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箍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箍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箍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箍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基于中心线长度的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方法

Careful Way Yiding52?s Build Sense

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几何形状和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等条件进行计算。

1、提到钢筋下料计算,一般都会涉及“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这两个概念。一般特殊角度的“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或教科书上都有,但是非特殊角度,譬如70°、80°的“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在现成的文献内查不到。

2、各相关文献上的“弯曲调整值”或“量度差值”取弯曲直径=2.5d演绎得到的。现如今的纵向钢筋弯曲成型的弯曲直径也不仅仅限于2.5d,已经有12d,16d等各种不同弯曲直径的要求,现有文献上很少考虑这种变化了的要求。

3、钢筋在弯曲成型时,外侧表面纤维受拉伸长,内侧表面纤维受压缩短,钢筋中心线的长度保持不变。

4、电脑的应用和AutoCAD业已在业界普及,专业计算器的编程计算功能也日益强大。

鉴于上述几点因素,我们认为依据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用AutoCAD或徒手绘制一些简单的计算辅助图形,直接进行基于中心线长度的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可以有效指导钢筋下料。

180°弯钩增加6.25d的推导

现行规范规定,Ⅰ级钢的弯心直径是2.5d

钢筋中心线半圆的半径就是2.5d/2+d/2=1.75d

半圆周长为1.75dπ=5.498d取5.5d 平直段为3d

所以180度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为

8.5d-2,25d=6.25d

图1 180°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推导用图

135°弯钩增加11.9d的推导

现行规范规定,抗震箍筋需要做135°弯钩,弯钩的平直段需要10d,且不得小于75mm。我们还是遵循“钢筋弯曲时,外侧纤维伸长,内侧纤维缩短,中心线长度保持不变”思路来演绎这个135°钩所需要的增加长度。

弯心直径还是2.5d,钢筋中心线半圆的半径还是2.5d/2+ d/2=1.75d,

135°圆心角对应的圆周长度=5.498d×135°/180°=4.123d。

所以,135°钩所需要的展开长度为

10d+ 4.123d-2.25d=11.873d可取11.9d

这个11.9d仅仅适用于箍筋,不适用于纵向钢筋。这是从箍筋的外缘计算的长度,如果从箍筋的弯前平直段算起,则为14.123d。

图2 135°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推导用图

90°直弯钩增加11.21d的推导(d≤25mm,弯心曲直径≥12d)

现行规范规定,抗震框架纵向钢筋锚固需要≥0.4l

+15d,同时规定,当纵

aE

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半经≥6d;当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半经≥8d,首先我们推导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需要的展开长度。弯心半径6d,弯心直径是12d,钢筋中心线1/4圆的直径是13d,

90°圆心角对应的圆周长度=13dπ×90°/360°=10.21d。

所以,90°钩所需要的展开长度为

15d-7d+10.21d-7d=11.21d

这个11.21d适用于抗震框架纵向钢筋直径d≤25mm时的锚固。

图3 90°弯直钩(d≤25mm)增加的展开长度推导用图

90°直弯钩增加10.35d的推导(d>25mm,弯曲直径≥16d)

弯曲半径8d,弯曲直径是16d,钢筋中心线1/4圆的直径是17d

90°圆心角对应的圆周长度=17dπ×90°/360°=13.35d

所以,90°钩所需要的展开长度为

15d-9d+13.35d-9d=10.35d

这个10.35d适用于抗震框架纵向钢筋直径d>25mm时的锚固。

按照本图的演算,所谓的“…度量差值”或“延伸长度”是2×9d-17d×π/4=18d -13.35d=4.65d。

图4 90°弯直钩(d≥25mm)增加的展开长度推导用图

我们指出“…度量差值”或“延伸长度”是上世纪60年代的学者为“做学问”而人为制造出来的不能自圆其说的“数据”?,而且大多数编著者都将其未作解析就“笑纳”到自己的书稿之中,所以,许多在施工一线的朋友觉得“不好用”,后面的表格就是依据某经典教科书给出的数据编制而成的,对于箍筋还是可用的,对于纵向钢筋就不合适,且对于非“特殊”角度,也未给出“…度量差值”或“延伸长度”的数据,现在建筑师万花齐放,角度是按照地形需要结合建筑美学确定,往往不是“特殊”角度,也就查不到某个具体“非特殊”角度的“…度量差值”或“延伸长度”的数据,所以已经是摒弃“…度量差值”或“延伸长度”这些“人造”概念的时候了,一步一步老老实实对中心线长度进行几何计算,是钢筋下料计算的正确途径。即使不会AutoCAD,对照施工图,运用初等几何知识,徒手画个草图,借助计算器计算也是很容易完成的。

矩形箍筋26. 5d的推导(d≤10mm,弯心直径≥2.5d)

弯心内直径是2.5d,箍筋中心线直径是3.5d,

每个90°圆心角对应的圆弧弧长是3.5dπ×90°/ 360°=2.749d

每个箍筋共有3个90°圆弧,总长度=3×2.749d=8.247d取8.25d

每个135°圆心角对应的圆弧弧长是3.5dπ×135°/ 360°=4.1234d,

每个箍筋共有2个135°圆弧,总长度和=2×4.1234d=8.247d取8.25d 每个箍筋的圆弧长度和=8.25d +8.25d=16.5d (1)

沿梁宽平直段=2(b-2c-2×1.25d) (2)

沿梁高平直段=2(h-2c-2×1.25d) (3)

沿135°方向平直段=2×10d=20d (4)

箍筋下料长度为(1)+(2)+(3)+(4)

=16.5d+2 (b-2c-2×1.25d) +2(h-2c-2×1.25d)+20d

=16.5d+2b+2h-8×1.25d+20d

=2b+2h-8c+26.5d (5)

利用前面我们给出的135°弯钩的增加长度,也可以得到这个结果,即(2)+(3)+8.25d+2×(11.873d+2.25d)

=2(b-2c-2×1.25d)+2(h-2c-2×1.25d)+8.25d+28.246d

=2b+2h-8c+26.496d

=2b+2h-8c+26.5d (5)

图5 135°弯钩(d≤10mm)抗震箍筋的展开长度推导用图

矩形截面多肢箍下料长度及各箍内宽、内高尺寸计算

已知条件:梁截面宽度为b,梁截面高度为h,箍筋肢数为n箍,箍筋直径d箍,梁纵向钢筋根数为n纵,纵向钢筋外直径d纵外,梁保护层为c。

图6 多肢箍筋内箍的展开长度推导用图

求:多肢箍各箍的宽度和总长度。

解:首先,设纵向钢筋间距为l纵,依据各纵向钢筋间距分匀的要求,有:l纵=(b-2c-d纵外×n纵)/(n纵-1) (6)

