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运动专题

地球运动专题

地球运动专题
地球运动专题

地球运动专题

一、七大规律与原理

(一)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规律

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点为零。

除极点外,任何地点都相等,约为15°/小时。

(二)地球公转速度规律

近日点(1月初)较快,远日点(七月初)较慢。

【例题】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

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

(三)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以每月大约8的速度在南北回归线间作周期性的往返移动。

(四)时间计算

①地方时的计算

②区时的计算

③跨时区的行程问题

关键:先把时间换算到同一个时区,然后进行计算即可。在同一个时区内,行程所用时间=到达时刻—出发时刻。

④新旧日期的计算

新日期:0时所在经线向东至180°经线。

旧日期:0时所在经线向西至180°经线。

关键:①指出0时所在经线和180°经线;②确定地球自转方向;③确定范围

【例题】广州(113°E)的陈先生到纬度大致相同的夏威夷(156°W)休假,飞机在北京时间5∶30 从旭日东升的当地机场起飞,降落到夏威夷时正值日落。据此回答11~12题。11.乘坐的飞机大约飞行了( )

A.6 小时B.8 小时C.10 小时D.11 小时

12.陈先生习惯在每天同时与在伦敦和悉尼(151°E,32°S)的两个女儿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已知其在伦敦的女儿当地时间6~9 时空闲,在悉尼的女儿当地时间18~21 时空闲。则其到达夏威夷后与女儿们联系的时间是( )

A.当地时间22~23 时B.当地时间19~20 时

C.当地时间21~22 时D.当地时间20~21 时

(四)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⑴季节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关键: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

【例题】我国“神舟六号”飞始于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许成功发射,17日凌晨安全返回。据此回答1~2题:

1.飞船飞行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逐渐减慢

B.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

C.赤道各地日出时,当地物体影子朝向西偏北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

2.飞船返回时,图9中各线能够表示全球昼长随纬

度分布规律的是

A .① B.② C.③ D.④

⑵纬度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

★关键: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直射的半球(北半球和南半球)

★迁移规律

I、昼长=24-夜长=(12-日出)×2=(日落-12)×2=昼弧度数/15°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教案:地球和地球运动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教案 地球和地球运动 一、高考展望 1、通过地球光照图及其变式,考查学生计算时间、判断昼夜长短等能力。 2、由单纯考查地球知识转向考查这些知识的应用,由单一视角切入向多视角综合考查转变。 二、知识总结 (一)地球知识 1.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低纬、中纬和高纬。南北半球划分。 (2)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用20°W 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二)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的方法 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中学生常见的经纬网图(图1)有以下三种形式: 侧视图俯视图圆柱投影图 图1 ①确定纬线与纬度 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纬度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增大。 ②确定经线与经度 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不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地球自转方向减少。 (三)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纬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赤道上经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因此只要知道了任意两地间的纬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 全球各地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因为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 赤道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最大,约为111千米,由于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

2018年高考真题之地球运动专题

2018年高考真题之地球运动专题 一、单选题 20(浙江省普通高校2018年4月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试题)18年2月8日,南天区出现流星雨。右图为当天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完成24、25题。 1.流星发亮的原因是流星体 A.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B.捕获太阳带电粒子 C.摩擦地球稠密大气 D.反射太阳短波辐射 答案: C 2.当天晚上,地球上能够观察到火星、木星、土星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 A 天津(2018年高考真题天津卷)广播电视塔(简称“天塔”)高度约415米。读图文材料,回答8—9题。 3.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A.5:00—7:00 B.8:00—10:00 C.12:00—14:00 D.15.00—17:00 答案: B 【解析】结合天塔位置示意图中天塔周围连接天塔道路的形状,再观察天塔景观照片中天塔周围连接天塔

