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护理常规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护理常规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护理常规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护理常规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护

理常规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供良好的环境保证患者良好的睡眠

2,,协助患者做好术前检查

3术前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粗纤维饮食,防止患者便秘

4戒烟戒酒,术前晚及术日晨灌肠,术前晚十点后禁食禁水。

5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患者的情绪,

二.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根据麻醉方式选择合适卧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

2.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定时挤压尿管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导管扭曲、受

压,每日消毒尿道口2次,更换尿袋1次,保持尿袋低于膀胱,防止逆行感染,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持续膀胱冲洗的速度可根据引流液颜色调节,不可过快,过快会引起膀胱痉挛性疼痛,过慢不能将渗血冲出,造成堵塞。冲洗液转清可改为间断冲洗。一旦出现膀胱痉挛,可经尿道注入利卡因,夹管20 min,缓解后继续冲洗。

3加强营养:不能进食的患者应给予静脉高营养补充蛋白质和脂肪乳,促进患体力恢复,待患者能进食后先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

4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术后24 h冲洗液带有血色,若鲜红而浓的冲洗液,提示术后出血,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停持续膀胱冲洗后,观察留置尿管病人的、量、,如中含乳白

色絮状物,提示尿路感染,报告医生加强抗感染治疗,并嘱患者日饮水2 500~3 000 ml,以达内冲洗的。预防压疮,定时翻身保持皮肤及床单位清洁干燥

5术后的患者如无出血现象,恢复良好,应在术后下地适当活动。

6及时拔除导管:置管患者术后应按时拔除导管,耻骨上膀胱造瘘患者停止膀胱冲洗后即可拔除尿管,留置一般导尿管患者术后3天~5天即可拔除,部分患者根据恢复情况可适当延长至1周拔除。

三。出院指导

1向病人说明膀胱癌治疗后的易复发倾向,要定期复查,一般术后3月做膀胱镜检查,以后每6个月至1年做一次膀胱镜检查。

2定期做膀胱化疗,以防止复发。

3治疗膀胱慢性感染,应大量饮水,达到内冲洗作用。

4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

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临床路径 一、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膀胱癌(ICD-10:C67) 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ICD-9-CM-3:57.49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或内窥镜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适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67膀胱肿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 所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胸片,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3天。 1.麻醉方式: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5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拔除尿管。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患有膀胱肿瘤,需要在麻醉下进行 术。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吸烟是目前最为肯定的致病危险因素。患者通常以血尿症状就诊,亦可以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或盆腔疼痛为首发表现。晚期还可出现肾功能不全、腹痛或骨痛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导致疾病进展,肿瘤将出现进展、转移,并最终威胁生命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既是膀胱癌重要的诊断方法,同时也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膀胱肿瘤的性质、确切病理分级、分期均需借助术后病理获得。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如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 1) 术中出血,如出血量较大时可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甚至生命危险,需输血抢救生命,并可能导致输血并发症; 2) 术中可能会损伤周围毗邻脏器,如尿道,膀胱,输尿管口,肠管,血管,神经等; 3) 切除肿瘤过程中可能会诱发闭孔肌反射,导致患者下肢不自主强烈内收,造成膀胱穿孔,损伤主要血管或肠管,需术中转为开腹探查; 4) 手术医师可能会在术中根据探查情况改变手术方式,包括:单纯膀胱镜检;无法采用经尿道手术方式,而改行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姑息切除手术或扩大手术范围等; 5) 因尿道狭窄导致膀胱镜或电切镜无法置入; 6) 术后出血,需进一步处理;如为活动性出血,可能再次手术止血; 7) 术后可能会出现感染,包括:泌尿系、呼吸系统、伤口局部等; 8) 术后病理明确最终诊断,并可能与术前诊断不符,进一步治疗计划将根据最终病理结果确定; 9) 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道狭窄,排尿困难;膀胱壁损伤从而导致漏尿、尿外渗;术后出现尿频等下尿路刺激症状;如输尿管管口狭窄可致肾积水,肾功能不全等;如损伤尿道外括约肌可能导致尿失禁的发生; 10) 如膀胱肿瘤为恶性,术后可能出现复发、转移、进展等情况,仍需进一步治疗; 11) 患者合并其他内科疾病,手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原有内科疾病加重; 12) 如遇其他不可预知意外,我们将即时诊断并给与相应处理。 4.我理解如果我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静脉血栓等疾病或者有吸烟史,以上这些风险可能会加大,或者在术中或术后出现相关的病情加重或心脑血管意外,甚至死亡。 5.我理解术后如果我的体位不当或不遵医嘱,可能影响手术效果。 特殊风险或主要高危因素

