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中关于月亮的诗歌精选

古诗中关于月亮的诗歌精选

古诗中关于月亮的诗歌精选
古诗中关于月亮的诗歌精选

古诗中关于月亮的诗歌精选

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曹操《短歌行》

2.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曹操《短歌行》

3.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梦游天姥吟留别》

6.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7.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8.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9.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10.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11.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冥》

12.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13.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14.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5.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16. 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17.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8.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19.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20.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21. 举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22.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洒》

23.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24.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杜甫《咏怀古迹》

25.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关汉卿〈窦娥冤?滚绣球〉

26.愁,愁老父破碎的月光满怀

愁,愁老母零乱的白发满怀——潘洗尘〈饮九月九的洒〉

27.饮九月九的洒/饮一缕绵绵的乡愁/饮一轮明明灭灭的新月(同上)

28.月亮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3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

31.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32.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33.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欧阳修《天一词?玉楼春》

34.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38.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赤壁赋》

3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40.明月风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41.近水楼台易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俞文豹《清夜录》

42.人逢喜事精神爽,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43.月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秦策》

4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5.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47.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洲韩判官》

4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9.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吴歌《京本通俗小说》

5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51.大漠沙似雪,燕山月如钩。——李贺《马》

5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53.松桃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春题湖上》

54.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张煌言《入武林》

55.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56.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57.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58.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59.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梅花》

60.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于良史《春山夜月》

61.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陆游《游山西村》

62. 中秋夜月任陶情,月照波中分外明。

63.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4.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月愁来明月愁。——罗隐《自遣》

65.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66.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67.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

68. 云随竹动,月共水注。——陈后主《掖庭度雁赋》

69. 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欧阳修《会老堂口号》

70.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梁章钜

71.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

72. 又闻子规啼,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73.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4.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5.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霞。——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6.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7.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8. 谁为含愁凭独观,更散明月照流黄。——宋之问《独不见》

79.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80. 咏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81.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

82.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3.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84.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贾岛《寄韩潮州愈》

85.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高山早行》

86.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87.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曹植《白马篇》

88.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89.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木至》

90. 高卧南斋时,升帷月初吐。——王昌龄《周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91.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92. 松际露微月,涛光犹为君。——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93.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94.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

95.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庆公栖隐处。——孟浩然《夜泊鹿门歌》

96.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97. 今夜麓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98.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春宿左省》

100、松冈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西州张少府》

101、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奉济驿重进严公四韵》

102、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戴叙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103、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韦庄《章台静思》

10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105、谁知含愁独不见,使妾明月照流黄。——沈伶期《独不见》

106、更深月色半入夜,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107、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08、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109、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110、若非群玉山头见,会问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

111、月斜空碧合,河汉几时生。——王夫子〈月斜〉

112、凤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身。——孟浩然〈宿桐庐江广陵旧游〉

113、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

114、月宫秋冷桂团圆,岁岁花开只有攀。——边贡〈嫦娥〉

115、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秦观〈踏莎行〉

116、莫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下终南山过角斗斯山人置酒〉

117、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刘长卿〈江州重别薛柳……〉

118、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

119、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120、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山岭光入扉。——韩愈《山石》

121、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关于月亮的现代诗

关于月亮的现代诗 篇一:关于月亮的现代歌 关于月亮的现代诗歌 关于月亮的现代诗歌文/吴佩瑶你这有皎洁光芒,时圆时弯的月亮啊!离我们有多远?没法用尺子量。你这银光闪闪的,夜夜高悬的月亮啊!你到底有多美?曙光也比不上。你这又圆又大的,如玉盘的月亮啊!你要干什么呀?照亮祖国的大地。劳驾您啊,月亮!请带去我们———无限的情谊,无限的未来,无限的希望。《关于月亮的现代诗歌》 篇二:关于月亮的现代诗歌 关于月亮的现代诗歌 月亮文/吴佩瑶你这有皎洁光芒, 时圆时弯的月亮啊! 离我们有多远? 没法用尺子量。 你这银光闪闪的, 夜夜高悬的月亮啊! 你到底有多美? 曙光也比不上。 你这又圆又大的, 如玉盘的月亮啊! 你要干什么呀? 照亮祖国的大地。

