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推广学

农业推广学

农业推广学
农业推广学

1、农业发展的三大要素:农业教育、研究、推广构成。

2、古代把农业推广称为“教稼”、“劝农”、“课桑”,将“推广”一词用于农业活动最早的是《宋史·食货志》。

3、应用“农业推广”一词最早的是美国本世纪的赠地学院。1914美国国会通过《农业合作推广法》,使农业推广法制化。我国“农业推广”一词的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改用“农业技术推广”。

4、农业推广分为2种类型,即狭义的农业推广和广义的农业推广。

5、狭义的农业推广是指对农事生产的指导,即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如推广作物良种。

6、广义的农业推广是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家庭农场或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

7、狭义和广义农业推广的区别?

(1)适用发展阶段不同。狭义适用于传统农业时期,广义适用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

(2)侧重点不同。狭义侧重于农业技术,而广义则包括农业技术在内的方方面面的内容。

(3)特征不同。狭义的是以技术推广为主要特征,而广义是以教育为特征。

(4)最终目标不同。狭义是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广义是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

9、广义的农业推广强调教育过程,农业推广教育是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

10、广义的农业推广工作内容?(1)有效的农业生产指导。(2)农产品运销、加工、贮藏指导。(3)市场信息和价格指导。(4)资源利用和自然资源保护指导(5)农家经营和管理计划指导。(6)农家家庭生活指导。(7)乡村领导人才培养和使用指导。(8)乡村青年人才培养和使用指导:对农村青年进行有组织的“手、脑、身、心”的四健教育。(9)乡村团体工作改善指导。(10)公共关系指导。

11、现代农业推广已不仅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内容以及随着技术转让所需要提供的教

育过程,更侧重在信息传播、传讯所形成

的不断地为农业、农民、农村提供信息的

动态过程。发达国家的推广多侧重于农村

教育和信息咨询。

12、“推广”的共同涵义:推广涉及有意

识地利用信息交流手段,以帮助农民形成

正确的观念,制定良好的决策。

13、农业推广工作的特点?

(1)农业推广是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一

种政策手段。

(2)农业推广是“扩散—接受”系统。如

果研究成果不通过推广传播给农民,研究

是无用的。

(3)农业推广可以诱导农民行为的自愿

变革。农业推广活动实质上是组织与教育

(或沟通)农民的过程,是通过有组织的

干预沟通,诱导农民行为自愿变革的过程。

(4)农业推广是一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

育活动。

(5)农业推广是一种沟通过程。

14、农业推广基本概念的涵义(或界定)?

农业推广是一种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村社会

教育和咨询活动。通过试验、示范、干预、

沟通等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民增进知识,提

高技能,提高产品产量,增加收入,提高

智力与自我决策能力,实现培养新型农民、

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

农业推广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1)农业

推广是农业发展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成分。

农业发展意味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以科

学为基本的新的生产方式转变,这一转变

的每一步都需要教育和传播(或沟通)方面

的投入。因此,不管农业推广以何种形式

投入,其作用必须看作是农业发展中的一

个必不可少的成分。(2)农业推广是现代农

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农业推

广是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

2、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1)农业推广的

中介作用。它是农业发展机构(农业研究机

构、院校)和目标团体(农民、农业生产经

营者、群体)之间活动的中介,如果没有这

个中介,再好的科研成果都不能转化为现

实的农业生产力。(2)农业推广是科研成果

的继续和再创新。(3)农业推广是知识形态

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的转化过程。(4)农

业推广是完善推广组织、提高管理效率的

工具。

3、农业技术的表现形态:两种,即知识形

态(主要有农业信息、农业经营与管理、新

的栽培和耕作制度等)和物质形态(主要是

农用物资如农药、化肥、农用机械以及品

种等)。

4、农业推广的目的:(1)农业推广根本目

的在于发展生产力,提高产量,增加农民

收入,改善生活质量。(2)培养农民的个人

能力和素质。

5、农业推广学的任务:(1)总结和研究我

国和世界各国农业推广产生和发展的历

史,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农业推广的方向和

道路(2)总结和研究农村社会环境和个人

行为(3)总结和研究我国和世界各国农业

推广的理论发展,指导农业推广实践。

6、农业推广学的性质:(1)是社会科学的

科际产品。(2)是行为科学的一种,是边缘

性学科。

7、农业推广学与农业推广工作:区别是农

业推广学属于行为科学,农业推广工作属

于自然科学或农业科学;联系是农业推广

工作是以农业推广学的基础理论方法进行

的。

8、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最主要的在于

提示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

行为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科学技术与生

产相结合的形式特点和规律。(2)科技成果

的转化率,扩散----接受的形式特点和规

律。(3)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农民行

为变革的特点和规律。

9、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三个层面:

(1)农业推广的理论方法,如实证的方法,

归纳、演绎的方法。(2)各种具体的研究方

法与形式,如观察法、恳谈法、实验法、

问卷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3)各种研

究技术,如调查技术、抽样技术、统计方

法与技术、计算机操作应用技术。

10、农业推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农

村社会学:它的若干概念,如社会变迁与

计划变迁、社会组织、社会阶层、大众媒

介的社会性、创新的传播与采用等,都为

农业推广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方法的基

础。(2)教育心理学:它的许多概念,都为

农业推广学所应用。主要有:继续教育、

个体差异、心理特征、学习动机、交流、

沟通等。(3)社会心理学:它的许多概念如

态度、人际沟通、群体特征、环境心理、

群体心理等都为农业推广学从心理学方面

研究农民个人、农民群体的行为提供了理

论与方法的基础。(4)行政组织学:它的若

干概念,常常应用到农业推广工作中,如

工作制度、个人与组织目标、正式组织与

非正式组织、决策等。(5)传播学:它的许多概念在农业推广学里得到广泛、直接的应用,如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个人沟通、媒介、信息传播、传播策略等,用于诱发农民自愿行为变革。(6)行为科学:农业推广工作本身是促成行为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凡是对行为科学有贡献的社会科学理论,也可以视为对农业推广学理论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7)其他学科: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11、农业推广体系的特点:(1)由政府领导,农业行政部门主管,以政府兴办的各级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组织、协调、实施各项推广工作;(2)农业推广与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归入政府不同部门,各自独立,通过政府组织“三农”协作,共同开展农业开发、集团承包,分工承担重点推广项目、农业攻关项目等科教兴农活动,对推广作出各自的贡献;(3)专业推广机构按农业、畜牧、水产、农机化、经营管理分别组成,自成体系;(4)推广机构的职能以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和教育引导为主,通过运用各种推广手段,维护国家计划,并提高农民经济收益;(5)全国农业推广网络以县、乡两级推广机构为重点,分别作为推广网络结构的中枢和骨干;(6)推广队伍由专业科技人员和农民技术员组成,实行专群结合、分工合作的办法。目前,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正在深化改革,由狭义农业推广向广义农业推广过渡,多元推广体制终将取代一元推广体制。

12、“三农”指农业推广、农业教育、农业科研。

13、农业推广的指导方针与政策法规:(1)1993年7月2日,同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进一步为农业推广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并作出规范。(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一靠政府、二靠科学、三靠投入,最终要靠科学技术解决问题。(3)我国从中央到省、(市、自治区)、县、乡(镇)设立了5个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重点建设县、乡两级农业推广机构。(4)农业科研、教育与推广部门要密切联系,形成合理分工,协调一致的整体,共同实施科教兴农战略。(5)在农村积极发展集体性推广服务组织和群众性技术协会、研究会。

14、农业推广工作的主要成就:(1)普及良种,逐步实现“四化一供”;(2)完成全国土壤普查、大面积推广配方施肥技术;(3)推广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4)引

进并推广地膜覆盖栽培体系;(5)分别大面

积推广农作物模式栽培和轻型栽培;(6)推

广优良种禽种畜,改进饲养、防病技术;

(7)推广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和综合利用

技术取得较大进展;(8)实施国家重点技术

开发项目和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9)

开展社会化服务;(10)自我积累;(11)《农

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的颁布实施,

使我国农业推广走向法制化的轨道。

15、农民对创新特征的看法:(1)农业创新

比起旧的事物来有很大的优越性,就很快

地被采用。(2)如果创新与潜在采用者的价

值观和需要相一致,就会很快被采用。(3)

如果创新实践比较简单,易被采用。(4)可

以在小范围试验的农业创新易被采用。(5)

