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论文:资源环境审计研究

研究论文:资源环境审计研究

研究论文:资源环境审计研究
研究论文:资源环境审计研究

102692 审计论文

资源环境审计研究

本文指出了资源环境审计的重要性以及在发展中遇到的现阶段管理人员对于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认识性不到位、现阶段内资源环境审计相关法律并不完善、资源环境审计法律不完善等一系列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开展资源环境审计是审计工作发挥监督职能作用,促进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标志,是现实的客观要求,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引言

当今社会时代不断的进步,经济也随之高速发展,但是由于过分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环境问题,导致了环境污染变得日益严重,影响着当代人民的健康生活,而资源危机问题也逐渐暴露在人们的视线里,在一定条件下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审计是现代审计工作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发展绿色经济必然要求。

一、资源环境审计的作用

资源环境审计是国家为了促进经济高速可持续发展而做出的努力,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人民的生活水平能够稳步的发展而做出的努力,是为了实现祖国伟大复兴而做出的努力。显然其作用是很值得我们肯定的。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应充分发挥资源环境审计的重要作用,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驾护航。

(一)对于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作用

资源环境审计的实施有利于加强对国家资源环保资金的征收、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有利于注重科学发展,防止重新回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老路上去;有利于促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二)对于国家社会和谐的作用

资源环境审计的目标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是相同的,“和谐社会”建设顾名思义就是指,通过采取正确的方法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环节进行科学化的控制,以确保能够达到保护资源的作用,并以此来进一步促进资源利用的提升,进而保证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三者的和谐发展。

(三)对于绿色经济的作用

在一定方面上来讲它促进了企业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来换取经济利益的错误的发展方式,造成了国内生态环境的破坏造,资源的大量浪费,严重损害了我国的长远利益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审计机关通过资源环境审计可以严格的监督企业的发展状况,促使社会各界对资源环境审计问题重视起来。

二、资源环境审计的发展现状

我国对于资源环境审计的起步是比较晚的。从开始到现在的三十多年来,虽然有探索,有进步,有发展,但是我国的资源环境审计在本质上依然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尽管在发展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资源环境审计在世界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也是相当大的。资源环境审计部门组织和实施与国家资源环境相关的审计,督促政策的实施,维护国家财经法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资源的节约与环境的保护,督促地方政府积极履行职责,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目前资源环境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重视性不足

缺乏对于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个目前出现的严重问题。因为我国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开展的较迟,人们普遍缺乏对于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没有有力的推进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发展。

(二)资源环境审计理念没有深入人心

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以及相关理念并没有深入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与国家经济建设相结合,不能为了经济的发展而肆意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那样我们的生活水平并不能得到提高,相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带来的恶果也需要我们自己承担。

(三)法律不完善

对于资源环境审计来说,国家是以政策形式颁布有关资源环境审计的要求的,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样会导致审计机构在有关工作中并不能运用法律武器,没有法律法规这样具有强制力的约束,资源环境在今后的发展中必然会受到各种限制,难以适应现在及今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强化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的策略

(一)提高对于资源环境审计的重视性

大力宣传对于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以及国家有关的环境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众对于资源环境审计的重视,同样我们也可以开展专项审计和环境咨询等部门,避免重复建设、高估算以及资源浪费导致大型投资项目的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出现。可以对对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进行绩效处理,提各级政府部门对于资源环境审计的重视。

(二)促使资源环境审计理念深入人心

为了促使资源环境审计理念深入人心,国家应该加强有关事情的宣传,促使大家都重视资源环境审计,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宣传资源环境审计的重要性,使大家可以不盲目的追求经济的发展,促使经济从粗犷型转换到可持续型。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解决法律部完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修订现有的法律法规,明确审计有关机构在环境保护与监督方面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于职能;其次我们应该对审计方面的有关法律进行补充;最后扩大资源环境审计的权限也是相当必要的。

对于目前的状况来看,资源环境审计问题还是一个新课题。这样看来,最重要的还是提高人们对于资源环境审

计的认识,在国家有关机构的工作中强调对于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使人们与相关的机构能够正确的认识资源环境审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工作中不应该只重视其它的审计工作,资源环境审计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将其与其它审计工作相结合便能取得不错的成果。这样我们可以再整体上把握好审计工作的进行情况,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我国审计环境分析

我国审计环境分析 我国审计环境分析 一、审计环境及其主要内容 审计环境是指能够影响审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内外部因素的总和。审计环境的本质是现实社会经济的一种客观反映,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审计环境既是国家审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审计理论体系的起点。审计环境可以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可以分为: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信息技术环境;内部环境可以分为:审计主体环境、审计客体环境、审计运行环境以及会计因素。 (一)审计的外部环境 1、政治环境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审计的发展,国家高度的重视以及审计职能的不可或缺性更加使得审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2、法律环境 我国的法律日趋完善,我国的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强制性,我国的审计在执法环节的问题日益显现,加强执法环节的法律力度、提高执法环节的法律完善度已成为审计的法律环境方面的重要问题。 3、经济环境 审计伴随着经济而产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趋完善,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当前中国就业基本稳定,居民消费物价温和上涨,

