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宁友莲)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宁友莲)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宁友莲)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宁友莲)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金县美沃小学宁友莲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要,家长对学校的期望不断上升。人们对孩子的教育也在不断地提高,现代社会不仅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更需要有道德、有素质的人。无论是专门人才还是一般劳动者,都应具有现代的素质,应具有良好的习惯。谚语道:“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由此可见,培养习惯的重要。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个性品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几乎都来自农村,地处偏远山区,孩子们大部分住宿,双休日才能回家,严重缺乏家庭的教育,加之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手段陈旧等诸多原因,在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很难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从而导致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成绩,应当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一、及早培养,早抓早好

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学习习惯一般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年龄小的时候良好的习惯容易巩固,不良习惯也便于纠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

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任你在上面涂画,你把他涂黑,他就变黑,你把他涂红,他就变红。因此,越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所以要及早开始培养,有目的、有计划地注意培养。

二、家校沟通,共同督促。

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其实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和对他们的学习要求。学校要每期召开家长会,提供家校沟通的平台,作为家长就应积极参加,配合学校共同督促学生学习。包括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督促学生按时到校上课,详细了解学校、班级动态以及孩子们在学校的各种情况,并将孩子们在家庭中的表现反馈给班主任及学校,让家校双方都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孩子们的成长方向。每隔一定时间,应主动抽出时间与学校及班主任沟通,尽量少让孩子做农活等。打消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老师的事的念头。同时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亲自到学生家里或者是电话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教师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我们的孩子在家校共同督促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严格要求,多加鼓励

改变不良的习惯与建立新的良好习惯是一个相当艰巨的斗争过程,良好的习惯养成只有在严格的要求下才能完成。因此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与不良习惯做斗争,自觉地在

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自己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制定班规,班约等,认真实施,奖优罚差,确保每一位同学的习惯养成在严格的自律与他律的监控约束下进行。

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努力需要得到老师及时的承认,需要老师不断的鼓励,一味的指责以免影响他们的热情。我们要相信他们、鼓励他们、赞许他们,充分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肯定他们的每一点努力,艺术地批评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如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以及算理过程要严格把关。这些是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标准。及时用恰当的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能使学生很快的加以改正。例如,“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学生作业做得又对又好,除了打上“优☆”外,再加上各种评语鼓励。如“你好棒!”、“真不错!”。在严格要求和积极鼓励下,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方法科学,交流促进

培养学生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习惯。让学生抓住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四个环节,教会学生学习。预习时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预习,在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划上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复习。听课时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努力接受知识,积极回答问题,勇于质疑,做好课堂笔记。做作业时督促学生“当日事当日毕”,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完成作业要做到书写工整,独立思考,力求正确。复习时尽可能让学生当日的功课当天小结,一章一节做总结,半期、期末总复习。同时还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方法,组织本班的优秀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方

法,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要求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任何的习惯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很多习惯离不开长期的培养,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也不是几次教育就能解决的,要反复讲,经常讲,师生都要作长远打算。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科学支配时间、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的学习习惯。阅读时遇到重要的生字词时,要勾画出来;写作文遇到没有把握区分是否错别字时,应有立即查字词典的习惯;看课外书时应有摘抄好的句、段的习惯;做作业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拿到教师批改的作业时应有首先认真改错的习惯等等。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图快。需要师生密切配合,教师要随时督促,学生要认真练,经常练,不断强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总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培养,长期坚持不可。应从平时的一点一滴抓起,它需要家长、教师的督促,需要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的熏陶。我们要尽量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有利的条件。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工具,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如果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语文这个基础工具,必须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能力的形成,首先应该是从小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然而令人心痛的是现在的许多孩子不仅不知道该读些什么,甚至走入了阅读误区。为什么上了六、七年的学,孩子们却还是不会阅读呢?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学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脱节。传统的课堂上,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按照自己的理解、教参的分析,从专家角度,在高倍望远镜下剖析。这种方法,永远像一个精彩的演员在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学生永远是观众,只会鼓掌。难怪学生不会表演?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与其给人一些鱼,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方法的指导,利用各种训练手段,让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运用所学的知识,如何独立分析和解答类似的问题,以体现具体应用能力,这是教学工作的最终任务。它的实质