式中:n纵——取梁底或梁顶单排钢筋数量,取较多者。

其次,求外箍下料长度L外箍和外箍内宽度尺寸:

L外箍=2(b+h-4c)+26.5d箍 (7)

外箍筋的内宽度尺寸=b-2c (8)

注:2肢、4肢、6肢、n肢(n≥2)外箍筋的内宽度尺寸均相同。

第三,求4肢内箍下料长度和内箍内宽度:

L4肢内箍=2(b+h-4c)+26.5d箍-4(d纵外+l纵) (9)

4肢内箍筋的内宽度=b-2c-2(d纵外+l纵) (10)

第四,求6肢中箍下料长度和中箍内宽度:

L6肢中箍=2×(b+h-4c)+26.5d箍-4(d纵外+l纵) (11)

6肢中箍内宽度=b-2c-2(d纵外+l纵) (12)

第五,求6肢内箍下料长度和内箍内宽度:

L6肢内箍=2(b+h-4c)+26.5d箍-8(d纵外+l纵) (13)

6肢内箍内宽度=b-2c-4(d纵外+l纵) (14)

推导详见https://www.doczj.com/doc/821418647.html,/u/49467780010006x8

例题:已知梁截面宽度为b=400 mm,梁截面高度为h=700 mm,箍筋肢数为n箍=4,箍筋直径d箍=10mm,梁纵向钢筋根数为n纵=max (6,7)=7,纵向钢筋外直径d纵外=27mm,梁保护层为c=25mm。

图7 4肢箍计算示意图

求:4肢箍各箍的宽度和总长度。

解(1):2个等宽独立箍互套配箍方案

l纵=(b-2c-d纵外×n纵)/(n纵-1)

= (400-2×25-27×7)/(7-1)

=26.833mm

求外箍下料长度L外箍

L外箍=2(b+h-4c)+26.5d箍

=2(400+700-100)+265

=2650mm

独立箍下料长度L独箍

L独箍=2650- 2×2(d纵外+ l纵)

=2650-4×(27+26.833)

=2650-4×53.833

=2650-453.833

=2435 mm

独立箍内宽

=5×27+4×26.833=135+107.332=242.332=243mm

独立箍内高=h-2c=700-2×50=650mm

解(2):外大箍内小箍配箍方案

L外箍=2650mm

外箍内宽=b-2c=400-2×50=350mm

外箍内高=h-2c=700-2×50=650mm

L内箍=2650 -2×2×2(d纵外+ l纵)

=2650-8(27+ 26.833)

=2650-8×53.833=2650-484.497

=2165.503mm取2166mm

内箍内宽=3×27+2×26.833=81+53.666=134.666=135mm 外箍内高=内箍内高=650mm

6肢箍的配置

梁的6肢箍有如图所示4种配置方式:A)外大中中内小,B)外大中2等互套,C)外大内2等独立箍,D)3个等宽箍筋互套。

图8 6肢箍的4种配箍形式示意图

图9 6肢箍配箍计算示意图

A)外大中中内小

外大中中内小方式以图xx 6肢箍配箍计算示意图,梁宽b=600mm,梁高h=900mm,保护层c=25mm,单排最多纵向钢筋11肢Φ25mm肋纹钢筋,箍筋直径10mm。

取Φ25mm肋纹纵向钢筋的外径27mm,10个空档,每个空档=(600-50-11×27)/10=25.3mm。

外大箍下料长度

L外箍=2(b+h-4c)+26.5d箍

=2(600+900-4×25)+26.5×10

=2800+265=3065mm

外大箍内宽

=b-2c=600-2×25=550mm

外大箍内高

=h-2c=900-2×25=850mm

中中箍下料长度

L中中=3065-4×2×(27+25.3)

=3065-418.4=2646.6取2647mm

中中箍内宽

=b-2c-2×(2×27+2×25.3)

=600-2×25-2×104.6

=550-209.2

=304.8mm取305mm

中中箍内高

=h-2c=900-2×25=850mm

内小箍下料长度

L内小=L中中-4×2×(27+25.3)

=2646.65-4×2×(27+25.3)

=2646.65-418.4=2228.25取2229mm

内小箍内宽

=3×27+2×25.3

=81+50.6=131.6mm取132mm

内小箍内高

=h-2c=900-2×25=850mm

外大中中内小总用料

3065mm+2647mm+2229mm=7941mm

B)外大中2等互套

外大中2等互套是外面一个大箍,中间2个等宽的箍筋相互套扎。外大箍下料长度=3065m m

外大箍内宽=550mm

外大箍内高=850mm

中2等宽箍下料长度

=3065mm-2×(2×(27+25.3)+4×(27+25.3))

=3065-12×52.3=3065-627.6=2437.4取2438mm

中2等宽箍内宽

=(5×27+4×25.3)

=135+101.2=236.2mm取237mm

中2等宽箍内高=850mm

外大中2等互套总用料

3065mm+2×2438=7941mm

C)外大内2等独立箍

外大内2等独立箍是外面一个大箍,中间2个等宽的独立箍筋。外大箍下料长度=3065mm

外大箍内宽=550mm

外大箍内高=850mm

内2等宽独立箍下料长度

=3065mm-2×8×(27+25.3))

=3065-16×52.3=3065-836.8=2228.2取2229mm

内2等独立箍内宽

=(3×27+2×25.3)

=81+50.6=131.6mm取132mm

内2等独立箍内高=850mm

外大内2等独立箍总用料

3065mm+2×2229=7523mm

D)3个等宽箍筋互套

3个等宽箍筋互套是外面没有大箍,由3个等宽箍筋相互套扎。

外大箍下料长度=3065mm

3个等宽箍筋的每个箍下料长度

=3065-2×4(27+25.3)

=3065-8×52.3=2646.6取2647mm

3个等宽箍筋内宽

=b-2c-4×(27+25.3)

=600-2×25-4×52.3

=550-209.2

=304.8mm取305mm

3个等宽箍筋内高

=h-2c=900-2×25=850mm

3个等宽箍筋总用料

3×2647=7941mm

可见C方案——外大内2等独立箍用料最省。

caijun(筑龙)=一丁(ABBS)=Yiding52(chinabuilding)=tangcaijun(网易结构)=唐才均

钢筋翻样资料(箍筋计算公式)

答:矩形箍筋的下料长度与钢筋的直径和箍筋机的弯曲轴直径有关系,按照2.5倍钢筋直径要求箍筋机的弯曲轴时,6mm钢筋的箍筋弯曲轴直径为2.5*6=15mm;8mm钢筋箍筋弯曲轴直径为2.5*8=20mm,10mm的钢筋箍筋弯曲轴直径为25mm;

