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医院生物安全手册

北京医院生物安全手册

卫生部北京医院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第一版

(内部资料仅供本院参考)

北京医院医务处、检验科共同编制

2008.1

在医学实验室领域中,各种病原微生物一旦从实验室中泄露,将会造成重大危害,如造成环境污染、更大范围疾病的流行和传播。因此,从世界卫生组织到我国政府也逐渐认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并针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例如世界卫生组织颁布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2004年我国颁布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使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合法化。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地加强和完善。我院于2006年成立了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现在,医务处和检验科根据我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实验室条件,编制了《卫生部北京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确立了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种程序规范和注意事项等,我院各医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提高并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并且运用到日常实际工作中,促使我们的医学实验室工作向着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衷心感谢参加编写本手册的同志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北京医院院长

林嘉滨

2007年12月21日

卫生部北京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

(2006年11月15日院长办公会通过)

主任委员:林嘉滨

副主任委员:王建业

委员:刘燕君申子瑜郭健孙铁英胡云建胡继红杨睿

生物安全委员会职责

1.审议北京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2.审查开展的实验项目是否符合本院生物安全要求,对操作的生物因子进行危险度评估,

监督并落实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3.审查并规范操作程序,监督检查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程的执行。

4.审查实验室生物安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对实验室安全事件进行风险评估,提出处理和

改进意见。

5.监督试验室工作人员准入、培训、健康监护等相关管理制度的实施。

6.其他有关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事宜。

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成员

主任:杨睿(医务处副处长)

成员:张玉珍(医院感染办公室主任)

胡继红(临检中心临床细菌室副主任技师)

艾效曼(检验科细菌室主管技师)

盖媛媛(医务处办公室科员)

职责:负责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具体事务的协调和处理。

生物安全监督员

张玉珍(医院感染办公室主任科员)

职责:

1.随时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

2.发现不符合规定的行为或安全隐患,有权要求有关人员进行纠正;

3.对于发现的严重问题及时向实验室主任报告或直接向生物安全委员会报告。

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的基础,各部门必须全力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决不能掉以轻心。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事关重大,如果发生实验室感染,不仅将损害试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给所在单位、部门带来不利影响,还可能危及广大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甚至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近年来,国内外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一些重大生物安全事故常常发生在高级别、大型实验室。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完善规章制度,切实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制,同时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出现事故,相关责任人不仅将被追究行政责任,还竟被追究法律责任。

由于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起步较晚,许多相关理论、标准沿用国外经验。积极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办法和标准,以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本手册中,引用了WHO感染性微生物相对危害程度的等级划分标准,用于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见表1。

我院用于基础教学、科研、初级卫生服务、诊断的实验活动,分别在生物安全水平1级和2级实验室中进行,按国家相关规定,我院实验室不进行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研究工作。

表1 感染性微生物的危险度等级分类

危险度1级(无或极低的个体和群体危害)

不太可能引起人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危险度2级(个体危害中等,群体危害低)

病原体能够对人或动物致病,但对实验室人员、社区、牲畜和环境不易导致严重危

害。实验室暴露也许会引起严重感染,但对感染又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并且疾病

传播的危害有限

危险度3级(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低)

病原体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但一般不会发生感染个体向其他个体的传

播,并且对感染又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危险度4级(个体和群体危害均高)

病原体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并且很容易发生个体之间的直接或间接传

播,对感染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表2与微生物危险的等级相对应的生物安全水平、操作和设备

危害

度等级生物安全

水平

实验室

类型

实验室操作安全设施

1级基础实验室

——1级生物

安全水平基础教学、

科研

GMT 不需要,开放实验台

2级基础实验室

——2级生物

安全水平初级卫生

服务、诊

断、研究

Gmt加防护服、生物危害标志开放实验室,此外需BSC

用于可能生成的气溶胶

3级防护实验室

——3级生物

安全水平特殊的诊

断、研究

在2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上增

加特殊防护服、进入制度、定向

气流

BSC和/或气体所有实验

室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设备

4级最高防护实

验室——4级

生物安全水

平危险病原

体研究

在3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上增

加气锁入口、出口淋浴、污染物

品的特殊处理

III级BSC或II级 BSC并

穿着正压服、双开门高压

灭菌器(穿过墙体)、金国

旅的空气

BSC:生物安全柜;GMT: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

目录

a)实验室平面图、紧急出口、撤离路线;

b)实验室标识系统;

c)紧急电话、联系人;

d)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测与就医程序;

e)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f)实验室安全自查制度;

