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法学自测题参考答案

国际法学自测题参考答案

国际法学自测题参考答案
国际法学自测题参考答案

长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国际法学课程自测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2.A

3.B

4.A

5.C

6.C

7.D

8.B

9.A 10.D 11.B 12.C 13.A 14.B 15.C 16.D 17.B 18.A 19.C 20.D 21.A 22.B 23.C 24.D 25.A 26.C 27.B 28.D 29.A 30.B 31.C 32.D 33.A 34.B 35.A 36.C 37.B 38.A 39.C 40.D 41.A 42.B 43.A 44.C 45.D

二、填空题

1.国家间关系

2.势力均衡(国家权力的均衡)

3.政府间国际组织

4.国际通例(国

际常例) 5.无法律拘束力 6.边沁 7.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8.《战争与和平法》9.国家平等 10.《国际法原则宣言》 11.《联合国宪章》 12.相对豁免原则(有限豁

免原则) 13.普遍管辖权 14.邦联 15.奥地利 16.新政府 17.白板规则(白

板主义) 18.协议优先原则 19.国际损害行为 20.绝对(结果、无过错)

21.刑事责任(国际刑事责任) 22.领土主权不容侵犯 23.国际地域 24.传统边界(历史边界) 25.功能论 26.“五种自由协定” 27.《海牙公约》(《关于制止非法

劫持航空器的公约》) 28.杜鲁门 29.马耳他 30.1994 31.混合基线 32.原为

领海后因采用直线基线法成为内海的海域(水域) 33.过境通行制度 34.公平

35.建造人工岛屿与其他设施的自由 36.领土变更(领土交换) 37.互惠待遇

38.第三国的国民 39.受害国 40.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41.属地管辖(属地优越)权42.不推回原则 43.外交部长 44.代办 45.专员(随员) 46.武官(三军武官、陆海空军武官) 47.副领事馆 48.使馆内的领事部 49.托管理事会 50.1971 51.过半数(1/2以上) 52.安理会 53.赞同 54.违反强行法(与国际强行法相抵触) 55.调查(国际调查) 56.咨询管辖权 57.任意强制管辖案件(任择性强制管辖案件) 58.1899年《海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 59.《联合国宪章》 60.主要关于国际人道

主义保护的日内瓦公约体系

三、名词解释题

1.国际法基本原则:是指各国普遍接受、适用于国际法各个领域、构成国际法基础的法律原则。

2.国家主权:是指国家独立自主、不受外来干涉地处理国内与国际事务的完整的不可分割的

权利,它表现为对立的最高权和对外的独立权。

3.国际法上的承认:是指既存的国家或国际组织对新国家、新政府、新国际组织、交战团体、叛乱团体的出现以某种方式表示接受并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

4.国际法上的继承:是指由于某种事实而引起的国际法权利和义务由一个国际人格者转移给

另一个国际人格者。

5.国际法律责任:是指国际法主体对其国际不法行为或国际损害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6.国家领土:是指处于国家主权管辖与支配之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包括陆地、水域

以及陆地和水域的上空与地下层。

7.空间法: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因利用空气空间与外层空间而产生的各种关系的原则、规则和

制度的总体。

8.空中劫持:狭义上是指在航空器上劫夺飞机的罪行;广义上是指在航空器内的任何犯罪行

为以及其他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

9.无害通过:是指外国的非军用船舶可以在不损害沿海国和平、安全、良好秩序的原则下通过该国的领海、群岛水域、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等海域。

10.专属经济区:是指一国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的海域,沿海国对该海域内的自然资源享有勘探、开发、管理、养护的主权权利,对该海域内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的保护与保全以及人工岛屿、结构、设施的建造与使用等事项享有专属管辖权,其他国家在该海域享有船舶航行、飞机飞越、铺设海底电缆与管道等权利。

11.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一国家的公民或国民的法律资格,是一个人与某一国家发生稳定关系的法律基础,是一国对其公民或国民实行管辖与外交保护的法律依据。

12.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给予另一国公民或国民的待遇不得低于现时或将来任何第三国公民或国民在该国所享受的待遇。

13.引渡:是指一国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把在其境内被他国追捕、通缉或判刑的人移交给请求国审理或处罚的一种国际司法协助行为。

14.庇护:是指国家对由于政治原因遭受迫害或追诉因而请求政治避难的外国人,准其入境、居留,给予保护,并拒绝将其引渡给任何国家。

15.外交关系:狭义上是指国家相互在对方领土内设立使馆并通过使馆进行交往而形成的关系;广义上是指国家之间通过常驻使馆、特别使团、国际组织、国际会议等方式进行交往而形成的关系。

16.外交特权与豁免:是指根据条约或国际习惯,在国家间互惠的基础上,为使一国的外交代表机关及其人员在驻在国能够有效地执行其职务,而由驻在国所给予的特别权利与优惠待遇。

17.国际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及其政府、民间团体或个人根据协议所建立的机构。广义上的国际组织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狭义上的国际组织仅指政府间国际组织。

18.条约:是指国际法主体之间根据国际法准则所缔结的确立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

19.战争法:是指以条约或国际习惯为形式,调整战争或武装冲突中交战国之间、交战国与中立国之间的关系以及有关战时人道主义保护、战争罪犯的审判与惩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20.国际人道主义法:是指有关限制作战手段、方法、武器以及战时保护伤病员、战俘、平民的原则、规则、制度的总体,是战争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简答题

1.简述《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的内容及其与国际法渊源的关系。

《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共有2款,第1款规定:“法院对于陈述各项争端,应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应使用:(子)不论普通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诉讼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定者;(丑)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寅)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卯)在第59条规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第2款规定:“前项规定不妨碍法院经当事国同意本‘公允及善良’原则裁判案件之权。”

《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常常被认为,不仅是为国际法院规定应适用的法律,而且也可视为关于国际法渊源内容的一种权威性的说明和列举。

2.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以下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简述《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联合国宪章》第2条确立了以下7项国际法基本原则:(1)会员国主权平等原则;(2)善意履行宪章义务原则;(3)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4)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原则;(5)集体协助原则;(6)确保非会员国遵守宪章原则;(7)不干涉内政原则。

4.简述国际强行法的主要组成部分。

国际强行法规范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规则组成:(1)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包括国家主权平等、民族自决、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等;(2)国际人道主义法和国际人权法规则,包括保护战争受难者,禁止种族灭绝、种族隔离、种族歧视,禁止奴隶制,禁止贩卖妇女儿童,禁止酷刑,等等;(3)合作惩治国际犯罪的规则。

5.简述国家主权豁免原则。

国家主权豁免是从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引申出来的一项原则,是指国家根据主权平等原则所享有的不受他国管辖的权利。除非一国采取明示或默示的方式自愿放弃豁免权,他国司法机关就不能对其国家代表、国家行为和国家财产进行管辖。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与领事人员作为国家代表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他们履行职务的行为不受他国司法机关的管辖,但国家主动放弃管辖豁免权的除外。

国家行为与国家财产也享有豁免权,但是其豁免原则(范围)有绝对豁免与相对豁免之分。绝对豁免原则是指凡是国家行为与国家财产都享有豁免权,外国司法机关不能对他们行使管辖权。相对豁免原则是指国家的主权行为(也称为统治权行为、公法行为)和用于政府事务的国家财产可以享受豁免,国家的非主权行为(也称为管理权行为、商业交易行为、私法行为)和用于商业目的的国家财产不可以享受豁免。也就是说,对于国家的非主权行为和用于商业目的的国家财产,他国司法机关有权进行管辖。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很多国家开始放弃绝对豁免原则,转而接受相对豁免原则。相对豁免原则正成为一种越来越有力的世界性趋势,但还不能认为相对豁免原则已经成为国际习惯。

6.简述国际法律责任的形式。

国际法律责任的形式主要包括:终止国际不法行为或国际损害行为、恢复原状、赔款、满足(赔礼道歉、象征性赔款等)、保证不再重犯、限制主权、承担国际刑事责任。

7.简述国家领土主权原则。

国家领土主权是指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享有的最高的排他的权利,包含国家对领土的所有权、管辖权以及领土主权不容侵犯三个方面内容。国家领土所有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土本身以及领土范围内的一切土地和自然资源享有占有、使用、支配与处分的研究永久权利;国家领土管辖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土范围内的一切人、物、事享有排他性的管辖权,又称为国家属地最高权或属地优越权,是国家领土主权的主要内容与主要标志,是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之一;国家领土主权不容侵犯是指国家领土受国际法的保护,任何国家都不能使用武力、威胁或其他手段占领别的国家的领土,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是国际法基本原则之一。国家领土主权原则并非绝对,国家在行使领土主权时要受到国际习惯的一般限制或条约的特殊限制。

8.简述三个反劫机公约有关空中劫持犯罪管辖权的规定。

1963年《东京公约》、1970年《海牙公约》、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对空中劫持犯罪的管辖权都做了明确规定,确立了以飞机登记地国为主的并行管辖体制。除飞机登记地国外,飞机降落地国、犯罪行为发生地国、飞机承租人主要营业地或永久居所地国、罪犯或受害人国籍国、罪犯发现地国、受犯罪影响国(受害国)或任何其他国家对空中劫持犯罪都有管辖权。

9.简述大陆架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的规定,大陆架是指沿海国领海以外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一直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与底土,如果从领海基线量起到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如果从领海基线量起到大陆边外缘的距离超过200海里,大陆架的最大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350海里或2500公尺等深线以外100海里。

沿海国在大陆架的权利主要有:(1)对大陆架的自然资源(矿物和其他非生物资源以及定居种生物资源)行使主权权利;这种权利具有专属性,任何人未经沿海国明示同意,均不得从事勘探、开发大陆架自然资源的活动;沿海国对大陆架的这种主权权利不需要有效或象征的占领或任何明文公告。(2)享有建造并授权和管理建造、操作、使用人工岛屿、结构、设施的专属权利以及对这些人工岛屿、结构、设施的专属管辖权。(3)授权和管理为一切目的在大陆架上进行钻探的专属权利。需要注意的是,沿海国对200海里以外大陆架非生物资源的开发,应向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缴付费用或实物。

