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型臂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治疗效果对比

C型臂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治疗效果对比

C型臂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治疗效果对比
C型臂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治疗效果对比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摘要】目的报道在基层医院开展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适合基层医院运用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结果2008年5月~2011年3月,我院在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中,选择其中52例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3~8个月,骨折正常愈合,肩关节功能正常。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创伤小,无切口疤痕形成,内固定拆除简便。 【关键词】锁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 2008年5月~2011年3月,我院在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中,选择其中52例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组52例,男14例,女38例,年龄10~50岁。骨折部位:锁骨外1/3段18例,中1/3段27例,内1/3段7例。横形骨折32例,斜形骨折20例,粉碎性骨折0例。 1.2 方法:臂丛加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平卧,伤侧肩后垫薄枕。常规术野皮肤消毒、铺巾。用一把巾钳经皮扣住锁骨骨折外侧端向外上方稍提拉,选择一略大于髓腔的克氏针经皮将穿入锁骨外侧端髓腔内,自锁骨肩峰端穿出皮外,将克氏针尾剪成斜口,针尾退至与骨折端平齐。用另一把巾钳经皮扣住锁骨骨折内侧端,将骨折复位,克 氏针反向穿入锁骨内侧段髓腔内并稍出皮质外。交替提拉内外侧骨折端,确定克氏针在髓腔内,固定牢靠,再行 C 形臂透视,观察复位满意后,将肩峰端克氏针末端预弯,埋入皮下,贴附于锁骨肩峰端。三角巾悬吊患侧上肢4周,6~12周后复查,拔除克氏针。 2 结果 术中未发生胸膜、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术后随访3~8个月,术后无感染,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未发生克氏针断裂, 6~8周后拔除克氏针,所有患者上肢功能恢复良好。 3 讨论 锁骨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损伤之一,大部份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非手术疗法多采用8字形绷带或石膏固定,体位不适,固定时间长(6~8周)[1],病人多不易接受。而切开复位治疗多采用钢板或克氏针内固定,有切口疤痕,需剥离骨膜,可造成骨折不愈合,切开复位治疗的骨折愈合率为

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

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6-09-23T10:59:54.82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6期作者:洪潇 [导读] 对于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而言,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是其最佳的治疗方法。 贵州省骨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7 【摘要】目的探究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我院89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5例,给予观察组患儿实施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给予对照组患儿实施石膏外固定或患臂悬吊牵引复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优良率。结果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7.73%,80.00%,组间差异明显(x2=7.01,P<0.05),并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而言,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是其最佳的治疗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患儿的治疗优良率,加快了其康复的速度。 【关键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皮交叉克氏针;治疗效果 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肘部骨折,该疾病多发于5~8岁的儿童,且其还会使患儿产生肘内翻、筋膜间隙综合征、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1-2]。为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能够早日恢复健康,并为今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我院对部分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实施了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89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5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为1~10岁,平均为(7.22±2.36)岁;对照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为2~12岁,平均为(7.78±2.96)岁;两组患儿均确诊为闭合损伤肱骨髁上骨折,且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其他疾病。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儿实施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给予对照组患儿实施石膏外固定或患臂悬吊牵引复位治疗,在此主要介绍观察组的手术方法。 帮助患儿采取仰卧位,外展其患肢并放置于C型臂球管的上方,准备进行闭合复位手术。若患儿为屈曲型骨折,则行屈肘位牵引,然后将其侧方移位进行纠正,用拇指将骨折远端向后推挤,再将骨折近端用双手握住,此时助手将患儿肘关节伸直;若患儿为伸直型骨折,则应将其患肢上臂握住,助手将其前臂保持在中立位置,并将肘关节保持处于持续牵引位的状态,然后将牵引力逐渐增加,并将侧方移位进行纠正,术后将患儿骨折近端用双手交叉握住,并在其肘后骨折远端处放置拇指,将骨折远端向前推进的同时让助手用力屈肘。 进行铺巾消毒,上止血带于患儿上臂;在触及至患儿肱骨内髁时,应作一1cm切口于其前方,并将尺神经进行显露并注意保护;将克氏针从内髁至外髁进行钻入,并使用0.062英寸的克氏针进行电钻进针,穿过骨折线与对侧皮质约1~2mm处,并注意将尺神经进行保护与将骨折线避开克氏针交叉点;固定完毕后,采用C型臂的透视功能将固定、复位位置进行确认,若患儿肘关节的屈伸活动良好,且屈肘角度为70°,则使用石膏托进行固定;在术后7天进行复查,28天后将克氏针取出,并开始对患儿进行功能锻炼指导。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其治疗优良率。本研究的疗效分为优、良、差三个级别,若患儿治疗后骨折部位已愈合,且肘关节功能显示正常,视为优;治疗后经检查,若患儿骨折部位显示基本愈合,其肘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改善,视为良;若患儿在治疗后均未达到以上标准,视为差[3]。(优+良)/总例数×100%=优良率。 2 结果 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7.73%,80.00%,组间差异明显(x2=7.01,P<0.05),并具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 讨论 由于5~8岁儿童的肘关节韧带处于最为松弛的状态,因此极其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4]。肱骨髁上骨折发生率较高,且病情较为严重,患儿应早日进行治疗才有可能尽早地恢复健康。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手术。该手术具有创伤小、稳定性高、易操作等优点,不仅能够将患者在进行石膏固定时产生再移位的现象进行避免,而且能够减轻与减少患儿痛苦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5-6]。因此,我院对部分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实施了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7.73%,80.00%,组间差异明显(x2=7.01,P<0.05),并具统计学意义。可见,对于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而言,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是其最佳的治疗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患儿的治疗优良率,加快了其康复的速度。 参考文献: [1]王相如,衣英豪,曹克奎等.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11):84-85. [2]卢强.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4,07(07):14+17. [3]韩花强.闭合复位经皮克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06):99-100. [4]王洪波,邹康.用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5):188-189.

