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大电气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报告(90分精品)

武大电气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报告(90分精品)

武大电气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报告(90分精品)
武大电气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报告(90分精品)

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2017年度PSASP实验报告

学号:201X302540XXX

姓名:XXX

班级:201X级X班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内容分为三部分:潮流计算、短路计算和暂态稳定计算。这三种计算也是电力系统最基础、最重要的三种计算。潮流计算对应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状态,而短路计算和暂态稳定计算对用电力系统的暂态过程。

通过这次实验,能够让同学们将《电力系统分析》书本的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深入理解三种计算的实现形式,掌握其计算的条件、计算结果,并利用结果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加强同学们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

同时,也能让同学们数量掌握PSASP软件的操作,在面对电力系统复杂的运行状态时,能够独立地运用PSASP软件进行计算,得到计算结果并进行分析。这不仅仅使同学们掌握一个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具,还能为以后工作时使用PSASP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次实验还能锻炼同学们的克服困难的能力。由于是第一次接触PSASP,在实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也会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解决诸多困难和弥补自己的不足,提升自身面对困境的能力。

二、潮流计算

2.1实验概述

潮流计算的实验内容如下:

分别计算常规方式和规划方式下的潮流计算,常规方式用的方法是牛顿-拉夫逊法,而规划方式用的是PQ分解法。在输入原始数据后,用不同的方式查看潮流计算的结果。

潮流计算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输入电力网络数据。数据定义要能包括整个电力网络的拓补结构,且要保证数据没有错误。

②方案定义。在计算时常常有许多种不同的方案,要预先定义不同的方案,确定其包含的数据组,才能得到进行计算。

③潮流计算作业定义。在定义方案后,需要进行作业定义,至此完成了潮流计算的贮备工作。

④计算并输出结果。结果的查看方式有报表和图示两种。

利用PSASP进行潮流计算所需要的数据有:

①母线数据。包括母线名、基准电压、区域号、电压上限和下限、单相短路容量和三相短路容量等。

②交流线数据。包括数据组、I侧母线、J侧母线、编号、所属区域、正序电阻、正序电抗、正序充电电纳的1/2、零序电阻、零序电抗和零序充电电纳的1/2等。

③变压器数据。包括数据组、I侧母线、J侧母线、编号、连接方式、单位、正序电阻、正序电抗、零序电阻、零序电抗、激磁电导、激磁电纳、变比、I侧主抽头电压、J侧主抽头电压、J侧抽头级差,J侧抽头位置、J侧抽头最大电压和J侧抽头最小电压等。

④发电数据。包括数据组、母线名、母线类型、单位、额定容量、有功发电、无功发电、母线电压幅值、母线电压相角、无功上限、无功下限、有功上限、有功下限、X’d、X’’d、负序电抗、转子惯性时间常数。

⑤负荷数据。包括数据组、母线名、编号、母线类型、单位、有功负荷、无功负荷、母线电压幅值、母线电压相角、无功上限、无功下限、有功上限、有功下限等。

2.2实验结果

b)常规方式潮流计算拓补图及计算结果如下(结果以标幺值表示,下同):

统计发电机和负荷的功率大小和系统网损如下:

规划方式潮流计算拓补图及计算结果如下:

统计发电机和负荷的功率大小和系统网损如下:

c)在规划潮流方式下,增加STNC-230母线负荷的有功至1.5p.u.。潮流计算结果表示于拓补图中如下:

统计发电机和负荷的功率大小和系统网损如下:

d)用Excel 表格形式输出常规方式潮流计算如下:

用Excel 表格形式输出规划方式潮流计算如下:

全网母线(发电、负荷)结果报表

母线名

电压幅值

电压相角母线名

有功发电

无功发电

GEN1-230 1.024-1.72发电1 0.5550.295GEN2-230 1.025 5.719发电2 1.80.102GEN3-230 1.032 3.365发电3 0.85-0.098STNA-230 0.993-2.997母线名有功负荷

无功负荷

STNB-230 1.011-2.883STNA-230 1.250.5STNC-230 1.015 2.471STNB-230

0.90.3发电1 1.040STNC-230 1

0.35

发电2 1.02511.868发电3

1.025

6.065

单位:p.u.

I侧母线名J侧母线名编号有功损耗

无功损耗I侧有功I侧无功GEN1-230 STNA-230 10.002-0.1620.3070.252GEN2-230 STNC-230 30.006-0.1080.826-0.013GEN3-230 STNB-230 50.016-0.3020.67-0.181STNA-230 GEN2-230 20.029-0.165-0.945-0.086STNB-230 GEN1-230 60.001-0.157-0.247-0.179STNC-230 GEN3-230 4

0.001

-0.214

-0.179

-0.255

作业号: 1 计算日期:2017/04/17 时间:12:00:09单位:p.u.全网交流线结果报表

作业号: 1 计算日期:2017/04/17 时间:12:00:09母线名

电压幅值

电压相角母线名

有功发电

无功发电GEN1-230 1.031-2.691发电1 0.8740.178GEN2-230 1.028 2.561发电2 1.6300.023GEN3-230 1.0390.323发电3 1.300-0.290STNA-230 1.001-4.666母线名

有功负荷

无功负荷STNB-230 1.026-4.782STNA-230 1.2500.500STNC-230 1.020-0.617STNB-230 1.5000.300发电1 1.0400.000STNC-230 1.0000.350

发电2 1.0258.107发电3 1.025

3.471

I侧母线名J侧母线名编号无功损耗有功损耗I侧有功I侧无功GEN1-230 STNA-230 1-0.1570.0030.4560.228GEN2-230 STNC-230 3-0.1110.0050.813-0.037GEN3-230 STNB-230 5-0.3330.0110.553-0.213GEN3-230 STNB-230 11-0.3330.0110.553-0.213STNA-230 GEN2-230 2-0.2130.020-0.797-0.115STNB-230 GEN1-230 6-0.1520.003-0.415-0.060STNC-230 GEN3-230 4

-0.215

0.001

-0.192

-0.276

全网交流线结果报表

作业号: 2 计算日期:2017/04/20 时间:19:41:43单位:p.u.

全网母线(发电、负荷)结果报表

作业号: 2 计算日期:2017/04/20 时间:19:41:43单位:p.u.

e)常规方式两种潮流求解方法对比结果如下:

比较常规划方式基于两种潮流求解方法的求解迭代步骤和计算结果,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常规方式下,采用牛顿拉夫逊法和PQ 分解法进行潮流计算的结果一致。

规划方式两种潮流求解方法对比结果如下:

比较规划方式基于两种潮流求解方法的求解迭代步骤和计算结果,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常规方式下,采用牛顿拉夫逊法和PQ 分解法进行潮流计算的结果一致。

从上述两个表格可以看出, 牛顿-拉夫逊法的迭代步骤少,但是每次迭代时间长;而PQ 分解法的迭代次数多、但是每次迭代的时间大大降低,总的来说PQ 分解法的计算速度较快。两种求解方法的计算精度是一样的。

牛顿-拉夫逊法适用于35kV 及以下的配电网中,PQ 分解法适用于110kV 及以上的电力网中;牛拉法在进行潮流计算时需要每次都更新雅可比矩阵,而PQ 分解法的系数矩阵是常数,每次迭代不变,故每次迭代时间较短。

f)基于线路传输功率公式,估算GEN2-230和STNC-230、GEN2-230和STNA-230两条支路的等效阻抗,结果如下:

根据公式△P=(P 2+Q 2)*R/U 2,△Q=(P 2+Q 2)*X/U 2,得到R=△P*U 2/(P 2+Q 2),X=△Q* U 2/(P 2+Q 2)。其中,U 、P 和Q 采用母线节点GEN2-230的电压和功率。

母线名

电压幅值

电压相角母线名

有功发电

无功发电母线名

电压幅值

电压相角母线名

有功发电

无功发电GEN1-230 1.024-1.720发电1 0.5550.295GEN1-230 1.024-1.720发电1 0.5550.295GEN2-230 1.025 5.719发电2 1.8000.102GEN2-230 1.025 5.719发电2 1.8000.102GEN3-230 1.032 3.365发电3 0.850-0.098GEN3-230 1.032 3.365发电3 0.850-0.098STNA-230 0.993-2.997母线名

有功负荷

无功负荷STNA-230 0.993-2.997母线名

有功负荷

无功负荷STNB-230 1.011-2.883STNA-230 1.2500.500STNB-230 1.011-2.883STNA-230 1.2500.500STNC-230 1.015 2.471STNB-230 0.9000.300STNC-230 1.015 2.471STNB-230 0.9000.300发电1 1.0400.000STNC-230 1.0000.350

发电1 1.0400.000STNC-230 1.0000.350

发电2 1.02511.868发电2 1.02511.868发电3 1.025

6.065

发电3 1.025

6.065

单位:p.u.

