个好友的手机号码记住; 意味着,你能将上千条的法律条文熟记于心; 意味着,你将有倒背如流一本单词书的可能; 意味着,你将有抽背如流一本字典的可能; 是的,掌握数字记忆法,是完整记忆一本书最基础最重要的核心点。如果你没有掌握数字记忆法,你不可能牢固记住任何一本书! 学习和掌握110个数字编码是记忆术最基础、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如果这一环节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花费时间多很容易导致记忆疲倦,以至于丧失学习记忆的兴趣,怀疑学习记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报告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报告 摘要本实验是对记忆信息提取进行研究,报告了本实验与Sternberg(斯滕伯格)的实验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短时记忆Sternberg(斯滕伯格)记忆项目反应方式 1引言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在近几十年内始终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所谓信息提取,指把储存在假定的记忆系统中的特定信息取出来以便使用(朱智贤,1989)。最早开展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研究的是心理学家Sternberg(斯滕伯格),他的研究被看作是经典性的。 Sternberg在试验中给被试呈现1~6个不等的数字系列,之后马上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要求被试判断探测数字刚才是否出现过,并做出是或否的反应。Sternberg预测,短时记忆中被试对项目的提取有三种可能的方式: ⑴平行扫描指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进行提取。如是这样,无论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有多少,提取的时间都应该是一样的。 ⑵自动停止系列扫描指对项目逐个进行提取,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这样,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越多,反应时间就会越长。另外,由于是反应不需要再对剩余项目进行检索,因此反应时间要比“否”反应时间短。 ⑶完全系列扫描指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做出判断。“是”反映和“否”反应都要对全部项目进行搜索,因此应该具有同样的反应时间。 Sternberg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为系列扫描,并且是完全系列扫描。 本实验通过对Sternberg经典实验的模拟,考察记忆项目数量和反应方式是否影响短时记忆提取的时间,根据加因素法的实验逻辑,解释本研究的结果是否符合Sternberg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流程的假设(即信息比较过程和反应方式是否属于不同的系列加工阶段),以记忆项目数量为自变量(1-6个),所有被试的在每个记忆项目数上的平均反应时间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建立短时记忆提取的回归方程,比较Sternberg的方差RT=38N+397,解释我们数据与它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方法 2.1被试 南京XX大学和南京XX大学XX学院66名学生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2.2仪器和材料 计算机编制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实验程序 2.3实验设计 实验为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记忆项目(6个水平,分别为1、2、3、4、5、6)反应方式(两个水平,“是”反映和“否”反应)因变量为被试反应时间 2.4实验程序 启动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程序,要求被试端正坐在计算机前正对屏幕,按照指导语提示开始实验。实验过程中被试要严格按照指导语操作实验,实验结束保存数据。 3结果 3.1对所有被试的实验数据进行2因素(记忆项目、反应方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记忆项目数量和反应方式是否影响短时记忆提取的时间。

