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大纲

心理学大纲

心理学大纲
心理学大纲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单&判)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多选)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多选)心理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4.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需要是最基本的,是基础)。

5.(多选)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6.(10年B卷单选)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7.(单&多&判)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8.(单&判)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9.(判)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和心理密切相关。

10.(判)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就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

11.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一)唯理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儿,笛卡儿还相信“天赋观念”;(二)经验论:代表人物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洛克坚决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主张“白板说”。

12.(单选)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3.(单选)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可以说,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中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3.(单选&判)教育心理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活动问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以学生学业的成败为主要标志。

4.(简答&论述展开P18-19)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一)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二)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5.(简答&多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教育性原则

6.(单选&判断)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地生活情景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二)实验法: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三)调查法:调查法是自

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它包括口头调查(谈话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两种形式。(四)个案法

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

1.(判)良好的角色意识是角色行为有效地前提。

2. (简答)教师有哪些角色?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2. 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

3. 榜样和模范公民;

4. 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5. 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3. (多选)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是最理想的。

4.(单选)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5. 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

6.(多选)(一)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

7.(多选&简答)(二)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1.正确认识教师职业;2.树立学习榜样;3.积极参与教育实践

8.教师的能力素质:一、教学效能感;二、教学反思;三、教学监控能力;四、教育机智

9.(单选&判断)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指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个成分。

10. 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11. (判)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内部因素是影响教师效能感的关键。

12. 教学反思指在为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察觉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3.(多选)教师反思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14.(多选)教学反思的成分:1.认知成分;2.批判成分;3.教师的陈述

15.(判)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可以把教学监控能力分为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两类。

16.(简答题)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1.计划性与准备性;2.课堂教学的组织性;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沟通性;5.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7.职业发展性

17.(判断)敏感性是衡量教师教学监控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18.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19.(判)(简答&多选)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1.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20.(简答)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1.善于因势利导;2.善于随机应变;3.善于对症下药;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21. 教师的威信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22.(简答)教师威信如何维护和提高?1.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正确认识和

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23. (09年考过)教师威信的形成: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亲密的交往;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24.(多选)师爱的特征:1.职业对象性;2.原则性;3.广博性

25.(考过)师爱的心理功能:1.激励功能;2.感化功能;3.调节功能;4.榜样功能;

26.(05年考过)师爱的表现形式:1.关怀和爱护学生;2.尊重和信任学生;3.同情和理解学生;4.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述

1.(判断&选择)(一)学习的心理实质: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学习是一个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

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广义的学习是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心理现象。

2. 次广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判断)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

3.(多选)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学生的学习可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4.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判断&选择)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大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

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

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5.(选择)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S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6. 巴甫洛夫提出的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7.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判断)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的理论也是建立在动物学习实验的基础之上。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8. 无论是阳性强化还是阴性强化,都能增加以后发生反应的概率。

9.(选择)回避条件作用指当预示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的出现。

10. 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

11.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12.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学习。

13.(单选&判断)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14.(选择&判断)“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15.(判断)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

16.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1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认知学习的理论基础上新的理论;(一)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B卷曾考过):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第五章学习动机及其培养

1.(判)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判)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3.(多选)学校情境中的学习驱力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①认知内驱力;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力;③交往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附属内驱力))的赞许和同样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4. 学习驱力这三个组成部分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弱;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

5.(多选)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的关系: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两者密切相关。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动力最基本的是需求。

6.(05年考过)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一)学习动机的多元性;(二)学习动机的间接性:(判)大学生的直接性学习动机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弱;间接性学习动机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加强。间接性学习动机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三)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四)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7.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8.(选择)成就动机是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9. 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10.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

11.(选择)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12.(选择)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能力高低:稳定、内在、不可控;努力程度:不稳定、内在、可控;任务难度:稳定、外在、不可控;运气好坏:不稳定、外在、不可控;身心状态:不稳定、内在、不可控;外界环境:不稳定、外在、不可控

13. 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种是最低级需要,最后一种是最高需要。

14.(判)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15.(选&判)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6.(选)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17.(论述)学习需要的形成和培养:

一、人类原始学习需要的形成:原始的学习需要是一个健康的人类有机体生来就有的一种生物本能。由于个体所处的客观环境对人的要求不同,人的学习需要在内容和水平上也就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需要的指向性、学习需要的意识水平和学习需要的意识倾向三方面。二、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有效地进行学习的前提,学习动机的巩固和发展依赖于学习效果。成功体验的获得,最终必须依赖于学习上的真正成功,即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找到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使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的关键,也是获得真正成功感的先决条件。三、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需要: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多方面的要求和爱好。学习需要形成的两条途径要配合使用,不可偏废。

18.(简答&04年考过论述)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单选)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选择&判断)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推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四、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五、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六章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1.(选&判)学习迁移(简称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2.学习迁移的分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消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2.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按照迁移的层次,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纵向迁移也叫垂直迁移(从高到低),主要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横向迁移也叫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对后继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即后继学习引起先前学习中所形成的认知结构的变化。

4.特殊迁移与普通迁移:特殊迁移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普遍迁移也叫非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

3.(判)学习迁移的作用:学习迁移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

4. 经验整合说:整合是一个过程,是通过同化、顺应和重组三种基本途径来实现的。同化指已有经验结构吸收新的经验成分或把新的经验成分纳入已有的经验结构之中去的过程。同化性迁移的根本特点是“自上而下”的迁移。顺应指已有经验结构不能把新的经验成分吸收

和纳入自身之中时,个体调整原有经验结构,从而形成能包含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经验结构,以适应外界变化的过程。重组也称结构重组,是指习得的经验组成成分在新的组合中,仅仅在结合关系上(如程序或位置)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而经验的构成成分不变。