I侧母线名J侧母线名编号有功损耗无功损耗I侧有功I侧无功I侧母线名J侧母线名编号有功损耗无功损耗I侧有功I侧无功GEN1-230 STNA-230 10.002-0.1620.3070.252GEN1-230 STNA-230 10.002-0.1620.3070.252GEN2-230 STNC-230 30.006-0.1080.826-0.013GEN2-230 STNC-230 30.006-0.1080.826-0.013GEN3-230 STNB-230 50.016-0.3020.670-0.181GEN3-230 STNB-230 50.016-0.3020.670-0.181STNA-230 GEN2-230 20.029-0.165-0.945-0.086STNA-230 GEN2-230 20.029-0.165-0.945-0.086STNB-230 GEN1-230 60.001-0.157-0.247-0.179STNB-230 GEN1-230 60.001-0.157-0.247-0.179STNC-230 GEN3-230 4

0.001

-0.214

-0.179

-0.255

STNC-230 GEN3-230 4

0.001

-0.214

-0.179

-0.255

单位:p.u.

全网母线(发电、负荷)结果报表(PQ分解法)

作业号: 1 计算日期:2017/04/20 时间:20:41:32单位:p.u.全网交流线结果报表(PQ分解法)

作业号: 1 计算日期:2017/04/20 时间:20:41:32全网母线(发电、负荷)结果报表(牛拉法)

作业号: 1 计算日期:2017/04/17 时间:12:00:09单位:p.u.全网交流线结果报表(牛拉法)

作业号: 1 计算日期:2017/04/17 时间:12:00:09母线名

电压幅值

电压相角母线名

有功发电

无功发电母线名

电压幅值

电压相角母线名

有功发电

无功发电GEN1-230 1.031-2.691发电1 0.8740.178GEN1-230 1.031-2.691发电1 0.8740.178GEN2-230 1.028 2.561发电2 1.6300.023GEN2-230 1.028 2.561发电2 1.6300.023GEN3-230 1.0390.323发电3 1.300-0.290GEN3-230 1.0390.323发电3 1.300-0.290STNA-230 1.001-4.666母线名

有功负荷

无功负荷STNA-230 1.001-4.666母线名

有功负荷

无功负荷STNB-230 1.026-4.782STNA-230 1.2500.500STNB-230 1.026-4.782STNA-230 1.2500.500STNC-230 1.020-0.617STNB-230 1.5000.300STNC-230 1.020-0.617STNB-230 1.5000.300发电1 1.0400.000STNC-230 1.0000.350

发电1 1.0400.000STNC-230 1.0000.350

发电2 1.0258.107发电2 1.0258.107发电3 1.025

3.471

发电3 1.025

3.471

I侧母线名J侧母线名编号无功损耗有功损耗I侧有功I侧无功I侧母线名J侧母线名编号无功损耗有功损耗I侧有功I侧无功GEN1-230 STNA-230 1-0.1570.0030.4560.228GEN1-230 STNA-230 1-0.1570.0030.4560.228GEN2-230 STNC-230 3-0.1110.0050.813-0.037GEN2-230 STNC-230 3-0.1110.0050.813-0.037GEN3-230 STNB-230 5-0.3330.0110.553-0.213GEN3-230 STNB-230 5-0.3330.0110.553-0.213GEN3-230 STNB-230 11-0.3330.0110.553-0.213GEN3-230 STNB-230 11-0.3330.0110.553-0.213STNA-230 GEN2-230 2-0.2130.020-0.797-0.115STNA-230 GEN2-230 2-0.2130.020-0.797-0.115STNB-230 GEN1-230 6-0.1520.003-0.415-0.060STNB-230 GEN1-230 6-0.1520.003-0.415-0.060STNC-230 GEN3-230 4

-0.215

0.001

-0.192

-0.276

STNC-230 GEN3-230 4

-0.215

0.001

-0.192

-0.276

单位:p.u.

全网母线(发电、负荷)结果报表(牛拉法)

作业号: 2 计算日期:2017/04/20 时间:20:51:01单位:p.u.全网交流线结果报表(牛拉法)

作业号: 2 计算日期:2017/04/20 时间:20:51:01单位:p.u.

全网母线(发电、负荷)结果报表(PQ分解法)

作业号: 2 计算日期:2017/04/20 时间:19:41:43单位:p.u.全网交流线结果报表(PQ分解法)

作业号: 2 计算日期:2017/04/20 时间:19:41:43

在常规方式中,计算得到GEN2-230和STNC-230支路的等效阻抗Z=0.00855+i0.0723,GEN2-230和STNA-230支路的等效阻抗Z=0.0320+i0.161 在规划方式中,计算得到GEN2-230和STNC-230支路的等效阻抗Z=0.00851+i0.0720,GEN2-230和STNA-230支路的等效阻抗Z=0.0317+i0.159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两次计算结果基本相同。在计算的等效阻抗中,电阻和电抗基本接近实际值,结果比较准确。

三、短路计算

2.1实验概述

短路计算的实验内容如下:

在潮流计算的基础上,计算五种方式的短路计算。方式1:基于潮流作业1的全网三相短路电流计算;方式2:基于潮流作业1的短路计算:逐个对区域1内各母线,按单相接地短路方式;方式3:基于潮流作业1的短路计算:在线路1上距离I侧50%处发生AB两相短路;方式4:基于潮流作业2的复杂故障短路计算:在线路6靠近STNB-230母线侧单相短路接地同时三相开关跳;方式5:不基于潮流的全网戴维南等值阻抗计算。并查看和输出结果。

短路计算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输入电力网络数据。数据定义要能包括整个电力网络的拓补结构,且要保证数据没有错误。

②方案定义。在计算时常常有许多种不同的方案,要预先定义不同的方案,确定其包含的数据组,才能得到进行计算。

③潮流计算作业定义。在定义方案后,需要进行作业定义,至此完成了潮流计算的贮备工作。

④进行潮流计算。短路计算是基于潮流计算的,需先进行潮流计算再进行短路计算。

⑤潮流计算作业定义。

⑥进行短路计算并输出结果。结果的查看方式有报表和图示两种。

利用PSASP进行短路计算所需要的数据除了进行潮流计算的基础数据,还需要输入故障信息,包括故障类型,短路点位置,是简单短路计算还是复杂短路计算。

利用PSASP进行短路计算和潮流计算之间的联系是:在进行短路计算需要先进行潮流计算,短路计算需要用到潮流计算的结果。并不是所有的短路计算都基于潮流,如全网戴维南等值阻抗计算就不需要用到潮流计算的数据。

2.2实验结果

b)由于只有短路作业1、2和3才能输出短路电流(p.u.)和短路容量(MV A),故只查看作业1、2和3的结果如下:

c)由于只有作业1和作业2才有STNC-230的故障,故只输出作业1和作业2的正、负、零序电压结果如下:

母线名

短路电流(p.u.)