其他国家在大陆架上的权利主要有:(1)在大陆架上覆水域或水域上空航行、飞越的权利;(2)在大陆架铺设海底电缆与管道的权利,但管道路线的划定须经沿海国同意。

10.简述引渡的原则。

引渡的原则包括以下四项:(1)双重犯罪原则:被请求引渡之人所实施的行为,按照请求国与被请求国各自的法律或者两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都构成犯罪,应当予以审判或惩处时,才能引渡;(2)罪行特定原则:又称相同原则、专一原则,是指被请求引渡之人引渡到请求国之后,请求国只能以引渡请求中所列的罪行对其加以审判或惩处,不能以与引渡请求不同的其他罪名对其加以审判或处罚;(3)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凡请求引渡的犯罪,在被请求国看来属于政治犯罪或与政治有关的犯罪,不予引渡。不引渡政治犯早已成为一项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但对于政治犯的定义国际法尚无统一规定,在此问题上被请求国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4)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如果被请求引渡之人是被请求国的公民或国民,即使该人的行为符合双重犯罪原则,被请求国也有权拒绝请求国的引渡请求。不过这一原则正日益受到国际刑事条约中“或引渡或起诉”原则(规定)的挑战、制约与限制。

11.简述领事的职务。

根据1963年《维也纳领事公约》第5条的规定,领事的职务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在接受国内保护派遣国及其国民(个人与法人)的利益;(2)增进派遣国与接受国之间商业、经济、文化及科学关系的发展,并促进两国间的友好关系;(3)以合法手段调查接受国商业、经济、文化及科学方面的发展情况,向派遣国报告,并向有关人士提供资料;(4)向派遣国国民签发护照及旅行证件,并为拟赴派遣国旅行人士办理签证或其他文件;(5)帮助与协助派遣国国民(个人与法人);(6)办理公证、民事登记以及其他行政性事务,但以接受国法律规章未加禁止为限;(7)对具有派遣国国籍的船舶、航空器及其航行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并提供帮助;(8)执行派遣国责成办理并为接受国许可的其他职务。

12.简述联合国安理会的表决制度。

安理会是联合国负责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关,现由5个常任理事国(中、美、英、法、俄)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联合国宪章》第27条对安理会的表决程序规定如下:

(1)安理会每个理事国享有一个投票权;

(2)安理会关于程序事项的决议,应以9个理事国的可决票决定;

(3)安理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外的其他一切事项(即实质问题、重要问题、非程序性问题)的决议,应以9个理事国的可决票其中包括全部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决定。但是,对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决议,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

另外,根据各大国多次磋商得出的解释,关于某一事项是否属于程序性事项这一先决问题,也必须以9个理事国的可决票其中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决定。

从以上表决程序可以看出,5个常任理事国不但对安理会关于实质问题的决定拥有否决权,而且对于某一事项是否属于实质问题这一先决问题的决定也拥有否决权。因此,5个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表决程序中具有“双重否决权”。

13.简述条约的缔结程序。

条约的缔结程序一般包括:条约的谈判,条约的签署,条约的批准、接受、赞同与加入,条约批准书、接受书、加入书的通知、交换与交存。

条约的谈判是缔约的前提与关键程序,是指缔约各方为了达成协议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其中包括约文的起草与认证两个重要步骤,谈判代表通常需要出示本国签发的全权证书。

条约的签署通常是指缔约国做出同意受条约拘束的签字,这就是所谓“条约的正式签署”。以下三种情况下,条约的签署产生拘束缔约国的法律效力:(1)条约规定签署有产生拘束力的效果;(2)谈判国协议签署有产生拘束力的效果;(3)谈判代表在谈判过程中或其全权证书明确表示签署有产生拘束力的效果。除上述情况外,签署只是表示缔约国对约文的认证,条约要产生拘束该国的法律效力,还需要经过该国主管机关的批准。

条约的批准是指缔约国的主管机关依据本国国内法的规定,对全权代表签署的条约予以认证并同意承受条约的拘束。如果谈判代表对条约的签署不具有拘束本国的法律效力,要想使条约在本国生效,还需要经过本国主管机关的批准。除批准外,国家还可以接受、赞同、加入等方式承受条约的拘束,从而使条约在本国生效。

条约的批准书、接受书、加入书等只是一国同意承受条约拘束的国内法文件,尚不具有国际法上的效力。条约的批准书、接受书、加入书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成为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法律文件:(1)缔约国将本国已经批准条约的事实书面通知其他缔约国或条约保管机关;(2)相互交换批准书(接受书、加入书);(3)将批准书(接受书、加入书)交存于保管机关(条约指定的某一缔约国或国际组织)。

14.简述国际争端的解决原则与方法。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不仅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而且是现代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一切国家均应以和平方法解决他们之间的争端,不得使用战争、武力、武力威胁等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传统国际法将国际争端的解决方法分为强制方法与非强制方法两大类。解决国际争端的强制方法包括战争、非战争的武装行动、反报、报复、平时封锁、干涉等。战争、非战争的武装行动、干涉等解决国际争端的强制方法已为现代国际法所禁止,不得使用;反报、报复、平时封锁等解决国际争端的强制方法已为现代国际法严格限制,不得滥用。解决国际争端的非强制方法包括政治方法与法律方法两大类,其中政治方法(又称为外交方法)包括谈判、协商、斡旋、调停、和解(调解)、国际调查等,法律方法包括国际仲裁与国际司法解决两种。现代国际法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作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反对使用强制方法解决国际争端,主张用和平方法、非强制方法解决国际争端,提倡用政治方法与法律方法解决国际争端。

15.简述国际法对战争及其他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的情况进行限制与禁止的发展历史。

国际社会对战争的限制始于1899年和1907年海牙和平会议。两次海牙和平会议通过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要求尽量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并规定在请求有关国家斡旋或调停重大争端以前各国不得发动战争。

1919年签订的《国际联盟盟约》在序言中宣布: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此外,盟约第12条规定,联盟会员国约定,无论如何非俟仲裁员裁决、法庭判决或行政院报告后三个月届满以前,不得从事战争。盟约第13

条、第15条规定,国联会员国不得对遵行国际仲裁裁决、国际法庭判决、国联行政院报告书建议的任何会员国从事战争。但是,国联盟约只是对国家的战争权进行了某些限制,未能全面禁止或废弃战争。

1928年巴黎外交会议通过的《非战公约》(又称为《白里安-凯洛格公约》,全称为《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第1条宣布,缔约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废弃战争的国际条约。但是,该公约对战争没有明确定义,对战争之外的使用武力情况没有明确加以禁止或废弃,对于违反公约的行为没有明确规定制裁方法,从而使其实施效力大打折扣。此外,该公约缔约国数量有限,对大多数国家没有法律拘束力,影响不大。

1945年通过的《联合国宪章》是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全面禁止一切非法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行为的国际条约。宪章第1条将“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的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作为联合国的首要宗旨。宪章第2条将“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作为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该遵行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之一。

1945年《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宪章》、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都明确规定对犯有侵略罪(反和平罪、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反人道罪(违反人道罪、危害人道罪)的个人追究刑事责任。

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侵略问题的决议》,明确规定“侵略战争是破坏国际和平的罪行,侵略引起国家责任”。1979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拟订的《关于国家责任的条文草案》将侵略行为确定为“严重违背对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根本重要性的国际义务”的国际罪行。

1993年《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规约》、1994年《卢旺达国际军事法庭规约》、1998年《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规定对犯有侵略罪、战争罪、危害人类罪、灭绝种族罪的个人追究刑事责任。

五、论述题

1.论国际法的渊源。

对国际法的渊源的含义有多种解释,有的着眼于国际法产生的原因或形成的过程,有的着眼于国际法确立或存在的形式,有的着眼于了解或确认国际法的资料,有的着眼于给国际法以拘束力的事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有以下两种:一种解释为,国际法渊源是指国际法作为有效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方式;另一种解释为,国际法渊源是指国际法规范第一次出现的地方。梁西教授主张,应兼采两者之长,形成一种带类别性的国际法渊源的理论。

按照第一种解释,用以形成有法律拘束力的国际行为规范的方式,只可能是条约与国际习惯,梁西先生将其称为“严格法律意义上的国际法渊源”。按照第二种解释,国际法规范第一次出现的地方包括:各国的国内立法、政府声明与公告,各国国内法院的裁判,国际司法机关的裁判,国际组织的决议,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所缔结的条约,著名国际法学家的学说,等等。梁西先生将条约与国际习惯之外的其他国际法渊源称为“广泛历史意义上的国际法渊源。”

一般认为,《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是对国际法渊源内容的一种权威性说明与列举。《规约》第38条第1款规定:“法院对于陈述各项争端,应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应适用:(子)不论普通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诉讼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条者。(丑)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寅)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卯)在第59条规定下,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

条约是现代国际法的首要渊源。它是指国际法主体间就权利义务关系所缔结的一种书面协议。条约一般分为造法性条约与契约性条约两类。造法性条约是指确立或更改一般国际行为规范的条约。契约性条约是指就特定事项规定缔约国间具体权利义务的条约。凡是包括各主要国家在内的绝大多数国际社会成员甚至几乎所有国际社会成员参加的造法性条约,可认为是一般国际法(普遍国际法)的渊源,对整个国际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契约性条约通常只能拘束缔约国,是特殊国际法的渊源,不能直接成为普遍国际法(一般国际法)的渊源。