中国经济仍然是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4、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不仅包括社会传统文化、公民道德素质,还包括民众对审计职业的认识、对审计结果质量的看法等。公民对审计的重视也日益增强,更有利于促进审计的发展进步。 5、信息技术环境 信息技术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审计单位以及被审计单位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机信息水平。互联网高科技广泛的应用到审计领域中,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才能更好的完成审计工作。 (二)审计的内部环境 1、主体环境 审计的主体是构成审计行为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审计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审计单位提供给审计人员良好的工作条件以及审计人员自身具备良好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工作环境又分为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审计人员素质是指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等,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依照准则和规范约束自己。 2、客体环境 审计的客体环境是指被审单位所处的环境,审计的质量受审计客体环境的影响,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要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状况和制度特征,以及与被审计单位密切相关的其他单位及行业的特征,

谈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问题

谈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问题 所谓内部审计机构,就是指在部门、单位内部从事组织和办理审计业务的专门组织。它是我国审计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机构在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对本部门行业、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进行内部审计监督。 提到内部审计机构,就不得不提关于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问题。可以说,一个比较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但会提高内审机构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还会对公司内部的财务工作提供极大的积极影响。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一)独立性原则 尽管内部审计是相对独立的,但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必须符合审计独立性的要求。无论是部门中的还是企业单位中的内部审计机构,都必须保持其组织上和业务上的独立性。既不能把内部审计机构附设在财务部门中,也不能附设在其他职能部门中,否则,就丧失了它的独立性,就难以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前提要求。 (二)专职高效原则 所谓专职,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应该是专门从事审计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它完全置身于其他具体的业务活动之外。所谓高效,是

指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该精干,因事纳人。专职高效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基本要求。 (三)权威性原则 只有具有一定的权威,才能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审计署在《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指出,内部审计是国家授予的权力,部门、单位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时,应就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并强调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以利于工作的进行。内部审计机构自身也要通过审计成果的科学性来增强其权威性。 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现状及其评价 目前比较常见的内审机构设置大体有以下五种模式: ①、在职能部门中设立内审机构,向部门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此种设置,内部审计的范围受到严重局限,对敏感性问题,审计人员 无法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在审查和评价中也很难保持公正。 ②、在行政系统内设立内审机构,向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这种设置有利于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但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相对差一些,无法对企业产权的所有者负责。

环境审计发展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

环境审计发展问题与解决对策 要想落实好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环境审计是非常必要的。针对XXX环境审计工作来说,主要结合当地环境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使得当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保持较高的平衡性。本文主要探讨转型期XXX 环境审计发展问题与有效解决对策。 I.转型期XXX环境审计发展问题分析 在转型期,XXX环境审计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四方而的问题: 第一,站在环境审计主体的角度上来说,过于围绕政F审计这个主体,没有明确其他多样化的环境审计主体,导致审计主体过于单一的问题出现。如今,针对转型期XXX环境审计来说,还是以传统式的国家审计机关专项审计模式为主,针对社会审计以及内部审计机构来说,也同样担负着环境审计的责任,但这两大机构却并没有真正重视环境审计这项工作[2]。针对社会审计以及内部审计来说,也并没有在实际的环境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起到多大的作用。 第二,结合转型期XXX环境审计实际内容来说的话,针对当前的XXX 环境审计,还存在审计对象不够广泛的问题。针对如今的XXX环境审计工作来说,往往以土地岀让、水污染治理等工作为主,需要相应的审计资金。但对于那些矿产资源、农业资源以及生态保护等方而的审计来说,开展力度很小,资金也很少。这说明XXX环境审计工作开展的并不普通,盲点是比较多的。 第三,针对转型期XXX环境审计工作来说,还存在审计方式不够多