劳驾您啊,月亮! 请带去我们——— 无限的情谊, 无限的未来, 无限的希望。 月亮作者:春日放歌 ——送给外孙女六岁生日的礼物有两个月亮一个挂在天上 一个挂在心上 天上的月亮清澈明亮 心上的月亮聪明漂亮 天上的月亮时隐时现 心上的月亮总在身旁 我喜欢天上的月亮, 更喜欢心上上的月亮 月亮的名字 叫起来很响 听起来很棒 有时她随妈妈出门 我便站在窗前守望 看见了天上的月亮 就看见我家的小姑娘

天上的月亮像小船 船上坐着个小姑娘 漂啊漂 心上的月亮又回到我身旁 浓眉大眼,小脸胖胖 睡梦里笑得很香 我摘下一片月光 披在她的身上 ﹍﹍﹍﹍﹍﹍﹍﹍﹍﹍﹍﹍﹍﹍﹍﹍﹍快乐的月亮作者:晚点回来2 那优雅的快乐女神 拒绝了太阳的盛情 翘首等待夜幕降临 携手风云繁星 共度爱的良辰 在风轻云淡中漫步 是她最惬意的时刻 品尝风脉脉温情的拂爱 体会云绵绵千般的柔情 她早已似醉如痴 她早就心花怒放 那爱的激流呀 让她仙姿佚貌

浅析古诗文中的月亮意象

浅析古诗文中的月亮意象 江苏省昆山市秀峰中学陈希凤 【摘要】古诗文中,月亮是个常见意象,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她是人们情感的载体,意蕴十分丰富:她的阴晴圆缺,象征了人类的悲欢离合;她清幽柔和的月光,既能表现人的悠闲自在,也能烘托人的凄凉心情;她亘古不变,蕴含时空永恒,人生短暂……这种种不同的意蕴,形成了不同的意境,也烘托出诗人不同的情怀。 【关键词】月亮相思离愁感伤悠闲永恒 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对古代诗文情有独钟。考察教材中所选的古诗文,就会发现,“月亮”这个意象频频出现。这是为什么呢?教学之余,我便有意无意地搜索资料,对这一现象作了一个粗浅的分析。 月亮,作为人们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她的阴晴圆缺,象征了人类的悲欢离合;她清幽柔和的月光,既能表现人的悠闲自在,也能烘托人的凄凉心情;她亘古不变,蕴含时空永恒,人生短暂……月亮的种种不同意蕴,形成了不同的意境,也烘托出诗人不同的情怀。 一、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从月亮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月的阴晴圆缺与人的悲欢离合何等相似!月亮的圆缺,自然会引起人们无限的联想。宁静的月夜,沐浴在清幽的月光之下,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 月亮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这是一首思妇怀念远游丈夫的闺情诗。开头写景,把主人公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夜深人静,明月皎洁,流光透过罗帐洒在床上。她一人独守空帏,寂寞凄凉。因此这明月的流光便成了诱发物,引出她积郁内心的不尽愁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是杜甫的《月夜》,安史之乱中,他流离失所,寄居长安,这里借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思念自己,实际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思乡怀人之情。正是因为诗人在长安望月,在思念妻子,才想到妻子正在想念自己,所谓“月圆人不圆”,这是夫妻离别后的共同感叹!诗人通过望月把自己真挚而凝重的相思之情流露无疑。 月亮还寄托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李白的《静夜思》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客旅他乡,夜不成眠。这时月亮悄悄地升起了,皎洁的月光穿堂入户,来到诗人的面前,恍如在地上下了一层霜。诗人不禁抬头仰望,那凝然不动的月亮似乎也在深情地看着他呢!这样的情景何其熟悉!自然而然,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朋故友,想起了曾经熟悉的一切的一切。这样的望月思乡的过程,很容易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水调歌头.中秋》是苏轼的咏月名篇,其中“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上是埋怨月亮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又亮又圆,实际上表达了对弟弟子由刻骨的思念。但很快,词人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因而 第1页

论白居易诗歌中的月亮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题目:论白居易诗歌中的月亮 论文完成日期2013 年 4 月