膀胱肿瘤和尿道肿瘤的区别

膀胱肿瘤和尿道肿瘤的区别 *导读:膀胱肿瘤是泌尿生殖系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75% 以上的病人以血尿为第一症状。血尿及其所致贫血程度一般与肿瘤的严重性成正比。尿频尿痛或夜尿多表示肿瘤有坏死或浸润膀胱,类似膀胱炎的症状。位于膀胱颈或带蒂的肿瘤能引起排尿困难或尿潴留。输尿管积水感染引起发热和脓尿。尿道肿瘤以尿道癌最常见。…… 膀胱肿瘤是泌尿生殖系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75%以上的病人以血尿为第一症状。血尿及其所致贫血程度一般与肿瘤的严重性成正比。尿频尿痛或夜尿多表示肿瘤有坏死或浸润膀胱,类似膀胱炎的症状。位于膀胱颈或带蒂的肿瘤能引起排尿困难或尿潴留。输尿管积水感染引起发热和脓尿。尿道肿瘤以尿道癌最常见。 男性尿道癌一般以尿道梗阻、肿物、尿道周围脓肿、尿外渗、尿道瘘和尿道流出分泌物而就医,部分病人有疼痛、血尿或血精。女性尿道癌多见于老年女性,常见的症状为尿道流血和血尿,其他症状有尿频、尿痛、排尿烧灼感、排尿困难或性交痛,局部可见到或触到肿块。肿瘤坏死、溃疡、感染则见尿道或阴道流出黄色或血性带臭味的分泌物。晚期症状为体重减轻、骨盆痛、尿道周围脓肿、尿失禁、尿道阴道瘘或尿潴留。? 【宜】? (1)宜多吃具有抗膀胱和尿道肿瘤作用的食物,如蟾蜍、蛤蟆、

田螺、海带、紫菜、玳瑁、甲鱼、乌龟、海蜇、水蛇、薏米、菱、核桃、羊肾、猪腰、刀豆、沙虫、鲈鱼、鲐鱼。? (2)尿道梗阻宜吃海带、裙带菜、紫菜、青蟹。? (3)感染宜吃黄鱼鳔、鲨鱼翅、水蛇、鸽子、海蜇、藕粉、荞麦、马兰头、地耳、大头菜、橄榄、茄子、无花果、绿豆芽、豆浆、苋菜、紫菜、泥鳅。? (4)出血宜吃芹菜、金针菜、韭菜、冬瓜、乌梅、柿饼、芝麻、莲子、海参、老鼠肉。? 【忌】? (1)忌烟、酒、咖啡、可可。? (2)忌辛辣、燥热动血的食物。? (3)忌霉变、油煎、肥腻食物。

膀胱肿瘤电切

护理查房 日期:2010年1月1日 参加人员:欧阳丽张敏卿吴榕英张枳琪柯亚真陈淑萍林凤刘晓青蓝秋香林小惠葛慧卿杨晓妹 题目:膀胱肿瘤电切 27-23,林文财,男,46岁,以“发现、‘膀胱肿瘤’4天”为主诉于2009年09月14日10时30分步行入院。缘于入院前4天于解放军95医院体检CT示:“膀胱三角区肿瘤,膀胱癌可能性大”。患者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畏冷、发热。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求诊我院,门诊拟“膀胱肿瘤”收入院。发病以来,一般情况沿可,精神食欲正常,大全正常,体重未见明显进行性下降。患者先天性聋哑残疾;既往“糖尿病史”约3年,未规则治疗;左眼“白内障”,未治疗。 体格检查:T:36.6℃ P:70次/分R:20次/分BP:107/79mmHg 神志清楚,精神正常,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表情自然,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1、CT(2009-09-10,解放军95医院)示:膀胱三角区可见明显软组织块影,大小2.5cm×1.2cm,膀胱癌可能性大。 2、全腹B超(2009-09-09,解放军95医院)示:右肾上极一个27×23mm 囊性肿物半钙化;膀胱底部一34×11mm低回声,边界清楚,光滑。

