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银行学题库

货币银行学题库

货币银行学题库
货币银行学题库

货币银行学题库

1.货币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等。

2.信用货币的形式有哪些?

主要包括现金、存款、商业票据、支票等。

3.货币制度主要由哪些因素构成?

确定货币金属;确定货币单位;主币与辅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信用货币与纸币的发行与流通;确定准备金制度。

4.货币本位制度的内容和发展过程有哪些?

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铸币厂铸成的铸币称为本位币。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5.为什么说在现代经济中,信用几乎无处不在,甚至可以称为“信用经济”?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债权债务关系无处不在,相互交织,覆盖了整个经济生活。对于企业经营单位,时时有借入与带出;政府也发行债券(国内、国外);个人也经常发生借入与贷出。经济生活中的债权债务关系频繁变换。

6.理解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模型,如何理解其重要性?

Y=C+I+X-M 模型体系的特征是在分部门的基础上建立的。模型中的F之资金的盈余或赤字,通过信用调剂的资金流动角度考察,经常的大量的赤字出现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也是资金的需求者;国外部门和金融部门的F或正或负;一个部门的债权必然在另一个或几个部门中有对应的等额债务,反之亦然,各部门的F之和为零。资金流量的统计与分析对于实现经济的宏观调控很有意义,对于过去年份的统计与分析,可从中找出规律,进而对整个经济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加

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对未来年份的规划与预测可以看出经济发展规划能否有足够的财力保证,考虑整体规划的合理性。

7.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二者之间有何关系?我国目前为何大力推广票据的使用?

商业信用的特点:

①商业信用中贷出的资本是产业资本中的商业资本。

②商业信用中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厂商。

③商业信用中的动态与产业周期各阶段资本的动态是一致的。

银行信用的特点:

①银行信用的客体是货币资本。

②银行信用的主体是货币资本家。

③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二者关系:

银行信用突破了商业信用在数量、方向和期限上的局限性,从而扩大了信用的界限。

①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数量上的局限性。

②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局限性。

③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期限上的局限性。

8.信用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等。

商业信用、银行信用的特点见上题。

国家信用的特点:(1)国家信用的主体是国家;(2)国家信用的产生与政府财政直接相关。

消费信用与金融产品的发展直接相关,现代消费信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两重性。

国际信用包括国外商业性借贷和国外直接投资。

9.信用对国民经济有哪些作用?

从个人、企业、机构、国家等角度分析。

10.阐述信用缺失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简单叙述信用的作用,分析当前的信用经济社会信用的作用等。

11.试说明有关单利与复利、现值与终值的计算原理。

单利只有本金产生利息,复利是本金与利息均会产生利息,二者均是利息的计算方法。现值是资金流在目前时点的价值,终值是现金流在未来某一时刻的价值。资金在不同的时点具有不同的价值。

12.简述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与西方学者的利率决定理论的内容。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是以医生与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作为起始点的,认为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马克思认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西方经济学者关于利率决定理论全部着眼于利率变动取决于怎样的供求对比。

13.分别用可贷资金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分析实体经济因素如何影响利率的变动。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利率是由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数量决定的。货币需求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他认为人们流动性偏好的动机有三个: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如果人们对流动性的需求较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增加,人们用于满足其交易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与利率不无关,与收入正相关;而满足投资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与收入无关。货币的供应是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控制。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求关系,使人们保持货币的欲望(货币需求)与现有货币数量间(货币供给)的均衡价格。罗伯逊的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决定的。可贷资金的需

)。这里影响市求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投资需求(I);二是货币贮藏的需求(H

场利率的货币贮藏需求是当年货币贮藏的增加额。可贷资金的供给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储蓄(S ),二是货币当局新增发的货币数量和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M ?),可贷资金理论认为,H ?与I 一样也是利率的递减函数;M ?却不同于S ,M ?是货币当局调节货币流通的工具,是利率的外生变量,与利率无关。可贷资金理论认为投资与储蓄决定自然利率;而市场利率则有可贷资金的供求关系来确定,均衡利率由I=S 和H ?=M ?同时成立来决定,此时自然利率与市场利率相等。

14.简述利率的种类有哪些?利率体系的构成如何?