12mm的钢筋箍筋弯曲轴直径为30mm,但我们在实际制作箍筋时,通常并不更换中心轴,因此箍筋的下料长度按照理论计算后,需要在实际制作时,进行试弯一个,以准确计算箍筋的下料长度。

箍筋的下料长度与弯箍机的中心轴直径有关系,还与钢筋的材质有关系,钢筋的材质硬,则钢筋的延伸率小,钢筋的材质软,则钢筋的延伸率要大,除此之外,还与钢筋工设置弯箍机的挡板松紧有关系,挡板紧了延伸率大,挡板松了延伸率小。

那么在钢筋翻样下料计算时,我们应该怎样计算箍筋的下料长度呢?可以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进行下料长度计算,然后进行现场箍筋试弯,然后再调整下料的实际长度,但这个过程基本都由钢筋工现场进行自行调整了,我们进行箍筋下料长度计算时,按照理论计算就可以了。

1.箍筋进行下料长度计算时,先假定的条件:

假设已知条件:箍筋机的弯曲轴中心直径为2.5倍钢筋直径,钢筋弯钩为2个135度弯钩,3个90度弯钩,平直段长度取抗震要求10d和75mm中的较大值。取构件的外形尺寸为bxh;保护层厚度为c。在料单上按照箍筋的外皮尺寸标注箍筋,在以上已知条件下进行箍筋的下料长度计算。

2.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1)图纸设计遵循03G图集设计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概念是构件外皮到受力主筋外皮的厚度

箍筋按外皮尺寸标注时,箍筋的下料长度=(b+h)*2-8c+8d+max(10d,75mm)*2-3*1.75d+1.9d*2

对上面公式应怎样理解呢:

第一:(b+h)*2是构件的周长

第二:减去8c是去掉四周的保护层厚度,得到的是主筋外皮的尺寸,也就是箍筋内皮周长

第三:加上8d是在箍筋内皮的尺寸基础上四周加上箍筋的8个直径d,得到的是箍筋的外皮周长

第四:加上max(10d,75mm)中的较大值,是加上了两个平直段的长度

第五:减去3*1.75d,是去掉了3个90度弯钩造成的弯钩外皮和中心弧长之间的多量的部分,每个90度弯钩多量了1.75d,因此是3*1.75d

第六:加上1.9d*2,是两个135度弯钩造成的弯钩外皮与中心轴线弧长之间少量的部分,每个135度弯钩少量了1.9倍d。

因此得到了上述的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钢筋为6mm的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6mm箍筋的下料长度=(b+h)*2-8c+8*d+max(10d,75mm)*2-3*1.75d+1.9d*2 =(b+h)*2-8c+8*6+max(10*6,75mm)*2-3*1.75*6+1.9*6*2

=(b+h)*2-8c+48+150-31.5+22.8

=(b+h)*2-8c+189.3

钢筋为8mm的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8mm箍筋的下料长度=(b+h)*2-8c+8*d+max(10d,75mm)*2-3*1.75d+1.9d*2 =(b+h)*2-8c+8*8+max(10*8,75mm)*2-3*1.75*8+1.9*8*2

=(b+h)*2-8c+64+160-42+30.4=(b+h)*2-8c+212.4

钢筋为10mm的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10mm箍筋的下料长度=(b+h)*2-8c+8*d+max(10d,75mm)*2-3*1.75d+1.9d*2 =(b+h)*2-8c+8*10+max(10*10,75mm)*2-3*1.75*10+1.9*10*2

=(b+h)*2-8c+80+200-52.5+38

=(b+h)*2-8c+265.5

钢筋为12mm的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12mm箍筋的下料长度=(b+h)*2-8c+8*d+max(10d,75mm)*2-3*1.75d+1.9d*2 =(b+h)*2-8c+8*12+max(10*12,75mm)*2-3*1.75*12+1.9*12*2

=(b+h)*2-8c+96+240-63+45.6

=(b+h)*2-8c+318.6

(2)图纸设计采用11G101-1图集时,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是指自构件表面到最外层钢筋的尺寸。

因此矩形箍筋在料单中按照外皮尺寸标注时,箍筋的下料长度=(b+h)*2-8c+max(10d,75mm)*2+1.9d*2-3*1.75d 对上述公式的分析:

第一:(b+h)*2是指构件截面外皮周长

第二:减去8c是指构件截面周长减掉8c后,得到箍筋外皮周长,(因为在构件中,箍筋在钢筋骨架的最外层)

第三:加上max(10d和75mm)中的较大值乘以2是加上箍筋两个平直段长度

第四:加上1.9d*2是按箍筋外皮尺寸计算两个135度弯弧中心线弧长时少加的部分;

第五:减去3*1.75d是按箍筋外皮尺寸计算3个90度弯弧中心线弧长时,多加的部分。

由此公式可以得出:

6mm钢筋矩形箍筋下料长度=(b+h)*2-8c+max(10d,75mm)*2+1.9d*2-3*1.75d

=(b+h)*2-8c+150+22.8-31.5

=(b+h)*2-8c+141.3

8mm钢筋矩形箍筋下料长度=(b+h)*2-8c+max(10d,75mm)*2+1.9d*2-3*1.75d

=(b+h)*2-8c+(20+3.8-5.25)d

=(b+h)*2-8c+18.55d

10mm钢筋矩形箍筋下料长度=(b+h)*2-8c+max(10d,75mm)*2+1.9d*2-3*1.75d

=(b+h)*2-8c+(20+3.8-5.25)d

=(b+h)*2-8c+18.55d

12mm钢筋矩形箍筋下料长度=(b+h)*2-8c+max(10d,75mm)*2+1.9d*2-3*1.75d

=(b+h)*2-8c+(20+3.8-5.25)d

=(b+h)*2-8c+18.55d

以上箍筋的计算是建立在理论推导与数学计算的基础上得出的,与实践有一定差距。

关于不同角度的弯曲调整值,在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第547页,9-3-1 钢筋配料中的9-3-1-1钢筋下料长度计算中的第一条弯曲调整值中,有表9-23钢筋弯曲调整值有根据理论推算并结合实践经验得出90度弯曲调整值为2d,135度弯曲调整值为2.5d。如果根据此表,分别推导出03G和11G的6-12mm箍筋计算公式:

