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包装的学问教案

包装的学问教案

包装的学问教案
包装的学问教案

包装的学问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包装的学问》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与同伴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渗透节约的意识,体会包装的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究多个相同长方体最节省包装纸的叠放方法。

难点:

理解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策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若干个长方体。

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出不同包装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哪种包装方案最节约。体验策略的多样性,渗透节约的环保意识、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六一儿童节要到了,这是淘气和笑笑为幼儿园的弟弟妹妹准备的礼物,漂亮吗?

生:漂亮!

师:精美的包装纸为礼物披上了美丽的外衣,也给人带给美好的想像。

那么作为包装纸除了要注重精美,还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生:节约、美观。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包装中的一个学问:怎样节约包装纸?

板书课题:包装的学问——节约包装纸。

二、设计方案,动手实践

活动一:一个长方体的包装

PPT出示一个长方体

师提问:为了使这个长方体更加美观要把这个长方体进行包装。需要多少包装纸你们能求吗

生:不能,不知道长、宽、高。

师:要求这个长方体的包装纸与这个长方体的什么知识有关?

成果预设:包装纸是包在长方体的表面,所以求包装纸的大小就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要求表面积必须知道长、宽、高。

师:好,现在给出了长方体的长、宽、高,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是多少

PPT出示数据。学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反馈谈话,引发思考)长方体的表面积是310平方厘米,包装这个长方体用310平方厘米的包装纸就够吗?

成果预设:(1)、长方体的包装纸应该比它的表面积大一些。(2)、如果不计接口处的面积,这一个长方体需要的包装纸就等于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生约定:好,我们来做一个约定:今天我们研究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就暂时不考虑接口处。好吗?

生:好的。

活动二:两个长方体的包装问题

1、提出问题,小组合作

两个长方体该怎样包?包装时一共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呢?

生:一个需要310cm2,两个就是需要620cm2。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说一说。

生:可以合起来包装,就不是620cm2了。

师:合起来包装为什么就不需要620cm2包装纸呢?

生:有的面重合起来了。

师:重合的面在包装时需要用包装纸包装吗?

生:不需要。

师:可以怎样包装呢?会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请同学们同桌合作,拿出两个长方体摆一摆。

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请同桌用自己手中的的学具动手摆一摆,看包装两个长方体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并在练习纸表格上记录方法及相关数据。

学生同桌合作,探索组合包装的方法。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成果?

请学生上台实物展示摆放的方法。

师:你摆成的这个新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呢?

成果预设:(1)、长是10厘米,宽是7厘米,高是110厘米

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包装方法?再指名展示。

成果预设:(2)、长是20厘米,宽是7厘米,高是5厘米

(3)、长是10厘米,宽是14厘米,高是5厘米

还有可能会出现:(4)长是14厘米,宽是10厘米,高是5厘米

(王老师,这里是出现把较长的边做长了,该怎么说这句话)

展示结束,课件出示三种组合包装的方法图。

2、展开猜想,交流讨论。

师:为了研究方便,老师把这三种包装方法在屏幕上展示出来。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三种包装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重合的面不同。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请看第一种方法重合的是哪些面?

生:两个最大的面。

师:我们可以说“重合了两个大面”。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呢?

生:第二种方法重合的是两个中面,第三种方法重合的是两个小面。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三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最节约包装纸?

生:第一种

师:第一种方法最节约,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想的吗?

生:因为重合的面积越大,减少的面积也就越大,那么表面积就越小。

3、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师:这个猜想是不是正确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验证呢

生:可以分别计算出三种组合后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再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师:怎样计算大长方体的表面积?

预设学生回答:(1)、可以根据组合后的大长方体的长宽高直接计算出表面积;(2)、也可以把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减去重合面的面积。

师:谁愿意来计算出第一种方法包装后的大长方体表面积。

生:(10X7+10X10+7X10)X2=480(平方厘米)

师: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生:310X2-10X7X2=480(平方厘米)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单一些?

生:把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减去重合面的面积。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另外两种的表面积。

(生计算。)

师:从计算的结果看,是不是和我们刚才的猜想一致呢?

生:一致。

师:谁能说一说在包装时究竟怎样包装才能节约包装纸吗?

生:让最大的面重合最节约包装纸。

师谈话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有自己的想法,但殊途同归,两种方法都验证出我们的猜想完全正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课件演示)两个长方体的包装方案共有3种,其中大面重合最节约包装纸,小面重合最浪费包装纸。

活动三:3个长方体的包装

师:3个同样的长方体可以怎样包装有几种包装方法请同学们结合两个长方体的包装先猜想,再在小组内动手摆一摆。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师:请小组代表展示包装的方法。(学生上讲台展示。)

成果预设:学生代表边演示边介绍3种不同的包装方法:(1)、4个大面重合;(2)、4个中面重合;(3)、4个小面重合,教师随机用课件展示这3种不同的包装方法。

(4)、结合一名学生汇报的第四种方法,引导学生体会3个长方体不规则的包装方法不美观,不节约,不可选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想这三种方法中如果接口处不计哪种包装方法最节约包装纸你是怎么想的

生:第一种最节约包装纸。因为3种方法都重合4个面,而大面重合的方法减少4个大面的面积,这样剩余的面积就越小,就越节约包装纸。

师:我们从包装两盒到包装三盒,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成果:重合的面的面积越大,露出的表面积就越小,就越节约包装纸。师:那是不是所有包装都是只要把大面重合一起就是最节约包装纸

呢?

