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才之路】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新提升达标作业章末综合检测4(含解析) 新人教版

【成才之路】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新提升达标作业章末综合检测4(含解析) 新人教版

【成才之路】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新提升达标作业章末综合检测4(含解析) 新人教版
【成才之路】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新提升达标作业章末综合检测4(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4《成才之路》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高一化学人教必修1新提升达标作业章末综合检测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2012·汕头高一检测)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没有明显反应现象的是( )

A.常温下,铁放入浓硝酸中

B.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并相互靠近

C.二氧化硫通入到品红溶液中

D.将氯化氢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

【答案】 A

解析A项,常温时,Fe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B项,挥发的HCl与NH3反应生成NH4Cl 固体颗粒,有白烟;C项,SO2使品红溶液褪色;D项,含酚酞的NaOH溶液呈红色,通入HCl 后,HCl与NaOH反应使溶液的红色褪去。

2.(2013·经典习题选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正常雨水的pH为7.0,酸雨的pH小于7.0;②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③使用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进行增白的食品会损害人体健康;④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⑤食品厂产生的含丰富氮、磷营养素的废水可长期排向养鱼水库。

A.①②③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 C

解析正常雨水的pH为5.6,酸雨的pH小于5.6,故①不正确;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②正确;二氧化硫不能用于食品的漂白;③正确;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④正确;富含氮、磷营养素的废水排入水库中会引起“水华”现象从而导致水质变坏,⑤不正确。

3.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增添了化学实验的魅力,下列有关反应颜色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新制氯水久置后→浅黄绿色消失②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③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搅拌→白色

④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⑤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红色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全部

【答案】 C

解析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脱水炭化变黑。

4.(2013·试题调研)在右图所示的蓝色石蕊试纸上X、Y、Z三处分别滴加30%的盐酸、98.3%的硫酸和新制的氯水,三处最后呈现的颜色分别是( )

A.红、红、白B.红、黑、红

C.红、红、红D.红、黑、白

【答案】 D

解析盐酸使石蕊试纸变红,浓硫酸使试纸脱水变黑,新制氯水可以漂白试纸。

5.(2012·宜昌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的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B.在KI—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蓝,说明氯气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C.在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SO2-4

D.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答案】 A

解析A项,浓硝酸光照下发生分解生成NO2,NO2溶于浓硝酸中使浓硝酸呈黄色;B项,Cl2氧化I-生成I2,淀粉遇I2变蓝色;C项,溶液中若存在Ag+或SO2-3也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D项,常温时,Cu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6.(2013·试题调研)下图是产生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该装置最适合于( )

A.用浓硝酸与Cu反应制取NO2

B.用浓盐酸和MnO2反应制取Cl2

C.用NH4Cl和Ca(OH)2反应制取NH3

D.用H2O2溶液和MnO2反应制取O2

【答案】 D

解析N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A不正确;用浓盐酸和MnO2反应制取Cl2需要加热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不正确;用NH4Cl和Ca(OH)2反应制取NH3需要加热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不正确;H2O2溶液和MnO2在常温下反应生成O2且O2不易溶于水,所以D正确。

7.(2013·试题调研)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与过量的体积相同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二者比较,相等的是( )

①铜片消耗完所需时间②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 ③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④反应后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

A.①③ B.②④

C.③④D.只有①

【答案】 C

解析硝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消耗时间越少;1 mol Cu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应会生成2 mol NO2,1 mol Cu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会生成2/3 mol NO;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相同,因此氧化剂得到的电子也相同;由于铜元素守恒,反应后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也相同。

8.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最多的是( )

A.20 mL 12 mol/L的盐酸

B.10 mL 18 mol/L的硫酸

C.80 mL 2 mol/L的硫酸

D.40 mL 14 mol/L的硝酸

【答案】 C

解析18 mol/L的H2SO4为浓H2SO4,14 mol/L的HNO3为浓HNO3,均有强氧化性,常温下Fe在浓H2SO4和浓HNO3中均发生钝化,没有气体产生。B、D两项不是正确答案。A、C两项需比较在铁的量充足的情况下,哪种酸中H+数目多则哪种酸产生的H2多。A项中,12 mol/L×0.02 L×1=0.24 mol;C项中,2 mol/L×0.08 L×2=0.32 mol。故C项产生H2最多。

9.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d,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 )

【答案】BD

解析产生喷泉的条件: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很大(或气体与液体能发生反应),烧瓶内外产生足够的压强差。NO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且二者不反应,不能产生喷泉;因CO2在NaOH 溶液中发生反应:CO2+2NaOH===Na2CO2+H2O,烧瓶中压强减小,形成喷泉;Cl2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不能形成喷泉;NH3与盐酸完全反应,能形成喷泉。

10.(2013·试题调研)在某100 mL混合液中,HN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4 mol·L-1和0.1 mol·L-1。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 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设溶液的体积仍为100 mL,则所得溶液中的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0.15 mol·L -1

B .0.225 mol ·L -1

C .0.35 mol·L -1

D .0.45 mol·L -1

【答案】 B

解析 由于Cu 与稀HNO 3反应而不与稀H 2SO 4反应,所以很容易出现以下错误的解题思路: 由题意,n (HNO 3)=0.1 L×0.4 mol·L -1

=0.04 mol ,

n (Cu)=

1.92 g

64 g·mol

-1=0.03 mol ,

由3Cu + 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 3 8

0.03 mol 0.04 mol

可知,与0.04 mol HNO 3恰好反应的Cu 为0.015 mol ,生成的Cu 2+

为0.015 mol(剩余的Cu 为0.015 mol),所以c (Cu 2+)=0.015 mol 0.1 L

=0.15 mol·L -1

,答案为A 。

但以上解析是错误的,这是因为Cu 与HNO 3反应生成了硝酸盐,而溶液中还存在由H 2SO 4

提供的H +

,因此,H +

、NO -

3会继续将Cu 氧化直至Cu 耗完或H +

、NO -

3中的一种离子耗完。正确的解题思路如下:

