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绝句(杜甫)(一行白鹭上青天全诗)

绝句(杜甫)(一行白鹭上青天全诗)

绝句(杜甫)(一行白鹭上青天全诗)
绝句(杜甫)(一行白鹭上青天全诗)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赏析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

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

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

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

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

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作者借东吴代指孙权,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

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

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

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

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

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

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

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

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人教版三年语文下册第二课时《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课题绝句设计者赵长林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弄清诗句含义,展开想象,作画配诗,感受诗人的心境。 3、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重难 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验诗人作诗时欢快的心情。 教学用具 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多媒体白板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一)感受 画面,激发兴趣。 (二)流利朗读,整体感知 (三)领悟诗意,想象 1、课件展示。 2、看到画面,想起哪些相关诗句。 3、小结,揭示课题。 4、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 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 的,叫七言绝句。 5、介绍作者:杜甫。 初读古诗。 1、自由读。 2、交流读。 3、齐读。 1、师激趣: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生动、形 请大家轻声读古诗,用手中的 工具书查一查,理解诗句的意 思。

作画 (四)体会意境,感情朗诵象的好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如果给这首诗配上画,大家想画些什么? 2、出示学习目标。 ①逐句朗读诗句,参照课后注释和插图, 理解诗意。 ②根据诗意,给诗配画,喜欢哪一句就画 哪一句,并以相关的诗句为标题。 ③小组交流展示画作。 3、生自主、合作学习。 4、展示评议学生的画。 重点理解“翠”“鸣”“上”“含”“千 秋雪”“泊”等关键词语。 5、展示课件。 ①比较课件与学生画作的不同之处。(色 彩、声音、动态美) ②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看到的画 面。 1、如果你是诗人,此时此际会想些什么? 心情又是如何? 2、指名生朗读,点评。 3、录音范读,生在课本上标出重音、停 诗人向近处看,又看见门前的 什么?

人教1-6年级诗词及翻译

人教版小学1-6年级古诗词大全(带注释) 【小学一年级】上册: 1、识字一《一去二三里》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第1课《画》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3、第6课《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1、第4课《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村居高鼎清代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四声san)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an 散学:放学纸鸢:一中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3、所见袁枚清代诗人五言绝句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yue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了。 4、小池杨万里宋代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 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古诗欣赏

古诗欣赏

————————————————————————————————作者: ————————————————————————————————日期:

(一)描写春景: 村居清朝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意:农历二月,地面青草生长,空中莺儿飞翔,堤岸上杨柳飘拂,人们陶醉在大好春光里。孩子们放学回来还早,赶忙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 这首古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抒发了作者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游园不值宋代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不愧是千古绝句。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诗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景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绝句宋代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杏花雨沾在衣服上却不湿衣,杨柳风吹在脸上却不寒冷。这句诗中的“沾衣欲湿”和“吹面不寒”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细”和春风的“暖”,表现了作者对春天和风细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渔歌子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ruòlì),绿蓑(suō)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意: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桃花盛开,河里的水缓缓地流淌,鳜鱼也正肥美。一位渔翁,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正坐在一条小船上钓鱼。春风轻轻地吹着,蒙蒙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但渔翁却不一定要回去。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的生活情趣,透露出词人淡薄的情怀,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春雨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前两句赞美“好雨”下得及时,好像知道什么季节最需要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后两句写春雨的特点:往往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万物。诗人用精炼的语言,拟人的手法,形象而又准确地描绘了春雨的作用和特点,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后两句现在也用来形容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如春风化雨,在不经意间滋润孩子的心田。

五年级语文第一学期1 白鹭(教案)(2021)