农业创新的结果易看见,很快被采用。

16、创新扩散曲线的含义:曲线初始平直

的部分代表创新者占较少的百分比。较陡

的部分表明早期和晚期的快速采用,在顶

部的最高点说明落后者的较慢采用。

17、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分为突破阶段

(由不采用到采用的转变)、紧要阶段(是

创新能否扩散的关键时期)、跟随阶段(自

我推动阶段)、随大流阶段(浪锋减退阶段,

创新由早期多数向后期多数和落后者转

变)。

18、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创新扩散的速度和

数量,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投入阶段、发

展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与之相对

应,提出农业推广工作的四个时期:试验

示范期、发展期、推广期、交替期。一项

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基础在试

验示范期,速度在发展期,效益在推广期。

19、进步农民策略的优点:(1)可以花费

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容易取得推广的成果;

(2)进步农民在控制环境方面有较成功的

经验;(3)进步农民要求帮助;(4)进步

农民通常有经济实力去实现新的目标,有

可能或有能力承担起农业经营过程中的风

险;(5)他们是农村中的科技示范户,是

推广工作者职业上的挑战者;(6)进步农

民经常与推广机构、推广工作者利益相关。

进步农民策略的缺陷:(1)假定目标人口

的一致性;(2)创新的报酬对后来的采用

者与较早的采用者是不同的;(3)信息失

真;(4)在技术发展中倾向进步农民的偏

见。

20、农业推广框架理论的涵义:农业推广

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两基

本的子系统,即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

系统。前者系指农业推广人员、机构及其

所处的生存空间,后者是指农民、农民家

庭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沟通与互动是这

两个子系统的联系方式,他们相互作用,

缺一不可,形成了农业推广的工作范围。

推广服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相应的外部宏

观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农村区域环境,它们直

接或间接地影响两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与

渗透、工作绩效和产出。

21、改革推广战略的内容:促进实现改革

的推广战略一般着眼于改革农业生产环

境,或者直接改变农民本身。包括两方面,

(1)面向农民或群体的战略:就必须致力

于作为推广工作受益对象的农民,致力于

那些被视为障碍的文化方面;推广人员大

多着眼于通过教育和培训试图直接改变农

民的行为,提供信息的方式有:口授、示

范、传媒以及明白纸、小册子等。(2)面

向农业环境的战略:它是关系到改变农村

社区环境或农民生产环境的农业体系。

22、农业推广的特点:(1)生产性:农业

推广的根本目标是引导农民行为的自愿变

革,以便通过农民采用新的技术和信息,

使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因而农业推广

是农业发展的一种直接动力。农业推广具

有投资少、见效快、回报率高的特点。要

求:农业推广人员不仅要有专业技术知识,

还要有经济的头脑市场的观念。(2)教育

性:农业推广是推广人员运用多种方式向

广大农民群众传授科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活动,是推广人员与农民群众共同参与进

行的。其中既有推广人员的主导作用,也

有农民群众的主动作用。(3)综合性:农

业推广工作必须考虑与之相关的各种各

样、方方面面的问题与情况,是由现代科

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农业生产整体性的规律

决定的。要求:农业推广机构必须实行多

科学、多专业结合,具有较强的综合创造

和综合服务的能力;要求农业推广人员知

识面宽,多种知识融会贯通能力强。(4)

社会性: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直接经济

效益小而间接社会效益大;二是农业推广

工作的开展,除了需要发挥农业推广服务

体系内部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外,还离不

开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和配合。有赖于各

级政府的支持;有赖于科研部门多出成果;

有赖于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5)周期

性:四个阶段,试验示范期(从创新的引

进到典型示范),发展期(从典型示范到大面积应用),成熟期(创新广泛应用期),衰减期(创新随着物质磨损和精神磨损逐步减退而最终在生产中丧失作用的阶段)。

23、农业推广的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2)试验示范原则,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是农业创新的推广应用,必须在当地试验示范成功的基础上进行。(3)智力开发原则:要求农业推广工作者一是要着眼于通过与农民交流,增进农民的知识和技能,改变农民的观念和行为;二是要尊重农民接受和采用新技术的自主权。(4)合作推广原则:一是推广人员和农民之间的合作;二是农业教育、农业科研与农业推广三方面的合作;三是农业推广部门与社会各有关部门的合作。(5)服务配套原则:要求农业推广人员在从事推广工作的同时,应积极地开展与推广有关的综合服务,通过单个环节的配套服务和多个环节相联系的系列化服务,以及通过部门之间协作,帮助农民解决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6)综合效益原则:坚持农业推广的社会效益原则,就是农业推广工作要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能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不断改善社会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坚持生态效益原则,就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开展,要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与环境间的动态平衡。

24、农业推广的程序:项目选择、试验、示范、培训、服务、推广、评价7个步骤。项目选择是一个收集信息、制订计划、选订项目的过程,也是推广的前提。信息来源(引进技术;科研、教学单位的科研成果;农民群众的生产经验;农业推广部门的技术改进。(2)试验是推广的前提,分为小区试验(在科研部门进行)和中区试验(在县农业推广站或中心的基点上进行,也可在科技示范户和技术人员承包的试验田中进行)。在推广过程中,多数是进行中区试验,因为中区试验的目的主要是验证新技术的可靠性。(3)示范是推广的最初阶段,既是进一步验证技术适应性和可靠性的过程,又是树立样板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吸引农民自觉采用新技术的过程,同时还要逐渐扩大新技术的使用面积,为大面积推广做准备。(4)培训是一个指导、传播技术的过程。培训方法有举办短训班;开办技术夜校;召开现场会;巡回指导田间传授和实际操作;建立技术信息市场;办黑板报、编印技术要点和明白纸;通过

广播、电视等媒介宣传介绍新技术。

25、选择推广项目应遵循的原则有:技

术先进适用、综合效益显著、适宜范围广、

必须考虑到环境和生态问题,确保环境质

量和自然资源的生产能力得到维护和提

高。

26、农业推广程序的灵活应用:在实际

推广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等情况不同,

其推广步骤要有一定的灵活性。通常在这

些情况下可以灵活运用。(1)在同一自然

条件下,由于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思想观

念不同,某项先进技术已在先进地区运用

示范等各种推广手段直接进行过推广。这

时,就可以不进行试验而直接示范,使这

项技术尽快推广。(2)由于很多先进技术

是农民自己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的实用技

术,推广部门就应及时总结关键技术要点,

召开现场会,号召在同类地区大力推广。

(3)科研部门培育的某些新品种,在培育

过程中就适应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

件,在多处地方进行了多点试验,且有一

定面积的示范,这样的品种一经审定后,

就不必进行重复的试验,直接推广。(4)

由于科研单位研究的某项技术就是针对某

一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当地进行研究示

范的,当研究成功后,就可以减少中间环

节,直接在当地大面积推广。(5)大面积

综合组装项目的推广。

农业推广组织的职能:9个,确定推广目标;

保持推广工作的连续性;保持推广工作的

权变性;利于信息交换;配合、协作;控

制;具有对组织成员、工作条件和工作内

容的调控能力;组织的促动因素;评估。

农业推广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1)因地、

因时、因人、因事制宜的原则;(2)动态

中稳定的组织结构与形式的原则;(3)合

理发挥部门功能,从整体系统上求得最佳

结构的原则;(4)组织设计利于组织自身

功能发挥的原则。

农业推广技术服务体系今后发展趋势预

测:(1)逐步形成功能综合化;(2)逐步

实现产业化;(3)逐步实现“专”、“群”

联姻。

我国农业推广组织机构和体系的主要形

式:中央级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省

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地(市)级农业技

术推广机构;县(旗)级农业技术推广机

构;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村级

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服

务中心是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核心部分;

乡级农业技术推广站是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基层组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什么要制定农业推广计划?首先应该指

出,许多推广机构没有系统设计的推广项

目,大多数时间忙于解答农民的问题,虽

然有时也使用传播媒介,但取决于个人的

积极性或编辑的需要,这就是反应型推广

工作。它是必需的,但它不能及时发现新

问题,总是在问题已经暴露后才考虑到治

疗。尽管反应型推广工作很重要,但推广

的主要目的在于变革。推广工作者不规划

工作,就会分散精力,而不能深入到一个

问题中去,也就无法参加培训,以有效地

解决每一个问题。只有明白自己的职责,

工作才有动力。由此可见,农业推广计划

在推广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推广计划的特点:(1)推广计划必须

切合实际,理论色彩不宜太浓。(2)必须

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且必须是综合的,

以适应农村人民广泛的、多样化的需要。

(3)必须很好地设计,以便为农村发展作

出持续的贡献。不仅要考虑人们的近期需

要,而且还要考虑人们的长期需要。

农业推广计划的分类:(1)按时期的长短

划分:长期计划(三年以上期限的推广计

划)和短期计划(三年以内的推广计划);

(2)按管理形式划分:指令性推广计划和

指导性推广计划。

试述确立农业推广目标的意义及其依据?

