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多样性与物种划分一、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未来二、物种

生物多样性与物种划分一、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未来二、物种

《生物多样性公约》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生物多样性公约》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邓绍瑛欧阳珊邓宗觉 (南昌大学法律系,南昌330047)(南昌大学生物科学工程幕.南昌330017) 擒要‘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在生物多样性急剧丧失了“技术圈”和“经济啊”的背景条件下产 生的.它完全与人有关,必须受法律制约.而至B前为止,国家的、地区的和国际问的有关法律、 法规为‘公约)的执行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公约’的产生与人类的生活和直接经济利益有关,同 时也关系着地球和人民的共同未来. 关键调t生物多样性公约)背景意义 1992年6月3~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有170多个联合国成员国的代表团、10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联合国国际组织代表参加会议,从而被誉为联合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人数最多,筹备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国际会议。- 在这次著称于人类环境与发展史中的空前盛会上,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等3个文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等两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1992年6月11日当地时间16时】8分至40分(北京时间6月12旨3时18分至40分),中国总理李鹏在《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上签字,从而使中国成为该公约的第64个签约国。从此.“生物多样性保护”便成为当今生态学和法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之一。 关于“生物多样性”,在t公约》第二条中阐述得十分简明,即指。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并在3个层次上被理解为遗传物质、生物物种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中国环境报社,1992)。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在逐渐丧失,这一严重事实所带来的危机感乃是《公约》产生的土壤、基础和时代背景。 l物种灭绝的浪潮 全球生物约有300(500)万~l000万种,其中,被人认识和命名者不过150万种。其中,高等植物大约27万种,但已经灭绝和受到威胁的有1.4万种,近年来则猛增至2.5万种。严重的是,每灭绝一种植物便有lo~30种包括动物在内的异养生物随之灭绝。实际上,目前有67%的脊椎动物都是由于无家可归、无食可觅而面临绝境的(叶居新,1993)。 以鸟类而论,从1600~1800年的200年间,只有25种灭绝+但从1800~1950年,仅150年就灭绝78种,现今,每3年便有两种鸟灭绝。估计到2000年时,可能每年灭绝1种。 1975年和1986年的资料指出,全球已经有1000种以上的脊椎动物濒临灭绝,在前西德、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1105

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都迅速地提高了,但是与此同时,与我们人类共同拥有地球母亲的其他生物日益的减少,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严酷的考验和威胁,于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世界国家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学界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据可靠的数据说明每天约有100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绝灭,很多生物在没有被人类认识以前就消亡了,这对人类无疑是一种悲哀和灾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威胁,保护 一、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生物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条件,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目前我们已经知道的生物大约有200万种,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就构成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 二、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地球生命的基础,包括人类生存的基础。除了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外,还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如艺术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旅游价值等。许多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种的价值现在还不清楚,如果这些物种遭到破坏,后代人就不再有机会利用,因此必须注意保护,才能使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类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没有生物多样性,人类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新教改初中语文课程目录(2018年长春版)

新教改初中语文课程目录(2018年长春版) (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上册 一黄河颂 二《繁星》五首 三现代诗歌二首 四孩童之道 五在梦的远方 六木兰诗 七唐诗五首 八词三首 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一一用耳朵阅读 一二最后一课 一三《论语》十则 一四古代神话传说五则 一五一窠八哥的谜 一六黄鹂——病期琐事 一七会唱歌的火炉 一八傻瓜 一九不会叫的狗

二〇陋室铭 二一爱莲说 二二大闹天宫 七年级下册一陌上桑 二古诗二首 三沙与沫 四故乡 五祖父 六腊八粥 七唐诗四首 八宋词二首 九元曲三首 一〇绝品 一一我的叔叔于勒 一二小公务员之死 一三《礼记》二章 一四圯上敬履 一五马说 一六狼 一七河中石兽 一八小雁鹅

一九萤火虫 二〇小石潭记 二一小品二则 二二景阳冈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 诗歌二首 2 格律诗五首 单元综合 第二单元 3 宋词二首 4 现代诗歌二首 5 清塘荷韵 6 给女儿的信 单元综合 第三单元 7《老子》二章 8《论语》十则 9 邹忌讽齐王纳谏 10 毛遂自荐 单元综合 第四单元

