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一 如何编制课程纲要

专题一 如何编制课程纲要

专题一 如何编制课程纲要
专题一 如何编制课程纲要

专题一课程开发技术:如何编制课程纲要设计思路课程开发,也叫课程发展,是一个似明白又不太明白的词。

在新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下,教研室应成为地区一级课程发展中心,教研员应成为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专业领导者,因此,课程开发应该是教研员的专业活动领域,

如何编制学期或模块课程纲要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教研员能够(1)明确课程开发的概念与范畴

;(2)熟悉《学期课程纲要》的编写要点;(3)能够区别教学观与课程观,以便于自己能在课程视域下开展自己的工作。本专题设计了两个课时的研讨内容,旨在对课程开发作一澄清,以便于后续的讨论有一个基本的共识。

本专题核心的研讨问题有三个:

1.课程开发:是什么?

2.如何编制《学期课程纲要》?

3.如何审议《学期课程纲要》?

核心问题/

1:课程开发:是什么?

1.1 何为课程?就课程开发而言,难理解的是“课程”而不是“开发”一词。

课程是什么?我想先讲一个故事:我问一位初中化学老师,新旧课程有什么变化,该老师回答我:与95年版相比,01年版的化学教材演示实验从84个变成80个;知识点还是31个,减了3个,加了3个。想起前段时间语文界在讨论“鲁迅的选文多啦少啦”的问题

……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对课程的理解存在问题,把课程当作教材了。因此课程改革就是教材改编,就是知识点的增与减,“课程改革就是少啦少啦多啦多”……我们先从字面上去理解,所谓课程就是用“课”的方式规范、引导学生学习的“进程”。那么“课”要具备那些要素呢?时间、学生、教师、有目标、有计划……从专业的角度去理解,

作为一门课程,必须至少满足下列四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要素或问题:

明确的目标(期望学生到哪里?)

适切的内容(需要用什么作为载体?)

有序的实施(怎样带学生去那里?)

恰当的评价(如何确定他们已到那里了吗?)只有一致性地回答了上述四个问题,

才能称得上课程。因此,教材不是一种完整的课程,只是一种内容载体,是课程的一个文本;知识或经验都不是课程,还需要用“课”去加工……一种完整的课程不仅是在文本上的回答,

应需要在实践中回答,文本课程只是实践课程的一种准备,一种规划与设计,就像造房子需要图纸加建造,吃饭需要点菜加吃……

1.2课程有哪些性质?

由于课程涉及用“课”的方式规范、引导儿童的学习过程,因此涉及谁来决定儿童的课程、儿童的课程应该是怎么样的、课程到底对儿童有何影响等问题,因此课程至少具有下列的性质:

民主性:因为儿童是谁的?是国家、社会、学校、家长、教师、儿童自己……因此决定儿童的课程的主体一定是多元的。

开放性:因为儿童与生俱来就是有差异的生命个体,儿童又是发展的,生活背景与经历又不一样的,因此儿童的课程一定是开放的。

科学性:

教育就是影响人的活动。为什么要影响人?通过什么影响人?如何影响人?影响到什么程度?这些就是课程问题。课程就是诞生于科学主义思潮盛行的背景下的,因此课程的另一重要性质就是科学性,即基于证据的教育活动,如上的四个问题就反映了这一点。教育往往关注“应然”,而课程关注的是“实然”,因此教育是一个专业,课程也是一个专业。千万不要以为懂教育就是懂课程,课程需要实践的证据。

1.3 何为课程开发?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从无到有”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课程开发过程。如新课程方案中增加了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新增了一门“通用技术”课程等。

“从粗到精”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课程开发过程。如校本课程就是从原来的选修课、活动课等发展而来的。 “从外到内”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课程开发过程,如怎样将预设的教育目标落实到学生身上。“从上到下”的角度来看,如将国家课程标准变成学生的素养或能力,教师如何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进行备课,然后上课,最后看看学生习得的东西是否符合课程,这就是国家课程校本化,也是一种课程开发过程。

归纳一下,课程开发,简单地说,某一主体发展出一种方案或活动,并将这一方案或活动赋诸行动,使得外在的教育目的转变成学生的学习结果或素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大概可以描绘一下课程开发是什么:

(1)谁来开发课程?国家、地方、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都可以作为开发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合作小组。

(2)课程开发的范围有哪些?有一项活动、单门课程、一类课程(学习领域)和所有课程。

可以是开发课程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是开发课程整体。

(3)课程开发的类型有哪些?因程度不同又可分为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等类型。

(4)课程的最终形式有哪些?可以是方案、纲要、教案;可以是课程标准、教材、活动;也可以是作业设计、命制题目、编制考卷……基于这样的认识,教研员的所有工作都是在课程开发领域的。教学观与课程观的差异就在于,教学观可能只关心怎么教或/和教什么,

而课程观一定要关注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与教到什么程度,而且要一致性。有必要提一下,课程规划、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的关系。

课程开发概念框架

1.4教研员为什么需要学习课程开发?

国家课程政策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地方一级必须承担国家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责任,即如何将国家课程地方化,最终落实到校本化。这样,教研室应成了地方一级课程发展中心,即如何将国家课程发展成为本地的课程;教研员就是课程开发员,有时是自己开发,有时是指导教师开发课程。 教研员专业化的要求。

基于上述认识,教研员的责任就是与教师一道,将国家课程发展成为本地的学生课程。因此教研员的专业活动,简单地讲就是课程开发,其角色就是专业的课程领导者。

1.5教研员不了解课程开发会带来什么问题?制造“两张皮”,上课不基于国家课程标准,过度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只考虑“原原本本”地执行,而没有考虑到课程的开放性。

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工作是国家课程开发的一个部分,而强行推行自己的“课程产品”,过度权威。长期的点状工作导致点状思维,缺乏系统思考,如很容易将教师的工作理解为“教教材”,或只关注“怎样教”,而没有一致性思考另外三个课程问题。 只关注“课”而不关注“课程”,很有可能就会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核心问题

2:如何编制《学期或模块课程纲要》?

