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图念珠菌显色平板A&B

安图念珠菌显色平板A&B

安图念珠菌显色平板A&B
安图念珠菌显色平板A&B

3种酵母样真菌鉴定方法的比较

1 进修生 收稿日期:2001-04-103种酵母样真菌鉴定方法的比较农生洲 韦柳宏1 陈松峰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南宁 530021) 为综合评价目前我国实验室常规手工发酵鉴定法(常规法)、生物梅里埃A T B Fug us卡鉴定法(仪器法)和近年国内开始应用的科玛嘉(CHRo M ag ar)酵母样真菌显色培养基鉴定法(显色法)等3种酵母样真菌鉴定方法的优劣。我们同时用这3种方法对实验室保存的122株酵母样真菌标准菌株进行了鉴定比较,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122株实验菌为实验室历年保存的标准菌株,其中白假丝酵母菌53株,热带假丝酵母菌31株,光滑球假丝酵母菌18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1株,克柔氏假丝酵母菌3株,季也蒙假丝酵母菌、葡萄牙假丝酵母菌各2株,粘红假丝酵母菌、酿酒假丝酵母菌各1株。 1.2 试剂:沙氏培养基和各种手工用发酵管均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公司;Fug us卡及其配套仪器A T B Ex pressio n 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显色培养基则购自郑州搏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3 鉴定方法:常规法鉴定按卫生部医政司颁发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Fug us卡法按配套的操作手册取菌制成悬液,加样后置37℃培养24h后上机鉴定;显色法则取F ugus卡法剩余的悬液直接接种于显色培养基制成的平板上,置37℃培养,每隔24h观察一次结果,据菌落颜色进行判定;翠绿色为白假丝酵母菌,兰灰色为热带假丝酵母菌,紫红色边缘模糊有微毛为克柔氏假丝酵母菌菌,整个菌落湿润且紫红色为光滑球假丝酵母菌,白色为其它假丝酵母菌。 2 结 果 2.1 培养鉴定耗时:常规法和仪器法需预先用沙氏培养基培养出真菌,平均耗时大约72h,再加上鉴定耗时又分别平均约需72h和24h,常规法培养鉴定总共平均约需6d,仪器法约需4d;显色法集培养与鉴定于一体,耗时平均约需4 d。 2.2 鉴定结果:122株酵母样真菌的鉴定中,三法对53株白假丝酵母菌鉴定全部正确。其它69株菌中,常规法有11株无法鉴定到种,占总株数9.0%(11/122)。此外有5株热带假丝酵母菌鉴定错误,3株错定为光滑球假丝酵母菌,2株错定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有3株光滑球假丝酵母菌鉴定错误,1株误定为热带假丝酵母菌,2株误定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有2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鉴定错误,1株误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株误为光滑球假丝酵母菌。除无法鉴定到种的11株菌后,鉴定错误率仍有9.0%(10/111);显色法对白假丝酵母菌等该法能鉴定的6种酵母样真菌鉴定准确率达100%,其它菌株却无法鉴定到种,占总株数4.1%(5/122); F ugus卡法全部菌株均可鉴定到种,且准确率达100%。详见表1。 表1 122株酵母菌样真菌3种方法鉴定结果比较(株) 菌名菌株数常规法显色法仪器法 白假丝酵母菌 53 53 53 53 热带假丝酵母菌31273131 光滑球假丝酵母菌18171818 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1111111 克柔氏假丝酵母菌3133 粘红假丝酵母菌1111 季也蒙假丝酵母菌2102 葡萄牙假丝酵母菌2002 酿酒假丝酵母菌1001 2.3 成本核算:常规法鉴定每一株菌平均约需10元,仪器法平均约需50元,显色法平均约需15元。 3 讨 论 当前酵母样真菌引起的临床感染正呈逐步增加之势,临床医师急需实验室准确快速地检出病原体以协助诊治[1]。纵观本试验结果,加上预先真菌培养时间常规法鉴定耗时总共需要至少6d左右,且操作繁琐,生化结果判定较困难,即使是标准菌株,结果仍极易出错。而如F ugus卡等仪器测试卡法,虽然鉴定耗时较短,操作也简便,鉴定结果准确率又高且可配套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但因仪器和试卡均为进口产品,价格昂贵,只适合在有大量标本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应用。从本研究可看出,显色法培养加鉴定耗时平均仅需48h,与应用仪器法耗时基本相等,且培养基制备方便,价格适中,结果判定简便快速准确,虽然有一部分菌株无法鉴定到种,但已能鉴定出目前临床感染95%以上的3~4种酵母样真菌感染[2],故不失为一种替代常规法在中小医院普及开展的酵母样真菌检验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周贵民,谢 灵.国内酵母菌感染和实验室诊断的现状及建议.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19(5):301-303. 2Pfaller M A,Housto n A,Co ffman S.A pplicatio n of CHR OM ag ar Ca ndida for r apid scr eening o f clinical specimens for Candida A lbicans,Candida tro picalis, Candida K rusei,and Candida(T or ulopsis)glabrata.J Clin M icr o bilo l,1996,34(1):58-61. ? 764?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JOURNA L OF GU ANGXI M EDICAL UNIVERSIT Y  2002Oct;19(5)

