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011年年度报告

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011年年度报告

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011年年度报告
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011年年度报告

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011年年度报告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目 录

一、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1)

二、重庆市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1)

(一)科学谋划,统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1)

(二)分级负责,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4)

(三)深化改革,全面实施质量工程重大项目 (8)

(四)创新机制,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路径 (9)

三、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成效 (14)

(一)人才培养质量的状态 (14)

(二)就业情况 (15)

(三)科技文化竞赛的水平 (15)

四、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15)

(一)人才培养不能较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15)

(二)高职教育发展不够均衡 (16)

(三)质量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17)

(四)高职教育在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未能较好体现 (17)

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011年年度报告

一、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的一年,也是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大发展的一年。今年全市新增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6所,高职院校数量由2010年的31所增加至37所,占全市各类高校(含在渝部属高校、市属普通本科院校、独立设置高职院校、独立学院、成人高校、在渝军队高校)的比例达到57%;在校学生19.4万人,占全市普通高校在校本专科生总数的37.1%。高职院校中,公办院校22所,民办院校15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3所,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3所,市级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8所,市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1所。

2011年全市高职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据统计,本市高职院校生均占地面积95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25.6 平方米;教学设备总值12.88亿元;教师11229人,双师型教师3356人,专业教师7548人,生师比1:17。

二、重庆市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科学谋划,统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重庆市作为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重视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2011年加大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和投入。

1.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重点发展的领域

重庆市政府2011年2月印发的《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渝府发〔2011〕13号)专栏28确定的教育重大工程9个项目中,“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与质量提升工程”等6个项目与高等职业教育直接相关。

重庆市政府2011年8月发布了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重庆市委、市政府《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渝委发〔2010〕38号)制定的《重庆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渝办发〔2011〕241号)。《规划》明确在“十二五”期间要做强高等职业教育,要继续实施国家示范、骨干和市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项目,实施市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项目,巩固建设3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继续建设3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持续建设8所市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5―7所市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项目;重点建设好120个左右的高职专业,新增国家和市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50个左右。《规划》还提出探索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探索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办学模式;推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支持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学校相互开放课程和教学资源;扩大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高职学生通过专升本进入应用技术本科深造的比例;探索建立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应用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

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立交桥”。《规划》对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提出了建设精品课程、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目标。《规划》要求建立教育质量标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作为首要标准,把身心健康素质作为关键指标,把能力发展作为核心要求。把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作为衡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标准,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作为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核心标准,形成科学系统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管、办、评”分离机制,加强评估机构建设,建立“自我分析、他方评估、多方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质量监管体系,探索建立 “教育质量评价师”标准,探索“教育质量评价师”专业证书认证工作,引导各级政府和学校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

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制定的《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十二五”专题规划》和《重庆市职业教育发展”十二五”专题规划》从不同角度具体提出了全市高等职业教育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和主要发展任务。

2.制定政策,推动高职教育更好发挥在职业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教育部出台《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和《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三个重要文件后,重庆市教委及时转发并就学习贯彻文件精神提出要

求。依据三个重要文件的要求,结合本市的实际,市教委组织起草了《重庆市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重庆市推进高职教育发展的意见》。

3.政府搭台,用项目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建设

重庆市利用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有利条件,借助教育部、重庆市在《部市协议》(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的框架下合作建设的平台,用 “园校互动”、“城校互动”、“渝陕对接”等项目,推动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内涵建设。

“城校互动”、“园校互动”是具有重庆特色、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模式。重庆市教委印发的《关于开展职业教育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的通知》(渝教职成〔2011〕32号),确定将西永微电子职教园区、重庆九龙职教园区等16个职业教育园区纳入重点项目,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学校参与职业教育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改革。

(二)分级负责,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完善教育管理体制,促进高职教学质量提高

市教委在组建了教育考试院、教育评估院,形成“一委二院”格局,实现了“管、办、评”分离后,分工协作,加大了对高职院校的检查、指导和评估。

2011年,市教委会同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多次组织专家到新升格设立的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上门指

导,引导新办高职院校更新教育观念、强化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每学期开学之际,市教委在要求各校组织开展自查的坚持上,坚持由委领导带队深入各校进行教学检查和调研。市教委在保证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同时,注意对高职院校新增专业的调控。2011年继续采用专家现场考察、会审,学校陈述答辩的方式,审批备案了133个新专业。

由市教委主办、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和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共同承办的“五说”系列活动(即:书记校长说办学、教学副院校长或教务处长说教学、教学院系负责人或专业带头人说专业、骨干教师说课、学生说学),收到良好效果,并已经推广到本科院校,成为重庆市首创的以“说”为特征的质量工程。

市教育评估院今年起全面负责组织实施高等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组建专家组完成了对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青年职业学院等6所学校的评估,并对2010年已评估的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三所院校进行了复评。市教委、市教育评估院在组建评估专家组时改变实施新方案评估以来三年全部从本市聘任专家的做法,专门聘请全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高职水平评估委员会主任、新方案课题组组长杨应崧教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原院长、新方案课题组成员范国强教授和山西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石生教授分别担任专家组组

长,提高了评估的权威性,保证了评估的质量和效果。2011年市教育评估院还根据市教委的要求,对全市各高职院校专业满意度、专业竞争力进行了专项调查评估,评估的结果在高职院校新增设专业审批备案,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2.院校自主,科学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机构的建立和运行。全市高职院校多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设立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国家示范(骨干)、市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为代表的一批学校构建了质量标准系统、组织保障系统、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监控结果整改应用系统等四大系统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立了专兼职结合的院、系(院)两级监控机构,完善了院、二级教学院系、教研室三级督导组织,定期开展学生评教、同行互评、督导评教等活动,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渐进有序的监控运行机制,改进了学院、行业企业和社会三方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一些实施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认证的院校继续按照规范有序、高质高效的要求,围绕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健全各项检查与评价标准,做到质量评价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增强教学管理的公信力。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院校完善了教学督导制度,单设了独立的教学督导室,组建了二级教学督导员队伍和学生信息员队伍,加大了教学监督和引导力度;全年多次组织开展教学质量专项调研,分析查找教学质量的薄弱环节、存在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整