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报告 1.题目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2.引言 R.Conrad(1964)的一项研究给被试视觉呈现字母,随后报告字母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视觉呈现的字母,我们使用听觉编码而非视觉。而Posner等人(1969)的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对于不同字母对(Aa和AA)判断是否同一字母的反应时不同,这否定了对于视觉呈现的字母,我们只用听觉编码的观点。对于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的先后问题,现在普遍的观点是视觉编码在先。 根据R.Conrad的实验,研究者们还在探讨这样一个逻辑,如果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而其它方面相同,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即是这个心理过程所用的时间,也是这个心理过程存在的证据。 本实验研究作为一个验证性研究,为存在视觉编码提供证据之外,还将探讨在不同时间间隔下反应时差的差异的内部机理。 3.方法 3.1被试:心理系大三学生 3.2仪器材料:字母对AA、BB、Aa、Bb、AB、BA、Ab、Ba 3.3实验程序: 3.3.1:实验前被试阅读指导语,清楚不同判断的按键方式,尽量正确的判断,并尽快按键反应 3.3.2:第一次实验时,每对字母对随机出现6次,前12对时间间隔是0s,中间12对间隔0.5s,最后12对间隔2s。36次完毕后,被试休息30s。继续第二次实验,但这次时间间隔按0.5s-2s-0s进行;同样休息30s进行第三次实验,这次间隔按照2s-0s-5s进行。被试看到呈现的字母后,尽快正确判断字母是否相同,并尽快按相应的键。 4.结果 表a 各水平下被试平均正确反应时(ms) 间隔(ms) 音同形 同 音同形 异 音异 形异 0 561.59 707.00 777.95 500 519.05 681.79 734.54 2000 489.62 639.46 725.00 表b 各水平下被试平均正确率(%) 间隔 (ms) 音同形 同 音同形 异 音异 形异 0 97.86 91.88 90.38 500 98.08 92.95 89.53 2000 98.08 92.74 90.60 表a显示: 音同形同比音同形异、音异形异在各个间隔时间水平下的反应时均值都要小;(多因素方差分析) 每种音形水平在时间间隔上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方差分析) 表b显示: 音同形同比音同形异、音异形异在各个间隔水平下的正确率均值都要大。而同一音形水平下的各个时间间隔水平上正确率均值相差不大。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的实验研究最早是由斯顿伯格(Sternberg)开始的。它是加因素法分析心理过程的一个典型实验。其基本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它们属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则它们属于不同的加工阶段。具体来讲:如果呈现的刺激的长短对再认的反应时没有显著的影响,则说明短时记忆的搜索方式是平行扫描;如果呈现的刺激的长短对再认的反应时有显著的影响,且随刺激的长度增加而增加,则说明是系列扫描。斯顿伯格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个过程是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 一、目的 1.通过检查被试对不同长度字母的再认项目,重复Sternberg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了解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过程。 2.学习记忆搜索方式的研究方法。 二、仪器与材料 1.仪器: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 2.材料:1~6 个相互无关联的大写英文字母串,其中长度为1个,2个,3个和6 个字母的字母串各呈现12次,长度为4的字母串呈现8次;长度为5的字 母串呈现10次,共做66次,呈现的字母串中一半包含靶字母,另一半不 包含。靶字母在字母串中的位置平衡分布,即各个位置出现次数相同。 三、方法 1.双击桌面“心仪心理实验平台”图标,弹出登录窗口。对首次登录者请先注册 用户;对已做过实验者用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双击“电脑实验”,打开 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主界面。选中左侧实验列表中的“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右边呈现实验说明。单击“进入实验”弹出“指导语”窗口。 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值)、练习等,也可以单击“开始实验” 按钮直接进行实验。 2.指导语是: 这是一个记忆实验。实验开始后屏幕先连续呈现一个或几个大写字母。 你要尽力记住。呈现完毕屏幕出现提示语“请判断”。随之再呈现一个大写字母。这个字母可能是刚才字母串中呈现过的,也可能是没有呈现过的。请你使用1号反应盒进行判断。如果认为是刚才字母串中呈现过的请按“+”号 键,没有呈现过的则按“-”号键。要求你判断既快又准。 在你明白了实验要求后,可以先进行练习,练习结束后再点击下面的“开始实验”按钮开始。 3.实验开始后,屏幕先相继呈现长度为1~6个不等的字母串,随机呈现,每次呈现完毕出现提示语“请判断”。接着出现一个靶字母,被试判断该字母是否在原先字母串中呈现过,并做出反应。程序自动记录反应时。 4.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实验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摘要:本实验重复了Sternberg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经典实验,通过测定被试对不同长度识记数字的检查项目的再认,了解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提取方式。