国际习惯是指各国在实践中形成的有法律拘束力的行为规则。国际习惯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通例”的存在,即各国在其相互关系上对某种事项长期地采取类似行为或不行为这一客观事实的存在,这一因素被称为“物质要素”;二是存在的“通例”已被各国接受为法律,即各国在主观上对这种“通例”有一种法律信念,这一因素被称为“心理因素”。

条约与国际习惯是严格法律意义上的国际法渊源,两者既存在较大区别,又有一定联系。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条约是有严格法律规范形式的成文法,国际习惯则是各国长期使用的不成文法。两者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不少条约是在编篡国际习惯的基础上缔结的;有些规定在双边条约或少数国家参加的多边条约中的规则,在通过各国不断实践并获得公认以后,可以成为国际习惯,从而具有普遍约束力。因此,条约与国际习惯关系密切,可以相互转化。

广泛历史意义上的国际法的渊源主要包括:重要国际组织的决议,“一般法律原则”,作为确定一般法律原则的辅助资料的国际司法判例、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对于“一般法律原则”有两种解释,一种将其解释为国际法的一般原则,另一种将其解释为各国法律体系所共有的原则。一般法律原则含义抽象,不易确定,难以成为严格法律意义上的国际法渊源。国际司法判例主要是指国际法院的判例,它对国际法规范的认证、确定与解释,对国际习惯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与价值,但它本身还不是严格法律意义上的国际法渊源。各国权威最高的国际法学家的理论与学说对于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往往产生重要影响,对于一般法律原则的论证与确定也有重要参考价值,但这种理论与学说不具有任何法律拘束力。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的决议,尤其是其中有关国际法原则、规则、制度的所谓“规范性决议”,对条约与国际习惯有重大影响。联合国安理会有权通过对其成员国采取执行行动(强制措施)的决议,这种决议具有很强的法律拘束力。因此,重要国际组织的决议在国际法渊源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条约与国际习惯,有些学者甚至将其视为严格法律意义上的国际法渊源。

2.论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实质是:国际法与国内法属于一个法律体系,还是分属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两者彼此并存时,各自的法律效力如何?两者发生抵触时,何者处于优先地位?对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应当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上去探讨。

(一)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方面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可以归纳为“二派四论”,“两派”是指“一元论派”和“二元论派”,“四论”是指“一元论”中的“国际法优先说”、“国内法优先说”以及“二元论”中的“国际法与国内法平行说”、“国际法与国内法相互联系论”。

一元论的核心是将国际法与国内法视为一个法律体系。对于在这一法律体系中国际

法与国内法何者居于优先地位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一元论又分为“国际法优先说”与“国内法优先说”这两种相反的理论。国内法优先说以19世纪末耶利内克等德国学者为代表,该学说受古典自然法学派以及黑格尔“国家之上”观念的影响,主张国内法具有高于国际法的法律效力与地位。国际法优先说以凯尔逊等人为代表,该学说受古典自然法学派以及20世纪初风行的世界主义思潮影响,主张国际法的效力高于国内法(包括宪法)。

二元论主张国际法与国内法分别构成各自的法律体系。二元论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为

“国际法与国内法平行说”与“国际法与国内法相互联系论”。“国际法与国内法平行说”认为,国际法与国内法在调整对象、效力根据、法律渊源、效力范围、法律性质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是两种各自独立、互不隶属的法律体系,国内法适用于国内,国际法适用于国际,在此范围内,两者各行其道,互不抵触。国际法与国内法相互联系论则主张,一方面国际法与国内法在调整对象、效力根据与范围、法律渊源与性质、实际执行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另一方面两者也存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与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实践方面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国际法在国内如何适用及其在国内适用中

的效力等级问题。

绝大多数国家均承认国际法(国际习惯与条约)在本国的法律效力,但是,对于国际法在本国的适用方式与程序问题的看法则存在很大差异。国际法在一国国内的适用方式与程序大致可分为转化与并入两种。所谓转化,是指一国主张国际法不能在本国直接适用,国际法要想在本国适用,必须由本国的立法机关通过立法将其中内容用国内法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国内法缺少相关规定则制定新的国内法;如果国内法相关规定与国际法相矛盾或抵触,则修改相关的国内法规定,使其与国际法保持一致。所谓并入,是指一国在其法律中做出原则性规定,从总体上承认国际法为国内法的一部分,国际法可以在本国直接适用。并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由宪法统一规定国际法为国内法的一部分,具有国内法的效力;(2)由立法机关通过专门法案赋予国际法在国内的执行效力;(3)用其他方法(批准条约、公布条约、司法判例等)使国际法获得在本国直接适用的效力。

对于国际法在国内适用中的效力等级问题,各国的规定及习惯做法并不一致。但是,各国均不愿赋予国际法高于本国宪法的效力。国际法在国内适用中与宪法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取决于各国的具体政策与态度,各国通常通过解释使两者保持一致。采取转化方式将国际法适用于国内的国家,一般不发生国际法在国内适用中效力等级如何处理的问题。采取并入方式将国际法适用于国内的国家,如果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相关规定不一致或发生矛盾与抵触,则面临如何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或效力等级问题。就条约而言,很多国家(法、日、荷等)确认条约在国内适用中的效力高于国内法,而另一些(例如美国)则主张两者的效力相等。就国际习惯而言,有些国家(例如德、日、意、希腊等)确认国际习惯的效力高于国内法,另一些国家(例如英、美)则主张国际习惯的效力低于国内法。大多数国家对此问题采回避态度,在本国的法律中未作规定。

在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时,应当注意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普遍效力问题。这是由国家必须善意履行其根据国际条约或国际习惯所应承担的国际义务这一国际法基本原则所决定的。如果国家未能履行其根据国际法所应承担的国际义务,则应承担相应的国际法律责任。

3.论国际法律责任。

国际法律责任是指国际法律责任主体对其国际不法行为或国际法不加禁止但造成损害性后果的行为所应承担的责任。

国际法律责任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国际法律责任主体主要是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个人、公司、非政府团体、交战团体在一定领域、一定情况下也需承担国际法律责任,也可以成为国际法律责任主体。

(2)国际法律责任的根据除国际不法行为外,还包括国际法不加禁止但造成损害性后果的行为。

(3)国际法律责任的目的是确定国际不法行为和国际法不加禁止但造成损害性后果行为的法律后果,使国际法律责任主体承担其应当承担的责任,使受害方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济。

在近代国际法中,国际法律责任主要是指国家对其国际不法行为所应承担的责任。在现代国际法中,国际法律责任不仅包括国家对其国际不法行为所应承担的责任,而且包括国家对其本身及其管辖下的非政府团体、公司法人等其他主体所实施的国际法不加禁止但造成损害性后果的行为所应承担的责任,以及争取独立的民族、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团体、交战团体、个人、公司法人等对其国际不法行为或国际法不加禁止但造成损害性后果的行为所应承担的责任。

在现代国际法中,国际法律责任分为国际不法行为责任与国际损害行为责任(国际法不加禁止但造成损害性后果的行为责任)。

国际不法行为责任是指国际法律责任主体对其国际不法行为所应承担的责任。国际不法行为是指国际法律责任主体违背其国际义务的行为,包括一般国际不法行为与国际罪行。一般国际不法行为是指国际法律责任主体违背一般国际义务的行为。国际罪行是指国际法律责任主体违背对于保护国际社会根本利益至关重要的国际义务,以至于整个国际社会公认违背该项义务是一种罪行的行为。某一行为是否构成国际不法行为,要视其是否同时具备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的要件。国际不法行为的主观要件是指某一不法行为的后果可归属于某一国际法律责任主体,该不法行为应视为该国际法律责任主体的行为。国际不法行为既包括国际法律责任主体的直接国际不法行为,又包括该主体与其他国际法律责任主体的国际不法行为有牵连的间接国际不法行为。国际不法行为的客观要件是指国际法律责任主体或在其管辖下的其他主体的行为违背了它所应当承担的国际义务。

关于国际法律责任主体实施国际不法行为是否当然承担国际法律责任的问题,目前还存在争议。对此问题的看法,有“过错责任说”与“无过错责任说”两种理论。过错责任说主张,国际法律责任主体只有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才对其国际不法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因此,过错责任又称为“主观责任”、“有限责任”或“相对责任。”无过错责任说则主张,不管国际法律责任主体在主观上是否存在故意或过失,只要其行为违背了它所应当履行的国际义务,就应当承担国际法律责任。因此,无过错责任又称为“客观责任”、“无限责任”或“绝对责任”。基于善意履行国际义务、遵守国际法基本原则的考虑,无过错责任说得到了更多的认同,在国际实践中得到了更多的采纳与应用,有成为主流观点的趋势。

国际损害行为责任简称为国际损害责任,是指国际法律责任主体对其国际法不加禁止但造成损害性后果的行为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国际损害责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这种行为是国家或其管辖的其他实体在本国领土或本国控制的范围内从事的;(2)这种行为通常具有潜在的危险性;(3)这种行为本身是现行国际法所未加禁止的;(4)受害方有权要求加害方给予合理赔偿。

国际损害责任制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目前主要由少数专门的责任公约以及其他性质的条约或公约中的责任条款所构成。国际损害责任分为:国家专属责任、国家和经营人共同承担的责任、经营人专属责任。对于国际损害责任的性质有不同看法,有人称其为“危险责任”、“极端危险活动的责任”,也有人称其为“合法行为的责任”,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称其为“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引起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国际法不加禁止包含两种情况:一是国际法文件明文规定对此种行为不加任何限制与禁止;二是国际法文件对此种行为既没有明文规定禁止,也没有明文规定允许,这就意味着,只看行为与后果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而不问行为本身是否违反国际法的规定。

关于国际损害行为的责任范围,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较大分歧。少数人主张,国际损害行为的责任范围应包括国际法律责任主体的经济与社会活动所造成的无形损害;多数人主张,国际损害行为的责任范围应限于国际法律责任主体利用自然环境的活动所造成的跨界有形损害。此外,根据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的意见,国际损害行为责任制度适用

