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备考考前10天易错点专项突破:专题8 化学计算

高考化学备考考前10天易错点专项突破:专题8 化学计算

高考化学备考考前10天易错点专项突破:专题8 化学计算
高考化学备考考前10天易错点专项突破:专题8 化学计算

专题8 化学计算

【1】多硫化钠Na2Sx(2 x )在结构上与Na2O2,FeS2等有相似之处,Na2Sx 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 氧化成Na2SO4,而NaClO 被还原成NaCl ,反应中Na2Sx 与NaClO 的量之比为1:16,则x 值是

( ) A .5 B .4 C .3

D .2 【错解分析】错选 B 。忽略x 在得失电子守恒计算中应用。若把Na2Sx 中S 元素当做-2价,则选择B 。

【纠错】利用整体法计算。1molNaClO 得电子2mol ,Na2Sx 中Sx2-显示-2价,反应后生成xmol Na2SO4,转移电子6x-(-2)=(6x+2)mol ,16×2=6x+2,解得x=5.

【答案】A

【2】同温同压下,甲容器充满35Cl2,乙容器中充满37Cl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之比为35:37

B. 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分子数之比为35:37

C. 若两种气体质量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所含质子数之比为37:35

D. 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所含中子数之比为9:10

【3】在aL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分,一份加入bmol 的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42-完全沉淀;另一份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molNH3,则原溶液中的Al3+的浓度(mol/L)为( )

A .2b -c 2a

B .2b -c a

C .2b -c 3a

D .2b -c 6a

【错解分析】错选C 。忽略题中条件“溶液分成两等分”,溶质变为原来的1/2.

【纠错】溶液中n (SO42-)=bmol ,n (NH4+)=cmol,根据电荷守恒,n (Al3+)=(2b-c )

/3,溶液体积分成两等分,所以原溶液中Al3+的浓度(mol/L)为2b -c 6a

。 【答案】D

【4】向一定量的Fe 、FeO 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20mL 4mol/L 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1.344L NO (标准状况),往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氢气在加热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为

A .0.24mol

B .0.21mol

C .0.16mol

D .0.14mol

【错解分析】错选A 。最终反应完全后溶液为Fe (NO3)2,硝酸物质的量为0.12×4=0.48mol,所以n (Fe )=0.24mol ,忽略生成NO 0.06mol 的那一部分硝酸。

【纠错】硝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起酸性作用生成Fe (NO3)2,一部分被还原生成NO ,硝酸总物质的量为0.12×4=0.48mol,生成NO 0.06mol ,起酸性作用部分0.42mol ,根据铁元素守恒,最终氢气还原得到Fe 的物质的量为0.21mol 。

【答案】B

【5】自然界中存在一种尖晶石,化学式可表示为MgAl2O4,它透明色美,可作为宝石。已知该尖晶石中混有Fe2O3。取一定量样品5.4g ,恰好完全溶解在一定浓度100 mL 盐酸溶液中,盐酸浓度可能是( )

A .2.8 mol·L -1

B .3.8 mol·L -1

C .4.3 mol·L -1

D .4.9 mol·L -1 【错解分析】 错解BCD ,一是弄不清MgAl2O4与盐酸反应的最终产物,二是因为找不到快捷方法,只好利用混合物进行计算,步骤繁琐而结果易错,导致费时而不得分。

【纠错】MgAl2O4与盐酸反应最终生成MgCl2和AlCl3,1mol MgAl2O4消耗8molHCl 。因为恰好溶解,采用极值法计算,假如全部是尖晶石,盐酸浓度为5.4÷144×8÷0.1=3mol/L;假如全部是Fe2O3,1mol Fe2O3消耗HCl6mol ,盐酸浓度为5.4÷160×6÷0.1=2.025mol/L,介于二者之间,选A 。

【答案】A

【6】某有机化合物A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子100,小于l30。经分析得知,其中碳和氢的质量分数之和为46.66%,其余为氧,则该化合物分子中最多含碳氧双键的个数为

A .1 B.2 C .3 D .4

【错解分析】 错选D ,碳氧双键是不饱和键,应该与氢原子个数有关,而不是氧原子,有的同学可能求出4个氧原子,所以最多4个碳氧双键。

【纠错】100×53.33%÷16==3.33 130×53.33%÷16==4.33,所以分子中含有4个O原子,16×4÷53.33%==120,(120-16×4)÷12==4……8,所以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4H8O4.根据C、H原子个数知道,分子中含有一个不饱和键,所以最多含有一个碳氧双键。

【答案】A

【7】在K2CO3样品中含Na2CO3、KNO3、Ba(NO3)2中的一或二种杂质.将13.8 g该样品溶于足量水中得到澄清溶液,再加入过量CaCl2溶液,可得9.0 g沉淀,则原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会是()

A.肯定有Na2CO3,没有Ba(NO3)2

B.肯定有KNO3,没有Ba(NO3)2,可能还有Na2CO3

C.肯定没有Na2CO3,Ba(NO3)2

D.无法判断何种为肯定或否定的杂质

【错解分析】错选C。错选原因不能将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根据碳酸根离子守恒,杂质提供CO32—少或者无,所以Na2CO3可能有。

【纠错】由样品可全部溶于水中可知肯定没有Ba(NO3)2,但若样品全部为K2CO3时,13.8g 应生成沉淀10g,故样品中肯定含有同为13.8g时不生成或生成沉淀小于10g的杂质,即肯定含有KNO3,而13.8g的Na2CO3反应生成的沉淀大于10g,应为可能有。

【答案】B

【8】取一定质量的均匀固体混合物Cu、Cu2O和CuO,将其分成两等分,取其中一份用足量的氢气还原,测得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6.40g ,另一份加入500ml稀硝酸,固体恰好完全溶解,且同时收集到标准状况下NO气体4.48L,则所用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3.2mol/L

B.3.6mol/L

C.4.0mol/L

D.无法判断

【答案】A

【9】在由Fe、Fe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 2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放出448mL气体(标准状况),此时溶液中无Fe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混合物中三种物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3

B.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Fe2+和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C.混合物中,FeO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但Fe比Fe2O3的物质的量多0.02mol

D .混合物中,Fe2O3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但Fe 比FeO 的物质的量多0.01mol

【错解分析】错选A 。混合物计算不要设定比例,注意抓住题中的重要定量关系进行分析判断。错选A 是因为默认三者组成为1:1:1,所以要克服这样的思维定势。

【纠错】混合物溶解后溶液中无Fe3+,同时有气体生成,所以Fe 过量,Fe 与Fe2O31:1溶于酸时恰好反应生成Fe2+,过量的铁与酸生成氢气,所以n (Fe )-n (Fe2O3)=n (H2),Fe 比Fe2O3的物质的量多0.02mol 。

【答案】C

【10】常温下,向0.25 mol·L-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a 、

b 、

c 、

d 分别表示实验不同时刻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

A .硫酸溶液的体积为30 mL

B .b 时刻溶液中SO42-的浓度约为0.125 mol·L-1

C .d 时刻溶液的pH 约为13

D .溶液的导电能力:c

【错解分析】错选D ,忽略体积变化,溶液导电能力取决于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而不是数目,b 、d 两点离子物质的量相等,但后者体积大,离子浓度小,导电性弱。

【答案】C

【11】用 H2 还原 x g CuO ,当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得残留固体yg , 共用掉z g H2,此时生成水的质量为( )