11 范进中举 12 孔乙己 13 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 单元综合 第五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5 短文二篇 单元综合 第六单元 16 北京的春节 17 犀粪蜣 18 苏格拉底之死 19 沉寂的雪原 单元综合 第七单元 20 桃花源记 21 短文二篇 22 人类制造物种灭绝危机 单元综合 八年级下册一诗歌二首 归园田居

饮酒 二格律诗五首 使至塞上 黄鹤楼 无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李凝幽居 三宋词二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四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五读书——通向自由之路 六活版 七像山那样思考 八《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 九岳阳楼记 十短文二篇 名二子说 记承天寺夜游 一一《世说新语》故事三则[自读]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题目: 保护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 摘要:我们人类是地球母亲的子女之一,千千万万的兄弟姐妹们本应与我们同样的享受地母的爱抚于恩赐,然而随着人类的发展壮大,对地母的掠夺对其他生命的迫害日益加剧。人类的生产活动将其他生命的生活范围与生存资源一次又一次的压榨,尤其是十九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动植物的生存面临更加巨大的危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维持生态的平衡、促进人类生活的和谐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多姿的生物环境,多彩的生存空间对于人类的经济和身心文化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的长远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物种所面临的问题及其保护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我们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做出自己的一点努力。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资源短缺 正文: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上帝是在第七日创造的人类,在我们人类被创造之前已经造出了鸟兽虫鱼。虽然说是非科学的神话传说,没有科学的依据基础但是从另一种角度去分析却也不难反映出物种是多样性的,我们人类并不是唯一的一种生物,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生物。 1、生物环境现状 1.1生物分类 在生物学的界绸中,依其科学的标准,将除了包括人类在内的世界上这许多各种各样的生物,按照生物学的分类系统,将其划分为七个主要的级别:种、属、科、目、纲、门、界。而这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划分单元中,种既物种是其基本单元,而属是近缘的种的总合的归合。而近缘的属又被其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 1.2物种多样性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我们的世界上正因为有了这些许许多多的生物物种的存在,我们的自然界才会变得丰富多彩。但是由于人类的快速发展,许多物种面临着灭绝和已灭绝的危机。下面就让我通过收集到的一些数据来向大家说明这一点。就离我们最近的20世纪来说,仅这短短的一点时间就有大约20多万种的物种从此消失在了地球上。 1.2.1仅二十世纪消失于地球上的动物 昆士兰毛鼻袋熊于1900年灭绝;圣诞岛虎头鼠于1900年灭绝;澳米氏弹鼠于1901年灭绝;南加利福尼亚猫狐于1903年灭绝;纹兔袋鼠(澳洲大陆)于1906年灭绝;亚洲狮于1908年灭

人类制造物种灭绝危机

二二人类制造物种灭绝危机(自读)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2、学生自主、小组讨论和全班集体交流来分析文章人物形象,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文题“物种灭绝”的含义,多角度把握文章的主题。 3、在理解文题“物种灭绝”的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产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物种灭绝”的含义,培养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谈话法,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 主题学习,比较阅读 材料补充: 物种灭绝概念 泛指植物或动物的种类不可再生性的消失或破坏,称为物种灭绝。一株植 物枯萎,一只动物死亡,有时并不仅仅意味着单个生命有机体的消失,也许凑 巧是整个此类物种的灭绝。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而其中有一些物种已灭绝。到了1681年,渡渡鸟(Dodo),便在地球上消失了。从1600~1800年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25种;从1800~1950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了78种。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台湾云豹、中国犀牛、南极 狼等物种已不复存在。白暨、苏门答腊虎、北部白犀牛、.奥里诺科鳄鱼、小嘴狐猴等动物也濒临灭绝。 参考消息网9月9日报道美媒称,新研究发现,人类杀死物种的速度是自然创造它们的速度的数千倍。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9月8日报道称,现代生物灭绝速度是人类开始改变地 球前物种灭绝速度的1000倍,并且也是新物种创生速度的数千倍。 杜克大学的生态学家斯图尔特·皮姆说:“我们现在确切地知道物种灭绝 的速度有多快。”皮姆也是非营利性生物保护组织“拯救物种”的总裁。 皮姆对趣味科学网站的记者说,如果没有人类的活动,地球上每1000年才失去一种鸟类。但国际鸟类联盟的数据显示,实际上,仅仅过去500年就至少 有150种鸟类灭绝。 皮姆说,目前这项研究是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项研究,这个五年计划旨 在了解世界现存多少物种,有多少是人类未知的,以及它们灭绝的速度有多快。 他说:“现在,获得物种灭绝的速度很容易。基本上只要看看物种灭绝的 报告就行了。” 灭绝速度:英国生态学和水文学研究中心的杰里米·托马斯领导的一支科 研团队在最近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英国野生动物调查报告称,在过去 40年中,英国本土的鸟类种类减少了54%,本土的野生植物种类减少了28%, 而本土蝴蝶的种类更是惊人地减少了71%。一直被认为种类和数量众多,有很 强恢复能力的昆虫也开始面临灭绝的命运。

