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光农业的复合型开发模式初探_以肇庆广新农业生态园为例

观光农业的复合型开发模式初探_以肇庆广新农业生态园为例

观光农业的复合型开发模式初探_以肇庆广新农业生态园为例
观光农业的复合型开发模式初探_以肇庆广新农业生态园为例

文章编号:1000-8462(2004)05-0679-04

观光农业的复合型开发模式初探

———以肇庆广新农业生态园为例①

肖 光 明

(肇庆学院财经系,中国广东肇庆 526061)

摘 要:观光农业是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形式之一,结合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实践,文章提出了观光农业复合型开发模式的思想,认为这一开发模式有助于优化我国观光农业发展思路;系统总结了广东省目前较大的观光农业项目———肇庆广新农业生态园复合型开发的主要表现及其带来的新特色,并就观光农业复合型开发及后期经营管理涉及的开发条件、规划原则、管理方式和市场推广等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观光农业;复合型开发模式;经营管理;广新农业生态园;肇庆市

中图分类号:F590.7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1];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被认为是继城市游乐园、主题公园之后我国旅游开发的热点之一。观光农业就其类型而言有多种,一般按是否收取门票,可分为不收门票的开放性、非主题公园型的农业观光地和收取门票、封闭的、主题公园式的观光农业园[2]。两者均有专业型与综合型之分。专业型即由单一的农作物品种组成,综合型即由多品种的农作物组成。由于主题公园式观光农业园既有门票收入又有园内多个环节收入,因此经济效益相对较好,实际上已成为我国观光农业开发的主要形式。

广东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观光农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目前该地区已建观光农业项目34个,开发呈现多样化格局。虽然总体发展效果尚可,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些主题公园式观光农业园(以下简称观光农业园)有的因为过分强调传统农业的生产功能而开发深度不够,吸引力不强,有的忽视观光农业的田园化、乡土化特征,误入城市主题公园、游乐园的开发套路,生命周期大为缩短;也有的通过多功能开发,发展得不错,但因为与观光农业的初期开发思路不尽相同,被一些学者批评为在搞城市化[3],但该类观光农业园却游客众多,并不见衰败的迹象,反而显示出旺盛的发展势头。如肇庆广新农业生态园、三水的“荷花世界”、深圳的“海上田园”等。近年来不少学者对观光农业进行过认真研究,成果颇丰,但实践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理论思考。

结合珠江三角洲观光农业开发的一些新做法,笔者在此提出观光农业的复合型开发模式这一概念,并将其中的一些观光农业园称为复合型观光农业园。所谓观光农业的复合型开发模式,就是根据乡村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本身的产品多功能复合型特点,结合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在不改变旅游地总体地域环境和田园氛围的前提下,进行旅游产品的多功能开发活动。对观光农业园的开发问题,卢云亭曾提出过“五个结合”的原则,即园内农业观光植物与别墅建筑需求相结合、与康体健身相结合、与绿色食品生产相结合、与古今文化相结合、与动态项目相结合[2]。实际上已具有某种复合开发思想。复合型观光农业园的复合性质,不仅仅表现为农作物品种或者农业景观类型的多样性,而主要是旅游项目和设施的建设、旅游产品的开发,呈现多样化特征,广泛吸引不同层次、不同旅游动机的人们,一般兼有观光、示范、教育、娱乐、度假、会议等多项功能。笔者在分析观光农业园复合型开发模式存在的市场价值时,认为该类观光农业园主要是以传统乡村农业的基本特征,如自然休闲、乡土文化、农事生产、乡村景观为基础,通过改进发展初期一些农园普遍存在的开发深度不够、人造景点粗糙、吸引力不强、客源层次欠丰富以及安全状况不佳、卫生条件差等问题,采取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开发策略,以求适应多个客源层次,是市场导向开发思想在观光农业开发中的进一步体现。该类观光农业园往往由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开发和经营管理,有明确的主题和系列策划活动,一般以长期投资收益为目的[4]。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现有研究对观光农业园的这一开发模式较少从理论上给予总结,多简单称之为“城市化”。本文以广东省较大的观光农业项目———肇庆广新农业生态园为例,对其复合型开发模式的若干经验及启示进行分析。

2 肇庆市广新农业生态园概况

2.1 区位条件与开发背景

广新农业生态园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的肇庆市下属的高要白土镇,约在北纬22°、东经111°位置,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年均温22.1℃,年均降水量1,613.7mm,年均日照1,815.72h。该园始建于1999年4月,现占地5,000多亩,是

第24卷第5期2004年9月

经 济 地 理

ECONOMIC GEO GRAPHY

Vol.24,No.5

Sep.,2004

①广东省教育厅项目(编号:02S J C630001)资助。

收稿日期:2004-03-09;修回日期:2004-05-20

当地政府通过土地整理推动农业综合开发,促进旅游发展的精品项目。宏观区位良好。与旅游名城肇庆隔江相望,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七星岩、鼎湖山仅30—40分钟车程,广肇(广州至肇庆)高速公路从附近经过,距离广州、佛山车程均在1.5 h之内。该园微观选址也不错,所在位置与高要城区和当地村庄保持一定距离,东面与肇庆高尔夫球场毗邻,西面与高要白土优质水果场相连,与高要城区仅10分钟车程,与肇庆市区均有直通巴士。

高要是与肇庆市区一江之隔的县级市。1998年高要市政府结合省山区会议精神,开始实施绿色经济兴市战略。在对一些荒芜之地进行整合时,考虑与广州等珠三角城市群相距不远,有巨大客源市场作依托,故认为发展观光农业是增加当地群众收入的好路子。其基本开发思路是,政府先以一次性补偿或分期付租金的形式征收当地农民在该园范围内的土地,再将土地折价入股、招商引资,通过“改地适树”和运用现代生态学成果,采用现代股份制企业的管理模式,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同时进行种养、商饮、旅游接待设施等综合开发。2.2 功能定位与经营现状

广新农业生态园在总体规划、旅游产品整合、旅游项目经营方面博采众长,强调“特而不俗、特而不贵、特而有生命力”的开发思想。目前规划了四大功能区:①生态环保农业区。包括百果园、百花园、瓜果园、茶园和江南五秀田,共计100余种热带亚热带植物,栽种面积占其土地面积的70%,是该生态园的主体。②极限运动探险区。该区设计的项目以水上运动为主,利用农业园中30余块水塘中面积较大、区位较好的三块做文章。③青少年素质教育区。包括军体训练、除草、种菜、摘瓜、野炊、露营等一系列生活体验,以及青年旅馆。④康体娱乐及会议培训区。该区娱乐设施繁多,新奇,同时规划了1个会议中心,即位于荷花湖中的荷花苑,可容纳500余人同时与会。日式别墅10栋,欧式别墅5栋,总客房200余间,运动馆1个,游泳池1个,烧烤场1个。

广新农业生态园开业3年来,通过滚动式发展不断丰富旅游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对外加强市场营销工作,重视景区形象塑造,逐渐形成一个集农业示范、农业观光、绿色度假、素质教育、商务会议等旅游产品为一体的大型观光农业园,复合程度如此之高是不多见的。3年来广新农业生态园旅游市场拓展很快,业务量蒸蒸日上,经营管理成绩比较突出。2003年全年接待游客达25万多人次,营业收入突破1,000多万元,500余间住房全年平均开房率达70%,周末则达96%以上,当年被广东省旅游局评为“广东省旅游新亮点”。近年又相继被省政府评为“广东省补充耕地易地开发示范基地”、