三、打破定势,加深理解

活动一:4个长方体的包装

师:是不是任意四个相同的长方体盒子包装在一起都是6个大面重合最节省包装纸?

生:(1)、是;(2)、不是

师:请同学们继续在小组内探究四个长方体有几种不同的摆法并按要求完成表格。(生小组合作)

师:四个长方体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案呢谁愿意上台来展示自己的成果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说课稿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说课稿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包装的学问》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包装的学问》。下面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分析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包装的学问》是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数学好玩”中的一节综合实践课。教材创设了“包装”的情境,其主要意图是通过这样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特征及表面积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节省意识,渗透了数学的优化思想。 (2)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商品的包装并不陌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孩子们却很少从数学的角度予以关注,更谈不上从节省的角度去探究包装的学问。因此,可以说本课的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一节带有浓郁生活色彩的数学课。 (3)教学目标分析 针对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摆、发现、猜想、验证学习活动中,了解不同的包装方法,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数学优化思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观念。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包装的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渗透节省的意识和感恩教育。 (4)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己感悟,能找出各种包装方案中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灵活、快速地得出节省包装纸的最佳策略。 二、说教法与学法 我以徐闻县的课改理念——“贵生课堂”的十大元素组合理论为指导,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先让学生根据“学习活动单”自行预习探究。课堂上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采取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都把参与认知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真正体现其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充当导演、教练,及时地给以引导、点拨、纠正。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悟、再动手操作、再感悟,从而找到最小表面积的最优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叠放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真正体现了

剪纸教学设计

六年级剪刻纸教案 剪纸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2、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锻炼语言组织,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故事。 1、欣赏《老鼠娶亲》的剪纸动画。 这些故事中的形象是用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 生回答:剪纸 2、同学们你们还在哪儿见过剪纸? 3、介绍剪纸的概念。 4、了解剪纸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 1、故事引入 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公园喂鸽子”故事。 (三)、故事交流 1、在你的身上或者你的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四)、讨论、演示过程 (从各小组中挑出一个典型故事)教师示范剪刻步骤。 ①随意剪出外形(主要人物)。 ②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花纹。 1、“怎样剪出漂亮的细节?”“这些花纹都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欣赏剪纸故事,让学生对剪纸纹样有一个初步的了 解。 2、在示范的过程中,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甚至可以选择课堂中某个学生作为剪纸的原形,通过关注该生的五官、衣着、神态、动态等方面的特征进行讲解,也可以征求学生的意愿,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们认为比较好的纹样,对示范作品进行装饰,来拓宽学生的思维。 3、作品对比,请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明白在同一个外形、同一个神态、同一个动态、在不同的纹样处理中可以取得的不同的装饰效果。) ③组合粘贴。 1、出示与故事相联系的其他人物或动物------让学生根据所剪刻人物的动态、神情,将这些人与物之间进行联想和组合构图,还可根据需要完善故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动态、神态、外形、纹样的处理和应用。) 2、准备粘贴了,你想怎么贴?怎样贴才会又快又平整呢?——胶涂在底纸上。 ④添加道具。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与反思

《包装的学问》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渗透节约的意识,体会包装的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究多个相同长方体最节省包装纸的叠放方法。 难点:理解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策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若干个牛奶盒 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出不同包装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哪种包装方案最节约。体验策略的多样性,渗透节约的环保意识、发展优化思想。。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过生日时,让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事? 生:吃蛋糕、家人一起出去玩、拆礼物等等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精美的图片,咱们一起来看看,PPT出示精美包装让学生欣赏。 那么作为包装纸除了要注重精美,还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呢?(节约、美观、轻便等,渗透节约的环保意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节约的角度来研究包装中的学问 板书课题:包装的学问 二、设计方案,动手实践 活动一:一盒牛奶的包装 PPT出示一盒牛奶 提问:这个牛奶是长方体,为了使这盒牛奶更加美观要把这盒牛奶进行包装。