样化的问题,仍旧单纯加强财务方而的环境审计以及合规性方面的财务审计,并没有真正实施好环境绩效方面的审计工作。从审计方式上看,以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为主,环境绩效审计开展不足。针对如今的XXX 环境审计工作来说,还将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当作主要的理论依据,着重检验资金来源以及使用的科学合理性,是否存在违法侵吞资金以及挪用资金的现象,保证环境审计方面的资金使用合法性[2]。对于该环境审计方法来说,是过于传统化的,往往只着重解决那些突出问题,主要采取事后审计的方法,没有加强事前预防审计以及事中全面审计,无法从很本上提升XXX社会经济的运行质量。 第四,结合转型期XXX环境审计模式来说,还单纯采取之前的账项基础审计模式,这样就会导致审计智能化和信息化不够高的问题出现。因为当前的环境审计主要采取财务审计以及合规性审计的方法, 所以审计工作者往往掌握较多的财务会计方而的知识,往往应用账项基础审计模式,无法从根木上发挥环境审计工作的技术性和智能性优势,没有加强对计算机智能化环境审计模式的深入研究和分析。 2.转型期XXX环境审计发展问题解决对策分析 2.1完善多样化的环境审计主体体系 针对转型期XXX环境审计来说,必须在加强政F审计的基础上, 加强政F环境审计监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以及社会审计部门在实际的环境审计过程中发挥的有效作用,不断创新和完善XXX省环境审计主体体系。不仅要促进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有效融合,还要促进内部审计以及社会审计的有效融合,团结协作,落实好环境审计工作。针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来说,对组织运动情况是比较了解的,所以可能会发现比较全而的和潜在的环境审计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和审计建议。要针对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情况,加强科学合理的评估性审计,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优化环境监管体系。针对社会环境审计来说,对应

内部审计的一些文献

参考文献 [1] 杜殿明. 谈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J]. 北方经济, 2007, (14) . [2] 李云婷. 浅谈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J]. 北方经济, 2009, (02) . [3] 路媛媛,袁洋.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ERM框架分析[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 (02) . [4] 张淑艳.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J]. 党政干部学刊, 2008, (01) . [5] 杨霞. 浅析当前企业内部审计[J].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Z2) . [6] 汪海鸿.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J]. 供电企业管理, 2006, (03) . [7] 王大友. 浅议企业内部审计防范衍生金融风险的对策[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06) . [8] 王红,李继志. 论风险基础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 消费导刊, 2008, (05) . [9] 王清华. 试论集团化企业的内部审计[J]. 消费导刊, 2008, (08) . [10] 马明全.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和作用[J]. 广西电业, 2009, (01) . [11] 黄文武. 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7,(05) . [12] 王荣,于露. 对于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审计效力的研究[J]山西建筑, 2007,(01) . [13] 施岩.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09) . [14] 余超挺.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7,(27) . [15] 黄劲,蒋健华.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与管理[J]山西建筑, 2008,(16) . [16] 刘军.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J]科技风, 2009,(09) . [17] 张娇,田坤. 关于工程审计的有效控制[J]山西建筑, 2008,(30) . [18] 卢轶乔晏晨晖.公司治理模式影响下的审计模式[J].当代财经,2007.8 [19] 王光远.建立政府机关内部审计制度,强化政府施政效率和效果[J].中国内部审计.2007.4 [20] 戚振东段兴民吴清华. 国外人力资源审计发展现状及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7 [21] 陈美华.国有企业审计监督体系构建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7 [22] 吴秋生.论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企审计职责的重组[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7 [23] 马玉申姚清云高厚礼.内部审计外部协同的可行性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7.7 [24] 李海东莫鸿芳.基于风险控制的公司内部审计监控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2007.8 [25] 余玉苗田娟朱业明.审计合谋的一个博弈均衡分析框架[J].管理科学学报,2007.8 [26 ]傅黎瑛.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协作的现状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7.9 [27] 王炳华.内部审计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9 开题报告中的参考文献 [1]吴文娟,高俊杰,赵珂.内部控制质量控制问题探讨[J].经济师,2006,(2):239-240 [2]程新生,张宜.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5:70-74 [3]万全,隋玉明,姜春碧.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经济[N],2008, (3):33-35 [4]张淑艳.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J]. 党政干部学刊, 2008, (01) :150 [5]张庆龙.内部审计理论与方法[J].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11:45-50 [6]刘继红.浅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N],2007,(29):170 [7]张小英.先带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中国总会计师,2005,3:32-37 [8]汤谷良,刘晓嫱,任晨煜.《萨班斯——奥克斯利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构建与运行的启示,对外经贸财会[J],2005,5:9-10 [9]邓春华.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发展建议[J],审计研究.2005,3:72-75 [10]杨士华.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J],2005,1:60-62 [11]白丹.油田企业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探究[N],经济师,2009,(3):180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疆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内容提要 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随着社会工业的建设而随之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自然环境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环境会计是从环境保护、成本、收益、利润去研究环境。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也成为环境会计工作的一部分,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对环境建设、保护利用与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不注重环境保护,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和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损害,进而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质量。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只能把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协调起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开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促使企业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环境效益,无论是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对会计理论的创新和完善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环境会计信息是企业环境行为和环境工作及其财务影响的信息。其形式具有多样化:既有定性的信息,也有定量的信息;既有货币信息,也有以实物、技术等指标表示的非货币信息。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一方面可以借鉴财务报告的思路,利用财务报表、报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来揭示因环境问题引起的财务影响;另一方面可以编制专门的环境报告来提供企业的环境绩效状况。 关键词:环境会计会计信息可持续发展