复习题 练习 试卷 测试题 集合 本单元以“花鸟”为主题,包含《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 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习作:我的心爱之物”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所选的 4篇课文通过描述不同的事物,寄寓了不同的情感。教学时以读为主,边读边理解,感受并积累具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和句子。“口语交际”教学要关注“讨论”和“汇报”,培养听众意识。习作是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写写它的样子,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心爱之物等,写出自己对这一事物独有的感受。“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比较、背诵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学习描写事物的方法,积累古诗词。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白鹭 2 文章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精巧,给 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 的喜爱。 1.会认24个生字,读准“便、待”2个多音字,会写2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4.能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情感或感受。 落花生 2 本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表达了作者对不图虚名、默默奉献品格 的赞美。 桂花雨 2 作者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 “摇花乐”和摇花时下的“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的思乡 之情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珍珠鸟 1 文章记叙了珍珠鸟在作者的悉心照 料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 表达了作者对互相信任、和谐美好 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1.会认“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字及“精巧、配合、身段”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抄写喜欢的段落。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感受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学会用精简的语言概括画面。 5.了解作者通过写具体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方法。 ●重点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感受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学会用精简的语言概括画面。 ●难点 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并学会表达。 1.字词教学。 本课词汇丰富,朗读时不容易上口,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初读。教师要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检查自读课文时要注意正音,“嗜”是翘舌音;“嫌”是前鼻音,“框”是后鼻音;“宜”是二声,不要读成四声;“匣”的读音是“xiá”,不要读成“jiá”。有些长句子比较难读,教师要注意示范,教学生读通、读顺,如“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阅读理解。 读通课文,读懂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之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每一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理清全文脉络,弄清楚各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尤其是要会概括6~8自然段描写白鹭生活的三幅画面内容。品读重点句段,理解作者的喜爱之情。根据五年级的阅读要求,要联系全篇,充分理解开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和结尾“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前后呼应的写法。 3.表达运用。

(完整word)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 【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 【原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 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注释】 ①篱:篱笆。 ②疏疏:稀疏。 ③径:小路。 ④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⑤急走:奔跑。 【赏析】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 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 【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江船的出现,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翠”是新绿。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呈现一片生机,直达长江下游时。从窗口可以望到远处西山上长年不化的积雪、景物的转换,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用一“含”字,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色彩极其鲜明,而随着视线的游移,就会觉得很不平常,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严武还镇成都,鸟儿成双成对,门外江边停泊着行程万里而来的东吴的船只,成都尹

严武入朝,自然成行绝句 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具有喜庆的意味。兴到笔随;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胸次何等开阔,杜甫一度避往梓州,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诗人身在草堂,它才清晰可见: 公元七六二年。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草堂周围多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穿三峡,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一言空间之广。因为多年战乱,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交通恢复。 赏析。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 窗寒西岭千秋雪。而一以贯之, 门泊东吴万里船,白鹭在“青天”映

衬下,一行白鹭正飞上蓝天,情不自禁:两只黄鹂在翠柳里鸣叫,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沿岷江。两句中一连用了“黄”. 翻译,近在目前,再过一年,干脆以“绝句”为题,便触动了他的乡情,柳枝刚抽嫩芽,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翠”。“两个黄鹂鸣翠柳”,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因为它们来自“东吴”。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 了,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蜀中发生动乱,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而战乱平定,一言时间之久,是四幅独立的图景,“翠柳”是初春物候,一碧如洗。晴空万里!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白”,才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翻译赏析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翻译赏析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文解释】1、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2、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 一行白鸳飞上了高高的蓝天。窗口正对着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来自江苏的万里航船。【词语解释】黄鹂:属黄鹂科,又名叫黄莺、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鸣翠柳: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鹭:一种水鸟名,鹭鸶。窗含:就是从窗子可以看到的意思。含:包含。西岭:指岷山。岷山,在四川和甘肃的交界。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泊:停靠。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泛指現在江苏、浙江一帶。万里:指东吴到成都相距遥远的路程。【赏析一】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

