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心理发展

青少年心理发展

青少年心理发展
青少年心理发展

1.(生物学观点)也强调(生物遗传因素)是青少年期的任何行为及心理变化的主要起因

2.心理社会观,根据埃里克森的看法,在个体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发展时,其总体的任务就要获得一种“积极地自我认同”

3.青少年身高体重的增长存在着性别差异,这表现在快速增长时期开始的早晚以及增长速度和增长量上。女孩发育一般早于男孩

4.大约在青春期开始,也就是10-12岁左右,会出现大量的突触连接变厚,神经学家称这个过程为“突触过度产生或过于丰富”接下来的几年发生了大量的“突触修建”,“髓鞘化”是青少年期神经系统发育的另外一个重要过程。和突触修建一样,髓鞘化也会使脑功能变得不那么灵活,不那么容易改变

5.青春期的开始使得青少年的粗大运动技能有稳定的改善,对于女孩而言,变化稍慢,而且是渐进性的,很少有女孩能够表现的和一般的男孩一样好

6.*身体映像------对生理特征的态度和反映,一直认为是自我概念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并且对实际的社会适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7.一般来说,在青春期,对于自己的身体,女孩比男孩更为不满,它们的身体映像更为消极。随着青春期变化进程,女孩对自己的身体更加不满,这可能是由于她们脂肪的增加,而男孩越来越满意,由于肌肉的增加所致

8.认为自己超重的女孩比别的女孩自尊更低,更可能感到抑郁,青少年男孩就对与体重超重的女孩约会不太感兴趣,他们更喜欢苗条的女孩。肥胖体型的女生会对自己的体型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较体重正常和消瘦者都更消极,相比之下,男孩更喜欢中等的运动员身材

9.*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可能威胁生命的心理障碍,它主要是由食物和体重引起的困扰。造成其原因包括社会的,心理的以及生理的因素①社会因素最主要的就是现在流行的纤瘦的审美倾向。②心理因素包括吸引注意的动机、追求独特性的愿望、对性的否定,甚至作为对父母过分控制的方法。③生理因素则包括下丘脑的异常等

10.*神经性谈事症的典型症状为先大吃大喝然后服药腹泻。贪食症必须具有以下症状:一是经常无法自制的大吃大喝:二是为避免体重增加而采取过分补偿行为,比如绝世、呕吐、服用泻药;三是体重过分影响自尊。在三个月内,大吃大喝补偿行为至少每周发生两次

11.对于男孩,早熟与积极地自我评价是联系在一起的,而晚熟则一般与消极的自我评价联系在一起,晚熟的男孩会受到由晚熟所引发的自卑的困扰。早熟的女孩,由于与同伴有很大的差异,使得她们的自尊受到消极的影响。晚熟女孩具有一个优势是,他们不会像早熟女孩那样遭到父母及其他成年人的尖锐批评。

12.*另类假设------青春期开始的时间不合时宜,无论是早熟还是晚熟都会给青少年的适应带来困难,因为它把青少年放到了社会性发展的“另类”中。

13.(社会经验)也促进了心理理论的发展。比如(假装游戏)就可以促使儿童去思考心理状态。儿童也有很多机会从(家庭谈话)中学到心理活动规律,家里有兄弟姐妹的儿童,尤其是有哥哥姐姐的儿童,有错误信念任务上就做的比较好,也更快地获得信念-愿望心理理论能力

14.塞尔曼的观点采择阶段p37

15.人们认为青少年会错误的相信他们自己的外表和行为是其他人非常关注的,就好像他们自己非常关注一样,并且错误的认为其他人对他们诶带评价是与他们自己的评价一致的,所以青少年建构了假象观众。(个人神话)反映了青少年认为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完全与他人不同的错误信念。青少年因此可能会相信“别人无法理解我做的事”“那种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我可以摆平一切”研究表明,自我中心(包括假象观众和个人神话)能够有效地预测青少年是否会采取能够减少自己冒险行为的方式的行为意图,个人神话的信念则是对焦虑以及相关的消极情绪状态的防御性否定

16.*情绪自主------青少年个体化和自我认同探索过程中在情绪感上逐渐独立于父母。青少年期的“情绪自主”表现为更强的自我依靠、主动性、对同伴压力的抗拒力、对自己的决定和活动的责任感。青少年在情绪感上越来越独立于自己的父母是由于几方面原因:首先年长一些的青少年在面对自己的情绪需要时已经不太可能去求助于父母;其次,青少年很可能对父母形成了复杂的看法,认为他们也是有欠缺的、不完美的;第三,青少年往往对家庭之外的人际关系投入了更多的情绪情感;第四,青少年越来越可能以一种平等的方式与自己的父母交往

17.*体验取样方法(ESM)------青少年,有时也包括他们诶带父母,随身携带着寻呼机,寻呼机每天在不完全随机的间隔中对他们进行寻呼。研究中要求被试同时随身携带一本日志,以便在寻呼机鸣响时几下自己当时所处的状态(比如和谁在一起、感觉怎样)。EMS的运用使我们能够对青少年每一小时可能发生的情绪变化提供高度描述性的、管中窥豹似的认识

18.初中生体验到的消极情绪比小学阶段的儿童更为突出。

19.家务事只是青少年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他们确认为这是与父母冲突的重要原因。

20.青少年的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可以分为积极解决(反省和解、说服建议)和消极解决(消极情绪、忽视回避、攻击伤害)两类

21.与女孩相比,男孩倾向于在(较大的团体)中玩耍,通常进行的是表现身体强壮和有竞争力诶带游戏。女孩通常参加的是(较小)的更具有排他性的团体,他们通常以更为亲密的方式进行交往

22.*情绪调节包括对情绪反应的强度、持续时间和潜伏期的监控、评估及修正,这将有助于目标的实现。

23.研究表明,(14-15岁)的青少年不仅发现了自己不同角色之间的不一致,而且与年龄较小(11-12岁)及年龄较大的青少年相比较,他们对这些矛盾感到更加困扰

24.*自尊------是对自我诶带总体评价。它也可以指“自我价值”或“自我映像”

25.出于贬低真实自我而做出的虚假的自我行为的青少年,他们会受到抑郁及绝望的困扰;而目的在于取悦他人或者只是试一试的青少年,其做出虚假的自我行为并不会遇到这些问题