03G箍筋计算公式:箍筋的下料长度=(b+h)*2-8c+8d+max(10d,75mm)*2-3*2d+1.9d*2=(b+h)*2-8c+8d+17.8d(8-12mm)11G箍筋计算公式:箍筋的下料长度=(b+h)*2-8c+max(10d,75mm)*2-3*2d+1.9d*2=(b+h)*2-8c+17.8d(8-12mm)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180度的公式是 3.14(d+D)/2-(D/2+d)+平直长度(3d)=6.25d 135度的公式是 3.14*3(D+d)/8-(D/2+d)+平直长度(10d)=11.87d 90度的公式是 3.14*(D+d)/4-(D/2+d)+平直长度(设计值) 式中的D=2.5d. 180度的公式是 3.14(d+D)/2-(D/2+d)+平直长度(3d)=6.25d 135度的公式是 3.14*3(D+d)/8-(D/2+d)+平直长度(10d)=11.87d 90度的公式是 3.14*(D+d)/4-(D/2+d)+平直长度(设计值) 式中的D=2.5d. 准确计算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的实用公式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是钢筋配料加工的依据。其精确度的高低不仅影响成型后能否符合设计尺寸,而且有时直接影响钢筋绑扎、构件定位尺寸甚至构件受力性能。 1.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一般公式 对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目前多数教材和手册采用下式 下料长度=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 量度差计算可用理论公式或近似值公式。 理论公式为 式中D为弯曲直径;d为钢筋直径;α为钢筋弯折角度。 近似值可按表1取值。 表1钢筋弯曲量度差 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量度差值/mm 0.35d 0.5d 0.85d 2d 2.5d 端部弯钩增值理论公式为 近值可按表2取值。 表2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 钢筋直径d/mm ≤68~10 12~18 20~28 32~36 一个弯钩长度/mm 4d 6d 5.5d 5d 4.5d 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无论按理论公式还是按近似值公式计算,其结果误差甚小,精确度高。而外包尺寸的计算,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其结果相差较大,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弯起钢筋外包尺寸计算的精确公式及与通常方法的比较 以图1弯起钢筋为例,按通常计算外包尺寸的方法为 (1)

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方法

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 对于箍筋长度的计算,许多造价及施工人员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现在流行的钢筋算量软件,计算方法也是五花八门,给工作、交流造成了很大不便。本人也是一名造价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对箍筋的计算进行了一些总结,现在对箍筋的计算方法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更希望大家对本文提出宝贵意见,以期共同提高。 一、规范规定,图集要求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5.3.1条、第5.3.2条分别规定: 第5.3.1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HPB235级钢筋未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第5.3.2 除焊接封闭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本规范第5.3.1条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 (3)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略》03G101-1规定 (1)对箍筋弯钩的要求(03G101-1第35页)(见图一):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有抗震要求的构件,如果箍筋直径d≤6.5时,10d≤65mm,箍筋135度弯钩的平直段要取75mm,这是推导公式中的一个特例.。 (2)混凝土保护层(03G101-1第33页)

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 ;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在以前的教材和参考书中,通常将钢筋的保护层设定为25mm ,由上表中可知,针对不同构件、不同部位,钢筋的保护层并不相同。保护层设定为25mm 的推导结果肯定也是不准确的 二、箍筋长度的计算方法: (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由于钢筋弯曲时,外侧伸长,内侧缩短,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而设计图中注明的量度尺寸一般是沿直线量度外包尺寸(图二)。外包尺寸和钢筋轴线长度(下料尺寸)之间存在一个差值,两者之间的差值叫弯曲调整值,因此计算下料长度时,必须从外包尺寸中扣除度量差值,这一工作是对外包量度长度的调整。 轴线尺寸L 1-量度尺寸(外包尺寸)L 2=弯曲调整值δ 图一 图二 1、90度弯钩的计算(图三)

箍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基于中心线长度的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方法 Careful Way Yiding52?s Build Sense 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几何形状和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等条件进行计算。 1、提到钢筋下料计算,一般都会涉及“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这两个概念。一般特殊角度的“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或教科书上都有,但是非特殊角度,譬如70°、80°的“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在现成的文献内查不到。 2、各相关文献上的“弯曲调整值”或“量度差值”取弯曲直径=2.5d演绎得到的。现如今的纵向钢筋弯曲成型的弯曲直径也不仅仅限于2.5d,已经有12d,16d等各种不同弯曲直径的要求,现有文献上很少考虑这种变化了的要求。 3、钢筋在弯曲成型时,外侧表面纤维受拉伸长,内侧表面纤维受压缩短,钢筋中心线的长度保持不变。 4、电脑的应用和AutoCAD业已在业界普及,专业计算器的编程计算功能也日益强大。 鉴于上述几点因素,我们认为依据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用AutoCAD或徒手绘制一些简单的计算辅助图形,直接进行基于中心线长度的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可以有效指导钢筋下料。 180°弯钩增加6.25d的推导 现行规范规定,Ⅰ级钢的弯心直径是2.5d 钢筋中心线半圆的半径就是2.5d/2+d/2=1.75d 半圆周长为1.75dπ=5.498d取5.5d 平直段为3d 所以180度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为 8.5d-2,25d=6.25d

图1 180°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推导用图 135°弯钩增加11.9d的推导 现行规范规定,抗震箍筋需要做135°弯钩,弯钩的平直段需要10d,且不得小于75mm。我们还是遵循“钢筋弯曲时,外侧纤维伸长,内侧纤维缩短,中心线长度保持不变”思路来演绎这个135°钩所需要的增加长度。 弯心直径还是2.5d,钢筋中心线半圆的半径还是2.5d/2+ d/2=1.75d, 135°圆心角对应的圆周长度=5.498d×135°/180°=4.123d。 所以,135°钩所需要的展开长度为 10d+ 4.123d-2.25d=11.873d可取11.9d 这个11.9d仅仅适用于箍筋,不适用于纵向钢筋。这是从箍筋的外缘计算的长度,如果从箍筋的弯前平直段算起,则为14.123d。 图2 135°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推导用图 90°直弯钩增加11.21d的推导(d≤25mm,弯心曲直径≥12d) 现行规范规定,抗震框架纵向钢筋锚固需要≥0.4l +15d,同时规定,当纵 aE 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半经≥6d;当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半经≥8d,首先我们推导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需要的展开长度。弯心半径6d,弯心直径是12d,钢筋中心线1/4圆的直径是13d, 90°圆心角对应的圆周长度=13dπ×90°/360°=10.21d。 所以,90°钩所需要的展开长度为 15d-7d+10.21d-7d=11.21d 这个11.21d适用于抗震框架纵向钢筋直径d≤25mm时的锚固。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案例

