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轴承表面麻点缺陷的成因分析 开题报告1

轴承表面麻点缺陷的成因分析 开题报告1

轴承表面麻点缺陷的成因分析 开题报告1
轴承表面麻点缺陷的成因分析 开题报告1

某某学校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摩托车发动机轴承表面麻点缺陷的成因分析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后2周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其它不少于12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至少2000字,其余内容至少1000字。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

为:调质(淬火+高温回火)—加工成形—(530±10)℃气体等温渗氮—粗研磨—精研磨。由于白色点状缺陷是在最后研磨过程中发现的,其来源有两类:一是内源性的,即白色状缺陷有可能是原材料在冶炼工程中的夹杂物引起的;二是外源性的,即白色点状缺陷是在后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为了探究缺陷的形成原因,采用金相及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轴承套圈进行了分析。对轴承圈缺陷表明进行低倍观察,如下图所示,白色亮点状缺陷的形貌呈现一定的棱角。根据缺陷的形貌可以断定该缺陷不是钢材冶金过程中形成的夹杂物脱落引起,因为冶金过程中形成的塑形夹杂物一般会保留冶金成型时的痕迹(扫尾痕迹);而大尺寸的脆性夹杂物则会有较为明显的显微裂纹,但在缺陷周围也没有发现任何裂纹。因此不排除白色点状缺陷可能是热处理过程或后续加工工程中轴承表面某种金相组织脱落而形成的一种针孔[8]。

某客车车辆在段修时,发现轴箱轴承滚子滚动面和套圈滚道面存在许多不规则及连续分布的麻点缺陷,致使轴承早期失效。试验方法及结果如下:①宏观检查:在滚动(道)面上均存在宏观特征相同的不规则及不连续分布的麻点状缺陷。

②化学分成分分析:在滚子套圈上取样进行化学分析。

③硬度测定:对轴承滚子和套圈进行硬度测定。硬度测定测试位置在部件未受磨损的原加工表面上,具体方法是在滚子上测试3点,在套圈端面上间隔120o的三个位置上分别测试。

④扫描电子显微缺陷形貌观察:将滚子和套圈切片制样,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滚子滚动和套圈滚道面上的麻点状缺陷均呈现熔融状、灼熔(伤)点脱落和周围受热影响迹象。

⑤金相分析:检查结果表明,滚子套圈的基体显微组织符合JB/T1255-2001标准中规定的相关技术要求。但在麻点处均呈现异常组织,即在滚动(道)面上形成白层和受热影响的显微组织[10]。

分析结果表示:此类麻点是典型的电点蚀产生的缺陷,其形成是由于焊接作业时的电流通过轴承且在滚动(道)面局部位置产生电火花和电弧所致。由于大量麻点状缺陷的存在,破坏了轴承滚动(道)面的润滑状态及影响了轴承的正常运转,从而导致轴承早期失效[11]。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明确是否可以开题)

金属零件表面缺陷的检测与识别技术综述

华东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格式模板 本模板供统招硕士和同等学历硕士使用 (2005年12月制订) 一、页面设置 ●纸张大小:A4,正文部分可双面印刷 ●页边距:上2.8cm、下2.5cm,左、右2.5cm,装订线:0cm ●页眉:1.6cm,页脚:1.5cm ●文档网格:无网格(设置文档网格后无法达到模板格式要求!) 二、字间距 无特别说明时均采用标准字间距。 三、小技巧 1、设置标题、段落格式时请学会使用格式刷; 2、一段文字中既有中文又有英文(含数字),中英文采用不同字体时,可先选中这段文字,设定中文字体后再设定英文字体; 3、采用插入分节符(下一页)的办法强行换页; 4、如果对自动编号的格式设置不十分熟悉,建议不要使用自动编号。 四、其他 1、本模板中的内容来自于不同的资料,上下文之间可能没有直接的联系,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表示歉意; 2、报告中有图、表、公式时,其格式要求与“学位论文”相同,可参见“华东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格式模板”。

铁路货车滚动轴承表面缺陷的自动检测 与识别技术研究 学 号: 20020390010101 姓 名: XXX 导 师: XXX 教授 学 院: 机电工程学院 专 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研究方向: 故障诊断 年3月 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制

一、课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 1 二、货车滚动轴承表面缺陷的计算机自动识别的研究现状 (1) 1、常用的表面缺陷检测方法 ............................................. 1 2、滚动轴承表面缺陷自动识别的研究现状 ................................. 2 3、相关的研究 ......................................................... 2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 2 四、技术方案 .............................................................. 3 五、实施方案所需的条件 .................................................... 3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技术关键 .............................................. 3 七、预期能达到的目标 ...................................................... 3 八、课题研究计划进度 ...................................................... 3 九、研究经费预算 .......................................................... 3 十、主要参考文献 .......................................................... 4 文献阅读报告:金属零件表面缺陷的检测与识别技术综述 (5) 1 金属零件表面缺陷检测的必要性 ........................................ 5 2 检测表面缺陷的常规方法 .............................................. 5 3 …… ................................................................ 5 …… 8 5