道路的情况,可判断此时影子朝向西北,故太阳应位于东南,为上午,排除CD;北半球冬季,5:00多天津还末日出,而8:00—10:00天津无论冬季夏季,日影都朝向西北。选B。 4.拍摄到该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 A.1月15日到2月15日 B.3月1日到3月30日 C.5月15日到6月15日 D.10月1日到10月30日 答案: C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影长大约为天塔高度的一半左右,结合天津市的纬度(接近40°N)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据此选C。也可以结合图示信息,此时影长较短,水面无冰,结合天空云量较多等做初步判断。 下图(2018年高考真题江苏卷)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5.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答案: D 【解析】根据太阳视运动图,二分二至,太阳高度角最高的时候,太阳方位都位于该地的正南方向,所以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①所示节气,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其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的节气为冬至。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6.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 琼 B. 新 C. 苏 D. 赣 答案: B 【解析】根据①所示太阳视运动图和第1问可知,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23°,又因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可以假设当地纬度为α,则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为:23°=90°-(α +23.5°),该地纬度约为43.5°N,琼、新、苏、赣四个省级行政区,琼、苏、赣三省的纬度均低于40°N,43.5°N横穿新。故B选项正确,A、C、D项错误。 下图(2018年高考真题海南卷)示意海南岛的位置。读图,完成12~13题。

【精品】高考地理复习地球的运动专题训练

2009高考地理复习地球的运动专题训练 读图,当地球运动到A点时,回答1~2 题。 1.广州 A.昼长夜短B.炎热多雨 C.东北风盛行D.风高物燥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B.亚洲高压强大 C.南极上空极光艳丽 D.地中海天气晴朗 解析:1.CD.一般而言,在没有标明南、北极的情况下,按从北极上空俯视来做,因此图中A处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此时北半球各地夜长昼短,我国处在冬季,广州盛行东北风,进入少雨的季节。 2.AB。在冬季亚欧大陆受冷高压控制,气温比海洋偏低,等温线往南凸。而南极上空出现极昼现象,不可能看见极光;地中海地区冬季温和多雨。 右图为某地某时的星空简图。图中大圆表示地平圈,小 圆表示恒星P视运动转迹(其高度角为20°),文字表示 星空图上的方向。读图完成3~5题: 3.此时,观察者所在的位置及天顶附近的恒星名称分别 是是 A北极点B南极点C北斗α星D北极星 解析:AD。从图示方向可以判断。 4.从地球上看恒星P运动的运动方向为 A顺时针B逆时针C自西向东D自东向西

解析:BD。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天空中的天体相对自东向西运动. 5.如果,恒星P为太阳,此时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0°地点的纬度位置是A、0°B、40°NC、70°ND、20°S 解析:AB。从题意可知,北极点的太阳高度为20°,太阳应直射20°N,因此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0°的地点为0°或40°N. 6.假如地轴与黄道面相交的角度为90°

,那么当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全球任何地方得到的太阳热量相等 B.沿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存在偏向现象 C.全球任何纬度都昼夜平分 D.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无四季变化 解析:CD.根据题意,地球将直立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将始终直射在赤道上,全球各地将在一年中昼夜始终等长,正午太阳高度也不变。而太阳辐射随纬度升高递减,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由自转产生的,其偏转现象依然存在。 下图中三个圆圈表示某时刻太阳高度的等值 线,Ⅰ、Ⅱ、Ⅲ分别是60°、30°、0°。读图 完成7~8题: 7.若⑤点的地理位置为(83°N ,40°E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③地位于西半球 B .此时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 C .①②⑥地位于同一纬线上 D.④⑤⑥地位于同一经线上 8.若O 点地理位置为(0°,180°),叙述正确的 是 A .此时北京时间是8点 B .此时①、②两地的日期相同 C .此日⑤、⑥两地的昼夜长短相同 D 。此日⑤地的昼长大于⑥地的昼长 解析:7、AB 从图中信息和已知条件,可以得出此时太阳直射点O 点地理坐标为(23°N 、40°E ),北极点应位于③与⑤之间,因此③点的经度与⑤点互补,为140°W ,③地位于西半球。太阳直射23°N ,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8、AC 。若直射点为(0°,180°),此时东12区为12点,北京时间为8点,①、②分别处于180°的两侧,日期不在同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9、下列有关地球的假想正确的是() A .若黄赤交角增大一度,则北寒带范围减小两度 B .若地球无磁极,则地球处处都能见到极光 C .若地球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则恒星日大于太阳日 D .若近日点与远日点出现的时间互换,则南北半球的温差显著 解析:BC.黄赤交角扩大N °,热带和寒带扩大2N °,温带缩小4N °

