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洁验证考虑因素(邓海根)

清洁验证考虑因素(邓海根)

洁净区离心机清洁验证方案

洁净区离心机 (咪喹莫特用)清洁验证方案天方药业有限公司

目录 一、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适用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职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风险评估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参考资料 (2) 4、验证小组成员...................................... 错误!未定义书签。 5、验证前资料检查 (3) 6、验证原理 (4) 7、清洁方法及清洁产品 (4) 8、接受标准限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9、取样部位的确定 (5) 10、取样方法及回收率测定 (5) 11、检验方法 (7) 12、清洁验证结果 (7) 13、清洁有效期的验证 (8) 14、偏差分析与整改 (9) 15、结果分析及评价: (9) 16、再验证: (9) 17、相关文件: (9) 18、相关记录: (9) 19、文件发放范围: (9) 20、附件: (9)

清洁验证检验方法验证

生产设备清洁后取样方法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目录 1.概述 2.目的 3.验证小组成员与职责 3.1验证小组成员 3.2验证小组职责 4. 验证正文 4.1 验证前确认 4.2 验证方法描述 4.3 验证内容 4.3.1检测方法验证部分 4.3.2综合回收率验证 5.偏差总结 6.再验证情况 7.补充与修定 8.评价与结论 9.附录

1.概述 生产过程中所用的生产设备均可能有残留物遗留,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由于上一批次生产产品的残留影响下一批次或其他品种,故必须对生产所用的设备进行清洁。 清洁后要对该清洗方法进行取样检测残留量。一般通常的取样方法为棉签擦拭法和淋洗法。 2.目的 本验证方案的目的是考察清洗验证涉及取样过程和所用检测方法的过程,是对人员取样操作、残留物转移、测试过程的考察,考察项目最低定量限、线性、综合回收率等。 3. 验证小组成员与职责 3.1验证小组成员 组长:xxx 组员:xxx、xxx 3.2验证小组职责 组长:质量副总经理xxx,负责批准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 组员:xxx,参与验证方案的制定,对验证操作过程监督检查,收集验证资料和数据,参与起草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 组员:xxx,负责参与验证方案的制定,对所取样品进行化验,收集数据并报告结果,审核验证报告。 组员:xxx,负责审核验证方案,审核清洁验证方案和报告,协助验证方案的实施,并审核验证报告。 4. 验证正文 4.1验证前确认 棉花/棉签材质:棉签 紫外分光光度计编号:校验有效期□接受□不接受天平编号:校验有效期□接受□不接受批号:

4.2 检测方法描述 4.2.1检测过程 结构中含有很强的紫外吸收官能团,如双键的苯环等,故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1cm比色皿,在合适的最大的吸收波长处,以甲醇为空白,测定样品溶液的吸收度。 根据测得的吸收度来计算样品残留的量。 4.2.2贮备液的配制 取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于200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混匀,得贮备液(50μg/ml)。 4.2.3计算 测定时同时进行对照品的测定,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按下列公式计算: A样 C样=×C对 A对 A:分别为样品和贮备液的吸收度 C:分别为样品和贮备液的溶液浓度 4.3 验证内容 4.3.1检测方法验证部分 为了保证清洗验证和日常清洗结果的可靠性,故对本方案采用的紫外分析方法考察了最大吸收波长确定、最低检测限/定量限、线性和范围、精密度、回收率。其中线性和范围、精密度和回收率项目考察合并在综合回收率考察中,见4.3.2章节。 4.3.1.1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取贮备液,以甲醇为空白,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在400nm到190nm范围内进行扫描,找出最合适的最大吸收波长,并考察溶剂是否干扰。 结果:最合适的最大吸收波长为:nm,吸收图谱见附录3 4.3.1.2最低检测限/定量限 采用50μg/ml的贮备液逐级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溶液测定吸收度,如25μg/ml、10μg/ml、5.0μg/ml、2.5μg/ml等,直至最低定量限。 检测限以1/3的最低定量限计算。

设备清洁验证管理规程

1.目的:建立设备清洗验证管理规程,以规设备清洗的验证工作。 2.围:本规程适用于安装试用前后设备、大修后设备、全部生产完成后设备清洁的验证。 3.职责:公司质量负责人、验证小组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2010年版)附录:确认与验证 5.程序 5.1清洁验证定义 有文件和记录证明所批准的清洁规程能有效清洁设备,使之符合药品生产的要求。5.1.1清洁验证注意事项 清洁验证应综合考虑设备使用情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取样法和位置以及相应的取样回收率、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度、残留物检验法的灵敏度等因素。 5.1.2清洁验证的一般要求 清洁验证是通过文件证明清洁程序有效性的活动,目的是确保产品不会受到来自于同一设备上生产的其他产品的残留物、清洁剂以及微生物污染; 为了证明清洁程序的有效性,清洁验证的次数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确定,通常应至少执行连续三个成功的清洁循环;清洁验证计划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验证过程中每个批次后的清洁效果需及时进行确认;根据清洁验证结果,必要时,在清洁验证后应当对设备的清洁效果进行持续确认。