目录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1)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1)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信息使用者的迫切需要 (1) (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解除企业环境责任的需要 (2)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2) (一)环境会计要素信息 (3) (二)环境绩效信息 (4) 三、目前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4) (一)企业环境和资源意识淡薄,参与积极性不高 (4)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统一规范 (5) (三)环境会计核算体系难以建立 (5) (四)缺少统一的、科学的环境考核标准 (5) 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 (6) (一)现有报表的拓展模式 (6) (二)独立环境会计报告 (7) 五、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目标 (8) (一)近期目标 (9) (二)远期目标 (9) 六、促进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发展的建议及措施 (10) (一)加强环境保护教育,转变思想认识 (10)

内部审计流程

内部审计程序 前言:根据当前集团的管控模式,以及审计部人员配置及岗位设置情况,考虑到外部审计因素,为更好发挥现有的审计资源效率,满足审计需求,本版内部审计程序综合财务审计和内控审计进行制定。 一、总体分析性复核程序 内审人员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调查异常变动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快速地了解审计对象的经营管理状况和财务特征,确定具有潜在审计风险的重点领域,确定对重要经济业务和会计科目实施真实性检查的时间、范围等。分析性复核程序模板详见附件一。 二、具体内部审计程序 1.通用审计程序 (1)核对各明细账(日记账)金额与总账金额及报表项目金额是否相符,在各明细账底稿中标识“账表是否相符:√或×”。 (2)抽取凭证核查时,查看原始凭证内容完整合法合理、账务处理正确、记账及时、金额加计无误、付款有授权批准、不属跨期收支事项、收付款单位名称核对一致等,如不符合,在抽凭底稿中注明不符原因。 2.库存现金审计程序 (1)获取期间内财务主管监盘或抽盘库存现金的盘点表复印件,并检查盘点表内盘点差异、白条抵款及签字完整性等。 (2)通过访谈了解公司有无有关现金库存限额和定期存入银行的规定;复核现金日记账中的每日现金余额,与规定作比较。 (3)访谈出纳,了解收入现金是否开具收据,获取现金收据记录,检查现金收据连续编号情况。 (4)会同被审计单位主管会计人员盘点库存现金,编制“库存现金盘点核对表”,检查库存现金与现金日记账余额是否相符并注意如下事项:①突击盘点;②出纳人员或现金保管人员自行盘点,审计人员监盘;③存放在不同地点的库存现金应同时盘点,以防止互相挪用;④备用金是否录入科目、是否存备用金领用无审批;⑤是否存在白条借支、是否存在坐支、是否存在营业款未及时缴存银行导致资金沉淀等;⑥注意保险柜内的现金是否全部纳入盘点,了解保险柜内的其他物品;⑦实地观察出纳室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5)判断抽取现金收支凭证,①有无现金收据附件,收据上是否加盖现金收讫章;②付申请单上是否有现金付讫章;③是否存在非财务人员开具票据并收款的情况;④是否存在大额支付现金现象。 3.银行存款审计程序 (1)获取期间所有账户银行余额调节表及银行对账单,检查是由出纳以外的人员定期编制,检查是否存在长期未达账项的真实性,是否存在长期闲置账户?零余额账户是否销户?。