于国家管辖或控制的范围内具有跨界损害后果的一切活动,包括自然人、法人所从事的活动。

国际不法行为可基于同意、自卫、反措施、不可抗力与偶然事故、危难与紧急状态等原因而解除行为的不法性,行为主体的国际法律责任也因此而未能成立。国际损害行为责任可基于战争、暴乱、社会动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或其他原因而得以免除。

国际法律责任的形式主要有终止国际不法行为或国际损害行为、恢复原状、赔款、满足(赔礼道歉、象征性赔款)、保证不再重犯、限制主权、国际刑事责任等。

4.评述联合国安理会的表决制度。

安理会是联合国负责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关,现由5个常任理事国(中

美、英、法、俄)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安理会的表决程序是1945年2月在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小城召开的美、英、苏三

国首脑会议上讨论决定的,并为后来召开的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所确认。安理会表决程序因此又被称为“雅尔塔公式”。《联合国宪章》第5章对安理会的表决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

《联合国宪章》第27条对安理会的表决程序规定如下:

(1)安理会每个理事国享有一个投票权;

(2)安理会关于程序事项的决议,应以9个理事国的可决票决定;

(3)安理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外的其他一切事项(即实质问题、重要问题、非程序性问题)的决议,应以9个理事国的可决票其中包括全部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决定。但是,对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决议,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

另外,根据各大国多次磋商得出的解释,关于某一事项是否属于程序性事项这一先决问题,也必须以9个理事国的可决票其中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决定。

从以上表决程序可以看出,5个常任理事国不但对安理会关于实质问题的决议拥有否决权,而且对于某一事项是否属于实质问题这一先决问题的决定也拥有否决权。因此,5个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表决中具有“双重否决权”。

在安理会表决程序中,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5大常任理事国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上具有重要地位与影响的必然要求与反映,同时也是避免联合国分裂、重蹈国联覆辙的权宜办法,它确保了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只有五大国保持一致联合国才能采取一致行动。因此,安理会在表决问题上所采取的是“大国一致原则”。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实质上是一种少数抵制或阻止多数的权力,安理会的表决制度因此被称为“受限制的多数表决制”。在这种制度下,只要一个常任理事国对某一提案投反对票,即使安理会其他14个理事国都投赞成票,该项提案就始终没有成为安理会正式决议的可能。另一方面,某项得到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提案,如果有7个非常任理事国反对或弃权,因而不能获得9票的多数时,该项提案也不可能获得通过,这种情况因此被称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集体否决权”。尽管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表决问题上拥有重大权力,非常任理事国也没有完全丧失对大国进行限制的机会。

安理会“大国一致”的表决原则过于突出并强调大国的权力、地位与影响,从而遭到很多国家的诟病和反对。但是,安理会的表决制度相对于国联行政院“全体一致”的表决制度已经有了巨大进步。从理论上讲,安理会的表决制度可以称为“复轨表决制”。对程序事项来说,它只要求多数,而不要求一致;对实质事项来说,它不仅要求理事国的多数,而且要求常任理事国的一致。这种多数不是简单的过半数,这种一致也不是理事国清一色的同意。安理会的表决制度是国际组织中突出大国的一种特殊的表决制度,其核心是赋予大国以特权,即“否决权”。

5.论国际法院的管辖权。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司法机关,也是最重要的国际司法机关。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院规约》的规定,国际法院的管辖权分为诉讼管辖权与咨询管辖权两种。

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的规定,在国际法院得为诉讼当事者,仅限于国家,任何自然人、法人、社会团体、地方政府及非主权的政治实体都无权直接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它们的诉讼只能通过本国政府提出。得在国际法院进行诉讼的当事国包括三类:(1)联合国会员国;(2)虽非联合国会员国,但依宪章第93条规定的条件而成为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的国家;(3)既非联合国会员国,亦非规约当事国,但按规约规定,该国已预先向法院书记处交存一项宣言,声明按宪章和规约以及国际法院规则接受法院管辖,并保证认真执行法院判决并承担宪章第94条加给联合国会员国的一切义务后,亦可成为法院的诉讼当事国。

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第36条的规定,国际法院的诉讼管辖范围分为三大类:(1)当事国在争端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诉讼解决的案件。法院对这类案件的管辖称为“自愿管辖”。(2)现行条约及协定所规定的一切事件,即已发生的争端是当事国已在条约、协定中约定的由国际法院进行审理解决的案件,这类争端主要是有关条约的解释、适用方面的争议。法院对这类案件的管辖称为“协定管辖”。但是,对于条约中有关提交国际法院诉讼解决的条款提出保留的国家,国际法院无权管辖。(3)当事国随时声明,对于接受同样义务的国家,承认不需另订协议而接受国际法院的强制管辖的各种争端。这类争端经常涉及:条约的解释;因违反国际义务而应予赔偿的性质及范围。这类管辖的特点是,由当事国事前声明自愿接受国际法院的强制管辖,但是在适用时仅限于接受同样义务的国家,而且提出声明的国家有权对法院强制管辖的案件范围及时间提出保留。因此,这类管辖首先具有任意性,同时也具有强制性,法院对这类案件的管辖因此被称为“任意强制管辖”。

国际法院的诉讼管辖权无论是基于当事国的事先协商同意、随时任意声明或对当事国有效的国际条约和协定,都是在当事国自愿接受的基础上确立的,因此,并不构成对国家主权的限制。

国际法院除诉讼管辖权外,还有咨询管辖权。《联合国宪章》第96条规定,联合国大会或安理会对于任何法律问题得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联合国其他机关及各种专门机构对于其工作范围内的任何法律问题,得随时通过大会的授权,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国际法院规约》第65条规定,任何团体如经联合国大会、安理会授权而请求或根据宪章规定而请求时,国际法院也可以以发表咨询意见。

国际法院的咨询管辖权与诉讼管辖权有很大的不同,其区别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1)当事者不同。诉讼管辖案件的当事者是国家;咨询管辖案件中有权直接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的权限于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联合国的其他机关及专门机构需经大会授权才能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各会员国无权请求也无权反对法院发表咨询意见。但是,对于咨询问题能供给情报的国家有权在咨询案件中出庭。(2)管辖范围不同。国际法院诉讼管辖的范围限于当事国在专门协议中约定的争端、现行条约或协定中有关提交法院诉讼解决的条款规定的争端以及当事国自愿接受法院强制管辖的单方声明中确定的争端;咨询管辖的范围通常不受限制,国际法院可以对提交的任何法律问题发表咨询意见。(3)效力不同。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不具有法律拘束力;国际法院对于诉讼案的判决对当事国有拘束力,如果当事国不履行国际法院的判决,对方有权请求联合国安理会采取非武力或武力的执行行动,以执行国际法院的判决。(4)作用不同。咨询管辖的作用在于为联合国组织提供权威性的法律参考意见,国际法院的解释具有权威性,对于条约的解释以及国际法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诉讼管辖的作用在于明确诉讼当事国的权利义务,和平解决当事国的各种法律争端。

1、国际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国际公法02_0001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1. 地面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有权保留( A )。 A. 国内运输权 B. 飞行专属权 C. 机场的建造权 D. 航行资料专有权 2. 英国的( B )在1618年写成的《闭海论》中,反对格老秀斯的海洋自由论点,提出英国有权占有其周围的海洋。 A. 格老秀斯 B. 赛尔登 C. 宾刻舒克 D. 真蒂利斯 3. 我国采取( B )方法划定领海基线。 A. 正常基线法 B. 直线基线法 C. 自然基线法 D. 几何直线法 4. 根据1971年《赔偿责任公约》的规定,发射国对其发射的空间实体在( B )造成的损害应负有赔偿的绝对责任。 A. 在地球表面以外的地方 B. 地球表面 C. 月球表面 D. 公海 5. 人类的第一次外空活动是( A )。 A. 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B. 美国宇航员乘宇宙飞船遨游太空 C. 美国宇宙飞船飞入太空 D. 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 6. 公海自由制度意味着公海是( A )。 A. 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B. “无主物” C. 国家不享有任何权利的海域 D. 国家享有主权权利的海域 7. 重于空气的飞机载人飞行成功是( A )。 A. 1903年 B. 1783年 C. 1918年 D. 1957年 8. 目前确立外层空间法的最重要的公约是( D )。 A. 营救协定 B. 赔偿责任公约 C. 东京协定 D. 外层空间条约 9. 沿海国对违反其法律规章的外国船舶可在公海上行使(B )。 A. 登临权 B. 紧追权 C. 执法权 D. 攻击权 10. 国际法上的无害通过制度适用于( B )。 A. 内水 B. 领海 C. 毗连区 D. 专属经济区 11. 马六甲海峡是( A )。 A. 领峡 B. 公海海峡 C. 内海峡 D. 自由海域 12. 除群岛国的情形外,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海域叫做( C )。 A. 内陆水 B. 领海 C. 内水 D. 毗连区 13. ()是指以海水退潮时离海岸最远的那条线做为领海的基线。 A. 正常基线法 B. 直线基线法 C. 折线基线法 D. 几何直线法 14. 将“飞行中”定义为航空器从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至打开任一机舱门以便卸载时为止的公约是( D )。 A. 东京公约 B. 海牙公约 C. 巴黎公约 D. 蒙特利尔公约的补充议定书 15.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在联合国主持下于1982年第( ) 次海洋法会议上通过的。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16. 在群岛国的群岛海道上适用( A )。 A. 通过制度 B. 无害通过制度 C. 自由航行制度 D. 条约规定的制度 17. 国际海底区域是(B) A. 公海海底 B. 国家管辖范围之外的海床、海洋及其底土 C. 大陆架 D. 专属经济区的海床和底土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的宽度是(C ) A. 24海里 B. 30海里 C. 从领海基线至其外部界线距离24海里 D. 6海里 19. 过境通行制度适用于( C )。 A. 内海 B. 历史性海湾 C. 国际航行的海峡 D. 群岛水域

