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学史论文题目和史学史硕士论文题目

史学史论文题目和史学史硕士论文题目

史学史论文题目和史学史硕士论文题目

史学史论文题目和史学史硕士论文题目

史学史论文题目和史学史硕士论文题目

1 吕振羽晚年咏史诗中的民族思想与史学史理论

2 步履蹒跚:1949——1982年中国大陆的西方史学史研究

3 近三十年来唐律研究成果的法制史学史考察——以中国内地的部分专著为考评对象

4 欢迎订阅全国中文(历史类)核心期刊《史学史研究》

5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一个新思考——与海外中国学研究关系之若干问题的讨论

6 试析美国华裔学者的中国史学史研究及其影响

7 孚雷反对索布尔——试论法国大革命史学史上的一段论争

8 试论明清《续文献通考》的史学史意义

9 读书得间学贵专精——彭忠德先生《秦前史学史研究》评析

10 “人类第一部《中国史学史》”——读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有感

11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新思考——与海外中国学研究关系的讨论

12 金毓黻《中国史学史》初版时间及定名原因考

13 《史学史研究》2010年总目录

14 新闻史学史视野中的邵飘萍研究

15 再析金毓黻《中国史学史》撰写中的影响因素

16 内藤湖南的《中国史学史》

17 《中国史学史》研究性教学初探

史学史论文题目和史学史硕士论文题目

18 当代西方新史学与“史料之革命”——兼论中国新史学史料体系的重构

19 欢迎订阅全国中文(历史类)核心期刊《史学史研究》

20 近十年宋代史学史研究特色综述

21 “广告史”研究在中国——基于史学史视角的一种反思

22 从近代西方史学著作的史料运用看近代西方史学的发展——读张广智主著《西方史学史》有感

23 创制体式位本民族——论范文澜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24 西方史学史学科在中国的历史进程述要

25 欢迎订阅全国中文(历史类)核心期刊《史学史研究》

26 二十世纪美国的中国史学史研究

27 扩大史学史的研究范围让世界了解中国史学

28 对“史料学”、历史文献学与史学史关系的探析

29 世纪之初的中国史学史研究

30 《史学史研究》2009年总目录

31 欢迎订阅全国中文(历史类)核心期刊《史学史研究》

32 莉拉·斯捷潘诺夫娜·列昂诺娃教授谈20世纪俄罗斯史学史

史学史论文题目和史学史硕士论文题目

33 历史学的理论成就与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

34 西方史学史研究的开拓与创新——张广智先生《超越时空的对话》述评

35 清初史学史上的贰臣——兼谈贰臣的社会文化功能

36 艺术史的历史——从西方艺术史学史看方法论的产生与针对性

37 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

38 史学史:学科建设与研究方向

39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史学史研究

40 《中国史学史》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41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近年主要学术论著

42 欢迎订阅全国中文(历史类)核心期刊《史学史研究》

43 析撒路斯提乌斯在西方史学史上的地位

44 中国历史文献学与中国史学史的交叠与分野

45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博士点

46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成就与学科建设座谈会纪要

47 试析撒路斯提乌斯在罗马史学史上的地位

48 传承创新继往开来——“改革开放新时期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成就与学科建设”座谈会综述

49 关于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内容的思考

50 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的概况与发展策略

中外教育史论文题目

1 现代欧美教育科 学化运动的一个 基石 李国庆著教育史 2 在摇摆中寻求超越徐征著 外国 教育 史3 公立学校的一次变革杨梅著 教育 史4 中学与大学关系的重构杨捷著 教育 史5 中国近代私立大学教育经费问题研究王彦才著 教育 史6 制度生成与变革黄立志著 教育 史7 20世纪美国大学课程思想演变郭德红著 教育 史8 二战后加拿大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侯建国著 教育 史9 苏格兰大学发展研究张薇著 外国 教育 史10 中国环境教育思想溯源及发展现状邓彤著 中国 教育 史11 改革开放25年中国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王慧著 教育 史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财政发展史论纲杨会良著 教育 史13 西方心理学的传入与中国近现代心理学科的发... 刘毅玮著 中国 教育 史14 河北与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王金霞著 中国 教育 史15 近代私塾改良研究秦玉清著 教育 史16 复性书院考论刘继青著 中国 教育 史17 洋务教育与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王增科著 教育 史18 英国中小学课程的历史演进与发展(1944... 许立新著 教育 史19 20世纪美国教师教育思想的历史分析刘静著教育

20 中国古代数学教学方法研究肖学平著中国教育史 1 宋代程朱理学官 学地位研究 李娟著教育史 2 现代新儒学教育思潮与流派研究洪明著 中国 教育 史3 西欧的知识传统与中世纪大学的起 源 孙益著 外国 教育 史4 民国时期书院现象之研究周雪敏著 教育 史5 清末民国时期历史教学法研究张逸红著 教育 史6 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程斯辉著 教育 史7 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中日教育交流研 究 赵霞著 教育 史8 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论坛 上的展现 兰军著 教育 史9 元教育史学研究郭娅著 教育 史10 守土经营与模范治理的双重变奏- 阎锡山与山... 申国昌著 教育 史11 清末民初新式体育的传入与嬗变陈晴著 教育 史12 族群性和地域性:四川客家教育研究严奇岩著 教育 史13 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史研究高惠蓉著 教育 史14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范远波著 中国 教育 史15 上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赵鑫著 教育 史16 文化视野中的村落、学校与国家张济洲著 教育 史17 加拿大公共教育发展史研究许江媛著 教育 史18 美国师范教育机构的转型王凤玉著 教育 史19 知识,传承与教化李世宏著教育