2.1《课程纲要》的界定 通常,教师比较擅长写的是教案,但是,《课程纲要》却很少听说。 课程是复杂的专业活动,一定需要事先做好规划,我们把一个学期或模块的学科课程规划称之为课程纲要。课程纲要很能体现一个教研员或教师的课程素养与能力。《课程纲要》是以大纲或提纲的方式一致性地回答该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问题。

2.2 《课程纲要》的基本结构

先呈现一份结构上比较完整的课程纲要。 一份课程纲要,在结构上一般包括:

(二)《课程纲要》呈现格式

1一般项目:

学校名称;科目名称;开发教师;课程类型;课时;日期。

课程元素:

–课程目标:源于课标与学生研究;4-6点,每点1-3句;兼顾三维目标;指向关键结果的表现;叙写规范

–课程内容:基于目标、学情、条件处理教材,有逻辑地选择与组织相关的知识或活动;课时安排合理等

–课程实施:方法与目标匹配;围绕学生的学习表现;创造丰富的、促进的情景;提供多样化的支持等–课程评价:设计基于目标的作业;评价结果的解释与目标相匹配;相关评价政策清晰且可行等

所需条件:需要学校提供什么样的条件

《课程纲要》的具体意义包括:

(1)有利于教师的思考从“一节课”走向“一门课程”,即系统地思考;有利于教师审视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之间的一致性,形成课程意识。

(2)有利于教师整体盘点开设这门课程的资源与条件,即原先教学进度表的功能。

(3)有利于学生了解该课程的全貌和相关的课程评价政策。

(4)有利于学校将国家课程校本化与质量管理。

2.3 如何确定、叙写课程目标

提供一些实例……

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因此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学习目标、课时目标都是一回事,不能一节课既写教学目标,又写学习目标。

叙写目标就是为评价服务的,因此目标总是小于教育结果的,它不是教育结果全部,而是教育结果中可评价的那一部分。

目标的确定有两条路线:一是内容标准+学情分析,这主要指国家课程校本化;二是学生研究+社会需求+专家建议,这主要指校本课程的目标确定。

目标的数量:一个学期的目标一般只要4-6条,

每条最好2-3句话。

目标叙写的ABCD法则:

主体是学生,因为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

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清晰、可测量,不然,成了“正确的废话”;

行为条件就是为了便于评价附加的,例如通过16课时的学习,增强审美的兴趣。

行为程度也是为了便于评价而设置,意在通过一定课时的学习后,至少三分之二学生可达到的水平。它既不是高标准,也不是低要求,而是量力而行。

学期目标与课时目标只是具体化的层次差异,其叙写法则是一样的。

2.4如何依据目标有条理地组织课程内容?

要点:当前课程内容的无组织现象:个人经验;依赖教材;拼凑。组织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作为基本的线索。基本的原则: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从整理到局部;从具体到抽象。学科逻辑和心理逻辑的相互转化。根据这些原则,有条理地分配一个学期或一节课的时间。

关于“用教材教”。如果目标不清晰,倡导“用教材教”是十分危险的,很有可能会把当然教师在处理教材时的“深挖洞,广积粮”也当作“正确的做法”。

2.5如何依据目标确定教与学的方式?

当前为何出现“为活动而活动”“为合作而合作”,原因就是教师只关注教学方式的改变,

而没有把教学方式的变革与目标结合起来来考虑。目标决定教与学的方式,决定实施手段。在阐述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来说明……

2.6如何依据目标实施评价?

评价涉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如何命题、编制试卷一定要依据学期目标。

因为目标决定评价,这是评价的第一原则。

评价首先是检测目标是否达成,以便于教师作出后续的教学决策,其次是复习或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再次是考虑评价主体的多元与评价方式多样的问题。《课程纲要》还需要清楚地告知相关的评价政策:如最后是百分制还是等级制?百分是如何构成的,与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测验有关系吗?学生可不可以免学不免考?

提供几个实例并作分析。

核心问题3:如何审议《课程纲要》

3.1审议人员的构成?教师编制的《学期或模块课程纲要》,需要进行审议,以保证质量,

也确保学校课程建设的持续性。

审议人员一般由学科教研组长、专家教师、校长,有条件的话邀请学科教研员、学科专家、课程专家等参与。

3.2审议程序

(1)组建审议小组;

(2)明确审议的基本原则与要点;

(3)小组民主审议,并记录书面审议结果;

(4)向当事人反馈审议结果。

3.3审议要点

对《学期课程纲要》的审议主要关注:

第一:结构是否完整?如一般项目是否完整;课程要素是否齐全;是否以大纲的方式呈现

第二:课程要素:

目标:来源于课程标准、教材与学情研究;4-6条,指向关键表征;对三维目标的关注;便于检测;叙写规范

内容:依据目标处理教材;课时分配合理;可得到资源的利用实施:依据目标选择教学方式;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可行性

评价:依据目标设计评价任务,与关键目标的对接;对过程与结果的关注;相关评价政策一定要清晰。

一致性:关键目标的线索;

第三,所需要的条件或资源是否具备?等等。

专题一:

作业根据本专题所学的知识,请你自己组建或参与2-4人的团队,合作撰写一份某一学科的《学期或模块课程纲要》(至多2500字)。并根据上述的审议要点提出至少300字的审议意见。