需要多少包装纸?你们能求吗? 生:不能,不知道长、宽、高。 师:要求这盒牛奶需要多少包装纸,我们要了解那些数据? 交流得到:包装纸是包在牛奶盒的表面,所以求包装纸的大小就是求牛奶盒的表面积,要求表面积必须知道长、宽、高。 PPT出示数据。学生计算牛奶盒的表面积。 反馈谈话,引发思考:长方体的表面积是268平方厘米,包装这个牛奶盒268平方厘米的包装纸就够吗? 引导说出:牛奶盒的包装纸应该比它的表面积大一些。如果不计接口处的面积,这一盒牛奶需要的包装纸就等于这个长方牛奶盒的表面积。 师生约定:今天我们研究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就暂时不考虑接口处。 活动二:两盒牛奶的包装问题 1、提出问题,小组合作 两盒牛奶该怎样包?包装时一共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呢?(一个需要268cm2,两个就是需要536cm2。)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说一说。(可以合起来包装,就不是536cm2了。)问:合起来包装为什么就不需要536cm2包装纸呢?(有的面重合起来了。)师:重合的面在包装时需要用包装纸包装吗?(不需要) 师:可以怎样包装呢?会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请同学们同桌合作,拿出两盒牛奶摆一摆。 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请同桌用自己手中的的学具动手摆一摆,看包装两盒牛奶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并在练习纸表格上记录方法及相关数据。 学生同桌合作,探索组合包装的方法。 请学生上台实物展示摆放的方法。 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包装方法?再指名展示。(展示结束,课件出示三种组合包装的方法图。) 2、展开猜想,交流讨论。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三种包装方法有什么不同?(重合的面不同。)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请看第一种方法重合的是哪些面?(生:两个最大的面。)

最新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剪纸故事》教学设计精品版

2020年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剪纸故事》教学设计精品版

剪纸故事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融剪,刻,说为一体的剪纸课,表现内容以人物为主,。要求学生先编一个故事,然后大胆地直接剪出故事中人物的外形,用刀刻划出人物细节,最后将剪、刻完成的人物形象组合在一起,说一说故事的情节,借以抒发内在蕴涵的情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掌握剪刻基本方法和步骤,锻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彩色纸、胶水、剪刀、小刀,色卡纸,优秀的剪纸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平常是不是都喜欢听故事呢? 生:是! 师:老师今天为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生:想听!. 师:下面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希望你们要认真听,听完后要告诉老师它们的特别之处,行吗?

生:行! 师讲故事::星期天,小红和妹妹一起到动物园的草地上喂小松鼠,小松鼠活蹦乱跳的可乖了,一点都不怕她们。瞧!她们玩得真开心!(出示课件中表现这个情节的剪纸画面.) 师:我给大家带来的故事讲完了,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这个故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生:我发现,今天老师讲的故事里的画面是用剪纸的方法做的. 师:对,刚才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老师今天讲的故事跟平常讲故事的方式不太一样,不但要口述还要用剪纸的形式把故事情节表现出来。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剪纸的方法表现故事.(板书课题:剪纸故事) (出示课件):剪纸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个实用性最强、工艺手段最简单、流传最广的民间艺术品种。她与生活、民俗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一双巧手,一把剪刀,几张彩纸,便可随心所欲地剪出各种寄寓向往和美好追求的花样图案来,流传到千家万户。高密剪纸是中国剪纸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1993年,高密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剪纸之乡”称号。

公开课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公开课盐类的水解教学 设计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集体备课教案高2020级化学组

教材先提出盐溶液的酸碱性的问题,然后通过实验得出盐溶液的酸碱性与其组成的关系,再通过微观分析得出其本质原因。针对这一内容组织形式、结合学生已经基本具备解决问题的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知识和平衡移动原理知识,本节课适合于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同时,本节课的核心任务是形成盐类水解的概念,根据概念的分类和学习的认知学心理,概念的形成要通过具体的例证进行概念感知、对例证进行分析、比较、辨别,在此基础上舍弃非本质特征、提取其本质特征、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综合上述两点,我设计了如下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质疑――理论讲解――交流应用 教学环境、教学媒体选择 教学场地:高2020级(17)班 实验器材:试剂瓶、烧杯、玻璃棒、pH试纸等 本节课将用到 白板,白板笔,计算机,投影仪,图片,课件PPT等。 板书设计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一、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 强酸强碱盐:中性 强酸弱碱盐:酸性 强碱弱酸盐:碱性 二、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 1、理论分析:CH 3 OONa溶液(显碱性): CH 3OONa=CH 3 OO—+Na+ + H 2 OH++OH— CH 3 COOH 2、盐类水解的定义 3、实质 4、规律 5、条件 6、特征 三、水解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①一般用,不用气体或沉淀符号; ②多元弱酸根分布写,以第一步为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被蜂蛰伤莫大 意——大妈差点送了 命! 某日上午10点左右,家 住市区的李大妈与邻居 一起到附近山上采槐花 时,不慎被蜜蜂蜇伤, 当时她并未在意,以为 没什么大碍。 回家后,李大妈感到被 蜇处疼痛加剧、呼吸困 难、意识模糊,家人急 忙拨打急救电话,医生 对症处理,经过治疗, 李大妈才脱离危险。 【问】为什么Na2CO3溶 液、NaHCO3溶液、肥皂 水可以消除疼痛? 探究2:盐溶液是否一定 呈中性? 【演示探究】实验内 容:室温下,用PH试纸 测以下5种盐溶液的pH 值,确定它们的酸碱 性。 【质疑】盐,既不会电 离出H+,也不会电离出 OH-,为什么也会显示出 不同的酸碱性?这就是 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 题:盐类的水解 【质疑】如果盐不同, 则情况可能不同,我们 就先以CH 3 OONa溶液(显 碱性)为例来分析。在 溶液中,存在两种电解 质CH 3OONa和H 2 O,所以 存在两个电离: NH 4Cl=NH 4 ++Cl-,H 2 O H+ +OH-,电离之后,按理说,也应该有[OH -]=[H+],最终不相等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思考回答: Na2CO3溶液、NaHCO3溶 液、肥皂水可能显碱性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 析得出结论: 盐溶液不一定都是 中性,有的呈酸性,有的 呈碱性 思考,回答:只能来自 离子之间的反应,溶液 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 出的H+或OH-反应。 思考,回答:H+与CH 3 OO- 反应能结合成弱电解质 CH 3 COOH,才能不断地反 应,所以 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 习兴趣,轻松进入学习 状态。 , 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学 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过渡自然 不断地设置台阶,由学 生熟悉的旧知识入手, 逐渐由旧知识引出新知 识。经过层层分析,最 后找到本质原因——盐 类水解。