利率的种类包括: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平均利率、基准利率和到期收益率;普通利率、优惠利率和惩罚利率;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等。

利率体系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中央银行再贴现利率与商业银行存贷利率;拆借利率与国债利率;一级市场利率与二级市场利率等。

15.简述利率的风险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因素、宏观政策因素、制度因素、国际金融市场的状况与汇率变动的影响、风险因素、其他因素的影响。

16.利率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决定理论有哪些?

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因素、宏观政策因素、制度因素、国际金融市场的状况与汇率变动的影响、风险因素、其他因素的影响。

决定理论有: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IS -LM 模型的利率决定理论;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17.商业银行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早期的商业银行是由从事贸易的商人蜕变而来?

商业银行的前身是货币经营业(货币兑换)。商业银行最早出现在中世纪的欧洲,它的形成与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贸易的扩大离不开货币支付和货币结算。国际贸易中大量使用铸币带来了铸币兑换的问题。不同国家使用的铸

币的单位、成色和品种不一样,因而需用有人专门对贸易中的铸币进行鉴定、称量。铸币兑换既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术设备,也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

一些商人开始专门从事与铸币流通相关的各种技术性业务,在长期从事货币兑换和保管业务的过程中,货币经营商发现总有部分货币沉淀在手中,一些精明的商人尝试着将这些沉淀的货币贷出,贷款主要用于对国际贸易活动进行融资,商业银行产生。

18.金融机构有哪些种类?各类金融中介机构又包括那些具体的金融机构?

融资行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组织等)、投资性金融机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保障类金融机构(各类保险公司等)、信息咨询服务类金融机构(资信评估公司以及其他以今日信息咨询服务业务为主的金融机构)等。

19.金融机构的职能有哪些?

便利支付结算、促进资金流通、降低交易成本、改善信息不对称、转移与管理风险等。

20.我国的金融机构有哪些?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机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21.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有哪些?

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与外资银行。

22.分析世界金融机构发展的趋势。

世界金融机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朝万能与综合性方向发展,业务相互交叉渗透。

23.简述商业银行的产生过程。

货币活动与信用活动结合在一起,体现银行本质的信用业务产生,古老的货币经营业逐步转化为银行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商业银行的产生。

24.简述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性质:商业银行是企业、是一种特殊企业、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

职能: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信用创造职能、金融服务职能。

25.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有哪些?它们分别具有什么优缺点?

单元制、分行制、持股公司制、连锁制及跨国联合制。

单元制的优点是:①限制银行垄断,防止过度竞争,保护银行业特别是本地银行业的发展;②有利于银行和当地政府、工商企业协调和联为一体,充分适应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③单一银行的管理层次少,管理控制意向传导快,便于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④各银行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大,经营灵活,富有弹性。单元制的缺点是:①商业银行不设分支机构,不利于银行业务的横向发展和金融创新;②银行业务过分集中在某一个地区或某一行业,易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不利于灵活调配资金,风险集中;③银行经营规模小,单位成本高,不利于提高经营效益。

分行制的优点在于:①分支机构多,分布广,业务分散,便于吸收存款,扩大经营规模,有利于增强实力;②可降低放款的平均风险,提高银行的安全性;③分支行遍布国内外,便于资金的调度和转移,也易于采用现代设备,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取得规模效益;

④便于宏观管理和提高管理水平。分行制的缺点在于:①易形成垄断,不利于自由竞争;②加大了银行的控制难度。

持股公司制的优点是:①能有效地扩大资本总量,做到地区分散化、业务多样化,银行可以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和收益管理,以增强银行的实力,提高抵御风险和竞争能力;

②它兼有单一银行制和分支行制二者的优点。但是,这种制度的缺点主要是容易形成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不利于银行业之间开展竞争,妨碍银行业的发展。