课程纲要编写

二郎庙小学“课程纲要”编写历程 之初步探索 本学期,我校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科课程建设,提高教师对学科教学的整体规划能力,确保课程目标的落实,深入推进道德课堂的构建,组织与培训教师撰写了《课程纲要》,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理论与实践都表明,教师从写“教案”、“教学进度表”到撰写“课程纲要”是提高教师课程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一、关于《课程纲要》的内涵和意义 《课程纲要》是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学材、校情、学情编制的、体现学科各种课程元素的计划大纲,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 编制《课程纲要》,就是对一个学期或一个模块、一个单元所要实施的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也就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对一定时期内的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研究和分析教与学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编制和使用学科《课程纲要》,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课程实施的目标与内容,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需条件,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审议、管理与评价。 二、关于“课程纲要”的编写 本学期以来,我校在编写“课程纲要”的教研工作方面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阶段。 暑假,教研室领导利用多媒体课件,围绕“课程纲要”内涵和编制意义、“课程纲要”的构成要素、“课程纲要”的叙写格式、及编写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等内容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全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我校每位教师谈了学习的心得和体会,对细化解读课标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不仅充分认识到了《课程纲要》的编写对于促进自身学习、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而且对新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有了全新的思考。培训之后,学校立即成立了由教学校长、教务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的编制学科《课程纲要》指导小组,组织和带领教师再次学习研究、实践探索,通过校本教研、专家指导等形式,逐步掌握编制学科《课程纲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学校为单位,制定了具体的编制意见,统一编写格式,指导教师编制和使用《课程纲要》。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在新学期开学前一周必须通过个人独立钻研,编写出一份任教学科的学期《课程纲要》,在新学期的第一次上课时,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让学生知道本学期本学科的课程教学计划。 第二阶段,尝试编写“课程纲要”。 (一)、认识《课程纲要》的构成要素 通过培训学习,我们认识到课程纲要完整的体现了课程元素,《课程纲要》的构成要素包括: (1)一般项目:学校名称、课程类型、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课时。 (2)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毛线编织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

毛线编织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毛线编织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巧手学编织》 课程类型:选修设计教师:王新燕、刘剑 适用年级:五至六年级 课时:每周一节课历时间;一学期 一、课程简介: 1. 毛线编织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世界盛行的手工艺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喜爱 和重视。毛线服装既具有美观、轻柔、保暖、耐穿、弹力强等优点,更是一种具有装饰美的衣着;毛线编织物柔软、光洁、润滑,既可以是装点家居美化生活的理想装饰,还可以是车上和人们随身携带的精美小饰 品。 2. 毛线编织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在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的同时陶冶了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心灵手巧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学生平时难得有机会自己动手编织自己喜爱的东西,开设这一课程,通过一系列手工编织活动,培养他们的耐心、细心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美好的未来。 二、课程目标: 1.通过丰富多采的毛线编织,使学生能初步分辨各种毛线、各种编针,学会和掌握手工编织的基本针法,会编织简单的饰品。陈晓燕朱新华 2.通过毛线编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3.通过毛线编织,使学生感受美,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享受劳动的快乐感,同时家长需在物质上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 三、实施措施: (1)、注重安全知识的教育 毛线编织需要用针,而毛衣针是一种尖锐的东西,容易刺伤别人,特别是眼睛。而小学生初学编织,手法笨拙,容易无意伤害别人。要教育孩子们小心用针,同时防范受到别人的伤害。 (2)、营造愉快学习的氛围 在少儿毛线编织教学中,我们一开始就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理解孩子的思想,采用人性化的教学,努力创造宽松愉快的氛围,此时此刻,教师的一言一行、每一个表情、甚至每一个眼神,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时,你一定要表现出亲和力,不要吝惜你温和的语言和灿烂的笑容,让他从你的眼神里感觉到你发自内心喜欢他,使他认为你是值得交往和信赖并能够给他带来快乐的朋友。 (3)、明确熟能生巧的道理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谓熟能生巧,而学习编织更是如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初学握针,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条件也不一样,有的条件好,有的可能就差一些,所以,我们要针 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不要揠苗助长。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没有感觉到学习的困难,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信心倍增。 四、课程内容:

如何撰写《校本课程纲要》

如何撰写《校本课程纲要》 教师层面的校本课程方案,其编制技术与教学方案的编制技术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校本课程方案更加关注总体上的课程目标,教学方案更加关注比较具体的教学目标,而目标表述的技术则是相同的。 校本课程的方案有详案和略案之分,从丰富教学方式和学校实际情况来考虑,我们更多地主张校本课程的方案采用略案的形式,给教师和学生都留下更多的活动余地。 确定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须按一般格式编写所开设课程的详尽的《课程纲要》。大致说来,教师层面的校本课程方案应该包括两个基本部分:一是一般项目,二是具体方案。一般格式如下:●一般项目 开课教师/教学材料/课程性质或类型/学习时限(建议18或36学时,即1-2学分)/授课对象 ●具体方案或内容 1.课程目标或意图陈述(要求写4~6点;必须全面、适当、清晰;涉及目标的三大领域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排序;涉及选择哪些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建议(含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4.课程评价建议(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下面节选江苏省锡山高中吴伟昌、许中华老师的校本课程方案,供参考: 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感受吴文化 授课对象:高二学生 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任选课 教学材料:自编纲要(共18讲) 授课时间:一学期(每周1课时,共18课时) 具体方案: 一、课程目标 1.感受吴文化(人物、歌谣、山水、语言等),提高人文素养。

2.经历吴文化研究步骤(选题、搜集、整理、利用各种吴文化资料,形成吴文化研究成果)。 3.选取有关吴文化的某个问题进行探究。 二、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 第三讲吴地人物研究之一 教学目标: 描述吴地状元、杰出人物的基本特点。 教学方式: 教师主讲,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学要点: 1.科举考试种种(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2.状元的由来。 3.吴地状元四特点(会元状元连元多、同门状元形成一大景观、状元门类广而全、状元中堪称杰出的大家多)。 4.吴地状元多有其源,勤奋好学是主因(勤奋苦读、经济繁荣、越、藏书盛行)。 第四讲吴地人物研究之二 教学目标: 描述泰伯首开吴文化的情况;列举无锡、苏州两地状元的基本情况。 教学方式: 学生搜集资料、信息,小组讨论,教师指点。 教学要点: 1.泰伯首开吴文化。 2.无锡地灵人又杰(无锡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蒋重珍,明末状元周廷孺修撰《康熙字典》的状元王云锦)。 3.状元辈出姑苏城(唐代“五子登科”门第状元归仁翰、兄弟状元归仁绍、父子状元归仁泽、状元归黯、明代状元吴宽、清代状元陆肯堂)。 4.查阅、搜集信息,整理和积累资料。 第五讲吴地人物研究之三 教学目标: 描述常熟、上海两地状元的基本情况。 教学方式: 学生搜集资料、信息,小组讨论,教师指点。 组织形式:

课程纲要学习笔记

课程纲要学习笔记 王燕舞 课程开发技术:如何编制课程纲要 设计思路 课程开发,也叫课程发展,是一个似明白又不太明白的词。在新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下,教研室应成为地区一级课程发展中心,教研员应成为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专业领导者,因此,课程开发应该是教研员的专业活动领域,如何编制学期或模块课程纲要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教研员能够(1)明确课程开发的概念与范畴;(2)熟悉《学期课程纲要》的编写要点;(3)能够区别教学观与课程观,以便于自己能在课程视域下开展自己的工作。 本专题设计了两个课时的研讨内容,旨在对课程开发作一澄清,以便于后续的讨论有一个基本的共识。本专题核心的研讨问题有三个: 1.课程开发:是什么? 2.如何编制《学期课程纲要》? 3.如何审议《学期课程纲要》? 核心问题 1:课程开发:是什么? 1.1 何为课程?就课程开发而言,难理解的是“课程”而不是“开发”一词。 课程是什么? 我想先讲一个故事:我问一位初中化学老师,新旧课程有什么变化,该老师回答我:与95年版相比,01年版的化学教材演示实验从84个变成80个;知识点还是31个,减了3个,加了3个。 想起前段时间语文界在讨论“鲁迅的选文多啦少啦”的问题……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对课程的理解存在问题,把课程当作教材了。因此课程改革就是教材改编,就是知识点的增与减,“课程改革就是少啦少啦多啦多”…… 我们先从字面上去理解,所谓课程就是用“课”的方式规范、引导学生学习的“进程”。那么“课”要具备那些要素呢?时间、学生、教师、有目标、有计划…… 从专业的角度去理解,作为一门课程,必须至少满足下列四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要素或问题: 1、明确的目标(期望学生到哪里?) 2、适切的内容(需要用什么作为载体?) 3、有序的实施(怎样带学生去那里?) 4、恰当的评价(如何确定他们已到那里了吗?) 只有一致性地回答了上述四个问题,才能称得上课程。 因此,教材不是一种完整的课程,只是一种内容载体,是课程的一个文本;知识或经验都不是课程,还需要用“课”去加工…… 一种完整的课程不仅是在文本上的回答,应需要在实践中回答,文本课程只是实践课程的一种准备,一种规划与设计,就像造房子需要图纸加建造,吃饭需要点菜加吃……

编写课程纲要的要求

构建道德课堂建设 之《课程纲要》的编制 郑州市中原区汝河小学

构建道德课堂建设之《课程纲要》的编制 1、什么是课程纲要: 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具体地说,它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或相关教材、教参追哪些的,体现某种课程原色的计划大纲。 简单地说,即升级版的教学进度计划。 2、课程纲要和教学进度计划的不同: 教学进度计划:一周起始时间、教学内容、课时量。 课程纲要的内容: (1)学校名称、课程类型、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课时。(一般项目) (2)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重点内容) (3)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的条件。(附加) 3、课程目标: 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课程标准的分解以及对学生的研究及对教材和其他现场资源的分析。 具体撰写的要求有:全面、适当、清晰,一般用知识点来描述,目标涉及三个维度,特别是认知要求。 (1)知识点的形式: 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 (2)课程目标怎样编写: 举例识字写字的目标: ①学会本学期要求会写的200个生字,会认200个生字(课程标准识字写字中的目标2及教参中教学要求1);能运用多种方法积累、识记生字(识字写字目标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自学自查,注意辨析同音字、音近字、多音字和形近字,逐步提高认字、识字能力(识字写字目标3)。 ②积累本册教材中学习的词语,按要求积累其他词语,不断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运用中能辨别词语的不同意思,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的作用,部分词语能学习运用(阅读目标3中的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练习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义)。 ③凭借钢笔字和毛笔字教材,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学习用毛笔写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做到写字姿势正确,保持“三个一”,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识字写字目标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4、课程内容: (1)指的是依据课标对教材的内容及相关资源进行的一定选择与组织。 以语文为例,指的就是我们的 <单元专题 <主要内容:课文和学习园地。 <单元训练重点:导读和交流平台里安排的一些学习方法和表达方法、写作方法等。 <课时安排:即一个单元多少个课时。 (2)举例: 学期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市教育局中小学课程纲要编制意见

中小学课程纲要编制意见 一、明确学科课程纲要的内涵和意义 课程纲要是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校情、学情编制的、体现学科各种课程元素的计划大纲,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编制课程纲要,就是对一个学期或一个模块、一个单元所要实施的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也就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对一定时期内的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研究和分析教与学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编制和使用学科课程纲要,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课程实施的目标与内容,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需条件,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审议、管理与评价。 二、把握学科课程纲要的基本结构与内容 课程纲要不同于教学进度表,课程纲要完整的体现了课程元素,而教学进度表只是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简单安排。课程纲要的构成要素包括: (一)一般项目:学校名称、课程类型、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课时。 (二)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灵魂。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课程标准的分解和对学生的研究、对学材及其他教学资源的分析。