改措施,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全市半数以上的高职院校组织开展了对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和企业用人满意度调查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开展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和对毕业生的评价情况以及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改进建议,调研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及时反馈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作为教学改进的依据。如: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调查用人单位753家,覆盖调研学生人数2001人,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满意率为95%。

——开展第三方评价。2011年,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等院校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与麦克斯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委托该公司定期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跟踪、评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真实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源头质量保障。重庆市多数高职院校注重源头质量保障,严把三个“关”:一是严把专业开发设置关:市教委进一步健全了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宏观管理机制,加强了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宏观管理,继续实行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审批和论证制度,指导高职院校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增强高校人才培养对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适应性;高职院校根据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专业设置开发工作,严格按照市教委对专业设置动态调控的要求,严把专业设置的质量关。二是严把招生关,全面实施“阳光工程”,规范招生行为。三是严把

师资建设关,提高准入门槛,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改善师资队伍的机构,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深化改革,全面实施质量工程重大项目

1.示范(骨干)院校建设

支持国家示范院校继续进行示范建设。2011年8月,在重庆市的大力支持下,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验收。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建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后,重庆市政府继续支持三所学校持续开展示范建设。

支持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重庆市支持已立项进行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的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目前,三所学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基本通过。

继续实施市级示范院校建设计划。2011年,市教委组织对培育到期的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复审,同意立项进行建设。组织专家组对已立项建设的重庆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建设方案进行了多次会审。

启动市级骨干高职院校遴选。2011年10月,重庆市启动了市级骨干高职院校遴选。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被确定为市级骨干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市财政全年给予市级示范和骨干的院校配套资金达到4700万元。

2. 其他质量工程项目

结合示范和骨干院校建设积极推进国家级、市级特色专业建设。根据重庆地区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特点、专业点的布局情况和高校办学特色,培育了一批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特色(重点)专业。截止2011年年底,全市共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25个专业,市级重点建设专业35个。12所高职院校26个专业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高职学校立项建设专业。

继续开展市级精品课程及教学团队评审在教育部今年开始不组织高职院校申报评审国家级高校精品课程的情况下,重庆市教委仍面向高职院校开展市级精品课程申报评审。2011年高职院校31门课程被列为市级高校精品课程,16个高职院校教学团队被评为市级教学团队,全市高职院校共有市级精品课程69门,国家精品课程20门。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市级教学团队32个。

市教委2011年组织对包括高职院校申报项目在内的教学改革项目进行了评审,100余个教改项目获准立项。市教育评估院已经开始按照国家专业认证标准启动专业评估与认证试点工作。

市财政支持市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1年新增市级财政重点支持实训基地10个。

5.实施普惠制的专业服务发展能力提升项目

全市22所高职院校43个专业获准立项开展专业服务发展能力提升项目,获得中央财政支持近1亿元。

(四)创新机制,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路径

1.形成了七大新机制,增强了办学活力

——产学对接的机制。重庆市倡导高职院校利用“园校互动”、订单培养等途径带头做到产学对接,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上手快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市政府及有关部门2011年组织召开了2011年重庆职业教育与旅游产业对接高峰论坛、2011年重庆机器人展览暨产业对接洽谈会等活动,与中国高等教学学会等单位联合组织召开2011年中国职业教育与中国商业服务业创新发展对话活动,一些高职院校也主动与服务的行业企业开展对接活动,与企业联合举办订单班,这些活动有效地推动了高职院校校产合作、校企合作。

——改革招考的制度,建立多元录取机制。2011年,重庆市将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全部纳入“一专”招生范围,增加了“一专”招生录取的比例。同时,扩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范围,单招学校数量增加至8所(包括1所民办院校),单独招生的专业和招生计划也大幅度增加,录取新生9059人,约占全市高职(专科)招生总数的11%。在单独招生考试中,在全国率先采用英语听说智能测试,通过计算机采用“人机对话”、智能评分的方式进行听力、口语等标准化测试,有效避免了传统英语听力、口语考试评分的误差,更加体现了公平、公正。同时,单招考试中,全面实现按职业岗位进行专业测试。通过分专业进行测试设计,让学校自主选择适合专业的考生,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和学校,推进了高职教育单独招生自主化、职业化。

——就业创业的机制。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渝教学〔2011〕4号)鼓励学校引导

大学生自主创业。2011年全市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总人数近500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5%以上。市教委还在“小型化、专题化、信息化、经常化” “四化”的基础上,增加校企交流、送岗位进高校和网上双选活动。联合全市各相关部门,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着力在“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双选实效、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专业准入机制。严格执行《高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对同质化严重专业的申报进行调控,2011年继续对新增专业进行现场考察和答辩。将招生计划与就业率挂钩,对就业不好的专业限制招生,2011年新设置135个新专业。

——师资建设机制。市政府、市教委重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市级师资标准制定(“双师素质”就是认定标准、骨干教师认定标准),职称评定单列等

——资源共享机制。在高校集中的重庆市大学城开展完全学分制改革试点,初步实现了教师互聘、学分互认、课程资源共建,实现师资、网络教学资源共享。

结合数字校园建设和验收,引导高职院校开展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加大教育网教学资源建设力度。继去年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之后,今年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数字校园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了市级验收。

——资金保障机制。2011年市财政完成公办高职院校拨款方式的调整,采用与普通本科院校相同的方式划拨教育经费,并大幅度提

高了市属公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标准,提高生均拨款后增加的投入达1.22亿元。市财政主动为高职院校解决发展中的债务,2011年化债达到3.33亿元。市教委充分发挥教育基金会等的作用,多渠道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011年市财政按时足额拨付国家和市级示范(骨干)院校建设的配套经费4700万元,其中: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配套资金800万元,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配套600万元,市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配套资金3300万元。下达市级实训基地建设经费1100万元。拨付国家奖助学金1.36亿元。