A .8 (x -y)/9 g

B .9 (x - y) /8 g

C .9 z g

D .9 z /40 g

【错解分析】多选C ,用 H2 还原CuO ,应该先通氢气,最后在氢气流中冷却,用去氢气的量远大于实际参加反应的氢气。所以不能用氢气的量来求水的质量。

【纠错】考虑实验的具体过程。用固体差量来求水的质量,固体差量为氧元素质量,根据氧元素守恒求算即可。

【答案】B

【12】某金属最高价氟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M ,其最高价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M ,若此元素的最高正价为n ,则n 与1M 、2M 的关系可能是( AB )

A .58212M M n -=

B .2912M M n -=

C .58212M M n -=

D .5812M M n -=

【错解分析】漏选A 或者B 。金属的化合价有+1、+2、+3价,奇数价与偶数价硫酸盐的化学式有所不同,式量不同,结果也不同。

【纠错】涉及字母的计算本身具有一定难度。采用讨论法,设金属化合价为x ,最高价氟化物化学式为MFx ,如果金属化合价为奇数,硫酸盐化学式为M2(SO4)x ,选A ;如果金属化合价为偶数,硫酸盐化学式为M (SO4)x/2,选B 。

【答案】AB

【13】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甲、乙两个容积相等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均发生如下反应: 3A (g )+B (g ) xC (g )+D (s ),向甲中通入6molA 和2molB ,向乙中通入1.5molA 、0.5molB 和3molC 、2molD ,反应一段时间后都达到平衡,此时测得甲、乙两容器中C 的体积分数都为0.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若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A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x=4

B .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A 、B 的物质的量之比不相等

C .平衡时甲中A 的体积分数为0.4

D .若平衡时两容器中的压强不相等,则两容器中压强之比8:5

【错解分析】错选A 或C 。审题注意两点“D 为固态”,“ 甲、乙两容器中C 的体积分数都为0.2”,所以可逆反应在两种情况下建立平衡,一种是完全相同的平衡,一种是体积分数(各物质百分含量)相同的平衡。

【纠错】甲、乙两容器中C 的体积分数都为0.2,如果甲、乙两容器中A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两个容器中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将乙中加入物质折合为6molA 和2molB ,x=2;如果甲乙两个容器各物质百分含量相同,则x=4,平衡时各物质物质的量不相等,但两容器中每种物质物质的量之比相等,A 项、B 项均错误;平衡时A 、B 物质的量之比为3:1,A 、B 体积分数之和为0.8,所以平衡时甲中A 的体积分数为0.6,C 项错误;若平衡时两容器中的压强不相等,则反应中x=4,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平衡压强比等于起始压强比,即为8:5,D 项正确。

【答案】D

【14】在100 g 浓度为10 mol·L-1、密度为ρ g·cm-3的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5 mol·L-1的氨水,则加入水的体积为

A.小于100 mL

B.等于100 mL

C.大于100 mL

D.等于(100/ρ)mL

【错解分析】错选A。氨水的密度小于1 g·cm-3。

【纠错】如果不考虑体积变化,将10 mol·L-1氨水稀释成5 mol·L-1的氨水,加入一倍体积的水即可,因为氨水密度小于1 g·cm-3,所以100g氨水体积大于100mL,加水体积也大于100mL。

【答案】C

【15】某元素R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该元素相同价态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该元素的可能化合价是()

A、(m-n)/14

B、(n-m)/14

C、(2m-n)/28

D、(n-2m)/28

【答案】 AC

【16】 18.4gNaOH和NaHCO3固体混和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约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6g。试计算原混和物中NaOH的百分含量。

【答案】混合物加热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若混合物中NaOH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加热后质量减少为

若混合物中NaOH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或小于1∶1,则混合物的质量减少分别应小于或大于2.67g。

现混合物质量减少为18.4g-16.6g=1.8g,说明混合物中NaOH过量

设NaOH质量为x,NaHCO3质量为18.4g-x

NaOH+NaHCO3==Na2CO3+H2O

84g 18g

(18.4g-x) 1.8g

84g∶(18.4g-x)=18g∶1.8g

x=10g

【解析】首先分析出混合物加热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NaOH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求加热后混合物质量减少多少g。获得了此数据,就找到了中间值,据此可推断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判断出何种物质过量,方可开始计算。即:设混合物质量减少为z

124g∶18.4g=18g∶z

若混合物中NaOH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1∶1,则混合物的质量减少应小于2.67g;若混合物中NaOH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小于1∶1,则混合物的质量减少应大于2.67g。现混合物的质量减少为18.4g-16.6g=1.8g,1.8<2.67,说明混合物中NaOH过量。由于所设的未知数不同,可出现以下几种不同的运算过程。

第一种:设NaOH质量为x,NaHCO3质量为(18.4g-x)

NaOH+NaHCO3==Na2CO3+H2O

84g 18g

(18.4g-x) 1.8g

84g∶(18.4g-x)=18g∶1.8g

解之,得x=10g

第二种:设原混合物中NaOH质量为x,反应后剩余NaOH质量为y

NaOH+NaHCO3==Na2CO3+H2O

40g 84g 106g

(x-y)(18.4g-x)(16.6g-y)

第三种:设未参加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x

124g∶(18.4g-x)=106g∶(16.6g-x)

在常见误区的(2)式旁边画了“×”,其原因是误认为NaOH未发生反应,还残留在剩余固体中,对混合物受热(250℃)发生的反应不清楚,不懂得NaOH会吸收NaHCO3分解产生的CO2,更不清楚混合物质量从18.4g变成16.6g的原因,可以说从一开始就错了,致使最后

【纠错】设NaHCO3为xg,NaOH为yg,

【17】某学生对久置于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CaO取样分析,实验如下:取10.00g样品高温灼烧,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Ba(OH)2溶液中,得到3.94g沉淀;另取1.00g样品,加入40mL1.0mol·L-1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稀释至500mL。从中取出25m L溶液,以0.020mol·L-1NaOH溶液中和其中过量的盐酸,用去23mLNaOH溶液,试计算样品中各种物质的质量百分组成。

【答案】据CO2+Ba(OH)2==BaCO3↓+H2O

CaCO3~BaCO3

100g 197g

x 3.94g

100g∶x=197g∶3.94g

解之,得x=2.0g

1.00g样品中除CaCO3外,其余物质的质量为

1.00g-1.00g×20%=0.80g[

它们消耗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0.002mol×2=0.0268mol

除CaCO3外,Ca2+的总物质的量为0.0134mol

假设全部为CaO,则质量为0.0134mol×56g·mol-1=0.7504g

0.7504g<0.80g,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

设0.80g中含CaO质量为y,含Ca(OH)2质量为(0.80g-y),可列式:

解之,得y=0.60g

【解析】由样品高温灼烧后产生气体,且气体通入足量Ba(OH)2溶液中得到沉淀,可推知样品中可能含有CaCO3。

CO2+Ba(OH)2==BaCO3↓+H2O

CaCO3~BaCO3

100g 197g

x 3.94g

100g∶x=197g∶3.94g

解之,x=2.0g

1g样品中CaCO3为0.20g,物质的量为0.002mol,它与盐酸反应时,耗盐酸(0.002×2)mol。

加入盐酸的总物质的量为1.0mol·L-1×40×10-3L=4×10-2mol。

10-3mol

除CaCO3外,样品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4×10-2mol-9.2×10-3mol-0.002×2mol=0.0268mol