川大《国际私法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国际私法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0 分,共4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意大利法则区别说的代表人物是( C) A.杜摩兰 B.萨维尼 C.巴托鲁斯 D.孟西尼 2.中国公民定居国外的,他的民事行为能力,如其行为在定居国所为,可以适用(C ) 法律。 A.住所地 B.居所地 C.定居国 D.与之有密切联系国家 3.美国甲公司、日本乙公司、中国丙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合资设立一家中外 合资经营企业,该企业(C)。 A.具有美国国籍 B.具有日本国籍 C.具有中国国籍 D.具有美国、日本、中国三国国籍 4.《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适用于( A )。 A.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 B.具有不同国籍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 C.住所位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 D.管理中心所在地位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 5.在FOB贸易术语中,买卖双方的责任、费用及风险是以(A)作为分界线的 A.装运港船舷 B.装运港口 C.目的港船舷 D.目的港港口

6.信用证上没有注明撤销或不可撤销的,该信用证为( B )。 A.可撤销信用证 B.不可撤销信用证 C.无效 D.有效,但不能转让 7.对版权实行附条件自动保护原则的是(B) A.《巴黎公约》 B.《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 C.《世界版权公约》 D.《马德里协定》 8.我国法院受理的涉外离婚以及因离婚而引起的财产分割案件,认定其婚姻是否有效 适用(A)法律。 A.婚姻缔结地 B.中国 C.被告国籍 D.被告住所地 9.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遗产的法定继承,不动产适用(D )法律。 A.被继承人住所地 B.继承人本国 C.被继承人本国法 D.不动产所在地 10.我国批准加入1965年海牙《关于向国外送达民事或商事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公 约》的决定中,指定的中央机关是( D ) A.外交部 B.公安部 C.民政部 D.司法部 11.国际私法调整的对象是( D ) A.涉外民商事法律 B.涉外商事法律关系 C.涉外民事法律关系

中央电大法学本科《国际公法》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中央电大法学本科《国际公法》期末考试 简答题题库 (2015年1月整理,更新至14年7月试题)31. 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对该公约下的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违法行为规定了哪些管辖权? 参考答案: (1)航空登记国的管辖权;(1分) (2)航空器降落时被指称的人犯仍在该航空器内,则航空器降落地国有管辖权;(1分) (3)罪行发生地国有管辖权;(1分) (4)在租来时不带机组的航空器内发生犯罪或针对该航空器的犯罪,承租人的主要营业地 国或永久居所地国有管辖权;(2分) (5)罪犯发现地国有管辖权;(2分) (6)不排斥本国法的其他管辖权。(1分)32.简述条约的缔结程序。 参考答案: (1)约文的议定。条约约文的议定通常是通过缔约方派代表进行谈判。对国家来说,它可以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外交部长进行议定约文的谈判;但通常都是由国家的主管当局委派全权代表参加谈判。(2分) (2)约文的认证。缔约各方代表议定条约约文之后就进入第二个程序,即认证约文的阶段。谈判国可以在条约中规定认证的程序,或由参加起草约文的国家约定程序。若没有规定或约定程序,可采用以下方式:签署、待核准的签署和草签。(2分) (3)表示同意接受条约拘束。条约约文经过认证后,进入一个国家最终接受条约拘束的阶段。只有国家作出同意接受条约拘束的表示,它才是条约的缔约国并能成为当事国,从而受条约拘束。国家表示接受条约拘束的方式有多种,包括签署、交换构成条约之文书、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或任何其他表示同意之方式。(2分) (4)交换或交存批准书。国家以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的方式表示接受条约拘束,须履行交换或交存其批准书、接受书、赞同书或加入书的程序。因为这样的文书是缔约国最终表示接受条约拘束的证明。(2分) 33.战争法规定了哪些禁止使用的作战手段和方法? 参考答案: 现行国际条约规定的禁止使用的作战手段和方法有: (1)禁止使用极度残酷的和过分伤害的武器;(2分) (2)禁止使用不分皂白的作战手段和方法;(2分) (3)禁止使用改变环境的作战手段和方法;(2分) (4)禁止使用背信弃义的作战手段和方法。(2分) 31.简述国际习惯形成的两个要素。 答:国际习惯是指被接受为法律的一般实践或通例或惯例。(2分)国际习惯形成须具备两个要素: (1)-般的实践或通例。一般的实践或通例是指各国普遍一致的,并且是恒久的为。它首先要求有国家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的存在,例如各国从事国际关系职责的国家机关的行为或表示,国内的涉及国际法的立法和司法判决,以及对某一国际行为的沉默、弃权或容忍等。此外,还要求国家的行为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一致的和恒久实行,从而形成一般的实践或通例。(4分) (2)法律确信。法律确信是指一般的实践或通例被各国所接受为法律,也可以理解为国家一般承认一种实践或通例为法律,对其具有法律拘束力。(2分) 32.简述沿海国对领海的所有权和管辖权。 答:根据领土主权原则,国家对领海及其资源具有所有权并对其中的人、物和事具有管辖权。(3分)主要表现在: 1)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权;(1分) 2)沿海航运权;(1分) 3)领空权;(1分) 4)立法管辖权;(1分) 5)战时中立的沿海国之领海应有中立地位,交战国不得在其中进行交战或拿捕商船等违反中立义务的行为。(1分) 33.简述使馆人员的派遣与接受。 答:国家间通过谈判达成建交和互设使馆的协议后,即可建馆并派遣使馆人员,但使馆馆长和使馆中的武官的派遣和接受要遵守一定的程序。(2分)具体如下: 1)派遣国向接受过止式派遣使馆馆长和使馆的陆海空武官之前,必须先将其拟派的人选通知接受国,征得接受国同意后,方能正式任命派遣。(3分) 2)使馆的武官和其他人员得到认命后即可赴任,但使馆馆长还须履行递交国书的程序。国书是

国际法模拟试题答案及试题4

全国2008年4月自学考试国际法试题 课程代码:002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一次正式地、全面地将国际法著作介绍到中国的是(C) A.林则徐B.惠顿C.丁韪良D.瓦特尔 2.主权是国家所特有的权利,这意味着(C) A.主权是国际法赋予的,不可分割 B.主权不可分割,但是可以一定程度的让与 C.主权是国家所固有的D.主权不是国家所固有的 3.在国际法主体中,拥有完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是(A) A.国家 B.争取独立的民族C.政府间国际组织D.个人 4.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是(B) A.国家的承认B.政府的承认 C.交战团体的承认D.既是国家的承认,又是政府的承认 5.国家对一切在国内和在国外的本国人有权行使管辖,这种管辖权被称为(B)A.属地管辖权B.属人管辖权C.保护性管辖权D.普遍管辖权 6.以下原则属于中国国籍立法的基本原则是(A) A.平等原则 B.血统主义原则C.出生地主义原则D.双重国籍原则 7.关于难民法律地位的原则,不正确的是(D) A.不推回原则B.国民待遇原则C.最惠国待遇原则D.差别待遇原则 8.庇护权在国际法上是(B) A.个人固有的权利B.国家的权利C.个人根据国际法得到的权利D.国家的义务9.在领土的取得方式中,先占所占领的对象是(A) A.无主地B.有土著居民居住的地方 C.主权归属不明的领土D.未形成文明国家的土著居民居住的地方 10.传统国际法中的领土取得方式有(D) A.恢复领土主权 B.全民公决C.交换领土 D.征服 11.第一个把大陆架作为一个法律问题提出来的是(A) A.美国总统杜鲁门B.马耳他外长帕多 C.1958年《大陆架公约》D.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2.群岛国的主权及于(D) A.群岛水域 B.群岛水域及其上空 C.群岛水域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 D.群岛水域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以及其中的资源13.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是(D) A.属于公海 B.属于领海 C.属于沿海国领土之一部分D.属于特殊的一类水域,与领海、公海等都不相同14.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中,海峡沿岸国(C) A.为防止海峡的污染,可以暂时限制或暂停其他国家船舶和飞机的过境通行 B.为管理的目的制定法律法规,适当限制其他国家船舶和飞机的过境通行权

国际法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1引渡:指国家把当时在其境的/被别国指控为犯罪/或判罪的人,应有关国家请求,移交给请求国进行审判或处罚 2庇护:指国家对于因政治原因遭到追诉或迫害而请求避难的外国人,准其入境、居留和予以保护 3紧追权:指沿海国主管当局再有充分理由认为外国船舶在其主权围以及毗连区、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上设施周围的安全地带,违反该国法律和规章时,可对该船舶进行紧追的权利 (指沿海国对违反其国家法律的外国船舶进行紧追,这种紧追必须在沿海国的水、领海或毗连区之开始) 4登临权:指军舰在公海上享有完全豁免权的船舶以外的外国船舶,除条约授权的干涉行为外,非有合理根据认为有嫌疑,不得登临该船或在必要时进行检查 (指各国的军舰在公海上对于有合理根据被认为犯有国际罪行或其他违反国际法行为嫌疑的商船,有登临和检查的权利) 5无害通过权:指通过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秩序和安全且在通过时不得在领海有从事公约所列举的任何一种与通过没有直接关系的活动而在领海继续不停并迅通过的权利。 6国籍冲突:指一个人同时具备一个以上国家的国籍或具有任何国家的国籍 (积极上指一个人同时具备一个以上的国籍即一个以上国家的法律承认某人为其国民或具有其国籍。消极上指一个人具有任何国家的国