“广东省生态示范场”、

“广东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及“肇庆市文明示范窗口”等,在省内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3 广新农业生态园复合型开发模式的主要表现与新特色

广新农业生态园复合型开发模式的主要特征,突出反映在绿色休闲、商务会议和素质教育三项旅游功能以及为此设计的休闲度假别墅群、商务会议中心、青年旅馆等旅游接待设施建设,以及后期的经营管理方面。但前瞻性规划和精品化建设,给该园带来了一系列新面貌、新特色。由于复合型开发模式是对观光农业初期开发思路的优化发展,这些新特色也是建立在这一开发模式基础上的,故笔者在此一并总结归纳。

3.1 土地整理和乡村景观改造的作用十分突出

广新农业生态园所处的“福寿坪(土名)”,多年来由于违反自然生态规律盲目开发,耕作层遭受严重破坏,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极差,水土沙化、干旱、水土流失情况严重,水利系统也毁坏荒废,失去了抗旱排涝能力,一般的农作物已无法生长,逐渐被当地农民废弃,成为荒芜之地。晴天时土壤坚硬似铁,下雨后则黄泥泛滥成灾,被当地群众戏称为“晴天张牙舞爪,雨天头破血流”,是一片连野草都不容易生长的“黄土高坡”。但广新农业生态园,坚持科学的集约化经营,通过艰苦努力,使该地逐渐形成了良性生态循环,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意盎然的“世外桃源”。土地整理和乡村景观改造的作用十分突出。比较我国多数观光农业的开展,几乎都是利用现有发展较好的农业资源来进行的,而广新农业生态园则完全属于“白手起家”,因此该园是当地农业生态化和乡村土地整理的杰作,创造了土地利用新属性[4]。这为我国开发观光农业在微观选址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3.2 绿色休闲、商务会议和素质教育三项功能兼顾

广新农业生态园兼有观赏、品尝、购物、务农、娱乐、疗养、度假等观光农业园的内容,突出强调绿色休闲、商务会议和素质教育三项旅游功能。设计的休闲度假别墅群、商务会议中心,或置林间,或置水边,充分注意了与周围绿色环境的协调,体现了“进门是现代化,出门是大自然”的特点,雅俗共赏。卫生安全方面,设有医疗诊所和保安人员,配备自行车,日夜巡视,为需要帮助的游客提供服务。解决了城市游客既向往乡村田园风光,又怕不卫生、不方便、不安全的矛盾心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新农业生态园还特别注重青少年素质教育市场,重视相关产品的开发。如建设可容纳400余人的青年旅馆以及古朴攀爬、漂流与攀岩、知识长廊、农业躬耕园、国防知识教育等接待设施,通过寓教于乐、教乐结合的活动形式,活跃青少年的身心,达到锻炼体质、磨练意志、增长农业知识的目的。目前许多观光农业园主要是体现休闲度假、回归自然的功能,如此重视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不多见的。这是广新农业生态园对社会的一大贡献,也赢得了珠江三角洲青少年这一庞大的客源市场。一些学校甚至把每年学生军训都放在这里。2001年省政府授予该园“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荣誉称号。

3.3 绿色食品的开发形成系列且丰富多彩

观光农业园向游客提供农产品种类和数量的多少,是其农业生产功能大小的重要衡量标准。其中,绿色食品应是观光农业园向游客提供的主要农副产品。绿色食品强调在生产的源头使用有机肥,杜绝化肥、农药等环境污染物的使用。但一些观光农业园由于不重视农业的生产功能,没有绿色食品,或绿色食品甚少,甚至从外面购进充当本园产品欺骗顾客。广新农业生态园设有绿色食品专卖店,专门销售生态园自产的无污染绿色农副产品,或鲜品、或干品、或深度加工品。由于农作物品种多,面积大,故能保证品质、供运充分,并形成三大系列。如“绿色店”销售三类绿色农产品:①干货类,有近20个品种,包括荔枝干、龙眼干、花生干、菜干、白芝麻、肇实、黑芝麻、冬瓜干、笋干、剑花、笋花、豆干、苦瓜干、金针菇、白瓜

086经 济 地 理 24卷

干、鼠瓜干、沙姜干、淮山、黑糯米等。②咸什类,包括霉菜、大头菜、头菜片等。③凉茶类,如淡竹叶、枇杷叶、夏枯草、田基王、木棉花、布斋叶、王仔叶、冬瓜皮、鱼腥草、芦荟干、猫瓜草、鸡骨草等。这些绿色农产品随季节而变化,琳琅满目,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

3.4 农业生产和旅游经营成分比例控制合理

农业生产和旅游经营成分比例控制是否合理,是衡量观光农业是否走样的关键。一个成熟的观光农业园不单要重视农业景观建设,也应重视农业生产功能的培育。广新农业生态园中,水塘面积约占34%,山地面积约占58%,其余为基础设施用地和旅游设施用地。山地面积中划为农业种植区的面积就有2,000多亩,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和“改地适树”的程度,分别安排种植了环保蔬菜和荔枝、龙眼、油柑芦荟、佛手、芒果、杨桃、粉蕉、云南甜笋、台湾麻笋、青枣、野生埝子等几十种经济林作物。30余口水塘多数则以养鱼、种莲藕为主。部分沼泽地符合水田条件则辅以水稻种植。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羊群、马匹、孔雀组成以动物放养为主的牧业。农业种植区强调只施农家肥,以保证生产出来的水果、蔬菜符合绿色食品的标准。由种植业、渔业、牧业组成生态环保农业区,是该园的主体。尽管广新农业生态园主要以此为基础发展旅游业,但仍然强调农业的生产功能,每年均生产为数不少的农产品供应市场,首先是园内市场,而且逐年增加。平时季节性的劳动则请当地的农民担任,以增加农民收入。园内目前的380余名员工中也有80%是在肇庆市、云浮市当地招聘的,注重吸纳当地人员就业。

3.5 经营管理中突出市场营销工作,成效显著

广新农业生态园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高度重视市场营销工作且成效显著。经营管理者专门组织了素质较高的市场销售部。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市场定位:大众休闲度假旅游、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商务会议基地。其中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又再分为团体度假、家庭周末度假、自助式度假、探险猎奇者等四个细分市场。就青少年旅游市场而言,有针对性地利用春游、秋游、寒暑假期、节假日制定青少年游园方案,加强与学校及教育机构的联系,巩固学生市场。对商务会议市场的开拓,则借助于各类会议的高发期,积极向消费团体推介,每年接待不同规模的会议多达250余个。

促销方法灵活务实,是广新农业生态园的特色。对本地市场,采取的手段有:①依靠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与扶持,结合本地新闻媒体进行宣传;②主动上门向机关团体、社会机构派宣传纸张、挂历等资料,并给予优惠政策,逐渐形成一批回头率高、消费稳定的团体。对广州等外地市场,广新农业生态园则作为重点来营销。在广州设立办事处拓展广州业务,并多渠道参加广州、香港及临近城市举办的旅游交易会、展销会,或运用合作方式把各地较大型的旅游工作年会吸引到本园召开,乘机为自己大做宣传。另外,无论是本地市场或外地市场,广新农业生态园对阶段性宣传时机也把握较好,如利用中国传统的节假日、各类会议的高发期、各应节水果的最佳采摘期、旅游黄金周、学生假期等等,针对不同的消费对象有的放矢地采取传真、寄卡片、派卡片等方式促销生态园的服务与设施。