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探讨

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探讨 发表时间:2019-05-15T11:57:08.6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作者:黄晓迪涂媛媛杜娟 [导读] 如何构建良好、高效的内部环境财务审计模式,首先,从自身出发,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适当而完善的工作方法,确保运作模式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六安市城郊供电公司安徽省六安市 237005 摘要:为了实现电力企业财务的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有必要开展财务审计工作。财务审计的重要性在于通过有效地监督和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提高企业的财务控制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竞争实力。操作方式不一定是平稳的。如何构建良好、高效的内部环境财务审计模式,首先,从自身出发,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适当而完善的工作方法,确保运作模式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构建;运作模式 引言:电力企业了实现对财务的控制和对管理的有效性,必然要开展财务审计工作,而财务审计的重要性表现在通过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提升企业自身的财务控制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以及整体竞争实力的增强。模式运作之路必然不是一帆风顺的,如何构建一个良好、高效率的内部环境财务审计模式,首先要从自身出发,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对工作方法进行适度和完善,保证运作模式的合理性、可靠性。 1. 当下我国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的发展现状 1.1 发展现状 经过相关资料调查研究得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与发展。但以往审计工作方法在不断发展中的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中已不适用,部分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大都忽视了财务审计工作对电力企业的重要作用,致使多数工作人员仍被传统工作方法所束缚,进一步导致财务审计工作的作用发挥被大大制约。部分电力企业在开展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之时,过多借鉴相关企业的工作方法致使审计工作成为辅助未能发挥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为有效将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建立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转模式对确保审计工作重要性的发挥有积极意义。 1.2 存在问题 (1)内审机构对企业有较强的依附性。内审机构在企业里是由单位负责人管理决定的一个职能部门,领导人决定着审计人员的工作开展、配置等。内审部门欠缺独立性这一点对于工作展开有着阻碍,且内审工作人员的监督等职能也受到限制。 (2)事前控制缺位。现阶段内审部门的全过程工作体系并不完善,事前控制跟不上节奏会导致事前分析预测不够,从而影响企业经营者得到信息的全面性,在防止经济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失算、杜绝违纪事件上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很多企业只注重事中、事后的纠察,轻视了事前分析可以避免由于最初的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的作用。 (3)内部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素质有待提高。内部环境审计是一项严谨而专业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有着极强的专业性。那么想要提高内审工作的质量主要在于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尽可能组建一个高水准、精专业技能的内审团队。企业也应加强对本公司财务内审人员的培训,不仅培训财务方面知识也要培养工作人员多方面技能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2. 怎样建立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转模式 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对电力企业发展情况展开有效分析调查,将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对象、审计内容进行确认,致使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转模式的建立与企业发展现状相符合。同时应调整电力企业审计工作,致使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转模式的发展具有多元化、质量高余领域宽的特色。 2.1关注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对象与审计内容 审计对象中的内部环境财务经济责任与内部环境财务经济信息,能有效反映出电力企业经济活动、收支情况、环境经济责任会计资料等。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内容涵盖资金财务审计、环境会计资料审计、环保内部控制审核等内容,因此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的建立离不开对审计对象与审计内容的关注。 3. 建立完善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运作模式的方式 3.1完善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中的各种制度 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多种职能的提升,离不开对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精准定位,建立健全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有效方式对电力企业审计工作绩效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可将传统审计优秀方法与现下审计方法进行联合,将传统审计方法中可用的精髓加以保存,再利用特定方法中的环境费用效果分析与环境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对促进电力企业财务资源的合理分配、确保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积极作用。同时电力企业应激发财务审计工作人的创新能力对财务审计模式进展开创新,分析电力企业调控工作合理性,完善电力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的多种制度,能将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做的不足进行有效解决。 3.2强化电力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作用与职能 某些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开展有多个部门进行共同管理,还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在有效建立完善电力企业内部环境内部审计运作模式的过程中,应强化电力企业内部管理审计中的监督调控功能,对促进电力企业内部管理经营现代化、完善内部审计管理、提升经济效率有积极意义。与此同时,还应对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进行优化,完善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的综合能力,落实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中的多种职能结合具体调控方法对促进电力企业共同作用的有效发挥意义极大。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方式中的合理测评方法、预防财务审计风险对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各部门各司其职发挥共同力量、增强员工凝聚力、转变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单一角色有积极推动。 3.3注重电力企业财务人员在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的作用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电力企业应依据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对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人员进行重视,对加强企业内部环境审计

