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测试)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测试)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测试)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测试)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张老师眼睛一瞪,教室里立刻万籁俱寂,谁也不说话,等着听他的批评。

B.你不要再故弄玄虚了,快把实情告诉我吧。

C.似乎人类在自然科学上一遇到“起源”的问题就一筹莫展,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思维起源都是人类碰到的几个最大的难题。

D.《红楼梦》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2 . 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人事沧桑(cāng)情郁于中(yù)文质彬彬(shān)

B.惨绝人寰(huán)骇人听闻(hài)义愤填膺(yīng)

C.睡眼惺忪(sōng)瞬息万变(shǔn)相形见绌(zhuó)

D.安然无恙(yànɡ)风调雨顺(d iào)焕然一新(huàn)

3 . 下列有语病的—项是()

A.朝韩之间激烈的卫星发射竞争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这种竞争实际上已演绎成综合国力的比拼。

B.我国将逐步加大经费保障水平,不断完善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

C.2013年1月1日至2月28日不足60天的时间里,境外6747台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90万余台主机。

D.孙犁《芦花荡》中的“老头子”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

4 .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挑衅(xìn)金碧(bì)辉煌B.懵懂(méng)锲(qì)而不舍

C.矜(jīn )持坦荡如坻(dǐ)D.风靡(mǐ)心无旁鹜(wù)

二、现代文阅读

一双手(节选)

①“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

②“1000多棵。”

③一天能栽1000多棵树!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十天、二十天呢?……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④“你等等。”我边说边去里屋取来一卷米尺。我像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

2.5厘米。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⑤量完,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地搓了几个来回。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着,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⑥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说:“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I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仿佛第一次变清了。这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

⑦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

5 . 前五段对人物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生动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工人形象?

6 . “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仿佛第一次变清了。”请品析句中的“仿佛”一词。

7 . 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蝴蝶一样的落叶

刘成章

①初冬的到来,只是让人感觉冷些了,走在路上,一棵棵树木如同一个个青年男女,笑着迎面而来,并没有寒

冬的萧瑟。

②不错,初冬就像高山将尽,大海已经露头,但山的余脉还绵延耸立;初冬就像晚霞即将消失,暮色开始飘浮,但西天依然红艳;初冬是豹身刚刚过去,还露着带花斑的豹尾。

③我国水墨画的一绝是墨分五色,而我看见这一路初冬的树,十色五十色都不止。金黄的银杏树,浅绿的垂杨柳,赭石色的水杉树,灰枝的樱花树,醉红的枫树,绿黄间杂的梧桐树。枣叶静悄悄地由亮变暗,如同思考着它的根须如何扎得更深,更好地汊取营养白杨树的叶子翻灰翻白,好似谁把它放在水里搓着,颜色虽有些褪落,却越显得精神了枝已简,花果犹在,十几颗红柿子意欲起火冒烟爆出蜜汁,黄绿色的将要绽放的绒绒的花苞满布玉兰树,还有黑的褐的白的树干……陈绿新红,肥黄瘦紫,斑斑斓斓,深深浅浅,冷冷暖暖,气象万千。

④这些日子,我经常听名家朗诵诗文,看见眼前这些树木的动人景象,我仿佛又听见了《楚辞》、《论语》,听见了李白剑气飞腾的诗、李煜箫声凄切的词,听见了关汉卿的套曲小令,听见了朱自清的散文以及各种形式各种风格各种色彩的当代文学名著,抑扬顿挫,珠跳玉溅。一树又一树飒爽的风景,又犹如钢琴在风景中,十树百树如十个百个郎朗的神妙手指,弹出了冬的序曲。

⑤我走了一会儿,起风了,这风与平常的风大不相同,总一阵一阵地变着花样吹。突然,出现了一群蝴蝶,飞在眼前,一闪一闪。已经是初冬天气,它们怎么还活着?它们来自哪里?是齐白石的长轴?是张大千的横披?抑或是徐悲鸿的画轴?小写意的,没骨的描染的,以墨代色的,闪闪而飞,它们如此新鲜如此活泼,就像刚刚伴过蜜蜂,追过柳絮,从花丛穿梭出来。它们或大,或小,或高飞,或低翔,闪着飞着飘着,一闪一闪,纷纷扬扬,起起落落,追逐,相伴,列队,散开,聚拢,上下翻飞。

⑥我知道,它们并非蝴蝶,而是飘飞的落叶,但我宁愿相信它们就是蝴蝶,蝴蝶飞得么美,它们就飞得怎么美;蝴蝶飞得怎么潇洒,它们就飞得怎么潇洒。它们和蝴蝶一样都有迷人的翅膀—那些迷人的花纹、图案、颜色。落叶的颜色虽然比不上蝴蝶的鲜亮却也没有多少衰败感,更没有枯槁感,而是隐隐透着昔日的千种姿彩、万种风情,抠也抠不掉。