包装的学问教案公开课教案修订稿

包装的学问教案公开课 教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包装的学问 授课人:深圳市翠茵学校 ***说明:我的数学教研月公开课教案,制作于2015年3月19日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0~81 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1.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观念,培养积极思考、探究规律的能力。 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情感态度 渗透节约的意识,了解包装的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究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最节省包装纸的道理,探索最节省的包装策略。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长方体盒子若干,计算卡。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引入包装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播放PPT,内容为商品包装前后的对比图片) 师:看完这些图片,你觉得这些包装怎样? 生:好看,精美,…… 师:包装除了美观、便于携带之外,还有别的值得研究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包装的学问。 (板书课题:包装的学问)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一)活动1:包装一个牛奶盒子 1.出示问题。 师:老师想包装这盒牛奶,需要多大的包装纸呢(接口处不计) 2.理解包装的含义。 (1)包装它,就是要包它的哪些部分(露在外面的面) (2)在实际包装时会产生接口,看看题目中对接口是怎么规定的(接口处不计) (3)那么,求包装纸的大小也就是求什么(求包装面积就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3.计算包装纸的面积。 (1)出示数据:长10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 (2)学生口头汇报算式及结果: (10×6+10×4+6×4)×2=124(2 cm) 4.教师小结: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基本方法。 (二)活动2——包装两个盒子

湘教版小学美术《剪纸故事》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美术《剪纸故事》教学设计湘教版小学美术《剪纸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剪刻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2.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前准备:彩色蜡纸、胶水、剪刀、小刀。 相关课件。 教材分析:这是一节融剪、刻、说为一体的剪纸课,表现内容以人物为主,表现形式是非对称性的独立纹样。要求学会大胆地直接剪出人物外形,用刀刻划出人物细节,并将剪、刻完成的人物形象经组合粘贴在一起,编成故事,说一说,表达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事情和了解的故事,借以抒发内在蕴涵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 生:爱听。 师:老师今天为你们带来了两个特别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生:想听。 师:好,老师讲故事的时侯,你们要认真听,仔细看,

听完后要告诉老师它们的特别之处,行吗? 生:行! 师讲故事:A今天,我和妹妹一起到草地上喂小松鼠,小松鼠可乖了,一点都不怕我们。瞧!我们玩得真开心。(课件出示相关剪纸画面。) B星期天一大早,李涛和王赞两位同学就去帮老奶奶抬东西。瞧,他们干得多卖力呀!(课件出示相关画面)师:我给大家带来的故事讲完了,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生:我发现,今天老师讲的故事里的画面是用剪纸的方法做的。 师:嗯,刚才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和他的想法是一样吗? 生:是。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剪纸的方法表现故事。(课件出示课题:剪纸故事) 二故事交流 师:课本上有好几个同学剪出来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他们剪的是什么故事。(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故事画面) 有那些同学看懂了这些故事,来说给大家听一下吧! 生:我用洗衣粉自已做了一瓶泡泡水,吹出来的泡泡飘