G 试验和 GM 试验检测原理和临床应用

G 试验和 GM 试验检测原理和临床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左大鹏 G 试验和 GM 试验的检测原理和临床应用。目前我们国际合国内都对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制订了标准,其中有权威的是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暨侵袭性真菌病感染协作组,我们简称叫欧洲标准所制订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它对侵袭性真菌病它分了三个不同的诊断层次。一个叫确诊,一个叫临床诊断,一个叫疑诊。 我们国家的很多的专业委员会也都根据欧洲标准就结合我们国家和专业的特点制订了我们国家各个专业的诊断标准。比如说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在 2010 年第 3 次修订的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这第 3 次修订,第一次是 2006 ,第二次 2008 , 2010 年是第 3 次修订了。这应该是血液里的肿瘤病人所用的一个标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制订的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这可能是实体器官移植的这个方面的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协会,中华妇产科学会也都根据自己的专业制订了的相应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这作为我们从事这些方面的医务工作者所遵循的一个标准。 那我们看不管是国内和国际现在都采用这样一种方式。首先要看这个病人有没有宿主因素,它是不是容易发生侵袭性真菌,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你要是这样的,你要一个健康人这就不具备了,起码有一些原因它容易得侵袭性真菌感染要具备这样一个高危因素。第二它有临床表现,当然包括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比如说胸片, CT ,颅片等等。还有有微声学的检查,还有一个病理学检查,如果你只有宿主因素有临床表现我们叫做拟诊,不叫疑诊,疑似诊断。如果说你在这两个基础上又多了一条有微生物学证据,或者是培养的,或者是非培养的技术凡是证明他有真菌性感染的这种可能性就要临床诊断,临床诊断。如果再加上从肺的组织,从脏器的组织取出病理来确定,那叫确诊。所以侵袭性真菌感染根据宿主因素临床表现微生物学真菌,组织病理的结果,可以把它分成为拟诊,临床诊断跟确诊三个层次。确诊了当然就已经是确定了,治疗起来更有针对性。临床诊断基本是确定了,大方向也没有问题。拟诊是不能,不叫,就是说我们只能是一种预防性的治疗,或者是一种抢先的有干预的治疗,还不能说它一定有真菌感染。比如说我们高度怀疑,高度怀疑。 不管我们前面讲了,就是你要做到临床诊断你就必须有微生物学的真菌。在欧洲标准和我们国家各个专业把脑脊液能够找到隐球菌抗原这个阳性结果作为真菌性脑膜炎或者叫播散性真菌隐球菌病的一个确诊的依据。这时候确诊就不需要组织学了,它只要脑脊液里面找到隐球菌的抗原就确诊。血清的 1 、 3 β D 葡聚糖的检测我们称为 G 试验和这个曲霉菌的半乳甘露聚糖的 GM 试验,那就这个 G 试验和 GM 试验作为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病的依据。当然它不是确诊,它是临床诊断。 我们来看这是中华内科杂志 2007 年中国,中华这个重症协会所制定的关于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语言,它在这个微生物学检查里面它要求所有的标本应该是新鲜的,

氧化还原滴定法原理

四、氧化还原滴定法原理 (一)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 常用指示剂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身指示剂 有些标准溶液或被滴定物质本身有颜色,而滴定产物无色或颜色很浅,则滴定时就无需另加指示剂,本身颜色变化起着指示剂的作用叫作自身指示剂。 MnO4-(紫红色)+ 5Fe2+ + 8H+ = Mn2+(肉色,近无色)+ 5Fe3+ + H2O KMnO4的浓度约为2×10-6 mol/L 时就可以看到溶液呈粉红色,KMnO4滴定无色或浅色的还原剂溶液,不须外加指示剂。KMnO4称为自身指示剂。 (2).显色指示剂 有些物质本身并没有氧化还原性,但它能与滴定剂或被测物质产生特殊的颜色,因而可指示滴定颜色。 I2 + SO2 + 2H2O = 2I- + SO42- + 4H+ 可溶性淀粉与碘溶液反应,生成深蓝色的化合物,可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在室温下,用淀粉可检出10-5mol/L 的碘溶液。温度升高,灵敏度降低。 (3).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指示剂 这类指示剂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具有不同的颜色,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由氧化态变为还原态,或由还原态变为氧化态,根据颜色的突变来指示终点。 作用原理:设指示剂氧化还原电对为 式中In(O)和In(R)分别代表具有不同颜色的指示剂的氧化态和还原态。随着滴定的进行,溶液电位值发生变化,指示剂的也按能斯特方程所示的关系发生变化:

变色范围 理论变色点 指示剂选择:使 落在滴定突跃范围之内。例如 Cr 2O 72-(黄色) + 6 Fe 2+ + 14 H + = 2Cr 3+(绿色)+ 6Fe 3+ + 7H 2O 需外加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指示剂,如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紫红→无色。 指示剂变色的电势范围为: 'In In 0.059 (V)E E n θ?≤± (考虑离子强度和副反应) 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选择:指示剂的条件电势尽量与反应的化学计量点电势一致。 (4)常用的氧化还原指示剂 ① 二苯胺磺酸钠: H + 氧化剂 二苯胺磺酸钠 二苯胺磺酸 二苯联苯胺磺酸 (还原型) (无色) 氧化剂 二苯联苯胺磺酸紫(紫色)(氧化型) 反应的 n =2,变色电位范围:2059.085.0-~2 059.085.0+ 即 0.82 ~ 0.88 (V) 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空白值: 产生原因:a.指示剂用量;b.滴定剂加入速度、被滴定剂浓度及滴定时间等因素有关 消除办法:用含量与分析试样相近的标准试样或标准溶液在同样条件下标定K 2Cr 2O 7 。