在溶液中,n (NO -

3)=0.04 mol ,n (H +

)=0.06 mol ,

n (Cu)=0.03 mol ,

3Cu + 8H +

+ 2NO -

3===3Cu 2+

+2NO↑+4H 2O 3 8 2

0.03 mol 0.06 mol 0.01 mol

经分析可知,Cu 和NO -

3过量,H +

完全反应,由H +

的物质的量计算得n (Cu 2+

)=0.022 5 mol ,

c (Cu 2+)=0.225 mol·L -1,答案为B 。

【方法技巧】 对“Cu+HNO 3+H 2SO 4”型的计算应以离子方程式为依据。

11.(2013·经典习题选萃)下列各物质中,不能满足“”转化关系的

一组是( )

解析 A 项中,Si +O 2=====点燃

SiO 2,SiO 2+2NaOH===Na 2SiO 3+H 2O ,但Na 2SiO 3不能一步反应得到单质Si 。

12.可用下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

A .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

B .氯化钠与浓硫酸制氯化氢

C .锌和稀硫酸制氢气

D .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 【答案】 B

解析 仔细观察该套装置的特点,集气瓶出气管较短,则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C 项错误;而A 项中的一氧化氮能够被氧气氧化,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该题的净化装置采用了浓硫酸,而硫化氢具有很强的还原性,不能用浓硫酸净化;故只有B 项符合题意。

13.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SO2做喷泉实验B.验证Cu与浓硝酸反应的热量变化

C.验证NH3易溶于水D.比较Na2CO3与NaHCO3的稳定性

【答案】 D

解析NaHCO3先受热,且受热面积大,其对应石灰水先变浑浊,并不能用来比较二者稳定性强弱。

14.下列实验中,固体物质可以完全溶解的是( )

A.1 mol MnO2与含2 mol H2O2的溶液共热

B.1 mol铜投入含4 mol HNO3的浓硝酸中

C.1 mol铜与含2 mol H2SO4的浓硫酸共热

D.常温下1 mol铝片投入到足量浓硫酸中

【答案】 B

解析A项,MnO2是催化剂,不参与反应;B项,Cu与浓HNO3、稀HNO3均能反应,可消耗完;C项,Cu与稀H2SO4不反应,即当变为稀H2SO4时,反应即停止;D项,常温下Al在浓H2SO4中发生钝化。

15.(2012·福州高一检测)气体甲通入溶液乙中时,随着甲的通入,溶液乙的颜色逐渐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甲一定具有漂白性

B.溶液乙褪色后,不可能再恢复原来的颜色

C.气体甲可能与溶液乙中的某种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

D.气体甲可能被溶液乙中的某些离子氧化

【答案】CD

解析甲若为HCl气体,乙为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当甲通入乙中时,乙中的红色会褪去,但HCl很显然并无漂白性;往上述实验后的溶液中再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的红色又会恢复,故选项A、B不正确。若甲为SO2,乙为品红溶液,符合C选项的情况;若甲为SO2,乙为KMnO4溶液,因KMnO4氧化SO2而转化为无色的Mn2+,符合D选项的情况。

16.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有关,下列各组物质:

①Cu和HNO3溶液②Cu与FeCl3溶液③Zn与H2SO4溶液④Fe与HCl溶液

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①③B.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浓硝酸与Cu反应时的还原产物是NO2,稀硝酸与Cu反应时的还原产物是NO;浓硫酸与Zn反应时的还原产物是SO2,稀硫酸与Zn反应时的还原产物是H2。

17.(2012·龙岩高一检测)为确定下列置于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变质,所选检验试剂(括号内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Na2SO3溶液(BaCl2)

B.FeCl2溶液(KSCN)

C.KI(淀粉溶液)

D.NaOH(BaCl2试液)

【答案】 A

解析A项,SO2-3能被空气中O2氧化为SO2-4,SO2-3和SO2-4均能结合Ba2+生成白色沉淀;B项,Fe2+被空气中O2氧化为Fe3+,加入KSCN后溶液会变红色;C项,I-被空气中O2氧化为I2,淀粉遇I2变蓝色;NaOH在空气中变质是吸收CO2生成Na2CO3,加入BaCl2溶液时会产生白色BaCO3沉淀。

18.(2013·经典习题选萃)有某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20 mL,其中含有硫酸的浓度为2 mol·L-1,含有硝酸的浓度为1 mol·L-1,现向其中加入0.96 g铜粉,充分反应后(假设只生成NO气体),最多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 )

A.89.6 mL B.112 mL

C .168 mL

D .224 mL

【答案】 D

解析 根据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

3Cu + 8H + 2NO -3===3Cu 2+

+2NO↑+4H 2O 3 mol 8 mol 2 mol 44 800 mL 0.015 mol 0.1 mol 0.2 mol V (NO)

比较可知Cu 不足量,由Cu 的物质的量计算得V (NO)=224 mL 。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46分)

19.(6分)获取知识和信息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素质,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材料科学的推动,信息产业的核心材料是高纯度单晶硅。下面是高纯度单晶硅的生产方法之一:

SiO 2――→C

Si(粗硅)――→HCl 、Cl 2

SiHCl 3(沸点31.5℃)――→H 2

Si

――→

气相沉积法高纯硅―→单晶硅

近代用得较多的另一种方法(方法二):用金属硅化物(Mg 2Si)与盐酸作用制得硅烷(SiH 4);再热分解硅烷可得高纯硅。

(1)从方法一生产单晶硅的过程看,由碳还原得到的硅还要进一步处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方法二中,生产高纯硅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由C 还原SiO 2得到的单质Si 中,杂质含量过高,将它用HCl 、Cl 2处理得到低沸点的SiHCl 3,便于蒸馏提纯,然后再还原得到高纯硅

(2)①Mg 2Si +4HCl===2MgCl 2+SiH 4↑

②SiH 4=====△

Si +2H 2

解析 (1)根据方法一的生产流程,可得如下反应式:SiO 2+2C=====高温

Si(粗硅)+2CO↑,所得的粗硅中含有大量的其他杂质(如C 、SiO 2等),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将粗硅用HCl 、Cl 2

处理转化为沸点低的SiHCl 3,反应方程式为Si +Cl 2+HCl=====高温

SiHCl 3,低沸点的SiHCl 3通过蒸馏极易分离提纯,然后将纯的SiHCl 3在高温下用H 2还原即可得到纯度高的Si 蒸气:

SiHCl 3+H 2=====高温

Si +3HCl ,再进行气相沉淀即可制得高纯度的硅,从而得到单晶硅。 (2)Mg 2Si 与盐酸作用制得SiH 4,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另一种生成物为MgCl 2,其反应方程

式为

Mg 2Si +4HCl===2MgCl 2+SiH 4↑;再将SiH 4进行热分解即可得到高纯硅和H 2,其反应方程式为

SiH 4=====△

Si +2H 2。

20.(2013·试题调研)(6分)室温下,A 是常见的金属单质、单质B 是黄绿色气体、单质C 是无色气体。在合适反应条件下,它们可以按下面框图进行反应;E 溶液是无色溶液,F 是淡绿色溶液。B 和C 反应发出苍白色火焰。请回答:

(1)A 是________,B 是________,C 是________(请填写化学式);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e Cl 2 H 2

(2)2Fe +3Cl 2=====点燃

2FeCl 3 (3)2H +

+Fe===Fe 2+

+H 2↑ (4)2Fe 2+

+Cl 2===2Fe 3+

+2Cl -

解析 根据反应①A+B ―→D(固体)和反应④F+B ―→D 溶液,可知F 是化合物,A 是变价金属,且A 在F 中呈低价。又从物理性质中可判断B 是Cl 2。由此可推出A 是Fe ,D 为FeCl 3,F 为FeCl 2。从反应③A+E ―→F+C 可知,F 为盐酸,则C 为H 2。

21.(2013·经典习题选萃)(8分)实验室用下述装置制取氯气,并用氯气进行下列实验。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洗气装置C是为了除去Cl2中的HCl气体,D是为了干燥Cl2,则C、D中应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的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①NaOH溶液②饱和食盐水③A gNO3溶液④浓H2SO4

(3)E中为红色干布条,F中为红色湿布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是浸有淀粉KI溶液的棉花球,G处现象是棉花球表面变成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是浸有NaBr溶液的棉花球,H处现象是棉花球表面变成________。

(5)P处为尾气吸收装置,可选用下列装置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2)②④

(3)E中无变化,F中红色布条褪色

(4)蓝色2I-+Cl2===2Cl-+I2橙色

(5)B

解析(1)注意区分普通漏斗、分液漏斗和长颈漏斗三种漏斗在结构上的不同,注意圆底烧瓶、平底烧瓶和蒸馏烧瓶的区别。

(2)除去Cl2中的HCl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水蒸气用浓硫酸;除杂顺序一般是先净化后干燥。

(3)Cl2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但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4)通入Cl2时发生反应2I-+Cl2===2Cl-+I2,生成的I2遇淀粉溶液变蓝色。Cl2也能将Br-氧化为Br2,溴水溶液的颜色是橙色的。

(5)因为Cl2有毒,所以氯气需要用碱液吸收,又因为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故不需防倒吸。

22.(10分)为了探究三种气态氧化物(SO2、NO2、CO2)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

实验一:探究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用三支相同的试管收集满三种气体,倒置在盛

满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A、B、C所示。

(1)在相同条件下,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写出A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三只烧杯中分别滴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用三只集气瓶收集满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气体,然后将其倒置在水槽中。分别缓慢通入适量O2或Cl2,如图D、E、F所示。一段时间后,D、E装置的集气瓶中充满溶液,F装置的集气瓶中还有气体剩余。

(2)实验二中装置D的集气瓶最终充满溶液(假设瓶内液体不扩散):

①写出装置D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设该实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a L·mol-1。则装置D的集气瓶中所得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前在F装置的水槽里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通入氧气后,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液充满集气瓶后,在E装置的水槽里滴加硝酸钡溶液,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O2(或A)

3NO 2+H 2O===2HNO 3+NO 溶液都变红色 (2)①4NO 2+O 2+2H 2O===4HNO 3 ②1a

mol·L -1

(3)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红色由浅变深 2SO 2+O 2+2H 2O===2H 2SO 4 (4)出现白色沉淀

Cl 2+SO 2+2H 2O===2Cl -

+SO 2-

4+4H +

、 Ba 2+

+SO 2-

4===BaSO 4↓

解析 从图A 、B 、C 的实验结果分析,试管里液面上升越高,表明相同条件下气体在水中溶解度越大。根据A 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可以判断是二氧化氮溶于水发生反应生成NO :3NO 2+H 2O===2HNO 3+NO 。三种气体与水反应都生成酸,滴加紫色石蕊试液,都会变红色,只是A 装置的烧杯中红色最深,C 装置的烧杯中红色最浅。

