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觉传达创新项目》课程标准

《视觉传达创新项目》课程标准

《视觉传达创新项目》课程标准
《视觉传达创新项目》课程标准

《视觉传达创新项目》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视觉传达创新项目/Innovation project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课程编号:1303040065-1303040068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视觉传达)

课程学时/学分:56/3

实验(创作、制作、上机)学时/学分:40/2

审定人:

开课部门: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视觉传达综合训练是一门专业理论和设计训练课程是集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及各门专业综合一起的训练课程。是一门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课程特点是对前阶段各专业课程的总结和汇总,着重体现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以及各种媒介的综合,交叉和互换的训练。本课程通过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以及各媒介的综合,交叉互换使用等训练,使学生了解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在各门专业课中的地位作用,掌握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理论培养方法以及和各媒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思维意识与方法,熟练灵活的选择运用各种媒介技术语言,是创意思维与艺术(技术)表现完美的融合,为毕业设计及就业做好专业铺垫。

二、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理论

1.人类思维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2.技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界定

3.创造性思维的脑生理和心理基础

4.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建构模式

5.艺术设计中各思维形态分析

第二章创造性思维在艺术设计实践中应用

1.艺术设计的基本程序及其思维形态和特点

2.创造性思维在构思阶段的应用

3.创造性思维在表现阶段的应用

第三章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方法

1.艺术设计一般心理能力的培养

2.艺术设计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艺术设计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4.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5.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第四章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培养与思维主体内外因的关系

1.知识技能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作用

2.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影响

3.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影响

4.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作用

第五章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培养与媒介技术的关系

1.创造性思维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

2.熟练掌握媒介技术语言的重要性

3.艺术创意与技术表现的相互关系

第六章媒介技术语言综合应用

1.各媒介技术语言特点及其比较

2.各媒介技术语言的交叉应用,互换应用

3.媒介技术语言的综合应用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的重要性,了解掌握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和培养训练方法。熟练灵活的运用各种媒介技术语言进行创作和实际应用。较好的掌握“想”与“说”---创造性思维与艺术(技术)表现的关系。

四、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1.总学时分配

五、参考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美)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

《广告与视觉传达》何洁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2月

《媒介形态文化》罗杰.菲德勒(美)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

六、考核方式

最后的设计创作作品 95%

出勤 5%

七、实践教学实施办法与基本条件(形式、地点、分组等情况)

去图书馆查阅书籍

老师课堂指导作业

学生不分组,独立完成

执笔人:曹向辉

编写或修订日期: 2019年11月26日

《商业摄影》

课程名称:商业摄影/ Commercial Photography

课程编号:1303090048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视觉传达)

课程学时/学分:46/2.5

实验(创作、制作、上机)学时/学分:30/1.5

审定人:

开课部门: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商业摄影是一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影像文化为背景、视觉传达理论为支点,服务于商业行为和目的的摄影,它既不以审美作为最终目的,也不以反映摄影者的个人情感和思想主旨,而是以传播商业信息和广告意念为主要动机,以迎合消费者情趣,达到促销的目的。这种明确的商业性倾向,是现代广告摄影的最大特点。该课程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摄影的造型语言、技术手法及影像作为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段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

课程目的:教授学生掌握在商业摄影中的各项专业知识、技能,使学生了解广告摄影所必须的摄影器材、各类照明灯具、摄影中光质特点和基本控制方法及其综合运用;介绍影像历史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使学生了解摄影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艺术风格,培养学生自我创作的能力;分别从时装摄影、商品摄影的角度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摄影表现的基本影像语言特征、创作能力。

二、课程的讲授内容

第一章影像历史

(1)小孔成像和摄影的成像原理

(2)摄影技术的诞生和发展

(3)摄影艺术流派的演变和发展

第二章影像工具——照相机的构造原理

(1)传统照相机与数字照相机的结构认识

(2)传统照相机与数字照相机的种类和性能

(3)照相机镜头的特征和作用

(4)照相机的机身——快门和速度

(5)照相机的其他附件

第三章影像载体——传统胶片与数字成像传感器

(1)传统影像的载体——感光胶片

(2)数字影像的载体——影像传感器

第四章影像画质——曝光控制与影调调节

(1)影像的正常曝光

(2)影像曝光的主管控制

(3)影像的色彩:滤色镜与白平衡

(4)影像的画面:影调控制

第五章影像技巧——摄影器材的技术表现

(1)照相机的机械技巧

(2)以光线为手段的形象制造

(3)以影像的特殊器材为摄影手段

第六章商业摄影的表现形式

(1)商业摄影的种类

(2)表现形式与创意表达

第七章现场拍摄教学

实际拍摄(实操课程)

1.玻璃制品的拍摄;

2.不锈钢制品的拍摄;

3.化妆品的拍摄;

4.手机的拍摄

5.饰珠宝的摄制;

6.皮革制品的拍摄;

7.手表的拍摄;

8.食品的拍摄;

9.时装(人物的拍摄)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使学生:

1、对课程的理论知识能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并由此拓展专业视野, 提高艺术鉴赏

力,结合专业领域的特点组织拍摄不同主题的、有针对性的专业摄影。

2、能运用所传授的理论知识,拍摄技巧,熟练掌握专业摄影的拍摄方式方法, 并结合

专业特点进行拍摄创作。

3、创作作品有较强艺术表现力和较为专业的影像表现。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图形创意设计、版式设计

后续课程:平面广告与后期制作

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高等摄影教程》中国摄影出版社迈克尔·兰福德主编

2.《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中国摄影出版社纽约摄影学院主编

3.《大学摄影基础教程》浙江摄影出版社彭国平主编

4.《现代建筑摄影》浙江摄影出版社何惟增主编

5.《数码摄影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彦志刚编

6.《数码摄影—从入门到精通》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刘玉萍、李宝东编

7.《数码摄影技法大全》浙江摄影出版社曾立人编

七、考核方式

最后的设计创作作品 95%

出勤 5%

八、实践教学实施办法与基本条件(形式、地点、分组等情况)学校各影棚和外景场地

请相关老师面对面指导

老师课堂指导作业

学生分组完成

执笔人:

编写(修订)日期:2019年11月26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