膀胱镜检查:膀胱肿瘤 病理诊断:膀胱肿瘤 考虑该病人存在以下的护理问题 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及侵入性操作有关 恐惧与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缺乏对疾病和手术的了解 便秘与长期卧床,摄入纤维俗不足有关 语言沟通障碍与先天性聋哑有关 感知的改变:视力障碍与晶状体混浊有关 知识的缺乏缺乏有关疾病和手术治疗配合的知识 睡眠形态紊乱与疾病术后预后 自我形象紊乱与先天性聋哑残疾有关 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 根据上述护理问题,我们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做好病情的介绍,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消除 病人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与病人家属的沟通。告知接受汽化电切术治疗的病人,对术后反复多次灌注化疗不理解,甚至对手术效果产生怀疑,表现为悲观失望、烦躁、忧虑,护士要热情,主动关心患者,耐心讲解灌注化疗的目的和意义,约请术后回院灌注化疗的患者与之交谈、沟通现身说法,以消除忧虑情绪,使其树立治疗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手术步骤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手术步骤 [麻醉]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通常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进行。亦可选用腰麻,或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或腰麻可提供良好肌肉松弛,给术者提供有利操作条件;全身麻醉可以消除病人紧张情绪,亦可提供肌肉松弛条件,利于膀胱适当充盈,使于观察视野。 [手术步骤] 1.体位截石体位,手术台下端可连接一引流液盛盘以承接引流液。引流液的盛盘中放一筛子承接切下的前列腺组织片。送活组织检查。 2.检查器械每次电切术之前必须反复检查和试用电切器械,认为满意情况下,方能进行这种手术,详见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3.尿道膀胱镜检查在施行手术前必须先行尿道膀胱镜检查,对尿道、整个膀胱、膀胱颈部、后尿道精阜、前列腺和外括约肌等区域作一全面了解。根据尿道的粗细,选用27号或24号电切镜。根据前列腺的大小,决定施行那一种前列腺手术。 4.插入电切镜找出重要标志先用金属探子试探尿道管径。注入更多的滑润剂。然后插入带镜芯的电切镜外鞘,抽出镜芯,换插电切镜的手术镜。在前列腺段尿道和膀胱颈部用30°斜角镜辨认标志。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的主要标志是精阜。绝对不得将其切除。即使病人在以后须再做切除术时,如残留腺体再增生或发生肿瘤时,精阜仍然是重要标志。 把电切镜的尖端刚好放在精阜之下,注意前列腺两侧叶在两边凸入尿道的程度、两侧叶是否相互接触和压迫,能否看到膀胱入口。将电切镜推进,估计两侧叶的大小,两边大小有无不匀称或不规则,后者提示肿瘤的可能。在膀胱颈部也要估计前列腺凸入膀胱程度或有无中叶肿大[图1 ⑴]。如果有,则应进一步弄清凸出的侧叶和中叶之间在两侧形成的角度并测定二侧汗的长度,要证实两输尿管口的位置,避免在电切时将其损伤。在进行第一下电切之前,需完全熟悉所有这些标志。膀胱颈部须与前列腺一起切除,如不进行电切,则术后仍会有梗阻。 5.切出前沟槽切出前沟槽的目的是测定侧叶前面的确切长度,并将侧沟深切到包膜。其余的侧叶电切(切出侧沟槽和切除腺瘤的实体)可参照该叶的全长电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临床分析 李兴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临床分析李兴斌 发表时间:2018-11-14T11:57:45.45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作者:李兴斌[导读] 相比传统膀胱切除手术术后复发率差异不大,但符合肿瘤切除手术的发展需求,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问题,具有良好保护膀胱功能的效果。 (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外四科;四川成都双流 610200)【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实际临床适应症分析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患者,均采用回顾分析,随访一年的时间,观察采用TURBT治疗效果。结果:100例患者,治疗随访一年,肿瘤复发有8例,其中有5例是原位复发,异位复发3例,复发肿瘤细胞升级的有1例。采用TURBT治疗与同膀胱手术切除相比差异不大。结论:TURBT临床治疗膀胱肿瘤的操作方 法简单,创伤较小,出血量少,术后的有效恢复率高,容易被患者接受。 【关键词】膀胱肿瘤;电切术;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257-01 引言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患者,可以有效快速的进行膀胱肿瘤的切除治疗,手术的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相比传统的手术方法,整体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本文将针对膀胱肿瘤的电切术手术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有效改善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临床分析方法。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分布在35岁至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岁左右。其中有单独原发性肿瘤患者45例,多发肿瘤患者55例。肿瘤最大的有2*1.8*2.3cm,最小0.27*0.18*0.45cm。其中有乳头浅表的48例,带蒂的有5例,浸润原发性肿瘤的有4例。肿瘤分布在膀胱侧壁的有45例,顶前部的有22例,颈部的有14例,膀胱三角的有19例。术后进行病检分析,移行细胞乳头状瘤有18例,术后实施必要的灌注化疗。其中移行细胞癌的有43例,术后定期实施膀胱灌注化疗治疗方法,采用必要的化疗药物控制。 1.2手术方法 采用腰部麻醉的方法,对膀胱截取石位。选择进口电切镜,使用光学可视系统。电切的功率设置在150W,电凝功率为50W至80W。使用5%的甘露醇对膀胱进行冲洗处理,经尿道置入电切镜,观察膀胱内是否有结石,是否有前列腺增生(男性)。对于带蒂肿瘤,需要连蒂一起剜除;对于较大的肿瘤,需要从一侧进行逐刀的切除处理,直到切除到基底部分,凝固其滋养的血管,进行止血处理,使用灌洗的方法,去除组织,术后需要留置尿管3天至5天,观察其效果。 2 结果 膀胱肿瘤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后,切除率达到100%。TURBT时并发闭孔神经反射的有12例,术后膀胱血块的有2例,膀胱穿孔的0例。术后随访一年中,肿瘤复发有15例,占总比率的15%,其中包含原位复发的5例,异位复发的10例。对100例中新复发的15例患者,实施二次电切手术,随访观察,均无复发患者。 3 讨论分析 TURBT手术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乳头肿瘤、浅表浸润移行细胞癌。对于单发性带蒂、肿瘤浅表性、基底局限治疗的治疗效果最好。对于带蒂基底浸润不深的大型肿瘤,可以采用多次肿瘤切除方法。一些患者因肿瘤较大,患者年龄较大,拒绝全部切除,害怕因为全部切除造成风险增加。可以采用姑息性电切除方法。而对于肿瘤较大的侵犯基层,分化不好,浸润位置深,容易造成膀胱移行细胞癌、腺癌转移的,此时就需要实施全部的膀胱切除手术。 TURBT手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的,需要临床进一步的治疗,如果不合理的治疗,容易造成二次的复发,复发率为70%。膀胱肿瘤复发有三种情况,肿瘤的新增生;手术的种植、肿瘤转移;手术不彻底,肿瘤遗留。为了有效的防治肿瘤的种植,转移。需要根据术后的实际情况,及时做好蒸馏水的冲洗处理,合理的控制灌注的化疗过程。 对比TURBT手术与膀胱切除手术患者术后的复发水平比较,发现术后患者的实际情况接近。因此,采用TURBT治疗膀胱肿瘤的治疗效果良好,术后无明显的复发率问题,无腹部种植转移的风险问题。TURBT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肿瘤的大小,对于直径大于2cm,基地不容易暴露的,需要实施电切手术,切除出血量较少。肿瘤从一侧切除,找到肿瘤的基底部位,凝固其滋养的血管,切除肿瘤基底周围的膀胱壁组织,一般是在1cm至2cm宽度的膀胱壁组织,达到浅肌层。对于多发性的肿瘤,需要从小至大,合理的逐步切除,尽量避免切除较大的肿瘤,避免出血量增加,避免小肿瘤的遗漏问题。需要及时处理浸润较深的肿瘤,采用必要的切除手术,及时掌握切割的深度,防治穿孔问题的发生。切除过程中,如果前壁肿瘤不容易接近,可以在膀胱不完全充盈的情况下,在助手的配合下,对下腹进行加压处理,让肿瘤靠近电切环。对于侧壁的肿瘤,需要在患侧进行闭孔神经封闭,切割的时候需要注意膀胱的充盈情况,合理的降低电切功率水平,尽可能的防治切割电极、高频电流穿透膀胱外组织,引起闭孔神经反射造成膀胱穿孔问题的发生。对于临近输尿管口的肿瘤,需要根据输尿管口的情况,进行必要的切割,尽量不适用电凝操作,避免术后局部的瘢痕,防治引发输尿管口狭窄问题。肿瘤切除后,需要对基底及周围的1cm至2cm范围内进行必要的电凝处理,及时进行止血处理。对于膀胱穿孔的患者,需要根据穿孔的大小,考虑术后留置尿管1周至2周。 经过有效的治疗,100例患者采用TURBT术后的复发率相比膀胱切除术后复发率差异不大,但操作简单,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良好保护膀胱的功能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水平,符合临床治疗发展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显示,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手术操作价值意义,术后的复发率低,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相比传统膀胱切除手术术后复发率差异不大,但符合肿瘤切除手术的发展需求,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问题,具有良好保护膀胱功能的效果。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解析

