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他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他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他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他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他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血脂异常,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降低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1],降低LDL是治疗CHD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2]。血脂异常的治疗包括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血浆净化疗法、外科治疗及基因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常被使用的方法,其中又以他汀类使用最广泛,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危患者LDL水平的一线用药[3、4]。本文就当前他汀类药物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做一综述。

一、回顾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被广泛应用的降胆固醇药物,通过作用于肝细胞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催化胆固醇生物合成中的限速步骤),抑制胆固醇合成,并上调LDL受体,加速清除循环中的LDL颗粒,从而降低血浆LDL水平。 [Grundy SM. 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 for treatment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N Engl J Med, 1988,319:24-33]自从1987年首获批准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5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发表以来,诸多以他汀类作为治疗组进行的高质量的随机试验已经明确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降低血管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动脉血运重建风险的能力,[Cholesterol Treatment Trialists’(CTT) Collaborators.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holesterol-lowing treatment: prospective meta-analysis of data from 90056 participants in 14 randomised trials of statins. Lancet,2005,366:1267-78] 并为有关指南的制定、修改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循证医学证明了他汀类降脂治疗的临床益处,降低LDL 30%-40%、使CHD的发病率降低24%-36%,并明确了他汀类降脂药物在推荐剂量下长期应用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综观2004年NCEP ATPⅢ的最新报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及美国ADA指南可以看到,尽管因各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而使其各自的标准有所差异,但都强调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LDL水平。当前全球降脂趋向是:针对高危人群;首选他汀类降脂药;LDL水平“越低越好”。有证据显示:无论受试者LDL的基础水平如何(即

使≤2.6mmol/L或已达到ATPⅢ推荐的靶标),通过他汀药治疗都能获得明显的临床益处,降至更低仍可获益,此外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同样受益,如HPS [5、6]、PROVEIT[7]试验。他汀药物不仅可改善CHD患者的生存率,而且相对于低C反应蛋白(CRP)患者而言,高CRP者应用他汀药物不仅能更大获益,且能引起更早、更显著的绝对生存获益[8]。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强化的、积极的他汀药物治疗比常规治疗更加具有降低脂蛋白和CRP、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9、10]、并可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11]。虽然他汀类干预心房纤颤的研究结果尚存分歧,但有些研究表明他汀类具有减少心房纤颤发生和复发的作用,可能部分与其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有关[12]。

二、降脂策略及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已明确将降低LDL作为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但在决定将LDL降至何种程度时,需考虑是否同时合并存在其他CHD的主要危险因素,分析这些CHD的主要危险因素将有助于判断患CHD的危险程度,并由此决定降低LDL的目标值。特别是ATPⅢ的报告,更加强调了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控制,对人群进行细致的分层,并提出新的血脂异常分层治疗的建议,即要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分层,来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的人群,给予不同的治疗,达到不同的降脂目标,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益。例如,对心血管高危(包括CHD或CHD等危症)和中度高危患者的治疗建议提出了更为严格的降脂目标,其目标值为LDL<100mg/dl;对心血管事件的极高危患者,推荐进行早期、大剂量的强化治疗,将LDL降至70mg/dl可以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的选择[13]。

对于高危患者,需要强化调脂。他汀类药物是首选,降LDL的幅度应

至少达到30%-40%。降LDL的方式有新药开发、剂量加大以及联合用药。增加剂量有其局限性,而通过联合用药可以提高LDL达标率,同时也可以起到综合调脂的效果,既可降LDL,又能升HDL,但也受安全性的困扰。近来研究发现缓释型烟酸降低LDL呈线形作用,而对TG和HDL的调节作用则呈曲线关系,即小剂量与最大剂量的作用差别不大[14],利用这一特性研制出的缓释型烟酸与他汀的混合制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5]。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艾泽庭(Ezetimibe)是个新一类的降脂药,能选择性地抑制小肠对食物和胆汁胆固醇及其有关植物固醇的吸收,从而减少肠道胆固醇进入肝脏,使肝细胞胆固醇储存减少,促进LDL受体合成,进而降低血清LDL;艾泽庭与他汀类合用,从理论上讲,两类药物互补,即抑制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对降低LDL产生叠加作用;此外,小剂量他汀与10mg艾泽庭合用可避免大剂量他汀引起的严重反跳现象。目前已对艾泽庭与多种他汀类药物的联合治疗进行了观察[16、17],结果发现:这种合用具有更好的降LDL作用,而且对降TG和提升HDL有益,最主要的是发现艾泽庭与低剂量他汀类药物的联合治疗与最大剂量他汀类药物降LDL作用相同,而且这种联用并不增加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的危险,但应监测转氨酶。

三、有关安全性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对那些心血管高危患者的降脂目标进一步严格的背景下,即使大量的临床对照试验的理想结果肯定了他汀类治疗的益处[3],其安全性问题仍受到广泛关注。另外,一些有关强化治疗试验的结果也引起了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例如A to Z试验[18、19]结果显示;辛伐他汀20mg/d、40mg/d、80mg/d都能显著降低LDL-C的水平,但高剂量的辛伐他汀(80mg/d)

较低剂量(20mg/d)的治疗除显示主要心血管事件有减少的趋势外,并不能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事件,以及AMI、ACS再入院和中风的发生率。而且,高剂量的辛伐他汀还伴有心肌病和横纹肌溶解(肌酶大于正常值上限10倍)的发生率增加(9例,0.4% vs 0);在TNT试验中[20],强化治疗组(阿托伐他汀80mg/d)较对照组(阿托伐他汀10mg/d)发生一级终点事件的相对危险性减少22%(p<0.001),但没有显示两组的总体死亡率降低,此外,肝酶异常增高(6倍)、横纹肌溶解(5例)的情况也令人担忧;而新近Alsheikh-Ali等[21]在回顾了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获得的不良事件后,也表达了这种担心。确实,对他汀类药物安全性问题的担忧和广泛关注既不是空穴来风,也不令人惊讶,特别是在“拜斯亭事件”后。但这里应注意以下几点:⑴临床实践及对照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通常是安全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相当低,以目前降LDL能力最强的瑞舒伐他汀为例,其重症肌病的发生率小于万分之一[22];尽管在少数患者中可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但尚无证据表明可引起进展性肝病[23]。⑵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多与剂量相关,包括肌病在内的大多数不良反应在停药后均可消失。⑶严格遵照指南的用药建议,特别是对那些发生肌病的高危人群,包括高龄(>80岁)、瘦小体弱、多系统疾病、围手术期、使用多种药物及酗酒者,应避免或减少使用剂量。对这些人群而言,采取较小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可能是更加明智的选择[24]。⑷必须根据几种因素来选择使用何种他汀类药物及其剂量,这些因素包括LDL达标、费用、依从性、药物的副反应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可能性等,使获益与风险达到适当的平衡。⑸对于他汀药物的使用,要避免走