意义:它既是我们从事农业推广工作的行

动方向,也是我们用以检验推广工作好坏

的尺度或标准。依据:以农业发展目标为

依据。我国农业发展目标是要逐步实现社

会主义农业现代化。

农业推广目标体系的分类:分成三个层次:

基本目标、一般目标和工作目标(第一工

作目标、第二工作目标)。基本目标是一般

目标和工作目标的基础,是一切农业推广

工作的母体,是推广工作基本精神所在。

一般目标比基本目标具体,是用作拟定工

作目标的依据。工作目标是由农业推广人

员视地方需要而拟定的目标,是工作人员

的日常工作指引,也是用以满足农民日常

的需要,所以它是最具体可行的目标。根

据其性质分别称为政策目标(基本目标)、

中间目标(一般目标)、实施目标(工作目

标一)和教育目标(工作目标二)。

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原则:(1)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农业推广计划要有

紧迫感。其次,所有与土地、民族、家庭、习惯、市场、社区性组织和当地风俗有关的、可提供的因素都应考虑。最先予以考虑的应是那些人们最迫切关心和普遍感兴趣的问题。(2)与地区性长远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农业推广计划是地区长远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地区性长远规划的补充与完善。如果农业推广计划不与地区性长远规划相结合,就会因为产生不协调的现象,而严重阻碍农业推广计划的执行。(3)干部、农民、专家三结合的原则。农业推广干部长期从事推广工作,业务熟练,懂得科学技术成果的实质性内容和农业生产实践的需要,对推广计划的制定最有发言权。拥有该项科技成果的专家和同行专家最懂得该项成果的特征、特性,使用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和要注意的问题。他们又有热切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能尽快推广应用、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心理。干部、农民、专家三结合,可以使计划周密、完整,达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执行时顺畅可行。(4)技术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绝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其他效益。同样,推广计划既要考虑长远目标的需要,也要适应短期内的情况变化和特殊的紧急情况。(5)有助于提高农民认识自我价值的能力及自助能力的原则。通过推广开发民智,提高农民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从而产生更大的需要和动机,以利于开展以后的农业推广工作。

制定农业推广计划的任务:(1)确定推广目标(2)确定推广对象(3)确定推广内容:主要取决于目标、推广对象和推广策略。(4)确定推广方法:最有效的是综合使用不同方法,但应考虑成本。(5)推广计划的组织。

制定农业推广项目计划的程序:(一)农业推广项目的确定:(1)申请农业推广项目。(2)农业推广项目的评估、论证和确定。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的评估、论证;项目的确定;签订项目合同;扩初设计。(二)农业推广计划的制定程序:(1)确定农业推广计划的目标体系。(2)开展调查研究。(3)拟订农业推广计划方案。(4)论证并检验多种方案。(5)确定农业推广计划。

制定农业推广计划的方法:调查研究法,比较分析法,预测技术法,整体综合法,优选决策法。

农业推广计划的拟定方式:是指计划产生

的方式,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联合拟

定方式三种。

制定农业推广计划的实施方案:(1)规定

下达任务,签订合同。(2)组织协调,分

级管理。(3)监督检查。

农业推广计划的实施指导:包括技术指导

和经营管理指导2部分。指导方式有直接

指导和间接指导。

农业推广计划监督检查的内容:(1)检查

各个项目计划、方案落实情况。(2)检查

项目试验、示范田建立情况。(3)对推广

效果进行评估。(4)及时总结典型经验。

监督检查的方法:(1)建立定期报告制度。

(2)组织项目联查。

农业推广计划的验收方式:现场验收;专

家通讯验收;农民、社会验收。

农业推广教育的含义:(1)它是对农民的

业余教育,即向农民提供新的知识,传授

新的技能,帮助农民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和

技能。(2)它是传播,即把科学研究的成

果和新的技术知识传播给农民。(3)它是

咨询,即根据农民的需要,提供有关的信

息、建议和方案,帮助农民获得正确分析

问题的能力。(4)农业推广教育是宣传,

指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农村开发计划及政

策向农民宣传,总结先进经验。(5)是服

务,指帮助农民解决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

中碰到的各种问题。(6)是开发活动,指

开发农村的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

农业推广教育的作用:(1)促进新技术、

新成果、新品种的传播、扩散、转化和开

发,使之尽快应用于生产,转变为现实生

产力。(2)引导、教育和服务农民,提高

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3)

提供新的课题和研究内容。(4)宣传贯彻

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农业推广教育是一

种非正规的校外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相

比,具有6个特点。(1)普及性。农业推

广教育是一项面向生产、面向农村的社会

教育。它以广大农民为对象,工作面广且

量大,涉及农村的千家万户。(2)实用性。

一是表现在推广教育必须适用农村社会、

经济结构的变化,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和

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二是表现在必须解决

农民在生产、生活中急需的知识和技术问

题,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技术产;三是表

现在推广教育必须和推广实践相结合;四

是表现在科学的预期性,帮助农民解决明

天的问题,而不是昨天的问题。(3)实践

性。它是按照实践的要求,根据试验、示

范、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这样一个

程序去实施的。(4)时效性。一是现在科

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的更新周

期日益缩短;二是农业推广教育不失时机

地帮助农民解决他们所急需的技术,这是

提高推广效果的关键。(5)推广教育场所、

形式、手段的多样性。(6)农业推广教育

的综合性。具体体现在:“良种、良法、良

田、良制一齐抓”。

农业推广教育的内容:(1)主要内容:作

物生产、园艺生产、动物生产、渔业生产、

农区林业、经营管理、农村资源开发和保

护、农业机械、农副产品贮藏加工、农村

能源、农村家庭管理、农村青少年“四健

教育”。(2)其他内容:与环境问题和自然

资源保护有关的推广工作、职业指导、人

际关系的训练、政策分析。

农业推广教育内容具有的特点:广泛性、

地域性、先进性、实用性。

农业推广教育对象(农民)学习的特点:(1)

学习目的明确。农民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学

习目的和学习动机。农民学习的目的是为

了满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这种需要可以

是生理上的,或是经济的、社会的、心理

的。(2)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农民

在多年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知识与

丰富的经验,对理解当前的感知对象(科

学技术),有着青少年学生不能比拟的优越

性,从而产生了较强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

力。(3)精力分散并影响记忆力。农民是

生产劳动者,也是家务负担者,还有社会

活动,精力容易分散,从而影响记忆力。(4)

负担重而学习时间少。农民负担的生产、

生活和工作任务繁重,学习时间少,困难

大;同时,居住分散,学习时间不易集中。

(5)农民之间经常互相学习。农民之间的

互相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方式,特别是革

新技术的传播。

农民学习的心理期望:(1)农民是农业生

产经营者,期望获得好收成。(2)农民是

务实主义者,他们期望推广人员有解决他

们问题的能力,还期望推广人员提出的建

议,是他们能够做到的。(3)农民是生产

劳动者,期望推广人员能提出几种可行性

的建议,帮助自己决策。(4)有些年纪较

大的农民,对学习新技术缺乏信心,他们

期望推广人员能主动地关心他们的问题,

同他们亲切地、平等地讨论问题,且鼓励他们学习新的知识、技术。

农民采用新技术的一般心理过程:(1)对客体的反应。(2)认识过程。(3)情感过程。(4)意志过程。

影响农民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一)年龄。凡属于累积经验、抽象思维和判断方面的能力,大多不会随年龄而衰退,如常识判断、经验思维;而其他的能力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减退,如体力、视力、记忆力、操作等。(二)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越高,则智力表现越高。(三)心理背景。1、贫困地区农民心理背景:(1)信息闭塞的安贫心理。认为穷是命里穷,心理上容易满足,对新技术常持疑心。(2)懒惰迟钝的麻木心理。文化素质低,对新事物反应迟钝,思维模式僵化,对新技术根本无法理解。(3)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依赖政府,乐于安贫,排斥新技术。(4)羞于言商的封闭心理。生产多是为自给,谈商色变,认为商人是奸商,不敢越雷池一步。2、一般地区农民心理背景。(1)求稳怕乱的农本心理。(2)小而全的自给心理。(3)直观务实的从众心理。(4)小打小闹的实惠心理。(5)盲目求快的过急心理。3、富裕地区农民心理背景。(1)重副轻农的厌农心理。(2)竞争开拓的高效心理。(3)乐于经商的开放心理。