连锁银行制度的优点:以大银行为中心,确定银行业务模式,形成集团内部联合,其垄断性强,有利于统一指挥、投资大型行业、事业单位,以获取大额利润。缺点:受个人或某个集团的控制,不易获取银行所需的大量资本,不利于银行的发展。

跨国联合制的优点:经营国际资金存款业务,适宜进行大规模投资活动。

26.商业银行经营必须遵循的三大原则是什么?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

三者关系简单的概括为: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离开安全性,商业银行的效益性也无从谈起;获取盈利则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对银行经营者来说,只能依据条件,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分清轻重缓急,谋求“三性”尽可能地合理搭配和协调。

27.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银行资本越来越集中、国际化进程加快、金融工具创新、银行业务科技化。

28.简述商业银行的业务类别。

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另外商业银行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业务范围突破本国界限,形成国际业务。

29.商业银行管理理论中,资产管理思想与负债管理思想各自强调的管理重心是什么?

资产管理思想商业银行不宜发放不动产、消费贷款或者长期性的设备贷款以及农业贷款,更不能发放购买证券贷款。

负债管理理论的核心:在需要时银行可以通过在货币市场融入资金或向中央银行贴现票据来获得资金,以满足资金的需要。

30.商业银行负债业务有哪些创新?

活期存款的替代品(NOW账户、ATS账户)、传统的储蓄和定期存款的替

代工具。

31.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有哪些创新?

固定利率向浮动利率贷款转化、期货和期权交易、利率互换、资产证券化。

32.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有哪些创新?

资产证券化、备用信用证。

33.为什么要有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形成有哪几种形式,请举例说明?

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货币统一的需要;票据清算的需要;最后贷款人的需要;金融管理的需要;政府融资的需要。

中央银行的形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信誉好、规模大的银行逐步发展演变而成,如英格兰银行;另一种则是在政府的设计下直接为担负中央银行职能而设立的,如美国联邦储备系统。

34.中央银行有哪些重要职能?这些职能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如何体现?

中央银行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

作为银行的银行,它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的业务关系,主要是列于负债方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存款和列于资产方的贴现及放款;作为国家的银行在业务上主要是列于负债方的国库等机构的存款和列于资产方的通过持有政府债权融资给政府,以及为国家储备外汇、黄金等项目。发行的银行,流通中的通货是央行的一个主要负债项目。

35.为什么流通中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流通中的现金是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当然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36.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包括哪些具体内容?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如何?

央行与政府的关系具体内容:中央银行自有资本的所有权;中央银行与政府的隶属关系;中央银行的法定职责;中央银行总裁及理事的任命;中央银行与财

政部的资金关系;中央银行的决策机构中是否有政府的代表。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其独立性:(1)中央银行应保持对政府的独立性;(2)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实质;(3)央行与政府关系的具体内容。

37.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业务有何作用?

通过再贴现的一些现值措施,设定货币供应量的产业流向,扶植与限制一些产业的发展,达到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

38.中央银行金融统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货币供应量统计;信贷统计;金融市场统计。

39.用经济学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实施金融监管?

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控制金融风险;保证金融业健康发展。

40.中央银行为何不能无限制地发行银行券来应对危机?

银行券发行是中央银行的一种主动负债业务,通过他可以灵活地调整货币供应量,而货币供应量的多少与特定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关。

41.对国有商业银行监管的具体操纵方法有哪些?

市场准入与合并的监管;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流动性监管;业务经营监管。

42.如何对金融市场进行分类?

可以按交易区域划分;按融资交易期限划分;按交易性质划分;按交割期限划分。

43.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包括哪些?不同主体参与金融市场的动机有何不同?