生物多样性公约中文版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 本议定书缔约方,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缔约方, 忆及《公约》第19条第3和第4款、第8(g)条和第17条, 又忆及《公约》缔约方大会1995年11月17日第11/5 号决定要求订立一项生物安全议定书, 其具体侧重点应为凭借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使用产生不利影响的任何改性活生物体的越境转移问题,特别是着手拟定适宜的提前知情同意程序,以供审议, 重申《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原则15中所规定的预先防范办法, 意识到现代生物技术扩展迅速,公众亦日益关切此种技术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还需顾及对人类健康构成的风险, 认识到如哺£在开发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同时亦采取旨在确保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妥善安全措 施,则此种技术可使人类受益无穷, 亦认识到起源中心和遗传多样性中心对于人类极为重要, 考虑到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此方面能力有限,难以应付改性活生物体所涉及的已知和潜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 认识到贸易协定与环境协定应相辅相成,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 强週不得将本议定书解释为缔约方根据任何现行国际协定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有任何改变, 认为上述陈述无意使本议定书附属于其他国际协定, 兹协议如下: 第1条 目标 本议定书的目标是依循《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原则15所订立的预先防范办法,协助确保在安全转移、处理和使用凭借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使用产生不利影响的改性活生物体领域内采取充分的保护措施,同时顾及对人类健康所构成的风险并特别侧重越境转移问题。 一般规定 1. 每一缔约方应为履行本议定书为之规定的各项义务采取必要和适当的法律、行政和其他措施。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行业资料:________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地球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彼此之间相互作用以及与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生命支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 地球上究竟存在多少物种?我们目前仍不知晓,可能达1/10都尚未掌握。在地球上大约1000万~3000万的物种中,只有140万已经被命名或被简单地描述过。对多数研究较深的生物类群来说,物种的丰富程度从极地到赤道呈增加趋势。密闭的热带森林几乎包含了世界物种的一半以上,这儿充满着各种生命:林木、灌木、攀缘植物、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寄生植物;地衣、苔藓、水藻、真菌、蕨类等。在秘鲁1公顷的森林中,就发现了283种树木和17种藤本植物,在一棵树上就有43种蚂蚁,几乎同整个英国的蚂蚁种类差不多。在厄瓜多尔0.1公顷森林中,就有365种花科植物,比英国全部植物种类还多20%以上。在巴西瑙斯地区1公顷的森林中,发现了179种直径15厘米或15厘米以上的树木以上几个实例可以说明滥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是一种自我毁灭。 生物资源提供了地球生命的基础,包括人类生存的基础。这些资源的社会、伦理、文化和经济价值,从有记载的历史的最早时期起,就已经在宗教、艺术和文学方面得到认识。我们所有的食物都来自野生物种的驯化,世界上许多在经济上最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分布在物种多样性并不特别丰富的地区,人类已利用了大约5000种植物作为粮食作物,其中不到20种提供了世界绝大部分的粮食。植物和动物是主要的工业原料,现存和早期灭绝的物种支持着工业的过程。大多数医药起先都 第 2 页共 6 页

地球生物大灭绝探秘(4)