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探析

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18-11-26T16:57:46.02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上作者:赵水婷欧阳倚奇[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重大的资源环境代价,资源与环境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资源环境审计也应运而生。(湖南大学,湖南长沙 410006)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重大的资源环境代价,资源与环境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资源环境审计也应运而生。虽然这一工作的作用不断凸显,但目前我国资源环境审计整体来看还不是很完善。本文在论述资源环境审计必要性的基础上,剖析了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关键词:资源环境审计;问题;策略 一、资源环境审计概述 资源环境审计是指政府审计机关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有关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管理及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所进行的监督、评价或鉴证工作(王淡浓,2011)。我国资源环境审计起步得较晚,起初只是财政审计的一部分,2008年审计署出台了审计工作五年发展规划,明确地将资源环境审计列为六大审计类型之一,至此资源环境审计逐步从财政审计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审计类型,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二、开展资源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1、有利于维护资源环境安全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内生的具备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刘家义,2012)。资源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保障资源环境安全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基础。资源环境审计能够揭示生态环境风险、公共健康风险,甚至由此引发的经济社会文化风险,保障资源环境安全。 2、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充分表明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资源环境审计的开展促进了资源环保政策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与有效执行,增强了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有助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3、有助于促进政府生态责任履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一种特殊的资源环境审计,国家可根据各级政府编制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准确把控各地自然资源变动情况,做到“事前预警、事中提醒和事后评价”,同时为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有助于督促政府履行生态责任。 三、当前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 1、资源环境审计主体单一 我国的资源环境审计是由政府主导的,审计主体是政府审计机关,而内部审计部门与社会中介审计组织很少参与,降低了资源环境审计的覆盖面、效率和影响力。此外,资源环境审计常被认为是审计机关一个部门的工作,尚未与国土资源、农林水利、海洋渔业等各部门之间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信息尚未实现真正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源环境审计的有效开展。而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资源环境审计主体已经逐步向多元化结构转变,例如,美国的资源环境审计主要依靠美国审计总署和环境保护总局,体现为国家审计机关和资源与环境保护部门共同作为审计主体(白恩泽,2017);日本资源环境审计由政府审计部门、社会审计机构和企业内部审计共同参与,且均发挥重要作用。我国要促进资源环境审计的深入开展,也必须摆脱单一审计主体的局限。 2、资源环境审计内容不全面 我国对于资源环境的审计内容仍以资源环境专项资金为主,这使得资源环境审计受到一定的思想、范围的限制(徐晓艳,2017)。据笔者统计,自国家审计署2003年12月发布第1号审计公告起,截至2017年12月,与资源环境审计事项有关的公告仅有37份,且资源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内容以财务审计为主,缺乏对资源环境合规问题、绩效问题、责任问题的审计。而美国、荷兰等国家已经普遍推行了环境绩效审计,评估环境资金的投入和产出是否遵循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原则。说明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的深度不够。此外,我国资源环境审计范围也有死角,一些重要的领域如海洋资源审计、核安全与辐射审计、大气污染防治审计、生物多样性审计等尚未涉足。 3、资源环境审计评价标准不完善 一套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对资源环境审计的实施非常重要。尽管近年来我国颁布了《水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但缺少具体明确认可和规范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法规,我国的《审计法》中,也没有资源环境审计的内容和详细实施办法,使资源环境审计的开展缺少法律支持,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遭到质疑。另一方面,我国尚未构建统一的资源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审计机关在进行资源环境审计的过程中,只能参照审计署或者其他省市审计机关的同类审计项目中的评价指标体系成果,或者被动的借用被审计单位行业标准作为评价依据,很难客观、公正的提出评价意见,进行审计问题定性,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4、资源环境审计结果的运用不足 审计成果的运用无疑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点,而我国对资源环境审计结果的运用却明显不足。审计署在过去2003-2017年间共公布396份审计结果公告,与资源环境审计事项相关的有37份,仅占审计公告总数的9.34%,年均发布资源环境审计结果公告2.5份,但有的年份(如2005年和2008年)缺少资源环境审计结果公告,且许多资源环境审计结果是包含在当年其他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中,单独公告列示的比较少,说明资源环境审计结果公告的数量严重不足,资源环境审计实践明显落后于生态文明战略部署。此外,资源环境审计结果的公开缺乏反馈机制,往往将出具审计报告和整改建议作为工作的结束,而后续的问责和整改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跟踪落实,揭露出的问题出现屡查屡犯的态势。

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的发展现状与信息披露研究-初稿

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的发展现状与信息披露 研究-初稿

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的发展现状与信息披露研究 摘要 我国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变得日益突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个国策,而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环境会计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其实在很多企业的发展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的产生,是那些企业无法推脱的责任,因此企业应该想办法去保护环境,找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实现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企业里,应该去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对环境会计信息也得进行深处的研究,使得我国凸显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本篇文章是以上市的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为主要的研究,先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来入手,再根据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最后结合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看到自己的不足,再加上我国上市企业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完善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关键词: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目录 目录 (3) 引言 (1) 一、环境会计相关理论研究 (1) (一)环境会计概念 (1) (二)环境会计理论基础 (2) (1)可持续发展理论 (2) (2) 利息相关者理论 (3) (3)企业社会责任 (3) 二、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4)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7) 1.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缺乏性 (7) 1.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多样性 (8) 1.3 环境会计法规、准则、制度建设落后 (8) 1.4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环保立法和社会监督性 (9) (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分析 (9) 三、如何加强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10)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10) (二)加强外部审计和政府监督 (11)

环境审计论文

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环境审计论文 我 们 与 环 境 审 计 姓名:李梦昀 班级:审计131班 学号:139124132 指导老师:郑军