农业推广教育的方式:(一)我国农业推广教育方式:1、全日制脱产的农民技术学校。

2、不脱产的农业推广教育。(1)中央农业广播学校。(2)农民业余技术学校。(3)农业技术培训班和农业函授学校。(4)其他方式。如咨询、讲演、影视等。(二)国外农业推广教育方式:1、农民职业基础培训。2、农民培训。

3、民办机构的农民培训网络。

农业推广教育方法的分类:1、按传播方式分类:(1)个别方式(2)群体方式(3)大众方式2、按指导方式分类:(1)集体指导(2)书面指导(3)评比指导(4)现场指导(5)通信、广播电脑指导(6)个人接触指导(7)组织指导(8)文字媒介

农业推广教学方法的选择:(1)避免单一教学方法(2)配套选用多种教学方法(3)重叠使用教学方法(4)尽可能采用直观教学方法。

个别教学法的方法有:(1)走访农户(2)定点咨询(3)不拘形式的接触(4)“联系农户”和“模范农户”(科技示范户)(5)田间插旗法。

群体教学法的优点:(1)可以同时向许多

人传播技术信息(2)可以进行短期的集中

培训(3)加速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4)

更节省时间和人力。

群体教学法的方法有:(1)集体教学法(2)

技术示范法(3)效果示范法(4)鼓励教

学法(5)现场参观教学法。

大众教学法的方法有:(1)农业推广印刷

品:报纸、杂志;墙报;黑板报;技术传

单和小册子。(2)农业推广视听宣传工具:

幻灯片;投影仪;农业推广的静态传播媒

介,如展览、陈列、广告等。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形态:(1)物化产品:

如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2)技术

性产品:包括栽培管理技术、生态技术等。

(3)技巧和技能:如果树修剪、看苗施肥

等技术。(4)服务性的知识产品:如土壤

区划、农村规划等。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1)通过商品

化进入流通流向生产领域;(2)通过非商

品化、非流通形式进入生产领域。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包括成果产出

系统(研究系统)、成果扩散系统(转化系

统)和成果采纳系统(生产应用系统)三

部分。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1)直线转化

模式(2)交叉循环模式。

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1)转化系统

是否健全、转化系统的管理体制是否合理;

(2)科技成果与生产是否脱节,转化系统

是否畅通。(3)技术储备是否雄厚。(4)

科学文化因素(5)政策法规(6)社会经

济因素(7)自然地理因素等。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1)农业开发

研究(2)农业推广机构推广(3)大众传

播(4)农业技术市场(5)中试生产基地

建设。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1)经营服务

方式。这种方式把物化形态与知识形态的

技术商品结合起来,一起转移给农民,使

良种良法、良方良药送到农民手中。(2)

技术承包方式。以合同形式把技术人员与

农民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的经济交换形

式,被承包者从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的

经济效益中拿出一小部分奖励承包者。具

体方法有:联产提成技术承包;定产定酬

技术承包;联效联质;专项技术劳务承包;

农业科技集团承包。(3)技术咨询、技术

培训、技术资料等服务方式。这是一种知

识形态的商品交换服务方式。是技术成果

与生产结合,把知识形态的技术商品转化

为物化形态的技术商品、共担风险、共沾

利益。

成果分布、经济上限和技术上限三者的关

系:(1)技术上限往往高于经济上限;(2)

经济上限和技术上限的比较是指每年每亩

的物质产量,而经济上限与成果分布之间

的比较是指每年每亩的增值。推广工作的

最终目标是提高成果分布,提高技术上限

是提高成果分布的基础。

提高技术上限的途径:(1)通过农业科学

研究获得最高产量的技术措施。(2)通过

农田基本建设改善作物生长条件。(3)增

加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4)有效的经营

管理与推广服务。

提高经济上限的方法:(1)扩大运输网(2)

为农民增设农产品销售市场(3)就地建立

地方农业生产资料和设备的供销渠道(4)

建立信贷机构(5)加强经营管理(6)建

立有利的价格体系。

提高成果分布的方法:尽可能提高与其联

系的经济上限,而要提高经济上限又取决

于有效的推广服务和支农服务。

提高农民成果分布的对策:要提高经济不

发达地区农民成果分布,必须首先提高该

地区经济上限。而要提高经济上限,先要

提高技术上限,具体措施有:1、积极引进

适用技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培植生产

力新的生长点。(1)打破以粮为主、单一

经营的传统农业格局,提高种植业、突破

养殖业、发展加工业。(2)搞活商品流通,

建立各种支农服务网点。2、增加农业投入,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

建立价格体系和有效的生产信贷计划。4、

加快农业服务体系建设。(1)建立健全服

务机制。(2)发展各种专业组织,提高农

民自我服务水平。(3)改善统分关系,强

化统分职能。5、强化党对农村经济发展工

作的领导。(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2)

提高干部素质。

农业推广人员的地位:(1)是促进农业发

展的重要因素。农业推广学的理论和方法

需要农业推广人员去运用,农业推广的任

务需要农业推广人员去完成,所以农业推

广人员的地位是与农业推广的地位分不开

的。(2)农业推广人员是农民与社会交往

的桥梁。通过推广人员的工作,农民与社

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所以农业

推广人员是新的科技成果的“载体”,也是

农民与外界联系的“沟通者”,信息的“传播者”,改变农民行为的“促进者”。

农业推广人员的作用:(1)在科技成果传播中的纽带作用。推广人员是技术成果的接受者、携带者、传播者,没有他们,这种传播必然受到严重影响。(2)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的促进作用。为了将潜在生产力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必须发挥农业推广人员的促进作用。现代农业推广人员不仅经常接触农民,了解农民,而且还善于应用现代化农业推广学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技巧把适合当地的先进技术传播给农民,最终使其自觉地采用。(3)在新技术成果推广中的创造作用。农业推广工作是科研工作的继续和延伸;农业推广人员在推广科技成果中要付出智慧和劳动。(4)在提高农民素质中的教育作用。农业推广人员是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的一支重要力量;农业推广人员所进行的工作富有教育性。(5)在制定农业方针、政策和农业发展计划中的参谋作用。国家制定各种方针、政策和计划都需要了解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农业推广人员是为农民服务的,常接触农民,比较了解农民,熟悉农业,知道农村情况,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狭义农业推广是_________ 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2、广义农业推广是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 3、现代农业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人们(传播过程),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知识、技能和正确观念,以便有效地禾U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 4、农业推广_________ 通等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民增进知识,改变态度,提高技能,不但使农民采用和传播农业新技 术,而且使其自愿改变行为,以改变其生产条件,提高产品产量,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提高智力与自我决策能力,从而实现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________ 5、农业技术推广是_________ 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6农业技术:应用于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 二、填空: 1我国农业推广理论界把农业推广分为狭义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和现代农业推广 三个方面。 2、教育推广产生于英国、而发展于美国、然后普及到全世界 _____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许多国家在农业方面设有推广部门,而在其它方面则没有? 1、农业大多数都是小型企业,规模小,不能雇佣推广员; 2、国家研究部门主要搞研究,经费来自农产品税。 3、农民有用的知识量的迅速增加也需要建立农业推广体系 2、给农业推广下个准确的定义很难。 第一,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所造成的误差。_ 第二,不同国家的政治及其传统所造成的误差。如西方发达国家推广沟通强调双向性”,而中国的推广则习惯于官方机构自上而下”。 第三,农业推广常作为政府的政策工具和手段,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所设定的 推广目标不同。 3、农业推广应从那些方面进行界定? 第一、农业推广是由机构部署的一种有组织的职业活动。第二、农业推广对象一一农民的职 能及其需要的变化。第三、农业推广目标第四、农业推广手段和方法第五、农业推广的理论指导4、农业推广分为几种类型?各适应的条件和采取的手段有什么不同? 即狭义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和现代农业推广。 从以上农业推广三种不同的涵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狭义农业推广是一个国家处于传统农业 阶段,农业商品生产不发达,以技术指导”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是一个国 家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农业商品生产比较发达,以教育”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推广;现代农业推广是一个国家已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商品生产高度发展,以信息和咨 询服务”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推广。 5、为什么我们对农业推广的教育性认识不足?如何正确认识农业推广的教育性? 一是由于我国农业推广受传统封建社会的劝农” 督导”的影响,加上长期推行政府指令和 计划为主的政策,把农业推广工作看成主要是行政工作。二是由于我国农业推广工作长期以