具体要求是:全面、适当、清晰;目标要涉及三个维度,特别是认知要求。 课程内容:是指依据课程目标对学材的内容及相关的资源进行一定的选择与组织,教师要从总体上把握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依据课程标准、学材及现场学习资源进行设置。 课程实施:是指如何更好的实施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涉及学习主题,课时安排,教与学的方法等。 课程评价:是指选择与课程目标匹配的评价方式,以获得学生实现目标的证据,包括过程作业与模块、单元测试。 (三)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的条件。 三、落实编制学科课程纲要的有关要求 编制学科课程纲要,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学材,准确把握课程的地位和价值,明确本学期的课程安排与整个课程安排之间的逻辑关系,处理好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四个课程元素。要分析学情,详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编制课程纲要,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学习责任的承担者。学科教师要在新学期开学前一周通过个人独立钻研,编写出一份任教学科的学期《课程纲要》,并在备课组、教研组内进行交流研讨、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本备课组教师共同使用的课程纲要。课程纲要一经形成,就应成为学科教学的纲领。每一课时的教学应依据课程纲要来设计,使学科教学、学生学习、教学评价围绕课程纲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科教师应在新

专题一 如何编制课程纲要

专题一课程开发技术:如何编制课程纲要设计思路课程开发,也叫课程发展,是一个似明白又不太明白的词。 在新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下,教研室应成为地区一级课程发展中心,教研员应成为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专业领导者,因此,课程开发应该是教研员的专业活动领域, 如何编制学期或模块课程纲要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教研员能够(1)明确课程开发的概念与范畴 ;(2)熟悉《学期课程纲要》的编写要点;(3)能够区别教学观与课程观,以便于自己能在课程视域下开展自己的工作。本专题设计了两个课时的研讨内容,旨在对课程开发作一澄清,以便于后续的讨论有一个基本的共识。 本专题核心的研讨问题有三个: 1.课程开发:是什么? 2.如何编制《学期课程纲要》? 3.如何审议《学期课程纲要》? 核心问题/ 1:课程开发:是什么? 1.1 何为课程?就课程开发而言,难理解的是“课程”而不是“开发”一词。 课程是什么?我想先讲一个故事:我问一位初中化学老师,新旧课程有什么变化,该老师回答我:与95年版相比,01年版的化学教材演示实验从84个变成80个;知识点还是31个,减了3个,加了3个。想起前段时间语文界在讨论“鲁迅的选文多啦少啦”的问题 ……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对课程的理解存在问题,把课程当作教材了。因此课程改革就是教材改编,就是知识点的增与减,“课程改革就是少啦少啦多啦多”……我们先从字面上去理解,所谓课程就是用“课”的方式规范、引导学生学习的“进程”。那么“课”要具备那些要素呢?时间、学生、教师、有目标、有计划……从专业的角度去理解, 作为一门课程,必须至少满足下列四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要素或问题:

郑州市中小学教师学科课程纲要编制指导意见

郑州市中小学教师学科课程纲要编制指导意见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科课程建设,提高教师对学科教学的整体规划能力,确保课程目标的落实,深入推进道德课堂的构建,现就中小学教师编制和使用学科《课程纲要》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学科《课程纲要》的内涵和意义 《课程纲要》是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学材、校情、学情编制的、体现学科各种课程元素的计划大纲,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 编制《课程纲要》,就是对一个学期或一个模块、一个单元所要实施的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也就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对一定时期内的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研究和分析教与学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编制和使用学科《课程纲要》,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课程实施的目标与内容,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需条件,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审议、管理与评价。 二、把握学科《课程纲要》的基本结构与内容 《课程纲要》不同于教学进度表,课程纲要完整的体现了课程元素,而教学进度表只是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简单安排。《课程纲要》的构成要素包括: (一)一般项目:学校名称、课程类型、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课时。 (二)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三)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的条件。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灵魂。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课程标准的分解和对学生的研究、对学材及其他教学资源的分析。具体要求是:全面、适当、清晰;目标要涉及三个维度,特别是认知要求。 课程内容:是指依据课程目标对学材的内容及相关的资源进行一定的选择与组织,教师要从总体上把握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依据课程标准、学材及现场学习资源进行设置。

方案-民国新学制历史课程纲要的编制及其价值取向

民国新学制历史课程纲要的编制及其价值取向 '民国新学制历史课程纲要的编制及其价值取向 1922年,在以实用主义 为核心的西方新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我国开始推行新学制改革。随后,全国教育会联合会 “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约请各科专家起草课程纲要。常乃德、徐则陵应邀分别编成初中历史和高中 史课程纲要,作为全国性历史课程的参考标准。新学制初、高中历史课程纲要是如何编制的?体现了怎样的价值取向?研究这样的问题,对于当今历史新课程标准的编制或修订,也许不无借鉴意义。 一、初中历史课程纲要及其特点 1922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在济南召开第八届年会,议决新学制改革方案,同时,组织了“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该委员会于同年10月、12月拟定了中小学各科课程要旨,反复请专家讨论各科目课程纲要,又经过次年4月和6月两次会议后,确定了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纲要规定,初中必修科目包括 科、言文科、算学科、自然科、 科、体育科六大科。历史课在社会科,但独立设置。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纲要》由历史学者常乃德起草。纲要说明初中历史课程的目的是:“1.研究人类生活状况之变迁,以培养学生适应 、制御天然的能力。2.启发人类的同情心,以养成学生博爱、互助的精神。3.追溯事物的原委,使学生了解现代各项问题的真相。4.随时以研究历史的方法指导学生,以养成学生读史的兴趣和习惯。”这几条反映出来新理念,显然受到新文化运动以来新史学思潮及新教育改革的影响,同时似乎也与起草人常乃德的历史教育观有着很大的关系。 常乃德认为:“历史既不是科学,又不是艺术,也不是伦理教条。然而他却须具备科学所需要的真、艺术所需要的美、和伦 所需要的善……真正的历史是要具备真、美、善三个条件的,缺一不可。”常氏持有“印象主义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既反对只注重浪漫主义历史学者强调的“美”(如兴趣),也反对只注重教训主义历史学者强调的“善”(如养成怎样的处世态度等),也不赞成只注重近代考据主义历史学者强调的“真”(了解所谓历史的真相)。换句话说,在常乃德的历史观中,历史及历史教育应该具备“真、美、善”三条件,是三者的结合。应该说,这样的历史价值观在纲要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譬如,第二条应该属于“善”的范畴,第三条和第四条的前半句应该属于“真”的范畴,第四条的后半句则应该属于“美”的范畴,整个纲要渗透着“真、美、善”的历史教育价值观。此其一。 其二,常乃德认为,历史教育首要的并不在“训练学生求真理的能力和方法”,“此不过一个副目的”;也不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站在美的观点来 的”。历史教育的主要目的或者说主要价值在群的方面,尤其是在建设群体意识的方面。可见,他虽然觉得“善”在三者中的核心地位,但这个“善”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资鉴”功能的局限,而赋予了新的含义。纲要的第二条,要求养成学生的同情心,以及博爱、互助的精神,就是常乃德认识到的“善”的目标——“群体意识”的养成与 。因此,常氏所列四条目的,第二条应该更为重要。 纲要采取中外历史合编,这是从来没有试验过的。这是为了“打破关于朝代国界的狭隘观念起见,初中历史编制宜取混合主义,以全世界为纲,而于中国部分,特加详述;使学生