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古代史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历史试题古代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非洲最古老的文明产生于() A.古代中国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2.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 A.宫殿 B.陵墓 C.行宫 D.祭祀殿堂 3.从西北方向侵入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的是() A.雅利安人 B.波斯人 C.埃及人 D.希伯拉人 4.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 A.自由人的利益 B.地主阶级的利益 C.奴隶和平民的利益 D.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5.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古代印度 D.两河流域 6.最早建立伊斯兰教政教合一的国家是在。() A.麦加 B.巴格达 C.伊斯坦布尔 D.麦地那 7.在世界范围内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是() A.中国 B.罗马 C.日本 D.朝鲜 8.伊斯兰教信仰的神是() A.佛 B.耶稣 C.宇宙 D.真主“安拉” 9.被称为宗教圣地的是() A.巴勒斯坦地区 B.小亚细亚地区 C.耶路撒冷 D.麦加城 10.发明楔形文字的是两河流域的() A.阿卡德人 B.希伯来人 C.腓尼基人 D.苏美尔人 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 11.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人物。(4分)

(1)统一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国王—— (2)佛教的创始人—— (3)基督教的创始人—— (4)伊斯兰教的创始人—— 1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7分) (1)拥有金字塔的国度—— (2)世界上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 (4)古埃及人创造的文字—— (5)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 (6)基督教的诞生地点—— (7)创立了伊斯兰教的城市—— 13.列举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区域的名称。(4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3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典条文共282条,刻在一块巨大石柱上。法典宣扬“君权神授”。它还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主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需偿命;等等 材料二见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法典指的是什么法典?此法典是由哪个国家谁制定的?(3分)

九年级_历史_月考试题(世界古代史)

九年级历史月考试题(世界古代史)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南方古猿是人类的直系祖先,如果想到实地去考察南方古猿的遗址,则应该去() A.非洲 B.美洲 C.亚洲 D.欧洲 2.《爱在西元前》的歌词中唱道:“古巴比伦王朝颁布了,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 七百多年。”歌词中的横线处应填写() A.《汉谟拉比法典》 B.《民法典》 C.《刑法典》D.《商法典》 3.古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下列与古印度无关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阿拉伯数字 C.种姓制度 D.佛教 4.假如春秋时楚国国王到印度去旅游,对照印度的种姓制度,他发现自己竟属于()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5.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代表有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巴比 伦文明,孕育这四大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 A.海洋 B.沙漠 C.高山 D.河流 6.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A.《汉谟拉比法典》B.大化改新C.奴隶主民主政治D.种姓制度 7.“它是全希腊的学校,是民主政治的摇篮;它是奥林匹克的故乡,奥运圣火在那里点燃。这里的 “它”指的是() A.斯巴达 B.雅典 C.罗马 D.迈锡尼 8.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是() A.屋大维 B.凯撒 C.斯巴达克 D.伯利克里 9.与古希腊文明发展有密切关系的自然地理因素是() A.山川 B.河流 C.湖泊 D.海洋 10.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世界古代文明时,形成了下列初步的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A. 伊斯兰教的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B.先进文化传播的最有效途径是扩张战争 C.到目前为止雅典仍被视为现代民主政治的源头 D.世界古代著名的文明多处于大河流域 11.一部游记,内容宏富,妙趣横生,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1971年意大利驻联合国代表说“向

西方文化论文参考选题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一、说明: 1. 论文题目只做参考,具体题目请自行拟定。 2. 请选择工作量适中的题目,切忌空泛大。 2. 论文题目可以与教师协商,教师会给与一定指导。 3. 论文具体要求请见论文摸版。 二、参考选题 1.浅析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政治体系与法律体系 2. 雅典的兴衰和古希腊的反民主思想 3. 西方“爱智求真”的传统与西方文明的发展 4. 西方理性传统与浪漫主义 5. 西方“怀疑批判”精神与科学理论的创新 6.中西方“以人为本”理念对比分析 7.西方中世纪文化的功过评说 8.西方文化传统与西方后现代思潮 9. 全球化与西方文明 10. 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重大区别 11. 关于堂吉诃德的反思与断想 12. 20世纪西方企业“”文化的渊源 13. 中古西欧骑士文学的爱情婚姻观 14. 奥古斯丁的基督教幸福观辨正 15. 伊壁鸠鲁学派与老庄学说功过分析