假设全部为CaO,则质量为0.0134mol×56g·mol-1=0.7504g

因为1.00g样品中除CaCO3外,其余物质的质量为1.00g-0.20g=0.80g

0.7504g小于0.80g,所以样品中除有CaO外,一定还含有Ca(OH)2。至此,可有以下三种解法。

方法一:用差量法计算CaO和Ca(OH)2的含量:

CaO~Ca(OH)2 质量差

56g 74g 74g-56g=18g

y 0.80g-0.7504g=0.0496g

74g∶y=18g∶0.0496g

解之,得y=0.20g

CaO的质量分数为1-20%-20%=60%

方法二:设0.80g样品中含CaO质量为z,含Ca(OH)2质量为(0.80g-z),可列式:

解之,z=0.60g

【纠错】①CaCO3~BaCO3

100g 187g

x 3.94g

②除CaCO3外,样品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1.0×40×10-3-0.020×23×10-3-0.002×2=0.035(mol)。

③除CaCO3外,Ca2+的物质的量为0.0268mol。

出现①误区,是由于把BaCO3的分子量197算成了187,导致失误。

失误。

出现③误区,是由于把Ca2+~2HCl这个关系式搞错了,本来Ca2+的物质的量应为0.0134mol,却写成了0.0268mol,导致失误。

由此我们得到启示,在做这类题时,可先用极端假设法,然后用差量法或关系式法或十字交叉法进行计算,要在分析问题的方法上多下功夫。

【18】 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发现C60有重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C60分子是形如球状的多面体(图2-2-1),该结构的建立基于以下考虑:

(1)C60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碳原子形成化学键;

②C60分子只含有五边形和六边形;

③多面体的顶点数、面数和棱边数的关系,遵循欧拉定理:

据上所述,可推知C60分子有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C60分子所含的双键数为3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C60与金刚石相比较,熔点较高者应是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估计C60跟F2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发生反应生成C60F60(填“可能”或“不可能”)______,并简述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计算,确定C60分子所含单键数。

C60分子所含单键数为______。

(4)C70分子也已制得,它的分子结构模型可以与C60同样考虑而推知。通过计算确定C70分子中五边形和六边形的数目。

C70分子中所含五边形数为______,六边形数为______。

【答案】(1)金刚石

金刚石属原子晶体,而固体C60不是,故金刚石熔点较高。

(答出“金刚石属原子晶体”即给分)

(2)可能因C60分子含30个双键,与极活泼的F2发生加成反应即可生成C60F60(只要指出“C60含30个双键”即给分,但答“因C60含有双键”不给分)

也可由欧拉定理计算键数(即棱边数):60+(12+20)-2=90

C60分子中单键为:90-30=60

(答“2×30(双键数)=60”即给分)

(4)设C70分子中五边形数为x,六边形数为y。依题意可得方程组:

解得:五边形数x=12,六边形数y=25

附:第(3)问的其他解法,供大家参考。

解法一:以价电子数为突破口,分析推算。

分析:碳是ⅣA族元素,每个碳原子有4个价电子,所以C60分子中共有价电子总数为240,当碳碳原子间每形成一个双键,必然用去4个价电子,即C∷C。据题示信息“C60分子所含的双键数为30”,则共用去价电子数为4×30=120,剩余的价电子数是240-120=120。又由于碳碳原子之间每形成一个单键,必然用去2个价电子,即C∶C。故C60分子中的单键数为120÷2=60。

解法二:以化学键的成键规律为突破口,分析推算。

分析:根据题示信息“C60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碳原子形成化学键”,可知每个碳原子与相邻碳原子间有1个双键,必然有2

因此单键数为30×2=60。

解法三:以欧拉定理为突破口。分析推算。

分析:由题示信息欧拉定理可知,C60球形多面体的棱边数就是C60分子中的化学键数。因此可先求出C60球形多面体的总棱数(即单键数与双键数之和),再减去双键数,即可求出C60分子中含的单键数。

已知C60分子中含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又知每条棱被2个

=90。单键数为90-30=60。

附:第(4)问的其他解法,供大家参考。

解法一:以梭边数为突破口,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分析:根据题示信息“C70分子也已制得,它的分子结构模型可与C60同样考虑”,可知C70

分子中的每个碳原子也是与相邻的3个碳原子形成化学键,这样每个碳原子与其他碳原子之间有3条棱,而多面体的每条棱都是为2个碳原子共有,因此C70球形多面体的总棱数为:70×3÷2=105。

再根据欧拉定理:面数=2-顶点数+棱边数=2-70+105=37

设C70分子中五边形数为x,则六边形数为(37-x),可列式:

解之,得x=12,六边形数为37-12=25。

解法二:以顶点数为突破口,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

分析:设五边形数为x,六边形数为y,根据题示信息欧拉定理可知:

则 x+y=37(面数)①再根据题示信息,从化学角度分析,C70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与其他3个碳原子成键;从数学角度分析,C70分子中每3条校共用一个顶点。因此可根据顶点数列式:

二元一次方程组为:

解之,得x=12,y=25。

解法三:以C60分子成键规律为突破口,分析C70求解。

分析:受题示信息C70的分子结构模型可以与C60同样考虑的启发,C60分子中化学键的成键规律为:

碳原子数:单键数=1∶1;

碳原子数:双键数=2∶1

应用此规律分析C70分子,故C70分子中含单键数为70,双键数为35。因此,总键数为70+35=105(C70球多面体的总棱数是105)。然后根据欧拉定理求出面数为2-70+105=37。后面的解法可同解法一或解法二,不再赘述。

【解析】阅读新信息,知道①C60分子是形如球状的多面体,固体C60不是原子间体。②

第(2)问:出现①误区,是由于判断错误所致。出现②误区,是由于未指明双键个数,回答中不能充分运用题示新信息“C60分子所含的双键数为30”,反映出有些同学的自学能力差,或思维的严密性差,导致了失误。出现③误区,是由于把加成反应答成了取代反应所致。出现④误区,是由于混淆了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所致。出现⑤误区,是由于抓不住答题要点,答非所问所致。

第(3)问:出现①误区,是由于双键数求错,不清楚题目中“C60分子所含的双键数为30”的含义,导致失误。出现②误区,是由于总键

失误。出现③误区,是由于双键数应为30,不应是30×2=60,导致失误。出现④误区,是由于把单键数与价电子数混为一谈导致失误。应该是60个碳原子,共有60×4=240个价电子,每4个价电子形成一个双键,耗用掉30×4=120个价电子,每2个价电子形成一个单键,所以单

现12+20=36这一加法运算的错误,导致后面的推导连续失误。应该是面数=12+20=32,60+32-棱数=2,棱边数=总键数=92-2=90,单键数=90-30=60。

第(4)问:出现①误区,是由于不慎将“+”、“-”号写错,导致失误。应该是面数=2+棱边数-顶点数=2+70+35-70=37。出现②误区,是由于只找到了这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还缺少

一个方程:70+(x+y)

【纠错】错解:第(1)问:①低,②C60。③金刚石键能小,C60含多个不饱和

第(4)问:①面数=70+35-70-2=33(个)。②5x+6y=3×70

【19】本题分子量用以下数据:H2O18.0,CaO56.0,CaO272.0。

过氧化钙是一种安全无毒的氧化物,通常含有部分CaO,且带有数量不等的结晶水。为分析某过氧化钙样品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0.270g样品,灼热使之完全分解,生成CaO、O2和H2O,得到的O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33.6mL。