滚动轴承常见的失效形式及原因

滚动轴承常见的失效形式及原因分析 滚动轴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很多原因造成其性能指标达不到使用要求时就产 生了失效或损坏.常见的失效形式有疲劳剥落、磨损、塑性变形、腐蚀、烧伤、 电腐蚀、保持架损坏等。 一,疲劳剥落 疲劳有许多类型,对于滚动轴承来说主要是指接触疲劳。滚动轴承套圈各滚动体表面在接触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其滚动表面金属从金属基体呈点状或片状剥落下来的现象称为疲劳剥落。点蚀也是由于材料疲劳引起一种疲劳现象,但形状尺寸很小,点蚀扩展后将形成疲劳剥落。 疲劳剥落的形态特征一般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面积,使滚动表面呈凹凸不平的鳞状,有尖锐的沟角.通常呈显疲劳扩展特征的海滩装纹路.产生部位主要出现在套圈和滚动体的滚动表面. 轴承疲劳失效的机理很复杂,也出现了多种分析理论,如最大静态剪应力理论、最大动态剪应力理论、切向力理论、表面微小裂纹理论、油膜剥落理论、沟道表面弯曲理论、热应力理论等。这些理论中没有一个理论能够全面解释疲劳的各种现象,只能对其中的部分现象作出解释。目前对疲劳失效机理比较统一的观点有: 1、次表面起源型 次表面起源型认为轴承在滚动接触部位形成油膜的条件下运转时,滚动表面是以内部

(次表面)为起源产生的疲劳剥落。 2、表面起源型 表面起源型认为轴承在滚动接触部位未形成油膜或在边界润滑状态下运转时,滚动表面是以表面为起源产生的疲劳剥落。 3、工程模型 工程模型认为在一般工作条件下,轴承的疲劳是次表面起源型和表面起源型共同作用的结果。 疲劳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有与轴承制造有关的因素,如产品设计、材料选用、制造工艺和制造质量等;也有与轴承使用有关的因素,如轴承选型、安装、配合、润滑、密封、维护等。具体因素如下: A、制造因素 1、产品结构设计的影响:产品的结构设计是根据使用性能目标值来确定的,这些目标值如载荷容量、寿命、精度、可靠性、振动、磨损、摩擦力矩等。在设计时,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产品设计与使用的不适用或脱节,甚至偏离了目标值,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产品的早期失效。 2、材料品质的影响:轴承工作时,零件滚动表面承受周期性交变载荷或冲击载荷。由于零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很小,因此,会产生极高的接触应力。在接触应力反复作用下,零件工作表面将产生接触疲劳而导致金属剥落。就材料本身的品质来讲,其表面缺陷有裂纹、表面夹渣、折叠、结疤、氧化皮和毛刺等,内部缺陷有严重偏析和疏松、显微孔隙、缩孔、气泡、白点、过烧等,这些缺陷都是造成轴承早期疲劳剥落的主要原因。

轴承表面缺陷类型识别算法

优先出版 计 算 机 应 用 研 究 第32卷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5270);上海市科研创新项目(13YZ071);上海理工大学国家级项目培育基金和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一流学科科研专项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陈龙(1978-),男,湖北十堰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产品计算设计、产品快速智能设计、图像处理及工业应用;候普华(1987-),男,山东菏泽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及工业应用;王进(1980-),男,浙江东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产品数字化设计;朱文博(1973-),女,山东宁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工程. 轴承表面缺陷类型识别算法 陈 龙1,侯普华1,王 进2,朱文博1 (1.上海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2.浙江大学CAD&CG 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27) 摘 要:针对生产和装配过程中轴承表面缺陷检测传统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轴承表面缺陷类型识别算法。首先改进Canny 算子以提高轮廓识别度,将Sift 算法应用于缺陷区域提取,对轴承表面缺陷图像和无缺陷图像进行Sift 图像匹配以定位缺陷区域,运用像素点的异或运算以精确提取缺陷区域。选择部分Hu 矩值和几何特征值准确描述缺陷区域,将其作为BP 神经网络算法的输入,从而最终识别出缺陷类型。实验表明,该方法提高了识别率,且具有非接触、速度快、精度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很好地实现了轴承表面缺陷类型的检测。 关键词:轴承;表面缺陷;缺陷识别;Sift 算法;BP 算法 中图分类号:TP391.4;TH133.3 文献标志码:A Algorithm on bearing surface defect type recognition CHEN Long 1, HOU Pu-hua 1, WANG Jin 2, ZHU Wen-bo 1 (1.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2. State Key Lab. of CAD&CG ,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traditional recognition methods for the bearing surface defect generat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and assembly,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bearing surface defect recognition algorithm. Firstly, an improved Canny operator is put forward to enhance the recognition rate. Sift image matching algorithm is also applied on the bearing surface defect extraction to locate the defect area by matching the images with or without defect. Use the pixel XOR operation to extract the defect area precisely. Part of Hu moment and geometric features values are selected to describe the defect area accurately and used as the input data for the BP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finally, defect type is identified.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improves the recognition rate, and with the merits of non-contact, fast speed, high accuracy and strong anti-jamming capability, so it can realize the recognition of bearing surface defect type accurately. Key Words: bearing; surface defect; defect recognition; sift algorithm; BP algorithm 0 引言 轴承是机械行业中广泛使用且非常重要的零件,其精度高,批量化生产,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都对轴承寿命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表面质量检测是轴承制造商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轴承表面缺陷检测一直是轴承行业检测技术的薄弱环节。在轴承自动化生产线上,轴承质量检测仍借助于人工检测,不仅稳定性差、工作量大、检测不准确,也常常出现客户退货现象,给企业在经济上带来一定的损失,并且降低了客户对其企业产品的信任度[1-2]。 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机器视觉的检测方法由于其自动化程度高而被广泛研究,以取代人工检测。Jean-Paul Dron [3]研究了轴承图像的三种去噪方法:自适应去噪、小波阈值去噪和频谱相减法去噪,对比分析三种方法的去噪效果,为后期的轴承 表面缺陷检测提供前提。Karthik Kappaganthu [4]对轴承表面缺陷检测系统中的特征参数选取进行了研究,采用ANN 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识别。陈廉清[5]为了削弱轴承表面图像在采集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干扰,把轴承表面缺陷检测分成两块,一是利用差影法完成对轴承表面比较均匀区域的检测,二是利用模板匹配法对轴承表面有文字的区域进行检测。陶青平[6]针对单阈值分割算法只用于检测轴承表面缺陷低于目标灰度缺陷,而多阈值分割算法只用于检测表面缺陷高于目标灰度缺陷的情况,研究一种采用Otsu 的多阈值分割方法,完成了轴承表面缺陷检测。涂宏斌等人也对轴承表面缺陷检测做过研究,见参考文献[7-9]。现有的轴承表面质量视觉检测方法大都存在着缺陷区域的提取精度不高,区域描述不准确,识别率较低,计算繁琐等特点,采取的图像处理、分析与识别方法也多种多样,并且对现场环境条件难以识别而存在许多问题,多数处于实验开发阶段,还需