论白居易诗歌中的月亮 11秋汉语言文学(本科)张帆(1161001262901) 【内容提要】:本文从白居易二百余首诗歌中的酒、琴、江、月等众多意象中,筛其贯穿于诗人一生的“月亮”意象,总结出“月亮”这一形象在诗人坎坷多舛的一生中充当着四种角色:“月亮”,于诗人,它是忧患烦愁的载体,是关注民众的替身,是抒怀寄情的依托,是思亲和友的媒介。月亮,一直是诗人心情起伏的直接反映者和权威见证者。 【关键词】:白居易诗歌月亮替身依托媒介 一白居易诗歌的概述 “诗印高提教外禅,几人针芥得心传。并州未是风流域,五百年中一乐天。”元好问《遗山先生文集》卷十三如是评价白居易。盛唐是诗家辈出、诗星璀璨的一个时期,既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也有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更有李白、杜甫这两位双子星座。但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这种情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入中唐,该如何发展,成了许多诗人都在思考的问题。而这种思考的结果,便有了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和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可以说,正因为有了这两大诗派,中唐诗坛才有了可与盛唐相抗衡的实力。而在这些诗人中,白居易以其明确的诗歌理论和勤勉而多产的诗作毋庸置疑地确立了其在中唐诗坛的宗师地位。“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他留下近百万字的作品,其中诗歌约三千余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① 白居易算是一个长寿者,他经历了唐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等八个皇帝的统治。自诗人二十九岁登第起,他的创作就同他的仕途沉浮紧紧联系在一起了。他的诗歌,揭示出一位正直、进步的知识分子的心态,揭示出造就他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和那个阶层的特质。从他的诗歌中,我们真切地了解到一个和传统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唐人眼中的现实世界。诗人的一生是坎坷的,充满痛苦的,而诗人的作品也伴随诗人一生,因为诗人要抒情,要谏言,要生存,要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奋斗终身。 自古诗歌要抒情述志,情感的抒发忌直露而尚含蓄,借助相宜之景

论李白诗歌的月亮意象

论李白诗歌的月亮意象 摘要:自李白因母梦长庚而出生到晚年因醉酒入水捉月仙去的传说,表明诗人一生与明月有着不解之情缘。其千首诗作中就有月意象336例,涉月诗更高达400多首,月意象之丰富,意蕴之深邃,表现之突出,艺术之高超,都非他人可比,且对后来如刘禹锡、苏轼等咏月诗词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月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李白;诗歌;月亮;意象; 说到对唐诗的接触,首先是幼时从李白的《静夜思》等诗歌开始的,并由此而一下子喜欢上了唐诗。常为诗人笔下那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所吸引,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1]的大鹏;“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的黄河……深感诗人对那些雄伟、壮观的景象尤为倾心,总是将其放在广阔、苍茫、浩瀚的时空背景下,以其如椽的生花妙笔予以大胆夸张或神奇想像的艺术描绘和表现,构成雄奇壮美的诗歌意象;与此同时,也时常为诗人笔下那清新明丽的优美诗歌意象和意境所倾倒、所陶醉,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的诗情画意;“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游泰山》其六)的清新、明丽等等。特别是诗人笔下那反复出现的月亮意象,诸如:“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其十三)、“波光摇海月,星影入城楼”(《宿白鹭洲》)、“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月夜江行》)、“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等等,更是给读者以目不暇接之感。月的意象在李白的诗作中反复出现,其使用次数之多,频率之高,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笔者据《全唐诗》统计,李白的近千首诗中涉及到月亮的就有400多首,仅“月”的意象就出现了336次,这还不算那些如“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等等月亮的代称、别称,至于那些表现时间和月份的月则更不在统计之列了。由此可以看出,李白对月亮有一种出于本能、超乎常人的特别喜爱之情。对他来说,恐怕最为美好、最感亲切的东西就是心中和笔下的月亮了。诗人之恋长空皓月,不仅因为她有照见离人的情愫,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高洁的品格,而且因为她善解人意,能够慰藉诗人悲苦幽怨的心灵,并伴随其度过孤寂飘零的流落生涯,使之暂时忘记尘世的纷扰纷争,在安宁静谧的世界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寻觅尘世之外大千世界所涵蕴的无穷美感。 一、李白与月之不解情缘 李白的一生与月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不解之缘,或者说他对月亮有着一种特别的、如同图腾般的崇拜情结,诗人的一生也仿佛和月亮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相互视对方为知音与挚友,将对方作为情感诉说的对象,诗人将人生的喜怒哀乐诸般心绪都诉之于月,托之于月,常使得人与月共喜,月和人同忧。月亮成了反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李军:论李白诗歌的月亮意象及意蕴映和负载诗人无限情思的“心灵多棱镜”与“心灵多媒体”。在诗人笔下,有静态的月:清月、明月、圆月、残月……有动态的月:月出、月涌、月升、月落、月圆、月亏……有不同时间的月:古月、今月、春月、秋月、夕月、晓月……有不同地点的月:松月、萝月、林月、江月、海月、山月……也有各种形态的月:玉盘、玉轮、玉镜、玉环、玉钩、玉弓……不一而足。真可谓是多情谁似南山月,天上人间长相知了。试读其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写诗人少年时对明月的认识和理解。因年幼,把一轮圆月当作