泰国外科杂志2005;26:82-87 泰国皇家外科医师学会官方出版物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残留下尿路症状(LUTS ): Chiangmai大学医院尿动力学研究 Sumitr anutrakulchai, MD Division of urology, Department of Surgery, Chiangmai University, Chiangmai5200, Thailand 摘要 背景自从开创内窥镜手术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便成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然而,很多患者术后有无法排尿及有类似症状存在。为更好的计划和管理此类患者,探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下尿路症状的病因是必要的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收集了1998~2004年7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范围在 72.66+/-9.68岁)的回顾性数据,患者均接受过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且术后伴有2个月的下尿路症状。每例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次数为1-4次。我们探查到下尿路症状的潜在因素: 有2例患间质性膀胱炎(IC),1例患有嗜酸细胞性膀胱炎(EOC),10例患者患有椎管狭窄(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性障碍/NLUTD),65例患者仅有下尿路症状。以上数据均被尿动力学实验室用于研究残留下尿路症状的病因。利用荧光透视法或视频尿动力仪对取站立体且至少完成两个连续排尿周期的每例患者行膀胱-压力-尿流率。据Blaivas’s 标准分类的男性排尿功能障碍用于说明。利用尿动力学变量与SPSSv.2 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32例患者(41,56%)逼尿肌收缩力受损(ImC),其中7例患者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性障碍,1例患者患有嗜酸细胞性膀胱炎患者;16例患者(20.78%)逼尿肌活动过度(DO),其中有1例患者有间质性膀胱炎;2例(2.6%)患者仅患有膀胱出口梗阻(BOO);18例患者(23.38%)伴有以上两种情况,其中9例患者(11.67%)患有DO+ImC(4例为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相关括约肌无张力性尿失禁(SWI)患者,2例为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性障碍),其他9例(11.67%)患者同时患有DO+BOO;6例患者(7.79%)正常;2例患者(2.6%)没有完成实验(因为他们在研究期间无法排尿),1例患者(1.3%)属不确定组。 结论所有例良性前列腺疾病不是诱发下尿路症状的必然因素。大部分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的残留或持续性下尿道症状由以下因素诱发:第一,逼尿肌收缩性受损(ImC);第二,逼尿肌活动过度;第三,逼尿肌活动过度和膀胱出口梗阻或逼尿肌收缩性受损联合引发。仅由膀胱出口梗阻引发的下尿路症状的比例为2.6%。显然,如不行排尿体检及观 察则不考虑再次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因为多数患者无膀胱出口梗阻。 关键词:持续或残留症状,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动力学研究 Correspondence address : Sumitr Anutrakulchai, MD, Division of Urology, Department of Surgery, Chiangmai University, Chiangmai 50200, Thailand, Tel. 053-94-5532, 053-94-6422.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护理常规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供良好的环境保证患者良好的睡眠 2,,协助患者做好术前检查 3术前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粗纤维饮食,防止患者便秘 4戒烟戒酒,术前晚及术日晨灌肠,术前晚十点后禁食禁水。 5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患者的情绪, 二.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根据麻醉方式选择合适卧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 2.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定时挤压尿管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导管扭曲、受压,每日消 毒尿道口2次,更换尿袋1次,保持尿袋低于膀胱,防止逆行感染,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 持续膀胱冲洗的速度可根据引流液颜色调节,不可过快,过快会引起膀胱痉挛性疼痛,过慢不能将渗血冲出,造成引流管堵塞。冲洗液转清可改为间断冲洗。一旦出现膀胱痉挛,可经尿道注入利卡因,夹管20min,缓解后继续冲洗。 3加强营养:不能进食的患者应给予静脉高营养补充蛋白质和脂肪乳,促进患体力恢复,待患者能进食后先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 4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术后24h冲洗液带有血色,若鲜红而浓的冲洗液,提示术后出血,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停持续膀胱冲洗后,注意观察留置尿管病人的尿液颜色、量、性状,如尿液中含乳白色絮状物,提示尿路感染,报告医生加强抗感染治疗,并嘱患者日饮水2500~3000ml,以达内冲洗的作用。预防压疮,定时翻身保持皮肤及床单位清洁干燥 5术后的患者如无出血现象,恢复良好,应在术后下地适当活动。 6及时拔除导管:置管患者术后应按时拔除导管,耻骨上膀胱造瘘患者停止膀胱冲洗后即可拔除尿管,留置一般导尿管患者术后3天~5天即可拔除,部分患者根据恢复情况可适当延长至1周拔除。 三。出院指导? 1向病人说明膀胱癌治疗后的易复发倾向,要定期复查,一般术后3月做膀胱镜检查,以后每6个月至1年做一次膀胱镜检查。 2定期做膀胱灌注化疗,以防止复发。 3治疗膀胱慢性感染,应大量饮水,达到内冲洗作用。 4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病人的护理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病人的护理【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电切术手术路径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10%~20%的病人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前列腺增生能引起尿路梗阻,最终使病人的肾功能受到损害。当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依然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金标准”,治愈率达85%~90%[1]。但如果护理不当,并发症得不到及时处理,将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所以术前术后对病人的护理十分重要。我们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共进行9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通过精心术前准备及术后加强观察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共98例,年龄60~83岁,平均72岁。其中52例病人合并有心血管、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前列腺增生症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疾病,开始时症状不太明显,往往未引起病人足够重视。随着疾病的发展,并出现尿频,特别是夜尿次数的增多,严重影响病人的休息与睡眠,因增生前列腺压迫尿道,出现排尿困难,甚至发生尿潴留、血尿等症状。疾病造成病人肉体上的痛苦及较大的精神压力,留置尿管又给病人带来很多生活的不便,病人希望尽快得到治疗。前列腺增生又多为老年