向两个极端,既不能片面地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不敢使用或没有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而再增加剂量,又要避免盲目地、机械地给予强化治疗或轻率的给予联合用药,因为剂量加倍并不代表疗效加倍[25],相反,不恰当的大剂量使用或没有严密监测的情况下,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特别是对联合用药尤其要审慎。

四、展望

今天,全球已有数百万的高危人群在应用他汀类药物,同时还有很多人服用他汀类药物做为一级预防治疗。数以百万计的患者从中收益,特别是在高危患者中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26]。总体上看,他汀类药物是有效的、安全的。然而,如同其他药物一样,他汀类药物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临床医生有责任去了解、认识其在临床应用的所有药物的副作用,并最终选择一最佳的治疗方案。相信,随着基础研究(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相关基因的研究)、药理学(包括新药的研制、开发)、临床试验(循证医学的证据)的发展,我们对血脂异常的认识和治疗会进一步深入。另一方面,我们决不能忽视公共健康宣教的作用。因为,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或曰治疗性生活方式)仍是最基本的治疗步骤[3],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策略。

参考文献

1.Grundy SC. Primary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tegrating risk assessment with intervention. Circulation. 1999; 100: 988-998.

2. LaRosa JC, He J, Vupputuri HS. Effect of statin on risk of coronary disease: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AMA. 1999; 282: 2340-2346.

3. Grundy SM, Cleeman JI, Merz CN, et al.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Implications of recent clinical trials for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Adult Treatment Panel III guidelines. Circulation. 2004; 110: 227-239.

4.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NECP)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Adult Treatment Panel III). Third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NCEP)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 (Adult Treatment Panel III) final report. Circulation. 2002; 106: 3143-3421.

5. Heart Protection Study Collaborative Group. MRC/BHF Heart Protection Study of cholesterol lowering with simvastain in 20536 high-risk individuals: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02; 360: 7-22.

6. Heart Protection Study Collaborative Group. MRC/BHF Heart Protection Study of cholesterol lowering with simvastain in 5963 people with diabetes: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https://www.doczj.com/doc/8211110505.html,nce. 2003; 361: 2005-2016.

7. Cannon CP, Braunwald E, McCabe CH, et al. Intensive versus moderate lipid lowering with statin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N Engl J Med. 2004; 350:1495-1504.

8. Muhlestein J.B. Anderson J.L. Horne B.D. et al. Early effects of statin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high C-reactive protein. Am. J. Cardiol. 2004; 94(9):1107-1112.

9. Nissen SE, Tuzcu EM, Schoenhagen P, et al. Effect of intensive compared with moderate lipid-lowering therapy on pro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004; 291:1071-1080.

10. Steven E, Nissen M.D, E. Murat Tuzcu, M.D, et al. Statin Therapy, LDL Cholesterol,C-Reactive Protein,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N Engl J Med. 2005; 352: 29 -38.

11. Lisette Okkels Jensen, Per Thayssen, Knud Erik Pedersen, et al. Re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by Simvastatin: A Serial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Study. Circulation. 2004(7);110: 265 - 270.

12. Engelmann MD,Svendsen JH. Inflammation in the genesis and perpetu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Eur Heart J,2005,26(20):2083-2092.

13. James H. O'Keefe, Loren Cordain, et al. Optimal low-density lipoprotein is 50 to 70 mg/dl: Lower is better and physiologically normal. J Am Coll Cardiol. 2004; 43(6): 2142-2146. 14. Wolfe ML, V artanian SF, Ross JL, et al.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Niaspan when added sequentially to a statin for trentment of dyslipidemia. Am J Cardiol. 2001; 87: 476-479. 15.Bays HE, Dujovne CA, McGovern ME, et al. Comparison of Once-Daily, niacin Extended-Release/lovastatin with standard dose of atorvastatin and simvastatin (the advicor versus other Cholesterol-Modulating agents trial evaluation[ADVOCATE]). Am J Cardiol. 2002; 91: 667-672.

16. Melani L, Mills R, Hassman D,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zetimibe coadministered with pravastatin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cholesterolemia: A prospective, rangomized, double-blind trial. Eur Heart J. 2003; 24: 717-728.

17. Ballamtyne CM, Houri J, Notarbartolo A, et al. Effect of ezetimibe coadministered with atorvastatin in 628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cholesterolemia. Circulation.2003;107: 2409-2415.

18. de Lemos, MD, Michael A, Wiviott SD, et al. for the A to Z Investigators.early intensive vs a delayed conservative simvastatin strateg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Phase Z of the A to Z Trial. JAMA. 2004; 292:1307-1316.

19. Steven E. Nissen, MD. High-Dose Statin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Not Just Lipid Levels.JAMA. 2004; 292: 1365-1367.

20. LaRosa JC, Grundy SM, Waters DD, et al. Treating to New Targets(TNT) Investigators.

Intensive lipid lowering with atorvastatin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disease. N Engl J Med. 2005;352:1425-1435.

21. Alsheikh-Ali AA, Ambrose MS, Kuvin JT, et al. The safty of rosuvastatin as used in common clinical practice: a postmarketing analysis. Circulation. 2005; 111: 3051-3057. 22. Shepherd J, Hunninghake DB, Stein EA, et al. Safty of rosuvastatin. Am J Cardiol. 2004; 94: 882-888.

23. Tolman KG. The liver and lovastatin. Am J Cardiol. 2002; 89: 1374-1380.

24. Grundy SM.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cholesterol-lowering therapy. Am J Cardiol. 2002; 90: 1135-1138.

25. Andrews TC,Ballantyne CM, Hsia JA, et al. Achieving and maintaining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goals with five statins. Am J Med. 2001; 111: 185-191.

26.Scott M, Grundy SM. The Issue of Statin Safety: Where do We Stand? Circulation. 2005; 111: 3016-3019.

