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刑事】企业常见的刑事法律风险防控

10.【刑事】企业常见的刑事法律风险防控

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是企业在市场经营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因素,是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风险之一。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应增强风险意识,在遵守市场规则的同时,注重预防和控制刑事法律风险的发生,保障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那企业常见的刑事法律风险有哪些?请和仲声律师一起来了解。

一、设立运营环节的刑事法律风险

(一)虚假注册类

企业在设立期间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或者在成立后抽逃出资,可能造成企业设立不能、设立无效等后果,严重的还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涉及的罪名】——虚报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

【防控建议】

企业在设立过程中应当依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据实申请、据实出资,并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运作资金。

(二)同类经营类

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利用职务便利,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企业经营同类的营业,谋取非法利益,侵害企业及股东、出资人的财产权益,侵害公司管理制度,严重的可能造成企业亏损或破产,也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涉及的罪名】——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

【防控建议】

企业应当对董事、经理定期进行法律培训,开展警示教育,引导董事、经理忠实履行职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劳动用工类

企业在用工过程中,为获取更高的利益,采用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进行劳动,或者雇佣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危重劳动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涉及的罪名】——强迫劳动罪;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

【防控建议】

企业应认真落实《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严格人员招聘制度,不得以勤工俭学、实习、教学实践、职业技能培训的名义安排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生产经营性劳动。(四)薪酬支付类

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其应得的劳动报酬,是企业的义务。若企业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而不支付的,可能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

【涉及的罪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防控建议】

“恶意欠薪”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企业应按照诚实守信原则,自觉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若企业足额支付报酬确有困难的,可以与劳动者达成和解并与劳动监察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二、安全生产的刑事法律风险

对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等,若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可能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犯罪。

【涉及的罪名】——重大责任事故罪;强令、组织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防控建议】

1、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定期组织企业员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观看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提升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及安全生产意识;

2、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制定企业生产事故应对机制。建立相应的信息登记制度,并对相关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消除,必要时必须停产停业,杜绝不采取措施的情况发生。在安全事故发生后应积极组织、参与事故抢救、主动赔偿损失,并积极配合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实施监督检查。

三、产品质量环节的刑事法律风险

(一)普通产品质量类

企业具有保证产品质量的责任和义务。企业违反国家产品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伪劣产品,扰乱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秩序,侵犯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达到一定数额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涉及的罪名】——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防控建议】

1、企业应树立合法经营意识和诚信经营意识,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开展生产、销售活动;

2、企业应注重员工培训,强调合法合规经营及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3、一旦发现有伪劣产品出现,已经生产的不进行销售,已经销售的立刻召回,并积极配合相关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的开展调查处理。

(二)药品质量类

药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一旦出现药品安全问题,将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医药企业应以高标准把控自身的生产、销售环节,严格依法、合规开展生产经营行为。

【涉及的罪名】——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

【防控建议】

企业应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生产、销售、存储药品。一旦发现假药、劣药,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降低社会危害性。

(三)食品质量类

若企业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甚至有毒有害的食品,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涉及的罪名】——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防控建议】

企业对食品安全负有主体责任,应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过程管控,严格按照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设立食品生产质量的监督部门,对企业产品进行随机抽检;引入第三方进行不定时随机抽检,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四、知识产权保护环节的刑事法律风险

(一)注册商标保护类

注册商标是企业一种无形的财产和信誉的载体。违反商标法规,侵犯他人注册商标的专用权,是一种破坏商标管理制度,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涉及的罪名】——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单位犯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处罚规定

【防控建议】

1、企业应杜绝恶意侵犯他人注册商标行为的发生,避免在经营中使用虽经改变但视觉上与他人注册商标无差别的商标标识等带有明显恶意的行为;

2、企业的商标应及时进行商标注册。

(二)专利保护类

专利对技术依赖型企业代表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护和维护好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也是企业经营者的义务和责任。侵犯他人专利权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情节严重的,可能还涉嫌刑事犯罪。

【涉及的罪名】——假冒专利罪;单位犯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处罚规定

【防控建议】

1、企业应依法正确使用专利,有效防止和杜绝假冒他人专利、冒充专利以及侵犯他人专利权益的行为发生。

2、增强企业专利保护意识,对于发生的专利侵权行为、假冒专利行为和专利诈骗行为,及时向有关主管机关举报。

(三)著作权保护类

著作权是法律赋予著作权人对其作品及相关客体所享有的专有权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部分。虽然著作权作为一种私权,多数情况只产生民事责任,但部分严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可能会涉嫌刑事犯罪。

【涉及的罪名】——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单位犯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处罚规定【防控建议】

1、企业应杜绝恶意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

2、企业应提高著作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著作权作品及作品使用的管理,如主动进行著作权登记,采用信息加密技术等方式,保护自己的著作权不受侵犯。

(四)商业秘密保护类

商业秘密是企业的财产权利,关乎企业的竞争力,有的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不仅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而且实施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企业或者相关人员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涉及的罪名】——侵犯商业秘密罪;单位犯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处罚规定

【防控建议】

1、企业应严守法律底线,不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他人的商业秘密;不非法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自己合法掌握的商业秘密,也不使用他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

2、企业应加强自我保护,建立健全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确保商业秘密的秘密属性,对于工作可能涉及商业秘密的员工应签署相应的保密协议。

五、环境保护环节的刑事法律风险

(一)环境污染类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工业排放是污染环境的重要源头之一,环境污染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还会造成对资源的浪费,使国家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后果严重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涉及的罪名】——污染环境罪

【防控建议】

1、企业应增强环境保护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防范工作,建立健全工业排放环保措施,配备符合标准的工业废弃物处理设备,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始终能够正常运行,杜绝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工业废弃物的情况发生;

