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小数的性质》说课稿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小数的性质》说课稿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小数的性质》说课稿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小数的性质》说课稿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

城北小学四(3)班:彭霞

一、说教学内容

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例1至例4及“做一做”和练习十第1至5题。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第2小节“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的内容。本课为这一小节第1课时,教学P58-59页例1-例4,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十的第1-5题。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相等的,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但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教材通过直观和学生所熟悉的十进复名数来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安排了3个例题。例1教学小数的性质,例2、例3教学小数性质的应用。例2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例3是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教学目标

(1)借助实物和直观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个小数化简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通过小数性质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应用小数性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小数的性质,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

3、教学重点

小数性质的推导和理解,真正掌握并正确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4、教学难点

掌握在小数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小数大小不变。

5、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答题纸若干

三、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努力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猜想、用各种方法验证(应用小数的意义,用赋以单位名称的方法,进行名数转化,再加以比较,从而得出结论;也可通过画图法来论证)。在多种方法论证的扩展中突破难点,使学生认同最后结论。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创设故事法导入,在抽象、概括小数的性质(即教学例1、例2及下面的“做一做”)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出示实物图和直观图,让学生充分感知,联系旧知,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应用小数的性质(即教学例3、例4)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讲练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借助直观图理解、掌握新知的方法,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爱看动画片吗?动画片《西游记》喜欢看吗?有一次唐僧师徒一行几人在海上遇到大风暴,漂到一个荒岛上,他们发现岛上有一艘古老的帆船,帆船保存的很好,并且工艺很精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分别从船的不同部位测量了一下船板的厚度,得出了如下几组数据:0.1米、0.10米、0.100米(板书),这时猪八戒发愁了,说:“这船体厚薄不均,怎么能到海上去行驶?”而孙悟空和沙僧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动画故事导入新课,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进入学习活动。]

(二)、探求新知

1、提出猜想。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为什么孙悟空笑了?(因为0.1米=0.10米=0.100米。)现在,我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或尺子来说明这三个数之间是相等的,帮助孙悟空和沙僧来说服猪八戒,你们能做到吗?

师:想好了以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猜测、思考的空间,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理念,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汇报。

课件展示其中一种方法:

观察直尺图,试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1分米=1/10米=0.1米 10厘米=10 /100米=0.10米

100毫米=100=/1000米=0.100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3、指导看黑板: 0.1米 = 0.10米 = 0.100米

师:观察这个等式,看三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不同?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从右往左看,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有没有变化?(生汇报。)

师:你能把发现的规律总结为一句话吗?(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板书:)

小数 0.1米

=0.10米=0.100米 大小不变

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并总结规律,不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师: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有这个性质呢?这是不是一个特例?我们还需再验证一下。

(1)请同桌之间拿出印好的大小完全相等的两个正方形,用你喜欢的颜色分别表示出0.30和0.3。

师:想想0.30表示什么意思?0.3呢?应该涂多少格?

学生涂完色问:你为什么这样涂?之后课件演示涂色过程。

末尾添上“0” 末尾去掉“0”

(2)同桌商量比较,汇报结论。

问:谁涂的面积大?0.30和.0.3的大小怎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直观比较法:看上去都一样大;

理论推导法:0.30是30个1/100,也是3个1/10;0.3是3个1/10。

课件演示重合图形。(在原板书下再板书:0.30=0.3)

(3)观察思考

观察板书0.30=0.3

师: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看来不仅仅是个特例,再次验证我们的猜测。

[设计意图:结合小学生思维的特点,再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再次验证,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5、讨论归纳

教师指着板书说:你能把上面的研究结论归纳成为一句话吗?3人小组之间讨论一下,想想该怎么说才比较完整?