5.(04年简答&07年多选)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一、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二、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判)凡是所掌握的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就越好。反之,效果就越差。教学经验也表明,对事物关系有了概括了解的学生,往往能较好地理解和处理陌生的问题。三、认知技能与策略;四、定势的作用:(10年判断)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对于学习迁移既有可能产生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

6.(B卷论述)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一、合理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一切教学工作都是为目标服务的。同时,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明确而具体,不能含糊笼统,应让学生能够确切把握其涵义,以发挥它对学习材料的沟通作用。二、科学精选教学材料:根据学习迁移规律的要求,应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因此精选教学内容,必须注意用科学的新成就来代替过时的材料,不断取舍,使之符合科学发展的水平。三、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把作为教材的基本科学成果精选出来以后,如何组织这些材料成为重要的任务了。合理编排教材基本标准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四、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有了编排合理的教材,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迁移的作用,就要求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既包括宏观方面的整体安排即学习的先后顺序安排,也包括微观方面的每一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五、教授学生学会学习:学习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门学科或几门学科的具体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学习的方法。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把认知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掌握认知策略教学的有效方法,使策略教学达到持久迁移的目的。

第七章认知发展与知识的领会

1. 感知是感觉与知觉的总称,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的认知形式。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过程,也叫“思维的知觉”,它包含有理解、思考的成分,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

2.(简答)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知觉的理解性在学习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

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

3.(选择)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集中反映着大脑的聪慧程度,是智力的核心因素。

4.(多选)人类个体思维的发展历程:1.言语前思维阶段;2.直觉行动思维阶段;3.具体形象思维阶段;4.形式逻辑思维阶段:形式逻辑思维是初中生的典型思维。

5.辩证逻辑思维阶段:辩证逻辑思维是大学生的典型思维。

5.(08简答)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6.(多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多种不同的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的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一)实物直观:实物即实际实物,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二)模像直观:模像直观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而非实际事物本身。所谓模像直观

即通过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像直观。(三)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指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7.(考过论述)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一)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1.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的选用;2.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像直观)的配合;(二)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运用强度律、差异律、组合律等感知规律,可以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实现有效的观察。强度律:作为知识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像或言语)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在传授过程中,教师的言语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效。(单选&判断)组合律: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8. 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类型:1.感性概括;2.理性概括

9.(多选)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一般过程:(一)分析与综合;(选&判)综合有两种形式,联想式综合和创造性综合。在教育中,学生主要运用的是联想式综合,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综合的能力。(二)比较;(三)抽象和概括

10.(07论述)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一)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有利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有利于辨别的信息。(二)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就是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三)科学地进行比较:比较有两种方式: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在科学知识的领会阶段,首先应进行同类事物间的比较,以促进概括,明确概念与规则的内涵;然后再进行异类事物间的比较,以使相似、相近、相关的概念和规则分化出来。(四)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有两种相对对立的教学方法:指导法和发现法。有效地教学应两者结合起来,采用“有指导的发现法”。对于容易的材料,教师可少指导,甚至不指导;对于复杂的材料,则非指导不可,否则学生会茫然不知所措。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旁辅导,但不宜代替学生匆匆作结。简言之,在概括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去归纳和总结。

第八章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

1.(选&判)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2.(多选&判断)识记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是主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保持是第二个环节,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提取和恢复知识经验的过程;再认或回忆是第三个环节,是从头脑中提取和恢复知识经验的过程。

3.记忆的类型:(一)形象记忆、情境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1.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2.情景记忆:情境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空关系中的某个事件的记忆。3.语义记忆:语义记忆是人们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或逻辑记忆。(判断)语义记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逻辑性和抽象性,只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而不受特殊的地点、时间限制,也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容易提取。

4.情绪记忆:情绪记忆是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5.运动记忆:运动记忆也叫动作记忆,是以人们

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多选)(二)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1.瞬时记忆:大约0.25—2秒;短时记忆:大约5秒到2分钟;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单选)①直接记忆,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以听觉编码方式)②工作记忆:指长时记忆中存贮的、正在使用的信息,是将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出来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3.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生,这是一种永久性贮存。

4.(简答)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一)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二)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单&判)大学期间是人生记忆力达到成熟和最旺盛的时期;(三)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5.(多选)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主要方式:(一)视觉编码;(二)语音听觉编码;(三)语义编码;(四)语言中介编码

6.(08论述)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一)材料的数量与性质;(二)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三)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判)对教材意义的理解程度是影响识记效最重要的条件。

7. 知识保持与存贮的组织形式:1.空间组织;2.系列组织;3.联想组织;4.网络组织;5.更替组织

8. 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遗忘的发展史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满,呈负加速型。

9. 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10.(判断)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分散复习,不要等到考前集中算“总账”。

11. 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第九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

1.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把个体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

2.(判)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类知识一般通过记忆获得,也称为记忆性知识。

3.(判)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供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4.(判)程序性知识并不等同于智慧技能,把程序性知识视作智慧技能,易导致知识与技能的混淆。

5.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程序性知识。四种一般性认知策略:①寻找深层意义的策略。②承认局部目标的策略。③灵活探索策略。④将部分综合成整体的策略。

6. 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与规则,它是个体在学习中随经验的增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三种:①计划策略;②监控策略;③调节策略

7. 学习策略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

8.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一)区别于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是

一种动作经验;(二)(10考过)区别于操作技能,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心智技能是一种心智活动方式,区别于操作活动方式:①对象具有观念性;②执行具有内潜性;③结构具有简缩性。(三)区别于习惯行为,心智技能是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心智技能是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习惯不属于技能)