地球运动专题

周六专题训练(一)地球运动部分提升训练A卷 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实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读图完成1~2题。 1.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2.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 A.1小时40分钟B.2小时20分钟C.3小时20分钟D.4小时40分钟下图为a和b两地同一日期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X、Y分别为两地最大太阳高度,且Y的取值范围为0°~46°,据此回答3~5小题。 3.若X=70°,则Y必定为 A.0°B.20° C.40° D.0°或40° 4.若X=60°,则a地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 B.长江三角洲 C.青藏高原D.华北平原 5.若X=67°,且b地位于西伯利亚地区,则此时 A.长江入海区正值咸潮多发季B.武汉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C.巴西高原一片枯黄D.北京香山红叶正值最佳观赏季节 下图是经纬网图,已知M地位于赤道,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此刻,图中70°纬线以内为极昼,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读图回答6~7题。 6.此刻,太阳直射 A.世界著名渔场B.热带沙漠地区 7.图幅范围内 A.此刻,绝大部分地区是黑夜 B.此刻,各地在同一日 C.此日后,各地白昼逐渐增长 D.此季节,N地原野一片枯黄 下图中OP、OQ分别表示某地二至日的正午

树影长度,读图回答8~9题。 8.当地的纬度位置为( ) A.0° B.11°S C.20°N D.67°S 9.该地树影最长的日期( ) A.当地昼短夜长 B.南欧正值雨季 C.华北落叶纷飞 D.北极极光绚丽 下图为“世界经纬线展开示意图”,图中AS虚线代表晨昏线,D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同时也是GF的中点;阴影与非阴影部分分别代表6日和7日两个不同的日期。读图完成第10~11题。 10.此时甲地地方时为( ) A.7日21时 B.6日9时 C.6日21时 D.7日9时 11.关于该图的说法,准确的是( ) A.AS线为晨线 B.BC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C.赤道上西半球的白昼长于黑夜 D.赤道上东、西半球的白昼长度之比为23∶13 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甲),回答12~13题。 12.在下列各组节气中,北京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

2010.11.10地球自转公转和日照图专题

地球自转公转和日照图专题 二、考点梳理 (一)自转运动: 1、方向、周期、速度: (1)方向:三种方向(在北极俯视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在南极俯视地球,顺时针自西向东;侧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 (2)周期:两个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 扩展思维:用圆盘演示另三种情况时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关系。 A、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西向东时:恒星日>太阳日(23小时52分8秒) B、当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 C、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24小时) 结论:当自转与公转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当自转与公转不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3)速度: 角速度:每小时转过的角度。ω=3600/24小时即150/小时或4分钟/10,南北极点除外处处都相等。 线速度:每小时转过的弧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V= 2πcosΦ R(周长)/ 24小时(时间) 结论: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2、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作图判断:侧视、俯视、立体图、各种变式图等。判断晨线和昏线。(图略) (2)产生地方时差 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每隔经度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 时区:国际上划分时区的方法。规律:

A、全球共有24个时区,东西各12时区,东西十二时区合为一个时区。 B、每个时区都跨经度15度。 C、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度 D、东边的时区比西边的时区时间早 E、算时区:经度数/150 (四舍五入) 区时:每个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为区时。区时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 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乌鲁木齐时间:新疆采用的东六区的区时。 世界时:0度经线上的地方时。 日界线:原则上规定1800经线为日界线,但实际的日界线是曲折的 ★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是1800 和零时经线 中国跨五个时区:(东五——东九) (730E——1350E) (3)产生偏向 作图分析: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情况。(图略) *分析偏向对地理事物产生的影响: 影响大气环流和大气运动(举例说明:气旋与反气旋、大气环流); 影响大洋环流(举例:太平洋);影响河流的冲刷、堆积 (4)影响地球形状:三轴椭球体 (二)地球公转 1、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1)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2)公转轨道与速度 特点: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太阳照射南半球。 每年7月初过远日点,公转速度慢,太阳照射北半球。 影响: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长于冬半年的时间。 北极点的极昼天数(186天)比南极点的极昼天数(179天)长7天。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1)地球倾斜着围绕太阳公转,倾斜角度为66034′。 (2)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 (3)黄赤交角和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关系为互余 ..。 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以一年为周期) 在各种图上会画出黄道、赤道,标出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图略) 3、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高考总复习】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地球的运动专项练习 5分钟训练 1.长江口泥沙不断堆积,若干年后,崇明岛将和____________________岸相连。 2.下列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①地方时②对地球形状的影响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④黄赤交角⑤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⑥昼夜现象⑦昼夜交替现象 A.①②⑤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⑦ D.①②④⑤⑥ 3.二分二至日指什么时间?二至日与近日点、远日点是不是相同的日期? 10 分钟强化类训练 图1-3-1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读图回答1—2题。 4.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图1-3-1 5.若AB弧表示2010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B点为零时,则100°E 的区时为() A.2月28日13时40分 B.2月29日13时40分 C.3月2日14时00分 D.2月28日14时00分 读图1-3-2,完成6—7题。 6.图中c代表的节气出现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此季节北京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B.此季节新加坡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C.此季节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D.此季节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小值图1-3–2 7.图中b代表的季节出现时,下列城市的昼长最长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海口 D.济南 8.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B.地球成为略扁的球体 C.四季的形成 D.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9.太阳直射的地方() A.昼夜等长 B.昼长夜短 C.昼最长,夜最短 D.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10.读“地球公转轨道图”(图1-3-3),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字母S标出太阳的位置。 (2)在图中画出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图1-3-3 (3)在A、B、C、D、E、F六点中,近日点为_________点,每年_______月初地球经过此点;远日点为_______点,每年______月初地球经过此点。夏至日为________点,冬至日为_________点,春分日为________点,秋分日为__________点。 (4)A、B、C、D、E五点公转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__________。 11.读图1-3-4和图1-3-5,完成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运动专题突破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运动专题突破训练 一、选择题 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 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 【解析】根据地球公转方向(逆时针)可以判断该示意图为北极上空投影图,甲为近日点(1月初),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由甲到乙期间太阳由南半球向北移动,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从图中可以判断地球在甲位置时,处于近日点附近,北半球为冬季,黄河流域为枯水期,南极昆仑站正值极昼时期,潘帕斯草原一片葱绿(南半球为夏季),因三峡水库处于枯水期,水量较小,流速较慢,水质较清。 【答案】 1.B 2.C 右图中A、B两地同在40°N纬线上,读图回答3~4题。 3.若北京时间同一时刻两地杆影的指向如右图所示,则可知B地位于A地的() A.东南方B.西南方 C.正东方D.正西方 4.若图中A地某日正午的杆长和影长相等,则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A.5°S B.5°N C.23°26′S D.23°26′N 【解析】此刻,A地的杆影指向正北方,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A地的正南方;而此时B 地的杆影指向东北方,说明此时的太阳直射点位于B地的西南方。又知A、B两地位于同一条纬线上,故B地位于A地的正东方。图中A地某日正午的杆长与影长相等,即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在A地所在的40°N纬线以南45°的地方,即5°S。 【答案】 3.C 4.A 托勒密大约于公元90年出生在希腊。下图是他描述的成角日晷仪,它被用来测量太阳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据此回答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确定当时黄赤交角大约为() A.24°11′B.22°51′ C.23°26′D.23°51′ 6.当日晷仪指针如α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好望角附近风平浪静 B.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船只逆风逆水 C.华北平原处于返盐的季节 D.印度此时盛行东北季风 【解析】5题计算即可,360°××≈23°51′。 6题当日晷仪指针如α所示时,时间为4、5月或7、8月。好望角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风平浪静应是当地夏季,时间为1、2月份左右。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船只由于大西洋表层海水流向地中海,不可能逆水。印度盛行东北季风时是冬季。华北平原返盐的季节是春秋季,有这种可能性。 【答案】 5.D 6.C 下面是某地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7~8题。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专题练习题