短路容量(MVA)母线名

短路电流(p.u.)

短路容量(MVA)母线名

短路电流(p.u.)

短路容量(MVA)

GEN1-230 13.2331323.27GEN2-230 13.9071390.7010.011

1001.08

STNA-230 8.957895.7STNC-230 8.69868.97GEN2-230 11.0411104.05GEN3-230 12.763

1276.27

STNC-230 8.964896.39发电2 00GEN3-230 9.844984.42发电3 0

STNB-230 8.426842.59发电1 20.8652086.48发电2 12.6661266.65发电3

9.87

987.01

短路作业号: 2短路作业描述:短路计算日期:2017/04/25 时间:10:27:56故障类型:A,G

作业2结果报告

短路作业号: 1短路作业描述:短路计算日期:2017/04/25 时间:10:26:47故障类型:ABC 作业1结果报告

短路作业号: 3短路作业描述:短路计算日期:2017/04/25 时间:10:29:17

故障类型:AB

作业3结果报告

单位: 电流幅值( p.u. ) 短路容量(MVA) 阻抗幅值( p.u. ) 角度(deg.)故障母线IK1IK0STNC-230 8.96390相连母线

支路号

IK1IK0GEN2-230 3 5.08450GEN3-230 4 3.8916

故障母线IK1IK0STNC-230 2.8966 2.8966相连母线

支路号

IK1IK0GEN2-230 3 1.8259 1.6395GEN3-230 4

1.4295

1.2571

短路点及其支路结果报表

短路作业号:1

故障类型: ABC三相短路 短路作业号:2

故障类型: A相短路接地 母线名

正序电压幅值负序电压幅值零序电压幅值正序电压相角负序电压相角零序电压相角

GEN1-230 0.723300356.7200GEN2-230 0.36860010.5200GEN3-230 0.39500 4.4700STNA-230 0.581200355.1600STNB-230 0.5987

00355.22

00STNC-230 000000发电1 0.885100359.6500发电2 0.60140018.2100发电3 0.5453

9.05

母线名

正序电压幅值负序电压幅值零序电压幅值正序电压相角负序电压相角零序电压相角

GEN1-230 0.92690.05350.0109358.67193.28187.15GEN2-230 0.81620.15010.09538.35185.58187.15GEN3-230 0.82860.14430.0693 5.39185.37187.15STNA-230 0.86010.07190.0401357.76191.26187.15STNB-230 0.87790.07440.0314357.84190.63187.15STNC-230 0.69110.24190.4494

6.01183.918

7.15

发电1 0.99020.027500.28193.280发电2 0.89170.0986014.39185.580发电3

0.8728

0.109

7.99

185.37

短路计算日期:2017/04/25 时间:10:27:56单位:幅值( p.u. ) 角度(deg.)故障母线:STNC-230母线电压结果报告

短路作业号:1

短路计算日期:2017/04/25 时间:10:26:47单位:幅值( p.u. ) 角度(deg.)故障母线:STNC-230短路作业号:2

四、暂态稳定计算

4.1实验概述

暂态稳定计算的实验内容如下:

在潮流计算和短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暂态稳定计算。进行如下两种方式的暂态稳定计算:①基于潮流作业1,线路6母线STNB-230侧A相瞬时故障暂态稳定计算;②基于潮流作业1,母线STNB-230冲击符合扰动计算。

潮流计算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输入电力网络数据。数据定义要能包括整个电力网络的拓补结构,且要保证数据没有错误。

②方案定义。在计算时常常有许多种不同的方案,要预先定义不同的方案,确定其包含的数据组,才能得到进行计算。

③潮流计算作业定义。在定义方案后,需要进行作业定义,至此完成了潮流计算的贮备工作。

④进行潮流计算。由于暂态稳定计算是基于潮流的,故需要先进行潮流计算。

⑤暂态稳定计算作业定义。

⑥进行暂态稳定计算并输出结果。结果的查看方式有编辑方式输出和直接方式输出两种。

利用PSASP进行暂态稳定计算所需要的数据除了要包括进行潮流计算所需要的基础数据,还需要输入故障信息,包括网络故障、节点扰动、计算总时间、故障时间和故障切除时等。

利用PSASP进行暂态稳定计算和潮流计算的关系是:潮流计算的暂态稳定计算的基础,在进行暂态稳定计算之前必须先进行潮流计算,暂态稳定计算需要潮流计算的结果和数据。

4.2实验结果

b)在暂态分析任务1中,功角暂态过程如下:

母线电压暂态过程如下:

支路有功功率暂态过程如下:

由功角暂态过程可以看出,发电机1和发电机2的功角、发电机1和发电机3的功角都是等幅振荡的,这是由于没考虑阻尼的原因。如果计及阻尼,这种情况是稳定的。

在暂态稳定计算中,设置不同的切除时间,分析功角暂态过程,得到故障极限切除时间为0.484s。支路6在上述故障要求下,选取切除时间为0.500s,得到功角暂态过程如下:

可以看出,在切除时间大于极限切除时间下,发电机相对功角单调失稳。

c)在暂态分析任务2中,功角暂态过程如下:

母线电压暂态过程如下:

支路有功功率暂态过程如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综合实训

目录 第一部分电气线路安装调试技能训练 (2) 题目一: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可逆控制 (2) 一.课题分析 (2) 二.设计电气原理图 (3) 三.设计电气安装接线图 (4) 四.设备清单 (5) 五.故障现象及故障分析 (5) 题目二: 三相异步电动机Y-△降压启动控制 (6) 一.课题分析 (6) 二.设计电气原理图 (7) 三.设计电气安装接线图 (9) 四.设备清单 (10) 五.故障现象及故障分析 (10) 电气线路安装调试技能训练小结 (11) 一电气原理图的绘制要求 (11) 二电气接线图的绘制要求: (12) 三电器安装、接线的工艺要求: (12) 四实训线路发生的故障及排除办法 (13) 第二部分PLC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14) 题目三电镀生产线的PLC控制 (14) 一.课题分析 (14) 二、设计主电路 (16) 三、设计PLC的I/O分配表 (17) 四、设计PLC的I/O接线图 (18) 五、设计功能图 (19) 六、设计梯形图 (20) 七、小结 (26) 第三部分基础知识培训 (27) 一电工基础知识 (27) 二、钳工基础知识 (27) 三、电气安全技术与文明生声及环境保护知识 (27) 四、质量管理知识及相关法律与法规知识 (27) 参考文献 (28)

第一部分电气线路安装调试技能训练题目一: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可逆控制 一.课题分析 1课题要求 设计三相异步电机可逆双重联锁控制电气原理图、电气安装接线图;按设计图纸工艺接线,即按横平竖直原则走线,每元件出线需做直角(出线距离6~8厘米),不得背线、跳线、反圈及露铜过多,接线不得松动,保持排线美观;能排查自己或老师设置的故障,并列写故障分析。 2课题分析 接触器控制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可逆双重连锁控制电路的实质上是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运行电路的组合。反转电路只需要将电动机三相当中的任意两相接线方法对调,其他保持不变,就可实现电动机的反转。为了避免正反向同时工作引起电源相间短路,必须在这两个运行电路中加设互锁装置,保证同时只能有一个电路工作。按照电动机正反转操作顺序的不同,分“正—停——反”和“正—反—停”两种控制电路。 而实际运用中则要求直接实现从正转到反转转换的控制(即“正—反—停”控制电路),因为此控制方法电路简单,易于实现,成本较低廉。通常来说,使用此种控制方式要求电机功率相对比较小,且负荷较低,能够迅速实现电动机的反转,否则电动机可能会因为过热而损坏。 在本课题设计的控制电路中,采用复合按钮来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正转启动按钮SB2的常开触点串接于正转接触器KM1的线圈回路,用于接通KM1的线圈,而SB2的常闭触点则串接于反转接触器KM2线圈回路中,工作时首先断开KM2的线圈,以保证KM2不得电,同时KM1得电。反转启动按钮SB3的接法与SB2类似,常开触点串接于KM2的线圈回路,常闭触点串接于KM1的线圈回路中,从而保证按下SB3使KM1不得电,KM2能可靠得电,实现电动机的反转。 根据设计的要求以及电气的一些基本常识,为防止两个接触器同时得电而导致电源短路,需采用双重互锁来保证其不短路,即利用两个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1、KM2分别串接在对方的工作线圈电路中,构成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联锁,实现联锁作用的常闭辅助触点称为联锁触点。由复合按钮SB2、SB3常闭触点实现的互锁称为机械互锁。