16. 解读伯里克利的政体:三权分立的雏形 17. 谈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8. 谈宗教宽容与科学理性的勃兴 19. 谈王朝国家与民族国家 20. 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殊路同归 21. 浅析奥林匹克精神 22. 西方海外扩张与殖民主义 23. 论古希腊神话的童稚情趣 24. 浅析西方的神权与王权 25. 再论苏格拉底之死 26. 论古罗马的英雄主义 27. 论地理大发现极其影响 28. 论伏尔泰的启蒙思想之现实意义 29. 浅析中古世界的骑士文学效忠主题 30. 浅析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的途径 31. 中西方之“和谐”概念辨析 32. 论西方“海盗”情结 33. 西方科学的文化基因初探 34. 犹太人对西方中世界文化复兴的贡献之我见 35. 明末清初传教士来华对西方科技文化的影响 36.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文化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37.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比分析

中国教育简史结课论文

中国教育简史结课论文 ————浅谈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启发式是孔子教育方法的最基本原则,它得名于孔子这一千古传诵的教育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按宋代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说,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还想不通时,教师给予开导,且要做到举一反三。比如一个方的东西,已经给他讲明了一个角的形状,但他不能据此而推知其余三个角,就不必再讲了。因为这证明他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求索的精神,仅靠教师灌输无助于他的进步。孔子确信,学生必须在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形成道德观念。他认为,思考的主动性具体表现在碰到问题就问“怎么办”。他幽默地说:“对于一个不知道问‘怎么办’的人,我也同样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启发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比较孔丘的启发式教育与现在启发式教育不得不说启发式教学两大渊源: 东方起源于中国的孔子,西方起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孔子与苏格拉底两位先哲的教学方式形成了启发式教学的典型范式,两者都是通过师生之间的问答来实施教学的。师生问答是当时实施教学的主要方式,而其中又以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最具代表意义。和苏格拉底对话法相比较,二者的共同之处是:彼此都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但是两者处理思维矛盾的方法则完全不同:苏格拉底是通过教师连续不断的提问迫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状态,从而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孔子则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思考,等到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自己继续去认真思考,等到学生进

世界古代史试题库9

《世界古代史》试卷(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正在形成中的人”的早期代表是①____﹔尼安德特人属于②____ 人。 2、族外班辈婚构成的家庭被称为③____ 家庭﹔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④____ 。 3、“埃及学”的奠基人是法国学者⑤____﹔公元前1296年,埃及与赫梯在⑥____ 会战,埃及战败。 4、美索不达米亚的南部叫⑦____ ﹔约公元前1020年,在巴勒斯坦北部形成了⑧____ 王国。 5、一般认为,“哈拉巴文化”的创造者是⑨____ 人﹔在军事民主制阶段,古代印度的“王”称为⑩____ 。 6、经过⑴____ 改革,罗马基本上完成了氏族制向国家的过渡﹔希波战争爆发于⑵____ 年。 7、历史学家塔西陀的代表作是《⑶》____﹔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叫⑷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24分) 1、“巴比伦之囚” 2、《莱顿纸草》 3、穆什根努 4、尼西亚大会 三、简答题(10分) 1、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36分): 1、论述印度种姓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阶级实质。 2、分析雅典民主政治。 《世界古代史》试卷(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最早的“完全形成的人”生存年代约?____ 年前﹔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式是?____ 。 2、腊玛古猿是?____ 人的早期代表﹔国家形成的形式有雅典式、罗马式和?____ 。 3、“埃及学”诞生于?____ 年﹔在新王国时期,埃及发生了?____ 宗教改革。 4、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建立者是?____﹔孔雀王朝建立者是?____。 5、哈拉巴文化的文字是?____ 文字﹔克里特文明的文字被称为?____ 。 6、⑴____ 改革,标志着雅典确立起奴隶制共和国﹔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于⑵____ 。 7、《田功农时》的作者为⑶____ ﹔普鲁塔克的代表作是《⑷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24分) 1、阿育王 2、米兰敕令

世界古代史 习题及参考答案 精品

《世界古代史》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世界上古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 一.填空题 1.1871年,达尔文在其一书中,指出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2.恩格斯提出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中依次递进的三个阶段,即、 和完全形成的人。 3.目前,多数人类学家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三大人种,即、和尼格罗人种。 4.班辈婚或辈行婚是一种。 5.人类第一个可以证实的社会组织是,出现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繁荣于新石器时代。 6.母系氏族公社发生在考古学年代的晚期。 7.普那路亚婚是一种。 8.是人类婚姻状态从群婚向个体婚的过渡形式。 9.个体劳动能力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是产生的前提和条件。 二.选择题 1.“正在形成中的人”的早期代表是 A腊玛古猿 B南方古猿 C森林古猿 D埃及古猿

2.人类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A直立行走 B产生最初的语言 C能制造工具 D意识和抽象能力的发生 3.现代人种开始形成于 A早期猿人阶段 B晚期猿人阶段 C早期智人阶段 D晚期智人阶段 4.母系氏族公社发生在 A旧石器时代中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 C新石器时代 D金属器时代 5.原始人实行族外群婚是在 A血缘家族时期 B母系氏族早期 C母系氏族繁荣时期 D父系氏族时期 6.母系氏族繁荣时期人类的婚姻形态是 A班辈婚 B族外群婚 C对偶婚 D一夫一妻制 7.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是发生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铜石并用时代 D铁器时代 三.名词解释 1、血缘家族 2、对偶婚 3、农村公社 4、图腾崇拜 四.简答题 1.从猿到人的转变经过了那些主要阶段?简析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简述原始社会人类婚姻形态的转变。 3.简析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第二章古代埃及