地球生物大灭绝探秘(4) 胡经国 六、人类将主导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据报道(20060403),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近40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当大量物种如同“多诺米骨牌”,一个个接连灭绝时,人们不禁要问:万物之尊的人类是否就可以在这场灾难中独善其身?究竟谁是这些物种灭亡的罪魁祸首? 1、“罪魁祸首”就是人类自身 2006年3月20日,为期12天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简称CBD)第八次缔约国大会(Meetings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简称COP),在巴西的库里蒂巴市拉开序幕。来自180多个国家的600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在开幕式上,公约执行秘书朱格拉夫发表报告说,目前正处在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危机关头,其规模与史上前五次生物大灭绝相当。同时,人类也可能位列此次灭绝之中。 他说,造成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自身。地球人口多达65亿,而且还在增长。人类制造了危及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因素,诸如环境污染、城市扩张、乱砍滥伐、滥捕乱猎、外来物种入侵和全球变暖等。现在,地球生物灭绝速度,比历史平均水平快1000倍。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2、每年生态系统创造价值33万亿美元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近年来,有些学者还提出了景观多样性。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描述了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及其形成的自然格局。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没有生物多样性,人类就不可能在这个行星上生存。就算可以生存下来,也不可能喜欢这个无生气的、光秃秃的世界;也感受不到树林带来的绿意,海洋带来的蓝色;也不会有我们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喝的水和穿的衣服。 1997年,美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对全球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和功能进行了数据评估。每年全球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服务,折合成经济价值是33万亿美元(当时1美元约合8元人民币);而每年全球各国GDP加起来大约仅为18万亿美元。1998年,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团,做了一个名为《与生命为伍》的报告。该报告提出一个概念,即:生物多样性是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活资本。 3、近百年物种灭绝速度大大加快

生物多样性公约全文

《生物多樣性公約》全文 第1條目標 本公約的目標是按照本公約有關條款從事保護生物多樣性、持久使用其組成部分以及公平合理分享由利用遺傳資源而產生的惠益;實現手段包括遺傳資源的適當取得及有關技術的適當轉讓,但需顧及對這些資源和技術的一切權利,以及提供適當資金。 第2條用語

第3條原則 依照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原則,各國具有按照其環境政策開發其資源的主權權利,同時亦負有責任,確保在它管轄或控制範圍內的活動,不致對其他國家的環境國國家管轄範圍以外地區的環境造成損害。 第4條管轄範圍 以不妨礙其他國家權利為限,除非本公約另有明文規定,本公約規定應按下列情形對每一締約國適用: 1.生物多樣性組成部分位於該國營轄範圍的地區內; 2.在該國管轄或控制下開展的過程和活動,不論其影響發生在何處,此種 過程和活動可位於該國管轄區內也可在國家管轄區外。 第5條合作 ?每一締約國應盡可能並酌情直接與其他締約國或酌情通過有關國際組織為保護和持久使用生物多樣性在國家管轄範圍以外地區並就共同關心的其他事項進行合作。 第6條保護和持久使用方面的一般措施 ?每一締約國應按照其特殊情況和能力: 1.為保護和持久使用生物多樣性制定國家戰略、計劃或方案,或為此目的 變通其現有戰略、計劃或方案;這些戰略、計劃或方案除其他外應體 現本公約內載明與該締約國有關的措施; 2.盡可能並酌情將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持久使用訂入有關的部門或跨部 門計劃、方案和政策內。 第7條查明與監測 每一締約國應盡可能並酌情,特別是為了第8條至第10條的目的: 1.查明對保護和持久使用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的生物多樣性組成部分,要 顧及附件一所載指示性種類清單; 2.通過抽樣調查和其他技術,監測依照以上1項查明的生物多樣性組成部 分,要特別注意那些需要採取緊急保護措施以及那些具有最大持久使 用潛力的組成部分; 3.查明對保護和持久使用生物多樣性產生或可能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的過 程和活動種類,並通過抽樣調查和其他技術,監測其影響; 4.以各種方式維持並整理依照以上1、2和3項從事查明和監測活動所獲得的 數據; 第8條就地保護 每一締約國應盡可能並酌情: 1.建立保護區系統或需要採取特殊措施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地區; 2.於必要時,制定準則據以選定、建立和管理保護區或需要採取特殊措施 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地區; 3.管制或管理保護區內外對保護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的生物資源,以確保