抗凝血酶Ⅲ测定试剂盒(发色底物法)产品技术要求meichuang

抗凝血酶Ⅲ测定试剂盒(发色底物法) 适用范围:本产品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浆中抗凝血酶III的活性。 1.1产品型号:产品为冻干型和液体型,试剂规格如下: 2.性能指标 2.1外观 .产品外包装应完整,无破损,标识、标签清晰; .冻干型:凝血酶试剂、发色底物为白色冻干品,复溶后为清晰无色液体,缓冲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液体型:凝血酶试剂、发色底物为无色液体,缓冲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2.2装量(液体) 液体试剂的装量应不低于产品标示量。 2.3残留水分(冻干型) 凝血酶试剂、发色底物的含水量应≤3%。 2.4准确性

用试剂盒测试定值血浆,测量结果与定值血浆标示值相对偏差应≤±10%。 2.5 重复性 用正常值血浆重复测定的结果变异系数(CV%)均应≤6%。 用异常值血浆重复测定的结果变异系数(CV%)均应≤8%。 2.6批间差 用3个不同批号的试剂测试正常值血浆,所得结果的批间差应≤10%。 2.7瓶间差(冻干型) 用正常值血浆测试的瓶间变异系数(CV)应≤8%。 2.8 线性 线性范围为30%~150%,相关系数r≥0.98 2.9稳定性 a)冻干型制剂复溶稳定性:复溶后样品在2-8℃条件下,保存24小时,取该样品检测外观、准确性、重复性应符合2.1、2.4、2.5的要求。 b)液体制剂效期稳定性:在2-8℃条件有效期为12个月。取到效期后的样品检测外观、准确性、重复性,线性应符合2.1、2.4、2.5、2.8的要求。 c)冻干型制剂效期稳定性:在2-8℃条件有效期为12个月。取到效期后的样品检测外观、残留水分、准确性、重复性,瓶间差、线性应符合2.1、2.3、2.4、2.5、2.7、2.8的要求。

血、尿常规检测原理

一、血常规 1.网织红细胞仪器测定法原理:目前国内外使用仪器法测定网织红细胞,一般采用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法是将红细胞经特殊荧光染料染色后,使含RNA的网织红细胞被计数,进而得出网织红细胞的百分率和绝对值。 2.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 (—)细胞计数及体积测定原理 流式细胞术加光学测定原理:利用流式细胞术使单个细胞随着流体动力聚集的鞘流液在通过激光照射的检测区时,使光束发生折射、散射和衍射,散射光由光检测器接收后产生脉冲,脉冲大小与产生的细胞大小成正比,脉冲的数量代表了被照细胞的数量。 (二)白细胞分类的原理 光散射与细胞化学技术联合白细胞分类技术此类仪器联合利用激光散射和过氧化酶染色技术进行血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有很强的过氧化酶活性,依次为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而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此酶。如果待测物质中含有过氧化物酶,能催化一种供氢体,通常是苯胺或酚等脱氢,当其脱氢后,供氢体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而出现了色基显色,即可使4氯仿-苯酚显色并沉淀后定位于酶反应部位。利用酶反应强度不同(阴性、弱阳性、强阳性)和细胞体积不同,激光光束射到细胞上所产生的前向角和散射角不同,以X轴为吸光率(酶反应强度),Y轴为光散射(细胞大小),每个细胞产生两个信号并结合定位在细胞图上。仪器每分钟可测定上千个细胞,经计算机处理得出细胞分类结果。 (三)红细胞测试原理 红细胞(RBC)和血细胞比容(HCT)原理同(一) 血红蛋白测定(Hb)细胞悬液加入溶血剂后,红细胞溶解释放出Hb,并与溶血剂中的某些成分形成Hb衍生物,在540nm波长的下比色,吸光度与Hb含量成正比,可直接反应Hb的浓度。 各项红细胞指数检测原理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浓度?(MCHC)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均根据仪器检测的RBC、HCT和Hb的实验数据,经仪器内存电脑换算出来。 (四)血小板分析原理 血小板随着红细胞一起在一个系统内进行检测,根据阈值不同,分别技术血小板与红细胞数。血小板储存于64个通道内,根据所测血小板体积大小自动计算出血小板的平均体积(MPV)。血小板直方图也是反应血小板体积的,横坐标表示体积,范围一般为2-30fl,纵坐标表示不同体积血小板出现的相对频数。但要注意不同的仪器血小板直方图范围存在差异,为了使血小板技术更准确,有些意气专门设置了增加血小板准确性的技术,如鞘流技术浮动界标复合曲线等。 3.全自动五分类连接网织红细胞仪 二、血凝仪原理:凝固法--磁珠法+光学法 免疫法--乳胶颗粒法,免疫浊度分析 发色底物法--比色法 在血栓/止血检验中最常用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内源凝血因子、外源凝血因子、高分子量肝素、低分子量肝素、蛋白C、蛋白S等均可用凝固法测量。所以目前半自动血凝仪基本上都是以凝固法测量为主,而在全自动血凝仪中也一定有凝固法测量。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综述文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和医学上的应用 姓名阿飞班级12学号20165059 摘要 氧化还原反应与我们平常生活生产过程中及其医学中的应用非常紧密,例如:燃料的燃烧、电池的使用、电解电镀工业、金属的腐蚀和防腐、生物的光合作用、呼吸过程、新陈代谢、神经传导、生物电现象(心电、脑电、肌电)等等。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必须的金属都是从矿石中提炼出来的,加工制作成为一些重要的、必须的化工产品,用来生产产品;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呼吸作用,这些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关键词光合作用医学和氧化还原工业中的氧化还原 前言 某种物质中一种某种物质中一种或几种元素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即元素的粒子失去电子),则称该物质被氧化,或者说这个物质发生了氧化反应;它本身是还原剂,起还原作用,被它作用的物质是氧化剂,氧化剂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某种物质中一种或几种元素在反应中化合价降低(即元素的粒子得到电子),则称该物质被还原,或者说这个物质发生了还原反应;它本身是氧化剂,起氧化作用,被它作用的物质是还原剂,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氧化还原反应是在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具有相应的升降变化的化学反应,这种反应可以理解成由两个半反应构成,即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此类反应都遵守电荷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里,氧化与还原必然以等量同时进行. 1、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体现 在生物学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是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人和动物的呼吸,把葡萄糖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呼吸把贮藏在食物的分子内的能,转变为存在于三磷酸腺苷(ATP)的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这种化学能再供给人和动物进行机械运动、维持体温、合成代谢、细胞的主动运输等所需要的能量在氧化还原反应当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呼吸作用可以算是比较复杂的一类,化学方程式为:6H2O+6CO2=C6H12O6+6O2,光合作用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绿色工厂,它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叶绿体的作用,绿色植物能够充分利用光能将水以及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质,用以储存能量,同时还可以释放出一定的氧气,有利于生态