护理工作中常见护患纠纷案例分析张佩超

?法律法规? 护理工作中常见护患纠纷案例分析 061001沦州市河北省沦州市中心医院护理部张佩超贾汝福黄玉华白洪敏 摘要目的避免或减少护理工作中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分析在护理工作中常见护患纠纷的诸多因素。结果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漠、责任心不强、基本功不过硬是引起护患纠纷的主要因素。结论认为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进行医德医风教育;掌握过硬的基本功是防范护患纠纷的关键。 关键词护理;临床工作;护患纠纷;防范 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A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的权益,从而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稍不留意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造成病人的不满或投诉[2]。因此,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处理好护患关系,达到患者满意的高质量的护理,是目前护理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我院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浅谈如下: 1护患纠纷原因 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欠缺,工作态度不严谨,语言不当个别医护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在抢救病人时,不注意讲话的方式,说一些与治疗无关的话题,当着患者或陪人的面将该患者医疗护理方面的不全或明显的医疗缺陷暴露出来,有意无意的随便发表议论,引发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效果的怀疑。正是这种漫不经心,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使病人失去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引发各种纠纷。例1: 一位肾衰的患者在抢救时期,一名护士看了看氧气流量表说:哎呀,氧气什么时候没了”例2: —名护士在给一个病情危重的病人吸痰时,因吸痰器负压小,就说:?破玩意儿,早就该淘汰了!” 就因为这么几句话,便造成了病人的投诉。 带教不严格,护生的法律身份不明确护生是正在学习护理专业的在校生或毕业前进行专业实习的学生,尚不具备独立工作的权利,必须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既护生没有独立开展工作的权利。但个别带教老师对一些实习后期的学生,既放手又放眼,单独让学生做一些操作,还有个别实习同学,未经带教老师的批准,擅自做一些操作,护生一旦操作不当,便给病人造成不良影响或给病人造成损害。例:一名实习护士在无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给一名神经根炎的患儿静脉加药胰岛素4个单位,众所周知,吸取胰岛素药液必须用至少1毫升的蓝心空针,药量才能够准确,但是这位同学未用1毫升的蓝心空针,而用20 毫升的空针吸取药液,虽然在配药过程中采取了稀释的方法,但是仍然致胰岛素的量不准确,使患儿家属误认为是导致患儿昏迷的原因而形成纠纷。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观察病情不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而要求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一丝不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而有的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责任心不强,观察病情不细。例:某天的一个夜班,一个3岁烫伤的患儿正处于休克期间,值班护士没有按分级护理的要求,主动按时巡视病房,待患儿病情有了新的变化时,陪伴人去找护士,护士又去找医生,这样延误了抢救时机。虽然这不是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引起了护患纠纷。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过硬,不扎实护理工作是一项责任重大的服务性工作,一名护理人员除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外,还必须具备适应工作需要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基本功掌握的不扎实,不仅影响高精技术的发挥,工作也容易出现失误,影响护理效果,形成纠纷。例:一名助产人员助产技术欠熟练,助产要领掌握不好,致使一名女婴在助产过程中造成产伤,导致右侧臂丛神经损伤,此次纠纷时间长达2 年之久。 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利,服务态度欠佳病人在住院期间,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和护士打交道,在这频繁的交往中,每一位病人都会以个人的尺度去衡量每一位护士的工作,如对某一项护理工作表示不满或质疑,都易造成矛盾纠纷。尤其在儿科,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作为父母情愿病的是自己,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孩子受一丁点委屈,孩子病了,家长就会焦躁不安,情绪不稳,激惹性增高,容易产生攻击行为向护士发泄,这时,护士的服务态度欠佳,沟通不利,就易造成纠纷。例:一名护士为一名患儿输液时,未能一针见血,不是向患儿家属说:‘对不起,让孩子受委屈了。”而是去责怪患儿不合作,怪罪家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缺陷案例及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缺陷案例及事故案例分析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缺陷案例及事故案例分析 ======单选题部分====== 1.在主体结构工程施工中,当现场出现结构板双层双向钢筋的上层钢筋下陷的问题时,我们的处理建议是(C ) 2.室内墙地面饰面工程施工时,现场出现内墙大面空鼓裂纹问题的原因是() 3.以下不属于混凝土配合比直接决定的是() 4.碱骨料反应是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泥、外加剂、混合材和水中的碱(Na2O 或K2O)与()中的活性成分反应,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若干午(数年至二、三十年)逐渐反应,反应生成物吸水膨胀使混凝土产生内部应力,膨胀开裂、导致混凝土失去设计性能 ======多选题部分====== 5.以下属于外墙面工程施工时出现的现场问题的是() 6.预留预埋应按设计图纸要求事先翻样制作,并注明(),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的加固进行检查,保证拆模后预留预埋位置的准确,浇筑后及时复测,出现偏差及时调整 7.防水工程包括() ======判断题部分====== 8.屋面工程施工中,现场出现屋面顺水条间距未满足规定要求;屋面平整度差,引起局部用多根小木方支垫的问题时,我们的处理建议加强过程控制,确保每道施工程序按规范标准施工。(顺水条间距按照绿城规定执行)

