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暖通风及空调

采暖通风及空调

采暖通风及空调
采暖通风及空调

投标编号:

大唐鸡西B厂2×300MW煤矸石热电联产新建工程

勘察设计投标文件

第3卷技术部分

第1分卷工程技术方案

第11册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部分

黑龙江省电力勘察设计研究院

2007年3月哈尔滨

图纸目录

大唐鸡西B厂2×300MW煤矸石热电联产新建工程

勘察设计投标文件

第1分卷工程技术方案

第11册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部分

目录

1 概述 (1)

1.1 设计依据 (1)

1.2专业设计范围 (1)

1.3专业有关规程规范 (1)

1.4 设计原始资料 (1)

2 全厂采暖热媒及加热站 (3)

2.1采暖热媒及热源 (3)

2.2厂区采暖热网加热站 (3)

3主厂房采暖通风 (3)

3.1主厂房采暖 (3)

3.2主厂房通风 (4)

3.3主厂房电气设备通风 (4)

3.4主厂房其它通风 (4)

3.5主厂房负压吸尘 (5)

4.空气调节 (5)

4.1设计原则 (5)

4.2空调设计范围 (5)

4.3集中空调系统 (6)

4.4集中空调的防火排烟 (6)

4.5集中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 (6)

4.6其它房间空调 (6)

5.运煤系统采暖通风除尘 (6)

5.1采暖 (6)

5.2通风 (7)

5.3除尘 (7)

6.生产辅助与附属建筑采暖通风 (7)

6.1采暖 (7)

6.2通风 (7)

7.厂区采暖热网 (8)

7.1厂区采暖热网设计范围及原则 (8)

7.2厂区采暖热网管道敷设 (8)

1 概述

1.1 设计依据

1.1.1大唐鸡西B厂2×300MW煤矸石热电联产新建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文件(招标编号:CWEME0701JXSJ001)

1.1.2大唐鸡西B厂2×300MW煤矸石热电联产新建工程工程情况简介;

1.1.3大唐鸡西B厂2×300MW煤矸石热电联产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

1.1.4大唐鸡西B厂2×300MW煤矸石热电联产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1.1.5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火力发电机组相关设计规定及文件;

1.1.6工程标准及规范

本工程设计中执行《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火力发电厂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等技术规定,国家、行业颁布的其它与火力发电厂、集中供热等相关的规范标准和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规范标准。

1.2专业设计范围

本工程暖通专业设计范围:全厂采暖、通风、空调、除尘、厂区热网系统设计。

1.3专业有关规程规范

本工程本专业遵循的主要规程规范除1.1.7所列外,其余如下;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DL/T5035-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第2部分:煤尘防治》DL/T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DL5053-1996

1.4设计原始资料

1.4.1室外气象参数

地理纬度:北纬45?17'

大气压力:冬季99.18 KPa

夏季97.94 KPa

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23℃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17℃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26℃

冬季极端最低温度:-38.0℃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3.7 m/s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64 %

冬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西风33 %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26℃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30.1℃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3.3℃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77 %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 2.3 m/s

夏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西风11 %

1.4.2室内设计参数:

室内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的设计参数均按《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 5000-2000)及《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DL/T5035-2004)执行。空调各房间的温湿度及其它参数见表一。

表一空调房间的空气参数

表二机组设备散热量表

2.全厂采暖热媒及加热站

2.1采暖热媒及热源

2.1.1电厂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属集中采暖区。

2.1.2主厂房、运煤系统各建筑物采用蒸汽采暖,蒸汽参数为工作压力0.4MPa饱和蒸汽,温度152℃。汽源由热机经减温减压器供给,凝结水均采用凝结水回收器就地回收,全部用水泵打给化学,经化学除铁等处理后回收利用。

2.1.3除上述用蒸汽采暖的建筑物外,全厂其它采暖建筑物均采用热水采暖。供回水温度为110/65℃。热水由厂区采暖热网加热站供给。

2.2厂区采暖热网加热站

2.2.1在主厂房零米层设有厂区采暖热网加热站,向厂区内热水采暖建筑物供暖。加热站容量考虑本期及远期扩建等因素,按规划容量一次建成。

2.2.2加热站设计热负荷为10MW,供回水温度为110/65℃,循环水量192t/h。采用水-水换热,一级网热源为130/70℃热水,由热机热网首站供给。

2.2.3加热站采用全自动水-水换热机组,换热器按备用率75%选用2台板式换热器,每台换热器换热量为7.5MW;换热机组设3台热水循环泵,2台运行,1台备用。每台水泵流量130m3/h,扬程45m;换热机组稳压泵采用变频调速自动控制系统,定压点控制工作压力为0.40MPa,最大补水量30m3/h。采暖系统的补水水源为化学软化水。工业水作为备用水源。补水水源均接入站内的采暖补给水箱中。

2.2.4换热机组设有相关控制系统,可以对热水采暖系统的运行进行自动监测与控制。

3.主厂房采暖通风

3.1主厂房采暖

3.1.1主厂房采暖,冬季按维持室内+5℃设计采暖系统,不考虑设备散热量。采暖方式采用散热器与暖风机相结合的方案,并在经常开启的大门处设置热风幕。

3.1.2主厂房底层设置散热器和暖风机,运转层只设置散热器。散热器采用高频焊螺旋翅片管散热器。

3.1.3主厂房采暖根据室外温度及实际情况调节供暖设备的散热量,在正常情况下散热器满负荷运行,而可利用调节暖风机、热空气幕运行台数来调节散热量。

3.2主厂房通风

3.2.1汽机房,夏季采用自然进风,自然排风为主的通风方式,室外空气由底层、夹层及运转层进风窗进入,经各层的主要散热设备周围开设的格栅、检修孔、吊物孔等处,吸收室内余热、余湿后,热空气由设在汽机间屋面的屋顶通风器排至室外。自然通风量(含除氧间)为2.3×106kg/h。

为保证通风效果,在除氧间屋面设有玻璃钢防爆屋顶通风机,在夏季视温度变化,适当开启,进行机械排风。

冬季,根据室外温度变化,适当关小或关闭屋顶通风器和进风窗,保证室内温度。

氢冷发电机组的汽机间屋面设计了正常运行情况下的排氢风帽。

3.2.2锅炉房,夏季采用自然进风,自然排风的通风方式,室外空气由底层进风窗和紧身封闭层第一排窗进入室内,经各层地面通风格栅,消除余热、余湿后,由屋顶通风器排至室外。自然通风量