26.总体自尊在青少年期是稳定的,并且在这一时期会(稍有增长)

27.*重要他人------就是那些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的人,他们有影响力。他们有意见有价值。

28.*改善青少年的自尊可以通过四个途径

①确定低自尊的起因,以及对自我而言极重要的能力领域

②情绪情感支持和社会赞许;

③体会成就感

④直面问题

29.在自我认同发展的扩散,扩散被认为是最不好的自我认同状态,被视为可以预测后的心理问题

30.*家庭对自我认同的影响

①民主型的父母由于鼓励青少年参与家庭决策,从而促进了自我认同的发展。

②专制型的父母由于对青少年的行为进行控制,不给他们机会表达意见,从而村成了自我认同早闭。

③纵容型的父母对青少年的指导极少,并且让他们自行其是,结果促成了自我认同扩散

31.女性更关注的是人际关系和情感联系,男性更为注重的是自主和成就

32.少数族裔群体的青少年对他们的种族意识有四种不同反应同化、边缘化、分离、双文化

33.*心理性别------个体作为男性或女性的社会文化唯独的内容称为“心理性别”

34.*性别角色------指的是对男性、女性言行举止、所思所想的期望

35.*心理性别定型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性别认同的发展,二是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发展,三是行为的行呗定型模式的发展

36.劳伦斯-科尔伯格认为,儿童对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的基本理解是逐渐发展的,整个过程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性别自认。第二,性别稳定性。第三,性别恒常性

37.性别图式作用原理P92

38.双性话的个体被认为比完全男性化或者完全女性化额个体更有灵活性、心理更加健康

39.*心理性别形成的影响因素

①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②社会因素的影响

③认知因素的影响

40.心理性别形成社会因素的影响

①父母的影响

②同伴的影响

③学校和教师的影响④大众传媒的影响

41.女性往往是通过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来界定自我,而男性则主要是遵循传统的男性化路线,通过职业自我认定

42.很多年以来,青少年的社会化都被看成是一种简单的单向教化的过程。然而社会化并不仅仅是塑造儿童和青少年使之成为成熟的成人。“交互社会化”的过程是儿童和青少年使父母社会化的过程,就像父母使他们社会化一样,或称为亲子间的相互影响或双向影响

43.青少年对父母是否关怀他们的判断,是以父母和他们一起度过的时间多少、支持他们的想法及在需要时给予帮助等为依据的。

44.*父母指导和控制青少年的方式及影响

①独裁型影响:独裁型的控制通常既可能导致反叛,也可能导致依赖。温顺者受到威吓,保持依赖;强硬者则反叛。通过惩罚手段控制所产生的影响通常都是负面的

②纵容型影响:被纵容的青少年将难以面对挫折、承担责任、对他人给予应有的关心。他们通常咄咄逼人、自我中心、自私自利,与不会像其父母那样纵容他们的人发生冲突。他们会感到不安全、迷茫、困惑。会因父母不对他们进行指导而责备父母。管教松懈、拒绝及缺乏父母的关怀也是与犯罪是联系在一起的

③权威型影响:权威型的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最积极的,和青少年交谈是最常用的管教方法,也是这一年龄段最好的方法。父母鼓励青少年承担责任,自己做出决定及自主。青少年在听取父母的意见,和父母讨论他们的想法时,也会自己做出决定。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无论男女都很少会惹麻烦,犯罪

④反复无常型影响:父母在管教方式上反复无常,就如同缺乏控制一样,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的影响。在管教方式上意见相左的父母更可能报告他们的孩子具有攻击性、自我控制差、不听话。如果孩子缺乏清晰明确的指导,他们就会感到迷惑和不安全。

45.*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

①权威型父母与积极结果呈正相关,父母为权威型的青少年一般都很独立、自信富有创造性、善于交际。权威型父母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他们不依赖父母角色的权威性让孩子听从他们的要求和指导。他们并不是简单地制定法则让孩子去遵守。相反,权威型父母向孩子解释要这样做的原因,并对如何指导孩子的行为进行讨论。

②父母为独裁型的青少年依赖性强、被动、喜欢按规矩行事。他们通常不如其他青少年那样自信,不太有创造性,社会适应性不太好。

③纵容型父母的青少年孩子一般容易冲动。

46.只有少数青少年(也许在20%-25%之间)与父母有较为激烈的冲突,但是绝大多数冲突的程度都是中等,或较低的。青少年早期,父母与青少年之间的冲突开始逐渐增加,超过之前父母与儿童之间的冲突。父母的冲突在青少年早期急剧增加,持续几年都保持较高水平之后,在青少年后期减少。青少年与母亲的不一致多于其他任何人。冲突激烈也是某些父母与青少年关系的特征。

47.*青少年的同伴关系

人们对青少年期有一种普遍的印象,就是把青少年的同伴文化看成是一个隔离的群体,其价值观有别于成年人的价值观。同伴对青少年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有四点值得关注:①同伴对青少年的影响既有积极面也有消极面。②同伴并不一定会通过强制性的压力而相互影响③青少年与他们的朋友常常是相似的,但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相互影响。④对同伴影响的感受性在青少年中并不是都一样的。

48.被忽视的孩子很少被同伴当作好朋友,但也不被讨厌。有争议的孩子既被当做好朋友,也被另一些人讨厌

49.影响同伴地位的因素

①获得成就②参与活动③个性和社会技能④羞怯⑤行为怪异

50.欺负对青少年的成长有许多负面影响,欺负者比没欺负过别人的人,报告了更多的心理问题

51.同伴分为:友谊,朋党,团伙。团伙是最大、最松散、个人特征最少的青少年团体

52.初期的恋爱关系作为一种背景,青少年去探索自己究竟有多少吸引力、自己应该怎样恋爱、所有这些在同伴严重优势如何看的。

53.*外化问题,主要是对他人有伤害和破坏性的行为;内化问题主要是自责型的情绪所带来的困扰。外化问题容易扎堆出现,较之女性,外化问题在男性中更普遍。有内化问题的年轻人通常会感到痛苦,有外化问题的年轻人则通常不会。下层的儿童和青少年比社会经济地位较高者问题更多、能力更差。