科玛嘉改良大肠杆菌O157显色培养基使用说明书

法国科玛嘉改良大肠杆菌O157显色培养基使用说明书 此培养基用于大肠杆菌O157的分离和鉴定。 一、组分 琼脂15.0g/L 蛋白胨、酵母粉13.0g/L 色素 1.2g/L 添加剂A 1瓶 添加剂B 1瓶 pH 7.0±0.2 二、操作 1.称取瓶内干粉,用1000ml蒸馏水或纯水溶解,可按29.2g/L的比例扩大或缩小。 2.上述干粉缓慢倒入蒸馏水中,充分搅拌溶解。 3.加热至100℃,并按常规不断搅拌。如果用高压灭菌锅,不要加压,加热不能超过100℃, 混合物也可以在微波炉内加热,使用微波炉加热时,煮沸后立即移出微波炉并不断搅拌,而后移入微波炉再加热,直至完全溶解(大气泡代替泡沫产生,大约需要2分钟)。 4.冷却至45-50℃,待用。 5.在添加剂A中加入1ml无菌水和在添加剂B中加入1ml95%乙醇,放置在37℃水浴加 热10分钟,轻轻摇动待内容物全部溶解方可使用。然后以无菌手续分别加入到培养基中,轻轻混匀。(添加剂A和B各1ml,可用于1000ml培养基,可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剩余的添加剂可以保存在-20℃冰箱中,有效期半年),然后把混匀的培养基倾入培养皿或试管。 三、贮存 1.添加剂A和B,4℃保存,有效期一年。 2.干粉保存在15-30℃环境下。倾注好的培养基在室温可保存1天,4℃冰箱中可贮存两星期。 四、结果 划线接种(如果培养基刚从冰箱中取出,要恢复至室温后才能使用),37℃培养24小时。初筛微生物菌落颜色 大肠杆菌O157 浅红色至淡紫色,中心灰褐色 大肠菌群铁蓝色 ★建议通过乳胶试验验证可疑菌落。 CHROM agar公司中国区特约经销商:北京赛为思生物技术开发中心

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使用说明

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使用说明书 此培养基用于分离和鉴定主要的念珠菌。 【组分】 蛋白胨:10.2g/L 琼脂:15g/L 色素:22g/L 氯霉素:0.5g/L pH :6.1±0.2 【操作】 1、取瓶内干粉,用1000ml蒸馏水或纯水溶解,可按47.7g/L的比例扩大或缩小。 2、将上述干粉缓慢倒入蒸馏水或纯水中,搅拌溶解。 3、将混合好的培养基加热至100℃,并按常规不断搅拌。如果用高压灭菌器,不加压,加 热不超过100℃。混合物也可以在微波炉内加热,用此法加热,煮沸后,混合物立即移出微波炉并轻轻搅拌,而后再移入微波炉加热,直至琼脂等完全溶解(大量大气泡代替泡沫产生,大约需要2分钟)。 4、加热后的培养基水浴冷却至45℃,轻轻地摇动均匀,倾入已灭菌的带盖的培养皿中 (90mm的15ml/皿,70mm的10ml/ 皿),使其凝固。此培养基在室温可保存一天或冰箱内贮存数天(避光,2-8℃)。 5、划线或涂布接种(冰箱内保存的应回复至室温),在25-30℃培养48小时。 【结果】 初筛念珠菌属菌落色彩 白色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克柔氏见丝酵母菌光滑念珠菌 其他念珠菌绿色、翠绿色(直径约2mm)蓝灰色、铁蓝色(直径约1.5mm)粉红色(模糊有微毛菌落较大)(直径约4~5mm)紫色(直径约2mm)白色 【参考文献】 1、Odds,F.C.and R.Bernacts.J.Clin.Microbiol.1994;32:1923 2、Beighton.D.et al.J.Clin.microbiol.1995;33:3025 3、Pfalier,M.A.et al.J.Clin.microbiol.1996;34:58 4、E T S Houangg.et al.J.Clin.Pathol,1997;50:563 CHROM agar公司中国区特约经销商:北京赛为思生物技术开发中心