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含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物与环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 池塘中的水草 B. 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 一个池塘 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水、空气等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4.下列食物链中错误的一项是() A.种子→鼠→蛇→鹰 B.种子→鼠→猫头鹰 C.草→马→马蛔虫 D.浮游植物→海螺→海豹 5.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植被破坏 B.环境污染 C.缺水干旱 D.食物链被破坏 6.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 A.DDT挥发性极强 B.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C.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D.考察队把DDT带到南极 7.“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8.从老鹰吃蛇,蛇吃青蛙,青蛙吃昆虫,昆虫吃植物,可以看出,老鹰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A. 光 B. 植物 C. 蛇 D. 昆虫 9.在食物链“藻类→水蚤→鲱鱼→人类”中,含能量最多的环节是() A、藻类 B、水蚤 C、鲱鱼 D、人类 10、通常肉类食物的价格要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 A、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 B、饲养动物麻烦,花工多,投资大 C、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 D、植物栽培比较容易 11.下列各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温带落叶林 D.北方针叶林 12.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A.缓慢上升B.仍保持相对稳定 C.迅速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13.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生物多样性丧失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摘要 众所周知,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可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中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原始森林在经历了人类长期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一系列行径之后,正以惊人的速度每年递减,草原由于超载过牧、毁草开荒的影响严重退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丧失,其中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物种或受威物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仅仅中国就占四分之一左右,可见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是十分严峻的。本文将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组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对策几方面入手,使大家清楚的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从而呼吁更多的人共同加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队伍中来。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丧失、危害、防治对策 正文: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

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 【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的原因有很多,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非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和资源的不充分合理利用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 1.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在这个进程中,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很大的压力,过度的垦荒、恳殖、超载放牧造成许多野生动物栖息地日趋萎缩,兴修水利和建闸筑坝造成湖泊、江河的隔断,鱼类洄游通道与种群交流呗隔断。铁路公路建设使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破碎化,种群繁衍面临直接威胁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大量排放,农药和化肥的大量施用,破坏了生物钟及其栖息环境,导致许多种类绝迹或种群数量减少。 2.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野生动植物进行过度大乃至掠夺式开发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虽然人工林或次生林面积近期大幅增加,但由于历史上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大量野生生物栖息地消失。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现象任十分突出,导致鱼类资源急速下降和优势鱼种快速小型化。 3.种植和养殖品种单一化,随着新品种的开发和广泛使用,栽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国旗下讲话: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幸福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国旗下讲话: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美满 尊敬的各位老师、心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美满》大家知道吗?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所谓生物多样性通常可理解为众多的植物、动物和微生有机物,生物多样性的另一方面是指沙漠、森林、湿地、山区、湖泊、河流和农业景观等各种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为我们生命的延续提供了大量的物品和服务,正是各种生命形式之间的彼此相互作用以及同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所有物种包括我们人类能够在这个星球生存。 但是,近一个世纪以来,许多物种正以超过自然灭绝速度50—100倍的速度消失,而且据预测,该速度还将急剧地加快。按照目前的趋势,估计有34000种植物物种和5200种动物物种包括世界上八分之一的鸟类,正濒临灭绝。在个别物种的消失引起我们关注的同时,森林、湿地、珊瑚礁和其它生态系统的瓦解、退化和完全丧失,成为生物多样性最危机的威胁。 此外,全球大气的变化,如臭氧损耗和气候变化,又给生物多样性增加了额外的压力。全球变暖已经在改变物种的栖息地及其分布。科学家警告,如果发生很快的话,即使地 球平均温度增加一度,也将把许多物种推向绝境,我们的粮食生产系统也会遭到危机的扰乱。 生物多样性丧失不仅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还会削弱生态系统抵御诸如洪水、干旱和飓风等自然灾害以及人为引起的污染和气候变化威胁的能力。 物种消失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总归要发生的,但是人类活动极大地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自6500万年前发生恐龙灭绝的自然灾害以来,现在我们正在制造最危机的物种灭绝危机。这种灭绝是不可逆转的,而且对我们人类的美满构成