摘要: 环境审计是一个审计新领域,也是目前审计学界探讨的热点。虽然我国的环境审计工作已初显成效,但从理论研究到审计实践的各个方面尚存在大量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和解决。当前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资源环境审计越来越受到关注。个人作为国家的组成部分,在发展环境审计事业中具有着独特做,因此我们需要审视自身所负有的在环境审计发展中的责任。本文通过阐述开展资源环境审计的必要性,分析资源环境审计的现状,根据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环境审计分析。 关键词: 环境审计,我们与环境,责任与义务 正文: 1.环境审计概述 1.1环境审计定义 1.1.1定义内容 1.1.1.1广义 广义来说,环境审计是一个对环境管理的某些方面进行检查,检验和核实的过程。国际商会在专题报告中对环境审计的概念作了陈述,这一陈述得到了的普遍认同: “环境审计”是一种管理工具,它是对于环境组织、环境管理和仪器设备是否发挥作用进行系统的、文化的、定期的和客观的评价。 1.1.1.2狭义 环境审计既有其广义的一面,也有其侠义的一面。 从狭义来看,环境审计是指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为促进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由审计机关依据环境法规和政策,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被审计单位环境会计披露的环境管理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等信息所进行的监督、评价和鉴证。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日益受到各方的重视,资源环境审计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1.1.1.3地位 (1)环境审计既是环境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又具有监控和评价环境管理系统的职能。因此环境审计与资源环境相联系相作用。 (2)环境审计类似于内部审计,其本身既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反过来又具有评价内部控制的职能。环境审计包含于审计,但又是内部审计的扩展。 1.2环境审计背景 1.2.1产生背景 人类不断带来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前所未有的丰富与繁荣,然而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破坏,危及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在最近三十年中召开多次关于全球环境保护会议,并组织许多国家签定共同协议,对整治环境危害取得重要成效。 出于监督环保有效实施并实现预期目标的需要,环境审计继而产生,它体现了审计应有的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能,并取得若干成果。尽管如此环境审计也只是初步实施,若干重大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1.2.2开展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1.2.2.1理论 当今人们已经深深地认识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正在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但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环境审计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其一,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以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以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而环境管理是由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具体承担的,它们履行环境管理责任的情况如何,需要审计部门来鉴证。可见,作为社会控制机构之一的审计,是在更高一个层次上承担着环境管理工作,是对环境法规的遵循和环境管理系统运行的充分有效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最终目标是促进

浅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研究

浅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研究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为新的审计模式,是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拓展的新领域,必然要符合审计基本理论结构框架,本文将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和特征开始讨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并尝试构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框架。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 风险导向审计的定义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计活动,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业务进行评价进而提高业务效率,帮助机构实现目标。”靳建堂(2005)在《风险导向审计初探》一文中指出,风险管理审计是建立在全面风险管理基础上的一种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这种方法作为成功的全面风险管理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关注企业的经营目标、管理层的风险承受度、关键风险衡量指标以及风险管理能力。高岩芳、魏哲妍(2005)等在《新COSO报告影响下的内部审计的新发展—风险导向审计内容与方法的构建》中指出风险导向审计的主体可以是国家审计机关,也可以是社会审计组织,还可以是内部审计机构,相比较而言,内部审计机构实施风险管理审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纵观上述学者对风险导向审计定义的研究,比较一致的认为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技术的革新,是一种新的审计模式,但更多的是从审计技术、流程和内容来阐述风险导向审计的定义。李璇(2007)指出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整合型内部审计模式是指在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内,企业各层级审计主体在优化配置基于全面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责、权、利,高效地实现审计目标的视角下,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企业内部审计资源、能力合理配置为基础,以公司各职能机构的有机协调为路径,以内部审计的管理机制创新为手段,以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企业文化在公司内的传播为核心,以实现企业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一种内部审计模式,它是企业内部审计系统的资源、能力、战略、环境、公司治理结构相互作用、结构优化、目标协调的集成系统化的结果。简言之,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整合型内部审计模式是对企业全面风险的一种管理监控模式。它既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要素和核心内容,也是其在当代时代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系统发展方向的集成表征,更是企业公司治理效率的结果。它不仅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生成和运行机理,而且特征显著。笔者认为,风险导向审计是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织部分,它以管理层的风险承受水平为出发点,以优化企业关键风险管理、确保风险控制在企业风险承受水平之内为目标,通过一套系统的、规范的方法,来确保经营者履行受托风险责任。风险导向审计的本质是确保受托风险责任全面有效履行的控制机制。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征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吸收了其他几种审计方法的优点,同时也考虑了关键经营目标、管理层风险承受水平以及关键风险计量和绩效指标。 1.系统性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企业风险管理的关键部分,在企业核心能力的生成和运行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生成是企业内部审计资源、能力和环境有效整合的连续一体化过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本身有其组成要素、结构及目标,具有复杂系统的显著特征。跨职能合作

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审计模式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审计模式研究 (1.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潍坊261035;2.潍坊盐业公司,山东潍坊261035) 目的是通过介绍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审计模式的概念,分析二者关系、我国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现存的几种内部审计模式,并分析各种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优缺点,选择一种科学、有效的最佳模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实现公司治理的目标。 标签: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模式 1 概念和定义 (1)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 狭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源于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指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合理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的制度框架。 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源于契约理论,不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它是通过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和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维护相关者的利益。 公司治理的目标由股东价值最大化向利益相关价值最大化的演变,使得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之一的内部审计的功能拓展了,它更为强调其保证与咨询服务功能,强调与审计对象的信任与合作关系,不是以单纯的监督者的面目,而更多的是以为各管理层服务的姿态,与审计对象一起,共同为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改进管理,提高效率。正如IIA指南工作小组所认为的:“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以增加价值、促进单位经营为基本指导思想,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提高单位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完成其目标;通过内部审计师建立的执业机构,促进专业技能,并发挥其优势。” 由此可见,现代内部审计的理念已经突破了传统企业模式下对内部审计认识的误区,内部审计目标已经从传统的“查错纠弊” 提升为“帮助组织增加价值”,这与公司治理的目标不谋而合。 (2)内部审计模式的内涵。 内部审计模式一般由审计定位与指导思想、审计基本方式、审计保证措施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内部审计定位决定了内部审计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又决定着审计工作的基本方式,审计保证措施促进审计指导思想、审计基本方式的贯彻执行,从而进一步体现内部审计的定位和作用。