金融市场交易主体包括个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不同主体参与金融市场的动机不同。

44.简述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

金融市场通过组织金融资产、金融产品的交易,可以发挥多方面的功能:帮助实现资金在盈余部门和短缺部门之间的调剂;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确定价格;帮助金融资产的持有者将资产售出、变现,因而发挥流动性的功能;降低交易的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

45.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金融市场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按交易区域划分:国际金融市场、国内金融市场。

按融资交易期限划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按交易性质划分:一级市场、二级市场。

按交易期限划分:现货市场、期货市场。

46.货币市场工具有何特点?请列举主要的货币市场工具。

期限较短;目的主要满足短期资金周转需要;流动性较强。

主要工具有: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国库券市场、可转让大额存单市场、回购协议市场等。

47.比较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不同特点,它们各自又包括哪些子市场。

期限较长,主要是满足企业及政府筹集所需要的中长期资金。

资本市场包括:证券市场、股票市场、长期债券市场等。

48.场外交易市场有什么特点?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如何?

场外交易市场特点:第一,它是一个没有组织的、没有固定场所的、分散的市场;第二,它是一个以买卖没有在证券交易所登记上市的证券为主的市场。在店头交易市场上交易的证券主要是债券,也有股票,特别是金融业和保险公司的股票;第三,在店头市场上交易的,以自营商为主,成交的证券价格不是以减价拍卖的方式得出来的,而是通过买卖双方协议而得出来的。

50.假如你是一家大公司的财务主管,计划下一年借入大量短期资金。在金融融

市场上,你可以利用哪些途径来借款?

可以利用货币市场进行融资。

51.比较公募和私募的特点与利弊。

采用公募方式发行股票的优点在于:第一,公募以众多的投资者为发行对象,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筹集到大额资金;第二,公募发行的股票可以申请在交易所上市,有利于增强股票的流动性,并提高发行人的社会信誉。公募方式的缺点是发行过程比较复杂,登记核准所需时间较长,且发行费用较高。

私募发行者的资信情况为投资者所了解,不必像公募发行那样向全社会公开内部信息,也没有必要取得证券资信级别评定。这种发行方式具有节省发行时间或注册时间,有确定的投资人,不必担心发行失败等优点,但私募股本一般不允许上市流通。

52.期货交易的特征与功能是什么?

期货交易的主要特征:

(1)期货交易是在有组织的期货交易所内完成的;

(2)期货合约是由交易所制定的标准化合约;

(3)期货交易大多进行对冲,实物交割较低;

(4)实行保证金制度,杠杆率高。

期货交易的功能:

期货交易具有套期保值、获取投机收益和价格发现等功能。

53.不同经济学流派的货币需求理论有哪些?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里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等。

54.试比较现金交易数量说与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异同。

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作为货币数量学说,具有以下共同点:(1)两种学说具有相同的形式。

(2)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具有一致的结论。

(3)两种学说都属于宏观经济理论。

两者的区别在于:

(1)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职能;剑桥方程式则强调其资产

功能。(2)费雪方程式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剑桥方程式则重视以货币形式保有的资产存量占收入的比重。(3)强调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不同。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剑桥方程式则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认为货币需求主要由利率等多项因素决定。

55.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企业和居民个人的行为对货币供给产生什么样的影响?(1)中央银行的行为和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既是基础货币的供给者,也是一国金融活动的调节者,中央银行投放多少基础货币实际上反映了它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调控的需要。中央银行要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货币供应量,适时增减基础货币。

(2)商业银行的行为和货币供给量。商业银行是基础货币的接受者,是存款货币的创造者。商业银行愿意接受和能够接受多少基础货币以创造存款货币,要受到利润率和支付能力的支配,要受到经济运行状况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经济萧条时,商业银行放款需求微弱,会增加它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和减少向中央银行借款,从而使货币供应总量呈减少趋势。但中央银行在萧条时期所采取的刺激措施又会使商业银行货币供给减少的幅度趋缓,使货币供应量逐步接近政策目标的要求,而经济繁荣时则相反。

(3)财政机构的行为和货币供给量。财政机构通过改变它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和在商业银行的存款来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当财政机构因财政收大于支或收支时间暂歇等原因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加时,在基础货币总量既定的情况下,就会引起基础货币减少,并会引起他们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减少从而减少货币量。当财政机构取出他们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时,则基础货币和根据货币乘数而得出的货币量就会增加。