9.滑模施工时应随时采用仪器或吊锤法检查滑升体系的垂直、扭转、倾斜等状态,对其结构的中心和边缘均应同步观察。 10.模板决定了混凝土构件的尺寸和观感,在支设模板前应进行研究和策划形成模板专项施工方案,并报工程管理科审批

轴承常见故障分析

轴承常见故障分析 1 轴承的种类: 表1-1滚动轴承类型与适用精度等级。 轴承形式适用标 准 适用精度等级 深沟球轴 承 GB307 0 级 6 级 5 级 4 级 2级 角接触球轴承0 级 6 级 5 级 4 级 2级 调心球轴 承0级 圆柱滚子轴承0 级 6 级 5 级 4 级 2级 圆锥滚子轴承公制系 列 (单 列) GB307 级 6 级 6 级 5 级 4 级 公制系 列(双 列、四 列) SB/T534 1994 级

英制系列SB/CO/ T1089 Cla ss4 Cla ss2 Cla ss3 Cla ss0 Cla ss0 调心滚子 轴承 GB307 0级 推力球轴 承0 级 6 级 5 级 4 级 推力调心滚子轴承0级 2 轴承使用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2.1 强金属音 1、异常载荷:选择合适的装配游隙和预紧力 2、组装不良:提高轴的加工精度,改善安装方法 3、润滑剂不足:补充或使用合适润滑剂 2.2 规则音 1、异物引起沟道锈蚀、压痕、伤痕:清洗相关零件,使用干净润滑脂 2、沟道剥落:疲劳磨损,更换轴承 2.3 不规则异音 1、异物侵入:清洗相关零件,使用干净润滑脂 2、游隙过大:注意配合及选择合适游隙 3、钢球伤痕:钢球疲劳剥落或异物卡伤,更换轴承

2.4 异常温升 1、润滑剂过多:减少润滑剂。 2、润滑剂不足,或不适合:增加润滑剂或选择合适润滑剂。 3、配合面蠕变或密封装置过大:轴承外径或内径配合面修正,密封形式进行变更。 2.5 轴的回转振动大 1、剥落:疲劳剥落,更换轴承 2、组装不良:提高轴的加工精度,改善安装方法 3、异物侵入:清洗相关零件,使用干净润滑脂 2.6 润滑剂泄漏大变色 1、润滑剂过多:减少润滑剂 2、异物入侵:清洗相关零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原因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其原因 滚动轴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很多原因造成其性能指标达不到使用要求时就产生了失效或损坏.常见的失效形式有疲劳剥落、磨损、塑性变形、腐蚀、烧伤、电腐蚀、保持架损坏等。 一,疲劳剥落 疲劳有许多类型,对于滚动轴承来说主要是指接触疲劳。滚动轴承套圈各滚动体表面在接触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其滚动表面金属从金属基体呈点状或片状剥落下来的现象称为疲劳剥落。点蚀也是由于材料疲劳引起一种疲劳现象,但形状尺寸很小,点蚀扩展后将形成疲劳剥落。 疲劳剥落的形态特征一般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面积,使滚动表面呈凹凸不平的鳞状,有尖锐的沟角.通常呈显疲劳扩展特征的海滩装纹路.产生部位主要出现在套圈和滚动体的滚动表面. 轴承疲劳失效的机理很复杂,也出现了多种分析理论,如最大静态剪应力理论、最大动态剪应力理论、切向力理论、表面微小裂纹理论、油膜剥落理论、沟道表面弯曲理论、热应力理论等。这些理论中没有一个理论能够全面解释疲劳的各种现象,只能对其中的部分现象作出解释。目前对疲劳失效机理比较统一的观点有: 1、次表面起源型 次表面起源型认为轴承在滚动接触部位形成油膜的条件下运转时,滚动表面是以部(次表面)为起源产生的疲劳剥落。 2、表面起源型 表面起源型认为轴承在滚动接触部位未形成油膜或在边界润滑状态下运转时,滚动表面是以表面为起源产生的疲劳剥落。 3、工程模型 工程模型认为在一般工作条件下,轴承的疲劳是次表面起源型和表面起源型共同作用的结果。 疲劳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有与轴承制造有关的因素,如产品设计、材料选用、制造工艺和制造质量等;也有与轴承使用有关的因素,如轴承选型、安装、配合、润滑、密封、维护等。具体因素如下: A、制造因素