②另取0.120g样品,溶于稀盐酸,加热煮沸,使生成的H2O2完全分解。然后将溶液中的Ca2+完全转化成CaC2O4沉淀,经过滤洗涤后,将沉淀溶于热的稀硫酸,用0.0200mol·L-1KMnO4溶液滴定,共用去31.0mLKMnO4溶液。化学方程式如下:

5CaC2O4+2KMnO4+8H2SO4==K2SO4+2MnSO4+5CaSO4+10CO2↑+8H2O

(1)写出CaO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计算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

(3)计算样品中CaO2·xH2O的x值。

【解析】第(1)问:根据信息①,可写出CaO2受热分解的化学

误区是由于未读懂题示信息所致。③误区是由于多写了水的分子式所致。④误区是由于未通观全题的叙述,误将CaO2·xH2O写成有定值的水,造成失误。第(2)问:根据信息①中,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可求出的物质的量为33.6mL÷22400mL·mol-1=1.50×10-3mol。

根据关系式2CaO2~O2,可求得CaO2物质的量为2×1.50×10-3mol,CaO2质量为2×1.50×10-3mol×72.0g·mol-1

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

K]

出现①误区,是由于化学方程式未配平,关系式未找对(CaO2~O2),导致失误。出现②误区,是由于误将CaO2的摩尔质量72.0g·mol-1用CaO的摩尔质量56.0g·mol-1代入式中计算,导致失误。出现③误区,是由于未用题中数据,直接用CaO2·H2O的摩尔质量进行求算,虽然计算结果都是80%,但计算的依据错误。

第(3)问:根据信息②,可求出CaC2O4物质的量(即Ca2+总物质的量),所用关系式为:5CaC2O4~2KMnO4

KMnO4的物质的量为0.0200mol·L-1×31.0mL×10-3L·mL-1·CaC2O4的物质的量为0.0200mol·L-1×31.0×10-3L×5/2=0.00155mol

其中CaO2所含Ca2+的物质的量为:

CaO的物质的量为0.00155mol-0.00133mol

m(CaO)=(0.00155mol-0.00133mol)×56.0g·mol-1

=0.012g

m(H2O)=0.120g-0.120g×80.0%-0.012g=0.012g

CaO2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出现①误区,是由于错误列式:

CaO2·xH2O~CaC2O4~xH2O

(72+18x)g 1mol

0.120g 1.55×10-3mol

误将0.120g全部看成CaO2·xH2O,忽略了样品中“通常含有部分CaO”,CaO2·xH2O~CaC2O4这个关系式也是错的,CaC2O4的物质的量是溶液中全部Ca2+的物质的量,它不等于CaO2中所含的Ca2+的物质的量。

出现②误区,是由于误将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80%)作为结晶水合物中含CaO2的质量分数,进行推算,导致失误。

【纠错】第(1)问:①CaO2==CaO+O2,②CaO2==Ca+O2,③2CaO2+H2O==2CaO+O2+H2O,④2CaO2·nH2O==2CaO+O2+2nH2O(n=1,2,3……即定值)。第(2)问:①40%,②62%,③

×10-3),②72∶M(CaO2·xH2O)=80%,M=90,x=1。

【20】 25℃时,重水(D2O)的离子积为1.6X10-15,也可用PH值一样的定义来规定其酸

碱度:PD=-lg[D+],下列有关PD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性D2O的PD=7

②在1L D2O中,溶解0.01molNaOD,其PD值为12

③1L0.01mol/L的DCl的重水溶液,PD=2

④在100mL 0.25mol/L DCl的重水溶液中,加入50mL 0.2mol/L NaOD的重水溶液,反应后溶液的PD=1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1)由于重水的离子积常数为 1.6X10-15,因此重水中[D+]=4X10-8,对应的

【21】平达喜是常用的中和胃酸的药物,它的化学成分是铝和镁的碱式碳酸盐,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040。取该碱式盐3.01g,加入2.0mol·L-1盐酸使其溶解,当加入盐酸42.5mL时,开始产生CO2,加入盐酸至45.0mL时正好反应完全。若在上述碱式盐溶于盐酸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过滤,沉淀物进行干燥后重1.74g。试通过计算推测该碱式盐的化学式。

【错解分析】该题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个干扰因素,因为碱式碳酸盐中氢氧根和结晶水都含有氢元素,所以根据氢元素不能得出任何结果。碱式碳酸盐与盐酸反应过程中先中和碱,再和碳酸盐生成碳酸氢盐,然后才会放出CO2气体,如果忽略该过程,就会使结果大相径庭。【纠错】当加入盐酸42.5mL时,开始产生CO2,加入盐酸至45.0mL时正好反应完全,可得n(CO2)=n(CO32—)=2.5×10-3×2=0.005mol,而中和OH—需要盐酸42.5-2.5=40mL,所以n(OH—)=40×10-3×2=0.08mol。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得沉淀Mg(OH)21.74g,n(Mg2+)=1.74/58=0.03mol,根据电荷守恒,n(Al3+)=(0.08+0.005×2-0.03×2)/3=0.01mol。依据质量守恒,物质中含有结晶水3.01-0.005×60-0.08×17-0.03×24-0.01×27=0.36g,0.02mol,综合以上,该碱式碳酸盐的化学式为Al2Mg6(OH)16CO3·4H2O。

【答案】n(CO32-)=0.005mol(2分),n(OH-)=0.08mol(2分),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平衡及其计算(含解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平衡及其计算(含解析)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g)+Y(g)Z(g)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2、(NH4)2S03氧化是氨法脱硫的重要过程。某小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研究了一段时间 内温度和(NH4)2S03,初始浓度对空气氧化(NH4)2S03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60℃之前,氧化速率增大与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有关 B. 60℃之后,氧化速率降低可能与02的溶解度下降及(NH4)2SO3受热易分解有关 SO 水解程度增大有关 C.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与2 3 D.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可能与02的溶解速率有关 3、将1mol M和2mol N置于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s)+2N(g)P(g)+Q(g) △H 。反应过程中测得P的体积分数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若X、Y两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B.温度为T1时,N的平衡转化率为80%,平衡常数K =40 C.无论温度为T1还是T2,当容器中气体密度和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D.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及时分离出产物均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4、温度为一定温度下,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 5,反应PCl5(g)PCl3(g)+ 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A.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v(PCl3) = 0.0032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 = 0.11mol·L-1,则反应的Δ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0.20mol PCl3和0.20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 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 PCl3和2.0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5、T℃时,发生可逆反应A(g)+2B(g)2C(g)+D(g) ΔH<0。现将1mol A和2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4mol C和2mol D加入乙容器中。起始时,两容器中的压强相等,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所示,隔板K固定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考化学总复习资料

2019年高考化学总复习资料 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推荐了高考化学总复习资料,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常见物质的俗名及成分 1.硫酸盐类 (1)皓矾:ZnSO4·7H2O (2)重晶石(钡餐):BaSO4 (3)绿矾:FeSO4·7H2O (4)芒硝:Na2SO4·10H2O (5)明矾:KAl(SO4)2·12H2O (6)蓝矾(胆矾):CuSO4·5H2O (7)熟石膏:2CaSO4·H2O 2.矿石类 (1)电石:CaC2 (2)磁铁矿石:Fe3O4 (3)赤铁矿石:Fe2O3 (4)石英:SiO2 (5)刚玉(蓝宝石,红宝石):Al2O3 3.气体类 (1)高炉煤气:CO、CO2等混合气体 (2)水煤气:CO、H2