4.21×106kg/h。

冬季,根据室外温度变化,适当关小或关闭屋顶通风器和进风窗,保证室内温度。

屋顶通风器采用手动和电动相结合方式,屋顶通风器采用防结露、防雨、防爆电动型。

3.3主厂房电气设备通风

高低压厂用配电间、电缆夹层均采用自然进风,轴流风机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小时计算,轴流风机兼做事故排风机。

380V厂用配电装置室位于两炉之间,采用机械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室内保持正压。新风经新风机组过滤后送入室内,由轴流风机排出室外。380V厂用配电装置室室内设有干式变压器,通风量取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小时及排除干式变压器余热所需风量中的较大值。轴流风机兼做事故排风机。

蓄电池为免维护式,蓄电池室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全年连续运行。室内保持负压。风机及电机采用防爆式。通风机兼作事故排风机。同时设有风冷分体立柜式空调机降温。

柴油机室通风方式为自然进风,轴流风机机械排风。通风系统的风机、电动机均为防爆式。

3.4主厂房其它通风

化学加药间及药品库设有自然进风,轴流风机机械排风系统。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15次/小时计算。通风机及电动机均为防腐和防爆式,并直接连接。

位于主厂房零米层的中和泵房,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系。电梯机房设有机械送风、自然排风装置,室内保持正压。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小时计算。

3.5主厂房负压吸尘

根据《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2000的要求,为锅炉配备一套负压真空清扫吸尘系统,并兼管煤仓间皮带层清扫吸尘;除尘装置采用车载式负压吸尘装置。

4.空气调节

4.1设计原则

为了确保各种仪器、仪表及控制元件可靠运行,设置空调系统,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满足这些房间的空气参数要求,以实现发电厂的安全、可靠、正常运行。

4.2空调设计范围

本工程需要空调的房间有:集中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直流及UPS设备间、蓄电池室、化学仪表盘间及高温架间、通讯机房、输煤控制室、化学控制室、除灰控制室、继电气小间、化学热计量间、电气仪表室、测量仪表试验室、继电保护试验室、热工试验室等。

4.3集中空调系统

4.3.1集控室及电子设备间各采用一套集中式全空气定风量空调系统,夏季供冷,冬季供暖。空调机房设在集控室及电子设备间顶层。

4.3.2根据空调房间冷负荷,集控室及电子设备间空调系统各选用2台直接蒸发式空气处理机组,一台运行,一台备用。集控室空调系统每台空调机组额定风量8600m3/h,额定冷量39KW,额定热量40KW;电子设备间空调系统每台空调机组额定风量11500 m3/h,额定冷量50KW,额定热量30KW。空调系统的新风量按空调送风量的10%计算。

4.3.3空调机组设有如下功能段:新风段、回风段、回风机段、排风段、混合段、初、中效过滤段、中间段、表冷段、加热段、加湿段、送风段。空调机组表冷段采用制冷剂直接膨胀式空气冷却器。空调机组压缩机、冷凝器置于室外机中。机组加热方式为蒸汽加热,加湿采用电极式加湿器。

4.3.4集中空调系统气流组织采用上送上回系统, 经空调机组处理后的空气经风道、散流器等空调部件送入空调房间,回风经回风口、回风道回到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送、回风道设置在吊顶内。

4.4集中空调的防火排烟

集中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均设有消防高温排烟轴流风机及排烟防火阀。当空调房间内发生火灾时,及时关闭空调系统,切断空调机组与空调房间的联系,避免火种和烟气的传播。在确认房间内火已被扑灭且不能复燃的情况下,开启排烟防火阀和排烟风机,在负压状态下排烟。排烟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确认房间内的烟气已被排尽时,再重新启动空调系统。

集中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等空调系统的送、回风总管穿过空调机房的隔墙或楼板处

以及送、回风管穿过防火隔墙时均设有防火阀。

4.5集中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

4.5.1集中空调系统采用PLC(可编程序控制)控制系统。主要控制参数有温度、湿度、新风及回风量的控制、防排烟系统的自控等。

4.5.2自动控制系统除在各处的监控和控制设备外,在集控室设有一套微机及PLC控制器、打印机等附属设备,组成中央监控系统。监控装置通过通讯网络及各控制器(PLC)相连接,接收来自控制器的各种参数和信息,通过CRT画面为运行操作人员提供各种设备运行工况,运行参数及报警信息等,并有事件顺序记录、事故追记、打印等功能。

4.6其它房间空调

其它空调房间就地设置风冷分体式柜式空调机和壁挂式空调器。

5.运煤系统采暖通风除尘

5.1采暖

5.1.1运煤系统的栈桥、转运站、碎煤机室、地下卸煤沟等的供暖热媒为0.4MPa的饱和蒸汽,汽源来自主厂房的分汽缸,通过厂区采暖室外管网送到运煤各采暖系统。

5.1.2运煤系统采用钢管柱式散热器,在局部地点,如卸煤沟的外门设置热空气幕。

5.1.3运煤系统的采暖凝结水,分别通过设置在运煤系统各最低点的凝结水回收器,通过室外管网,输送至主厂房,统一与全厂其它蒸汽采暖凝结水汇总,输送给化学专业回收利用。

5.2通风

5.2.1运煤系统的地下建筑,设有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系统。

5.2.2火车卸煤沟设有机械进风、机械排风系统。

5.3除尘

5.3.1运煤系统的除尘是在对煤尘综合治理的前提下进行设计的。运煤系统的除尘按照室内空气含尘浓度小于10mg/m3,室外排放浓度小于120 mg/m3的标准设计。运煤系统采用机械除尘方式。所有除尘装置的除尘效率不小于99%。

5.3.2运煤系统的转运站、碎煤机室等各转运点均设置湿式除尘机组。除尘系统与相应的带式输送机连锁。

5.3.3煤仓间的每个原煤斗上设有一台湿式除尘器,除尘器的运行与犁煤器及带式输送机连锁,不配煤时定期运行,以使煤斗产生的煤尘或使煤仓存放的煤发出的可能引起爆炸的甲烷气体变得稀薄,并将其抽除干净。

5.3.4除尘机组排出的煤泥污水由水工专业统一回收处理。

5.3.5火车地下卸煤沟、碎煤机室、各转运站及煤仓间转运站运煤皮带导料槽出口处均设置喷水雾抑尘系统。

6.生产辅助与附属建筑采暖通风

6.1采暖

生产辅助建筑与附属建筑均采用热水采暖,热煤为110/70℃热水,热水来自采暖加热站,经厂区采暖室外管网送至各采暖建筑物。散热器采用钢制柱式散热器。

6.2通风

根据工艺要求,对散发有害气体和余热的房间均设有机械通风系统。

6.2.1化学建筑通风

化学联合建筑的酸库采用机械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新风经新风机组加热过滤后送入室内,由轴流风机排出室外。通风机及电动机均为防腐和防爆式。