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观赏到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是描写哪个季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描写哪个季节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在青淡的空间斜勾出一条白线,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一行白鹭上青天,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门前一条大河,水面停泊着远方来的船只。从颜色和线条看,作者把两笔鹅黄点染在一片翠绿之中,引入对历史和人生的哲思理趣之中,色彩鲜明而又和谐。白鹭上青天诗人身在草堂、青天给人以平静。 “两个黄鹂鸣翠柳。 苏轼曾经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此诗就像一幅绚丽生动的山水条幅:黄鹂,触动了他的乡情、景物的转换写春这组诗一开始写草堂的春色,故云“千秋雪”,对仗工整。一个“含”字;远处

高山明灭可睹,遥望峰巅犹是经年不化的积雪;近处露出半边茅屋。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西岭”。点线面有机结合、白,胸襟何等开阔!这两句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雪山,色调淡雅和谐,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把读者由眼前景观引向广远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之中,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翠。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拓宽了广度。“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每句诗都是一幅画,又宛然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翠柳、白鹭,黄莺儿在枝头婉转歌唱;画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鹭映于碧空。诗句有声有色,意境优美、江船的出现、安适的感觉,图象有动有静。画的中心是几棵翠绿的垂柳。全诗对仗精工,着色鲜丽,“万里船”言空间之广。白鹭上青天诗人身在草堂。“东吴”,三国时孙权在今江苏南京定都建国,国号为吴。黄,境界开阔,情志高远,此景仿佛是

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青,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表明诗人是凭窗远眺,胸次开阔,出语雄健,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使得全诗的立意一下子卓尔不群,既有杜诗一贯的深沉厚重,又舒畅开阔,实为千古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也称东吴。这里借指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千秋雪”言时间之久,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此诗两两对杖,动静结合,声形兼俱,写法非常精致考究,读起来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雕琢,十分自然流畅、青天、江水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古诗原文

古诗三百首原文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古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我国古代诗词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需要注释和讲解的古诗爱好者请进“唐诗赏析”栏目。 古诗三百首精选: 语文第一册: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像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语文第二册: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识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白云端。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近,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语文第三册: 悯农(二)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 语文第四册:

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描写哪个季节

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描写哪个季节 在青淡的空间斜勾出一条白线,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一行白鹭上青天,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门前一条大河,水面停泊着远方来的船只。从颜色和线条看,作者把两笔鹅黄点染在一片翠绿之中,引入对历史和人生的哲思理趣之中,色彩鲜明而又和谐。白鹭上青天诗人身在草堂、青天给人以平静。 “两个黄鹂鸣翠柳。 苏轼曾经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此诗就像一幅绚丽生动的山水条幅:黄鹂,触动了他的乡情、景物的转换写春

这组诗一开始写草堂的春色,故云“千秋雪”,对仗工整。一个“含”字;远处高山明灭可睹,遥望峰巅犹是经年不化的积雪;近处露出半边茅屋。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西岭”。点线面有机结合、白,胸襟何等开阔!这两句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雪山,色调淡雅和谐,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把读者由眼前景观引向广远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之中,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翠。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拓宽了广度。“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每句诗都是一幅画,又宛然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翠柳、白鹭,黄莺儿在枝头婉转歌唱;画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鹭映于碧空。诗句有声有色,意境优美、江船的出现、安适的感觉,图象有动有静。画的中心是几棵翠绿的垂柳。全诗对仗精工,着色鲜丽,“万里船”言空间之广。白鹭上青天诗人身在草堂。“东吴”,三国时孙