54.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①家庭的影响具体而言,与其他青少年相比,权威型父母教养出来的青少年更少参与风险行为。相反,专制型父母纵容型父母或忽视型父母教育出来的青少年参与风险行为的比例更高

②朋友的影响有相似的风险行为以及其他方面相似,然而一旦他们成为朋友,他们就会互相影响,即他们的风险行为水平会变得越发越相似

③其他社会化影响较差的学业成绩与各种类型的风险行为都有关联,尤其是在物质滥用和违法行为方面,学校的总体环境能够影响青少年的风险行为,街区和社会也是被研究的与青少年风险行为,尤其是违法行为有关的因素。宗教信仰与青少年与风险行为呈负相关。宗教信仰与宗教活动也充当了一种“保护性因素”,降低了参与风险行为的可能性。

55.有挑衅性攻击行为的男孩子们乐于表现自己,爱占上风,崇尚运动、有幽默感。有反应性攻击行为的男孩子们表现出生气、不高兴、悲伤、不幽默。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多地表现为言语形式的攻击而不是身体方面的有形攻击。父母的可靠性与支持性对青少年的口头攻击的一直影响最为突出。

56.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预测变量包括自我认同(消极的)、自我控制(低水平的)、年龄(开始得早)、性别(男性)、教育期望(低期望、少承诺)、学业成绩(在低年级时成绩就很差)、同伴影响(影响深、抵抗力弱)、社会经济地位(低)父母的角色(缺乏监控、支持少、管教措施无效)、街区特点(城区、高犯罪率、高流动性)

①形成消极自我认同的青少年可能会从犯罪的同伴团体那里找到支持,这会进一步强化他们

的消极自我认同。

②有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个性特点,即社会性张扬、目中无人、内心矛盾、充满怨恨或敌意、缺乏自我控制,而具有恰当的自我控制的青少年泽宇犯罪无缘。(低自我控制)是预测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因素。青少年犯罪,尤其是暴力犯罪者的愤怒情绪水平较高,并且在愤怒情绪的表达与控制方面存在缺陷

③青少年犯罪尽管不是低社会经济地位阶层独有的现象,但是地社会经济地位的某些特征仍然可能促发青少年犯罪。这一阶层的很多同伴团体和帮会所秉持的行为标准是反社会的,或者就整个社会标准和目标来说是无效的。青少年可能觉通过反社会行为可以引起他人的注意,赢得相应的地位。对下层的男孩来说强硬点有点男子气概是高地位的特质,并且这些特质常常是以青少年干了违法犯罪的事且成功逃脱惩罚来证明的。

④犯罪率高的社区也会让青少年观察到很多干违法犯罪勾当的榜样。这些社区的典型特征可能是贫穷、事业、与精英人士的疏离感。这些社区也会比较缺乏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投入、有组织的社区活动等。

⑤家庭支持系统,与没有犯罪的青少年的父母相比,犯罪的青少年其父母在组织反社会行为上力不从心,在鼓励社会接受的行为方面也是束手无策。在决定青少年是否会走上犯罪道路这一点上,父母对青少年的监控室及其重要的。

57.青少年的网络心理

①互联网建构的网络空间为青少年的自我建构带来了新的机会

②互联网也为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发展创造了新的平台

③互联网为青少年的文化娱乐活动带来了新的特点

58.*在线自我表现策略的特点

①青少年的自我表现策略中西有别

②自我表现策略男生更常用,年级无差异

③网络老手对自我表现策略运用自如

④面对陌生人自我表现策略更显心机

⑤自我认同完成者的表现策略更张扬

59*社交网站诶带使用状况

①近九成青少年热衷于使用社交网络

②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站意在自我和人际

③男生偏好娱乐服务,女生则爱社交服务

④青少年对社交服务的重视随年纪上升

60.母亲的投资主要受到孩子(遗传价值因素)的影响,父亲的投资则更多受到(亲代确定性)影响外婆投资最多,祖父投资最少,原因可能是外婆能够完全确定祖孙关系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本章提示 本章是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及相关理论的内容介绍,是发展心理学内容板块又一出题重点,考生首先要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个宏观的了解,如青少年心理发展分那几个阶段,分哪几方面,各个阶段主要发展的内容有哪些基本的特征,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在此基础上还要掌握相关的重要概念及理论,同时还要与儿童心理发展对比起来复习,形成知识脉络,便于理解和记忆。 第一节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概述 青少年期一般指11、12岁至17、18岁,相当于中学阶段的中学生,中学阶段又分为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约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历时6年左右的时间。 初中阶段又称为少年期。从11、12岁到14、15岁,这三年时间是个体身体发展的一个加速期。初中生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其心理的各个方面虽然也在发展,但相对生理发育速度来说则相对平稳,由此而造成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种种特殊矛盾和表现,使他们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 高中阶段又称青年初期。从14、15岁到17、18岁,高中生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在生理发育上已达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 (二)一般特点 总的来说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主要表现为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动荡性。 ?过渡性,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的童年期向成熟的成人期的过渡时期,在这过程中,有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也有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矛盾特点。 ?闭锁性,内心世界逐步复杂,从开放转向闭锁,开始谨慎地表露自己的内心活动。 ?社会性,比起儿童来说,青少年期的心理带有较大的社会性,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更多的依赖于生理的成熟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及其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则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 ?动荡性,青少年思想敏感,叛逆,容易走极端,打架、斗殴等不良品行容易出现在这一阶段。 这些一般特点具体说来可以从青少年的思维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及情绪发展上体现出来。 首先,思维的发展,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及形式逻辑思维的出现,能用假设、逻辑推理及逻辑法则解决问题;高中生阶段形式逻辑迅速发展,个体各种思维能力已经接近成人,尤其是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已占优势地位。 其次,个性发展,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发展的飞跃时期,个体自我意识高涨,到了高中阶段,自我意识呈现独立、成分分化等特点,关注自己个性,有较强的自尊心和道德意识。 再次,社会性发展,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再度进入“自我中心”,同时产生了学多心理上的不安和焦躁,交友范围缩小,同时,由于独立意识的增强,与老师、父母等成人关系矛盾加大。