2、企业应定期配合环保部门对企业周边环境进行检测,同时积极自查自测,一旦发现企业周边环境存在被污染的可能或者苗头的,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将环境污染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进口固废处置类

规范固体废物进口的管理,有助于防止进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企业违反国家相关规定,进口或者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危害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涉及的罪名】——走私废物罪;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

【防控建议】

1、企业应当转变生产经营理念,增强法治意识,防止和降低固体废物管理中的环境风险;

2、企业应当充分了解国家禁止进口、限制进口和非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目录,杜绝擅自进口的行为发生。

(三)农用地保护类

土地资源是我们生存的根本,也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国家对农用地使用实行严格的保护。企业非法占有农用地,或者造成农用地损失,造成严重危害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涉及的罪名】——非法占用农用地罪

【防控建议】

企业应增强法治意识,牢牢把握“先审批后使用”的土地使用原则,杜绝未经审批擅自侵占土地的行为发生。

六、市场营销环节的刑事法律风险

(一)虚假广告类

虚假广告行为不仅扰乱市场的正常管理秩序,而且可能进一步侵犯公民的财产权、健康权、生命权。若企业实施虚假广告行为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可能涉嫌虚假广告犯罪。【涉及的罪名】——虚假广告罪

【防控建议】

1、广告的经营者和发布者应当对受理的宣传项目作审慎调查,尤其是食品、药品、保健品等宣传项目,应当对宣传内容承担一定的审核义务,核对广告内容;

2、广告的经营者和发布者在创作广告时应当充分考虑受众分辨能力的差异,合理控制艺术夸张的界限,避免误导消费者。

(二)非法经营类

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义务和责任。若企业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禁止性、限制性规定,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相关经营活动,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犯罪。

【涉及的罪名】——非法经营罪

【防控建议】

企业的经营活动应当严格限制在主管部门核定的经营范围内,经营专营、专卖的物品或从事需要批准的业务,要确保已获得相关许可或批准。

(三)不当营销类

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可能有多种经营模式的创新,但要警惕为盲目追求销售网络的扩张而陷入非法传销的经营模式。若企业采取非法传销的经营模式,可能涉嫌组织、领导传销犯

罪。

【涉及的罪名】——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防控建议】

1、企业若采用直销经营模式的,需获得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颁发的直销经营许可证,依法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登记;

2、直销企业应当依法开展直销活动,不得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作为成为直销员的条件,不得有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四)强迫交易类

商品交易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应当遵循市场交易中的资源与公平原则。欺行霸市、强买强卖行为可能导致整个行业的混乱,对经济秩序极具破坏力,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涉及的罪名】——强迫交易罪

【防控建议】

企业要提高防范意识,在交易前谨慎选择交易对手;在交易过程中遭到强迫时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维权,防止市场交易中的不良势力。

七、经济往来环节的刑事法律风险

(一)商业贿赂类

商业贿赂是市场经济的毒瘤。企业及其员工在经济往来中,既可能成为行贿对象,也可能成为行贿人;既可能由此产生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涉及的罪名】——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单位行贿罪

【防控建议】

1、企业应当树立合法经营意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审批流程,从源头上杜绝商业贿赂的可能性,并加大纪检监察和相关部门间的监督力度;

2、企业应当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以及反商业贿赂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其自觉抵

制商业贿赂的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二)合同诈骗类

企业签订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以及诚实信用原则,如果故意隐瞒事实,用虚假的信息与他人签订合同而获取利益,就会涉嫌合同欺诈,甚至可能涉嫌合同诈骗犯罪。【涉及的罪名】——合同诈骗罪

【防控建议】

1、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合同监督管理制度,严格把控合同签订的过程。合同签订之前做好调查,对合同相对方的企业资质、合同履行能力、提供的担保进行详细调查核实;

2、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出现无法正常履行的相关情形时,应及时作出判断,涉嫌合同诈骗犯罪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有效防控合同诈骗事态的发生,尽可能减少企业损失。

(三)串通投标类

招标、投标是一种竞争性很强的市场交易方式,其本身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企业若通过串通投标的不正当手段排斥他人的正当竞争,就会使招投标活动丧失其原有功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涉及的罪名】——串通投标罪

【防控建议】

1、企业不论作为投标方还是招标方,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招投标;

2、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确保本企业员工不因蝇头小利主动实施串通招投标行为。同时,谨防员工在无意识的情形下泄露招投标相关数据,被他人利用;

3、一旦发生招投标泄密情况,涉及串通招投标时,应当主动向司法机关报案并配合调查,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降低承担刑事责任的风险。

八、财税管理环节的刑事法律风险

(一)会计凭证管理类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等是记录和反映企业经济业务的重要凭证,也是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有关主管部门等对企业或个人进行查处的依据。企业应当妥善保存会计资料,实施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犯罪。

【涉及的罪名】——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

企业应当严格按照规定装订、保管会计资料,严格遵守会计资料的保管期限要求,未按照规定保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损毁、丢失的,即使尚不构成犯罪,也可能受到行政处罚。

(二)虚开发票类

发票是国家监督经济活动,维护经济秩序,保护国家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财税管理的重要工具和重要依据。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结算环节处理不好发票问题,极易引发企业管理风险,达到一定数额或者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涉及的罪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虚开发票罪【防控建议】

1、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不购买、收受与真实交易不符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不帮他人虚开或者介绍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2、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应注意保留交易的凭证,如货款的支付凭证、购销的票据及合同、货物的物流凭证、仓储凭证等,确保交易情况与开票情况一致;

3、严格审核票据。企业应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财务人员对交易票据要严格审核,发现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的内容与真实交易不一致,应及时查明原因督促整改。

(三)逃税骗税类

依法缴纳税款是企业的法定义务。纳税企业逃避缴纳税款、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等行为侵害国家的税收征管秩序,达到一定数额或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逃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犯罪。