籍,即任何国家根据它的法律不承认某人为其国民或有其国籍) 7白板规则:新独立国家不承担前殖民国家的任何条约义务 8软法:指由于一时难以制定出明确具体的且为多数国家接受的规定,因而国际社会制定一些灵活性较大、约束力不强的可以为各国共同接受的原则 9外交特权:本国为他过的外交代表因其履行职务而给予其本人的享有的特权。 10国民待遇:指国家在形态条件和特定围给予外国人与本国人相同的待遇 大题: 一、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答:A《国际法原则宣言》:1禁止非法使用威胁或武力原则2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3不干涉政原则4国际合作原则5民族平等与自决原则6各国主权平等原则7履行依宪章所承担义务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处 二、国际环境法的原则: 答:1资源开发的主权原则和不损坏国家管辖外的环境原则。2国际合作原则。3可持续发展原则。4预防原则。5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原则 三、比较传统国际法和现代领土取得和变更的方式: 答:A:传统:1先占:国家占有无主地并取得他的领土主权。2时效:

答案--吉大15秋学期《国际私法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吉大15秋学期《国际私法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1. 卖方负责提供货物、租船运输,买方负责货物保险,这一价格条件是() A. FOB B. CIF C. CFR D. FCA ——————选择:C 2. 国际私法与其他法的调整对象: A. 是一致的 B. 是不同的 国际私法案例分析 C. 大体上是一致的的 D. 完全相同的 ——————选择:B 3. 在原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这条冲突规范是() A. 单边冲突规范 B. 双边冲突规范 C. 选择型冲突规范 D. 重叠型冲突规范 ——————选择:A 4. 法律关系“本座”说的创始人为: A. 杜摩林 B. 胡伯 C. 斯托雷 D. 萨维尼 ——————选择:D 5. 对于司法判例作为国际私法的渊源,大陆法系各国的态度通常是: A. 不予承认 B. 予以承认 C. 只是有限地承认 D. 作为特例予以承认 ——————选择:D 6.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最大特点在于: A. 极大的伸缩性 B. 灵活性 C. 原则性 D. 适用条件的严格性 ——————选择:A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条第2款规定:“本法关于公民的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是我国给予外国人()的规定

A. 国民待遇 B. 最惠国待遇 C. 普遍优惠待遇 D. 不歧视待遇 ——————选择:A 8. 国际私法发展的现状决定了目前作为国际私法的最主要渊源应是() A. 国内成文立法 B. 国内司法判例 C. 国际条约 D. 国际惯例 ——————选择:A 9. 把国家的活动划分为主权行为和非主权行为,或统治权行为和事务权行为,或公法行为和私法行为,并由此把国家财产依其用途的不同而划分为两部分。隶属于国家从事主权行为所涉及到的财产可以主张豁免,而隶属于国家从事于非主权行为时的财产不再享受豁免权。该种主张称之为() A. 绝对豁免理论 B. 相对豁免理论 C. 废除豁免主义 D. 平等豁免主义 ——————选择:B 10. 国际私法上规定最惠国待遇的目的在于() A. 保证外国人与本国人之间法律地位平等 B. 保证本国人与本国人之间法律地位平等 C. 保证与本国有最惠国条约关系国家的外国人之间法律地位平等 D. 保证外国人与外国人之间法律地位平等 ——————选择:C 11. 国家财产豁免权各项内容间: A. 以司法管辖为核心 B. 以诉讼担保为核心 C. 以强制执行为核心 D. 彼此间平等 ——————选择:A 12. 冲突规范对于解决法律冲突而言,其作用是: A. 直接的 B. 间接的 C. 根本的 D. 决定性的 ——————选择:B 13. 在国际私法中,作为法律规避制度的典型案例是法国高法于1878年审理的: A. 佛莱诉佛莱别居案 B. 鲍富莱蒙离婚案 C. 巴布科克诉杰克逊夫妇侵权案 D. 贝尔诉肯尼迪案 ——————选择:B

国际公法试题及答案

国际公法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共20个题,每题1分,总共20分) 1.外国人可以享有国民待遇的权利是( C ) A.选举和被选举权 B.担任政府公职的工作权 C.民事权利 D.成为军人的权利 2.根据《外层空间条约》和《月球协定》等文件的规定,各国可以( C ) A.将月球据为己有 B.在月球进行战争 C.自由探索和利用外空和天体 D.先占天体 3.外国船舶在别国领海的唯一权利是享有无害通过权,根据《海洋法公约》规定,“无害”一词的含义是哪项( B ) A.不违反国际惯例 B.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安全或良好秩序 C.不损害其他国家的领海航行权 D.不违反沿海国的法律规章 4.W因为沿海国,V国因其未发表任何关于大陆架的法律或声明并且未在大陆架上进行任何活动,在W国不知道的情况下,在W国毗连区海底进行科研钻探活动。下列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D ) A.根据海洋科研自由的原则,V国行为合法 B.因W国从未提出大陆架的主张,V国行为合法 C.V国行为非法,应当立即停止但无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考试大论坛 D.V国行为非法,应当立即停止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5.下列关于大陆架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C ) A.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B.国家对其大陆架的资源具有主权权利及相应的管辖权,但它又不属于国家的领土,国家对其大陆架不具有领土的完整主权,大陆架上仍允许他国保持某些权利,且不影响其上覆水域及其上空的地位 C.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但这种权利不是专属的

D.大陆架不仅是沿海国陆地领土在其领海之外的延伸,而且是该国管辖范围之内的海底区域 6.八角岛是位于乙国近海的本属于甲国的岛屿。40年前甲国内战时,乙国乘机强占该岛,并将岛上的甲国居民全部驱逐。随后乙国在国内立法中将该岛纳入乙国版图。甲国至今一直主张对该岛的主权,不断抗议乙国的占领行为并要求乙国撤出该岛,但并未采取武力收复该岛的行动。如果这种实际状态持续下去,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判断哪一项是正确的?( D ) A.根据实际统治原则,该岛在乙国占领50年后,其主权就归属乙国 B.根据时效原则,该岛在乙国占领50年后,其主权将归属乙国 C.根据实际统治和共管原则,乙国占领该岛50年后,该岛屿主权属于甲乙国共有 D.根据领土主权原则,即使乙国占领该岛50年后,该岛屿主权仍然属于甲国 7.甲国人兰某和乙国人纳某在甲国长期从事跨国人口和毒品贩卖活动,事发后兰某逃往乙国境内,纳某逃入乙国驻甲国领事馆中。兰某以其曾经从事过反对甲国政府的政治活动为由,要求乙国提供庇护。甲乙两国之间没有关于引渡和庇护的任何条约。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和制度,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 D ) A.由于兰某曾从事反对甲国政府的活动,因此乙国必须对兰某提供庇护 B.由于纳某是乙国人,因此乙国领事馆有权拒绝把纳某交给甲国 C.根据《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的规定,乙国领馆可以行使领事裁判权,即对纳某进行审判并做出判决后,交由甲国予以执行 D.乙国可以对兰某的涉嫌犯罪行为在乙国法院提起诉讼,但乙国没有把兰某交给甲国审判的义务 8.下列关于国籍的表达,哪一项是正确的?( A ) A.国籍实质上是一种公民资格,表明个人对特定国家的隶属关系 B.一个人取得某一国家的国籍,只有依法纳税,才能受其管辖和保护 C.国籍的主要作用是在个人和特定的国家之间建立一种一般的、临时的、表面的法律联系 D.凡是具有本国国籍的人即是本国人,否则即是外国人 9.根据国际法学理论,下列关于国际法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D ) A.国际法具有强制力,依靠国家单独或集体行动来实现 B.国际法具有强制力,依据一般认为是产生于国际交往和发展需要的、国家之间的协

国际法期末考试题

国际法期末考试题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名词解释: 1引渡:指国家把当时在其境内的/被别国指控为犯罪/或判罪的人,应有关国家请求,移交给请求国进行审判或处罚 2庇护:指国家对于因政治原因遭到追诉或迫害而请求避难的外国人,准其入境、居留和予以保护 3紧追权:指沿海国主管当局再有充分理由认为外国船舶在其主权范围内以及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内或大陆架上设施周围的安全地带内,违反该国法律和规章时,可对该船舶进行紧追的权利 (指沿海国对违反其国家法律的外国船舶进行紧追,这种紧追必须在沿海国的内水、领海或毗连区之内开始) 4登临权:指军舰在公海上享有完全豁免权的船舶以外的外国船舶,除条约授权的干涉行为外,非有合理根据认为有嫌疑,不得登临该船或在必要时进行检查 (指各国的军舰在公海上对于有合理根据被认为犯有国际罪行或其他违反国际法行为嫌疑的商船,有登临和检查的权利) 5无害通过权:指通过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秩序和安全且在通过时不得在领海内有从事公约所列举的任何一种与通过没有直接关系的活动而在领海内继续不停并迅通过的权利。 6国籍冲突:指一个人同时具备一个以上国家的国籍或具有任何国家的国籍

(积极上指一个人同时具备一个以上的国籍即一个以上国家的法律承认某人为其国民或具有其国籍。消极上指一个人具有任何国家的国籍,即任何国家根据它的法律不承认某人为其国民或有其国籍) 7白板规则:新独立国家不承担前殖民国家的任何条约义务 8软法:指由于一时难以制定出明确具体的且为多数国家接受的规定,因而国际社会制定一些灵活性较大、约束力不强的可以为各国共同接受的原则 9外交特权:本国为他过的外交代表因其履行职务而给予其本人的享有的特权。 10国民待遇:指国家在形态条件和特定范围内给予外国人与本国人相同的待遇 大题: 一、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答:A《国际法原则宣言》:1禁止非法使用威胁或武力原则2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3不干涉内政原则4国际合作原则5民族平等与自决原则6各国主权平等原则7履行依宪章所承担义务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处 二、国际环境法的原则: 答:1资源开发的主权原则和不损坏国家管辖外的环境原则。2国际合作原则。3可持续发展原则。4预防原则。5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原则 三、比较传统国际法和现代领土取得和变更的方式:

月自考国际法试题及答案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法试卷 (课程代码 00247)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国际法规范的强制实施主要依靠的是 A.维和部队的强制措施 B.国际组织的制裁措施C.国际司法机构的强制执行 D. 受害国的自助措施2.国家在涉及下列事项的诉讼中可以援引管辖豁免的是 P66不得援

引国家豁免的诉讼的八种情况 A. 从事商业活动的外国政府船舶 B.与政府行使权力紧密相关的雇佣合同 C.商业交易 D.财产的所有、占有和使用 3. “光华寮案”涉及中国的两航公司案 P86 A.条约继承 B.财产继承 C. 债务继承湖广铁路债券案 D.在国际组织的代表权继承 4. 外国人可享有国民待遇的权利是P99 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些事项上给予外国人与本国国民相同的待遇。主要表现为民事权利。政治权利一般不能享有 A.诉权 B.选举权 C.担任公务员的劳动权 D.参军入伍的权利5.我国对外国人给予庇护的情况是我国不实行域外庇护(一国的使领馆、军舰或商船对于所在地国家的罪犯给予保护)。因政治原因遭到外国追诉或迫害的外国人给予保护,对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反人道罪等国际条约规定的国际罪行者拒绝给予保护。P113 A.请求进入外国驻中国使领馆避难(属于域外庇护) B.因犯有破坏和平罪请求在中国居留 C.因政治原因请求进入中国驻外国使领馆避难(属于域外庇护)D. 因政治原因请求在中国境内避难领土庇护 6.边境条约一般都赋予边境居民享有进出国境的特殊便利是航运、

国际法期末考试题(供参考)

名词解释: 1引渡:指国家把当时在其境内的/被别国指控为犯罪/或判罪的人,应有关国家请求,移交给请求国进行审判或处罚 2庇护:指国家对于因政治原因遭到追诉或迫害而请求避难的外国人,准其入境、居留和予以保护 3紧追权:指沿海国主管当局再有充分理由认为外国船舶在其主权范围内以及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内或大陆架上设施周围的安全地带内,违反该国法律和规章时,可对该船舶进行紧追的权利 (指沿海国对违反其国家法律的外国船舶进行紧追,这种紧追必须在沿海国的内水、领海或毗连区之内开始) 4登临权:指军舰在公海上享有完全豁免权的船舶以外的外国船舶,除条约授权的干涉行为外,非有合理根据认为有嫌疑,不得登临该船或在必要时进行检查 (指各国的军舰在公海上对于有合理根据被认为犯有国际罪行或其他违反国际法行为嫌疑的商船,有登临和检查的权利) 5无害通过权:指通过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秩序和安全且在通过时不得在领海内有从事公约所列举的任何一种与通过没有直接关系的活动而在领海内继续不停并迅通过的权利。 6国籍冲突:指一个人同时具备一个以上国家的国籍或具有任何国家

的国籍 (积极上指一个人同时具备一个以上的国籍即一个以上国家的法律承认某人为其国民或具有其国籍。消极上指一个人具有任何国家的国籍,即任何国家根据它的法律不承认某人为其国民或有其国籍) 7白板规则:新独立国家不承担前殖民国家的任何条约义务 8软法:指由于一时难以制定出明确具体的且为多数国家接受的规定,因而国际社会制定一些灵活性较大、约束力不强的可以为各国共同接受的原则 9外交特权:本国为他过的外交代表因其履行职务而给予其本人的享有的特权。 10国民待遇:指国家在形态条件和特定范围内给予外国人与本国人相同的待遇 大题: 一、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答:A《国际法原则宣言》:1禁止非法使用威胁或武力原则2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3不干涉内政原则4国际合作原则5民族平等与自决原则6各国主权平等原则7履行依宪章所承担义务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处

南阳理工第一学期国际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南阳理工第一学期国际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国际法(专升本) 1. ( 单选题 ) 产品责任法的主旨是加强生产者的责任,保护零售商与消费者的利益(本题分)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2. ( 单选题 ) 产品责任法属于社会经济立法的范畴,它的各项规定和原则都是强制性的,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不得事先加以排除或变更。(本题分)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3. ( 单选题 ) 目前美国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单一使用严格责任原则。(本题分)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4. ( 单选题 ) (美国法认为如果产品存在发展缺陷,则制造者或销售者应对此承担责任。(本题分)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5. ( 单选题 ) 目前,各国广泛采用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是( )。(本题分) A、严格责任原则 B、过失责任原则 C、违反担保原则 D、过错责任原则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6. ( 单选题 ) 最早产生产品责任判例的国家是( )。(本题分)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日本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0 7. ( 单选题 ) 下列不属于美国《产品责任法》和德国《产品责任法》共有的损害赔偿范围的是( )。(本题分) A、财产损害赔偿 B、精神损害赔偿 C、人身损害赔偿 D、惩罚性损害赔偿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8. ( 单选题 ) 产品责任法中对原告最为有利的诉讼依据是( )。(本题分) A、疏忽 B、违反担保 C、严格责任 D、未有疏忽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0 9. ( 单选题 ) 各国国内商法也是国际商法的重要渊源,是国际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题分)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10. ( 单选题 ) 国际商法包含在国际私法范围之中,又在一定意义上超出了国际私法的研究范围。(本题分)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11. ( 单选题 ) 国际商法包含在国际公法范围之内。(本题分)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12. ( 单选题 ) 国际商法调整的国际商事主体基本上是国家。(本题分)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法期末考试整理解读

https://www.doczj.com/doc/832131366.html,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名词解释) 共同的责任是指由于地球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各国对保护全球环境都负有共同的责任,都应该参与全球环境保护事业。有区别的责任是指由于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数量也不同,技术能力和工艺水平也不同,不应该要求所有国家承担完全相同 的责任。 举例:光污染 High technology 2.Selected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s 国际环境法的最新发展 A. The Role of Non-State Actors非政府行动者所扮演的角色 B.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urporting to reconcil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即协调环境与发展 C.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代际公平 D. The Environment, Human Rights and Humanitarian Law环境,人权和人道主义法 E.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风险预防原则 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环境影响评价 G. 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 承担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 H. Polluter Pays Concept 污染者自付概念 3. 两次环境大会 (1)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大会; (2)1992年里约环境发展大会 4. The notion of “generations” of rights三代人权 1. First generation rights 2. Second generation rights 3. Third generation rights a. Right to environment b. Right to peace c. Right to development

16秋西南交《国际私法学》在线作业二

西南交《国际私法学》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60 分。) 1. “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这是一条() A. 单边冲突规范 B. 双边冲突规范 C. 选择性冲突规范 D. 重叠性冲突规范 正确答案: 2. 国籍的冲突() A. 只能由生来取得产生 B. 只能由传来取得产生 C. 生来取得和传来取得皆可产生 D. 与国籍取得无关 正确答案: 3. 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在发生国籍的消极冲突时,用来确定当事人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的连结点是( ) A. 一般是其定居地,如未定居,则用其住所地 B. 一般是其住所地,也可用其居住地 C. 最后拥有的国籍 D. 住所 正确答案: 4. 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提法是( ) A. 在原始社会,外国人的民事法律地位极为低下 B. 奴隶制时期对外国人采取敌视待遇 C. 封建制时期对外国人采取相互待遇制度 D. 资本主义时期对外国人采取差别待遇和相互待遇 正确答案: 5. 在当今国际社会,调整外国人民事诉讼地位的一般原则是() A. 国民待遇原则 B. 最惠国待遇原则 C. 普遍优惠待遇原则 D. 不歧视待遇原则 正确答案: 6. 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从属于( ) A. 世界银行 B. 世贸组织

C. 国际商会 D. 联合国 正确答案: 7. 依我国司法解释,在借公共秩序以排除本应适用的外国法后,应适用() A. 国际条约 B. 国际惯例 C. 该外国法中相近规定 D. 我国国内法相应规定 正确答案: 8. 被认为采用了英国学者莫里斯提出的“侵权行为自体法”说的一个最有名的案例为( ) A. 鲍富莱蒙案 B. 福果案 C. 特鲁弗特案 D. 巴蓓科克诉杰克逊案 正确答案: 9. 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涉外民事关系的诉讼时效,依() A. 法院地法确定 B. 当事人意思自治 C. 冲突规范确定的民事关系的准据法确定 D. 法院地法或民事关系的准据法确定 正确答案: 10. 在侵权行为法律适用问题上,英国法律采取“双重可诉规则”,即要重叠适用法院地法和( ) A. 行为人属人法 B. 被害人属人法 C. 结果发生地法 D. 行为地法 正确答案: 11. 我国合同法律适用上对意思自治原则的补充原则是( ) A. 场所支配行为原则 B. 客观联系原则 C. 最密切联系原则 D. 特征履行原则 正确答案: 12. “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属于() A. 特别管辖 B. 合并管辖 C. 普通管辖 D. 协议管辖 正确答案: 13. 在国际私法包括的各类规范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 规定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规范 B. 冲突规范 C. 统一实体规范