(2)①装置D 中发生的反应有:3NO 2+H 2O===2HNO 3+NO 、2NO +O 2===2NO 2,相加得总反应方程式:4NO 2+O 2+2H 2O===4HNO 3。②设D 装置中集气瓶体积为V L ,则二氧化氮气体的体积为V L ,n (NO 2)=

V L a L·mol -1=V

a

mol ,最后集气瓶中充满液体,说明硝酸溶液的体积为V L ,

则c (HNO 3)=V a mol V L =1a

mol·L -1

(3)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还原性酸,通入氧气反应后,被氧化生成强酸(硫酸),溶液红色变深。

(4)氧气在水中将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

23.(2013·试题调研)(4分)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三大酸”。现就三大酸与金属铜反应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稀盐酸不与Cu 反应,若在稀盐酸中加入H 2O 2(常见氧化剂,作氧化剂时还原产物为水)后,则可使铜顺利溶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体积的10 mol·L

-1

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铜片,加热使之反应,被还原的硫

酸为0.9 mol 。则浓硫酸的实际体积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0 mL。若使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在其中加入硝酸盐溶液(如KNO 3溶液),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图操作及现象推断酸X 为______(填序号)。

a.浓盐酸b.浓硫酸c.浓硝酸

【答案】(1)Cu+H2O2+2HCl===2H2O+CuCl2

(2)大于

3Cu+2NO-3+8H+===3Cu2++2NO↑+4H2O

(3)b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在盐酸存在的条件下,H2O2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2O2作氧化剂,铜作还原剂。

(2)只有浓硫酸才能和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稀硫酸和Cu不反应,所以被还原的硫酸为0.9 mol时,浓硫酸的实际体积必须大于根据方程式计算的理论值。

(3)将酸X加入铁中,铁粉未见溶解;加水后溶解,说明酸是浓硫酸或浓硝酸;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是浓硫酸。

24.(2013·试题调研)(4分)中学化学中有很多物质可以实现下图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其中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的产物已略去。液体B和C可能是单一溶质的溶液,也可能是纯净物。

(1)若A是一种红色金属,气体D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时又恢复原色。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是金属单质,D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液体C呈蓝色。

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反应②的任意一个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 是一种金属单质,D 是最轻的气体,B 能否是NaOH 溶液________(填“能”或“否”)。

【答案】 (1)2H 2SO 4(浓)+Cu=====△

CuSO 4+SO 2↑+2H 2O (2)①3Cu+2NO -

3+8H -

===3Cu 2+

+2NO↑+4H 2O ②Fe+Cu 2+

===Fe 2++Cu(或其他合理答案) (3)能

解析 (1)根据气体D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时又恢复原色,可知D 为SO 2,由A 是一种红色金属可知A 为Cu ,从而可知反应①为Cu 和浓硫酸的反应。

(2)根据D 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液体C 呈蓝色可推知反应①是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3)铝是既可以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放出H 2的物质。

25.(2013·经典习题选萃)(8分)50 ml 浓H 2SO 4溶液(足量)中加入3.2 g Cu ,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

(1)反应消耗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生成SO 2的体积为(标准状况下)________mL 。

(2)若题干中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 -1

,投入足量的铜片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n (H 2SO 4)________0.025a mol(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3)将题干中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500 mL ,取出50 mL ,并向取出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 2

溶液,得到沉淀19.81 g ,求原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 (1)0.1 mol 1 120 (2)小于 (3)18 mol·L -1

解析 (1)设消耗H 2SO 4物质的量为x ,生成SO 2体积为y ,

Cu +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64 g 2 mol 22400 mL 3.2 g x y mL 64 g 3.2 g =2 mol x =22400 mL

y mL

解得?

??

??

x =0.1 mol y =1120 mL

(2)n (H 2SO 4)=0.05a mol ,

由于Cu 与浓硫酸的反应中,溶质H 2SO 4不可能全部参加反应,且被还原的硫酸为参加反应的硫酸的一半,故实际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小于0.025a mol 。

(3)因为n (BaSO 4)=19.81 g 233 g·mol

-1=0.085 mol

n (SO 2)=

1120 mL

22400 mL·mol

-1=0.05 mol

所以原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

n (H 2SO 4)=n (SO 2-

4)+n (SO 2)=0.9 mol

所以c (H 2SO 4)=0.9 mol 0.05 L =18 mol·L -1。

第1章章末综合检测

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图,完成1~3题。 1.与水域③一样的海域不.具有的特征是() A.深度一般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B.无独立的海流系统 C.潮汐现象不明显 D.理化性质不稳定 2.图中序号所示的水域中,属于印度洋的有几个() A.1B.2 C.3 D.4 3.水域①所在的大洋与水域④所在大洋的分界线是() A.挪威海以南 B.白令海峡 C.经过合恩角的68°W经线 D.经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经线 解析:本组题以具有两洋、三洲、五海之称的西亚和北非的局部地区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海与洋的分布、区别、界线等问题。图中①(地中海)、③(红海)和⑥(黑海),属于陆间海,潮汐现象明显;水域②(波斯湾)因深入陆地,只有狭窄的霍尔木兹海峡与阿拉伯海相通,属于内陆海;水域④(阿拉伯海)因是印度洋向大陆的延伸且深度不断变浅属于海湾;水域⑤(里海)属于内陆湖,不属于任何大洋;各海域中,①⑥属于大西洋,②③④属于印度洋。 答案:1.C 2.C 3.D 一艘货轮6月初从广州出发驶往伦敦,历时近2个月。据此完成4~5题。 4.货轮依次经过的海峡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解析:选D。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红海附近的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从广州到伦敦依次应经过④①②③。 5.若沿途不装卸任何货物,货轮吃水最深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选C。货轮吃水最深处应该是海水盐度最小处,由此可判断英吉利海峡由于纬度较高而盐度最低。 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环境,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读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陆地),回答6~7题。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铁及其化合物【解析版】