患者,更希望护士给予更多的照顾,帮助解决手术前后的生理和心理问题。所以注意倾听病人所提出的问题,介绍检查、治疗的目的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解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对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十分重要。另外,健康教育中不可忽视病人亲友的参与作用,通过健康教育,让他们初步了解手术过程的相关问题,最大限度地消除亲属对手术的无知与误解,打消顾虑与担忧,从而克服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病人的照顾护理与心理安慰,起到医护人员难以企及的作用[2]。 (2)合并症的护理[3]:由于前列腺增生症均为中老年男性,常合并多种疾病,术前必须对他们全身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对合并症在手术前进行控制以达到稳定状态。①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监测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和心血管类药物,手术日晨仍服用降压药物。②糖尿病患者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坚持降糖治疗,术前必须调整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糖水平。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鼓励戒烟、酒,帮助患者掌握有效咳嗽方法,对于肺功能差者予雾化吸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④患有脑血管疾病而接受抗凝治疗者,应于术前5天停止用药。 2.术后常规护理 (1)密切观察尿色变化:术后在持续冲洗过程中如有血块、前列腺碎屑堵塞现象,应加快冲洗速度或用注射器加压冲洗,使引流出的液体呈清澈或粉红色,一般在术后12小时后很少再发生活跃出血。 (2)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尿路感染:留置尿管期间应每天擦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护理常规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护 理常规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供良好的环境保证患者良好的睡眠 2,,协助患者做好术前检查 3术前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粗纤维饮食,防止患者便秘 4戒烟戒酒,术前晚及术日晨灌肠,术前晚十点后禁食禁水。 5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患者的情绪, 二.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根据麻醉方式选择合适卧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 2.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定时挤压尿管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导管扭曲、受 压,每日消毒尿道口2次,更换尿袋1次,保持尿袋低于膀胱,防止逆行感染,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持续膀胱冲洗的速度可根据引流液颜色调节,不可过快,过快会引起膀胱痉挛性疼痛,过慢不能将渗血冲出,造成堵塞。冲洗液转清可改为间断冲洗。一旦出现膀胱痉挛,可经尿道注入利卡因,夹管20 min,缓解后继续冲洗。 3加强营养:不能进食的患者应给予静脉高营养补充蛋白质和脂肪乳,促进患体力恢复,待患者能进食后先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 4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术后24 h冲洗液带有血色,若鲜红而浓的冲洗液,提示术后出血,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停持续膀胱冲洗后,观察留置尿管病人的、量、,如中含乳白