《诊断学》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第五节纤溶活性检测纤维蛋白溶酶(纤溶酶)可将已形成的血凝块加以溶解,产生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从而反映纤溶活性。纤溶活性增强可致出血,纤溶活性减低可致血栓。 一、筛检试验 (一)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原理】 血浆优球蛋白(euglobulin)组分中含有纤维蛋白原(Fg)、纤溶酶原(PLG)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等,但不含纤溶酶抑制物(plasmin inhibitor)。受检血浆置于醋酸溶液中,使优球蛋白沉淀,经离心除去纤溶抑制物,将沉淀的优球蛋白溶于缓冲液中,再加入适量钙溶液(加钙法)或凝血酶(加酶法),使Fg转变为纤维蛋白凝块,观察凝块完全溶解所需时间。 【参考值】 加钙法:(129.8±41.1)min;加酶法:(157.0±59.1)min。一般认为<70rain为异常。 【临床意义】 本试验敏感性低,特异性高。 1.纤维蛋白凝块在70 min内完全溶解表明纤溶活性增强,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后者常见手术、应激状态、创伤、休克、变态反应、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羊

水栓塞、恶性肿瘤广泛转移、急性白血病、晚期肝硬化、DIC 和应用溶血栓药(rt-PA、UK)。 2.纤维蛋白凝块在超过120 min还不溶解表明纤溶活性减低,见于血栓前状态、栓性疾病和应用抗纤溶药等。 (二)D-二聚体定性试验 【原理】 D-二聚体(D-dirn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之一,为继发性纤溶特有的代谢物。抗D-D单克隆抗体包被于胶乳颗粒上,受体血浆中如果存在D-二聚体,将产生抗原-抗体反应,胶乳颗粒发生聚集现象。 【参考值】 胶乳颗粒比阴性对照明显粗大者为阳性,正常人为阴性。 【临床意义】 D-D阴性是排除深静脉血栓(DVT)和肺血栓栓塞(PE)的重要试验,阳性也是诊断DIC和观察溶血栓治疗的有用试验。凡有血块形成的出血,本试验均可阳性,故其特异性低,敏感度高;但在陈旧性血块时,本试验又呈阴性。 (三)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定性试验 【原理】 于受检血浆中加入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 (agen)degradationproduct,FDPs]抗体包被的胶乳颗粒悬液,若血液中FDPs浓度超过或等于5μg/ml,胶乳颗粒发生凝集。

氧化还原

§5—1 条件电位 一.能斯特方程 1.电对的分类 (1)可逆电对和不可逆电对 可逆电对:在氧化还原反应的任一瞬间都能迅速地建立起氧化还原平衡且实际电位遵从能斯特方程的电对称为可逆电对,如:Fe2+-e Fe3+、Fe3+/Fe2+ . 不可逆电对:在氧化还原反应的任一瞬间不能真正建立起按氧化还原反应所示的平衡的电对称为不可逆电对,如:MnO4-/Mn2+. (2)对称电对和不对称电对 对称电对:氧化态和还原态的系数相同的电对称为对称电对,如:Fe3++e Fe2+ . 不对称电对:氧化态和还原态系数不相同的电对称为不对称电对,如: Cr2O72-+14H++6e2Cr3++7H20 2.能斯特方程 (1)可逆氧化还原电对电位的计算公式—能斯特方程 对于均相可逆氧化还原电对 aA+bB+…+ne pP+qQ+… 式中E—电对电位,E°—电对的标准电位,a A、a B,…表示A、B,…的活度. R—气体常数,8.314J/(K·mol), T—绝对温度,F—法拉第常 数,96487C/mol,n—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 注意:半反应中所有固态物质的活度为1,稀溶液中水的活度为1. 当t=25° C时, (2)利用平衡常数计算电对电位 例:(略) 二.条件电位 1.定义 由上述讨论知,要根据能斯特方程计算氧化还原电对的电位,必须知道有关组分的活度,这在实际上常常是不可能的.在分析化学中,参与半反应各物质及生成各物质的总浓度是容易知道的,因此若以总浓度代替活度计算氧化还原电对的电位将带来极大的方便,为此,必须校正由(i)离子强度、(ii)有关组分的副反应引起的误差.要校正这两个因素造成的误差就必须在能斯特方程中引入α和γ 对于前述半反应: a A=[A]γA=C AγA/αA a B=[B]γB=C BγB/αB … 当浓度比时, 则 —条件电位,它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氧化态和还原态 的条件浓度比(浓度均为1mol/L)为1时的实际电位.在离子强度I、 副反应系数α等条件不变时为一常数.关于需作以下说明: (1)许多情况下,I、α不一定不变,故并不真正是一常数,只能用作一些近似计算,但误差比用E°小得多.