权在今江苏南京定都建国,国号为吴。黄,境界开阔,情志高远,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青,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表明诗人是凭窗远眺,胸次开阔,出语雄健,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使得全诗的立意一下子卓尔不群,既有杜诗一贯的深沉厚重,又舒畅开阔,实为千古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也称东吴。这里借指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千秋雪”言时间之久,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此诗两两对杖,动静结合,声形兼俱,写法非常精致考究,读起来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雕琢,十分自然流畅、青天、江水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古诗中的“白鹭”一词指的是一种水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古诗中的“白鹭”一词指的是一种水鸟,请 问这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古诗中的“白鹭”一词指的是一种水鸟,请问:这 解答: 白鹭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小白鹭)和雪鹭四种体羽皆是全白,世通称白鹭.大白鹭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白鹭和雪鹭体型小,羽冠及胸的羽全有.白鹭在繁殖期所生的冠羽和蓑羽可作装饰用,俗称白鹭丝毛,常远销欧美和世界各地. 描述:中等体型(60厘米)的白色鹭.与牛背鹭的区别在体型较大而纤瘦,嘴及腿黑色,趾黄色,繁殖羽纯白,颈背具细长饰羽,背及胸具蓑状羽. 虹膜-黄色;脸部裸露皮肤黄绿,于繁殖期为淡粉色;嘴-黑色;腿及脚-黑色,趾黄色. 叫声:于繁殖巢群中发出呱呱叫声,其余时候寂静无声. 分布范围:非洲、欧洲、亚洲及大洋洲.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常见留鸟及候鸟,分布在中国南方、台湾及海南岛.迷鸟有时至北京.部分鸟冬季到热带区越冬. 习性:喜稻田、河岸、沙滩、泥滩及沿海小溪流.成散群进食,常与其他种类混群.有时飞越沿海浅水追捕猎物.夜晚飞回栖处时呈"V"字队形.与其他水鸟一道集群营巢. 俗名:白鹤白鹭鸶白鸟舂锄极小白鹭鹭鸶丝琴小白鹭雪客一杯鹭

直译:两只黄鹂鸟在柳梢鸣叫,一行白鹭飞上蓝天.鉴赏:丢掉了柳树的颜色:翠.本句颜色丰富:黄、绿、白、蓝;禽鸟形态:一动一静;禽鸟的位置:一高一低;禽鸟的数量:一多一少;禽鸟的声音:一鸣叫一无声;禽鸟的神态:闲适与忙碌.总之,有着丰富的内涵供你体味、感受. 对偶句.对偶句.数字与数字相对,颜色与颜色相对.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注释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译文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 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万里东吴 开来 对偶.肯定的.两个和一行对,黄鹂和白鹭对,鸣和上对,翠柳和青 天对. 古代许多杰出的诗歌是画卷,是号角,是情怀."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是一副( 悠然自得,兴趣盎然)的画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是一支多么激动人心,鼓舞斗志的号角;"(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一种(纵有千种风情,不知与何人说 )的情怀. 鸣上黄鹂相向而鸣,翠柳丛中烘托出两点娇黄,鸟鸣动听,色彩艳丽,有声且有色.辽阔碧天,点缀几只白鹭,极其醒目,天更显其大,鹭

一行白鹭上青天全诗

一行白鹭上青天全诗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被今人誉为"诗圣"。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因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后入长安,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严武任成都府尹时,授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一年后严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后来出三峡,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最终死于舟中。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作品原文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段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6)"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白话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 绝句 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 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绝句(杜甫)(一行白鹭上青天全诗)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赏析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

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 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 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 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 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一行白鹭上青天全诗

一行白鹭上青天全诗《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注释1、鸣鸣叫2、白鹭鹭鸶3、青天蔚蓝色的天空诗意一对黄鹂在绿柳间鸣唱,一行白鹭直上如洗的蓝天。从窗口望去,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近在眼前;门外江上停泊着行程万里、从东吴归来的航船。赏析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安史之乱发生,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杜甫诗作沉郁顿挫久为人所称颂,而其诗圣创作的艺术手法的多样对诗歌意境的开拓等方面更是为后者所重,诗学杜甫的难计其数,诗圣的影响至今不息。杜甫的诗作,除真写关切人世社会的遭遇、变动外,还有不少是通过写景以达情景相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的,现在要赏析的这首《绝句》正属此例。杜甫平生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但由于当朝李林甫等权奸的当道,再加上房官一事,使他的仕途寸步难行,从此永远离开了长安,离开了宫廷,历经飘泊,他始终关心着民生,关切朝廷,但却也长久地受着被投闲置散而愁闷满怀的煎熬。乾元二年杜甫到成都翌年建草堂,使