结果表明,在“否”反应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在识记项目为4个数字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减小;“是”反应反应时小于“否”反应反应时。不能验证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为完全序列扫描。 关键字:短时记忆完全序列扫描 1. 引言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在近几十年内始终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所谓信息提取,指把储存在假定的记忆系统中的特定信息取出来以便使用(朱智贤,1989)。最早开展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研究的是心理学家Sternberg,他的研究现在被看作经典性的。 Sternberg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1~6个不等的数字系列,之后马上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要求被试判断探测数字刚才是否出现过,并作出是或否的反应。Sternberg预测,短时记忆中被试对项目的提取有三种可能的方式: (1)平行扫描指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提取。如是这样,无论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有多少,提取的时间都应该是一样的。 (2)自动停止系列扫描指对项目逐个进行提取,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这样,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越多,反应时间就会越长。另外,由于是反应不需要再对剩余项目进行检索,因此反应时间要比否反应时间短。 (3)完全系列扫描指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作出判断。在这种提取方式下,反应时间项目长度的函数,但由于是反应和否反应都要对全部项目进行搜索,因此应该具有同样的反应时间。 Sternberg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为系列扫描,并且是完全系列扫描。 本实验通过对Sternberg经典实验的模拟,学习短时记忆信息加工的提取方式。实验假设:(1)被试对探测数字的反应时随着识记项目的增多而增加;(2)是反应与否反应反应时相同。 2. 方法 2.1 被试 教师教育学院0902班22名学生,其中男生1名,女生21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2.2 仪器和材料 计算机编制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程序 2.3 实验设计 实验为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反应类型(2个水平,是反应和否反应)和识记项目(4个水平,分别为1、2、4、6);因变量为被试的反应时和被试判断的正确率。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 于尧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模仿Sternberg(1966)的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经典实验,了解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本实验选取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本科三年级学生89人作为被试,在心理学部机房利用PsyKey心理教学系统3.2中“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程序完成实验。实验为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按记忆集大小共六种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在特定时间识记,之后再呈现一个数字,要求被试判断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并按键反应,程序会自动记录被试的在不同水平下再认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通过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果:记忆集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没有影响;反应类型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有显著影响。进而得出结论: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并不是系列全扫描,也不是Stermberg假设中的任何一种信息提取方式。 