髓内针内固定术

髓内针内固定术 髓内针内固定多用于长管骨(如股、肱、尺、胫、桡骨等)骨干骨折。其优点是:髓内针本身比较坚实牢靠,术后可以少用或不用外固定,有利于伤肢的早期活动锻炼;皮肤切口较小,骨膜剥离范围有限,损伤较小;髓内针长而有不同形状棱角,嵌入髓腔,可以达到牢靠的内固定,能够避免旋转、侧移及成角移位的发生。其缺点是:需有一定设备,操作较为复杂。 用髓内针固定长管骨的骨折,犹如用一根轴穿过两节竹管。如果髓内针的外径等于长度骨的内径,这样固定作用就好,可以稳定地保持对位、对线。在长管骨的最狭窄段(如尺骨、桡骨中段、股骨、肱骨和胫骨的上、中1/3交界处)发生骨折,相应宽度的髓内针可直接紧密地嵌在髓腔周围的皮质骨内层上,使针的横断面能起到良好的弹性固定作用,针的两端又能固定于松质骨中或进针处的皮质骨上,防止各种移位,是较理想的内固定。当骨折发生在长管骨的非狭窄段,虽不能依靠髓内针直接的弹性固定作用,却可依靠上、中、下三点固定作用而达到骨折的稳定[图1 髓内针的内固定作用]。 髓内针的种类有梅花形、V形、菱形、三角形及圆形等。股、肱、尺骨用直髓内针,胫、桡骨须用弯髓内针[图2 髓内针种类]。梅花形与V形髓内针的优点是破坏髓腔少,插入过程髓内压力增加不多,脂肪栓塞的并发症很少;同时,这两种针的横断面弹性固定作用强,可紧紧嵌在髓腔内,有效地阻止骨折部发生旋转,因而临床上比较常用,尤以梅花形更常用。圆形针仅用于短小的管状骨,如掌骨、跖骨等。实心的髓内钉由于破坏骨髓严重,现已弃用。 [适应症] 1.长骨中段以上,特别是在上、中1/3交界处(桡骨为中段以下)的横折或短斜折,骨折处有小片粉碎折、蝶形折者也可应用,但需加绕钢丝固定; 2.长骨一骨多处骨折,或合并全身多发性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有困难,骨折部位适合于髓内针固定者; 3.部位适合的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需切开复位者; 4.部位适合的病理性骨折。