武汉大学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2017年度PSASP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班级:

实验目的: 通过电力系统分析的课程学习,我们都对简单电力系统的正常和故障运行状态有了大致的了解。但电力系统结构较为复杂,对电力系统极性分析计算量大,如果手工计算,将花费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容易发生错误。而通过使用电力系统分析程序PSASP,我们能对电 力系统潮流以及故障状态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和计算。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能够加深对电力系统分析的了解,并学会了如何使用计算机软件等工具进行电力系统分析计算,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有帮助的。 潮流计算部分: 本次实验潮流计算部分包括使用牛顿法对常规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进行计算,以及应用PQ分解法规划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在规划潮流运行方式下,增加STNC-230母线负荷的有功至1.5.p.u,无功保持不变,计算潮流。潮流计算中,需要添加母线并输入所有母线 的数据,然后再添加发电机、负荷、交流线、变压器、支路,输入这些元件的数据。对运行方案和潮流计算作业进行定义,就可以定义的潮流计算作业进行潮流计算。 因为软件存在安装存在问题,无法使用图形支持模式,故只能使用文本支持模式,所以 无法使用PSASP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实验报告中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均使用Visio绘制, 请见谅。 常规潮流计算: 下图是常规模式下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并在各节点标注电压大小以及相位。 下图为利用复数功率形式表示的各支路功率(参考方向选择数据表格中各支路的i侧母

线至j侧),因为无法使用图形支持模式,故只能通过文本支持环境计算出个交流线功率,下图为计算结果。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嵌入式实验报告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课程实验(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嵌入式实验 专业、班: 08级 姓名: 学号: 学期:2010-2011第1学期 成绩(教师填写) 实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评验 分数 分数 (百分制)

实验一80C51单片机P1口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P1口作为I/O口时的使用方法。 (2)理解读引脚和读锁存器的区别。 实验内容: 用P1.3脚的状态来控制P1.2的LED亮灭。 实验设备: (1)超想-3000TB综合实验仪 1 台 (2)超想3000仿真器 1 台 (3)连线若干根 (4)计算机1台 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实现当P1.3为低电平时,发光管亮;P1.3为高电平时,发光管灭。 (2)修改程序在执行读P1.3之前,先执行CLR P1.3,观察结果是否正确,分析在第二种情况下程序为什 么不能正确执行,理解读引脚和读锁存器区别。 实验结果: (1)当P1.3为低电平时,发光管亮;P1.3为高电平时,发光管灭。 (2)不正确。因为先执行CLR P1.3之后,当读P1.3的时候它的值就一直是0,所以发光管会一直亮而不 会灭。单片机在执行从端口的单个位输入数据的指令(例如MOV C,P1.0)时,它需要读取引脚上的数据。此时,端口锁存器必须置为‘1’,否则,输出场效应管导通,回拉低引脚上的高输出电平。 系统复位时,会把所有锁存器置‘1’,然后可以直接使用端口引脚作为输入而无需再明确设置端口锁存器。但是,如果端口锁存器被清零(如CLR P1.0),就不能再把该端口直接作为输入口使用,除非先把对应的锁存器置为‘1’(如 SETB P1.0)。 (3)而在引脚负载很大的情况(如驱动晶体管)下,在执行“读——改——写”一类的指令(如CPL P1.0) 时,需要从锁存器中读取数据,以免错误地判断引脚电平。 实验二 80C51单片机RAM存储器扩展实验 实验目的: 学习RAM6264的扩展 实验内容: 往RAM中写入一串数据,然后读出,进行比较 实验设备: (1)超想-3000TB综合实验仪 1 台 (2)超想3000仿真器 1 台

电气控制实训报告

电气控制实训报告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电工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 实习是机械学生不可缺少的实习环节,学校安排本次实习是在学生完成所有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后进行的。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实习基地的实践,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建立电工电子应用的概念。 本次的实习要提高自己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让自己迅速适应社会,跟上电子信息前进的步伐。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培养自己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神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实训设备 十字改锥、一字改锥、尖嘴钳、剥线钳、万用表、热继电器、导线若干、交流接触器三,实习内容: 5周周二 1.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电路 老师讲解原理、连接电路的方法和步骤,自己实践操作 ①.实习目的: (1)学会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的接线和操作方法;

(2)了解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3)了解按钮开关的构造与作用; (4)掌握三相电动机点动控制的工作原理、安装及操作方法; (5)掌握交流接触器常开、常闭触头在电路中的应用; (6)通过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线路的实际操作过程,掌握由电气原理图变换成实际电路接线图的知识; (7)理解点动控制线路的概念。 ②.实习元件: 十字改锥、一字改锥、尖嘴钳、剥线钳、万用表、热继电器、导线若干、交流接触器③.点动控制原理: 当按下启动按钮SB后,接触器KM的吸引线圈通电,常开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定子绕组接通三相电源,电动机启动。松开启动按钮,接触器线圈断电,主触点分开切断三相电源,电动机停止 4.实习过程: (1)按点动控制线路进行安装接线,接线是先接主电路,后接控制电路; (2)线路接好后,对照电路原理图仔细检查;

电气工程综合实验

成绩: xxda学 自动化学院综合实验报告 题目:直流电机闭环调速系统学生姓名:xx 学号:xx 同组人员:xx 指导教师:xx 完成时间:2012.12.

直流电机闭环调速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直流电机闭环调速 基本情况: 1. 学生姓名:xx 2. 学号:x 3. 班级:0830902班 4. 实验项目组长:xx 5. 同组其他成员: 序号姓名班级学号分工系数 1 x 0830x oo4 0.34 2 xx 0x oo1 0.22 3 xxx 083x oo8 0.22 4 xxxx 083x oo89 0.22 6.具体分工: 任务负责人尹辉王玉棣伍沁楠颜鸿运 分析设计给出设计方案√ 硬件电路设计√√ 软件程序设计√√ 综合实验报告√√√√ 7.本人在项目组的作用描述: 本次综合实验的目的是在于实现直流电机的闭环调速,我在本次实验的主要负责的是软件程序设计,也就是应用C语言进行编程,PID控制主要是要通过比例项、积分项、微分项三项的控制来实现调速功能。编写了计时器T0产生PWM波、通过改变占空比实现;用T1记录脉冲来确定转速;在键盘输入上改变转速的额定值,观察实际转速,显示最终的实际数值。最终确定了调解中的各项系数:Kp = 0.4,Ki = 0.02, Kd = 0.02。

二、实验内容(实验原理介绍): 2.1 实验内容 1) 基于51单片机PWM 输出控制直流电机转速; 2) 可以实时显示电机转速,同时显示设定值以及给定值 3) 可以通过按键设定直流电机转速,即实现加减速(转/秒,r/s ); 4) 可以调节P 、I 、D 参数,通过PID 调速使电机转速逐渐稳定; 2.2 实验原理 2.2.1系统框图 2.2.2实验原理 该系统是基于51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控制系统,由51单片机产生PWM ,由驱 动芯片L298N 驱动电机转动,再由红外对射传感器产生脉冲输入单片机,单片机 经过PID 算法调节占空比实现对电机速度的控制和调节。 PWM 控制的基本原理: 在采样控制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结论: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 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冲量指窄脉冲的面积。这里所说的效果基 本相同,是指环节的输出响应波形基本相同。低频段非常接近,仅在高频段略有 差异。 由于PWM 调速系统的开关频率较高,仅靠电枢电感的滤波作用就可获得平稳 的直流电流,低速特性好、稳速精度高、调速范围宽。同样,由于开关频率高, 快速响应特性好,动态抗干扰能力强,可以获得很宽的频带;开关器件只工作在单片机 转速测量 PWM 驱动 转速显示 按键接口 供 电 电 源 直流电机 图一 转速控制器原理框图