教师提问几个小组代表让其归纳,不够完整可以由其他小组代表补充。得出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课件展示)[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发现规律,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感悟数学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

6、指导阅读。

讲述:书上也证实了我们的研究,并把它称为"小数的性质"。齐读小数的性质。

7、质疑问难:(判断)

你们对这句话理解的够不够透彻呢?挑战一下你们。(以下题目陆续出现)

(1)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举例说明后返回小数的性质,红字强调“小数”。

(2)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举例说明后返回小数小性质,红字强调“末尾”。

(3)10.50=10.5=10.500 判断后返回小数小性质强调“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反复强调,加强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三)、应用规律。

师:小数的性质有什么作用呢?

1、强调: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课件出示例3:化简下面的小数。 0.70= 105.0900=

(2)学生自己完成。指名回答,让其说说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3)为什么105.0900的5左边的0不能去掉呢?(强调小数的性质中“小数的末尾的0”。) (4)课件出示练习: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0.40 1.820 2.900 0.080 12.000

回答后小数末尾的0红色闪现。

问12.000去掉0后是多少?还可以怎样表示?

强调:12去掉0后,小数部分没有数,可以把小数点也去掉。

2、过渡:同样,应用小数的性质,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个数改写成含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

(1)课件出示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2= 4.08= 3=

(2)学生自己完成。

(3)大家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3能不能直接在后面添0?

(4)课件出示练习:下列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有变化?

3.4 18 0.06 700 3.0

4.90

整数和小数用不同的颜色区分。

如果整数想改成大小不变的小数,必须先做什么?(先添上小数点,再添0)

[设计意图:把课本上的练习题以课件形式展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充分感受了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四)、小结质疑

今天学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个地方不明白?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件出示智力游戏:

1.谁能只动三笔就可以使6020=602=60200之间的等号成立?如果只动两笔呢?

2.按要求说出一个数。

(1)所有的“0”都不能去掉。(2)所有的“0”都能去掉。

(3)既有能去掉的“0”,又有不能去掉的“0”。

[设计意图:巧设游戏,再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

(六)、小结拓展

引导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假如课后有什么疑问再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了提出问题的空间,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

(七)、作业

逛超市:留心观察商品的标价,看看一般都是几位小数,想想表示多少钱,为什么要这样书写?

[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1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城北小学四(3)班:彭霞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力争做到“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探讨的不引,学生能发现的不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引导,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基本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时,我没有直接使用课本中的例题,而是运用《西游记》故事引出数学问题:0.1米、0.10米、0.100米相等,为什么?然后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过的小数意义的知识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其中的道理。由于学生在汇报时说的都非常明白,所以我认为老师没必要再去做重复的工作,所以就只做了相应板书。为了让学生把小数的性质用文字概括出来,我引导学生从左到右观察三个小数的变化,概括出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规律,接着再从右向左观察,概括出小数性质的后半部分: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老师并做相应板书。

为了让学生能把自己根据出来的规律记住,我让学生读一遍,然后不看黑板试着说一遍,加强孩子的记忆。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小数的性质,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小数的这条性质中哪个词最关键?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小数末尾的含义,为一会学习例2小数的应用打下了基础。同时我又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举一个例子,目的也是让学生彻底理解小数性质的含义。我在小数性质的含义理解上费了很多时间,学生理解的比较透彻,在例3与例4的教学中,我用课件出示习题,只让学生做以简单解释“化简”的含义,便让学生独立解答,从解答过程来看学生学的效果非常好。

课后巩固练习和拓展练习是我精心设计的,从简到难巩固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尤其是最后一道题“只动两笔,在5、50、500之间添上等于号”有个同学经认真思考后是这样做的:在5的后面添一个0,在500后面去掉一个0,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但我觉得学生这样做也符合题目要求,也是经过了一番动脑,所以表扬了这位同学,这是考查老师课堂随机应变能力,我自认为处理的还算可以。

总体上说,本堂课教学思路比较清晰,但在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还欠精练,课堂上也问了一些无效的数学问题,比如:“你学会了吗?你学的快乐吗?”等等,有些语言还是过于罗嗦,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这方面要努力改正,争取在备课时把自己的语言组织精练,让每一句话都有用,让每一个字都最精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