盐类的水解市级公开课教案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⑴能正确分析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原理和规律,正确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⑵能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盐类水解的实质; ⑶初步了解盐类水解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写法。 能力目标:⑴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探究不同类型的盐溶液呈不同的酸碱性,继而分析CH3COONa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⑵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盐溶液酸碱性,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⑴体验科学探究方法,感受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⑵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透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重点、难点】 重点:盐类水解反应的概念、规律 难点:盐类水解的实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常见的强弱电解质: 1、常见的弱电解质 弱酸:CH3COOH、H2CO3、H2S、H2SO3、HF、HClO等弱碱:NH3.H2O等 盐:少数盐水 2、常见的强电解质 强酸:HCl、H2SO4、HNO3、HBr等强碱:NaOH 、KOH 、Ba(OH)2 、Ca(OH)2 等 盐:大多数盐 一、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新闻链接:被蜂蛰伤莫大意——大妈差点送了命! 问题引入: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盐溶液一定显中性吗?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 (常温,中性溶液pH=7,判断溶液酸碱性最简易方案:用pH试纸测pH)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实验目的:测定物质的PH 实验仪器:PH试纸、点滴板、玻璃棒 实验药品:CH3COONa溶液、Na2CO3溶液、NH4Cl溶液、(NH4)2SO4溶液、NaCl溶液、Na2SO4溶液 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小学美术《剪纸故事》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剪纸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剪刻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2.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前准备:彩色蜡纸、胶水、剪刀、小刀。 相关课件。 教材分析:这是一节融剪、刻、说为一体的剪纸课,表现内容以人物为主,表现形式是非对称性的独立纹样。要求学会大胆地直接剪出人物外形,用刀刻划出人物细节,并将剪、刻完成的人物形象经组合粘贴在一起,编成故事,说一说,表达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事情和了解的故事,借以抒发内在蕴涵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 生:爱听。 师:老师今天为你们带来了两个特别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生:想听。 师:好,老师讲故事的时侯,你们要认真听,仔细看,听完后要告诉老师它们的特别之处,行吗? 生:行! 师讲故事:A今天,我和妹妹一起到草地上喂小松鼠,小松鼠可乖了,一点都不怕我们。瞧!我们玩得真开心。(课件出示相关剪纸画面。) 星期天一大早,李涛和王赞两位同学就去帮老奶奶抬东西。瞧,他们干得多卖力呀!(课件出示相关画面) 师:我给大家带来的故事讲完了,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生:我发现,今天老师讲的故事里的画面是用剪纸的方法做的。

师:嗯,刚才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和他的想法是一样吗? 生:是。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剪纸的方法表现故事。(课件出示课题:剪纸故事) 二、故事交流 师:课本上有好几个同学剪出来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他们剪的是什么故事。(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故事画面) 有那些同学看懂了这些故事,来说给大家听一下吧! 生:我用洗衣粉自已做了一瓶泡泡水,吹出来的泡泡飘在天空,可美了,妹妹见了,也要玩呢! 师:那你给妹妹玩了吗? 生:给了,我们一起玩得很开心! 师:嗯,真不错,这位同学说故事时,把自已都当成了故事里的人呢! 还有几个故事呢,同学们都来说一说吧! 生:我和妈妈上街买东西,发现了一个小偷,我和警察叔叔一起抓住了他,警察叔叔还表扬了我! 师:真是个勇敢的孩子,同学们,你们找到他说的这个故事了吗? 生:找到了! 师:好,咱们继续! 生:我和小刚一起打篮球,他把我防得死死的,最后我还是赢了他! 师:看不出来,你这么厉害呀!有和他一样爱打篮球的吗,把手举起来!(男生争先举手。) 好,我们接着来! 生:星期天,我和几个好朋友去郊游,我们看到了许多的美景,我们高兴得在草地上跳起舞来。 师:嗯,我也看到了,你们一定很快乐吧! 生:是的

优质课教案:盐类的水解

公开课教案 开课教师:林玉治时间:2008-12-5 星期五第三节班级:K二6班 第三单元盐类的水解 第一课时盐类的水解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能解释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2.能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盐类水解的规律,揭示盐类水解的本质。 3.能运用盐类水解的规律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 教学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教学过程: 【导课】生活中如果遇到火灾怎么办? 打119,找水源,找泡沫灭火器····· 【切题】泡沫灭火器的使用:倒置,喷出大量泡沫隔绝空气灭火。 灭火器的成分是硫酸铝和碳酸氢钠溶液,为什么倒置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铝? 欲知详情如何,请听《盐类的水解》 [问题引入]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盐溶液一定显中性吗?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一、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常温,中性溶液PH=7,判断溶液酸碱性最简易方案:用PH试纸测PH)【活动与探究】用pH试纸检验下列(一)组溶液的酸碱性:【学生实验】 (一)NaCl、NH4Cl、CH3COONa(二)AlCl3、Na2CO3、Na2SO4、 溶液的酸碱性 盐的类型 (从生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分) 【讨论】为什么不同的盐溶液的酸碱性不同?由上述实验结果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成该盐的酸和 碱的强弱间有什么关系? 盐的组成: 酸+ 碱= 盐+ 水 强酸强碱强酸强碱盐如:NaCl KNO3 强酸弱碱盐NH4Cl Al2(SO4)3 弱酸弱碱弱酸强碱盐CH3COONa Na2CO3 弱酸弱碱盐CH3COONH4 △正盐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谁强显谁性,都强显中性) ①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显碱性c(H+)<c(OH—) ②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显酸性c(H+)>c(OH—) ③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显中性c(H+)= c(OH—)