邱关源电路教材重点分析兼复习纲要-武汉大学电路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第四章电路定理。这四章是电路理论的基础,全部都考,都要认真看,打好电路基础。 第一章1-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要注意哈,个人认为搞清楚方向是解电路最重要的一步了,老师出题,喜欢把教材上常规的一些方向标号给标反,这样子,很多式子就得自己重推,这也是考验你学习能力的方式,不是死学,比如变压器那章,方向如果标反,式子是怎样,需要自己推导一遍。 第二章都要认真看。 第三章3-1 电路的图。图论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电路的图要好好理解,因为写电路的矩阵方程是考试重点,也是送分题,而矩阵方程是以电路图论为基础的。 第四章4-7对偶原理。自己看一下,懂得什么意思就行了。其他小节都是重点,特别是特勒跟和互易。这几年真题第一题都考这个知识点。 第五章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这个知识点是武大电路考试内容,一定要懂,虚短和虚断在题目中是怎么用的,多做几个这章的题就很清楚了。5-2 比例电路的分析。这一节真题其实不怎么常见,跟第三节应该是一个内容,还是好好看一下吧。 第六章储能元件。亲,这是电路基础知识,老老实实认真看吧。清楚C和L的能量计算哦。 第七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一阶电路的都是重点,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其实不怎么重要,建议前期看一下,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性二阶电路让考生用时域法解的,当然不是不可以解,只是解微分方程有点坑爹,而且基本上大家都是要背下来那么多种情况的解。所以,这章的课后习题中,二阶的题用时域解的就不用做了,一般后面考试都是用运算法解。 7-1 7-2 7-3 7-4 都是重点,每年都考。好好看。 7-5,7-6,两节,看一下即可,其实也不难懂,只是很难记。 7-7,7-8很重要,主要就是涉及到阶跃和冲激两个函数的定义和应用,是重点。 7-9,卷积积分,这个方法很有用,也不难懂,不过我没看过也不会用也不会做,每次遇到题目都是死算,建议好好研究下卷积。 7-10 状态方程,这个是重点,这几年必考,一般不超过三个变量,让你写状态方程。 7-11 这节是前面的一些总结,好好看看,邱书特点就是细致,知识容易看懂。 第八章相量法正弦稳态电路分析的基础。扎实掌握。计算开始复习的时候最好是自己知道复数运算,而且要多练练。其实现在计算器是可以直接进行复数和相量复合运算的,至于考试时候能不能用这种高级的,我不知道。。。自己问考点,自己决定。后期可能会说一下计算器的选择,前期打基础,还是好好掌握土包子计算器怎么快速复数相量运算吧。 第九章正弦稳态电路分析。老老实实扎扎实实的掌握好。不算综合在其他题目中的部分,这个知识点,每年考两个题,30分左右。9-6节是要好好掌握的哈。每个习题都要认真做。 第十章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全部是重点,每年必考。每个习题认真做,这章中,很有意思的一个东西就是耦合电感不消耗有功,但是转移有功,这个地方考了几次了噢,自己注

武汉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2)

武汉大学教学实验报告 动力与机械学院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2013 年11 月10 日

一、实验操作过程 1.在仿真软件packet tracer上按照实验的要求选择无线路由器,一般路由器和PC机构建一个无线局域网,局域网的网络拓扑图如下: 2.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表9.1(参数配置表)对路由器,DNS服务器,WWW服务器和PC机进行相关参数的配置: 服务器配置信息(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0) 主机名IP地址默认网关 DNS 202.2.2.1 202.2.2.2 WWW 202.3.3.1 202.3.3.3 路由器配置信息(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0) 主机名型号IP地址默认网关时钟频率ISP 2620XM e1/0:202.2.2.2 e1/1:202.3.3.3 s0/0:202.1.1.2 64000 Router2(Server) 2620XM f0/0:192.168.1.1 s0/0:202.1.1.1 Wireless Router Linksys WRT300N 192.168.1.2 192.168.1.1 202.2.2.1 备注:PC机的IP地址将通过无线路由器的设置自动分配 2.1 对router0(sever)断的配置: 将下列程序代码输到router0中的IOS命令行中并执行,对router0路由器进行设置。Router>en Router#conf t

2.3 WWW服务器的相关配置 对www服务器进行与DNS服务器相似的配置,包括它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具体的相关配置图见下图: WWW服务器的相关配置图

电气实训总结3000字

电气实训总结3000字 电气实训总结3000字篇一电气生产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校也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目标。培养我们的团结合作精神,牢固树立我们的群体意识,即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我们不妨看看主人公所写的优秀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这次生产实习,使我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了电气设备运行的技术管理知识、电气设备的制造过程知识及在学校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在向工人学习时,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生产实践中体会到了严格地遵守纪律、统一组织及协调一致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的,从而近一步的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观念。 我们在实习中了解到了工厂供配电系统,尤其是了解到了工厂变电所的组成及运行过程,为小区电力网设计、建筑供配电系统课程设计奠定基础。通过参观四川第一化工集团自动化系统,使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为学好专业课积累必要的感性知识,为我们以后在质的变化上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通过生产实习,对我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

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点起了重要作用。 二、实习内容 (一)安全教育 一、事故的发生及其预防: 1、事故发生的因素人为因素——不安全行为物的因素——不安全因素; 2、发生事故的认为因素; (1)管理层因素; (2)违章: a、错误操作 b、违章操作 c、蛮干 (3)安全责任(素质)差。 二、入厂主要安全注意事项: 1、防火防爆 2、防尘防毒 3、防止灼烫伤 4、防止高处坠落 5、防止车辆伤害 6、防止触电 7、防止机械伤害 8、防止起重机械伤害 9、防止物体打击 10、班前班中不得饮酒 三、设备内作业须知: 1、在各种储罐,槽车,塔等设备以及地下室,阴井,地坑,下水道或是其他密闭场所内部进行工作均属于设备内作业 2、设备上与外界连通的管道,孔等均应与外界有效的隔离 3、应采取措施,保持设备内空气良好

昆明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电机同步实验报告

实验二:同步发电机综合实验 三相同步发电机并网运行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三相同步发电机投入并网运行的法。 2、测试三相同步发电机并网运行条件不满足时的冲击电流。 3、研究三相同步发电机并网运行时的静态稳定性。 4、测试三相同步发电机突然短路时的短路电流。 二、 实验原理 1. 同步发电机的并网运行 发电机与电网是否符合下列条件: a 、双应有相同的相序; b 、双应有相同的电压; c 、双应有相同或接近相同的频率; d 、双应有相同的电压初相位。 在实际并网中,这些条件并不要求完全达到,只要在一定的 误差围之就可以进行并网,比如转速(频率)相差约 (2%~5%)。 总之,在并车的时候必须避免产生巨大的冲击电流,以防止同步电机损坏,避免电力系统受到重的干扰。 2. 同步发电机的静态稳定性 发电机输出的电磁功率与功角的关系为: δδsin sin max 0P X U E P s e ==