生物多样性公约

CPM 2011/17 2011年2月 MA368/Ch. C I .引 言 1. 《国际植保公约》认识到与拥有共同利益的国际和区域组织保持密切联系的重要性。与区域和国际组织开展良好合作可以产生协同增效作用,避免出现重叠或相互矛盾的做法。另外,此类合作还可以提高区域和国际组织对《国际植保公约》宗旨和目标的认识,并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国际植保公约》。 2. 以下是关于国际植保公约秘书处在目标6方面工作的报告。目标6为: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国际植保公约》并与相关区域和国际组织合作。本报告涉及秘书处或植检委代表于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开展的工作。 提高对《国际植保公约》与伙伴组织间联系的认识 3. 国际植保公约秘书处与植检委观察员组织在2010年开展合作,正式确定了其在国际植物检疫门户网站(https://www.ippc.int/index.php?id=international_organizations )中的联系信息及概要信息。通过门户网站的伙伴简介及相关新闻稿,国际植保公约秘书处强调了《国际植保公约》与其伙伴间的联系。

CPM 2011/17 2 4.令人鼓舞的是,越来越多的伙伴组织在植检委会议期间举办会外活动并展示海报。目前已采取若干步骤,确保这些组织能定期了解《国际植保公约》相关活动及事件。 II.与政府间组织的合作 《生物和毒素武器公约》 5.秘书处参加了一次探讨《生物和毒素武器公约》框架内能力建设问题的会议。在监督、监测、报告以及诊断领域确保国家植物检疫能力方面,各方拥有共同目标。讨论强调必须协调能力建设并加强现有(植物检疫)系统,并且需要进行可持续的能力发展。目前许多工作正通过双边计划予以执行,但在协调和信息交流领域仍需开展大量工作。 6.各方大力支持该计划以及参与《生物和毒素武器公约》能力发展计划的各国家部委之间的合作。 《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概述 7.国际植保公约秘书处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之间的合作依照经双方秘书处商定并得到2004年植物检疫措施临时委员会第六届会议注意的《合作备忘录》进行。这种合作由各领导机构的相关决定授权开展。秘书处继续与《生物多样性公约》进行联络。 8.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推荐Howard先生在植检委第五届会议期间的科学会议上发言,他介绍了水生植物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以及《国际植保公约》的作用。《生物多样性公约》中的两名成员参与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国际咨询小组,其中一名具有外来入侵物种方面的背景,另一名则具有生物安全方面的背景。 9.正如在议程议题8.2下的报告中所概述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希望与《国际植保公约》继续合作,该报告还提出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与《国际植保公约》之间的联合工作计划。 《生物多样性公约》领导机构会议 10.《生物多样性公约》在2010年10月11-15日举行了作为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五次会议,并于2010年10月18-29日举行了缔约方大会第十次会议。两次会议均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会议详情参见生物多样性公约网站上的两份会议报告(www.cbd.int/doc/meetings/bs/mop-05/official/mop-05-17-en.doc和http://www.cbd.int/ doc/meetings/cop/cop-10/official/cop-10-27-en.doc)。

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 第1条目标 本公约的目标是按照本公约有关条款从事保护生物多样性,持久使用其组成部分以及公平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而产生的惠益;实现手段包括遗传资源的适当取得及有关技术的适当转让,但需顾及对这些资源和技术的一切权利,以及提供适当资金。 第2条用语 为本公约的目的: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资源是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资源,生物体或其部分,生物群体,或生态系统中任何其他生物组成部分。 生物技术是指使用生物系统,生物体或其衍生物的任何技术应用,以制作或改变产品或过程以供持定用途。 遗传资源的原产国是指拥有处於原产境地的遗传资源的国家。 提供遗传资源的国家是指供应遗传资源的国家,此种遗传资源可能是取自原地来源,包括野生物种和驯化物种的群体,或取自移地

保护来源,不论是否原产於该国。 驯化或培殖物种是指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影响了其演化进程的物种。 生态系统是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和它们的无生命环境作为一个生态单位交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动态复合体。 移地保护是指将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移到它们的自然环境之外进行保护。 遗传材料是指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或其他来源的任何含有遗传功能单位的材料。 遗传资源是指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遗传材料。 生境是指生物体或生物群体自然分布的地方或地点。 原地条件是指遗传资源生存於生态系统和自然生境之内的条件;对於驯化或培殖的物种而言,其环境是指它们在其中发展出其明显特性的环境。 就地保护是指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生境以及维持和恢复物种在其自然环境中有生存力的群体;对於驯化和培殖物种而言,其环境是指它们在其中发展出其明显特性的环境。 保护区是指一个划定地理界限,为达到特定保护目标而指定或实行管制和管理的地区。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指由某一区域的一些主权国家组成的组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 的影响