对于专用设备,清洁验证可以不必对活性成分进行考察,但必须考虑清洁剂残留以及潜在的微生物污染等因素,对于一些特殊的产品,还应考察降解产物; 对于没有与药物成分接触的设备,清洁验证可以不必对活性成分进行考察,但必须考虑清洁剂残留及微生物污染等因素; 清洁验证中需对下列放置时间进行考察,进而确定常规生产中设备的放置时间: ①设备最后一次使用与清洁之间的最大时间间隔(“待清洁放置时间”) ②设备清洁后至下次使用的最大时间间隔(“清洁后放置时间”) ③当采用阶段性生产组织式时,应当综合考虑阶段性生产的最长时间和最大批次 数量,以作为清洁验证的评价依据(最长连续生产期) 5.2清洁验证流程 清洁验证前提条件 ①清洁规程已经批准,包括关键清洁程序的参数围

清洁验证可接受限度(中英文版)(PDA TR 49内容节选3)

清洁验证可接受限度(中英文版)(PDA TR 49内容节选3)4.0 Acceptance Limits Cleaning validation is perform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consistency of a cleaningprocedure. The rationale for selecting limits for product residues, cleaning agents and microbialcontamination, as well as any other process components, should be logically based on the materials thatimpact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the safety and purity of the product. The acceptable limits forcleaning manufacturing systems and component s should be “practical, achievable and verifiable.” (8)Limits for cleaning validation generally contain some measure related to the active protein (or othermajor component of interest), some measure related to the cleaning agent, some measure related tobioburden levels, some measure related to endotoxin levels, and a requirement that the equipment bevisually clean. In addition, if there are any specific toxicity concerns related to the active protein or otherprocess components (for example, cytotoxicity, al lergenicity, or reproductive hazards), the manufacturer’stoxicology or pharmacology groups may determine if a modification of limits is required, or whether theuse of dedicated equipment is needed.In the discussion that follows, issues for limits are considered based on the nature of the residue and onthe stage of manufacturing (e.g., bulk active vs. formulation/fill). Manufacturing stages include bulk activemanufacturing (all steps resulting in the bulk active drug substance) and formulation/ fill (formulation ofthe bulk active into a finished drug product and primary packaging of that drug product). Bulkmanufacturing is further divided into upstream process steps (all process steps through harvesting) anddownstream process steps (purification and following steps). 4.0 可接受限度 清洁验证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清洁程序的高效性与一致性。选择产品残留、清洁剂、微生物污染,以及其他任何工艺成分的限度,逻辑上应该基于物料对生产流程和产品的安全性和纯度的影响而定。清洁生产系统和成分的可接受限度应该“切合实际、可达到、可证实”。清洁验证的限度一般包含与活性蛋白(或者其他的主要物质成分)相关分析、与清洁剂相关的分析、与生物负载水平相关的分析、与内毒素水平相关的分析,以及设备目检清洁要求。另外,如果存在任何与活性蛋白或者其他工艺组分相关的特别毒性物质(例如细胞毒性、变应原性、或者生殖危害物),那么生产商的毒理学或生理学团队就需要确定是否有必要改变限度,或者是否需要使用专用的设备。在接下来的讨论中,限度的考虑应该基于自然残留和生产的各个阶段(例如,原液 vs.配制/分装)。生产阶段包括主要原液生产(所有的步骤是为了获取活性药物)和配制/分装(将原液加入到成品的制剂以及药品物质的初级包装)。原液的生产进一步分为上游生产步骤(收获药物前的所有步骤)和下游生产步骤(药物纯化以及后续步骤)。 4.1 key Issues in limits for activesBiotechnology cleaning processes often involve a change of the active molecule itself, which is commonlya protein. Proteins

洁净工作服清洁验证方案(DOC)

工作服清洁验证方案XXXXXXXX有限公司

目录 1、概述 2、验证目的 3、验证范围 4、验证组织及培训 5、验证内容 6、结论与评价 7、再验证周期

1、概述 我公司洁净区为D级和一般区,工作服按其区域及用途使用不同颜色进行了区分,D级区的工作服统一在D级区域内进行清洗消毒。工作服清洗消毒的效果直接会对洁净区的净化造成影响, 因此必须对其清洗消毒的操作程序 防止上批产品对下批产生污染或混淆,为确定工作服清洗过程中使用的清洁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此项验证。本验证和工艺验证同时进行,每批工艺验证后的工作服清洁后,进行此项验证。验证产品及批次:连续进行3次试验。 2、验证目的 车间D级洁净区工作服在使用后,按照经批准的清洁方法操作后,能够达到清洁要求,生产时,操作人员穿着清洁后的工作服生产操作时,没有来自上批产品所带来污染的风险。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并经批准。 3、验证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工作服洗涤效果的验证。 4、验证组织及培训 4.1由公司验证领导小组成员及项目验证小组成员组成(公司验证领导小