铁及其化合物 1.下列图象表示铁与一定量硝酸反应时,铁和硝酸铁之间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B。根据反应:Fe+2Fe(NO 3)33Fe(NO3)2可知,和硝酸反应生成Fe(NO3)3的Fe与Fe3+所消耗的F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 项正确。 2.废铁屑制Fe2O3的一种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热的纯碱溶液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B.操作a是萃取 C.冰水既可洗去杂质又可减少固体的溶解 D.Fe2O3可用作红色颜料 【解析】选B。热的纯碱溶液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A正确;操作a是过滤,B错误;冰水既可洗去杂质又降低温度,减少固体的溶解,C正确;Fe2O3俗名铁红,可用作红色颜料,D正确。 3.甲、乙两种单质与A、B、C、D、E、F六种化合物之间可以按下面框

图所示进行反应,已知:C为红褐色沉淀,E为白色沉淀,F焰色反应为黄色。 (1)写出甲、乙、B、E化学式: 甲:________;乙:________;B: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①②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1)Fe Cl2FeCl3Fe(OH)2 (2)Fe+2HCl===FeCl2+H2↑ FeCl2+2NaOH===Fe(OH)2↓+2NaCl 4Fe(OH)2+O2+2H2O===4Fe(OH)3 2FeCl2+Cl2===2FeCl3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典型易错讲解: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2

课时作业(十二)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3年1月中旬北京连续几天的雾霾天气,引起了市民对空气PM2.5指数的关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叫可入肺颗粒物,与肺癌、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它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下列与PM2.5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力发展电动车,减少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 B.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多环芳烃是强致癌物,能吸附在PM2.5的表面进入人体 D.PM2.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元素均为对人体有害的金属元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可大力发展电动车,减少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开发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故A、B正确。PM2.5与肺癌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故C正确。砷是非金属元素,故D错误。 答案:D 2.(2013年安徽名校联考)将过量SO2通入下列溶液中,能出现白色沉淀的是 ①Ca(OH)2②BaCl2③NaAlO2④Na2SiO3 ⑤Ba(NO3)2⑥苯酚钠⑦Na2CO3 A.①②④⑦B.②③⑥⑦ C.④⑤⑥⑦D.③④⑤⑥ 解析:过量SO2通入Ca(OH)2、BaCl2、Na2CO3溶液中,不能出现白色沉淀,通入NaAlO2,Na2SiO3、Ba(NO3)2、苯酚钠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答案:D 3.(2012年福州市期末)浓硫酸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 A.酸性B.脱水性 C.强氧化性D.吸水性 解析:浓硫酸能使蔗糖炭化,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强氧化性,因为是含有水分的蔗糖,所以还体现了吸水性。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章末检测

第一章章末检测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 A.水B.桥C.人D.地面 2.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加速度恒定,在第7 s内的初速度是2.6 m/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A.0.46 m/s2B.0.37 m/s2 C.2.6 m/s2D.0.43 m/s2 3.物体沿一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一秒末的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B.物体在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每一秒内的位移都是5 m D.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经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5 m/s 4.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始终没有相遇),当规定向东为正方向时,它们的加速度分别为a甲=4 m/s2,a乙=-4 m/s2.下列对甲、乙两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B.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C.甲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一致,乙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 D.甲、乙两物体的速度都有可能越来越大 5. 图1 现代战争是科技之战、信息之战,某集团军进行的一次实战演习过程,在基地导演部的大型显示屏上一览无余,如图1所示是蓝军由基地A分三路大军进攻红军基地B的显示,若用s1、s2和s3分别表示三路大军的位移,则由大屏幕的显示图可知() A.s1>s2>s3B.s1

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

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条件、结果。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掌握平衡移动的相关判断,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考点梳理】 考点一、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改变,使v正和v逆不再相等,原平衡被破坏,一段时间后,在新的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又重新相等,即v正'=v逆',此时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应注意此时v正'≠v正,v逆'≠v逆。 V正=V逆改变条件 V正=V逆 一段时间后 V正=V逆 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平衡状态 2、平衡发生移动的根本原因:V正、V逆发生改变,导致V正≠V逆。 3、平衡发生移动的标志:新平衡与原平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发生了变化。 要点诠释: ①新平衡时:V′正=V′逆,但与原平衡速率不等。 ②新平衡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但与原平衡不同。 ③通过比较速率,可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当V正>V逆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当V正<V逆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当V正=V逆时,平衡不发生移动。 考点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1、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浓度、压强),平衡就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要点诠释: (1)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个条件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个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 (2)注意理解“减弱”的含义: 定性的角度,平衡移动的方向就是能够减弱外界条件改变的方向。平衡移动的结果能减弱外界条件的变化,如升高温度时,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平衡向反应物减少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等。 定量的角度,平衡结果只是减弱了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量。 (3)这种“减弱”并不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更不会“超越”这种变化。如:原平衡体系的压强为p,若其他条件不变,将体系压强增大到2p,平衡将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的体系压强将介于p~2p之间。又如:若某化学平衡体系原温度为50℃,现升温到100℃(其他条件不变),则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体系温度变为50℃~100℃。 2、适用范围:已达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 3、推广:该原理适用于很多平衡体系:如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络合平衡等。 考点三.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

2021届新高考化学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专题强化练: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