是变重教为重学,变获得为获取,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获得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算是真正达到了目的。学生没有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症结之一。以往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往往只归因于学生阅读能力太差,阅读量少,所以尽量增加阅读的数量,加大阅读训练的力度。殊不知,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无论经过多少练习,阅读能力也是难以提高的。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课外阅读要靠自学、自觉,全靠内驱力,因此我认为:要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阅读兴趣, 是指进行阅读时的主动性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 它对维系注意力, 增加理解与记忆, 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 唤起情感体验, 都具有积极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应加大力度,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合理使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它实现了由静态变动态、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的可能, 为学生架起通向理性认识的桥梁。合理使用多媒体, 可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 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 让学生身临其境, 加深内心的体验, 进入具体的情境, 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享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论文摘要】 本文结合近二年来我校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及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经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了解学生,协助学生,给学生选择适合的探究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其评价,提出了让学生走上一条正确科学探究性活动之路。【关键词】 选择探究主题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能力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是将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国家课程。为更好地了解小学科学课,走进小学科学教学课,区分好自然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借此机会跟各位同行谈谈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点看法,以此来给大家一点参考的信息,以便日后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能注意到有关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摹仿的抄袭”。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我们必须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础教育,要从培养科学探究品质、科学探究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动机等基本素质开始的教育,也是培养未来发明者、科学家的启蒙教育。世界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科学探究和发明,我们不应该把人才视着为现代化技术的附属品,而应该看成为主宰。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学校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当前最主要的是冲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专轨,培养学生创新的良好素质。以下从我们现有的科学教材来谈一点看法: 一、鼓励学生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我们学完了教材的一些课之后,要做好学生新的科学探究工作,每一学期要给每一个学生至少一个探究主题,这个主题要适合及选择的范围。对小学生而言,题目若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必会提高其参与的兴趣,如洗头水的试验及调查、食物的脂肪含量、冷藏食物知多少、电蕊寿命、面粉的拉力、头发的盛重力、不同洗衣粉的清洁能力、厕纸的吸水能力。其实以上例子包括不少有趣的题目,大部分的内容既和日常生活有关,亦可进行科学探究,而过程和所需器材也不复杂。例如:电蕊寿命——学生可利用电动玩具来测试不同牌子电蕊的寿命;头发的盛重力——学生可向家人或朋友搜集数根头发,然后绑上砝码或适当又已知重量的对象如硬币,测试过程中,增加重量直至头发被扯断为止,若可行的话,可尝试找出年龄或性别与头发盛重力之间的关系。近两年来我校在申报“绿色学校”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从“绿色学校”中的有关环保问题出发,提出大量有关适合这方面的探究主题。例如:校园植物的调查、学校绿化率、学校周边环境、废旧电池的回收……,这一些都是很好的活动主题,而且也很适合小学生的思维。 二、引导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答案。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十分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周围事物,鼓励孩子提出问题,。问题提出来后,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设计好实验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和相互讨论。在教师引导和建议下,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搜索证据、观察、提问、设想和验证。孩子们要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想法、活动情况,与正确答案相比较。 通过几年的小学科学教学,我们在教学中都能感受到儿童喜欢提问题的天性:“天为什么是蓝色的?”、“恐龙是怎么灭绝的?”……,除此,还能感受到儿童回答问题的逻辑:“打雷是因为云彩没长眼睛!”、“太阳把地上的水吸走了!”……。这些可贵的“天性”应变为更为成熟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这不仅是科学家需要的,也是21世纪普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假设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所做的可能性回答。例如,对“物体遇冷会收缩吗”这个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提出各种假设:“物体遇冷会收缩—人冷了就会缩起来”,