关于月亮的现代诗歌简单

关于月亮的现代诗歌简单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旅宿》【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故人寄茶》【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皓月》 皓月闪烁在树林 枝干上树叶下 发出一种声音 啊,心上的人 池塘像深邃的明镜 倒映着黑色的柳影 风在柳梢啜泣嘤嘤 梦幻吧,是时候了 辽阔,温馨的宁静 似乎走下 星光闪烁的苍穹 这正是美满的时刻

《月亮》 有两个月亮 一个挂在天上 一个挂在心上 天上的月亮清澈明亮 心上的月亮聪明漂亮 天上的月亮时隐时现 心上的月亮总在身旁 我喜欢天上的月亮 更喜欢心上上的月亮 月亮的名字 叫起来很响 听起来很棒 《温顺的月亮作者》 白天,头也不回的走了 只剩下月光 温暖而驯服 不会在音乐里哭泣 不会在屏前发呆 成为唯一可以占为已有的秘密

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赏析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赏析 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所积累。否则,就容易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错误。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 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精选.)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白居易在总结我国自《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新乐府运动的形成和开展,白居易先进的诗论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他的《与元九书》,便是一篇最全面、最系统、最有力的宣传现实主义、批判形式主义的宣言。 首先,他认为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从而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政治目的。 他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所谓“为时而著”、“为事而作”,也就是他在《新乐府序》中说的“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针对当时的社会特征,他特别强调“为民”,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惟歌生民病”、“但伤民病痛”。将诗歌和政治、和人民生活密切结合,这是白居易诗论的核心。 其次,白居易还认识到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他指出要写作为政治服务的诗就必须关心政治,主动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泉源。《秦中吟序》说:“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与元九书》也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便是这一理论的实践。 第三,他阐发了诗歌的特性,并结合这种特性强调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 他以果木成长过程为喻,形象地、系统地提出了诗的四要素。“情”和“义”是内容,“言”和“声”是形式,其中尤以“实义”为最重要。“义”即《诗经》的“六义”,主要是指那种“美刺”精神。“实义”即以义为果实,也就是要“经之以六义”,使诗具有美刺的内容。因为只有这样的诗才能感人至深,并感人为善,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效果。所以说“莫深乎义”。白居易强调诗歌应为政治服务,也正因有见于诗歌的巨大感染力。 第四,为了充分地发挥诗的功用,更好地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政治目的,白居易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必须服从内容,为内容服务。 他“不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而力求做到语言的通俗平易,音节的和谐婉转。这对于“雕章镂句”的时代风尚以及“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传统诗教都是一个革新。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