专题强化练(一)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混合使用,能更有效地杀死环境中的新冠病毒 B.医用外科口罩的核心功能层聚丙烯熔喷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疫苗必须冷藏存放,其目的是避免疫苗蛋白质变性 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过程不属于升华 解析:A项,“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ClO-水解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医用酒精是75%的酒精,乙醇具有还原性,两者混合使用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低杀菌消毒的效果,同时还会产生有毒气体Cl2,错误;B项,聚丙烯熔喷布通过丙烯加聚反应制得,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正确;C项,疫苗中含有蛋白质,蛋白质在温度较高时容易变性,所以一般应该冷藏存放,正确;D项,“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即HgS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银,S与Hg化合再生成HgS,此过程是化学变化,而升华是物理变化,正确。 答案:A 2.(2020·厦门质检)化学与科技、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95口罩的原材料聚丙烯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汉代烧制的“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 C.利用酒精的强氧化性可以灭活新型冠状病毒 D.“纷纷灿烂如星陨,喧豗似火攻”描述了钠、铁等金属的焰色反应 解析:A项,聚丙烯是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错误;B项,陶瓷为硅酸盐材料,其主要原料为黏土,正确;C项,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但不具有强氧化性,错误;D 项,铁元素的焰色反应发出的光在可见光范围之外,错误。 答案:B 3.(2020·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联考)2020年春节,口罩成为急需品。下列有关口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中国,古代侍者为防止气息传到皇帝的食物上使用丝巾做成口罩遮盖口鼻,丝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医用口罩由口罩面体和拉紧带组成,其中口罩面体分为内、中、外三层,中层为隔离过滤层,由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构成,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 C.一次性防尘口罩虽不具备过滤细菌的作用,但可防气溶胶,烟、雾都是气溶胶,但分散剂不一样 D.有大量氯气泄漏时,及时戴上用小苏打溶液润湿过的口罩或用小苏打溶液润湿过的毛巾捂住口鼻,并迅速离开现场 解析:A项,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丝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正确;B项,聚丙烯为丙烯加聚而成的有机合成材料,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正确;C项,雾、烟都是气溶胶,分散剂都为空气,

2014届高考化学复习红对勾单元综合测试1

单元综合测试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1-9每小题2分,10-18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和“摩尔质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B.“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C.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N A D.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A选项二者的单位不同;B选项物质的量是基本物理量,不是单位;C选项正确;D选项1 mol 任何物质都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该物质的微粒,但不一定是原子,如水。 2.“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桥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B.1 mol O2的质量是32 g/mol C.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均为22.4 L/mol D.10 mL 2 mol/L H2SO4溶液中取出的5 mL溶液,其浓度为1 mol/L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概念的正误判断。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A正确;质量的单位是g,B错;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才是22.4 L/mol,C错;同一溶液的浓度是一定值,不随体积变化而变化,D错。 3.(2013·南宁一中模拟)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c(H+)=0.1 mol·L-1,c(Al3+)=0.4 mol·L-1,c(SO2-4)=0.8 mol·L -1,则c(K+)为() A.0.15 mol·L-1B.0.2 mol·L-1 C.0.3 mol·L-1D.0.4 mol·L-1 [答案]C [解析]由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物质的量浓度,得c(H+)+c(K +)+3c(Al3+)=2c(SO2-4)+c(OH-),因c(OH-)浓度非常小,可忽略不计,故有c(K+)=2c(SO2-4)-c(H+)-3c(Al3+)=2×0.8 mol·L-1-0.1 mol·L-1-3×0.4 mol·L-1=0.3 mol·L-1。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L水中溶解了58.5 g NaCl,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B.从1 L 2 mol/L的H2SO4溶液中取出0.5 L,该溶液的浓度为1 mol/L C.配制500 mL 0.5 mol/L的CuSO4溶液,需62.5 g胆矾 D.中和100 mL 1 mol/L的H2SO4溶液,需NaOH 4 g

第一章 章末检测试卷(一)

章末检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8题为单项选择题,9~14题为多项选择题) 1.下面是某同学对电场中的一些概念及公式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由E =F q 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检验电荷所带的电荷量成反比 B .由 C =Q U 知,电容器的电容与其所带电荷量成正比,与两极板间的电压成反比 C .由E =k Q r 2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场源电荷所带的电荷量无关 D .由U AB =W AB q 知,带电荷量为1 C 的正电荷,从A 点移动到B 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为1 J , 则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1 V 答案 D 解析 电场强度E 与F 、q 无关,由电场本身决定,A 错误;电容C 与Q 、U 无关,由电容器本身决定,B 错误;E =k Q r 2是点电荷电场强度的决定式,C 错误;由U AB =W AB q 可知,D 正 确. 2.空间存在甲、乙两相邻的金属球,甲球带正电,乙球原来不带电,由于静电感应,两球在空间形成了如图1所示稳定的静电场.实线为其电场线,虚线为其等势线,A 、B 两点与两球球心连线位于同一直线上,C 、D 两点关于直线AB 对称,则( ) 图1 A .A 点的电势低于 B 点的电势 B . C 点和 D 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C .正电荷从A 点移至B 点,静电力做正功 D .负电荷从C 点沿直线CD 移至D 点,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少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可知φA >φB ,所以正电荷从A 移至B ,电势减小,静电力做正功,故A 错误,