浅谈小学生习惯的养成

浅谈小学生习惯的养成 张丹 小学的知识以基础为主,打好基础犹如盖大楼打坚实的地基,所以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尤为重要。但是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还缺少养成习惯的意识,这时外界的辅助就显得特别重要。简单来说,就是做好监督,做作业当考试,不能随便翻课本去抄写,不会的允许存在。等做完后和孩子一起分析是题目没有读懂还是知识点没有领悟,针对问题再帮孩子分析。如果是没有读懂题目就做题,说明孩子的习惯还比较毛糙,需要让他多读几遍,简述题目的意思,然后再下笔去做,后面再有题目有类似的情况,就先看是否是题目没读懂就下手,多监督几次,慢慢地孩子就会知道认真读题的必要性和如何理解题目了。如果是知识点没有领悟,这时候就需要家长针对知识点给予帮助,可能是上课时没注意听讲,也可能是对知识根本就不理解,所以需要帮助他去理解。为了确保孩子针对存在的问题点能记忆深刻,错题本就非常重要,将错误的题目集中起来,定期不定期的让孩子去翻看一下,然后再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考一下,这样孩子的学习一定会得到突飞猛进,对孩子树立自信心也非常重要,以后他尝到甜头后会慢慢的把这种方法坚持下去,长期对他来说将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个人认为,孩子的习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一,注重培养孩子预习的习惯。 通过自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上课听讲时有的放矢,达到事倍功半的听课效率。由于预习要在家

里进行,习惯的培养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的事情,需要持续不断的坚持下去。 二,注重培养孩子收拾书本文具的习惯 收拾自己的书本文具看似一件小事,其实这对学生的一辈子影响非常大,在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学生不按时交家庭作业或忘带书本文具的情况,一问学生,很多学生的回答都是家长忘给自己装进书包里了,显然,这样的孩子经常让自己的家长给收拾书包,收拾自己的书本文具完全可以让孩子从小就自己收拾,孩子做完作业以后,就让孩子自己将书本文具收拾进书包,并且放整齐,长期训练,孩子就会形成习惯,这样孩子不至于交不了家庭作业或忘带课本了。 三,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一些成绩差的孩子并不是因为脑子笨不聪明,而是因为听讲的习惯差。要么上课爱和同学讲话,要么上课爱搞东西,要么上课看课外书,要么上课老爱走神……。总之,这类学生的注意总是集中不起来听课,导致学习成绩提不上去。因此,要想让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关键是要注意培养孩子认真听讲的习惯,但要培养孩子认真听讲的习惯,也不能靠单纯地说教。一方面老师或家长都要给孩子讲明学习的目的,要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目标。另一方面,老师或家长可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勤奋刻苦学习的伟人的故事,让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自己克服困难、战胜自己的坚强的意志力,努力把精力集中在听课上,努力学习。 四,注重培养学生做完作业后自查的习惯。

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小学段阶是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习惯养成不仅影响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而且影响以后乃至将来的一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育成长。反之,坏习惯不仅降低学习效果,而且有损于身心健康。人并非生来就具有某些好的习惯或不好的习惯,而是在后天慢慢养成的。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会学习。要学会学习,首先得学会预习。其次,学会听课。再次,学会高质量地完成作业。而教师要一环紧扣一环,一步不让,严格要求,逐步使学生养成习惯。 一、培养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从预习入手,通读全文。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力求流利准确。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即“不动笔墨不读书”。对课文要有整体印象,就要边读书边在书上作读书记号,一本字典一支笔必不可少。在书上标上自然段序号和分段符号,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和不理解的句子。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它们。如果有困难,那么就做好记号,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一步工作是为无往不教师教学前做准备的。 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我安排每天的值日组长检查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课间就检查他们是否拿出下节课的书,并及时记录下最好和最差的学生名单。首先,表扬课前准备做得特别好的同学,并适当进行奖励;其次,对于那些仍旧没有做好课前准备的同学,我会及时批评或“罚”他下课后在座位上坐几分钟不许出去玩,以此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慢慢地,班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很自觉地做好课前准备了。 二、培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最基本途径,是通过传授与接受实现的。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才能真正实现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成绩。课堂学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专心听讲,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听课时积极思考,要一边听一边想并适当做些笔记;不懂多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先举手,得到允许后站起来发言,发言时声音响亮;别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三方面入手:①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直观的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重要内容时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 ②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互动,学生只有把自己的所感、所想与老师、同学交流,才能有所收获。如果只听老师讲而自己不