9.(选择)注意策略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在阅读材料中附加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注意策略,并观察其对学习的影响。

10.(选择)编码和组织策略是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11(选择)精细加工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活动,即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记忆术是典型的精细加工技术。做笔记是复杂知识精细加工的例子,包括摘抄、评注、加标题、写节段概括语和结构提纲等活动。

12. 复述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复述策略包括边看书边讲述材料,在阅读时对材料的重点、难点和要点用划线、圈点、加注符号等方式将其突现出来。

13.(简答)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一)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二)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三)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四)在具体的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五)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

14.(多选)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一)原型定向;(二)原型操作(操作室外化的动作);(三)原型内化;心智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反映,任何新的心智技能的形成,在原则上必须经过上述三个基本阶段才能实现。

15.(简答)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判断)心智技能的培养,始于主体所建立起来的原型定向映像。(三)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第十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

1.(多选)问题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成分:①给定;②目标;③障碍

2.(选择)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其基本特点如下。1.问题情境性;2.目的指向性;

3.操作序列性;

4.认知操作性;(多选)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

3.(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模型: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阐明解决问题性质和过程的模式,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尝试错误性质的渐进过程。I(多选)尝试错误有规律的:有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二)苛勒的顿悟模型;(三)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四)瓦拉斯的创造性解决问题模型:四个阶段分别为①准备期;②孕育期;③明朗期;

④验证期

4. 问题解决过程可分为问题表征、选择操作、实施操作和评价当前状态四个阶段。

5.(07年简答)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有关的知识经验;(二)定势与功能固着;(三)问题情境;(四)酝酿效应;(五)原型启发;(六)情绪和动机状态:(判)中等强度的动机和相对平和的心境,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情绪的性质也影响问题解决。

6.(简答)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1.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2.鼓励学生仔细地界定问题;3.教育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4.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5.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6.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7.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给予反馈

7.(选择)创造性指个体产生独特成品的能力或特性。

8.(判)真创造和类创造的区别在于,成品的衡量是依据人类文化的传统或凭借个体的发展。

真创造和类创造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或认知能力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9.(判)创造能力不是少数天才的私物,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

10.(判)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具体而言:①低智商者不可能有高创造性;②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③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低,也可能高;④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11.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把智力区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产品。

12. 发散思维指能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它有三种基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个体创造性水平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13.(判断)发散思维不是一种独立的能力。聚合思维是根据已有信息作出唯一正确的答案的思维方式。单独的发散思维测验不能充分说明人的创造性,凭发散思维测验成绩所揭示的创造性水平,也不是很精确。

14.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即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又离不开创造性的想象。

15.(选择)想象是一种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6.(判断)创造想象比再造想象具有更多的创造成分,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最主动、积极的因素。

第十一章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

1.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我”可以分解为主体我和课题我。自我意识就是主

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

2.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3.(判&选)自尊是自我体验中最重要的方面。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自我调控中最主要

的方面。

4.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5.(选择)从自我观念来看,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三个维度。现实自我

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的我的看法,即对实在的我的认识。投射自我是个体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判)理想自我(将来我是什么样的?)与现实自我也不一定是一致的。

6.(多选)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一)自我中心期;(二)客观化时期;(三)主

观化时期

7.(简答)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一)自我意识的分化;(二)自我意识的矛盾冲

突与自我探究;1.以学习成才为中心的自我探究;2.以社交活动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三)自我意识的统一;(四)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青年中期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矛盾突出的时期,也是趋向统一和转化的关键时期。

8.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大学生自我意识总体上是随年级上升而发展。三年级是自

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

9.(简答)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1.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2.自我评价能

力在增强,但仍有片面性;3.自我概念的变化

10.(论述)大学生如何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自觉实施的教育。它是自我意识的最高级表现,是青年大学生完善自己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一、全面认识自我:(一)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二)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三)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四)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五)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六)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二、积极悦纳自我:(判)是否悦纳自己是能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三、努力完善自我:(一)确立正确理想自我;(二)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第十二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

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判)态度与行为并不是一一

对应的。(判)态度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形成的)

2.(多选)态度的结构:1.态度的认知成分;2.态度的情感成分;被认为是态度的核心成

分;3.态度的行为成分

3.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

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这些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可从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中综合反映出来。

4.品德具有两个基本特征:1.稳定的道德行为;(选&判)道德行为是判断道德品质的客观

依据。2.以道德观念为基础,是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如果没有形成道德观念,即使个体的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也不能称之为(非)道德行为。(行为是判断道德的客观依据)

5.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三点:1.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2.道德情感;

3.(判)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

志。

6.(判)态度和品德的实质是相同的。

7.皮亚杰认为,儿童在6岁以前处于无道德规则阶段;6—10岁期间处于他律道德阶段;

10岁以后的儿童进入自律道德阶段。(判断&选择)在从他律到自律的这一阶段,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8.柯尔伯格的研究: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9.负强化就是消除讨厌的刺激,强化其优良的行为。惩罚是施加讨厌的刺激以消除不良行

为。

10.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一)遵从;(二)认同;(三)内化

11.遵从包含两种情况:从众和服从。从众是指人们在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

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权威意志而作出的行为。这种服从可能是出于自愿,也可能是被迫的。

12.(单&判)遵从态度和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工具性和情境性等特点。

13.(判)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与他人相接近。其实质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出发点是主体企图与榜样一致。认同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14.(04年考过)态度与品德改变的一般过程与条件:(一)醒悟阶段:引起醒悟的方法:

①消除疑惧;②引发其他需要。(二)转变阶段:首先要让品德不良学生暂时避免旧有

的刺激,以免近墨则黑;然后积极地让他们在旧有刺激的条件下得到考验。在考验的同时,向他们提供正误范例,提高其是非感。(三)巩固与稳定阶段:这时要注意:①避免歧视和翻旧账,要加倍关心他们的成长;②促进他们形成完整的自我观念。

第十三章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

1.群体也称团体,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

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2.(判)区别社会助张与社会惰化(群体现象):(一)社会助长: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

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二)社会助长的性质与机制:群体背景起社会促进作用还是社会干扰作用,取决于工作任务性质的复杂程度。(三)社会惰化: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3.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

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4.区别群体中的从众与服从的概念:(一)从众: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

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二)(简答)影响从众的因素:1.群体的一致性;2.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3.个性特征。(三)服从及其意义: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别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为。服从和从众的区别:服从主要是指对命令、群体规范或者权威意志的服从。这种服从可能是出于自愿,也可能是被迫的。从众是对社会舆论、群体的气氛压力的随从,即“随大流”。

5.(选&判)模仿是指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

一种与他人的行为类似的行为。感染是一种情绪过程,它通过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

6.(判)集体规范只有真正被成员内化,才能发挥稳定的约束作用。

7.(简答)集体凝聚力的培养:(一)集体凝聚力;(二)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1.创

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3.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8.根据交往双方的情感卷入水平、自我暴露水平的不同,将人际交往分为定向、情感探索、

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9.(简答)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一)交互性原则;(二)社会交换原则;(三)自我价

值保护原则;(单&判)自尊心的高低是以自我价值感来衡量的;(四)情境控制原则10.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2.主动交

往;3.移情。(二)(简答)如何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1.避免争论;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

第十四章心理健康教育

1.(判)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

2.(判)心理健康包括两层涵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是最基本的条件);其二,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3.(10年考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

5.合理的行为;

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4.(判)心理卫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二是促进和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维护人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最终目的。

5.(简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1.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2.传播心理卫生知识;3.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

6.(09年考过)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1.自豪和自卑的内心冲突;2.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矛盾;3.独立和依赖的矛盾;4.理想和现实的矛盾;5.富于思考与认识偏激的矛盾

7(简答)如何帮助学生调整自己,适应大学的生活模式?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2.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4.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8.(简答)如何指导大学生的学习适应?1.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3.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4.注意用脑卫生;5.注意考试的心理卫生

9.(多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①追求平等;②情感性强;③富于理想

10.(简答)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调适:1.以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知识;2.通过心理卫生课,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宣泄性能量;3.教育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正常的两性交往;4.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11.(简答)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略: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2.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

3.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

4.求职技巧指导

第十六章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

1.(判)测验量表的科学性是有效教学测量的必要前提。

2.测验的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即它能够测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

程度。

3.测验的信度又叫测验的可靠性,指测量的一致性程度。高信度是使测验有效地一个必要

条件。

4.(判)对项目的难度特征进行分析,应考虑测验的目的。项目的难度一般在0.3—0.7之

间为宜。

5.教学测验的类型:(一)根据测验目的划分:1.常模参照测验(智商100就是常模):常

模参照测验以学生团体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就某学生得分的高低来说明其在学生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将学生分类排队。2.标准参照测验(是人为来定的):这是参照规定的作业标准,核对学生的测验得分,评定其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标的程度如何的测验。

2019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新东方在线 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心理学导论约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 实验心理学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心理学导论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心理学考研专硕347参考书目

心理学考研专硕347参考书目 心理学考研专硕(又称应用心理硕士)考研科目是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347心理学专业综合。其中心理学考研专硕347心理学专业综合,都是自主命题,备考前,建议选择好院校,并在院校官网查看具体的考试范围和参考书。对于没有给出考试范围、参考书目以及是全国版大纲的,博仁考研老师依据多年辅导经验,推荐以下参考书目: 一、心理学导论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许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 《临床心理学》王登峰人民教育出版社 五、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 六、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车丽萍、秦启文武汉大学出版社 八、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统计与测量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暨南大学出版社 最后,博仁考研老师再提供一些心理学考研的复习建议,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注重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备考阶段一定要把基础知识打牢,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统计与测量、发展心理学等都是心理学基础学科,而大部分招生院校命题考查的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基础知识。所以,首先要理解课本知识,要理解透彻,然后要记住各种名词解释以及带有明显简答特征的内容,同时要记牢各种实验和计算公式。 2、查找历年真题,熟悉命题范围和特点 由于347心理学专业综合是由各招生院校自主命题,同时,没有规定各科目分值比重,比如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导论)占多少分,发展心理学占多分,这样命题的随机性就比较大,所以,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涉及不多或者指定参书里边没有的不一定不考。但是,考生可以找找报考院校历年考过的真题,真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这个学校的命题范围和特点,同时对照报考院校的考试大纲,也会发现一定的规律性。 3、注意报考院校的重点研究方向。 因为347心理学专业综合由招生院校自主命题,命题老师一般都是这个院系中的学术带头人,所以,试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个学校的学术专业方向,那么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可以查查这个学校的重点研究方向是什么,重点复习与之专业方向研究重点相关的知识,同时多看看与之相关的书籍。 关于心理学考研专硕347参考书和复习指导,就先介绍到这里,有更多考研疑问,欢迎留言咨询~