静态稳定的条件用数学表达为0>??δM P ,我们称δ ??M P 为比整步功率, 又称为整补功率系数, 其大小可以说明发电机维护同步运行的能力,既说明静态稳定的程度,用 P ss 表示。 δδcos 0s m SS x U E d dP P == δ角越小, P ss 数值越大,发电机越稳定。由 δd dP E 和P E 可知,当δ小于90°时,δ d dP E 为正值,在这个围发电机的运行是稳定的,但当δ愈接近 90°,其值愈小,稳定的程度越低。当δ等于 90°时,是稳定和不稳定的分界点,称为静态稳定极限。在所讨论的简单系统情况下,静态稳定极限所对应的功角正好与最大功率或称功率极限的功角一致。对应的o 90=δ时达到静态稳定功率极限。为了安全可靠,极限功率应该比额定功率大一定的倍数,即发电机的额定运行点都远低

电气控制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电气控制技术 综合实验任务书(B) 题目装配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学院(部) 电控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12 月22 日至 1 月 2 日共 2 周 指导教师(签字) 系主任(签字) 2014年 1 月 2 日

目录 一、设计目的 (1) 二、设计要求 (1) 三、系统设计 (2) 四、工作原理 (3) 五、元器件的选择 (3) 六、操作使用说明 (5) 七、主要参考资料 (6) 附录1 指令语句表 (7) 附录2 I/O分配表 (8) 附录3 元件明细表 (9) 附录4 电气原理图 (10) 附录5 安装接线图 (11) 附录6 元件布置图 (12) 附录7 梯形图 (13)

一、设计目的 通过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掌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能够设计出满足控制要求的电气原理图,安装布置图、接线图和控制箱的设计,并进行模拟调试。具有电气控制系统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 二、设计要求 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采用PLC为中心控制单元,设计出满足控制要求的控制系统并进行联机调试。 设计原始资料: 1、装配生产线有5个工位,分别由5台电动机控制。M1、M2 功率为3KW,M3、M4、M5功率为5.5KW。 2、自动状态:系统起动后,每隔10秒电动机按先后顺序起停。 即按下起动按钮,10s后M1起动;20s后M1停机,M2起动; 30s后M2停机,M3起动,依次类推,完成一个循环。 3、半自动状态:按起动按钮,M1起动;再按同一按钮,M1 停机,M2起动,依此类推,完成一个循环。 4、手动状态:各台电机没有联锁,分别用按钮对电动机实现 起停控制。 5、任何一台电动机出现故障,全部停止运行。 6、各种指示及报警。

武汉大学单级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路与电子技术成绩教师签名 实验名称单级放大电路(多人合作实验)实验序号06 实验日期2011-12-12 姓名学号专业年级-班 小题分: 一、实验目的及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所涉及并要求掌握的知识;实验内容;必要的原理分析) 实验目的: 1.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其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学习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Q,Av,ri,ro的方法啊,了解共射极电路特性。 3.学习放大器的动态性能。 实验内容: 测量放大器的动态和静态工作状态结果填入相应表格当中,记录相应的β值,A值和等效的输入电阻ri与输出电阻r0。 二、实验环境及实验步骤 小题分: (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器件、仪器设备等的情况;具体的实验步骤) 实验环境: 1.示波器 2.信号发生器 3.数字万用电表 4.TRE-A3模拟电路实验箱 实验步骤: 1.?值测量 (1)按图2.1所示连接电路,将Rp的阻值调到最大值。 (2)连线完毕仔细检查,确定无误后再接通电源。改变Rp,记录Ic分别为0.8mA,1mA, 1.2mA时三极管V的?值。

Ib(mA)0.05 0.06 0.066 Ic(mA) 0.8 1 1.2 ? 16 16.67 18.18 ?=Ic/Ib代入各式即可 2.Q点测量 信号源频率f=500Hz时,逐渐加大ui幅度,观察uo不失真时的最大输入ui值和最大输出uo值,并测量Ib,Ic,和VCE填入表2.2 表2.2 实测法估算法误差 IB (uA)IC (mA) Vce (V) IB’ (uA) IC’ (mA) V’ce (V) IB-I’B IC-I’C Vce-V’ 47.2 1.4 4.86 47.2 1.56 3 0 0.16 1.86 估算法:Ib=V1/(R1+R2)=12/(51k+200K)=47.2uA Ic= ?Ib=1.56mA Vce=V1-R3*Ic=3V 3.Av值测量 (1)将信号发生器调到频率f=500Hz,幅值为5mA,接到放大器输入端ui,观察ui和uo 端的波形,用示波器进行测量,并将测得的ui,uo和实测计算的Av值及理论估算的Av’值填入表2.3 表2.3 实测法估算法误差 Ui(mV)Uo(V) Av=uo/ui Av’Av’-Av 5 -1.3 -260 -31 .7 -55.7 估算法:Vbe=V1-Ib(R1+R2) Vce=V1-Ic*R3 Av’=Vce/Vbe=-315.7 (2)保持Vi=5mV不变,放大器接入负载RL,在改变Rc的数值情况下测量,并将计算结果填表2.4 表2.4 给定参数实 实测计 估算 Rc RL Vi(mV) V o(V) Av Av 2k 5k 5 0.83 165 177.89 2k 2k2 5 0.60 119 129.7 5k1 5k1 5 1.30 260 315.76 5k1 2k2 5 0.90 180 190.3

电工实验报告

电工实验报告 办公室用电负荷统计、测试与分析比较 1.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将电路理论中三相交流电路的知识、电气测量技术中三相交流负荷 的测量方法、相关仪器仪表的使用以及小范围内三相负荷的统计计算、同时系数的选取方 法等知识点和技能融为一体,并进一步理解用统计容量与计算容量及实测容量之间的关系,为更大范围的负荷统计及实测实验奠定基础。 2. 实验原理 ● 办公室常用用电设备的统计与分析 电参数是用电设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对配电、线路铺设、经济考量都有很 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测量电参数显得十分重要。电参数有电压值、电流值、电功率值、电能值、电阻值等,本实验只测量其中的电压、电流、电功率。电压的测量: 电压的测量原理是将测量电压表并联到处于额定功率状态的负载端,从而测量出整个 负载的额定电压(一般都是220V )。电流的测量: 电流测量时采用将电流表串联入负载一端的方法进行测量的,通过适当的电路设计可 以将电流表对负载电流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而是数据更加准确。而对于总电流的测量 则应在其总干路上串联电流表,此时应注意电流表的量程选择,及连接线材的选择。 功率的测量: 功率分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针对不同功率有不同的测量方法。 视在功率的测量: 视在功率为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因此只用将电压和电流分别测出然后相乘即可求出。 有功功率的测量: 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1. 直接用有功功率表测量 具体的接线规则是将功率表的电流端串入负载一端,同时将电压端并入负载两端,注 意其同名端的识别和接入;总功率的测量则需要按照上述规则将功率表接入总支路。优点: 读数简单,准确率高。缺点:

电气实验报告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 硬件类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气工程实践 系别:计算机工程系 专业:计算机类 年级:2013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 01 月 04 日

目录 1 万能板实用焊接训练 4 1.1 锡焊的机理以及辅助工具的使用 4 1.1.1锡焊的机理 4 1.1.2 焊接辅助工具 5 1.2 实验过程 5 1.2.1 焊接五步法 5 1.2.2 对焊点的检查 5 1.2.3安插元器件及引线折角时应注意 6 1.3 实验成果展示 7 1.4 实验心得 8 2直流稳压电源制作10 2.1 稳压电源工作原理图及LM317工作原理10 2.1.1 LM317T原理10 2.2 实验过程11 2.2.1 实验设备11 2.2.2 装配电路11 2.3 成品展示及实验的试调12 2.3.1 成品展示12 2.3.2 实验的试调13 2.4 实验心得13 3 “叮咚”电子门铃的制作14 3.1门铃电路工作原理及原理图14 3.1.1 555定时器15 3.1.2 电路的工作原理16 3.2 实验过程17

3.2.1 实验设备17 3.2.2 操作步骤18 3.2.3 注意事项18 3.3 实验成果展示及实验试调18 3.3.1 实验成果展示18 3.3.2 实验的试调结果19 3.4 实验心得20