化学酸碱计量间、酸碱泵间、药品库、酸碱库、化验室等均采用自然进风、轴流风机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通风机及电动机均为防腐和防爆式。

化学配电间采用自然进风、轴流风机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轴流风机兼做事故排风机。

6.2.2 电气建筑通风

220kV屋内GIS配电装置室采用自然进风、轴流风机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轴流风机兼做事故排风机。吸风口设在室内下部。通风设备、风管及其附件均考虑防腐措施。

除灰配电间由于位于炉后,采用机械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新风经新风机组过滤后送入室内,由轴流风机排出室外。轴流风机可兼做事故排风机。

6.2.3 水工建筑通风

循环水泵房采用机械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通风量按排除设备余热量计算。

预处理及综合水泵房、综合污水处理站、灰水回用水泵房、污水提升泵房、含煤废水处理站等均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

6.2.4其它未说明的通风房间的通风均按《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DL/T5035-2004的有关规定及工艺要求设计。

7.厂区采暖热网

7.1厂区采暖热网设计范围及原则

7.1.1厂区采暖管网设计范围包括厂区围墙内所有室外供暖管网的设计。

7.1.2热水管网采用异程闭式双管制。蒸汽供热管网采用单管式供热,凝结水采用加压回水方式。

7.1.3蒸汽管网的主干管管径按本期热负荷设计,热水管网主干管管径按规划总热负荷设计,一次建成。

7.2厂区采暖热网管道敷设

7.2.1室外供暖管网主干管及支管采用地沟敷设。

7.2.2局部热水管网支管采用架空或直埋敷设。

7.2.3管道热补偿采用自然补偿器及波纹管补偿器。保温材料采用岩棉保温管壳。

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验收规范(参考Word)

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验收规范 1 一般规定 1.1本章适用于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的施工与验收。 1.2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的施工与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被批准的设计图纸和《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等国家现行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和规定。 1.3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所使用的设备、管道、阀门、仪表、绝热材料等产品的规格、型号及技术参数必须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产品质量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 1.4 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的绝热材料和设备进场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核查或复验: 1对风机盘管机组、组合式空调机组、柜式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单元式空调机组、热回收装置等设备的风量、风压及热工技术性能进行核查; 2 对风机的风量、风压、效率等技术性能进行核查; 3 对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材料密度、吸水率进行复验; 4 对合同中约定的复验项目进行复验。 1.5通风与空调系统,应随施工进度对与节能有关的隐蔽部位或内容进行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1.6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验收的检验批划分应按本规范3.3.4条的规定执行。当需要重新划分检验批时,可按照系统、楼层、建筑分区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 2主控项目 2.1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中的送、排风系统、空调风系统、空调水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系统的制式及其安装,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2 各种设备、自控阀门与仪表应安装齐全,不得随意增加、减少和更换; 3 水系统各分支管路水力平衡装置的安装位置、方向应正确,并便于调试操作; 4 空调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能进行分室(区)温度调控。对有分栋、分户、分室(区)冷、热计量要求的建筑物,空调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能实现相应的计量要求。 检验方法:按设计施工图进行核对。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2.2风管的制作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风管材料的品种、规格、厚度与性能等,应符合施工图设计和现行国家产 品标准的要求; 2 风管的严密性及风管系统的严密性检验和漏风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 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有关规定; 3 风管与部件、风管与土建风道及风管间的连接应严密、牢固; 4 需要绝热的风管与金属支架的接触处、复合风管及需要绝热的非金属风管 的连接和加固等处,应有防冷桥的措施。 检验方法:按设计施工图核对、尺量、观察检查,查阅产品进场验收记录、检查风管及风管系统严密性检验记录。

风口设计规范

风口设计规范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风空调风口(简称风口)的分类、基本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通风空调系统中的各类出风口和进风口。其它类似用途的产品也可参照本标准。 2 引用标准 GB 8070空气分布器性能试验方法 GB 321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列 GB 5237铝合金建筑型材 GB 11257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冷轧落薄钢板及钢带 GB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3 分类与基本规格 分类 按用途分类: A.出风口 B.进风口 按型式分类: A.百叶风口:外形有方形、矩形、圆形;叶片有单层、双层等。 B.散流器:有圆形、方形、矩形、圆盘形等。 C.喷口:有圆形、矩形、球形等。 D.条缝型风口:有单条缝和多条缝等。 E.旋流风口。 F.孔板风口(包括网板风口)。 G.专用风口:如椅子风口、灯具风口、孔风口、格栅风口等。 基本规格

风口基本规格用颈部尺寸(指与风管的接口尺寸)表示,按GB 321的要求排列,详见表1和表2。 圆形风口基本规格(MM)表1 方、矩形风口基本规格(mm)表2 散流器基本规格可按相等间距数50mm、60mm、70mm排列。 型号表示法 型号表示法 分类代号表表3

规格代号用风口基本规格数值的1/10表示。 型号示例: FJS-3225--表示矩形散流器,规格为320*250(mm) FQP-16--表示球形喷口,规格为160(mm) FYS-25--表示圆形散流器,规格为250(mm) 第二节技术要求 基本要求 风口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尺寸偏差的允许值如下: a:矩形(包括方形)风口的尺寸允差风表4。 尺寸允差(mm)表4 b:矩形(包括方形)风口两条对角线之间的允差风表5 c:圆形风口的尺寸允差见表6 尺寸允差(mm)表6 风口装饰平面应平整光滑,其平面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值。 平面度表7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汇总

说明:本目录收集载有暖通空调制冷专业内容(章、节)和相关内容的国家标准GB、国家标准建筑系列GB50×××、GBJ、建设部标准CJJ、CJ、JJ、ZBP、ZBJ等的目录,有些标准规范虽用于公共建筑和专门工程建筑,但并无暖通空调内容章节故不收录。 一、基础类 1.1GB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应用 1.2GB3101-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1.3GBJ1-86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1.4GBJ144-88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 1.5GBJ155-9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 1.6CJJ55-93供热术语标准 1.7CJJ65-95环境卫生术语标准 1.8GB140-59输送液体与气体管道的规定代号 1.9GB4270-84热工图形符号与文字说明 1.10GB4457-84至GB4640-84机械制图 1.11GB11943-89锅炉制图 1.12GB50178-93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1.13JGJ35-87建筑气象参数标准 1.14JGJ37-8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1.15GBJ300-88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1.16GB/T16732-97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计量单位及符号 1.17GB/T16803-97采暖、通风、空调、净化术语 二、暖通空调一般设计规范 2.1GBJ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2.2GB50028-9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2.3GB50176-93民用建筑热共设计规范 2.4GB50189-93旅游宾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 2.5GB50264-97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2.6JGJ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2.7CJJ34-90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2.8GB4272-92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 2.9GB8175-87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 2.10GB11790-89设备及管道保冷技术通则 三、住宅及公共建筑类 3.1GB50038-94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3.2GBJ96-86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通风空调风口设计规范