2.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开展大学生“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重庆市委、市政府遵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于2010年9月27日出台了《关于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渝委发〔2010〕27号),在全市大学生中重点开展了 “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即:一是每个大学生种100棵树,每所大学建1片“大学林”; 二是组织大学生带薪实习1个月;三是到农村“三进三同”1个月;四是到企业做工1个月;五是开展学军1个月;六是撰写1篇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2011年,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全市各高校,扎实推进“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青年职业学院、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等三所高职院校被重庆市教委确定为“重庆市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高校建设项目学校”

——促进产学研结合。全市各高职院校将产学研结合作为办学的重要指导思想,组织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技术服务项目。市教委批准在高职院校设立的10余个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结合专业优势,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全市职业院校为各行业培养输送了实用型技能人才90.7万人,开展移民培训15.4万人次,培养82.7万农村新增劳动力并实现就业,每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超过170万人次,城乡劳动力接受职业培训人次超过63.5%。据测算,全市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总体贡献率达6.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市教委组织对各校应用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了验收。

——推进国际合作交流。举办了首届重庆-威尔士职业院校校长对话会、首届中英学生职业技能交流赛;举办了“第九届中国(重庆)国际教育展”,来自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6所学校和机构参展。2011年10月,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了2011年中国(重庆)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学术交流会,中科院宋振骐院士、工程院宁津生院士、李进、马树超、姜大源等国内高职教育专家、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匈牙利等国十余位外国专家以及市内外60余名院校负责人参加会议。

根据中德两国政府达成的建立“职教合作联盟”共识,经积极争取,在全国率先设立中德(重庆)职教合作师范基地。

2011年,全市不少高职院校,特别是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和市级示范院校组织实施了政府及相关机构层面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选派骨干教师出国参加培训并获取资格证书,组织部分学生参加游学和

海外实践活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还接收2名日本留学生、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接收1名韩国留学生参加短期研修。

——组织技能竞赛。重庆市重视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展示了高职院校学生的风采,实现了以赛促学。在2011年6月在天津举行的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奖牌总数和总成绩均居中西部第一。一等奖和奖牌数占到整个西部地区省市一半及以上,总成绩跻身全国前十强。在市教委、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联合举办了第四届重庆市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上,113名学生获得奖励。市内各高职学院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了数学建模比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以及第30届大学生校园之春红色动漫设计大赛、书法绘画摄影大赛等一系列竞赛活动。

三、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的状态

2011年全市各高职院校(不包括暂无毕业生的12所学校)按期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占当届学生总数的比例平均为93%,全市高职专科毕业生6.1万人,80%以上在校期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上岗证书。高职院校英语等级考试(含A、B级和4、6级)过级率为86%左右,计算机一级、二级过级率90%左右。近90%毕业生在企业实际岗位参加过半年以上顶岗实习。

全年各高职院校25%左右的在校学生荣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获得各类奖学金或国家助学金的

学生的比例超过40%。国家奖助学金高达1.36亿元。

(二)就业情况

2011年全市有毕业生的25所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为6.1万人,就业率为88.85%,高于本科院校2.25个百分点。就业对口率在80%左右,起薪1600元以上。

2011年全市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总人数近500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5%以上。

(三)科技文化竞赛的水平

在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重庆市共有17个项目22人获得一等奖,29个项目40人获得二等奖,37个项目50人获得三等奖。39个竞赛项目获奖,获奖面达95%;131名参赛选手中有111名选手获奖,获奖率为84%。

市教委、市人社局联合举办了第四届全市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六项赛事中,113名学生获得奖励,近20位获得一等奖的选手同时获得三级技师资格证书。

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重庆赛区)高职高专组中本市有3个队获得全国一等奖、11个队获得二等奖、27个队获得重庆市一等奖、43个队获得重庆市二等奖。

四、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人才培养不能较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重庆市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试验区,得到了中央给予的很多优惠政策,经济的发展得到极大推动。重庆市在经济大

发展时期,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大,尤其是在重点投入的先进制造业、医药化工、新材料、IT、云计算等行业领域。但目前全市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培养滞后、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难以很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

解决的对策:利用国家统筹城乡教育改革综合试验区的优势,引导高职院校加强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按照教育部6、9、12号文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多种机制和平台,进一步做好与行业企业的对接, 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二)高职教育发展不够均衡

重庆市地处西部,教育水平相对落后。高职教育与发达地区比差距较大。特别是重庆市民办高职院校较多(达15所)、新办高职院校较多(目前尚无毕业生的新办院校有12所),加之部分属于行业或企业办学的高职院校没有正常的拨款机制,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还未真正形成,外延发展在一段时期仍是市内不少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办学投入大,经费严重不足,教学改革不够深入,导致学校之间、专业之间发展不平衡。

解决的对策:一是进一步加大对高职院校的统筹管理。市财政、市教委今后多设置竞争性专项经费,多设立高职教育相关的项目和建设计划。寻求更加积极有效的教育投入机制,加快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二是加大对新办院校的指导和帮扶力度。采用示范院校与新办学校对口支援,结对帮扶等方式,帮助新办高职院校更新观念、明确定位、深化教改、凝练特色,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新办学校的软实力和发展水平。

(三)质量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重庆市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不够健全,质量管理机制缺乏,质量标准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解决对策:学校从教育服务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两个方面建立人才培养的系列质量标准,并根据标准,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和措施,组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做好实时监控和反馈调整。

(四)高职教育在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未能较好体现

由于政出多门,管理分散等原因,我市高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体发系中的引领作用未能较好地体现出来,在现实中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高端地位也未能充分体现。