1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成分,保护生物多样性, 对于人类经济和未来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本文通过自身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意义的理解,结合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呼吁。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人类发展;重要意义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把生物多样性提到了与世界和平与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源泉,目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专家估计:地球上已知的生物种的25%已消失,并有20%一30%还有消失的危险。而任何多样性的丧失是不可逆的、不可再生的,对人类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全球共同的呼声,将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对人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需要全人类共同采取迫切行为。 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的总和。生物多样性一词80年代初出现在自然保护刊物上,是指生物的变异性。它包括数以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内容的广泛概念。不同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2 .生物多样性的表现 生命无所不在,从热带雨林上端离地数百尺的地方、澳大利亚的沙漠,到深海火山熔岩的缝隙,处处都有生命。浩瀚多样的生命形态维系人类的生存,也确保清洁的空气与水,这些惊人丰富的多样性如何形成?又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万物凝聚在一起维持平衡?人类实在难以尽窥其中的奥秘,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我们拆散了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就永远也不能恢复原状了。 对于现在地球上生存的物种数量,人们一直十分关注,同时也一直是一个无法确切知道的谜。物种统计是一门粗略的科学,据1994 发表的“系统学2000年议程”估算,如今已发现并得到正式命名的物种约160.4万种,尚未发现的约1千万种至1亿种,另据联合国环境署1996年估算,如今得到定义的物种约175万种。 3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3.1过度掠取 即掠取速度超过了一个种群繁殖更新的速度。当该物种受到法律保护时,这种掠取就成了偷猎,历史上不少大型动物就是因此而绝灭的。现在仍有不少生物因此而濒危,如虎、象、犀牛等。人参的情况也是如此。 3.2栖息地丧失 这通常是指多样性极其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向多样性极其单调的农业生态系统转变。一个地区自然植被面积的陡然下降,常导致生物栖息地被隔离开来,形成一个个孤立的生态环境,限制了种内基因的交流,遗传多样性因此丧失一部分,该种群对疾病、猎捕以及偶发灾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三节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提供资源与适宜环境练习1含解析浙科版必修2

第3节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提供资源与适宜环境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包括三个层次(水平),指出以下4个选项中错误的一个( A.生态系统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态效率多样性 【答案】D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简单地说,就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确切地说,生物多样性包括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场所是 A.动物园 B.植物园 C.自然保护区 D.天然的热带雨林 【答案】C 【解析】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它保护了不仅珍稀野生动物还保护了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3.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不包括 A.建动植物园 B.建水族馆 C.建基因库 D.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D 【解析】 迁地保护通过异地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措施,对于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4.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A.多种多样的基因B.丰富的物种数目 C.丰富的个体数量D.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答案】C ABD、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基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BD正确。C、丰富的个体数量不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C错误。 故选C。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A.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的进化 B.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生物的进化 C.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A正确;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B正确;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C错误;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 正确。 6.海豚与鲨鱼分别属于哺乳纲和鱼纲,二者体型和运动器官的外观具有许多相似之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上升 B.种群内个体自由交配就能够保持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 C.鲨鱼捕食个体数量较多的鱼类种群有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D.海豚与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库差异可能小于其与鱼类基因库的差异 【答案】B 【解析】 A、种群数量越大,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越低,所以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上升,A正确; B、种群内个体自由交配,同时因为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等因素,不一定能够保持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B错误; C、鲨鱼捕食个体数量较多的鱼类种群,能为其他物种腾出空间,有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

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越来越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近年来有关于环境的研究也是越来越多,人们对于环境的认识也越来越深。逐步认识到经济是基础,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等同于社会进步,它与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环境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地球环境的恶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于是,有关环保的议案放在了联合国大会的办公桌上,环境保护也被提上了人类发展计划的重要的一部分。于1972年6月5~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第一次国际会议,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讨论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一次会议。会议的目的是要促使人们和各国政府注意人类的活动正在破坏自然环境,并给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会议通过了全球性保护环境的《人类环境宣言》和《行动计划》,号召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奋斗,它开创了人类社会环境保护事业的新纪元,这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同年的第27届联合国大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为引导和鼓励全世界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人类环境宣言》提出和总结了7个共同观点,26项共同原则。 七点共同看法的大意是: ①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能在空前规模上改造和利 用环境。人类环境的两个方面,即天然和人为的两个方面, 对于人类的幸福和对于享受基本人权,甚至生存权利本身, 都是必不可少的。 ②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 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 国政府的责任。 ③在现代,如果人类明智地改造环境,可以给各国人民带来 利益和提高生活质量;如果使用不当,就会给人类和人类