护理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一、熊某,男,81岁,近来几天严重腹泻,请问该患者的护理问题有哪些?如何护理? 答:护理问题:体液不足与腹泻有关;活动无耐力与严重腹泻有关;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腹泻有关 如何护理:1.去除病因,如为肠道感染则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2.卧床休息,减少肠蠕动,注意保暖;3.调理膳食。鼓励饮水,酌情给予清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油腻、辛辣、高纤维食物。严重腹泻时暂禁食;4.防治水和电解质紊乱。按医嘱给予止泻剂、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5.保持皮肤完整性。每次便后用软纸轻擦肛门,温水清洗,并在肛门周围涂油膏以保护局部皮肤;6.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排便的性质、次数等,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病情危重者,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如疑为传染病则按肠道隔离原则护理;7.心理支持,促进舒适;8.健康教育。讲解腹泻有关知识,指导病人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段某,女,29岁,因天气寒冷,在关闭门窗的环境下,用炉火取暖。后被人发现晕倒在家,发现时神志不清,口唇呈樱桃红色。请问该患者出现了什么情况?该类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氧疗方法是什么? 答:该患者是一氧化碳中毒。 院前急救:1.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将病人放置在空气新鲜处;2.中度一氧化碳中毒昏迷者,要保持气道开放,持续吸氧; 3.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病人转送至有高压氧的医院,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 氧疗方法:包括常压吸氧和高压氧治疗。氧气吸入最好吸纯氧或含5%二氧化碳的混合氧,有条件者应积极采用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宜早期应用。无高压氧舱条件者可经鼻导管给予高浓度氧,流量8-10L/min,以后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持续低浓度氧气吸入,清醒后转为间歇给氧。 三、朱某,男55岁,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近日天气变冷,突发呼吸困难入院,入院时口唇紫绀,检查血气为PaO2为50mmHg,PaCO2为80mmHg,请问该病人的诊断是什么?该类病人如何给氧?为什么? 答:该病人诊断为Ⅱ型呼吸衰竭,吸氧方式是持续低流量给氧。(1-2L/M) 持续低流量给氧的理由是:1.呼吸主要由缺氧刺激:因此类病人的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二氧化碳反应差,故呼吸的维持主要由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若吸入高浓度氧,PaO2迅速上升,使外周化学感受器失去了刺激,导致病人呼吸变慢而浅,肺泡通气量下降,PaCO2随之上升,严重时引起肺性脑病;2.避免加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吸入高浓度的氧,解除低氧性肺血管收缩,使肺内血流重新分布,加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泡无效腔增大,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从而使PaCO2进一步升高;3.血红蛋白氧离曲线特性:在严重缺氧时,PaO2稍有升高,SaO2便有较多的增加。 四、一女性患者,在外伤补充了血容量后血压在90/60mmHg,医生开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请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需用微量输液泵控制滴速;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根据血压、心率等参数的变化,随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滴速;3.血管活性药物应尽量从中心静脉输入;4.采用专用通路输入血管活性药物,不要与中心静脉压测量及其他静脉补液在同一条静脉通路; 5.缩血管药与扩血管药应在不同管路输入; 6.加强对输注部位的观察,避免药液渗漏至血管外。 五、患者于某,男,30岁,因咳嗽、咳痰,周身无力前往我院就诊,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250ml+美洛西林4.0静滴,皮试结果阴性,当输入50ml时,患者突然出现头昏、胸闷、冷汗、寒战、BP80/50mmHg,心率100次/分,该患者出现了什么反应?该如何处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缺陷案例及事故案例分析审批稿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缺陷 案例及事故案例分析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缺陷案例及事故案例分析 ======单选题部分====== ? 1.在主体结构工程施工中,当现场出现结构板双层双向钢筋的上层钢筋下陷的问题时,我们的处理建议是(C ) o?A 地下室顶板上需堆载施工时,必须明确设计使用荷载,均匀堆放施工材料,避免超载施工 o?B 在浇捣柱砼前,柱钢筋未作定位,钢筋无法与上层柱筋对齐,产生弯折 o?C 加强钢筋工程的阶段性验收及砼施工旁站控制 o?D 地下室后浇带大梁梁底无保护层,严重违反规范要求,影响梁使用寿命 ? 2.室内墙地面饰面工程施工时,现场出现内墙大面空鼓裂纹问题的原因是() o?A 商品砼坍落度过大,面层收缩形成裂纹 o?B 内墙粉刷砂浆配合比失控,强度很底,黄砂含泥量高且为细砂 o?C 外墙干挂石材收口于铝合金窗顶处,雨水渗入干挂石材空腔内流向窗顶部位,从窗顶薄弱处渗入室内 o?D 因房屋交付时,室内为毛坯,阳台进行地砖施工,室内外高度接近一致,阳、露台地砖为干粉砂浆铺贴,当雨水飘落到地面后从砖缝渗入干粉砂浆层,且阳、露台多为内坡,渗入雨水在干粉层内于墙根部位形成积水,积水沿砖墙渗入室内。 ? 3.以下不属于混凝土配合比直接决定的是() o?A 强度 o?B 和易性 o?C 经济性 o?D 坍落度 ? 4.碱骨料反应是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泥、外加剂、混合材和水中的碱(Na2O或K2O)与()中的活性成分反应,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若干午(数年至二、三十年)逐渐反应,反应生成物吸水膨胀使混凝土产生内部应力,膨胀开裂、导致混凝土失去设计性能 o?A 原料 o?B 骨料 o?C 水泥 o?D 水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 1.故障形式 (1)轴承转动困难、发热; (2)轴承运转有异声; (3)轴承产生振动; (4)内座圈剥落、开裂; (5)外座圈剥落、开裂; (6)轴承滚道和滚动体产生压痕。 2.故障原因分析 (1)装配前检查不仔细,轴承在装配前要先清洗并认真检查轴承的内外座圈、滚动体和保持架,是否有生锈、毛刺、碰伤和裂纹;检查轴承间隙是否合适,转动是否轻快自如,有无突然卡止的现象;同时检查轴径和轴承座孔的尺寸、圆度和圆柱度及其表面是否有毛刺或凹凸不平等。对于对开式轴承座,要求轴承盖和轴承底座接合面处与外座圈的外圆面之间,应留出0.1mm~0.25mm间隙,以防止外座两侧“瓦口”处出现“夹帮”现象导致的间隙减小,磨损加快,使轴承过早损坏。 (2)装配不当。装配不当会导致轴承出现上述的各种故障形式,以及以下的几种情况: A.配合不当 轴承内孔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轴承外圆与轴承座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一般在正常负荷情况下工作的离心泵、离心机、减速机、电动机和离心式压缩机的轴与轴承内座圈,采用j5,js5,js6,k5,k6,m6配合,