2007年4月

如何正确服用他汀类药物

如何正确服用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适于高胆固醇血症和以胆固醇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最全面的降脂药物,也是指南推荐的降脂首选药物,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全面防治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根据半衰期的长短,可将他汀类降脂药可分为:短效类他汀,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血脂康等;长效类他汀,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合成胆固醇的酶发挥降脂作用。由于人体合成胆固醇的酶在夜间的活性最强,所以对于老一代他汀类药物如普伐他汀来说,最好在睡前服用,能够更好的抑制该酶,发挥最大的降脂效果。

但是,并非所有的他汀类药物都需要在睡前服用。 可以在早上服用的他汀:辛伐他汀正旨平。对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一般 起始剂量为每天10mg,晚间顿服;对于冠心病患者可以20mg/日为起始剂量,晚间顿服。 但有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提示: 1. 晨起服药组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略低于晚间服药组,但仍可使两者分别下降21%和31 %。 2. 晨起服药组降低甘油三酯的幅度明显优于晚间服药组(38%比19%)。与晚间服药相比,晨起服药可更能有效降低甘油三酯水平,调节轻中度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异常。 需睡前服用的他汀:普伐他汀。成人开始剂量为10mg-20mg,一日1次,临睡前服用。应随着年龄及症状适宜增减,一日最高剂量40mg。 研究显示,睡前服用普伐他汀比上午服用的生物利用度低60%,但降脂疗效反而高。这表明肝脏在晚间摄取药物多,降脂效果更好。 需晚餐时服用的他汀:洛伐他汀。成人常用量为10-20mg,每日一次,晚餐时服用剂量可按需要调整,但最大剂量不超过每天80mg。 食物有利于增加洛伐他汀的吸收,空腹时服用洛伐他汀吸收减少30%,因此需晚餐时服用。 【特别提醒】血脂康中的主要降脂成分为洛伐他汀。推荐的剂量为一次2粒,一日2次,早晚饭后服用;轻、中度患者一日2粒,晚饭后服用。 可晚餐时或睡前服用的他汀:氟伐他汀。推荐剂量为20或40毫克,每日一次。晚餐时或睡前吞服。 在稳态状态下,与晚饭后4小时给药相比,晚饭后即时给药会导致血浆峰浓度降低2倍,达峰时间增加2倍。因此可以晚餐时或睡前吞服。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 他汀类药物是当前临床较为热门的话题,事实上,“他汀”只是一类药物的俗名,其实质上是 一种还原酶抑制剂。之所以将其称作“他汀类”原因在于,该类药品在最初时均为进口药物, 而其英文名称中都带有“statin”这一单词,翻译过来就是“他汀”了!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运用 较广,下面就他汀类药品在临床的具体应用做一详细介绍。 他汀类药物临床运用 他汀类药物在最开始时是被用于Ⅱa与Ⅱb高脂血症的医治中,包含家族性、原发性高胆固 醇血症等,同样也适用于因遗传性高脂血症诱发的并发性高胆固醇血症。伴随研究不断深入,许多资料显示,他汀类药物不但有降低胆固醇的效果,且在非调脂方面发挥着促进作用,比 如提升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集聚等,而其在应用范围上已远超出既定适用范围。 临床应用一——冠心病 许多随机研究表明,冠心病病人可在他汀类药物中获得理想效果,能够调节冠心病病人血脂 水平,特别是LDC-C减少至30%以上,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病率与病死率。他汀类药物于冠 心病中的应用可谓是近几年临床药学的最大突破,特别是在能够诱发死亡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诊治中,在采取抗凝和抗栓诊疗的同时,运用他汀类药物实施调脂诊疗,且借助其药物功效,提升血管内皮功能,在血小板聚集与炎症因子释放过程中发挥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能够减 少病人在急性期间的死亡率,从而改善病人预后。除此之外,他汀类药物还在某些手术中起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冠状动脉旁路植入术等。 临床应用二——心力衰竭 与他汀类药物有关的临床实践,比如北欧辛伐他汀存活实验和胆固醇及冠心病反复发作事件 研究均提示他汀类药物能使心力衰竭发生率有效降低。在一项研究中,讨论分析中度心衰病 人应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果。研究表明,在采取他汀类药物治疗时可在2年内降低心衰死 亡风险,且降低效果明显。但是在一些前瞻性研究中却得出阴性结论,所以临床在心力衰竭 中应用他汀类药物仍需谨慎。 临床应用三——免疫调节与抗感染 有资料显示,普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可阻滞体外培养淋巴细胞,对T细胞活性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一些专业人士认为,免疫调节很有可能是他汀类药品的另一种药理作用,其有可能成为 新的免疫抑制剂,专门用于炎性疾病的诊治。同时经临床实践表明,普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及 阿伐他汀均对C-反应蛋白有降低效果,也正因这点为其具备抗感染作用奠定了理论依据。近 几年诸多研究结果表明,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他汀药物运用效果良好,可以控制疾病对骨组 织的损害。当前还不能确立所有他汀类药物是否都具备抗感染效应,这一点还需大量实验证明,能否在临床大面积使用还有待考证。 临床应用四——抑制肾脏细胞增殖 诸多进展性肾小球病症中,系膜细胞的增殖与活化是关键性因素,可加大细胞外基质。在肾 病综合征研究过程中,他汀类药物能削弱肾脏结构与功能恶化进程。该药物能将缺失性突变 细胞停驻在细胞周期G1期,对人体补充胆固醇对该现象无任何改善效果,提示他汀类药物 在肾脏病症的作用至少一部分和其对细胞的作用相关。辛伐他汀与洛伐他汀以依赖性特征阻 断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引发的DNA合成;降低肾脏系膜细胞活化。资料指出,早期采用他汀类药物能延迟糖尿病肾病发生与进展,这一点足以说明他汀类药品可提升肌酐清除率,改 善肾衰竭。 临床应用五——抗肿瘤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 他汀类药物,即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国内现有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种类多,临床应用广,不同他汀类药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临床使用中常见问题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合理用药? 一、他汀类的药理作用及适应症是什么? 主要药理作用为抑制肝脏内HMG-CoA还原酶及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和血清脂蛋白浓度,现主要用于高胆固醇血症等患者。 二、他汀类药动学特点有哪些? 蛋白结合率高,首过代谢广泛,大部分生物利用度较低,主要通过肝脏P450酶代谢,主要经胆道从粪便排泄为主。 三、不同他汀类的代谢和排泄有何不同?