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下面我结合我自己的教学,谈谈我的教学体验,与各位同仁一起分享、切磋。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是喜欢做,愿意做,才能够做好。由此可见,同样的道理:在课堂中,学生只要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对课内阅读产生兴趣。 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

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要“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一)教师要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自己就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地运用这些读书方法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 (二)教师要将读书方法渗透在阅读教学中 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地形成阅读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科学方法去阅读,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1、读前提出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将读书方法的指导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写进教案,并设计出实施步骤和方法等; 2、读中相机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不懂的地方或文中的重点、难点给予适当的点拨、启发等,指导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读懂课文。 3、读后归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读完某段或某篇后,应引导学生回想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读书方法。如引导学生说出一句话、一段话是如何读懂的,段落是怎样划分的,段意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黔西县铁石小学:王霞 空间主要研究客观世界中的物体的几何属性与变换,而空间观念则是人们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大脑表象,它包括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等,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的基本要素,它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探究,我认为注重以下几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空间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基本图形的识别和再现,这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 1、在识图中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只有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特征,才能正确分辨各种图形的本质区别,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中,进行变式训练是深化学生表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只有通过训练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图形的各种因素,确定哪些是主要的,本质的,哪些是次要的,非本质的,从而使他们形成的表象更加清晰。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当学生初步建立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后,我及时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供学生观察判断,有效巩固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与掌握。 另外,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中,还可以改变其本质属性,使学生正确地区别图形,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如果把其中本质属性进行不同的变式,就会出现不同的几何图形。如果使其中一组对边不平行,就变成了“梯形”;如果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的成直角就变成了长方形;如果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变成直角,同时四条边相等,就变成了“正方形”。这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各图之间相互联系,就可使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助于学生对空间观念的丰富和逻辑综合。 2、在画图中形成空间表象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先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然后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因此,教学学生学习几

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论文发表

浅谈小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养成 河北省安新县寨里乡小营小学凌倩一位哲学家说过这样一段话:“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聚沙成塔,滴水穿石并非神话,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辛苦付出,想要获得成功,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养成。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明确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人并非生来就具有某些好的习惯或不好的习惯,而是在后天慢慢养成的。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长的掌上明珠,甚至几个老人宠着一个孩子。绝大多数在“众星捧月”的氛围里成长,有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他们溺爱孩子,很多事情包办代替,促使一部分孩子只知索取,而不知给予。觉得父母做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他们习惯了接受,习惯了享受。由于他们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缺乏儿童之间相互关心、爱护、合作的条件,因而“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对同学缺乏同情心,缺乏尊重他人的最基本的礼仪。所以学生入学以后,几十个人生活在一个教室里,孩子们可以说每个人眼睛看到的是自己,只要对自己没好处,只要是自己受一点点委屈,都会争个没完,互不相让,还常常会有不如人意的现象发生,这些在行为上和思想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以小引大,不可忽视。 小学段阶是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习惯养成不仅影响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而且影响以后乃至将来的一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我结合个人的工作实践,来谈一谈,仅供参考。 一、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生应具有专心听讲、阅读课本、动脑多思、完成作业、课外自学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教给学生专心听讲的方法,培养学生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老师提出,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的学习。特别要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逐步形成独立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其次,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反馈,了解学生作业中的常见错误和多发错误,让学生认真纠错。还要把好作业有意识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榜样看齐的向上心理,自我纠正错误,书写规范。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益的课外书,好的内容及时摘录,经常整理,逐渐养成自学的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反映了他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也反映了他的精神状态和文化素质。无数的事实证明,良好的品质往往是从小打下的基础,而不好的,甚至坏的思想、行为习惯也往往是从小或者小学时期开始的。“改造比塑造更困