2019幸福心理学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分)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1.0分)正确答案:C A、生理需要 B、尊重 C、自我实现 D、爱与归属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正确答案:B ?A、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待人待物往往缺乏赞扬 ?B、一个人积极情感体验多,那么他的幸福感一定也高 ?C、中国的80、90后青年对物质幸福的体验更少,因为物质要求太容易满足 ?D、在保罗·萨缪尔森看来,幸福就是效用与欲望的比值 3尼采是()哲学家。(1.0分)正确答案:A ?A、德国B、法国C、美国D、英国 4下列不属于主观幸福感基本特点的是()。(1.0分)正确答案:D ?A、主观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相对性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正确答案:D ?A、幸福需要自我暗示B、幸福可能来自比较 ?C、有目标的生活使人幸福D、幸福可以来自于对别人的依靠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1.0分)正确答案:A ?A、对自己的信念一定要非常执着 ?B、好的想法要用,但它仍然是个故事 ?C、对幸福的迷思源于文化的偏见和性别的差异

?D、关注确实在发生的事情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1.0分)正确答案:C ?A、某些电影由于满足了人们的希望感而受到欢迎 ?B、人们开心的时候,生理也会有变化 ?C、行为取样来测量一个人是否幸福,只需要一个取样即可 ?D、在幸福的指标中,中国人比较看重外界评价 8丹尼尔·吉尔伯特研究发现,人类对未来情绪的预知能力()。正确答案:B ?A、非常强大B、非常有限C、不存在D、比较强大 9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低层次的需求是()。(1.0分)正确答案:B ?A、安全需求B、生理需求C、尊重需要D、爱和归属需要 10以下属于培养乐观心态的方法是()。(1.0分)正确答案:C ?A、积极幻想B、想象现在自己是最好的C、写出大小目标D、及时倾述 11西方幸福观里关注理性思考的是()。(1.0分)正确答案:B ?A、快乐论B、现实论C、宗教论D、经验论 12在北美的研究表明,有宗教信仰的人比无信仰的更幸福,原因不包括()。(1.0分)正确答案:B ?A、宗教信仰让人发现生活的意义 ?B、宗教仪式会带人进入一种神秘超越的状态 ?C、定期参加宗教活动能让人获得社会支持

北师大心理学考研大纲及参考教材

北师大心理学院2015年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 一、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5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由各招生单位根据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指导性考试大纲自行命制,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300分。 考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相关心理学概念、实验与实践结合的深入论述。 四、考试内容 考试分为《心理学导论》、《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五部分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学心理学 5.精神分析 6.人本主义心理学 7.认知心理学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神经元 2.突触 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 (三)脑机能学说 1.定位说 2.整体说 3.机能系统说 4.机能模块说 三、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种类 3.意识的功能 4.睡眠与梦 (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功能 3.注意的种类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初等教育专业) 教育科学学院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指导思想 基础心理学是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专科生较好学完基础心理学课程后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二、命题的原则 (1) 重点考察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心理现象的实质,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等内容。 (2) 考试命题应该覆盖指定教材的各章内容,既全面考核,又要突出重点。 (3) 试卷含有认知能力各个层次的题目,并着重考核应用能力。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体是:识记占20%,理解占40%,应用占40%。 (4)试卷难易适度。 题目难易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即:易、较易、较难、难。 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体是:易占20%,较易占25%,较难占40%,难占15%。 试题认知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概念,在各个认知能力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在命题中是二者兼顾,统筹安排。 (5) 各个试题彼此独立,某试题不会替其他试题作答或成为暗示其它试题答案的线索。 三、考试对象: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 四、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20分钟 (三)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12% 填空约10% 选择题约15% 判断说明题约12% 简答题约25% 论述题和实例分析题约26%

五、考试参考用书:梁宁建主编:基础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第二部分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考核知识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的主要研究方法。 3、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主要理论派别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二、考核要求 1、识记:心理过程、个性、主要理论派别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2、理解掌握: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方法。 3、综合应用:分析说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一、考核知识点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基本的活动方式、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及其规律。 2、内分泌系统在调节人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作用。 二、考核要求 1、识记:神经系统的构成和作用,神经元的结构和作用,神经兴奋方式,反射、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信号系统、消退抑制、分化抑制。 2、理解掌握:大脑皮层的结构及功能 3、综合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一、考核知识点 1、意识、自我意识和注意这三个概念及其特点。

学校心理学大纲

[06058] 学校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二年一月 指定用书:《学校心理学》,林崇德、辛涛、邹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参考书:1.邓明昱、郭念峰:《咨询心理学》,中国科技出版社,1992 2.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刘翔平:《学校心理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 Ⅰ.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学校心理学》是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的考试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检验考生对学校心理学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及应用能力。 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青少年学生的具体表现。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学校心理学是顺应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设置的。本课程强调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注重对考生在基本理论、方法和能力上的培养。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掌握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技术,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常见问题,了解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以及行为矫正和训练的方法。 Ⅱ.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应理解学校心理学的实质,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了解学校心理学的缘起以及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理解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难点是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性质 (二)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 (一)社会问题 (二)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 (三)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 (四)危机期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二)学校心理学在学校里所扮演的角色 第四节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一)普通心理学是学校心理学的基础

北京林业大学727心理学考试大纲

北京林业大学727心理学考试大纲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设有心理学学硕,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考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心理学基础综合,其中727心理学基础综合由院校自主命题,院校给出了大纲和参考书,这为同学复习提供了方向,备考同学可以根据大纲和参考书进行复习,博仁教育老师为大家整理出727考试大纲便于同学了解。 I考查目标 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学科知识三方面的内容。心理学基础知识考查普通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心理学研究方法考查心理统计与测量、实验心理学的知识和能力;心理学学科知识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心理学等学科课程知识的了解与运用。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1.心理学基础知识 包括心理学导论内容,总分约100分,其中普通心理学部分约80分,变态心理学部分约20分。 2.心理学研究方法 包括心理统计与测量、实验心理学内容,总分约100分,其中心理统计与测量约60分,实验心理学约40分。 3.心理学学科知识 包括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心理学三部分内容,总分约100分,每部分约30-40分。 四、试卷题型 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综合题。 III考查范围 心理学导论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心理学 5.精神分析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神经元 2.突触 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 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 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 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 (三)脑机能学说 1.定位说 2.整体说 3.机能系统说