色絮状物,提示尿路感染,报告医生加强抗感染治疗,并嘱患者日饮水2 500~3 000 ml,以达内冲洗的。预防压疮,定时翻身保持皮肤及床单位清洁干燥 5术后的患者如无出血现象,恢复良好,应在术后下地适当活动。 6及时拔除导管:置管患者术后应按时拔除导管,耻骨上膀胱造瘘患者停止膀胱冲洗后即可拔除尿管,留置一般导尿管患者术后3天~5天即可拔除,部分患者根据恢复情况可适当延长至1周拔除。 三。出院指导 1向病人说明膀胱癌治疗后的易复发倾向,要定期复查,一般术后3月做膀胱镜检查,以后每6个月至1年做一次膀胱镜检查。 2定期做膀胱化疗,以防止复发。 3治疗膀胱慢性感染,应大量饮水,达到内冲洗作用。 4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的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216342937.html,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的护理 作者:张玉枝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30期 【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5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 切术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5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经综合治疗及有效护理痊愈出院。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的首选。临床观察及护理 工作在其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膀胱肿瘤;电切术;护理 作者单位:466000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 膀胱肿瘤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肿瘤的分期和分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是治疗膀胱肿瘤最常用的方法,主要适应表浅型膀胱癌。但有些年老体弱不适于做开放性手术者,也可施行TURBT,作为治愈疾病或减轻症状的姑息疗法[1]。该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特点。我科自2004~2010年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 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5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5例患者,男40例,女15例,年龄28~82岁,无痛性肉眼血尿41例,排尿困难2例,病程7 d~2年。单发肿瘤38例,多发肿瘤17例。肿瘤直径0.4~4.0 cm,以1.0~2.0 cm 为多。术前均行彩色B超、CT检查,常规行膀胱镜检查加活检并经病理证实。 2 术后护理 2.1 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要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对术前有心肺功能欠佳及术中出血多者术后应用监护仪监护患者,每30分钟监测血压、脉搏一次,待病情平稳后酌情测量。本组3 例患者回病房后血压80/50 mm Hg,及时报告医生,即给予强心、利尿、升压、抗休克治疗,患 者的血压逐渐回升至正常。 2.2 管道护理加强留置尿管的护理,严密观察气囊导尿管固定及通畅情况,确保膀胱持续冲洗及引流通畅,术后常规膀胱冲洗,冲洗液吊瓶高度与患者的心脏距离60~70 cm,冲洗液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病人的护理(一)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病人的护理(一)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电切术手术路径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10%~20%的病人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前列腺增生能引起尿路梗阻,最终使病人的肾功能受到损害。当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依然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金标准”,治愈率达85%~90%〔1〕。但如果护理不当,并发症得不到及时处理,将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所以术前术后对病人的护理十分重要。我们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共进行9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通过精心术前准备及术后加强观察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共98例,年龄60~83岁,平均72岁。其中52例病人合并有心血管、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前列腺增生症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疾病,开始时症状不太明显,往往未引起病人足够重视。随着疾病的发展,并出现尿频,特别是夜尿次数的增多,严重影响病人的休息与睡眠,因增生前列腺压迫尿道,出现排尿困难,甚至发生尿潴留、血尿等症状。疾病造成病人肉体上的痛苦及较大的精神压力,留置尿管又给病人带来很多生活的不便,病人希望尽快得到治疗。前列腺增生又多为老年患者,更希望护士给予更多的照顾,帮助解决手术前后的生理和心理问题。所以注意倾听病人所提出的问题,介绍检查、治疗的目的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解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对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十分重要。另外,健康教育中不可忽视病人亲友的参与作用,通过健康教育,让他们初步了解手术过程的相关问题,最大限度地消除亲属对手术的无知与误解,打消顾虑与担忧,从而克服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病人的照顾护理与心理安慰,起到医护人员难以企及的作用〔2〕。 (2)合并症的护理〔3〕:由于前列腺增生症均为中老年男性,常合并多种疾病,术前必须对他们全身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对合并症在手术前进行控制以达到稳定状态。①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监测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和心血管类药物,手术日晨仍服用降压药物。 ②糖尿病患者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坚持降糖治疗,术前必须调整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糖水平。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鼓励戒烟、酒,帮助患者掌握有效咳嗽方法,对于肺功能差者予雾化吸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④患有脑血管疾病而接受抗凝治疗者,应于术前5天停止用药。 2.术后常规护理 (1)密切观察尿色变化:术后在持续冲洗过程中如有血块、前列腺碎屑堵塞现象,应加快冲洗速度或用注射器加压冲洗,使引流出的液体呈清澈或粉红色,一般在术后12小时后很少再发生活跃出血。 (2)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尿路感染:留置尿管期间应每天擦洗消毒尿道口,每日在无菌操作下更换尿袋,保证尿袋低于体位,预防逆行感染。耻骨上膀胱造瘘的病人,定期更换造瘘口处的敷料,预防感染。术后病人因留置尿管持续冲洗,躯体移动受限,可协助翻身,应保证冲洗管有足够的长度,以防翻身时脱出。 (3)膀胱痉挛及疼痛的护理:疼痛是因手术创伤、膀胱内持续冲洗、导尿管气囊压迫前列腺窝,使膀胱敏感性增加,逼尿肌受激惹而产生自主收缩。患者产生强烈尿意,造成频繁不自主的膀胱痉挛性收缩而引起阵发性剧烈疼痛,出血程度加重,形成血块,而血块又堵塞管道,尿管引流不畅,严重者可以诱发活动性出血,导致再次手术的可能。不仅给病人带来肉体痛苦,也加重心理和经济负担。术后我们用丁卡因+吗啡+氟哌啶配方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解决术后膀胱痉挛和疼痛,减少术后出血量,缩短冲洗时间,效果显著〔4〕。在手