【涉及的罪名】——逃税罪;逃避追缴欠税罪;骗取出口退税罪

【防控建议】

1、企业应当通过合法手段对税务进行筹划,依法缴纳税款;

2、企业若通过违法手段避税、骗取税款,应当主动及时补缴税款,缴纳滞纳金,并积极接受税务机关的行政处罚,避免被追究刑事责任。

九、对外融资环节的刑事法律风险

(一)向金融机构融资类

资金是企业运营的命脉,企业融资是保证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行为。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是主要的融资途径之一,在此过程中存在的违法或不规范行为,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更有甚者涉嫌刑事犯罪。

【涉及的罪名】——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贷款诈骗罪

1、企业应当确保贷款材料的真实性,尤其是有关资信证明等影响银行做出放贷与否的决定性材料。在企业资金已经陷入困境的情况下,更不能为了获得贷款而使用欺骗的手段;

2、企业应当明确贷款用途,确保贷款资金专款专用。尤其是不得将合法取得的贷款,用于生产经营以外的用途。

(二)公开募集资金类

企业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生产经营业绩,除了向金融机构融资外,如果涉及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其募集资金的程序违反规定或者方式存在不正当性,极易发生较大的法律风险,甚至涉嫌刑事犯罪。

【涉及的罪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集资诈骗罪;单位犯金融诈骗罪的处罚规定

【防控建议】

1、企业应当严格控制资金募集的对象。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未向社会公开宣传,而是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虽不属于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但企业未能控制实际投资者范围,明知职工向他人公开宣传募集资金,仍予以吸纳,或企业为规避法律限制,而将作为普通社会公众的投资人吸纳为公司职工后吸收资金的,也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

2、企业应当严格规范募集资金的使用用途。确保钱款专款专用,并主要用于生产经营所需的必要支出。应规范财务制度,对募集所得资金做好财务记录,保留财务凭证。

十、纠纷处理环节的刑事法律风险

(一)妨害司法类

企业通过向法院起诉或应诉等司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是正当合法的行为。但若片面追求胜诉结果,使用非法手段,妨碍国家司法机关正常诉讼活动,破坏国家司法权的行使,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涉及的罪名】——妨害作证罪;虚假诉讼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

【防控建议】

1、企业应在民事活动和交易活动中注意收集和保留证据;

2、企业应定期对企业高层和承担相应职责的员工进行相应的专业法律知识教育培训,强化法治意识;

3、企业有条件的应设立专门的法律事务部,或者聘请法律顾问,增强企业运行的合规性。

(二)其他纠纷处理类

实践中企业也可能采取其他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如以信访、媒体宣传等方式,以获得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关注、直接与相对人交涉等,但若行为失当或者过激过限,严重影响、侵害他人或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涉及的罪名】——非法拘禁罪; 敲诈勒索罪;故意毁坏财物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寻衅滋事罪

【防控建议】

1、企业应通过正当途径反映诉求,不以缠访、闹访等不正常方式影响社会公共秩序或国家机关工作秩序;

2、企业应使用和解、调解等平和方式解决纠纷,防止冲突升级引发犯罪。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成因及防控研究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成因及防控研 究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导致可能对企业造成刑事处罚或被迫停业的风险。此风险不只会对企业的声誉和财务状况产生巨大影响,也会削弱企业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防控研究。 成因分析 1.企业管理层不够重视 企业管理层没有意识到刑事风险的威胁,缺乏对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了解及管控措施,容易导致企业违法和不合规运营。 2.缺乏调查和审查 企业没有进行有效的调查和审查,导致企业与不法分子联系,或者违法操作问题,甚至可能存在内部腐败等问题。 3.追求利润最大化 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企业可能会被迫采取一些不符合规定的经营行为,从而存在违法行为。 4.业务扩展导致法律风险

企业在扩大业务范围时,往往需要面对新的法律和监管问题,如果在法律和监管问题上没有有效的规划和追踪,就会存在法律风险。 防控研究 1.建立合规监督机制 建立有效的合规监督机制,落实合规责任,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提高企业的合规水平,从而降低企业的法律风险。 2.完善调查和审查机制 建立完善的调查和审查机制,对企业内外部的风险进行全面调查和审查,及时发现和上报风险,避免企业陷入法律漩涡。 3.培训、学习和知识传承 企业要建立完备的内部管理体系,通过培训、学习和知识传承,提高企业员工的合规概念和法律意识,以确保企业运营的合法合规。 4.与律师事务所建立伙伴关系 企业可以建立与律师事务所的伙伴关系,利用律师事务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企业规避法律风险,并在需要时提供法律援助。 5.信息化手段

民营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来源及其预防

民营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来源及其预防 摘要: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已成为必然趋势,民营合规经营已成为共识,民营 企业在纳税、投资、融资等领域面临刑事法律风险。分析民营企业现状,面临的 刑事风险有内部合理体系不完善的原因,也有外部制度失衡的原因。我国民营经 济高速发展,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创造了财富与就业机会。但是民营企业蓬勃 发展盲目追逐经济利益造成各种刑事犯罪频发,影响了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本 文分析了民营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现状、刑事法律风险来源,提出了刑事法律风 险预防措施,以供借鉴。 关键词:民营企业;刑事法律风险;来源;预防措施 在市场经营活动中,民营企业面临着各种企业风险,刑事法律风险给民营企 业带来最严重的危害。在对企业家犯罪案件的统计中,民营企业家犯罪案件占 比较高,民营企业风险主动防控意识较欠缺,需不断增强防控刑事风险的能力。 1.民营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现状 民营企业刑事法律风险指民营企业存续期间,企业行为、或企业内员工行为 触犯刑法,或企业外人员实施针对企业的犯罪行为,对企业造成的刑事责任可能性。刑事风险一旦成为事实,对企业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甚至引发企业破产。 经济全球化发展使企业持续稳定经营面临越来越多不确定因素,需要通过完善的 风险防控体系来进行防控。常见的民企刑事案件包括非法吸储、非法经营、挪用 资金等,这些犯罪行为使企业面临法律制裁,影响企业长远发展。民企刑事法律 风险既与企业自身有关,也与外部市场环境、社会转型发展、法治环境密切相关。民企相比国企,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企业管理体系、管理制度较简单, 经营战略更注重获得利润,很多企业家在积累个人财富的道路上触犯了刑法。很 多案件的爆发促使我国刑事合规体系不断完善,但是这是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 循序渐进。民企高频刑事犯罪之一是非法吸储,民企资金来源有限,需要通过筹 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很多企业家由于缺乏法律认知而触犯刑法;而认定集资诈