当然,广新农业生态园能取得今天的显著成绩,也与该园是在当地国土局立项的土地整理项目有关,如开发中得到国家土地政策的优惠和一部分土地整理经费[5],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而降低了开发和经营成本等。这是一般私人投资性质的观光农业园所不具备的。

4 观光农业复合型开发及后期管理的几点思考观光农业的复合型开发模式,实际上是对近几年各类型观光农业园在开发过程中一些有市场前景做法的肯定和归纳,但目前理论上并不完善,实践中需继续探索。笔者认为,该开发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观光农业环境资源,加强旅游产品的“精品化”和多功能开发,进一步强化某些客源层次的市场份量,并对新的潜在客源市场进行开拓,形成规模化经营态势,以谋求更好的经济效益。

4.1 开发条件:良好的区位、多样的景观、优越的生境

观光农业的复合型开发模式往往安排较多的旅游项目和接待设施,因此开发投入成本相应增大,应认真考察其开发条件。笔者认为,主要考虑因素应有三方面:①良好的区位。多数学者认为观光农业园应建立在城市近郊和道路交通良好的地区[6]。对复合型观光农业园而言,由于自成体系,相对独立,距离可以适当远一些,但交通要好。但距离远的话最好要有其他风景区作为组合。如肇庆广新农业生态园依托“星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其促销带来了极大便利。②多样的农业景观。如农、林、牧、渔各类型资源的地域组合、乡村生态景观的系列配制等。农业景观的多样化必然大大增加吸引要素,为旅游项目的多样化开发创造条件。这是衡量观光农业有没有复合型开发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应重视农业景观的建设、改善和塑造。③优越的生态环境。营造并保持良好的区域总体生态环境,特别有利于休闲度假市场和商务会议市场的开拓。如果园内空气、水质污染严重,各类用地存在脏、乱、差的状况,该类客源市场将受到严重制约。另外,一般而言,观光农业园的复合型开发应该是在本身面积有相当规模的前提下来进行。

4.2 规划原则:务必从总体上保持观光农业的田园化、乡土化风格

田园化、乡土化发展思路是观光农业开发的基本原则之一。观光农业的复合型开发过程与人们经常说的“城市化”虽然有重要区别,但也并不遥远,故应坚持科学规划,重视功能分区,务必从总体上保持观光农业的基本特征,那就是田园化、乡土化风格。在这方面,三水“荷花世界”把握得不是很好,田园味、乡土味不够。不管其主题选择如何,房屋建筑多少,其主题氛围都应该突出自然的亲和性。建筑设计必须宜低不宜高、色调与周围环境掩映成趣,必须凸现乡村田园情调,否则便不能算成功的。目前来看,一些观光农业园采用了城市游乐园、主题公园的开发模式,存在着不少开发失误。如将景区“精品化”理解为“城市化”,尤其是那些对市场前景盲目乐观、财力雄厚的开发商投资的观光农业园;建筑风格上的求“洋”求奇心理,尤其是度假设施(别墅)的建设,“土”味不足;还有细部设计上的求“齐”心理,最明显的做法是在建房子时把原来的树砍光,房子建好后重新栽种,追求单一的整齐,使“野”趣大为降低,并不可取。同时,有学者认为观光农业是一种生态园林[7],但传统的园林造园手法实际上对观光农业

186

5期 肖光明:观光农业的复合型开发模式初探

并不尽合适。因为这些都会从总体上淡化观光农业的田园化、乡土化风格。当然,笔者也不赞成绝对不能改变原有乡村景观的观点(实际上乡村景观本身也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但应减少到最低程度。

4.3 管理方式:综合性、专业化与生态化管理

作为收取门票的景区,复合型观光农业园的经营管理是一种现代企业行为。由于项目多、员工多、机构多,与普通观光农业园相比,其管理难度明显增加,管理的综合性特征突出,这对经营者提出了新要求,应理顺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水平。同时,生态化管理作为观光农业的基本管理手段,在复合型观光农业园中应得到加强,同时还应突出专业化管理。作为典型的“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经济系统[8],复合型观光农业园应该遵循生态学原理,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尽可能通过多个营养级、多级食物链形成园内良性生态循环,体现经济管理基础上的专业化、生态化管理策略。如广新农业生态园在山上种荔枝,荔枝林内养鸡,鸡以荔枝树上的虫类为食,鸡粪则为树下的土壤增加肥力和有机质,形成“鸡灭虫”、“粪肥泥”的良性生态循环,同时也孕育出了该园的特产:荔林生态鸡。上乘的品质受到游客们的欢迎,成为园内的一道招牌菜。另外,为了真正达到农业示范和学习教育的功能,面对种类繁多的农作物、动物,可考虑采用“农民+专家+经营者”的管理方式,聘任水稻、果树、动物等方面的专家以顾问的形式参加技术管理和培训工作,甚至可成立相应的农业研究机构。在青少年农业劳作过程中,则应有专业人员担任辅导。复合型观光农业园的经营不能因为片面强调商业利益而忽视专业化、生态化管理。

4.4 市场推广:层次化、多样化与品牌化策略

复合型观光农业园的市场推广工作,既要结合观光农业的特点又要跳出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概而言之,应是层次化、多样化与品牌化经营策略三者的有机结合。

复合型观光农业园旅游产品类型丰富,可适应多个顾客群,但市场仍应分层次,应锁定主要的几个细分市场。如广新农业生态园就锁定大众休闲度假旅游、青少年素质教育、商务会议三个目标市场,进行重点推介。要强调多样化的促销手段,应对目标市场顾客综合运用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人员推销等各种方式,或与主要客源市场的旅行社、旅游企业或本地区传统景区积极开展合作。尤其可结合各季节农作物的采收期和当地的乡风民俗,大胆采用城市主题公园的一些营销技巧,推出若干有特色的节事活动。如广新农业生态园在2002年10月18日举办了第四届全国舞狮锦标赛,经媒体宣传后就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要树立品牌化营销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价格竞争将逐渐过渡到以文化为内涵的品牌化竞争[8]。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复合型观光农业园的经营者应摆脱小农意识,树立长远的战略眼光,通过景区建设的精品化、旅游服务的优质化以及旅游形象的鲜明化等途径,逐渐达到在市场上确立自身良好品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

2000,(2):176-180.

[2] 卢云亭.观光农业产品规划与设计[A].首届观光农业与乡村旅

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0,(7):18-23.

[3] 赵敏.珠江三角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与生态经济分析[J].广州

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9):14-17.

[4] 舒伯阳.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旅游学

刊,1997,(5):41-43.

[5] 王云才.从珠江三角洲的实践看我国田园公园的发展[J].旅游

学刊,2001,(2):12-15.

[6] 梁明珠.观光农园旅游开发问题探讨[J].暨南大学学报(哲社

版),1996,(6):44-48.