论文编号 内蒙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 毕业论文 准考证号010********* 论文题目论李白诗歌中月亮的意象 姓名张树新 指导教师石海光 论李白诗歌中月亮的意象 作者:张树新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内容摘要]:李白的一生都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自古以来月亮就很浪漫,而诗人对月亮的那份独爱,那份真挚,那份同生共死,使笔下的月亮更加风情万种,千姿妩媚。在李白笔下的月亮有乡思乡闺的,感慨人生的,感叹历史的,清幽淡雅的,伤感时事的……无所不及。 [关键词]:李白诗歌月亮意象 自古以来泱泱华夏民族对月亮就有一份独特的情感,人们喜欢月亮,崇拜月亮。尤其是文人骚客们对咏月亮诗歌更是数不胜数、千姿百态并且还都赋予了她无数风情。月亮,从而被卷入中国的文学殿堂。千百年来,使历代文人所传唱。在诗歌的国度里写月亮的诗歌灿若星河,名篇佳句更是层出不穷,在这其中李白便是佼佼者。李白的一生都与月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不解之缘,或者说他对月亮有着一种独特的爱恋,在他的笔下月亮更是千姿百态。在李白的诗歌中涉及月亮诗歌高达三百多处。月亮就如“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的诗情画意,“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神奇梦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寂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真挚友谊,“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感慨。李白笔下的月亮有千姿万态的风情万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月亮在李白诗歌的意象美。 一、月亮的独特——情感 月亮在中国已成为一个历史文化,它早已超出了赋予她本身所在的意义。在中华民族文化海洋中,尤其是在灿若星辰的诗歌中,早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意象。月亮本无情,但文人骚客们面对皎洁的月亮变产生了无限的畅想,并赋予了月亮真挚的亲情。把自己的满腔真情,无限乡思都赋予了广袤天空中的那轮优美的月亮之上。在李白的诗歌中,月亮便是故乡,寄托了诗人的恋恋依乡之情;月亮便是闺妇眼中的柔情哀怨,有着无限的孤独与相思;月亮便是边塞战士孤寂的身影,有着一抹苍凉与悲壮。 (一)望明月抒思乡之情 自古以来,就把月亮作为思乡的一种寄托被历代文人所使用。人们追求和睦、美满的幸福家庭,追求对祖国的挚爱。在这种强烈的回归故里中望月思乡变成为一种固定的文化。无论是客居他乡、孤寂漂泊的游子,还是久戍边关、悲壮凄凉的边塞战士 ,月亮都是诗人借用的寄托手法。李白的乡思最著名,甚至人人皆知。如《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 这是一首抒情诗,描写无声的月光和客居他乡的漂泊游子,在秋夜望月时的思乡之情。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在深夜人静,辗转难眠思乡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背井离乡游子的共同心声。诗中没有神奇新颖的想象,也没有精巧华美的词语,有的只是对家乡深深的思念。望月就将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一一表露出来。他对故乡的思念全都寄托在这质朴无华、平淡如素的文字上,全都寄托在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之上。正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思乡的千古名句,所以月亮便成了那些漂泊他乡的游子对家乡思念的寄托。在几个明月高照

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赏析教学内容

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赏析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赏析 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所积累。否则,就容易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错误。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 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

白居易诗歌艺术风格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的诗歌风格 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诗坛又崛起了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走上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元白诗派的重写实、尚通俗的诗风,其远源可以追溯到三百首中的“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其近源则是安史之乱以来一批具有写实倾向的诗人创作,尤其是伟大诗人杜甫的创作。如有名的“三吏”、“三别”、《兵车行》、《悲陈陶》、《哀江头》等。这些诗作有两点最值得注意:一是继承了古乐府的形式,自拟新题,缘事而发,写真实实事、亲身见闻;二是以朴实真切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诗,力求通俗浅显。白居易继承杜甫写实传统的意识是非常明确的。元稹则更欣赏杜诗通俗化的倾向。在这一诗歌通俗化的过程中,张籍、王建、元、白等人由于诗风相近,成为元白诗派的主要成员。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重要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白居易作诗2800余首,有“诗王”之称。他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之外,还有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前两类体现着他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白居易的诗,在他在世时便已广泛流传,甚有影响,使他颇感自豪。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土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元镇也说白居易之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适。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一个人的诗作,在当代即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在古代是极少见的。不但如此,白居易诗当时还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名声和众多的国外读者,日本、新罗(今朝鲜)、日南(今越南)等国,都有传写。据史料载,当时日本嵯峨天皇就曾经抄写过许多白居易的诗,藏之秘府,暗自吟诵。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契丹国王亲自将白诗译成契丹文字,诏番臣诵读。 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