如何撰写课程纲要

如何撰写《课程纲要》 为促进教师整体把握要实施的课程目标与内容,审视课程实施资源与条件,科学规划课程评价,实现有效教学,郑州市教体局下发了《郑州市中小学教师学科课程纲要编制指导意见》,并要在开学第二周对全市各中小学进行检查。为了我市中小学下学期更好的开展此项工作,下面我从学科《课程纲要》的内涵和编制意义,《课程纲要》的构成要素,《课程纲要》与“教学进度表”的区别,《课程纲要》的叙写格式,编制《课程纲要》的具体要求等几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理解。 一、《课程纲要》及其意义 (一)何为《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是指以纲要的形式呈现某门课程的各种课程元素。从广义来说,大到国家课程方案,小到教师写的教案或活动计划,都是课程纲要。狭义来讲,课程纲要是包含各种课程元素的某门学程的大纲或计划书。这里,主要取其狭义,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或指南和相关教材撰写的某学期某门课程(包括校本课程)的纲要。 所谓“学科课程纲要”,就是指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学材(教材)编制的某学期、某门课程、体现课程元素、指导学生“学”与教师“教”的计划纲要。 学科课程纲要与教案、教学进度表的主要区别在于:《课程纲要》完整地体现了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教案往往着重关注内容与方法,教学进度表主要包括教学时间与内容安排,只有进度,没有教学;只有课文,没有课程;只有教师,没有学生。教案和教学进度表都没有完整地体现课程的基本元素。 每位教师在新学期开学前一周必须上交一份任教学科在本学期 的《课程纲要》,并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分享与同行评议。在新学期的第一次上课时,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让学生知道本学期本学科的课程教学计划。 (二)《课程纲要》的意义 教师撰写《课程纲要》,必须考虑到课程的目标、相应的课时、学生背景分析、课程组织、实施的条件、学生评价以及各方面的总体协调等情况。正因为《课程纲要》的撰写要涉及到这些方面,因此《课程纲要》的撰写对教师、学生以及学校而言就有多重意义。 1.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实施的课程目标与内容 教师撰写《课程纲要》实际上也就是对将要实施的教学进行了整体设计。实践中,教师常常会犯这样一种错误,那就是非常清楚每个章节的知识点,但也往往忽略了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及课程的目标,从而失去了对任教学科的总体把握。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易使教师忽略了学科的本质特征和目的所在。在撰写本学期的课程纲要时,教师必须厘清本学期的课程在本课程中的地位与价值,

教师如何编制课程纲要

教师如何编制课程纲要 这个问题的提出源于美国大学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都要分发给学生一个课程要点。这个课程要点就是课程纲要。美国的大学都要求教师和他们的学生共享课程纲要。 所谓“学科课程纲要”,就是指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学材(教材)编制的某学期、某门课程、体现课程元素、指导学生“学”与教师“教”的计划纲要。学科课程纲要与教案、教学进度表的主要区别在于,课程纲要完整地体现了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教案往往着重关注内容与方法,教学进度表主要包括教学时间与内容安排,都没有完整地体现课程的基本元素。 当然目的很明确,让学生和老师都要清楚地知道以后的学习中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评价和授课是一致的,教授有其课程的自主性,有切实可行的导向性。从教学的意义上说,有较强的目的性。所以,出于借鉴和学习的目的,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提升教学质量,我市也正在推行中小学教师必须高质量地编制所任学科的《学科课程纲要》。并且作为一个学科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旨在促进学科教师专业化成长。既有利于学科教师整体把握课程目标与内容,又有利于学科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需条件,也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更有利于学校提升课程管

理水平,使学科教师变经验型教学为专业化教学、变非理性教学为理性教学的必然要求。 所以,编制《学科课程纲要》也就是从整体到局部回答3个问题的过程:1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学科定位是什么,整体目标,单元目标具体课时目标分别是什么?特别是没有自主评价权的学科教学,还要清楚统一测评时测什么,怎么测?),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学科教学突出的教学手段,方法方式有哪些?),3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设定什么样的跟踪监测方案,包括试题等)。 因此就要求必须把握好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这3个前提,否则《学科课程纲要》的编制设计就无从谈起。 由此编制《学科课程纲要》必须做到:1、熟悉课程标准2、熟悉所选教材3、明确测评方向(当地怎么测评,试题编制什么特点等)4、细化课时分配和课时目标5、分析学生特点,适当删减材料。 所以编制和完善《学科课程纲要》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作用。课程纲要是分发给学生的,应该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来编制设计,最好使用第二人称,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责任的承担者。同时明确每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和作用(对自己的成长以及必