组成员名单见验证计划)

4.2所有参加验证人员均按GMP要求进行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其培训内容、时间、结果及参加人员见下表。 4.3验证方案培训

5、验证过程质量风险评估 5.1利用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分析工作服清洁过程中所面临的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风险因素,为验证提供分析参考。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验证的程度和范围,并对重大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重点控制,以最大限度的防范此类风险发生带来对产品质量的危害,保证产品质量。 5.2适用范围: 工作服清洁过程验证风险管理。 5.3风险管理程序 5.3.1风险识别: 通过对工作服清洁过程各环节进行分析,采用鱼刺图方式进行识别潜在的风险控制点。

药品生产设备清洁验证风险评估

生产设备清洁验证质量风险评估

目录 一、组建风险评估小组-------------------------------------------------3 二、质量风险评估的目的-----------------------------------------------4 三、质量风险评估的范围-----------------------------------------------4 四、评估方法---------------------------------------------------------4 五、影响清洁验证效果的因素-------------------------------------------6 六、参考文件---------------------------------------------------------7 七、实施风险评估-----------------------------------------------------8 八、本次风险评估结论:-----------------------------------------------13

一、组建风险评估小组: 2013年4月,公司决定由质量部组织生产部、质检科、质保科、前处理提取车间、综合制剂车间、原料车间、栓剂乳膏车间,成立“清洁验证风险管理小组”,由担任组长,担任副组长,正式启动风险管理程序。

风险管理小组于2013年月日召开了首次会议,确定了本次风险分析的活动目的、范围、评估方法及日程安排。 组织成立见附件“关于组建清洁验证风险评估的通知” 二、质量风险评估的目的 2010版GMP第七章“确认与验证”的一百四十三条规定:“清洁方法应经过验证,证实其清洁的效果,以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清洁验证应综合考虑设备的使用情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取样方法和位置以及相应的回收率、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度、残留物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等因素。” 本报告的目的,就是运用风险管理的工具,全面评估公司各车间的清洁验证,通过质量风险管理方法评估后确定清洁验证中的风险及相应措施,以确保经过清洁验证证明的清洁方法具有有效性,能够保证不会产生污染和交叉污染。由于施工改造进度不同,本次评估经过几个阶段,从2013年月日起直到月日相关验证完成。 三、风险评估的范围 评估包括生产系统改造后需要清洁所涉及的工艺设备及管道、物料、控制系统、关键设施、环境控制和人员操作。据此,范围主要是: 前处理提取车间所需要清洁的所有工艺设备及管道; 综合制剂车间所需要清洁的所有工艺设备及管道; 栓剂乳膏剂车间所需要清洁的所有工艺设备及管道; 原料车间所需要清洁的所有工艺设备及管道; 物料:包括活性成分、中间品、辅料、清洁剂等;清洁操作时相关的控制系统、关键设施、环境控制;其他辅助设备、公用工程系统(如空调、纯化水系统、压缩空气)等。岗位操作人员的规范操作及培训。 四、评估方法 进行风险评估所用的方法遵循因果关系图(鱼骨图)以及FMEA技术(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其中FMEA技术包括以下几点。 风险确认:可能影响产品质量、产量、工艺操作或数据完整的风险。 风险判定:包括评估先前确认风险的后果,其基础建立在严重程度、发生几率及可探测性上。 判定标准:根据药品生产的特点和便于确切的评定等级,本次评估将严重程度、发生几率及可探测性的评定等级均为十级。 判定依据如下:

31-洁净区离心机(利拉萘酯用)清洁验证方案

洁净区离心机 (利拉萘酯用)清洁验证方案天方药业有限公司

目录 一、目的 (1) 二、适用范围 (1) 三、职责 (1) 四、内容 (1) 1、概述 (1) 2、风险评估结果 (1) 3、参考资料 (2) 4、验证小组成员 (2) 5、验证前资料检查 (3) 6、验证原理 (4) 7、清洁方法及清洁产品 (4) 8、接受标准限度 (4) 9、取样部位的确定 (5) 10、取样方法及回收率测定 (5) 11、检验方法 (7) 12、清洁验证结果 (7) 13、清洁有效期的验证 (9) 14、偏差分析与整改 (9) 15、结果分析及评价: (9) 16、再验证: (9) 17、相关文件: (9) 18、相关记录: (9) 19、文件发放范围: (9) 20、附件: (9)