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教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倾斜的伞》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黔江区水田乡中心小学校黄义文[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选好读物,激发兴趣;明确目的,计划读书;学会方法,提高效率;内外结合,拓展空间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建议: 一、选好读物,激发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 因此培养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 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部和高部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二、明确目的,计划读书; 美国著名学者诺.波特指出:“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的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所以让孩子明确读书的目的实在是阅读的第一要事。许多孩子读书时根本就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样的书?读了这本书对自己会有哪些帮助?这样无目的,漫无边际地胡乱阅读,终其一生也很难有建树。恩格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计划地读书简直就是荒唐。”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孩子明白: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班级交流)

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浅谈关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 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结合习惯的形成规律,以及依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学习习惯应小学低年级抓起 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头戏,同时也成了衡量班主任管理班级是否到位的一把尺子,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一个行为习惯很差的班级,在教学中肯定会困难重重,而一个行为习惯良好的班级,教起来则会感到特别得心应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成了教学工作的前提,成了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还小,可塑性很强,他们很容易被自己经常接触的事物形象所感化,进而逐步被同化,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真正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那是少之又少,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要经常观察学生,善于捕捉学生中间一些不良现象的产生,然后抽丝剥茧,寻找根源,最后将不良现象或习惯“扼杀于萌芽状态”。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

在小学生中应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在小学生中应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及其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中形成的道德规范,也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在学生中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从教会学生做人起步,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支点,以历史上的优秀人物为榜样,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教育活动为途径,以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保证,对增强学校教育实效,增强学生基本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的德育工作实践,我深深感到:在我们日常的德育工作中,比较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淡漠了道德教育,致使一些本应在小学阶段就应该解决的行为习惯问题,到中学乃至大学后仍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现象。我们的老师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的传统道德,尤其青年教师知之甚少,是造成道德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辅导员只有先提高自己,才能教育感染学生。 我们看到在学生中诸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俭良谦让、热爱劳动”等意识十分淡薄,而且年级越高这种现象越突出,这是我们教育的缺陷。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适合对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对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深远的意义。 造成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很多,但我以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民族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薄弱。我们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蕴涵着极为丰富内涵和宝贵精神财富的传统美德,需要我们去继承、去发扬。改变教育中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缺失的现状,必须从学生的道德现状出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根据社会需要,精心设计传统美德中有关的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实现教育目标。 1、在目标的设定及教育内容的选择、安排上要从学生的现状出发,注重基础性。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选择目标,既要适应时代的需要,更要从现实生活出发,贴近儿童的生活,做到“低、小、细、实”,即教育起点低,教育坡度小,具体要求细,训练内容实。我们本着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的原则,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提炼、浓缩,筛选出“爱、信、礼、孝、俭”五个字,作为教育内容。 爱,是一切教育的起点,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很难爱国、爱民。我们要求学生从爱父母、爱身边的亲人,爱同学、爱老师、爱班集体、爱学校做起,进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 信,是做人的根本,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诚实守信,为什么要诚实守信,做到答应别人的事就放在心上,克服困难,努力做到,做不到的事不轻易答应,对危害国家、集体、他人利益的事不能答应。 礼,是育人的基础工程。我们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礼仪教育分为个人礼仪、学校礼仪、家庭礼仪、公共礼仪和交往礼仪。低年级以近亲、师生、伙伴交往为主,重点是升旗礼仪、尊师礼仪、同学礼仪、家庭礼仪的教育与训练。在此基础上要求中年级的学生学会校园礼仪,集体礼仪、餐桌礼仪、做客待客礼仪等。高年级学生与社会交往的范围更大了,交往方式更具有社会性,为此,我们的教育重点是个人礼仪、公共礼仪和交往礼仪。最终使学生做到尊老爱幼,待人以宽,责己以严,助人为乐。 孝,是为子之道,是做人的起点。我们要求学生做到“尊亲”:听父母的教诲,尊重父母的意见,与父母交谈,举止符合小辈的身份和礼仪。“敬亲”:在生活上,衣、食、住、行诸方面应先照顾父母。“养亲”:从小学会关心照顾父母,懂得长大应供奉父母衣、食、住、,使父母老有所养。 俭,是人之美德,教育学生从爱惜一粒米、一支笔、一张纸做起,做到不与别人比吃穿,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我们在内容的安排上力求合理有序,由浅人深,由易到难,以避免教育内容的前后重复。我们最终的整体教育目标是:使学生在家里是个好孩子,在学校里是个好学生,将来