(3)天然气(沼气):CH4 4.有机类 (1)福尔马林:35%~40%的HCHO水溶液 (2)蚁酸:HCOOH (3)尿素:CO(NH2)2 (4)氯仿:CHCl3 (5)甘油:CH2OH—CHOH—CH2OH (6)硬脂酸:C17H35COOH (7)软脂酸:C15H31COOH (8)油酸:C17H33COOH (9)肥皂:C17H35COONa (10)银氨溶液:Ag(NH3)2OH (11)葡萄糖:C6H12O6 (12)蔗糖:C12H22O11 (13)淀粉:(C6H10O5)n (14)石炭酸:苯酚 5.其他类 (1)石灰乳:Ca(OH)2 (2)铜绿:Cu2(OH)2CO3 (3)王水:浓盐酸、浓HNO3(按体积比3∶1混合) (4)泡花碱:Na2SiO3 (5)小苏打:NaHCO3

高考化学专题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第一章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1.[2019新课标Ⅱ] 已知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3 g 3He 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B .1 L 0.1 mol·L ?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4PO -数目为0.1N A C .1 mol K 2Cr 2O 7被还原为Cr 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 .48 g 正丁烷和10 g 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2.[2019新课标Ⅲ]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pH=2的H 3PO 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升溶液中的H +数目为0.02N A B .c (H +)= c (42H PO -)+2c (24HPO -)+3c (34PO - )+ c (OH ?) C .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 减小 D .加入NaH 2PO 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 3.[2018新课标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4 g 镁与27 g 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 .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 .1 mol 重水与1 mol 水中,中子数比为2∶1 D .1 mol 乙烷和1 mol 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4.[2018新课标Ⅱ]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24 g P 4中所含P —P 键数目为4N A B .100 mL 1mol·L ?1FeCl 3溶液中所含Fe 3+的数目为0.1N A C .标准状况下,11.2 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 D .密闭容器中,2 mol SO 2和1 mol O 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 5.[2018新课标Ⅰ]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25 g FeCl 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 A B .22.4 L (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 C .92.0 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 D .1.0 mol CH 4与Cl 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 3Cl 分子数为1.0N A 6.[2018海南]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2 g 金刚石中含有化学键的数目为4N A B .18 g 的D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 C .28 g 的乙烯和环已烷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总数为6N A D .1 L 1mol·Lˉ1的NH 4Cl 溶液中NH 4+和Cl ?的数目均为1N A 7.[2017浙江11月选考]设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含0.2 mol H 2SO 4 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镁反应,转移电子数大于0.2 N A B .25 ℃时,pH=3的醋酸溶液1L ,溶液中含H +的数目小于0.001 N A C .任意条件下,1 mol 苯中含有C —H 键的数目一定为6 N A D .a mol 的R 2+(R 的核内中子数为N ,质量数为A )的核外电子数为a (A-N-2)N A 8.[2017浙江4月选考]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 L 乙醇中碳氢键的数目为0.5N A B .1 L 0.1 mol·L -1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4N A C .0.1 mol KI 与0.1 mol FeCl 3在溶液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 D .0.1 mol 乙烯与乙醇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分子数为0.3N A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教材

高三化学总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 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 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 和 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 反 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 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 如:O 2是单质,CO 2是化合物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 是否可以再分 (单位为“1”,省略不写) 原子核 原子 核外电子(—) 中子(0) 质子(+) 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阴离子 原子 得e 失e 失e 得e 三者的关 系: 缓慢氧化 会引起自燃,两者都 是氧化反应

2020年高考化学计算题专题复习(带答案)

2020年高考化学计算题专题复习 (精选高考真题+详细教案讲义,值得下载) 1.(2019·唐山一模)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 A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室温时,1 L pH=2的NH4Cl溶液中所含H+的数目为1×10-12N A B.1 mol LiAlH4在125 ℃时完全分解生成LiH、H2、Al,转移电子数为3N A C.1.7 g氨气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0.4N A D.标准状况下,22.4 L NO2含有的原子数小于3N A 解析:选B A项,室温时,1 L pH=2的NH4Cl溶液中所含H+的数目为0.01N A;B项,1 mol LiAlH4在125 ℃时完全分解生成LiH、H2、Al,反应中Al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降低到0价,因此转移电子数为3N A;C项,1.7 g氨气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其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0.3N A;D项,标准状况下,NO2不是气体。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30.0 g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 1.5N A B.标准状况下,33.6 L乙烯与乙炔的混合物中含有碳原子的数目为3N A 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3N A C.1 L 1 mol· D.某密闭容器中0.1 mol Na2O2和0.1 mol CO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N A mol-1=1.5 mol,含有 20 g· 解析:选C30.0 g氟化氢的物质的量为30.0 g÷ 氟原子的数目为 1.5N A,故A正确;标准状况下,33.6 L乙烯与乙炔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1.5 mol,它们分子中均含有2个碳原子,则混合物中含有碳原子

高考化学复习全套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之全套资料 第一部分:知识篇 策略1化学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 金点子: 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经典题: 例题1 :(2001年全国高考)下列过程中,不涉及 ...化学变化的是()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B.用明矾净化水 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方法:从有无新物质生成,对题中选项分别进行分析。 捷径:充分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四种物质的应用及现象进行剖析知:甘油用作护肤剂是利用了甘油的吸水性,不涉及化学变化。明矾净化水,是利用了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的吸附作用;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是两者部分发生了酯化反应之故;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出现红棕色斑迹,属铁的吸氧腐蚀。此三者均为化学变化。故选A。 总结:对物质性质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有无新物质生成,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例题2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方法:从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原子的电子式—→得失电子—→化合物或原子团电子式,对题中选项逐一分析的。 捷径:根据上述方法,分析CO2分子中电子总数少于原子中的电子总数,故A选项错。B项中N与N 之间为三键,且等于原子的电子总数,故B正确。C有一个负电荷,为从外界得到一个电子,正确。D为离子化合物,存在一个非极性共价键,正确。以此得正确选项为A。 总结:电子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用语中的重点内容。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从原子的电子式及形成化合物时电子的得失与偏移进行分析而获解。 例题3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 A.空气 B.石蜡 C.氨水 D.二氧化氮气体 方法:从纯净物与混合物进行分析。 捷径:因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而混合物大部分没有固定的组成。分析选项可得D。 总结:值得注意的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及有机同分异构体(如二甲苯)混在一起,它们虽是混合物,但却有固定的元素组成。此类试题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设问,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例题4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各组分子中, 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 A.CO2H2S B.C2H4 CH4 C.Cl2C2H4 D.NH3HCl 方法:从极性键、非极性键与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两方面对选项进行排除分析。 捷径:解题时,可从极性键、非极性键或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任选其一,先对选项进行分析,再采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计算专题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技巧 一.专题动态分析: 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化学计算试题有选择、填空、简答、全过程计算等基本题型。与过去3+2单科化学卷不同的是,“3+X”理科综合测试中化学计算题的难度大大降低,题型 理科综合测试中的化学计算除保留原来的混合物计算、复杂化学式计算、过量问题的计算、范围讨论型等基本计算题型外,同时还开发了数据缺省型计算、学科间综合计算、信息迁移型计算、图象问题计算等多样化题型,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上考查学生能力和水平。 高考化学计算试题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考查,重视对计算思路方法的考查,削减了数学计算容量,恢复了化学的本质。这一信号告诉我们,不要将化学计算简单地理解为数学应用题,那样将会失去化学计算题对提高学生水平和能力作用的本意。可以预料,定性和定量融合的试题将会成为理综卷的主流题型。 新的高考模式中,化学计算素材重要的着眼点之一就是注重体现“化学与社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显示化学计算与社会、生产及生活广泛联系,使化学计算视角更为广阔。例如化工计算、环境的污染与治理的计算等。 二.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基本方法与思路; (1)守恒法守恒法就是巧妙地选择化学式中某两数(如总化合价数、正负电荷总数)始终保持相等,或几个连续的化学方程式前后某粒子(如原子、电子、离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样可避免书写化学方程式,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化学中有多种守恒关系。学习中要理顺各种守恒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宽主要守恒关系的外延。绝大部分守恒关系是由质量守恒定律衍生出来的,可表示为: 从具体应用挖掘各种守恒关系在不同情形下有不同的形式。如电子守恒关系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例1】Cu、Cu2O和CuO组成的混合物,加入100Ml0.6mol/LHNO3溶液恰好使混合物溶解,同时收集到224mLNO气体(标准状况)。求: (1)写出Cu2O跟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产物中硝酸铜的物质的量。 (3)如混合物中含0.01moLCu,则其中Cu2O、Cu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多少? (4)如混合物中Cu的物质的量为X,求其中Cu2O、CuO的物质的量及X的取值范围。 【点拨】本题为混合物的计算,若建立方程组求解,则解题过程较为繁琐。若抓住反应的始态和终态利用守恒关系进行求解,则可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1)利用电子守恒进行配平。3Cu2O+14HNO3==6Cu(NO3)2 + 2NO↑+7H2O