洁净区离心机 (利拉萘酯用)清洁验证方案 一、目的 建立《洁净区离心机(利拉萘酯用)清洁验证方案》,确认用于利拉萘酯产品离心甩滤时,按《离心机(2016200034)清洁标准操作规程》清洗后,设备上的的残留物不超过规定的清洁限度要求,不会对将生产的产品造成交叉污染,证明《离心机(2016200034)清洁标准操作规程》的有效性,保证药品质量。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离心机(2016200034)的清洁标准操作规程》的验证。 三、职责 1、验证小组成员负责《洁净区离心机(利拉萘酯用)清洁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实施。 2、质量管理部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与验证过程的监督。 四、内容 1、概述 合成车间洁净区离心机(2016200034)是利拉萘酯离心甩滤使用设备,主要是通过高速旋转将结晶液固液分离。其规格型号为PSL-1000。本次验证对《离心机(2016200034)清洁标准操作规程》的可行性进行确认,评价在整个设备内表面(或与物料所接触部位)的潜在残留量和微生物污染情况,以保证药品的生产是在符合GMP要求的情况下生产的。使用该设备生产产品时没有来自上批产品及清洗过程所带来污染的风险,从而制造出安全、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料药。 2、风险评估结果 清洁验证实施前,对影响清洁验证效果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如下:低风险点:人员因素中人员培训不到位及身体健康状况不能满足卫生要求,设备因素中设备材质及维护、清洁剂的清洗设计参数不合理,原辅料因素中清洁剂残留量超标,环境因素中环境洁净度超标造成微生物污染、设备使用后清洁之前污染情况过于严重导致无法使用。 中风险点:人员因素中人员清洁操作失误、人员取样位置不具有代表性,原辅料因素中产品活性成分残留量超标、难于清洁的辅料残留量超标,环境因素中在清洁

设备清洁验证周期风险评估

设备清洁验证周期风险评估 项目姓名职务日期起草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生效日期 分发部门

目录 1目的 2适用范围 3依据文件 4质量风险管理小组职责 5风险评估 5.1风险评估过程 5.2风险评估(危险分级与筛选) 5.3公司设备情况 5.4RRF评估表

设备验证清洁周期风险评估 1目的 通过对公司关键生产设备清洁验证周期进行风险评估,对于每种风险产生用可能性(P)和严重性(S)进行估计,以确定设备清洁验证周期。 2适用范围 本评估适用于公司设备清洁验证周期。 3依据文件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质量风险管理规程(SMP-QA-00-005) 4质量风险管理小组职责 部门职务姓名职务职责 质量负责人兼质量受权人汪凌云组长 对风险管理工作负领导责任。保证给风险管理、 实施和评定工作分配的人员是经过培训合格的, 保证风险管理工作执行者具有相适应的知识和 经验,并负责批准报告。 生产负责人张鸿旭组员 负责从设备清洁难易程度、清洁方法等方面对风 险进行评价,编制风险管理报告。 质量部经理张卫娜组员负责审核及收集资料、数据,整理风险评估资料归档。 车间主任赵星军组员负责起草与生产设备清洁各个过程进行的分析评估 5 风险评估 5.1风险评估过程: 项目质量风险管理提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交流和通报——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活动评价 5.2风险评估(危险分级与筛选) 5.2.1 原理: 5.2.1.1风险识别 在设备清洁中出现的清洁不彻底的问题。

5.2.1.2风险分析 基于以下信息进行分析: 设备类型、材质是否易清洁? 设备管路联接方式是否易清洁? 设备清洁剂类型、设备用途及其共用该设备的物料或产品体系是否增加? 清洁、消毒方式、SOP 是否能在清洁验证周期内稳定? 从事该设备清洁、操作的人员是否有太大的流动性或更替? 5.2.1.3风险评价 5.2.1.3.1可能性 高:经常发生 中:偶尔发生 低:极少发生 5.2.1.3.2严重性 高:严重影响到产品质量 中:轻微影响到产品质量 低:基本不影响到产品质量 5.2.3.4综合评价 风险评价使用 “低/中/高”的分类和简单的矩阵。 风险评估的矩阵图 3高 3中 6高 9高 2中 2低 4中 6高 1低 1低 2低 3中 1低 2中 3高 分数 可能性 严重性 1 近一年来没有发生 对产品无质量影响 2 近六个月发生一次 可能对产品无质量影响,但不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3 几乎不发生 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严重性 可能性

洁净工作服清洁验证方案

工作服清洁验证方案 XXXXXXX 有限公司 目 录 1、 概述 2、 验证目的 3、 验证范围 4、 验证组织及培训 5、 验证内容 6、 结论与评价 7、 再验证周期 1、概述 我公司洁净区为D 级和一般区,工作服按其区域及用途使用不同颜色进行 了区分,D 级区的工作服统一在D 级区域内进行清洗消毒。工作服清洗消毒的 效果直接会对洁净区的净化造成影响,因此必须对其清洗消毒的操作程序进 行验证,确认其效果。 ____________ 防止上批产品对下批产生污染或混淆,为确定工作服清洗过程中使用的清 洁方法的 —比工艺验证 自上批产品所带来污染的风险。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 行,若因特殊原因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 并经批准。 3、验证范围 达到清洁要求,生产时,操作人员穿着清洁后的工作服生产操作时,没有来 2 后的工作服清洁后,进行此项验证。验证产品及批次:连续进行 3次试验