编制《课程纲要》的科学方法

编制《课程纲要》的科学方法 课程是一种有计划的活动,《课程纲要》就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具体地说,它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或指南和相关教材撰写的、体现某门/种课程各种元素的计划大纲。 教师编制《课程纲要》,实际上就是对将要实施的教学进行整体设计,需要研究、分析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各方面因素,如课程的目标、相应的课时、学生背景分析、课程组织、实施的条件、学生评价等情况。也正因为如此,编制《课程纲要》对教师、学生以及学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实施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有条件;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审议与管理。 (一)课程纲要的构成要素 1、一般项目:学校名称、课程类型、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课时。 2、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3、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的条件。 编制《课程纲要》的关键环节是处理好四个课程元素。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灵魂,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课程标准的分解以及对学生的研究、及对教材和其他现场资源的分析。具体撰写的要求有:全面、适当、清晰。一般用4——6点来描述。目标涉及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认知要求。 课程内容是指依据课程目标对教材的内容及相关的资源进行一定的选择与组织,它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等,并要求教师明确所需相关学习资源是否具备。

课程实施是指如何更好实施上述的内容,以便于学生实现所期望的目标,它涉及学习主题/活动的课时安排,教与学的方式等。 课程评价是指如何确定上述的目标已经或者正在得到实现,采用什么样的评价任务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让学生表现更好。 (二)课程进度表与《课程纲要》的区别 课程进度表只有进度,没有教学。只有课文,没有课程。只有教师,没有学生。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课程纲要》完整体现了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教学进度表主要包括时间与教学内容的安排,没有完整地体现课程的所有元素。 (三)课程纲要的叙写格式: 1、按照上述的顺序呈现各个课程元素,一些没有课程标准作依据的课程设计经常采用这一方式,如校本课程的一些《课程纲要》。 2、按照目标——评价任务——学习活动来呈现的,即基于课程标准设计的课程纲要。它与课程内容与实施整合在一起作为“学习活 动”来呈现。

课程纲要的编写

课程纲要的编写 一、编写课程纲要的意义和作用 课程纲要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它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或指南和相关教材撰写的、体现某门/种课程各种元素的计划大纲。 教师编写课程纲要是对将要实施的教学进行整体设计,需要研究分析教学中所涉及的各方面因素,如课程目标、相应课时、学生背景分析、课程组织、实施条件、学生评价等情况。 课程纲要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实施课程目标与内容,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有条件,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有利于课程审议与管理。 二、课程纲要构成要素 (一)一般项目:学校名称、课程类型、设计教师、日期、适应年级、课时; (二)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三)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的条件。 课程纲要不是“教学进度表”。

课程纲要的叙写格式: 1.按照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来呈现。一般适用于一些没有课程标准做依据的课程设计,如学校课程的一些课程纲要。 范例:自然之谜 自然之谜课程纲要(青岛二中分校校本)

2.按照课程目标——评价任务——学习活动来呈现,即基于课程标准设计的课程纲要,将课程内容与实施整合在一起作为“学习活动”来呈现。

范例:《论语》的课程纲要 《论语》的课程纲要 一、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该模块属于“文化论著研读”系列,《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有关该系列“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的规定。(略) 二、学习目标 1.仔细阅读原文、注释和参考译文,圈划重点字词;借助工具书或其它注释本等,校核若干字词或句段的今译,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2.属于联系上下章和其它文献资料,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论语》的思想内涵,运用点评法,表达对课文内容和章法技巧的欣赏。 3.结合作者经历、社会状况、文化背景、时代思潮、前人研究成果等,形成有关孔子思想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的观点。 4.尝试运用随笔、小论文、读书报告会等方式,有条理地表达并于同学自己的人物评价观点,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经历。 5.背诵和默写指定的篇章,感悟孔子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和完美人格的追求,说出《论语》中最能影响自己的三句话。 三、评价任务 1.过程作业:随笔4篇,小组合作完成小论文1篇。 2.结果纸笔测试: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 四、学习活动(内容和实施)

小学科学课程纲要编制意见及样例

目录 1、中小学课程纲要编制意见 2、小学科学编制意见 3、小学科学课程纲要样例(三年级)

中小学课程纲要编制意见 一、明确学科课程纲要的内涵和意义 课程纲要是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校情、学情编制的、体现学科各种课程元素的计划大纲,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编制课程纲要,就是对一个学期或一个模块、一个单元所要实施的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也就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对一定时期内的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研究和分析教与学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编制和使用学科课程纲要,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课程实施的目标与内容,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需条件,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审议、管理与评价。 二、把握学科课程纲要的基本结构与内容 课程纲要不同于教学进度表,课程纲要完整的体现了课程元素,而教学进度表只是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简单安排。课程纲要的构成要素包括:(一)一般项目:学校名称、课程类型、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课时。 (二)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灵魂。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课程标准的分解和对学生的研究、对学材及其他教学资源的分析。具体要求是:全面、适当、清晰;目标要涉及三个维度,特别是认知要求。 课程内容:是指依据课程目标对学材的内容及相关的资源进行一定的选择与组织,教师要从总体上把握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依据课程标准、学材及现场学习资源进行设置。 课程实施:是指如何更好的实施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涉及学习主题,课时安排,教与学的方法等。 课程评价:是指选择与课程目标匹配的评价方式,以获得学生实现目标的证据,包括过程作业与模块、单元测试。 (三)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的条件。 三、落实编制学科课程纲要的有关要求 编制学科课程纲要,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学材,准确把握课程的地位和价值,明确本学期的课程安排与整个课程安排之间的逻辑关系,处理好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四个课程元素。要分析学情,详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编制课程纲要,让学生感到