农业推广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狭义农业推广:指对农事生产的指导,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2.广义农业推广:是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 3.农业推广:是在改进耕作方法和技术,增加产品效益和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提高农村社会教育水平,主要通过教育来帮助农民的一种服务和体系。 4.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5.农业技术: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 第二章 1.农业推广服务系统:是指农业推广人员,推广机构及所处的生存空间。 2.目标团体系统:是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 3.沟通:它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的运用媒体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即指在社会中,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彼此交流各自的观点,兴趣,情感爱好和知识等各种信息的过程。 4.沟通主体:指承担信息交流的个人,团体及组织。 5.沟通客体:沟通的信息内容。 6.沟通渠道:是指传送和接受农业信息的道路和途径。 7.沟通媒介:指沟通的信息载体和信息传播工具。 8.正式沟通:是指在一定的组织体系中,通过明文规定的渠道所进行沟通。 9.非正式沟通:是指非组织系统所进行的信息交流如农技员和农民的私下交换意见,农民之间的信息交流。 10.语言沟通:利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的沟通为语言沟通 11.非语言沟通:是借助非正式语言的符号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来进行的沟通。 12.个人沟通:个人沟通指个人之间直接面对面或通过个人媒介进行的沟通。 13.大众沟通:指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等进行的沟通。 14.信息沟通:指以交流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沟通。 15.心理沟通;指人的心理活动的交流,包括感情,意志,兴趣等的交流。 第三章 1.行为:人们在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心态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称为行为。 2.动机:动机是由需要及外来刺激引发的,指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活动的念头和想法 3.优势动机:最强烈而又稳定的动机叫优势动机。 4.行为改变:是指行为变革者通过对人的行为研究,利用不同的外加手段,达到引导,优化人的行为的目的,基本内容是对行为的强化,弱化和方向引导。 5.行为从众:指个人在集体中常常不知不觉地感受到集体的“压力”,而在意见,判断和行为上表现出与集体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现象,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随大流形式。 6.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农业推广学——简答题

简答题(自考班) 1.简述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1) 2.简述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主要特点。 3.简要回答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简述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3) 3.进步农民策略理论的缺陷有哪些? 4.农业推广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简述农业推广的原则(农业推广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4.简述农业推广过程一般程序及应用。 4.简述农业推广项目准备工作的程序。(5) 4.农业推广项目的主要来源有哪四个方面?(5) 4.简述选择推广项目应遵循的原则。(5) 5.简述组织结构的主要内容。(6) 5.简述有效组织设计特征。(6) 5.简述农业推广组织的职能。(6) 5.农业推广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6) 6.简述农业推广计划的特点。(5) 6.简述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原则。(5) 6.试述制定农业推广计划的方法。(5) 6.农业推广计划的执行和实施中应着重抓好哪几个环节?(5) 6.简述农业推广计划验收方式。(5) 7.简要回答农民学习的特点(简述农业推广教育对象的学习特点)。(2) 7.简述贫困地区农民的心理背景。(2) 7.简述农民采用新技术的一般心理过程。(2) 7.简述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 7.简述农业推广教育内容的实用性? 8.简要回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基本模式。(8) 8.衡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状况的指标体系有哪些?(8) 8.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哪些?(8) 8.简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8) 8.简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式。(8) 8.农业开发研究包括哪些方面?(8) 9.农业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主要有哪些方面?(7) 9.简述农业推广人员的地位。(7) 9.简述农业推广人员的作用。(7)

(全新整理)4月全国自考农业推广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1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业推广框架理论中,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就是( ) A .目标团体系统 B .农村居民所处的生存环境 C .推广服务系统 D .推广人员所处的生存环境 2.农业推广程序的基本步骤是( ) A .项目选择、试验和推广 B .项目选择、示范和推广 C .项目选择、培训和推广 D .试验、示范和推广 3.下列关于农业推广的目标体系“微观三级经验层次”的划分,正确的是( ) A .基本目标、一般目标和工作目标 B .基本目标、总目标和一般目标 C .基本目标、分目标和工作目标 D .基本目标、子目标和教育目标 4.推广指数=( ) A .应推广规模实际推广规模 B .%100?总的成果项数已推广的科技成果项数 C .推广度推广率? D . 成果使用年限 推广度 5.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是( ) A .农民行为 B .农民 C .普及学校学生 D .乡村农业推广人员 6.在清朝末年,清政府在农业发展上办的一件实事是( ) A .成立农业大学 B .兴办农业学堂 C .开设农业推广课程 D .制定农业推广法案 7.推广项目年经济效益除以参加推广的人数是( ) A .年经济效益 B .推广年人均效益 C .推广成效率 D .推广直接效益 8.农业推广人员准确的界定是( ) A .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 B .从事推广工作的专职人员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狭)农业创新的传播活动。(广)农业创新的传播、采用和扩散活动。 2.相对经济效果:[新成果单位面积亩产量(产值)-对照单位面积亩产量(产值)]×单产(产值)增量缩值系数 3.农业创新传播:指推广组织、科研院校及其科技人员通过宣传、培训、试验、示范等活动,有意识地推广农业创新的过程。 4.项目推广:以特定地区特定时间内,借助项目经费,从事以项目内容为课题的农业推广活动。 5.农业创新集群传播:是推广人员把农民集中起来传播创新的方法。 6.农业推广学:研究农业创新传播、采用、扩散规律及其方法的科学。 7.推广上的农业创新:指应用于农业领域内的成果、技术、知识、信息等对推广对象而言是新事物的统称。 8.农业推广示范:在推广过程中,以观看实物、讲座说明和动手操作,直接有效地此向农民展示科研成果,加深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兴趣和认识的一种活动。 9.农业创新扩散:指一项创新被传播到农村之后,农民之间对创新的交流沟通和模仿学习的过程,是农民的无意识推广活动。 10.农业创新人际传播:农业推广人员与农民单独接触,通过交流传播农业创新的过程。 11、案例研究法:从若干典型案例中找出一般性规律的研究方法。 12、经验效应:指人们凭借过去的经验来认识某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 13、成果示范:把在当地试验成功的某项技术成果,在农业推广人员的指导下,由科技示范户采用,将其技术成果在大田生产的表现展示出来,引起周围农民的兴趣,鼓励他们效仿采用的一种推广方法。 14、推广度和推广率: 推广度:反映创新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推广度=(实际推广规模/应推广规模)×100%。推广率: 16、先驱者农民:最早接受或采用具有创新性的知识或技术的农民。 17、刻板效应: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将某一类人或事物的特征给予归类定型,然后将这种定型的特征匹配到某人或某事上面。 18、现代农业: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形成贸工农紧密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19、半结构访谈:当访谈的框架是受控制的时候,在访谈的过程中融入参与式的方法,则会使访谈具有更多的对话式的、非正规的,访谈者和被访谈者就某一主题进行轻松交

农业推广学-(1)教学文稿

农业推广学》期末考试试题 A 卷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22 分) 1.在制定农业推广计划时,其计划对象是( B ) A .推广人员 B .农民 C .推广项目 D ?信息 2.农业推广中,每项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从创新的引进到典型示范, 称为( B ) A ?试验示范期 B ?发展期 C .成熟期 D ?衰减期 3?农民在采用新技术过程中,总抱有不同态度,产生不同的体验,此即为( A ?意志过程 B ?认识过程 C .情感过程 D .评价过程 4?在社会系统里,如果某种创新为社会上较多的成员所采用,这就出现了( A .创新 B .创新的扩散 C .创新的采用 D ?创新的类型 5.中国农业推广机构的中枢和骨干分别是( C ) 7.最能实现产供销协调一致的推广方式是( C ) A .群众性推广方式 B .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 C .农作系统开发推广方式 D ?项目推广方式 8.农业推广的转化功能是指( B ) A .转变农民的行为 B .把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C .转变农民的观念 D .有限资源的转化利用 9.我国农业推广人员中技术职务最高的是( D ) A .高级农艺师 B .专家教授 11. "S"型农业创新扩散曲线的纵坐标指的是( B ) A .采用农民数 B .采用农民的百分数 12. 按农业科技成果的形态分类,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属于 A. 物化产品 B .技巧与技能 C.服务性知识产品 D.技术性产品 D ) B ) A .国家农业部和县农业局 C ?县农业局和乡镇农技推广站 6.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 A .农民 C ?科技成果 B .省农牧厅和县农业局 D ?地区农业局和乡镇农技站 B ) B .农民行为 D .推广机构 C .推广站长 10.组织设计的结果是( A .形成组织结构 C .强化组织内部建设 D .推广研究员 C ) B .形成新的领导班子 D .形成组织文件方案 C .当地所有农民数 D .创新者数量

