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三章第五讲 天气系统与降水

2021届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三章第五讲 天气系统与降水

2021届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三章第五讲 天气系统与降水
2021届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三章第五讲 天气系统与降水

第五讲天气系统与降水

考点一锋面与天气

对应学生用书p47

1.天气

一个地区短时间内__阴晴__、__风雨__、__冷热__的大气状况。

2.气团

(1)概念: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__物理属性__(如温度、湿度、稳定度等)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

(2)分类

①冷气团:气温较__低__,气压较__高__。

②暖气团:气温较__高__,气压较__低__。

(3)对天气的影响

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__晴朗__,性质不同的气团交替控制,天气复杂多变。

3.锋面系统

(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分类

①冷锋:__冷__气团主动向__暖__气团推移时所形成的锋。

②暖锋:__暖__气团主动向__冷__气团推移时所形成的锋。

(3)对天气的影响:锋面附近常伴有__云__、__雨__、__大风__等天气。

对应学生用书p47

2.冷暖锋判断方法

◇平面图判断法。在下面等压线图中:

(1)根据符号来判断冷暖锋: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标在暖气团一侧,如PM;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如PN。

(2)根据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冷气团移动的箭头A指向锋面PM,而暖气团B则背离锋面,此为冷锋;反之,为暖锋PN。

(3)根据雨区的位置:雨区在锋后(A侧)的为冷锋,雨区在锋前(C侧)的为暖锋。

◇侧视图判断法。在锋面天气侧视图中,根据以下几点来判断:

(1)锋面坡度: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因此冷锋锋面坡度比暖锋锋面坡度陡。

(2)冷气团移动的方向: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雨区的位置:冷锋主要在锋后,暖锋在锋前。

无论是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锋前”“锋后”是根据锋面移

动方向来确定的。以锋线为界,在锋面的移动方向上,锋线前方为锋前,锋线后方为锋后。

(2017·江苏)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下图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

(1)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A)

A.甲B.乙

C.丙D.丁

(2)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C)

A.晴,西南风

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

D.阴,东北风

[解析] (1)立夏之后罕降暴雪,说明受到冷锋影响,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图中甲地位于冷锋锋后,受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最可能降暴雪;乙、丙两地位于锋面气旋南部,受暖气团控制,降暴雪的可能性不大;丁地位于锋面气旋东部,暖锋锋面附近,受暖气团缓慢北移影响,可能有降雪,但强度不大。

(2)读图可知,我国南方戊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5月6日我国南方夏季风逐步增强,高压吹向低压,右偏,即该地吹东南风。

考点二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对应学生用书p

反气旋

__高压__

北顺南逆

__下降__

晴朗

对应学生用书p 49

2.气旋与反气旋气流方向的判定

运用手势来判断气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

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如左下图所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大拇指

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如右下图所示):左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2019·天津)读图1和图2,回答(1)~(2)题。

(1)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C)

A.甲B.乙C.丙D.丁

(2)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B)

A.甲B.乙C.丙D.丁

[解析] (1)从图1中可以看到,当天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较强的降水分布。高压区不能形成锋面,多干燥天气;只有在低压区,或者低压的低压槽部位才能形成锋面,形成阴雨区。降水区域相对应的区域中心应该是低压分布。

(2)北半球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考点三锋面气旋

对应学生用书p50

1.概念:近地面气旋常常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锋面气旋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系统。

2.常出现地区:__中纬__地区。

3.锋面位置:气旋在等压线向外弯曲(低压槽)处形成锋面,其中西侧形成__冷锋__,东侧形成__暖锋__。

4.天气:两个锋面附近气流__上升__强烈,往往产生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对应学生用书p50

锋面气旋图的判读方法

1.确定锋面位置

锋面出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槽线重合。

2.确定风向

依据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偏转关系可确定各点风向。如上图中F、G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

3.确定气流(气团)的性质

图中F、G都在锋面的北侧,风从北方吹来,来自高纬度地区,而E、H正好相反,故F、G处气温比南面的E、H处气温低,确定F、G为冷气团,E、H为暖气团。

4.确定锋面性质

锋面应随气旋一起呈逆时针方向移动。由此可确定锋面AB是冷气团F主动向暖气团E 移动形成的,为冷锋;CD为暖锋。

一般来说,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气旋中心东侧的低压槽处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处形成冷锋,只不过南北半球冷锋和暖锋的锋前、锋后相反而已。即“左冷右暖”。

5.确定锋面气旋控制地区的天气

由图可知,气旋的右方低压槽为暖锋控制,故在锋前G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左方低压槽为冷锋控制,故在锋后F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冷锋与暖锋之间为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旋中心多阴雨天气。

(2018·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__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__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__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__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__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__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__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强,)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__

[解析] (1)读等压线图,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可知图的左上角有个不完整的等压线部分,其数据由外向内增大,则为高压;图中间有个外大内小的等压线闭合部分,则为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方。

(2)根据图中锋面的排列推测锋面数量为3个;图中左、右的冷锋和暖锋是因气旋中的气流水平辐合,导致冷暖气流相遇而成,北边的冷锋是西北侧的高压(反气旋)气流顺时针水平辐散而形成。

(3)从图中看,P点位于暖锋锋前,西北方较远处又有冷锋锋面,因此其分别受暖锋过境、暖空气控制、冷锋过境、冷空气控制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其相应的天气状况(阴、晴、雨、雪等)和气温变化即可。

(4)该区域处于中低纬亚欧大陆东岸,春季时南北温差较大,产生较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快,致使该天气系统活跃。

一、降水

1.形成条件:充足的水汽,降温过程和凝结核。

2.降水的四种类型

西岸少;中纬度,差异大,沿海多,内陆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二、等降水量线分析

1.人们根据降水量的观测纪录,把降水量相等的各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叫做等降水量线。

2.疏密——反映降水量的变化

稀疏——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别小;密集——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大。

3.走向——反映等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降水量自沿海向内陆递减——海陆分布因素和洋流的影响。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或与等高线平行)——受地形地势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我国东部等降水量线与纬线平行——降水自南向北递减——受雨带移动因素的影响。

4.影响因素

(1)大气环流:一般而言,低气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高气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西风带控制地区降水多;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控制地区降水少;盛行夏季风时降水多,盛行冬季风时降水少。

(2)海陆分布:海洋是水汽的主要来源地,一般而言,距离海洋越远,水汽越少,降水量越小。受此影响,年等降水量线一般与海岸线平行,且数值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3)地形:等降水量线一般与山脉走向大致平行,且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增湿,利于降水;寒流减湿,加剧干旱。

(5)人类活动:例如,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等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城市“雨岛效应”等。

5.雾形成的条件:充足的水汽,降温条件,凝结核,相对封闭的地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