1 地球的运动专题——选择题(一) 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90°W ,89°S B.80°E ,40°N C.10°E ,1°S D.180°,71°N 2、下图中,不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3、每年“五一”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向北移动 C.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 4、下列地理现象,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①昼与夜 ②昼夜更替 ③长江入海的河道逐渐向南迁移 ④极昼和极夜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关于太阳高度的正确叙述是 A.昼半球各地太阳高度都大于0度 B.晨昏线上,太阳高度小于0度 C.某一地点,一天中太阳高度不会发生变化 D.纬度高的地方太阳高度总是较大 6、在酒泉向正东方向发射的火箭,由于地球的自转,火箭实际飞行的方向会 A.向北偏 B.向南偏 C.向东偏 D.向西偏 7、如果黄赤交角变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大 B.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 C.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变大 D.温带范围变大 8、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一年中升旗时间最早的日期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据此回答下列9~10题: 9、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A.66°34′ B.23°26′ C.45° D.90° 10、该地纬度可能是 ①23°26′N ②21°34′N ③25°26′N ④68°26′S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下左图是一幅经纬网图,在ABCD 四点中,最早沐浴到新世纪阳光的是 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 12、下中图为昼长时间变化曲线图,4条曲线所代表的地区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列是 A.abcd B.cadb C.dcba D.bcad 13、下右图是一年中不同节气晨昏线图,在北半球按季节更替次序排列顺序与图幅相符的是 A.a 冬至b 秋分c 夏至d 春分 B.a 夏至b 秋分c 冬至d 春分 C.a 冬至b 春分c 夏至d 秋分 D.a 夏至b 春分c 冬至d 秋分

地球运动专题练习

地球运动规律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重达3.8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 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相比嫦娥三号,嫦娥四号 的落月难度更大。嫦娥四号奔月、环月、落月整个过程的控制, 特别是近月制动和落月的过程,没有重来的机会,对系统可靠性 有着极高要求。上图为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示意图。据此完 成1~3题。 1.与月球正面相比,月球背面更加崎岖不平。其主要原因是( ) A.月球背面多火山爆发 B.月球背面能量释放导致月面剧震 C.冲向地球的流星体多撞击月球背面 D.月球背面昼夜温差更大 2.相比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的落月难度更大。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嫦娥四号探测器重量更大 B.落月过程地面控制更困难 C.月球背面光线昏暗 D.月球背面温度变化极大 3.与月球正面相比,在月球背面进行深空射电探测具有一定优势。这种优势可能是月球背面( ) A.不受地球无线电信号干扰 B.尘埃物质更少 C.处于黑夜,便于观测 D.表面更干燥 磁纬度是地球磁场坐标的要素之 一,磁极点的磁纬度为90°。距磁极点 约30°以内的范围常出现极光,这个区 域称为极光区。下图示意地球磁纬度分 布。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便于游客观测极光的最佳地点 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极光之都”费尔班克斯 (64°50′N,147°43′W)最适宜观测极光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下图中的4条曲线反映R地某日近地面观测的辐射和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其中,太阳总辐射强度 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总辐射强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与支出辐射差额的强度。读图, 完成6~8题。 6.影响R地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变化的主 要因素有( ) ①太阳高度②气候类型③地形特 点④地表温度⑤云量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7.图中曲线与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 气温度、地表温度依次对应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甲、丙、乙 8.此次的观测地点和时段可能是( ) A.西欧平原,3、4月份 B.撒哈拉沙漠,7、8月份 C.青藏高原,5、6月份 D.准噶尔盆地,10、11月份 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在俄罗 斯境内的11座城市举行,北京时间6月16日,王先生看到了好友 小李在索契(43°35′N,39°43′E)比赛现场发布的微信朋友圈信 息(见右图)。据此完成9~10题。 9.世界杯足球赛期间,索契( ) A.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B.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C.日落前的物体影子朝向正东 D.日落前的物体影子朝向东南 10.据图推断小李发布信息时的当地区时大约是( ) A.6月15日10:30 B.6月15日21:30 C.6月16日00:30 D.6月16日02:30 下图为7月份某地观测者通过观测、记录下来的太阳运行示意图。据此完成 11~13题。 11.图中日落的方位是( ) A.西北 B.西南 C.正西 D.正北 12.观察者所在半球及昼夜长短状况是( ) A.北半球,昼长夜短 B.北半球,昼短夜长