中国思想史论文题目

《中国思想史》课程论文题目 1.自然条件对中国古代思想形成影响的研究 2. 原初社会结构对中国古代文化形成影响的研究 3.“天人合一”思想的意义和价值的研究 4.星占历算之学对中国古代思想影响的研究 5.祭祀仪轨之学对中国古代思想影响的研究 6.医药方技之学对中国古代思想影响的研究 7.殷商西周青铜器皿铭文之思想演进的研究 8.汉字象形与中国思维具体感性的研究 9.汉字分类与中国思维分类原则的研究 10.汉字句法与中国思维逻辑特征的研究 11.宇宙观念在殷周仪式中的体现的研究 12.数字:世界秩序神秘化的研究 13.“阴阳”、“五行”与春秋战国思想的研究 14、“士”的崛起与中国古代思想变异的研究 15.儒家与中国古代思想传统的延续与更新的研究 16.墨家与中国古代思想传统的延续与更新的研究 17.道家与中国古代思想传统的延续与更新的研究 18.战国时代方术及其思想意味的研究 19.“宇宙时空”话题对中国古代思想影响的研究 20.“社会秩序”话题对中国古代思想影响的研究 21.“个人存在”话题对中国古代思想影响的研究

22.“名辩之学”与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研究 23.“百家争鸣”与中国古代思想世界形成的研究 24.作为秦汉思想普遍知识背景的马王堆帛书帛画的研究 25.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思想和信仰的研究 26.《吕氏春秋》与秦汉思想哲理综合的研究 27.《淮南子》与秦汉思想发展哲理综合的研究 28.《春秋繁露》与秦汉思想国家意识的研究 29.《白虎通》与秦汉思想国家意识的研究 30.“经学与纬学”与秦汉思想发展阶段结果的研究 31.固有思想和学术的改变与魏晋思想发展的研究 32.魏晋玄学与中国古代思想史转折的研究 33.道教宗教化过程与魏晋思想发展的研究 34.佛教东传的中国古代思想史意义的研究 35.佛教的渗透对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影响的研究。 36.大唐盛世的平庸对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影响的研究 37.佛教转型对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影响的研究 38.禅宗思想确立对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影响的研究 39.九世纪重建国家权威与思想秩序与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研究 40.会昌灭佛、道教复兴对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影响的研究 41.文化与政治重心分离对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影响的研究 42.理学及其延续对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影响的研究 43.宋代中国生活伦理同一性确立与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研究

中国教育史课程论文

论韩愈及其教育思想 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教育学专业颜静 2007010130 摘要:韩愈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而且也是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韩愈在教育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他关于“师道”的论述。在其众多的著作中,《师说》一文被世人公认为是韩愈最重要的教育理论著作。其中蕴含的思想构成了韩愈教育思想的精髓。它的出现并不是偶然性的产物,而是有着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韩愈的教育思想流传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学习、认真的研讨与大胆的借鉴。现代教育是指以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现代人为宗旨的教育。它的目标已凸显出素质教育、通才教育、创造教育、个性教育等特征。这同时也就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教育家教育思想“性三品”《师说》 主要内容: 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德宗贞元八年登进士第,任节度推官,其后任监察御史、阳山令等职。宪宗即位,为国子博士。后又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洲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显职。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愈的文章深于立意,巧于构思,语言精练,富有创造性。其诗亦别开生面,勇于创新,工于长篇古风,采用散文辞赋的章法笔调,气势雄浑,才力充沛,想象奇特,形成奇崛宏伟的独特风格,开创了李、杜之后的一个重要流派,纠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 韩愈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而且也是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韩愈作为一位正直而有抱负的文人,是主张儒家积极入世的观点的。他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教育问题对于封建统治的重要性,因而他对教育问题十分关注,终其一生都在努力思索人才问题,并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他在教育实践中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事迹如下:在其做四门博士、国子祭酒期间不停地四处讲学,激励提携后学;在其任潮州刺史期间捐资助学,大力兴办乡校,促进了潮州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韩愈所留下来的教育论著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人才与教育问题的各个方面,其中许多都是具有建设性的观点。从其主要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把韩愈的教育思想大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为实现“古道”而提出的教育目的的学说;与其人性论观点相联系的关于教育作用的学说;尊师重道的“师说”;在《进学解》里及其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 任何一个教育家论述教育作用,都必然要涉及对人性的看法。韩愈关于教育作用的论述,则是以其性三品说为其理论基础的。他总结、继承并发展儒家传统的人性观,创立了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三个等级。他说:“性之品有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而已矣。”《原性》。就是说,人之性有上、中、下三个品级。上品人之性天生是善的,中品人之性可诱导之为善为恶,下品人之性始终归于恶。他认为,仁、礼、信、义、智乃是人生来所具有的善性。上品人只在五种善性中有其主要的一种,则其他四种也相应的同时具备。中品人在五种善性中,某一种或偏多偏少,而其他四种也杂而不纯。至于下品人在五种善性中,某一种偶尔得到一点善的因素,则其他四种都背逆了善性。在这里,