本方案适用于工作服洗涤效果的验证。 4、验证组织及培训 4.1由公司验证领导小组成员及项目验证小组成员组成(公司验证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验证计划)

4.2所有参加验证人员均按GMI要求进行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其培训内容、时间、结果及参加人员见下表。 4.3 验证方案培训

5、验证过程质量风险评估 5.1利用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分析工作服清洁过程中所面临的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风险因素,为验证提供分析参考。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验证的程度和范围,并对重大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重点控制,以最大限度的防范此类风险发生带来对产品质量的危害,保证产品质量。 5.2适用范围: 工作服清洁过程验证风险管理。 5.3风险管理程序 5.3.1风险识别: 通过对工作服清洁过程各环节进行分析,采用鱼刺图方式进行识别潜在的风险控制点。

清洁验证项目风险评估模板

风险评估报告 一、风险评估的目的 2010版GMP第七章“确认与验证”的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清洁方法应当经过验证,证实其清洁的效果,以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清洁验证应当综合考虑设备使用情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取样方法和位置以及相应的取样回收率、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度、残留物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等因素。” 本报告的目的,就是运用风险管理的工具,全面评估公司新车间的清洁验证,通过质量风险管理方法评估后确定清洁验证中的风险及相应CAPA措施,以确保经过清洁验证证明清洁方法具有有效性,能够保证不会产生污染与交叉污染。 二、范围 评估包括生产系统需要清洁所涉及的工艺设备及管道、物料、控制系统、关键设施、环境控制和人员操作。具体如下: a)生产设备及管道; b)物料:原料、中间体、试剂、辅料、清洁剂等;

c)清洁操作时相关的控制系统、关键设施、环境控制:其他辅助设备、公用工程系统(如空调、制水、压缩空气、纯蒸汽系统)等; d)该岗位操作人员的规范操作及培训。 三、评估方法 进行风险评估所用的方法遵循因果关系图(鱼骨图)以及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其中FMEA技术包括以下几点: 1、风险确认:可能影响产品质量、产量、工艺操作或数据完整性的风险。 2、风险判定:包括评估先前确认风险的后果,其基础建立在验证程度、可能性及可探测性上。 3、判定标准:根据医药生产的特点和便于确切的评定等级,本次评估将严重程度、发生的可能性和可探测性的评定等级均为十级。 发生的可能性的评定等级表(P)

RPN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可探测性三者乘积,用来衡量可能的工艺缺陷,以便采取可能的预防措施。 RPN=严重程度×发生的可能性×可探测性 风险优先数量等级判定 四、通过因果关系图(鱼骨图)找出影响清洁验证效果的因素 1、清洁验证的要求:目测标准、活性成分残留量、清洁剂残留量、微生物污染水平。 2、现在执行的相关质量控制点参数 3、相关设备及管道系统 4、相关控制系统及环境设施 5、人员操作及培训 6、相关取样标准剂残留量测定等检验标准

洁净区清洁验证方案

制剂室洁净生产区清洁验证方案 文件编号: 2015年

目录 一.目的 (4) 二. 范围 (4) 三.验证小组及职责 (4) 四.内容 (4) 1.概述 (4) 2. 实施频次 (5) 3.验证方法 (5) 4. 验证指标 (7) 5. 验证实施 (7) 6. 验证结果与评定 (8) 7. 验证周期 (8) 五. 偏差处理 (8) 六. 附件 (8)

验证方案审批起草 审核 批准

一.目的 对制剂室洁净区进行检查与确认达到设计要求及认可标准,采用微生物检测方法,检测洁净区所含微生物量是否符合规定的限度标准,证明其清洁、消毒规程的可行和可靠,有效地保证药品质量,确保制剂室洁净区可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并符合GMP 规范的要求。 二.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制剂室洁净区的清洁消毒效果验证。 三.验证小组及职责 四.内容 1.概述 根据GMP要求,每次投入生产结束后或生产前都应按清洁规程对洁净生产区的厂房及生产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且使用的消毒剂品种需定期更换,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为此,本验证方案主要验证按规定进行清洁消毒后,通过采用目测及微生物检测方法来检查清洁消毒的效果,从而评价出洁净区清洁规程,对于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实施频次 为证明D级洁净生产区的环境清洁、消毒规程的可行性与可靠性,验证需连续进行一定的次数保证其重现性,在本验证方案中,验证的次数为连续3次。 3.验证方法 3.1选用的清洁剂及消毒剂 清洁剂:1%NaHCO3溶液、纯化水、注射用水 消毒剂:5%甲酚皂溶液、0.1%新洁尔灭溶液、75%乙醇。 3.2取样操作 3.3.1厂房设施清洁效果检查: 厂房按清洁规程完成清洁后,对各部位进行目测,生产区设施、用具表面无可见异物及生产遗留物,洁净丝光毛巾擦拭后无污渍。 3.3.2厂房设施消毒效果检查: 3.3.2.3表面微生物数测定 1、将20个脱脂棉签、镊子放入容器盒内,用湿热灭菌箱于121℃、20min湿热灭菌后,拿出,冷却后备用。 2、用无菌生理盐水润湿经灭菌的脱脂棉签,用镊子取棉签并将其靠在溶剂瓶上挤压以除去多余的溶剂。 3、用经灭菌后的镊子将棉签头按在取样面上,用力使其稍弯曲,平稳而缓慢的擦拭取样表面。在向前移动的同时将其从一边移到另一边。擦拭过程应覆盖整个表面。翻转棉签,让棉签的另一面也进行擦拭。但与前次擦拭移动方向垂直。