如何编制《小学语文课程纲要》

如何编制《小学语文课程纲要》

如何编制《小学语文课程纲要》 依据教研中心的安排,从本学期开始,我们不再编写教学计划,取而代之的是《课程纲要》,每个学期开始要编写学期《课程纲要》,各单元还要编写单元《课程纲要》。什么是《课程纲要》?如何编写?下面我就把最近一段时间我的学习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一、《课程纲要》是什么? 一提到《课程纲要》这个词语,大家可能感到特别的陌生,同时,也感到距离我们一线教师很遥远。其实不然,所谓纲要就是纲领和要点,那么《课程纲要》就是我们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校情、学情编制的体现学科课程各种元素的计划大纲,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简言之,《课程纲要》就是对本册教材所进行的系统的前期规划,也可以说是整册教材的课程计划与安排。 它和我们平时叙写的教学计划有哪些不同呢?首先,《教学计划》是从教入手,制定的学习目标太笼统,行为主体前后不一致,有时是学生,有时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条件没有分析,没有教学评价的整体规划。而《课程纲要》是对一个学期课程实施的整体规划。,不仅考虑到怎样教,还要考虑到怎样评价,是以大纲或提纲的方式一致性地回答该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问题。《课程纲要》强调的是“学”,学是重中之重,是教学计划的一个提升。 二、为什么要制定课程纲要 1. 实现有效教学需要我们编制《课程纲要》。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犯这样一种错误,那就是非常清楚每课的知识点,往往忽略了课与课之间以及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及课程的目标,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有时会让我们失去对整个学期语文教学的总体把握。而学期初编制《课程纲要》,实际上也就是对将要实施的教学进行整体设计,需要研究、分析教学中所设计到的各方面因素,如课程目标、相应的课时、课程组织、实施的条件、学生评价等情况。也正因为如此,编制《课程纲要》有利于教师的思考从“一节课”走向“一门课程”,即系统地思考,有利于教师审视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之间的一致性,形成课程意识。 2、细化解读课标的深入需要我们学习编制《课程纲要》。 刚才徐琪老师通过新旧对比为我们做了深入的课标解读,我们如何用新课标的精神来教好旧教材,如何详细分解各年级的教学目标,也需要我们在学期初研读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对学期课程有个整体规划(学期课程纲要);在教学每一个单元前,对单元教学有个计划(单元课程纲要)。

关于学科课程纲要编制的指导意见

关于学科课程纲要编制的指导意见 根据郑州市教育局及上街区教体局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课程建设,提高教师对学科教学的整体规划能力,确保课程目标的落实,深入推进道德课堂的构建,现就教师编制和使用学科《课程纲要》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成立领导小组: 任务:采取校本教研和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和帮助教师编制和使用《课程纲要》,使教师逐步掌握编制学科《课程纲要》的方法,为规范教学行为,减轻不必要的学习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组长:谢同华 副组长:张国立、张花英、张续、张选民、王树强 成员:李谦信、郝松宝、朱玉梅、禹云亭、李莉、朱峰、李亚丽、魏虎林、贾延洲、岳卫东、樊明鹏 二、明确学科《课程纲要》的内涵和意义 《课程纲要》是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学材、校情、学情编制的、体现学科各种课程元素的计划大纲,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编制《课程纲要》,就是对一个学期或一个模块、一个单元所要实施的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也就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对一定时期内的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研究和分析教与学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 编制和使用学科《课程纲要》,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课程实施的目标与内容,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需条件,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审议、管理与评价。 通过编制和使用《课程纲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规划与设计能力,提高学校的课程管理与评价能力。 三、把握学科《课程纲要》的基本结构与内容 《课程纲要》不同于教学进度表,课程纲要完整的体现了课程元素,而教学进度表只是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简单安排。《课程纲要》的构成要素包括: (一)一般项目:学校名称、课程类型、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课时。 (二)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三)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的条件。 四、编制学科《课程纲要》的有关要求 编制学科《课程纲要》,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学材,准确把握课程的地位和价值,明确本学期的课程安排与整个课程安排之间的逻辑关系,处理好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四个课程元素。 要分析学情,详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编制《课程纲要》,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学习责任的承担者。学科教师要在新学期开学前一周通过个人独立钻研,编写出一份任教学科的学期《课程纲要》,并在备课组、教研组内进行交流研讨、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本备课组教师共同使用的《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一经形成,就应成为学科教学的纲领。每一课时的教学应依据《课程纲要》来设计,使学科教学、学生学习、教学评价围绕《课程纲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科教师应在新学期第一节课,与学生交流分享本学期学科《课程纲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本学期的课程教学计划以及评价形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期结束时,教师应根据课程实施情况,特别是学生的反应和意见,对《课程纲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校本材料。 五、如何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编写方案

《导学案》编写实施方案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抓手,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导航仪、。编制导学案要求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一课一案,实现问题前置,为学生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编写导学案的实质,就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二次开发);核心是“教材”变“学材”,解读课程标准的成果即生成导学案。 一、编写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意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使用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案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编写的基本环节 1、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学习后要了解、理解、掌握、运用有关公式、概念、要点,学到或达到哪些技能和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及问题解决探究的过程从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仔细挖掘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

目标要简洁、准确、全面,让学生明确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学到什么程度。 2、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就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知识链接:把本节知识内容放在学科中,已有那些知识为本节学习打下铺垫,为以后学习做了哪些准备。 4、学法指导:对学生学习方法、识记方法、理解角度、识图技巧、如何运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对疑难问题的提示,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重要指导。 5、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逻辑性、有效性,有内在关联,解决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前奏,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解决了重点问题,锻炼了思维,逐步学会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设计包括:一是自主梳理,以设置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关键词、易错易混点。二是互动探究,根据确定的重、难点设置多层次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给予必要的提示点拨。 6、学生反思:即归纳总结,可以对每一个知识点、一道题进行反思、也可以是对本节课的小结,通过得失,写在学案上,对学生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7、达标测评:试题设计要全面,有基础题、能力题、综合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