企业及高管在企业治理中刑事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及高管在企业治理中刑事法律风险防控 甘肃政剑律师事务所朱兴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经济法律秩序的日益健全,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创富神话,一个又一个的企业家诞生,与此同时我国的企业家因触犯刑律而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也日益增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这类事例更加层出不穷。 企业在市场运行过程中,不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还面临着诸如经营管理、法律、政治、经济等一系列风险。随着法治的进程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企业高管越来越注重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开始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对企业进行风险控制。但就当前的形式而言,这种法律顾问服务的领域和范围一般偏重于对经济或者民事法律风险的防范,刑事风险涉及的偏少,而众多的企业和企业高管们面临的最严峻的风险恰恰是刑事风险。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存在的触犯刑事法律规范,应受刑事处罚行为的风险。这种风险一旦从可能变为现实,往往会给企业或者企业高管带来致命的打击,引来牢狱之灾。对企业危害最甚、有可能对企业造成毁灭性打击的风险就是刑事法律风险。 对刑事法律风险的防范,任何人都是具有内在需求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主动谈及防范风险的却很少呢?有人认为自己主动谈防范刑事风险,就可能会被别人怀疑自己是不是犯了什么事了,还有些人认为在大庭广众之下谈防范刑事风险,是主动规避犯罪、是挑战社会、是不光彩的行为,担心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还有些人认为刑事犯罪离自己太远,只要自己不主动去实施犯罪,就不会有什么风险,也就没有必要主动去防范。 其实,这里面存在很多误解,应当先予以澄清。犯罪当然是应予严惩的,一旦犯罪,不但犯罪的人因此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国家、社会和他人都可能会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控制和规避犯罪不论是对个人还是是社会都是尤为重要的。在实践中,不排除有些企业高管为了个人私利,积极主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但除了积极主动有意犯罪之外,还有不少人陷入刑事风险则是被动的、无意的。问哦避免无意陷入犯罪,也为明晰不可触动的犯罪“红线”,就应正确识别刑事风险。

10.【刑事】企业常见的刑事法律风险防控

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是企业在市场经营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因素,是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风险之一。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应增强风险意识,在遵守市场规则的同时,注重预防和控制刑事法律风险的发生,保障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那企业常见的刑事法律风险有哪些?请和仲声律师一起来了解。 一、设立运营环节的刑事法律风险 (一)虚假注册类 企业在设立期间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或者在成立后抽逃出资,可能造成企业设立不能、设立无效等后果,严重的还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涉及的罪名】——虚报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 【防控建议】 企业在设立过程中应当依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据实申请、据实出资,并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运作资金。 (二)同类经营类 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利用职务便利,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企业经营同类的营业,谋取非法利益,侵害企业及股东、出资人的财产权益,侵害公司管理制度,严重的可能造成企业亏损或破产,也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涉及的罪名】——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 【防控建议】 企业应当对董事、经理定期进行法律培训,开展警示教育,引导董事、经理忠实履行职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劳动用工类 企业在用工过程中,为获取更高的利益,采用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进行劳动,或者雇佣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危重劳动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涉及的罪名】——强迫劳动罪;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 【防控建议】

企业应认真落实《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严格人员招聘制度,不得以勤工俭学、实习、教学实践、职业技能培训的名义安排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生产经营性劳动。(四)薪酬支付类 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其应得的劳动报酬,是企业的义务。若企业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而不支付的,可能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 【涉及的罪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防控建议】 “恶意欠薪”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企业应按照诚实守信原则,自觉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若企业足额支付报酬确有困难的,可以与劳动者达成和解并与劳动监察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二、安全生产的刑事法律风险 对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等,若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可能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犯罪。 【涉及的罪名】——重大责任事故罪;强令、组织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防控建议】 1、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定期组织企业员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观看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提升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及安全生产意识; 2、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制定企业生产事故应对机制。建立相应的信息登记制度,并对相关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消除,必要时必须停产停业,杜绝不采取措施的情况发生。在安全事故发生后应积极组织、参与事故抢救、主动赔偿损失,并积极配合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实施监督检查。 三、产品质量环节的刑事法律风险 (一)普通产品质量类

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系列课题 合规管理与法律风险防范篇之 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范 课程目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经济行为越来越严格地受到法律的规范和约束。同时,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法律风险也越来越大。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离不开法律制度的调整。企业从设立到运行、从决策到管理方方面面都是在法律的框架下行动的。如果企业对于法律风险估计不足或处理不当,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法律后果。 授课风格: 李丹老师首创在快乐中学习法律的理念,用“亲民化”语言诠释晦涩难懂的专业法律术语;用专业理论+案例互动+战略思维“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鼓励启发学员学习和思考;彻底颠覆了企业管