(4)企业的行为和货币供给量。企业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通过它们对货

币资金的需求来实施的,因为货币供给总是以非银行系统(包括居民、企业等)存在相应的货币需求为前提。企业对货币资金需求的多少既反映了其对未来收益的预期,也反映了当前收益的高低。若企业预期未来收益会增加,它会扩大生产经营,从而追加货币资金的投入。这种追加投入如果是靠自身积累,则不会影响货币供给;如果是靠增资发行有价证券,则会影响货币供给的结构。若企业预期未来收益会减少,它就会缩减生产经营,从而减少货币资金的投入,这样货币供给扩大就缺乏需求的基础。但是,企业因未来收益预期产生的货币需求行为还要受当期收益高低的影响。若企业当期收益较高,产出大于投入,则存款增加,货币供给来源增加;当企业预期未来收益也较高时,追加货币投入产生的货币供给量就会受到当前货币供给减量的部分抵消。然而,若企业当期收益较差,而预期未来收益会增加,就意味着企业在投入大于产出的情况下会继续申请银行贷款,而货币供给来源已经减少,因而追加的货币投入必然是过多的货币供给。

(5)居民的行为和货币供给量。居民作为非银行系统的一部分,也会通过对货币需求的行为引起不同存款类型之间的转换。现金与活期存款、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之间的转换主要取决于利率和居民对流动性资产的要求及资产最佳组合的决策。当然,经济的运行状况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都会明显地影响居民的决策。当银行系统内出现危机时,现金流通量会暂时扩大,而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也会刺激居民对流动性资产的需求。

56.试述货币供求均衡和非均衡的表现。

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货币非均衡是指货币供给超过或满足不了货币需求。从货币购买力和利率的变化来判断。

57.试述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的关系。

(1)货币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货币供给是社会总需求的载体。货币供给决定社会总需求。货币供给增加时,名义国民收入增加,各部门的名义收入也增加,社会总需求增加。

(2)社会总供给与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流通中的商品和劳务需要多少货币媒介与之交换,显然,流通中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越多,需要的货币越多,商品和

劳务的数量越少,需要的货币越少。而流通中的商品和劳务就是社会总供给。所以,社会总供给和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社会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3)货币供给与总供给。货币供给的变动能否引起总供给的变动,这是货币经济学中存在很大争议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这一问题,现在被人们广泛认同的是联系潜在未利用资源或可利用资源的状况进行分析的方法,这种分析把货币供给对总供给的作用分为三个阶段:

(a)当经济体系中存在着现实可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源,且数量又很充分时,在一定时期内增加货币供给,会把这些未利用资源利用起来,由于新增货币供给被这些潜在资源所吸收,所以只有实际产出水平的提高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

(b)当潜在未利用资源被逐渐利用而不断减少,货币供给却在继续增加时,由于货币供给的增加已经超过了潜在可利用资源所需的数量,经济中可能出现实际产出水平同价格水平都提高的现象。

(c)当潜在未利用资源已被充分利用,货币供给仍然继续增加时,由于已经没有新的实际资源被投入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只有物价上涨,实际产出并不增加的现象。

(4)货币供求和社会总供求的关系。

58.通货膨胀有哪些类型?如何度量通货膨胀?

公开的通货膨胀和隐蔽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型通货膨胀、信用膨胀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推动型通货膨胀和预期型通货膨胀。

度量方式: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等。

59.试述西方经济学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

需求拉上理论认为:由于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超过了按现行价格计算的供给的增长速度,使太多的货币去追求太少的商品和劳务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由于流通中的需求都是有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