(说明文阅读题)谢小军《物种灭绝》阅读答案

谢小军《物种灭绝》阅读答案 说明文阅读题 ____年黑龙江哈尔滨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物种灭绝 谢小军 ①现在地球上的物种正处于地质史上又一次大灭绝的时期。世界上11%的鸟类已经踪影全无,非洲一些地方的类人猿减少了50%,亚洲40%的动物和植物将很快消失,到____年,全球三分之二的海龟也将与我们永别。 ②这仅仅是本次物种灭绝的冰山一角。科学家估计可能每20分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也就是说一年可能会有27000个物种灭绝,而其中很多物种也许人类还闻所未闻便永远地消失了。 ③自然灾害是地质史上前五次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但当前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却是由人类所驱动的。 ④过度地垦荒伐木,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系统。据统计,目前地球上超过四分之一的土地已被开垦,54个国家90%的森林已经消失。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雨林正在以每年24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这相当于每小时有六个天安门广场那么大面积的雨林在消失。 ⑤大肆地狩猎、捕捞是物种灭绝的又一原因。美洲野牛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有3000万头,由于不断捕猎,到____年只剩下了750头;蓝鲸最初有30万头,大肆捕杀使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只剩下了几

千头。联合国声称由于过度捕捞,目前海洋中最主要的17种鱼类已有15种数量大幅减少,严重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 ⑥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对物种灭绝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国际贸易一年的净利润能达到100亿美元,它的规模超过了非法军火贸易,仅次于毒品交易。巨大的利益驱使一些盗猎的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如象牙贸易虽在____年就被国际社会明令禁止,但时至今日每年仍有4000头大象遭到猎杀。 ⑦环境污染对物种生存而言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重金属、阻燃剂、合成激素、杀虫剂等到处散播,无处不在;污水、酸雨、放射性废物、油污等正在不断蹂躏着生态系统。 ⑧可见,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不理性行为,严重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面对当前的物种大灭绝,人类如果还不能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危机,还不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那么,今天的物种灭绝就会拉开明日人类终结的帷幕!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有删改) 11.(2分)第①段中加点的又一次具体指第几次? 12.(2分)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这种国际贸易一年的净利润能达到100亿美元,它的规模超过了非法军火贸易,仅次于毒品交易。( ) ( ) 13.(4分)人类的哪四种不理性行为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生物多样性公约》 1992年签订

《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于1992年6月1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内罗毕通过,1992年6月5日,由签约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常设秘书处设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是全球履行该公约的最高决策机构,一切有关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大决定都要经过缔约国大会的通过。 该公约是一项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的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造福于当代和子孙后代。公约规定,发达国家将以赠送或转让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补充资金以补偿它们为保护生物资源而日益增加的费用,应以更实惠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从而为保护世界上的生物资源提供便利;签约国应为本国境内的植物和野生动物编目造册,制定计划保护濒危的动植物;建立金融机构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清点和保护动植物的计划;使用另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国家要与那个国家分享研究成果、盈利和技术。 截止到2008年5月,该公约的签字国有190个。中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该公约,1992年11月7日批准,1993年1月5日交存加入书。 2004年2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第七次部长级会议在吉隆坡举行,会议通过《吉隆坡宣言》。>>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表现的是千千万万的生物种类。在地球上热带雨林中生活着全世界半数以上的物种(约500万种),因此,那里的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 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不仅可以为工业提供原料,如胶、油脂、芳香油、纤维等,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特殊的基因,如耐寒抗病基因,使培育动植物新品种成为可能。许多野生动植物还是珍贵的药材,为治疗疑难病症提供了可能。 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滥捕乱猎等,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这是地球资源的巨大损失,因为物种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如今,人类都在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为之付诸行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