关键词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1 前言 Atkinson和Shiffrin(1968)提出了记忆系统的多存储模型(the multi-store model of memory),将记忆看作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且这三个子系统在信息的储存量、保持时间、储存形式(或通道)、提取方式、遗忘规律以及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处的位置等许多方面均存在不同。其中,短时记忆是指在刺激作用终止后,对信息保持到几十秒直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郭秀艳,2004),是操作性的、正在工作的、活动着的记忆(王甦、汪圣安,2006)。不论是何种记忆系统,其信息的提取方式都是一个极受关注的问题,因为记忆的最终目标是信息的提取利用。在越来越奉行效率至上的近代,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在近几十年更是始终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所谓信息提取,指把储存在假定的记忆系统中的特定信息取出来以便使用(朱智贤,1989),即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够再认,都是短时记忆的信息提

记忆的编码与提取

写在最前面的 实验的分类 (1)回忆类实验这类实验共有三种:系列回忆、自由回忆和对偶回忆 (2)再认类实验这类实验有两种基本程序。 第一是“是/否”式的实验,这是一种“二择一”程序。 第二是“迫选再认”的实验,这是一种“多择一”程序。 一.记忆研究记忆实验仪器和材料 1.计算机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仪器。按照实验程序要求编写好软件程序,,可以方便快捷地对文字和图形等材料的呈现时间、间隔时间实行控制,并且可以自动记录被试的口头反应、按键反应,这样被试在记忆测验中的正误反应、反应时都可被记录下来。 2.速示器 也是研究记忆的常用仪器。其基本构造是一个长方形的不透光的箱子,箱子的一头放置刺激项目片,另一头是观察窗,被试在这里接受刺激项目,且箱内灯光照明时间是可以控制的。现代较先进的速示器是由几个箱子连接组成,每个箱子都是一个视野,分别先后或同时将不同的刺激项目呈现在一个平面上。 记忆实验选用的材料是相当广泛的。一般说来,凡是人们在生活中能感受到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实验材料,但是实际上由于实验室的条件限制和为了进行实验的方便,在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一般要符合以下标准: ①材料对每个被试者来说,在熟悉程度上应是相等的。这样才能保证所有被试者从同一基线开始学习,测出的效果才能归之于实验条件的作用。 ②材料在数量上或意义上可以分为相等的单位。这样既便于记分,又便于对实验结果作数量化的分析。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倘若以掌握全部材料所需要的时间或尝试的次数作为记分标准的话,就无需把材料分成相等的单位。 ③材料应为被试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学会和掌握的。若一次使用的材料过多、费时过长,势必会影响实验的效果,同时让被试这么长时间留在实验室中也是不可能的。 根据上述标准,在记忆实验中可选用的材料还是很多的。这些材料概括起来有二大类:言语材料和非言语材料。言语材料又可分为无意义的和有意义的两类。 无意义音节是言语材料中的一种,言语材料是指音节、字母、单词、句子、诗歌、散文和数字等。其中音节、字母和某种条件下的数字都属于无意义的言语材料。 有意义的记忆研究材料的内容和种类十分广泛,可以是句子、诗歌、散文、词汇到图形、音乐等,很难尽述。研究者使用有意义材料从事记忆研究时,一点也不比使用无意义材料容易。 将有意义材料分解成容易归类的或便于定量的子单位,这些子单位可以是“意群”、“韵律”、“音节”、“词性”、“长度”等等。 其他刺激材料,如图形材料,设计时要考虑“复杂性”、“抽象性”和“相似性”这三个因素。前人的经验表明:被试者面对要求其学习、记忆的图形刺激所做的“意义搜索”过程,要比我们通常认为的“留下感觉印象”的过程复杂得多。由于这个原因,实验者为了取得有效的结论,选择刺激材料的任务就显得很艰巨。 二、除了“图片材料”外,其他比较特殊并具有典型性的材料还有许多,如听觉记忆材料、嗅觉记忆材料、动部分报告法 三、部分报告法 方法学每前进一步,我们便仿佛上升了一级阶梯。50年代,斯珀灵(Sperling,1960)成功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又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指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够再认。Sternberg 最早研究这个问题,即著名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这个实验解决了两个重要问题,即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系列扫描的,并且是从头至尾扫描的。 Sternberg使用加因素法分析“短时记忆信息提取任务”的心理过程。在他的实验里,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判定此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者能否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间)。