地球运动专项训练

地球运动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日北半球某纬线上不同经度的太阳高度分布规律,读图回答1~5题。 1.此刻,北京时间为( ) A.3:20B.9:20 C.15:20 D.21:20 2.该纬线可能是( ) A.0°B.23°26′N C.66°34′N D.75°N 3.此日,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B.北京日出方向为东偏北 C.甲、乙两地太阳高度最大值均为15°D.巴西高原呈现草类茂盛的景象 4.此日某时刻,该纬线上的甲、乙两地的太阳高度均为15°,则甲、乙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为:A.小于3300km B.等于3300km C.大于3300km D.无法确定 5.一架飞机从甲地飞往乙地,其最短航线的方向应为() A.先东北,后东南B.先西北,后西南 C.先向北,后向南D.向西方向 假设图右图表示某纬线圈,A、B、C为该纬线圈上的三点,其中AB弧为昼弧,ACB为夜弧,据此回答6~8题。 6.图中C处日出时间为( ) A.2时B.5时C.8时D.10时 7.在图示时刻,假设B点的经度为30°E,则全球新旧日期的面积之比是: A.1:1 B.3:1 C.4:1 D.5:1 8.此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 ①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地区的潜水为一年中的最高值 ②牧民把羊赶到天山森林带以上的牧场放牧 ③澳大利亚正值小麦的收割季节④拉普拉塔河进入枯水期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读右图,图中AB为昏线,回答9—10题。 9.此时全球太阳高度最大的地方是: A.90°E,23°26’N B.90°E,23°26’S C.90°W,23°26’N D.90°W,23°26’S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北京时间是2点B.正是去南极考察的最好时节 C.66°34’N正是极昼D.我国广州市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 11.从C到B,最短的路程的走法是: A.沿CAB弧B.沿CEB弧C.沿CDB弧D.沿CFB弧 12.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于当地时间8日19时飞越晨昏线上空。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飞机飞越的是图中的(②)

地球运动及日照图的判读专题练习

地球、地图及日照图目标测试 2011年10月21日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关于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体是人的肉眼可以看见的各种星体 B.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 C.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不属于天体 D.地球是个普通天体,它与太阳系中的其它行星没什么不同 读右侧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并已知a

2019年中考地理专题试题训练二地球的运动(含解析)

专题训练二:地球的运动 一、单选题 甲和乙两位同学一起合作来演示地球的公转,如图1所示。读图1、图2,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 1.关于演示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不对的是 A. 甲代表太阳,乙代表地球,乙围绕甲运动 B. 甲平举的胳膊代表太阳直射光线 C. 乙斜举的胳膊代表赤道,四个位置倾斜角度不变 D. 乙一直面朝一个方向,因为地球公转的时候不自转 2.如图2所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再过半年,地球将运动到图1中的位置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将于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欧洲区域的11座城市中的12座球场内举行,这将是全球球迷的狂欢盛宴。有中国球迷已经制定了熬夜观看赛事电视直播的时间表;完成下列各题 3.2018俄罗斯世界杯举办期间:

A. 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 B. 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 C.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 北半球昼长夜短 4.首场半决赛于7月11日莫斯科时间21:00开赛,即北京时间: A. 7月11日16:00 B. 7月11日凌晨2:00 C. 7月12日凌晨2:00 D. 7月11日凌晨23:00 5.造成北京与莫斯科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地球公转 B. 纬度位置差异 C. 地球自转 D. 海陆位置差异 6.如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圆圈表示纬线,直线 表示经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点比③点早看到日出 B. 此时刻②点的白昼比①点长 C. 从③点沿经线不改变方向可以直接到达②点 D. ④点的经纬度是(23.5°S,90°W) 7.凌日和冲日是两种天文现象。太阳系中的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 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一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所谓的冲日,通常是指在地球上观察的行星和太阳的位置相差180度,即该行星和太阳分别在地球的两侧,行星、地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某行星凌日图

地球运动专题训练

地球运动专题训练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回答1-3题。 1. 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A.东半球赤道上 B. 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C. 西半球赤道上 D. 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2. 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 A.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3. 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 A.1万千米 B. 2万千米 C. 3万千米 D. 4万千米 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古代越瓷贸易船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完成4-5题。 洋 度 印 丁 丙 乙 甲 洋 平 太 明州(宁波) 广州 海 中 地 图例 城市 河流 航线 07001400㎞ 第1、2题图 沙地教育 SHA DI JIAO YU 4.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 ①缩短路程②增加运量③减少货物破损④增强贸易灵活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 A.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 B.乙处借船右后方来风作动力 C.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 D.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 6.右图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则乙位置太阳高度为 乙 甲 地面 第11题图沙地教育 SHA DI JIAO YU A.47° B.43° C.23.5° D.21.5° 1996年我国与M 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 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 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图2示意M 国的位置。据此完成7~9题。 7. 中资企业在M 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的主要目的是 A. 满足我国需求 B. 拓展国际市场 C. 提高技术水平 D. 增加当地就业 8. 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下列国家中,M 国中资企业的产品首先应销往 A. 美国 B. 日本 C. 澳大利亚 D. 法国 9. 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 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地时间的 A. 8:00~9:00 B. 11:00~12:00 C. 14:00~15:00 D. 17:00~18:00

地球的运动专题训练题

地球运动的特点 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运动 1. 下图中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如果下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则甲点位于乙点的() A.东南方B.西南方C.东北方D.西北方 1. C[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丁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与经度的变化矛盾。 2.B[由图中的箭头可以判断,该图是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根据图中的位置,可判断甲点位于乙点的西南方。 知识点二地球的公转运动 读“太阳日与恒星日比较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A、B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B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C.A的时间是24时3分56秒 D.B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 4.下列关于A、B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地球公转方向不变,自转方向相反,则B的时间比A长 B.若地球公转方向相反,自转方向不变,则B的时间比A长 C.A和B的时间不同是由于A时间内,地球多自转了59′ D.北斗七星绕北极星360°的视运动周期为一个A 3.D 4.D[B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A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北斗七星绕北极星360°的视运动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即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B。 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分析 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仅从地形因素分析,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方法技巧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有两点:一是纬度。纬度越低,速度越大,南北纬60°约为赤道的一半。二是海拔。海拔越高,速度越大。 (1)A(2)A[第(1)题,从图中的指向标看,该区域自南向北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不断减小,这说明南为较低纬度,北为较高纬度,符合北半球的情况。据数值大小可确定在中纬度。第(2)题,a处线速度介于870千米/小时和900千米/小时之间,b处线速度介于840千米/小时和870千米/小时之间,a处线速度大于b处,且a、b位于同一纬度,因此说明a处的地势高于b处。 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据此回答1~2题。 1.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C.太阳视运动的变化 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2.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联系的是() A.地球大气中的流星现象 B.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C.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 D.地球表面降水分布不均 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3~4题。 3.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B.乙→丙C.丙→丁D.丁→甲 4.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始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 1.B[由“南至”、“春分”、“北至”、“秋分”以及“急”、“损”、“迟”、“舒”、“中”可知,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2.C[由于地球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所以北半球夏半