对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效果的评价

对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效果的评价 温晓峥,谢仲丽 (广安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广安638001) [摘要] 目的:评价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的效果,采用该培养基鉴定48株临床分离的酵母菌,并与AP I20C A UX鉴定结果作比较。结果:48株酵母菌总的鉴定符合率为79 2%,白色念珠菌为93 1%,光滑念珠菌为76 9%,热带念珠菌为33 3%。结论: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可基本满足临床对酵母菌鉴定的需要,且价格适中,需时较短,宜于在基层推广使用。 [关键词] 酵母菌;鉴定;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 [中图分类号]R446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03X(2000)04-0253-02 酵母样真菌已成为临床及细菌学实验室高度重视的一类病原菌。由于不同菌种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所以对临床分离株鉴定到种,对于临床用药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但传统鉴定方法繁琐而自动化鉴定系统昂贵,在临床的应用均很受限,因此快速鉴定的推广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郑州博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鉴定法对临床分离的48株酵母菌进行鉴定,并与生物梅里埃API 20C AU X试纸条鉴定结果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菌株来源 从324份痰、尿、分泌物、腹水等临床标本中分离的48株酵母样真菌。 1 2 菌种分离鉴定 按常规方法根据标本直接接种或增菌后接种沙氏琼脂和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显色基),28 培养24小时后挑取可疑菌落作革兰染色,确定为念珠菌后作进一步鉴定:按说明接种API20C AUX试条,30 培养24h、48h、72h后读取结果,使用APILAB Plus软件鉴定到种;在显色基上生长的翠绿色菌落为白色念珠菌,兰灰色菌落为热带念珠菌,粉红色菌落边缘模糊有微毛的为克柔氏念珠菌,紫红色菌落为光滑念珠菌,乳白色菌落为其它念珠菌。 2 结果 2 1 显色基的分离效果 本文的48株酵母菌在沙氏琼脂和显色基上均能生长,二者对杂菌的抑制率一致。 2 2 显色基的鉴定效果 经显色基鉴定为白色念珠菌的29株中,有27株与API鉴定结果一致,其它2株分别为光滑念珠菌和土生念珠菌;经显色基鉴定为光滑念珠菌的13株中,有10株与API一致,其余3株分别为2株酿酒酵母菌、1株无名念珠菌;显色基鉴定的3株热带念珠菌,仅有1株与API相符,另2株为土生念珠菌和无名念珠菌;此外,尚有3株菌显色基无法鉴定,经API鉴定为2株无名念珠菌和1株土生念珠菌。 3 讨论 酵母菌生长较慢,传统的鉴定方法繁琐、需时较长且准确率不高,而采用YBC鉴定卡或API试纸条等自动或半自动的方法进行鉴定虽然能将菌鉴定到种,但价格昂贵,不适宜中小医院。 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中含有多种底物,可分别与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的不同酶类作用,呈现不同的颜色反应,从而达到在分离菌株的同时进行鉴定[1]。这一过程需时约24~ 48h,可比传统鉴定法和API试纸条法提前1~3天出报告,这对于及时给临床提供治疗依据具有重要意义。该培养基制备简单,使用易于掌握,价格较为适中,适合在基层单位推广。 通过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基可鉴定的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是目前临床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占95%以上[2],根据我们目前的应用情况,该培养基对前三种菌的总鉴定率达到84 4%,对白色念珠菌的鉴定率更达到93 1%,所以使用该培养基对临床疑真菌感染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基本可满足需要。由于热带念珠菌分离株数过少,克柔念珠菌未分离出,所以对这两种菌株的鉴定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总结。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的另一优点是可方便地发现真菌的混合感染(本文的一株白 253

科玛嘉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的临床应用评价

科玛嘉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的临床应 用评价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吴庆,陈栎江,黎丽,周铁丽 【摘要】目的:评价科玛嘉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在大肠埃希菌鉴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科玛嘉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和VITEK-GNI卡鉴定267株革兰阴性杆菌,比较两者鉴定大肠埃希菌的符合程度,并评价显色培养基对大肠埃希菌的鉴定效率。结果:两种方法对大肠埃希菌的鉴定符合率差异无显著性;科玛嘉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鉴定大肠埃希菌的特异性为100%,灵敏度为96.2%;6 h、9 h为70.2%和85.5%。结论:科玛嘉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具有快速、准确鉴定大肠埃希菌的功能。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科玛嘉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VITEK-GNI 卡 大肠埃希菌栖居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为条件致病菌,一定条件下,可通过各种途径引起机体多部位感染,导致尿道炎、创伤感染、败血症等,并使免疫力低下的住院病人并发肺炎和新生儿脑膜炎[1],因而大肠埃希菌的快速鉴定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科玛嘉大

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是通过菌落的显色反应对大肠埃希菌进行快速鉴定的一种选择性显色培养基,为了全面评价这一培养基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对267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同时用科玛嘉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和VITEK-GNI卡鉴定,以评价科玛嘉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在临床大肠埃希菌鉴定中的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来源 267株革兰阴性杆菌分离于本院2007年11月至2008年9月住院和门诊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包括尿液(147株)、痰液(42株)、脓液(32株)、血液(18株)、胆汁(15株)、胸腹水(8株)和创面渗液(5株)。 1.2 培养基科玛嘉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购自郑州博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按说明书进行配制。 1.3 仪器 VITEK细菌鉴定仪和GNI鉴定卡为法国梅里埃公司的产品。 1.4 培养方法标本按常规划线接种科玛嘉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培养3~24 h,观察结果。 1.5 鉴定 1.5.1 VITEK-GNI卡鉴定:血平板上生长的菌落经革兰染色及菌落形态确认为革兰阴性杆菌后,挑取单个菌落用生理盐水调节到1.0麦氏浊度后,将菌液冲入GNI鉴定卡并用VITEK鉴定仪鉴定。 1.5.2 科玛嘉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鉴定:按说明书操作和判断结果,在培养基上菌落呈蓝色的为大肠埃希菌。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临床检验诊断学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 统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 熟练掌握临 床检验的常规检查项目、参考值和临床意义。熟悉各类自动化仪器的性能、使用、 维护、保养和有关的计算机知识。能够做好实习医师的带教工作,能对下级医师 进行业务指导,达到高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 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处理的能力,完成相 关专业综述一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二、 学习年限 三年 三、 培养方式及要求 (一)课程学习 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少于18学分。 专业课:以自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参加研究生院组织的专业课 考试。 自学参考书及有关文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今日临床检验学》、 《当代血液分析技术与临床》、《临床化学诊断方法大全》、《临床微生物手册》(美 国、第六版)。 1、学位课程 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医学英语 医学统计学 临床流行病学 专业课 40学时 2学分 30学时 1.5学分 90学时 4学分 50学时 2学分 30学时 1.5学分 60学时 3学分