解决对策:一是理顺或建立协同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二是按照教育部9号文、12号文的要求,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开展“园校互动”、产学对接等方面,以高职院校为龙头,进一步凸显高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商务英语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武昌职业学院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为进一步完善我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形成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我院专业建设发展的定位和学校师资、基本教学条件的状况,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参照兄弟院校比较成功的培养方案,经过科学论证,确定了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目前该专业有2个班,在校学生139人,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立是我系顺应人才市场需求,从我院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尝试往职业化方向发展的一个实践。 二、专项分析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涉外各行业对商务英语工作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要求培养对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系统地运用商务英语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本专业的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现有专任教师6人,兼职教师1人。其中级职称教师7人,研究生1 人,本专业多渠道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自专业设立以来,学院十分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确保商务英语专业的改革顺利进行,积极投入建设商务英语专业的使用的语音室已有四个;而且正在投资建设实训室,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自招生以来,本专业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培养人才的原则,不断加强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努力创造、完善教学条件。本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逐步进入良性发展。本专业对高职高专来说是个富有挑战性的专业,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途。 三、总体评价

一是进一步端正了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定位更加准确,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办学指导思想和学校定位清晰,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二是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初步形成。学校主动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学校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教学任务,校企共建设实训基地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硬件保障,校企合作已成为我省高职院校发展的共识并落实到行动。 三是教师数等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学历职称结构得到改善,师资队伍结构趋于合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教师的整体质量和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四是教育教学工作科学规范。随着教学改革逐步深入,教育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教学质量评价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各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企业需要,调整专业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了管理运行机制,质量意识明显增强。 人才培养如何与湖北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更加紧密的结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教学投入不足,现有办学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等。应按照学院要求,加强对管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商务英语教研室 2013年9月19日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第一部分: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过程和依据 一、依据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等文件精神,依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制定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结合我校省级特色名校建设方案,秉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德育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为方向,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专业调研,依据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教育对接”。 二、基本过程 (一)专业调研 2014年4月至2014年6月,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教师先后到德州市科技局、新能源产业办公室、大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集团、山东禹城汉能光伏有限公司、山东旭光太阳能光电有限公司、东营职业技术学院等企事业单位和兄弟院校深入调研,了解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听取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意见及建议。 通过调研,确定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向: 太阳电池、光伏组件生产企业、LED产品生产企业、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建设企业、大中小型光伏发电运营企业的设备操作、现场工艺和技术管理、系统软件电路SCH、PCB 设计、单片机及PLC光伏发电系统软硬件应用、器件检测、系统调试、安装、使用等岗位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初始工作岗位: 生产设备运行(太阳电池、组件生产设备操作;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电气元件检测;太阳电池及LED生产线质量检验等岗位)。 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安装、调试岗位)。 光伏发电系统设备检测与维修(太阳电池、蓄电池、LED、存储逆变控制器、电路、

用人单位人才培养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

2019年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 二零一九年十月

Xx健康学院2019年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多年来,我校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切实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不断提高政府、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 根据《江苏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手册》的要求,学校对6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满意度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调查概况】 1.调研时间:2019年8月至9月 2.调研对象:部分录用我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 3.调研方法:由我校向用人单位相关人员寄送调查公函和问卷,答卷人填写、盖章并寄回的形式;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招聘渠道、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人才培养建议等内容。 此次调查选择的用人单位是近几年录用我校毕业生数量较多的单位,全部为医院、医药企业等相关单位。本次调研寄出问卷共计127份,回收问卷89份,有效答卷82份,其中医院72家,医药企业10家。 【用人单位信息】 1.用人单位性质:

图1 用人单位行业统计 2.单位职工总数: 图2 用人单位规模统计 3.用人单位员工中目前有xx学院的毕业生人数约为: 图3 用人单位有我校毕业生规模调查显示:

(1)我校毕业生到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就业占主流,占比达到了91%,而到党政机关、国企和外企等就业的比例为0(见图1),这和学校所处的行业特征及专业性质相符合; (2)用人单位规模为大型单位居多,其中81%的单位规模超过500人,特别是规模为1001-3000的单位(46%)将近占所有调研单位的一半,50人以下和201-500人之间规模的单位为5%和1%(见图2),调研结果与我校毕业生就业区域的医院和企业类型基本一致; (3)在调研的用人单位当中,有我校毕业生数量处于5人以下及100人以上的居多,分别占比28%和21%,其他数量比例接近(见图3)。 【调查结果分析】 一、用人单位聘用我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1..用人单位是通过哪种途径选择xx学院毕业生的: 图4 用人单位招聘我校毕业生的途径统计 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聘用我校毕业生的途径中,“社会公开招聘”占52%,“校园招聘”占18%,“学生自荐”占13%,而“学校推荐”、“网上招聘”、“熟人推荐”等方式虽然也是用人单位招聘我校毕业生的几种方式,但所占比例较小;没有单位通过“中介”方式招聘我校毕业生。由此可

海南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

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规划纲要和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指导行动,坚定地走有特色、高水平、内涵式发展道路,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促进高职院校科学发展,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一、海南高等教育基本情况 海南省目前有高等职业院校11所,其中民办院校5所。现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1所。2010/2011学年初,全省高等职业院校有在校生70510人,专任教师2589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教师55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1.59%。全省普通高校校园面积12297800平方米,教学行政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1614594平方米,固定资产617062.50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103550.45万元。 二、提高海南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举措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重心由规模扩张向注重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转变的要求,提出“适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着力改善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大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发展方针。在坚持走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升海南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创建龙头高校为契机,创新学校教学工作。海南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挤身全国高职百强,2011年已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为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学校按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要求,修订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进一步更新办学理念、借鉴国

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1)