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规范 I、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推广学是专门研究农业推广的理论和方法,并指导农业推广实践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科学。与农村社会学、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以及农学等许多自然科学关系密切。它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的主干课程,农学、植保、园艺、畜牧兽医等专业的选修课程。农业推广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通过农业推广,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推广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改变推广对象行为,促进农业创新扩散,满足推广对象需要,解决推广对象所面临的问题。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H、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 1能全面和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农业推广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包括农业的创新扩散、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心理、推广行为、推广沟通、推广教育和推广组织等。 2理解农业推广的方式与方法,包括集体指导方法、个别指导方法和大众传媒方法等。 3掌握过硬的推广实践技能,如试验与示范、信息服务、经营服务、语言与演讲和推广工作评价等。 4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成为一个一专多能的多面手。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农业推广理论、方法与技能,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推广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能真正服务于农村、农业和农民。 皿、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史; 2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以及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概念的界定; 3理解农业推广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4掌握农业推广的性质,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 1.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农业推广发展的历史与模式 一、我国古代的农业推广 “农业推广”一词的起源。

农业推广学复习要点(课后复习试题)

第一章导论 1、农业推广p6 现代农业推广是一项旨在开发人力资源的涉农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推广人员通过沟通及其他相关方式与方法,组织与教育推广对象,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采用和传播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与农村,增进社会福利的目标。 2、推广服务系统目标团体系统P10 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子系统,即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前者是指推广人员、组织结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后者是指推广对象、社会结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和环境。 3、美国的合作农业推广法《史密斯—利弗法》最早是于1914年通过的。 4、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推广法规《农业推广规程》是于1929年公布的。 5、怎样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P3-4 4个方面:一是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夫妇。二是推广对象的范围扩大(不只限于农民、农村妇女、农村青少年、农村老年等农村民众,还包括农业经营者、农民基层组织和一般消费者)。三是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目前影响较大的主要有行政型、教育型、项目型、企业型和自助型5种)。四是推广方法与方式更加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6、当代世界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有哪些类型?P4-5 五大类型:传递服务模式、合同约束模式、意识启蒙模式、参与服务模式、综合咨询模式(详细内容较多,看书!) 7、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P6 推广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了推广对象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 推广的目标由单纯的增产增收发展到促进推广对象生产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 推广的指导理论更强调以沟通为基础的行为改变和问题解决原理; 推广的策略方式更重视由下而上的项目参与方式; 推广方法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推广组织形式多元化; 推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 推广研究方法更加重视定量方法和实证方法。 8、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有哪些?P6-7 直接功能: 增进推广对象的基本知识与信息; 提高务农人员的生产技术水平; 提高推广对象的生活技能; 改变推广对象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 增强推广对象的自我组织和决策能力。 间接功能: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 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

农业推广学离线作业答案

农业推广学离线作业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农业推广学》作业答案 第一章序论 1.当代世界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五大类型:1、传递服务模式。2、合同约束模式。3、意识启蒙模式。 4、参与服务模式。 5、综合咨询模式。 2.简述现代农业推广的含义。 答:现代农业推广的涵义:应用农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采取培训、咨询、成果示范和物质服务等形式,利用现代化传播媒介为手段,将农业新成果、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三农中去,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三农综合发展和农业三态效益全面提高的一种专门活动。 3.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4. 答:农业推广集科技、教育、管理及生产活动于一身,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及社会性的特点。 5.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有哪些 答:一、直接功能 1、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 2、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 3、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 4、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 5、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 二、间接功能 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2、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 3、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 4、优化农业生态条件; 5、促进农村组织发展; 6、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 6.组织化的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的基本内容。

答: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这两个基本的子系统,沟通与互动是这两个系统的联系方式,推广服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相应的外部宏观环境,包括政策与法律环境、政府机构设置与组织体系、经济与结构性条件、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农村区域环境等。 7.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8. 答:研究对象是推广对象在推广沟通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特征、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与规律、以及诱导推广对象自觉自愿改变行为的方法论。 9.怎样加强我国农业推广学的理论研究 答:农业推广学的理论体系十分丰富,我们在学习和研究的时候不能只把眼光放在传统的技术推广与我国实践中的推广站上,而要深入到农业推广实践中各类推广对象、推广人员、组织机构以及众多的农业推广实务和复杂的农业推广环境之中去。 第二章农民行为的产生与改变 1.人的行为产生的机理是什么 2. 答:当一个人产生某种需要尚未得到满足,就会处于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中,此时若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刺激,就会引起寻求满足的动机。在动机的驱使下,产生满足需要的行为,向着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进行。当他的行为达到目标时,需要就得到了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这时又会有新的需要和刺激、引起新的动机。产生新的行为……。如此周而复始,永无止境。这就是人的行为产生的机理。 3.简述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

农业推广学相关复习题与答案

农业推广 1.农业推广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1)内容: 1、狭义的农业推广: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生产中应用,从而增加产品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活动。 2、广义农业推广涵义:是狭义推广的拓展和进步,其内涵既包括狭义推广的产中技术指导,又包括产前咨询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还包括教育培训农民和组织农民经营。 3、现代农业推广的涵义:应用农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采取培训、咨询、成果示范和物质服务等形式,利用现代化传播媒媒介为手段,将农业新成果、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三农中去,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三农综合发展和农业三态效益全面提高的一种专门活动。 2)地位: 农业推广、农业研究、农业教育三大支柱,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同等重要! 3)作用: 是农业科技成果质的再完善;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 2.农业推广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1)性质:农业推广的性质属于教育范畴,是多种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农 村社会教育,是农村智力资源的开发,而不是单纯的生产技术的推广 应用。

2)任务: (1)揭示农民应用农业科学技术过程中行为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2)研究总结各国农业推广产生与发展历史; (3)研究探讨农业推广机构;(4)研究探讨有效的农业 3)研究对象: 农业推广学理论部分包括:农业创新的传播扩散原理;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农民行为特点转变原理;农业推广学的产生与发展史;农业推广与外部环境关系;社区发展理论;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 农业推广技能部分包括:推广的程序与方式、方法;试验与示范;信息服务;经营服务;写作与讲演;计划的管理与评价;推广人员管理与培训;农业推广教育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科学必须具有新的发现和学术价值;技术必须具备发明创新和应用价值 联系:科学的使命是运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反复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最后形成认识;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揭示事物存在的本质形式及发展规律。技术的社会职能是基于某一领域和相关领域已知的科学知识,经过试验研究,开发出的能够支配、改造和利用自然客观事物的途径、方法和技能。 4.农业科技成果的内涵及属性? 内涵:是科学与技术的统一体,它既包含有认识自然的理论知识,又含有支配和改造自然的技术方法。 属性:科技成果的社会属性;科技成果的自然属性;科技成果的商品属

农业推广学试题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业推广框架理论中,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就是() A.目标团体系统 B.农村居民所处的生存环境 C.推广服务系统 D.推广人员所处的生存环境 2.农业推广程序的基本步骤是() A.项目选择、试验和推广 B.项目选择、示范和推广 C.项目选择、培训和推广 D.试验、示范和推广 3.下列关于农业推广的目标体系“微观三级经验层次”的划分,正确的是() A.基本目标、一般目标和工作目标 B.基本目标、总目标和一般目标 C.基本目标、分目标和工作目标 D.基本目标、子目标和教育目标

4.推广指数=() A. B. C. D. 5.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是() A.农民行为 B.农民 C.普及学校学生 D.乡村农业推广人员6.在清朝末年,清政府在农业发展上办的一件实事是() A.成立农业大学 B.兴办农业学堂 C.开设农业推广课程 D.制定农业推广法案7.推广项目年经济效益除以参加推广的人数是() A.年经济效益 B.推广年人均效益 C.推广成效率 D.推广直接效益 8.农业推广人员准确的界定是() A.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 B.从事推广工作的专职人员