g)实验室室内务管理规定;

h)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培训、考核制度;

i)化学品安全及低温、高热;

j)消防及电气安全;

k)个体防护;

l)微生物样本采集规程;

m)感染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n)溢出物的处理;

o)生物安全实验室废弃物处置要求

p)清除离心机污染的程序

q)菌(毒)种及样本的保存管理运输规程;r)事件、事故处理的规定和程序;

s)实验室紧急情况处理程序

t)从工作区撤离的规定和程序

检验科(北楼B座三层)实验室平面图、紧急出口、撤离路线

实验室标识系统

感染性物质生物危害

紧急电话、联系人

序号实验室名称实验室地址联系人职务电话手机

1

2

3

4 检验科北楼B座三层郭健主任 3860 139********

133******** 5 胡云建 3862

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测与就医程序

为了保障医学(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防止传染病的传播,维护公众的健康权益和社会稳定,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遵循如下健康监测制度和就医程序。

(一)健康监测

1、体检制度

(1) 上岗前体检,结果保存在职工门诊。

(2) 体检的年度计划与北京医院职工体检保持一致。

(3) 建立实验室人员的本底血清库,必要时进行对照检测;

(4) 职业健康评估和个人健康情况报告,由实验室负责人完成,每年1次,结果报科主任审核。

(5) 科主任依据体检结果对不适合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提出建议;

(6) 建立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档案2、免疫预防制度

(1) 适用时,科室应制定免疫预防计划,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免疫接种或预防性服药,要考虑适应症、禁忌症及过敏反应;

(2) 免疫接种和预防服药情况应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3、易感者、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工作人员只能从事微生物实验室以外的工作。特殊情况需经科室负责人批准,如:

(1) 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

(2) 患发热性疾病;

(3) 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

(4) 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

(5) 妊娠;

(6) 已经在实验室控制区域内连续工作6小时;

(7) 以上或其它原因造成的疲劳状态。

(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就医程序

1、发生实验室感染或安全事故的管理

(1) 及时处理或救治

(2) 免疫接种或预防性服药

(3) 必要时进行医学观察

(4) 调离岗位人员重新上岗前进行体检

(5) 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2. 实验室工作人员,一旦出现与实验室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相关的临床症状或者体征时,实验室负责人应当立即向本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及单位负责人报告,同时派专人陪同及时就诊。

3. 原则上应该首先到本单位的医务室就诊,紧急时可直接到定点医院就诊区就诊。如需要留诊观察需使用单间病房。

4. 就诊时,试验室工作人员应当将其所接触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如实告知接诊的医务人员。

5. 经内设医疗机构预检、观察、排除患者患传染性的可能性后,可转诊至相应医院就诊;若不能排除该患者可能患有传染时,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毒措施,并及时转诊至定点医院就诊。

6. 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转诊时应严格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必要时请急救中心(站)转诊。

7. 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的单位及接诊医务人员,发现由于实验室感染而引起的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的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但在2小时内报告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

8. 出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后,应尽可能采取有效的主动和被动免疫措施。

为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入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危害或事故,制定本制度

1. 易感者、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工作人员只能从事非实验室工作。特殊情况需经科室负责人批准,如:

(1) 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

(2) 患发热性疾病;

(3) 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

(4) 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

(5) 妊娠;

(6) 已经在实验室控制区域内连续工作6小时;

(7) 以上或其它原因造成的疲劳状态。

2. 非工作人员在未经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同意时禁止进入实验室。

3.外来人员需要进入实验室时,应得到科主任或有关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经告知已明确

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害,在工作人员陪同下进入实验室。

4.未曾在实验室工作的或进修、实习等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阅读实验室安全操作

规范及所有相关程序,并被告知有潜在危害。

5.实验室负责人应询问是否是易感者(等个体健康原因)或感染后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人

员,如果是,则限制或禁止进入相关实验室或从事相关操作。

6.进行与病原菌相关操作时,禁止非本实验室人员进入现场。参观实验操作时,需要经科

主任或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并有安全保护措施。

7.进修、实习人员或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做标本或研究前,需要经过相关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和技术培训,并有培训记录。

为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措施落实到位,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1.科主任或其指定的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检查、督促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每年至少一次进行科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包括: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记录、菌(毒)株、样本的运输、保存、使用、销毁情况、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情况以及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情况、生物安全设备的运行、维护情况、防护物资的储备情况。

2、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个人防护要求执行情况、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操作是否规范等,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3、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制定纠正措施或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