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PKRB

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PKRBT)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8-08-16T15:35:15.20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上第9期作者:刘志雄[导读] 给予患者TURBT治疗,操作如下: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腰麻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人民医院730799 摘要: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患者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PKRBT)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29例行TURBT治疗者作为对照组,29例行PKRBT治疗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康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实验组术中出血量(39.67±5.87)ml及手术时间(30.01±6.19)min、尿管留置时间(2.86±1.02)d、住院时间(5.68±1.93)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95.34±10.32)ml、(76.45±12.32)min、(4.61±1.43)d、(10.99±2.38)d(P<0.05);②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90%显著低于对照组27.58%(P<0.05);③实验组术后1年内复发率3.45%显著低于对照组20.69%(P<0.05)。结论:相较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PKRBT)在膀胱肿瘤治疗中,安全性更高,预后恢复更快,复发风险更低,值得推广。关键词:膀胱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PKRBT) 本次抽取58例膀胱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比较TURBT、PKRBT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58例膀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1]中相关诊断标准; ②经影像学、尿细胞学、病理学诊断确诊;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泌尿生殖系良性疾病;②合并其他肿瘤系疾病;③合并凝血功能性疾病;④存在手术禁忌证;⑤存在精神障碍。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案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46-75岁,平均(60.3±13.8)岁,肿瘤直径7-23mm,平均(13.7±5.8)mm;实验组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47-76岁,平均(61.4±14.2)岁,肿瘤直径7-24mm,平均(14.2±5.6)mm。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TURBT治疗,操作如下: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腰麻后,应用经尿道单环电切系统行手术治疗,电切频率设置为150-200w,电凝功率设置为50-80w,在监视器下置入电切镜。应用电切环将肿瘤根部切除,切除范围为基底周围2cm内正常黏膜。实验组:给予患者PKRBT治疗,操作如下:应用经尿道双环双极电切系统对患者进行治疗,电切功率设置为160-180w,电凝功率设置为70w,经尿道置入电切镜,应用电切镜确定肿瘤数目、大小、生长部位等,针对带蒂小肿瘤(直径<2.0cm),可将电切环直接置于肿瘤基底部进行切割,切至浅肌层,并扩大切除至基底2cm范围内正常黏膜;针对大肿瘤(直径>2.0cm),从肿瘤顶部逐层逐刀切开至深肌层,并扩大切除2cm范围内正常黏膜,留置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 ②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病例。 ③随访1年,统计两组复发病例。 1.4统计学方法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注意事项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注意事项 本文将为您介绍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卧位与休息、饮食、导尿管护理等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您在术后更好地恢复。 一、卧位与休息: (1)做完手术返回病房后,医护人员会协助病人保持正确的卧床姿势。等医生允许后,再改为半卧位。半卧位有利于尿液和膀胱冲洗引流通畅,还能减轻腹胀,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2)卧床期间,病人可以在床上活动四肢。家属也可以为病人活动四肢关节、轻柔按摩四肢肌肉。 (3)若病情稳定,经医生允许后,尽早下床活动,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促进肠蠕动恢复。 首次下床活动时,先将腿放下床沿,在床边坐10~20分钟;再让家属搀扶,在床旁站立3~5分钟;适应后,再在家属搀扶下,在床旁活动。 注意:下床活动时,固定好各种引流管;如感觉头晕、心慌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活动应根据体力恢复情况循序渐进,以免引起疲劳。