髓内针内固定手术

髓内针内固定手术 髓内针内固定多用于长管骨(如股、肱、尺、胫、桡骨等)骨干骨折。其优点是:髓内针本身比较坚实牢靠,术后可以少用或不用外固定,有利于伤肢的早期活动锻炼;皮肤切口较小,骨膜剥离范围有限,损伤较小;髓内针长而有不同形状棱角,嵌入髓腔,可以达到牢靠的内固定,能够避免旋转、侧移及成角移位的发生。其缺点是:需有一定设备,操作较为复杂。 用髓内针固定长管骨的骨折,犹如用一根轴穿过两节竹管。如果髓内针的外径等于长度骨的内径,这样固定作用就好,可以稳定地保持对位、对线。在长管骨的最狭窄段(如尺骨、桡骨中段、股骨、肱骨和胫骨的上、中1/3交界处)发生骨折,相应宽度的髓内针可直接紧密地嵌在髓腔周围的皮质骨内层上,使针的横断面能起到良好的弹性固定作用,针的两端又能固定于松质骨中或进针处的皮质骨上,防止各种移位,是较理想的内固定。当骨折发生在长管骨的非狭窄段,虽不能依靠髓内针直接的弹性固定作用,却可依靠上、中、下三点固定作用而达到骨折的稳定[图1]。 图1 髓内针的内固定作用 髓内针的种类有梅花形、V形、菱形、三角形及圆形等。股、肱、尺骨用直髓内针,胫、桡骨须用弯髓内针[图2]。梅花形与V形髓内针的优点是破坏髓腔少,插入过程髓内压力增加不多,脂肪栓塞的并发症很少;同时,这两种针的横断面弹性固定作用强,可紧紧嵌在髓腔内,有效地阻止骨折部发生旋转,因而临床上比较常用,尤以梅花形更常用。圆形针仅用于短小的管状骨,如掌骨、跖骨等。实心的髓内钉由于破坏骨髓严重,现已弃用。

图2 髓内针种类 [适应证] 1.长骨中段以上,特别是在上、中1/3交界处(桡骨为中段以下)的横折或短斜折,骨折处有小片粉碎折、蝶形折者也可应用,但需加绕钢丝固定; 2.长骨一骨多处骨折,或合并全身多发性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有困难,骨折部位适合于髓内针固定者; 3.部位适合的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需切开复位者; 4.部位适合的病理性骨折。 [禁忌证] 1.小儿长骨骨折,虽合手上述适应证,也不宜应用,以免损伤骨骺; 2.老年病人骨质疏松,皮质薄,髓腔大,股骨髓腔直径可达15毫米(青年最窄的仅6~7毫米),股骨前外方弯度增大,髓内针固定不牢靠,并发症多,须慎用。 3.严重污染的开放性骨折不宜用髓内针固定,一旦感染,将难以控制,可待软组织愈合后再考虑施行。 1.髓内针的选择:必须选择粗细、长短合适的髓内针,才能发挥充分的固定作用。髓内针的长度可按健侧骨测量的长度,适当减短4~6cm,宽度则可比X线显示的髓腔最窄处的直径小1mm(股骨小2mm)左右。比较正确的办法是将已知宽度的髓内针,固定在伤骨或健侧骨同一平面,一起摄片对比测量。但这些方法只供粗略估计,仍宜多准备几号髓内针,供术中选用[表1。术中可直接将髓内针插入髓腔狭窄部试验,但遇有阻力不可免强插入,以免造成骨质劈裂或拔出困难。一般应选择与该段直径一径或稍宽一点的髓内针,以达到最大的横断面弹性固定作用。

手术-Lisfranc损伤复位内固定术教学提纲

手术-L i s f r a n c损伤复位内固定术

1.1、一般考虑General considerations ORIF is preferred to 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fixation. Screw fixation is preferred to K-wire fixation. 内固定最好选择闭合复位经皮固定,螺钉固定效果好于克氏针固定 1.2、解剖及功能机制 The Lisfranc / tarsometatarsal (TMT) articulation is very strong. The base of the second metatarsal is held in place by the plantar TMT ligaments. The significance is that motion at the base of the second metatarsal is restricted. This leads to fractures at the base of the second metatarsal. Unlike other areas with their “essential” joints, the midfoot area joints are not “essential” and therefore motion can be sacrificed to obtain stability and function. The 1, 2 and 3 TMT joints can in fact be fused for acute purely ligamentous injuries. The 4 and 5 TMT joints should be stabilized with K-wires as some retained motion in this area is helpful for better function, because normally there is motion between the 4th and 5th metatarsal and the cuboid. As a result, when treating fractures in the Lisfranc / midfoot area, joint surface reconstruction may not be as critical as in other joints. Lisfranc关节非常强壮,第2跖骨基底靠跖跗关节韧带加强。其意义是第2跖骨基底被限制在此,这导致了它骨折的风险。不像其他部位的关节必须保留,中足关节活动可以牺牲以便获得稳定和功能。第1、2,3跖跗关节可以融合以治疗纯粹急性韧带损伤;第4和第5跖跗关节应该通过克氏针保持稳定,保留其活动对于整体功能有帮助的,因为在第4和第5跖骨和骰骨间有轻微活动。因此在治疗 Lisfranc损伤或中足其它损伤,关节面重建不是那么重要了。