4、按照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保存所有检查记录,及时归档。

5、将自查中发现的问题,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输出。

实验室室内务管理规定

1.检验科微生物室岗位职责

检验科微生物室设岗位为:培养基组、仪器组、痰组、杂项组、分子生物学实验组等,工作人员要求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高质量的完成本岗位工作,如遇到问题,需提出并经讨论解决。

2.微生物室记录内容

2.1环境条件室内温度、湿度,每天1次,上午记录

2.2恒温设备孵箱、普通冰箱、-80℃冰箱、每天1次,上午记录

2.3分析仪器常规每日保养1次,发现问题随时详细记录;质控按要求测试完毕后及时记

录;

2.4标本与结果标本入室登记记录、结果记录、不合格标本记录、危急值报告记录

2.5其他记录如交班记录

3.微生物室室内环境条件控制范围

3.1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摆放物品以方便使用。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外还有供使用的存储空

间和存放个人物品的条件。

3.2在实验室入口处设挂衣、换鞋装置,个人便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每间实验

室门口处设洗手池,便于出实验室洗手。

3.3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平整、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

地面防滑,不铺设地毯。

3.4试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

3.5试验室中的柜橱和试验台应牢固。柜橱、试验台彼此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

于清洁。

3.6通风良好,如使用窗户自然通风,应有防虫纱窗。

3.7实验室内应保证工作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

3.8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重要设备如VITEK、血培养仪等设备用电源。

3.9每台仪器对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要求均不同,但临床微生物室工作区内整体温度

应控制在18℃-30℃以内,平均24℃;湿度需在20%-80%。每日监测室内温、湿度,及时填写“室内温、湿度控制图”并定期向组长汇报。

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培训、考核制度

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1、实验室应制定年度生物安全培训、考核计划,报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2、培训内容: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标准、本中心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紧急事件的上报和处置程序、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菌(毒)株及样本的收集、运输、保藏、使用、销毁、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感染性废物的处置、急救等。

3、每年组织全员(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保洁员等)的生物安全培训、考核。

4、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专项生物安全培训。

5、培训应该由取得北京地区实验室生物安全师资培训合格证的人员进行。

6、培训后应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可采取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操等。

7、对考核合格的工作人员颁发相关岗位的上岗证。

8、做好生物安全培训需求和效果的评估工作,为制定年度培训、考核计划提供依据。

9、对新上岗、转岗的员工进行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生物安全手册等的培训,明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在考核合格后,应与同实验室人员共同工作至少一个月,才能颁发相关岗位的上岗证,具有特殊要求的岗位按照其要求进行。

建立并保存生物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

10.

11. 进入实验室的外单位人员(包括进修、实习等工作人员)的由所在科室,根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必要的生物安全培训,所有工作均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期间不得从事危险性高的工作。

12. 当有关部门新颁发、修订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进行修改后应组织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和考核。

化学品安全及低温、高热

1.化学品安全

1.1 实验室中,大批量化学品统一存放在试剂库中、试验区存放少量化学品

1.2 每个储存容器上标明每个产品的危害性质和风险性,还应在"使用中"材料的容器上清楚标明

1.3处理、使用及处置的规定和程序均应符合良好化学实验室行为标准

1.4定期对这些措施进行监督以确保其有效可用。应保存监督结果记录。

2.低温及高热设备的安全

2.1低温冰箱及试剂冷库每日记录温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进行维修时应切断电源,以免冻伤或触电;在冷库放取试剂先查看登记本,找到存放架位置,取出试剂后进行登记签字。

2.2使用电磁炉、干浴器、煤气炉、煤气灯、丁烷喷灯、酒精灯及电加热器时按操作流程进行,注意安全,有疑问时停止使用,请示上级主管。

消防及电气安全

1. 实验室的消防设计和建筑材料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实验室应向其消防主管部门征询意见和建议。