包装的学问说课稿

《包装的学问》说课设计反思 北关小学姚亚琴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82页-83页《包装的学问》,下面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状况分析及处理、学生状况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和教学特点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是采用主题图的方式呈现的,包装两盒糖果盒,通过学生的计算得出怎样才能节约包装纸.综合运用表面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教材处理 由于学生没有书中的糖果盒,学生如果自己做长方体,又很难统一成一个规格。所以在教学中,改变了课本的呈现方式,利用学生都有的英语磁带盒作为学具,按照包装1盒、两盒、三盒和四盒的包装顺序,在学生动手测量、摆和计算的过程中,探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程序是: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结论,符合科学探索规律. 二、学生状况分析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本册书中第二单元的内容,而本节课是在第六

单元以后的内容。中间间隔的时间比较长。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包装方面的内容,但没有思考如何进行包装和怎样包装能省包装纸。由于本节课的计算量较大,所以将计算器引入课堂。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以及《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借助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摆、讨论、想象、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合理分类、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策划选择包装样式,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4、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探究如何节约包装纸。 难点是:引导观察、操作、比较、交流、反思,得出节约包装纸的最佳策略。 五、教学流程: 围绕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结合同伴和网友的建议,最后确定教学流程如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综合实践课:包装的学问。

小学美术教案-17剪纸

小学美术教案-17剪纸 苏教版第5册第17课《剪纸》 一、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剪纸的知识,学会制作剪纸作品。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和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和学习制作剪纸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祖国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对祖国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对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兴趣。二、活动理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内容涉及到小学各学科的知识领域。它是基于各学科基础知识之上的学习活动。因此,它不是各学科知识的再学习,而是知识的延伸、重组与提升。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生活方式不断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教师要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转变他们的学习方式以适应学习时代、信息社会的要求,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三、活动的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剪纸的有关资料:文字、图片、实物作品等。 2、学具准备:手工纸、剪刀、固体胶、彩笔、色卡纸。 3、课件。 教学实录 一、直接导入,切入主题

师:同学们,大艺术家玛蒂斯有一句名言:“剪刀比画笔更敏捷”,你们知道它的意思吗, 师展示对称纹样、连续纹样、三瓣花、六瓣花、四瓣花、八瓣花、五瓣花、十瓣花的剪纸。同时制定了实验研究课题方案,确定了研究的内容。下面各小组汇报一下研究的内容和资料的来源。同时要求同学们善于倾听。哪个小队先来汇报, 二、确定主题,交流汇报 生:我们队是“信息工作室”小队,我们的口号是“信息工作室,天才小神童”~我们在网上下载了大量的文字资料,下面我向大家介绍的是: 剪纸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剪纸历史悠久,目前最早的纸制品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对马》《对猴》团花。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以后,很多市民加入剪纸艺术行列;后来出现了剪纸艺人;随着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所以现代新兴剪纸艺术孕育而生。 生:我向大家介绍的是:“剪纸的艺术特点与风格”: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由于剪纸材料(纸)和所用的工具(剪刀和刻刀)决定了剪纸具有它自己的艺术风格。剪纸作品大多出自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因此形成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反映了农民那种朴实无华的精神。生:我向大家介绍的是“剪纸的题材”:民间剪纸题材是广泛的,主要有实际生活 的题材、吉庆寓意的题材、戏曲人物和传说故事。 生:我向大家介绍的是“剪纸的表现方法”:剪纸的表现方法是指剪纸的刻法和染色的方法。刻法分为阳刻剪纸、阴刻剪纸、阴阳结合。染色是在生宣纸刻好的成品上,用毛笔点上各种色彩。 生:我向大家介绍的是“剪纸的制作方法”:起稿——剪、刻——揭离——裱帖。生:我还知道著名民间剪纸艺术家——陈国章的故事: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说课稿

《包装的学问》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包装的学问》。下面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分析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包装的学问》是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数学好玩”中的一节综合实践课。教材创设了“包装”的情境,其主要意图是通过这样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特征及表面积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节省意识,渗透了数学的优化思想。 (2)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商品的包装并不陌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孩子们却很少从数学的角度予以关注,更谈不上从节省的角度去探究包装的学问。因此,可以说本课的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一节带有浓郁生活色彩的数学课。 (3)教学目标分析 针对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摆、发现、猜想、验证学习活动中,了解不同的包装方法,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数学优化思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观念。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包装的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渗透节省的意识和感恩教育。 (4)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己感悟,能找出各种包装方案中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灵活、快速地得出节省包装纸的最佳策略。 二、说教法与学法 我以徐闻县的课改理念——“贵生课堂”的十大元素组合理论为指导,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先让学生根据“学习活动单”自行预习探究。课堂上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采取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都把参与认知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真正体现其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充当导演、教练,及时地给以引导、点拨、纠正。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悟、再动手操作、再感悟,从而找到最小表面积的最优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叠放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真正体现了人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他们在探索、展示成果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流程 下面说一说本课的教学流程。 在课前准备时我播放歌曲《献给妈妈的歌》,让学生感受子女对妈妈深深的