四、他汀类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有哪些? 他汀类(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为主)与主要经CYP450 3A4代谢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与CYP 3A4抑制剂联合应用时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甚至增加横纹肌溶解等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如与环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胺碘酮、华法林、利福平等合用时,发生肌病的危险性增加。 五、他汀类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头痛、失眠、转氨酶升高、肌病、过敏反应、横纹肌溶解等。其中肝脏毒性和肌肉毒性临床报道较多,故在用药过程中需监测肝功能,肌酸磷酸激酶等相关指标。 六、他汀类禁忌症有哪些? 对他汀类药物过敏者;活动性肝脏疾病者;原因不明的肝脏转氨酶持续升高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等。

七、他汀类何时服药? 人体合成胆固醇的酶在夜间活性最强,为达到最好的效果,夜间服用为主,一般每日一次即可。因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半衰期长,可在任意时间服用。同时他汀类药物可在饭前或饭后用药。 八、他汀类的用药剂量和使用强度有何不同? 1)低强度治疗用药剂量:辛伐他汀10mg、普伐他汀10-20mg、洛伐他汀10-20mg、氟伐他汀40mg、匹伐他汀1mg; 2)中等强度用药剂量:阿托伐他汀10-20mg、瑞舒伐他汀5-10mg、辛伐他汀20-40mg、普伐他汀40mg、洛伐他汀40mg、氟伐他汀80mg、匹伐他汀2-4mg; 3)高强度用药剂量:阿托伐他汀40-80mg、瑞舒伐他汀20-40mg; 九、糖尿病患者能否使用他汀类?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增加心血管风险及死亡率。虽然有文献报道长期大剂量服用他汀类药物引起血糖升高,但他汀类带来的血管获益远大于对血糖的影

他汀类药物合理的应用

他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血脂异常,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降低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1],降低LDL是治疗CHD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2]。血脂异常的治疗包括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血浆净化疗法、外科治疗及基因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常被使用的方法,其中又以他汀类使用最广泛,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危患者LDL水平的一线用药[3、4]。本文就当前他汀类药物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做一综述。 一、回顾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被广泛应用的降胆固醇药物,通过作用于肝细胞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催化胆固醇生物合成中的限速步骤),抑制胆固醇合成,并上调LDL受体,加速清除循环中的LDL颗粒,从而降低血浆LDL水平。 [Grundy SM. 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 for treatment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N Engl J Med, 1988,319:24-33]自从1987年首获批准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5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发表以来,诸多以他汀类作为治疗组进行的高质量的随机试验已经明确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降低血管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动脉血运重建风险的能力,[Cholesterol Treatment Trialists’(CTT) Collaborators.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holesterol-lowing treatment: prospective meta-analysis of data from 90056 participants in 14 randomised trials of statins. Lancet,2005,366:1267-78] 并为有关指南的制定、修改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循证医学证明了他汀类降脂治疗的临床益处,降低LDL 30%-40%、使CHD的发病率降低24%-36%,并明确了他汀类降脂药物在推荐剂量下长期应用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综观2004年NCEP ATPⅢ的最新报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及美国ADA指南可以看到,尽管因各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而使其各自的标准有所差异,但都强调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LDL水平。当前全球降脂趋向是:针对高危人群;首选他汀类降脂药;LDL水平“越低越好”。有证据显示:无论受试者LDL的基础水平如何(即

他汀类药物的生物技术合成以及应用

他汀类药物的生物技术合成以及应用 摘要: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可以非常显著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药物;还可以减少中风或其他疾病的风险。近几年来报道,他汀类药物还有其他的生物活性以及许多潜在的治疗用途。天然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和康帕丁,而普伐他汀是通过生物转化形成的。辛伐他汀,是领先市场的第二他汀类药物,是一种洛伐他汀的半合成衍生物。洛伐他汀主要是由Aspergillus terrus(土曲霉)菌株合成的,而康帕丁是由penicillium citrinum菌株合成。洛伐他汀和康帕丁是通过液体深层发酵进行工业生产,但也固态发酵进行生产,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洛伐他汀在生物化学和遗传学上的一些研究进展让辛伐他汀在新的生产方式方面得以发展。这种洛伐他汀衍生物可以通过monacolin J(无侧链洛伐他汀)过程有效合成,这个过程是一个酰基转移酶LovD进行的。利用基因lovF 的组合生物合成,可以通过一种不同的方法设计土曲霉,从而使聚酮合成酶在体内合成2,2- dimethylbutyrate(simvastatin的侧链)。这样产生的转化菌株能通过直接发酵产生辛伐他汀而非洛伐他汀。 关键字:他汀类药物生物合成和遗传学生物技术生产 简介: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心血管疾病是威胁健康的主导因素。2005年,约有1750万人死于这些疾病,死亡率占全球约30%。这种疾病是由于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提高而致,因而胆固醇血症成为了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疾病(Kannel等人,1961年)的主要危险因素。一般来说,人体中的胆固醇只有三分之一是从饮食取得的,而其三分之二是由肝脏合成,还有一小部分是由其他器官合成的(Furberg 1999年;Alberts等人1980年)。出于这个原因,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来控制其含量成为一个重要策略,以降低胆固醇在血液中浓度,如manzoni和Rollini(2002)关于他汀类的一篇报道中如是说。 他汀类药物可以选择性抑制胆固醇的合成的限速酶,即HMG-CoA还原酶。因此,这些化合物便可以降低胆固醇含量,尤其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或低密度胆固醇(“坏胆固醇”)含量,而稍微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的含量,因此,防止动脉内斑块的集结。此外,他汀类药物已经运用于预防性药物前列心血管疾病,因为大量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他汀类可以降低风险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018执业药师继教答案他汀类药物的合理运用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只供学习与交流他汀药物的合理应用解读考试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动脉硬化通常发生在 A.中等粗细的动脉 B.非常粗的动脉 C.非常细小动脉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2 . 正常动脉血管壁分为 A.内膜 B.中膜 C.外膜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3 . 动脉粥样硬化的慢性炎症进程分为几个步骤 A.4个 B.6个 C.8个 D.10个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4 . 将多余的堆积在血管壁上的脂蛋白颗粒清理走是一种()的过程 A.正常行为 B.复杂的慢性炎症行为 C.异常过程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5 . 目前降低脂蛋白颗粒浓度最有效的方法是 A.手术 B.他汀类药物 C.生活方式的改变 D.以上都可以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6 . 他汀引起肝功能衰竭或由此导致肝移植/死亡 A.常见 B.未见报道 C.非常罕见 D.非常危险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7 . 国内目前关于他汀肝脏安全性的建议,若治疗期间发现单纯性、无症状转氨酶升高大于3倍ULN时 A.严密观察 B.寻找原因 C.需停用他汀 D.他汀减量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8 . 服用他汀类药物有1-5%的人群会有 A.肌肉疼痛 B.无力 C.伴有CK升高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9 . 长久服用他汀与肿瘤的发生率 A.他汀具有抗癌作用 B.他汀降脂不增加癌症危险 C.他汀降脂增加癌症危险 D.他汀对癌症和癌症死亡危险呈正相关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10 . 他汀药物能使新发糖尿病风险 A.增高 B.减低 C.大大减低 D.没有影响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不同他汀类药物的分类比较