通风空调风口设计规范 第一节一般说明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风空调风口(简称风口)的分类、基本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通风空调系统中的各类出风口和进风口。其它类似用途的产品也可参照本标准。 2 引用标准 GB 8070空气分布器性能试验方法 GB 321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列 GB 5237铝合金建筑型材 GB 11257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冷轧落薄钢板及钢带 GB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3 分类与基本规格 3.1 分类 3.1.1 按用途分类: A.出风口 B.进风口 3.1.2 按型式分类: A.百叶风口:外形有方形、矩形、圆形;叶片有单层、双层等。 B.散流器:有圆形、方形、矩形、圆盘形等。 C.喷口:有圆形、矩形、球形等。 D.条缝型风口:有单条缝和多条缝等。 E.旋流风口。 F.孔板风口(包括网板风口)。 G.专用风口:如椅子风口、灯具风口、孔风口、格栅风口等。 3.2 基本规格 3.2.1 风口基本规格用颈部尺寸(指与风管的接口尺寸)表示,按GB 321的要求排列,详见表1和表2。 圆形风口基本规格(MM)表1

方、矩形风口基本规格(mm)表2 3.2.2散流器基本规格可按相等间距数50mm、60mm、70mm排列。 3.3型号表示法 3.3.1型号表示法 分类代号表表3 规格代号用风口基本规格数值的1/10表示。 3.3.2型号示例: FJS-3225--表示矩形散流器,规格为320*250(mm) FQP-16--表示球形喷口,规格为160(mm)

FYS-25--表示圆形散流器,规格为250(mm) 第二节技术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风口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1.2尺寸偏差的允许值如下: a:矩形(包括方形)风口的尺寸允差风表4。 尺寸允差(mm)表4 b:矩形(包括方形)风口两条对角线之间的允差风表5 c:圆形风口的尺寸允差见表6 尺寸允差(mm)表6 4.1.3风口装饰平面应平整光滑,其平面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值。 平面度表7 4.1.4风口装饰面上接口拼缝的缝隙,铝型材应不超过0.15mm,其它材料应不超过0.2mm。 4.1.5 风口的叶片应符合下列要求: a:叶片间距的尺寸偏差不大于±1mm; b:叶片弯曲度3/1000mm; c:叶片平行度4/1000mm;

(完整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标准号:GB 50019-2003 ◆发布日期:2003 年 ◆实施日期:2004 年4 月1 日 ◆发布单位:建设部 ◆出版单位:中国计划出版社 第二章室内外计算参数 第一节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第 2.1.1 条设计集中采暖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根据建筑物的作途,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 -20 ℃;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 轻作业不应低于15 ℃;中作业不应低于12 ℃;重作业不应低于10 ℃。 注:( 1 )作业各类的划分,应按国家现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执行。 ( 2 )当每名工人占用较大面积(50 -100m2 )时,轻工业可低至10 ℃;中作业可低至7 ℃,重作业可低至 5 ℃。 三、辅助建筑及辅助用室,不应低于下列数值: 浴室25 ℃;更衣室23 ℃;托儿所、幼儿园、医务室20 ℃;办公用室16 -18 ℃;食堂14 ℃;盥洗室、厕所12 ℃。 注: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各类建筑物的室内温度,可参照有关专业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 2.1.2 条设置集中采暖的建筑物,冬季室内生活地带或作业地带地平均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民用建筑及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不宜大于0.3m /s ;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当室内散热量小于23W/m3[20kcal/ (m3 · h )] 时,不宜大于0.3m /s ;当室内散热量天于或等于23W/m3 时,不宜大于0.5m /s 。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 5.1.1 条的规定。 第 2.1.4 条当工艺无特殊要求时,生产厂房夏季工作地点的温度,应根据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及其与工作地点温度的允许温差,按[表 2.1.4 ]确定。 夏季工作地点(℃)[表 2.1.4 ] 注:如受条件限制,在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本表要求时,允许温差可加大 1 -2 ℃。 第 2.1.5 条设置局部送风的生产厂房,其室内工作地点的允许风速,应按本规范第 4.3.5 条至第 4.3.7 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 2.1.6 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舒适性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 温度应采用24 -28 ℃;相对湿度应采用40%-65% ;风速不应大于0.3m /s 。 二、工艺性空气调节室内温度基数及其允许波动范围,应根据工艺需要并考虑必要的卫生条件确定;工作区的风速,宜采用0.2 -0.5m /s, 当室内温度高于30 ℃时,可大于0.5m /s 。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 5.1.1 条的规定。 第二节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 2.2.1 条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历年平均不保证 5 天的日平均温度。 注:本条及本节其他文中所谓“不保证”。系针对室外空气温度状况而言,“历年平均不保证”,系针对累年不保证总天数或小时数的历年平均值而言。 第 2.2.2 条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第 2.2.3 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 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第 2.2.4 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 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第 2.2.5 条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1 天的日平均温度。

强条——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强条 3.1.9建筑物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1民用建筑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按国家现行有关卫生标准确定; 2工业建筑应保证每人不小于30m3/h的新风量。 4.1.8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R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m2·℃/W); o·min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按本规范第3.1.1t n 条和第4.2.4条采用; ———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按本规范第 t w 4.1.9条采用; α———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按本规范表4.1.8-1采用;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Δt y 差(℃),按本规范表4.1.8-2采用; ———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W/(m2·℃)〕,α n 按本规范表4.1.8-3采用; R ———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阻(m2·℃/W),按本规范 n 表4.1.8-3采用。 注:1本条不适用于窗、阳台门和天窗。 2砖石墙体的传热阻,可比式(4.1.8-1、4.1.8-2)的计算结果小5%。 3外门(阳台门除外)的最小传热阻,不应小于按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所确定的外墙最小传热阻的60%。 4当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10℃时,内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亦应通过计算确定。 5当居住建筑、医院及幼儿园等建筑物采用轻型结构时,其外墙最小传热阻,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及《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的要求。