世界古代史测试题

世界古代史测试题 一、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42分) 1、古代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死后还会在“冥世”生活。最能反映这一思想的历史现象是()A.编制太阳历B.发明象形文字C.制作木乃伊D.修建卡尔纳克神庙 2、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哪一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A.胡夫金字塔B.佛教C.《汉谟拉比法典》D.《荷马史诗》 3、一位游客在卢浮宫博物馆,讲解员指着历史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历史文物应出自()A.两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黄河流域 4、你看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印度电影《阿育王》吗?阿育王的身份是高贵的“婆罗门”.和“婆罗门”有关的制度是()A.等级制度B.分封制度C.民族分化制度D.种姓制度 5、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奥运火种将来自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指的是()A.古埃及B.古希腊C.古罗马D.古巴比伦 6、2005年10月9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介绍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情况。在古代曾经达到了西方世界民主政治高峰的是( ) A.雅典B.斯巴达C.罗马D.波斯 7、日本历来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你知道其效仿隋唐所进行的改革的名称吗?( ) A.明治维新B.查理·马特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大化改新 8、当中国处于盛唐时期,西亚的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是()A.罗马帝国B.阿拉伯帝国C.拜古廷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9、位于西亚两河的伊拉克是个历史文明十分悠久的国家,曾是下列哪些政权的政治中心() ①古巴比伦王国;②亚历山大帝国;③古罗马帝国;④阿拉伯帝国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论文中外教育的对比

中外基础教育 王卫星 古成语中,有一个揠苗助长的故事,它的意思是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纵观我们的现在的基础教育,实际上我们正在揠苗助长。而且我们的这种教育环境正在恶性循环着。 不管我们这些年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但始终没有摆脱中国的教育的历史传统,始终残留着科举时代的痕迹,沿序着那种教育的固有内容。或说一辈一辈的还从骨子里渗透着那种教育思想。 晚清时因科举走上仕途的张之洞也曾大声疾呼:“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各国。”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家蔡元培先生早在20世纪初就大声呼吁教育要“崇尚自然”、“展现个性”,坚决反对旧式教育对儿童身心个性的摧残,时间已过去了一百多年,而我们的教育还没有脱离开科举的窠臼。我们的教育还在摧残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这并非危言耸听,纵观中外的教育历史,就会发现,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形成迥然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以及有着根本区别的教育风格,是因为我们同这些发达国家有着不同的教育历史根源,也有着不同的教育改革内容。 西方教育家强调人的理智,我国教育家则强调人之根本在于道德。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以人为本”,通俗地讲就是人有着主观能动性。人是否能认识你自己,认识了自己也就发展了理智而成为自由的人。我国自古就强调“人之初,性本善”,注重的是人的道德本性,我们常提到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是政治伦理课,摆在了第一位。正是这种思想,才建构了人的伦理道德教育学说。 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热衷于“天人相分”,倡导的是科学理性和实践精

神。我们古时的教育家以“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为主导,注重的是人对自然的有机适应。尤其是儒家的思想更是体现了这一观点。虽然我们在一些古代的小说或是神话中,有着人定能胜天的思想,但那只是被动的,而没有着那种敢“与天斗,与地斗”的那种敢作敢为的伟大实践精神。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科学的世界化,各国都在进行着现代的教育改革。西方的教育在“科学、民主、与个性独立,”思想基础上,把“强化科学教育,和培养科学素养作为立国之本”。他们的教育改革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个性、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的新一代。美国办学的目的就是给予学生所需要的各方面的支持,使他们成为身体健壮、有社会竞争力、性格完善的人”。同时他们的基础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变能力和道德理性的精神,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创造性、有主见的人和有道德和责任心的人。”有的美国学校把“尊重学生个性”、“强化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等要求,列为办学的根本宗旨。 我们进行教育改革也进行了好多年,但纵观我国的教育改革,从基础教育上,并没有做大的真正的手术,只是对教育教学形式做了一些变动。搞公开课也好,上示范课也好,几乎是统统的一个模式,只是把上课的花样不断翻新,但不管是哪个派别,他们都被上级统一的考试牢牢地束缚着,这种形式的教育改革就是我们常说的换汤不换药。因为我们科举式的考试让我们的教育永远停留在追求第一名,培养尖子生,考上重点大学;同时我们教学永远是按规定的教科书,循序渐进,大量练习。 在美国,他们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人生的享受。而我们的学生,自从进入幼儿园那天起,先天性的那点聪明都被抹杀了,大脑被紧紧地固定化了,思维被僵化了,那点本该有的活泼也被模型化了。我们常说的书呆子,就

高中历史之世界古代史高考题汇总

世界古代政治制度 1、【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2、【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 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3、【2015全国Ⅰ卷】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4、2015福建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xún)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材料反映的是 A: 古希腊文明B: 古罗马文明C: 不列颠文明D: 阿拉伯文明 5、2015江苏“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B: 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C: 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D: 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6、2015安徽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定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 A: 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B: 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C: 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D: 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7、2015四川《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 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B: 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 C: 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D: 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 8、2015海南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灭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A: 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B: 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 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D: 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9、【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10、【2016年新课标全国Ⅱ卷】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 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政府丧失民众信

文艺复兴(外国教育史论文)