框架结构钢筋配料计算案例分析 一、平法识图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3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 1、框架柱 1)柱编号 框架柱:在框架结构中主要承受竖向压力;将来自框架梁的荷载向下传输,是框架结构中承力最大构件。 框支柱:出现在框架结构向剪力墙结构转换层,柱的上层变为剪力墙时该柱定义为框支柱; 芯柱:它不是一根独立的柱子,在建筑外表是看不到的,隐藏在柱内。当柱截面较大时,由设计人员计算柱的承力情况,当外侧一圈钢筋不能满足承力要求时,在柱中再设置一圈纵筋。由柱内内侧钢筋围成的柱称之为芯柱; 梁上柱:柱的生根不在基础而在梁上的柱称之为梁上柱。主要出现在建筑物上下结构或建筑布局发生变化时; 墙上柱:柱的生根不在基础而在墙上的柱称之为墙上柱。同样,主要还是出现在建筑物上下结构或建筑布局发生变化时。 1 / 1

2)注写柱钢筋方式:两种:框架柱列表注写方式--03G101-1P10;框架柱截面注写方式--03G101-1P11 3)柱钢筋计算:柱所在位置不同钢筋节点构造也不同 与基础的连接----基础插筋 中间层钢筋的连接-----主要注意连接形式 顶层的钢筋锚固-----要根据柱子所在位置不同区分柱子类型(边、角、中柱) ①柱子基础插筋长度:a+h 1+h n /3 a:弯折长度:按图集进行判断/按图纸标注长度 h1:基础厚-底部保护层厚度 hn:层净高,层高-楼层框架梁高。 ②-1层柱子纵筋长度: -1层层高-Hn/3+1层Hn/3+(搭接长度LlE ) 如果出现多层地下室,只有基础层顶面和首层顶面非连接区是1/3hn ,其余均为(1/6净高、500、柱截面长边)取大值 ③首层柱子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Hn/3+max(Hn/6,hc ,500)+(搭接长度LlE ) ④中间层柱子纵筋长度:中间层层高-当前层非连接区+(当前层+1)非连接区+(搭接长度LlE ) 非连接区=max (1/6Hn 、500、Hc ) ⑤顶层柱纵筋计算: (黑色纵筋锚固长度是从梁底开始1.5lae (la );其余纵筋伸至柱顶梁高- 保护层+12d 或直锚lae )

小度写范文[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弯钩(45度、90度、135度、180度)]箍筋弯钩长度计算公式模板

[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弯钩(45度、90度、135度、180度)]箍筋弯钩长度计算公式 理论计算方法:L=2(b+h)-8bhc*1.9d+2max(10d,75)。 箍筋弯钩长度计算 1、对转半圆弯钩180度,为6.25d 2、对直弯钩为90度,3.5d 3、对斜弯钩为45度,4.9d 4、135度箍筋弯钩为11.9d,长度11.9d弯曲值的计算:计算时,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 还有《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15)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取2.5d。 弯钩度数详详细解释1、180度弯钩的计算: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L1-L2=3.25d2、90度弯钩的计算: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3、135度弯钩的计算: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d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D段弧长+DE段长度=300-D/2-d+0.01745*(D/2+d/2)*135+10d=300+10d+1.9d,弯曲调整值=L1-L2=1.9d 上面讲得太复杂,如果你是做预算的,只要记住:钢筋的外皮长度+弯钩长度。外皮长度=矩形断面周长-8*砼保护层厚度+8*箍筋直径;弯钩长度:180度=6.25*箍筋直径; 90度=3.725*箍筋直径;45度=4.25*箍筋直径以复合箍筋5 ×4 为例, 在老规范公式的基础上来推导新规范各种箍筋长度的计算公式。新规范因保护层为箍筋外皮到外皮, 在老规范的基础上减去8 d , 就是新规范2 ×2 外围封闭箍筋1长度的计算公式。 上面这些都是预算钢筋的计算钢筋的精确算法公式。 翻样算钢筋箍筋,最简单,箍筋长加锚固,不考虑什么45度、90度、135度、180度、比如400×450的箍筋,400 +450×2 =1700,然后1700+上弯钩的长度(取80mm),然后就是1.78长的钢筋,拿去下料,弯出箍筋就好。 工地翻样很多都是这么干,如果弯钩锚固短了,监理要说,如果锚固长了,公司要说。根据他们要求适当增加或减少锚固长度,锚固长度根据箍筋大小变化,只要(长+宽) × 2,然后加上锚固长度即可,最简单最方便。 箍筋长度算出来了需要算钢筋重量计算,钢筋大小×钢筋大小×0.00617= 钢筋一米重量。

练习——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外包尺寸+端头弯钩长度-量度差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钢筋弯曲量度差值 1.钢筋配料单的编制 (1)编制钢筋配料单之前必须熟悉图纸,把结构施工图中钢筋的 品种、规格列成钢筋明细表,并读出钢筋设计尺寸。 (2)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 ⑶根据钢筋下料长度填写和编写钢筋配料单,汇总编制钢筋配料单 在配料单中,要反映出工程名称,钢筋编号,钢筋简图和尺寸,钢筋 直径、数量、下料长度、质量等。 (4)填写钢筋料牌根据钢筋配料单,将每一编号的钢筋制作一块料牌, 作为钢筋 加工的依据,见图5-24所示。 钢筋弯曲角度 30 量度差值 0.35 d 箍筋调正值 箍筋直径 4 — 5 6 量外包尺寸 40 50 量包尺寸 80 100 45 60 90 135 0.5d 0.85d 2d 2.5d 8 10—12 60 70 120 150— 170

钢筋的下料长度计算 一、直线钢筋下料长度二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 度 二、弯起钢筋下料长度二直段长度+斜段长度-量度差值(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 长度。 注意:度量差值二钢筋的外包尺长度减去钢筋的中轴线的长度 钢筋在弯曲时:外侧会变长,而侧会变短,但轴线尺寸不变。(所以最外侧的尺寸和中轴线的尺寸就会有一个差值,这个差值就是度量差值,或者叫做弯曲调整值) 可能我的表达有点不清楚,懂了没?要是不明白就给我信息 钩2。直弯钩3。斜弯钩弯钩弯曲度 数:180°90°45°弯钩增加长