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前言 一、调研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增长。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先后出台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及其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相关政策,引导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各行各业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所以总体上来看,整个社会每年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总量是非常大的。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职业类学校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近些年我国各类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逐步提高,整个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会计岗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中职学生的生源情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职学生对原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原有学科体系下的教学内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从而导致目前的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和社会需要之间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 二、调研目的意义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枣庄市及周边辐射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明确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定位和内涵,为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以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新型课程体系奠定基础。通过调研,进一步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统一思想认识,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第二部分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组织方法 枣庄经济学校财经系全体专业教师共同开展了本次调研活动,本次调研对全市中小企业进行了分类,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分别采用了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会议研讨、走访座谈、现场交流、参观考察、电话访问等方法,获得了大量的调研资料。

建筑类人才培养质量分析报告

人才培养分析报告

大学生培养质量是高校在激烈的招生、就业以及学校影响力等方面竞争中得以生存的根本,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是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心。高校必须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质量中求得发展,在发展中获得生存。 室内设计专业通过校企共同参与,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真实的设计项目及施工项目为主线,制定了专业课程标准,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立了“模拟岗位角色、真实项目设计”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把“以能力为主线”的培养要求切实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岗位技能”的递进关系,分解融入三个培养模块,将基本素质、专业基本知识、专业基本能力融入基本技能模块,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融入到综合技能模块,将创新创业能力、应用设计能力融入到岗位技能模块;采用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并制定了相应的保障制度,形成了“教学结合、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方式。 一、基本质量状况 (一)学业水平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室内设计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坚实艺术综合素养与设计技能,学生毕业后能在室内设计装饰公司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室内设计与施工管理、家具生产及陈设设计等岗位工作,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通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后应获得以下几 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力: (1)能熟练识读室内设计施工图纸及相关文件。 (2)能依据对室内设计方面的发展状况以及最新行业动态的了解,来认识世界及中国设计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3)能达到英语B级水平并能基本阅读专业资料。 (4)能依据室内设计所必须的理论知识,进行室内设计空间布局。 (5)能依据人体工学知识合理应用到室内设计中,基本具备室内设计及家具陈设能力,能为室内设计提供相对应的设计尺寸依据。 (6)能依据室内设计师所必须牢记的原理、方法。在满足不同需求的条件下,具备独立进行原创室内设计和表达的能力。 (7)能依据室内材料的发展动态,室内设计所涉及材料的基本知识并能熟练应用到室内设计当中。 (8)能依据建筑装饰和装修行业方面具的法律法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才有发法可依。 (9)能依据生产条件下制造工艺知识,基本具备室内工艺的管理能力,为室内设计发展提供“技术动力”支持。 (10)能建筑装修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才有发法可依。 (11)能熟练具备创新思维的理论知识并能结合专业学习熟练应用,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提供发展空间。 (12)能依据创新思维的理论知识并能结合专业学习熟练应用,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提供发展空间。 (13)能依据后期设计的文件处理与手绘表现等设计的工作,能更好的与业主沟通。

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目录 前言 学生发展 ............................................................................................ 立德树人 就业质量 职业发展 自主创业 计分卡 . 教育教学 ........................................................................................... 专业建设 产教融合 教师资源 信息技术应用 学校管理 . 政府责任 ........................................................................................... 政策落实 “行动计划”引领创新发展 质量保障 经费保证 . 国际合作 ........................................................................................... 国际影响 独特贡献 来华留学 合作发展 服务贡献 ............................................................................................ 服务贡献强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服务区域协调发展 服务农业现代化 服务中国制造 服务现代服务业 . 面临挑战 ........................................................................................... 定力不足挑战内涵发展 投入不足挑战整体提升 环境质量挑战能力建设 管理能力挑战人才培养 附件:高职教育主要质量指标的地区分布 附件:指标名词解释 附件: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 后记

天津国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五日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 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做好2013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报送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3?168号文件、《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4)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3?227号)、市教委《关于做好2013年我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报送工作的通知》及《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4)的通知》(津教委专函…2013?80号)精神和统一布置,我院于2013年9月依据教育部下发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对2012-2013学年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进行了采集,并结合学院实际,开展有效的调查,获得了相关数据,现就数据采集结果及本学年教育质量进行分析,具体汇报如下。 一、办学基本条件说明 本学年学院在校生7082人,占地421397平方米、生均59.50平方米,总建设面积167265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09203平方米、生均15.42平方米,实践场所30040平方米、生均4.24平方米,学生宿舍51000平方米、生均7.20平方米。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79.646万元、生均5195.77元。学院共有馆藏纸质图书59.26万册、生均83.68册,其中新增图书2.13万册,生均增加约3.01册;拥有电子图书5860GB、其中新增200GB,订阅194种专业期刊。学院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分别设有950、3124和132个座位,百名学生拥有数为45.98个座位。有教学用计算机1070台(其中公共机房580台、专业机房220台),百名学生拥有数为15.11台。学院校园网出口总带宽为180Mbps,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1000 Mbps,支持2500个网络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分析报告()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作者:————————————————————————————————日期: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 一、办学基本信息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其前身为始建于1965年的内蒙古体育运动学校,2001年5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组建成立,是自治区唯一的体育高等院校。学院办学形式为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较高学历层次和较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社会需要的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特长的体育实用人才。进入“十二五”后,学院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强化职业教育理念,注重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目前,学院占地面积12.346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920.41万平方米,办学设施齐全:学院建有教学楼、图书楼、综合办公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体操馆、摔跤馆、武术散打馆、篮球馆、网球馆、乒乓球馆、塑胶田径场、力量训练馆、综合馆,网球场等配套设施;建有生理解剖实验室、体育公共关系多功能实训室、体育市场营销策划实训室、体育新闻采编实验室、体育新闻后期制作实训室、计算机网络中心、体能训练中心、多媒体教室、全自动跟踪精品课程录播室、语音室等先进的实践教学设施,完全能够保证学生教学训练需要。 (一)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定位 学院明确提出了“竞技训练是立院之本,高职教育是强院之路”的发展思路。把竞技体育作为学院办学之本,强化了服务竞技体育,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遵循体育、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并积极探索“上下贯通、横向联接、多元立交”的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教育模式。力求体现学院办学的竞技性、应用性、学术性,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自治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高技能应用型体育服务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体育产业研发孵化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体育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基地,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而努力奋斗。 目标定位:立足自治区,面向全国;立足行业,面向社会。以体为本,服务竞技体育,服务全民健身;以高职教育为主体,后备人才培养与社会体育培训为重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自治区竞技体育输送后备人才。 层次定位:大力发展三年制高职教育,适度开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稳步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积极拓展继续教育。 专业定位:以运动训练、社会体育等专业为龙头,对接市场,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形成适应体育事业发展要求的体育特色专业体系。合理设置专业,三年制高职专业达7个。 服务面向定位:把握行业办学优势和突出体育特色,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服务体育行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编制和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 编制和发布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职业与职工教育 【发文字号】沪教委高[2015]56号 【发布部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5.11.18 【实施日期】2015.11.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编制和发布工作的通知 (沪教委高〔2015〕56号) 各高等职业院校: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 教育的决定》(沪府发〔2015〕9号),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院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 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38号)(简称“教育部通知”)要求,现就做好本市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的编制与发布工作通知如下。 一、报送范围 全市各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含民办,统称高职院校),须按要求报送高等职业