“月亮”意象的含义

月亮意象的含义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 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等。 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明月千里寄相思——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赏析

明月千里寄相思——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赏析 摘要:月亮挂在夜空,离我们那样近,又那样远,始终可望而不可及。这中间 隔着的,是文化的距离,是情思感悟的距离。也许,透过下面对古诗词中有“月亮”意象的相思情歌的赏析,我们可以看清月亮的复杂表情,缩短与月亮之间的心理 距离,对全面认识和理解诗人诗歌创作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个性特色有 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月亮相思意象 傅绍良在《论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与哲人风范》一文中这样说过:“在情感寄托阶段,月亮已由独立的客观景物内化为人类情感的组成部分,创作主体以象征、移情等手法,将自我感情倾注到月亮意象上,主客体通过某种特定的感情活动和 谐地融合在一起。”的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相思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 一、有离别和思念的相思。白居易曾叹息“商人重利轻别离”,可生性浪漫的 诗人们正好相反,常常为生离死别而叹息不已。不管是与亲人、友人、恋人还是 与故国家园的分离,当时的情怀都会在诗人心中久久萦绕——成灰亦相思,从而 创作出大量的离怀诗。早在诗经《陈风·月出》中,月亮就已经用来寄托恋人间的 相思之情了,可见这一象征意义的渊源之久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则将相恋中的男女心态逼真地描写出来了。二人相隔很远,心中爱的语言不能直接地向对方表达,只能望着月亮排 遣相思之情。杜甫在他的《月夜》中也曾写到:“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 的一开始是既突兀又形象:诗人身在长安,不写长安的月夜,却突然写起鄜州的 月色;不写自己怀念妻子,反而写妻子想念自己。这种写法超越常规,但仔细品味,却很有一番深意。正是因为诗人在长安望月,在思念妻子,才想到妻子正在 想念自己,所谓“月圆人不圆”,这是夫妻离别后的共同感叹!诗人通过望月把自 己真挚而凝重的相思之情流露无疑。借月抒发相思之情的作品中,最有特色的莫 过于南宋吕本中的那首《采桑子》了:“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到团圆是几时?” 作者写一位思妇夜不能寐,独立江边楼头,对着一轮明月,产生了无尽的离愁。 同是一轮明月,它有着皎洁明亮、南北东西处处随人的特征。可恨我的夫君,他 却不能像这轮明月,总是离家别妇远走他乡,让我独守闺房、孤单寂寞。 二、有对故乡和友人的相思。在众多的诗词中,诗人思乡、怀友的情思常寄 托与明月,真可谓“明月千里寄相思”。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 出来的。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 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 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 的喜爱。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李 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人把对朋友的一腔思念化作奇思妙想,请明月清风代劳去夜郎转达自己的问候,寄托自己对老友的牵挂与思念,堪称借咏月抒写友情的千古绝唱。 三、有“边塞”相思。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 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诗人