咯。… (注意: 要区分开弯曲和弯钩,不然你要晕的 弯曲:是不带弯钩的,只是钢筋变曲折而已,例如:弯曲 45° 90° 弯钩:。就是带弯钩啦。。(我怎么觉得这个解释有点怪呢?哈 哈哈。。。。) 三、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分抗震和非抗震,带 弯钩和不带弯钩。详见下 表) 箍筋的周长=(a-2c+2d )*2+(b-2c+2d )*2 (这个公式你也可 以自己合并下下。。) 合并后的公式为:(a+b-4c+4d ) *2 也就是:梁的周长-8c+8d=箍筋的周长 这个图能看懂吧?嘻嘻嘻。解释如下: 度: 6.25d 3.5d 4.5d 度: 30° 45° 60° 90° 135° 钢筋 弯曲调整 值: 0.35d 0.5d 0.85 d 2d 2.5d 若钢筋 钢筋弯曲角 弯钩分为:1。半圆弯 需要搭接时,还需加上钢筋的搭接长度

练习——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外包尺寸+端头弯钩长度-量度差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钢筋弯曲量度差值 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量度差值 d 2d 箍筋调正值 箍筋直径4-5 6 8 10-12 量外包尺寸40 50 60 70 量内包尺寸 80 100 120 150-170

1.钢筋配料单的编制 (1)编制钢筋配料单之前必须熟悉图纸,把结构施工图中钢筋的品种、规格列成钢筋明细表,并读出钢筋设计尺寸。 (2)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 (3)根据钢筋下料长度填写和编写钢筋配料单,汇总编制钢筋配料单。在配料单中,要反映出工程名称,钢筋编号,钢筋简图和尺寸,钢筋直径、数量、下料长度、质量等。 (4)填写钢筋料牌根据钢筋配料单,将每一编号的钢筋制作一块料牌,作为钢筋加工的依据,见图5-24所示。 钢筋的下料长度计算 一、直线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 度 二、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量度差值(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 长度。 注意:度量差值=钢筋的外包尺长度减去钢筋的中轴线的长度 钢筋在弯曲时:外侧会变长,而内侧会变短,但轴线尺寸不变。(所以最外侧的尺寸和中轴线的尺寸就会有一个差值,这个差值就是度量差值,或者叫做弯曲调整值)

可能我的表达有点不清楚,懂了没要是不明白就给我信息咯。。。。 钢筋弯曲角 度:30°45° 60°90°135°钢筋弯曲调整 值: 2d 若钢筋需要搭接时,还需加上钢筋的搭接长度。弯钩分为:1。半圆弯钩2。直弯 钩3。斜弯钩弯钩弯曲度 数:180°90°45°弯钩增加长 度: (注意:要区分开弯曲和弯钩,不然你要晕的。。。。。。)弯曲:是不带弯钩的,只是钢筋变曲折而已,例如:弯曲 45°90° 弯钩:。就是带弯钩啦。。(我怎么觉得这个解释有点怪呢哈哈哈。。。。) 三、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分抗震和非抗震,带弯钩和不带弯钩。详见下 表) 箍筋的周长=(a-2c+2d)*2+(b-2c+2d)*2 (这个公式你也可以自己合并下下。。)合并后的公式为:(a+b-4c+4d) *2 也就是:梁的周长-8c+8d=箍筋的周长

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1 ?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 式中箍筋周长=2* (外包宽度+外包长度); 外包宽度=b-2c+2d; 外包长度=h-2c+2d; b x h=构件横截面宽x高; 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d ――箍筋直径。 2 ?计算实例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 x h=250mm x 500mm,梁内配筋箍筋$ 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b-2c+2d =250-2 x 25+2 x 6=212 ( 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 x 25+2 x 6=462 ( 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2* (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 (调整值) =2* (212+462) +110=1458 (mm)

~ 1460 ( mm)(抗震箍) 箍筋形式使用结构箍筋弯钩 不直段长 度Lp箍筋直径 HPB235 级HRB335 级CRB550级 6 8 10 12 8 10 12 5 6 7 8 90° /90 ° 一般结构Lp> 5d 5d 6d 30 40 50 60 50 60 70 30 30 40 40 135 ° /135 ° 抗震结构Lp> 10 18d 20d 110 140 180 220 160 200 240 90 110 130 15 一,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 d=18552) 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 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 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预算长度和 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 时只需要截取100-d/2+3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化: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 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另外《钢 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在下 面的推导中D取。 1、180度弯钩的计算 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仁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

钢筋弯钩长度计算及螺旋箍筋计算

基本原理: 一圈螺旋筋展开相当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圆的周长和间距相当于两直角边。 可推导公式: L=H/h×√(D-2a+d)2π2+h2 式中:L-螺旋箍总长度(m)(其长度是连续不断的) h-螺旋箍螺距(m) D-构件断面直径(m) 2a-保护层厚度(m) d-螺旋箍直径(m) (D-2a+d)2π2+h2是在根号内的,且小括号后的"2"是整个小括号内数字的平方,π后的"2"是π的平方,h后的"2"是h的平方的意思. 或者: L=N*SQRT(h*h+(3.14*D)*(3.14*D)) D:直径 N:螺旋筋的环数 h:间距 还有: SQRT(H2+(π×D×(H/h))2)+ π×D×3+12.5d H: 构件高 h: 螺旋箍螺距 D: 螺旋箍直径 d: 螺旋箍钢筋直径 钢筋弯钩的计算方法和钢筋下料 钢筋的弯勾计算主要看钢筋弯勾的弯折角度以及构件的抗震要求。 Ⅰ级钢筋末端需要做180°、 135°、 90°弯钩时,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HR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下图所示:

180°的每个弯钩长度=6.25 d;( d为钢筋直径mm) 135°的每个弯钩长度=4.9 d; 90°的每个弯钩长度=3.5 d;

还应该根据设计图纸参照相应图集计算,比如03G101-1中P35页有规定: 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几何形状和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等条件进行计算。 1、提到钢筋下料计算,一般都会涉及“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这两个概念。一般特殊角度的“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或教科书上都有,但是非特殊角度,譬如70°、80°的“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在现成的文献内查不到。 2、各相关文献上的“弯曲调整值”或“量度差值”取弯曲直径=2.5d演绎得到的。现如今的纵向钢筋弯曲成型的弯曲直径也不仅仅限于2.5d,已经有12d,16d 等各种不同弯曲直径的要求,现有文献上很少考虑这种变化了的要求。 3、钢筋在弯曲成型时,外侧表面纤维受拉伸长,内侧表面纤维受压缩短,钢筋中心线的长度保持不变。 4、电脑的应用和AutoCAD业已在业界普及,专业计算器的编程计算功能也日益强大。 鉴于上述几点因素,我们认为依据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用AutoCAD或徒手绘制一些简单的计算辅助图形,直接进行基于中心线长度的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可以有效指导钢筋下料。 180°弯钩增加6.25d的推导 现行规范规定,Ⅰ级钢的弯心直径是2.5d 钢筋中心线半圆的半径就是2.5d/2+d/2=1.75d 半圆周长为1.75dπ=5.498d取5.5d 平直段为3d 所以180度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为 8.5d-2.25d=6.25d 90°直弯钩增加11.21d的推导(d≤25mm,弯心曲直径≥12d) 现行规范规定,抗震框架纵向钢筋锚固需要≥0.4laE+15d,同时规定,当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半经≥6d;当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半经≥8d,首先我们推导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需要的展开长度。弯心半径6d,弯心直径是12d,钢筋中心线1/4圆的直径是13d,