理决策层对传统意义上风险预判的思维模式,带来的冲击和震撼,倍受企业与学员推崇。 被学员评价:“原来法律培训还能这么有意思”。 课程对象: 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企业高层管理者 建议授课时间:4h-6h(一天) 培训内容: 一、什么是法律风险 1、企业法律风险都在哪些方面表现 2、公司合规体系的构建建议 二、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 1、合同订立、履行中法律风险管理与控制 2、合同违约风险的防范与法律救济 3、合同证据缺失、内容瑕疵与合同救济 4、合同漏洞与合同文本审查 三、企业劳动用工风险法律防范及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管理 1、用工模式筹划与用工风险防范 2、核心骨干人才的法律风险防范 3、企业裁员、内部处罚、员工离职的风险防范

4、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管理与控制 四、日趋“危机”的刑事责任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1、高度警惕“无处不在”的刑事责任 2、建立刑事风险防范意识和观念 五、培养企业的法治文化 1、强调“法律意识从我做起”。 2、强调“法律风险防范并不只是专业人员的责任” 3、强化“合法创造价值”的理念 4、保持激励约束机制与企业倡导的法治文化和价值观的一致性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面临很多经济或者民事法律风险,因此有些企业就忽视了企业所面临的刑事法律风险,本文从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刑事法律风险的类型和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防范两大方面进行了阐述,对于企业及其工作人员的刑事法律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控制和防范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发生,以对企业和企业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当前,企业在不断深化的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不但面临着经营管理上的诸多问题,同时还面临着法律、政治等一系列风险。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完善,企业的法律意识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很多企业都聘请了法律顾问。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法律顾问服务的领域和范围一般更多偏重于对经济或者民事法律风险的防范,却疏于刑事法律风险的防范,而众多的企业和企业高管们面临的最严峻风险恰恰是刑事风险。因此,本文针对企业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刑事犯罪问题展开研究,以为从业人员提供借鉴。 一、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刑事法律风险的类型 1.企业设立中的刑事法律风险 设立是企业存续的起始阶段,也是企业成立的必经阶段。我国公司法规定,企业的设立实行登记制度,只有在取得合法登记,领取相关证照的前提下,企业的成立才属于合法成立。在企业的设立过程中,最容易触犯的刑事犯罪有两个:一是申请公司登记时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欺诈

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的,这就触犯了我国刑法158条的虚报注册资本罪。二是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的,这就触犯了我国刑法159条的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 2.企业在生产、运作过程中的刑事法律风险 生产和运作是企业经营的基本职能,是企业存续和发展中最为重要和复杂的阶段,涉及产品的生产、销售,向金融机构贷款、上市融资等等各个环节。因此,触犯刑事法律的可能性也最大,涉及的刑事法律罪名也最多。 第一,合同使用风险。 合同使用中的风险,一是主动性的风险,二是被动性的风险。主动性的风险主要是指我国刑法第224条的合同诈骗罪,被动性的风险主要是指刑法第167条的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第二,产品质量风险。 产品质量风险所容易触犯的刑事犯罪种类较多,包括我国刑法第140条―148条所涵盖的内容,如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等等。 第三,企业用工风险。 企业在用工的过程中,争议一般为劳动争议,通常可以通过民事手段解决,如民间调解、劳动仲裁、民事诉讼等。在企业用工过程中发生刑事风险的概率较小,我国刑法在这方面只有第244条的强迫职工劳动罪和刑法修正案四中第四条的雇佣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

企业家的刑事法律风险

企业家护法┃难以低估的企业家刑事风险,证明法律顾问的重要性 一、企业家低估刑事风险 1. 重民事风险轻刑事风险 目前企业的法律顾问和法务部门,更多关注的是诸如知识产权等民商事法律风险,对 刑事的法律风险往往疏于防范。 2. 以为对 GDP 贡献较大就不会秋后算账 一些地方政府追求 GDP,企业只要对地区经济发展有贡献,有点违规行为地方政府有 时会睁只眼闭只眼。企业家以为只要对 GDP 贡献大,当地政府不干预,干什么都没有问题。很多企业家不懂法律,也没有法律意识,其实他们的许多行为是有刑事风险的。 3. 用钱可以免灾? 改革开放初期,制度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人们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一些胆大 的人靠猛打猛冲闯出一条“血路”。但是随着制度逐步建立、健全,模糊地带越来越少,一些过去的“潜规则”正面临风险。过去的做法现在就有可能是违法甚至犯罪了。一些企业家以为有事可以“用钱消灾”,但往往现在行不通了。 二、企业家最易犯的十大高风险罪名 1、贿赂 受贿类犯罪是企业家犯罪适用频率最高的罪名之一,也是国企企业家犯罪最为常见的 罪名。当民营发展到一定阶段,所有权与管理权出现分离时,民企高管的受贿现象也 开始显现。 2、非法集资类犯罪 银行贷款政策不利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合法融资渠道狭窄,资金需求缺口巨大;另一方面,股市持续低迷、房市调控、CPI 高位运行、银行存款负利率等因素叠加,致使 民间资本保值压力增大,急需投资渠道。在民间资本市场供需两旺,而相关疏导性制 度安排又缺失的情况下,非法集资类犯罪高发就具有了一定的必然性。 3、侵吞资产类犯罪 无论国企还是民企,严格的财务及资产管理都十分必要。事实上,民企发展必然经历“个体户”向现代公司的转型,作为“法人”存在的公司必须向社会独立承担责任, 公司也因而具有了“公”的性质,上市公司在这一点上表现尤为明显。发生在民企的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成因及防控研究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成因及防控研究关键词企业刑事法律风险成因防控措施 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刑事法律风险的产生,不仅会给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样会影响企业信誉、形象,弱化企业核心竞争力。而造成企业刑事风险的原因,主要在于企业内部人员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市场环境复杂。因此,为减少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不利影响,本文对企业如何防控刑事法律风险展开研究。 一、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相关概述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企业经济及管理活动中的部分行为、人员行为已经触犯法律。或者企业外部人员在针对企业所进行的犯罪行为,使企业本身需承担相应刑事责任的风险[1]。在企业产生刑事法律风险后,不仅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蒙受损失,甚至部分核心人员、法人会面临牢狱之灾。除此之外,企业刑事法律风险具有易发性、双重处罚性等特征。由于企业刑事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运转全过程,从企业成立、项目运营等环节,都会出现企业刑事法律风险。并且结合我国刑法内的条例规定,企业本身的犯罪行为属于单位犯罪。而单位犯罪会使在缴纳罚款的基础上,其主管人员、涉案人员应按照法律规定,承担刑事处罚。因此,在法制实践中,企业法律形式风险具有双重处罚性特点。 二、企业刑事法律风险成因分析 (一)法律意识匮乏 企业管理者、职工法律意识匮乏,是造成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主要原因。我国刑法对于企业及企业人员的行为规定,是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