[7] 龙岳林.论中国观光农业型园林的发展前景[J].中国园林,

2001,(6):23-27.

[8] 冯维波.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生态经济学思考[J].生态经济,

2001,(4):31-34.

[9] 余鑫炎.品牌战略与决策[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

67.

AN DISCUSSION ON THE EXPLOITING MODE L IN THE COMPL EX SIGHTSEEING AGRICU L TURE———TAKING THE GUANGXIN ECOLOGICAL AGRICU L TURE YAR D IN ZHAOQING AS AN EXAMPL E

XIAO Guang-ming

(Finance Department of Zhaoqing College,Zhaoqing526061,Guangdong,China)

Abstract:The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is one of the main form in rural tourism ex ploiting.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of the Zhujiang River Delta,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complex exploiting model which will optimize the development thinking of the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probably.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ain dis play and the new significances in of the complex exploiting form in the Guangxin agriculture ecological yard in Zhaoqing which is one of the big 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items in Guangdong.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exploiting conditions,planning principles,manage forms and market extending of the complex exploit2 ing model and its management in the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K ey w ords:sightseeing agriculture;complex exploiting model;management;Guangxi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yard

作者简介:肖光明(1971-),江西人,肇庆学院财经系讲师,硕士。从事旅游规划与管理的教学和研究。

286经 济 地 理 24卷

休闲观光农庄六大开发模式和经典案例

休闲观光农庄六大开发模式和经典案例作者:山合水易研究中心| 来源:原创| 时间:2014-05-13 | 关键词:休闲观光农庄景观设计 休闲观光农业的6大开发模式分析: 一、景观休闲型 以赏花经济为主导,以特色节庆为引领的开发模式。该模式旅游发展的重点: 1、规模取胜,通常大面积的同类或多种花卉,形成视觉冲击; 2、景观塑形,通过地形设计、人造花卉雕塑、花卉人文景观等优化景观效果; 3、节庆助推,有针对性的推出节庆活动; 4、服务配套,立体交通观赏、养生美食享受、有机产品购物等保证美好体验。 案例:加拿大B u t c h a r t g a r d e n 加拿大国宝级精致园林,实现四季皆有景的多彩风情园。 1、简介:坐落于加拿大温哥华岛,占地20公顷,是利用一个荒废的采石坑修建的,层次鲜明,四季可游,融汇世界园艺精华的精致花园。 2、策略:利用地势起伏构建景观层次,从单调园艺走向主题园。 3、产品:玫瑰园、日式庭院、意大利花园、低洼花园、B u t c h a r t家族陈列馆。 4、配套设施:游客中心、停车场、园艺咨询中心、种子和礼品店、餐饮厅(d i n n i n g r o o m,b l u e r o o m-温室餐厅,咖啡店)。 5、盈利模式:门票+餐饮消费+纪念品出售。

二、科普观光型 这是一种以科技观光为引领,以四季花卉为特色,以考察、科普为主导的开发模式。 该模式旅游发展的重点: 1、注重科技导入,从花卉苗木的组培科研到立体化展示; 2、科普体验规划,科普教育相关的功能设置及活动策划,且需注重趣味性; 3、创意景观设计,用花卉创作有趣味的景观小品,提升花卉的观赏性; 4、其他功能导入,引入生态餐厅等项目,丰富游客体验内容。 案例:英国E D E N伊甸园 植物展示+科研教育+特色活动,通过环境再生,建造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伊甸园"。 1、概况:1994年英国人提姆·史密特首次提出要在一个已经受到工业污染和破坏的地区重建一个自然生态区的想法,2000年在英国南部康沃尔郡废弃的矿山上兴建的伊甸园的项目成为全球最大的生态温室。这里目前汇集了几乎全球所有的植物,超过4500种、13.5万棵花草树木在此是一个集科学与娱乐为一体的博物馆,不仅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一个开展生态教育的天然课堂。通过它,人们可以了解更多的生物学信息,它是后工业时代环境再生的绝佳范例。 2、经营状况:伊甸园自2001年对外开放以来,目前已接纳访客超过900万人。

现代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商业计划书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简介 1.1.1 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步入富裕,休闲度假旅游正逐渐取代观光型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流。经济发达,旅游业的山东省,早已进入了休闲度假旅游全面扩张时期。 作为休闲度假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休闲农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2016 年国家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山东省作为试点之一。其中以蔬菜、水果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持配置仓储、物流、加工、包装等设施设备,以形成了完善产业链的农业基地,财政资金补助比例最高40%。而针对一村一品产业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农业基地,财政扶持资金主要用于休闲农业基地建设、闲置房屋维修以及一村一品生产、加工等设备购置,财政资金补助比例可达30%。 而休闲农业与有机农业相结合也正是我国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契机。 有机农业既能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又能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推崇。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简称IFOAM)发布的信息,自本世纪以来,有机农业发展非常迅速,每年保持 20%以上的增幅,预测 2020 年,全球有机食品销量超过 1000 亿美元。在人们食品消费结构中,有机食品占比逐步提高,并保持不断上升势头。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有机食品销售目前己占食品总量的2-5%。尽管全球有机农业发展迅猛,但是,有机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据 IFOAM 测算,目前有机食品销量,仅占食品销售总额的 1%左右。这也说明,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极其广阔。 城市居民特别是中产阶层,越来越渴望利用闲暇时间寻求城市以外的休闲生活,体验农家乐趣并同时享受能够享受到有机农业的食品。但是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低端的农家乐,这些农家乐档次低,旅游内容单一,服务质量差。住宿和餐饮等旅游设施配套不足,而市场上有一定档次和特色的旅游型有机农庄的数

《观光农业概论》复习题解析

一、填空题 1、广泛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家庭副业等。狭义的农业指种植业和畜牧业。 2、旅游具有游览、观赏、娱乐、休憩、度假等功能,既是一种文化生活,又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活动 3、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包括旅行社部门、游客住宿接待部门、目的地旅游组织 部门景区、游览场所经营部门部门以及交通运输部门部门。 4、观光是指游览观赏娱乐休憩度假·科考健身探险等一切旅游形式。 5、乡村旅游的核心内容是乡村的风土人情,基本性质乡村性。种类丰富包括农居旅游田园观光乡村生态旅游农家乐古镇旅农业观光等。 6、生态意识生态理念·生态道德是生态旅游的核心。 7、生态旅游的主要类型有森林生态旅游和农业生态旅游。 8、构成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素材有自然素材、人工素材、事件素材。

9、发展观光农业对农村经济的意义有:①拉长农业产业链,拓宽农业增收渠道,直接增加农民收益、②降低产业劳动力成本,减少农产品的运销环节,直接增加农民收入、③促进农业转型,增加农村就业人口,繁荣农场经济。 10、发展观光农业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义有:①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场自然、文化资源、②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使农业走向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 11、观光农业按经营模式分类有农庄经济型、园区经济型、特色产业型、自然人文景观型农家乐型、农业贸易型。 12、农家乐以农民家庭为基本接待单位,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 13、高科技示范园是农业旅游与科技旅游相结合的产物。 14、森林公园常见的有山岳森林景观、野生动植观赏型森林环保、科普教育型、沙海探险、山水旅游型型、避暑度假、民族风情型。 15、观光农业运行的组成要素:①对观光农业有着需求的市场、②积极鼓励发展观光农业的政府、③提供观光农业技术的科研部门、④从事观光农业的企业 16、观光采摘园集生产采摘于一体,一般由生产采摘区、观光休闲区、基础服务区等功能区组成。