农村小学生论文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经调查,居住在我地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即使闲暇时也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等。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无所谓,更谈不上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孩子的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下面就谈谈自 己担任班主任期间的一些粗浅实践。 一规范训练,加强养成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 和规范训练。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各种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督促引导,也需要同 学间的相互影响、提醒。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在开学前一周就制定了班级行 为规范,并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利用班会课在全班通过,在老师的指导、督促下按要求实施。

例如,我班根据上学年龄及农村孩子家庭的实际生活,具体落实的良好行为习 惯有:(1)刷牙、洗净脸、勤洗澡、勤剪指甲,出门照镜子,整理头发、服装、红领巾、校签、鞋子等,保持个人卫生。(2)整理好书包、带足学习用品。 (3)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与同学和睦相处。(4)爱护校园环境。(5)学会感恩,每月至少为父母、他人、集体、社会做一件好事。(6)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个身心健康的小学生。(7)每周向家长讲解几个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多和家长交流沟通。(8)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事不拖拉。 (9)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社会调查等。 (10)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等,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如平常学生课间行为规范的训练:上下楼梯,不要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课间注意奔跑追逐的安全,玩有意义的游戏;教学楼内不大声喧哗,轻声漫步过走廊;佩戴红领巾比赛……教师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以及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还要注重亲自检查与督促,以便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 例如,在监督、强化学生课前学习用品准备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我先是每 次下课提醒学生收好、准备好学习用品(要求摆在书桌的左上角),一段时间后,再下课,我便有意地站着不动,用眼睛不作声地看,直到学生明白我的用意,迅速地按要求准备学习用品,我才允许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自然习惯。同时,我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核心任务之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探索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结合实例从空间观念的培养前提、如何培养、怎样发展、如何积累、进而培养空间想象力等方面来进行论述,采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实物,多媒体运用等手段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关键词:空间观念感知想象 前言: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空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内容包括“数”和“形”两个部分,其中“形”就是指几何初步知识,它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1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然而这部分知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成为老师教学中最头痛的问题。 小学生的空间意识往往是在他们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只有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下面依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结合“空间与图形”中的部分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 1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表象,它是在对同一类事物的多次感知以后进行综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利用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突破单纯认识建立初步空间意识 小学生从幼儿开始就处于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欲望中,从小就通过接触各种图形来认识事物,从而逐步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并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这些图形粗浅的表象2,这些表象的形成就是空间观念的萌芽。 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物都是进行小学教育的宝贵资源,从最初的看图识物到接触实物都是进行几何知识学习的基础。如水杯、电视、门窗、书本、纸盒、房屋、街道等让他们认识了线、面、体、角等相关的初步知识;“太阳从东方升起”认识方向;汽车的行驶,升降旗等现象认识平移;从风车、摩天轮、螺旋桨的转动等观察到旋转现象等等。教师应该针对这时期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教学,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利用丰富的现实原型形成他们最初的空间知识。从简单有趣的开始,抓住特点,让小学生形成一个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 空间意识的初步形成,有助于他们对事物的理解,通过引导,突破单纯的认识,能够具有粗浅的抽象理解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思维特点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思维活动的。” [1]通过知识经验的积累,小学生的思维慢慢地由直观形象向抽象逻辑2表象: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个体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题目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姓名曹文静教育层次本科 学号 1413001205513 分校邯郸电大 专业小学教育教学点 指导教师张老师日期 2015.11.15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1 正文----------------------------------------------------------------1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1 二、从课堂入手,激起学生阅读兴趣------------------------------------4 三、创设读书氛围-----------------------------------------------5 1. 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2、营造校园阅读氛围让孩子侵润在书香里成长 3、营造家庭阅读氛围让孩子在书香中熏陶 四、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6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8