不同他汀类药物的分类比较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是导致老年人死亡和影响生活治疗的主要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AS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增加。血脂异常作为ASCVD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脂水平已成为当前预防与治疗ASCVD 的主要方式。临床常规检验提供的血脂参数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与甘油三酯(TG)。其中LDL-C水平与ASCVD的发病风险相关性最大,LDL可通过血管内皮进人血管壁内,在内皮下滞留的LDL被修饰成氧化型LDL,后者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不断增多融合,构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因此,应将LDL-C作为控制血脂异常的主要干预靶点。他汀类药物能明显的降低LDL,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最充分的临床研究证据,是被国内外各大指南推荐首选的调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降低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同时还可增加肝脏细胞表面LDL受体以增强LDL的摄取和分解代谢,减少体内LDL水平,从而通过上述药理机制发挥调脂作用。本院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氟伐他汀(来适可)、普伐他汀(富利他之)、辛伐他汀(舒降之)、阿托伐他汀(阿乐、尤佳、立普妥)和瑞舒伐他汀(可定)等。本文通过不同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强度、药动学特征、不良反应等方面来介绍各药物的特点,以保障他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1.作用强度:胆固醇治疗的目标值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需使LDL-C降低至<1.8、 2.6或 3.4mmol/L(详见相关指南)。不同他汀类药物降LDL-C强度差异明显,以LDL-C降幅38%为例,每日需氟伐他汀80mg、普伐他汀40mg、辛伐他汀20mg、阿托伐他汀10mg、瑞舒伐他汀<5mg。结合本院各他汀药物剂量和常规用法用量(富利他之20mg,qn;来适可40mg,qn;舒降之20mg,qn;阿乐、立普妥20mg,qd,尤佳10mg,qd;可定10mg,qd),可推算普伐他汀(富利他之)、氟伐他汀(来适可)具有低强度的降脂作用(使LDL-C降低<30%),而辛伐他汀(舒降之)、阿托伐他汀(阿乐、尤佳、立普妥)和瑞舒伐他汀(可定)具有中等强度的降脂作用(使LDL-C降低30-50%)。可见同等剂量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知识讲解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他汀类药物(statins)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水平,也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药物。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能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纤维蛋白的产生和血栓形成,改善非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症状,有降低血压、抗炎、抗心律失常等作用。本文就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简述如下。 1.他汀类药物的降血脂作用 他汀又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由于HMG-CoA还原酶是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对该酶的特异性竞争抑制,从而使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减少,降低血清中LDL-C及总胆固醇的水平,增强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表达,加速血循环中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残粒清除,是临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是临床上疗效明确的调脂药。有研究显示,口服罗伐他汀5mg可使大多数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中LDL-C水平减少42%~52%,三酰甘油降低16%,总胆固醇降低30%,载脂蛋白B2减少33%,HDL-C提高8%~13%。多个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均证实,他汀类药物能显着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病死率及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2.他汀类药物的抗高血压作用 临床回顾性分析发现,高血压病患者中,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的血压比不使用者控制的更好,且更易于使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大多数他汀类药物抗高血压作用的临床研究亦支持Statins的降压作用。Strazzullo等荟萃分析发现与安慰剂组及其他降脂药比较,他汀类药物可以明显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当血压>130/80mmHg时他汀类药物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4mmHg,使舒张压平均降低1.2mmHg,基线血压越高其降压作用越明显,并且与血脂变化无关。 3.他汀类药物治疗肺高压的作用 肺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是最严重而且具有潜在破坏力的慢性肺循环疾病,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能有效减轻甚至逆转PH及肺血管重塑。Kao等应用辛伐他

执业药师继教答案--他汀类药物合理运用.doc

他汀药物的合理应用解读考试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动脉硬化通常发生在 A.中等粗细的动脉 B.非常粗的动脉 C.非常细小动脉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2 . 正常动脉血管壁分为 A.内膜 B.中膜 C.外膜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3 . 动脉粥样硬化的慢性炎症进程分为几个步骤 A.4个 B.6个 C.8个 D.10个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4 . 将多余的堆积在血管壁上的脂蛋白颗粒清理走是一种()的过程 A.正常行为 B.复杂的慢性炎症行为 C.异常过程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5 . 目前降低脂蛋白颗粒浓度最有效的方法是 A.手术 B.他汀类药物 C.生活方式的改变 D.以上都可以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6 . 他汀引起肝功能衰竭或由此导致肝移植/死亡 A.常见 B.未见报道 C.非常罕见 D.非常危险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7 . 国内目前关于他汀肝脏安全性的建议,若治疗期间发现单纯性、无症状转氨酶升高大于3倍ULN时 A.严密观察 B.寻找原因 C.需停用他汀 D.他汀减量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8 . 服用他汀类药物有1-5%的人群会有 A.肌肉疼痛 B.无力 C.伴有CK升高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9 . 长久服用他汀与肿瘤的发生率 A.他汀具有抗癌作用 B.他汀降脂不增加癌症危险 C.他汀降脂增加癌症危险 D.他汀对癌症和癌症死亡危险呈正相关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10 . 他汀药物能使新发糖尿病风险 A.增高 B.减低 C.大大减低 D.没有影响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他汀类药物应用要点