休闲观光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休闲观光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休闲观光农业最初于20世纪30~40年代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兴起,以后逐步扩展到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到20世纪70~80年代,日本、新加坡和中国的台湾省陆续成为开发热点。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开始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和开发。 在中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迄今虽仅仅只有20~30年左右的历史,但发展势头十分良好。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省针对长期困扰农业的劳动力外流、成本提高和外国农产品倾销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各种对策,其中包括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内容。1983年,台湾农政部门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使休闲观光农业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程序化。1990年,台湾“农委会”在“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研讨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定下了休闲观光农业的一些基本条件,如面积至少要大于50hm2,而且必须连在一起;有较多农民参加且受益;有当地产品可供销售;有美丽景观可资观赏;有丰富农业活动可让人体验,并且要能维持农业本质以区别于一般游乐区等。近十余年来,台湾继开辟大湖草莓园、木栅观光茶园、北投观光桔园、阳明山观光花园、士林观光农园、昆仑森林草药园和内湖观光草莓园等观光场所以后,又建立了有较大面积的苗栗县南庄乡三角湖休闲中心和台北县双溪乡慈晖休闲农场。到1994年,“农委会”又出台了“发展都市农业先驱计划”,积极辅导各地建立示范性之生活体验型市民农园。此后,市民农园在台湾各地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台湾农政部门及地方政府在资金、技术上大力支持,在经营管理上予以辅导,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成长。 在中国大陆,1993年,《北京市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中首次出现“观光农业”概念。1996年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观光农业”。1998年6月正式出台《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同年8月成立了观光农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订了观光农业发展计划并建立了《郊区民俗网》。据北京市观光农业办公室调查,1996年京郊拥有119个观光农业景区(点),共接待近300万人次的旅客,获得经营性收入3.2亿元。到2002年,观光农业项目已累计达2246项,全年接待游客3618.1万人次,为1996年的12.1倍,观光农业总收入22.75亿元,为1996年的7.1倍。2002年秋,“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在北京延庆县召开。 在东南亚国家,休闲观光农业已渐成气候。如日本自1985年以后,分别设立了大仁、名寄、石垣等自然农法休闲农场。1988年,泰国社会福利协会及教育部特别教育局,在泰国最大的青少年农业训练中心开设了面积为3hm2的休闲型教育实验农场。巴西在距离圣保罗市大约60km的麦格林市建立了MAO自然农法休闲中心,并于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一个开发休闲观光农业的热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二、存在问题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生态农业模式(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它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的生产模式。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为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四位一体”模式。具体形式:在一个150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8—10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平方米的猪舍和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主要的技术特点是:1、圈舍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了3-5度,为猪等禽畜提供了适宜的生产条件,使猪的生长期从10-12个月下降到5-6个月。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猪舍下的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能而增温,解决了北方地区在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3、猪呼出大量的CO2,使日光温室内的CO2浓度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产量可增加,质量也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经济效益:1、蔬菜增产,如冬季黄瓜、茄子1平米可增产2-5公斤,增收5-6元,年节省化肥开支约200元;2、温室育猪可提前150天出栏,降低成本40-50元;

3、沼气点等年节电60元,节煤130元。4、改变了北方地区半年种田半年闲的习俗,也改变了冬闲季节“男人大麻将,女人玩纸牌,邻里吵架和打骂”的陈陋风俗,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5、农村庭院面貌整齐、清洁、卫生,完全改变了“人无厕所猪无圈,房前屋后多粪便,烧火做饭满屋烟,杂草垃圾堆满院”的旧面貌。现有规模:“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二)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形式:“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经济效益:1、用沼液加饲料喂猪,猪可提前出栏,节省饲料20%,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激发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2、施用沼肥的脐橙等果树,要比未施肥的年生长量高0.2多米,多长5-10个枝梢,植株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明显增强,生长的脐橙等水果的品质提高1-2个等级。3、每个沼气池还可节约砍柴工150个。现有规模: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三)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是解决西北地区干旱地区的用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模式。具体形式:每户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暖圈、一个蓄水窖和一个看营房。实行人厕、沼气、猪圈三结合,圈下建沼气池,池上搞养殖,除养猪

基于农耕文化的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基于农耕文化的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基于农耕文化的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内容提要:这些年以来旅游业发展迅猛,文化旅游逐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农耕文化在我国过去农业文化中居主体的地位,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影响普遍而长期。文章在研究现在我国农耕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后,从宏观角度提出我国农耕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不一样的地理环境产生不一样的农耕文化,分析农耕文化及其开发模式,特别是放在现在新型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加快我国新型农村现代化建设有重大意义。 【本文关键词农耕文化;旅游开发;开发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己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财产关联度最高、创汇最多、开放程度最高的财产。而文化作为旅游的生命与灵魂核心,不停是旅游活动开展的核心吸引力所在。在我国的过去文化中,农耕文化占有较大的比重,并且又作为乡村旅游的核心,对其进行分析和开发,对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耕文化相关概念 (一)农耕文化的定义 有关农耕文化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农耕文化是专指人类在农耕生产实践整个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产和精神财产的总和[1]。倪宗新认为,农耕文化是在农耕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农业社会的文化[2]。并且根据人们所从事的不一样活动,又可以对文化进行不一样类别的细分,农耕文化并且是如此。 (二)农耕文化的类型 我国农业是独立起源、自成体系的。中华文明创建在自身农业发展的基础之上,从我国自身的范围看,农业也并非从一个中心起源向周围扩散,而是由若干源头发源汇合而成的[3]。农耕文化包含南稻北麦、水田旱地、绿洲红壤、果园牧场、平川摊田和相应的农牧方式、作业周期、除病防灾等等农事表现和整个过程;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态度与心情[4]。 (三)农耕文化旅游资源 农耕文化旅游资源是指可以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农耕文化原因,并且可以在旅游整个过程当中产生经济效果与利益、生态效果与利益和社会效果与利益。文章继续将农耕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划分,主要可以分为具体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和抽象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具体农耕文化旅游资源是比力直观的,可经过视觉感知,包括农具、饮食、农耕景观、特色物品等;抽象农耕文化旅游资源主要为精神层面的资源,包括民间歌舞、岁时节日、农事活动等。 二、国内农耕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难题 (一)国内农耕文化旅游基本情形 现在,我国农耕文化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农耕文化旅游的办理和分析还很少,农耕文化旅游还没有一个抻邢205>统计标准,统计资料也很少,对消费者消费特征调查与统计几乎没有[5]。我国旅游者进行的乡村旅游还不是一种体验,更多是一种简单的观光。 (二)国内农耕文化旅游开发面临的难题 1.文化主题(内容的主体和核心)不突出 文化主题(内容的主体和核心)不突出主要表现在宣传上、组织上和内容上等各个环节,缺少品牌文化旅游专线,有关旅游文化的内涵很少被挖掘,这主要体现了专题(是指某样方面的内容集中收集,就形成专题,网络上通常指游戏专题或者新闻专题)线路类旅游产品特别是特色旅游产品数量稀少,以至于吸引的旅游者并不多。其他方面本地社区和相关的社团在旅游筹谋中发挥作用有限,从而使得民间文化特色没有被充实的挖掘和开发。所以,增强对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挖掘是推动我国农耕文化旅游良好发展的主要任务。