规范企业经营手段,强化市场经济的法律保护。比如关于经济犯罪相关规定中,对引导、强化企业防范刑事法律风险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数企业管理层、内部人员未能及时了解相关法律,甚至无法判断自身行为是否触犯法律。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容易诱发刑事法律风险。再者,部分企业多以利润、效益为发展目标,而高风险与高收益共生共存。部分企业为获得高收益,对风险系数、风险点认知存在偏差,没有意识到法律对企业行为进行约束,对企业减少刑事法律风险的价值。从而使得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问题较为突出,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内部管理不当 市场经济体制中,相对于国有企业,其他民营企业主要包括较多中小企业、家族企业。多数企业未能及时健全内部管理体系,其企业组织管理形式,仍以传统公司制管理为主。并且没有完善风险防控制度,使得部分企业家纳税、融资、销售等环节,产生较为严重的刑事法律风险。再者,政商关系的有效处理,同样是引起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成因之一[2]。企业成立后,政府部门管理者市场资源分配,影响着企业资源审批与许可。所以少数企业为在项目开展中,获取更多资源、经济利润,会与部分政府部门存在利益牵扯,使得市场秩序被严重破化,进而引起企业刑事法律风险。 三、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防控措施 (一)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原则 (二)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防控措施 1.健全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控178条

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控178条 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控 在经营过程中,民营企业往往面临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受阻、丧失财产或面临法律诉讼。为了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企业需要重视法律风险的防控工作。下面列举了一些较为常见的法律风险,并提出了防控措施。 合同风险: 1. 销售合同风险:在签订销售合同时,注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交付时间、货物质量等事项规定清楚,并进行合规审查。 2. 采购合同风险:核查供应商的合法资质和信誉情况,确保合同内容符合企业利益,加入违约责任条款。 3. 劳动合同风险: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明确双方权益,制定完善的劳动合同制度,合规支付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知识产权风险: 4. 商标侵权风险:注册自有商标并维权,避免他人使用相似商标侵权,及时与侵权方协商解决。 5. 专利侵权风险:对企业产品进行专利检索,确保其无侵权可能,并进行专利申请保护自身创新成果。

6. 商业秘密泄露风险:建立完善的保密制度,对重要商业信息进行保护,并与员工签署保密协议。 税务风险: 7. 发票管理风险:合规使用发票,及时开具、收取和存储,确保税务报销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8. 税务规避风险:了解税务法规,遵守纳税义务,避免偷漏税或利用漏洞规避税收。 9. 进出口关税风险:了解相关法规,合规申报并支付关税,避免违规行为导致处罚。 劳动法风险: 10. 用工风险:了解劳动法律法规,合规办理用工手续,避免非法用工和不正当解雇,妥善处理劳动纠纷。 11. 工时加班风险:严格控制员工工时,合法规范加班行为,预防超时工作引发法律纠纷。 12. 安全生产风险:加强安全培训、设备检修,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员工人身安全和工作环境安全。 金融风险:

《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风险与防控指引》(三)

《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风险与防控指引》(三) 四、企业在融资担保方面的法律风险防控 (一)银行借款合同的法律风险点 58、严格审核借款合同。如银行借款合同中借款目的及借款用途不正 确填写,将会使企业面临随时被要求还款的风险。此外,企业法定代表人 及经办人还存在因此触犯骗取贷款罪的法律风险。建议企业严格审核借款 合同,对合同中的非格式部分审慎对待。 59、注意借新还旧中的风险。借款合同当事人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 新加入的保证人应当在充分考虑借款人的经营情况、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 的基础上决定是否提供担保,尽可能降低担保风险。 60、避免为有违法违规嫌疑的借款合同提供担保。实践中,部分借款 人提供虚假材料或伪造材料骗取银行借款被追究刑事责任,此种情形下并 不免除担保企业的担保责任。因此,企业在为他人提供担保,特别是互保、联保的企业,在办理借款手续时,要严格按照银行的操作规范及工作流程 进行,杜绝参与制作或提交虚假材料,审慎审查借款人的偿债能力,降低 担保风险。 61、防止企业实际控制人以企业名义借款。企业控制人或者法定代表 人以企业名义借款后,将借款占为己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由企业实际 控制人或者法定代表人与企业承担共同还款责任,情节严重的,企业实际 控制人或者法定代表人可能因此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因此,从企业 角度讲,要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外借款需经过股东会决议,其他股 东应履行监督职责,降低因企业实际控制人以企业名义借款给企业带来的 风险。

