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整体性原理应用试题专项训练

精品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整体性原理应用试题专项训练

整体性原理应用

1.下图为澳大利亚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墨累达令盆地过度引水灌溉对该流域自然环境可能会造成的影响。

【答案】河流径流量减少,水质变差,土壤盐碱化加剧,植被状况变差,海水倒灌,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2.读下面甲、乙两国图,回答问题。(14分)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P湖面积缩小可能产生的问题。(4分)

【答案】使局部地区的气候变干燥;湖泊盐分升高;周边地区荒漠化加剧,造成原有动植物物种的减少;造成附近城镇的衰落;传统的渔业衰落导致失业和其他社会会问题.(4个以上即得4分)

3.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16年1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开始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下图为伊朗卡维尔盐沼分布图。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卡维尔盐沼的成因。

【答案】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气候干旱;多内流河,河流在低洼处汇集;泥沼洼地,地表水下渗难;蒸发量大,容易形成盐沼。

4.下图为四川盆地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分布图。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雅安素有“天漏”之称,年降水日数多在200天以上。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青衣江的河流特征。

【答案】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地势起伏大,水能丰富;流经地区年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支流

众多;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河流水量(水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最冷月

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植被丰富,河流含沙量小。

5.这是一片备受世人瞩目的土地,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留下深深的印记。自然地理环境又是由大

气、水、岩石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体。阅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请你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本区域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5分)

【答案】

水土流失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向日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喜光,耐低温,耐盐碱干旱,种子可食可榨油,它为甲国的国花。 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阐释全球变暖对图示海域及沿岸地区的影响。(3分)

【答案】极冰融化和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北冰洋沿岸低地,人类生产和生活空间受影响;(1分)极冰融化,北极熊等动物生存环境被破坏;(1分)极冰解冻,可开辟多条海上航线,有利于加强各国联系,促进经济发展;(1分)引起该地区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等。(1分)(任答3点得3分)

7.据青海省气象部门监测,青海湖面积自2005年以来持续增大,2011年达到近11年来的最大值。而2004

年之前土壤变化:肥力下降。

地貌变化:地表多沟谷,平坦高原

的近30年,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面积曾不断萎缩。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简述2004年前青海湖湖面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分)

【答案】水文特征: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1分)含沙量较大(1分);有结冰期(1分)

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4分)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图示地区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6分)

【答案】水土流失加剧(1分);土壤肥力下降(1分);涵养水源能力下降(1分);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增大(1分);

生物多样性减少(1分);岩石裸露,风化加快等(1分)。

9.“湿地”,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蓄径流等多种基本生态效益。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东北地区沼泽地分布图

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指出三江平原沼泽地发展趋势对该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自然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淡水资源减少;气候趋于干燥;旱涝灾害增加;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是世界第四大的岛屿,地形独特,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它又是一个神奇的岛屿,岛上70%的动物是世界上独有的,8096的树木和植物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岛上的狐猴已经完成了长达5500万年的进化历程。下图示意该岛屿等高线地形。

应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该岛狐猴集中分布形成的自然原因。

【答案】该岛脱离大陆较早,有着自己的、不受外来干扰的生态环境;与非洲大陆被海洋阻隔,缺少大型食肉动物,动物的天敌少;纬度较低,植物生长快,食物供应量大;受地形和东南信风影响,岛屿东侧为热带雨林,适合栖息;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11.下图为世界两大主要的雨林分布地区略图,图M、图N分别为上图中M、N地的气温曲线一降水柱状图,读图回

答下列问题。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被破坏后对该地大气圈和水圈的不利影响。

【答案】不利影响:径流变率增大(或答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导致温差变大,降水量(或空气湿度)减小;导致大气碳氧平衡失调。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20年,道教领袖丘处机西行途经张家口的野狐岭时,叹曰:“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中原之风,自此隔绝矣。”下图为华北部分地区示意图。

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张家口以北地区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植被破坏会导致蒸发旺盛;地下水位下降;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严重;沙尘暴等灾害更加频繁。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的居延海,居延海后期因湖面缩小被分裂成两个湖泊,东居延海和西居延海。下图为黑河流域示意图。

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居延海面积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气候更加干旱,湖水盐度升高,水质恶化,湿地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加剧。

14.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土高原深处的两省交界处。读中国部分区域图,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起伏大,请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原因。(8分)

【答案】黄土高原地势高,有坡度;土质疏松,直立性强,易冲刷;植被覆盖少,破坏严重;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水土流失严重。(8分)

15.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图A为黄河水系图,图B为黄河流量与含沙量统计图。

材料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工程主要由壤土斜心墙堆石坝、泄洪排沙系统和引水发电系统组成。图C为黄河小浪底景观照片。