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第一篇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就好比一条蜿蜒的长河,时而激起奔腾的波涛,时而静静地流逝。人的发展也会有起有伏,有激流勇进,有平静流淌;循环往复,循规变化。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自身的发展,只有了解了自身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才能健康成长。心理的发展,就是我们人格的发展,只有健康的人格发展,才能塑造出健康的自我成长。 在这一章,我们将引用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对一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为大家介绍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任务。 第一节各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一、婴儿期(0—1)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这个阶段的婴儿最为孤弱,因而对成人的依赖性最大,如果护理者能以慈爱的方式来满足婴儿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的信任感。如果他们的母亲拒绝他们的需要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婴儿就会形成不信任感。 婴儿出生后会有种种的生理需求,要吃、要抱、要有人逗他说话,当他的这些需求获得了满足,就会对周围的人,尤其是照料他最多的母亲产生一种信任感,感到世界是可靠的,人是可靠的。如果得不到满足,得不到成人应有的照料,婴儿一涉世就会对人和世界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这一阶段要求培养婴儿的信任感,并不等于说不能有不信任感,而是说信任感要超过不信任感。 如果这一阶段发展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希望的美德,相反失败就会形成惧怕。 二、儿童期(1—3) :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在这个阶段中。儿童迅速形成许许多多的技能。父母必须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控制儿童行为的精心任务,而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换言之,父母必须具有理智的忍耐精神,但仍然必须坚定地保证儿童的社会许可行为的发展。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父母鼓励、允许儿童做力所能及的行为,如吃饭、走路,儿童可以发展自主性;如果父母对幼儿尿床或尿裤子批评过多,就会使儿童产生羞耻感。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第一课时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回顾自己及周围同学、朋友、兄弟姐妹若干年来的变化,并试图了解产生该变化的原因。 学生给出的调查结论可能有:身高增加了,体重增加了,喉结有了,长了小胡子,变声了…… 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引出青春期的概念,并探究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活动二:归纳总结青春期的年龄阶段:12-23岁。 活动三:归纳总结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原因: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促使骨骼尤其是下肢骨细胞分裂生长速度加快,同时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的重量增加,故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2、心输出量、肺活量、脑容量增大。 3、性器官迅速发育:女:月经;男:遗精。 4、第二性征出现。它的出现是靠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 男:喉结突起,嗓音变粗,发音低气,固声带长而宽,出现小胡须,阴毛、腋毛相继出现。 女:嗓音高而尖,声带比男孩长,乳腺发育,骨盆宽大,臂部增宽变圆。 小结: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迎接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 第二课时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点,并对照自身的心理发育阶段,做到有的放矢地加以说明,使学生能顺利地度过人生心理发育这一黄金时期。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导学生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进而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是否发现自己这几年有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七嘴八舌,经充分思虑后,说出自己的心理变化及感受,教师适时地加以小结。如:自己和父母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顶撞父母的事逐渐多了,不少人在这里开始写日记,对《日记》倾诉自己的感受,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自己的日记。 活动二: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的意见后,教师及时小结。 1、少年朋友在身高上迅速接近成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向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自己意识到不是小孩,于是要求父母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而这种成人感,其实只是他们对自身的一种成熟的看法,而做父母的此时最担心的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青少年正处在人生旅途中特殊的时期,不仅生理上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且心理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要思考在新的形势下的教育应如何办?近几年,我们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点,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青少年在教育者的心中历来被重视,社会的发展依靠他们成人后才智的发挥,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的青少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故而,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者倾其心血,人民对青少年投入的最多,希望也最大,学校如此,家庭如此,全社会亦如此。然而,长期以来,关心青少年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青少年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而对时下青少年问题日益增多,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都还很不够,其中潜在着许多容易让人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抓好思想上重视、认识上对头、专业人员训练有素等方面的工作,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保证,也就不可能会健康全面的成长,因此,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对策 目前,学校和家长只重视对学生、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评价一个学生往往以成绩的好坏为标准,繁重的课业任务、激烈的社会竞争、家庭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部分青少年的性格内向,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缺乏开放性,社会又处于转型期,一些浮躁偏激的社会情绪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很大,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之后,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实施途径、师资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组织领导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要求,同年还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委员会,委托有关省市和高校进行研究与实验。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再次强烈“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年9月,教育部又在贵阳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制定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上述种种迹象表明,青少年学生的

青少年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分。) 1. ( B)是青少年期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A. 身体变胖 B. 身体迅速长高 C. 出现第二性征 D. 长出胡须 满分:分 2. 在青少年的注意成分中,( B)占优势。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无意后注意 D. 随意注意 满分:分 3. 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时期是(C )。 A. 儿童期 B. 少年期 C. 青少年期 D. 青年初期 满分:分 4. 男女生殖器官在胚胎时期已经形成,这种与生俱有的两性生殖器官的特征,称为(B )。 A. 第一体征 B. 第一性征 C. 个体特征 D. 第二性征 满分:分 5. ( A)提出青少年期是“疾风怒涛”的说法。 A. 霍尔 B. 格塞尔 C. 达尔文 D. 班杜拉 满分:分 6. 班杜拉观察学习的种类有直接的观察学习、(B )、创造性观察学习 A. 联想性观察学习 B. 抽象性观察学习 C. 想象性观察学习 D. 记忆性观察学习 满分:分 7. ( B)认为,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危机是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感混乱。 A. 班杜拉 B. 埃里克森 C. 桑代克 D. 奥苏伯尔