髓内针内固定手术

髓针固定手术 髓针固定多用于长管骨(如股、肱、尺、胫、桡骨等)骨干骨折。其优点是:髓针本身比较坚实牢靠,术后可以少用或不用外固定,有利于伤肢的早期活动锻炼;皮肤切口较小,骨膜剥离围有限,损伤较小;髓针长而有不同形状棱角,嵌入髓腔,可以达到牢靠的固定,能够避免旋转、侧移及成角移位的发生。其缺点是:需有一定设备,操作较为复杂。 用髓针固定长管骨的骨折,犹如用一根轴穿过两节竹管。如果髓针的外径等于长度骨的径,这样固定作用就好,可以稳定地保持对位、对线。在长管骨的最狭窄段(如尺骨、桡骨中段、股骨、肱骨和胫骨的上、中1/3交界处)发生骨折,相应宽度的髓针可直接紧密地嵌在髓腔周围的皮质骨层上,使针的横断面能起到良好的弹性固定作用,针的两端又能固定于松质骨中或进针处的皮质骨上,防止各种移位,是较理想的固定。当骨折发生在长管骨的非狭窄段,虽不能依靠髓针直接的弹性固定作用,却可依靠上、中、下三点固定作用而达到骨折的稳定[图1]。 图1 髓针的固定作用 髓针的种类有梅花形、V形、菱形、三角形及圆形等。股、肱、尺骨用直髓针,胫、桡骨须用弯髓针[图2]。梅花形与V形髓针的优点是破坏髓腔少,插入过程髓压力增加不多,脂肪栓塞的并发症很少;同时,这两种针的横断面弹性固定作用强,可紧紧嵌在髓腔,有效地阻止骨折部发生旋转,因而临床上比较常用,尤以梅花形更常用。圆形针仅用于短小的管状骨,如掌骨、跖骨等。实心的髓钉由于破坏骨髓严重,现已弃用。

图2 髓针种类 [适应证] 1.长骨中段以上,特别是在上、中1/3交界处(桡骨为中段以下)的横折或短斜折,骨折处有小片粉碎折、蝶形折者也可应用,但需加绕钢丝固定; 2.长骨一骨多处骨折,或合并全身多发性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有困难,骨折部位适合于髓针固定者; 3.部位适合的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需切开复位者; 4.部位适合的病理性骨折。 [禁忌证] 1.小儿长骨骨折,虽合手上述适应证,也不宜应用,以免损伤骨骺; 2.老年病人骨质疏松,皮质薄,髓腔大,股骨髓腔直径可达15毫米(青年最窄的仅6~7毫米),股骨前外方弯度增大,髓针固定不牢靠,并发症多,须慎用。 3.严重污染的开放性骨折不宜用髓针固定,一旦感染,将难以控制,可待软组织愈合后再考虑施行。 1.髓针的选择:必须选择粗细、长短合适的髓针,才能发挥充分的固定作用。髓针的长度可按健侧骨测量的长度,适当减短4~6cm,宽度则可比X线显示的髓腔最窄处的直径小1mm(股骨小2mm)左右。比较正确的办法是将已知宽度的髓针,固定在伤骨或健侧骨同一平面,一起摄片对比测量。但这些方法只供粗略估计,仍宜多准备几号髓针,供术中选用[表1。术中可直接将髓针插入髓腔狭窄部试验,但遇有阻力不可免强插入,以免造成骨质劈裂或拔出困难。一般应选择与该段直径一径或稍宽一点的髓针,以达到最大的横断面弹性固定作用。

手术-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1、固定原则 Please note that B1.1 and B1.2 fractures are impacted and stable. Type B1.3, however, is an undisplaced neck fracture which corresponds to Garden II and is potentially unstable. B1 fractures are best fixed with screws rather than the bulky sliding hip screw (DHS), which is an alternative. No reduction is necessary. AO B1.1和B1.2骨折是嵌插和稳定的,B1.3骨折,是未移位股骨颈骨折与Garden Ⅱ型一致,是潜在的不稳定的。 B1型骨折用螺钉固定优于DHS固定,但可选择替换。无须复位。 2、松质骨螺钉固定