农业生态园策划方案

农业生态园策划方案 观光农业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自然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休闲,体验,健身,科考,购物,度假的一种新兴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现代农业重要的构成之一。他是通过系统规划,将农业和旅游业嫁接形成的一种既有的人文生态景观,有可提高农业和旅游业的附加值的现代产业模式。这为我市首开先河,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我市观光农业刚刚起步,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只要合理规划,适当选定时机,适度开发,必将成为我市农业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中凡能给游客以奇,异,趣,土,尝,购等吸引力,并拥有观赏,参与,习技,科考,休闲,健身,求知等旅游功能的农业,可以满足人们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而开辟的可以吸引游客前来观(农业观赏),尝(品尝农产品),娱(农业娱乐),劳(劳作体验),育(农业教育)购(购买农副产品)的农业。他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城市为市场,以参与为特点,利用农村空间和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经过改造提高,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要,向第三产业延伸的产业。 他的意义可以分这么几个方面 1:提高农业比较利益 农业是天然的弱势产业,风险大比较利益低。但是可以通过观光农业把农业的效益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扩大农业的经营范围,打破产

业界限,使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这将成为沧州市农村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2:开拓新的旅游空间和领域 沧州是一个旅游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观赏农业是发展,满足可人们日益高涨的活动空间,增加新鲜,丰富,生动的内容,并十分有利于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观光农业的效能受市场导向作用,具有生产多样化,经营灵活性强等特点,冲破传统农业舒服。使农业生产割据转变并优化,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4: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观光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发展它需要一整套的设施,导游,交通,服务等都能安置大量剩余劳动力。5:消除城乡差别,促进城乡交流 观光农业增加了城乡之间的接触与交流,建立起一个快速掌握信息的产业平台,推进农村社会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进程。 6: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观光农业对农业生产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这些高素质的人才的传播,带动都市旅游者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从而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农业人才。 7:改善生态环境 观光农业是促进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均衡发展的一个新型产业平台。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

1、农业: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获取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2、广义的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狭义的农业:种植业。 3、农业生产的本质:经济再生产过程和自然再生产过程自然交织。 4、农业的基本特征:土地的特殊重要性;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5、农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提供了人类生存最必要的生活资料;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不可少的劳动力;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须的原料。 6、系统论观点:农业大系统中各业、农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密切联系。 第一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农业的起源:人类的祖先采集、渔猎农耕、畜牧(刀耕火种、揭荒制、连作与轮休) 。 2、农业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各种的作用 (1) 农业与原始社会:食物增加加快了人类自身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逐渐定居形成村落;为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 农业与前工业社会:传统农业的发展导致了城市的兴起、国家的兴起,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必要条件。 (3) 工业革命后的农业:农业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传统农业时期,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持续下降。 (4) 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经济作用: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另外还有对其他产业的贡献以及就业贡献等。 生态环境作用: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控制和治理污染。 社会文化作用:农村社区文化;旅游、观光、休闲。 第二章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 1、农业的自然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包括农业环境中植被、杂草、昆虫、病害等。非生物环境: 光、温、水、气、土等。 2、环境:环境(environment)是指周围所在的条件,对不同的对象和科学学科来说,环境的内容也不同。对生物学来说, 环境是指生物生活周围的气候、生态系统、周围群体和其他种群。对社会科学来说,环境指具体的人生活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3、生态因子:环境中与生物体的生存、分布、生长及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有密切关系的因子。 4、生活因子:作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因子,如光、温、水、养分和空气(五大因子) 5、生活因子的综合作用、主导作用。 6、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光照、温度、水分、养分、土壤。 7、自然环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 8、生态系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加上它们生存的环境。 9、农业环境:以农业生物为主体,包括围绕着该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农业自然环境:土壤、水体、大气、能量、物 质等)和社会条件(农业社会环境)的总和。 10、农业自然环境:指能满足各种农业生物生长繁殖的各种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土壤、水体、大气、能量和物质等。 11、农业生态环境:对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农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 11、自然环境与农业地域的分异规律 中国最大的农业地域差异是东西部的地域差异,全国分三大自然区域:东部季风区,,为湿润农业区;西北内陆干旱区,占国土面积30%,为干旱牧业区;青藏高原区,国土面积25%,为高寒牧业区。 12、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地域分异规律:各地区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匹配决定了农业区域的明显差异。如我 国农业的地域差异首先是东部和西部的差异,次是南北之间的差异、最后是中、高山地区上下 之间的垂直差异。形成差异的最突出因素是水分条件的差异。综合我国的自然条件,全国可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占国土面积45%;西北内陆干旱区,占国土面积30%、青藏高原区;国土面积25%, 为高寒牧业区。 13、气候变化使中国农业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

旅游地产开发的四种模式和七大策略分析

旅游地产开发的四种模式和七大策略-----------------------作者:

-----------------------日期:

一、“城市功能区”驱动旅游地产新模式 旅游产业的地位与产业经济规模的快速发展,使得旅游地产不仅仅成为一种新旅游产品进入客源市场,同时也成为一种成功的多产业融合方式进入行业发展领域,并承载一定的城市功能。以此也拉动众多国内外规模企业竞相滚动资金开发旅游地产,也形成了一个又一个让世人关注的经典案例。笔者作为从事旅游地产研究的咨询专家,经过归类整理,提出了中国旅游地产开发的四大新模式与七大应用策略,期望能够为旅游地产的科学开发提供智业支持。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在空间上不断外扩,区域界限逐步消失,在生活需求上,由于城市中心地价的飙升、环境的恶化,使得人们不由自主向城区边缘扩散,从而催生了新的城市空间版图。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旅游地产赢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机会,区域资源被置于广阔的地域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使旅游地产价值更大化。同时,旅游地产也逐步成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品质的重要支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牵引城市空间的发展走向。可以说城市化与旅游地产将逐步体现出“双轮驱动”的并存态势,相互为用。而旅游城市化是旅游作为推动城市化的一种动力,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基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和后现代主义城市观的一种城市发展形式,能够在推动城市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调整城市空间、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精神文化内涵,从而达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目标。

大中型城市市内或市郊的城市化进程中,在没有资源优势的情况下,需要旅游地产在自我营造的旅游氛围中开发地产项目,进行大型旅游项目开发,营造具有影响力、冲击力的旅游景观景区,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质量,靠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引来人流、物流,将生地变成旅游熟地和旺地,引起景区附近地产升值,再趁势搞地产开发。此类地产开发与旅游景观开发高度融合,地产开发即旅游景观开发,房产本身即是旅游景观载体或表现形式。与旅游景观开发二位一体的房产开发。景即是房,房即是景,景中有房,房中有景,直接提升住宅的环境品质,增加休闲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将旅游地产开发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二、产业经济区提升旅游地产新模式 产业经济区模式是新时期旅游地产开发的方向,主要借助旅游产业的广泛引入,建设一座以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为主题经济模式的产业区。笔者在天津城市休闲化咨询中,倡议并提出了滨海旅游产业集聚区、主题公园集群发展区、环城市休闲产业带等运营模式。在大连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提出了旅游产业经济区、度假产业集聚区的运营思路,确立了群岛、群园的产业构建体系,并提出了“运营一体、投资多元、权属对应、业态规范”的机制。 杭州城市旅游产业规划中提出了产业综合体的旅游发展模式,在都市旅游产业西进发展格局中重点进行产业经济组团布局。在宁波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规