他汀类药物应用要点 第一部分: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 2013ACC/AHA指南以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为依据,明确以下4组患者可由他汀类药物治疗获益:(1)确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者;(2)原发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4.9mmol/L);(3)40~75岁、LDL-C为1.8~4.9mmol/L的糖尿病患者;(4)无ASCVD与糖尿病,但其10年ASCVD风险≥7.5%者。指南重点强调他汀类药物在ASCVD一级和二级预防中降低ASCVD风险的重要作用。ASCVD涵盖冠心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病和所有起因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新指南将为ASCV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胆固醇治疗提供强大证据。 第二部分:他汀类药物的作用: 药效学 他汀类被人们称之为即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是HMG-CoA还原酶的一选择性、竞争性抑制剂,HMG-CoA还原酶为一限速酶,该酶将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辅酶A转化为甲羟戊酸(包括胆固醇在内的固醇的前体)。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在肝脏内合并成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并释放到血浆中以进一步输送至周围组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形成并主要通过高亲和力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受体分解代谢。他汀类药具有降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和抗炎、稳定和轻度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外周动脉压的作用。他汀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和活性增加、使血清胆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他汀类调血脂药物主要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六大品种。 作用特点 以阿托伐他汀为例,临床试验已证实阿托伐他汀可降低总胆固醇(30%-4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61%),载脂蛋白B(34%-50%)及甘油三酯(14%-33%),同时不同程度地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1。上述结果在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和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包括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一致。 业已证实,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的降低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目前有关阿托伐他汀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患病率的研究尚未结束。 第三部分:他汀类药的安全性 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便秘、胃肠胀气、消化不良和腹痛。警惕他汀类药的其他毒副作用。 1.肌肉毒性: 肌肉毒性可以分为横纹肌溶解症与肌病两大类。一般他汀类药物肌肉方面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肌肉疼痛、触痛或无力和/或明显的肌酸激酶水平升高等,比较严重的便是横纹肌溶解症。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存在生命危

最新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导读]他汀类药物(statins)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水平,也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药物。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能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纤维蛋白的产生和血栓形成,改善非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 他汀类药物(statins)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水平,也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药物。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能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纤维蛋白的产生和血栓形成,改善非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症状,有降低血压、抗炎、抗心律失常等作用。本文就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简述如下。 1.他汀类药物的降血脂作用 他汀又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由于HMG-CoA还原酶是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对该酶的特异性竞争抑制,从而使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减少,降低血清中LDL-C及总胆固醇的水平,增强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表达,加速血循环中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残粒清除,是临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是临床上疗效明确的调脂药。有研究显示,口服罗伐他汀5mg可使大多数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中LDL-C水平减少42%~52%,三酰甘油降低16%,总胆固醇降低30%,载脂蛋白B2减少33%,HDL-C提高8%~13%。多个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均证实,他汀类药物能显着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病死率及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2.他汀类药物的抗高血压作用 临床回顾性分析发现,高血压病患者中,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的血压比不使用者控制的更好,且更易于使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大多数他汀类药物抗高血压作用的临床研究亦支持Statins的降压作用。Strazzullo等荟萃分析发现与安慰剂组及其他降脂

他汀类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他汀类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现在,他汀类药物在降血脂、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等方面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他汀类药物有着“安全”“高效”等美誉,但此类药物应用时还是需要注意一下的。 一、他汀种类要注意 他汀类药物种类较多,现今市面上销售的他汀包括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中成药血脂康胶囊中的主要成分是红曲,其能产生洛伐他汀而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不同种类他汀药物常用口服剂量不同,不同厂家的同种他汀规格也各有差异,在更换服用他汀的种类和厂家的时候,一定要留意药品的规格和使用剂量。 二、何时用药要注意 他汀类药物受食物影响小,进餐对药物发挥作用影响不大,且他汀类药物并无严重的胃肠不良反应,因此,只要做到定时定量,无论是进食前还是进食后服用均可。 大部分他汀最宜在晚上临睡前服用,因为胆固醇合成的高峰在午夜12时左右,睡前用药能让药物作用在午夜达峰,从而达到更好的降胆固醇效果。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因为半衰期较长,可以在一天的任何时间服用。 如果错过了用药时间,应在记起时立即补用,若已接近下一次用药时间,则无需补用,切勿一次使用双倍剂量。

三、肝酶升高要注意 一般而言,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都是安全有效的,但少部分患者在服用他汀之后,会出现肝脏转氨酶升高。对于转氨酶轻中度异常的患者,若是本身有活动性肝炎等严重肝病,则不应该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若是患者合并有非酒精性脂肪肝,应用他汀不仅安全有效,还能改善肝脏功能,因此,对于具备他汀适应症的患者,若没有肝肿大、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等器质性肝损害证据,应积极充分地使用他汀。服用他汀后,只要患者转氨酶无进行性升高(≥3倍正常上限),应继续服药。 四、肌痛反应要注意 肌肉酸痛是他汀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依据肌酸激酶(CK)值是否正常又可以分为肌炎和肌痛,如果CK大幅升高,则可能为横纹肌溶解症,严重的甚至可以危及生命。患者在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时候,只要出现了疑似肌肉不适的症状,就应立即停药,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五、联合用药要注意 联合用药是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肌肉毒性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果同时服用阿奇霉素、胺碘酮、罗红霉素、非诺贝特等肝药酶抑制剂,可使他汀类药物血药浓度上升,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部分患者存在有甘油三酯大幅度升高而需要同时服用非诺贝特和他汀的情况,可在早晨服用非诺贝特,晚上睡前服用他汀类药物,这样可大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降脂药的种类及合理选择