轴承座孔与轴承外座圈采用j6,j7配合。旋转的座圈(大多数轴承的内座圈为旋转座圈,外座圈不为旋转座圈,少部分轴承则相反),通常采用过盈配合,能在负荷作用下避免座圈在轴径和轴承座孔的配合表面上发生滚动和滑动。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原因分析 但有时由于轴径和轴承座孔的尺寸测量不精确或配合面粗糙度未达到标准要求,造成过大的过盈配合,使轴承座圈受到很大挤压,从而导致轴承本身的径向间隙减少,使轴承转动困难、发热,磨损加剧或卡死,严重时会造成轴承内外座圈在按装时开裂。不旋转座圈常采用间隙或过盈不大的配合,这样不旋转座圈就有可能产生微小的爬动,而使座圈与滚动体的接触面不断更换,座圈滚道磨损均匀。同时也可以消除轴因热伸长而使轴承中滚动体发生轴向卡住的现象。但过大的间隙配合,会使不旋转座圈随滚动体一同转动,致使轴(或轴承座孔)与内座圈(或外座圈)发生严重磨损,而出现摩擦使轴承发热、振动。 B.装配方法不当 轴承和轴径或轴承座孔的过盈较小时,多采用压入法装配。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铜棒和手锤,按一定的顺序对称地敲打轴承带过盈配合的座圈,使轴承顺利压入。另外,也可用软金属制的套管借手锤打入或压力机压入。若操作不当,则会使座圈变形开裂,或者手锤打在非过盈配合的座圈上,则会使滚道和滚动体产生压痕或轴承间接被破坏。 C.装配时温度控制不当 滚动轴承在装配时,若其与轴径的过盈较大,一般采用热装法装配。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缺陷案例及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缺陷案例及事故案例分析 ======单选题部分====== ? 1.在主体结构工程施工中,当现场出现结构板双层双向钢筋的上层钢筋下陷的问题时,我们的处理建议是(C ) o A 地下室顶板上需堆载施工时,必须明确设计使用荷载,均匀堆放施工材料,避免超载施工 o B 在浇捣柱砼前,柱钢筋未作定位,钢筋无法与上层柱筋对齐,产生弯折 o C 加强钢筋工程的阶段性验收及砼施工旁站控制 o D 地下室后浇带大梁梁底无保护层,严重违反规范要求,影响梁使用寿命 ? 2.室内墙地面饰面工程施工时,现场出现内墙大面空鼓裂纹问题的原因是() o A 商品砼坍落度过大,面层收缩形成裂纹 o B 内墙粉刷砂浆配合比失控,强度很底,黄砂含泥量高且为细砂 o C 外墙干挂石材收口于铝合金窗顶处,雨水渗入干挂石材空腔内流向窗顶部位,从窗顶薄弱处渗入室内 o D 因房屋交付时,室内为毛坯,阳台进行地砖施工,室内外高度接近一致,阳、露台地砖为干粉砂浆铺贴,当雨水飘落到地面后从砖缝渗入干粉砂浆层,且阳、露台多为内坡,渗入雨水在干粉层内于墙根部位形成积水,积水沿砖墙渗入室内。 ? 3.以下不属于混凝土配合比直接决定的是() o A 强度 o B 和易性 o C 经济性 o D 坍落度 ? 4.碱骨料反应是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泥、外加剂、混合材和水中的碱(Na2O或K2O)与()中的活性成分反应,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若干午(数年至二、三十年)逐渐反应,反应生成物吸水膨胀使混凝土产生内部应力,膨胀开裂、导致混凝土失去设计性能 o A 原料 o B 骨料 o C 水泥 o D 水