通过一系列的实验,Sternberg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四个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因此,他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四个独立的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但Morin等(1976)也发现,当识记项目快速呈现并立即进行测试,会出现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这种效应难于被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所解释,但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却可以给予说明,出现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可解释为扫描是从项目系列的两端开始进行的,搜索到所需的项目后,即可停止。并指出,Sternberg的实验之所以未发现系列位臵效应,是由于刺激呈现的速度太慢,有时间进行充分的复述,从而掩盖了这种效应。 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测定被试对不同长度识记数字的检查项目的再认,重复Sternberg著名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了解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方式。同时探讨Morin等提出的呈现时间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结果的影响。 1.方法 1.1被试:74名 1.2仪器和材料:计算机实验; 1.3实验设计:实验中记忆集大小共六种(1到6),其中1,2,3和6各做12 次,4做8次,5做10次,“是”、“否”反应和位臵完全平衡,共做66次,随机呈现,每次先提醒注意,再呈现记忆集,然后测试。 自变量(1):记忆集大小B (6个水平,B1-B6=1-6) (2):反应类型A (2个水平,A1=是,A2=否) (3):呈现时间C (2个水平,C1=1200ms, C2=600ms) 1.4实验程序:实验给被试呈现一列数字(记忆集),相继呈现,每个呈现 1.2s/0.6s,全部数字(1个到6个)呈现完后,过2s,伴随一声长音,又 出现一个数字,并开始记时,要求被试判断它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并按键反应。 2.结果 表1 记忆集大小B的描述性统计以及95%臵信区间(N=70)

品牌传播——关于记忆点提炼

短期记忆——短暂储存的容量有限的信息。长期记忆——持久储存的容量基本无限的信息。 记忆编码——解释了信息是怎样和在哪里进入记忆的。在记忆中形成的联系的强度取决于在编码过程的我们所处理的信息量(这一信息我们思考了多少)以及处理方式。 记忆提取——指的是信息怎样从记忆中被取回。 你看一汽大众乘用车的广告上海大众的广告,就没有明显、突出的记忆点。如果不是喜 欢汽车,谁会记得一块蓝布遮住的新朗逸~不是姜文,全新帕萨特的广告也是,新桑塔纳 的广告把车拍的很漂亮,但是广告我没有记住,车,只记得家族式前脸,家族式车身,和帕萨特、朗逸的区隔越来越模糊 一汽大众:2010款捷达的广告,以《甜蜜蜜》旋律为背景音乐,幸福的工薪层一家三口的人车生活微电影广告…全新宝来的广告,以一位有为、时尚、小清新形象男青年的幸福遐想微电影广告。很好!@ 国产:爱国情节,价格优势。美系:大功率,动力强劲。德系:综合实力高,机器品质好。法系:另类前卫,品质不俗。日系:低耗节能,内饰精细。韩系:外形时尚,价格适中。市场分割:国别主导层次;品牌主导层次。营销人员需要识别导致消费者作出决策的产品属性层次,以便理解不同的竞争力和这些不同品牌组形成的方式。 首先考虑价格的购买者是价格主导型。首先决定车型(运动型、乘用型、商务型、柴油、混合动力)的购买者是车型主导型;首先选择品牌的是品牌主导型。车型/价格/品牌形成一个细分市场;质量/服务/车型形成另一个细分市场。属性的层次揭示——顾客细分市场。 十年生死两茫茫,百度兴,谷歌亡。三六零出,卡巴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推特死,脸书墙。人人开心忽还乡,马化腾,山寨王。tao宝亲,团购亡。视频跟着拼,论坛靠色狼,微信帮上床。导航网,已无常,全靠微博忙,纸媒泪千行。【微搜索】 重新设计产品(品类创新),改变品牌信念,改变消费者对竞争对手的信念,改变权重,唤起对被忽视属性的注意,改变购买者的理想标准。 Philip Kotler:营销不是兜售你的产品或服务,营销是创造消费者价值。能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企业终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中国企业也曾经在创造消费者价值上倾注心力,创造顾客满意的价值、市场导向的企业文化、顾客忠诚度管理,都是中国企业不断努力和践行的。 2012年轿车品牌销量No.1,福克斯29.64万辆。优质发动机血统,同价位车里为数不多的前后独立悬挂,经济实用的油耗,美系车的澎湃动力,在科技创新上,福特是下了功夫的。沁园春?国产车中国汽车,百年发展,十年辉煌。望大街小巷,微面QQ。吉利奇瑞,购购收收。一汽上汽,江淮力帆,欲与欧美过过招。比亚迪,看电力能源,

什么是数字编码记忆

什么是数字编码记忆 怎么将1-100乱序记住呢?最强大脑带动了中国脑力界的发展,越来也多的世界记忆大师走上最强大脑的舞台向我们展示惊人的脑力潜能。王峰作为最强大脑名人堂的队长,记忆力更是惊人,那你知道王峰是如何高效记忆的吗?你想看看高效记忆大脑怎么编码吗?下面为你整理数字编码表,希望能帮到你。 最强大脑王峰数字编码表【1-100】 1 蜡烛、衣服、铅笔、树、鱼、雨、姨、意、义、遇、幺、妖、弯、多 2 鹅、耳朵、儿子、娘、梁、粮、俩、鸭子、爱、恶、鳄、双、对 3 耳朵、伞、山、丧、散、上、生、屁股、酸菜、蒜 4 帆船、寺庙、士、死、事、私、施、屎、市、诗、师、小汽车 5 秤钩、虎、呜、巫、母、武、舞、伍、手、五角星、壶 6 勺子刘德华、陆、鹿、驴、牛、留、柳、路、妞、纽、扭、豆芽 7 镰刀、妻、旗、气、齐天大圣、锄头、拐杖、起、鸡、漆、梯 8 眼镜、发、罚、法、葫芦、麻花、链、坝、花、把