箍筋的理论长度计算讲解

箍筋的理论长度计算 在钢筋的预算工程量计算时,因钢筋混凝土柱、梁中的箍筋长度 没有统一的计算规定,方法比较混乱。目前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箍筋长度=箍筋矩(方)形长度+6.25 >2(钩) (d,为箍筋直径,下同); (2)箍筋长度=箍筋矩(方)形长度+4.9 >2(钩) (3)箍筋长度=箍筋矩(方)形长度+不同直径的估计钩长 (4)箍筋长度=构件横截面外形长度-5cm。 上述种种计算方法,计算程序繁琐,计算结果都有出入,并且从理论上经不起推敲,给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与审查带来很多麻烦。为了保证预算工程量的准确性,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 B 50204-92)(以下简称规范”,从理论上探求一种准确而简化的箍筋长度计算方法。 从图3-11可以看出,为了控制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箍筋的尺寸是按其内孔尺寸控制的(控制和固定主筋相对位置),它的理论长度应按应按箍筋中心线长度计算的。

4 绒 IM3U稔血埋准计算怅度示進注“丄一输件外龙尺寸| M L士體泯噩土保护是冲帕 M—盘屬曲柱』 1.90弯曲(三处)的中心曲线长度 按规范”规定:箍筋的弯曲直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2.5倍,现取等于2.5倍计算。箍筋在弯曲范围内的中心线长度(即中心曲线长度)如图3-12 所示:中心曲线AB=1.75d X 2XnX 90° /360=2.75d 三处90°弯曲中心曲线长度计:2.75d X3 = 8.25d ①

二I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 下 ② I |£^ 1 如 1.73^ 此匕主题相关图片如 下: 囲丄】2楞筋冗?零曲 2.135弯曲(二处)的中心曲线长度(箍筋闭口处弯钩)从图3-13看 AB = 1.75d X 2XnX 135° /360 =4.123d 两处135°弯曲中心线长度计: E3 □篩筋*35吗樹 135。弯曲同理,中心曲 线 4.123d X 2 = 8.25d

钢筋箍筋长度计算表.pdf

单位备注高 毫米300宽 毫米250箍筋直径 毫米6保护层 毫米4010d 毫米6075 毫米75MAX 毫米75外皮长度 米 1.00中心线长度 米0.98外周长长度 米 1.1长度1 米0.93长度2米0.88 单位备注高 毫米400宽 毫米400角筋根数 根2中筋根数 根2角筋直径 毫米22中筋直径 毫米20箍筋直径 毫米8保护层 毫米25内围纵筋数 根210d 毫米8075 毫米75MAX 毫米80长度 米 1.18长度米 1.15 单位宽 毫米250拉筋直径 毫米6保护层 毫米2510d 毫米6075 毫米75MAX 毫米75长度(勾住纵筋和箍 筋) 米0.40长度(只勾住纵筋)米0.38外围箍筋长度计算表 内围箍筋长度计算表 拉筋长度计算表 梁宽≤350,拉筋直径取Φ6梁宽>350,拉筋直径取Φ8备注

三个最大 值 保护层层高4890 30梁高500 柱长边400 1/6柱尽高732731.66667 500500 1/3柱尽高1463 加密间距(全高加密)100 非加密间距200 柱箍筋个数37.98 全高加密个数49.9 层高3230 保护层梁高500 30 柱长边800 1/6柱尽高455 500500 三个最大值800 加密间距(全高加密)100 非加密间距200 柱箍筋个数26.70 全高加密个数32.32-4级抗震向上取整1级抗震向上取 整 左支座宽 250右支座宽 250中心线 4250梁高 400400梁长(尽长) 40004000梁端加密区 600800500 500500MAX 600800单一间距 100100100100150150单一间距箍筋个数 40.004040.0040加密间距箍筋个数30.673132.0032 柱箍筋个数计算表(底层) 柱箍筋个数计算表(标准层) 单(连)梁箍筋个数计算 加密间距

梁箍筋长度计算方法与公式

梁箍筋长度计算方法与公式 箍筋长度计算方法与公式及图解 一般的算法是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2+1.9d*2+max(10d,75mm)*2 如果按实计算及下料长度,那么算法是: 90/90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5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2个弯钩处的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 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8.56d 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41.36 90/180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4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1个180°弯钩中心线长+2个弯钩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 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28.268d 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99.61 135/135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3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2个135°弯钩中心线长(135°弯钩中心长度=3π/4*(R+d/2),R=2.5d)+2个弯钩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 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33.266d 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229.6 箍筋内皮周长长度=2*(H-2bhc)+2*(B-2bhc)=2(H+B)-8bhc(即构件周长-8个保护层)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

钢筋的下料长度计算 一、直线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二、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量度差值(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注意:度量差值=钢筋的外包尺长度减去钢筋的中轴线的长度 钢筋在弯曲时:外侧会变长,而内侧会变短,但轴线尺寸不变。(所以最外侧的尺寸和中轴线的尺寸就会有一个差值,这个差值就是度量差值,或者叫做弯曲调整值) 可能我的表达有点不清楚,懂了没?要是不明白就给我信息咯。。。。 钢筋弯曲角度:30°45°60°90°135°钢筋弯曲调整值:0.35d 0.5d 0.85d 2d 2.5d 若钢筋需要搭接时,还需加上钢筋的搭接长度。 弯钩分为:1。半圆弯钩2。直弯钩3。斜弯钩 弯钩弯曲度数:180°90°45° 弯钩增加长度: 6.25d 3.5d 4.5d (注意:要区分开弯曲和弯钩,不然你要晕的。。。。。。) 弯曲:是不带弯钩的,只是钢筋变曲折而已,例如:弯曲45°90° 弯钩:。就是带弯钩啦。。(我怎么觉得这个解释有点怪呢?哈哈哈。。。。)三、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分抗震和非抗震,带弯钩和不带弯钩。详见下 表) 箍筋的周长=(a-2c+2d)*2+(b-2c+2d)*2 (这个公式你也可以自己合并下下。。) 合并后的公式为:(a+b-4c+4d)*2 也就是:梁的周长-8c+8d=箍筋的周长 这个图能看懂吧?嘻嘻嘻。解释如下:

(以梁为例)则其中:a为梁宽b为梁高c为保护层厚度d为箍筋的直径 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指,受力主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距离。 箍筋调整值(抗震和非抗震的不同、外包尺寸减去轴线尺寸的差值就是箍筋调整值) 是不是有点晕晕的啊。。。。哈哈哈哈。。。好多名词解释咯。。。。只要不是一头雾水就好。。。不过等你做完下面的例题,我保证你什么都会了咯。。。。^_^

对于箍筋长度的计算

对于箍筋长度的计算,许多造价及施工人员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现在流行的钢筋算量软件,计算方法也是五花八门,给工作、交流造成了很大不便。本人也是一名造价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对箍筋的计算进行了一些总结,现在对箍筋的计算方法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更希望大家对本文提出宝贵意见,以期共同提高。 一、规范规定,图集要求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 第5.3.1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HPB235级钢筋未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第5.3.2 除焊接封闭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本规范第,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 (3)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略》03G101-1规定 (1)对箍筋弯钩的要求(03G101-1第35页)(见图一):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有抗震要求的构件,如果箍筋直径d≤6.5时,10d≤65mm,箍筋135度弯钩的平直段要取75mm,这是推导公式中的一个特例.。 (2)混凝土保护层(03G101-1第33页) 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在以前的教材和参考书中,通常将钢筋的保护层设定为25mm,由上表中可知,针对不同构件、不同部位,钢筋的保护层并不相同。保护层设定为25mm的推导结果肯定也是不准确的 二、箍筋长度的计算方法: (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由于钢筋弯曲时,外侧伸长,内侧缩短,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而设计图中注明的量度尺寸一般是沿直线量度外包尺寸(图二)。外包尺寸和钢筋轴线长度(下料尺寸)之间存在一个差值,两者之

桩基的箍筋计算方法

桩基的箍筋计算方法 螺旋箍筋计算公式一 螺旋箍筋长度: L= (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sqrt(π×(构件直径-保护层×2+箍筋直径)2+加密区间距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sqrt(π×(构件直径-保护层×2+箍筋直径)2+非加密区间距2)+3×π×(构件直径-保护层×2+箍筋直径)+12.5×箍筋直径 SQRT是根号= 平方根号 n: 螺旋箍的圈数 p:箍筋间距 d:圆直径另计搭接长度 圈数=长度/间距 螺旋箍筋计算公式二 有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根号下(构件周长的平方(减去保护层)+螺距的平方)根数=构件长度/螺距+1 螺旋箍筋计算公式三 1、螺旋箍筋计算方法:在圆柱形构件(如图形柱、管柱、灌注桩等)中,螺旋箍筋沿主筋圆周表面缠绕,其每米钢筋骨架长的螺旋箍筋长度,可按下式计算:l=2000лa/p×[1-e^2/4-3/64(e^2)^2 –5/256(e^2)^3] 其中a=√(p^2+4D^2)/4 e2=(4a^2-D^2)/( 4a^2) 式中l——每1m钢筋骨架长的螺旋箍筋长度(㎜); p——螺距(㎜); л——圆周率,取3.1416; D——螺旋线的缠绕直径;采用箍筋的中心距,即主筋外皮距离加上一个箍筋直径(㎜)。 公式中括号内最后一项5/256(e^2)^3数值很小,一般在计算时略去。 2、螺旋箍筋简易计算方法 方法一,螺旋箍筋长度亦可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 l=1000/p×√(лD)^2+p^2+лd/2 式中d——螺旋箍筋的直径;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方法二,对于箍筋间距要求不大严格的构件,或当p与D的比值较小(p/d﹤0.5)时,箍筋长度也可以按下面近似公式计算: l=n√p^2+(лD)^2 式中n——螺旋圈数;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 ‖表示次方的意思。

箍筋长度的计算方法

只要记住:钢筋的外皮长度+弯钩长度,即可。外皮长度=矩形断面周长-8*砼保护层厚度+8*箍筋直径;弯钩长度:180度=6.25*箍筋直径; 90度=3.725*箍筋直径;45度=4.25*箍筋直径. 于箍筋长度的计算 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 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化: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 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另外《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 取2.5d。 1、180度弯钩的计算 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L1-L2=3.25d 2、90度弯钩的计算 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 3、135度弯钩的计算 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D段弧长+DE段长度=300-D/2-d+0.01745*(D/2+d/2)*135+10d=300+10d+1.9d,弯曲调整值=L1-L2=1.9d 三、弯钩长度的计算 1、计算弯钩时的原则是无论下料长度还是预算长度都按照中轴线计算。可以想一下,我们做预算时直钢筋180度弯钩时取的长度是6.25d,历来我们都是这么做的,没有人问为什么,而实际上6.25d取的钢筋的中轴线长度。其实箍筋、拉筋末端135弯钩的长度计算也是一个道理,规范规定的长度是10d,而我们计算时取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计算及例题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 =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180度弯勾=6.25d 90度弯勾=3.5d 45度弯勾=4.9d 再咸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 45度0.5d\60度1d\90度2d \ 135度3d 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03G101-1B了 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 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 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 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 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 外包宽度=b-2c+2d; 外包长度=h-2c+2d; b×h=构件横截面宽×高; 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d——箍筋直径。 箍筋调整值见表1。 2.计算实例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错误计算方法1: 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 =1350(mm)(非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2: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 梁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现场,如果给钢筋工一个总长=2b+2h-8c+26.5d 的公式,钢筋工不是太欢迎;如果将梁的已知保护层直接代入公式,使表达方式简单一些,钢筋工就容易记住。 譬如,当次梁的4面保护层均为25mm时, 箍筋直径为圆8,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2mm; 箍筋直径为圆10,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65mm; 箍筋直径为圆12,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18mm; 箍筋直径为圆14,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71mm。

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 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 外包宽度=b-2c+2d; 外包长度=h-2c+2d; b×h=构件横截面宽×高; 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d——箍筋直径。 2.计算实例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箍筋形式使用结构箍筋弯钩 不直段长 度Lp 箍筋直径 HPB235级HRB335级CRB550级 6 8 10 12 8 10 12 5 6 7 8 90°/90°一般结构Lp≥5d 5d 6d 30 40 50 60 50 60 70 30 30 40 40 135°/135°抗震结构Lp≥10 18d 20d 110 140 180 220 160 200 240 90 110 130 15 一,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id=18552) 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 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 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化: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 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另外《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在下面的推导中D取。 1、180度弯钩的计算 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