C.农业推广系统的成员 D.农业服务人员 9.用于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是() A.推广度 B.推广指数 C.推广率 D.平均推广速度 10.对于县级推广组织机构,高、中、初级人员合理的比例是() A.1∶5∶9 B.3∶2∶1 C.1∶2∶3 D.1∶3∶5 11.农业推广工作必须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是农业推广的() A.因地制宜原则 B.合作推广原则 C.服务配套原则 D.综合效益原则 12.在制定农业推广计划时,其计划对象是() A.推广人员 B.农民 C.推广项目 D.信息

畜牧兽医专业自考农业推广学名词、简答题及参考答案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 31.平均推广速度32.行为改变理论33.推广年经济效益34.采用率 35.集体指导法 36.方法示范 三、名词解释 31.沟通主体 32.激励理论 33.S形扩散理论34.个别指导法 35.中间试验 36.农民职业技术培训 三、名词解释 31.现代的农业推广32.沟通客体33.KASA模式 34.行为 35.农业创新 36.无形磨损 三、名词解释 31.农业推广 32.沟通 33.推广年人均经济效益34.动机 35.农业创新的采用36.有形磨损 三、名词解释 31.农业推广计划32.转化率 33.土地生产率 34.农民收益率 35.广义的农业推广36.农业推广关联理论三、名词解释 31.推广度 32.经济上限 33.土地生产率提高率34.项目总产值 35.狭义的农业推广36.农业推广沟通 三、名词解释31.农业推广目标32.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33.农业推广组织34.专家评价方式35.推广项目的产投比3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三、名词解释 31.农业推广学 32.行为改变 33.推广模式 34.大众传播法 35.成果示范 36.农业推广教育

简答 四、简答题 37.简述个别指导法的特点。 38.简述我国农业的推广方式。 39.简述养殖业试验的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 40.简要分析农民学习的心理期望。 41.简述推广计划制定的主要内容。 42.简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这种行为产生理论的内容。 四、简答题 37.简述成果示范的实施程序。 38.简述农业推广教学的基本原则。 39.简述农业推广项目的验收方式。 40.简单比较大众传播法和直接交流法的优缺点。 41.简述农业推广学与哪些学科关系最密切。 42.简述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提出的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简答题 37.简述农业推广的间接功能。 38.简述推广服务工作效率的决定因素。 39.简述哪些动力和阻力因素影响农民个人行为改变。 40.简述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 41.在对农业推广信息进行处理时应遵守哪些基本原则? 42.简述你作为一名农业推广人员在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时的注意点。 四、简答题 37.简述农业推广学研究对象的主要内容。 38.举例说明行为产生的过程。 39.简单比较个别指导法与大众传播法的异同点。 40.简述我国农业信息网络系统运行方式和传递手段。 41.简述集体行为的共性内容。 42.简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 四、简答题 37.简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这种行为改变理论的主要内容。 38.简述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的期望理论,要同时达到哪几个条件,对人的激励力量最大。39.简述在选择农业推广教育方法时的注意事项。 40.简述常见的几种农业创新的扩散曲线类型。 41.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一般步骤。 42.简述大众传播媒体的特点。 四、简答题 37.简述农业推广人员在与农民沟通时必须掌握的基本要领。 38.简述行为改变的过程。 39.简述综合运用推广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农业推广学自考试题 (1)

.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业推广框架理论中,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就是( ) A .目标团体系统 B .农村居民所处的生存环境 C .推广服务系统 D .推广人员所处的生存环境 2.农业推广程序的基本步骤是( ) A .项目选择、试验和推广 B .项目选择、示范和推广 C .项目选择、培训和推广 D .试验、示范和推广 3.下列关于农业推广的目标体系“微观三级经验层次”的划分,正确的是( ) A .基本目标、一般目标和工作目标 B .基本目标、总目标和一般目标 C .基本目标、分目标和工作目标 D .基本目标、子目标和教育目标 4.推广指数=( ) A .应推广规模 实际推广规模 B .%100?总的成果项数已推广的科技成果项数 C .推广度推广率? D . 成果使用年限推广度 5.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是( ) A .农民行为 B .农民 C .普及学校学生 D .乡村农业推广人员 6.在清朝末年,清政府在农业发展上办的一件实事是( ) A .成立农业大学 B .兴办农业学堂 C .开设农业推广课程 D .制定农业推广法案 7.推广项目年经济效益除以参加推广的人数是( ) A .年经济效益 B .推广年人均效益 C .推广成效率 D .推广直接效益 8.农业推广人员准确的界定是( ) A .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 B .从事推广工作的专职人员 C .农业推广系统的成员 D .农业服务人员 9.用于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是( ) A .推广度 B .推广指数 C .推广率 D .平均推广速度

农业推广学 高启杰

1,推广一词起源于1866年英格兰,1914年美国出现农业推广 2,狭义农业推广:是一种单纯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农业推广活动。特点:以“技术指导”为特征的产中培训。 3.广义的农业推广:是西方国家广为流传的农业推广概念,它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市场成为主导因素以及提高生活质量为追求,目标的产物。特征:教育为主要特征。 4.现代推广方式:沟通与咨询 5农业推广的成果示范是农业推广常用的方法之一。 6农业推广服务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以下几类因素:(1)推广服务系统的扩散效率(2)目标团体系统的接受效率(3)两个子系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效果(4)推广工作的外部环境 7农业推广对象是农业推广工作的服务对象 8行为的特征:目的性、调控性、差异性、可塑性、创造性。 9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提出的,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动机对行为的影响表现为以下三大作用:始发作用,导向作用,强化作用 11农民经济行为的特征:趋同性,保守性,短期性,个体性 12一个人追求某一目标的行为动机的强度。决定了他对可能达到目标的信心和对目标效价的重视程度 13人的动机是由内在需求和外来刺激引起的 14人的行为一部分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15正式沟通:自上而下的沟通、自下而上的沟通、横向交缠的沟通 16沟通的过程:S-M-C-R-F;S为传递着或信息来源;M为信息;C为途径或渠道;R为接收者;F为反馈 17沟通模型:通用的沟通模型、主导控制型农业推广沟通模型、参与式农业推广沟通模型。 18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1)农业信息具有不确定性、社会性、指导操作性(2)沟通媒介相对单薄和脆弱(3)接受者的差异大,思维局限性较大(4)沟通需要在了解农村社会背景的基础上进行(5)沟通主题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推广人员和农民的关系平等但角色有差异;推广人员应主动适应农民;双方互相影响单作用和性质不同。 19农业信息准备阶段(1)确定农业信息内容(2)确定信息接收者(3)确定信息传递时间 20扩散曲线是一条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一定时间内的扩散规模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呈S型。 21大众媒介渠道:大众媒介渠道是指利用大众媒介传播信息的各种途径与方式。大众媒介通常有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介可以使某种信息传递到众多的受者,因而在创新采用的初期更为有效,可使潜在的采用者迅速而有效地了解到创新的存在。

农业推广学自考试题 (20)

. 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农业推广活动的实质是( )。 A.组织和教育农民 B.迫使农民改变行为 C.完成国家农业推广计划 D.发展农业生产 2.“农业推广”一词的应用最早是在( )。 A.英国1866年 B.英国1914年 C.美国1914年 D.中国宋真宗时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颁布是在( )。 A.1991 B.1993 C.1995 D.1997 4.被称为“美国农业推广之父”的是( )。 A.罗杰斯(E.M.Rogers) B.瑞安(Ryan) C.纳伯(S. A.knapp) D.巴特菲尔德(Kenyonl Butterfield) 5.组织的最大功能是( )。 A.部分替代生产力要素 B.成立机构 C.产生新的生产力 D.指挥和控制 6.根据农民对农业创新采用时间的不同分成不同的群体,称为采用者群体。各类采用者采用农业创新过程各阶段的时间差异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其中( )。 A.从认识到试用所需的时间: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 B.从试行到采用所需的时间: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 C.从认识到试用所需的时间: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 D.从认识到采用所需的时间: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 7.从第一个实践者运用农业创新发展到社区中其他农民运用创新的过程称为( )。 A.农业推广过程 B.创新采用过程 C.创新扩散过程 D.创新的发展过程 8.农业推广组织的运行机制是( )。 A.行政命令 B.试验示范 C.服务 D.协调和指挥 9.农业推广的目标体系可以分为( )级。 A.二 B.三 C.四 D.五 10.依据一定的原则,由农民自已拟定农业推广计划,这种方式是( )。 A.自上而下的计划拟定方式 B.自下而上的拟定方式 C.联合拟定方式 D.上下结合拟定方式 11.乡村农业推广目标体系一般不包括( )目标。 A.经济目标 B.基本目标 C.一般目标 D.工作目标 12.反映单项技术推广的程度指标是( )。 A.推广率 B.推广度 C.推广指数 D.转化度 13.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程度可以用转化率来表示,转化率可用下式计算:R= 00at t a ×100% 式中:R 表示成果转化 率( )