表4.1.8-1温差修正系数α

注:1室内空气干湿程度的区分,应根据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按表4.1.8-4确定。 2与室外空气相通的楼板和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其允许温差Δ值,可采用2.5℃。 t y 3t ———同式(4.1.8-1、4.1.8-2); n ———在室内计算温度和相对湿度状况下的露点温度(℃)。 t 1 4.3.4幼儿园的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 4.3.11有冻结危险的楼梯间或其他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暖。散热器前不得设置调节阀。 4.4.11地板辐射采暖加热管的材质和壁厚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耐久年限、管材的性能、管材的累计使用时间以及系统的运行水温、工作压力等条件确定。 4.5.2采用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和通风换气等安全措施。 4.5.4燃气红外线辐射器的安装高度,应根据人体舒适度确定,但不应低

关于采暖通风空调的内容研究

关于采暖通风空调的内容研究 发表时间:2019-10-28T09:14:40.59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5期作者:王鹏举[导读] 保证在用户的需求都能满足的基础上,进而实现施工的单位以及所使用的单位整体的经济效益能得到提升。身份证号 41018519870103****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工程的施工量在不断加大,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标准要求也随之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要获得满足就要不断完善施工技术和做好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供暖通风与空调安装技术是现阶段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加以完善。基于此,文章重点对供暖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能够对建筑工程有所启发,进而更好的促进其发展。关键词:采暖;通风;空调;设计 1关于节能减排概述 所谓节能减排,主要是指降低废气排放和减少能源浪费。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资源节约型的必然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推进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想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实行节能减排。但是目前,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多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忽略了环境的承受力,没有考虑环保与节能。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这是我们应承担的责任,同样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节能减排工作将作为一相艰巨的任务,本文将浅谈一下建筑供暖、通风空调节能减排工作。 2 采暖通风空调常见的设计问题以及解决办法2.1 采暖空调设计的入口和入户 参考对采暖通风空调和空气的调节之间相关的设计规范规定,空调热水的整体采暖的系统,需要在空调的热力的入口的提供回水的总管线上进行设置相应的温度计以及压力表和相关的除污器,并且需要适当的进行安装热量计。参考采暖通风空调以及对空气进行系统调节的相关设计的要求,空调采暖的设计的相关人员大多数都仅仅的注意空调的入户的相关热力的装置所进行的设置,却往往忽略了采暖空调入口的安装装置,当然有一些采暖空调的图纸对空调入口的装置进行标注了相关的标准图集号,但是也存在很多的工程图纸遗漏了相关标注,因此相关审图的有关部门就经常的会提出许多的意见。对空调进行入户之前的相关供回水的支管上进行添加安装进行泄水的旋塞,在对管道的拆卸之后就会发现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整个管井内在进行入户之前的支管下的翻处安置的弯头的内侧已经有许多的细砂粒将其堆满,这其中虽然对其添加了有水的过滤器,但是整体的网滤设计的孔径非常的大,这样就会造成堵塞,再对入户之间进行加装泄水阀进行堵塞之后在进行放水多次,都没有再次发生不热的相关问题。 2.2 采暖通风入口的数量有关的问题对于采暖通风空调的入口的数量的一系列的问题,做涉及到的问题的做法不相同,一些空调的开发商就要求对于一个单元就设计一个空调入口,其目的主要是非与管理以及进行收取采暖的费用比较的方便,但是有一些的开发商就要求对于一栋楼仅仅就设计一个空调入口,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就是是对于基建进行的投资可以适当的减少,因此在对于采暖通风空调的入口数量没有比较统一的具体要求和规定。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进行对空调的设计的时候既要照顾到对用户室内进行供暖的系统进行设计有合理科学的规划,同时也要适当的考虑到室外的空调管线之间的衔接性相关问题。在对空调工程的整体的设计图纸中,对于热力的整个入口以及建筑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和耗热量以及热力输送管径一系列的参数需要进行明显的标注。对于空调的设计图纸中应当标注入口的管线与建筑的轴线之间的水平之间的距离以及耗热量和相关的管径,如果空调设计为非常多的入口,就需要进行应注明每个单元涉及到的热负荷和管径数值,但是存在很多的设计都只是岁总的热负荷值进行标注,这样是非常不合理的,这是因为大多的数情况之下,室外的热网主要是由空调的热力系统来进行有关的设计进行安装的。 2.3 对于楼梯间的散热器所设立的立支管应当单独进行设置安装对住房楼梯间的一级那些非常容易存在管路冻结进而发生危险的一些场所,空调散热器设计的整体供热的系统需要进行独立的设立安装立支管,同时还要科学的避免由于空调调节阀进行装设,但现如今很多情况的出现确实是存在非常多的房屋空调安装工程把整个楼梯间之间相邻的多个空调的散热器进行双侧进行连接之后,再整体的使用一根立支管,但是这样的做法是非常的不科学的,其中不科学的地方是违反了空调设计的相关规范的规定,对于住房楼梯间以及其他存在冻结的危险的一些日常的场所,对于空调的散热器就需要进行独立的安装立支管来进行供热,同时不能对其进行安装空调供热的调节阀,一定要杜绝连接楼梯间的空调的散热器的同时另一侧记性邻室房间的空调散热器的安装,这样就会发生因为楼梯间非常难保证整体的密闭性,如果使用期间空调的供暖发生一些不可避免的故障,这样就会很可能的对隔壁房间的整体供暖的效果,有的时候甚至会致使散热器发生冻裂现象。所以需要严格的对暖通空调设计的相关规定以及设计的规范来进行空调的具体设计。在对采暖的空调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严格的筛选具备专业的空调设计能力,对于空调的设计人需要认真的学习很大程度的能够掌握空调设计的标准以及相关规范,并能够按相关的规定来进行对空调进行设计,并且严格的能够按照政府的相关的规定。 2.4 对于安装的伸缩器使用的立管与其它公用当前很多的情况将很多的系统进行运用和多层住宅以及高层的住宅使用公用的立支管,在进行暖通空调设计的守护,需要进行对诸多的因素对整个住房的供暖的系统和所使用的共用立管来进行竖向的分区的进行设置,现在所设计很多层以及高层的住宅,很多情况下都是使用共用的立管设计系统,在设计中要适当的根据空调的系统进行水力的平衡以及空调散热的设备以及空调所承压的能力和使用的化学的管材相关特性等诸多的因素,同时还要适当的考虑到整个管道整体热补偿的相关问题。虽然有些地方进行对补偿器的安装,但是因为补偿器所处的位置并没有进行参照相关的热膨胀量进行设定,所以造成了补偿器并不能有效的发挥到补偿整个管道发生变形的伸缩作用,进而就会造成整个由于热胀而发生伸缩导致拉裂的现象发生。 2.5 带有底层商铺的住宅的采暖问题