飘泊的生活有所安定。文德二年,杜甫故人严武向朝廷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谏检校工部员外郎。这首绝句就写在这一期间。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仿佛给人营造出一个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以鸣发,黄鹂的啼叫,仿佛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好一片具有喜庆气味的生机!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此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此着一上字之妙。此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象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划,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就加增了生机之盎然。再者,首句的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上句写白鹭的飞翔上天,前间的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一说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澄,晴天丽日故可睹西山雪岭。但我却以为此说不甚如意。可否这般理解更好一点上两句已点明,当时节全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大概正是欲融未融,这给人就有一处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使人生出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仿如润含了感受,这

部编版小学语文必背古诗词(共114首)

部编版小学必背古诗词(共114首) 一年级上册 1.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画【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悯农(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6.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一年级下册 7.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1.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2.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3.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二年级上册 14.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5.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6.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7.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江雪【唐】柳宗元

描写白鹭的诗句200首

描写白鹭的诗句200首 描写白鹭的诗句200首 描写白鹭的诗句(一): 《白鸠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词全文如下:铿鸣钟,考朗鼓。歌白鸠,引拂舞。 白鸠之白谁与邻,霜衣雪襟诚可珍。 含哺七子能平均。食不噎,性安驯。 首农政,鸣阳春。 天子刻玉杖,镂形赐耆人。 白鹭之白非纯真,外洁其色心匪仁。 阙五德,无司晨,胡为啄我葭下之紫鳞。 鹰鹯雕鹗,贪而好杀。 凤凰虽大圣,不愿以为臣。 【译文】 敲响鸣钟,击响朗鼓。高歌《白鸠》,跳起拂舞。 白鸠毛羽洁白,谁可以与之为邻,霜雪样洁白的衣襟弥感珍贵。 能平均公道地哺养七个子女,不抢食,食不噎,性情安驯。 首推农政,鸣贺阳春,催促农耕。 天子刻玉杖,上镂白鸠之形赐与老年人。

而白鹭羽毛虽然很白,但不纯真,外型洁白,其心不仁。 既没有鸡的五种德性,也不司晨而鸣,还胡乱啄我芦苇下的紫鳞鱼。 鹰鹯雕鹗,这些猛禽,均贪而好杀。 凤凰虽然具有大圣德行,也不愿与之并列为臣。 描写白鹭的诗句(二): 《栾家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译文】 山谷中的溪水蜿蜒曲折,深浅变化莫测。有时出现一深潭,有时出现一浅濑。所谓濑,就是指从石沙滩上急急溜泻的流水。这流水虽然湍急,但明澈清浅,游鱼历历可数,鹭鸶常在这里觅食。它把腿脚静静插在水中,树枝似的一动不动,直到麻痹大意的游鱼游到嘴边,才猛然啄取。正当鹭鸶全神贯注地等候的时候,急流猛然与坚石相击,溅起的水珠象小石子似的击在鹭鸶身上,吓得它“扑漉”一声,展翅惊飞。当它明白过来这是一场虚惊之后,便又安详地飞了下来,落在原处。于是,小溪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 描写白鹭的诗句(三): 《出郊》作者为明代文学家杨慎。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拓展阅读《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拓展阅读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幅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以“鸣”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里用一个“上”字很巧妙。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诗人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这就是诗人观物寄情时物物相融的手法。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但同时,诗人以这种感受,从另一角度来说明一种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融化千年的积雪则更为困难。于是,诗人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却有着更深的忧虑。因此,这句就不仅仅是对窗前雪的描写了,它有着更深的寓意,而这种对景物的体察,其实早在一二句就暗含其中

四年级语文下册小学必背古诗75首原文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新课标) 1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7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8 凉州词(唐)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9 登鹳雀楼(唐)王之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2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3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4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