浙江新高考29题化学计算题试题练习

浙江新高考29题——化学计算 1. 将露置于空气中的某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与加入的盐酸体积有如图关系(不考虑CO 2在水中的溶解)。 试计算:(无需书写计算步骤) (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2)该样品中NaOH与Na2CO3物质的量之比为。 2. 取1.19gK2CO3和KHCO3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25mL溶液,往溶液中加入25mLBa(OH)2溶液恰好使生成的 白色沉淀的量最多。反应后溶液的c(OH-)=0.3mol/L(混合溶液体积为50mL)。试计算: (1)反应后溶液中n(OH-)= mol。 (2)原混合物中n(K2CO3):n(KHCO3)= 。 3. 取2.74g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25mL溶液,往溶液中加入25mLHCl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672mL气体。反应后溶液的c(Cl-)=0.8mol/L(混合溶液体积为50mL)。试计算: (1)反应后溶液中n(Cl-)= mol。 (2)原混合物中n(Na2CO3):n(NaHCO3)= 。 5. 取14.3g Na2CO3·xH2O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然后逐滴滴入稀盐酸直至没有气体放出为止,用去盐酸20.0mL,并收集到1.12LCO2(标准状况)。试计算: (1) 稀盐酸物质的量的浓度为mol/L。 (2) x值是。 6. 取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8.22g,加热到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冷却后测得其质量为6.36g。 (1)取等质量的原混合物溶于水,配成80mL溶液,则c(Na+)= mol/L (2)向(1)所配的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稀盐酸至过量, 生成C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与加入盐酸的体积有如右图所示 的关系(不考虑CO2的溶解),则a点消耗盐酸的体积为 mL。 7. 标准状况下,将7.84L HCl气体溶于水配得350mL 盐酸,然后与含17.9g Na2CO3和NaHCO3的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生成0.200mol CO2气体。 (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

(完整)2018高考化学计算题专项训练

化学二卷计算专项练习 1、[2011全国卷]为了预防碘缺乏病,国家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有40~50毫克的碘酸钾(M=214g·mol-1)。为检验某种食盐是否为加碘的合格食盐,某同学取食盐样品428克,设法溶解出其中全部的碘酸钾。将溶液酸化并加入足量的碘化钾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再用0.030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用去18.00mL时蓝色刚好褪去。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加碘食盐是否为合格产品。有关反应如下: IO3-+5I-+6 H+=3I2+3H2O I2+2S2O32-=2I-+S4O62- 2、[2015·全国卷Ⅰ36]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准确称取所制备的氯化亚铜样品m g,将其置于过量的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入适量稀硫酸,用a mol·L-1的K2Cr2O7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K2Cr2O7溶液b mL,反应中Cr2O72—被还原为Cr3+。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为__ __%。 3、[2017全国卷Ⅰ26]凯氏定氨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已知: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 NH4Cl+ H3BO3。 取某甘氨酸(C2H5NO2)样品m 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cmol·L-1的盐酸V m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4、[2017全国卷Ⅲ27]某工厂用m1kg铬铁矿粉(含Cr2O340%,M=152g·mol-1)制备K2Cr2O7(M=294g·mol-1),最终得到产品m2kg,产率为 5、[2017全国卷Ⅱ28]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 S2O32?+I2=2I?+ S4O62?)。 取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_mg·L?1。 6、[2017北京卷27]尿素[CO(NH2)2]溶液浓度影响NO2的转化,测定溶液中尿素(M=60g?mol-1)含量的方法如下:取a g尿素溶液,将所含氮完全转化为NH3,所得NH3用过量的v1mL c1mol·L ?1H SO4溶液吸收完全,剩余H2SO4用v2mL c2mol·L?1NaOH溶液恰好中和,则尿素溶液中2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7、[2016全国卷Ⅱ26]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向装有少量AgBr的试管中加入联氨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蚀。理论上1kg的联

(word完整版)江苏高考化学计算题专题复习_[苏教版].

高考化学计算题专题复习一、涉及化工生产流程的计算 题型特点:以常见化工生产流程图为背景,根据不同反应步骤中反应物的利用率计算反应物的投料比或产率。 解题方法:以化学方程式为基础,应用守恒理论,对多个相关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简约(叠加,找出分散在不同化学反应中的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数关系,以此计量关系进行计算。 1.(08南通一检某化肥厂以氨和空气(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为原料生产硝酸铵过程如下: 其中反应①为4NH 3+5O 2 4NO +6H 2O ⑴步骤②中发生了两个反应,将这两个化学方程式合并为一个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不考虑副反应且各步反应均完全,为使生产过程中不再补充空气,则原料气中氨(包括第③步被硝酸吸收的氨的体积分数最大值为____________。 ⑶假设实际生产中,反应①、②中含氮物质的利用率分别为a 、b ,反应③中氨的利用率为c 、硝酸的利用率为100%,则合成硝酸铵的整个流程中,氨的总利用率是多少? 解析:(14NO