空调通风及采暖工程施工方案

空调通风与采暖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 2、暖通施工图纸”。 1.3工程相关的规范、图集 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2、《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6、《山西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1-2006 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8、《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9、图集07K304《空调机房设计与安装》 10、图集K103-1~2《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和设备附件选用与安装》 11、图集05R103《热交换站工程设计施工图集》 12、华北标图集91SB系列(2005年)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3、建筑概况:

第二章施工部署及准备 3.施工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 3.1施工队伍部署 项目部根据需要配置足够的施工队伍,分别配置电气安装作业队伍、给排水安装作业队伍、通风安装作业队伍。 3.2任务划分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布置情况和各专业的不同,本着有利于施工管理、有利于施工流程加快施工进度的原则,拟将整个合同段施工划分为三个施工阶段:一是预留预埋施工阶段;二是管道安装(水管、风管)施工阶段;三是设备安装、调试施工阶段。 4.施工安排流程和计划进度 4.1流程安排 根据本工程的设计特点、地理位置、工期计划、材料运输等各方方面原因综合考虑,本着科学高效的原则,作出相应的施工流程安排。 下图为施工流程图: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一) 4.。3 散热器采暖 4(3(1 选择散热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热器的工作压力,应满足系统的工作压力,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 的规定; 2 民用建筑宜采用外形美观、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3 放散粉尘或防尘要求较高的工业建筑,应采用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4 具有腐蚀性气体的工业建筑或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应采用耐腐蚀的散热器; 5 采用钢制散热器时,应采用闭式系统,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在非采暖 季节采暖系统应充水保养;蒸汽采暖系统不应采用钢制柱型、板型和扁管等散热器; 6 采用铝制散热器时,应选用内防腐型铝制散热器,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 7 安装热量表和恒温阀的热水采暖系统不宜采用水流通道内含有粘砂的铸铁等 散热器。 4(3(2 布置散热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热器宜安装在外墙窗台下,当安装或布置管道有困难时,也可靠内墙安装; 2 两道外门间的门斗内,不应设置散热器; 3 楼梯间的散热器,宜分配在底层或按一定比例分配在下部各层。 4(3(3 散热器宜明装。暗装时装饰罩应有合理的气流通道、足够的通道面积, 并方便维修。 4(3(4 幼儿园的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 4(3(5 铸铁散热器的组装片数,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粗柱型(包括柱翼型) 20片

细柱型 25片 长翼型 7片 4(3(6 确定散热器数量时,应根据其连接方式、安装形式、组装片数、热水流量以及表面涂料等对散热量的影响,对散热器数量进行修正。 4(3(7 民用建筑和室内温度要求较严格的工业建筑中的非保温管道,明设时,应计算管道的散热量对散热器数量的折减;暗设时,应计算管道中水的冷却对散热器数量的增加。 4(3(8 条件许可时,建筑物的采暖系统南北向房间宜分环设置。 4.3(9 建筑物的热水采暖系统高度超过50m时,宜竖向分区设置。 4.3.10 垂直单、双管采暖系统,同一房间的两组散热器可串联连接;贮藏室、盥洗室、厕所和厨房等辅助用室及走廊的散热器,亦可同邻室串联连接。 注:热水采暖系统两组散热器串联时,可采用同侧连接,但上、下串联管道直径应与散热器接口直径相同。 4.3.11 有冻结危险的楼梯间或其他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暖。散热器前不得设置调节阀。 4.3.12 安装在装饰罩内的恒温阀必须采用外置传感器,传感器应设在能正确反映房间温度的位置 采暖与通风设计规范(二) 4(4 热水辐射采暖 4(4(1 设计加热管埋设在建筑构件内的低温热水辐射采暖系统时,应会同有关专业采取防止建筑物构件龟裂和破损的措施。 4.4.2 低温热水辐射采暖,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应符合表4.4.2的要求。 表 4.4.2 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一) 4.。3 散热器采暖 4.3.1 选择散热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热器的工作压力,应满足系统的工作压力,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2 民用建筑宜采用外形美观、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3 放散粉尘或防尘要求较高的工业建筑,应采用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4 具有腐蚀性气体的工业建筑或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应采用耐腐蚀的散热器; 5 采用钢制散热器时,应采用闭式系统,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在非采暖季节采暖系统应充水保养;蒸汽采暖系统不应采用钢制柱型、板型和扁管等散热器; 6 采用铝制散热器时,应选用内防腐型铝制散热器,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 7 安装热量表和恒温阀的热水采暖系统不宜采用水流通道内含有粘砂的铸铁等散热器。 4.3.2 布置散热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热器宜安装在外墙窗台下,当安装或布置管道有困难时,也可靠内墙安装; 2 两道外门间的门斗内,不应设置散热器; 3 楼梯间的散热器,宜分配在底层或按一定比例分配在下部各层。 4.3.3 散热器宜明装。暗装时装饰罩应有合理的气流通道、足够的通道面积,并方便维修。 4.3.4 幼儿园的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 4.3.5 铸铁散热器的组装片数,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粗柱型(包括柱翼型)20片 细柱型25片

长翼型7片 4.3.6 确定散热器数量时,应根据其连接方式、安装形式、组装片数、热水流量以及表面涂料等对散热量的影响,对散热器数量进行修正。 4.3.7 民用建筑和室内温度要求较严格的工业建筑中的非保温管道,明设时,应计算管道的散热量对散热器数量的折减;暗设时,应计算管道中水的冷却对散热器数量的增加。 4.3.8 条件许可时,建筑物的采暖系统南北向房间宜分环设置。 4.3.9 建筑物的热水采暖系统高度超过50m时,宜竖向分区设置。 4.3.10 垂直单、双管采暖系统,同一房间的两组散热器可串联连接;贮藏室、盥洗室、厕所和厨房等辅助用室及走廊的散热器,亦可同邻室串联连接。 注:热水采暖系统两组散热器串联时,可采用同侧连接,但上、下串联管道直径应与散热器接口直径相同。 4.3.11 有冻结危险的楼梯间或其他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暖。散热器前不得设置调节阀。 4.3.12 安装在装饰罩内的恒温阀必须采用外置传感器,传感器应设在能正确反映房间温度的位置 采暖与通风设计规范(二) 4.4 热水辐射采暖 4.4.1 设计加热管埋设在建筑构件内的低温热水辐射采暖系统时,应会同有关专业采取防止建筑物构件龟裂和破损的措施。 4.4.2 低温热水辐射采暖,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应符合表4.4.2的要求。 表 4.4.2 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