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简称《院校年报》)。同时,鼓励各高职院校主动联系一批实际参与人才培养的企业,面向社会发布“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年度报告(2016)”(简称《企业年报》)。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市级特色高等职业院校须联系一家规模以上企业发布《企业年报》,聚焦企业资源投入、参与高职教育教学(做法、成效和问题)等方面,由企业自身独立编制发布。 二、工作要求 各高职院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通知”要求编写年报。我委将委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作为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院校年报》编制进行指导,并对各《院校年报》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将进行通报。 各高职院校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关于“强化对报告发布情况和撰写质量的监督管理”要求,实行校长负责制,加强对年报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专人完成年报编制工作,注重形成年报质量的审查机制。 三、报送要求 各高职院校年报材料共分三次报送市教委: 1.第一次为数据报送:材料包括“计分卡”、“资源表”、“服务贡献表”和“落实政策表”等4张表格(最终稿),excel格式(见附件),主要为撰写市质量年报提供统计数据。报送截止时间:2015年11月25日。 2.第二次为案例报送:材料包括《院校年报》(初稿,命名为“**(学校全称)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企业年报》(初稿,命名为“**(企业全称)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年度报告(2016)”,由联系企业的院校负责报送)及典型案例与创新举措(最终稿),word格式,主要为撰写市质量年报提供素材。案例名称应主题突出,案例内容应言简意赅(每个案例不超过1000字)、图文并茂。报送截止时

关于建立实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的通知

桂教高教〔2013〕66号 关于建立实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的通知 各本科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振兴广西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桂政发〔2013〕6号)精神,我厅决定从2013年起逐步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编制并发布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是高等学校开展自我反思、建立质量促进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等学校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体现;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展示学校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坚持和完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发布制度,有利于改进人才培养工作,有利于树立学校良好形象,有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二、发布方式 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由各高校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自主如实编写,每学年度发布一次,于每年12月份在本校网站、自治区教育厅网站和自治区招生考试院网站向社会公开发布。 1

三、主要内容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应围绕本科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要素,既要反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共性,又能充分反映高等学校自身的特性,展现学校教学的新思想、新政策、新措施、新成果,同时体现学校人才培养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年度报告应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一)办学基本情况。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专业设置情况,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所占比例,生源情况等。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描述学校师资队伍数量、结构及建设发展情况,生师比、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课程情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等。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描述教学过程中各主要方面,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基本情况,以及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改革情况。 (四)质量保障体系。阐述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师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情况等情况。 (五)学生学习效果。描述应届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升学情况、就业情况等,报告最新收集到的社会用人单位 2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分析报告

关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分析报告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促进学校管理现代化、标准化、制度化,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2015年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采集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召开会议,对2015年填报要求认真学习和研究,对填报细节工作逐一落实,按照源头录入、规范采集的原则,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了数据采集和填报。以用好数据采集平台为依据,通过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来引导学院的内涵建设,规范学院各单位的日常工作,促进学院办学水平的提升。对各项数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找出了学院一年来取得的成绩以及尚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数据平台培训工作通知要求,我院精心挑选两名责任心强且技术过硬的骨干教师专门负责汇总各项数据。按照填报精神,我院分管院长亲自召开数据填报安排会议,要求各部门高度重视数据平台采集工作,统一思想,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充分理解新版数据平台中的各项指标内涵,从源头上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切实按照“独立、原始、及时、公开”的原则建设数据平台,充分发挥数据平台在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推进学院各项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院在使用和改进完善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过程中体会到:一是数据采集平台是我院实施人才培养工作动态监测,

及时发现问题,实现科学决策,进行宏观调控,实施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二是数据采集平台不能是应付评估才建设的临时工作,而应该是作为学院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重要部分,建立长效机制,制定规章制度,明确牵头单位,为学院的科学、规范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为学院决策提供依据。三是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我院发展的风向标,通过对自身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分析,我院能够较为清晰地掌握本校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便于高职院校实现教学质量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有利于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四是有利于教育部或省教育厅的专家组来我院进行指导时能够准确的指出我院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更有利于我院今后的发展。 我院建立健全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定期分析制度,充分发挥其对学院工作状态的反映和监控作用。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上的信息为引导,推进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等各项建设工作,不断培育特色,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逐步构建学院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机制。 通过对学院2014年—2015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分析,对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教发[2004]2号),学院在生师比、实践教学场所、生均占有面积、生均图书量、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多媒体教室座位数等方面已基本达