湘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剪纸故事》教案

《剪纸故事》教学教案 教材分析:剪纸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在纸的平面性地限制上,用点线面来表现物象,具有装饰美感。剪纸所表现的内容大多数都贴近生活,有人物活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民间故事传说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剪纸的表现形式和一般特点,说说剪纸表现的故事。 2、学生体验并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3、为学生创立传统民间艺术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增强学生与民间艺术的情感联系和对剪纸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让学生随意剪出人物的外形,并能熟练运用月牙纹、锯齿纹来装饰人物。 教学难点:需要学生大胆的随手剪出人物造型。通过示范,学会用手在纸上划一划,确定位置,再开始剪,降低了剪纸的难度,让孩子快速的掌握剪纸的方法,并且树立自信心。 学情分析:传统剪纸对学生来讲较陌生,但教材以故事来贯穿,以儿童剪纸的形式来融入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以杨守敬的故事引入,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减少对本课的畏难情绪。

课前准备:彩纸、剪刀、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刘老师知道同学们可聪明啦!所以想和大家做一个小游戏,老师说上句你们接出下句? 2.立经天纬地之志,做品高学富之人,是我们杨小的校训,作为杨小娃肯定听过不少守敬爷爷的故事,今天老师也给大家讲一个守敬爷爷的故事,守敬爷爷小时候特别爱学习他有一个学识渊博的老师姓覃,在元宵节这一天陆城宜都陆城家家户户门口都挂大红灯笼,覃先生的夫人做了一个鲤鱼跃龙门的大灯笼,覃先生就在灯笼的右面写了上联:龙变鱼,鱼变龙,龙鱼变化。写好后叫杨守敬来对下联。杨守敬说“老师,我若对上了你奖给我什么呢?”覃先生说:“我书案上 的文房四宝任你挑一件”。这时,守敬爷爷不慌不忙的说道: ”老携幼,幼携老,老幼欢欣。”覃先生听后,大加赞赏, 连说:“好,好,好!”杨守敬随即机敏地爬上覃先生的书案,抱上一块端砚就跑回家去了。 3.听完故事你最想对守敬爷爷想说些是什么?(生:......) 4.有这么棒的守敬爷爷,做杨小娃真是值得骄傲。我们也一定要把守敬爷爷的故事发扬光大。今天老师就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剪纸来传承和发扬守敬爷爷的故事,剪纸不仅可以表现守敬爷爷的故事,也可以来表现我们身边的小故事,今天就

小学五年级语文:一等奖说课稿《包装的学问》

《包装的学问》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82页—第83页。 2、教材分析 《包装的学问》是综合实践课,学生已经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合并、分割正方体、长方体的有关知识。本课是组织学生组拼计算、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开展有关包装学问的数学活动。 【教学目标】 (1)找出各种不同的包装方法,计算表面积,并比较出最节约的包装方法, 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培养积极思考、探究规律的能力。 (3)弘扬民族精神,渗透节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最节约的包装方法。 难点是:灵活、快速地找出最优的包装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纸盒等。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 2、学法: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采取个人自主探究与小组学习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将是学习数学的最大动力。我是这样引入的:(播放课件) “同学们!你们看!知道这是什么呢!” 同学们看到这么两件古老的、旧的瓶装物体,肯定发生很大的好奇心,纷纷进行猜谜。可能有的同学会猜中,也可能猜不中。 告诉大家,这是我国最出名的国酒——茅台酒。几十前,茅台酒就是这样的的包装。”我接着提问: “这样的包装漂亮吗?”同学们肯定说不漂亮。“关于茅台酒,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小学美术_7剪纸故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剪纸故事》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2、学科:湘南版小学美术。 3、课时计划: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剪纸作品、课件、彩色卡纸、剪刀、刻刀、铅笔、橡皮。 学生准备:练习纸、彩纸、剪刀、刻刀、铅笔、橡皮、双面胶。 二、教学课题 课题:《剪纸故事》。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通过学习过程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对祖国文化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是要求学生直接剪出人物外形,用刀刻划出人物细节,并将剪、刻完成的人物形象经组合粘贴。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剪纸知识有一定了解,通过四年级上册的折纸课,学生已经知道如何上手工课,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传统的剪纸知识掌握不足,但是四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大,对故事充满幻想,能够想到的故事,可以通过简单的剪纸变现出来。如:《后羿射日》《猴子捞月》《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 四、教学方法 1、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分组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2、教法: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五、教学程序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剪纸知识有一定了解,通过四年级上册的折纸课,学生已经知道如何上手工课,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传统的剪纸知识掌握不足,但是四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大,对故事充满幻想,能够想到的故事,可以通过简单的剪纸变现出来。如:《后羿射日》《猴子捞月》《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 效果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勤于学习,认真研究教材及新课程标准,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理念,关注于学生个性发展。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包装的学问》说课稿