清洁验证合格限度计算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生产 清洁验证残留限度推算 以10 ppm为标准计算单位面积的残留量。假设残留物均匀分布在设备内表面。 计算过程 10 ppm =10 μg/ml ? 10 mg/kg 某产品日常生产最小批量:2500L ? 2500kg 每批产品生产接触总面积S= 20m2,(配制系统 19 m2和灌封机1 m2) 每批总残留量(产品中所有氨基酸组分残留到下批产品中的总量): =10 mg/kg x 2500 kg =25000 mg 单位面积残留量限度: =25000 mg/20m2 =1250 mg/m2

=12.5 mg/100cm2 取安全因子F=10, 最后的残留限度=1.25 mg/100cm2

氯雷他定片剂生产 清洁验证残留限度推算 以最低日治疗剂量的1/1000为标准计算单位面积的残留量。假设残留物均匀分布在设备内表面。 最小批量:10kg 最低日治疗剂量(MTDD) =每天最少给药片数x含量/片(mg) =1片x10mg/片=10mg 每天最大服用量 (LDSD) =每天最多给药片数x重量/片(mg) =1片x87mg/片=87mg 相关设备内表面积 9制粒机:8000cm2 9烘干机:50000cm2

9整粒机:1000cm2 9V形终混机:10000cm2 9压片机:1000cm2 设备总表面积:70000cm2 计算过程 产品残留允许的最低限度 = MTDD (mg) x 1/1000 x 1/LDSD(mg) = 10x10-3(mg)/87(mg) 换算成每公斤B产品中A产品残留量=10x10-3x106(mg)/87(kg) =104(mg)/87(kg) 下批最小批量为10(kg), 则活性物质总残留量 =104(mg)/87(kg)*10(kg) =105/87(mg)

清洁验证的风险评估报告(鱼骨图)

本报告属原创。以下为在做本报告中的体会: 1、风险评估不在于形式,如本评估报告可以不用单独成文,也可以 截取部分,纳入清洁验证的验证方案中,作者个人认为更为恰当。本报告仅仅是由于其用途是为了新建厂房的数个车间的清洁验证统一适用,所以单独成文。 2、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感觉在做鱼骨图和FMEA的风险项目时分类 不太清晰,,对于风险项目的评分更有商榷之处,但这已经是经过几稿的结果,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进一步加以完善,如有高手指正,不胜感激。 3、实施风险评估的必须前提:必须对工艺有充分的了解! 4、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云南my999。 谢谢! 一.质量风险评估的目的 2010版GMP第七章“确认与验证”的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清洁方法应经过验证,证实其清洁的效果,以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清洁验证应综合考虑设备使用情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取样方法和位置以及相应的取样回收率、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度、残留物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等因素。” 本报告的目的,就是运用风险管理的工具,全面评估公司新车间的清洁验证,通过质量风险管理方法评估后确定清洁验证中的风险及相应CAPA措施,以确保经过清洁验证证明的清洁方法具有有效性,能够保证不会产生污染与交叉污染。

二 .范围 评估包括生产系统需要清洁所涉及的工艺设备及管道、物料、控制系统、关键设施、环境控制和人员操作。据此,范围主要是: ?生产系统需要清洁的所有工艺设备及管道。 ?物料:包括活性成分、中间体、试剂、辅料、清洁剂等。 ?清洁操作时相关的控制系统、关键设施、环境控制:其它辅助设备、公用工程系统(如空调、制水、压缩空气、纯蒸汽系统)等。 ?该岗位操作人员的规范操作及培训。 三 .评估方法 进行风险评估所用的方法遵循因果关系图(鱼骨图)以及FMEA技术(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其中FMEA技术包括以下几点。 ?风险确认:可能影响产品质量、产量、工艺操作或数据完整性的风险。 ?风险判定:包括评估先前确认风险的后果,其基础建立在严重程度、可能性及可探测性上。 ?判定标准:根据医药生产的特点和便于确切的评定等级,本次评估将严重程度、发生的可能性和可探测性的评定等级均分为十级。 严重程度的评定等级表(S) 发生的可能性的评定等级表(P)