应用心理学考研大纲分享

2017年347应用心理学考研大纲分享 千呼万唤的2016年347心理学专硕考试大纲在今天终于发布了,勤思老师第一时间为广大考生们详细解读大纲变化,点拨复习要领。 特别说明:应用心理硕士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又称为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2011年大纲发布以来,至今教育部没有发布过新的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所以,考生们在备考的过程中依然以2011年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版本为准。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目前部分院校有自己的考试大纲和参考书,所以,考生们在备考的同时一定要先选择好学校,参考招生专业目录,确定好报考学校是否有自己制定的参考书目。关于报考院校、参考书、报录比等考生疑惑,勤思347应用心理硕士的专业课程老师已经录制的专业的解析课程,欢迎广大考生们免费索取。 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1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Ⅱ、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Ⅲ、考试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主要流派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 1. 变量与控制 2. 实验的信度和效度 3. 反应时法 4. 心理物理学方法 (二)观察法 (三)个案法 (四)心理测量

1.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 心理测验的信效度 3. 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4. 人格测验 5. 智力测验 6. 常用临床心理测验 7. 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五)心理统计 1. 描述统计 2. 推论统计 (六)研究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第三节感觉 (一)感觉的含义 (二)颜色视觉 (三)声音的心理维度

幸福心理学答案

幸福心理学答案 幸福与心理学(一) 1【单选题】下列对丹尼尔·卡尼曼说法错误的是()。 A、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B、1961年获得经济学博士 C、是心理学家 D、主要研究人的非理性行为 我的答案:B 2【多选题】“幸福热”在组织层面上的表现为()。 A、幸福组织 B、幸福企业 C、幸福热成为越来越响亮的口号 D、企业幸福感 我的答案:ABD 3【判断题】美国对主流经济学提出批判的背景是GDP增长了几倍但是民众幸福感并没有同步增长。() 我的答案:√ 4【判断题】“幸福热”的时代表现在地方层面、媒体层面和学术层面。() 我的答案:√ 5【判断题】赛利格曼曾在哈佛开设了幸福公开课,使得这门课程被广泛关注。() 我的答案:× 幸福与心理学(二) 1【单选题】关于幸福感与物质水平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水平越高,人们越幸福 B、物质水平的提高不一定能带来幸福 C、物质水平越低,幸福感越高 D、物质水平和幸福感无明显关系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下列关于相对剥夺感说法错误的是()。 A、会与参照全体进行比较 B、会产生消极情绪 C、觉得一切环境都在欺负自己 D、当人们将自己处境和某种标准进行比较时发现自己处在劣势,会产生剥夺感 我的答案:C 3【多选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十大疾病中,精神抑郁症排(),预计到2020年将跃升世界()。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四位

我的答案:AD 4【多选题】选择自由就意味着()。 A、承担责任 B、独立面对困难 C、更具有幸福感 D、学会解决问题 我的答案:ABD 5【判断题】有选择困难的人他们怕选择错误后所要承担的后果。() 我的答案:√ 幸福与心理学(三) 1【单选题】做梦大概需要花费的时间是()。 A、几个小时 B、若干秒 C、若干分钟 D、一两分钟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下列属于菲利普·津巴多撰写的书籍是()。 A、《行为主义心理学》 B、《心理学与生活》 C、《犯罪行为心理学》 D、《梦的解析》 我的答案:B 3【单选题】社会学集化现象认为,当做一个决定的时候,全组的决定与个人决定相比较()。 A、更保守 B、更冒险 C、既不冒险也不保守 D、二者没有关联 我的答案:B 4【多选题】每个人认知过程是不一样的,情绪过程也不一样,所产生的行为也不一样,这与个人()有关。 A、个性特征 B、个性倾向性 C、行为反应 D、自我意识 我的答案:ABD 5【判断题】人们大概每隔几夜就要做一次梦。() 我的答案:× 6【判断题】从大样本的数据看,异常聪明的人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比其他人更健康。() 我的答案:√ 幸福与心理学(四) 1【多选题】属于与人一般的交往的是()。

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doc

0矗絆範乂孳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综合》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347) 学院名称(盖章):心理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2012年8月15日

《心理学专业综合》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347) —、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2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FI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而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主要流派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实验法 1.变量与控制 2. 3.实验的信度和效度反应时法 4.心理物理学方法 (二)观察法 (三 ) 个案法 (四) 1.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 3.心理测验的信效度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4.人格测验

5.智力测验 6.常用临床心理测验 7.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 (五)心理统计 1.描述统计 2.推论统计 (六)研究屮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第三节感觉 (一)感觉的含义 (二)颜色视觉 (三)声音的心理维度 第四节知觉 (-)知觉的含义和特性 (-)知觉组织 1.知觉组织原则 2.形状知觉 3.深度知觉 4.运动知觉 (三)错觉 第五节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功能 3.睡眠与梦 (二)注意过程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特征 3.选择性注意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选用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一书。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 III.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三、考核要求 (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二、本章重点:1.意识的概念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三、考核要求 (一)意识的性质识记:意识、无意识 (二)催眠现象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了解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了解社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 二、本章重点: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考核要求 (一)感觉概述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阈限 (二)视觉系统了解: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 (三)听觉系统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 (四)知觉——感觉的整合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领会:知觉的机制 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