二、术后饮食: (1)通常情况下,术后麻醉清醒,且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经医生允许后才能进食。恢复饮食之前,医护人员会以输液的形式为病人补充水分及能量。如感到口渴,家属可用勺子为病人湿润口腔和嘴唇,但不能喝水。一般术后2小时(麻醉清醒后)可开始饮水。 (2)可先进食流食(米汤、面汤、菜汤等),无腹胀腹痛后可进食半流食(粥、面条等),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3)可以进食后,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粗纤维饮食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鸡肉、鱼肉、卷心菜、萝卜、白菜、猕猴桃、香蕉等。以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引起出血。 ②排除与膀胱癌有关的生活因素:戒烟,尽量少喝咖啡;禁止食用糖精、高脂肪食物,特别是动物脂肪。 ③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影响术后身体恢复。 三、观察和保护导尿管: 1、术后通常会放置尿管,即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防止排尿困难。根据病情,部分病人还需要通过尿管做膀胱冲洗,以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教学研究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教学研究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教学方法,为临床教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在该院泌尿科实习的16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将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带教方法,总结自身带教经验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的教学方法,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教学提供参考。结果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教学过程中要先对实习生进行医疗器械及体外训练,为实习生讲解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等,使其掌握相关知识,最后在进行临床实践,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等,有98.78%的实习生认为该教学方法可以增加理论知识的记忆,增强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更好地掌握了手术的注意事项及禁忌证。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较难,不仅要求医师切除增生要彻底,还要求手术时间不能过长,因此实习生在学习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时,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为学生进入正式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标签: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前列腺增生;实习生;教学总结 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多,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目前,手术治疗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方法,手术方法有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和经尿道前列腺切开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被称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1-2]。但是由于前列腺自身特点和手术本身要求较多,实习生在学习次手术时较难,学习时间较长,因此合理的教学方法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非常重要。该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总结自己带教经历,总结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教学经验,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在该院实习的164例学生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在该院泌尿科实习的164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4名,女50名,年龄20~24岁,平均(22.0±0.43)岁,其中大专生92名,本科生72名,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平均分为(82.5±1.82)分,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平均分为(74.8±0.93)分。 1.2 教学方法 1.2.1 理论知识培训①为实习生讲授关于前列腺增生的相关知识,使实习生了解前列腺自身的特点,如前列腺血运丰富,术中易出血、手术空间狭窄,术野较小、手术对手术时间要求严格、手术效果要求较高等。 ②讲解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法及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注意事项、操作流程及手术器械,讲解手术的优缺点等。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技术操作规范

林西县医院泌尿外科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技术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既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重要诊断方法,同时也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膀胱肿瘤的确切病理分级、分期都需要借助首次TUR-BT后的病理结果获得[9,10]。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有两个目的:一是切除肉眼可见的全部肿瘤,二是切除组织进行病理分级和分期。TUR-BT术应将肿瘤完全切除直至露出正常的膀胱壁肌层。肿瘤切除后,建议进行基底部组织活检,便于病理分期和下一步治疗方案的确定。对于肿瘤切除不完全、标本内无肌层、高级别肿瘤和T1期肿瘤,建议术后2~6周再次行TUR-BT,可以降低术后复发概率[11,12]。 表浅膀胱肿瘤、未浸及粘膜下层者,不论其大小、部位和病理分级,均可适用。 二、术前准备 1.经尿道电切肿瘤的病人均需备血。 2.应进行静脉肾盂造影除外并存的上尿路肿瘤。 三、麻醉 对于经尿道电切肿瘤病人,完满的肌肉松弛很重要,可在全身、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下进行。 四、手术步骤

1.进行电切术之前,需检查电切镜是否处于备用状态。电切镜包括三个部分:外鞘、芯子和手术镜,检查窥镜以成30°角者最为适用。应事先试调其照明度及其电切效能。 2.外科用电切器需使用高频电切刀具100~300万频率次/秒,常用电圈为直径0.25mm~0.3mm。电切器在加压踏脚开关时应能产生报警声音,电切和电凝的踏脚应能发出不同声调,术者能从不同声调判明所用踏脚是否正确。 3.冲洗液冲洗液应能从距膀胱1m的高度畅流,应不含电解质,以免导电损伤膀胱,并使电刀在实际使用时失去灵敏性。常用的冲洗液为4%葡萄糖溶液、甘露醇、山梨醇或1.1%甘氨酸。蒸馏水可致溶血,亦不宜应用。 4.初步膀胱镜检查在进行膀胱肿瘤电切术之前,先对膀胱肿瘤的分期和分级以及肿瘤周围膀胱粘膜的情况进行了解。 5.插入电切镜在插电切镜之前,先插一尿道金属探子,明确尿道的管径够大。24号电切镜管鞘须用28号金属探子。向尿道内注入润滑剂如甘油或橄榄油,避免使用液体石蜡,它能产生油珠,模糊视野。将电切镜的外鞘及其镜芯插入膀胱,拔除镜芯,换置手术镜。用30°成角窥镜从各个角度观察、熟悉肿瘤的特点。 6.电切到肌层所有适合电切的膀胱肿瘤应该将基底部切开,直达肌层。切除的技术,根据肿瘤的大小、肿瘤是否为乳头状、带蒂、或广基和实体以及根据其位置而略有不同。 小而有蒂乳头状瘤,1cm直径者,经膀胱电灼和经膀胱电切均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