======多选题部分====== ? 5.以下属于外墙面工程施工时出现的现场问题的是() o A 阳台外边梁上在进行室内装修后收口不合理,影响外观 o B 屋面露台防水未施工,墙面石材施工已完成,施工程序颠倒,墙根与屋面露台防水无法施工 o C 门厅前正面自由落水不合理 o D 窗顶装饰线两边出现大小头现象 ? 6.预留预埋应按设计图纸要求事先翻样制作,并注明(),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的加固进行检查,保证拆模后预留预埋位置的准确,浇筑后及时复测,出现偏差及时调整 o A 位置 o B 标高 o C 尺寸 o D 形状 ?7.防水工程包括() o A 地下室防水 o B 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如厨卫间) o C 屋面防水 o D 外墙的防渗漏 ======判断题部分====== ?8.屋面工程施工中,现场出现屋面顺水条间距未满足规定要求;屋面平整度差,引起局部用多根小木方支垫的问题时,我们的处理建议加强过程控制,确保每道施工程序按规范标准施工。(顺水条间距按照绿城规定执行) ?对错 ?9.滑模施工时应随时采用仪器或吊锤法检查滑升体系的垂直、扭转、倾斜等状态,对其结构的中心和边缘均应同步观察。 ?对错 ?10.模板决定了混凝土构件的尺寸和观感,在支设模板前应进行研究和策划形成模板专项施工方案,并报工程管理科审批 ?对错

轴承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轴承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摘要]: 本文介绍了轴承常见故障和处理办法,总结了避免故障发生的几种办法,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关键字]:轴承;故障率高;处理措施; 一、前言: 轴承是生产线设备上常用的支撑轴零件,它可以引导轴的旋转,也可以承受轴上空转的零件,由于其使用量大,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给车间生产的连续性和产品质量的保障带来严重影响。因此,迅速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采取得当的解决措施,保证设备的连续运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二、轴承故障原因分析: 导致轴承故障率升高的常见原因: 1、润滑不良,如润滑不足或过分润滑,润滑油质量不符合要求,变质或有杂物。 2、轴承异常,如轴承损坏,轴承装配工艺差,轴承各部位间隙调整不符合要求。 3、振动大,如联轴器找正工艺差不符合要求,转子存在动、静不平衡,基础刚性差、地脚空虚以及旋转失衡,喘振。 三、轴承发生故障时的处理方法: 轴承出现故障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问题

1、加油不恰当,润滑油加的过多或过少。应当按工作的的要求定期给轴承加油。轴承加油后有时也会出现温度高的情况,这主要是加油过多。 2、轴承所加油脂不符号要求或被污染。润滑油脂选用不合适,不易形成均匀的润滑油膜。无法减少轴承内部的摩擦和磨损,润滑不足,轴承温度升高。当不同型号的油脂混合时可能发生化学反应,造成油脂变质,结块,降低润滑效果。加注油脂的过程中落入灰尘,造成油脂污染,会导致油脂劣化破坏轴承润滑,进而使轴承损坏。因此应选用合适的油脂,检修中对轴承清洗,对加油油嘴进行检查疏通,不同型号的油脂不能混合使用,若更换其他型号的油脂时,应先将原来的油脂清理干净;运行维护中定期加油,油脂应妥善保管做好防潮防尘措施。 3、确认不存在上面的问题后再检查联轴器找正情况和轴承质量。联轴器的找正要符合工艺标准。在设备维修检查时看轴承有无咬坏和磨损;检查轴承的内外圈,滚动体,保持架其表面光洁度以及有无裂痕和锈蚀,凹坑,过热变色等现象。检查轴承的游隙是否超标,若有以上情况要立即更换新的轴承。轴承的配合,轴承在安装时内径与轴,外径与外壳的配合非常重要,配合过松时,配合面会产生相对滑动称做蠕变。蠕变一但产生会磨损破坏面,损伤轴或外壳,而且磨损粉末会侵入轴承内部,造成发热,振动或损坏轴承。过盈过大时,会导致外圈外径变小或内圈内径变大,减少轴承内部的游隙。轴承各部配合间隙的调整,间隙过小时由于油脂在间隙内摩擦损失过大也会引起轴承发热。同时,间隙过小时,油量减小,来不及带走摩擦产生的热

大型轴承表面裂纹原因分析

大型轴承表面裂纹原因分析 李立军,龚桂仙,吴立新,张友登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湖北武汉430080) 摘要:对进口大型轴承内套圈表面裂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裂纹产生的原因与磨削工艺不当有关,在磨削过程中发生高温回火烧伤,使材料表面断裂强度降低而产生裂纹。 关键词:轴承;裂纹;分析 某冷轧厂冷轧机组进口支承辊轴承,内套圈外径<990mm,内径<900mm,宽度420mm。轴承内套圈与支承辊装配采用热装工艺,在油箱中将轴承内套圈加热到166℃,保温25min,取出后迅速装到支承辊上。热装后,对轴承内套圈表面进行最后的磨削,保证内套圈与支承辊的同心度。 在轴承使用之前,发现多个轴承内套圈外表面有很多细小裂纹。通过对轴承内套圈进行取样分析,探明了裂纹产生的原因,本文介绍分析过程及结果。 1 检验与结果 1.1 裂纹特征 1.1.1裂纹表面特征 检查多个轴承内套圈外表面,肉眼很难发现裂纹。采用磁粉探伤、着色和荧光显示,在内套圈外表面上发现许多细小裂纹,裂纹位置的分布无规律,在内套圈外表面的边部、中部及整个圆周方向均发现了裂纹。裂纹大多数呈放射状,其中有的呈“人”字形,有的呈“T”形,有的呈“×”形,另外还有少数裂纹呈分散条状。在放射状裂纹密集的区域,裂纹交织成网状。对内套圈外表面进行热酸蚀检查,发现表面裂纹更加明显[图1(a)]。 浅磨内套圈外表面试样(保留磨削加工过程中的磨痕),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裂纹与磨痕方向呈一定角度或垂直[图1(b)]。进一步磨去试样表面磨痕并抛光,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裂纹由断续分布的线条组成,线条呈弯曲状[图1(c)]。