幸福心理学课后作业与答案(20190522012250)

幸福与心理学(一)已完成成绩: 80.0 分 1 【单选题】下列对丹尼尔·卡尼曼说法错误的是()。 A、 2002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B、 1961 年获得经济学博士 C、是心理学家 D、主要研究人的非理性行为 我的答案: B 得分: 20.0 分 2 【多选题】“幸福热”在组织层面上的表现为()。 A、幸福组织 B、幸福企业 C、幸福热成为越来越响亮的口号 D、企业幸福感 我的答案: ABD 得分:20.0 分 3 【判断题】“幸福热”的时代表现在地方层面、媒体层面和学术层面。() 我的答案:得分: 0.0 分 4 【判断题】美国对主流经济学提出批判的背景是GDP 增长了几倍但是民众幸福感并没有同 步增长。 () 我的答案:√得分:20.0 分 5 【判断题】赛利格曼曾在哈佛开设了幸福公开课,使得这门课程被广泛关注。() 我的答案:×得分: 20.0 分 幸福与心理学(二)已完成成绩: 80.0 分

1 【单选题】下列关于相对剥夺感说法错误的是()。 A、会与参照全体进行比较 B、会产生消极情绪 C、觉得一切环境都在欺负自己 D、当人们将自己处境和某种标准进行比较时发现自己处在劣势,会产生剥夺感 我的答案: C 得分: 20.0 分 2 【单选题】关于幸福感与物质水平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水平越高 ,人们越幸福 B、物质水平的提高不一定能带来幸福 C、物质水平越低 ,幸福感越高 D、物质水平和幸福感无明显关系 我的答案: D 得分: 0.0 分 3 【多选题】选择自由就意味着()。 A、承担责任 B、独立面对困难 C、更具有幸福感 D、学会解决问题 我的答案: ABD 得分:20.0 分 4 【多选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世界十大疾病中,精神抑郁症排(),预计到 2020 年将跃升 世界 ()。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四位 D、第五位 我的答案: BD 得分:20.0 分 5

心理学基础课程大纲

心理学基础课程大纲 Ⅰ. 课程性质 心理学基础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培养未来教师师范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可为教育学、各科教学法等课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Ⅱ.教学目的及要求 课程的总目标是:使高师生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把握未来工作对象的的心理发展规律,并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存在于教学、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以便适应21世纪中学教师素质与教育改革的要求。 Ⅲ. 学时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54学时。 Ⅳ.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本章主要内容: 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2. 如何研究心理学 3.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一、教学目的 1.知识掌握:使学生理解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了解心理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其本质,掌握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及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2.了解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和动机。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 2.本章难点: (1)心理学的研究类型(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3)心理的本质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讲授法 3. 问题讨论 四、教学时数6学时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本章主要内容 1. 心理的起源

2. 心理的实质 3. 神经元与神经系统 ?脑功能学说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内分泌腺和神经一体液调节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脑的进化过程、脑功能的各种学说、了解神经元、神经系统、内分泌和神经体液调节。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大脑的机能区(2)脑功能的各种学说(3)心理的实质 2.本章难点 (1)大脑的机能区(2)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讲授法 3. 问题讨论 4.习题辨析 四、教学时数:6学时 第三章感觉 ·本章主要内容 1. 感觉的一般概念 2. 视觉 3. 听觉 4. 其他感觉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感觉的一般概念、规律,掌握视觉、听觉相关知识及了解其他感觉;运用感觉的规律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感觉的概念、规律(2)色觉理论、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2.本章难点: (1)色觉理论(2)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3)感觉现象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幸福心理学答案

幸福心理学答案 首页进度资料通知考试讨论答疑 幸福心理学费俊峰课程评价 返回 《幸福心理学》期末考试(20) 姓名:王富菊班级:默认班级成绩:88.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追求目标的同时,()才是带来幸福的要素。(1.0分)1.0 分 A、 制定计划 B、 去倾诉 C、 去行动 D、 去遐想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在国外对幸福感的研究中,实证性研究阶段是()。(1.0分)1.0 分A、

20世纪50年代以前 B、 20世纪50-80年代 C、 20世纪80-9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至今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按照幸福心理学角度,人们在择业时应选择与()一致的工作,比较容易获得幸福感。(1.0分)1.0 分 A、 个人的专业 B、 个人的性格特征 C、 个人的能力 D、 社会主流价值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4一般而言,有目标的人与没目标的人相比,成功率()。(1.0分)1.0 分 A、 无法确定 B、 一样 C、

D、 更高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 好的天气会带来积极的情绪 B、 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有中等程度的相关 C、 对监狱里的服刑人员来说,学习一项技能是非常重要的D、 学历越高,对就业的帮助越大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6内在自我的两个部分是()。(1.0分)0.0 分 A、 接纳自我和拒绝自我 B、 思考自我和接纳自我 C、 思考自我和观察自我 D、 拒绝自我和观察自我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A 7关于柏拉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完全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自身的(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 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P6)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P9-12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幸福心理学