完整word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整改报告

一、2013年度人才培养质量分析 (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1.教学秩序情况 良好的教学秩序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重要保证。经济管理专业严格执行教务处《关于调、停、代课审批管理办法》,严把教学单位调停代课审批关。2013年度经济管理专业共审核批准了各类调停代课申请30余次;严格执行教学事故检查与处理制度,2013年全年无教师发生教学事故;无考试违纪违规事件发生,教学秩序良好。 2.课堂教学质量 2013年,经济管理专业构建了院、系部督导员以及学生教学信息员一起的三级教学督导体系。全专业共组织完成160多课时的随堂听课,涉及不同职称、不同年龄段、不同授课类型、不同教师类型30人次。系部督导随机听课,每期召开2次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反馈情况表明,经济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质量整体较好。制度化、规范化的督导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2013 年,学生评教参评率达95.34%;评教数据中,课程评测结果为“优秀”的占80.67%,教师评测结果为“优秀”的达84.02%,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3.课程资源情况 课程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载体。学院实行选课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但是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对学校课程资源的需求。学校在保证课程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课程数量,丰富课程资源,以此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知识结构多元化的需要。2013年,全专业一、二、三年级共开设各类课程34门次,合计可是2576学时,其中实践课程1434学时,占55.67%,理论课程为1142学时,占总课时44.33%。麦可思公司完成的《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2012年度报告》显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满意度为较满意。(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 经济管理示范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实施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养成,鼓励倡导学生参加校内外各项职业技能竞赛活动。2012年-2013年度,全专业学生参加全院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市场营销策划大赛一等奖一个;参加重庆市高校娃哈哈市场营销大赛,荣获重庆赛区二等奖;参加重庆市企业模拟管理技能沙盘大赛,荣获重庆市赛区二等奖;参加2012年度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创业策划大赛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二个。 (三)师资队伍水平评价 1.专任教师师资队伍结构状态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标准体系:分析与评价-2019年精选文档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标准体系:分析与评价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下称年报)在教育部职成司的直接指导下,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组织,委托第三方研究机构一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联合调研编写,至今已有4份年报。它关注高职教育的服务发展、学生就业、财政投入,直面发展问题,回应社会关切。年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也有些问题值得商榷。 一、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的基本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每年编制工作的启动和组织,都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以正式“通知”的形式发函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职院校,要求报送质量年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年报是由第三方进行的宏观综合性教育质量评价。二是数据信息主要来源于各省、各高职院校报送的质量年度报告(含案 例)、麦可思调查的数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数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等,这些数据互为补充。三是年报编制采用的方法有实地考察、查阅资料、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访谈交流等。四是省级版和院校版年报报送范围逐年扩大,直至全覆盖。五是质量年报在语言风格上的总特点是不完全用形容词来总结描述,报告中的大部分观点都有数据、案例支撑(2012年报除外)。六是质量年报的设计风格从2012 年的黑白版到2013年以后的彩板,色彩逐渐多层次化,颜色对比鲜

明。七是年报使用了专门评价工具,如2013年报首次使用 了综合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管理工具一一记分卡,2014年报增加了反映高职院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宏观管理工 具一一资源表,2015年报增加了反映高职院校服务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的管理评价工具一一服务贡献表。八是年报的数据图表 由少到多,由多到精,逐年丰富并具有典型性。见表1。 二、年报指标体系分析与评价 依据高等教育质量的不同环节,质量评价标准分为投入质 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投入质量指办学资源条件,过程质量指政府引导和校企合作,结果质量指学生发展和服务贡献。马树超认为质量的内涵取决于质量观,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观应 由学生发展、学校工作、政府责任、服务贡献4个维度组成,并 以此作为高职质量年报的4个主体部分[1],教育部职成司发文内容以及发表版年报都以这4个维度作为质量内涵的主体框架。 (一)质量标准框架体系的政策依据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文件对内容要求,从2012 年的不明确到2015年的4个维度为主的框架体系,逐年明晰固定。 1.2012年报,对内容没有明确要求。 2.2013年报,对内容要求为描述性语句,如“反映《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情况,突出’地域性’特征。凸显地 方政府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之间的’依存度’……以及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发展的

人才培养报告(定稿版)

铜仁职院督导室关于 2011下半年以来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情况的 报告 院示范办: 根据安排,下面就一年来督导室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情况作以下简要汇报: ——督导室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一年来,督导室紧紧围绕院中心工作,以“服务广大师生、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人才质量、助推学院发展”为己任,以“骨干示范校建设、校庆、东盟会议”等项目为契机,狠抓教学督导、行政督查、绩效目标考核等三大块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在一年的工作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荣获2011年绩效目标考核一等奖;袁德奎教授被评为2011年院级优秀党员、优秀教师称号;顾昌华教授在2011年年终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并在2011-2012年度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本室一年来发表论文8篇,申报或完成主持的科研项目5项;为地方经济建设或社会服务近20余次;高质量地完成了6门课程近1000学时的教学任务。 ——督导室人才培养工作亮点 一、教学督导工作亮点 (一)强化了督导理念,进一步认清了教学督导工作的重要性。本着“督出成效、导出亮点、管出水平、提升质量”的督导理念,一是加强了对教学督导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院教师进一步认清了教学督导工作的内容、程序、方法和意义;二是切实践行了客观公正的教学督导工作理念,特别是将督导工作置于全体教师的监督之下,阳光操作,公正督导的督导理念深得民心;三