采暖与通风空调

第四部分采暖与通风空调 第一章主材 1.1 PE-RT管 一、PE-RT管:执行国家CJ/T 175-2002标准。 二、产品适用于冷热水管道系统。 三、规格与型号: 四、验收方法:

1、外观检查:导管的内、外壁应平滑,无明显气泡、裂纹及色泽不均等缺陷;内外表面应没有凸棱及类似缺陷;取 400 m m长管段将一端用不透光材料封严,在管子侧面有自然光的条件下,用手握住有光源方向的管壁,从管子开口端用肉眼观察试样的内表面,看不见手遮挡光源的影子为合格。每批标记应标有制造厂名称、商标或其他识别符号。整件包装完好。 2、测量:用游标卡尺测量壁厚,用卷尺测量长度。 3、试验方法:抽样检查,按当地规定现场见证取样复检。 4、资料要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1.2 PE-X管 一、PE-X管:执行国家GB/T 18992.2-2003标准。 二、产品适用于建筑物内冷热水管道系统。 三、规格与型号: 1、外观检查:导管的内、外壁应平滑,无明显气泡、裂纹及色泽不均等缺陷;内外表面应没有凸棱及类似缺陷,管材要求不透光性。 2、测量:用游标卡尺测量壁厚,用卷尺测量长度。 3、试验方法:抽样检查,按当地规定现场见证取样复检。 4、资料要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1.3 PB管 一、PB管:执行国家GB/T 19473.2-2004标准。 二、产品适用于建筑用冷热水管道。 三、规格与型号: 四、验收方法: 1、外观检查:导管的内、外壁应平滑,无明显气泡、裂纹及色泽不均等缺陷;内外表面应没有凸棱及类似缺陷,管材要求不透光性。 2、测量:用游标卡尺测量壁厚,用卷尺测量长度。 3、试验方法:抽样检查,按当地规定现场见证取样复检。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oc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1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08]102 号文件“关于印发《2008 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会同国内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单位组成编制组,共同编制本标准。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国内实践经验,吸收了 发达国家相关设计标准的最新成果,认真分析了我国暖通空调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多次征求了国内各有关单位以及业内专家的意见,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本规范共分11 章和10 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室外设 计计算参数,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冷热源,监测与控制,消声与隔振,绝热与防腐。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进行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 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 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暖通空调规范编制组(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 号,邮政编码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名单: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中南建筑设计院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2 中建(北京)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开利空调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丹佛斯(上海)自动控制有限公司

完整版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 19-87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在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中,体现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精神,贯彻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以便为安全生产、改善生活的劳动条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必要的条件,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建筑、有特殊用途和特殊净化与防护要求的建筑物以及临时性建筑物的设计。 第1.0.3条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方案,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工艺和使用要求、室外气象条件以及能源状况等,同有关专业相配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1?0?4条采暖、通风和空调节及其制冷系统所用设备、构件及材料,应根据国家 和建设地区现有的生产能力和材料供应状况等择优选用,尽量就地取材。同一工程中,设备的系统列和规格型号,应尽量统一。 第1.0.5条编制设计文件时,应根据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装置的数量及其 复杂程度,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和操作、维修人员以及相应的维修设备和检测仪表等。 第1?0.6条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系统,应在便于操作和观察的地点设置必要的调节、检测和计量装置。 第1?0.7条布置设备、管道及配件时,应为安装、操作和维修留有必要的位置。 对于大型设备和管道,应根据需要在建筑设计中预留安装和维修用的孔洞,并应考虑有装设起吊设施的可能。 第1.0.8条设计中,对于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设备及管道,当有可能伤及人体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1.0.9条位于地震区和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布置设备和管道时,应根据需要

通风与空调规范gb-50738-2011

通风与空调规范gb-50738-2011 篇一:2015年现行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常用规范 篇二:通风空调考试题及答案 暖通专业规范考试题 选用规范1、GB 50738-201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 2、GB 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GB 50242-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一、单选题(共25道题,每题1分) 1、 GB50738-3.3.4通风与空调工程使用的绝热材料和风机盘管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C )的有关要求进行见证取样检验。 A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 B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2、 GB50738-4.3.2矩形风管的弯头可采用直角、弧形或 1 内斜线形,宜采用(B),曲率半径宜为一个平面边长。 A内圆外方形 B内外同心弧形 C内外偏心弧形 D外圆内方形 3、 GB50738-4.3.5变径管单面变径的夹角宜小于30?,双面变径的夹角宜小于60?。圆形风管三通、四通、支管与总管夹角宜为(C)。 A 10~50? B 15~60? C 25~60? D 30~60? 4、 GB50738-6.2.3电动、气动调节风阀应进行驱动装置的动作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并应在(C)下工作正常。

A工作压力 B设计压力 C最大设计工作压力 D最小设计工作压力 5、 GB50738-6.2.7三通调节风阀手柄开关应标明(B);阀板应调节方便,且不与风管相碰擦。 A开启的角度 B调节的角度 C关闭的角度 D以上均正确 6、 GB50738-6.4.3散流器的扩散环和调节环应(A),轴向环片间距应分布均匀。 A同轴 B同向 C同列 D同位 7、 GB50242-8.3.6散热器背面与装饰后的墙内表面安装距离,如设计未注明时应为(B) A 20mm B 30mm C 40mm D 50mm 8、GB50738-15.2.1风管强度与严密性试验应按风管系统的类别和材质分别制作试验风管,并且 2 不应小于(C)平方米。 A 5 B 10 C15 D20 9、GB50738-6.6.1软接风管包括(B),软接风管接缝连接处应严密。 A复合风管和柔性风管 B柔性短管和柔性风管 C复合风管和防火风管 D柔性短管和防火风管 10、GB50738-7.2.8支吊架焊接应采用(D),焊缝高度应与较薄焊接件厚度相同,焊缝饱满、均匀。 A点焊 B角焊缝点焊 C满焊 D角焊缝满焊 11、GB50738-7.3.4支吊架定位放线时,应按施工图中管道、设备等的安装位置弹出支吊架的中心线,确定支吊架安装位置。严禁将管道(C)作为管道支架。 A预留端 B分支管 C穿墙套管 D其他吊架 12、GB50738-7.3.4-4公称直径DN100~150沟槽连接管道支吊架允许最大间距为(B)