国际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国际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善意履行国际义务的依据是C A.善意原则 B.国际道义 C.条约必须遵守 D.主权平等[C] 2.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以及所发生的事件有权行使管辖,这种管辖被称为A A.领域管辖 B.国籍管辖 C.保护性管辖 D.普遍管辖[A] 3.1907年,厄瓜多尔的外长提出以宪法程序为承认新政府的条件,这被称为B A.有效统治原则 B.托巴主义 C.威尔逊主义 D.艾斯特拉达主义 4.《南极条约》规定,缔约国此前对南极地区提出的领土要求应予C A.确认 B.放弃 C.冻结 D.重申 5.空间物体发射国应将其发射的物体报告给C A.联合国外空委员会 B.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C.联合国秘书长 D.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6.在我国,外交代表开始执行职务的日期为B A.外交代表到达接受国的日期 B.外交代表正式呈递国书的日期 C.外交代表经接受国同意的日期 D.外交代表经派遣国正式任命日期 7.依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相关规定,外国航空器在一国领空B A.享有无害通过权 B.不享有无害通过权 C.享有“两项自由” D.享有“五项自由” 8.根据1969年修订的1954年《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的规定,禁排区是D A.距海岸50海里以内海域 B.距海岸100海里以内海域 C.距海岸150海里以内海域 D.所有海域 9.国际法调整的对象主要是A A.国家之间的关系 B.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C.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D.国家与其他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 10.被称为“外层空间宪章”的国际条约是A A.1966年的《外层空间条约》 B.1968年的《营救协定》 C.1972年的《责任公约》 D.1979年的《月球协定》 11.下列选项中,不可归因于国家的不当行为的情况是B A.国家机关的行为 B.非代表国家行事的人的行为 C.实际上代表国家行事的人的行为 D.经授权行使政府权力的其他实体的行为 12.国际法效力的根据是C A.人类法律良知 C.国家之间的协议 B.最高规范的效力 D.自然法的效力 13.传统国际法认为战争开始的形式应是D A.宣布断绝外交关系 B.交火(开战) C.两军对峙 D.宣战 14.一国有权拒绝其他国家的航空器在其领土内装载乘客,邮件和货物运往 其境内的另一地点,这种权利被称为A A.国内载运权 B.国家安全权

国际公法案例分析题―期末

作业 1、中国公民甲原是中国某银行地方支行行长,曾数度非法将总额为1.05亿美元公款转移到A国,以个人名义存入A国A1银行,而后潜逃该国。当得知甲藏匿于A国后,中国请求引渡,并要求A国对甲采取先行强制措施。A国以双发没有引渡条约、其国内法中没有贪污罪罪名和规定死刑不引渡为由拒绝引渡。同时,甲在A国申请政治避难,诉称他在国内时因为与其上级领导在管理方面的意见不合而遭到政治迫害。A国同意了申请,给予他庇护。 其后,由于甲涉嫌A国在野党政治献金丑闻,又由于两国签署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所以A国暗示,如果中国保证不判处甲死刑,可予考虑。 根据案情,分析A国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中国应该如何做才能引渡甲? 2、A国总统甲因贿选丑闻陷入信任危机。他利用出席B国国际会议之机转道C国寻求政治避难,随后遭A国国会罢免。C国承认甲的C国国籍,并允许他在C国定居。A国指控甲犯有腐败罪和侵吞国家财产罪等20项罪名,多次要求C国引渡,但C国以甲拥有C国国籍予以拒绝。A国民众对此极为不满,愤怒的示威人群冲进C国驻A国大使馆,占领使馆并将使馆工作人员扣为人质。A 国政府宣布保持占领使馆和扣押人质,以向C国施加压力。C国因此派遣一支特种部队到A国解救人质,但被全部抓获。A国以非法入境罪判处他们4年监禁。A国和C国都是《联合国宪章》和《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缔约国。 问题:1)C国拒绝引渡甲是否合理?为什么? 2)甲对A国指控的罪行是否享有豁免权?为什么? 3)A国对其民众占领C国使馆和扣押人质的行为是否承担国家责任?为什么?4)C国派遣特种部队解决人质的做法是否符合国际法? 5)被抓获的C国特种部队人员是否享有战俘地位? 3、一艘A国货轮驶离A国港口进入公海后,一A国船员酗酒后将一B国船员杀害。该货轮在通过C国领海驶往目的地D国港口时,B国领事请求C国协助,将A国犯罪嫌疑人逮捕。C国接受了请求,在通过其领海的A国货轮上逮

中南大学《国际私法学》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三及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1. 我国《继承法》和《民法通则》对继承的法律规定与晚近各国相关立法的主要趋向是()。 (A) 一致的,均采同一制 (B) 一致的,均采分割制 (C) 不一致的,我国是同一制 (D) 不一致的,我国是分割制 参考答案: (D) 2. 侵权行为适用侵权行为地法,这是一条()。 (A) 单边冲突规范(B) 双边冲突规范(C) 重叠性冲突规范(D) 选择性冲突规范 参考答案: (B)

3. 1912年生效的《关于禁治产及类似保护处分公约》对涉外禁治产宣告的管辖和法律适用规定为()。 (A) 属人管辖与属人法为主兼顾属地管辖与属地法 (B) 属地管辖与属地法为主兼顾属人管辖与属人法 (C) 属人管辖与属地法为主兼顾属地管辖与属人法 (D) 属地管辖与属人法为主兼顾属人管辖与属地法 参考答案: (A) 4. 北洋军阀政府于1918年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私法立法,即()。 (A) 《法律适用条例》(B) 《民法施行法》(C) 《涉外适用法》(D) 《国际私法典》 参考答案: (A) 5. 票据债务有主债务人的债务与从债务人的债务之分,对于主债务的准据法采用缔约地法原则的国家是()。 (A) 美国(B) 英国(C) 日本(D) 德国

参考答案: (B) 6. 对于无因管理的法律适用,德国齐特尔曼主张适用()。 (A) 事务管理地法律 (B) 本人的住所地法 (C) 财物所在地法 (D) 对本人和对管理人的义务分别适用各自的本国法 参考答案: (D) 7. 以下列法律概念或事实因素作为连接点,不会发生动态冲突的是()。 (A) 侵权行为地(B) 国籍(C) 住所(D) 物之所在地 参考答案: (A)

中央电大法学本科《国际公法》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

中央电大法学本科《国际公法》期末考试 名词解释题库 26.保护性管辖权一般是国家为了保险其安全、独立利利益,而对外国人在该国领域之外对该国国家或国民之犯罪行为实行管辖的权力。 27.国民待遇是指国家在相同条件下和特定范围内给予外国人与本国人相同的待遇。这就意味着在相同条件下,外国人可享有不低于所在国国民的待遇,而外国人也不应要求高于国民的特权。28.发射国是指发射或促使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和从其领土或设施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国家不仅要对其本身发射的空间物体造成损害承担责任,而且对其控制下的非政府实体,如私人企业、团体发射的空间物体造成的损害也要承担责任。 29.庇护国际法上庇护的一般意义是指国家对丁因政治原因被迫诉或遭迫害而请求避难的外国人,准其入境、居留和给予保护。 30.战争法战争法是在战争中调整交战国之间、交战国与非交战国之间关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26.登临权是指军舰在公海上对于有合理依据认为外国船舶(享有完全外交豁免权的除外)有从事海盗行为、奴隶贩运。从事未经许可的广播、没有国籍或虽然悬挂外国旗帜或拒不展示其旗帜、而事实上却与该军舰属同一国籍的嫌疑时,可命令该船舶停船并派人登临和检查的权利。 27.国际地役是指一国根据条约承担的对其领土主权的特殊限制,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别国的需求或者为别国的利益服务。国际地役的主体是国家,客体是国家的领土,不构成国家领土组成部分的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不能作为国际地役的客体。 28.引渡是指一国应外国请求,将位于本国境内而被请求国追诉或判刑的人移交请求国审判或执行刑罚的行为,现代引渡制度是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有关国家有效行使管辖权和制裁犯罪的重要保障。 29.斡旋是指由第三方为争端当事国提供有利于他们接触和谈判的便利条件,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转达各方的意见,从而促使当事国开始谈判或者重开始业已停止的谈判。 30.大陆架是指沿海国的陆地领土在该国领海之外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大陆架的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足200海里的可延长到200海里,但不得超过350海里或不超过2500公尺等深线100海里。26.战俘是指战争中或非战争的武装冲突中落于敌方权力支配下的合法交战者。如武装部队成员、民兵、支援部队成员落人敌方权力后,即为战俘。27.调停由第三方代表在争端当事国间做些有利谈判的斡旋工作,并提出解决争端的建议,并且可以参加谈判。 28.边界国家边界是确定国家领土范围的界限,是划分一国领土与他国领土,一国领土与公海或专属经济区以及一国领空与外层空间的界线。 29.引渡是指一国应外国请求,将位于本国境内而被请求国追诉或判刑的人移交请求国审判或执行刑罚的行为。 30.紧迫权紧迫权是指沿海国主管当局有充分理由认为外国船舶违反其国家法律和规章时,可对该外国船进行追逐,继续进行在公海将其拿捕和交付审判的权利。 26.恢复原状是指不法行为的责任国采取措施将其侵害的事物恢复到实施不法行为以前所存在的状态。恢复原状是责任国消除其不法行为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因此是赔偿方式中的首选,除非在不可能恢复原状的情况下,采用其他方式替代。 27.大陆架是指沿海国的陆地领土在该国领海之外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大陆架的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足200海里的可延长到200海里,但不得超过350海里或不超过2500公尺等深线100海里。28.引渡是指一国应外国请求,将位于本国境内而被请求国追诉或判刑的人移交请求国审判或执行刑罚的行为,现代引渡制度是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有关国家有效行使管辖权和制裁犯罪的重要保障。 29.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施惠国)给予某外国(受惠国)的国民的待遇不低于他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国民的待遇。其目的是使受惠国国民与第三国国民享有平等的、不受歧视的待遇。 30.战时中立是指国家在交战国之间保持一种不偏不倚的法律地位。战时中立国不仅不参加交战国的作战和敌对行为,而且也不支持或援助交战国任何一方。 26.登临权是指军舰在公海上对于有合理依据认为外国船舶(享有完全外交豁免权的除外)有从事海盗行为、奴隶贩运、从事未经许可的广播、没有国籍或虽然悬挂外国旗帜或拒不展示其旗帜、而事实上却与该军舰属同一国籍的嫌疑时,可命令该船舶停船并派人登临和检查的权利。 27.政府承认是指一国通过某种方式表示认可另一国产生的新政府有代表其国家的地位或资格。政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