现代农业生态园可行性实施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现代农业生态园花卉苗木基地 二、项目性质:新建 三、项目实施单位: 四、项目地点: ****** 五、项目建设规模与容 基地投资规模为10000亩,其中精品标准化乔木培育基地3000亩(75000株)、常规花灌木培育基地3000亩(120000株)、容器苗培育基地200亩(8000株)、南树北移驯化基地500亩(10000株)、对节白蜡种质资源库500亩(10000株)、柞树种质资源库500亩(10000株)、套种分植球类2300亩(138000株)。 建设容包括:引进苗木、管理用房12000m2、农田水利工程(蓄水池、蓄粪池)、道路系统等配套基础设施。 六、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3亿元,其中:土建工程费4000万元,苗木购置费 2.42亿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800万元,预备费1000万元。 七、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亿元,拟通过申请***** 产业发展投资补助、企

业资本金投入、银行贷款等方式筹措,其中: 1、申请20**年度国家 ****** 产业发展投资补助6660万元(占总投资22.2%); 2、企业资本金投入9000万元、银行贷款14340万元(占总投资 72.5%)。 九、项目效益 1、项目投资利润率25.1%;投资利税率28.2%;部收益率18.4%;财务净现值741.2万元;投资回收期6.5年,总体盈利能力较好。 2、农民的增收:通过采取“基地+农户”的模式,租用农户土地+聘用农户让农户得到稳定的收入来源,管护费和出苗费为345.3*3万元,加上土地年租金75万元,农户年纯收益为420.3万元,每亩净收入达2802元。项目区涉及镇受益农民近人,人均纯收入4203元,比原有收入高出1000元以上(该镇农民人均纯收3176元),因此,该项目带动当地人均收入增收效果明显。 3、连动效应:为当地提供新的几百个就业机会,同时也为关联行业带来可观效益,比如在运输、商业、包装、园林工程施工等相关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4、生态效益: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水土保持,还能有效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生态效益明显。此外,对城市绿化和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观光农业发展态势_王婉飞

文章编号:1000-8462(2006)05-0854-03 中国观光农业发展态势 王婉飞1,王敏娴2,周 丹1 (1.浙江大学旅游学院,中国浙江杭州 310058;2.浙江教育学院,中国浙江杭州 310012) 摘 要: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性产业。它既有生产性功能,也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文章运用产业经济学、微观经济原理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简要分析了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指出观光农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其将向着主题化、休闲化、生态化、人文化、科技化等方向发展,同时从规划布局、设计开发、制度建设、市场引导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观光农业;发展;预测;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F590.3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现状与问题 1.1 发展现状 观光农业(或称休闲农业或旅游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产业。它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产品,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是一种集观光、休闲、度假、修学、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游憩体验形式[1]。 我国观光农业的兴起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有一定雏形,形成了一些经营模式,其中台湾省的观光农业发展较早。1970年代,台湾地区在逐渐达到中等小康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由劳动型转向休闲型后,开始陆续将果园、农场于农闲或假日开放社会大众参与,观光果园在台湾出现。经过单一果园、多类农园、主题式农园和整合式农园四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已拥有1000多家休闲农园,也成为一种新兴的农业发展形态。可以说,无论从开展形式还是客源市场的结构上看,台湾观光农业都表现出与国外观光农业发展同步的趋势。 到了1990年代,农业观光旅游在我国其它大中城市也迅速兴起。据不完全统计,1996—1997年已动工和计划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观光农业项目在7个以上。1998年国家旅游局以“华夏城乡游”作为主题旅游年,使“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农村一景。目前我国大陆地区观光农业旅游项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各地政府积极支持发展观光农业,纷纷开办了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项目,如浙江金华石门农场的花木公园、自摘自炒茶园,北京朝阳区的观光农业区等等,正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观光农业基地。广大农民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主动向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开办家庭旅游农业项目。开展旅游的农户,其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农户,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2]。观光农业的兴起的原因有二:①从需求角度而言,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逐步深入,人们尤其是城市居民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时候,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远离尘嚣、贴近自然的地方,于是,立足于乡村的观光农业获得了人们青睐。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其发展势头更为迅猛。从观光农业的客源市场及其结构来看,国内中、低收入阶层的城市居民是观光农业的主体客源。据李学东等对成都郊区的一些观光农园的游客组成调查发现,高收入阶层(经理、主管等)对观光农园的光顾次数占其出游总次数的47%,中等收入阶层占55%,而低收入层次占81%[3]。②从供给角度而言,1960年代的日本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模型。当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日本农民脱离土地进城成为工人,以致日本农村地区普遍出现了高龄化农业和过疏化的严峻局面。日本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农业的机械化、集约化水平。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许多农民兼营蔬菜、水果和花卉等,有的甚至转向经营园艺和畜牧水产等业;靠近城市的不少农民则充分地将现存的零星土地加以利用,如建造停车场和仓库等,通过出租房屋、店铺等来增加收入。近年来,随着到农村旅游的市民日趋增多,经营观光农园的农户越来越多①。目前我国农业效益增速缓慢,生产成本增大,主要农产品季节性、结构性的“生产过剩”现象已经产生,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剪刀差”加大。观光农业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互渗透与融合所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形式,其发展必然会带动农业及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有利于综合开发与利用农村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观光农业涉及农林牧副渔各个行业,出现了观光农园、农业公园、教育农园、森林公园、民俗观 第26卷第5期2006年9月 经 济 地 理 ECONOMIC GEOGRAPHY Vol.26,No.5 Sep.,2006 ①陈友华.日本观光旅游农业对我国的启示[EB/OL].https://www.doczj.com/doc/8b2584934.html,/htm/szrp/gsmt/2005-11-07-19430.ht m,2005-11-07/2006-02-14。 收稿日期:2005-09-12;修回日期:2006-03-29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促进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研究”阶段成果(编号:05BJY085)。

观光农业概论教案范文

《观光农业》教案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高等专科农林管理类观光农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观光农业这一新的农业生产业态及其发展,重点掌握观光农业的相关理论基础、资源和产品,观光农业体验、市场营销、策划以及观光农业的规划方法,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新型产业,是学科交叉的新领域。观光农业的发展体现了农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于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城乡统筹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研究观光农业的学科,观光农业概论主要内容包括观光农业理论基础、观光农业资源、观光农业类型与产品、观光农业的体验、中外观光农业比较、观光农业项目策划、观光农业规划、观光农业市场营销、观光农业政策与制度建设、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包括掌握观光农业的内涵与特征、功能与原理,运用相关理论进行观光农业项目的规划与设计,了解中外观光农业发展状况等。 三、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学科,理论和实践技能都不能偏废。学习过程中应以文字教材为基础,掌握观光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结合观看录像教材(电视课),以进一步了解、掌握观光农业项目规划的方法和要求。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要求。考核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对应于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未作具体要求的教学内容不作考核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