试用水循环原理和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设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5分)

【答案】小浪底水利枢纽改变了海陆间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和库区的水汽蒸发环节(2分);调节了下游河段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少了泥沙对下游河道的沉积,并对河口三角洲海陆变化产生的影响。(3分)

16.(34分)下图为该某区域地形图,拟在该区域建一座水库,设计坝高130 m,经测算,届时图中某一等高线高度刚好被淹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试分析水库建成后对库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4分)

【答案】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2分)。大坝建成后,其上游形成一个水库,引起地下水水位上升(2分),土壤出现草甸化和盐渍化现象(2分);水生生物代替了陆生生物(2分);

同时诱发岩石圈发生地震(2分);库区蒸发增强,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增多(2分),温差减小,大陆性减弱(2分)。

17.(26分)读下列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华北地区地形图和京津冀地区一体规划图

现在有人提出要对芦苇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加工,请你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阐述大规模开发芦苇对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8分)

【答案】原理: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各要素作为整体部分在发展,反映整体的特征;某一个要素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2分)不利影响:①芦苇被大规模地开发加工利用,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②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2分)③气候恶化,最终造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变差。(2分)

18.和田河发源于昆仑山脉北麓,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左图为和田河部分流域图,右图为1990年- 2010年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和田河上、中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下游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土地荒漠化加剧;植被严重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尤卡坦半岛在地理上自成单元,半岛几乎全部由珊瑚层和多孔石灰岩构成,珊瑚岩由缓慢的风化作用形成一层浅薄

泥土覆盖在半岛表面。多石灰岩溶洞,北部尤甚,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势低洼,多荒芜的沙滩。

尤卡坦半岛几乎全部由珊瑚层和多孑L石灰岩构成,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其对半岛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灰岩(喀斯特地貌)广布,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源缺乏,河湖较少;土层浅薄;以热带草原植被为主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京津冀彼此相接,联系紧密。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但必须先解决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

材料二

河北省西北部是贫困县集中分布的地区,有人说是“限制开发”的结果,请从区域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说明“限制开发”的原因。

【答案】张家口和承德位于京津的西部和北部,多山区,是河流的上游和冬季风的上风向,它们的大规模工业开发会影响到京津的河流水质和空气质量,所以几十年来一直“限制开发”工业。

21.(14分)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 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水文、土壤、生物三方面的影响。(6分)

【答案】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一:明朝之前,人们在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重镇一苦峪城附近引水灌溉,发展农业,造就了一片物丰民富之地,如今还保留着古城址、寺院、石窟、引水渠道、古垦区等文化遗产。然而明朝开始,这里成了一座“死城”。

材料二:史料记载,薛仁贵在此中了埋伏,在粮草快要断绝的时候,生长于荒漠中名叫乌兰高腰的野草解救了全军的性命。研究表明,乌兰高腰还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材料三:下图为苦峪城相关信息图。

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苦峪城成为“死城”的原因:。(6分)

【答案】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2分,此点为理论依据);本区域气候干旱,人口增加,过度开垦和引水灌溉(2分,此点为原因),导致植被破坏,水源减少,土地荒漠化加剧,城市补给减少逐渐衰落成为“死城”(2分,此点为结果)。

23.(36分)重庆,中央直辖市,简称渝或巴,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等,典型组团式城市,下辖19区15县4自治县,是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及航运、政治、文化、科技、教育、通信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全国综合交通枢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请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说明重庆形成“雾都”的自然原因。(4分)

【答案】重庆坐落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2分),受周围群山阻挡,江面水汽不易扩散(2分),易形成雾气。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瓜迪亚纳河是伊比利亚半岛最长河流之一,发源于西班牙昆卡省中西部潮湿的山区,注入大西洋加的斯湾.河流全长824km.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西班牙和葡萄牙在该流域建设了多座水电站和水库,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所建水利工程大多具有发电、灌溉、供水、防洪等综合效益.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瓜迪亚纳河流域开发对河口生物量的影响?

【答案】入海泥沙的减少,导致三角洲的萎缩;水生生物的养分减少,入海水量的变化导致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变化;大坝的修建影响了回游性水生生物的生存,导致河口各种水生生物水量的减少。

25.(11分)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指可溶性岩石(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

材料二某地区域图和气温降水图

图示地区为湿润区,但当地有“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的俗语,请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解释此俗语。(4分)

【答案】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溶洞、暗河(1分),地表水大量下渗,地下水丰富(1分),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地表水蒸发量较大(1分),工农业用水量较大,地表水相对不足(1分),因此有“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只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