2012~2013学年期末论文降脂药的种类及合理选择 系部药学系 专业药学 班级279 学生姓名黄超 学号12 指导教师成亮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降脂药的种类及合理选择 黄超 摘要: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血脂症。高脂 血症是动脉粥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冠状动脉粥硬化引起的冠心病,由 于心肌局部供血不足,常可并发心绞痛及心肌梗死。(1)如何合理应用降脂药物,防 治高脂血症,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以下就临床常用降脂药分类与合理应用逐一简介。 关键字:降脂药种类合理选择 1降脂药的种类 降脂药是能降低血浆甘油三酯或降低血浆胆固醇的药物。降血脂药种类较多,分类也较困难。就其主要降血脂功能可分为降总胆固醇、主要降总胆固醇兼降甘油三酯、降甘油三酯、主要降甘油三酯兼降总胆固醇四大类。概括讲它能阻止胆酸或胆固醇从肠道吸收,促进胆酸或胆固醇随粪便排出。抑制胆固醇的体内合成,或促进胆固醇的转化促进细胞膜上LDL受体表达,加速脂蛋白分解。激活脂蛋白代谢酶类,促进甘油三酯的水解。阻止其他脂质的体内合成,或促进其他脂质的代谢。 1.1 胆酸整合剂 这类药共同的降血脂机制是阻止胆酸或胆固醇从肠道吸收,促进胆酸或胆固醇随粪便排出,促进胆固醇的降解。这类药有树脂类、新霉素类、谷固醇及活性炭等。新霉素类及谷固醇因毒副作用大或疗效欠理想,实际上已被淘汰。活性炭近年来曾试用于临床,其确切疗效与安全性尚待进一步证实。文献报道临床应用较多的有阴离子碱性树脂。本类药适合于除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以外的任何类型的高胆固醇血症。对任何类型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无效。对血清总胆固(TC)与甘油三酯(TG)都升高的混合型高脂血症,须与其他类型的降血脂药合用才能奏效。(2)主要的胆酸整合剂有考来烯胺(ChoIestyramine)又名消胆胺,该药是一种苯乙烯型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通常用其氯化物,分子量超过100万,不溶于水。;考来替泊(CoIestipol)又名降胆宁,该药是一种阴离子交换树脂;地维烯胺(Divistyramine),这是一种具有药理作用的阴离子交换树脂,都是树脂类。 1.2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他汀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 还原酶抑制剂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最经典和有效的降脂药物,不仅从多个方面对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还以其生物多效性,巳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增加脑出血的风险,特别是即往有过脑出血病史或者己经明确有较为严重的血管淀粉样变性的患者的大脑半球的出血几率。医务工作者应该在平时的临床实践中掌握它的治疗作用,更要注意它的安全性问题,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标签:他汀类药物;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增高,高血脂症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而血脂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和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高,其中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以及肥胖、吸烟等问题已经成为心脑血管危险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由于血脂异常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长时间就会导致严重的疾病。因此积极有效的调脂治疗是预防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调节血脂药的临床合理应用至关重要。 他汀类药物是最为经典和有效的临床常用降脂药物[1],仍然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2],在临床上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目前临床上他汀类药物在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应用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医生对他汀类药物认识普遍不足,所以要加强医生平时的临床实践中掌握它的治疗作用,更要注意它的安全性问题,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适当对患者和家属讲解该类药物的作用,使患者能够获益。 自从霉菌中提取洛伐他汀用于治疗高脂血症以来品种就不断发展,此类药物在降胆固醇、降血脂方面疗效非常显著,是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经甲戊酸代謝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主要为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和活性增加、使血清胆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还可抑制肝脏合成载脂蛋白B-100,从而减少富含甘油三酯A V、脂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从而抑制人体合成胆固醇、降低血中甘油三酯浓度的作用。脑出血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因其可以有效降低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逆转动脉中膜厚度,从而降低卒中风险。 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降血脂的作用,还有独立于调脂作用外的多重作用:①抗炎症反应,减少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聚集和血栓形成,促进卒中神经功能的恢复;②能刺激血管内皮组细胞增殖,促进脑缺血后血管再生”增强内皮型的一氧化氮合成酶的产生,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进而不断增强缺血半暗带血流灌注;促进脑缺血后血管再生”;③抑制血小板的凝聚,从而降低血流的粘滞度抑制血栓形成;④能刺激血管内皮组细胞增殖,可通过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抑制基

(临床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在线考试

分数:70 (临床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在线考试 单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其中只有一个为正确答案。选出正确答案。)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不包括 A.稳定型心绞痛 B.不稳定型心绞痛 C.ST抬高型心肌梗死 D.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 2、 硝酸甘油片用于治疗心绞痛的给药方法是 A.0.5mg一日三次口服 B.0.5mg一日二次口服 C.0.5mg一日一次口服 D.0.5mg舌下含服 3、 以下哪些不是硝酸酯类药物的禁忌症 A.服药后出现头痛头晕,心率加快,颜面潮红 B.青光眼 C.严重贫血 D.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4、 倍他乐克是 A.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B.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C.选择性β2-受体阻滞剂 D.选择性β3-受体阻滞剂 5、 下列哪些药物是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A.硝苯地平

B.维拉帕米 C.氨氯地平 D.波依定 6、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不宜使用的药物是 A.阿司匹林 B.氯吡格雷 C.他汀类药物 D.溶栓药 7、 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他汀类药物 A.心绞痛发作期 B.心绞痛缓解期 C.心绞痛发作期和缓解期 D.发现血脂高的情况下 8、 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不宜使用的药物是 A.阿司匹林 B.低分子肝素 C.溶栓药物 D.他汀类药物 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安装药物涂层支架后应用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的疗程至少是 A.4-6周 B.6-12个月 C.7-8周 D.2-3个月 多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选出正确答案,少分。)

各种他汀类药物如何选择

精心整理 各种他汀类药物如何选择? 他汀类药物因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胆固醇、稳定逆转斑块,目前已成为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基石。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美降之)、辛伐他汀(舒降之),普伐他汀(普拉固)、氟伐他汀(来之)成。:以及排泄强烈相关。无论亲水性他汀类药还是亲脂性他汀类药均有利有弊,而理想的分配系数应是中性,即不太疏水性也不太亲水性。他汀类药物亲脂性顺序依次为西立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两类他汀类药分布方式的区别在于亲脂性他汀类药是通过被动转运和非选择性扩散进入肝细胞和非肝组织;而亲水性他汀类

药则更多的是依靠主动转运进入到肝脏与非肝组织如肌肉等。匹伐他汀属于亲脂性的 1半衰期阿托伐他汀钙、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半衰期大于10小时,属于长效他汀,可以在一天任何时间服用。其他半衰期较短,需要晚上睡前服用。2药物代谢除了普伐他汀不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外,其他或多或少都要 特性: 剂等; 的他汀类药物半衰期较短,所以一般要求在临睡前服用,而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匹伐他汀因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及较好的降脂疗效,可于一天内任意固定时间服用。食物可促进洛伐他汀及辛伐他汀的吸收,最好晚餐时服用;对其他药物并无明显影响。美国血脂新指南将他汀类药物治疗按强度分为三类:1降低LDL-C水平2降低LDL-C水平30%~50%称为中强度3