医院细菌室规划

细菌室设计规划 洁净室(无菌室)是微生物检测的重要场所与最基本的设施。它是微生物检测质量保证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它的设计要按国家标准《洁净厂房设计规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中第十八条规定执行。微生物实验室洁净室的施工、安装、验收应按国家行业标准《洁净室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对于微生物检测工作者和使用管理者来讲,更大量的工作是进行正常管理到日常的使用。洁净室(无菌室)的标准要符合GMP洁净度标准要求。 1、相关文件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1-90)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设技术规范》(GB50346-2004) 《科学实验建筑设计规范》(JGJ91-93)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BG50243-200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通风空调风口设计规范》 2、布局要求 实验室分为清洁区、缓冲区、操作区。 清洁区放置办公桌,书橱,电脑,网路接口。洗手盆。 缓冲区设置洗手盆,两排衣服挂钩分别为普通工作服和隔离服,鞋柜两个,换鞋用座椅两个。

操作区要符合规范要求:无菌室应采光良好、避免潮湿、远离厕所及污染区。操作间和缓冲间的门不应直对,操作间和缓冲间之间应具备灭菌功能的样品传递箱。无菌室内应六面光滑平整,能耐受清洗消毒。墙壁与地面、天花板连接处应呈凹弧形,无缝隙,不留死角。另设网络接口。 洗手池配备感应式水龙头,下方不带柜体,不留卫生死角,便于清洗。 3、材料要求 墙面地面及顶棚要求光滑平整,不起尘,耐擦洗,耐酸碱,坚固耐用。连接应呈凹弧形,无缝隙,不留死角。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一般规定 第2.1.1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设置空气调节: 一、对于高级民用建筑,当采用采暖通风达不到舒适性温湿度标准时; 二、对于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当采用暖通风达不到工艺对室内温湿度要求时. 注:本条的"高级民用建筑",系指对室内温湿度、空气清洁程度和噪声标准等环境功能要求较严格,装备水平较高的建筑物,如国家级宾馆、会堂、剧院、图书馆、体育馆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上述各类重点建筑物。 第2.1.2条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空气调节房间的面积和散热、散湿设备。当采用局部空气调节器或局部区域空气调节能满足要求时,不应采用全室性空气调节。 层高大于是10M的高大建筑物,条件允许时,可采用分层空气调节。 第2.1.3条室内保持正压的空气调节房间,其正压温度值不应大于50Pa (5mmH2O)。 第2.1.4条空气调节房间应尽量集中布置。室内温度和使用要求相近的空气调节房间,宜相邻布置。 第2.1.5条空气调节房间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空气调 节器的类别,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但最大传热系数,不宜大于表2.1.5所规定的数值。 围护结构最大传热系数[W/(m2.oC)][Kcal/m2.h.°c] 表2.5.1

注:1:表中内寺和楼板的有关数值,仅适用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3oC时. 2:确定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时,尚应符合本规范第3.1.4条的规定. 第2.1.6条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小于基等于±0.5oC时,其围护热情性指标,不宜小于表2.1.6的规定. 围护结构最小热情性指标表2.1.6 第2.1.7条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的外墙、外墙朝向及其所在层次,应符合表2.1.7的要求。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87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在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中,体现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精神,贯彻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以便为安全生产、改善生活的劳动条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必要的条件,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建筑、有特殊用途和特殊净化与防护要求的建筑物以及临时性建筑物的设计。 第1.0.3条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方案,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工艺和使用要求、室外气象条件以及能源状况等,同有关专业相配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1.0.4条采暖、通风和空调节及其制冷系统所用设备、构件及材料,应根据国家和建设地区现有的生产能力和材料供应状况等择优选用,尽量就地取材。同一工程中,设备的系统列和规格型号,应尽量统一。 第1.0.5条编制设计文件时,应根据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装置的数量及其复杂程度,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和操作、维修人员以及相应的维修设备和检测仪表等。 第1.0.6条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系统,应在便于操作和观察的地点设置必要的调节、检测和计量装置。 第1.0.7条布置设备、管道及配件时,应为安装、操作和维修留有必要的位置。对于大型设备和管道,应根据需要在建筑设计中预留安装和维修用的孔洞,并应考虑有装设起吊设施的可能。 第1.0.8条设计中,对于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设备及管道,当有可能伤及人体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1.0.9条位于地震区和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布置设备和管道时,应根据需要

最新《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资料

1 总则 1.0.1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1.0.3 本规范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配套使用。 1.0.4通风与空间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不也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1.0.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且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0.l 风管air duct 采用金属、非金属薄板或其他材料制作而成,用于空气流通的管道。 2.0.2 风道air channel 采用混凝土、砖等建筑材料砌筑而成,用于空气流通的通道. 2.0.3 通风工程ventilation worb 送风、排风、除尘、气力输送以及防燃烟系统工程的统称. 2.0.4 空调工程air conditioning works 空气调节、空气净化与洁净室空调系统的总称. 2.0.5 风管配件duct fittings 风管系统中的弯管、三通、四通、各类变径及异形管、导流叶片和法兰等。 2.0.6 风管部件duct accessory 通风、空调风管系统中的各类风口、阀门、排气罩、风帽、检查门和测定孔等.2.0.7 咬口seam 金用薄板边缘弯曲成一定形状,用于相互固定连接的构造. 2.0.8 漏风量air leakage。ie 风管系统中,在某一静压下通过风管本体结构及其接口,单位 时间内泄出或渗入的空气体积量。 2.0.9 系统风管允许漏风量airsystempermlsslbleleakag。rate 按风管系统类别所规定平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最大允许漏风量. 2.0.10 漏风率air system leakage rat;。 空调设备、除尘器等,在工作压力下空气渗入或泄漏量与其额定风量的比值.2.0.11 净化空调系统air cleaning system 用于洁净空间的空气调节、空气净化系统。 2.0.12 漏光检测air leak check with lighting 用强光源对风管的咬口、接缝、法兰及其他连接处进行透光检查,确定孔洞、缝隙穿渗漏部位及数量的方法. 2.0.13 整体式制冷设备packaged refrigerating unit 制冷机、冷凝器、蒸发器及系统辅助部件组装在同一机座上,而构成整体形式的制冷设备.2.0.14 组装式制冷设备assembling refrigerating unit 制冷机、冷凝器、蒸发器及辅助设备采用部分集中、部分分开安装形式的制冷设备.2.0.I5 风管系统的工作压力design working pressure 指系统风管总风管处设计的最大的工作压力。 2.0.16 空气洁净度等级air cleanliness class 洁净空间单位体积空气中,以大于或等于被考虑出径的粒子最大地度限值进行划分的等级标准。 2.0.17 角件corner pieces 用于金用薄用权法兰风管四角连接的直角型专用构件。 2.0.18 风机过压器单元(FFU、FMU)fan filter(m。dule)u。it 由风机箱和高效过滤器等组成的用于洁净空间的单元式送风机组. 2.0.19空态as-buil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