给根源于国民收入的超分配,即国民收入的分配额超过国民收入的生产额。在经济尚未达到充分就业和生产能力尚未被充分利用时,由货币数量增加而导致的总需求增加,只会促使就业增加和产量增加,并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只有当社会处于充分就业和生产能力已被充分利用时,货币数量的增加才会诱发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派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不在总需求方面,而在于总供给的变化,是由于供给过程中的成本提高而导致了物价水平上升。至于成本上升的因素,则有许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有:(1)由于工会强大的垄断力量操纵了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工资出现了向上的刚性,只会上升不会下降。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企业就会因人力成本的上升而提高价格,以维持盈利水平。这就是从工资提高开始而引发的物价上涨。(2)垄断性企业利润要求提高,垄断产品价格提高,同时带动其他商品价格上涨。(3)进口成本、间接成本等各种成本上升。许多商品的生产高度依赖进口原材料,当这些进口原料由于汇率变动等原因提高价格后,进口企业成本提高,必然会引起国内商品价格的提高。

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进一步持续下去,产出和就业继续下降,经济就会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产出和就业的下降严重到一定程度,也会迫使政府采取需求扩张的政策,有了需求的拉动以后,原来由成本推进引发的通货膨胀就演变为成本推进和需求拉动并存的混合型通货膨胀。

结构型通货膨胀指的是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平衡状态时,由于经济结构、部门结构的变化引起物价水平上涨的现象。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部门差异型通货膨胀;(2)需求转移型通货膨胀;(3)输入型通货膨胀;(4)二元经济结构型通货膨胀。

60.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何影响?如何治理?

对经济的影响有:促进论和促退论

治理对策:抑制需求、增加供给、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货币制度等。

61.通货紧缩会造成什么后果?如何治理?

导致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大量银行破产、金融风险增加;造成收入与财富的再分配。

治理对策: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优化供给;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62.基础货币的过渡投放为何带来物价水平的上涨?

基础货币过度投放导致货币贬值,其购买力下降,物价上涨。

63.什么是货币政策?什么是信贷政策?二者的区别?

货币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货币政策包括中央银行和相关机构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所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的一切措施,狭义的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指标的方针和措施的综合。一般来说,货币政策包括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效果。

信贷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要求,对金融机构信贷总量和投向实施引导、调控和监督,促使信贷投向不断优化,实现信贷资金优化配置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制定和实施信贷政策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

信贷政策和货币政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常认为,货币政策主要着眼于调控总量,通过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借助市场平台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规模,促进社会总供求大体平衡,从而保持币值稳定。信贷政策主要着眼于解决经济结构问题,通过引导信贷投向,调整信贷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调控手段看,货币政策调控工具更市场化一些;而信贷政策的有效贯彻实施,不仅要依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必要时还须借助行政性手段和调控措施。在我国目前间接融资占绝对比重的融资格局下,信贷资金的结构配置和使用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社会的资金配置结构和运行效率。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极大地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信贷政策的有效实施,对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发展和完善信贷市场,提高货币政策效果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64.简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货币政策各项目标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之间具有矛盾性。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通常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置换关系。国家执行货币政策会导致要么失业率低物价上涨率高,要么失业率高物价上涨率低(物价稳定)。因此,作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应该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在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之间找到平衡点。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一般认为,经济增长能够促进就业,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增长有不同的模式,包括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等,其中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增长对充分就业有较强的正相关,而后几种增长模式反而可能导致对劳动力的挤出效应,因此对充分就业的目标正相关程度不强。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具有矛盾性。经济增行长通常会导致原来出口的物品转而满足国内需求,而且增加进口商品的需求,因此会导致贸易逆差。

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一般来说,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但是如果在贸易逆差的情况下为平衡国际收支而对外贬值则可能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加剧。为了维护金融稳定而向濒临破产的银行提供再贷款和再贴现(增发货币)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65.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哪些优缺点?