中国环境会计研究现状与发展

中国环境会计研究现状与发展 摘要: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环境会计于20世纪70年代逐渐成为会计科学一个新的分支,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近二十年对环境会计的研究中,我们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国外目前在环境会计的研究方面已向环境会计准则与制度等方面纵深发展,我国对环境会计研究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如何发展环境会计的问题是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环境会计;发展;理论与实践信 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形成,环境会计开始进入我们的视线并成为一个新的会计分支,西方国家的会计界纷纷开展对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理论和方法,相关的国际经济组织和会计职业组织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推动其研究与实践。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会计界开始重视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与实务推进工作。本文回顾和评述近些年来我国环境会计工作的一些成果,并对未来其发展的方向提出一些想法。

一、通过近些年对我国环境会计问题进行研究界与实务界围绕环境会计问题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会计的本质。很多学者定义环境会计是从环境会计的理论依据、计量单位、职能目的等方面;有的学者则更为简洁的将环境会计的概念叙述为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这一说法被大多数学者们引用为阐述环境会计的概念和本质,开展环境会计核算的精髓之所在。 (二)环境会计的要素。现阶段我国环境会计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三要素论”的观点主要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和环境成本等要素。“四要素论”的主要观点有:环境支出、环境收益、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这其中有朱学义和方文辉认为包括资源价值、环境成本、环境收益和环境利润;李宏英认为包括环境污染损失、自然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保护收益。“五要素论”则认为环境会计要素是对环境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成本、损失、收益五类。“六要素论”认为环境会计的对象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环境收入、环境费用和环境利润。 (三)环境会计的对象。环境会计对象的最大特点 是增加了自然环境内容,特别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实

方案-我国绩效审计环境分析和政策选择初探

我国绩效审计环境分析和政策选择初探 '所谓审计环境,是指与审计有关的外部因素的综合。审计环境制约着审计的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审计对其所处的环境也具有反作用,当审计能够适应其环境需要时,就可以促进 发展和 进步;反之,则可能起到阻碍作用,并失去自身存在的条件。因此,研究我国绩效审计不能仅仅抽象地孤立地对绩效审计本身加以研究,而是要运用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将绩效审计放在其所处的特定审计环境中进行研究,才能揭示绩效审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对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和政策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1].构成审计环境的因素有很多,但对审计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及法律环境等,本文将侧重对中外绩效审计所处的不同政治、经济及法律环境差异加以剖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政治环境 目前,绩效审计开展比较好的国家多数是立法型审计模式,该审计模式产生于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审计机关隶属于立法部门,依据国家法律赋予的权力对政府行政部门实行有效的监督,以英美等国家为典型代表。绩效审计已成为英美等国立法机关加强权力监督和制约的有效途径[2]. 我国审计机关隶属于国家行政部门,是典型的行政型审计模式,这是由当时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决定的。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行政型审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绩效审计向纵深层次发展。从受托责任关系来看,绩效审计的委托者、审计者以及被审计者拥有同一隶属关系和共同的利益,审计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审计机关对本级政府层次的公共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难以进行评价和监督,发现了问题也难以对外披露。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但是,由于当前我国人大监督不到位、效果不明显,法律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力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法律规定的如质询、罢免和撤职等刚性手段很少运用,人大对政府预算的监督基本流于形式。因此,人大对我国绩效审计的推动作用还不是很明显。 (二)经济环境 当前,英美等多数国家实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减少政府干预,力图创建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国家审计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干预也较少。经过200多年的发展,西方市场经济运行规则趋于成熟和完善,财务信息相对真实和规范,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违规问题也日趋减少,传统合规性财务审计相应较少。因此,他们的国家审计更主要集中在关注创建高效廉洁的责任政府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3]. 我国国家审计诞生于 经济时代末期,当时,审计目标突出合法性,强调以行政处理处罚为手段,为维护国家 经济秩序服务,尚不具备开展绩效审计的条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市场经济 体制逐步建立,政企职能逐渐分开,这就为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国家审计的职能也将相应转变,客观上要求国家审计更多地关注政府部门管理和使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开展绩效审计的条件和时机逐渐成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社会信用体制尚未健全,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性不高,经济活动中还存在很多违法违规问题。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绩效审计还难以快速成为国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