+3O 2+2H 2O =4HNO 3 (2①、②、③步反应叠加 4NH 3+5O 4NO +6H 2O 4NO +3O 2+2H 2O =4HNO 3 4NH 3+4HNO 3=4NH 4NO 3 4NH 3+4O 2+H 2O=2NH 4NO 3+3H 2O NH 3%=4/(4+4/0.2=1/6(或16.7% (3解法一:假设消耗NH 3的总物质的量为1mol ,其中用于制取HNO 3的NH 3的物质的量为x mol ,被HNO 3吸收的NH 3的物质的量为y mol ,则有:x +y =1、abx =cy 。解得:x =c ab c + y = c ab ab + 氨的总利用率=(xab +yc /1= c ab abc +2 解法二:假设第①步参加反应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为4mol ,则: 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4ab mol ; 第③步需要氨气的物质的量为 c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资料汇总化学与环境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资料汇总化学与环境 班级姓名学号 【专题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如:环境、能源、医药、材料等 1.进一步强化差不多解题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经典题型】 题型一:化学与环境 【例1】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被破坏咨询题的三位环境化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线,爱护地球上的生物。氟利昂〔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能够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臭氧的分子式为O3〕。有关反应为:O3hv O2 +O;Cl+O3→ClO+O2;ClO+O→Cl+O2总反应:2O3→3O2 依照以上表达,回答以下咨询题: (1)在上述臭氧被氧化的反应过程中,Cl是 A 反应物 B 生成物 C 中间产物 D 催化剂 (2)O3和O2是 A 同分异构体 B 同系物 C 氧的同素异形体 D 氧的同位素 【点拨】这是96年的高考题,它是一道与环境相结合的题目。这道题目要求同学们在分析了臭氧层被破坏的反应机理后,回答以下咨询题。〔1〕臭氧被氧化的反应过程中,Cl原子只显现在反应过程中,而在反应的始末都没有,因此Cl原子应是催化剂。答案应选D。〔2〕O3和O2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因此应互称为氧的同素异形体。答案应选C。 【规律总结】 环境咨询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焦点咨询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多关怀我们的家园,多关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进展,并能够去摸索这些咨询题产生的缘故与解决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当今的环境咨询题要紧包括: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被破坏、光化学烟雾、白色污染、赤潮、含磷洗衣粉的使用、重金属及其盐的污染、沙漠化等。 【巩固】 1、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都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方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无机物B.有机物C.盐类D.非金属单质 题型二:化学与能源 【例2】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CO3和Na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 阳极反应式:2CO + 2CO32-→ 4CO2 + 4e 阴极反应式:————————————————————,总电极反应式:——————————————————。 【点拨】这是2000年的高考题,它以一种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为背景来命题,要紧考查化学能如何转变成电能。这道题目中所提及的电池同学们并不熟悉,那么,要解决它就要求同学们必须具有扎实的电化学知识和将所学知识与现实咨询题综合起来分析的能力。由于阴极是得电子的反应,因此在阴极的电子的是O2,O2+CO2+4e=CO32-。将阴、阳两极的反应式叠加可得总反应式:2CO+O2=2CO2 。 【规律总结】

2019年高考化学计算专题

化学计算定量探究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2分) 1.为证明铝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下列实验装置可达到实验目的,且方案最佳的 是() A. B. C. D. (化学备课组整理)A (备课组长教学指导)解:A.铝与盐酸产生的氢气从试管中溢出,锥形瓶内的空气受热压强增大,U形管中左边红墨水低,右边红墨水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 正确; B.烧杯中产生气泡,反应完成并冷却后导管会产生液柱,也能说明放热,但分析太复杂,不直观,效果不理想,故B错误; C.装置未形成密闭体系,无现象,故C错误; D.铝与盐酸产生的氢气会使红墨水的液面变化,该装置不能说明反应时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铝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利用热胀冷缩可设计装置验证,但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装置内的压强同样会增大,须将这两个因素分开设计,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实验方案评价,为高考常见题型,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实验装置来分析解答,答题时注意把握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把握实验的操作原理和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2.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 L2mol/L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 50mL,假设混合和稀释是瞬间完成的,则开始的瞬间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20mL3mol/L的X溶液 B.20mL2mol/L的X溶液 C.10mL4mol/L的X溶液 D.10mL2mol/L的X溶液 (化学备课组整理)A (备课组长教学指导)解:均加水稀释到50mL, A.n(X)=0.02L×3mol/L=0.06mol; B.n(X)=0.02L×2mol/L=0.04mol; C.n(X)=0.01L×4mol/L=0.04mol; D.n(X)=0.01L×2mol/L=0.02mol, 物质的量最大的是A,则A浓度最大,反应速率最大,故选A.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浓度越大,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大,因溶液均加水稀释到50mL,则可计算X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越多,浓度越大.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注意从比较浓度的角度解答该题,难度不大. 3.常温下,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10mL0.1mol/LH2X溶液,溶液的pH与NaOH 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页,共15页

高考化学计算题型汇总

计算题型汇总 一、分类讨论 1.某金属氧化物的式量为m,对应氯化物的式量为n.则该金属的化合价为() A. B.C. D. 2.某元素R的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其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该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是下列关系式中的() A.+ B.+C.+ D.+ 二、极值讨论 1.在FeO、Fe 2O 3 和CaCO 3 的混合物中,已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6%,则CaCO 3 的质量分数可能是()A.10% B.25% C.30% D.35% 2.密闭容器中盛有CH 4、N 2 和O 2 的混合气,点火使其充分反应,CH 4 全部转化为 CO、CO 2和H 2 O,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内的混合气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则反应前混合气中N 2 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28% B.42% C.54% D.64% 3.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 2 , 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 2、N 2 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24%,则其中氮 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20% B.40% C.60% D.80% 4.汽车安装的排气净化器的技术核心是使用高效催化剂,使废气中的CO和NO x 在催化剂表面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1)写出氮氧化物(用NO x 表示)跟CO反应转化为无毒物质的化学方程 式. (2)若汽车尾气中含有38 g NO和NO 2 的混合物,经过充分转化后生成无毒物质的质量(m)范围是(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5.某密闭容器中含有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10g,燃烧后充分反应,冷却到室温,气体质量减少了9g,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为()A.1g和9g B.3g和7g C.2g和8g D.4g和6g 6..现有CO,O2混合共10g,点燃后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剩余气体1.2g,求混合物中各物质质量?判断剩余气体是什么? 7.金属单质A和非金属单质B可生成化合物A 2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B A 2 B.某校一课外小组的甲、乙、丙三个学生分别在实验室内做该实验,充分反应时,所用A和B的质量a和b各不相同,但总质量相等,都是8.0g.有

2021-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资料汇总

2021-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资料汇总 【专题目标】 1.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以及电离度的概念。 2.理解水的电离、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 【经典题型】 题型一 [例1]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C(Cl-)>C(NH4+)>C(H+)>C(OH-) B.C(NH4+)>C(Cl-)>C(H+)>CC(OH-) C.C(Cl-)=C(NH4+)>C(H+)=C(OH-) D.C(NH4+)=C(Cl-)>C(H+)>C(OH-) [点拨]NH4Cl是可溶性的盐,属于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NH4Cl=NH4++Cl-。因为NH4Cl是强酸弱碱所生成的盐,在水中要发生水解;NH4++H2O NH3·H2O+H+,所以C(NH4+)比C(H+)及C(OH-)大得多;溶液因水解而呈酸性,所以C(H+)>C(OH-)。又由于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相对于中和来说是次要的,综合起来,不难得出:C(Cl-)>C(NH4+)>C(H+)>C(OH-)。答案为A。 [例2]在0.1 mol/l的NH3·H2O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NH3·H2O)>C(OH-)>C(NH4+)>C(H+) B.C(NH4+)>C(NH3·H2O)>C(OH-)>C(H+) C.C(NH3·H2O)>C(NH4+)=C(OH-)>C(H+) D.C(NH3·H2O)>C(NH4+)>C(H+)>C(OH-) [点拨] NH3·H2O是一元弱酸,属于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少部分发生电离(NH3·H2O NH4++OH-),所以C(NH3·H2O)必大于C(NH4+)及C(OH-)。因为C(OH-)=C(H+)+C(NH4+),所以C(OH-)>C(NH4+)。综合起来,C(NH3·H2O)>C(OH-)>C(NH4+)>C(H+)。答案为A。 [规律总结] 1、必须有正确的思路: 2、掌握解此类题的三个思维基点:电离、水解和守恒 3、分清他们的主要地位和次要地位 [巩固] 1、Na2S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2、将0.4mol/L盐酸和0.2mol/L的NaAlO2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①Na2CO3②NaHCO3③H2CO3④(NH4)2CO3 ⑤NH4HCO3,按C(CO32—)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浙江选考】2018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28 化学计算(第29题) 含答案