降低LDL-C水平>50%称为高强度若要降低LDL-C水平>50%,指南只推荐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因此,这两种药物也称为强效他汀。虽然常用的7个他汀类药物都具有降脂作用,但由于它们化学结构功能团的不同,其适应证也有差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7种他汀类药的适应证就各不相同,(见下表“√”表示可于相应疾病的治疗)。2007年3月8日FDA致死 中他汀类药物相关的肌肉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瑞舒伐他汀肌肉不良反应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而普伐他汀与洛伐他汀肌肉不良反应为最低。6种他汀类药物肌肉事件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瑞舒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他汀在肾安全性方面存在异质性。肾功能良好的患者使用他汀是安全的。估算肾小球

他汀类药物的使用

他汀类药物的使用 唐建华 江苏省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 他汀类药物(statins)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此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主要为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数量和活性增加、使血清胆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他汀类药物还可抑制肝脏合成载脂蛋白B-100,从而减少富含甘油三酯AV、脂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他汀类药物分为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如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pitavastatin)是最为经典和有效的降脂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 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外,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早期应用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抗炎、保护神经和抗血栓等作用。 结构比较 辛伐他汀(Simvastatin)是洛伐他汀(Lovastatin)的甲基化衍化物。 美伐他汀(Mevastatin,又称康百汀,Compactin)药效弱而不良反应多,未用于临床。目前主要用于制备它的羟基化衍化物普伐他(Pravastatin)。 体内过程 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口服后要在肝脏内将结构中的其内酯环打开才能转化成活性物质。 相对于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本身为开环羟酸结构,在人体内无需转化即可直接发挥药理作用,且该结构具有亲水性,不易弥散至其他组织细胞,极少影响其他外周细胞内的胆固醇合成。 除氟伐他汀外,本类药物吸收不完全,大多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 用药注意 大多数患者可能需要终身服用他汀类药物,关于长期使用该类药物的

合理用药之他汀类药物

合理用药之他汀类药物 他汀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以显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事件,是ASCVD治疗的基石。 为什么说他汀是最重要的降胆固醇药物? 目前我国临床常用的调脂药物主要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以及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其中他汀类药物具有最充分的随机临床研究证据,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研究显示,LDL-C降低1 mmol/L,第1年内心梗、脑梗与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约10%,2年后降低约16%,3年后降低约20%,此后治疗每延长1年,这些严重事件风险进一步降低1.5%,治疗5年后风险降低20%~25%。 贝特类与烟酸类药物一直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多项随机临床研究发现,贝特类与烟酸类药物虽可对血脂谱产生有益影响,却未能显著减少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与全因死亡率。因此,不推荐首选这两类药物用于血脂异常药物干预,除非患者甘油三酯(TG)严重升高或患者不能耐受他汀治疗。 当患者经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以及他汀类药物充分治疗后TG仍不达标时(>2.3 mmol/L),可考虑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非诺贝特或烟酸缓释剂。 高血压患者需要服用他汀吗? 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服用他汀,取决于患者具体情况: ? 已经发生冠心病(包括心梗)、脑梗死、颈动脉或下肢动脉狭窄超过50%,无论血脂水平如何,均应服用他汀,并将LDL-C降至1.8 mmol/L以下; ? 没有上述疾病的患者,需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o如果高血压患者年龄超过45岁(男性)或55岁(女性),且LDL-C超过2.6 mmol/L,应该服用他汀; o如果高血压患者有吸烟的习惯或者合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也要按照上述标准决定是否用药; o如果高血压患者同时存在上述三种危险因素(即年龄超过45岁(男性)或55岁(女性)、HDL-C降低、吸烟),都应该服用他汀。

主要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区别

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它具有抑制人体合成胆固醇、降低血中甘油三酯浓度的作用。一般的他汀类药物适用于治疗除纯合子家族性(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以外的任何类型的高胆固醇血症(在他汀类药物中唯有辛伐他汀对于纯合子家族性的高胆固醇血症有一定的疗效)。短期内服用他汀类药物较为安全,长期服用此药则容易产生副作用。所以长期服用此药的患者应定期检查其血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及肌酸激酶等项目。本类药不宜与烟酸、贝特类、环胞霉素合用,以免引起严重的肌肉及肝、肾功能损害。 他汀分为天然他汀(如洛伐他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和完全人工合成他汀(如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匹伐他汀)是最为经典和有效的降脂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 天然他汀是从生物中提取得到的,如美伐他汀可以从橘青霉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因而也叫做生物他汀。相应的,完全人工合成的他汀则被称为化学他汀。 目前,主要认为,化学他汀本身没有生物活性,服用以后,需要肝脏分泌羧基脂酶对其激活以后,才能抑制肝脏合成脂类物质。酶解过程会产生化学性肝损伤;而天然他汀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不需要酶解,进入人体后可以直接发生作用。其降脂作用比化学他汀强,也不存在个提差异。 辛伐他汀,与其余他汀类药不同的是,它对于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病人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辛伐他汀适用于治疗伴有冠心病的高胆固醇血症的病人。值得注意的是辛伐他汀不能与四氢萘酚类钙通道阻滞剂米贝地尔合用。用法:成人的初始用药剂量是每次口服10毫克,每日服1次,晚睡前服用。以后可根据病人的病情调整用药剂量,但最大的用药剂量不可超过每日80毫克。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病人,也可服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每日40毫克,饭后顿服。如果病人的胆固醇仍无下降的趋势,可每天将80毫克的辛伐他汀分3次服用,即早饭后、午饭后,各服20毫克,晚饭后服40毫克。 阿托伐他汀,此药是一种新合成的他汀类降脂药物,其副作用较小。阿托伐他汀与其他他汀类药物相比,在与别类降脂药物联合应用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低。并且,阿托伐他汀的降脂作用较强。用小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即能明显地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浓度。用法:每天晚饭后口服一次。成人从每天10毫克的剂量开始服用。之后,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剂量。成人每日用药的最大剂量不可超过80毫克。 匹伐他汀,初始剂量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方面同阿托伐他汀相同,并且其药物相互之间的作用发生较少等特点有潜力成为治疗脂质异常症的标准药物。通常成人每次1~2mg匹伐他汀,每天1次,饭后口服。根据年龄、病情可以酌情增减药量,低密度脂蛋白值下降不明显时,可以考虑增加药量,每天的最大用药量为4mg。匹伐他汀与其他他汀药物比有其独到之处,由于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而被称为“超级他汀”,因除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外,同时在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与降低甘油三酯的能力强于其他的他汀类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由于对血糖水平无影响,对伴糖尿病、代谢综合症的高脂血症患者更为适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