满分:分 8. ( B)认为青春期的困难和危机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A. 瓦龙 B. 米德 C. 皮亚杰 D. 华生 满分:分 9. 着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是由心理学家(B )做的。 A. 霍尔 B. 格塞尔 C. 达尔文 D. 班杜拉 满分:分 10. 英国心理学家( C)的行为个别差异研究开创了科学智力测验的先河。 A. 比纳 B. 西蒙 C. 高尔顿 D. 韦克斯勒 满分:分 11. 青少年保留儿童的某些心理特点,又具有成人的一些心理品质表现为(A ) A. 过渡性 B. 闭锁性 C. 社会性 D. 矛盾动荡性 满分:分 12. 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最好采用( D)的方法。 A. 横向研究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纵向研究 满分:分 13. 直到(C )岁,人的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后,脑电波才主要表现为α波。 A. 12 B. 13 C. 14 D. 15 满分:分 14. (D )提出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论. A. 斯腾伯格 B. 塞斯顿 C. 吉尔福特 D. 卡特尔 满分:分 15. 英国的心理学家(B )在1904年提出智力的二因素论。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 在这些年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过程中,初中生难管难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首先初中阶段的学生多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大都处于鼎盛时期,而且第二性特征也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趋向性成熟。随着这一系列生理上的所发生特别变化,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比如说十三四岁的孩子经常表现出成人的一些想法,觉得自己长大了,在各方面都能独立自主了,有了摆脱家长和老师控制的一面。家长们在这一阶段往往很头疼,感觉很难管理孩子,老师对孩子们也很头疼,感觉很难教育。对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言,该如何对学生的叛逆、极端等不良心理进行教育呢?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一)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必然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巨大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就在这种种新的追求中,他们感到种种困惑。 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 (二)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是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由于辨证思维刚开始萌发,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答案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教育有何启示? 心理发展阶段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将个体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确定时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1)针对稳定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措施。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低,措施不能成人化和模式化。 2)针对可变性:教育不应消极适应年龄特征,应积极创造条件,走在发展的前面,以促进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向更高层次发展。 2.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成果,会为哲学和心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提供实际的材料和丰富的例证。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各项成果,将为相关学科提供各种有用的材料。 2.实践意义: 一方面,可以为初、高中教师提供根据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组织教学、开展课内活动的理论依据,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为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师德,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帮助。 3.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分析:“揠苗助长”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青少年心理发展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稳定性表现: 1)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的水平同年龄之间的对应关系;心理的发展有一个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 2)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 可变性的表现: 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特殊的条件提前或延迟。(发展速度有变化)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否则,欲速则不达。 4.试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在品德教育中,为什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道德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且可以改变。他用模仿学习、抗拒诱惑等实验研究儿童品德的形成,指出决定儿童道德行为的因素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与强化作用等,认为通过奖励儿童的适当行为,有利于良好道德行为的发展,还认为通过榜样的影响可以抗拒外界的多种诱惑。 理论的启示: 这一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和训练道德行为提供有益的启示。在品德教育中,教育者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

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

浅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学知识、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正确把握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规律,对于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当代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上有哪些特点呢笔者浅谈如下: 一、情感丰富、强烈,但欠成熟稳定,容易冲动失衡。 进入青少年期后,情感逐步变得丰富、活跃,富有感染力,很容易动感情,这是本期重要的心理特征。一部动人的影视片,一本迷人的小说或一场精彩的演讲,常使中学生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激动不已。这是青少年情感特征和大脑兴奋性增强的反映。 青少年中学生脱离儿童期幼稚型情感,逐步从低级、单纯、较为原始的情感活动向高级、复合型、社会性情感发展。具有一定的群体感、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向往美好理想的复杂情感。这是进入青春期教育和道德、理想、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心理基础。 但也应该指出,青少年期情感活动常表现出不稳定,欠成熟,容易冲动失衡的特点。遇到生活中的矛盾,感到不满和委屈时容易激动发怒,呈现出激情爆发状态,男生比女生更为明显。少数男生尤为突出,他们往往因为一些日常琐事而争吵、谩骂、斗殴、甚至一气之下酿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尽可能将青少年间发生的矛盾解决在萌芽之中。 二、兴趣广泛,爱玩好动,广交朋友,由于缺乏鉴别能力,判断力和选择力不强,容易感染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青少年期的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爱玩好动,故积极参加自己所喜爱的文体活动,群览博阅,从事一种或多种适合自己兴趣的课余活动。 大多数青少年都有自己的一定交友范围。一般都有几个彼此无话不说,非常投机的知心朋友,伙伴朋友之间讲究信义,常常将朋友利益高于家长、教师和社会集体利益,容量讲“哥儿们义气”、“姐妹交情”,因此,我们在交友问题上必须对青少年中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由于缺乏社会经验,鉴别、判断、选择能力较差,对现实社会生活中正反两方面影响难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心得体会5篇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心得体会5篇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心得体会(一)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 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 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 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 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 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 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 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 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 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 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 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 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 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 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性心理特点

青少年性心理特点 青少年性心理特点性心理的朦胧性和神秘感 青少年的性心理起初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基本上还是一种生理急剧变化带来的本能作用,好象鬼使神差似的对异性发生兴趣、好感与爱慕。 但是这种性爱的萌动,似乎披着一层朦胧的轻纱,其中不少男女青年并不了解多少有关性的知识,只是对性有较浓厚的神秘感。 这时他(她)们对异性的兴趣、好感和爱慕,主要由于异性的吸引,正是在此基础上,在朦胧纷乱的心理变化中,性意识会逐渐强烈和成熟起来。 性意识的强烈性和表现上的文饰性 青春期心理上显著的特点是它的闭锁性和强烈的求理解性,这也导致了他们性心理外显方式的文饰性。 一方面他们十分重视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印象与评价,另一方面却又表现得拘谨、羞涩和冷淡;他们内心对某异性很感兴趣,但表面上却又有意无意地表现得好像无动于衷,不屑一顾,或作出回避的样子; 他们有时表现得十分讨厌那种男女亲昵的动作,但有时实际上又很希望自己能体验体验……。这些矛盾心理的表现,使他(她)们往往产生种种冲突与苦恼。