1 万能板实用焊接训练 1.1 锡焊的机理以及辅助工具的使用 1.1.1锡焊的机理 采用锡铅焊料进行焊接的称为锡铅焊,简称锡焊。其机理是焊料母材(焊件与铜箔)在焊接热的作用下,焊件不熔化、焊料熔化并浸润焊面,依靠二者的相互扩散形成焊件的连接,在铜箔与焊件之间形成合金结合层(见图1-1),上述过程为物理-化学作用的过程。 图 1-1 焊接机理 1.1.1.1 电烙铁的三种握法及电烙铁使用前的处理及使用注意事项 电烙铁拿法有三种,如图1-2所示。 图 1-2 电烙铁的拿法 电烙铁使用前的处理: 在使用前先通电给烙铁头“上锡”。首先用挫刀把烙铁头按需要挫成一定的形状,然后接上电源,当烙铁头温度升到能熔锡时,将烙铁头在松香上沾涂一下,等松香冒烟后再沾涂一层焊锡,如此反复进行二至三次,使烙铁头的刃面全部挂上一层锡便可使用了。 电烙铁使用注意事项: 电烙铁不宜长时间通电而不使用,这样容易使烙铁芯加速氧化而烧断,缩短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武汉大学第五版)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陈峻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贵州花溪 550025) 摘要:熟悉电子天平得原理与使用规则,同时可以学习电子天平得基本操作与常用称量方法;学习利用HCl与NaOH相互滴定,便分别以甲基橙与酚酞为指示剂得 滴定终点;通过KHC 8H 4 O 4 标定NaOH溶液,以学习有机酸摩尔质量得测定方法、熟 悉常量法滴定操作并了解基准物质KHC 8H 4 O 4 得性质及应用;通过对食用醋总浓度 得测定,以了解强碱滴定弱酸过程中溶液pH得变化以及指示剂得选择。 关键词:定量分析;电子天平;滴定分析;摩尔质量;滴定;酸度,配制与标定 前言 实验就是联系理论与实际得桥梁,学好了各种实验,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实事求就是得科学态度与良好得实验习惯,促其形成严格得量得观念。天平就是大多数实验都必须用到得器材,学好天平得使用就是前提,滴定就是分析得基础方法,学好配制与滴定就是根本。 (一)、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一、实验目得: 1、熟悉电子分析天平得使用原理与使用规则。 2、学习分析天平得基本操作与常用称量法。 二、主要试剂与仪器 石英砂电子分析天平称量瓶烧杯小钥匙 三、实验步骤 1、国定质量称量(称取0、5000g 石英砂试样3份) 打开电子天平,待其显示数字后将洁净、干燥得小烧杯放在秤盘上,关好天平门。然后按自动清零键,等待天平显示0、0000 g。若显示其她数字,可再次按清零键,使其显示0、0000

g。 打开天平门,用小钥匙将试样慢慢加到小烧杯中央,直到天平显示0、5000 g。然后关好 天平门,瞧读数就是否仍然为0、5000g。若所称量小于该值,可继续加试样;若显示得量超过 该值,则需重新称量。每次称量数据应及时记录。 2、递减称量(称取 0、30~0、32 g石英砂试样 3 份) 按电子天平清零键,使其显示0、0000 g,然后打开天平门,将1个洁净、干燥得小烧杯 放在秤盘上,关好天平门,读取并记录其质量。 另取一只洁净、干燥得称量瓶,向其中加入约五分之一体积得石英砂,盖好盖。然后将 其置于天平秤盘上,关好天平门,按清零键,使其显示0、0000 g。取出称量瓶,将部分石英 砂轻敲至小烧杯中,再称量,瞧天平读数就是否在-0、30~-0、32 g 范围内。若敲出量不够, 则继续敲出,直至与从称量瓶中敲出得石英砂量,瞧其差别就是否合乎要求(一般应小于 0、4 mg)。若敲出量超过0、32 g,则需重新称量。重复上述操作,称取第二份与第三份试样。 四、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表1 固定质量称量 编号 1 2 3 m/g 0、504 0、500 0、503 表2 递减法称量 编号 1 2 3 m(空烧杯)/g 36、678 36、990 37、296 称量瓶倒出试样m1 -0、313 -0、303 -0、313 M(烧杯+试样)/g 36、990 37、296 37、607

安全用电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安全用电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室安全用电要求 实验室安全用电基本要求 1.实验室内电气设备及线路设施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用 电规程和设备的要求实施,不许乱接、乱拉电线,墙上电源未经允许,不得拆装、改线。 2.在实验室同时使用多种电气设备时,其总用电量和分线用电量均应小于设计容量。连接在接线板上的用电总负荷不能超过接线板的最大容量。 3.实验室内应使用空气开关并配备必要的漏电保护器;电气设备和大型仪器须接地良好,对电线老化等隐患要定期检查并及时排除。 4.不得使用闸刀开关、木质配电板。 5.接线板不能直接放在地面,不能多个接线板串联。 6.实验室用电的注意事项: A.实验前先检查用电设备,再接通电源;实验结束后,先关仪器设备,再关闭电源。

b.工作人员离开实验室或遇突然断电,应关闭电源。 c.不得将供电线任意放在通道上,以免因绝缘破损造成短路。 7.做完实验或离开实验室要及时断电,确保实验装置不带电(例如储能系统电压应在安全电压以下)。 实验室用电安全操作要求 1、实验室做强电实验时,必须二人以上方可开展实验。在实验平台要有警示牌(有电危险)或者警示线。实验过程中要保证有人看守,实验完毕后要及时断电。 2、已停电的开关柜上必须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警告牌。 3、在配电室周围设置醒目的“高压危险、请勿靠近”警告标志,并标明电压等级。 4、电气设备在未验明无电时,一律认为有电,不能盲目触及。 5、需要带电操作时,必须带绝缘手套或穿绝缘靴。 6、切勿带电插、拔、接电气线路。 7、动力出线的端子在不使用时要用绝缘胶带包好,防止误合闸触电。 8、在进行电子线路板焊接后的剪脚工序时,剪脚面应背离身体特别是脸部,防止被剪下引脚弹伤。 9、高压电容器,实验结束后或闲置时,应串接合适电

电气综合实训报告.docx

-! (职业能力综合实训 ) 实习报告 系(部): 实习单位:校内实习 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时间:年月日到年月日 山东交通学院

目录 一、实习内容 (1) 1三相异步电机的点动控制 (1) 1.1三相异步电机的点动控制电路的要求 (1) 1.2三相异步电机的点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1) 1.3三相异步电机的点动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及实物图 (1) 2三相异步电机的连续控制 (2) 2.1三相异步电机的连续控制电路的要求 (2) 2.2三相异步电机的连续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2) 2.3三相异步电机的连续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及实物图 (2) 3三相异步电机的正反转控制 (3) 3.1三相异步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的要求 (3) 3.2三相异步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3) 3.3三相异步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及实物图 (3) 4三相异步电机的星三角启动 (4) 4.1三相异步电机的星三角启动电路的要求 (4) 4.2三相异步电机的星三角启动电路的工作原理 (4) 4.3三相异步电机的星三角启动电路的原理图及实物图 (4) 5三相异步电机的拆装及绕组嵌线 (5) 5.1三相异步电机的拆装 (5) 5.2三相异步电机的绕组嵌线 (7) 6三速起货机控制 (9) 二、实习总结 (12)