提升训练28 化学计算(第29题) 1.用11.92 g NaClO配成100 mL溶液,向其中加入0.01 mol Na2S x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2SO4和NaCl。 (1)NaClO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2)化学式Na2S x中的x= 。 2.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为1.000 mol·L-1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体积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混合溶液中CaCl2和HCl物质的量之比n(CaCl2)∶n(HCl)= 。 (2)V2= L。 3.铁、铜混合粉末20.0 g加入到100 mL 5.0 mol·L-1 FeCl3溶液中,剩余固体质量为5.2 g(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求: (1)反应后溶液中FeCl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2)原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4.Na与Al混合物共1 mol与足量的水充分反应。 (已知:2A1+2NaOH+2H2O2NaAlO2+3H2↑) (1)当Na与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时,混合物与水反应产生的H2最多。 (2)当Na与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时,混合物与水反应产生的H2的体积为13.44 L(标准状况下)。

5.用沉淀法测定KHCO3和Na2CO3固体混合物的组成,每次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溶于水制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相同浓度的Ba(OH)2溶液,每次实验均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实验记录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样品中K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室温下第Ⅲ组实验所得溶液中的OH-物质的量浓度为。 6.实验室用100 mL 0.500 mol·L-1的NaOH溶液捕获CO2,一定时间后,测定CO2的吸收量,方法是用盐酸逐滴加入到吸收CO2后的溶液中,产生的CO2气体

高三化学总复习资料

专题一.氧化还原反应之配平方法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除了了解其本质之外,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去运用。其运用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其配平。 (1) 基本技法 1.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依据:三守恒 2.步骤:一标,二找,三定,四配,五查。(先配平氧化还原反应主干:氧化剂、还原剂与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3.课标例子: 请配平C+HNO 3(浓)-NO 2+CO 2+H 2O 分析:一标:C 0+H N +5O 3(浓)-N +4O 2+C +4 O 2+H 2O 二找:始态终态变化的总价数=变化×系数三定:1×4=4 四配:C 的系数为1HNO 3的系数为4,用观察法将其他系数配平 五查:经检查满足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 C+4HNO 3(浓)=4NO 2+CO 2+2H 2O (2)特殊技法 1.整体配平法:eg:Cu 2S+HNO 3----Cu(NO 3)+NO 2↑+H 2SO 4+H 2O 2Cu ↑2N ↓1 S ↑8 接下来就是电子得失守恒,或者说化合价升降守恒,一下子就可以把它配出来了,如下 Cu 2S+14HNO 3===2Cu(NO 3)+10NO 2↑+H 2SO 4+6H 2O 就ok 了! 2.零价配平法:eg:Fe 3C+HNO 3---Fe(NO 3)3+CO 2↑+NO ↑+H 2O 这个方程式按常规的化合价分析,复杂物质FeC 3无法确定Fe 和C 的具体价态,此时可以设组成该物质的各种元素价态都为0.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 用整体法可知Fe 3C 整体价态↑3x3+4,N ↓3,然后用最小公倍数法13x3以及3x13可知NO 要配上13,Fe(NO 3)3要配上1,最后根据原子守恒可配出得结果如下: Fe 3C+22HNO 3===3Fe(NO 3)3+CO 2↑+13NO ↑+11H 2O 小结:零价法较多适用于:①难确定化合价的化合物不是以离子形式出现; ②难用常规方法确定化合价的物 质在反应物中,而不是在生成物中。 3.局部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有机化学方程式,这里顺便提一下。如甲苯变成苯甲酸,只有甲基变成羧基,其余都不变,所以只需研究甲基C 的变化。 4.单质优先法: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以单质为标准计算化合价。 Eg :液氯可将氰酸盐(OCN-)氧化为N2,(其中OCN-中N 的化合价为:-3价),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KOCN+KOH+Cl2—CO2+N2+KCl+H2O Cl:0→-1↑1x2 N 2:-3→0↓3X2 所以可知在Cl 2配上3,接下来的略··· 5.万能配平法:这个名字看起来似乎很神圣,其实也叫待定系数法。只是最后的退路,比较繁琐,也就是解方程。(基本步骤:一设,二定,三列方程,四解,五验) Eg1:KMnO 4+KI+H 2SO 4---MnSO 4+I 2+KIO 3+K 2SO 4+H 2O 设aKMnO 4+H 2SO 4+bKI=cMnSO 4+dK 2SO 4+eI 2+H 2O+fKIO 3(假定H2SO4系数是1,这样H2O 也是1,由氢数目可知) 则根据各元素不变 K :a+b=2d+f

高三化学计算题专题

一.过量问题 思考:先根据已有的经验思考: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判断何种反应物过量?你是如何判断的? (依据化学方程式中所体现的各反应物质间的定量关系,以及题给物质的实际量等条件予以判断)两种反应物的量均已确定,应先判断哪种反应物过量,再根据没有过量(少量)的反应物的量进行计算,求产物的量,具体步骤如下 (1)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2)判断哪一种反应物过量 (3)根据不足的求解 此类题目中关键是判断哪一种反应物过量。而判断方法通常有两种。举例如下: ☆例1 8mol H2与6mol O2充分反应,求生成水的质量。 方法一:以任意种反应物为标准,判断过量: (假设其中一种物质完全反应,并以此计算出另一种物质的量,再与题目所给的量进行比较。) 方法二:比例式法: 参考《导学教程》P125 ★练习 1 实验室用 6.96 g 二氧化锰和50 mL 10mol/L 的盐酸共热制取氯气。标准状况下可制得氯气多少升? ★下列题是过量问题的讨论题 ★范围过量及讨论的计算:范围讨论计算往往是过量计算的演化和延伸,因反应物之间相对含量不同而使产物有所不同(如H2S与O2,CO2与NaOH,Cl2与NH3等),因此正确书写恰好反应生成相对单一的产物的化学方程式,以恰好反应的特殊点为基准讨论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练习 2 试计算推理:分别向两份含有 1 mol NaOH 溶液中溶入0.8 mol CO2和1.5 mol HCl 气体,各得什么产物?其物质的量为多少? ★练习3 某500 mL 溶液中含有0.1 mol Fe2+、0.2 mol Fe3+,加入0.2mol 铁粉,待Fe3+完全还原后,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A.0.4 mol/L B.0.6 mol/L C.0.8 mol/L D.1.0 mol/L ★练习4 在某100 mL 混合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 mol/L ,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 ,向其中加入7.56 g 铜粉,微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铜离子的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A.0.15 mol/L B.0.3 mol/L C.0.225 mol/L D.无法计算 二、关系式法 实际化工生产中以及化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时,往往涉及到多步反应:从原料到产品可能要经过若干步反应;测定某一物质的含量可能要经过若干步中间过程。对于多步反应体系,依据若干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起始物质与最终物质的量的关系,并据此列比例式进行计算求解方法,称为“关系式”法。利用关系式法可以节省不必要的中间运算步骤,避免计算错误,并能迅速准确地获得结果。 此法解题的步骤如下: (1)写出各步反应方程式(也可为离子方程式)(2)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可以作为中介物质,并确定最初反应物,中介物,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3)确定最初反应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4)根据所确定的最初反应和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和已知条件进行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