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性能量最旺盛的时期。但由于这时不少青年的心理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稳固的性道德观和恋爱观,加上自我控制的能力很弱,因而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动荡不安。 现实生活丰富多采,五花八门的性信息,不良的影视镜头,黄色的淫秽书刊,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性解放”和“性自由”的思想影响,极易使个别青年的性意识受到错误的强化而沉醉于谈情说爱之中,甚至发生性过失,性犯罪。 与此相反,另一部分青年由于性的能量得不到合理的疏导、升华而导致过分的压抑,有少数人还可能以扭曲的方式、变态行为表现出来,如“厕所文学”、同性恋、窥视或恋物等。 想要让青春期的孩子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除了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之外,心理健康保健问题也是不能够轻易的去忽视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他们纠正一些不良的行为和思想,轻松地度过青春期。 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过程健康的性心理发展是青少年阶段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内容。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主要涉及青少年对自身性征发育的关注、与异性交往的体验、性冲动带来的各种心理状态以及性价值观、恋爱观等方面的形成,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研究成果中,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洛克提出的“四阶段”观点具有较为广泛的认同度。 赫洛克认为,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主要是关于与异性交往的发展,在此阶段,大多数青少年要经历疏远异性的“否定期”、向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 从儿童发展到成人,其心理发展大致可分为六个年龄阶段。除了乳儿期与婴儿期外,从3岁至6-7岁为幼儿期,6-7岁至11-12岁为儿童期,11-12岁至14-15岁为少年期,14-15岁至17-18岁为青年初期。按学习阶段来分,幼儿期是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期是小学阶段,少年期是初中阶段、青年初期是高中阶段,各个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有质的区别。人是有个性差异的,所以即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年龄心理特征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但就其每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最基本方面而言,应该是大致相似的,作为教育来说,必须掌握这些特征的个别性与一般性,典型性与多样性。 国外一些心理学者把儿童的年龄心理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运动反应阶段,第二阶段是知觉行动阶段,第三阶段为个性社会化阶段,第四阶段为初级智力行为阶段。小学阶段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往往是让别人承认自己,希望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接着是性成熟的少年期(即初中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个性发展不平衡,出现明显的心理矛盾,表现出爱和恨、自信和怀疑、尊重和轻蔑的感情,同时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有了发展,理想在其行为中产生了明显的效力。此后是青年初期(即高中阶段),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可以说只是机能的变化,巩固和完善少年时期已形成的心理特征。高中生已处于独立生活的前奏,也是考虑自身前途的关键时刻。因此在他们面前,有作出自决的必要性。这时他们已把生活道路的选择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因此择业(包括升学中对专业的选择)成为高中生心理活动的中心。他们已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立立场,并从这一立场出发对社会、政治、生活都具有初步的观点,他们已能从社会需要和自我需要出发来确定自己学习的目标、任务。 这里特别要指出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处于身体成熟的阶段,也是性成熟的完成阶段。但性成熟并不意味着人的社会成熟。所谓青春期,是从纯生理成熟向社会成熟的过渡。社会成熟的主要内容是参与"成年人"的活动,掌握社会的一般规范与准则,一般地说,一个人的社会成熟(与此相应的是心理成熟)是比较迟的,因为要受到必要的相对完整的教育需要较多的时间,还要看这种教育与社会联系的程度和对学生在各方面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激发程度。 青少年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都具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而且各个阶段的发展顺序先后不能颠倒和超越。但由于教育在各人身上所起的作用程度不一,所以各人在心理发展的速度上,彼此可能会出现差异,甚至是很大的差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资料为网络流传经典笔记,并非勤思考研辅导的内部讲义。如果需要详细的资料,和完整的解答,以及在复习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咨询我们在线的各专业在线老师!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少年时期:少年时期是从11,12岁到14,15岁这三四年的时间,这一时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又一显著的加速时期,个体身体的各个方面都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但是心理发展的速度却远远赶不上其生理的发展,这就造成少年在身心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和特殊表现,使其面临一些心理危机,这阶段的儿童是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 2)青年期:这一阶段是14,15岁到18,19岁这段时间,这段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个体在生理和心理都已基本成熟,当此阶段结束的时候,个体已都满18岁,可以获得公民资格,开始考虑如何选择未来的学业和生活道路;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在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速度是相互协调的,因而使个体的身心能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但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平时作业答案 及期末作业答案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平时作业答案、及期末作业答案: 一、平时作业: 1.0 得分题目 1 of 10 抑郁最典型的心理特征是 A.食欲不振 B.缺乏快感√ C.睡眠不良 D.丧失正常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题目 2 of 10 1.0 得分社会学习论是()的观点 A.布郎芬布伦纳 B.华生 C.斯金纳 D.班图拉√ 1.0 得分 题目 3 of 10 影响青少年学习成效的主要因素是( ) A.学校因素√ B.家庭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 C.学生的生理成熟水平和学生的性格特点 D.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与学生的气质类型 1.0 得分 题目 4 of 10 一个人一方面要接近一个目标,同时又想回避这个目标时产生的冲突,这种冲突称为( ) A.双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相似冲突 D.趋避冲突√ 1.0 得分 题目 5 of 10 青少年怯懦的形成主要与()有关。 A.自我意识的觉醒 B.个体幼年时期的创伤经验 C.家庭的教养方式√ D.社会的不良影响 1.0 得分 题目 6 of 10 对性问题避而不谈,对异性敬而远之,这属于( )问题。 A.性恐惧 B.性压抑√ C.性罪错 D.早恋 1.0 得分 题目7 of 10 关于“发展的心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指在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具有普遍性)本质的(表示具有一定的性质)典型的(具有代表性)心理特征。√ B.一切发展都和时间相联系的, 心理年龄特征和个体的实际年龄、生理年龄无关。 C.一切发展是与时间无关的,与心理年龄特征和个体的实际年龄、生理年龄有关。

D.“发展心理特征”本质不是典型的心理特征 题目8 of 10 1.0 得 分 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 )典型的例子。 A.攻击行为 B.固执 C.补偿√ D.幻想 题目9 of 10 1.0 得分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所制约,其中( )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 A.环境事件 B.生理状态 C.认知过程√ 题目10 of 10 1.0 得分 下列除( )之外,都属于人际交往的基本特征。 A.信息沟通 B.相互认识 C.相互作用 D.相互利用√ 二、期末作业: 题目 1 of 20 1.0 得分不属于四种环境系统的是() A.微观系统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必考知识点