药品生产车间清洁验证方案

目的: 1 生产过程中,由于存在药物的残留,因此在连续生产一段时间后及更换品种时极易造成微量污染,主要污染来自设备清洁不彻底,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设备清洁操作程序并按该程序进行清洁后,设备上的残留物(可见的与不可见的,包括前一批次或前一品种的残留物及清洗过程中的残留溶剂)达到了规定的清洁限度要求,不会对将生产的产品造成交叉污染,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2 为再验证提供数据资料。 范围: 适用于以下设备、容器具的清洁验证 工程设备部负责验证过程中设备的正常运行,对设备和设备系统的取样和操作提供帮助。人力资源部负责对验证相关人员组织培训。生技部负责负责指派生产人员按对应设备相应的设备清洁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清洁,确保清洁操作满足规范要求,为验证操作及取样提供帮助。质量部负责组织起草验证方案并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实施验证。 内容: 1、验证领导小组成员 主要职责:

对验证实施小组起草的验证方案进行审核与批准,领导验证实施小组对批准的经培训的验证方案进行实施,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验证结束阶段,对验证结果进行临时批准。 2、验证实施小组成员 主要职责: 起草验证方案,提交验证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由人力资源部人员组织,对各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培训。培训考核合格后,验证实施小组对验证方案进行组织实施。详细记录验证实施过程中进行的取样、分析检测过程及发生的偏差的调查处理过程。验证结束阶段,对验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填写验证报告,并提交验证领导小组,对验证结果进行临时审核批准。 2、验证计划 2.1生产过程中,生产完OMM后,按设备清洁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清洁并实施验证。 2.2验证时间:与生产时同步进行,记录连续三次清洁检测结果 3、验证内容: 3.1验证所需文件

洁净工作服清洁验证报告(模板)

洁净工作服清洁验证报告 文件编号: 版本号 : 实施部门:……部 审核: 批准: 验证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目录 1、概述 2、验证目的 3、验证范围 4、验证组织及培训 5、验证内容 6、结论与评价 7、再验证周期

1 、概述 我公司洁净区为 D 级和一般区,工作服按其区域及用途使用不同颜色进行了区分,D 级区的工作服统一在 D 级区域内进行清洗消毒。工作服清洗消毒的效果直接会对洁净区的净化造成影响, 因此必须对其清洗消毒的操作程序进行验证,确认其效果。 防止上批产品对下批产生污染或混淆,为确定工作服清洗过程中使用的清洁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此项验证。本验证和工艺验证同时进行,每批工艺验证后的工作服清洁后,进行此项验证。验证产品及批次:连续进行3 次试验。 2、验证目的 车间 D 级洁净区工作服在使用后,按照经批准的清洁方法操作后,能够达到清洁要求,生产时,操作人员穿着清洁后的工作服生产操作时,没有来自上批产品所带来污染的风险。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并经批准。3、验证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工作服洗涤效果的验证。 4、验证组织及培训 4.1由公司验证领导小组成员及项目验证小组成员组成(公司验证领导小

组成员名单见验证计划)

4.2所有参加验证人员均按 GMP 要求进行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其培训内容、时间、结果及参加人员见下表。 4.3验证方案培训

5、验证过程质量风险评估 5.1利用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分析工作服清洁过程中所面临的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风险因素,为验证提供分析参考。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验证的程度和范围,并对重大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重点控制,以最大限度的防范此类风险发生带来对产品质量的危害,保证产品质量。 5.2适用范围: 工作服清洁过程验证风险管理。 5.3风险管理程序 5.3.1风险识别: 通过对工作服清洁过程各环节进行分析,采用鱼刺图方式进行识别潜在的风险控制点。

清洁验证检验方法验证

生产设备清洁后取样方法与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目录 1.概述 2.目的 3.验证小组成员与职责 3.1验证小组成员 3.2验证小组职责 4、验证正文 4、1 验证前确认 4、2 验证方法描述 4、3 验证内容 4、3、1检测方法验证部分 4、3、2综合回收率验证 5.偏差总结 6.再验证情况 7.补充与修定 8.评价与结论 9.附录

1.概述 生产过程中所用的生产设备均可能有残留物遗留,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由于上一批次生产产品的残留影响下一批次或其她品种,故必须对生产所用的设备进行清洁。清洁后要对该清洗方法进行取样检测残留量。一般通常的取样方法为棉签擦拭法与淋洗法。 2.目的 本验证方案的目的就是考察清洗验证涉及取样过程与所用检测方法的过程,就是对人员取样操作、残留物转移、测试过程的考察,考察项目最低定量限、线性、综合回收率等。 3、验证小组成员与职责 3、1验证小组成员 组长:xxx 组员:xxx、xxx 3、2验证小组职责 组长:质量副总经理xxx,负责批准验证方案与验证报告。 组员:xxx,参与验证方案的制定,对验证操作过程监督检查,收集验证资料与数据,参与起草验证方案与验证报告。 组员:xxx,负责参与验证方案的制定,对所取样品进行化验,收集数据并报告结果,审核验证报告。 组员:xxx,负责审核验证方案,审核清洁验证方案与报告,协助验证方案的实施,并审核验证报告。 4、验证正文 4、1验证前确认 棉花/棉签材质:棉签 紫外分光光度计编号: 校验有效期□接受□不接受天平编号: 校验有效期□接受□不接受批号: 4、2 检测方法描述 4、2、1检测过程 结构中含有很强的紫外吸收官能团,如双键的苯环等,故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1cm比色皿,在合适的最大的吸收波长处,以甲醇为空白,测定样品溶液的吸收度。根