⑦我国峨眉山有一种名扬全球的蝴蝶,叫作枯叶蝴蝶,据百度百科介绍,它“色美姿丽,拟态逼真”我眼前这些如蝶的落叶,也是色美姿丽,拟态逼真,假如它们的数量和枯叶蝴蝶一样稀少,二者的价值几近可以等同也。

⑧这些犹如蝴蝶的落叶,花朵样飞,彩虹样闪,翩翩然,闪闪飘飘,快闪慢闪,闪上闪下,庄周的梦,梁祝的情,飞飞飘飘,一闪一闪,四围为之明明暗暗。我看见一只格外艳丽,它舞着舞着却放转起来,就像芭蕾舞演员用脚尖那样地放转,旋成了旋风,旋成了花。

⑨众蝶翩翩飘飞,它们是土地的精灵。

⑩莫要说它们和真蝴蝶是两码事。在自然界,落叶和蝴蝶很难说互不相干,落叶不久便会融入泥土,来年春天,有一些真正的、地道的蝴蝶会从泥土里螭蠕爬出,晒晒太阳就飞了起来。在它们绵软的身躯里,美丽的翅膀上,谁敢说没有这些落叶的生命和灵魂?

(《光明日报》,有删改)

8 . 本文标题为“蝴蝶一样的落叶”,联系全文,概括一下落叶和蝴蝶的相似点。

9 . 按要求赏析第③和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

(1)陈绿新红,肥黄瘦紫,斑斑斓斓,深深浅浅,冷冷暖暖,气象万千。(从词语角度)

(2)我看见一只格外艳丽,它舞着舞着却旋转起来,就像芭蕾舞演员用脚尖那样地旋转旋成了旋风,旋成了花。(从修辞角度)

10 . 具体分析第⑨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11 . 说说你对第⑩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此石经始禹①凿;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奔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⑦怒,鼓若山腾⑧,浚波⑨颓垒,适于下口。方知慎子⑩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悸:惊动。魄:

心魄。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jùn)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箫,驷马追之不及。”

12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B.不以疾也疾:快

C.清荣峻茂清:凄清

D.良多趣味良:的确

13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4 . 语段(一)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良多趣味”?

15 . 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四、句子默写

16 .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2)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

(3)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

(4)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________,_____________ ,威武不能屈。

(7)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去感受它。这一哲理也体现在《饮酒》中的:“____,___ 。”这一诗句里。

五、诗歌鉴赏

古诗阅读

赋得暮雨送李胄①

韦应物

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④。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⑤深不见,浦⑥树远含滋⑦。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⑧。

(注释)①赋得:分题赋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②楚江:指长江。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⑤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⑥浦:近岸的水面。⑦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⑧散丝:雨丝。

17 . 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本诗通过写“雨”“江”“帆”“鸟”“树”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

C.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D.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

E.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

18 . 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

六、名著阅读

19 . 以书信辑录出名的名著是《_______________》,父亲___________(名字)教育儿子_____________(名字)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

七、综合性学习

20 . 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材料后答题。

近日,由黄石文新广局主办、黄石群艺馆承办、大冶文化馆协办的“非遗进校园,弘扬民族情”——黄石市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讲座,在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举办。大冶刺绣大师刘小红和石雕大师尹国安受邀参加讲座。据悉,两人均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

刘小红曾在一幅不足35平方厘米的绣片上,绣出美轮美奂的刺绣作品《星云之梦》。作品跟随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两名与宇宙航天员遨游太空一个多月。另一位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尹国安参与构思雕刻的“四臂观音”,荣获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金奖。

这两位普通劳动者,从小舞台走向了大世界。就是凭借着执着和专业的精神,在热爱的事业上追求卓越的创造、追求精益求精的结果。他们完美诠释了“工匠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大冶的魅力和实力。

(1)请你仿照示例,用一句话向远道而来的朋友介绍大冶非物质遗产的成就。(选填一项)

示例:三峡传说神女美名扬万代。

大冶刺绣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冶石雕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为劳动环境的艰苦、强度大、原材料匮乏、销路不畅、收入微薄……很多传统手工艺面临失传。作为一名中学生,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保护这些传统手工艺,让它们发扬广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21 . “让我怎样感激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捡拾一枚枫叶,你却给了我整个秋天。”请把这句话作为文章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与校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文言文阅读

1、

四、句子默写

1、

五、诗歌鉴赏

1、

六、名著阅读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作文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