浅谈白居易和他的诗歌创作

浅谈白居易和他的诗歌创作 摘要:安史之乱后,唐代由盛转衰进入了中唐时期,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诗人则如群星灿烂带着他们的诗进入了唐代的第二次高潮。白居易则无疑是中唐诗坛一颗璀璨的明星。从白居易的生活遭遇起,个人的经历使他的作品的风格先由讽喻再到后来的闲适。无论从个人的遭遇抒发不平之鸣,或是关注社会反映人民的苦难,大都正视现实。反映人民的苦难,其观察与体验更为深刻,题材内容更为广阔。他的诗作只要分四类,有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及杂侓诗。其中著名的就属讽喻诗和闲适诗,这两类诗充分体现了白居易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因此他的诗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白居易讽喻诗闲适诗影响 正文: “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这是白居易在写给东华帝君的《与元九书》中写到的,也因此他的一生都秉承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原则。 白居易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00)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一、他的兼济之志 白居易在为官期间由于不满官场的黑暗,创作了很多的讽喻诗。如《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就是最具代表的作品。在《伤唐衢二首之二》中,白居易曾说:“忆昨元和初,忝备谏官位。是时兵革后,生民正憔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这表明了他作《秦中吟》的目的。《秦中吟》10首,内容主要暴露官场的黑暗,权贵的骄纵、对百姓的欺压。 如《议婚》:约作于元和五年(810)。作者对当时崇尚的婚姻观作了一番评论,对当时受封建门第观念影响重财轻人,攀高结富的恶俗做出揭露与批判,并对难于出嫁的贫家女寄予了同情。 《重赋》:当时皇帝除国库外,另设私库,储藏群臣进贡的财物,以供自己享乐之用。地方官员借机巧立名目,大肆搜刮聚敛,以“羡余”(即赋税之盈余)的名义向皇帝进贡,从而得到加官晋爵的机会。广大劳动人民则在重税压迫下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困苦不堪。作者对此现象大为不满,但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没有或不敢把矛头指向皇帝,只得对贪官污吏作出强烈批评。但诗的后半部分对重赋产生的后果的大力渲染,无形中强化了对“本意在忧人”而实“夺我身上暖”的最高统治者的仇恨。评论者以之与杜甫《石壕吏》相比。《伤宅》:唐代中叶,达官贵人奢侈成性,动辄大兴土木,营造园第。这种行径对百姓造成了灾难。作者对此进行了讽刺,认为兴建豪宅的钱最好用于救济贫民,宅地与荣耀的不朽是不可能的:“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

论李白诗歌中“月”的意象

摘要:李白是我国开一代诗风的伟大诗人,是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伟大典范。李白诗中的月意象内涵丰富,随着环境和心情的变化而意蕴纷呈。月意象是可以倾诉衷肠的知已;是故乡,是亲人,是挥洒不尽的情愁;是诗人高洁人格的化身,是诗人崇高精神的宿营地。月意象之丰富,表现之突出,艺术之高超,都非他人可比,月意象的运用,使李白的诗歌更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特质,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即可以说它有寄托,也可以说她只是抒写感慨,想落天外,奇之又奇。增强了李白诗歌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为李白诗歌涂上了一层明丽、神奇的艺术色彩。 关键词:李白;诗歌;月亮;意象;

目录 一、引言----------------------------------------------------------------3 二、李白与月的不解情缘--------------------------------------------------3 (一)意象的内涵-------------------------------------------------------------------3(二)李白的不解情缘-------------------------------------------------------3三、李白诗中的“月”意象-------------------------------------------------------------------------4 (一)、以明月象征美人和恋情-------------------------------------------4(二)、以明月象征国家、帝王--------------------------------------------4 (三)、以明月象征对故乡、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4 (四)、以明月象征自己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5 (五)、以明月象征人的高洁品质-----------------------------------------------------------------5 (六)、以明月抒发孤独、凄清、郁愤之意-----------------------------------6 (七)、以明月意象象征哲理的启迪-------------------------------------------------------------6 四、“月”意象在李白诗中的作用---------------------------------------------------------------------7参考文献--------------------------------------------------------------------9