外国教育史论文 题目: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小学教育 班级:10级专升本一班 姓名:张习习、于珊珊、沈嘉琪 学号:20102737396、20102737391、20102737372

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 摘要: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了人文主义教育以及与传统的神学教育的区别,还有对现代教育特别是大学的影响。欧洲从14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初期,是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因执着于生命个性的欢欣而成就了伟大的科学和艺术,但这种成就是基于个体生命对大自然的爱好与追逐,它并没有收缩回来在主体内作一超越的反省与分解。因此,这个时期的科学成就大多尚处于经验层面。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实践常常落后于教育观念,但近代教育的许多特征已见端倪,这就是文艺复兴之功。就高等教育看,人文主义新学科冲破了经院主义神学和哲学独霸大学讲堂的局面,虽然影响主要限于大学文学院,但正是大学文学院,领导了欧洲大学的近代化运动,带动了整个大学的变革。 关键字:人文主义教育、神学、现代教育、大学

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人文主义教育 欧洲从14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初期,是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封建制度逐渐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发展和形成的时期,即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如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米兰等,在14世纪下半叶就出现了资本主义工业的最初形式——工场手工业,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出现了批发原料和商品的商业资本家。及至15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遍及西欧各国,如尼德兰、西班牙、德国、法国、英国等。这个时期,阶级斗争也更复杂,既存在着农民和城市平民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也存在着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尖锐矛盾。此外,工资劳动者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也时有发生。 1.1、文艺复兴的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中,代表他们利益的先 进思想家们,首先把矛头指向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神学。但是,他们缺乏锐利的武器。这时,在东西方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中从拜占廷和阿拉伯传来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照亮了资产阶级的眼睛。他们从高度发展的古代文明中找到了有利于自己的思想资料,于是打起“回到希腊去”,“让死去的东西复活”的旗帜,宣称要把被中世纪黑暗统治湮没了的古典文化“复兴”起来。他们纷纷学习希腊语,到大学和图书馆去搜求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著作的手稿、手抄本,发掘废墟中的艺术珍品,掀起了学习、研究古代文化艺术的热潮,结果出现了好像古代文化再现的局面。因此,资产阶级史学家称这个时期为“文艺复兴”。实际上,文艺复兴绝不是古代文化艺术的“再生”,而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古希腊罗马文化中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艺术、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来摆脱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冲破神学的思想牢笼,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及试题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及试题

世界史之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 (一)古代埃及 1、《莱登草纸》 古埃及的一部纸草文献,原名《伊浦味箴言》(《一个埃及贤人的训诫》),在埃及萨卡拉墓地出土。因该文献原件藏于荷兰莱登博物馆,故名。该文献记载了一次奴隶、贫民大起义。一般认为,这此起义发生在古埃及第一中间期(或第二中间期)。《箴言》内容多重复,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记国中的灾难》的第一篇和第二篇,记述了一次大起义的详情。它所记载的起义是我们所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奴隶、贫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反对统治。 2、埃及学 埃及学是以古代埃及的相形文字为基础来研究埃及历史和文化的学科。它是由法国学者商博良于1822年9月29日创立的。 3、卡叠什之战(卡跌什之战) 公元前1288年(或公元前1296年),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国王牟瓦塔尔为了争夺对叙利亚的统治权及树立在西亚的霸权发生战争。是年,埃及军队在法老率领下进攻叙利亚,在叙利亚的奥仑特河畔卡叠什中赫梯军队埋伏。埃及军队惨败。公元前1283年,赫梯新王哈吐什尔同拉美西斯二世缔结和约(即银板合约),从而结束了两国之间的争霸战争。 4、阿蒙霍特普四世改革 BC1329—1362年,因统治阶级内部发生激烈的法老与阿蒙祭司集团存在的矛盾,新兴军事贵族与旧贵族之间的矛盾,地方实习贵族和以法老为主的中央政权存在的矛盾,法老靠以中小奴隶主为核心的新兴军事贵族的支持,进行了阿蒙霍特普四世宗教改革。改革取消了对阿蒙神的信任,并且法老将其名字改为“阿顿霍特普四世”。改革提出的一神信仰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5、纳尔迈调色板 纳尔迈调色板发现于希拉康波里。纳尔迈是希拉康波里的国王,他在正反两面两次出现,分别戴上下埃及的王冠,反映了那尔迈进行了大规模的征服活动。根据考古学研究,一般把那尔迈称为第一王朝的第一位国王。纳尔迈的活动开创了埃及统一的局面。 6、吐特摩斯三世 古埃及十八王朝的法老,曾17次出兵叙利