专题讲座:参加本学科专业的专题讲座,题目附后。 (6)专业基础课:至少两门,从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专业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中选修。 2、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选2门) 医学信息检索与应用20学时1学分 计算机文化基础与应用30学时1学分 科研方法学20学时1学分除专业课外,均由学院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统一安排集中学习,第二学期进入临床后由各专业点组织专业课教学,以自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第二学年未结束。 (二)临床能力训练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掌握临床检验诊断学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新进展、新知识和新技能。 (2)掌握本专业基本实验诊断、方法和技术,内科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教学等技能。 2、轮转安排:本阶段为二级学科基础训练,以二级学科的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相关科室。培训方法为在检验科范围内轮转,并参加相关科室的专业查房和科巡诊。 轮转专业:临床常规检查4个月(门诊2个月,病房2个月),临床化学检验5个月,临床免疫学检验5个月,临床血液学检验6个月(包括输血1个月),临床微生物学检验5个月,急诊检验3个月。选择参加专业查房和巡诊的科室为感染病房、消化病房、肾内病房各2个月。必要时可结合与检验项目有关的科室参加查房。三年共要求参加查房20次,参加科巡诊4次。论文答辩及考核2个月。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第三节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将待测组分变成有色络合物的反应-显色反应。 与待测组分形成有色络合物的试剂-显色剂 一、显色反应的选择: (1 )灵敏度高:ε大是显色反应灵敏度的重要标志。 图6-5 吸光度与显色剂浓度的关系曲线

4 .显色温度:升温加快显色,但温度偏高, 有色物质分解,由实验来确定。 总之:通过实验,分别作出A ~[R],pH ,t ,T 曲线,找出合适的[R] ,pH,t,T ,即找出平坦区。 5 .副反应的影响 6 .溶剂的影响 7 .共存离子的影响。 消除共存离子干扰的方法: ( (5) 选用适当的分离方法。 三、显色剂(R) 1 .无机显色剂: 无机显色剂在光度分析中应用不多,这主要是因为生成的络合物不够稳定,其灵敏度与选择度也不够高,目前,有价值的仅有硫氰酸盐、钼酸铵、H2O2等。 2 .有机显色剂:R 大多数有机显色剂R 与金属离子生成稳定的螯合物,显色反应的选择性和灵敏度都较高。在吸光光度法中应用广泛。

①生色团:可吸收光子而产生跃迁的原子基因。它一般是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某些不饱和基因( 共轭体系) 的有机化合物。 ②助色团:含有孤对电子的基因,显然本身没有颜色,当它与某生色团相联时,( 与其不饱和键相互作用) ,能使该生色团的吸收波长位置向长波方向移动( 即红移) ,且光谱强度有所增大。 如:胺基:—NH2 R—NH—R2N— 羟基:—OH—OR—SH—CL 等。 ③常用的有机显色剂: 有机显色剂的类型、品种都非常多。 A :偶氮类显色剂:含有偶氮基—N=N — 凡含有偶氮结构的有机化合物,都是带色的。 偶氮类显色剂:性质稳定,显色反应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对比度较大。 如:偶氮胂Ⅲ:

显色反应

*显色反应 1.物质鉴定出现的显色反应 (1)淀粉的鉴定 一般的淀粉为直链及支链淀粉的混合物。通常我们说的淀粉遇碘变蓝指的是可溶性直链淀粉的特性,而支链淀粉遇碘呈紫或红紫色。 (2)还原糖的鉴定(必修一P18) 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生物学中,常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实验时,应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不能用甘蔗、甜菜。 斐林试剂: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 的CuSO4溶液等量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醛基则被氧化为羧基。此过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浅蓝色一棕色一砖红色(沉淀)。(3)脂肪的鉴定(必修一P18) 脂肪小颗粒+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脂肪小颗粒+苏丹Ⅳ染液→红色小颗粒。 (4)蛋白质的鉴定(必修一P19)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常用双缩脲试剂。其成分包括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其原理是:先加1mLA液,造成碱性反应环境,再加4滴B液。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能与Cu2+发生作用,形成紫色络合物。分子中含有许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的物质如蛋白质、多肽等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5)DNA和RNA的染色鉴定(必修一P26-27)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观察到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6)酒精的鉴定(必修一P91-92,选修一P4-5) 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检验时,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人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的变化。重铬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与酒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颜色从橙色变成绿色。这一原理可以用来检测汽车司机是否喝了酒。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 (7)二氧化碳的鉴定(必修一P91-92)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BTB)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检测CO2的产生情况。二氧化碳的鉴定也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根据石灰水的混浊程度或生成的白色沉淀的多少判断二氧化碳的生成量。 (8)亚硝酸盐的鉴定(选修一P10) 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黄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奈基乙二氨盐酸盐结合生成玫瑰红染料。 2.结构鉴定呈现的显色反应 (1)检测线粒体(必修一P47)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线粒体能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2)检测染色体(必修一P115-116) 染色体(质)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常用龙胆紫溶液使染色体染成紫色,但也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红色。 (3)花粉粒鉴定(必修二P8) 用F1花粉鉴定法还可来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如玉米、水稻、高粱、谷子等禾谷类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它不仅控制籽粒淀粉粒性状,而且控制花粉粒淀粉粒性状。