1.教师效能感 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影响因素包括 外部因素:社会风气、人际关系 内部因素:教育观、自信心 2.皮亚杰 同化:是指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转换,以使它符合现有的认知方式,尽管这种转换可能会使信息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 顺应:是指儿童在习得新的知识之后,将旧知识的概念模型改变调适,以容纳新的内容。平衡:指一种动态的认知识过程,其目标指向更好的平衡状态,一般出现在新旧信息势均力敌、一方无法完全吃掉另一方的时候。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 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 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二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 (2)前运算阶段(二至七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 (3)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 (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至十四五岁),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1)成熟成熟主要指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皮亚杰认为,成熟在儿童日益增加的理解他们周遭世界的能力上有重要作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决定性条件)。但儿童是否能承担某些任务,还要看他们在心理上是否也成熟到足以负担。比如,一个5岁的儿童可能不能形成计算2+2=4的演绎推理能力。 (2)经验在环境获得的经验是心理发展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因为新的认知结构就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中形成的。皮亚杰把经验分为具体经验(物理经验)和抽象经验(即逻辑数学经验)。儿童直接面对实在的物品,从而获得具体经验。皮亚杰认为,具体经验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具体经验是重要的,但不能决定心理的发展。

青少年心理发展状况

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与发展 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正处在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急剧变化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各种矛盾时有发生。这些矛盾既为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提供机遇,也为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提供了挑战。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承担着正确引导青少年成长的责任。 一、青少年的定义 从时间上一般把青少年期界定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也叫青春期,它正是生理、心里和社会发展的第二高峰时期,是从儿童向成人过度,并不断走向成熟的时期。 二、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之间的矛盾 身体的急速成长,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自己已经发育成熟的体验,这就是成人感。具有了成人感,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就属于成人水平,应该被社会、环境和周围成个平等相待;便要求与成人相应的社会地位,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由于心理发展速度的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的童年向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实际上青少年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社会经验等都处于半成熟状态,于是就出现了自己认为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即成人感与半成熟状态的矛盾。这是发展中的矛盾,是人生的矛盾冲突,这是青春发育期的少年儿童不能回避的最基本的矛盾。 (二)心理断乳与精神信赖之间的矛盾 成人感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有自己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事实上,在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三)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青少年出现心理的闭锁性,使他们往往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向外袒露,主要是不向成人袒露,这是因为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所致。另外的原因是这时的青少年认为成人不理解他们,而对成人产生不满和不信任,又增加其闭锁性的程度。但是,与此同时,青少年的诸多苦恼又使他们备感孤独和寂寞,很希望与他人交流、沟通,并得到理解。这种开放胸怀的愿望促使他们很愿意向同龄朋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从十一二到十四五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之为少年期,它在个体心理发展史上是一个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心理发展总的特点是,处在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它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个时期突出地表现为一种强烈的独立倾向,他们极力想争得在社会生活中独立自主的地位。他们对自己往往估计过高,事事想自己做主,把自己的见解看成是评价客观事物的标准,对周围成人的话都不轻易相信。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心理上产生了许多新的特殊矛盾,针对这些特点,教师既要尊重他们合理的建议与要求,又要注意积极地加以正面引导。如果教师仅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强行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办,往往会因此而产生许多矛盾和冲突。为了有效地教育和培养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他们在各方面的变化和特点。 (一)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 1.初中学生生理发育的特点 (1)身高的增长 身高的增长是初中学生身体发育的早期表现之一。人的身高增长有两个快速期,出生后的一年内是第一个加速期,身高几乎增长一半,然后发展速度减慢,到初中阶段发育进入第二个快速期。从图2-1可以明显看出身高增长的两个高峰。 图 2-1身高增长值曲线图由于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城乡之间也表现出差异。一般地说,乡村的男女生快速期开始的较迟,增长的平均绝对值也略低。 图 2-2城乡男女生身高增长值曲线图初中生在发育中,脊椎的增长赶不上身高的增长,这是值得注意的。到十四五岁时,脊椎骨间还充满软骨,坐立的姿势若不正确,脊椎就容易变形。另外,初中女生的骨盆还没有连接起来,穿高跟鞋还会使骨盆变形,以后造成分娩困难,这是应该注意的。 在这个年龄阶段,有机体各部分之间,整个有机体和环境之间常常暂时失去平衡,他们的机体发育和肌肉力量的增长,往往超过大脑对各运动器官的调节机能的发展,导致在某些动作上暂时会产生不协调或笨拙之感。同时,由于他们在身体发育上的突然增长,使他们在自我意识上增加了一些新的体验。 (2)性成熟的开始 性机能发育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突出生理因素。少年随着身体的猛长,性器官和性腺迅速发展,性机能成熟,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性成熟开始的标志是:性腺机能增强,第一性征发育迅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第一性征是指生殖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即副性征,男性的声音变粗,甲状软骨开始增大,出现胡须、遗精现象等;女性声音变高,乳房隆起,月经初潮等。生理学的研究材料指出:这个时期由于脑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讲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 1.青春期:青春期(puberty)主要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反映的是个体在青少年时期生理的变化。主要指从个体第二性征出现到生育功能发育成熟的这一阶段。青春期发育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1-14岁,男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2-15岁。 2.青少年: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 up intoadulthood)。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 3.发展:发展是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连续的和系统性的变化,包括生理、认知和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变化。 4.心理发展:心理发展包括认知与语言的发展、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等,其中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语言发展则指儿童青少年习得语言系统,并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5.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6.社会性发展:社会性的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性格、道德品质、自我意识、社会行为的成长与转变。 7.心理发展特征:指心理发展由一个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普遍性和差异性等特征。 8.生物性过渡:指青少年经过一系列的生理身体的变化,在生理上基本完成了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 9.认知过渡: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同时它还是个体情感、道德、人际交往、社会行为等其他领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10.社会性过渡:指青少年随着生理成熟和思维能力的变化,他们逐渐实现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过渡。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B)。 A.高峰期 B.过渡时期 C.迷茫时期 D.黄金期 2.心理发展具有(C)与顺序性。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方向性 D.差异性 3.(A)是脑细胞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能保证感觉冲动的顺利传导。 A.髓鞘化 B.突出修剪 C.神经系统 D.生物成熟 4.大脑最晚发育成熟的是(D )。 A.枕叶 B.顶叶 C.颞叶 D.额叶 5.(C)思维保证了青少年能够运用科学的假设检验来解决问题。

