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 格式:wps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目前常用的系统开发方法有1)生命周期法2)原型法3)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4)计算机辅助设计法

1 生命周期法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有三种策略:1)―“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MIS。“自下而上”方法首先从研制各项数据处理应用开始,然后根据需要逐步增加有关

“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但缺点是不能像想象那样完全周密,由于缺乏从整个系统出发考虑问题,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要作许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规划、设计。2)―“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由于这种开发策略要求很强的逻辑性,因而难度较大。“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是一种更重要的策略,是信息系统的发展走向集成和成熟的要求。整体性是系统的基本特性,虽然一个系统由许多子系统构成,但它们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通常,“自下而上”的策略用于小型系统的设计,适用于对开发工作缺乏经验的情况。3)综合性开发策略由于自上而下的方法适宜于系统的总体规划,自下而上的方法适宜于系统分析、系统设计阶段。所以实际使用时,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点,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进行总体规划,将企业的管理目标转化为对信息系统的近期和长远目标,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则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是目前应用得最普遍的一种开发方法。1)基本思想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先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在前三个阶段坚持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划分:在系统调查和理顺管理业务时,应从最顶层的管理业务入手,逐步深入至最基层;在系统分析,提出目标系统方案和系统设计时,应从宏观整体考虑入手,先考虑系统整体的优化,然后再考虑局部的优化问题。在系统实施阶段,则坚持自底向上地逐步实施,即组织人员从最基层的模块做起(编程),然后按照系统设计的结构,将模块一个个拼接到一起进行调试,自底向上、逐步地构成整个系统。2)开发过程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开发一个系统,将整个开发过程划分为首尾相连的六个阶段,即一个生命周期(Life Cycle)。生命周期法采用结构化的思想、系统工程的观点和工程化的方法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生命周期开发方法首先将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项目定义、系统研究、设计阶段与编程阶段、安装阶段与运行/维护阶段六个相对独立的开发阶段。其次,在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各阶段,按照自顶向下的原则,从最顶层的管理业务开始,直到最底层业务,以模块化的方法进行结构分解。项目定义阶段:决定组织是否存在问题,以及问题是否可以利用建设新系统或改造原有系统的方法加以解决。3)生命周期法的主要原则(1)用户参与原则(2)工作阶段严格区分原则(3)自顶而下的原则(3)系统开发过程工程化,工作成果文档化、标准化原则4)特点自顶向下整体地进行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在系统规划、分析与设计时,从整体全局考虑,自顶向下地工作;在系统实施阶段则根据设计的要求,先编制一个个具体的功能模块,然后自底向下逐步实现整个系统。用户至上是影响成败的关键因素,整个开发过程中,要面向用

户,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与愿望。符合实际,客观性和科学化,即强调在设计系统之前,深入实际,详细地调查研究,努力弄清实际业务处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然后分析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目标系统设计方案。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把整个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工作阶段,每一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预期达到的工作成效,以便计划和控制进度,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后一阶段的工作依据。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变化:环境变化、内部处理模式变化、用户需求发生变化。开发过程工程化,要求开发过程的每一步都要按工程标准规范化,工作文体或文档资料标准化。5)优缺点强调了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一阶段及时总结、发现,总是及时反馈和纠正,避免造成浪费和混乱。开发周期长,不能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可能发生的变化。仅在开始几个阶段与用户沟通多。6)适用范围适用于:大型系统、复杂系统。由于相当耗费资源,不灵活、限制变化,开发周期长,不适用于面向决策的应用和不适于小型系统开发。

2 原型法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提出了一种新的软件设计方法,即原型法

(Prototyping)。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当人们要解决不甚了解的问题时,可以先为该问题建立一个实验模型,并根据模型的运行情况来研究有关特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原型是一个可以实际运行、反复修改,可以不断完善的系统。原型法将仿真的手段引入系统分析的初始阶段,首先根据系统分析人员对用户要求的理解,利用先进的开发工具,模拟出一个系统原型,然后就这个模型展开讨论,征求用户意见,与用户进行沟通,在使用中不断修改完善原型,逐步求精,直到用户满意为止。1)基本思想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开始阶段,凭借系统开发员对用户需求的初步理解,迅速构建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初始系统原型,然后与用户反复协商修改,最终形成MIS系统。在这个根据用户需求迅速构造的一个低成本的用于演示及评价的试验系统(原型)基础上,由用户对原型进行评价,在用户评价的基础上对原型进行修改或重构直至满意。2)开发过程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功能;构造初始原型;运行、评价、修改原型;确定原型后处理。3)开发方法方法一:直接开发可用系统。利用开发可用的原型,利用原型逐步向实际应用系统靠拢,直到用户满意为止特点:原型将构成未来可运行的系统。开发周期相对较短。用

户需求(系统定义)不规范。原型中存在一定的隐患。无法划分系统的开发与维护阶段。

方法二:利用原型确定系统的定义。利用开发的原型不断补充和确认用户需求,然后从可用的原型出发重新建立实际的系统系统部分可重用。开发周期较前一种方法长。可以用来明确和规范用户需求。系统中将不存在因为多次修改而产生的隐患。用户需求可能变化。4)特点原型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原型法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更容易为人们所普遍掌握和接受。(2)便于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相互交流,用户能较好地参与系统的开发。(3)原型法充分利用最新的软件开发工具,提高了开发效率,缩短了开发周期,减少了开发费用。(4)采用原型法开发系统灵活,便于修改与扩充。将模拟的手段引入系统分析的初始阶段,沟通了人们(用户和开发人员)的思想,缩短了用户和系统分析人员之间的距离,解决了结构化方法中最难于解决的一环。强调用户参与、描述、运行、沟通。所有问题的讨论都是围绕某一个确定的原型进行,彼此之间不存在误解和答非所问的可能性,为准确认识问题创造了条件;通过原型,能够启发人们对原来想不起来或不易准确描述的问题有一个比较确切的描述;能够及早地暴露出系统实现后存在的问题,促使人们在系统实现之前就加以解决。充分利用最新的软件工具,摆脱了传统的方法,使系统开发的时间、费用、大大地减少,效率、技术等方面都大大地提高。强调软件工具支持。5)优缺点从原理到流程十分简单,最终总可以获得一个满意的MIS——无高深理论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