一、实习内容 1三相异步电机的点动控制 1.1三相异步电机的点动控制电路的要求 当按下按钮时,电机启动运转;当松开按钮时,电机停止运转。 1.2三相异步电机的点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当按下按钮 SF时, SF常开闭合, QA交流接触器线圈得电,电机启动运转; 当松开按钮 SF时, SF按钮打开, QA交流接触器线圈失电,电机停止运转; 1.3三相异步电机的点动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及实物图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学实验报告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学实验报告 课题名称:电工实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3 年11 月15 日 实验名称电路仿真实验实验台号实验时数3小时 姓名秦贤康学号2013301500100年级2013 班3班 一、实验目的及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所涉及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实验内容;必要的原理分析) 实验目的: 熟悉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 用multisim进行电路仿真,并验证书上的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内容:用仿真软件进行实验 二、实验环境及实验步骤 (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器件、仪器设备等的情况;具体的实验步骤) 实验环境: 一台微机 实验步骤: 用multisim先进行电路仿真,再记录下相关数据 三、实验过程与分析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和问题,进行故障分析,说明故障排除的过程和方法。根据具体实验,记录、整理相应的数据表格、绘制曲线、波形图等)

实验内容及数据记录 1、简单直流电路 简单直流电路在有载状态下电源的电阻、电压和电路 简单直流电路在短路状态下电源的电阻、电压和电路 简单直流电 路在 开路状 态下电源的电阻、电压和电路 2、复杂直 流电路 复杂直流电路中各元件上的电压 复杂直流电路中各元件上的电流 复杂直流电路在E1作用下负载上的电压和电流 复杂直流电路在E2作用下的电压和电流 复杂直流电路在E1与E2作用下的电压和电流 复杂直 流电路 中的等效电阻 R (k Ω) 1 2 3 4 5 I (mA ) 24000 24000 24000 24000 24000 U (V ) 0.000024 0.000024 0.000024 0.000024 0.000024 R (k Ω) 1 2 3 4 5 I (mA ) 12 6.09 4.011 3.011 2.412 U (V ) 11.94 11.997 11.99 8 11.998 11.999 R (k Ω) 1 2 3 4 5 I (mA ) 0.000176 0.000176 0.000176 0.000176 0.000176 U (V ) 12 12 12 12 12 RL (k Ω) 1 2 3 4 5 URL (V ) 6.799 8.497 9.269 9.710 9.995 UR1(V ) 5.198 3.501 2.730 2.289 2.004 UR2(V ) -3.200 -1.502 -0.731 -0.290 -0.005286 UE1(V ) 11.997 11.998 11.999 11.999 11.999 UE2(V ) 9.999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RL (k Ω) 1 2 3 4 5 IRL (mA ) 6.807 4.258 3.100 2.437 2.209 IR1(mA ) 5.198 3.505 2.733 2.292 2.006 IR2(mA ) -1.603 2.499 --1.999 -1.666 -1.428 IE1(mA ) 5.198 3.505 2.733 2.292 2.006 IE2(mA ) -1.603 -2.501 -2.000 -1.666 -1.428 RL (k Ω) 1 2 3 4 5 UE1(V ) 4.798 5.996 6.540 6.851 7.053 IE1(mA ) 4.803 3.004 2.187 1.720 1.418 RL (k Ω) 1 2 3 4 5 UE2(V ) 2.002 2.501 2.729 2.858 2.942 IE2(mA ) 2.002 1.252 0.911 0.718 0.592 RL (k Ω) 1 2 3 4 5 URL (V ) 6.802 8.497 9.269 9.710 9.995 IRL (mA ) 6.807 4.258 3.100 2.437 2.209 R3(k Ω) 1 2 3 4 5 R6(k Ω) 2 3 4 5 6 R7(k Ω) 3 4 5 6 7 RL (k Ω) -1.603 2.499 --1.999 -1.666 -1.428 URL (V ) 5.198 3.505 2.733 2.292 2.006 IRL (A ) -1.603 -2.501 -2.000 -1.666 -1.428 R3(k Ω) 1 2 3 4 5

电气工程综合实训报告

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2014年12月 第一部分电气线路安装调试技能训练技能训练题目一: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可逆控制实验 一.课题分析 接触器控制的电动机正反向运行电路实质上是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运行电路的组合。为了避免正反向同时工作引起电源相间短路,必须在这两个运行电路中加设互锁装置,保证同时只能有一个电路工作。按照电动机正反转操作的顺序不同,分“正-停-反”和“正-反-停”两种控制电路。 二.实训电气原理图 三.设计电气安装接线图

四.设备清单 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 W9A-4 0.4KW 一台三相刀开关 HK2-3 15A 一只交流接触器 CJ10-10 380V 二只三联按钮 LA4-3H 一只熔断器 RL1-15 5A 二只热继电器 JR0-20/3 2.4A 一只端子排 10A、20节一个木板(控制板) 650×500×50毫米一块电工工具及导线若干 五.故障现象及故障分析

接通电源之后接触器并没有吸和,检查排除之后才发现是开关按钮中SB2和SB3的常闭节点连接错误,修改之后完成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实验; 技能训练题目二: 三相异步电动机Y-△自动降压起动控制 一.课题分析 Y-△联结减压起动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凡是正常运行时三相定子绕组为三角形联结的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都可以采用Y-△联结减压起动。起动时,先将定子绕组按星形联结,接入三相交流电源。此时,由于电动机每相绕组电压只为正常工作电压的1/√3,因此能减少起动电流,待电动机转速接近额定转速时,再将电动机定子绕组改成三角形联结,各相绕组承受额定工作电压,电动机进入正常运转。这种起动方法简便、经济,不仅适用于轻载起动,也适用于较重负载下的起动。 二、实训电气原理图 三、设计电气安装接线图

武汉大学_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班级:% % %

目录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1)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原理 (1) 三、实验内容 (1) 实验二组合逻辑实验(一)——半加器和全加器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原理 (3) 三、实验内容 (4) 实验三组合逻辑实验(二)数据选择器和译码器的应用 (6) 一、实验目的 (6) 二、实验原理 (6) 三、实验内容 (7) 实验四触发器和计数器 (9) 一、实验目的 (9) 二、实验原理 (9) 三、实验内容 (10) 实验五数字电路实验综合实验 (12) 一、实验目的 (12) 二、实验原理 (12) 三、实验内容: (13) 实验六555集成定时器 (15) 一、实验目的 (15) 二、实验原理 (15) 三、实验内容 (16) 实验七数字秒表 (19) 一、实验目的 (19) 二、实验原理 (19) 三、实验内容 (21)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一、实验目的 掌握逻辑电路的特点; 学会根据逻辑电路图分析电路的功能。 二、实验原理 74LS00集成片有四块二输入与非门构成,逻辑表达式为。 74LS20由两块四输入与非门构成。逻辑表达式为。 三、实验内容 实验一、根据下列实验电路进行实验:

实验二、分析下图电路的密码 密码锁开锁的条件是:拨对密码,钥匙插入锁眼将电源接通,当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开锁信号为”1”,将锁打开。否则,报警信号为”1”,接通警铃。

实验二 组合逻辑实验(一)——半加器和全加器 一、实验目的 熟悉用门电路设计组合电路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预习内容 复习用门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原理和方法。 复习二进制的运算。 利用下列元器件完成:74LS283、74LS00、74LS51、74LS136; 完成用“异或”门、“与或非”门、“与非”门设计全加器的逻辑图; 完成用“异或”门设计的3变量 判奇电路的原理图。 二、实验原理 1、半加器 半加器是算术运算电路中的基本单元,是完成1位二进制数相加的一种组合逻辑电路。 如果只考虑了两个加数本身,而没有考虑低位进位的加法运算,称为半加器。实现 说明:其中,A 、B 是两个加数,S 表示和数,C 表示进位数。 有真值表可得逻辑表达式: ?? ?=+=AB C B A B A S 2、全加器 全加器能进行加数、被加数和低位来的进位信号相加,并根据求和结果给出该位的进位信号。 说明:其中A 和B 分别是被加数及加数,Ci 为低位进位数,S 为本位和数(称为全加和),Co 为向高位的进位数。得出全加器逻辑表达式: ?????⊕+=++=⊕⊕=+++=i i i o i i i i i C B A AB BC A C B A AB C C B A ABC C B A C B A C B A S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