农业推广学 作业3答案

农业推广学作业3答案 第1 题【选择题】 清末的农业推广是从推广优良种子开始的。我国原有的棉种品质较差,不适于作为近代的机器纺织原料,亟需引进优良的外国棉种。于是,由张之洞于1892年请人在()选择良种,采购棉子,寄至湖北试种。 A.意大利 B.美国 C.法国 D.英格兰 正确答案: B 您的答案: B 知识点:第一章导论 第2 题【选择题】 “需要层次论”,把人类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由低级到高级为()。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尊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正确答案: D 您的答案: D 知识点:第二章农业推广对象行为改变 第3 题【选择题】

由需要及外来刺激引发的,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或想法是()。 A.动机 B.目标 C.期望 D.激励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D 知识点:第二章农业推广对象行为改变 第4 题【选择题】 ()是从人类的社会交往出发,研究人类沟通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A.行为学 B.沟通学 C.公共关系学 D.人际心理学 正确答案: B 您的答案: B 知识点:第三章农业推广沟通 第5 题【选择题】 ()是指在一定社会系统内,通过正式组织以外途径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这类沟通主要是通过个人之间的接触,途经繁多且无定型。

A.单向沟通 B.语言沟通 C.双向沟通 D.非正式沟通 正确答案: D 您的答案: D 知识点:第三章农业推广沟通 第6 题【选择题】 扩散:创新的扩散是指某项创新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被()的过程。 A.接受 B.传播 C.交换 D.认可 正确答案: B 您的答案: B 知识点:第四章创新的采用与扩散 第7 题【选择题】 电话咨询属于一种()方法。 A.集体指导

农业推广学-(1)

《农业推广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2分) 1.在制定农业推广计划时,其计划对象是(B) A.推广人员B.农民 C.推广项目D.信息 2.农业推广中,每项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从创新的引进到典型示范,称为(B) A.试验示范期B.发展期 C.成熟期D.衰减期 3.农民在采用新技术过程中,总抱有不同态度,产生不同的体验,此即为(D)A.意志过程B.认识过程 C.情感过程D.评价过程 4.在社会系统里,如果某种创新为社会上较多的成员所采用,这就出现了(B)A.创新B.创新的扩散 C.创新的采用D.创新的类型 5.中国农业推广机构的中枢和骨干分别是(C) A.国家农业部和县农业局B.省农牧厅和县农业局 C.县农业局和乡镇农技推广站D.地区农业局和乡镇农技站 6.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农民B.农民行为 C.科技成果D.推广机构 7.最能实现产供销协调一致的推广方式是(C) A.群众性推广方式B.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 C.农作系统开发推广方式D.项目推广方式 8.农业推广的转化功能是指(B) A.转变农民的行为 B.把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C.转变农民的观念 D.有限资源的转化利用 9.我国农业推广人员中技术职务最高的是(D) A.高级农艺师B.专家教授 C.推广站长D.推广研究员 10.组织设计的结果是(C) A.形成组织结构B.形成新的领导班子 C.强化组织内部建设D.形成组织文件方案 11."S"型农业创新扩散曲线的纵坐标指的是(B) A.采用农民数B.采用农民的百分数 C.当地所有农民数D.创新者数量 12.按农业科技成果的形态分类,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属于( D ) A.物化产品 B.技巧与技能 C.服务性知识产品 D.技术性产品

农业推广学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 一、选择、填空 1、(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的推广项目由商业组织制定,各种条件均由商业组织提供,农业推广被视为商品生产的一项基本投入。 2、“农业推广”一词的应用最早是在(美国1914年)。 3、按国家科委统计的口径,判定一项农业生产技术成果已推广,其推广度应等于或超过(20%)。 4、被称为“美国农业推广之父”的是(纳伯 (S.A.knapp))。 5、对于农业创新,从试行到采用所需要时间最少的是(落后者) 6、农业创新采用过程不包括(研发)阶段。 7、农业推广程序的服务步骤是指(物质和资金的供应过程)。 8、农业推广程序的基本步骤是(试验、示范和推广) 9、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可以主要从推广对象和(推广组织)两个方面来内容和标准进行。 10、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是确定农业推广的(效果和价值)。 11、农业推广活动的实质是(组织和教育农民)。12、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不包括(正规性)。13、农业推广教育方法按传播方式分类,则不包括(书面方式)。 14、农业推广教育方式中走访农户是一种(个别教学法)。 15、农业推广人员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具有的作用是(促进作 用)。 16、农业推广组织在形式 上是一种(服务机构)。 17、日本在1952年对农 业推广人员的任用资格 就作了相应规定,如对 “改良普及员”要求:大 学毕业,具有(6年)年 以上的研究和普及教育 经验者,可以免试任用。 18、实际推广规模除以应 推广规模再乘以100%,其 值表示(推广度)。 19、推广人员与农民在双 方自愿、互惠、互利的基 础上签定技术承包合同, 按合同规定推广技术。这 种推广方式是(技术承包 责任制)。 20、下列不属于农业知识 竞赛的形式是(高产擂台 赛)。 21、一般农业推广方式基 本特征是(推广项目由中 央制定,自上而下地制定 推广计划)。 22、依据一定的原则,由 农民自已拟定农业推广 计划,这种方式是(自下 而上的拟定方式)。 23、以下属于群众性农业 推广组织的是(农村专业 技术协会)。 24、应用于农业领域的各 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 新知识和新信息,统称为 (农业创新)。 25、用于评价多项农业技 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是(推 广率)。 26、在农业推广工作评价 中,评价推广对象的标准 之一是(机构设置是否合 理) 27、在农业推广工作评价 中,有时需要计算有效推 广面积,有效推广面积等 于(推广面积×保收系 数) 28、在农业推广教育中, 成果示范是一种(群体教 学法)。 29、指令性推广计划主要 是指采用(行政干预)办 法启发教育农民采用新 技术和新成果的计划。 30、制定农业推广项目计 划准备工作的程序中,首 先要做的工作是(项目申 请)。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 技术推广法颁布是在 (1993年)。 32、组织的最大功能是 (产生新的生产力)。 33、构成农业发展支持系 统的要素有(政策、推广、 教育、研究、农业投入)。 34、计算采纳率指标时, 需要收集下列数据(总 推广对象数、采用创新的 推广对象数)。 35、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包括(突破阶段、紧要阶 段、跟随阶段、随大流阶 段) 36、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 是指(农业研究、农业教 育、农业推广) 37、农业科技成果的形态 有(物化产品、技术性产 品、技巧与技能、服务性 的知识产品) 38、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 方式有(经营服务方式、 技术承包方式、技术咨 询、技术培训、技术资料 等服务方式) 39、农业推广计划按管理 形式分类一般可分为(指 令性推广计划、指导性推 广计划)。 40、农业推广计划的实施 指导分为(技术指导、经 营管理指导) 41、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 有(普及性、实用性、实 践性、时效性)。 4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 法涉及以下(推广理论和 方法论、具体研究方法与 形式、各种研究技术)等 几个层面。 43、我国应用较普遍的农 业推广方式有(按项目推 广方式、技术承包责任制 方式、农业知识技术竞赛 方式、技术、信息和经营 服务相结合方式)。 44、下列属于大众传播媒 体的是(报纸、广播、农 业书籍、陈列品、录象 带)。 45、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率 的基本因素有(转化周 期、转化成果数) 46、影响农民学习能力的 主要因素有(年龄、受教 育程度、心理背景)。 47、与普通学生相比,农 民在学习新技术和知识 过程中,具有以下显著的 特点:(①学习目的明确 ②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较强③精力分散宾影响 记忆力④负担重、学习时 间少⑤农民之间经常互 相学习)。 48、在农业推广工作评价 中,收集评价资料的方法 有(观察法、比较法、访 问法、问卷法、讨论法)。 49、农业知识竞赛的方式 有四种,它们是当众演 讲、集中考试、书面答题 和现场竞赛。 50、根据采用创新的时间 先后,将创新采用划分 为:(创新者)、早期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