毕业论(白居易诗歌述评)文

白居易诗歌理论述评 [摘要]白居易的文学成就表现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方面。他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自我要求,主张文学创作要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形式上要通俗易懂,内容上要“直书其事”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目的。为此白居易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他的诗歌理论针对中唐时期的社会矛盾而发起,在与朋友的书信中得以阐释。本文先简单的介绍白居易的生平,进而从诗歌的创作及功用的角度对白居易诗歌理论进行评述。体现白居易诗歌理论在今天的意义。 [关键词]白居易;诗歌理论;思想内容;创作原则 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所作的讽喻诗,在相当的广度上和深度上揭露了中唐社会的黑暗和下层人面的疾苦。在总结我国自《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在《与元九书》、《新乐府序》、《读张籍古乐府诗》、《采诗以补察时政》等文章中,表达了他的诗歌理论思想。这其中既讨论了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又强调了诗歌的现实功用。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 一、白居易的生平与思想 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作家的创作既表现社会现实又表达个体思想。白居易作为一位现实主义的诗人,他的诗歌大量反映社会疾苦,这与其生活的时代特点以及白居易自身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中唐时期,唐朝由盛转衰。特别是经过安史之乱后,社会矛盾重重,战乱不断民生凋敝。政治上腐败加深,对老百姓的盘剥也加重了,整个社会日渐动荡不安。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文人们的创作题材和主题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例如从边塞田园诗的写作转向关心人民疾苦的文学创作,这其中的重要诗人就有白居易。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基础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父白季庚是明经出身,做过彭城县令等官职。白居易的母亲善良贤惠。这样的家庭环境让白居易从小就有了一个学习的良好氛围培养了白居易良好的学识修养。 白居易的少年时代,由于藩镇动乱的影响、父亲任所的变动,辗转各地。这样的经历使白居易从小就感受了百姓的疾苦,为他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打下基础。他从小聪明过人,想通过考进士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刻苦攻读而通过宣州府的乡试、后又一举登进士第。 初入仕途的顺利,让白居易对自己的未来和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抱负,产生了兼济天下的情怀。在与元稹相识备考的日子里,白居易思考时事写出了《策林》七十五篇,对当时社会各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后来他们以相近的平易流畅诗风,共同开创了一个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也就是后来所称的“元白诗派”。 元和五年(810)白居易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但仍充任翰林学士并可草拟诏书。因为可以参与国家机要,陈述自己的见解,白居易显示出了很高的政治热情。他经常上书陈述自己的见解,对一些负面现象也直言上谏。 这一时期白居易创作了《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诗歌创作进入一个重要时期。白居易和好友元稹等以新乐府诗歌为轴心发起了新乐府运动。白居易在这种有利环境下创作的反映人民疾苦的诗歌是值得称道的。这既是诗人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诗人兼济天下情怀的集中展现。 2.出任江州司马,人生转折 “唐代文士多有遭贬的经历,这对其仕途、生活、情感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贬谪期

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导语: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写月写得最多的是李白,在他现存的千余首诗中,就有430多首提到了月亮;写月写得最好的也还是李白,他笔下的明月为盛唐诗坛增添了无尽的光彩。月在李白笔下被构建成了广泛而多样的意象,这些意象,有儿童般的天真;有气盛之年的豪情;有耄耋老人的沧桑,又甚至显示了一种朴素温馨、近乎女性的柔情。 李白与月,因缘甚深,深到简直有点生死相许。传说李白生于满月之夜,女儿叫月圆,儿子叫明月奴,李白之死也是因“醉入水中捉月”故。尽管后人考证这些传说不尽可信,但诚如有人指出的那样。“李白作为伟大的月光诗仙,却’是毋庸置疑的”。皓月千里,窗前庭院,山川溪谷、松林竹丛,湖畔江岸,诗人精心细品,想落天外。或悲或喜,亦哭亦笑;时吟啸抒怀,偶黯然神伤;法自然之天趣,得宇宙之空灵――月与李白构成了千载佳话,万世景观。月之与李白,如菊之于陶渊明,梅之于陆放翁,活脱脱诗人的化身!据粗略统计,在李白流传至今的千余首诗歌中,就有430多首提到了月。这些月亮,就时间而言,有晓月、落月、夜月、秋月等;就地点而言,有峨眉山月、长安月、金陵月、洞庭湖月等;就景物来说,有山月、湖月、云月、沙月、石上月等。至于一般人描述的圆月、半月、弯月等形态不一的月亮和明月、朗月、皎月、浩月等色彩各异的月亮则更不在话下。此外,还有苦月、寒月、冷月、孤月这些带有浓厚主观情感的与明镜、琼钩、白玉盘等称呼不同的月亮。月在李白笔下被构建成了广泛而多样的意象,这些意象,有儿童般的天真;有气盛之年的豪情;有耄耋老人的沧桑;又甚至显示了一种朴素温馨、近乎女性的柔情。仔细研读李白的咏月诗,粗略地把他笔下丰富的月亮内容抽象地概括为自然、情爱、边塞、时间四种意象。 一、月的自然意象 月首先就是作为一个自然的审美对象而被人们歌咏与吟唱的。她朦胧美丽、静谧皎洁。晶莹澄澈的月光世界是美丽纯洁的象征。从《诗经》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到“花容月貌”、“闭月羞花”,一直以来月都是以一种与太阳精神相对立的审美意象而存在,是女性和爱情的代言体,加上洁白玉兔、美丽嫦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