是进一步认清了教学督导工作对提升教学质量,助推学院发展的重要性。教学督导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督导室全体督导工作人员始终将督导工作着眼于学院长远发展的高度,在工作中紧紧围绕学院发展这个大局,牢固树立大局观念,以大局利益为重,不断增强大局意识,从工作思路上、工作内容上、工作方式上积极抛弃传统思维束缚,彻底解放思想。 (二)强化了督导研究,进一步确保督导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一是亲临各系部教学一线,有机的将定期督查、常规督查、随机督查、突击督查、跟踪督查紧密结合,及时快速的掌握各系各授课教师教学动态;二是积极开展调研工作,深入各系部了解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授课、实践技能等方面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做好信息收集与汇总,定期撰写听课体会、及时编辑督导简报和通报,认真撰写督导心得和督导总结;三是有针对性的组织集中听课评价(如在计科系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督导试点工作);四是强化对实践性教学的督导。在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与就业跟踪的调研等方面强化督导;五是立足高职教育办学特色,加大了对高职教育督导工作的研究力度。如2011年已圆满完成结题任务的省厅“地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实践与探讨”项目(该项目先后发表8篇论文)。 (三)增强了合作理念,进一步激发了教师之间协作并进的热情。教学督导工作的目的是服务广大师生、维护教学秩序的稳定、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督导室自觉地、主动地与各、系、处、室以及各教师紧密配合,积极推进教学督导工作的试点和督考督评工作,不断为学院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升等建言献策,进一步增强了教师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汇总)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1.1 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关键评估要素:学校事业发展规划自评结论:合格 依据: 1.安徽省“十一五”、“十二五”国民经济与事业发展规划 2.合肥市“十一五”、“十二五”国民经济与事业发展规划以及与学校开设专业相对应的各行业发展规划 3.安徽省、“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及与学校开设专业相对应的各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4.安徽省教育事业“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 5.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十一五”、“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包括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校园硬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 6.学院发展规划执行落实的相关材料(如学期工作要点与总结、各单位学期工作计划与总结) 7.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一览表(数据平台表3.1-3.4) 8.教师队伍基本情况一览表(数据平台汇总表10.2) 9.评估当学期在校生名册(分专业分班级在校生名单) 说明: 学院自2007 年以来,在安徽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紧密围绕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狠抓基础建设、内涵建设。在基本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科学制订了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理清学院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 办学以来,学院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特色兴校”的发展理念;确立了以质量为核心的特色品牌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的抢占制高点的发展战略和双师素质为培养目标的教学能力发展战略。 在发展目标上,按照稳步、健康和可持续的基本精神,推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2006年到2010年,主要是打基础,上规模,这个目标已经实现;第二步,从2011年到2015年,主要是抓内涵、上水平,这个目标正在实施;

北京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北京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4年)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目录 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一)坚持立德树人 (3) (二)强化职业能力 (5) (三)增强就业能力 (9) 二、深化改革,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 (10) (一)内涵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10) (二)系统化实践教学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13) (三)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助力师资队伍建设 (15) (四)中外合作办学提升高职教育国际化水平 (17) (五)多措并举完善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17) 三、履行责任,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18) (一)不断强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19) (二)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20) (三)全面推进高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21) (四)加快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23) 四、强化服务,满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3) (一)三万技术技能人才助推首都产业转型升级 (24) (二)千余项科技成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 (25) (三)十万社会培训给力北京学习型社会建设 (26) (四)众多民生服务助力“人文北京”建设 (26) (五)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服务北京区县转型发展 (27) 五、问题与展望 (29) (一)探索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路径 (29) (二)探索本科高等院校与高职院校协作发展机制 (29) (三)加快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步伐 (30)

北京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4年) 2013年,北京市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总体部署,坚持高标准、高投入,统筹规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积极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围绕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职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三个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北京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成才,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职业能力显著增强,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一)坚持立德树人 1.实施新生引航工程。北京高职院校充分利用新生入学的契机,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出发,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要求,以?中国梦?宣传教育为主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和新生思想特点,实施以?追逐中国梦想矢志成才报国?为主题的新生引航工程,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掌握学习方法、树立发展目标、坚定理想信念,为新生的健康成长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与服务。 【案例分享】实施通用平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综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以及现代模型开发方法,结合信息产业等知识型产业生产组织方式特点,开发了?通用能力模型?,通过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等四大实施途径,实现?思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 一、办学基本信息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其前身为始建于1965年的内蒙古体育运动学校,2001年5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组建成立,是自治区唯一的体育高等院校。学院办学形式为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较高学历层次和较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社会需要的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特长的体育实用人才。进入“十二五”后,学院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强化职业教育理念,注重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目前,学院占地面积12.346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920.41万平方米,办学设施齐全:学院建有教学楼、图书楼、综合办公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体操馆、摔跤馆、武术散打馆、篮球馆、网球馆、乒乓球馆、塑胶田径场、力量训练馆、综合馆,网球场等配套设施;建有生理解剖实验室、体育公共关系多功能实训室、体育市场营销策划实训室、体育新闻采编实验室、体育新闻后期制作实训室、计算机网络中心、体能训练中心、多媒体教室、全自动跟踪精品课程录播室、语音室等先进的实践教学设施,完全能够保证学生教学训练需要。 (一)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定位 学院明确提出了“竞技训练是立院之本,高职教育是强院之路”的发展思路。把竞技体育作为学院办学之本,强化了服务竞技体育,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遵循体育、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并积极探索“上下贯通、横向联接、多元立交”的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教育模式。力求体现学院办学的竞技性、应用性、学术性,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自治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高技能应用型体育服务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体育产业研发孵化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体育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基地,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而努力奋斗。 目标定位:立足自治区,面向全国;立足行业,面向社会。以体为本,服务竞技体育,服务全民健身;以高职教育为主体,后备人才培养与社会体育培训为重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自治区竞技体育输送后备人才。 层次定位:大力发展三年制高职教育,适度开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稳步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积极拓展继续教育。 专业定位:以运动训练、社会体育等专业为龙头,对接市场,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形成适应体育事业发展要求的体育特色专业体系。合理设置专业,三年制高职专业达7个。 服务面向定位:把握行业办学优势和突出体育特色,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服务体育行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