中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地球的运动模拟训练(无答案)

专题二地球的运动 在暗室里,用电灯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如图2.14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该实验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更替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温度带的形成 2.P点此时正处在() A.日出时刻 B.中午时刻 C.日落时刻 D.午夜时刻 下列各图钟表所示的是同一时刻北京、东京、堪培拉、莫斯科四个城市的时间。读图,完成3~5题。 3.如果C图表示北京时间,那么表示莫斯科时间的是() A.A B.B C.C D.D 4.根据上题判断结果,若此时恰为莫斯科日出时间,则澳大利亚() A.东部降水多 B.沿海港口封冻 C.正值牲畜出栏期 D.昼长夜短 5.根据北京时间与其他三个城市时间的差别,可得出() A.莫斯科位于西半球 B.堪培拉位于东半球 C.东京位于北京的西边 D.北京与莫斯科相差三小时 图2.15是“地球公转到某位置时地球上昼夜状况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6~7题。 6.当地球公转到图示位置时,我国传统节日中 与之比较接近的是() A.清明节 B.端午节 C.春节 D.中秋节图 7.此时,M地的状况是() A.处于夏季 B.有太阳直射 C.昼长夜短 D.处于黄昏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16),完成8~9题。 8.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甲处时,这一天为北 半球的()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9.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 是() A.地球的形状 B.昼夜更替 C.太阳的东升西落 D.四季的变化 烟台的小明善于观察,一年中,他在不同时期观察并记录了当地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如图2.17)。据图完成10~11题。 10.四幅图中有一幅是冬至日的记录图,该图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11.图示的光照现象() ①是由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②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③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④与太阳的东升西落有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15年2月13日,马刺队与火箭队的常规赛于当地时间20时在纽约(西五区)开始。CCTV-5的现场直播时间及太阳直射点在图2.18中所处的位置分别是() A.2月13日9时① B.2月12日9时② C.2月14日9时③ D.2月14日9时④

专题4地球运动教学设计

专题4 地球的运动 一、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征——方向、周期、速度;黄赤交角。 地球自转与公转对地球环境产生的影响——昼夜交替,地方时与区时,自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及四季的划分。 2.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是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之后,是说“地”的开始,在教学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专题围绕“人地关系”进行阐述,使学生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地球运动与地理环境及许多地理现象的形成息息相关,本课题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正确认识地球上有关的地理现象和之后的专题教学奠定了基础。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科学性强,学生掌握的难度大。特别是地球运动的意义,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读图理解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与线速度;读图理解时区的划分,学会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知道日界线及其意义;判断地球上任意一点的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2. 能够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说出近日点和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的不同;能够运用黄赤交角示意图,说出黄道面与赤道面以及地轴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媒体演示,说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说明四季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并理解时区的划分和计算,用数学方法完成相关的计算。 2.通过地球公转运动演示图及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和昼夜长短示意图等,让学生让学生观察、质疑、思考、总结,进一步表达、领悟、获取本课涉及的自然规律知识。 3.通过参与和体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比较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时差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辨析等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现象的兴趣,培养科学求实的态度,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地方时和区时的换算,地球自转偏向力及其影响;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2.难点:地方时和区时的换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黄赤交角的存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变化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安排 共3课时 五、学情分析 (1)学生通过初中地理学习对经纬网等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通过高一的学习,在数学和物理的已有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地球运用所需的空间想象力,但水准还不高,困难还是有的。 (3)作为高二新课程,大部分学生对于地理学习有较好的探究兴趣。 六、教学方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情境创设和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教师主导下进行读图观察、比较归纳、案例分析并参与四人间的小组讨论。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首先展示一幅不停自转中的地球图片作为引入“地球自转”这一内容。 【设计思想】开门见山地将较为抽象的自转概念以直观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 (二)新课教学 1.从物理学角度描述地球自转的三个要素——方向、周期和速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