9 哨子、啤酒、久、舅、旧、救、揪、狗、猫、韭菜 10 棒球石头、石林、衣领、窑洞、妖洞、摇动、移动、要领 11 筷子、走路、平行线、铁路、双杠、姨姨、雨衣、寓意、意义 12 挂历、椅儿、婴儿、幺儿、鱼儿、鱼粮、姨娘、一双、一对、一两 13 医生、衣裳、石山、失散、一生、衣伞 14 钥匙、要死、多发、意思、遗失、轶事、意识、一世、玉石 15 鹦鹉、义务、义乌、一壶、衣服、衣物、遗物、药物、玉壶 16 石榴、石牛、石妞、一路、一溜、衣禄、一楼 17 仪器、妖气、义务、遗弃、一起、玉器、一汽、石鸡、石刀 18 哑巴、一把、泥巴、药吧、要发、石坝 19 衣钩、要求、幺舅、石狗、石猫、依旧 20 香烟、耳铃、爱你、耳洞 21 鳄鱼、二姨妈、阿姨、恶医、恶意 22 双胞、额娘、二两、双双、对对、鸳鸯、娘娘、兔儿、土鸭、涂鸦 23 和尚、峨山、梁山、儿散、凉扇、鸭屁、爱上、耳环 24 闹钟、、耳屎、爱死、饿死、屙屎、粮食 25 二胡、恶虎、鸭蛋、鹅屋、儿屋、土屋 26 河流、二流子、恶妞、二妞、二楼 27 耳机、爱妻、恶妻、二鸡、两栖

记忆心理学的_保持_与信息论_编码_的关系

第25卷第3期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Vol.25№32004年3月J OURNAL OF TON GHUA TEACHERS πCOLL EGE Mar.2004 记忆心理学的“保持”与信息论“编码”的关系 Ξ 赵中源1,许凤琴2 (1、通化师范学院中文系,2、通化市实验中学吉林通化134002)摘 要:揭示记忆心理学与信息论原理之间的关系,是探索记忆规律的重要途径,两者之间关系的核心,即是“信 息编码” (记忆方法)的问题,具体的信息编码规律如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化零乱为有序,化陌生为熟悉,化平淡为新奇,化不懂为理解,化简为繁。 关键词:输入;编码;输出;记忆心理学;信息论原理 中图分类号:B8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974(2004)03—0104—03 当外界的信息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人的大脑中之后,立刻就进入了编码处理阶段。信息的编码,我们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将接收到的信息经过思维的加工整理,编成各种各样的新形式,采用各种记忆法对材料进行重新处理的过程〔1〕(P170-175)。 一、记忆信息的处理即是编码 1、化繁为简(信息的简化) 这是一种浓缩、简化概括的编码方法,应用相当广泛。无论哪个领域、哪个学科的知识,都应用过这种方法。因为您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您看到的听到的等等知识一点不漏地记到脑子当中,只要抽出最关键的、最有概括性的内容记住就可以达到掌握和应用的目的了。比如系统归类、网络提纲、链条图示、字头连锁等记忆方法,都属于化繁为简编码法。 经过这样编码的信息,就比较容易输入到大脑中了,起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 2、化难为易(信息的处理) 根据简单的记忆信息容易输入的规律,我们有必要将信息化难为易。这一转化过程,也就是对信息的消化理解的过程。我们掌握任何知识都是经过从不知到知,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由难到易,由不理解到理解这一过程的。思维力在这一阶段起决定作用。只有凭借思维才能理解所识记的材料,才能消化所接收的信息。“难”与“易”是相对而言的,没有固定的标准,俗话说:“难了不会,会了不难”就是这个道理。只要您能够弄懂所接收的信息,那么也就变得容易起来,从而便于信息的顺利输入和储存。 3、化抽象为形象(信息的转换) 形象的信息比抽象的信息容易输入,便于储存,这是记忆的最基本的规律。但在客观世界中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那样形象生动的,并且这许许多多的抽象信息还需要您必须接收储存的。经过实践人们发现,机械地将抽象的信息输入到大脑中,是不容易储存的。有时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输入的信息,没隔多久就忘掉了。这是因为抽象的信息与客观事物的联系较少,不便于牢固地储存。而“形象”是信息储存的最佳方式,既不易遗忘又便于提取。所谓的“形象”与“抽象”也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图画比文字描述形象,而幻灯又比图画形象,幻灯还不如有形有声有动态的黑白电视形象,黑白电视不如彩色电视形象。比如,《红楼梦》里边所有内容的信息载体是文字,人们读了以后只能用想象去描绘书中的意境。这些文字材料很显然就不如《红楼梦》连环画形象,后来又把《红楼梦》搬上银幕,此时的《红楼梦》内容信息变成了有形有色有声的立体生活的再现。这样的信息容易被人们接收、储存。 在我们的知识结构中,不仅仅需要那些形象的信息,许许多多的抽象信息也是必须具备的。如果仍然按照机械输入的方式将抽象的信息储存在大脑中,不但费力费时,而且效果不佳。为了提高记忆的效果,我们就有必要将“抽象”信息转化为“形象”信息了。 ? 401?Ξ收稿日期:2003—06—15作者简介:赵中源,男,1950年生,辽宁本溪人,通化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