Use two or three 7.0 mm or 7.3 mm cancellous screws. Make sure they are parallel and that the thread is in the head fragment and does not cross the fracture line. The inferior screw(s) should rest on the calcar. Washers should be used to stop the heads from penetrating the bone of the greater trochanter. These screws can be inserted open or percutaneously. 使用2-3没7.0或7.3mm松质骨螺钉,确保其平行打入,并且螺纹部位要超过骨折线。 下方的螺钉最好经过股骨距,钉尾加味垫圈可以防止钉帽传入大转子。可以切开复位固定也可闭合复位固定。 3、体位 The patient is positioned supine on a conventional operating table, or on a fracture table. C-arm image intensifier control during surgery is a must. Be gentle in transferring the patient and do not apply traction in order not to disimpact and displace the fragments.

C型臂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分析

C型臂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 折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C型臂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53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C型臂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然后石膏固定2周后进行功能锻炼。按照Flynn 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53例患儿随访1年以上,全部骨折均骨性愈合。按Flynn标准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其中优秀47例,良好5例,较差1例,发生肘外翻1例。结论C型臂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具有创伤较小、肘关节的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C型臂;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石膏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是骨科常见肘部骨折类型,常发生于儿童[1],临床治疗方式多分为保守手法治疗与手术切开内固定复位,手术方法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C型臂能够指导医生在直视下进行对位对线,有效减少了盲目复位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克氏针内固定对患儿的手术创伤较切开复位小,有利于术后康复。本院2010~2014年采用C型臂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53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科室2010年1月~2014年1月53例患儿,均通过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诊断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其中男30例,女23例;骨折发生在左侧35例,发生在右侧18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7.3岁,所有患儿及家长均被告知本临床观察的必要性,均知情同意,并且经过医院的医务科等相关科室同意。 1. 2 方法53例患儿均行急诊C型臂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石膏固定2周后开始功能锻炼,在C型臂下观察骨折前、外侧;手指触摸内侧骨折解剖复位。在屈肘90°状态下进行复位,C型臂下观察骨折复位良好后,经皮从肱骨外髁向内上方钻入一枚直径1.5~ 2.0 mm克氏针,方向与肱骨干纵轴向外成45°、向前与肱骨干纵轴成10°,通过骨折面达近折段并穿出近端内侧缘皮质1~2 mm。第二枚相同直径的克氏针沿肱骨尺骨鹰嘴窝外缘并与第一枚克氏针平行,经皮穿过骨折远近端并同样穿出近端内侧缘骨皮质。屈伸肘关节检查骨折端稳定性,术中C型臂确认骨折复位及穿针位置良好之后将针尾拧弯剪断。手术之后在屈肘位90°下进行石膏固定,从第2天开始就可以进行手指的小幅度功能练习,2周之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石膏的拆除,并且在医务人员监督下学习肘关节如何进行屈伸功能练习与前臂的旋转功能练习。在骨折临床愈合之后拔出克氏针。

微创克氏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微创克氏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目的探讨微创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应用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加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16例(19足),其中Ⅱ型13例16足,Ⅲ型3例3足。术中侧位透视观察Bohler 和Gissane角,Broden位观察后关节面复位情况。围术期常规抗感染。结果16例均得到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6.3±2.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0~4.5个月,平均(3.5±0.3)个月。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Ⅱ型优14足,良2足;Ⅲ型优1足,良1足,中1足。未见皮缘坏死、腓肠神经损伤,其中Ⅲ型有1足出现针尾皮肤感染(经换药治愈)。结论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加空心钉内固定术,适合于骨折粉碎程度轻、塌陷不严重的跟骨骨折(尤其是Sanders Ⅱ型骨折)、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者以及较严重跟骨皮肤挫伤患者,具有术后骨折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for calcaneal fractures with percutaneous kirschner wire poking reduction and cannulate screw fixation. Methods Sixteen cases (19 feet) of the SandersⅡ, Ⅲcalcaneal fracture were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minimally invasive kirschner wire poking reduction and screw fixation. Among them 13 example 16 feet were belong to sanders Ⅱ, 3 cases 3 feets were belong to sanders Ⅲ. All of them were assessed Bohler and Gissane angle in lateral view under fluoroscopic guidance, and the congruency of the posterior facet in Broden view during operation. Results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 (6.3±2.0) months (range from 3 to 15 months) for 16 cases. The fractures were heals at 3.0 to 4.5 months, average for (3.5±0.3) months. All th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by Maryland foot score. The SandersⅡwere excellent in 14 feet, good in 2 feet, excellent in 1 foot. One as good, 1 foot as fair in sanders Ⅲ. There was no complication of skin reason necrosis, sural nerve neurotrosis. Infection of needle tail skin occured in 1 case and cured after trades medicine cure. Conclusion Percutaneous minimally invasive reduction and screw fixation technique is a useful method to treat calcaneal fractures with less severe comminuted blocks and less compressive degree cases (in particular the SandersⅡbone fracture), the diabetes, the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blood vessel pathological change or the serious calcaneum skin contusions. It has a shorter union time and less morbidity complication,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methods. [Key words] Calcaneal fracture; Fracture fixation; Mminimally invasive; Cannulate screw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骨折,跟骨骨折的治疗目的为恢复距下关节面的凭证和三个关节面的正常解剖关系,恢复根骨的整体外形,恢复Gissane角、Bohler 角和后足的负重轴线[1],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2009年1月~2011年6月,本院骨科采用微创克氏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骨折术治疗跟骨骨折16例(19足),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16例(19足),其中,男13例(16足),女3例(3足);年龄14~73岁。采用Sanders分型:Ⅱ型16足,Ⅲ型3足;单