世界古代史的论述题

论述题 一、论述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答:(1)土壤枯竭论。罗马共和国时代开始,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已经衰落,个行省耕地逐渐沙漠化,农民税收负担加重,农业生产率低,社会生存所依赖的物质条件恶化。 (2)气候变化论。气候变化导致罗马帝国灭亡。西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元4、5、6世纪降水量不足而造成的。 (3)种族混杂论。外来的种族和蛮族被同化,与罗马人相互渗透。但罗马人的出生率却逐渐降低,罗马人的血统变的越来越不纯洁,而在这些血统混杂的地方,稳定的精神和道德标准都丢失了,是的罗马帝国处于混乱。 (4)基督教影响论。咋罗马帝国遭到蛮族入侵时,基督教也乘虚而入,使那些不满现实的人希图死后得以进入天堂。这一风气一来,罗马人越来越不注重务实,防务日益空虚,基督教越传越广,帝国也越来越弱而不振,直至灭亡。 (5)蛮族入侵论。大量的蛮族人迁入罗马帝国,而罗马本身因为人口的减少而兵源不足,只能依靠蛮族的雇佣兵来抵御蛮族的入侵,实行以蛮制蛮的政策。而最终,日耳曼雇佣兵首领多克亚废黜了罗马末代皇帝,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灭亡。 (6)经济上,随着对外征服战争的结束,战俘的来源断绝,是的劳动力短缺,奴隶制陷入困境,产生了奴隶制的经济危机使得帝国经济崩溃,从而导致了帝国的灭亡。 (7)铅中毒论。古罗马人冶金技术发达,对使用金属铅的有偏爱。他们把金属铅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除此之外,铅还被当作贵重金属大量用以制作各种玩具、铸像、戒指、钱币、化妆品、药品和颜料。各种餐具、厨具或器皿也大量使用铅质材料。而慢性的铅中毒,使得罗马人得生育能力和身体素质降低,这也成为罗马灭亡的一个原因。

历史论文题目

历史论文题目 中国古代史 1、春秋战略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2、试论战国时期商业发展 3、韩非的社会发展观 4、秦朝的思想统治政策 5、浅析秦汉经济的特点 6、试析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 7、汉代的思想统治政策 8、两汉时期匈奴败退的原因探讨 9、试论王莽的私属改制 10、评价诸葛亮 11、曹操的用人政策 12、隋文帝、隋炀帝研究 13、隋代的历史地位 14、试析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 15、试析长安城的历史演变过程 16、试论唐代官府手工业发展的原因 17、唐宋城市类型与新型经济都市——镇市的建立 18、唐代宦官问题研究 19、唐代的童子科 20、唐代的县尉考 21、中国佛教的平等观 22、唐代妇女的信仰

23、唐代河东道县令的出身 24、五代时期南中国经济发展及条件 25、《太平广记》中的再生观念 26、南宋能长期坚持抗蒙(元)的原因 27、南宋的武举制度考 28、宋代的监察制度 29、对朱元璋的评价 30、明代的军事制度 31、明代督抚制度研究 32、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因素 33、试论历史上交通运输与经济都会发展的关系 34、略论明代盐商资本的形成与发展 35、明代的倭寇 36、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中叶的中国流民 37、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38、明清时期的科举制 39、如何看待清朝前期的“盛世” 40、乾嘉学派的史学成就及其影响 41、礼仪制度问题的探讨 42、古代文化史中所蕴涵的古典美学思想 43、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44、儒家学说的现代意义 45、明代的重典问题 46、清代儒学研究 47、清政府对“龙兴之地”的管理

中外教育史论文题目

1 现代欧美教育科 学化运动的一个 基石 李国庆著 教育 史 2 在摇摆中寻求超越徐征著外国教育史 3 公立学校的一次变革杨梅著教育史 4 中学与大学关系的重构杨捷著教育史 5 中国近代私立大学教育经费问题研究王彦才著教育史 6 制度生成与变革黄立志著教育史 7 20世纪美国大学课程思想演变郭德红著教育史 8 二战后加拿大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侯建国著教育史 9 苏格兰大学发展研究张薇著外国教育史 10 中国环境教育思想溯源及发展现状邓彤著中国教育史 11 改革开放25年中国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王慧著教育史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财政发展史论纲杨会良著教育史 13 西方心理学的传入与中国近现代心理学科的 发... 刘毅玮著 中国 教育 史 14 河北与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王金霞著中国教育史 15 近代私塾改良研究秦玉清著教育史 16 复性书院考论刘继青著中国教育史 17 洋务教育与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王增科著教育史 18 英国中小学课程的历史演进与发展(1944... 许立新著教育史 19 20世纪美国教师教育思想的历史分析刘静著教育

16 晚清教育改革之研究刘绍春著中国教育史 17 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巨瑛梅著外国教育史 18 效率与民主陈如平著外国教育史 19 从文言文到白话文郑国民著中国教育史 20 教育立法与中国教育现代化李罡著中国教育史 1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道德教育变 革与发展研究 苏立增著 外国教 育史 2 元代书院研究徐勇著中国教育史 3 南北战争至20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 的发展与... 王保星著 外国教 育史 4 儒学的变古冯小林著中国教育史 5 留美学生与抗战前的中国教育谢长法著中国教育史 6 近代华侨教育研究别必亮著中国教育史 7 近代英国、法国和德国对美国教育的 影响 贺国庆著 外国教 育史 8 十九世纪美国公共教育运动张国连著外国教育史 9 民国时期(1912-1949)中国语文教... 黄小燕著中国教育史 10 清代书院与汉学的互动研究王建梁著教育史 11 来源·争论·特性顾春著教育史 12 知识、教化与欲望周勇著教育史 13 共和国教育财政史研究赵会可著教育史 14 中国近代几种教育思潮研究吴洪成著中国教育史 15 康有为教育思想研究李剑萍著中国教育史 16 乐教源流新探金忠明著中国教育史 17 魏晋南北朝玄学、儒学教育理论研究李军著中国教育史 18 明代教育管理制度研究张建仁著中国教育史