青少年心理特点及沟通

青少年心理特点及亲子沟通技巧 无疑的,青少年是一群令许多成人觉得惶恐与困惑的孩子 ——想放手却放不下心,想参与却不得其门而入 也许您有一个正处于青少年期的孩子,您正在为他的叛逆任性而焦躁、为他的学习散漫而担心、为他的问题行为而失望、为他的难以沟通而郁闷……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情绪波动很大,喜欢独立思考,有着强烈的成人感和自尊心,渴望了解社会,了解人生而心理还很不成熟。 (1)家庭教育的误区是导致青少年自杀的主要根源。有的家长把自己的人生模式强加在孩子身上;有的家长经常性地挖苦讽刺是对他们精神的严重损害; 有的家长离异争吵也困扰着青少年稚嫩的心灵;学校学业的繁重。 (2)社会上不良倾向的影响,使处于性心理发育的青少年过早模仿、好奇,以及不正确的性教育使他们产生罪恶感、压抑感。 (3)有不少学者报道,青少年自杀与重度扰郁症相关,且性格内向、怪异、自卑、不善交往、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者易发生。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什么?怎样为您的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合情的期望?合适的指导?怎样进行亲子沟通?这些都是家长们热切想知道的,下面我们简单探讨一下: 一、中国青少年问题 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存在四太和四无的情况 四太: 太动——多动,沉不下心做事 太幼稚——心理年龄小于体格年龄 太自私——以我为中心 太娇蛮——娇气、蛮横 四无:一切无所谓、学习无兴趣、生活无榜样、人生无目标 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1.渴望独处而又害怕孤独。 2.渴望被理解而又不主动理解他人, 3.敏感、情绪化、叛逆。 4.渴望独立而又离不开父母照顾。 5.时常感到渺茫,想找他人倾诉又怕他人看穿自己: 三、亲子沟通技巧 1.朋友型:过于宽容、太多让步会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用纪律来约束才能成为一个懂得自律人。 2.回避型:不愿和孩子正面沟通、解决问题,孩子长大后不知道如何解决人际关系遇到问题。 3.专制型:大声责骂、羞辱迁怒孩子,孩子成年后,会专横跋扈。 4.商量型:双方合理让步,采取折衷方法,但要掌握好退让原则,切不放弃父母权利。 5.指导型:明确指出孩子行为后果,合情、合理,使孩子明白对自己行为负责,成人后,更具责任感、更成熟,这是一种最好的方法。 四、拒绝家教中不良“心理效应” 1.禁果效应:禁止孩子做什么,孩子反而想做什么。 2.超限效应:刺激过多,过强,刺激时间过长,会使人极不耐烦或产生逆反心理。 3.手表效应:一只手表,可以知道时间,二只时间不同手表反而不知道准确时间,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否则孩子无所适从。 4.光环效应:所谓光环效应就是人特出的特征象光环一样给人留下清晰印象,其他特征模糊被人忽视了。在家庭教育中要全面评价孩子,多元评价孩子潜能,不能用成绩一维评价。 5.花盆效应:花盆的花,离开人工舒适的环境,花儿难以生长。过度溺爱,娇生惯养孩子,无疑亲手开掘温柔陷阱。

中学生特点与教育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一、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从十一二到十四五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之为少年期,它在个体心理发展史上是一个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心理发展总的特点是,处在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它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个时期突出地表现为一种强烈的独立倾向,他们极力想争得在社会生活中独立自主的地位。他们对自己往往估计过高,事事想自己做主,把自己的见解看成是评价客观事物的标准,对周围成人的话都不轻易相信。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心理上产生了许多新的特殊矛盾,针对这些特点,教师既要尊重他们合理的建议与要求,又要注意积极地加以正面引导。如果教师仅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强行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办,往往会因此而产生许多矛盾和冲突。为了有效地教育和培养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他们在各方面的变化和特点。 (一)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 1.初中学生生理发育的特点 (1)身高的增长 身高的增长是初中学生身体发育的早期表现之一。人的身高增长有两个快速期,出生后的一年内是第一个加速期,身高几乎增长一半,然后发展速度减慢,到初中阶段发育进入第二个快速期。 在这个年龄阶段,有机体各部分之间,整个有机体和环境之间常常暂时失去平衡,他们的机体发育和肌肉力量的增长,往往超过大脑对各运动器官的调节机能的发展,导致在某些动作上暂时会产生不协调或笨拙之感。同时,由于他们在身体发育上的突然增长,使他们在自我意识上增加了一些新的体验。 (2)性成熟的开始 性机能发育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突出生理因素。少年随着身体的猛长,性器官和性腺迅速发展,性机能成熟,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性成熟开始的标志是:性腺机能增强,第一性征发育迅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第一性征是指生殖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即副性征,男性的声音变粗,甲状软骨开始增大,出现胡须、遗精现象等;女性声音变高,乳房隆起,月经初潮等。生理学的研究材料指出:这个时期由于脑垂体前叶分泌的激素对初中学生身体各系统的刺激,使得他们的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并且与甲状腺一起加强着机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一般地说,女生的性成熟期比男生早一二年,女生从十一二岁开始,男生则从十三四岁开始进入性成熟期。 性成熟使他们在心理上发生明显的变化。当他们觉察到自己生理上的这些变化,意识到这是自己接近成人的标志,便促使他们性意识的觉醒。初中学生容易兴奋、冲动和神经过敏。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总希望在异性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尽量把事情做得好一些,以便引起对方的注意。到初中高年级,男女同学交往时会出现一种微妙的心理状态,即他们既愿意同异性接触,表现得好奇而敏感,又害怕同异性个别接触,表现得惊惧而羞怯。在这个问题上,教师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观点,要注意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积极开展文艺、体育、科技等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加强少先队与共青团的组织活动,避免社会上一些不良的刺激影响,引导男女学生在丰富的集体活动中建立正常的同学关系,形成自然交往,打破男女之间的神秘主义。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注意这个时期由于性成熟引起的这些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管理,使道德教育赶在性成熟之前,开展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初中学生的心理完全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3)神经系统的发育接近成年人 人脑,特别是神经系统是心理发展的直接物质基础。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脑的重量和结构已接近成人。研究表明,人脑平均重量的发展,到12岁时已达到1 400克;到13或14岁时,脑的组织结构基本发育成熟,如皮质的沟回已经分明。两半球的联络纤维大量增加,神经髓鞘化已经完成。大脑的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如神经元的分化机能基本达到成人的水平,第二信号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