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一、体位:仰卧位,患肢曲胸前。 二、麻醉方式:臂丛麻醉 三、一般用物:骨科包、大盆包、敷料包、手术衣、电刀、吸引器连接管+头、纱布、纱球;刀片:11#及22#刀片各1;缝针: 10×24圆针、10×24角针各2个;缝线:4#、7#丝线。 四、特殊用物:六角螺丝刀及电钻。 五、器械护士配合 1、消毒:保尔康纱球常规消毒。 2、铺单: (1)先对折剖腹单铺于胸前。 (2)铺开刀巾并用巾钳固定。 (3)中单包手。 (4)铺两层剖腹单。 (5)无菌绷带固定包脚中单。 (6)角针7#线固定无菌单、电刀及吸引器头,酒精纱球再次消毒。 2、暴露术野:22#圆刀切皮,电刀止血、弯钳分离,并切开皮下组织,必要时1#或4#线结扎出血点,递助手甲状腺拉钩牵开术野。 3、复位:递术者骨膜剥离子剥离骨膜,牵拉复位,或借助单钩复位,递持骨器固定骨折线,对和良好后,换以三爪骨折固定器固定钢板与骨面相合。 4、固定:选择适合大小的钢板及钻头,递术者电钻钻孔,然后用攻丝扩大钻孔,测深器测量,六角螺丝刀带钉固定钢板于骨面,同法依次固定,将钢板固定牢靠。 5、清点用物:庆大盐水冲洗切口,清点物品。 6、关闭切口: (1)清点无误后,以10×24圆针7#线或10#线缝合筋膜及肌肉,1#线缝合皮下。 (2)再次清点无误后,以10×24角针4#线缝合皮肤。 (3)两把钩镊对皮。 (4)酒精纱条覆盖,敷料帖覆盖切口。

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一、体位:仰卧位,患侧臀下垫高。 二、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麻醉 三、一般用物:骨科包、大盆包、敷料包、手术衣、电刀、吸引器连接管+头、纱布、纱球;刀片:11#及22#刀片各1;缝针: 10×28圆针、10×28角针各2个;缝线:4#、7#丝线。 四、特殊用物:六角螺丝刀及电钻。 五、器械护士配合 1、消毒:保尔康纱球常规消毒。 2、铺单: (1)先对折剖腹单铺于患侧腿下,如此两层。 (2)铺开刀巾并用巾钳固定。 (3)中单包脚。 (4)铺两层剖腹单。 (5)无菌绷带固定包脚中单。 (6)角针7#线固定无菌单、电刀及吸引器头,酒精纱球再次消毒。 2、暴露术野:22#圆刀切皮,电刀止血、弯钳分离,并切开皮下组织,必要时1#或4#线结扎出血点,递助手甲状腺拉钩牵开术野。 3、复位:递术者骨膜剥离子剥离骨膜,牵拉复位,递持骨器固定骨折线,骨折线对和良好后,换以三爪骨折固定器固定钢板与骨面相合。 4、固定:选择适合大小的钢板及钻头,递术者电钻钻孔,然后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