清洁验证方案

清洁验证方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胶囊剂生产设备清洁再验证方案 1、验证概述及目的: 根据GMP要求,在生产结束后,要对生产设备及操作间进行彻底清洁,以避免造成不同批号或不同品种产品之间的污染和交叉污染,根据各设备的构造、操作、清洁及维修保养操作规程及产品成分在水中的溶解性进行风险分析,选出最差情况的产品; 为了验证清洁方法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对所选的最差情况的产品进行3次清洁验证,每批产品生产结束后,对所有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及容器具进行清洁,清洁后对设备的物理外观、检测化学残留及微生物残留,要求应低于设定残留限度要求,更好的保证产品质量。 2.验证范围: 适用于固体制剂车间所有的胶囊剂生产线设备的清洁验证。相关设备见下表: 3.职责 验证小组: 3.1.1负责验证方案的制定并实施验证活动。 3.1.2负责验证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3.1.3负责收集、整理清洁验证数据。 3.1.4负责编制验证报告,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结果评价,得出验证结论。 .质量保证部: 3.2.1负责验证管理的日常工作。 3.2.2负责起草验证方案和报告。

3.2.3负责组织和协调验证活动。 3.2.4负责验证过程中的监控及取样。 3.2.5负责拟定检测项目及验证周期。 3.2.6负责收集、整理清洁验证数据,编制验证报告和结果评价。 3.2.7负责发放验证证书。 3.2.8负责管理验证文件并归档保存。 生产部: 3.3.1负责审核验证方案和报告。 3.3.2负责验证过程中设备的清洁。 3.3.3负责清洁剂、消毒剂的配制和使用。 3.3.4协助进行设备的维修保养。 工程部: 3.4.1负责仪器、仪表、量具的校准。 3.4.2负责设备的维修保养。 3.4.3负责验证方案和报告的审核。 质量控制部: 3.5.1负责验证过程中样品的检测,并根据检验结果出具检验报告。 3.5.2负责验证方案和报告的审核。 3.5.3负责检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验证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4.风险评估: 经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人员共同对直接接触物料及药品的生产设备进行了清洁程序风险评估,对存在的质量风险提出了处理措施,具体见《验证总计划》; 由于上一产品对下一产品的污染并不是均匀的分布在整个设备的接触面上,选择设备的最差区域,这些区域在清洁难度和残留水平方面代表对清洁规程的最大挑战,因此清洁验证的活性成分的取样计划的确定必须先进行风险分析,具体见《验证总计划》。 5、验证内容: 清洁验证前检查及确认项目

清洁验证方案

一引言 1 概述 贝诺酯合成车间生产设备均为专用型设备,专门用于单一品种、同一规格原料药的生产,各类型设备均制定有详细、完善的设备清洁规程和清洁记录,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与成品质量关系密切的清洗过程包括:氯化反应罐、酯化反应罐、离心机、板框压滤机、脱碳过滤系统、精制结晶罐、洁净区离心机、干燥箱、粉碎机、二维混合机等设备的清洗。同时,对洁净区的清洁进行验证,确认洁净厂房的清洁效果。本验证即针对以上关键环节的清洁规程和清洁效果进行清洁验证。 2 目的 通过对反应罐、离心机、脱碳过滤系统、精制结晶罐、洁净区离心机、气流干燥、气流粉碎等设备清洗过程的检查和监测,证明已经制定的设备清洁规程切实可行,能够达到保证药品质量的目标,文件资料符合GMP的管理要求,并为设备清洁规程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提供资料和依据。 3验证类别 本次验证为同步验证。 二参考资料 本文件参考了以下标准和指南: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 2.GMP(2010年修订版) 3.药品GMP指南 4.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版) 三验证准备 1 验证人员及职责 1.1 各部门的验证职责 质量负责人: 批准验证方案、验证报告。 生产负责人: 审核验证方案、验证报告。 生产运营部职责: 审核验证方案、验证报告。 提供公用系统保证。 提供设备维修保证。 针对不一致项界定解决办法。 负责测量仪器的校验,并提供校验证书。 生产车间职责: 起草、审核验证方案、验证报告。 组织实施验证方案。 收集相关数据,编写相关的验证报告。 对参与验证的人员完成必需的的培训。 指定操作人员,对生产设备进行操作,清洁和维护保养。 确定最终的SOP。 质量管理部职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