62、防止陷入担保圈或担保链风险。企业应充分认识互保及联保中的法律风险,谨慎选择互保和联保的对象,尽可能采用抵押、质押等方式借款,减少联保互保方式进行融资,同时也要科学合理经营,避免因盲目扩张增加负债,降低经营风险。 63、防止空白合同引发的风险。企业在签订保证合同时应避免在空白合同上签字,签订空白合同可能面临担保数额不确定的风险,企业需要承担对方补记空白合同部分内容产生的法律后果,担保人应在实际借款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64、防止抵押、质押物重复抵押的情况。一些企业为提高融资数额,以同一抵押物向多家银行借款,银行应尽到审慎审查义务,严格核实抵押物价值,减少重复抵押,减少借款损失风险。 65、审慎使用过桥资金。企业经营状况不良时,往往会通过使用过桥资金的方式与银行协商续贷事宜。此种情况下,应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及银行发放借款的可能性,避免因使用大量过桥资金加重企业的债务负担。 (二)民间借贷的法律风险点 民间借贷在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融资机构良莠不齐,容易引发金融风险等问题。企业在民间借贷中要注意以下法律风险: 66、避免将融资来的资金用于放贷。民营企业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或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时,民营企业可能面临借贷合同无效、涉及刑事犯罪等法律后果,因此企业间的借贷应以本企业闲置资金为限。

国有企业单位及管理人员刑事责任风险防控

国有企业单位及管理人员刑事责任风险防控 随着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管理人员的刑事责任风险防控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国有企业是国家行为的延伸,其管理人员肩负着巨大的责任,所以防控刑事责任风险是保证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首先,国有企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企业运营的规范性和合规性。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增加他们对法律的认知度和遵守法律的意识。此外,国有企业应建立内部审计机制,完善财务管理,加强对公司资金的监管,避免出现财务违规行为。 其次,国有企业单位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选拔和教育,确保他们具备专业素质和道德操守。选拔合适的管理人员是降低刑事责任风险的一个关键点。国有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通过考核、面试等方式选拔具备专业知识、经验丰富且具有高道德操守的管理人员。并且,国有企业单位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使其能够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的刑事责任风险。 第三,国有企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举报制度,鼓励员工和管理人员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举报。同时,为举报者提供保护措施,保护其合法权益,并对举报进行认真调查和处理。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腐败行为和违法行为的发生,降低管理人员的刑事责任风险。 最后,国有企业单位应加强与司法机关的合作,及时报告和配

合司法机关对于违法犯罪活动的调查。只有与司法机关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协作机制,才能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的刑事责任风险,保证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 总之,国有企业单位及其管理人员的刑事责任风险防控是保证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管理人员的选拔和教育,建立健全内部举报制度,加强与司法机关的合作,为了降低刑事责任风险,保护国有企业的利益和形象。

银行内部员工刑事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银行内部员工刑事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银行是金融行业的核心机构,拥有大量的客户资金和敏感信息。银行内部员工的刑事法律风险尤为重要,不仅涉及到员工个人的法律责任,还可能对银行信誉和业务运营造成重大影响。本文将探讨银行内部员工的刑事法律风险,以及如何有效防范这些风险。 一、内部员工的刑事法律风险 1. 羁押及有关犯罪案件 在银行业务中,员工可能面临个人身份犯罪案件的风险,如盗窃、诈骗、贪污等。这些行为不仅会导致金融损失,还可能导致员工失去职位,甚至入狱。一些员工可能存在贩卖客户信息、泄露商业机密等违法行为,这也会对银行的声誉和业务运营造成损害。 2. 反洗钱违规行为 银行作为反洗钱的第一道防线,员工在工作中有责任识别可能涉嫌洗钱的交易,并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一些员工可能因贪婪或其他个人动机而参与洗钱活动,这将导致银行面临法律风险,并可能损害其声誉和信誉。 3. 违反保密和隐私规定 银行员工处理大量敏感信息,包括客户个人和财务信息。员工泄露这些信息,不仅会导致客户的利益受损,还会对银行的形象和业务实施造成重大威胁。员工还可能被利用这些信息从事违法行为,如身份盗窃、金融欺诈等。 二、如何防范刑事法律风险 为了防范银行内部员工的刑事法律风险,银行需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员工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银行应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制度应包括员工培训、内部监督和稽核等内容,以确保员工的合规行为。 2. 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 银行应定期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了解刑事法律风险,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员工应被告知可能的法律后果和处罚,并明确他们个人应承担的责任。 3. 建立有效的内部举报机制

公司法律风险防控的工作措施三篇

将重点放在如何预防企业法律风险的工作上面,让法律风险防控办法真正起到风险预警的作用。具体措施如下: 一、参预公司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公司的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如浮现重大的经营决策失误必然会对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国家的经济立法时常都在颁布、更新,法律、法规浩如烟海,企业领导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生产经营,为职工谋福利,为国有资产增值的同时,又要对国家法律法规精通熟悉,面面具到,这是任何人都很难做到的,因此为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法律风险防控措施应当做好公司领导政策方面的参谋和助手,在企业重大决策未形成决定前将对该项决策的法律意见充分的陈述和说明,及时提出法律发面的意见,便于领导决策时作参考。 二、对决策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作出预测 企业决策本身就包含风险,毫无风险的决策是没有的。公司法律风险防控措施,要对各种决策方案的风险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使企业选择风险最小,获利最大的方案,并提出法律上的建议和意见,使风险能得以避免或者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参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把管理活动纳入法治轨道 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是国家法律、法规延伸到企业的体现,是依法管理企业