?了解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 ?掌握观光农业的概念、观光农业的归属 ?重点掌握观光农业的功能 ?重点掌握观光农业的特征 ?掌握观光农业发展的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与现代农业 主要知识点:农业、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 第二节观光农业 主要知识点:观光农业的性质、观光农业的概念与特征 第三节观光农业的演进 主要知识点:观光农业发展的背景、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观光农业的功能 主要知识点:观光农业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 第五节发展观光农业的意义 主要知识点:观光农业发展对农村经济、城市发展、农村建设的意义第六节观光农业的归属与学科领域 主要知识点:产业归属、学科领域 第二章观光农业类型及主要运行模式 观光农业类型 教学要求: ?了解休闲理论的实质与内容 ?掌握体验经济对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15年-电大观光农业概论作业答案

观光农业概论作业答案 观光农业概论作业1(第一章~第三章) 1.试述观光农业的概念与范畴。(P8) 观光农业是指依托农村田园景观、农业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和经营、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景观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发挥农业与农村观光功能,向社会提供具有特色的休闲观光、风情感受、文化欣赏、农事体验、科普教育、娱乐健身等观光服务于相关产品的新型农业产业。 从广义的观点来看,观光农业还包括观光林业、观光渔业、观光牧业等。因此可以说,观光农业是以结合农业为基础,以观光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目标,是农业和观光产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产物,是农业多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是结合现代农业和观光产业的组成部分。 2.阐述观光农业的多功能性。(P19-23) ⑴经济功能(生产,产业集聚) ⑵社会功能(就业增收,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示范辐射,教育,养生,媒介,融资) ⑶生态功能(保护生态,景观审美,饱和农业,生物多样性) 3.联系本地实际,分析农业发展现状,探讨发展观光农业的可行性。 略 4.试述休闲经济的概念与内涵。 休闲经济是以商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以体验为经济提供品,以满足人们感情需要和自我实验需要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经济形态。 5.阐述体验经济的产生背景与特征。 体验经济产业背景: ⑴社会生产发展水平提高和人类需求层次升级是体验经济产业的根本动力 ⑵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推动了体验经济的产生 ⑶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推动体验经济崛起的重要因素 ⑷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为消费“体验”创造了必要条件 6.阐述景观农业的基本观点。 德国著名生物学家和地理学家特罗尔被推举为景观生态学的创始人。他把景观定义为将地圈,生物圈和智能圈的人类建筑和制造物综合在一起,供人类生存的总体空间可见实体,认为景观代表生态系统之上的一种尺度单元,并代表一个区域整体。从景观定义出发,景观农业是草地,耕地,林地,树篱及道路等多种景观斑块的镶嵌体。从影响因素看,景观农业是人类为其生存通过较完善的生物和技术活动,对土地长期或周期性经营的结果。景观农业的本质是农业生态系统和在一定的景观上的有机结合。它是按景观生态学原理规划的,具有高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和实习能量与物质平衡能力的一种新型农业。

浙江省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一)

浙江省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一) 摘要: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农业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一种休闲方式,对推进旅游业的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浙江具有发展观光农业的自然景观和农业景观,这些都为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提供有利条件。文章针对浙江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为未来我国特别是浙江省的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它主要是利用农业资源环境、农田景观、农业生产、农业产品、农业文化、农家生活等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农业、了解农村的一种农业经营活动。乡村旅游主要是利用乡村人文景观、村落建筑、民风民俗、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等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体验乡村情趣的一种旅游活动。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假制度的形成而发展起来的,是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享受而开辟的文化性很强、大自然意趣很浓、农业和乡村特色很突出的一种交叉性产业,具有经济、社会、教育、游憩、保健、文化和环保的多重功能,是当前和今后合理有效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加强城乡交流,促进农村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 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城市高楼林立、街道狭窄、绿地减少、环境污染、人口增加、生活节奏紧张繁忙、生活空间日趋缩小。假日里有限的城市公园和风景区人满为患,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休闲和旅游的心理需求,迫切需要到郊外农村寻找新的旅游空间,欣赏田园风光,享受乡村情趣,实现回归大自然、陶冶情操、休养健身的愿望。观光农业的发展是现今我国乡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是重新认识和拓展农业经济的重要领域,也是高效和深层次开发农业景观、聚落景观、乡村文化景观和乡村田园景观的重大举措。观光农业兼顾农业生产、乡村风貌与景观塑造及观光、休闲、度假的功能,拓展乡村旅游,使乡村转化成为重要的游憩地,并促进乡村文明的进步。 浙江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自然景观具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特色。由于其地处亚热带,自然条件优越,从而为农、林、牧、渔等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农业生产部门比较齐全,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省份,同时也为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一、概念的界定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它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的基本属性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及农事活动等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在其它风景区欣赏不到的大自然的浓厚意趣和现代化的新兴农业艺术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它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有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乡村游乐功能,又可达到提高农业效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闲、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它包括传统乡村旅游与现代乡村旅游。 从以上的概念可知,乡村旅游包括观光农业,观光农业是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契合点就是“农家乐”,即城市居民离开日常居住的环境,到农村的庭院或田园去欣赏、体验民族风情和民俗农事,尽情享受休闲时光,并通过一系列感官刺激和心灵感受,获得精神的成长的活动。其实质是在地域的跨越中,在与自己习惯的城市文化和环

电大现代农业概论作业四次作业答案

电大现代农业概论作业四次作业答案

现代农业概论作业1------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现代农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一、名称解释 1. 农业 农业是指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在国民经济中农业还包林业、渔业、和农村副业等项生产在内。在《农业法》中还将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也包括在农业之中。 2.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心的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3.种植制度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包括作物布局复种或休耕单作、间作、混作、套作或移栽、轮作或连作等。 4.间作 同一田地上同一生长期内分行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方式。 5.再侵染 初次侵染引起植物发病后在病部形成的繁殖体传播到其它健康植物上引起发病称为再侵染。 二、填空

1、循环再生多层次利用 2、资源新技术 3、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4、植物检疫植物抗病虫品种 5、有机质团粒 三、单项选择题1.C 2.A 3.C 4.D 5.A 6.B 7.A 8.B 9.D 10.C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新的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打破传统农业的结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2、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哪两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3、什么是模式化栽培技术 作物栽培学在研究作物生育进程中各器官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以及作物与环境间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各种栽培措施和调控技术的作用原理科学、定时定量

观光休闲农业规划模式、设计规范及问题

目录 一、观光休闲农业规划有哪些主要模式 二、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 三、观光农业总体规划设计内容与休闲农业总体规划设计内容有何不同 四、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特色休闲农业,规划原则有哪些 五、休闲农业旅游小镇规划设计“大园小镇”的模式 六、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中存在哪些问题

一、观光休闲农业规划有哪些主要模式? 观光休闲农业主要有一下三大模式: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 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在远景设计研究院归纳后的主要类型有: 1)田园农业游。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以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 2)园林观光游。以果林和园林为重点,开发采摘、观景、赏花、踏青、购置果品等旅游活动,让游客观看绿色景观,亲近美好自然。 3)农业科技游。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开发观看园区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温室大棚内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使游客增长现代农业知识。如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 4)务农体验游。通过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游客接触实际的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特殊的乡土气息。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主要类型有: 1)农耕文化游。利用农耕技艺、农耕用具、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活动等,开展农业文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