C正确;C、D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故B错误;负电荷从C点沿直线CD移至D点,电势能先减少后增加,故D错误. 3.(2019·日照市期末)如图2所示,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实线是方向未知的电场线,虚线AB是一个带电粒子仅在静电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带电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一定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 B.带电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一定大于在B点的加速度 C.若带电粒子带负电,则点电荷Q一定带正电 D.若带电粒子带负电,则A点的电势一定高于B点的电势 答案 B 4.(2019·阆中中学高二上月考)如图3甲所示,两个平行金属板P、Q正对竖直放置,两板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t=0时,Q板比P板电势高U0,在两板的正中央M点有一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电子所受重力可忽略不计),已知电子在0~4t0时间内未与两板相碰.则电子速度方向向左且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的时间段是() 图3 A.0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2NO2B.Br2(g)+H22HBr C.N2O42NO2 D.6NO+4NH35N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 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升温B .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 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pC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A.1 mol SO2+1 mol O2+1 mol SO3 B.4 mol SO2+1 mol O2 C.2 mol SO2+1 mol O2+2 mol SO3 D.2 mol SO2+1 mol O2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的反应的平衡状态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13.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气体,发生可逆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则A的转化率为() A.67%B.50%C.25%D.5% 14.对于平衡体系:aA(g)+bB(g) cC(s)+dD(g)+Q;有下列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若容器容积不变,升高温度。各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增大B.若从正反应开始,平衡时A、B的转化率相等,则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 C.达到平衡时,有amol A消耗的同时有b mol B生成 D.若容器为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且a+b=c+d,则当升高容器内温度时。平衡向左移动,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增大 15.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

(最新)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十五 有机化学基础(选考)专题强化练

专题十五 有机化学基础(选考) 专题强化练 1.(2018·全国卷Ⅲ)近来有报道,碘代化合物E 与化合物H 在Cr-Ni 催化下可以发生偶联反应,合成一种多官能团的化合物Y ,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RCHO +CH 3CHO ――→NaOH/H 2O △ RCH===CHCHO +H 2O 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B 为单氯代烃,由B 生成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A 生成B 、G 生成H 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D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5)Y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6)E 与F 在Cr-Ni 催化下也可以发生偶联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7)X 与D 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具有完全相同官能团。X 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其峰面积之比为3∶3∶2。写出3种符合上述条件的X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解析:A 到B 的反应是在光照下的取代,Cl 应该取代饱和碳上的H ,所以B 为 ;B 与NaCN 反应,根据C 的分子式确定B →C 是将Cl 取代为CN ,所以C 为;C 酸性水解应该得到CHCCH 2COOH ,与乙醇酯化得到D ,所以D 为 CHCCH 2COOCH 2CH 3,D 与HI 加成得到E 。根据题目的已知反应,要求F 中一定要有醛基,在根据H 的结构得到F 中有苯环,所以F 一定为 ;F 与CH 3CHO 发生题目已知反应,得到G ,G 为 ;G 与氢气加成得到H ;H 与E 发生偶联反应得到Y 。 (1)A 的名称为丙炔。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 强化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强化练习题 1.近日,大庆市及周边地区空气污染日趋严重,空气质量报告显示氮氧化物指数偏高。 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雾霾、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氮氧化物的处理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用CO还原法可处理氮氧化物。在容积均为2L的密闭容器Ⅰ和Ⅱ中发生反应: ,实验测得两容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如下图所示。起始物质的量见下表。 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温度下,下列叙述能说明容器Ⅰ中的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_。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C.2v正逆容器内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 。 用氨气还原法可处理氮氧化物。反应原理为: 。 将一定比例的NO、与的混合气体,匀速通入装有催化剂M的反应器如图所示中发生上述反应,反应相同时间NO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当反应温度高于 时,NO的去除率迅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O百分含量减小副反应增多催化剂活性降低反应活化能增大 已知: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若该反应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升高温度时,平衡___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原因是___________;逆反应速率将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利用电化学装置可处理氮氧化物。电解NO可以制备,变废为宝。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在阴、阳两极分别通入NO的同时,向反应室中通入。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生成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NO的体积为____________L。 2.丙烷脱氢是工业生产丙烯的重要途径,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下表为部分键能数据,据此可算出 ___________。 一定温度下,向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发生脱氢反应,经过达到平衡状态,测得平衡时气体压强是开始的倍。

第一章 章末总结及章末检测

第一章章末总结

学案 6 章末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一物体具有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初始加速度与初速度同向且不断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以后再反向逐渐增大较长一段时间,以下对物体可能的运动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减小的过程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加的过程速度增加 B .加速度减小的过程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加的过程速度减小 C .加速度减小到零以前物体向右运动,加速度开始反向增加物体就向左运动 D .速度减小到零以前物体向右运动,速度减小到零以后物体就向左运动 答案 BD 2.(2011·长春检测)A 与B 两个质点向同一方向运动,A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 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计时时,A 、B 位于同一位置,则当它们再次位于同一位置时( ) A .两质点速度相等 B .A 与B 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C .A 的瞬时速度是B 的2倍 D .A 与B 的位移相等 答案 BCD 解析 由题意可知二者位移相同,所用的时间也相同,则平均速度相同,再由v =v A 2 = v B ,所以A 的瞬时速度是B 的2倍,选B 、C 、D . 3. (2011·福州模拟)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知道( )