(a)热酸蚀后; (b)浅磨 后; (c)抛光后 图1 裂纹表面特征 1.1.2裂纹截面特征 选取内套圈截面试样进行观察,发现裂纹仅分布于外表层,未出现在内部和内表层。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有裂纹截面试样,裂纹垂直于表面而向内扩展,并从表面至内部由粗到细而逐渐消逝[图2(a)]。在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裂纹尾端有分叉[图2(b)]。对多条裂纹的深度进行测量的结果见表1。 (a)裂纹由表向内扩展; (b)裂纹尾端的 分叉 图2 裂纹截面特征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与分析..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与分析Exa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serious break fault down in rolling bearing 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2010020101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王林鸿

摘要:滚动轴承是旋转机械中应用最广的机器零件,也是最易损坏的元件之一, 旋转机械的许多故障都与滚动轴承有关,轴承的工作好坏对机器的工作状态有很大的影响,其缺陷会产生设备的振动或噪声,甚至造成设备损坏。因此, 对滚动轴承故障的诊断分析, 在生产实际中尤为重要。 关键词: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振动 Abstract: Rolling bearing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in rotating machinery of the machine parts,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easily damaged components. Many of the rotating machinery fault associated with rolling bearings, bearing the work of good or bad has great influence to the working state of the machine, its defect can produce equipment of vibration or noise, and even cause equipment damage. Therefore, the diagnosis of rolling bearing fault analysi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the practical production. Key words: rolling bearing fault diagnosis vibration 引言:滚动轴承是机器的易损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旋转机械的故障约有30% 是因滚动轴承引起的,由此可见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准确判断出它的末期故障是非常重要的,可减少不必要的停机修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避免事故停机。滚动轴承在运转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损坏,如装配不当、润滑不良、水分和异物侵入、腐蚀和过载等。即使在安装、润滑和使用维护都正常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运转,轴承也会出现疲劳剥落和磨损。总之,滚动轴承的故障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因而对作为运转机械最重要件之一的轴承,进行状态检测和故障诊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这也是机械故障诊断领域的重点。 一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分析方法 1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传统的分析方法 1.1振动信号分析诊断 振动信号分析方法包括简易诊断法、冲击脉冲法(SPM法)、共振解调法(IFD 法)。振动诊断是检测诊断的重要工具之一。 (1)常用的简易诊断法有:振幅值诊断法,反应的是某时刻振幅的最大值,适用于表面点蚀损伤之类的具有瞬时冲击的故障诊断;波峰因素诊断法,表示的

滚动轴承常见的失效形式

滚动轴承常见的失效形式 滚动轴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很多原因造成其性能指标达不到使用要求时就产生了失效或损坏.常见的失效形式有疲劳剥落、磨损、塑性变形、腐蚀、烧伤、电腐蚀、保持架损坏等。 一,疲劳剥落 疲劳有许多类型,对于滚动轴承来说主要是指接触疲劳。滚动轴承套圈各滚动体表面在接触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其滚动表面金属从金属基体呈点状或片状剥落下来的现象称为疲劳剥落。点蚀也是由于材料疲劳引起一种疲劳现象,但形状尺寸很小,点蚀扩展后将形成疲劳剥落。 疲劳剥落的形态特征一般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面积,使滚动表面呈凹凸不平的鳞状,有尖锐的沟角.通常呈显疲劳扩展特征的海滩装纹路.产生部位主要出现在套圈和滚动体的滚动表面. 轴承疲劳失效的机理很复杂,也出现了多种分析理论,如最大静态剪应力理论、最大动态剪应力理论、切向力理论、表面微小裂纹理论、油膜剥落理论、沟道表面弯曲理论、热应力理论等。这些理论中没有一个理论能够全面解释疲劳的各种现象,只能对其中的部分现象作出解释。目前对疲劳失效机理比较统一的观点有: 1、次表面起源型

次表面起源型认为轴承在滚动接触部位形成油膜的条件下运转时,滚动表面是以内部(次表面)为起源产生的疲劳剥落。 2、表面起源型 表面起源型认为轴承在滚动接触部位未形成油膜或在边界润滑状态下运转时,滚动表面是以表面为起源产生的疲劳剥落。 3、工程模型 工程模型认为在一般工作条件下,轴承的疲劳是次表面起源型和表面起源型共同作用的结果。 疲劳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有与轴承制造有关的因素,如产品设计、材料选用、制造工艺和制造质量等;也有与轴承使用有关的因素,如轴承选型、安装、配合、润滑、密封、维护等。具体因素如下: A、制造因素 1、产品结构设计的影响 产品的结构设计是根据使用性能目标值来确定的,这些目标值如载荷容量、寿命、精度、可靠性、振动、磨损、摩擦力矩等。在设计时,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产品设计与使用的不适用或脱节,甚至偏离了目标值,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产品的早期失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