出凝血191蛋白C(PC)活性测定(发色底物法)(第四版)(精)

出凝血19.1蛋白C(PC)活性测定(发色底物法)(第四版) 出凝血19.2 原理: 标本中的PC在特异的激活剂作用下被激活,PCa作用于特异的发色底物释放出产色基团,在405nm波长下比色,其显色深浅与其活性呈线性关系。 出凝血19.3标本处理: 患者处于休息状态下,采空腹静脉血(急诊病人除外)。采血者应技术熟练,“一针见血”,以防止组织损伤,使外源性凝血因子进入标本。最好不与其它实验一起采集而使血液停留在针管的时间延长。采完血后,将血液沿管壁缓缓注入试管,避免产生气泡;然后迅速将血液和抗凝剂轻轻颠倒混匀,避免用力震荡。 全血要在1小时内分离血浆。分离乏血小板血浆时,要在室温下3000rpm离心10分钟,室温下可存放4小时。全部试验不能在4小时内完成,应将乏血小板血浆分装在0.5~1.0ml的小试管中快速冷冻,储存于-20℃冰箱中。-20℃可保存30天。冷冻过的标本不能再次冷冻,否则结果会不准确。冷冻血浆融化时,应将盛冷冻血浆的容器置于37℃水浴中,并轻轻摇动,使其迅速融化。 出凝血19.4 试剂: 蛋白C试剂盒购于天津威士达公司,试剂盒代号OUVV 15。试剂包括3×10ml蛋白C激活剂;3×3ml底物试剂;1×30ml缓冲液。蛋白C激活剂每瓶用10ml缓冲液复溶,37℃平衡30分钟。底物试剂每瓶用3ml蒸馏水复溶,37℃平衡30分钟。

出凝血19.5仪器:使用Sysmex公司的CA-7000型全自动血液凝固仪。出凝血19.6 操作:按仪器操作步骤执行标准操作。 出凝血19.6.1开机:按下机器侧面的POWER 按钮。开机后机器进行自检,当屏幕上边显示“Ready:”时可以进行试验。 出凝血19.6.2检查消耗品: 1、准备反应杯:打开仪器上盖装反应杯的盖子查看反应杯是否够量,不足时,需及时添加。(一次性最多可放1000 个杯子) 2、准备试剂:按照仪器对试剂的要求,把试剂准备好,放到仪器内相应位置,注意查看试剂的量和有效期。如还不熟悉试剂位置时,可在主屏幕上选Reagent Setting,按屏幕显示放置试剂。 3、查看仪器的洗液瓶和废液瓶 出凝血19.6.3准备标本:将样本放入样本架,再将样本架放到仪器进样器上。 出凝血19.6.4输入检测项目:主菜单上按下Work List 键,进入工作菜单,输入PC项目。 出凝血19.6.5输入样本号:按屏幕下菜单的ID No.键,按顺序输入样本的序号。 出凝血19.6.6开始检测:录入完所有测试信息,按下屏幕右上角START 键,开始检测。 出凝血19.7 计算:仪器自动计算出结果。 出凝血19.8 参考值:70~140%(0.7~1.4)

发色底物法

发色底物法检测原理 首先人工合成可以被待测凝血活酶催化裂解的化合物,且化合物连接上产色物质,在检测过程中产色物质可被解离下来,使被检样品中出现颜色变化,根据颜色变化可推算出被检凝血活酶的活性。产色物质一般选用连接对硝基苯胺(PNA)。游离的PNA呈黄色,其测定波长选用405nm。在这一波长下,其它物质对光的吸收小于PNA对光吸收的1%。具体检测方法即可采用动态法、也可采用终点法。动态法即是连续记录样品的吸光度变化,算出单位时间吸光度的变化量,并以每分钟吸光度的变化来报告结果。终点法即是指在活性酶同产色物质作用一段时间后,加入乙酸终止反应,检测此段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进而推算出待检酶的活性。凝血仪上多数采用动态法,因为它比终点法简单、结果更为准确。其优点主要表现在: 用酶学方法直接定量、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便于自动化和标准化、所需样品量小。凝血仪使用产色物质在检测血栓/止血指标时大致可分成三种模式。 ①对酶的检测: 即在含酶的样品中直接加入产色物质,因为酶可裂解产色物质释放PNA,监测由于PNA释放而导致被检样品在405nm处光吸收的变化,就可推算样品中酶的活性。如对凝血酶、纤溶酶等的检测。 ②对酶原的检测: 要对某种酶原进行测定,必须先用激活剂将其激活,使其活化位点暴露,才可将产色物质上的PNA裂解下来。加入的激活剂必须过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酶原被全部激活,酶原的量才会同样品中酶的活性成一定的数量关系。样品中酶的活性可通过PNA释放,即样品吸光度的变化反应出来,由此则可推算出样品中酶原的含量。 ③对酶抑制物的检测: 首先往待检样品中加入过量对应的酶中和该抑制物,剩余的酶可裂解产色物质释放PNA,监测由于PNA释放而导致光吸收的变化,就可测出酶的活性,进而可推算出样品中抑制物的含量。如对抗凝血酶Ⅲ(AT-Ⅲ)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