世界古代史测试题

第二章世界古代政治专题测试题 1.(2017·湖北荆州二模·32)公元前五世纪中后期,在势力迅速扩展的过程中,罗马在其新控制区不断扩大公民权的授予范围,而雅典征收其新控制区的财物但不扩大公民权的授予范围。这种差异() A.消除了罗马境内的民族矛盾 B.使雅典统治的社会基础相对薄弱 C.保障了雅典统治的相对稳定 D.使罗马公民的权利比雅典更广泛 【答案】B 2.(2017·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六·31)古希腊政治家执政官尼西阿斯曾反对出兵西西里岛,并向公众陈说利害。然而公民大会在亚西比德的煽动下,最终通过出兵决议。尼西阿斯虽不赞成远征,但仍不折不扣地执行大会决议。材料反映出古希腊() A.公民大会的实权遭到削弱 B.多数暴政毁灭了民主政治 C.民主权力行使有滥用色彩 D.人民真正享有了民主权利 【考点】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 【解析】实权遭到削弱,与材料中?公民大会……最终通过出兵决议??不折不扣地执行大会决议?不符,故A项错误;毁灭了民主政治与材料中?材料反映出?不符,故B项错误;有滥用色彩与材料中?向公众陈说利害。然而公民大会在亚西比德的煽动下?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公民?不等于人民,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7·全国Ⅱ卷高考模拟一·32)据史料记载:古希腊的司法审判程序一般包括原告和被告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申诉和辩论,最后由陪审团秘密投票决定有罪无罪。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反映了一定的民主和法律平等观念B.原告和被告必须辩护是审判程序的必要条件 C.说明古希腊法律程序的完善、规范D.体现了辩论是当时判案唯一的法律证据 【考点】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 【解析】古希腊的司法审判程序包括原被告的申诉和辩论,最后由陪审团秘密投票决定,反映了一定的民主和法律平等观念,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表明原告和被告必须辩护是审判程序的必要条件,故B项错误;古希腊司法审判最后由陪审团秘密投票决定有罪无罪,最终只是一轮审判,并且是秘密投票并不公开,说明其具有一定的民主和法律平等观念,但是并不完善和规范,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表明辩论是当时判案唯一的法律证据,且说法太绝对,故D项错误。 【答案】A 4.(2017·四川内江五模·32)伯里克利在一个演讲中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制,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体现了() A.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 B.雅典民主不只是贵族的民主 C.雅典公民是雅典民主的决定性力量 D.雅典民主根本上是公民的人民民主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雅典民主不在少数人手中,但也不是在多数人手中,享有的人很有限,故A项错误;据材料?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制,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虽然是在奴隶制时代,但随着民主的发展与演进,也不只是贵族的民主,故B项正确;雅典公民是雅典民主的参与者,但并非是决定性力量,故C项错误;雅典民主是奴隶制民主,并不是公民的人民民主,故D项错误。 【答案】B 5.(2017·河北衡水中学高考猜题卷·32)公元前541年,雅典开始经历庇西特拉图及其子长达37年的僭主统治。后来,为防止野心家复辟僭主政治,克里斯提尼() A.实行陶片放逐法 B.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D.组建“十将军委员会”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僭主统治指以非法手段取得政权者(僭主)建立的独裁统治,陶片放逐法是以民主的方式反对民主的敌人,故A项正确;陶片放逐法是针对对民主构成威胁的个人,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设立五百人议事会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组建?十将军委员会?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A 6.(2017·四川成都三模·32)伯里克利任雅典执政官时期,他的老师、著名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斯因主张“太阳只是炽热的石头”而被群众控诉犯了渎神罪,伯里克利也无力援救,只能让他离开雅典。这反映出雅典() A.坚持法律至上原则 B.哲学与宗教尖锐对立C.民主制度形同虚设 D.公民言论自由被剥夺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据材料?伯里克利也无力援救,只能让他离开雅典?可知雅典坚持法律至上原则,故A项正确;材料?阿那克萨戈拉斯因主张‘太阳只是炽热的石头’而被群众控诉犯了渎神罪?是个案,不具有广泛代表性,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伯里克利也无力援救,只能让他离开雅典?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被群众控诉犯了渎神罪,伯里克利也无力援救?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7.(2017·福建三明二模·31)按雅典城邦旧制,公民担任公职是尽义务,一律不给工资,甚至要由自己负担有关开销。伯利克里时期,首先为担任民众法庭陪审员的公民发给每日生活补贴;后来发展到参加公民大会均可领取津贴。城邦的这些变化表明() A.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民主政治的物质基础遭破坏 C.古希腊城邦实行轮番而治 D.公民广泛参政有了经济保障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仅是法律面前公民内部的相对平等,并不是人人平等,故A项错误;民主政治的物质基础不是遭到破坏而是得到保证,故B 项错误;材料与轮番而治无关,故C项错误;给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就为那些没有过多财富的穷人阶层提供了进行参政的机会,为其参政创造了条件,故D项正确。 【答案】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