新时代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

新时代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 中国向来以重德著称于世,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像中华民族这样具有如此丰厚而坚固的道德文化遗产,延绵数千年,经久不衰。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行为准则,这些传统美德具有永恒性和历史的可续性,至今仍是我们应大力提倡和弘扬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因此,从当今新的历史时代出发认真总结、研究中国古代道德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推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传统美德?今天我们应当继承哪些美德?这是我们在讨论此问题时首先应当明确的。中国几千年的道德文化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东西,就道德内容讲,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善为本的人伦思想。与人为善是传统道德中很重要的内容,至今仍被人们奉为做人之本。其中强调,在与人交往时要温和、友爱、忠厚、善良。在家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外要“爱人”,如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墨子提出“兼相爱”,要“爱人犹己”,都强调了要善待他人,对人有仁爱之心。另外,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强调要讲谦让,替他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教人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要只顾自己、不想他人。在这种道德伦理思想支配下,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良好的社会风尚,如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讲谦让、懂礼貌等等。这种谦和、善良的人伦思想,正是我们今天待人处世、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应提倡的。 第二,自谦自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为人之道。对己严、对人宽一直作为传统美德流传至今,它强调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事情没有做好,首先要“反求诸己”,从自己这里找原因。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都强调了在为人处世上要严于解剖自己,对待他人要宽容,不苛求于人。传统道德观还强调,当自己强于人时要“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当自己不如人时,不要嫉妒人,“毋以己拙而忌人之能”。这些都是很好的品质。今天,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我们提倡要敢于表现自己参与竞争,这种自谦自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思想还需要不需要呢?我认为,不但需要,而且还有它特殊的意义。我们讲竞争不是资本主义的相互倾轧,在竞争中更需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心胸宽阔,能与人合作。 第三,自尊自爱,讲情操、重气节的人格品质。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多少仁人智士都把追求高尚情操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方面。比如,强调为人要正直,面对邪恶要刚直不阿,敢于主持正义,宁愿直死,不可曲生。做人要有骨气,“在上不骄、在下不谄”、要洁身自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另外强调做人要知荣辱,懂得自尊自爱“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这种自尊自爱、追求高尚情操的精神品质,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加强对学生进行高尚道

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三联小学徐桂莲 【摘要】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以说,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只有当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习惯,学生才会从容地坐在书本面前,细细地品读,深入地思考。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培养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1】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创设阅读环境,激发学生喜爱阅读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必须营造阅读氛围。首先,在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读书成长的挂图,诗词、名言等,让孩子孕育在浓浓的书香中。其次,我不禁发动学生向班级捐献图书,还定期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定量的图书,利用节日建议家长带孩子买书,建议家长买书给孩子当生日礼物。在班里设置一个图书角。激发学生博览群书的兴趣。高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看猜谜、科技、名人传奇、歇后语、寓言等之类的书。鲁迅曾说过:“读书正如蜜蜂采蜜,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尽所能激起学生阅读多种书籍的兴趣。其次,教师可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例如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时,老师可以充分结合文中优美、流畅的语言,配上一段舒缓动听的音乐和精美、生动的动态画面,再加上老师饱含深情的范读,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 二、适当辅以阅读方法 自主阅读有很大的灵活性,同时也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加以引导,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