有时候我们不能很好的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坐在那里想要看书,却怎么也看不进去。脑子里充斥着各种念头,让你的内心不能平静。于是,你可能打开一本书,没有看上几页,又匆匆合上了。 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可以拿着一本小说一口气读完的畅快淋漓?你是否记得小时候可以旁若无人的在那里玩着自己的玩具?那个时候我们很单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长大了,我们的头脑承载了太多的信息量:求学,找工作,买房子,结婚等等–这每一件事都包含了无数的信息量要求我们掌握。于是,焦虑来了,烦恼来了,我们的内心变得不再平静。 现在,我正在过着一种简化的生活,利用简化的力量管理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内心始终保持在一种完全平静的状态。今天小方就说说如何使自己的内心处于一个平静的状态,排除外界的干扰,专心致志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享受这种乐趣。 一、停止抱怨这个世界。 我们的周围有太多人抱怨这个世界了。几乎每天都能接到来自各色各样的人的抱怨。妈妈抱怨家务活太多,她根本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朋友抱怨学校食堂的饭菜太难吃了。打篮球的时候,还有人抱怨篮球没气。如果你做一个统计,一天下来有多少人在抱怨,我想这个数字会让你吃惊的。 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多好啊,为什么要去抱怨呢?我充满烦恼的今天不正是昨天殒身之人所祈求的明天么?我们应该充满感激的看待这个世界啊。感谢这些苦难,让我还能体会到人间的痛楚。 有的时候,事情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看问题的人所处的境界不同罢了。 也许你的生活很贫困,也许你没有朋友,也许你没有工作,也许你没有家人,所以你急切地希望减轻自己身上沉重的负担。然而,命运有时不是那么顺畅,总会有一两件事情让你陷入抱怨的深渊中。感叹自己的命运不好,会抱怨自己的出身,父母,上司…… 停止你的抱怨吧,让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你埋怨的这些事物,并不是导致你现在处境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你自己的心态。而这些处境永远都不会改变,除非你愿意改变自己的心态。 当我抱怨自己弹跳能力不好的时候,我在大街上面见到了没有腿的人。 当我抱怨这盘菜里有个苍蝇的时候,我在路边与拾荒者擦身而过。

心理学考研考试大纲Word版

心理学考研考试大纲 心理学考研 2009-09-19 17:03 阅读26 评论0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 普通心理学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认知过程 2.情绪、情感和意志3.能力与人格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2.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三)心理学的发展简史1.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近代哲学的影响;生理学的影响。2.主要的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学派;机能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垮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认知学派。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神经系统的构成1.神经元2.突触3.神经系统4.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二)脑的结构与功能1.脑的结构2.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3.大脑两半球的单侧化优势(三)脑功能学说 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三、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编码3.感觉的测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费希纳对数定律;史蒂文斯幂定律。(二)视觉1.视觉刺激2.视觉的生理机制3.视觉的基本现象:色觉;视觉对比;马赫带;视觉适应;后像;闪光融合。(三)听觉1.听觉刺2.听觉的生理机制3.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1.皮肤感觉2.嗅觉和味觉3.动觉4.平衡觉5.内脏感觉四、知觉(—)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二)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和距离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五、意识和注意(—)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功能3.无意识现象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种类与特征3.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认知理论 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认知理论: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认知资源理论;双加工理论。(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分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编码六、记忆(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提取4.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遗忘的含义;遗忘的进程;遗忘的原因。(五)内隐记忆1.内隐记忆的含义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4.思维的种类5.思维的过程(二)概念 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结构4.概念的形成(三)推理1.三段论推理2.条件推理(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与基本过程2.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式;启发式。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成分3.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和想1.表象:表象的含义;表象的特征;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2.想象:想象的含

社会心理学考试大纲

社会心理学考试重点(YAL) 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名词解释)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互动过程、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社会心理学的代表性的观点(填空) 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兰德(1976)提出了社会心理学形成发展的“三阶段理论”,分为哲学思辨、经验的描述和实验的分析阶段。 2)我国社会心理学相应于三大阶段提出了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分为:①孕育时期、形成时期和确立时期的观点;②育时期、形成时期、确立时期和扩展时期。 3、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性质(简答) (一)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 (二)无关变量不易控制 (三)期待效应 (四)测量工具的误差不易控制 4、社会心理学常用研究方法(可能为论述) (一)观察法 观察法(obervational method)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通过一定组织方式进行直接而系统的观察,由此收集人类社会行为的资料,进而分析和判断变量关系的方法。观察法常常伴随着细致而准确的测量,如运用录音、录像、摄像头监控等方法。 1)优点: A、了解有深度、细腻,能及时发现变化 B、外显行为的观察,能避免被试不善表达而造成的误差长时间生活在被试中,能克服被试人为的紧张情绪 2)缺点: A、要等待现象自发出现,不能主动引起,花费时间精力 B、不易全面把握各种因素 (二)档案法 档案法为档案分析法的简称。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搜集各种现存的发表和虽未发表但是通过系统方法记载(如论文、地方志)的知识载体,通过对文献的研 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借以揭示特定社会行为及心理现象与某些社会条件之间的依存关系。 1)优点: 不引人注目、觉察,排除了特殊反应。 研究一段时间内的一种社会心理趋势、特点。 2)缺点: 不易得到档案,也易受档案编著者等因素的限制。 量大、耗时。 有赖于分析者的抽样方法及概括与分析能力

北师大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word版本

北师大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五个要素: (1)学生。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2)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起关键因素。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 (3)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2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作用。具体体现为: (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学生问题 (2)为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 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2、1924年我国的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教育 §1 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 化。学生心理变化有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 新的知识时,那些促进或者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特点。 3、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的一个短暂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 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到5岁时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2 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1、皮亚杰将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 算阶段(守恒的出现,即认识到客体外形发生变化,特有属性不变)、形式运算阶段(命题之间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 2、最近发展区由前苏联的维果茨基提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现有的和将要达到 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水平之间的差异,即两个邻近发展区间的过度状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