2. 实验室应有消防相关的政策和程序,并使所有人员理解,以确保人员安全和防止实验室内的风险扩散。

3. 实验室应制定年度消防计划,内容至少包括:

a) 对实验室人员的消防指导和培训,内容至少包括火险的识别及评价、减少火险的良好操作规范、失火时应采取的全部行动;

b) 实验室消防设施设备和报警系统状态的检查;

c) 消防安全定期检查;

d) 消防演习。

4. 在实验室内只应存放最少量的可燃气体和液体。

注:“最少量”可解释为一个工作日的消耗量。

5. 只应在实验室排气罩或排气柜中操作可燃气体和液体。

6. 可燃液体和气体应远离热源和打火源,包括电机和阳光直射。

7. 供气管道中紧急关闭阀和管道的安装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法规。

8. 实验室应配备工具包随时可供控制泄漏的少量可燃物,如发生明显泄漏,应立即寻求消防部门援助。

9. 可燃气体或液体只应存放在经批准的贮藏柜或库中。贮存应符合国家相关的规定和标准。

个体防护

实验室使用的个人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按不同级别的防护要求和实际操作的需要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实验室对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使用、维护应有明确的书面规定、程序和使用指导。生物安全实验室内所使用的个人防护装备均不得在穿戴情况下离开实验室。实验室应对实验室人员是否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每年进行评估并记录。为保证实验室操作人员的安全,规范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有效的预防实验室内感染,参照卫生部《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制定此文件。

1.个人防护用品为防止工作人员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有害因子伤害的器材和用品。在

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这些器材和用品主要是保护实验人员免于暴露于生物危害物质(气溶胶、喷濺物以及意外接种等)危险的一种物理屏障。

2.需要防护的部位及对应防护装备为:眼睛——眼镜(安全镜、护目镜);头面部、呼吸

道——口罩、面罩、防毒面具、帽子;躯体——防护服(实验服、隔离衣、连体衣、围群);

手、足——手套、鞋套;耳(听力)——听力保护器等。

3.工作人员实验时应穿工作服,戴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离开实验室,必须脱下工作

服,留在实验区,不得穿着进入办公区。工作服应定期消毒。

4.如可能发生感染性材料的溢出或溅出,宜戴两副手套。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工作

完全结束后方可除去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

5.当微生物的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为防止感染性材

料溅出或雾化危害,必须使用面部保护装置(护目镜、面罩、个体呼吸保护用品或其他防溅出保护设备)。工作人员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时不配戴隐型眼镜。

6.用铬酸类溶液洗涤玻璃器皿、碾磨物品,或在使用玻璃器皿进行极具爆破或破损危害(例

如在压力或温度突然增加或降低的情况下)的实验室操作时。有必要保护整个面部和喉部,应该佩戴护目镜或面罩。

7.在工作人员可能暴露于腐蚀性材料的所有场所均需提供紧急洗眼设备,且该设备应位于

紧急情况下易接近的位置。

8.严格限定穿着场所: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前,应在专用的更衣室(或缓冲间)

穿着背开式工作服或其他防护服。

9.安全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脱卸顺序:1.外层手套2.面罩/或护目镜3.隔离衣4.口罩、防护

面具、防护帽5.鞋套所有个人防护装备不得带离实验室。

10.各种防护的具体要求

(1)眼睛防护装备

(1.1) 安全眼镜和护目镜(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所选用的眼睛防护装备的类型取决于外界危害因子对眼睛危害程度

一般情况,佩戴侧面带有护罩的安全眼镜;进行有可能发生化学和生物污染物质溅出的实验

时必须佩戴护目镜;进行有潜在爆炸的反应和使用或混合强腐蚀性和强酸溶液时,必须佩戴面罩或同时佩戴面罩和护目镜或安全眼镜。

不得戴眼镜防护装备离开实验室区域

建议:工作人员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时不配戴隐型眼镜

安全眼镜能够保护工作人员避免受到大部分实验室操作所带来的损害。但某些特殊的操作如腐蚀性液体喷溅出或细小颗粒飞溅出时佩戴安全眼镜不够安全!

1)用铬酸类溶液洗涤玻璃器皿、碾磨物品

2)或在使用玻璃器皿进行极具爆破或破损危害(例如在压力或温度突然增加或降低的情况下)的实验室操作时。

---在这些情况下,有必要保护整个面部和喉部,应该佩戴护目镜或面罩。

(1.2)洗眼装置

如发生腐蚀性液体或生物危害液体喷溅至工作人员的眼睛时,应该(或在同事的帮助下)在就近的洗眼台(洗眼装置)用大量缓流清水冲洗眼睛表面至少15-30分钟。

1). 洗眼装置应安装在室内明显和易取的地方,并保持洗眼水管的通畅,便于工作人员紧急时使用。

2). 工作人员应掌握其操作方法。

(1.3)淋浴装置和应急消毒喷淋装置

1). 规定:

实验室设置应急喷淋装置

必要时在半污染区设置应急消毒喷淋装置

2)要求:

保持管道的通畅、必须告知工作人员应急消毒喷淋

装置的摆放位置、培训其操作方法。

应急消毒喷淋装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