的依据。坚持以预防风险的原则,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范性、科学性和超前性,约束和指导各项管理工作关系,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沿着法治的轨道有条不紊的良性有序的发展,以避免或者防止一切不必要的偏差和失误的发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四、参预企业重大经济、技术合同的审查、谈判,保证合同的合法性合同是企业实现经济目标的基本手段,贯通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物资各个环节的纽带,合同的谈判、鉴定、履行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因此,合同订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合同能否正常履行,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的实现。特殊是一些重大经济合同,一旦浮现问题,直接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为了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必须把好合同的签订关。经济合同的审查把关是从技术、经济、法律三个方面进行的,公司法律风险防控措施参预经济、技术合同的审查和谈判,主要是从法律上审查,保证合同合法、严密性,可行性,其中包括审查合同当事人是否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是否具有良好的自信和履约能力;合同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合同的条款是否完备,双方权利义务是否具体,文字表述是否清晰;双方签订合同是否履行了法定手续。比如一些建造工程合同按规定,除双方签定以外还需要建造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签章。合同的经济、技术方面是否可行,应主要由业务部门进行论证并对此负责,论证的结果将成为公司法律风险防控措施审查合同时考虑的因素。 五、代理企业参加经济纠纷的解决,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 企业不可避免的会浮现一些经济纠纷,当纠纷浮现时企业需要通过法律程序,代理企业解决经济纠纷,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企业解决经济纠纷的方式一是通过诉讼的方式,将发生的纠纷诉之法院,在争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讲课稿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讲课稿精品文档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 ——XXXXXX律师一、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概念、内涵和现状 (一)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概念 企业风险的概念 2006年XXX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企业风险做了如下界定:企业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该《指引》将企业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严格来说,法律风险贯穿于其他四类风险之中。 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 企业法律风险在我国法律规范中首次出现在XXX2004年5月颁布的《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之中,但该办法没有对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进行解释,综合各理论界的解释,企业法律风险可以定义为:企业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的变化,或者企业相关当事人不当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导

致与现有的特定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基于这些规定的合同约定相冲突,从而使企业承担损失或者损害的可能性。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概念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刑事法律环境的变化,或者企业及其相关当事人的不当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导致与现有的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发生冲突,与企业期望的目标相违背,从而使企业承担损失或者损害的可能性。 (二)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内涵 1、企业外部环境刑事法律风险和企业内部因素刑事法律风险(基于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引发因素不同)。 1)藐视法律,主动行为或者悲观听任行为引致犯罪。 20年前,我国加快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走向市场经济,很多人曲解XXX同志的“两猫论”——“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核心理念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加之以前国家的市场环境不是很好,法治环境也不太好,诚信规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则没有确立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很多企业家为了追求利益不择手段,不惜践踏法律,这种情况的确是犯罪,要加强防范教育,也要加强打击。 XXX假奶粉事件

企业刑事风险防范指引

企业刑事风险防范指引 企业刑事风险防范指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企业在融资时,要通过合法途径,如股权、债权方式,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渠道进行融资。避免未经批准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宣传,承诺还本付息。 2.防范偷税漏税:企业要严格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确保按时足额缴纳税款。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加强税收筹划,避免采取虚假申报、抵扣虚假进项、隐瞒收入等手段偷税漏税。 3.打击商业贿赂:企业要规范商业行为,杜绝行贿、受贿等违法行为。加强内部监督,对员工进行廉洁教育,制定反贿赂制度。 4.保护知识产权:企业要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过程中,确保不∗∗他人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 5.安全生产:企业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投入必要的安全生产资金,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检查,防止生产事故发生。 6.环境保护:企业要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投入必要的环境保护资金,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7.诚信经营:企业要遵循公平竞争原则,杜绝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行为。诚信对待合作伙伴,维护企业良好声誉。8.网络安全:企业要加强对网络安全风险的防范,确保企业信

息系统安全,保护用户信息安全,防止网络犯罪。 9.合同合规:企业要签订合法、合规的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避免因合同纠纷引发刑事责任。 10.企业领导刑事责任防范:企业领导要树立法治意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杜绝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防止涉及贪污、受贿等刑事责任。
 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有效降低刑事风险,确保企业长期稳健发展。同时,企业应定期开展刑事法律培训,提高员工法律意识,及时咨询专业律师,确保企业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范 作者:韩丽苹 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9年第05期 摘要:风险社会中,企业面临着更多的刑事法律风险,影响其自身生存发展。其中最突出的几类刑事法律风险为企业设立风险、企业财务、税务风险和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对此企业需要一方面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寻求专业人员的建议和帮助;另一方面建立刑事涉案风险控制机制,从而对不同级别的刑事法律风险确定不同防控模式。 关键词:风险社会;企业刑事法律风险;法律顾问;风险控制机制 在风险社会中,企业从事商业活动和进行生产经营面临着多样风险。其中,刑事法律风险对于企业的威胁和伤害最大,但是大部分企业经营者对此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对此,本文将分析企业身边的刑事法律风险,并对企业如何对其防范进行阐述。 一、企业刑事法律风险概述 所谓企业刑事法律风险,是指在企业存续经营期间,企业行为触犯刑法,或者企业员工行为触犯刑法,对此企业面临着承担刑事责任的风险;或者企业外部人员针对企业实施犯罪行为,让企业陷入到相关刑事案件中。无论企业是否自身触犯刑法,还是被动被牵涉到刑事案件中,都会对企业造成巨大冲击,甚至企业完全在没有过错的情况下,这种巨大冲击也会演变成灾难性结果,导致企业关闭或者破产。 一些数据表明,企业刑事犯罪比例在不断增加,在全部的刑事案件中,企业涉及的刑事犯罪案件比重越来越高。在风险社会背景下,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影响力甚至会波及到行业本身,进而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特征一般有:易发性,从存在到爆发,时间短暂,有一定突然性,很多时候是由于刑事法律风险已经有了一段时间潜伏期,而企业对其视若无睹或者没有察觉。灾难性,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一旦发生以后,会给企业带来何种影响,很难估量,很多时候,这种影响是灾难性的,对企业的冲击十分大。责任多重性,企业对法律风险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是多重的,不仅单位本身要承担罚金,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也要被判处刑罚,甚至如果对应的政府部门监管失职,也要承担对应责任。 二、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具体表现 企业在哪些阶段和领域容易产生刑事法律风险?不夸张的说,从设立到运营到最后的终止,整个阶段中,刑事法律风险都会存在,都需要企业加大关注。其中几类重要的刑事法律风险的具体表现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