A .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B .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 m /s C .小车的最大位移是0.8 m D .小车做曲线运动 答案 AB 解析 由v -t 图象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先增加,后减小,最大速度约为0.8 m /s ,故A 、B 正确.小车的位移为v -t 图象与t 轴所围的“面积”,x =84×0.1×1 m =8.4 m ,C 项错误,图线弯曲表明小车速度大小变化不均匀,但方向没有改变,不表示小车做曲线运动,故D 项错误. 4. (2011·牡丹江模拟)物体A 、B 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2所示,则( ) 图2 A .物体A 、 B 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 .物体A 、B 在0~4 s 内的位移相同 C .物体A 、B 在t =4 s 时的速度相同 D .物体A 的加速度比物体B 的加速度大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两个图象都在时间轴上方,运动方向相同,A 选项错误;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与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大小相等,在0~4 s 内,B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显然比A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即B 物体在0~4 s 内运动的位移比A 物体大,B 选项错误;在t =4 s 这个时刻,两个图线交于一点,表示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C 选项正确;B 图线比A 图线斜率大,即B 物体的加速度大于A 物体的加速度,D 选项错误. 5.(2011·北京东城1月检测)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每一次相碰后反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3所示.若g =10 m /s 2,则( 图3 A .小球第一次反弹后离开地面的速度的大小为5 m /s B .碰撞前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2 m /s C .小球是从5 m 高处自由下落的 D .小球反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 m 答案 D 解析 由v -t 图象可知,小球第一次反弹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3 m /s ,A 项错误;碰撞前后速度改变量Δv =v′-v =-3 m /s -5 m /s =-8 m /s ,B 项错误;由小球落地时的速度 v =5 m /s ,得小球下落高度h =v 2 2g =1.25 m ,C 项错误;由小球反弹速度v ′=-3 m /s ,得反 弹的最大高度h ′=v ′ 22g =0.45 m ,D 项正确. 6. (2011·鞍山质检)如图4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x -t 图象表示出来(其中x 为物体相对出发点的位移),则下列四幅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

2014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智能考点归类总结(教材精讲+典型例题+跟踪训练)分散系(含方法提示和解析)

智能考点 分散系 Ⅰ.课标要求 1. 了解分散系、分散质、分散系的概念。 2. 了解浊液、溶液、胶体的联系与区别。 3. 掌握溶液的组成,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的概念。 4. 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浓度的有关计算。 5. 了解胶体的概念,掌握有关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Ⅱ.考纲要求 1. 了解溶液的含义。 2. 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 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 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5. 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Ⅲ、教材精讲 1. 分散系 (1) 概念:由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2) 组成 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其他粒子的物质。 (3)分类:依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浊液、溶液、胶体。 2.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3.溶液 (1)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某种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单位为g 。 (3)质量分数浓度=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4.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10—9 m~10—7 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2)分类:按分散剂不同,可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 (3)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一条“光路”,这一现象叫丁达尔现象。利用丁达尔现象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②电泳:胶体微粒在外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的现象叫胶体的电泳。这一现象说明胶体分散质粒子带有电荷。 ③聚沉:在一定条件下,胶体受到破坏而析出沉淀的现象叫胶体的聚沉。一般可通过加热、加电解质、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的方法来使胶体聚沉。这一现象说明胶体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离子,胶体微粒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阴离子,胶体微粒带负电荷。 (4)胶体的制备 ①物理法:如通过研磨,将分散质微粒研磨至直径达1~100nm 后,直接将其分散在分散剂中而制备胶体。 ②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如水解反应,或调节溶液的浓度使反应生成的物质的直径达1~100nm 而制备胶体。 (5)胶体的提纯——渗析 利用半透膜,将待提纯的胶体装在半透膜的袋内,将袋子 悬于水中(如图)。袋内的小分子或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进 入水中,而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留在袋内。这样可 以除去混杂在胶体中的小分子和离子。 Ⅳ.典型例题 例1.某温度下,100g 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g 。若向此溶液中添加3.5gNaCl 和6.5g 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 A 、30% B 、%1005.61005.35.26?++ C 、26.5% D 、 %1005 .35.61005 .35.26?+++ 【解析】本题是一道围绕溶解度、质量分数浓度进行命题的计算型选择题,主要还考察概念,如果概念不清,很容易错选D 。

第一章章末检测(B)

章末检测(B)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3题。 1. 若R= 38.4 x 104km,则( A . P为月球,O为太阳 B . P为月球,O为地球 C ?该天体系统由恒星、行星和卫星组成 D?该天体系统属于河外星系 F图为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图中O为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P为某一天体。读图完成 A ?该天体系统为太阳系, B .该天体系统为太阳系, C ?该天体系统是银河系, D .该天体系统是总星系,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O为银河系中心, P为海王星 P为地球 O为银河系中心 O为总星系中心 ) P为太阳,则R = 10万光年

F 图的阴影部分为黑夜, A 点在北极圈上且出现极昼。 据此完成16?17题。 2 .若O 为太阳,且 R = 1.5X 108km ,则( B .若该天体系统为总星系; P 为目前已知的最远天体,则 C .该图表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R = 200亿光年 D .该图表明总星系就是宇宙 4.下列叙述中,属于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外部条件的是 ( ) ①稳定的光照条件 ②适当的日地距离 ③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④地球的体 积、质量适中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地球成为太阳系中有生命存在的特殊行星,是因为 ( ) A .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不断变化 B .宇宙时空无限大,天体运动互不影响 C .地球体积大小适中,使水能以液态存在 D .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当的温度 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 ”(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 (乙),回答6?7题。 6. 甲图M 点的纬度、乙图 N 点的月份分别约是( A . 30 ° 1 月 B . 60 ° 7 月 7 .当公转速度为 N 时( ) C .松花江河畔 一一银装素裹 C . 60 ° 1 月 B .新西兰南部海域 D . 30 ° 7 月 ——冰山座座 D .悉尼----- 处于雨季 )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 题含答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 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 2NO2B.Br2(g)+H2 2HBr C.N2O4 2NO2 D.6NO+4NH3 5N 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 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 pC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 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 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 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 A.1 mol SO2+1 mol O2+1 mol SO3 B.4 mol SO2+ 1 mol O2 C.2 mol SO2+1 mol O2+2 mol SO3 D.2 mol SO2+ 1 mol O2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的反应的平衡状态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13.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 气体,发生可逆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则A的转化率为 () A.67%B.50%C.25%D.5% - 6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