货币量充当中介目标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货币供给量充当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优点是: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中央银行能够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与货币政策意图联系紧密;不易将政策性效果与非政策性效果相混淆。

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指标有两个缺点:第一,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能力并不是绝对的,货币供给量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积,而中央银行能够直接控制的是基础货币,而对于货币乘数只能加以一定的影响;第二,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产生政策效应的滞后时间较长。

利率作为中介指标,具有以下优点:

(1)利率作为一种价格,渗透在日常金融交易当中,散布在经济系统的各个角

落,并且定期公布,因此,利率信息具有及时性、易得性;

(2)如果货币当局能够事先确定一个特定的利率规则,则公众就可随时、方便地根据该规则和现实的经济指标确定目标利率(再贴现率或银行拆借利率)的应有水平。通过比较实际的利率水平与应有的水平,公众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货币当局履行其承诺的情况,这毫无疑问是有利于强化对货币当局的监督的。另外,公众通过比较实际利率与目标利率,可以判定出目前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和今后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的发展趋势。这有利于减少公众预期的不确定性,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效果。

(3)利率充当中介目标赋予货币当局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变更利率水平以调节投资、消费、净出口乃至国际资本流动的自由,作用力大,影响面广。可以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这是利率充当中介目标的一大优势。

利率作为中介指标也有缺点,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1)中央银行能够控制的是名义利率,而对经济运行产生实质性影响的是预期实际利率。预期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预期,但通货膨胀预期无法直接测量,因而预期实际利率很难准确计量;

(2)利率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更多地依赖于市场主体对经济收益变动的敏感性,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既受经济体制的影响,也受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和经济运行状况等的影响。

66.什么是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包含哪些内容?

货币当局为达到控制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进而作用于最终目标,影响经济活动的目的,必须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通过对这些工具的使用,使得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的各个项目发生变化,相应地也影响了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的各个项目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货币供给量。总的说来,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一般性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有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这类操作工具都是间接政策工具;另一类是选择性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有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控制、证券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和不动产信用控制.

67.简述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供给量M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投资的增减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凯恩斯认为,资产组合模式由证券资产和货币资产构成,资产结构调整只能通过利率机制。如果货币供应量M增加,由于货币资产对证券资产的替代效应,会导致证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通过投资乘数作用,国民收入增加。其前提是资源尚未被充分利用。

后来发展的一般均衡分析过程为:

(1)假定货币供给增加,当产出水平不变,利率会相应下降;下降的利率刺激投资,并引起总支出增加,总需求的增加推动产出上升;

(2)产出的上升,提出了大于原来的货币需求;如果没有新的货币供给投入经济生活,货币供求的对比就会使下降的利率回升。这是商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作用;

(3)利率的回升,又会使总需求减少,产量下降;产量下降,货币需求下降,利率又会回落,这是往复不断的过程;

(4)最终会逼近一个均衡点,这个点同时满足了货币市场供求和商品市场供求两方面的均衡。在这个点上,可能利率较原来的均衡水平低,而产出量较原来的均衡水平高。

68.什么是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是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货币政策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个阶段,有的学者认为有三个阶段,还应加上中间时滞。

69.你怎样认识我国当前形势?我国在过去一年里使用了哪些货币政策?

通货紧缩是主流。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

70.金融风险的特点有哪些?

客观性、普遍性、扩散性、隐蔽性和突发性、可控性、双重性。

71.金融风险的原因有哪些?

金融体系主体的缺陷(金融主体的有限理性、内部人控制)、金融体系客体的缺陷、金融体系运作方式和组织结构上的缺陷、金融体系风险的外部因素等。

7.金融监管的目标是什么?

金融监管的首要目标是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金融监管的具体目标是保护存款人与投资人的利益。

73.金融监管应遵循哪些原则?

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依法监管原则、内控与外控相结合原则、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74.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关系是怎样的?

金融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由于金融市场中各种经济因变量的不确定造成结果发生的波动,而导致行为主体遭受损失的大小以及这种损失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扩张性、多样性、可变性以及可管理性的特征。而金融危机则是指突发的覆盖几乎全部金融领域的金融状况恶化,它直接地表现为金融指标的急剧恶化和由于人们信心丧失而采取保值减损措施造成的金融领域的严重动荡及其对整个经济引起的一切后果。金融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爆发金融危机。

75.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有哪些?

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

76.什么是金融发展?

金融发展是指金融结构的变化,包括金融工具的结构和金融机构的结构两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