《包装的学问》说课稿 原公镇中心学校何建华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82页—第83页。 2、教材分析: 《包装的学问》是综合实践课,学生已经了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合并、分割正方体、长方体的有关知识。本课是组织学生组拼计算、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开展有关包装学问的数学活动。 【教学目标】 (1)找出各种不同的包装方法,计算表面积,并比较 出最节约的包装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积极思考、探究规律的能力。 (3)树立环保观念,渗透勤俭节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最节约的包装方法。 难点是:灵活、快速地找出最优的包装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纸盒等。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 2、学法: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采取个人自主探究与小组学习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将是

学习数学的最大动力。我是这样引入的:(出示教具)教师出示两盒糖果,问:你认为可以怎么包装? 学生上台演示三种包装方案,各抒己见。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第二个环节,是自主探究,发现规律。我会这样教学: 1、如果将两盒糖果包装成一大盒,有几种包法呢?怎样包装?(接口处不计) 这里,我会开展小组学习,明确要求:(电脑演示小组学习要求) ①利用画图或长方体学具摆一摆,能找出几种不同的摆法? ②分别计算出不同摆法拼成长方体的表面积。 ③哪种拼法最节省包装材料?通过实践,你们有什么感受或发现? 2、学生小组学习后,我会让小组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学生一般会有如下方案: 方案①的表面积:(40×15+40×5+15×5)×2=1750(平方厘 米) 方案②的表面积:(20×15+20×10+10×15)×2=1300(平方 厘米) 方案③的表面积:(20×30+20×5+5×30)×2=1700(平方厘 米) 比较得出:方案②最节省包装纸。 3、“如果不用列式计算,你们能很快地知道用哪一种包装方法最节约吗?它有什么规律呢?”你发现了什么? 怎样尽可能使得所包装的物品的表面积最小?说说你的理由? 同学们会根据我的提问,展开积极的思考。可能有的学生会这样回答: “我动手拼一拼,拼成的大长方体,它的形状越接近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就越小;” 我估计,也可能有聪明的学生会这样说:(演示动画)

《剪纸故事》教学设计

《剪纸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2、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随意剪出人物的外形,剪出人物的自然、流畅。 教学难点:让学生随意剪出人物的外形,人物内部挖剪。 教学重点: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彩纸、范作、剪刀胶水、彩纸。 授课班级:四年二班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故事后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公园喂鸽子”故事。(教师讲述故事,课件出示画面) 二、故事交流 1、在你的身上或者你的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三、讨论、演示分工合作过程 1、(从各小组中挑出一个典型故事)请三位同学来跟老师合作示范。 2、先分工再进行组合。(学生讨论怎么分工)

3、教师示范剪刻步骤。(教师在投影仪下示范剪出外形) (1)随意剪出外形。 (2)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花纹。在这些民间剪纸作品中,你比较喜欢哪一张的细节和花纹的处理?花纹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民间剪纸作品)中国民间剪纸最常用的花纹就是锯齿纹和月牙纹。(课件出示) (3)组合粘贴。准备粘贴了,你想怎么贴?怎样贴才会又快又平整呢?——胶涂在底纸上。出示几个剪纸人物,你能给他们编个故事吗? (4)添加道具。故事“剪”完了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完善的?——添加背景、道具等。(课件出示剪纸道具) 四、欣赏优秀剪纸故事作品 欣赏评议。自由欣赏优秀剪纸故事作品,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课件展示)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说课稿定稿版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说课稿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包装的学问》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包装的学问》。下面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分析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包装的学问》是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数学好玩”中的一节综合实践课。教材创设了“包装”的情境,其主要意图是通过这样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特征及表面积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节省意识,渗透了数学的优化思想。 (2)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商品的包装并不陌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孩子们却很少从数学的角度予以关注,更谈不上从节省的角度去探究包装的学问。因此,可以说本课的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一节带有浓郁生活色彩的数学课。 (3)教学目标分析 针对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摆、发现、猜想、验证学习活动中,了解不同的包装方法,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数学优化思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观念。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包装的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渗透节省的意识和感恩教育。 (4)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己感悟,能找出各种包装方案中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灵活、快速地得出节省包装纸的最佳策略。 二、说教法与学法 我以徐闻县的课改理念——“贵生课堂”的十大元素组合理论为指导,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先让学生根据“学习活动单”自行预习探究。课堂上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采取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都把参与认知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真正体现其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充当导演、教练,及时地给以引导、点拨、纠正。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悟、再动手操作、再感悟,从而找到最小表面积的最优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叠放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真正体现了人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他们在探索、展示成果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流程 下面说一说本课的教学流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